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五章遗传和变异教参

第五章遗传和变异教参

第五章遗传和变异教参
第五章遗传和变异教参

第五章遗传和变异

*无籽西瓜

无籽西瓜普通西瓜是二倍体(2N),每个细胞中含有22个染色体。二倍体的西瓜苗,用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数目加倍,就成了四倍体(4N),每个细胞里含有44个染色体。四倍体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都是二倍体。用四倍体作母本,二倍体作父本,就生出三倍体的种子。三倍体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就结出无籽西瓜。

秋水仙素为什么会促使西瓜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呢?原因是:细胞正在进行分裂时,遇到秋水仙素,纺锤丝断裂,或不能形成纺锤丝,使已经复制的染色体仍然存在于同一个细胞核里,结果,染色体数目加倍了,就由二倍体形成了四倍体。在秋水仙素的药效消失以后,细胞再进行分裂,生出的新细胞都是四倍体,这就是培育三倍体西瓜所用的母本。

种子是胚珠受精以后形成的。三倍体西瓜虽然也有胚珠,但是由于染色体的组合很不平衡,也很不完备,所以胚珠具有高度的不孕性。同时,三倍体西瓜的花粉粒常常发育畸形,不能正常萌发而形成花粉管。因此,这样的胚珠不能形成种子。由此可知,必须大量制种来繁殖能长出三倍体西瓜的种子。

三倍体西瓜怎样制种呢?小面积制种可以这样进行:按照西瓜的开花习性,每天下午按时套袋(防止自由传粉),第二天早晨进行人工授粉,并且挂上标记。大面积制种,则需要分区隔离,按一定比例配置母本(四倍体)和父本(二倍体)的植株,并且及时为母本去雄,使四倍体母株接受二倍体父株的花粉,产生出三倍体种子备用。

秋水仙素的诱变原理秋水仙素(C22H25O6N)是1937年发现的,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种子和球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植物碱。它是白色或淡黄色的粉末或针状结晶,易溶于冷水、酒精和氯仿,难溶于热水、乙醚等,熔点155℃。一般多使用它的水溶液。实验表明,有效的诱变浓度是0.0006—1.6%,以0.2%的浓度诱变效果最好。此药有剧毒,在应用时要特别注意。

秋水仙素是诱变多倍体效果最好的药剂之一。它的作用机理是:当细胞进

行分裂时,一方面能使染色体的着丝点延迟分裂,于是已复制的染色体两条单体分离,而着丝点仍连在一起,形成“X”形染色体图象(称为C-有丝分裂,即秋水仙效应有丝分裂);另一方面是引起分裂中期的纺锤丝断裂,或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结果到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而重组成一个双倍性的细胞核。这时候,细胞加大而不分裂,或者分裂成一个无细胞核的子细胞和一个有双倍性细胞核的子细胞。经过一个时期以后,这种染色体数目加倍了的细胞再分裂增长时,就构成了双倍性的细胞和组织。

异源多倍体多倍体植物中大多数是异源多倍体,它是植物进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生产上广泛栽培的普通小麦(Triticum vulgave)就是一个异源六倍体。它是由原始野生种通过两次属间杂交,接着又经过染色体自然加倍而形成的。据调查分析,普通小麦的祖先是“一粒小麦”(小麦属,Triticum monococcum)。它是具有(AA)染色体组的二倍体植物。大约在一万年以前,一粒小麦与具有(BB)染色体组的二倍体山羊草(山羊草属,Aegilops sp)天然杂交,杂种(AB)的染色体又自然加倍,而形成了具有(AABB)染色体组的四倍体二粒小麦(Trilicum dicoccoides)。此后,大约在3000年以前,四倍体二粒小麦又与山羊草属的另一个种——节节草(Aegilops squarrosa,它具有DD染色体组)天然杂交,它们的杂种后代又获得了染色体自然加倍的机会,就形成了具有(AABBDD)染色体组的六倍体小麦了(图54),因为染色体组来源于不同的属,所以叫做异源六倍体。它具有更丰富的遗传基础,每个小穗一般可以结籽粒三粒以上,具有较高的丰产性和优良品质。

