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河海大学工程力学教学条件

河海大学工程力学教学条件

河海大学工程力学教学条件
河海大学工程力学教学条件

河海大学工程力学教学条件

1. 教学平台

工程力学专业拥有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力学基地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品牌专业建设以来2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结构力学)。

2. 精品课程

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理论力学,弹性力学及有限单元法,结构力学,水力学(品牌专业建设前被评)。

3. 教材建设

面向21世纪工程力学系列教材”(包括静力学基础、动力学基础、材料力学、结构静力学、结构动力学、弹性力学和计算力学共7本)——河海大学出版社(获河海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

《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弹性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理论力学课堂教学系统与素材库》——高等教育出版社;

《力学创新与妙用——开发创造力》——高等教育出版社;

《力学建模导论》——科学出版社;

《细观力学》——科学出版社;

《有限单元法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

《理论力学》——中国电力出版社;

《材料力学》——中国电力出版社;

《材料力学习题解答》——中国电力出版社;

《工程优化—原理、算法及实施》——机械工业出版社;

《工程力学》(少学时)——机械工业出版社;

《工程力学》(多学时)——机械工业出版社;

《工程力学学习指导与解题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

《工程优化—原理、算法及实施》——机械工业出版社;

《有限元法与软件的工程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工程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结构动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现代工程设计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

《材料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材料力学》——河海大学出版社;

《力学实验》——河海大学出版社;

《结构力学》——河海大学出版社。

《弹性力学简明教程》立体化教材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获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奖);

4.实践基地

校外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的实践基地共6个(其中江都水电站、三峡水电站、葛洲坝水

电站等有协议);每年均安排实习一次,效果良好。

5. 科学研究

主要研究课题有:

1)任青文, 复杂条件下高拱坝的失效破坏机理和安全评估, 纵一, )章青, 深埋长大引水隧洞和洞室群的安全与长期稳定研究, 纵一, )赵引, 复杂条件下高拱坝的失效破坏机理和安全评估, 纵一, )余天堂, 复杂条件下高拱坝的失效破坏机理和安全评估, 纵一, )杜成斌, 复杂条件下高拱坝的失效破坏机理和安全评估, 纵一, )苟晓凡, 超导悬浮的磁通运动机理及其对悬浮动力稳定特性的影响, 纵一,

7)章青, 基于能量耗散理论的混凝土胞元损伤本构模型及损伤破坏过程的连续仿真, 纵一, )余天堂, 裂隙扩展的扩展有限元法模拟及在水工结构安全评估中的应用, 纵一, )曹茂森, 基于小波变换构建结构动力无损诊断关键理论与方法, 纵一, )陈文, 高维高波数声波和振动数值模拟的边界粒子法研究, 纵一, )殷德顺, 特软粘土本构关系的软物质力学研究, 纵一, )任青文, 混凝土坝-地基耦合系统破坏-失效机理, 纵一,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课题,)章青, 混凝土坝-地基耦合系统破坏-失效机理, 纵一, )余天堂, 混凝土坝-地基耦合系统破坏-失效机理, 纵一, )杜成斌, 混凝土坝-地基耦合系统破坏-失效机理, 纵一, )王山山, 混凝土坝-地基耦合系统破坏-失效机理, 纵一, )郭兴文, 土石料的离散和连续介质模拟和土石坝的渗透破坏机理研究, 纵一, )黄文雄, 土石料的离散和连续介质模拟和土石坝的渗透破坏机理研究, 纵一, )杜成斌, 大坝混凝土的动力学性能及破坏机理研究, 纵一, )任青文, 基于风险的高混凝土坝安全评估理论和方法研究, 纵一, )陈文, 医学超声波频率依赖耗散的分数阶导数模型研究, 纵一, )梅明荣, 钢纤维砼的热性能试验及其防裂作用研究, 纵一, )黄丹, 纳米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的多尺度模拟研究, 纵一, )王向东,混凝土初始损伤及损伤参数的尺寸效应研究,纵一,)黄淑萍, 红水河龙滩水电站大坝碾压混凝土连续上升浇筑仿真计算研究技术开发合同, 纵二, )陈文, 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 纵二, )任青文, 水工隧洞结构限裂计算研究, 纵二, )杜成斌, 建筑施工脚手架优化设计与计算可视化软件研制, 纵二, )杜成斌, 强震区水闸结构的震灾机理及安全寿命预测, 纵二, )陈文, 修正Szabo 模型方程模拟医学超声中的“反常”耗散, 纵二, )钱向东, 西线超长隧洞TBM施工关键技术总是研究, 纵二, )姜弘道, 水利类专业认证标准编制与实践, 纵二, )杜成斌, 高性能磁流变液及其复合智能磁流变阻尼器研制, 纵二, )陈玉泉, 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联接节点研究1, 纵二, )帅映勇, 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 纵二, )殷德顺, 混凝土面板坝面板安全的仿生学设计研究, 纵二, )秦忠国, 六塘河闸地震动力特性研究, 纵三, )秦忠国, 秦淮河整治工程三叉河口闸底板-闸墩混凝土结构施工期温度场和温度应力仿真技术开发, 纵三, )邵国建, 地下厂房围岩稳定分析方法及判据、支护设计和开挖方案设计标准研究, 纵三, )陈国荣, 土坝密实度检测与稳定性研究, 纵三, )秦忠国, 嶂山闸除险加固工程闸室应力变形三维有限元分析, 纵三, )陈国荣, 贵州上瑞线桥梁施工监控, 纵三, )秦忠国, 嶂山闸闸门混凝土支座局部应力分析, 纵三, )秦忠国, 嶂山闸除险加固工程闸室结构混凝土应力现场检测与应力成因分析, 纵三, )钱向东, 贵州乌江水电有序开发与区域生态保护研究, 纵三, )梅明荣, 徐州市塔山大桥改造工程的结构分析与检测试验研究, 纵三, )蔡新, 东旱门隧道通航安全可靠性研究, 纵三, )杜成斌, Nam Ngum5 水电站碾压混凝土重力拱坝静动力学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纵三, )郭兴文, 东旱门隧道通航安全可靠性研究, 纵三, )秦忠国, 龙马水电站砼面板堆石坝应力变形及坝坡稳定技术, 横一, )黄淑萍, 溪洛渡水电站拱坝陡坡坝段结构型式及混凝土温控防裂措施研究, 横一, )黄淑萍, 溪洛渡水电站拱坝坝基混凝土置换块三维非线性仿真研究, 横一, )彭宣茂, 蔺家坝泵站空间结构分析及软件开发, 横一, )章青, 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拱坝整体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与技术开发,

