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黄帝内经重点思考20题

黄帝内经重点思考20题

黄帝内经重点思考20题
黄帝内经重点思考20题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人生在春夏季节要顺应自然界发生规律调养阳气,在秋冬季节要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调养阴气。生长属阳;收藏属阴。春夏属阳,故养生养长;秋冬属阴,故养收养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2、如何理解“魄门为五脏使”?

魄通粕。魄门:指肛门,肛门排出糟粕,故名曰魄门。使:役使。

指肛门启闭功能,依赖五脏之气调节,(心神的主宰,肝气的调达,脾气的升提,肺气的宣降,肾气的固摄),魄门启闭正常与否,又影响着五脏六腑气机的升降。病理:如当魄门失常时表现为大便秘结或泄泻。

3、如何理解“治痿独取阳明”?

(1)足阳明胃为五脏六腑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为脏腑精气供给的泉源,若阳明旺则气血充,五脏六腑得养,肢体功能正常,而痿证自愈

(2)阳明为冲脉之海,多气多血之经,有润养宗筋的作用,而宗筋有束骨利关节之功,人体的骨节筋脉依赖阳明化生的气血以濡养,才能运动自如。(3)若阳明虚,则诸经气血不足,宗筋失养而驰纵为痿,相反则痿证可愈。(4)此“独取”只是着重的意思。

4、脾不主时是什么含义?

此言脾不单独主一时令。

脾主四时每季季末的十八天,因脾主运化水谷,化生气血,滋养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如同自然界中土能生长,滋养万物一样。一年四季中,任何脏腑组织器官在任何时令中,都离不开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滋养。

5、怎样理解“此皆聚于胃,关于肺”?

是对咳嗽病机的高度概括,说明咳嗽与肺胃两脏关系最为密切。

从病因而言:皮毛受邪,从其合入肺,寒饮入胃,从肺脉注肺,与肺胃相关。

从病机而言:①肺的关系:邪伤于肺,使肺失宣降而病咳。

②胃的关系:胃为五脏六腑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胡胃弱则化源不足,脏腑失养,抗病力弱易感外邪而病咳。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若脾胃受伤,水津失运,停聚于胃则为痰为饮,上逆于肺而发咳嗽。

胃属土,为万物所归,且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环循胃口,故胃独自受邪或接受五脏六腑内传聚于胃的邪气,均可循经脉上传于肺而为咳。

6、“脾病而四肢不用”的机理是什么?

生理上:胃中水谷精气→脾的转输→四肢得养,强健有力。

病理上:脾病不能转输胃中水谷精气→四肢失养,痿废不用。

治疗上:治疗痿独取阳明(调治脾胃)。

7、什么叫遗复?如何预防?如何治疗?

遗是指病邪遗留,余热未尽,多因“热甚而强食”。复是指病愈而复发,原因与“食肉”有关。预防方法→勿热甚而强食:不要在热邪旺胜时食用太多东西,也不要在热病初愈后进食肉类等难销化之食物。

治疗方法→视其虚实,调其逆从:看人体正气是虚还是实,虚则补,实则泻。

8、根据《素问·汤液醪论》,五脏阳气被遏引起的水肿,治疗原则是什么?总的治疗原则是,协调阴阳,回复阴阳平衡。

具体治疗可使用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茎之法,消散水邪的积蓄,去除血液的瘀结;并辅以缪刺络脉,通络行水,温暖形体顾护阳气;活动四肢,助阳行气。

9、肺咳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肺咳形成的原因有二,一是外感风寒,皮毛为肺之合,皮毛受邪则从其合内传于肺。二是饮食寒凉,寒饮入胃后,因肺脉起于中焦,寒饮食入胃,则循肺脉上至于肺,内外之寒合并伤肺,致使肺气失调,宣降失职,上逆而为咳。

病机:邪气壅肺,肺气上逆及肺络损伤所致。

10、疼痛的总病机是什么?

原文“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

疼痛的总病机以寒邪为主,其病机也有下面两个分别:

(1)主要是寒邪客于经脉内外,使气血凝滞,不通则痛,此为实痛。(2)血脉凝涩,运行的气血虚少,使组织失养,不荣则痛,此为虚痛。

11、肠覃与石瘕有何异同?

相同:都以腹内结块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均属气滞血瘀证,皆可用破血逐瘀之法导而下之来治疗。

不同:肠覃生于肠外,男女皆可发病,其在女子则月经不受影响而影响而能按时来潮。石瘕生于子宫,只发于女子,月经必受其影响而不能按时来潮。

*月经是否按时来潮是二者鉴别要点。

12、病机十九条中属热证的病机有哪几条?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13、你对“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是如何认识的?

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用苦寒清热泻火的药物治疗热证,而热证不缓解的为阴虚发热,当用清热滋阴法治疗。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用温热散寒之药治疗寒证,而寒象不减的为阳虚失温之虚寒,当用温补阳气法治疗。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14、什么叫正治?

“正治”是逆疾病征象而治,故又称“逆治”,即所选药物的属性与疾病的性质相反。适用于病情轻浅而单纯无假象的疾病。如“以寒治热”,“以热治寒”、“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15、什么叫反治?常见的反治方法有哪些?