从普通小麦的自然演变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异源多倍体形成新种必须经历两个重要步骤:第一是种间杂交或属间杂交;第二是不育杂种经过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形成可育的新物种。这两个步骤,在自然界中必须连续发生,缺少任何一步都不行。一般的种间杂交是不易成功的,即使杂交成功,它们的杂种也是不育的。如果杂种的染色体数目不能及时地自然加倍,它就会灭绝。因此,在自然界中发生上述现象的机率是很低的,需要经过极其漫长的历程。

当我们认识了异源多倍体的形成规律之后,就不必等待自然的恩赐,人类可以自己动手来创造新物种。异源八倍体小黑麦就是我国农业科学家鲍文奎等用六倍体普通小麦(AABBDD),与二倍体黑麦(RR)杂交育成的新物种,它是自然界原来所没有的。

小黑麦具有穗大,粒重,抗病性、耐瘠性、抗逆性强和营养品质好等优点(表4)。

小黑麦已经在我国西北、西南高寒地区试种成功,并且正在进一步推广。

小黑麦的培育过程是这样的(图55):普通小麦属于小麦属,黑麦属于黑麦属。两个不同属的物种一般是难以杂交的。但也有极少数的普通小麦品种含有可杂交基因,可以接受黑麦的花粉。我们叫它们为“桥梁品种”。桥梁品种之间的杂种一代及其后代都很容易与黑麦杂交。非桥梁品种也可以先与桥梁品种杂交,将可杂交基因传给后代,这样就可以广泛利用小麦资源与黑麦杂交了。例如,中国春小麦品种“矮立多”等就是这样的桥梁品种,用它们与黑麦杂交就很容易成功。但是,因为普通小麦的雌配子中有(ABD)三个染色体组,共21个染色体,以黑麦作父本,雄配子中有(R)一个染色体组,7个染色体,杂交后子一代包括四个染色体组(ABDR),所以必须用人工的方法将染色体加倍,形成正常的雌、雄配子,才能受精、结实,繁殖后代。一般在杂种幼苗的分蘖盛期用0.3—0.5%秋水仙素或1—3ppm的富民隆处理即可成功。由于普通小麦的染色体基数是7,染色体数目是42;黑麦的染色体基数也是7,染色体数目是14。经过杂交,染色体加倍后的小黑麦具有56(42+14)个染色体,是7的八倍,这些染色体组又来自不同属的物种,所以称它是异源八倍体小黑。

同源多倍体有些植物细胞内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也就是原来的染色体组加倍,这就形成了同源多倍体。在同源染色体中,一般是所有的基因仍与原来的一样,没有发生突变,只是基因的数目成倍地增加了,好像只是一个简单的量变,但是由于每个染色体组包含着成千上万个基因,它们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又能发生重组。这个组数的变化,一般都会引起形态、生殖、发育等方面极为明显的质变。

同源多倍体中最常见的是同源四倍体和同源三倍体。同源四倍体是正常二倍体通过染色体的加倍而形成的,如马铃薯就是一个天然同源四倍体。人为地用化学药剂秋水仙素等处理发芽的水稻种子,可以获得人工同源四倍体水稻。大麦、烟草、油菜等用化学药剂处理也可以获得同源四倍体。

天然三倍体的出现,大多是由于减数分裂不正常,由未经减数分裂的配子与正常的配子结合而形成的。香蕉就是天然三倍体植物。香蕉一般只有果实,种子退化,它以营养体进行无性繁殖。

