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地旅游发展的五大困难、九大解读与三大策略!

山地旅游发展的五大困难、九大解读与三大策略!

山地旅游发展的五大困难、九大解读与三大策略!
山地旅游发展的五大困难、九大解读与三大策略!

山地旅游发展的五大困难、九大解读与三大策略!

此文是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在“世界山岳休闲度假论坛”主题演讲内容。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山地旅游的发展”。我想谈三个看法:

山地生活方式

人类的生活之地,大体可以分成平原、山地、草原、水滨四大类。在历史过程中,由于生存和繁衍的自然选择,人们总是趋近于向平原和水滨聚集,因此山地被长期边缘化,也由此形成了山地居民坚韧、平原居民深入、草原居民奔放、水滨居民开放的不同特点。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山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也形成了对平原和水滨地区居民的巨大吸引力,尤其在现在环境质量下降的情况下。

在世界范围内,欧洲阿尔卑斯山、北美落基山、南美安第斯高原、非洲乞力马扎罗山,都是著名的山地,也自然形成了山地聚居生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山地文明。

大家注意,我这里不是简单地说一个文化的概念,而是说一种文明的概念。一个文明是成体系的,文明是一个完整的、丰富的、具有逻辑内涵的这样一个形态。

由于生活艰苦、交通不便和信息的相对隔绝,山地文明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一是形态多样化。比如贵州有一个词叫“文化千岛”,我们最常听到的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都是形态的多样化;

二是历史延续性。无论多么艰苦都延续下来了。

三是对自然的敬畏。因为生活艰苦,对自然的敬畏比平原、水滨强得多。

四是对宗教的本能。

五是对外来人的亲近。

所以,山里人经常会说我们很好客,草原也会说我们很好客,因为见人见得少。因为没有进入市场,如果进入市场良心就大大地坏了。这些正是现代社会生活的短缺要素,也会引发市场的兴趣。

全世界与山地关系最密切的还是中国,由于印度次大陆板块的碰撞,整个中国就是在燕山运动中逐步形成了民族发育的地理环境。中国的山地包括高原和丘陵在内,约有666万平方公里,占大陆国土总面积的69.4%,由此形成了世界上最丰富的山地景观,也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成长环境。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早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生活与山地的关系。

从生活方式的角度来看,农业文明的时候,聚集在平原,平原的生活方式基本上是谋生。到了工业化时期,工业文明的要求,聚集在沿海,沿海的生活方式谋求的是发展。基本上我们三十多年走过的路,就是这条路。到了后工业化时期,进入生态文明,所以要聚集到山地,山地生活方式应该是社会生活的高端,山地一定要创造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

这个我要多说两句,因为我们总觉得山地生活艰苦,实际上现在最苦的日子是城市生活。尤其是特大型城市的生活,生活品质是很低的,环境恶劣,城市拥挤,太忙了、太挤了、太脏了、太急了,这样的生活方式绝对是不健康的。这个时候大家会向往

外边,第一个向往应该说是海滨,可是现在我们的海滨区域不足,海水也在污染。所以真正的希望是在山地,我们要到山地,创造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

山地旅游成长

世界近代旅游的成长背景是工业化的发展,因此,世界山地旅游自然是从欧洲起步,扩展到北美,进而推演到世界,这和我们工业化的发展过程是一脉相承的。但是,由于山地的形态有所不同,山地旅游的方式也各有千秋。

欧洲以阿尔卑斯山为主体,形成以山地徒步和滑雪为主要旅游方式,进一步升级为小镇方式。到了小镇方式,实际上就是休闲度假方式,这时候就已经转化了。北美洲就是山地度假和峡谷探秘的结合,大规模的户外运动成为主流。欧洲和北美引导了全世界的山地旅游,总体形成了资源多样化,产品多样化的状态。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升级,使人类的活动能力极度扩张,活动范围无远弗届,上天入海已经不是新鲜事。但是,容纳大规模旅游客流的领域毕竟不是这些产品,比如现在太空旅游都开始了,再过几十年太空旅游也仍然是一个小众产品,绝不可能是大众的。尤其是休闲度假的刚性需求,迫切需要开拓新的领域,山地旅游被市场推向了历史的前台。这不是我们想不想做的问题,而是我们必须做和怎么做的问题。

从旅游角度看,中国形成了山地形态多样、山地景观丰富、山地民俗特色的多样化特征,使得中国山地旅游有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在全世界我也走过不少山,当然认真地爬山没有爬过,毕竟时间太长,但是我有一个感觉,觉得我们的山最好玩。

从中国的市场情况来看,2015年,我们的旅游总人数超过40亿人次,构成了一个海量特征。海量特征是什么意思?任何一个小的相对数,在市场上都是一个巨大的绝对数,这是中国旅游市场的一个突出特征。比如一说市场占比只有1%,觉得非常非常小,在中国1%是什么概念?1300万人,这就是一种海量的特征。

其中,度假需求已经变成刚性需求,由于中国的传统资源不足,度假产品短缺,使中国人的度假需求外溢。现在东南亚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主要度假地,这些年开始向全世界扩展。比如说全世界最主要的度假地都是滨海度假,中国1800公里的海岸线,按说有非常丰富的资源,但是很遗憾,真正能够形成度假地的不超过10处,所以我们的度假资源是短缺的。这就形成一个什么

