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三年级科学

小学三年级科学

小学三年级科学
小学三年级科学

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培训材料

第一单元科学是??

1、科学是??

一、问题解答

问题1: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答: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科学家进行的农业研究、航天探索、试验分析、珠峰测量、医学研究等高科技领域的研究。

问题2: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

答:科学家的工作的过程可以大体分成以下几个部分: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问题3: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能说说科学是什么吗?

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科学不仅仅是科学家进行的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我们经常做的象:观察小动物、拆装自己的玩具、观察太阳、星星等天体等这样的事情都和科学家的研究很相似,所以我们也是在进行科学研究。

二、教法分析

三年级是科学课的起始年级,孩子们刚刚开始接触科学这门课程,对科学这一个新的概念不了解,也可以说很陌生,而我们的任务就是让学生了解科学这门课程,并对这门课程产生学习的兴趣。教材在第一单元设计了《我们都是科学家》这一版块,就是为了让学生理解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而第一课就是《科学是??》

这个题目就是一个问题,它引发了学生的思考,科学到底是什么呢?本课教材就是按照“谈自己对科学的理解—认识科学—了解科学家的探究过程—重新认识科学”。

在学习之前,学生对于科学的理解很肤浅,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课前先搜集一些材料,以便上课时用。

建议教学思路如下:

课前搜集有关科学家的一些材料,做好记录。

环节一:

与学生谈话:当你听到科学这个词时你会想到什么?

环节二:

1、交流学生搜集的有关科学家工作的资料。

2、你觉得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去分析科学家是如何进行探究的?

环节三:

在你的生活当中,你和有没有象科学家一样的经历?

1、引导学生谈自己在生活中非常想做的事情。

2、为什么自己要做这样的事情?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科学是什么?

我们平时由于好奇心做的一些事情有些就像科学家进行的科学研究,所以我们也是在做科学。

环节四:制作一个会动的小人。

这是一个制作活动,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这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做一些其他的东西,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在玩的同时向学生讲述英国人罗杰特也在这样玩的过程中有了重要的发现,后来

人们利用他的发现发明了电影。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小发现成就大科学”。

三、实验制作

制作名称:让小人动起来

制作材料:一张长30厘米、宽10厘米的白纸,彩笔、铅笔

制作过程:

1、准备一张长30厘米、宽10厘米的白纸,将白纸对折。

2、在对折的两张纸条上,分别画上大小相同、神情不一的小人。

3、把上面的一张纸条紧紧地卷在一支铅笔上。

4、左手按住纸条上部,右手拿着铅笔,让上面的纸条随铅笔不断快速地伸展、卷曲。

2、做一名小科学家

一、问题解答

通过以上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答:通过做这些小制作我们发现在让它们站立的关键是让它们保持平衡,所以关键就是把固定物放在物体的底部,以使它们的重心向下。

二、教法分析

第一课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科学,这节课就是让学生真刀真枪的体会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了。在通过学生的经历与科学家的经历进行对比,找出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加深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本节课的主体活动是让一只纸鹦鹉站起来,借助这个活动,让学生经历从提出问题到寻求问题的答案,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领悟到“重物加在物体的底部,物体才可以保持平衡,而且重心越低,物体就越平稳。”这个道理。

建议教学思路如下:

环节一:激趣导入,引导学生质疑

1、教师可以出示一个做好的纸鹦鹉,让学生观察。

2、引导学生提问题。

环节二:制作纸鹦鹉

1、让学生做一个纸鹦鹉,试试自己做的鹦鹉能不能站起来。

2、找原因,小组讨论想办法。

3、根据自己的猜想再做。

4、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

5、评价。

环节三:想办法让更多的物品站在你的指尖。

1、小组合作制作自己喜欢的物品让它在你的指尖站立。

2、展示作品。

3、说说自己的发现或者体会。

环节三:制作一个杂技小丑玩具

1、学生小组合作制作。

2、展示交流并评价。

三、实验制作

制作名称:让鹦鹉站起来。

制作准备:彩纸、剪刀、曲别针、夹子、铅笔、金属丝等制作过程:

1、用剪刀将彩纸剪出鹦鹉的样子。

2、把曲别针夹在鹦鹉的尾部,把鹦鹉放在自己的指尖上。

3、鹦鹉在指尖上站起来了。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一、问题解答

1、墙根的青苔是不是有生命的物体?

答:墙根的青苔是有生命的物体。

2、为什么说它们是有什么生命的?

答:说它们是有生命的是因为它们都要吃东西,都需要呼吸,都能够长大,并且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都能够繁殖,对刺激都有反应。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

3、下面的物体是有生命的物体吗?