横一, )杜成斌, 金安桥水电站工程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动力学分析及抗震安全性评价研究, 横一, )彭宣茂, 喜河水电站厂房动力分析研究和软件开发, 横二, )张子明, 江尖水利枢纽工程施工仿真技术开发研究, 横二, )彭宣茂, 西溪河联补水电站闸坝结构空间计算研究和软件开发, 横二, )章青, 龙头石水电站导流洞、泄洪洞围岩及技护结构计算模型开, 横二, )彭宣茂, 景洪水电站厂房大体积混凝土及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仿真及温控防裂研究, 横二, )黄淑萍, 景洪水电站厂房大体积混凝土及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仿真及温控防裂研究, 横二, )徐道远, 三峡上闸首施工缝张开危害性分析, 横二, )张子明, 虬江泵闸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仿真软件技术开发, 横二, )邵国建, 民治水电站地下厂房系统围岩稳定、变形、开挖次序及支护参数分析研究, 横二, )王山山, 船闸钢闸门防撞护舷材料性能及防护效果研究, 横二, )陆晓敏, 两河口拱坝整体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横二, )彭宣茂, 白莲崖水库工程泄洪中孔和闸墩配筋技术研究, 横二, )赵引, 金安桥水电站混凝土重力坝建基面优化分析技术开发研究, 横二, )张子明, 海河开启桥高性能混凝土成套技术研究, 横二, )杨海霞, 后垄溪一级水电站砌石拱坝应力、稳定分析与计算程序开发, 横二, )夏宁, 长江苏州、南通段500KV过江通道江中基础选型研究, 横二, )彭宣茂, 西溪河联补水电站6#、7#坝段三维有限元补充计算分析, 横二, )钱向东, 北盘江马马崖一级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稳定分析研究, 横二, )武清玺, 可靠度理论在拱坝拱座稳定分析的应用研究, 横二, )张健飞, 三里坪双曲拱坝三维有限元分析合作研究, 横二,)苟晓凡,超导悬浮系统动力运动过程中的阻尼特性研究,国家博士后基金,2005-2007

77)苟晓凡,超导悬浮系统的动力稳定特性研究,江苏省博士后基金,2005-2007

78)苟晓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

79)黄文雄,土石坝-水库耦合系统动力学机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专题,2007-2011

80)A study of challenging mechanics problems in exploiting water power “Australian Leadership Awards Fellowships”awarded by the Australian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Host institute: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陈文,“反常”扩散问题的多尺度建模和数值模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曹茂森,基于小波变换构建结构动力无损诊断关键理论与方法,纵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8-2010

83)赵引,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陶岔至沙河南段湍河渡槽结构安全性及优化技术研究与开发, 横二, 。

6.图书资料

本专业拥有相关图书36万册数,并拥有国内外期刊约5500册,本专业文献资料较为齐全。本系计算机局域网与校园网相连,由图书馆的电子检索系统(含由Engineering Village (工程索引EI)、中国科技文献光盘、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PQDD (UMI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荷兰Elsevier出版社和Springer 出版社全套学术期刊电子版,Academic Source Premier, CSA (剑桥科学文摘)等组成)检索文献。此外,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检索中心备有“Engineering Index”、“中国力学文摘”等种类较为齐全的检索资料。

7. 经费投入

力学教学实验中心依托国家工科力学教学基地,与基地建设同步开展了大规模的实验室建设工作,学校先后投入建设资金600多万元,大大改善了实验条件。添置、更新了一大批实验教学仪器。

8. 实验设备

除常规基础力学实验教学设备外,实验中心新购置:电子万能实验机4台(Css4400型,3台100kN,1台200kN;采用微机控制,配置了德国都利电控箱和先进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位移、应力、应变控制。新购置伺服控制疲劳试验机一台,扭转试验机一台,光弹仪两台,500kN双向万能试验机、光纤光栅传感网络分析仪、非接触激光测振系统、非金属超声检测仪。工程力学专业应开实验个数45个,实际开出实验个数45个,基础教学实验室数3个。每个实验项目的教学仪器配置套数均大于5套(大型设备及系统装置例外);基础力学实验课2人1组,专业基础实验课4人1组。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大二马上就要过去了,在即将过去的一年的大学学习中,我们已经把力学中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都快学习完了。这一年的学习让我了解了许多有关于力的新知识和计算的新方法,老师讲了很多例题的解法,特别是学习的方式更是让我的受益匪浅。 在半年学习力学的过程中,一开始,我以为力学不一定很难,因为很多内容是大学物理里的,所以我应该很容易掌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发现它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首先,学习内容多,而且有部分特别难。除此之外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还要必须学会画图,学会受力分析。 从老师刚开始老师给我们讲述有关于力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并阐明了学习的目标和宗旨到现在将近一年,有时感觉力学容易有时有感觉难。上学期力学考的不是很理想,就是因为有阶段没好好听课,导致材料力学里弯曲变形没学懂,考试前没好好复习,这学期刚开始还是有些吃力,但是后来就慢慢赶上老师的进度,感觉老师应该每次

上课时应该穿插讲一点以前学过的知识来巩固我们以前的知识。 老师也很负责,先把新知识仔细地将一遍,然后再将例题一一讲解一遍,然后挑一两道相似的习题给我们同学现场做,有时还会随意抽同学上黑板做。放学后,老师还会布置一定的作业,到每周力学实验课连同上次力学实验一起交上去。,每次上课都让同学把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收起来。上课的时候每次做题他都会看看学生的步骤。到考试之前,他还会让我们找个时间来答疑。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发现其实态度比学习方法更重要,在学习中我们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如果一个学生不能端正自己的态度,大学基本上也学不到多少东西。而且这种心态不能有丝毫松懈,一旦松懈,就得花更长的时间来“补课”。有句话说:“学如逆水行,不进则退。心似平原散马,易放难收。” 上学期力学只考了七十几分,是我对自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学期我一定会好好努力,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在期末能得到理想的成绩。给自己即将结束的力学之旅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工程力学教案

