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届高三物理专题复习计划表

2019届高三物理专题复习计划表

2019届高三物理专题复习计划表

高中物理模块化教学计划

高三物理教学计划

高三物理教学计划 一、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努力完成教学进度。 二、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考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物理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时间较灵活。备课组成员将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 一是商讨综合科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知识点和练习。 二是针对物理课上的教学问题展开研讨,制定和及时调整对策,强调统一行动。另外,到外校取经,借鉴外校老师的经验,听取他们对高考备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力求效果明显。 三是多向老教师学习,多听他们的课,学习他们的课堂组织学习他们的教学思路,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 三、对尖子生时时关注,不断鼓励。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多给一点热爱、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微笑。 四、经常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让他们远离学习上的困扰,轻松迎战高考。 五、构建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把握各部分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

物理学科知识主要分力、电、光、热、原子物理五大部分。 力学是基础,电学与热学中的许多复杂问题都是与力学相结合的,因此一定要熟练掌握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以便在复杂问题中灵活应用。力学可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以及振动和波。 静力学的核心是质点平衡,只要选择恰当的物体,认真分析物体受力,再用合成或正交分解的方法来解决即可。 运动学的核心是基本概念和几种特殊运动。基本概念中,要区分位移与路程,速度与速率,速度、速度变化与加速度。几种运动中,最简单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可直接解决;稍复杂的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只要将运动正交分解为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后,再运用匀变速公式即可。对于匀速圆周运动,要知道,它既不是匀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也不是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不断变化),解决它要用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 力学中最为复杂的是动力学部分,但是只要清楚动力学的3对主要矛盾:力与加速度、冲量与动量变化和功与能量变化,并在解决问题时选择恰当途径,许多问题可比较快捷地解决。 振动和波是选考内容,这一部分是建立在运动学和动力学基础之上的,只不过加入了振动与波的一些特性,例如运

高三物理复习专题训练+(1页3练)专题一至专题五

专题一质点的直线运动 1、一汽车从静止开始以4m/s2的加速度行驶,恰有一辆自行车以8m/s的速度从车边匀速驶过。求: (1) 汽车从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要经多长时间两者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 (2) 什么时候追上自行车,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2、有一气球以5m/s的速度由地面匀速竖直上升,经过30s后,气球上悬挂重物的绳子断开(绳子的影响忽略不计),求物体从绳子断开到落地所用的时间和物体落地时速度大小。(g=10m/s2) 3、一队长为L的队伍,行进速度为 ,通讯员从队尾以速度 赶到排头,又立即以速度 返回队尾,求出这段时间里队伍前进的距离。 专题一质点的直线运动 1、将两个小球同时竖直上抛,A上升的最大高度比B上升的最大高度高出 35m,返回地面时间比B迟2s,求: (1)A和B的初速度各是多少? (2)A和B分别到达的最大高度。(g=10m/s2) 2、建筑工人安装脚手架进行高空作业,有一名建筑工人由于不慎将抓在手中的一根长5 m的铁杆在竖直状态下脱落了,使其做自由落体运动,如图6-2所示,

铁杆在下落过程中经过某一楼层面的时间为0.2 s,求:铁杆下落时其下端到该楼层面的高度?(g=10 m/s2,不计楼层面的厚度) 3、甲乙两个物体均做单向直线运动,路程相同。甲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1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2匀速直线运动;乙前一半位移以速度v1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位移以速度v2匀速直线运动。v1 ≠v1 则问: (1)甲乙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多少? (2)走完全程,甲乙哪个所需时间短? 专题一质点的直线运动 1、一队长为L的队伍,行进速度为 ,通讯员从队尾以速度 赶到排头,又立即以速度 返回队尾,求出这段时间里队伍前进的距离。 2、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并且每隔四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已知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为S,且S1=0.96cm,S2=2.88cm,S3=4.80cm,S4=6.72cm,S5=8.64cm,S6=10.56cm,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计算此纸带的加速度大小a = m/s2,打第4号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V= m/s。