答:水中的鲜花、种子蔬菜和水果会持续一段时间可以视为有生命的物体,白云就不属于有生命的物体。

二、教法分析

本单元在开始时就出示了一首小诗,当我走进树林和池塘我们发现了很多有生命的物体,后面有个??就是让要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去探究其他的领域去发现更多有生命的物体。

本课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讨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等活动,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

命的生物和无生命的非生物,知道有生命的物体具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需要营养、有反应等几个基本特征。

建议教学思路如下:

环节一:出示小诗让学生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并引导学生你能再接着往下写吗?

让学生试着说说自己知道的有生命的物体。

环节二:到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交流讨论:我们要去校园去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应该注意什么?

2、分组活动,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

环节三:交流研讨

1、交流自己的发现。(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文字、图画、列表等)

2、对比分析:为什么说它们都是有生命的?

环节四:拓展深化

1、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辨认什么是有生命的物体,什么是没有生命的物体.

2、说出你的理由。

总结。

2、校园里的植物

一、问题解答

1、观察校园里的植物的生长环境,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棕榈树生长在操场边,阳光照射充足的地方;浮萍生长在水塘里,有水的地方;种在花盆的橡皮树和在沙土中的仙人掌;在墙壁上爬的爬山虎。

2、植物的叶序

植物的叶子的生长形式叫做叶序,植物的叶序共有四种方式:对生、互生、轮生和簇生。

3、花的形状

花的形状又叫做花序,花序的种类很多:总状花序、穗状花序、柔荑花序、伞房花序、头状花序、圆锥花序、伞形花序和聚伞花序。

4、你观察到的这些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答:我们观察到的这些植物中它们都有根、茎、叶、花和果实,它们都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都能够长大,都要呼吸都能够繁殖、能对刺激有一定的反应。

5、你认识这些植物的名字吗?试着给它们分类。

答:它们分别是苦瓜、桦树、椰子树、苹果树、玉米、仙人掌、蒲公英、荷花、水稻。让学生进行分类时我们要注意不要给学生固定一定的分类方法,让学生自己制定分类标准,比如按照水生陆生来分,可以分成:荷花为一类属于生活在水中的,其余的为一类属于生活在陆地上的。也可以按照草本木本一年生或多年生等来分。

二、教法分析

本课在了解了有生命的物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生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进行研究。这节植物的开篇课是全套教材植物部分的总结,从“观察植物的生长特点”到“观察植物的某一部位”,本课的半拍始终围绕这位的形态进行,通过对植物有整体到局部德比观察,获取有关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外部形状等方面的信息,渗透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建议教学思路如下:

环节一:导入新课。

环节二:整体认识校园植物。

1、你认识我们学校里的什么植物?

2、这些植物在什么地方,我们去观察它,需要注意什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名称、生长环境、生长特点、高矮排队等)

3、学生实地观察教师跟随指导。

4、汇报交流。

环节三:从局部认识植物

1、激发学生再去观察的兴趣,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位去观察,比如:树皮、树叶、花等。

2、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去观察?

3、交流讨论,互相补充提出更好地建议。

4、二次观察。

5、交流发现。

环节四:认识植物的多样性,并给植物分类。

1、出示图片,你认识这些图片上的植物吗?你还认识什么植物?

2、给植物分类。

总结

3、校园里的小动物

一、问题解答

1、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答:蜗牛的“脚”(腹足)是身体最大的一部分,脚底部的肌肉前后做波浪状的收缩和蠕动时,就使蜗牛缓缓地、轻柔地滑向前去,蜗牛的足上有一种叫“足腺”

的腺体,会产生黏液,在蜗牛移动后会在身后留下一道黏液。

2、蜗牛吃什么?

蜗牛用齿舌刮取菜叶、果树的叶片和嫩芽来充饥。

3、蜗牛对刺激有什么反应?

答:在蜗牛的面前放上白醋、酒等刺激物,它会收缩起触角。

4、你观察到的小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答:我们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小动物都能够繁殖、能够长大、能够呼吸、吃东西并且能够运动。

5、自己定标准给它们分类,你能有几种分类的方法?