绪 论 一、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 建筑物中承受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称为结构。结构是由若干构件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组成结构的各单独部分称为构件。例如:支承渡槽槽身的排架是由立柱和横梁组成的刚架结构,如图1-1a 所示;单层厂房结构由屋顶、楼板和吊车梁、柱等构件组成,如图1-1b 所示。结构受荷载作用时,如不考虑建筑材料的变形,其几何形状和位置不会发生改变。 结构按其几何特征分为三种类型: (1)杆系结构:由杆件组成的结构。杆件的几何特征是其长度远远大于横截面的宽度和高度。 (2)薄壁结构:由薄板或薄壳组成。薄板或薄壳的几何特征是其厚度远远小于另两个方向的尺寸。 (3)实体结构:由块体构成。其几何特征是三个方向的尺寸基本为同一数量级。 (a ) (b ) 图0-1

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杆系结构。 二、工程力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工程力学的任务是研究结构的几何组成规律,以及在荷载的作用下结构和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研究平面杆系结构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为结构设计合理的形式,其目的是保证结构按设计要求正常工作,并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使设计的结构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进行结构设计时,要求在受力分析基础上,进行结构的几何组成分析,使各构件按一定的规律组成结构,以确保在荷载的作用下结构几何形状不发生发变。 结构正常工作必须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强度是指抵抗破坏的能力。满足强度要求就是要求结构的构件在正常工作时不发生破坏。 刚度是指抵抗变形的能力。满足刚度要求就是要求结构的构件在正常工作时产生的变形不超过允许范围。 稳定性是指结构或构件保持原有的平衡状态的能力。满足稳定性要求就是要求结构的构件在正常工作时不突然改变原有平衡状态,以免因变形过大而破坏。 按教学要求,工程力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1)静力学基础。这是工程力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包括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简化与平衡等刚体静力学基础理论。 (2)杆件的承载能力计算。这部分是计算结构承载能力计算的实质。包括基本变形杆件的内力分析和强度、刚度计算,压杆稳定和组合变形杆件的强度、刚度计算。 (3)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这部分是静定结构承载能力计算和超静定结构计算的基础。包括研究结构的组成规律、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和位移计算等。 (4)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是超静定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问题的基础。包括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和矩阵位移法等求解超静定结构内力的基本方法。 三、刚体、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设 工程力学中将物体抽象化为两种计算模型:刚体和理想变形固体。 刚体是在外力作用下形状和尺寸都不改变的物体。实际上,任何物体受力的作用后都发生一定的变形,但在一些力学问题中,物体变形这一因素与所研究的问题无关或对其影响甚微,这时可将物体视为刚体,从而使研究的问题得到简化。 理想变形固体是对实际变形固体的材料理想化,作出以下假设: (1)连续性假设。认为物体的材料结构是密实的,物体内材料是无空隙的连续分布。 (2)均匀性假设。认为材料的力学性质是均匀的,从物体上任取或大或小一部分,材料的力学性质均相同。 (3)向同性假设。认为材料的力学性质是各向同性的,材料沿不同方向具有相同的力学性质,而各方向力学性质不同的材料称为各向异性材料。本教材中仅研究各向同性材料。 按照上述假设理想化的一般变形固体称为理想变形固体。刚体和变形固体都是工程力学中必不可少的理想化的力学模型。 变形固体受荷载作用时将产生变形。当荷载撤去后,可完全消失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不能恢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或残余变形。在多数工程问题中,要求构件只发生弹性变形。工程中,大多数构件在荷载的作用下产生的变形量若与其原始尺寸相比很微小,称为小变形。小变形构件的计算,可采取变形前的原始尺寸并可略去某些高阶无穷小量,可大大简化计算。 综上所述,工程力学把所研究的结构和构件看作是连续、均匀、各向同性的理想变形固体,在弹性范围内和小变形情况下研究其承载能力。

工程力学课程认识与学习感受

工程力学课程认识与学习感受 工程力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不仅是力学学科的基础,而且也是《粉末冶金》和《高分子材料》等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课。它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习这门课程是让我们掌握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并为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我们掌握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 力的作用与物质的运动是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最基本的现象。这正是力学学科研究的对象,从而也奠定了力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地位。工程力学是现代工程科学技术交叉发展的一门力学分支学科,已成为土木、水利、机械、电子与信息、能源与矿山、交通、环境保护、材料与加工、自动化技术、农业、生物、海洋、船舶、石油化工、航空与航天及国防建设等工程科学的基础。工程力学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体现了多学科交叉发展和相互促进,以及力学在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中的基础性和必不可缺少重要的作用。工程力学研究的是有关机械或工程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受外力的情况下发生的变形,分析变形对构件的影响,并设计一些简单的构件,使它满足稳定性的要求。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对课本主要知识结构不是很了解的话,就会觉得学习的知识很多,而且公式也非常多,有些公式还很难记,当时感觉就是有点难。对于理科的课程,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要抓住其主要的,形成一条线,让它贯穿整个知识结构,然后拖住一些细节知识。学习工程力学的基础是基本假设,在满足工程要求的情况下,提出合理的假设,然后在用简单高等数学分析,推理出一些简单实用的公式。而我一直喜欢的就是对一些简单的公式自己根据已知条件,再用学过的知识推理出公式,这样得出的公式就一般很容易记住,并且对其推理过程也有所掌握,不会乱套。但是力学不象数学那样有要求严格的数学公式,它要求的是满足工程要求,适当的简化公式,简化计算。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要记住各种公式的适用条件,不能一概而论,否则很容易出错。 通过老师的介绍,我知道了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机械作用,明白了静力学是研究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及其平衡的一般规律。力学的内容好比一条有机结合的知识链,知识点多,前后内容联系强,一环套一环,因此在学习中一旦疏漏了某个环节,就势必要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在这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觉的工程力学这门功课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比如说一道题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就看那一种比较简便。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要学好结构力学,最关键的还是要多问多听多看多做。多问是指遇到不懂的要问,碰到不会的要问。在课前要做好预习工作。接触新知识,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我觉得我们可以先向同学提出来,大家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还可以提高大家对结构力学的兴趣,有助于对新知识点的理解。多听是指上课时要听老师讲课,讨论时要听同学提问。很多人只知道上课要认真,但是在其他同学提出问题时却毫不理会,如果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

