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乙烯的化学性质(含答案)

合 格 考 分 层 训 练 专 题 合格考分层训练专题16 ——乙烯的化学性质 【考点梳理】 一、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写出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 CH3CH2OH CH2=CH2↑+H2O (消除反应) 2、注意:①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脱水剂; ②体积比,浓硫酸∶乙醇= 3:1 ③反应中可能会混有乙醚、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体。 3、装置:①发生装置:固液加热型,把分液漏斗换成温度计,且需插入液面,以便控制反

应溶液的温度在170℃左右。 ②为了防止暴沸,还应在反应溶液中放入几片碎瓷片。 ③ 收集方法:由于乙烯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所以通常只能用排水法进行收集。 二、重要的化学性质 1、乙烯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发生的重要的反应类型是氧化、加成和加聚。 2、乙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由于发生了氧化反应。 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是由于发生了加成反应, 反应的方程式 CH 2=CH 2+Br 2→CH 2BrCH 2Br 3、烷烃气体中混了烯烃气体,可用溴水除去。 点拨:烯烃气体可以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液态的物质,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4、由乙烯制得聚乙烯的反应 nCH 2=CH 2???? →一定条件 CH 2CH 2n 【考点反馈】 1、关于实验室制备乙烯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是乙醇和过量的3 mol/L 硫酸的混合液。 B 、温度计插入反应液液面下,控制温度为140℃。 C 、反应容器(烧瓶)中应加入少许瓷片。 D 、实验结束先熄灭酒精灯。 2、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烯和甲烷,又可用来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的方法是( ) A 、通入足量溴水中 B 、与足量的液溴反应 C 、在导管中处点燃 D 、一定条件下与H 2反应 3、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发生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烧瓶中加入乙醇、浓硫酸和碎瓷片 B .反应温度控制在140℃ C .导出的气体中只有乙烯 D .可用向上排气法收集乙烯 4、实验室用乙醇和浓硫酸反应制取乙烯,可选用的装置是 ( )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特性(乙烯)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特性(乙烯)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中文名:乙烯 英文名:Ethylene 分子式:C2H4 分子量:28.06 CAS号:74-85-1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化学类别:烯烃 第二部分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含量≥99.95%(以体积计)。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略具烃类特有的臭味。 主要用途:用于制聚乙烯、聚氯乙烯、醋酸等。 第三部分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具有较强的麻醉作用。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乙烯可立即引起意识丧失。吸入75-90%乙烯与氧的混合气体,可引起麻醉,苏醒迅速;比例变为25-45%时,可引起痛觉消失,对意识无影响。对眼、鼻、咽喉和呼吸道粘膜有轻微刺激性。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乙烯,可引起头昏、全身不适、乏力、思维不集中。个别人有胃肠道功能紊乱。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接触液化气体,接触部位用温水浸泡复温。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眼睛接触: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第五部分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易燃 建规火险分级:甲 闪点(℃):-136℃闭杯(近似) 自燃温度(℃):425 爆炸下限(V%):2.7 爆炸上限(V%):36.0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易燃气体。能积聚静电而引燃其蒸气。受热、震动或摩擦能引起爆炸。升温或接触氧化剂能引起爆炸性聚合和燃烧。与酸类、铜及其化合物、卤素及卤代烃、

乙烯的性质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乙烯分子比例模型 分子式:C2H4;结构简式: CH2=CH2;最简式:CH2 EINECS登陆号:200-815-3 通常情况下,乙烯是一种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密度为1.25g/L,比空气的密度略小,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略具烃类特有的臭味[2]。少量乙烯具有淡淡的甜味。吸收峰:吸收带在远紫外区 pH:水溶液是中性 熔点(℃):-169.4 沸点(℃):-103.9[3] [4]凝固点:-169.4℃ 相对密度:0.00126 折射率:1.363 相对密度(水=1):0.6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98 饱和蒸气压(kPa):4083.40(0℃) 燃烧热(kJ/mol):1411.0 临界温度(℃):9.2 临界压力(MPa):5.04 闪点(fp):无意义 引燃温度(℃):425 爆炸上限%(V/V):36.0 爆炸下限%(V/V):2.7 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酮、苯,溶于醚。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5] 分子结构 乙烯有4个氢原子的约束,碳原子之间以双键连接。所有6个原子组成的乙烯是共面。H-C-C角是121.3°;H-C-H角是117.4 °,接近120 °,为理想sp 2