答:可以引导学生从它们生活的环境、外型特征、生活习性等方面去进行分类。

二、教法分析

本课和前一课同为生物单元,过程和情感价值观目标基本相似,本课是选择了蜗牛和蚂蚁进行观察,其实这个是可选的,我们也可以选择在我们这里比较好寻找的其它的小动物比如蚯蚓、鱼等,来进行观察。

方法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而且对于学生来说科学课是很生疏的,所以我们在进行的教学要尽量地让学生更多地掌握方法,向这节课就更重视了对学生的方法培养。

建议教学思路如下:

环节一: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研究兴趣,导入新课。

环节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1、观察蜗牛、蚂蚁、鱼等小动物。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去探究蜗牛、蚂蚁、鱼的不同方面的特点。如:活动方式、样子、它的食物、反应等,这里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更新的想法。并渗透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教育。

2、交流发现。鼓励其他小组质疑或互相补充。

环节三:概括小动物的共同特征

1、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或者进行补充。

2、小组内讨论后,全班交流分析得出结论。

环节四:拓展活动

给常见的小动物分类。这个环节一定要注意分类的方法以及分类的依据。

4、动物植物人

一、问题解答

1、兔子和萝卜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不同之处:它们的外形、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性不同,兔子能够运动,而萝卜不能运动。

相同之处:它们都能长大,都要进行呼吸,都需要阳光、空气、水、空间。

2、人和黑猩猩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答:人和黑猩猩的相同之处:都能够吃东西,都能够繁殖后代和发育,都会死亡,都要呼吸,都需要水分、都会长大,对事物有一定的反应,都有新陈代谢,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都需要一定的空间。

人和黑猩猩的不同之处:人会用语言交流,人的大脑发达,人会思考,有思维,会发明创造,最根本的是人会劳动。

3、动物、植物和人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答:动物、植物和人都是有生命的,都需要空气、阳光;用圈图的方式来表示动物、植物和人之间的关系;有生命的物体;植物;动物;二、教法分析;本课的教学只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分析动物和植物之间;建议教学思路如下:;环节一:比较动物和植物的相同和不同;(一)、比较兔子和萝卜的不同与相同;

1、出示图片,让学生小组讨论;

2、交流小组内的想法;

3、归纳它们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答:动物、植物和人都是有生命的,都需要空气、阳光、水分和一定的空间。动物和植物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是否能够运动,而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有思维、是否会劳动,能否用语言交流。

用圈图的方式来表示动物、植物和人之间的关系。

有生命的物体

植物

动物

二、教法分析

本课的教学只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分析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二是分析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建议教学思路如下:

环节一:比较动物和植物的相同和不同

(一)、比较兔子和萝卜的不同与相同

1、出示图片,让学生小组讨论。

2、交流小组内的想法。

3、归纳它们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二)、小组内比较其它的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

(三)、根据大家的讨论,画出集合图。

环节二:比较人和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讨论,然后在交流讨论并画出集合图或者用课本上的表格。环节三:比较动物、植物和人之间的相同和不同

学生自己可以根据刚才的学习进行归纳。

环节四:拓展活动:

画出动物、植物和人的集合图。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

1、生命离不开水

一、问题解答

问题1:关于水,你都知道些什么?

答:水是动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所有生物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水能喝、能洗脸洗手、能浇花、能养鱼? ?总之,水是生命之源,生命离不开水。

问题2:胡萝卜和土豆那个含水多?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你的想法?

答:用挤水的方法,还可以用晒干后称重量、微波炉烘干后称重量、腌制后看出水的多少等方法。

二、教法分析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对生命与水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人、动物、植物“渴”了要喝水,生物维持生命需要水,在本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看待水与生命的更深层次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生命离不开水,还将为今后进一步认识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等内容打下基础。

建议教学环节如下:

环节一:师朗读小诗导入,让学生猜这首诗是赞美谁的?揭示课题:"生命之源——水"

环节二:生命离不开水。

( 1 )师生讨论:关于水,你都知道些什么?

( 2 )引导学生认识动物、植物和人都离不开水。

环节三:了解人体及各种食物中的含水量。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人、动植物体内都有水,那么,我们人体内究竟有多少水呢?你们猜猜看。教师边讲解边画图:人体内有65%的水(画圆),就是扇形面积部分,我们把它涂上蓝色。对照书中各种食物的百分数,请自己喜欢的颜色在图中涂色

环节四: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1)谈话:你知道小草每天喝多少水吗?

(2)小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观察和验证。

(3)学生交流实验设计,师生补充完善。

(4)学生活动:选取材料,安装装置,课后观察记录。

环节五:想办法把植物体内的水挤出来

1、谈话:当你口渴时,经常吃哪些水果?为什么吃这些水果能解渴?

2、提问:要想把水果中的水取出来,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

3、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需要什么材料?实验中注意些什么?

4、小组活动:挤出西红柿中的水。

5、分组展示成果,交流活动中的体会。

2、观察水

一、问题解答

问题1:怎样找到冷开水?

答:先用眼睛看,分辨出牛奶;再用鼻子闻,分辨出白醋;再用舌头尝,分辨出糖水与冷开水。

问题二:水的特点?

答: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问题三:把水倒进不同形状的瓶子里,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答:发现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水可以流动。

问题四:运水比赛的方法?如果两只桶的距离远,怎么办?