①反治:顺从疾病假象而治。

适用于病势较重,病情复杂并出现假象的疾病,因治疗时所所选用的药物之性与疾病症候的性质相一致,如“以寒治寒”、“以热治热”,故又称“从治”。

②常见的反治方法有“寒因寒月”、“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16、试述痹症的病因病机

病因:分为外因和内因。

外因~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内因~营卫不和。神情躁动不安,饮食劳倦,即“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病机: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又有饮食劳倦所伤,导致机体营卫气血运行失调,逆乱或虚弱。

17、结合《灵枢·百病始生》原文,试述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原文“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虽有虚风邪气,只要人体正气不虚,就不能单独使人发病。“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只有当人体正气内虚时、虚风邪气才能产生治病作用,形成外感病,从而阐明了风雨寒热邪气发病的机理,既突出了邪气的治病作用,又强调正气的主导地位。

18、简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含义。

五脏六腑的病变都会使人产生咳嗽,并不是只有肺这一藏。咳嗽的主要病变在肺,但其他脏腑病变也可影响到肺而发生咳嗽。因肺为脏之长,心之盖,受百脉朝会,其他脏腑发生病变均可波及于肺,导致肺气上逆而咳。如肝火犯肺,水寒射肺,脾肺气虚,心肺气虚。

19、据《素问·痹论》,说明五藏痹形成的机理

原文“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说明五藏痹的形成,五脏之气不足是其为因。皮,脉筋,肉、骨五痹日久不愈,复感外邪,此时若藏腑功能失调,痹病就会内传相应的五脏,发为五藏痹。

20、试述煎厥和薄厥的病因病机及症状

煎厥:阳气亢盛,煎熬阴精,阴虚阳亢、逢夏季之盛阳,亢阳无制所致阳气上逆晕厥的病症。病因:劳烦过度,阳气亢盛,阴精耗损。

病机:阳亢阴竭,气上逆,属于本虚标实之证。

症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目不明,耳失聪。

薄厥:因大怒而气血上冲,脏腑经脉之气阻绝不通所导致的昏厥病症。

病因:大怒而气血上冲,脏腑经脉之气阻绝不能所致的晕厥病证。

病机:气血逆乱而郁于上,属实证。

症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肢体不能随意运动,或半身无汗之偏枯证。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黄帝内经试题广州中医药大学

黄帝内经试题广州中医 药大学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

《内经》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4分) (一)A型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黄帝内经》汇总成编的大约时代是: ( ) A. 春秋战国 B. 战国秦汉 C. 秦汉时期 D. 西汉中后期 E. 东汉前中期 2.最早注释《素问》的医家是: ( ) A. 全元起 B. 杨上善 C. 李柱国 D. 王冰 E. 史崧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反作,病之逆从”是指哪种病机:( ) A. 阴盛于外,阳盛于内 B. 阳盛于外,阴盛于内 C. 清气在下,浊气在上 D. 清气在上,浊气在下 E. 寒气在下,热气在上 4.《素问·六节藏象论》藏象的含义是: ( ) A. 脏藏而隐,象现而彰 B. 藏为主,象为副 C. 藏应于象,象应于藏 D. 藏主内,象主外 E. 以上都不是 5.《灵枢·本神》指出:“心,……则伤神。” ( ) A. 愁忧不解 B. 盛怒不止 C. 悲哀动中 D. 喜乐无极 E. 怵惕思虑 6.下述哪一项不是《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言的“五虚证”病候?( ) A. 脉细气少 B. 皮寒 C. 腹胀

D. 泄利前后 E. 食饮不入 7.《素问·生气通天论》重点讨论的是: ( ) A. 人与自然相通应 B. 阴精与阳气的关系 C. 五味与五脏之关系 D. 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E. 阴精的重要性 8.《素问·评热病论》“劳风”的病变部位是: ( ) A. 肾 B. 胃 C. 肺 D. 心 E. 脾 9.按《素问·咳论》所述“咳而腹满,不欲食饮”见于: ( ) A. 胃咳 B. 脾咳 C. 肺咳 D. 三焦咳 E. 肝咳10.《灵枢·水胀》所述,石瘕属积证范畴,是由于寒气客于所致?( ) A. 肠中 B. 肠外 C. 子门 D. 募原 E. 膀胱11.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的内容,“病进”应见何脉? ( ) A. 洪 B. 数 C. 细 D. 大 E. 弱 12.《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的“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正确治法是: A. 清热 B. 滋阴 ( ) C. 补阳 D. 温里 E. 补气 13.按《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出现“筋骨懈堕,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等表现,是因为: ( ) A. 肾脏衰,精少 B. 五脏皆衰,天癸尽 C. 阴气竭,肝气衰 D. 肾气衰,阳气竭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库完整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 1.最早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 E.《左传》 答案:1.E 2.《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主要反映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C.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D .辨证论治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2.B 3.《灵枢?五癃津液别》所说“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暑衣厚则为汗”,说明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答案:3.B 4.《素问?疏五过论》所说“尝贵后贱”可致“脱营”,体现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4.E 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B.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 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 .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 E. 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 答案:5.C 6.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 A.五脏 B.六腑 C.经络 D.命门 E.脑 答案:6.A 7.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

A.对阴阳气血失调临床表现的概括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鉴别概括 C.对疾病表现症状的综合概括 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概括 E.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答案:7.E 8.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A.病种 B.病名 C.症状 D.体征 E.证候 答案:8.E 9.属于中医学防治特点的确切表述是 A.同病异治 B.异病同治 C .审因论治 D .辨证论治 E. 防重于治 答案:9.E 10.中医理论中阴阳的概念是 A.代表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 B.代表相互关联的两种事物