高三物理的教学计划

高三物理的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高中前两年已经基本完成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高三年级将进入全面的 总复习阶段,为了配合高三的总复习,学校统一订购了由光明出版社编写的《三维设计》 作为高三复习教材,该书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为指导,以2021年普通高 考考试说明为依据编写,作为本学年参考用,本学期拟定完成本书的第一至第十三章的第 一轮复习。 二学情分析: 1、课堂情况:由于是高三年级,即将面临着高考的选拔考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础 知识的求知欲望比较强烈。所以课堂纪律比较好,都比较认真地听课,自觉地与老师互动,完成教学任务。 2、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高三279,275为理科基础班,虽然相对来说物理基础较差, 但学习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根据前段时间的观察和摸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 握不够牢固,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尚处于分立状态,不能很好地利用知识解决相应的基本问题,所以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待地提高。 3、解题技能:利用物理知识解决有关综合问题的能力很差,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还 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加强和利用知识点的复习,尽快帮助学生把各章分立的知识点建立成为网状的状态, 掌握物理思想的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具 体地说: 1、知识方面,应达到熟练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的要求,即看到一个题目以后,题中包 含了哪些知识点要一清二楚,不能模模糊糊,并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要清楚, 2、技能方面,主要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到常规思维、 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相结合,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 解题速度。 3、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在物 理美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三、方法与措施

高三物理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表新

高三物理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表)新版

————————————————————————————————作者:————————————————————————————————日期: 2

3 高三 年级 物理 学科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面向新高考课标,针对新高考考纲要求,在诱思探究校本模式下集结备课组的智慧,打造高三物理复习的高效课堂。具体目标为:构建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理解、推理、分析、综合数学应用和实验能力,从而应对新形势下的新高考。 (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三)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四)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 多样化 (五)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物理课堂教学要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1、教材版本 人教版 高考必考模块为必修一 必修二 选修3-1 、3-2 高考选考模块为3-4 2、教材内容的整体分析 高考考纲分析: (1)高考考纲明确说明考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种也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2)新课标物理大纲具体变化内容如下(2011与2010年区别)

高三物理高考精品专题讲座:库仑定律 电场强度

第七章电场一、考纲要求 内容要 求 说明 1.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 2.静电现象的解释 3.点电荷 4.库仑定律 5.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 6.电场线 7.电势能、电势 8.电势差 9.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10.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11.示波管 12.常用的电容器 13.电容器的电压、电荷量和电容的关系Ⅰ Ⅰ Ⅰ Ⅱ Ⅱ Ⅰ Ⅰ Ⅱ Ⅰ Ⅱ Ⅰ Ⅰ Ⅰ 静电场是十分重要的一章,本章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进一步学习电磁学的基础,是高中物理 核心内容的一部分,对于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是 非常重要的.近几年高考中对库仑定律、电荷守 恒、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等势面、电容等 知识的考查,通常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学生对基 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难度不是很大,但对 概念的理解要求较高.本章考查频率较高且难度 较大的是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带电粒子在 电场中的运动这两个内容.尤其在与力学知识的 结合中巧妙的把电场概念、牛顿定律、功能关系 等相联系命题,对学生能力有较好的测试作用,纵观近5年广东高考题,基本上每年都有大题考 查或选择题考查,相信在今后的高考命题中仍是 重点,命题趋于综合能力考查,且结合力学的平 衡问题、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以及交 变电流等构成综合题,来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复习 中不容忽视. 知识网络

第1讲 库仑定律 电场强度 ★考情直播 2.考点整合 考点一 电荷守恒定律 1.电荷守恒定律是指电荷既不能 ,也不能 ,只能从一个物体 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 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 . 2.各种起电方法都是把正负电荷 ,而不是创造电荷,中和是等量异种电 电荷守恒定律(三种起电方式 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库仑定律 定律内容及公式 2 r Qq k F = 应用 点电荷与元电荷 库仑定律 描述电场力的 性质的物理量 描述电场能的 性质的物理量 电场强度 电场线 电场力 F=qE (任何电场)、2r Qq k F =(真空中点电荷) 大小 方向 正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 定义式 E =F/q 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 E=kQ/r 2 匀强电场的场强 E=U/d 电场 电势差 q W U AB AB = 电势 B A AB U ??-= 令0=B ? 则AB A U =? 等势面 电势能 电场力的功 qU W = 电荷的储存 电容器(电容器充、放电过程及特点) 示波管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加速 偏转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运动学部分专题