不知不觉中,本学期又过大半,同时,学习工程力学这门课程也快一年了。刚开始学时觉得这门课和高中的物理力学没啥大的区别,都是分析力学问题。但是随着深入的学习,慢慢的,发现了这门课程没那么简单,并不只是简单的分析力的构成。 工程力学这门课程包括有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理论力学主要讲述的是经典力学部分的内容,讲述了静力学和运动学和动力学三大部分。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规律的科学,动力学主要研究了点和刚体的简单运动和合成运动,动力学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和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材料力学研究物体(变形体模型)在外力作用下的内力、应力、变形及失效规律。 理论力学不像是生物化学,很多知识要靠记忆去扩展,这是一门更多得靠逻辑和推理去构建知识构架的学科。我对需要大量记忆的课程并不擅长,但我喜欢在错综复杂的力学体系中用最基本的东西去思考,解决问题,并想出自己真正有个性的办法,我也觉得这样对自己的智力和思维方式才是有帮助的。而理论力学又不同于以前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其分析的问题更加复杂,更加接近实际,对问题的剖析也更加深刻,因此对思维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激起人的兴趣。 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自己还是碰到了很多的困难的,有时觉得会烦躁,但最后静下心来好好把书上的内容系统地过一遍,有时甚至往复地看好多遍,直到自己真正理解,成为让自己接受的知识。理论力学的难点不在于知识的多,而是真正要学好这门课,对其中没一点知识必须有足够深的理解,然后各种综合性交叉性的题目也便能很自然得想到用书中不同的知识去解决。自己也便能顺利地去推倒自己想要的结论了。 另外这门课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了,我们不仅在可以学到课本上的内容,同时,我们还可以亲自动手在实验中检验理论。这与以往学习理论力学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不同,也更加激起了我们的学习兴趣。 工程力学理论性强且与专业课、工程实际紧密联系,是科学、合理选择或设计结构的尺寸、形状、强度校核的理论依据。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学好工程力学,为后续专业课的应用和拓展奠定了很强的理论基础。

《工程力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512353417.html, 《工程力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作者:李玉海郜少波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04期 摘要:根据高职类《工程力学》课程的特点,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了几种教学方法,主要有实例法、相似知识点比较、理论教学穿插力学史教育、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等。实践证明,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教学方式 《工程力学》是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由于课程内容较多,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加之高职类学生基础比较薄弱,部分学生感到学习困难,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为改变这种状况,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结合高职学生学习过程出现的问题,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积累了一些教学心得,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多举实例,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工程力学》中的很多理论性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如果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进行说明,学生就能从中得到直接的感性认识,并结合所学的内容,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论认知,进而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杆件的扭转变形时,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拧干毛巾上的水时,毛巾发生的变形就是扭转变形;天津大麻花的形状本身就是一种扭转变形。在讲剪切与挤压变形时,可以结合面条机压面条的例子进行讲解,告诉学生什么是挤压,什么是剪切。上面这三个实例简单、形象、易懂,教师继而引申到传动轴的扭转变形和材料的剪切与挤压变形,学生了解了前面所举的三个简单例子后,对于机械传动中轴发生的扭转变形和冲床、压力机的工作原理就不会感到很难理解。讲定轴转动时,教室里就有现成的例子,如,翻盖手机的旋转、笔记本的打开与闭合、电风扇的转动、门绕门轴的转动等。讲固定端约束时可以举底端埋在地下的电线杆和楼房的阳台或挑梁等。实例通俗易懂、容易理解,教师再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实现从实例的感性认知到理论的理性认知的升华,他们对于抽象的理论就不再感到难以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课堂上边讲理论边举实例,一方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能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再空洞、枯燥、乏味,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2.对于相似的知识点应加以总结比较,避免发生混淆 总结比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对形式或者内容相近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比较分析,使学生弄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避免把它们混淆在一起,张冠李戴,巩固所学的知识。如直杆拉(压)变形的胡克定律的一种表达式为:

工程力学080104-河海大学研究生院

工程力学(080104) 学科门类:工学(08) 一级学科:力学(0801) 河海大学工程力学学科创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我校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在著名力学家徐芝伦院士倡导下,本学科坚持基础与应用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取得了一系列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本学科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A类,1993年和2000年二次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1995年工程力学学科被评为水利部重点学科,2001年和2006年连续二次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96年工程力学与结构检测实验室被评为水利部重点实验室,1998年力学实验中心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实验中心,设有力学一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队伍与固体力学学科相互交叉,现有教授26人,拥有国家工科力学教学基地、高性能计算中心和力学实验中心,并新建成了国内一流水平的破坏力学实验室。毕业研究生一部分在国内外著名大学继续深造,一部分到高校任教或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设计工作。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力学理论和应用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够胜任教学、科研或大型工程技术研发和管理工作。要求掌握数学、力学理论基础以及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有关的工程实践知识;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对工程问题能正确建立力学-数学模型,并能运用现代基础理论和先进的计算方法及实验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 1、灾变破坏力学 2、计算力学和虚拟仿真 3、结构试验与病险结构的检测和加固 4、工程结构的可靠性与优化 5、结构动力学与工程抗震 三、学制和学分 攻读硕士学位的标准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最短不低于2年,最长不超过3.5年(非全日制学生可延长1年)。硕士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研究环节组成。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0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研究环节5学分。 四、课程设置