状态呢?由于我们的滨海不足,开始向湖泊转移,而中国的湖泊污染又很厉害。

另一方面,则是供给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动向就是山地度假,长白山国际度假区240亿投资,以滑雪为主要吸引力;秦岭国际度假区200亿投资,以养生为主要诉求,都成为大规模的项目。

今天来听赵总书记讲才知道,(保定市“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编者注)87个项目300多亿投资,这应该说是规模非常大的一个投资。5个月就落地了,就完成了,我只能评价“速度与激情。”

以莫干山下洋家乐为代表的项目群,则成为另一类新品,强化山居生活感受,突出精致和文化特色。全国各地,山村、山庄、山寨风起云涌,成为城市居民休闲避暑的好去处。较之平原型的农家乐,环境更好,特色更强。这是我们现在两个重要的发展动向。从大范围来看,中国贵州省这些年做得不错。

山地旅游提升

客观来看,山地旅游的提升面对着一系列的困难。

一是交通不便。除了少数城郊型山区,多数地方都涉及交通问题。比如北京的小西山,广州的白云山,南京的紫金山这是城郊型的,严格地说算不上山区。

二是其他基础设施不足。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口少,不值得大投资完善基础设施的因素,也有市场不足的因素。现在很多山民,你大规模地路修上去,电通上去,就这么点人还不如把他迁下来呢,这是一个基本原因。因为我在云南的怒江就看到一个现象,我觉得这个事确实严重。一个村子大概是不到100户人,4500万修了一条路修上去。我们一户给45万让他搬下来不好吗?确有这样的问题。

三是季节性制约。如果一年只能经营几个月或半年,山地旅游的发展显然困难。

四是实际运作。山的品牌一般都大,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则难以把握。比如我们说太行山、说燕山,太行山800里,哪是太行?可是你得具体说到,比如河南的云台山是南太行,得说到这样具体才行。这里边就有如何具体落地的问题。

五是投资回报。只靠市场化投资,成功的只是少数,政府必须发力。我们中国所有的山地旅游项目,除了少数非常成功,比如像九寨沟、黄山等等,一般来说都有困难。尤其是现在一些不太成功的山,或者资源只是二流的山体就需要研究这些问题。

所以对山地旅游要有一个复合型的解读,不能只简单局限于山地观望。

山地旅游解读

我们老觉得冬天不能做,实际很多山地冬天大有文章。冬天一般有雾凇,北方的山地到冬天有冰沟、冰河,把这些挖掘出来。生活方式是根本,最终我们形成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本文作者:魏小安来源:第一旅游网

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

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了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这样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逐渐从新农村发展出来,带动了旅游业和乡村的发展与建设。本文从成都乡村旅游发展背景现状,讨论了成都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并提出的相应对策和新的方向。 [关键词]乡村旅游新农村成都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tourism of Chengdu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rural tourism has become a new bright spot of tourism. Such a new tourism model gradually from the new rural development,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and rural. This article from the status quo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background Chengdu,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engdu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new directions. [keyword] rural tourism and new rural Chengdu 一、乡村旅游的概述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经营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为主要吸引物,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餐饮和购物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一)乡村旅游的起源 乡村旅游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中国乡村旅游起步晚、发展快。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一些都市区域的旅游市场开始导入乡村旅游模式,并很快形成超速发展的态势。中国的乡村旅游以乡村环境为基础,以自然感受为追求,以城市生活为实质,一开始便很好地顺应了世界乡村旅游的发展潮流。(二)乡村旅游发展特点 1.旅游资源的丰富性。乡村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既有农业资源,又有文化资源。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城市会展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城市会展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以南京青奥会为例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此迈向新的发展轨道。也正是改革开放的实施,中国的城市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一系列开放性的政策的提出实施,旅游行业也不断阔步前进不断成熟。城市旅游,即以城市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也随之兴起。 从古至今,城市向来都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各种观光、度假、中转及商务、公务的游客,构成了城市旅游的基本雏形。但长期以来狭义上对城市旅游的理解还是局限于对城市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游览,更多的会议展览之类的商务型旅游则被大多数人忽略。而会展业以其产业的结合性、行业的带动性、消费的集中性、收益的显著性以及服务的关联性等优势,也势必会给城市旅游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继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西安世园会等国际性会展的成功举办后,南京也获得了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承办权。而这无疑将会成为南京会展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纵观现阶段整个南京的会展旅游行业,南京作为长三角的重要一极,会展业对其经济的拉动非同小可。据相关报道,今年国展中心已经接待百万人,每人消费5000元就是50个亿。还有摊位装潢、广告宣传等等,说会展业有1:9、1:10的拉动效应,一点也不夸张。据统计,南京今年以来星级酒店客房率一直保持60%左右,高出长三角其他城市10多个百分点,旅游业总收入也增长15%以上。(南京报业网-江苏商报 )。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的南京,已成为举办各种展会的热点城市。根据南京市会展办提供的数据,截至2010年6月底,全市共举办大型展览会议项目数653个,平均每个月有100多个,这些大大小小的展会,吸引了好几十万境内外的参展客商、参观者。虽然整个会展业发展势头不错,但用“国际会展城市”的标杆来衡量,无论是在品牌塑造、政策支撑,还是在运行管理、市场化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短板。就即将举办的青奥会来说,城市会展旅游的不足还是比较明显的,具体来说大致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名头”不够响 现今的社会是个品牌的时代,品牌效应对市场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相对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而言,南京的青奥会在品牌的创建上就显得稍逊一筹。归根结底,也就是宣传的力度不到家。据统计资料显示,对青奥会的认知人群仍然是以青年居多,就南京本城市而言,对于青奥会的相关情况(包括口号、会徽、吉祥物等)了解的人还不到10%。 (二)、潜在可进入性仍待上升 就整个南京市而言,随着地铁3、4号线的建成,南京的城市交通也会更加通达;就全国范围来说,南京作为交通枢纽城市也具有很高的可进入性;然而放大到整个世界来看,南京禄口机场的接待性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尤其是面对即将到来的青奥会,势必会很好的吸引各方游客,航班的增加无疑将会对这个南京的城市旅游带来更大程度的发展。 (三)、服务团队素质逊色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优质的服务无疑会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减少很多的阻力。然而,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旅游行业服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各