一.平均速度:任意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的理解 ①t s ??= 一v 普遍适用于各种运动;②v =20t V V +只适用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③t V V S t 2 0+= 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1.物体由A 沿直线运动到B ,在前一半时间内是速度为v 1的匀速运动,在后一半时间内是速度为v 2的匀速运动.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 A .221v v + B .21v v + C .21212v v v v + D .2 121v v v v + 2.一个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 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 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221v v + B .21212v v v v + C .21212v v v v ++ D .2 121v v v v + 3.一辆汽车以速度v 1行驶了1/3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 2=20km/h 跑完了其余的2/3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27km/h ,则v 1的值为( ) A .32km/h B .345km/h C .56km/h D .90km/h 4.甲乙两车沿平直公路通过同样的位移,甲车在前半段位移上以v 1=40km/h 的速度运动,后半段位移上以v 2=60km/h 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时间内以v 1=40km/h 的速度运动,后半段时间以v 2=60km/h 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位移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的关系是 A .V 甲=V 乙 B .V 甲 < V 乙 C .V 甲 > V 乙 D .因不知位移和时间故无法确定 二.加速度公式的理解:a=(v t -v 0 )/t 公式中各个部分物理量的理解 匀加速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v t >v 0,a 为正,此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匀减速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v t <v 0,a 为负,此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1.对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则速度变化量也为零 B .质点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C .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则该物体的速度也越大 D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变化量越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B .速度改变△V 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C .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 D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很小 3.关于加速度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为零,加速度可能不为零 B .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一定为零 C .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也增大 D .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反而增大 4.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 ,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在这1s 内该物体的( ) A .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 .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 2 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2

高中物理-专题练习-高三物理总复习专题讲座(圆周运动

高三物理总复习专题讲座(圆周运动、万有引力) 一、基本概念 1、曲线运动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一定受到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合外力的作用。 (1)作曲线运动质点的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位置速度的方向就在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方向上。 (2)曲线运动一定是具有加速度的变速运动,有时,它的加速度只改变速度方向(如匀速圆周运动),有时,它的加速度能同时改变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如平抛运动等). (3)如果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合外力所产生的加速度就只能改变速度大小,不能时刻改变速度的方向了. (4)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可能是不变的,如匀速圆周运动等.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也可能是不变的,如抛体运动等.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变化的曲线运动也是屡见不鲜的。 2、匀速圆周运动 质点沿圆周运动,且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圆弧长度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T r t s v π2==; T t π?ω2==; f T 1=; v=ωr ; 转数(转/秒)n=f 同一转动物体上,角速度相等;同一皮带轮连接的轮边缘上线速度相等。 (1)线速度可以反映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它的大小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弧长来定义,即:v=s/t 线速度大,表示单位时间通过的弧长长,运动得就快.这里的s 不是位移,而是弧长.这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定义式是不同的。 线速度也是矢量.圆周上某一点线速度的方向,就在该点的切线方向上.由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可知,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大小是不变的,但它的方向时刻改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并不是匀速运动而是变速运动。 (2)角速度也可反映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角速度是用半径转过的角度φ与所用时间t 的比值来定义的,即:ω=φ/t(这里的角度只能以弧度为单位). 角速度大,表示在单位时间内半径转过的角度大,运动得也就快.在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中,角速度是恒定不变的.角速度的单位是rad /s . (3)周期也可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叫周期.周期的符号是T ,单位是s 。周期长,表示运动得慢;周期短,表示运动得快. (4)有时也用转数n 来表示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转数就是每秒钟转过的圈数,它的单位是转/秒.ω=2πn . 设质点沿圆周运动了一周,我们可根据这些物理量的定义式推导出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v=2πr/T ,ω=2π/T ,v =ωr ,T=1/f ,T=1/n 3、向心加速度、向心力 r f r T r r v a 222 22)2(4ππω==== r f m r T m r m r v m ma F 222 22)2(4ππω=====