答:方法有:将粗管破开,形成渠道,利用渠道自然流入;将装水桶放在高处,空桶放在低处,借助管子利用虹吸原理流入。

二、教法分析

本课把学生熟悉的水作为研究对象,在归纳认识事物方法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认识水的特点,并引用竞赛活动的形式巩固学生对水的认识。

建议教学思路:分辨水——观察水、描述水——认识液体的特征——运水比赛,体会水的流动性。

环节一:激趣导入,分辨冷开水。(找水并不重要,重点指导学生归纳出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方法:眼看、鼻闻、舌尝、手摸)

环节二:观察水、描述水。

出示水,提出观察问题;组内观察并记录,组织学生汇报,总结水的特点: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环节三:认识水的其他特征即液体的特征

通过观察各种容器中的水的样子和水流,使学生发现水没有固定形状、容易流动的特点。这部分内容看似简单,却体现出了做中学的理念。因此要多给学生提供几种形状不同的透明玻璃瓶;要多给学生动手时间,让他们把水倒来倒去,从而

有所发现;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准确的表达能力,为后面运水活动作好铺垫。

环节四:运水比赛

本环节要先组织学生讨论运水方法,选择实验工具体会集体智慧的力量,感受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快乐。

3、神奇的水

一、问题解答

问题1:生活中还有哪些毛细现象?

答:砖块吸水、毛巾吸水、棉布吸汗、灯芯吸油等都属于毛细现象。问题二、水面怎么鼓得像个小馒头?

答:因为水的表面产生了一种互相拉着得力。

问题三: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于水的表面张力?

水黾在水面上滑行、草叶上的露珠、球状的水滴、雨滴等都属于水的表面张力。问题四:会喷射的水的实验发现了什么?

答:发现小孔高低不同,喷射出的水流远近有差异;小孔低水压大,喷出的水就远,小孔高水压小,喷出的水就近。

问题五:这个活动与“曹冲称象”的故事有什么相同之处?

答:都是利用了水的浮力的原理。

二、教法分析

本课教师要带领学生研究水的、表面张力、压力、浮力、溶解等神奇现象,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不要把“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等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猜想——实验观察——自主描述——想象、体验、类比、推测——尝试解释——达成共识——兴趣延伸为主线,着重学生们的探究过程,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力求以知识为载体,将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结合起来。建议本课教学两课时

三、观察实验

实验名称:毛细现象

实验材料:一个玻璃杯、餐巾纸、红墨水、水

实验过程:①在盛水的玻璃杯内滴几滴红墨水;

②取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水中

通过观察会发现:红色的水逐渐沿着纸巾往上爬,并向四周扩散。

实验结论:

2、会团结的水

实验名称:水的表面张力

实验材料:玻璃杯、水、回形针若干

实验过程:①将杯子里装满水;

②往装满水的杯子里慢慢的放入回形针,试一试在水溢出之前能放入多少个回形针。

通过观察会发现:杯子里可以放入很多回形针,而且水面鼓起,像个小馒头,但水未溢出。

实验结论: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

表面张力。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温度与温度计 教材依据 《温度和温度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第二册(三年级下册)“冷与热”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 教材共有3页,由3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观察几种温度计。先以学生们在“冷水与热水”一课所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引出温度计和温度的概念。这个活动分3层,第一层是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以及上面的刻度、标记和数字。温度计主要是由玻璃管、玻璃泡(内有水银、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刻度3部分组成的。最好配备多支温度计,以供学生仔细观察。教材呈现了观察提示,也是观察目标,教师要介绍摄氏温度计的标定方法。第二层是指导学生认识温度计制造的原理。教材提供了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和温度计的比较图,通过比较,启发学生认识到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性质设计的。第三层是观察各种各样的温度计,最好用实物。插图中有干湿球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体温计,液晶显示温度计,摄氏温度计,水温计。 活动二:摄氏温度的读和写。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训练学生认读和记录摄氏温度。教材对25℃、8℃的读写方法做了示范。这两个温度都是整数,比较容易认读,重点是零上和零下的区别。可以增加几组温度,如0℃、36℃、-5℃,以便加以巩固。这几个温度的认读稍复杂,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温度计模型组织学生认读、书写。要强调零下温度自0℃向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活动三: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这个活动是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地使用温度计。这是科学技能的训练,教材的插图对学生的活动具有指导意义。读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时应注意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行,并消除一切对测定温度的不利影响。 学情分析:学生们在“冷水与热水”一课积累了与温度相关的知识与经验,部分学生通过看天气预报对温度已经有所了解,有的同学家里有温度计对温度计的用法也有所了解。但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温度,也没有学习和探究过温度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构造。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物体冷热的程度可以用温度来表示,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设计制造的。 过程与方法:能仔细观察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能说出温度计的制造原理;能正确地读写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能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意识到“利用温度计能准确地了解物体的冷热程度”;意识到“为了观测比较正确的温度,人们对观测温度的方法作了一系列的规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认真细致地观察;乐于提出观察中产生的问题,并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 重点: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难点:正确的使用温度计。 教学准备:温度计、各种温度计的图片、记录中卡、冷热水、烧杯、筷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你感觉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设计目的:教学开始的导入,以学生为本位,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今天的天气进行判断,在谈话中理解温度,引出温度的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要想知道准确的温度,光靠感觉是不行的。要使用工具——温度计。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 (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 XXXXX: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 XXXXX: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 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清单(背诵版)