河海大学工程力学教学条件

河海大学工程力学教学条件 1. 教学平台 工程力学专业拥有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力学基地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品牌专业建设以来2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结构力学)。 2. 精品课程 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理论力学,弹性力学及有限单元法,结构力学,水力学(品牌专业建设前被评)。 3. 教材建设 面向21世纪工程力学系列教材”(包括静力学基础、动力学基础、材料力学、结构静力学、结构动力学、弹性力学和计算力学共7本)——河海大学出版社(获河海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 《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弹性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理论力学课堂教学系统与素材库》——高等教育出版社; 《力学创新与妙用——开发创造力》——高等教育出版社; 《力学建模导论》——科学出版社; 《细观力学》——科学出版社; 《有限单元法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 《理论力学》——中国电力出版社; 《材料力学》——中国电力出版社; 《材料力学习题解答》——中国电力出版社; 《工程优化—原理、算法及实施》——机械工业出版社; 《工程力学》(少学时)——机械工业出版社; 《工程力学》(多学时)——机械工业出版社; 《工程力学学习指导与解题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 《工程优化—原理、算法及实施》——机械工业出版社; 《有限元法与软件的工程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工程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结构动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现代工程设计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 《材料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材料力学》——河海大学出版社; 《力学实验》——河海大学出版社; 《结构力学》——河海大学出版社。 《弹性力学简明教程》立体化教材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获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奖); 4.实践基地 校外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的实践基地共6个(其中江都水电站、三峡水电站、葛洲坝水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10305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Engineering Mechanics 学时/学分:96 / 6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适用专业:机械设备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汽车应用技术、金属材料工程 开课院系:基础教学学院工程力学教学部 开课院系:基础教学学院工程力学教学部 教材:《工程力学教程》西南交大应用力学与工程系编 2004年7月 参考教材:《理论力学》第六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力教研室高教社2002年8月教材: 主要参考书:《材料力学》单辉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4月第二版 《材料力学》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第四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工程力学》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这两门课的主要部分内容,是机电、材料、汽车等工科大学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工程制图等课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简单工程对象正确建立力学模型的能力,对这些力学模型进行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包括瞬时与过程)分析和计算的能力;同时对构件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等问题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能力。能利用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判断分析结果正确与否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学习、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力学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理论力学内容部分和基本要求: (一)静力学: 力的概念;约束及约束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各种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摩擦和物体的重心。(二)运动学: 描述点的运动方程、在其基础上求点速度和加速度;刚体的平动与定轴转动方程的建立、如何求其速度和加速度;重点讲授点的复合运动和刚体的平面运动。 (三)动力学: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动力学普遍定理应用,惯性力的概念及达朗伯原理。 学完理论力学后,应完整地理解基本内容,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达到下列要求: 1、具有从简单实际问题中提出理论力学问题的初步能力。 2、能选取分离体并正确画出受力图。 3、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的简化;能熟练运用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简单物系的平衡问题(包 括考虑有摩擦力的情况)。 4、能正确地运用分解和合成的方法分析点的运动。能熟练运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熟练地计算 刚体作平面运动时角速度和刚体上点的速度。 5、能正确运用动力学普遍定理求解简单的动力学问题。 6、能熟练地运用达朗伯原理求解简单的动反力问题。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不知不觉中,本学期又过大半,同时,学习工程力学这门课程也快一年了。刚开始学时觉得这门课和高中的物理力学没啥大的区别,都是分析力学问题。但是随着深入的学习,慢慢的,发现了这门课程没那么简单,并不只是简单的分析力的构成。 工程力学这门课程包括有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理论力学主要讲述的是经典力学部分的内容,讲述了静力学和运动学和动力学三大部分。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规律的科学,动力学主要研究了点和刚体的简单运动和合成运动,动力学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和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材料力学研究物体(变形体模型)在外力作用下的内力、应力、变形及失效规律。 理论力学不像是生物化学,很多知识要靠记忆去扩展,这是一门更多得靠逻辑和推理去构建知识构架的学科。我对需要大量记忆的课程并不擅长,但我喜欢在错综复杂的力学体系中用最基本的东西去思考,解决问题,并想出自己真正有个性的办法,我也觉得这样对自己的智力和思维方式才是有帮助的。而理论力学又不同于以前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其分析的问题更加复杂,更加接近实际,对问题的剖析也更加深刻,因此对思维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激起人的兴趣。 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自己还是碰到了很多的困难的,有时觉得会烦躁,但最后静下心来好好把书上的内容系统地过一遍,有时甚至往复地看好多遍,直到自己真正理解,成为让自己接受的知识。理论力学的难点不在于知识的多,而是真正要学好这门课,对其中没一点知识必须有足够深的理解,然后各种综合性交叉性的题目也便能很自然得想到用书中不同的知识去解决。自己也便能顺利地去推倒自己想要的结论了。