用人工方法在同种植物中,将同源四倍体与正常二倍体杂交,可以产生同源三倍体植物。

三倍体植物由于染色体的配对发生了紊乱,从而不能正常地进行减数分裂。在分裂前期,每种染色体有三个,组成三价体(三个染色体连在一起),或者组成二价体(二个染色体连在一起)和单价体(一个染色体单独存在)。在分裂后期,二价体分离正常,但三价体一般是两个染色体进入一极,一个进入另一极。单价体有两种可能,或是随机进入某一极,或是停留在赤道板上,随后在细胞质中消失。因此,三价体和单价体的染色体无法平均分配到配子中去。三倍体产生的配子中,具有N和2N染色体的是有功能的,能受精,但这样的配子形成的机率极低。而绝大多数配子含有的染色体组具有不一致的染色体数目。其中,有的含有染色体为2N,有的含有染色体为N,或者根本没有染色体进入,因而不含有染色体。这样没有完整的染色体组,染色体数目丧失平衡,配子的发育就会受到阻碍,从而丧失了正常的生活能力,因此不能正常受精结实。同源三倍体具有生长快而不育的特点,所以凡是三倍体,栽培它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种子,而是为了得到对人有用的茎(如三倍体山杨)、叶(如三倍体桑树和茶树)、根(如三倍体甜菜)或果实(如三倍体西瓜)。三倍体育种是一种见效快而成果突出的育种方式。目前,在生产上广泛栽培的无籽西瓜就充分说明了三倍体育种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多倍体多倍体普遍存在于植物界,是植物发生变异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新物种的形成以及育种工作都有很重要的意义。现在知道,被子植物中有1/

3或者更多的物种是多倍体植物,其中以禾本科植物为最多。

近年来由于人工诱变多倍体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已经采用实验方式获得了1000多种多倍体植物。

多倍体在动物界比较少见,这是因为动物大多数是雌雄异体的,雌、雄配子的染色体稍不平衡就会导致不育,甚至使个体不能生活。少数多倍体动物,如甲壳类四倍体丰年虫,通常只能依靠无性生殖来繁殖后代。

多倍体植物与二倍体植物比较,一般形体较大,茎枝粗壮,叶色较深,叶片上的气孔较大,花冠、花粉粒和果实也较大,但在分枝数、叶片数上则没有明显的差异。多倍体植物的生理代谢功能也较活跃,糖类、蛋白质等的含量明显地较高,抗旱、抗逆和抗病的能力也较强,此外变异性还增强了,使植物体更容易适应生存条件的变化。多倍体植物的这些表现,显然是由于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加、细胞体积加大以及等位基因增多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二倍体的一粒小麦,每个小穗只结一粒种子,品质也差,而六倍体的栽培小麦(普通小麦),每个小穗可结三粒以上的种子,品质也大大提高。四倍体芝麻的植株比二倍体芝麻高1/2。四倍体水稻的籽粒比二倍体水稻明显增大。

多倍体植物的缺点是生长慢,结实性不好。多倍体植物在生产实践上和育种实践上都有利用价值。尤其对于利用营养器官的植物(如甜菜、甘蔗、烟草等)来说,显示了较大的优越性。

多倍体植物的形成,是因为大多数植物是雌雄同体或雌雄同花的,它们的大、小孢子母细胞常常可能同时发生不正常的减数分裂,使配子中染色体的数目不减半,于是通过自体受精而自然形成了多倍体。

从多倍体植物的地理分布来看,外界条件尤其是气候条件的剧烈变化,往往是产生多倍体的重要原因。例如,多倍体植物在一般植物中所占的百分比常常随着纬度的提高而增高。据统计,多倍体植物在北纬17°以下占37%,在北纬50°到61°之间占56.7%,而在北纬77°到81°之间则占73.6%。多倍体植物的分布还会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加多。此外,从地质年代来看,多倍体植物大多出现在冰川时期之后,而且大多分布在原来的冰川地带。这大概是因为原来分布在冰川侵入地区内的二倍体物种,在冰川到来时就灭绝了,而在边缘地带,由于气温降低,产生了一些多倍体类型,当冰川退走之后,这些多倍体类型又逐渐

向原来的冰川地区扩展了。

利用人工的方法,如利用高温、低温、离心、超声波、嫁接和切断等物理方法,也可以得到多倍体植物。但是,诱发多倍体更有效的方法是应用化学药剂,如秋水仙素、萘骈乙烷、异生长素等进行处理。

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有以下一些特点:

1.基因突变实际上是染色体一个位点上的基因,由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例如,玉米的非糯性是由基因WX决定的,WX突变成wx以后,非糯性变为糯性。wx和WX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点上的基因,这样就成为一对等位基因。所以,等位基因是由基因突变而成的,并且在任何一次突变发生时,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等位基因之中,一般只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所以,就二倍体的高等生物来说,突变刚发生时一般是杂合体状态。