浅谈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

浅谈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 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逸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发展乡村旅游业已逐步被形成共识,也越来越受到旅游业界和学界的关注。但是由于乡村旅游起步发展较晚,因此乡村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新领域,本文就如何促使乡村旅游健康稳步发展,在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保证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不受损害,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状况进行讨论。最后,提出合理的发展策略。 1、乡村旅游的涵义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乡村风光和地方习俗等为旅游吸引物,以当地农民为市场经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利用城乡之间在自然景观、生活习俗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为城市居民提供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等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为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了解乡村风情民俗,对乡村进行考察、学习、研究体验提供了一个机会,它在促使时尚与原生态的结合的同时也使得农村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扩大了农村的就业机会,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发展状况及趋势 2.1发展状况 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游客需求的逐渐变化,乡村旅游也正在从初级的观光、游览向观光、考察、学习、休闲、参与、度假的综合方向发展,使得奔波于喧嚣的城市中的居民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农家景,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悠哉中流连忘返,进而选择成为乡村旅游的钟爱者。

根据中国目前旅游状及各大旅游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目前乡村旅游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点: (1)以乡村风情、民俗民风以及传统文化习俗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2)以农业风光以及田园景观为主的乡村旅游 (3)以农庄农场为主的包括体验教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 2.2发展趋势 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由于给予高度重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工业化与城镇化在农村深入发展进而推进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农业多产化形成了乡村旅游的核心同时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景区化使乡村风貌成为乡村旅游的基础。总的来说,乡村旅游在政府大力实施政府的主导型发展战略下为农村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下,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从而大力带动了旅游地农民的积极性,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呈现大好趋势。 3、存在的问题 3.1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部分不发达地区,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欠缺,景区设施不够完善、景区内房屋及内部摆设简陋,食住卫生达不到游客的要求,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交通问题就是制约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2服务意识欠缺 旅游业是以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对服务标准要求很高的一个行业,而很多乡村旅游景点缺少正规的管理与规划,从业服务人员岗前缺少培训,服务水平不够端正,没有掌握基本的服务知识。