混成轨域。这种分子也比较僵硬:旋转C=C键是一个高吸热过程,需要打破π键,而保留σ键之间的碳原子。VSEPR模型为平面矩形立体结构也是平面矩形。 双键是一个电子云密度较高的地区,因而大部分反应发生在这个位置。 化学性质 ①常温下极易被氧化剂氧化。如将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的紫色褪去, 乙烯被氧化为二氧化碳,由此可用鉴别乙烯。 ②易燃烧,并放出热量,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产生黑烟。 CH2═CH2+3O2→2CO2+2H2O ③烯烃臭氧化: CH2=CH2+O3,在锌保护下水解→2HCHO CH2=CH2+(1/2)O2—Ag、加热,酸性水解→CH3—CHO ?加成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常温下使溴水褪色) CH2═CH2+HCl—催化剂、加热→CH3—CH2Cl(制氯乙烷) CH2═CH2+水—催化剂、170℃→CH3CH2OH(制酒精) CH2═CH2+H2—Ni或Pd,加热→CH3CH3 CH2═CH2+Cl2→CH2Cl—CH2Cl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加聚反应:nCH2═CH2→-(CH2—CH2)- n (制聚乙烯) 在一定条件下,乙烯分子中不饱和的C═C双键中的一个键会断裂,分子里的碳原子能互相形成很长的键且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几万到几十万)的化合物,叫做聚乙烯,它是高分子化合物。 这种由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化合物(单体)相互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聚合反应。这种聚合反应是由一种或多种不饱和化合物(单体)通过不饱和键相互加成而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所以又属于加成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最简单的烯烃。分子式CH2=CH2 。少量存在于植物体内,是植物的一种代谢产物,能使植物生长减慢,促进叶落和果实成熟。无色易燃气体。熔点-169℃,沸点-103.7℃。几乎不溶于水,难溶于乙醇,易溶于乙醚和丙酮。 乙烯分子里的C=C双键的键长是1.33×10 -10 米,乙烯分子里的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都处在同一个平面上。它们彼此之间的键角约为120°。乙烯双键的键能是615千焦/摩,实验测得乙烷C—C单键的键长是1.54×10 -10 米,键能348千焦/摩。这表明C=C双键的键能并不是C—C单键键能的两倍,而是比两倍略少。因此,只需要较少的能量,就能使双键里的一个键断裂。这是乙烯的性质活泼,容易发生加成反应等的原因。 在形成乙烯分子的过程中,每个碳原子以1个2s轨道和2个2p轨道杂化形成3个等同的sp 2 杂化轨道而成键。这3个sp 2 杂化轨道在同一平面里,互成120°夹角。因此,在乙烯分子里形成5个σ键,其中4个是C—H键(sp 2 — s)1个是C—C键(sp 2 — sp 2 );两个碳原子剩下未参加杂化的2个平行的p轨道在侧面发生重叠,形成另一种化学键:π键,并和σ键所在的平面垂直。如:乙烯分子里的C=C双键是由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形成的。这两种键的轨道重叠

乙烯、苯的理化性质

乙烯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乙烯是一种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密度为1.25g/L,比空气的密度略小,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世界上已将乙烯产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化学性质 ①常温下极易被氧化剂氧化。如将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的紫色褪去,乙烯被氧化为二氧化碳,由此可用鉴别乙烯。 ②易燃烧,并放出热量,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产生黑烟。 CH2═CH2+3O2→2CO2+2H2O ③烯烃臭氧化: CH2=CH2+O3,在锌保护下水解→2HCHO 2CH2=CH2+O2—Ag、加热,酸性水解→2CH3—CHO 加成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常温下使溴水褪色) CH2═CH2+HCl—催化剂、加热→CH3—CH2Cl(制氯乙烷) CH2═CH2+水—催化剂、170℃→CH3CH2OH(制酒精) CH2═CH2+H2—Ni或Pd,加热→CH3CH3 CH2═CH2+Cl2→CH2Cl—CH2Cl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加聚反应:nCH2═CH2→-(CH2—CH2)- n (制聚乙烯) 三、制取 酒精硫酸一比三,催化脱水是硫酸。温度速至一百七,不生乙醚生乙烯。 反应液体呈黑色,酒精炭化硫酸致。为防暴沸加碎瓷,排水方法集乙烯。 苯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并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苯可燃,有毒,也是一种致癌物质。苯是一种碳氢化合物也是最简单的芳烃。它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可作为有机溶剂。苯是一种石油化工基本原料。结构平面正六边形。溶解性:不溶于水,可与乙醇、乙醚、乙酸、汽油、丙酮、四氯化碳和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互溶。 二、化学性质 苯参加的化学反应大致有3种:一种是其他基团和苯环上的氢原子之间发生的取代反应;一种是发生在苯环上的加成反应(注:苯环无碳碳双键,而是一种介于单键与双键的独特的键);一种是普遍的燃烧(氧化反应)(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1.取代反应 ⑴苯跟卤素的取代反应。 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能分别被别的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如溴