高三物理专题复习

高三物理专题复习:光的反射和折射 量子理论初步及原子核 一. 教学内容: 高三物理专题复习八:光的反射和折射,量子理论初步及原子核 本专题内容“点多面宽”: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在不同介质的界面上,光发生反射(遵循反射定律)、折射(遵循折射定律),特殊情况下发生全反射(满足全反射条件),涉及的典型光学元件有平面镜(反射成像)、球面镜(定性了解)、棱镜(折射、色散和全反射)、平行玻璃砖(使光线发生侧向平移);光的波动性以干涉和衍射为特征,粒子性以光电效应为代表。原子物理包括:α粒子散射实验,玻尔理论、天然放射现象、半衰期、原子核的组成、核能、核反应方程等知识重点。 1. 光的反射 (1)光束是实际存在的,而光线是表示光束的假想线。作图时光线用带箭头的细实线。 影是光被不透光的物体挡住所形成的暗区,分本影和半影。 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结果。 (2)光的反射遵从反射定律,反射现象分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两类。 使平行入射的光线沿不同方向反射出去的反射叫漫反射。 使平行入射的光线沿不同方向平行反射出去的反射为镜面反射。 发生漫反射的每一条光线都遵从反射定律。 (3)所有几何光学的光路都是可逆的。 (4)平面镜对光束的作用。 只改变方向,不改变光速和聚散的性质。 (5)平面镜成像特点。 等大、正立的虚像,物像关于镜面对称。 2. 光的折射、折射率、全反射、棱镜及光的色散 (1)介质的折射率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方向改变时,入射角的正弦值跟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都是个恒值,但不同的介质该恒值不同。 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该介质的折射率,用n 表示: 1sin sin >== v c r i n 注意:当光线垂直射向分界面进入第二种介质时,不发生折射。同一介质对频率大的光,折射率大。 (2)全反射。 光从折射率大的光密介质:射向折射率小的光疏介质时,全部被反射回的现象。 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n C 1sin = 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3)白光通过玻璃棱镜后,一是要向底边(厚部)偏折;二是在光屏上形成七色光带(称光谱),在同一介质中,七色光与下面几个物理量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连接体和叠加体

高三 叠加体和连接体专题复习 叠加体模型有较多的变化,解题时往往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前面相关例题、练习较多),下列两个典型的情境和结论需要熟记和灵活运用. 1.叠放的长方体物块A 、B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运动或在光滑的斜面上自由释放后变速运动的过程中(如图9-9所示),A 、B 之间无摩擦力作用. 图9-9 2.如图9-10所示,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总功一定为负值,其绝对值等于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总路程或等于摩擦产生的热量,与单个物体的位移无关,即Q 摩=f·s 相. 能够受力分析。 3.(2013山东省威海质检)如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叠放着两个质量分别为m 、M 的物体(m <M ), 用一水平恒力作用在m 物体上,两物体相对静止地向右运动。现把此水平力作用在M 物体上,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B .m 受到的合外力与第一次相同 C .M 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D .两物体间可能有相对运动 4.(2013河北省石家庄名校质检)如图所示,木块A 质量为1kg ,木块B 的质量为2kg ,叠放在 水平地面上,A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1 N ,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系数为0.1,今用水平力F 作用于B ,则保持AB 相对静止的条件是F 不超过(g = 10 m/s 2)( ) A .3 N B .4 N C .5 N D .6 N 5.如图1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 ) A .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 B .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 C .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 D .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