论海南岛会展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1.会展旅游相关概念的界定 1.1会展旅游的内涵 会展旅游概念是一个“舶来品”,国际上,对会展旅游的概念的界定存在不同的看法。但绝大部分学者认为会展旅游是指借助举办国际会议、研讨会、论坛、展览会与博览会、奖励旅游和大型文化体育盛事等活动而开展的一种综合性的旅游形式。 一般认为,会展旅游这一概念应包括三方面的内涵:首先,会展是会议与展览的简称;会议指人们为解决某个共同的问题或出于共同的目标聚集在一起进行讨论、交流的活动;而展览则是指某一经济单位、某一社会组织、某一社会团体或某一国家,将某一内容的社会产品通过集中方式,在规定时间里推荐给社会的一种活动。其次,各类会展活动是会展旅游的前提条件,没有会展的举办,就不可能有会展旅游。这也是会展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的最大区别;第三,会展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是旅游业和会展业结合的产物,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行业相关性两大特点。与普通旅游产品相比,会展旅游具有利润高,竞争也相对激烈的特征。 由此可见,会展旅游的概念可界定为,因各类专业会议、展览会与博览会、各类论坛、大型文化体育盛会等活动而聚集的主体参与、并能吸引游客参与旅游活动的一种综合性旅游形式。 1.2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关系 虽然会展业和旅游业在产业形式上具有很大的区别,但也具有一定内在的联系:开展会展活动和旅游活动都要依托共同的基础条件,比如完善的基础设施、鲜明的城市形象、便捷的服务等;因此,旅游业是会展业的条件性相关产业,而会展业则是旅游业的动力性相关产业。旅游业可以通过会展活动的凝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来拉动其发展。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是办好会展旅游的必备条件,通常,会前会后旅游是会展业延伸的主要形式。 所以,在会展旅游业的发展中,旅游业与会展业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两者必须分工协作,良好对接,采取会展推动旅游、旅游促进会展的策略,才能促进会展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2.海南会展旅游发展现状 海南会展旅游的起步要比广州、北京、上海等地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海南会展业正处在一个发展的上升期、机遇期。在博鳌亚洲论坛、世界小姐总决赛、高尔夫世界杯赛等著名国际会议、活动的带动下,目前海口、三亚、博鳌三分海南会展市场,带动旅游业兴旺和相关产业发展。据海口市统计,2010年仅海口地区就举办了60多个会展,会展成交额456亿元。三亚市的会展业也很活跃,海天盛筵、国际兰花博览会等很聚焦。总的来看,会展业发展速度很快,会展设施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主题切合实际,组织策划能力不断增强。海南农产品冬季交易会、旅游房地产博览会、海洋渔业博览会、热带兰花博览会、旅游商品交易展等都有较好的基础和影响力。 随着海南会展旅游的发展,已给海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统计,海南会展企业2006年的会展总收入仅690万元,2007年会展总收入1509万元,比2006年增长了118.6%。2008年会展总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2007年到三亚的韩国游客首次突破14万人次。海南已经逐渐成为会展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3.海南会展旅游SWOT分析 3.1优势 3.1.1海南旅游业发展迅速 海南省旅游资源丰富,是我国特色鲜明的旅游大省;近几年,海南旅游迅猛发展,旅游业展型非常快,2004年以来,每年接待游客数量已经远远超过1千万人次,年旅游收入已突破100亿元大关。2009年,海南共接待过夜旅游者2251.33万人次,比上年增9.3%。全省收入210.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旅游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6.4%。随着国人旅游方式由观光向度假的逐步转变,海南旅游业的前景将会越来越光明。 3.1.2客源市场优势 海南客源市场优势十分突出,2006年以来,海南省每年接待的游客总量超过1600万,其中境外游客达63万。目前,海南已开发的温泉旅游接待区的国内游客主要以大陆游客为主,其中北京、广东、上海三省市位居前三;入境游客则以俄罗斯、日本、韩国为主。由于温泉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游客回头率较高,这是许多其他类型旅游产品所无法相比的。每年呈高速增长的到海南开展休闲度假的游客已成为海南各温泉区的重要的潜在客源;此外,随着海南本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省内居民这种休闲度假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无疑也为海南会展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拓展空间。 3.1.3地理位置优势 海南地处中国最南端,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特别是冬天,海南岛因其温暖的气候而成为各行业进行工作总结的首选地点。人们在海南岛充分享受碧水蓝天和怡人的气候的同时,又可使身心得到放松,为来年经济的发展厉兵秣马,养精蓄锐。 3.1.4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 海南岛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旅游胜地。这里四周环海,气候宜人,四季如春,风光旖旎。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5大度假旅游要素俱全。拥有长达1528公里,沙滩坡度平缓,洁白柔软,海水澄澈,阳光充足,水域安全状况良好,可与世界上其他海滨旅游胜地相媲美。海南还拥有丰富的温泉自然资源。现探明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温泉20多处,温度在32-93度之间。水温高,水质极佳,医疗价值高。特别是热带雨林区和海滨地区的温泉资源往往还具有开发建设国际一流温泉水疗度假区的潜力。此外,海南还有火山、岩溶、峰岭、陨石坑等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尤其是火山熔岩隧道规模之大,保存之完整,在国内首屈一指,世界上也罕见。另外还有峡谷急流、湖泊河口、瀑布等水文旅游资源,移民文化与本土土著文化汇合而成的海岛文化旅游资源,山寨、渔村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土特产和特色饮食旅游资源,历史名胜古迹旅游资源,革命史迹旅游资源,还有现代滨海城市风光、农业繁殖基地、现代大型工矿企业、卫星发射基地、自然保护区等等,旅游资源种类极其丰富。 海南是休闲的净土,度假的天堂。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对会展活动与会展旅游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的,尤其对各种奖励旅游的吸引更是强烈。 3.1.5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特惠的政策支撑 2010年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获批,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改革开放这盘棋就被激活了。现在,海南已成为“落地签证”的省份,外国人、港澳台同胞在海南各入境口岸就可办理入境签证手续。除了特殊的特区政策优势外,三亚与海外华人社会、东西方各国都有广泛的联系。与全国各地的商务和会务联系也很多,所以举办境内外会展的机会较多。 3.2劣势 3.2.1会展旅游基础设施欠缺 目前,海南省具备国际影响力的会议仍只有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和三亚世界数学论坛等少数几个。而从场馆上看,全省仅有海口会展中心一个大型展览场馆,且其实际用于展览仅有1.6万平方米。因此,会展中心面积小、设施滞后已成为海南发展会展旅游的瓶颈。 一般认为,发展会展业要求有优美的城市环境、良好的人文环境、高水平的管理与服务、便捷的对外交通、完善的会展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发达的旅游业以及较高的知名度和开放度。而海南目前与此条件尚有一定差距,也正因为如此,海口目前还不能承办大规模的展会。同时,由于海南岛是一个孤岛,交通便捷条件远比内地差,不能满足大型会议的要求,故而导致会议展览的带动潜力不能完全发挥。 3.2.2缺乏会展专业人才,从业人员素质低 可以说,专业人才缺乏是目前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瓶颈”。海南更是如此,据了解,海南从事会展旅游的专业人才普遍匮乏,目前会议业、论坛业、展览业都处于全行业人才紧缺状态,“博鳌论坛”每年都要从海南高校中选定学生来充当志愿者,以解决人才不足问题。可以说,从下游的接待工作到上游的策划组织以及上下游的无缝隙对接方面,都存在专业人员紧缺的情况。 此外,会展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也偏低。由于会展人才需要的是 论海南岛会展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姜婷 [摘要]会展旅游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旅游形式,因其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而被誉为“旅游皇冠上的宝石”,并成为今后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现在,国内外许多著名都市均将会展旅游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会展旅游研究也成为当前旅游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了海南会展旅游发展现状并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对海南会展旅游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对海南省会展旅游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会展旅游海南策略人才 454 ——