乙烯物理化学性质归纳

甲醇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甲醇不具酸性,其分子组成中虽然有碱性极微弱的羟基,但也不具有碱性,对酚酞和石蕊呈中性。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燃烧。 甲醇的主要下游产品有甲醛、甲酸甲酯、醋酸等 乙烯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乙烯分子里含有C=C双键,C═C双键的键能比两倍C—C单键能略小,所以其中的一个键较易断裂,这就决定了乙烯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干净的乙烯能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同时发出黑烟。乙烯不仅能和溴、氢气、氯气、卤化氢以及水等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起加成反应,还能被氧化剂氧化,如被高锰酸钾(KMnO4)氧化。乙烯能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乙烯,聚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塑料。 乙烯主要的下游产品有聚乙烯(约占乙烯耗量的45%)、二氯乙烷、氯乙烯、环氧乙烷、乙二醇、苯乙烯、乙醛、酒精、高级醇等 丙烯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丙烯除了在烯键上起反应外,还可在甲基上起反应,决定了丙烯能够发生许多化学反应。丙烯在不同种催化剂的催化下发生各类聚合

反应,如生成聚丙烯等聚合物,还可与硫酸、氯和水等发生加成反应,也能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氨和空气中的氧起氨氧化反应,生成丙烯腈,它是合成塑料、橡胶、纤维等高聚物的原料,等等。 丙烯主要的下游产物是聚丙烯,另外丙烯可制丙烯腈、异丙醇、苯酚和丙酮、丁醇和辛醇、丙烯酸及其脂类以及制环氧丙烷和丙二醇、环氧氯丙烷和合成甘油等。 聚乙烯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能 聚乙烯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室温下耐盐酸、氢氟酸、磷酸、甲酸、胺类、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各种化学物质,硝酸和硫酸对聚乙烯有较强的破坏作用。聚乙烯容易光氧化、热氧化、臭氧分解,在紫外线作用下容易发生降解,碳黑对聚乙烯有优异的光屏蔽作用。受辐射后可发生交联、断链、形成不饱和基团等反映。 聚丙烯 1、物理性质

醋酸乙烯理化特性及危险特性

醋酸乙烯理化特性及危险特性 标识中文名:醋酸乙烯分子式:CH3COOCHCH2危编号:32131 理化特性外观与形状无色易燃液体,有强烈气味,其蒸气对眼有刺激性爆炸极限:2.9%-12.5% 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燃爆性: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危害特性及应急措施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分解性:当加热至分解,燃烧且释放出酸性蒸气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 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极易受热、光或微量的过氧化物作用而聚合,含有抑制剂的商 品与过氧化物接触也能猛烈聚合。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 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长时间接触有麻醉作用。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 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特别注意眼和呼吸道的防护。 泄露应急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灭火方法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用水灭火无效,但须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特性(乙烯)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特性(乙烯)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中文名:乙烯 英文名:Ethylene 分子式:C2H4 分子量:28.06 CAS 号:74-85-1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化学类别:烯桂 第二部分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含量$99.95% (以体积计)。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略具坯类特有的臭味。主要用途:用于制聚乙烯、聚氯乙烯.醋酸等。 第三部分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具有较强的麻醉作用。急性中毒:吸入髙浓度乙烯可立即引起意识丧失。吸入75-90%乙烯与氧的混合气体,可引起麻醉,苏醒迅速:比例变为25-45%时,可引起痛觉消失,对意识无影响。对眼、鼻、咽喉和呼吸道粘膜有轻微刺激性。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乙烯,可引起头昏、全身不适、乏力、思维不集中。个别人有胃肠道功能紊乱。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接触液化气体,接触部位用温水浸泡复温。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眼睛接触: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暧,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第五部分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易燃 建规火险分级:甲 闪点CC):-136°C闭杯(近似) 自燃温度(°C): 425 爆炸下限(V%): 2. 7 爆炸上限(V%):36. 0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髙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易燃气体。能积聚静电而引燃其蒸气。受热、震动或摩擦能引起爆炸。升温或接触氧化剂能引起爆炸性聚合和燃烧。与酸类、铜及英化合物、卤素及卤代烧、氧化氮、浪化氢、氯化铝、三氯浪甲烷、四氯化碳、氯气、二氧化氯和二氧化氮不能配伍。蒸气比空气重,易在低处聚集。封闭区域内的蒸气遇火能爆炸。蒸气能扩散到远处,遇点火源着火,