水利工程实习报告(河海)(

摘要:通过这次认知性实习,我们对万福闸、太平闸、邵仙船闸、宝应抽水站、高港枢纽、江都水利枢纽等地进行实地参观,经过工作人员的讲解,充分了解到其工程概况、设备组成及运行状况,使我们对这类低水头水工建筑物的结构构造和各自作用有了一个更加具体、更加形象的认识。 万福闸: 万福闸位于扬州市区东郊的世界第一大沟——廖家沟上,是一座以排洪为主,兼有灌溉、航运、城市供水等多功能的大型水闸,旨在将淮河洪水排入长江,保证了江苏、安徽、河南等地的安全。万福闸由66个闸墩组成,共65孔,每孔净宽6m,并建有石漫滩水库。从工作桥内展示的工程概况上我们得知万福闸建设时间从1959.10到1962.12,设计标准为三百年一遇,建筑物等级为Ⅱ级。 (图181) 由工作人员介绍,万福闸主要有以下五个作用:1、70%洪水通过万福闸排入长江2、维持京杭大运河扬州段通航水位及水深3、维持工业用水的需要4、由长江引水入内河灌溉5、是328国道的主要交通要道。万福闸最大的特点是其上游3条河道,导致了水量不均,流速各异,流态不稳定等问题,造成管理上的压力,因此通过水力模型试验建造了导流渠,使得水流尽量均匀。 在检修便桥上,我们近距离观察到了闸门。闸门结构形式为上扉门和下扉门,其中上扉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下扉门为钢结构。当上扉门固定时则成为胸墙。上了工作桥,我们看到65台联动式启闭机,一台启闭机控制一孔,工作时开启上扉门到一定程度后再开启下扉门,之后固定下扉门,接着开启上扉门。同时我们还了解了水位流量安全关系曲线和始流安全关系曲线。前者显示随着闸门打开水流从孔流变为堰流时的状况,而通过后者我们得知,水闸不能全部同时开启。 (图183) 站在工作桥上向上下游望去,皆筑有水位观测站。通过测流断面得到过水流速,从而得到过水流量。可以测量几个标准水位再利用流量关系曲线来判断其流量。 (图194) 历史上万福闸历经三代建成,却因战争在清朝一夜之间被炸毁,“毁之之易,成之之难,而思保之之术”。的确,建国后重修万福闸,不再需要重复建坝拆坝,减少了人力财力的损失和人员伤亡。应当以术保之,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廖家沟下游左手侧建有鱼道,方便鱼类洄游产卵。因水流不能太大,因此鱼道内建有隔墩,以降低流速和供鱼类休息。 (图198) 太平闸: 太平闸位于淮河入江水道太平河上,同属Ⅱ级建筑物。太平闸建于1972年,时处大跃进时期,为拱式桥梁,共24孔,每孔宽6米,设计流量1950m3/s。桥墩由浆砌块石建成,闸门为混凝土复合结构,因此钢筋水泥量大减,造价低。其工程主要效益为排泄淮河洪水入长江,此外兼顾灌溉、航运、渔业、城市供水等效益。2002年太平闸进行改建,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开闸时间从12小时减少到12分钟,与万福闸相互配合、联合运用,构成淮河入江水道最后一级控制建筑物。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太平闸钢筋水泥量少,因此要等到万福闸开启到3000个流量之后才能开启太平闸。 (图200) 太平闸与万福闸的区别主要有四点:一是工作桥为房屋式结构,机器和检修人员可免受

河海大学813材料力学

河海大学--813材料力学 河海大学是一所有近百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授权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以及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拥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一、院校基本情况 1、校区及院系设置 河海大学总占地面积2300余亩。研究生院坐落在南京市区风景优美的清凉山麓。培养领域覆盖了工、理、经、管、文、法等多学科,尤其是在水利学科研究生培养方面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是我国最大的水利学科研究生培养基地。 校区设有: (1)本部(西康路校区) 主要是留学生以及水利、水文、土木、港行、环境学院的大三大四本科生级研究生。 (2)江宁校区 由所有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河海大学江宁校区有水文院,水电院,水电院,港航院,土木院,环境院,能电院,计信院,商学院,公管院,理学院,外语院,力材院,法学院,体育系,地学院,机电院。 (3)常州校区 常州校区主要是在机械类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校区,毕业证和本部江宁完全一样,物联网工程学院研究生也在常州校区。 院系设有: 水文水资源学院、水利水电学院、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环境学院、能源与电气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力学与材料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学院、理学院、商学院、企业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系等专业院系和大禹学院(拔尖人才培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一级学科学科整体水平得分学科在全国排名 水利工程95 1 土木工程77 8 工商管理73 29 力学72 17 农业工程72 10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71 11 电气工程69 23 海洋科学69 7 测绘科学与技术68 9 公共管理68 29 2、住宿环境: 一间宿舍四张床,有阳台、独立卫生间、热水器、空调,房间上面还有一个转

工程力学教学的一些思考

工程力学教学的一些思考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继“卓越工程师”之后的又一工程教育导向。土木工程作为军用和民用工程中的重要分支,面临着与时俱进的挑战,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基础性、前瞻性的力学分析能力,根植于力学课程,反映在土木工程分析现场。由于工程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错位,使得目前力学与专业、专业与职业在相互衔接系统化的教学上尚有很大差距。笔者针对力学教学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反思,提出了从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的积极探索,有利于融合力学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 标签:力学分析能力;系统观念;开放式课堂;评价方式 目前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力学课程仍旧沿用研究型大学的课程设置,课程落后于产业发展,从大一的基础课不知方向到大三密集的专业课,整个学习过程反馈路径漫长,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主动性不足;同时力学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间的呼应、深化之平台不牢固。工程力学课程与结构专业课各自为营,教师间缺少指向职业核心能力的交流,学生的知识点割裂;从职业的愿景而言,人才培养方式与职业对接程度不高,屡见不鲜的工程事故,彰显了土木专业毕业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预警处理能力的不足。针对工程建设期内各种安全措施所涉及的力学原理,现有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不足。这些现象和问题迫切的需要学生和老师从纷繁的信息中搜索专业的内核,搭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形成一个从力学到专业的系统。以整体化的工程观,构建教学内容和形式。笔者结合近年的力学教学的情况,从力学的课堂教学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1.力学课程教学的思想指导-系统化 工程是以一系列科学知识为依托,应用这些科学知识,并结合经验判断、经济的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的一种专门技术。工程活动历来就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规模大、涉及的因素多。尤其是现代社会实施的大型工程都具有:多种基础理论学科交叉、复杂技术综合运用、众多社会组织部门和复杂的社会管理系统纵横交织、复杂的从业者个性特征的参与、广泛的社会时代影响等因素的综合运作的特点。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在工程的实现中扮演者工程师的灵魂角色。美国学者J.波多格纳说“工程师在组织化社会中的基本作用是一种整合作用,工程师的作用是构建整体”。 服务于土木工程的力学课程教学[1]应围绕培养学生具备力学基本知识和解决力学问题的技能,这种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适应后续课程的需要,具有把工程中的力学现象转化为工程力学问题的基本经验,能把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适应今后工作岗位对工程力学知识的要求,并在实际岗位上不断补充提高工程力学知识的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力学课程以逻辑性见长,学生往往迷失于庞杂的公式和理论推演中,一些数学基础一般的学生力学学习兴趣不浓厚,课堂上共鸣不高,对于力学作用的甚了了引发了被动机械的接受知识,在实际施工现场中不能将其转化为主动分析的诉求。比如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