皖北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和发展策略

皖北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和发展策略 一、研究背景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随着居民闲暇时间和收入的增加,休闲旅游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崇尚回归自然、追求体验和自我实现。乡村旅游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它满足了旅游者追求更加多样、舒适、真实、灵活的旅游需求,因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我国的乡村旅游从国家旅游局1998 年提出的华夏城乡游、2006 年提出的中国乡村游、到2007 年提出的中国和谐城乡游,无不体现出对乡村旅游的重视。 2005 年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以及2006 年党中央做出的《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都明确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发展。 2008 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村承包地进行使用权流转,这排除了限制乡村旅游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用地的故障,为乡村旅游地进行规模化发展提供新思路。2009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发展。 乡村旅游的开发,既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度假、崇尚自然、感

受自然的需求,又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就业岗位及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进而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本文以皖北旅游区为例,在对其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城乡一体化背景,提出皖北旅游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期望对全国同类区域的乡村旅游发展起到某些借鉴意义。 二、皖北乡村旅游开发现状 皖北旅游区区域辽阔,人口众多,国土面积和人口都占到全省的近1/2。皖北的经济和旅游在全省是相对落后的,但其旅游资源却十分丰富,且作为农业大区,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巨大。 (一)研究区域概况 皖北旅游区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以及毗邻的凤阳、寿县两县,地处中原腹地,坐拥沃野千里,人杰地灵,物产丰美。该区的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截止2012年1 月,皖北六市二县共拥有 A 级旅游区57 家,其中4A 级旅游区19 家,3A 级21 家,2A 级33 家,占全省的17.72%。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亳州、寿县,占全省的40%,中国首批优秀城市1 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3 座。 (二)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皖北的旅游资源丰富,大多旅游资源都在郊区或者农村,因此,发展乡村旅游的起步较早。颍上八里河曾是20 世纪90年代“旅游富民”的典型代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皖北

苏州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标题:苏州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 系别:工商管理系 专业:旅游管理 学号:0910304111 姓名:金晓萍 指导教师:孟英伟 2012年6月11日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苏州市乡村旅 游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本人独立完成的。尽 本人所知,除了毕业设计(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毕 业设计(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作者签名:金晓萍 2012年06月 11 日 (学号):0910304111

摘要 近年来,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新型的旅游产业,在不断地迅速发展,它打破了中国传统文化下自然经济和社会关系,满足旅游者不同层次的需求。但其作为旅游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使其走向更规范,可持续的道路,将直接影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本文以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题,结合相关旅游产业的理论,以苏州市为例,对苏州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根据所研究的结果,提出了相关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的策略,为苏州更好的发展乡村旅游做好铺垫。 关键词: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状况;问题;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rural tourism as a new type of tourism industry is in developing rapidly. It has brok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social relations of competitive nature, and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levels. But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ourism, how to make it to more standardized, sustainable way,will directly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direction and speed.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topic,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relevant theory of tourism industry. To Suzhou city as an example, the Suzhou rural tourism existing problems in research and analysis, a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puts forward relevant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rural tourism industry, fo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Suzhou rural tourism blackboard. Keywords: Suzhou rural tourism;Development status;Question;Countermeasures

乡村旅游发展策略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市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一、选题背景 当今城市愈发严重的污染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都市人群不堪重负,每逢闲暇时间,为了远离城市的喧嚣,以乡村生活、乡村民俗和田园风光为特 色的乡村旅游成为人们的首选。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村经济起了重 大的推动作用,乡村旅游不断的发展,使广大的农民从根本上找到了实现长期富裕的渠道,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 展。为加快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国家旅游局确定 2006年全国旅游宣传的主题为“2006 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 但是,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壮大也会给当地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吃 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基本成为乡村旅游的定式,千村一面的产品太多,缺乏新意,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基于这样的前提,本文选择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结合水源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关系 及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探索富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发展策略。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首先,丹江口市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开发有利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环境的保护。随着南水北调中线 工程的顺利实施,以及移民搬迁和库区蓄水的顺利推进,丹江口市面临着机会 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本课题通过分析丹江口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在水源保护的前提下,针对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发 展策略,争取实现旅游富民的目标。 另一方面,环境保护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对于乡村旅游的开发与研究正