乙烯物理化学性质归纳

乙烯物理化学性质归纳 乙烯是一种无色、易燃、带有特殊气味的化学物质,其化学式为C2H4。它是最简单的烯烃,也是最重要的工业化学品之一。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乙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将重点归纳乙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一、物理性质 1、外观与形态:乙烯是一种无色透明气体,具有流动性,没有固定的形状。 2、沸点和熔点:乙烯的沸点为-169℃,熔点为-173℃。这两个温度点均低于其他常见的烃类化合物。 3、密度和折射率:乙烯的密度为1.179kg/m³,折射率为1.369。 4、蒸汽压和临界参数:乙烯的蒸汽压在常温下为0.537kPa,临界温度为91.7℃,临界压力为4.87MPa。 二、化学性质 1、反应活性:乙烯具有高度的反应活性,可以参与多种化学反应,如氧化、氢化、卤化、聚合等。

2、氧化反应:在空气中,乙烯容易被氧化,生成乙醛、乙酸等化合物。 3、氢化反应:乙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烷。这种反应是工业上生产高纯度乙烷的主要途径。 4、聚合反应:乙烯可以自身聚合生成聚乙烯,也可以与其他烯烃进行共聚。这是生产聚乙烯的主要化学反应。 5、卤化反应:乙烯可以与卤素(如氯、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二氯乙烷、二溴乙烷等化合物。 6、其他反应:乙烯还可以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在高温下,乙烯可以发生裂解反应,生成炭黑和氢气。 三、应用领域 由于乙烯的上述物理和化学性质,它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 1、塑料和橡胶生产:乙烯是生产聚乙烯的主要原料,聚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塑料。乙烯也用于生产橡胶和其他合成材料。 2、化学工业:乙烯是许多化学品的原料,如乙醛、乙酸、乙胺等。

乙烯的介绍和危害

乙烯的介绍和危害 乙烯 乙烯yǐxī 乙烯是由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的化合物。两个碳原子之间以双键连接。 乙烯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聚乙烯及聚氯乙烯)、合成乙醇(酒精)的基本化工原料,也用于制造氯乙烯、苯乙烯、环氧乙烷、醋酸、乙醛、乙醇和炸药等,尚可用作水果和蔬菜的催熟剂,是一种已证实的植物激素。 目录[隐藏] 一、化学品名称 二、成分/组成信息 三、危险性概述 四、急救措施 五、消防措施 六、泄漏应急处理 七、操作处置与储存 八、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九、理化特性 十、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十一、毒理学资料 十二、生态学资料 十三、废弃处置 十四、运输信息 十五、法规信息 十六、主要用途 十七、主要来源 十八、结构与化学性质 十九、中国乙烯工业的发展 一、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乙烯 分子式:C2H4;结构式: CH2=CH2 化学品英文名称: ethylene (ethene) 技术说明书编码: 99 分子立体模型 CAS No.: 74-85-1 分子式: C2H4 最简式:CH2分子量: 28.06 分子结构: C原子以sp2杂化轨道成键、分子为平面形的非极性分子。 乙烯燃烧化学方程式:C2H4+3O2→点燃→2CO2+2H2O 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乙烯工业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乙烯产品占石化产品的70%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世界上已将乙烯产品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成分/组成信息 含量≥99.95% (以体积计算)。 三、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具有较强的麻醉作用。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乙烯可立即引起意识丧失,无明显的兴奋期,但吸入新鲜空气后,可很快苏醒。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轻微刺激性。液态乙烯可致皮肤冻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全身不适、乏力、思维不集中。个别人有胃肠道功能紊乱。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化学品-乙烯的理化性质(MSDS)