《工程力学与建筑结构》课程技能考试 不知不觉中,本学期又过大半,同时,学习工程力学这门课程也快一年了。刚开始学时觉得这门课和高中的物理力学没啥大的区别,都是分析力学问题。但是随着深入的学习,慢慢的,发现了这门课程没那么简单,并不只是简单的分析力的构成。 工程力学这门课程包括有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理论力学主要讲述的是经典力学部分的内容,讲述了静力学和运动学和动力学三大部分。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规律的科学,动力学主要研究了点和刚体的简单运动和合成运动,动力学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和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材料力学研究物体(变形体模型)在外力作用下的内力、应力、变形及失效规律。 理论力学不像是生物化学,很多知识要靠记忆去扩展,这是一门更多得靠逻辑和推理去构建知识构架的学科。我对需要大量记忆的课程并不擅长,但我喜欢在错综复杂的力学体系中用最基本的东西去思考,解决问题,并想出自己真正有个性的办法,我也觉得这样对自己的智力和思维方式才是有帮助的。而理论力学又不同于以前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其分析的问题更加复杂,更加接近实际,对问题的剖析也更加深刻,因此对思维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激起人的兴趣。 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自己还是碰到了很多的困难的,有时觉得会烦躁,但最后静下心来好好把书上的内容系统地过一遍,有时甚至往复地看好多遍,直到自己真正理解,成为让自己接受的知识。理论力学的难点不在于知识的多,而是真正要学好这门课,对其中没一点知识必须有足够深的理解,然后各种综合性交叉性的题目也便能很自然得想到用书中不同的知识去解决。自己也便能顺利地去推倒自己想要的结论了。 另外这门课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了,我们不仅在可以学到课本上的内容,同时,我们还可以亲自动手在实验中检验理论。这与以往学习理论力学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不同,也更加激起了我们的学习兴趣。 工程力学理论性强且与专业课、工程实际紧密联系,是科学、合理选择或设计结构的尺寸、形状、强度校核的理论依据。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学好工程力学,为后续专业课的应用和拓展奠定了很强的理论基础。 .1

对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要: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以“地质工程”本科创新实验班为依托,对该课程教学从课程教育思想、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授课方式和手段以及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改革。 关键词: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于2010年以来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各高等院校对人才培养方案都重新进行了思索,并提出修订计划方案。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以此为契机,经过两年的准备和酝酿,成立了“地质工程”本科创新实验班。该实验依托2011年本校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工程”两个专业为背景,根据教育部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具体要求,以培养适应21世纪地质工程行业发展和经济需求的,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地质工程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优秀的综合素质的地质工程科学领域创新人才为目标,多次召开会议制订讨论创新班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着力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计算、分析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工程力学作为该培养计划的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在提高学生计算、分析能力方面处于“排头兵”的地位。学院领导强调该实验班课程必须由授课经验丰富、教学效果最好的教师来承担。本人作为任课教师之一,深深感到肩上的责任。为实现提高学生三大能力素养的目标,在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和尝试。 一、课程教育思想改革 教育改革改到深处是“教学”,改到难处是“课程”。课程教育思想本质上是课程教学目标的反映,是课程改革的思想先导。社会需求在变,课程设置也必须根据需求做相应的发展,走内涵发展之路。工程力学课程作为经典力学,传统上偏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作为非力学和理学的学生,是会有一定难度的。许多学生从中学到大学都会把力学作为学习的“拦路虎”,无疑从心里上造成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隔阂。“地质工程创新实验班”的学生是从本院“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经过几轮考核选拔出来的,因此,他们具备学好这门课的基础。但是,地质工程专业的许多学生对力学课程怀有畏惧感,片面认为只有力学专业的学生才能、才需要学好力学。因此,对于这些学生首先要其克服“畏难”情绪,从思想上放下包袱,鼓励学生只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就一定会学好工程力学。 二、课程内容改革 工程力学作为工科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涵盖了原有“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大部分内容。从学时上来说,该门课程几经变动,大部分学校学时为60~80学时不等,本校“地质工程”本科创新实验班学时设为72学时。传统的工程力学教学偏重于力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书上的例题和习题主要都来自于机械工程实际,模型也大多来自于机械和工程设计。对于没有机械工程基

河海大学水工建筑物复试部分题目

2012河海大学水工建筑物复试部分题目 (905 水工建筑物) 简答题: 1. 土石坝边坡稳定分析的方法有哪些?计算时如何选择抗剪强度指标? 2. 改进阻力系数法的基本原理,适用于何种地基? 3. 何为拱冠梁法?怎样用拱冠梁法进行拱梁荷载分配? 4. 为什么重力坝的材料强度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有哪些方法和措施? 5. 水工地下洞室衬砌的作用是什么?类型?适用于何种场合?工程应用题: 沥青混凝土斜墙开裂﹑漏水﹑塌陷,对此堆石坝进行加固处理。 三、简答题(5题,每题5分,共25分) 1. 简述重力坝纵逢对坝体应力的影响 答:纵缝是为适应混凝土的浇筑能力和减小施工期温度应力而设置的临时缝,作用是适应混凝土的浇筑能力和减小施工期的温度应力. 当上游坡度n=0时,纵缝对应力基本没有影响;n>0时,有纵缝时上游坝踵处的自重应力减小,可能发生拉应力,所以不利。n<0时,对坝踵处的应力有利。 2. 简述水闸的消能方式及原因 答:水闸的水头低,下游水深大,下泄水流没有足够的能量将水流挑起并抛射到一定远的距离;又因为水闸下游水深变化大,一般也难以产生面流式水跃。因此水闸一般只能采用底流式水跃消能。 3. 隧洞衬砌的作用是什么? 有那些主要型式? 答:水工地下洞室衬砌的功用有: a. 阻止洞周岩体变形的发展,保证围岩的稳定; b. 承受山岩压力、内水压力和其他荷载; c. 防止渗漏; d. 减小表面糙率; e. 保护岩石免受水流、空气、温度、干湿变化等的冲蚀破坏作用。 常用的衬砌型式有: 1.护面, 2.单层衬砌, 3.组合式衬砌, 4.预应力衬砌, 4. 简述地质地形条件对拱坝的影响 答:河谷宽度L和最大坝高H的比值L/H<1.5时,可建薄拱坝;L/H=1.5~3.0时,可建中厚拱坝;L/H=3.0~4.5,可建厚拱坝。比值再大就认为不适合建拱坝了!当比值相同时,在V型河谷建拱坝,靠近底部的水压强度虽大而拱跨最短,因而底拱厚度然可以较薄;U型河谷靠近底部的拱的作用明显降低,大部分荷载由梁来承担,所以厚度较大。梯形河谷介于两者之间。在河谷平面形状上,拱坝宜建在等高线向下游收缩的喇叭口处。 拱坝是高次超静定结构的整体结构,地基的过大变形对坝体应力有显著的影响。对地质条件要求很高,要求基岩坚硬,整体性好,强度高,具有不透水性,两岸没有大的断裂构造和软弱夹层。 5. 对用于土石坝防渗体的粘性土有哪些要求? 答:一般粘粒含量为15~30%或塑性指数为10~17的中壤土,重壤土及粘性含量为30~40%或塑性指数为17~20