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对策

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对策 一、市场导向开发 乡村旅行产品的开发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在乡村旅行产品的开发中要表达以下几点: 其一,树立市场意识,开发适销对路的乡村旅行产品。 旅行者选择乡村旅行的动机要紧有几个方面:满足回来乡村的需要,即对田园风光和乡村宁静生活的回来需求,向往“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意境体验;满足求知的需要,即组织都市青年儿童到农村去体验农家生活,加深对农民和农村的认识;满足怀旧的需求。因此,在乡村旅行产品开发中要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开发一些能满足旅行者上述需要的乡村旅 行产品。 其二,树立品牌意识,以品牌促进乡村旅行的进展。 乡村旅行市场竞争十分猛烈,只有创建鲜亮的乡村旅行地品牌才能在猛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乡村旅行地的品牌战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结合市场调查和当地的旅行资源调查确定乡村旅行地的主题形象和目标顾客群;选择多种渠道宣传乡村旅行地的旅行产品;利用各种节庆活动扩大乡村旅行地的市场知名度等。在乡村旅行节庆活动的开发上不能仅仅依靠现

有的农村风俗节庆活动,要将农事活动与旅行节庆活动结合起来,举办各种各样的“开荒节”、“播种节”、“插秧节”、“收成节”等活动,丰富当地的乡村旅行产品,并利用这些活动扩大当地的市场阻碍。 二、创新治理模式 四川成都市龙泉驿区之因此在乡村旅行进展上走在全国其它地点的前列,与当地政府的重视以及在政策上的大力扶持不无关系。多年来,当地政府每年拿出近100万元举办“桃花节”,又策划宣传了“赏果节”,扩大了当地乡村旅行的市场阻碍;与此同时,政府对乡村旅行经营户实行“三证”(从业资格证、卫生许可证、营业证)治理和实行统一收费标准,指导农民增设旅行项目并对其进行培训,为当地的旅行进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要实现乡村旅行的创新治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加强政府的宏观治理,完善乡村旅行的法律体系,制定乡村旅行的服务标准。 从国外的体会来看,乡村旅行的法律体系有利于规范乡村旅行的市场秩序,保证乡村旅行健康、有序进展。在西班牙,每一个地区政府都有乡村旅行方面的立法,从立法上确立了乡村旅行的地位。西班牙国家和地点政府还就乡村旅行制定了专门多行业标准,其中有一些是必须执行的强制性标准,从而从标准上确保西班牙乡村旅行的质量。比如,对乡村旅社,法律规定必

关于推进山地旅游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山地旅游的调研报告 钟山区通过精心打造旅游品牌、充分展现地域特色、激活旅游人力资本,注重以会促旅、以赛促旅、以节促旅,倾力打造旅游城市,旅游业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已经成为钟山区第三产业龙头和国民经济重要增长点。 近年来,钟山区依托各种山体、水体、气候等自然环境,注重社会文化生活习俗等人文资源的融入,按照建设山地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目标,大力发展山地旅游,倾力打造旅游城市,旅游业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已经成为我区第三产业龙头和国民经济重要增长点。“十二五”期间,旅游总人数达215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98.59亿元,比“十一五”期间累计增长224.84%。 一、主要做法 (一)注重基础先行,增强山地旅游“竞争力”。一是抓景区景点建设。围绕构建“现代都市—精品景区—特色城镇—美丽乡村—健康旅游—生态产业”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体系,先后投入资金40余亿元,倾力打造水城古镇、梅花山国际生态休闲度假区、月照养生谷、大河现代都市农业园、韭菜坪、三湖三池等景区景点。二是抓旅游路网建设。围绕形成市区“旅游经济圈”,把全区旅游景点“串点成线”的目标,投入近6.2亿元实施了灵山寺环寺公路及联络线工程、梅花山景区公路、东明路、月照养生谷旅游环线、大湾至韭菜坪旅游公路等景区公路项目,投资近4.3亿元修建下扒瓦到大河旅游公路,打通了月照养生谷与大河堡景区链接通道。同时加快了农村通组公路和村际断头路建设,“十二五”期间建成240余公里通村公路,打造旅游快捷线和循环网。三是抓配套设施建设。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科技、文化”等旅游要素,完善旅游功能配套,提高城乡服务水平,辖区现有旅行社22家、星级酒店2家,床位31514张,乡村旅游村寨15个,挂星农家乐38户,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强力打造城市功能服务,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消费环境。 (二)注重文化植入,提升山地旅游“生命力”。将文化之“魂”融入旅游之“体”,丰富山地旅游内涵,打造旅游文化精品,旅游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42%。一是融合三线文化。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建成贵州“三线

郑州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郑州会展业发展现状及 对策分析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郑州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会展业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历程。2000年以来,我国会展业已经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总规模保持近20%的年增长速度。2005年10月,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的投入使用为标志,郑州会展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全国大型流动展荟萃郑州,自主品牌展会迅速成长,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会展经济体系,初步奠定了中部会展之都的地位。 一、发展现状 1、会展场馆设施先进 郑州现有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和中原国际博览中心两大专业会展场馆,全市室内可供展览总面积7.8万平方米,室外可供展览总面积5.3万平方米,硬件设施水平居全国前十名。其中,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是国内一流、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会展设施,室内展览面积6.5万平方米,可设置3394个国际标准展位,室外展场3.8万平方米。中原国际博览中心可供展览面积2.8万平方米,其中室内展览面积1.3万平方米,室外广场 1.5万平方米。 2、展会规模增长迅速 2005年以来,郑州市会展业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年均递增幅度超