化学品-乙烯的理化性质(MSDS) 第一部分危险性概述 易燃气体,第 1 类。 高压气体,冷冻液化气体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性接触,第 3 类,麻醉效果。 物理危害:H220:极易燃烧的气体。 H280:内含高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 健康危害:H336:可能引起昏昏欲睡或眩晕。 环境危害:根据 GHS 标准,未被列为环境危害物质。 预防措施: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P243: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事故响应:P377:漏气着火:切勿灭火,除非漏气能够安全地制止。 P381:除去一切点火源,如果这么做没有危险。 P304+P340:如误吸入:将受害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安全 储存:P403: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P410:避免日晒。 废弃处置:P501:处理产品及其包装容器因该在地方或国家法定的适当废物处理地点进行。不影响分类的其它危害: 可能引起睡意及头晕。 高浓气体度会取代空气中的氧气;缺乏氧气会导致昏迷及致死。 暴露于快速膨胀的气体有可能引起眼睛和(或)皮肤的涷伤。 本品在受压条件下运输。 本材料容易积聚静电。 即使正确接地和搭接,本材料也可能积聚静电荷。 如果积聚了足够的电荷,可能发生静电放电并点燃空气中的易燃蒸气混合物。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三部分急救措施 在正常条件下使用不应会成为健康危险源。 吸入:将受害者迁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除非配戴适当的呼吸具,否则不应冒险营救受害者。如受害者呼吸困难、头昏、呕吐或反应迟钝,请用急救呼吸器向受害者提供纯氧或酌情进行心肺复苏(CPR)并将其送到最接近肇事地点的医疗设施接受进一步的医疗。 接触皮肤:用温水缓慢地冲清暴露的部位。将受害者送到最接近肇事地点的医疗设施接受进一步的医疗。 接触眼睛:用温水缓慢地冲清暴露的部位。将受害者送到最接近肇事地点的医疗设施接受进一步的医疗。 吞食:如发生罕见的吞食情况,请立即求医。 最重要的症状/表观现象,急性/延迟性: 吸入大量蒸汽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CNS),从而导致头晕、脚步轻浮、头痛、呕吐、失去平衡。继续吸入有导致不醒人事乃至死亡。 立即治疗,特殊看护: 尤其是在滥用情况下有心脏致敏可能。缺氧或心肌收缩力降减剂可能会加强这些效应。处理方法:氧气治疗。 第四部分消防措施 使所有非急救人员撤离火区。 如容器受持久的火烧则有沸腾液体蒸气膨胀爆炸之危险。本产品贮存于压缩气罐内,曝露于高温及火焰下可爆炸。由于蒸汽轻于空气,因此蒸汽可在地面或离地位置接触火源。 截止供应。如果不可能截止,且对周围环境没有危险,让火自燃烬。 无数据可供参考。 穿著完善的保护服装并配戴自给式呼吸器。 用喷洒水来保持邻接容器冷却。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自制)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自制) (1) (1)丙烯酸 (3) (2)甲酸 (4) (3)氢氟酸 (6) (1)N,N-二甲基甲酰胺 (7) (2)丙烯酸丁酯 (8) (1)萘 (10) (2)乌洛托品 (11) (1)氯酸钠 (13)

(1)四氯乙烯 (15) (2)二氯甲烷 (17) 3.1.1.1丙酮 (18) 3.1.1.2-丁酮 (20) 3.1.1.3甲醇 (21) 3.1.1.4乙醇 (23) 3.1.1.5 环己酮 (24) 3.1.1.6异丙醇 (25) 3.1.1.7 甲苯 (27) 3.1.1.8 1,2-二甲苯 (29) 3.1.1.9 乙醚 (30) 3.1.1.10 乙酸乙酯 (32) 3.1.1.11过氧化氢 (33) 3.1.1.12高锰酸钾 (35) 3.1.1.13重铬酸钾 (36) 3.1.1.14硝酸银 (38) 3.1.1.15苯酚 (39) 3.1.1.16三氯甲烷 (41) 3.1.1.17四氯化碳 (42) 3.1.1.18氢氧化铵水溶液 (44) 3.1.1.19氢氧化钠 (45) 3.1.1.20氢氧化钾 (46) 3.1.1.21甲醛 (47) 3.1.1.22盐酸 (49) 3.1.1.23硝酸 (51) 3.1.1.24硫酸 (52) 3.1.1.25 乙酸 (54) 3.1.1.26三氯乙酸 (56) 3.1.1.27氢氟酸 (57) 3.1.1.28次氯酸钠 (59) 3.1.1.29亚硫酸氢钠 (60) (4)纯苯 (62) (5)1,1-二氯乙烷 (63) (7)正丁醇 (65) (10)二(正)丁醚 (66) (11)丙烯酸正丁酯 (68) (4)冰醋酸 (69) 三氯乙醛 (70) 硝酸钠 (72) 连二亚硫酸钠 (73) 石油醚 (74) 对二甲苯 (76) 氧 (7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