教科版三下科学第 1 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清单 1. 河水奔流,鸟儿飞翔,运动员跑步,车辆行驶,卫星. . . . . 这些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3. 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 4. 如果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5. 如果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6. 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7. 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8. 在地图中的方向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9. 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10.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运动的。 11. 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魏巍青山在后退。 12. 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13. "生地日行八万里. 温天通看下何”的意思 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地”的

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干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1. 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2. 集裴箱的运动方式叫做平移。 3. 一个物体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的过程(物体的各个点没有变化)叫做平移。 4. 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式叫做旋转。 5. 一个物体围绕者一个中心沿圆形轨迹运动,就叫做转动。 6. 一个物体反复来回时所做的运动叫做摆动。 7. 钟摆的运动、秋千的运动是摆动。 8. 在围绕中心转动的同时,物体的整体做移动叫做滚动。 9. 圆球的运动方式是滚动。 10. 一个物体在接近其平衡状态下来回往返运动并最后停在“零点”叫振动。如尺子、水珠落入水面等。 11. 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转动、摆动、滚动、振动等。 12. 同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运动方式,如落地风扇有转动和摆动两种运动方式, 汽车有移动、转动、滚动13. 在物体不同的位置上贴上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观察与描述物体的运动。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复习材料)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复习)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 播种凤仙花的方法: A.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选种 B.种子埋的深度约为1厘米。 C.要浇适量的水。 4.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 书本第8页,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防止水分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去。 试管中水面降低了,说明水分被根吸收了。 6. 根的作用: 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所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 7. 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由胚根、胚芽和子叶组成。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植物长出的第一对叶子称为子叶(也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子叶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一样。 8. 凤仙花的子叶淡绿色,椭圆形,表面光滑、无明显叶脉。 以后长出来的叶子称为真叶,真叶是凤仙花真正的叶子,椭圆行,边缘锯齿状,淡绿色,有明显的叶脉。 9. 植物叶子平展的,而且交叉生长,是为了能利用到更多的阳光。

10. 叶的作用:绿叶和茎中的叶绿体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也是密封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没有被憋死的原因。 光合作用的水大部分是由根吸收的。二氧化碳是叶吸收的。 11. 茎的作用: 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 B.运输水分和养料 运输方向: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从上向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2. 茎的高度变化图:画点线图,先找点,再连线。 凤仙花越长越高了。 13. 凤仙花开花的位置在茎上。花大部分为红色,有些淡粉(接近白色)。 14. 凤仙花组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5. 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16. 挑开一朵变干的凤仙花,可以看到果实,凤仙花的果实是纺锤形的。凤仙花的果实成熟后种子会弹出来。 17. 凤仙花开花后植物还会长高一点点,不明显。果实成熟后,植物不会长高了。 18. 凤仙花主要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种子 按阶段可以分为: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19. 一般一株凤仙花可以长20个左右的果实,每个果实里可以有17、18个种子, 也就是一粒种子繁殖出了几百粒种子,凤仙花种族就这样延续壮大。 20. 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看不到节时,可以根据什么地方长叶来确定节的位置,因为叶是长在节上的。 21. 茎的不同形态: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14、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5、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6、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7、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8、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有六只(足)都长在胸上。 9、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10、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2、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13、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套)