过20%,已成为全市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板块之一。2005—2009年全市共举办展会384个,展览总面积468.2万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的大型展会38个,展览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中型展会91个。 图一:2005—2009年郑州举办展会数量及累计办展面积2009年全年展览面积达124万平方米,是2005年的4.2倍;展会数量84个,是2005年的1.9倍。3万平方米以上的展会有12个,展览面积达73万平方米,占总展览面积的58.9%。 图二:2009年郑州展会面积按规模分布图 3、品牌展会快速成长 经过近年来大力培育,郑州已经形成一批又影响力的品牌展会。2005年至2009年,全市自主品牌展会数占到展会总数的85%。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河南家禽交易会、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汽车后市场博览会等展会,已经成为中部地区同行业规模、影响较大的展会。 4、会展形式创新拓展 郑州会展业已经形成两大突出特色:一是定期展与流动展相结合。在培育本土展会的同时,成功举办了第2届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第31、33、35、37届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2007、2008全国农机产品博览会,第56、61届全国药品交易会,2009年秋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等20多个大型专业流动展会,打造全国流动展“聚集高地”。二是展览、会议、节

浅析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及开发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38049069.html, 浅析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及开发策略 作者:沈左源 来源:《中国经贸》2014年第07期 【摘要】本文从以深圳市为例,从深圳市旅游经济现状入手,结合生态旅游发展的特点 与要求,分析深圳市发展生态旅游的现实意义与开发策略,在研究深圳市生态旅游相关问题的同时,为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与开发策略。 【关键词】生态旅游深圳市开发策略 一、深圳市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深圳市经3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一线城市。其旅游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突破性发展。根据深圳市文体旅游局统计数据,2010年深圳市总收入首次超600亿元大关,全 市年接待游客人数7698万人次,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由此可见,深圳市旅游经济发展迅速,名列全国前列,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与旅游创汇基地。 深圳市的旅游是典型的城市旅游,以城市观光游与主题公园为主,旅游产品相对单一,开发价值较少,可持续发展性较弱。目前虽然发展势头强劲,但可以预见,随着国家的中西部开发的政策导向的继续推进,深圳经济结构的转变以及出国游的热度增加,深圳传统的城市旅游业必然会收到冲击,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根据加拿大学者巴特勒(Butler)于1980年所提出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可知,深圳的旅游正处于巩固阶段到停滞阶段的过渡时刻,发展突破创新性的旅游业对于深圳实现正确过渡这一旅游发展关键时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二、深圳市发展生态旅游的现实意义 1.生态旅游的特点及要求 生态旅游是目前国际先进的旅游发展理念,首先具有自然性,保护性和参与性。因此,生态旅游的发展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带动旅游地经济进步的同时,强化了游客,旅游地居民等旅游市场主体的生态道德与环保意识,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并且,促使经济与社会进步提高,也使得生态文明建立并流传,实现经济,社会,文化三方效益。 2.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目前,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的向内推动与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作为最先进行开发的经济特区,深圳特区的特殊地位也随沿海及内陆经济开发区的相继建立而有所下降。因此,深圳应

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脚步加快,城镇中的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人们较以往面临着更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他们渴望全身心的放松,“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这一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旋律,正是契合人们这种心理需求的。而乡村旅游,正是能够为城镇居民提供这样一种“自然”的旅游环境,在国内外迅速走俏。许多欧美国家,乡村旅游已经具有相当规模,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道路,而对于我国来说,乡村旅游是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下指导而生的,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本研究以苏州沿太湖地区的乡村旅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可持续生计理论的引导,针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及规划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更好的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高乡村居民的可持续生计能力。 关键词:苏州乡村;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The study o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rural tourism in Suzhou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imes and the rapid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pace of urban life is also increasing, the people face more stress in life and work than before, and they are longing for relaxing the body and soul. “Returning to nature and returning to one’s original nature”is the main topic of world tourism development now, which is just corresponding to the people’s psychological needs. And it is the rural tourism can provide urban residents with this kind of natural tourism environment, which rapidly becomes popular at home and abroad. Rural tourism already has quite a scale in the U.S. and Europe, and has been on the way of standardized development. While as for our country, rural tourism is generated under

山地旅游发展的五大困难、九大解读与三大策略!

山地旅游发展的五大困难、九大解读与三大策略! 此文是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在“世界山岳休闲度假论坛”主题演讲内容。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山地旅游的发展”。我想谈三个看法: 山地生活方式 人类的生活之地,大体可以分成平原、山地、草原、水滨四大类。在历史过程中,由于生存和繁衍的自然选择,人们总是趋近于向平原和水滨聚集,因此山地被长期边缘化,也由此形成了山地居民坚韧、平原居民深入、草原居民奔放、水滨居民开放的不同特点。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山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也形成了对平原和水滨地区居民的巨大吸引力,尤其在现在环境质量下降的情况下。 在世界范围内,欧洲阿尔卑斯山、北美落基山、南美安第斯高原、非洲乞力马扎罗山,都是著名的山地,也自然形成了山地聚居生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山地文明。 大家注意,我这里不是简单地说一个文化的概念,而是说一种文明的概念。一个文明是成体系的,文明是一个完整的、丰富的、具有逻辑内涵的这样一个形态。 由于生活艰苦、交通不便和信息的相对隔绝,山地文明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一是形态多样化。比如贵州有一个词叫“文化千岛”,我们最常听到的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都是形态的多样化; 二是历史延续性。无论多么艰苦都延续下来了。 三是对自然的敬畏。因为生活艰苦,对自然的敬畏比平原、水滨强得多。 四是对宗教的本能。