黄帝内经大赛试题库汇总修订版

《黄帝内经》知识大赛习题 诸君,加油哦!为中医药而战! 1.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煎厥的主要病机是A A阴虚阳亢B气血上冲C风中经络D痰迷心窍E热闭心包 2.根据《素问·脏气法时论》,肝欲散,当以何种药味治之A(题干是否正确?)(原文: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A酸B苦C甘D辛E咸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述了“四时五脏阴阳”系统结构,其中肝病的特点为B(答案错了,应该是A) A握B哕C忧D咳E粟 4.黄帝与谁的对话,侧重于五运六气的内容A A岐伯B伯高C少师D鬼臾区E雷公 5.将《黄帝内经》称之为“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的是A A王冰B杨上善C张介宾D吴昆E马莳 6.李中梓注解《内经》的著作是C A《素问集注》B《内经释义》C《内经知要》D《内经注证发微》E《素问直解》 7.后世使用的《素问》蓝本是谁整理编次的C A马莳B吴昆C王冰D张志聪E张琦 8.《素问·调经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这里阴、阳的本义是A A脏腑与体表B阴经与阳经C内伤与外感D有形之血与无形之气E卫气与

营气 9.后世使用的《灵枢》蓝本是谁整理编次的?B(答案应该是C史崧) A马莳B吴昆C史崧D张琦 10.以下注本流传至今尚有亡佚篇章的是?B(答案是A,因为《太素》比其它的注释本都早) A《黄帝内经太素》B《素问集注》C《素问吴注》D《类经》F《素问经注节解》 11.现存文献中《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B A《史记·扁鹊传》B《汉书·艺文志》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12.校勘《素问》最有成就的是D(我觉得是B林亿,因为林亿版本是目前的通行版本) A于?B林亿C张琦D胡澍E王冰 13.目前认定的《内经》汇集成书年代是?B A先秦B西汉末年C战国D东汉E黄帝时代 14《灵枢·本神》云:“愁忧者”则C A竭绝而失生B迷惑而不治C气闭塞而不行D神惮散而不藏E神荡惮而不收 15《黄帝内经》书名冠以黄帝之意D A黄帝所作B黄帝口述,他人记载C黄帝与臣子的对话D委托示重E黄帝后人之作 16《素问遗篇》是哪个医家补入---王冰(答案应该是宋·刘温舒) 17运气七篇是哪个医家补入--王冰

17-18国医通中医选修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马莳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素问五藏别论》指出六腑总的生理功能特点是A实而不满 据《素问五藏别》五藏的功能是 A.藏精而不泻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五七的特点是A面始焦 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年老有子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肾气有余 最早注释《素问》的医家是: A、全元起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恬谈虚无的含义是指: A、思想安静乐观 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妇女月经形成最主要的因素是: B、太冲脉盛 素问明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反应了 B、阴阳的制约 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天真"与下列哪-项有关? B、肾气 据《素问五藏别论》,传化之府中不包含 B、胆 在哪本书中提出《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

B、《针灸甲乙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反作,病之逆从"是指哪种病机: C、清气在下,浊气在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浊气在上,则生” C、月真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飧泄是指: C、大便完谷不化 现在通行的《灵枢经》是: C、史崧校正家藏本 以下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论壮火食气理解正确的是 C、附子之类药物会消蚀元气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养生的重要原则,除下列哪一项以 D、延年益寿 黄帝内经》汇总成编的大约时代是: D、西汉中后期 内经》对人体外部现象的观察的主要原则是: D、以表知里、司外揣内 素问上古天真论》主要论述了什么内容?

E、养生 下述不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感邪伏而后发的病证是: E、寒热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散气,其"气"指 E、正气 黄帝内经》的作者是 E、以上都不是 在哪本书中提出《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 B、《针灸甲乙经》 现在所见的(《素问》其版本来源于: E、林亿等的校本 根据《素问五藏别论》内容,六腑的病理特点是: A.多实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为气,阴为味",其气是指 C、药食之气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天癸”的含义是 E、肾精中具有促进生殖机能作用的物质据《素问: 五藏别论》,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而变见于 C、气口

黄帝内经模拟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0.10.28整理 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 10分,每空1分) 1、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2、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3、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4、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5、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20分,每题1分) 1、《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 A、《白氏内经》 B、《汉书·艺文志》 C、《史记》 D、《针灸甲乙经》 E、《脉经》 2、《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五脏之气的充盛 B、天癸的形成 C、水谷的摄入 D、肾气的充盛 E、三焦的气化 3、《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A、基 B、本 C、楯 D、根 E、标 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 A、阳气致密于外 B、阴精充足 C、精神清净 D、阴气固守于内 E、传精神、服天气 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 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 E、濡泄 6、据《素问·五脏别论》,为“五脏使”的是() A 脉 B 脑 C 魄门 D 髓 E 女子胞 7、《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的“化物”应该解释为() A、主传导糟粕 B、分清泌浊 C、化生水谷精气 D、化生营气 E、以上均不是 8、《灵枢·本神》篇描述了五脏虚或实的症状,其中肾气虚的症状是() A、耳鸣 B、形寒 C、手足厥冷? D、面白 E、腰膝痠软 9、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水泉不止”是由于() A、肾不化气 B、肝失疏泄 C、肺失宣降 D、膀胱不藏 E、气化失常 10、据《素问·热论》,巨阳为诸阳主气,是因其脉连于() A 风池 B 风府 C 百会 D 大椎 E 阳维脉 11、《素问·痹论》“心痹”的症状是()A、四肢解堕,发咳呕汁 B、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C、烦满喘而呕 D、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 E、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12、《素问直解》的作者是() A、张志聪 B、王冰 C、高世栻 D、全元起 E、滑寿 13、《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之“两虚”是() A、自然界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 B、虚邪贼风和人体正气虚; C、异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 D、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虚; E、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 14、“枢折挈”见于《素问·痿论》中痿证的() A、筋痿 B、骨痿 C、脉痿 D、肉痿 E、痿躄 15、《灵枢·水胀》认为“月事不以时下”的疾病是() A、肠蕈 B、石瘕 C、石水 D、鼓胀 E、皮水