2020年高三物理教学计划范文

篇一 一、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高中前两年已经基本完成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高三年级将进入全面的总复习阶段,为了配合高三的总复习,学校统一订购了由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纪金榜高中物理新课标全程复习方略》作为高三复习教材,该书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为指导,以《20xx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为依据编写,作为本学年参考用,本学期拟定完成本书的第一至第十三章的第一轮复习。 (二)学情分析: 1、课堂情况:由于是高三年级,即将面临着高考的选拔考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求知*比较强烈。所以课堂纪律比较好,都比较认真地听课,自觉地与老师互动,完成教学任务。 2、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高三(10)为理科重点班,相对来说物理基础较好些。高三(9)班是理科普通班,学习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根据前段时间的观察和摸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尚处于分立状态,不能很好地利用知识解决相应的基本问题,所以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待地提高。 3、解题技能:利用物理知识解决有关综合问题的能力很差,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还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加强和利用知识点的复习,尽快帮助学生把各章分立的知识点建立成为网状的状态,掌握物理思想的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具体地说: 1、知识方面,应达到熟练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的要求,即看到一个题目以后,题中包含了哪些知识点要一清二楚,不能模模糊糊,并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要清楚, 2、技能方面,主要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到常规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相结合,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3、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在物理美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三、方法与措施 1、面向全体,分类指导。从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基本点出发,根据各层次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满腔热情地使每一位学生在高三阶段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2、抓好基础,培养能力。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与高考大纲,研究高考理综能力测试中物理部分的试题难度和特点,使自复习教学更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讲义

动量 知识网络: 单元切块: 按照考纲的要求,本章内容可以分成两部分,即:动量、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其中重点是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难点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动量冲量动量定理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动量及冲量概念; 2.理解和掌握动量定理的内容以及动量定理的实际应用; 3.掌握矢量方向的表示方法,会用代数方法研究一维的矢量问题。 教学重点:动量、冲量的概念,动量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动量、冲量的矢量性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动量和冲量 1.动量 按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p=mv (1)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个状态量,它与时刻相对应。

(2)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相同。 (3)动量的相对性:由于物体的速度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所以物体的动量也与参考系选取有关,因而动量具有相对性。题中没有特别说明的,一般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2.动量的变化: = ? p-' p p 由于动量为矢量,则求解动量的变化时,其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1)若初末动量在同一直线上,则在选定正方向的前提下,可化矢量运算为代数运算。 (2)若初末动量不在同一直线上,则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例1】一个质量为m=40g的乒乓球自高处落下,以速度v=1m/s碰地,竖直向上弹回,碰撞时间极短,离地的速率为v'=0.5m/s。求在碰撞过程中,乒乓球动量变化为多少? 2.冲量 按定义,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冲量:I=Ft (1)冲量是描述力的时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是过程量,它与时间相对应。 (2)冲量是矢量,它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不能说和力的方向相同)。如果力的方向在作用时间内保持不变,那么冲量的方向就和力的方向相同。如果力的方向在不断变化,如绳子拉物体做圆周运动,则绳的拉力在时间t内的冲量,就不能说是力的方向就是冲量的方向。对于方向不断变化的力的冲量,其方向可以通过动量变化的方向间接得出。 (3)高中阶段只要求会用I=Ft计算恒力的冲量。对于变力的冲量,高中阶段只能利用动量定理通过物体的动量变化来求。 (4)要注意的是:冲量和功不同。恒力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不作功,但一定有冲量。 【例2】质量为m的小球由高为H的光滑固定斜面顶端无初速滑到底端过程中,重力、弹力、合力的冲量各是多大? m 点评:特别要注意,该过程中弹力虽然不做功,但对物体有冲量。 二、动量定理 1.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既I=Δp (1)动量定理表明冲量是使物体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量度。这里所说的冲量必须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或者说是物体所受各外力冲量的矢量和)。

高三物理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表新版.doc

高三年级物理学科 2011 —— 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面向新高考课标,针对新高考考纲要求,在诱思探究校本模式下集结备课组的智慧,打造高三物理复习的高效课堂。具体目标为:构建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理 解、推理、分析、综合数学应用和实验能力,从而应对新形势下的新高考。 (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三)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四)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五)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物理课堂教学要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 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 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1、教材版本 人教版高考必考模块为必修一必修二选修3-1、3-2 高考选考模块为3-4 2、教材内容的整体分析 高考考纲分析:

(1)高考考纲明确说明考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 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 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种也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 2)新课标物理大纲具体变化内容如下(2011 与 2010 年区别) ① 考试大纲在个别地方的叙述作了文字修改,与内容无关。

高三物理总复习专题讲座(运动学)

高三物理总复习专题讲座(运动学) 一、基本概念 l.描述物体是否运动要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2.同一运动,如果选取的参照物不同,观察到物体运动的状况可能不同.例如,在行驶的火车车厢里自由落下一物体,车厢里的人观察到的是竖直下落运动,但对于站在路边不动的人来说,却是向前的平抛运动. 3.虽然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但是应本着使观测方便和尽量使对运动的研究简化为原则.例如,研究火车的运动,运载火箭的发射等,通常取地球或固定在地球上的物体为参照物比较简便,当研究宇航器绕太阳运动时,通常取太阳为参照物比较简便. 4.平动和转动是机械运动中两种最基本的运动,任何复杂的机械运动都可以看作是由平动和转动组成的. 5.在物理学中,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对事物的研究简化,常常采取抓住主要矛盾,暂时撇开起作用很小的次要因素,将事物理想化的方法.这种经过思维加工,理想化的事物,物理学中称为理想化模型.质点、光线等就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6.将物体看成质点的两种情况:(1)物体大小在研究的运动中可以忽略不计(2)不考虑物体的转动效应时. 7.物理量是根据对物理问题研究的需要,采用科学简明的方法定义的.定义物理量有不同方式,如初中学过的“力”的定义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是用叙述物理现象的方式来定义的.速度是用“比值”来定义的,即用两个物理量 的比值来定义新的物理量,初中学过的密度也是用“比值” 来定义的. 8.速度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它的方向就 是位移的方向.汽车朝东开或朝西开,实际效果当然不同,用 速度矢量才能较全面地反映匀速运动的实际效果,当只考虑 运动快慢而不考虑运动方向时,就用速率表示. 9.根据实验作出图像,利用图像反映物理规律,是探求 自然规律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的途径.图像较直观表示物理量 之间的变化规律,比较方便处理实验(或观测)结果,找出事 物的变化规律,必修课本上的图2—6就是典型例子. 10.匀速运动的位移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都可以用图像表示.匀速运动的位移图 像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如图2—1所示,它反映位移和时 间的正比关系.从图像中可以看出:(1)根据时间求位移.如图2 —l所示,2秒内的位移是20m.(2)根据位移求时间,如2—1图, 位移30m时,经历时间3s,(3)根据图线求出速度,如图2—2, v=Δs/Δt=10m/s.匀速运动的速度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 的直线,如图2—2所示,它反映出速度的值不随时间改变的特 点.根据图像不仅可以直观地看出速度的大小及速度不变的特 点,而且可以根据某段时间内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求

高三物理的教学计划

高三物理的教学计划 计划形式,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事件。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物理的教学计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三物理的教学计划1 一、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高中前两年已经基本完成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高三年级将进入全面的总复习阶段,为了配合高三的总复习,学校统一订购了由光明出版社编写的《三维设计》作为高三复习教材,该书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为指导,以2012年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为依据编写,作为本学年参考用,本学期拟定完成本书的第一至第十三章的第一轮复习。 (二)学情分析: 1、课堂情况:由于是高三年级,即将面临着高考的选拔考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求知欲望比较强烈。所以课堂纪律比较好,都比较认真地听课,自觉地与老师互动,完成教学任务。 2、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高三279,275为理科基础班,虽然相对来说物理基础较差,但学习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根据前段时间的观察和摸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尚处于分立状态,不能很好地利用知识解决相应的基本问题,所以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待地提高。 3、解题技能:利用物理知识解决有关综合问题的能力很差,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还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加强和利用知识点的复习,尽快帮助学生把各章分立的知识点建立成为网状的状态,掌握物理思想的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具体地说: 1、知识方面,应达到熟练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的要求,即看到一个题目以后,题中包含了哪些知识点要一清二楚,不能模模糊糊,并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要清楚,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精练.doc