1 玩具里的科学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三、课堂评价 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表现如何?对自己满意吗? 四、拓展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并想一想是怎样分类的。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 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 播种凤仙花的方法:A.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选种 B.种子埋的深度约为1厘米。C.要浇适量的水。 4.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 书本第8页,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防止水分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去。 试管中水面降低了,说明水分被根吸收了。 6. 根的作用: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所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 7. 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由胚根、胚芽和子叶组成。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植物长出的第一对叶子称为子叶(也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子叶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一样。8. 凤仙花的子叶淡绿色,椭圆形,表面光滑、无明显叶脉。 以后长出来的叶子称为真叶,真叶是凤仙花真正的叶子,椭圆行,边缘锯齿状,淡绿色,有明显的叶脉。 9. 植物叶子平展的,而且交叉生长,是为了能利用到更多的阳光。 10. 叶的作用:绿叶和茎中的叶绿体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也是密封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没有被憋死的原因。光合作用的水大部分是由根吸收的。二氧化碳是叶吸收的。11.茎的作用: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B.运输水分和养料运输方向: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2. 茎的高度变化图:画点线图,先找点,再连线。凤仙花越长越高了。 13. 凤仙花开花的位置在叶腋处(茎和叶柄之间)。花大部分为红色,有些淡粉(接近白色)。 14. 凤仙花组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5. 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16. 挑开一朵变干的凤仙花,可以看到果实,凤仙花的果实是纺锤形的。凤仙花的果实成熟后种子会弹出来。 17. 凤仙花开花后植物还会长高一点点,不明显。果实成熟后,植物不会长高了。 18. 凤仙花主要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种子 按阶段可以分为: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19. 一般一株凤仙花可以长20个左右的果实,每个果实里可以有17、18个种子, 也就是一粒种子繁殖出了几百粒种子,凤仙花种族就这样延续壮大。 20. 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看不到节时,可以根据什么地方长叶来确定节的位置,因为叶是长 在节上的。 21. 茎的不同形态: 直立茎:凤仙花,竹子,杨树,蚕豆……缠绕茎:牵牛花…… 攀缘茎:葡萄,爬山虎,…豌豆…(攀缘茎上最明显的特点是有卷须) 匍匐茎:南瓜,番薯…… 22. 光合作用的方程式 植物的叶片就是一个绿色加工厂,下图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教科版2018年度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一、填空: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种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到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 5、种凤仙花的方法:①选种。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②准备好花盆和土,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适量的土;③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小坑,深度约1厘米,每个小坑里放1粒凤仙花的种子,再用土盖上。④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6、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 7、种子萌发先生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8、根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 9、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0、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还需要养料。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11、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这