黄帝内经试题广州中医药大学

《内经》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4分) (一)A型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黄帝内经》汇总成编的大约时代是: ( ) A. 春秋战国 B. 战国秦汉 C. 秦汉时期 D. 西汉中后期 E. 东汉前中期 2.最早注释《素问》的医家是: ( ) A. 全元起 B. 杨上善 C. 李柱国 D. 王冰 E. 史崧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反作,病之逆从”是指哪种病机: ( ) A. 阴盛于外,阳盛于内 B. 阳盛于外,阴盛于内 C. 清气在下,浊气在上 D. 清气在上,浊气在下 E. 寒气在下,热气在上 4.《素问·六节藏象论》藏象的含义是: ( ) A. 脏藏而隐,象现而彰 B. 藏为主,象为副 C. 藏应于象,象应于藏 D. 藏主内,象主外 E. 以上都不是 5.《灵枢·本神》指出:“心,……则伤神。” ( ) A. 愁忧不解 B. 盛怒不止 C. 悲哀动中 D. 喜乐无极 E. 怵惕思虑 6.下述哪一项不是《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言的“五虚证”病候?( ) A. 脉细气少 B. 皮寒 C. 腹胀 D. 泄利前后 E. 食饮不入 7.《素问·生气通天论》重点讨论的是: ( ) A. 人与自然相通应 B. 阴精与阳气的关系 C. 五味与五脏之关系 D. 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E. 阴精的重要性 8.《素问·评热病论》“劳风”的病变部位是: ( ) A. 肾 B. 胃 C. 肺 D. 心 E. 脾 9.按《素问·咳论》所述“咳而腹满,不欲食饮”见于: ( )

A. 胃咳 B. 脾咳 C. 肺咳 D. 三焦咳 E. 肝咳 《灵枢·水胀》所述,石瘕属积证范畴,是由于寒气客于所致?( ) 10. A. 肠中 B. 肠外 C. 子门 D. 募原 E. 膀胱 11.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的内容,“病进”应见何脉? ( ) A. 洪 B. 数 C. 细 D. 大 E. 弱 12.《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的“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正确治法是: A. 清热 B. 滋阴 ( ) C. 补阳 D. 温里 E. 补气 13.按《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出现“筋骨懈堕,发鬓白,身体重,行步 不正,而无子”等表现,是因为: ( ) A. 肾脏衰,精少 B. 五脏皆衰,天癸尽 C. 阴气竭,肝气衰 D. 肾气衰,阳气竭 E. 阴气衰,天癸竭 14.下述不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感邪伏而后发的病证是: A. 飧泄 B. 温病 ( ) C. 咳嗽 D. 痎疟 E. 寒热 15.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药食之“气厚”者,其性能是:( ) A. 发散 B. 发泄 C. 通利 D. 涌泄 E. 以上都不是 16.据《素问·灵兰秘典论》,下述哪一项是肾所出? ( ) A. 水液 B. 治节 C. 变化 D. 伎巧 E. 气化 17.据《灵枢·百病始生》,哪一项是伤脾而病起于阴的病因? ( ) A. 形寒饮冷 B. 醉以入房,汗出当风 C. 用力过度,汗出浴 D. 愁忧思虑 E. 寒温不节,饮食失宜 18.《素问·痿论》认为“痿躄”的主要病机是: ( ) A.宗筋弛纵 B.骨枯髓虚 C.胞络阻绝 D.肺热叶焦 E.肌肉濡渍 (二)B型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备选答案可以重复选取) A. 浅深 B. 成败 C. 远近 D. 新故 E. 微甚

黄帝内经哲学部分试题

哲学部分 一、名词术语 1、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 2、飧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3、胀:指胸膈胀满。 4、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5、少火: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 6、濡泄:又称湿泄。脾被湿困,不能运化水谷,而致肠鸣腹泻,大便稀溏的病证。 7、端络经脉:推求经脉的分布。端络,理出头绪。 8、气穴:经气所输注的孔穴,也称经穴。 9、谿谷:泛指人身的肌肉间隙。 10、痎疟:疟疾的总称。 11、法阴阳:效法阴阳的法则或规律。法,取法、效法之意。 12、喘麤为之俛仰:呼吸急促而困难,前俯后仰之状。麤,粗的异体字。俛,俯的异体字。 13、烦冤:烦闷不舒。 14、七损八益:指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益于人体精气的做法。 15、阴萎:即阳事不举,又叫阳痿。痿,与萎同,萎弱不用也。 16、权衡规矩:泛指四时常脉,即春弦(规),夏洪(矩),秋毛(衡),冬石(权)。权为秤锤,衡为秤杆,规为作圆之器,矩为作方之器。 17、身常清:身体常有清冷的感觉。 18、按尺寸:切寸口脉之浮沉,按尺肤部皮肤之滑涩。尺,尺肤部。寸,寸口脉。 19、涌泄:泛指呕吐泄泻。 二、单选题 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 A、阳生阴长 B、阳杀阴藏 C、阴静阳躁 D、阳化气,阴成形 E、水为阴,火为阳 (C)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厚者为() A、阳中之阴B、阳中之阳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E、以上均不是 (B)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味厚者的功能是() A、通B、泄C、发热D、发泄E、发散 (B) 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痛而后肿者”是由于() A、寒伤形 B、热伤气 C、形伤气 D、气伤形 E、寒伤气 (D) 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肿而后痛者”是由于() A、寒伤形 B、热伤气 C、形伤气 D、气伤形 E、寒伤气 (C)