2013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精练 4.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选择题 1.(广东六校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在宽度为d的河中,水流速度为v2,船在静水中速度为v1(且v1>v2),方向可以选择,现让该船开始渡河,则该船 A.可能的最短渡河时间为d/v2 B.可能的最短渡河位移为d C.只有当船头垂直河岸渡河时,渡河时间才和水速无关 D.不管船头与河岸夹角是多少,渡河时间和水速均无关 1.BD 2.如图所示,一个长直轻杆AB在墙角沿竖直墙和水平地面滑动,当AB杆和墙的夹角为θ时,杆的A端沿墙下滑的速度大小为v1,B 端沿地面的速度大小为v2。则v1、v2的关系是() A.v1=v2B.v1=v2cosθC.v1=v2tanθD.v1=v2sinθ 2.C 3.(2012·湖北省襄阳五中高三期中考试)一探照灯照射在云层底面上,云层底面是与地面平行的平面,如图所示,云层底面距地面高h,探

照灯以匀角速度ω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当光束转到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时,云层底面上光点的移动速度是 A .h ω B .2cos h ωθ C .cos h ωθ D .tan h ωθ 3.B 4.现在城市的滑板运动非常流行,在水平地面上一名滑板运动员双脚站在滑板上以一定速度向前滑行,在横杆前起跳并越过杆,从而使人与滑板分别从杆的上下通过,如右图所示.假设人和滑板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各种阻力忽略不计,运动员能顺利完成该动作,最终仍落在滑板原来的位置上.要使这个表演成功,运动员除了跳起的高度足够高外,在起跳时双脚对滑板作用力的合力方向应该( ) A .竖直向下 B .竖直向上 C .向下适当偏后 D .向下适当偏前 4.A 5.在红蜡块的演示实验中,假设蜡块在从静止匀加速上升的同时, 将玻璃管沿水平方向向右匀加速移动,那么蜡块的实际运动是( ) A .一定是直线运动 B .一定是曲线运动 C .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 D .以上都不对 5. A

高三物理专题讲座

高三物理专题讲座(八) ----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它解释涉及高中物理中的电磁学、力学、运动学等有关知识。考试以现代高科技为载体,综 合考查力的平衡、欧姆定律、电场、磁场、能量守恒和功率等知识点,一般为学科内综合题,另外此类题 信息量较大,只有认真读题审题才有可能将题意弄懂,并将有用的信息提取出来,应用于解题。霍尔效应 原理的应用常见的有速度选择器、磁流体发电机、霍尔效应、电磁流量计、血流计、磁强计等。 霍尔效应:如图1所示,将一导电板放在垂直于它的磁场中。当有电流通过它时,垂直于电流和磁 场方向会产生一个附加的横向电场,在导电板的A A '、两侧会产 生一个电势差A A U '。这个现象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霍尔于1879年发现的,后被称为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可以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所受的洛仑兹力来说明。因为磁场使导体内移动的电荷发生偏转,结果在A A '、两侧分别聚集了正、负电荷,形成电势差。 设导电板内定向移动电荷的平均定向移动为v ,它们在磁场 中受到的洛仑兹力为qvB 。当A A '、之间形成电势差后,电荷还受到一个相反方向的电场力(E 为电场强 度,b 为导电板的宽度,如图(1),最后达到稳恒状态时,两个力平衡: b U q qvB A A '=。 例1. (北京市东城区试题)将导体放在沿x 方向的匀强磁场中,并通有沿y 方向的电流时,在导体 的上下两侧面间会出现电势差,此现象称为霍尔效应。利用霍尔效应的原理可以制造磁强计,测量磁场的 磁感应强度。磁强计的原理如图所示,电路中有一段金属导体,它的横截面为边长等于a 的正方形,放在 沿x 正方向的匀强磁场中,导体中通有沿y 方向、电流强度为I 的电流, 已知金属导体单位体积中的自由电子数为n ,电子电量为e ,金属导体导 电过程中,自由电子所做的定向移动可以认为是匀速运动,测出导体上下 两侧面间的电势差为U 。求:(1)导体上、下侧面那个电势较高?(2) 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是多少? 答案(1)上侧电势高(2)I neaU B = 二、速度选择器 例2。带电粒子以速率v 0从小孔沿着与电场线和磁感线都垂直的方向射入一粒子速度选择器时,恰能 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粒子以速率v v <0仍沿与电场线和磁感线都垂直的方向射入,那么此带电粒子飞离 场区时的速率v '和v 的关系如何。(不计粒子的重力) 解:由粒子以v 0垂直射入时恰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此种情况下粒子所受的洛仑兹力与电场力平衡, 从而有 Bqv Eq v E B 00==,从而得 由于粒子电量不变、板间电场强度不变,可知粒子所受的电场力是恒定的。当粒子以v v <0垂直射入 时将有Bqv Eq <。从而可知 b U q qE A A '= 图2