12、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 13、凤仙花果实是由雌蕊发育面来的,果实的形状是椭圆形,里面一般有十几粒种子。 14、随着凤仙花的生长,凤仙花发育出了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15、植物的生长以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6、凤仙花又叫指甲花、芨芨草、急性子,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 17、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节在某些植物的茎上很明显,如玉米、甘蔗;但很多植物茎上的节并不清楚,如杨树、柳树等。 18、像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面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做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匍匐茎。 二、问答题: 1、根向什么方向生长?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有关系吗? 答:根向下生长,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萌发出的根总是向下生长。 2、关于凤仙花在三周里的生长变化情况你知道哪些? 答:大约5-7天破土而出;初出的芽是嫩色的;茎的颜色是绿色的,稍微喧点红;刚出的叶子是椭圆形的;以后长出的叶是披针形,前端渐尖,边缘有锐锯齿,叶在植株上交叉生长。 3、什么是光合作用? 答: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这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种子发芽 1.种番茄:番茄喜欢生长在温暖且有点潮湿的地方,需要充足的阳光。60~100天 可以成熟。适合在春季栽种,夏季和秋季也可以种植。番茄种子一般不容易发芽,要提前做好栽种试验和温水浸种处理。 2.番茄种子外形特征:水滴形,黄色,表面粗糙。 3.黄瓜种子外形特征:橄榄形,乳白色,表面平整。 4.栽种记录要记哪些内容? 日期、高度、形态的变化等。 5.蚕豆种子外形特点:类似人脚的扁平状,表面平整,前端有眉状黑色种脐。 6.苹果种子外形特点:扁水滴形,前端尖细,黑褐色,表面平整。 7.红松种子外形特点:一头大一头小,种皮坚硬。 8.冬瓜种子外形特点:卵形,白色或淡黄色,扁平。 9.枣种子外形特点:两头尖,中间大,黄色,种皮坚硬,凹凸起伏。大。 1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是: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12.植物幼苗柔嫩,需要细心照料,适时浇水。注意不可以直接浇自来水,要将自来水 放在盆里24小时以上再用,目的是使水中的氯气等物质挥发,否则会烧死幼芽。 幼苗长大了 1.植物的根通常生长在地下,连接根和叶的部分是植物的茎。 2.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它的作用为吸收水分及溶解在水中的养料,还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3.玉米的根比较特殊,除胚根外,还从茎节上长出节根:从地下茎节长出的称地下节根,从地上茎节长出的节根又称支持根。 4.玉米的支持根,数量很多,是从茎基部的几个节上长出并伸入土里的。不仅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还能起到稳固茎干的支持作用。 5.植物的根、茎、叶分别负责吸收、输送、制造养料,它们都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 6.茎也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为植物生长输送水分和养料。 7.树干、树枝都是茎. 8.我们平时说的芹菜茎其实是叶柄,而实际的芹菜茎是叶包裹着的短缩茎。 9.叶主要由叶片、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脉有运输水分、养料和支持叶片伸展的作用)。 10.把幼苗的叶子和未脱落的子叶全部去除,幼苗既失去了子叶储存的“营养”供给, 又不能利用叶进行光合作用,生产“营养”,供自己消耗,因此,结果只能是死亡。11.叶也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为植物生长制造并吸收养料。 植物开花了 1.番茄花既有雄蕊也有雌蕊,而黄瓜花则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花分为两性花和单性花。 2.只有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植物才有可能结出果实。 3.昆虫传粉、风力传粉、自花传粉和人工辅助授粉这几种常见的传粉方式。 4.黄瓜的雌花后面有一根未来的小黄瓜。 5.桃、油菜的花依靠昆虫传粉。 它们以鲜艳的花瓣、芬芳的气味或甜美的花蜜吸引昆虫,被称为虫媒花。 6.昆虫传粉:木兰、百合、杧果、玫瑰、绣线菊等。 7.常见的传粉昆虫有蜜蜂、蝴蝶等。 8.玉米、杨树的花依靠风力传粉,被称为风媒花。 它们一般都很小,花粉多而轻,也没有花香和花蜜。 9.风力越大,花粉传播的距离越远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 都有胚根和胚芽。 3、有些种子太小,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 4、播种凤仙花的步骤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播种过程:1、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2、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的小坑后再用土盖上,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3、已经成株的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要浇就要浇透。 5、播下去的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呢? (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巾,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中。 6、播下种子后你们做了什么?答;管理、观察、记录。 7、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 8、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每天约5毫米。 9、植物根的作用:1、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2、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0、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11、植物怎样自己制造养料? 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养料,并释放氧气。 反应式: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12、在制造养料的同时,它释放出动物和人呼吸所需的氧气。 13、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4、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萼片、花辨、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15、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为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果实成熱这几个阶段。 16、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凤仙花的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的。叶缘小锯齿,叶柄肉质多汁。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热时果皮能裂开,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多个果实,每个果实一般有十七八粒种子。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P2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P3 3.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P4 4.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P7 5.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P8 6.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P11 绿叶 7.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P11 8. 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P12 9.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运输水分的方向是从下向上,运输养料的方向是从上向下。P13 10.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P15 11. 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P17 12.我们发现随着凤仙花的生长,凤仙花发育出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P18 13.我们发现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P18 14.凤仙花的茎是直立茎,牵牛花的茎是缠绕茎,葡萄的茎是攀缘茎,红薯的茎是匍匐茎。P20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P22 2.蚕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个部分。P25 3.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P28 4.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幼虫、蛹、成虫(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蚕的一生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P32 5.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也要经历这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P35 6.人和其他动物一样,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15岁以下称为儿童,16岁至35岁称青年,36岁至60岁称中年,60岁以上称老年。P37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P42 2. 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常用的水银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P44 3. 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P45 4. 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科学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1 玩具里的科学 课时1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1课影子 1、产生影子有两个条件:(光)和(不透明的物体)。 2、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玩手影游戏或者用手电筒照射竖起来的铅笔) 答:光源的位置、照射方向以及遮挡物的形状等会影响物体影子的变化。 3、影子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有利:(1)知道时间:日晷(2)皮影戏(3)手影(4)电影(5)乘凉等。 不利:(1)晚上写字,手影子影响写字(2)医生做手术,手的影子影响手术。所以用无影灯。 第2课太阳和影子 1、太阳与影子有什么关系? 答:一天中,同一物体的影子不仅有长短的变化,还有方向的变化。 (1)长短不同。物体的影子从早晨到中午越来越短,而从中午到傍晚会越来越长,也就是一天中,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最长的时候是早上和傍晚,最短的时候是中午。 (2)方向不同。物体的影子和太阳的方向是相反的,早晨太阳升起,我们面向太阳,前面是东方,影子在西方,傍晚太阳在西方,影子在东方。 第三课日晷 1、日晷的特点:晷面倾斜是的,晷针朝北,晷针和晷面要垂直。 2、古人计时的工具有(沙漏、日晷、水钟、圭表等)。 用太阳计时的工具:日晷、圭表。用物质漏滴分量计时的工具:沙漏、水钟。 3、人们根据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发明了现代计时工具(钟表)。 第四课怎样加快溶解 1、像食盐、小苏打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你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 2、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加热)、(研碎)。 3、水不仅能溶解固体物质,还能溶解液体、气体物质。 4、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 5、让冰糖溶解最快的方法是:多种方法一起用。 第五课谁在水中溶解的多 1、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不能无限溶解。 2、通过对50ml水加入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实验。得出结论:在水温相同的情况下,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第六课把它们分离 1、分离豆子(大的)和小米(小的):用筛子 2、分离木屑和铁屑:用磁铁 3、分离沙子和白糖:溶解——过滤——蒸发 第七课玻璃 1、玻璃一般具有易碎、透明的特点。 2、不同的玻璃透明程度不同。