黄帝内经练习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阴在内,();阳在外,()。 2、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太冲脉盛,(),故有子。 3、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实则()。 4、怒则气逆,甚则()及飧泄,故()。 5、肝者,(),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 6、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实则()。 7、恐则精却,却则(),闭则气还,还则(),故气不行矣。 8、心者,(),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 9、《素问·热论》曰:病热少愈,()则复,多食则(),此其禁也。 10、形不足者,温之(),精不足者,补之()。 11、《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病为本,(),标本不得,(),此之谓也。 12、《素问·举痛论》曰:惊则(),神无所归,(),故气乱矣。 13、《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肾者,()之官,()出焉。 14、《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故精自生,()骨肉相保,()。 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浊气在上,则生()。 二、单选题 1、《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 A、《白氏内经》 B、《汉书·艺文志》 C、《史记》 D、《针灸甲乙经》 E、《脉经》 2、《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五脏之气的充盛 B、天癸的形成 C、水谷的摄入 D、肾气的充盛 E、三焦的气化 3、《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 A 、基 B、本 C、楯 D、根 E、标 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 A、阳气致密于外 B、阴精充足 C、精神清净 D、阴气固守于内 E、传精神、服天气 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 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 E、濡泄 6、据《素问·五脏别论》,为“五脏使”的是() A 脉 B 脑 C 魄门 D 髓 E 女子胞

黄帝内经练习题与答案

黄帝经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阴在,();阳在外,()。 2、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太冲脉盛,(),故有子。 3、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实则()。 4、怒则气逆,甚则()及飧泄,故()。 5、肝者,(),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 6、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实则()。 7、恐则精却,却则(),闭则气还,还则(),故气不行矣。 8、心者,(),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 9、《素问·热论》曰:病热少愈,()则复,多食则(),此其禁也。 10、形不足者,温之(),精不足者,补之()。 11、《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病为本,(),标本不得,(),此之谓也。 12、《素问·举痛论》曰:惊则(),神无所归,(),故气乱矣。 13、《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肾者,()之官,()出焉。 14、《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故精自生,()骨肉相保,()。 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浊气在上,则生()。 二、单选题 1、《黄帝经》书名最早见于() A、《白氏经》 B、《汉书·艺文志》 C、《史记》 D、《针灸甲乙经》 E、《脉经》 2、《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五脏之气的充盛 B、天癸的形成 C、水谷的摄入 D、肾气的充盛 E、三焦的气化 3、《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 A 、基 B、本 C、楯 D、根 E、标 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 A、阳气致密于外 B、阴精充足 C、精神清净 D、阴气固守于 E、传精神、服天气 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 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 E、濡泄 6、据《素问·五脏别论》,为“五脏使”的是() A 脉 B 脑 C 魄门 D 髓 E 女子胞 7、《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的“化物”应该解释为()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精)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 - 1. 最早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神农本草经》 D. 《难经》 E. 《左传》 答案:1.E 2. 《素问 ? 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主要反 映了 A.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C.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D. 辨证论治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2.B 3. 《灵枢 ? 五癃津液别》所说“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暑衣厚则为汗”,说明了 A.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 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 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 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 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3.B 4. 《素问 ? 疏五过论》所说“尝贵后贱”可致“脱营”,体现了 A.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 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 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 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 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4.E 5.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 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B. 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 C.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 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 E. 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 答案:5.C 6.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 A. 五脏 B. 六腑

C. 经络 D. 命门 E. 脑 答案:6.A 7. 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 A. 对阴阳气血失调临床表现的概括 B. 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鉴别概括 C. 对疾病表现症状的综合概括 D. 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概括 E. 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答案:7.E 8. 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A. 病种 B. 病名 C. 症状 D. 体征 E. 证候 答案:8.E 9. 属于中医学防治特点的确切表述是 A. 同病异治 B. 异病同治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 一、单选题 1、《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肝”的病证为( ) A.诸热瞀瘛 B.诸痛痒疮 C.诸风掉眩 D.诸禁鼓傈,如丧神守 2、《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寒之而热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 A.取之热 B.取之寒 C.取之阳 D.取之阴 3、《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哪一府精气将夺() A.胸中之府 B.血之府 C.髓之府 D.肾之府 4、《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肺”的病证为( ) A.诸热瞀瘛 B.诸痛痒疮 C.诸躁狂越 D.诸气膹郁 5、《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 A.气缓 B.气上 C.气消 D.气乱 6、《素问?百病始生》:三部之气,所伤异类,喜怒不节则() A.伤藏 B.伤上 C.伤下 D.伤脉 7、《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中“伤寒”一词的含义是( ) A.外感风寒 B.包括寒邪在内的六淫之邪 C.外感热病的总称 D.外受寒邪 8、据《素问·痿论》所述,筋痿发生的脏腑在( ) A.心 B.肝 C.脾 D.肺

9、下列治法除哪项外均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势利导的治则( ) A.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B.其下者,引而竭之 C.因其重而减之 D.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0、《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喜则() A.气缓 B.气下 C.气消 D.气乱 11、《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诊病的最佳时间是( ) A.夜半 B.日中 C.平旦 D.黄昏 12、某未婚女青年,形体瘦弱,头昏目眩,心悸,面色萎黄,唇舌甲色淡白五华,月经闭止数月,脉象细弱。对此闭经病,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正确的治疗当用下列何种方法( ) A.通因通用 B.塞因塞用 C.寒因寒用 D.热因热用 13、《灵枢?脉度》:五藏常内阅于七窍也,心和则( ) A.鼻能知香臭 B.舌能知五味 C.目能辨五色 D.口能知五谷 14、《素问·平人气象论》提出“虚里”可测候( ) A营气 B.卫气 C.元气 D.宗气 15、据《素问·痹论》所述,肝痹的症状特点是() A.烦满喘而呕 B.烦则心下鼓 C.多饮数小便 D.善胀 16、《素问?举痛论》所记载的“卒然痛死不知人”是因寒邪客于( )