学《工程力学》心得体会

学《工程力学》心得体会 姓名:姚君专业班级:热能112班学号:97入学将近两年,从大二开始学习《工程力学》到现在也已经有将近一年了。在这一年的学习中,或多或少地都产生一些专属于自己的对这门学科的粗见。趁此机会,就将这些浅薄的看法诉之于纸上,传阅于主公啦! 《工程力学》敢以“工程”命名,可以说是几乎所有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从初中物理的力学到如今大学里的力学,有关“力”的学习贯穿了我大部分学习生涯,由此可见必有其实用性,必要性。在大学里,通过各种比赛的学习和实践,这种感受愈加深化。 对于我们专业而言,《工程力学》分为《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两门。 其中,《材料力学》主要研究工程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由此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只有把各种材料的性能了解透彻,才能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选择材料。在我自己学习《材料力学》的这段日子以来,我发觉难的知识点其实并不多,当然也可能是我们还没学到那个深度。但随之而来的疑问就有了,为什么觉得不难但考不好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1、书本的内容太多,需要靠我们自己去提炼,去理解,这 一点我一直没做到位; 2、记忆力需要加强,虽然理工科给人的感觉是不需要特别卓越的记忆力的,但其实恰恰相反。理工科同样需要记忆,而且必须是在理解

的基础上记忆,否则根本就无法记忆,要做到这一点也是难能可贵的; 3、要知道学以致用,在这次的挑战杯的比赛中,我曾碰到一个选择材料的问题。为了做出更好的选择,我必须知道几种材料之间那个材料的刚度和稳定性符合我的要求。由此,我必须计算它们的刚度和挠度。知易行难,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学《材料力学》,那必然会给我增加难度。但可悲的是,还是别人提醒我这个要去翻材料力学的书,否则…… 如果说《材料力学》知识简单的告诉你碰到简单构件时,如何进行研究,那么《理论力学》就是要告诉你遇到复杂的机构时,如何把它简单化,此外,还要教会你如何让你的机械达到你想要的性能。 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对我们工程专业而言,一般都是要接触机械运动的问题,我们所学的内容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 以构件机械为例,首先你想要这个机械实现怎样的动作,这需要用到《理论力学》进行分析,再然后你想要组装这个系统,如何选择材料之前,你同样要用《理论力学》的知识去剖析这单个构件的受力情况,然后才能去计算材料本身极限所需的基本要求。 所以说对于一个机械系统的设计、组装、完善而言,《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都不可或缺,而这两者就组合成了我们的《工程力学》。 以上就是我对《工程力学》的一些粗浅的理解,不当之处,还请老师不必深究。

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对策

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对策 摘要工程力学作为机械专业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在学生的能力培养、素质 提高及知识传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工程力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力 学的特征,使其在材料与理论力学思维方法的培训下,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良 好基础。深化工程力学的教学改革,发挥其教育功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以满 足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文章笔者针对工程力学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分析 其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工程力学问题对策 1.前言 工程力学作为机械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多数的其他专业中均有开设。与此同时,学生学习工程力学,有利于提高其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日常生 活中解决问题打下坚实基础。但基于工程力学的课程内容繁多,公式复杂,使多 数学生在学习工程力学中比较被动,以下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工程力学 的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2.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及教师的不重视 学校应培养专业的力学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但目前,部分 学校的学生力学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差。大多数的学生缺乏明确 的学习目标,学习的积极性低。而有些学生不注重学习方法,只是死记硬背,乱 套公式,并未能真正理解并掌握力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另外,部分教师未能根据 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师未能将力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 际生活中,并对其加以讲解,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考核,加大教学的难度,这造 成了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丧失学习的信心,这给力学教育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2教材的缺陷 近些年来,由于工程力学的教材仍是按照以往的学科体系进行编辑,并重点 要求系统本身的严密性及完整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掌握解题的 技巧,忽略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及理论结合实践,在实践中加以运用,造成大多 数的学生误认为工程力学这一课程没有多大用处,学不学均不关紧要,使学生未 能很好运用所学的力学知识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给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根据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应采取相 应的解决对策。 3.工程力学教学的改革对策 3.1不断提高学生对工程力学的认识 工程力学作为一门单调的课程,教师在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时,应理论联系 实际,不断丰富理论知识的内涵,突出其价值。重点关注课程的最初部分,尤其 是课本的首节内容,应对其进行生动讲解。该课节中讲述了工程力学的目的、性 质及任务,结合相关例子,在多媒体的演示下加以说明,从而逐步讲解工程力学 的实际运用。如关于电视架的制作,教师可对其制作方法进行提问,使学生独立 思考后,再介绍电视架在工程力学中的相关知识,阐述电视架的哪些部分属于材 料力学,哪些属于静力学,使学生基本认识。 3.2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工程力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教师通过实验,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首先,合理分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