最新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华峰示范小学贾利民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的科学教学工作,这个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研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 磁铁单元主要是整理对磁铁的认识;实验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学习制作指南针,加深对磁现象的认识。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确定了每一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具体概念,并围绕这些概念的建立组织教学活动,使活动的目的更加明确。 教学活动更具有探究性和可操作性。

冀教新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科学三年级上册应知应会 第一单元《观察与测量》应知应会 1、测量长度 1.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2.用直尺测量笔的长度,注意直尺的零刻度线与笔的一端对齐,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值和单位。 3.测量身高多采用全自动身高测量仪。 4.在身边没有刻度尺的情况下,可以用“拃”“步”等身体上的尺子来估测物体的长度和距离的远近。 5.体育老师用轮式测距仪测量跑道的长度,建筑工人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房屋的长度。 2、测量体积 1.粗细相同、高度不同的两个杯子,高的杯子能装的水多一些。 2.高度相同、粗细不同的两个杯子,粗的杯子能装的水多一些。 3.物体所占据空间的大小称作物体的体积。 4.量筒是常用的测量体积的工具,量筒壁上标有刻度和单位。 5.量筒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待液面稳定后,平视液面,读数并记录结果。 6.固体体积的单位为立方厘米、立方米等,1毫升=1立方厘米。 3、测量质量 1.天平是称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2.托盘天平由指针、左托盘、右托盘、平衡螺母、游码、底座、砝码和镊子组成。 3.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游码移至“0”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3)将待测物体放于左托盘,用镊子向右托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的位置,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中央。(4)记录称量结果。物体的质量=砝码的总质量+加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5)测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盒中,并把游码移回“0”处。 4、测量温度 1.用手感觉水的冷与热时,先用手背触摸杯壁,感觉水的冷热,避免烫伤。 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3.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龙坪完全小学黎丽桑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段1 班2 班的科学教学工作,真两班的学

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 、“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研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

5、棉花、塑料和钢材都是天然材料。() 10、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6、蜗牛壳很硬,是不能长大的。() 11、砖和陶瓷都不容易吸水。() 7、用过的纸不能再用,应丢弃它们。() 12、5毫升水相当于大雪碧瓶一瓶。() 8、我在晴天中午的大树下我找到了很多蜗牛。() 13、金鱼在水中用肺呼吸。() 9、比较水的多少,只有用量筒量这一种方法。() 14、一瓶矿泉水大约有50毫升。() 三、选择题。 1、狗尾草和小猫都属于(),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A 植物B生物 C动物 2、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的影响。 A 透明度 B黏度 C轻重 3、锅一般用金属制作,但锅把却是用木头或塑料制成,这是因为木头或塑料()。 A易传热 B不易传热 C不易导电 4、下面材料中吸水性最强的是( A),承受拉伸性能最强的是() A宣纸 B作业本上的纸 C牛皮纸 5、下列关于液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会流动 B都是透明的 C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6、注射器抽进空气,堵住口,用力压活塞,观察活塞会() A推不动 B推到底 C推到一定程度就推不动了 7、用铁锅炒菜是利用了金属()的性质。

A.能导电 B.容易传热 C.有光泽 D.有延展性 8、测量液体多少的工具是( )。A.天平B.温度 计C.量筒 9、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占空气体积最多的是()。A二氧化碳B氧气 C氮气 10、给自行车轮胎充气是利用了空气()的性质。 A占据空间 B可以流动 C能被压缩 11、下列哪种不是我们描述树叶时用的方法( )。 A画图 B 拓印 C搜集实物标本 D用放大镜 12、金属容易拉成丝或打成薄片,这是利用了金属的() A 导电性 B有光泽 C延展性 13、鲫鱼的鳃不断张合,是它在()。 A喝 水 B呼吸 14、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也同样也有( )的完整过程。 A. 生长 B. 衰老 C. 生长和衰老 15、观察一种不熟悉的液体时,能做的是()。 A用鼻子闻B用嘴巴尝 C用眼睛看 16、和蜗牛属于同一种类的动物是()。 A 蝗虫B螺蛳C蚂蚁 17、蚂蚁是用()来交流信息的。 A头上的触角B声音C舞蹈 18、判断是不是同一种树叶,主要看叶子的()是不是差不多。A 大小 B形状 C颜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