黄帝内经 最新问题答案

【单选题】《黄帝内经》的作者不是黄帝,下面不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A、书中的官名 B、书中的修辞用法 C、班固的考据 D、书中使用的历法 我的答案:A 2 【单选题】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不包括()。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金匮要略》 我的答案:D 3 【判断题】《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我的答案:√ 4 【判断题】《伤寒杂病论》是现存成书最早的医学典籍。()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 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医学书籍除了三部内外经外,还包括()。 A、 《伤寒杂病论》 B、 《神农本草经》 C、 《旁篇》 D、 《温病》 我的答案:D 2 【单选题】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保留至今的医学经典有()。 A、《扁鹊内经》 B、《扁鹊外经》 C、《白氏内经》 D、《黄帝内经》 我的答案:D 3 【判断题】司马迁在编著《史记》整理古籍文献时曾经看到过《黄帝内经》。() 我的答案:×

【判断题】《七略》是由西汉时期刘向编纂整理的七大类图书的目录和提要。()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一般认为,()是最早的儿科医学典籍。 A、《九卷》 B、《八十一难经》 C、《阴阳大论》 D、《胎胪药录》 我的答案:D 2 【单选题】 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参考的著作不包括()。 A、 《素问》 B、 《八十一难经》 C、 《黄帝内经》 D、 《九卷》 我的答案:B 3 【判断题】《黄帝内经》编纂完成后在民间得到了广泛流传。() 我的答案:× 4 【判断题】《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著作。()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体现了《黄帝内经》的()。 A、哲学观 B、养生观 C、诊法 D、脏腑经络学说 我的答案:A 2 【单选题】日本汉学家山田庆儿写的《中国医学思想风土·黄帝内经》认为()是古代解剖学派的代表。 A、黄帝学派 B、少师学派

最新中医经典竞赛题库(黄帝内经、伤寒论)参考 答案

附件二: 重庆市中医院2016年度中医经典竞赛题库 一、单选题 第一部分《黄帝内经》: 1、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 A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2、《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 D ) A战国 B东汉 C西汉D战国至秦汉 3、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 D ) A《素问训解》 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 4、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书是( D ) A《内经知要》 B《黄帝内经素问》 C《黄帝内经太素》 D《类经》 5、《黄帝内经》中体现出了中医学的生命观是( C ) A心身统一 B动静统一 C形神合一 D五脏统一 6、《黄帝内经》中所认识的生命规律是( D ) A心身统一,形神一体 B动静统一,法于阴阳 C形神合一,五脏一体 D天人合一,五脏一体 7、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又称( B ) A精气论B元气论C黄老学D形气论 8、《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而精藏之。”此处“主水”是指( B ) A主水液代谢 B主藏精的功能 C主骨 D主天癸 9、《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思想无杂念,则“嗜欲不能劳其( C )” A口 B心C目 D耳 10、“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的养生方法适应于( B ) A春三月B夏三月 C秋三月 D冬三月 11、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发陈”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 A )

A春 B夏 C秋 D冬 12、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容平”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 C ) A春 B夏C秋 D冬 13、《灵枢?天年》篇认为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 D )A好趋 B好步 C好转D好走 1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 C ) A阳生阴长 B阳杀阴藏C阴静阳躁 D阳化气,阴成形 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厚者为( B ) A阳中之阴 B阳中之阳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味厚者的功能是( B ) A通 B泄 C发热 D发泄 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痛而后肿者”是由于( D ) A寒伤形 B热伤气 C形伤气 D气伤形 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肿而后痛者”是由于( C ) A寒伤形 B热伤气C形伤气 D气伤形 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 D ) A病因 B病机 C正气 D阴阳 2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 B ) 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 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 C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 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 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味归形,形归气”,其中“气”是指( C ) A水谷之精气 B天地之精气C真元之气 D药食之气 2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 C ) 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 2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冬伤于寒”,到春引起的病变是( A ) 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 2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秋伤于湿”,到冬引起的病变是( D ) A温病 B飧泄 C痎疟D咳嗽 2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春伤于风”,到夏引起的病变是( B ) 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

黄帝内经题库2

感觉选择题还可以,其他的或多或少将就点,这些题就当做热身吧,考试变化选项也可马上反映,很多内容符合老师讲过的重点,自己好好揣摩。————CZW 黄帝内经题库 一、选择题 A1 型题(单选题,每题有一个合适选项) 1. 被历代医家尊为“医家之宗”的医学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金匮要略》 C.《黄帝内经》 D.《伤寒论》 E.《温病条辨》 2. 《黄帝内经》汇总成编的大约时代是: A.战国时代 B.明清时代 C.黄帝时代 D.秦汉时代 E.西汉中后期 3. 《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 A.《史记》 B.《伤寒杂病论》 C.《甲乙经》 D.《汉书?艺文志》 E.《隋志》 4. 最早注释《素问》的作者是: A.全元起 B.杨上善 C.张景岳 D.王冰 E.张志聪 5. 历代医家保存整理《素问》功劳最大的当推: A.南朝全元起 B.西汉李柱国 C.明代张景岳 D.隋朝杨上善 E.唐代王冰 6. 现在通行的《灵枢经》是: A.李柱国的校勘本 B.林亿等的校正本 C.史崧校正家藏本