高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

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2020年高三第一学期物理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高三物理第一学期学期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为了加强高三物理复习备考工作,使复习备考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备课组教师的聪明才智,真正做到夯实基础,提高能力,素质提高,应考自如,做到: (1)帮助学生构建并形成知识和能力网络体系;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和实验能力得到提高,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现状 (一)学情分析 1、基础知识不扎实、遗忘快、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2、学生的迁移能力缺乏,灵活地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3、解题的规范性较差,学生还没有建立规范解题意识,或者说平时的要求松了点。 4、对实验重视程度不高,基本技能过关率不高,实验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5、畏惧物理的心理严重。遇到计算题不认真分析、不结合平常所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选择题解答往往落入圈套而错选,实验题在没有搞清原理的情况下去解题往往得不出正确答案。

因而我们需花大力气培养学生探求物理规律,解题方法,提高物理复习效率。 (二)教情分析 我校高三物理复习教师做到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同时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记忆,查补知识缺漏的能力。 在导入复习课内容后,通过梳理建立单元知识网络,并通过辨析、运用,进而达到深化提高,梳理是单元结构复习的重要环节,辨析是在梳理的基础上对重点和难点的再加工,而通过运用和深化,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在深化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上我们做的还不是很好,不能将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和科学技术素质等五个方面的培养,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落实。 三、复习目标 第一轮复习要帮助学生“精确、完备”地理解每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构建所有高中阶段的物理模型,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从而正确地运用它们解决物理问题。加强“主干”和“核心”知识的复习,熟练地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滚动复习达到“查漏补缺”、“整体把握”、“能力提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科教育让全体学生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训练,以及德育的渗透,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必要基础。

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全套]_物理

第一讲平衡问题 一、特别提示[解平衡问题几种常见方法] 1、 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 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 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 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 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 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 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 x 轴上和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 C F x =0^ F y =0)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对 x 、y 方向 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 x 、y 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 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 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 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 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在静 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 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解题中注意 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 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 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二、典型例题 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 a = 0。表现:静 匀速直线运动 (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 例1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 」的水平面上,现对它 一个拉力,使它做匀 速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时这 最小? 解析取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重力mg ,地面的支持力N , 力f 及拉力T 四个力作用,如图1-1所示。 :-=arcctg arcctg J 不管拉力T 方向如何变化,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变,即F 为一个方向不发生改变的变力。 这显然属于三力平衡中的 动态平衡问题,由前面讨论知,当 T 与F 互相垂直时,T 有最小值,即当 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V - 90 - arcctg -I 二arctg 」时,使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拉力 T 最小。 (2)摩擦力在平衡问题中的表现 这类问题是指平衡的物体受到了包括摩擦力在内的力的作用。在共点力平衡中,当物体虽然静 止但有运动趋势时,属于 静摩擦力;当物体滑动时,属于动摩擦力。由于摩擦力的方向要随运动或 运动趋势的方向的改变而改变,静摩擦力大小还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因此包括摩擦力在内的平衡 问题常常需要多讨论几种情况,要复杂一些。因此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两点 iTlg 止或 施加 个力 摩擦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则 f =:-N ,将f 和N 合成,得到合力 F ,由图知F 与f 的夹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