五是对外来人的亲近。 所以,山里人经常会说我们很好客,草原也会说我们很好客,因为见人见得少。因为没有进入市场,如果进入市场良心就大大地坏了。这些正是现代社会生活的短缺要素,也会引发市场的兴趣。 全世界与山地关系最密切的还是中国,由于印度次大陆板块的碰撞,整个中国就是在燕山运动中逐步形成了民族发育的地理环境。中国的山地包括高原和丘陵在内,约有666万平方公里,占大陆国土总面积的69.4%,由此形成了世界上最丰富的山地景观,也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成长环境。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早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生活与山地的关系。 从生活方式的角度来看,农业文明的时候,聚集在平原,平原的生活方式基本上是谋生。到了工业化时期,工业文明的要求,聚集在沿海,沿海的生活方式谋求的是发展。基本上我们三十多年走过的路,就是这条路。到了后工业化时期,进入生态文明,所以要聚集到山地,山地生活方式应该是社会生活的高端,山地一定要创造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 这个我要多说两句,因为我们总觉得山地生活艰苦,实际上现在最苦的日子是城市生活。尤其是特大型城市的生活,生活品质是很低的,环境恶劣,城市拥挤,太忙了、太挤了、太脏了、太急了,这样的生活方式绝对是不健康的。这个时候大家会向往

乡村旅游市场开发和营销策略

乡村旅游市场开发与营销策略浅析 摘要:乡村旅游起源于19 世纪中期的欧洲,在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的城市化、技术化、消费化、生态化的时代背景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旅游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探讨了六种不同类型乡村旅游产品的市场开发及具体营销策略。 关键词:乡村旅游;市场开发;营销策略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1 乡村旅游的兴起 乡村旅游(Agritourism) ,即“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这里的农业是指以狭义的农业为主体,包括林业、牧业等产业的广义农业。乡村旅游起源于19 世纪中期的欧洲。我国的乡村旅游是二十世纪80

年代末期开始发展的。著名风景名胜区的边缘地区、城市郊区和老少边贫地区一起构成了我国乡村旅游目的地分布的三大主要区域。 21 乡村旅游的特点 (1) 乡村旅游是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旅游业的淡旺季季节差异问题。可以在淡季时以农业生产为主,旺季时转为以旅游接待服务为主。运作重心随着旅游淡、旺季的转换而在两种产业之间交换,从而克服了传统旅游业的季节差异问题,使人、财、物等各项资源得到更充分、适当的利用。 (2) 区位条件对于乡村旅游产品的形成和内容的确定具有极大的影响,乡村旅游的地域分布主要 有两种:一种是依托具有良好旅游客源基础的市场型城市,另一种是依托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风景名胜区。 (3)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旅游经营和旅游消费模式。旅游经营者与旅游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是融合的,旅游者同时也是旅游产品的投资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消费者的利益通过资本链条被统一了起来。 3 、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 走生态化、文化化的发展道路既是乡村旅游本质的体现,也是世

河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河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80年代中期,河南借鉴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开发并形成了一些有影响的乡村旅游区,但是,与国内其他大城市郊区的乡村旅游发展相似,河南的乡村旅游也呈现明显的初级化特征。笔者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解剖河南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策略的管窥之见,以期为提升我国乡村旅游档次提供借鉴。 一、河南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势分析 1、农业资源丰富,民俗风情多姿多彩 河南省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形大致分为山地、丘陵、平原(含盆地)三大类型。复杂的地形条件、明显的过渡性气候,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江河水系的流经,使全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生态类型及景观区域组合。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盛产苹果、梨、桃、枣、葡萄、樱桃等多种温带水果和各种蔬菜及花卉,形成了各种生产示范基地。河南农业文化不仅地域特色明显,风格各异,而且乡土气息浓厚,民俗风情多姿多彩。这些异彩纷呈的文化习俗,对城市旅游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2、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广阔

乡村旅游具有邻近城市,回归自然,交通便利,费用较低等特点,已成为城镇居民周末和节假日休闲度假的首选项目。据从1994年开始的国内旅游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城镇居民一日游和2-3日游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短期出游已超过55%,他们出游的目的是到周边景区和乡村观光休闲。近年来河南经济发展保持了高于全国水平的增长速度。2004年末,河南省全省总人口9717万人。生产总值8815.0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9071.82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排在第19位。 乡村旅游的客源目标市场在城市。河南省有大中城市15个,2004年河南省城镇人口2809万人,占总人口的28.9%;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4.9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294.2元。 [2]由此可见,河南省的大中城市已具备良好的出游条件。这为以城市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乡村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场。 3、区位优势明显,陆空交通便利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连南贯北、承东启西,是中国内陆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全省铁路通车里程3428公里,京广、陇海、京九等铁路干线纵横交错,从中国江苏连云港至荷兰鹿特丹港的亚欧大陆桥横穿全省。公路四通八达,通车里程达5.5万公里,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北京至珠海、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公路,河南境内段已修通600公里。河南现有飞行航线46条,郑州、洛阳、南阳3个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