D.马莳的通注本 E.张志聪的集注本 7. 现在所见的《素问》其版本来源于: A.杨上善撰注本 B.李柱国的校勘本 C.全元起的注本 D.《素问识》 E.林亿等的校本 8. 下述各种哲学思想中,对形成《内经》理论体系影响最大的是: A.兵家 B.墨家 C.道家 D.名家 E.法家 9. 下述道家理论对《内经》影响最大的是: A.“道”是道路 B.道法自然 C.阴阳备物,变化乃生 D.道贵常存 E.道无鬼神 10. 《素问?上古天真论》论养生的目的是: A.顺天守时 B.志闲而少欲 C.把握阴阳 D.尽终其天年 E.去世离俗 11.《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调养神志要做到“志闲而少欲”,必须: A.德全不危 B.食饮有节 C.节制嗜欲 D.形劳而不倦 E.法于阴阳 12.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肝气衰”的病理表现是: A.筋脉不利 B.筋骨痿软 C.筋脉横解 D.筋屈不得伸 E.筋不能动 13.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五脏皆衰”的病理表现是: A.天癸尽 B.气血衰少 C.精少 D.阳气虚衰 E.阴气衰 14.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明顺应自然的养生原则是: A.春夏养阳 B.秋冬养阳 C.法于阴阳 D.服天气 E.去世离俗

17-18国医通中医选修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马莳 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 素问五藏别论》指出六腑总的生理功能特点是A实而不满 据《素问五藏别》五藏的功能是 A. 藏精而不泻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五七的特点是A面始焦 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年老有子的最根本的原因是A、肾气有余 最早注释《素问》的医家是: A、全元起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恬谈虚无的含义是指: A、思想安静乐观 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妇女月经形成最主要的因素是: B、太冲脉盛 素问明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反应了B、阴阳的制约 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天真"与下列哪-项有关? B、肾气 据《素问五藏别论》,传化之府中不包含B、胆 在哪本书中提出《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 B、《针灸甲乙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反作,病之逆从"是指哪种病机: C、清气在下,浊气在上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浊气在上,则生”C、月真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飧泄是指: C、大便完谷不化 现在通行的《灵枢经》是: C、史崧校正家藏本 以下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论壮火食气理解正确的是C、附子之类药物会消蚀元气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养生的重要原则,除下列哪一项以D、延年益寿 黄帝内经》汇总成编的大约时代是: D、西汉中后期 内经》对人体外部现象的观察的主要原则是: D、以表知里、司外揣内 素问上古天真论》主要论述了什么内容? E、养生

下述不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感邪伏而后发的病证是: E、寒热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散气,其"气"指E、正气 黄帝内经》的作者是E、以上都不是 在哪本书中提出《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B、《针灸甲乙经》 现在所见的(《素问》其版本来源于: E、林亿等的校本 根据《素问五藏别论》内容,六腑的病理特点是: A.多实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为气,阴为味",其气是指C、药食之气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天癸”的含义是E、肾精中具有促进生殖机能作用的物质 据《素问:五藏别论》,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而变见于C、气口 将运气七篇补入《素问》的医家是E、王冰 以下何项不属于奇恒之腑? E、三焦 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影响寿命最主要因素是A、肾气 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药食之“气厚”者,其性能是E、以上都不是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发牍理”之“清阳”是指C卫气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E阴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论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雨出 云出天气”, A.阴阳互根 素向明阳应象大论》认为,过度服用气味纯阳的药物易致 E. 气衰 素问上古天真论》日:“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而精藏之。“此处“生水”是指B、主藏精的功能 据〈素问五藏别论》,水谷入口,则B、胃实而肠虚 素问经脉别论》“府精神明,留于四藏"之四藏"是指C、心肝脾肾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过度服用气味纯阳的药物易致E、气衰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 【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 A.医古文 B.中医基础理论 C.中医临床医学 D.中医预防医学 E.中国医学史 2.中医学是发源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埃及 E.古希腊 3.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E.《温疫论》 4.下列哪部着作提出以解剖方法直接观察人体: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E.《难经》 5.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着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E.《小儿药证直诀》 6.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着是: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黄帝内经》 D.《千金要方》 E.《神农本草经》 7.药物的“四气”、“五味”是在哪部着作中首次提出的: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医学纲目》 8.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药物配伍的着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千金要方》 9.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着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 D.《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E.《温病条辨》 10.提出病因“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巢元方 B.华佗 C.张仲景 D.陈无择 E.扁鹊 11.下列着名医家中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张从正 C.刘完素 D.朱丹溪 E.李杲 12.下列着名医家中被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是: A.李杲 B.李中梓 C.吴又可 D.张子和 E.王清任 13.下列着名医家中被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李东垣 C.李中梓 D.张介宾 E.朱丹溪 14.下列着名医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 A.朱震亨 B.李东垣 C.张从正 D.刘完素 E.吴鞠通 15.提出“百病多因痰作祟”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朱丹溪 C.李东垣 D.张介宾 E.赵献可 16.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的医家是: A.刘完素 B.张子和 C.李东垣’ D.朱丹溪 E.张介宾 17.明确提出“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赵献可 C.张介宾 D.李东垣 E.朱震亨 18.《温疫论》的作者是: 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吴又可 19.创“卫气营血”辨证的温病大家是: A.吴鞠通 B.吴有性 C.王孟英 D.叶天士 E.薛生白 20.创“三焦”辨证的温病大家是: 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余师愚

17-18国医通中医选修黄帝内经试题及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 A 马莳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素问五藏别论》指出六腑总的生理功能特点是 A 实而不满 据《素问XX别》XX的功能是 A.藏精而不泻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五七的特点是A面始焦 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年老有子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肾气有余 最早注释《素问》的医家是: A、全元起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恬谈虚无的含义是指: A、思想xx乐观 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妇女月经形成最主要的因素是: B、太冲脉盛 素问明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反应了 B、xx的制约 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天真"与下列哪-项有关? B、肾气 据《素问xx别论》,传化之府中不包含 B、胆 在哪本书中提出《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 B、《针灸甲乙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反作,病之逆从"是指哪种病机: C、清气在下,浊气在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浊气在上,则生” C月真胀 素问xx 应象大论》飧泄是指: C、大便完谷不化 现在通行的《灵枢经》是: C、史崧校正家藏本 以下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论壮火食气理解正确的是 C、附子之类药物会消蚀元气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养生的重要原则,除下列哪一项以 D、延年益寿 黄帝内经》汇总成编的大约时代是: D、xx 中后期 内经》对人体外部现象的观察的主要原则是: D、以表知里、司外揣内 素问xx 天真论》主要论述了什么内容? E、养生 下述不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感邪伏而后发的病证是:E、寒热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散气,其"气"指 E、正气 黄帝内经》的作者是 E、以上都不是 在哪本书中提出《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

黄帝内经复习题

说明:以下仅为各篇之练习题,举一反三。 复习范围及重点,以各位教师授课时指出为准。 阴阳应象大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据本篇,“治病必求于本”,“本”指的是 A 气 B 心 C 阴阳 D 精 2.据本篇,“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的“道”指的是 A 道路 B 道德 C 规律 D 本源 3.“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主要体现了阴阳学说的哪一原理A 对立 B消长 C 互根 D 转化 4.据本篇有关“清阳”的代谢途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出上窍 B 发腠理 C 实四肢 D 走六府 5.“浊阴走五脏”中的“浊阴”指的是 A 秽浊之阴液 B 糟粕 C 水液 D 精血津液 6.“味归形,形归气”中的“气”应指 A 药食之气 B 真元之气 C 营气 D 宗气 7.据本篇,对人体元气起到减损作用的为 A 阴火 B 相火 C 少火 D 壮火 8.据本篇,属阳的药味应为 A 发散 B 酸 C 苦 D 涌泄 9.据本篇,风胜则 A 浮 B 干 C 肿 D 动 10.据本篇,“暴喜伤阳”的“阳”指 A 阳气 B 六府 C 阳经 D 心 11.据本篇,秋伤于湿,冬生 A 温病 B 飧泄 C 痎疟 D 咳嗽 12.土在声应为 A 呼 B 笑 C 歌 D 哭 13.阴阳之道路为 A 上下 B 天地 C 左右 D 水火 14.阴阳之征兆为 A 上下 B 天地 C 左右 D 水火 15.据本篇,“年六十”的生理变化为 A 阴气自半 B 体重 C 阴痿 D 耳目不聪明 16.据本篇,天不足于 A 东南 B 西北 C 东北 D 西南 17.据本篇,地气通于 A 肺 B 嗌 C 脾 D 胃 18.据本篇,病邪及于何处,病人已“半死半生” A 经脉 B 六府 C 五藏 D 皮肉筋脉 19.据本篇“善诊者,察色按脉”,其中“按脉”的有关原文不包括

黄帝内经考试重点名词解释论述题

1.法于阴阳:以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作为法则来调节人体的阴阳。 2.和于术数:之运用各种修身养性的方法来调和人体的精气神形 3.不妄作劳:不要过度劳作 4.形与神俱:形神合一。身形与神气健全,协调并存。 5.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以及乘体虚而侵犯人体的外邪 6.恬淡虚无:思想清静安闲,心无杂念 德全不危:指懂得重德养生就能够保持真气内固而不受到病邪和早衰的危害 7.通神明:使人体阴阳之气与自然界阴阳相统一 8.欲如运枢:指项背及肢节因寒邪外来而不能转动自如 9.烦则喘喝:指暑热内盛气机壅滞所致的烦躁。气喘息息喝喝有声 10.体若燔炭:形容身体热得像燃烧的炭火一样 11..汗出而散:出汗则可使邪热随汗祛除 17.四维相代:四时邪气更替伤人 18.煎厥:过劳而阳气鸱张煎熬阴精阴虚阳亢又逢盛夏之阳热则两相和以致阴气竭绝亢阳无制而昏厥的病证 19.薄厥:指因大怒气血上逆,脏腑经脉之气阻绝不通导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病证 大偻:形态佝偻难以直立的症状陷脉为瘘:邪气内陷经脉肉腠酿生的疮疡溃破日久不愈形成漏下脓水的瘘道 20.并乃狂:阳邪入于阳分,阳热亢盛而致神志狂乱 21.飧泄:指大便清稀夹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22.嫃胀:胸膈胀满 23.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人体吸入的自然之气与水谷化生的精气升散上行奉养头面官窍饮食化生的糟粕沉降下行经下窍二阴排出体外 24.清阳发奏理浊阴走五脏:指清阳之气发散与奏理精血津液归藏于五脏 25.清阳实四肢浊音归六腑:指水谷精气充养四肢饮食代谢之糟粕传入六腑 26.作强之官伎巧出焉:指肾经充足体力强劲精巧多能 27.藏象:藏是藏于人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包括五脏六腑象是内脏功能活动映于外的征象及脏腑的实质形象。藏象两者的关系是藏决定象。藏在内但在体表有其特定相应的象。 28.阳道实,阴道虚:六腑属阳,阳病的规律是多外感多实证;五脏属阴,阴病的规律是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