2.基因突变是可逆的。正常型可以突变成突变型,突变型也可以突变成正常型。前者叫做正突变,后者叫做反突变或回复突变。反突变的频率一般比正突变的频率低得多。突变的可逆性表明:基因突变并不是原有基因的丧失,而是基因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3.基因突变是多方向的。一个基因可以朝着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形成多种突变。如:

A→a1

A→a2

A→a3

a1、a2、a3之间也可以互相转变。这样,A、a1、a2、a3 ……都在同一点上,都是等位基因。这种同一位点的许多等位基因,叫做复等位基因。当然,复等位基因是指群体范围来说的,就一个二倍体个体来说,只能有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例如,人类A、B、O血型的遗传就是受三个复等位基因控制的。

4.基因突变有的是显性突变,有的是隐性突变,但较多的是隐性突变。一个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这是显性突变。例如,水稻无芒是隐性基因a决定的,有芒是由显性基因A决定的。无芒的水稻发生突变,表现为有芒,这是显性突

变。此外,还有隐性突变,如水稻高秆D基因可以突变成矮秆d基因。

5.突变往往是有害的,有时甚至是致死的。例如,水稻、玉米等植物中常产生白化苗的突变。这种突变型由于不能形成叶绿素,会在幼苗期死亡。但是,也有些突变是有利的,例如突变产生的植物抗病性、耐旱性、早熟、茎秆坚硬等等。6.自然突变的频率很低。据统计,高等动植物的突变频率是1×10-5-1×10-8,即10万到1亿个配子里,仅有一个基因突变。不同的生物,不同的基因,突变率也不相同。例如,水稻的矮秆突变率为0.60%,而部分不育的突变率可以高达6.67%。

7.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论是对于个体、细胞、基因来讲,或对于所影响的性状来讲,突变的发生都是一个随机事件。例如,在一系列试管中,接种一定量的不含突变型的细菌,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以后,测定每一试管中的某一特定突变型的细菌数,就可以看到这些试管中突变型细菌数的分布符合于按照随机分布所预测的情况。这一实验结果说明基因突变对个体来讲是随机的。

两个遗传规律的区别和联系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在生物的遗传中是有区别的,但又是同时起作用的。分离规律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配到不同配子中去;自由组合规律是指非同源染色体的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在分离时,彼此互不干扰,独立分配,在配子中发生自由组合。这两个规律在遗传中是同时进行的。任何生物,不管它是纯种还是杂种,是同质结合还是异质结合,当它们进行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及其上面的等位基因之间都是要彼此分离的,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基础上,非同源染色体及其上面的基因之间又进行自由组合,形成各种可能组合的配子。因此,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生物的遗传既有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又有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总之,两个基本规律是同时起作用的。

逆转录过去发现的病毒有两大类:一类病毒的全套基因由DNA组成(如牛痘病毒),在感染了这种DNA病毒的细胞中,病毒的DNA复制成新的DNA,

并且把信息从DNA传递到RNA,然后合成蛋白质。另一类病毒的全套基因由RNA组成(如灰白质炎病毒和流感病毒),这类病毒的RNA直接复制成新的RNA,并且将RNA的信息翻译成蛋白质,没有DNA直接参与它们的复制。可是近几年来,又发现一类叫做RNA-DNA的病毒(如劳斯肿瘤病毒)。在这种病毒的复制中存在着RNA→DNA信息传递方式。

有义链与反义链1961年,韦斯(Weiss)等发现离体系统的双链的DNA 都可以作为模板,合成不同的RNA分子以后,马默(Marmur)在侵染枯草杆菌的噬菌体实验中发现,DNA分子两条链中只有一条具有转录功能,这条具有转录功能的链叫做有义链,另一条无转录功能的链叫做反义链。应该指出,在一条包含有若干基因的DNA分子中,各个基因的有义链,并不都在同一链上,也就是说,它们各自具有自己的有义链,即有的基因的有义链是3′→5′单链(如图44中基因B);有的基因的有义链则是5′→3′单链(如图44中基因A,基因C)。所以,也可以说,DNA双链中的一条链对某些基因来说是有义链,而对另一些基因来说,则另一条链是有义链。至于反义链在转录中的作用,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当你听说,在众多欧洲国家的公民为反对转基因作物产品的进口和为争取对转基因生物产品生产的食物的知情权而游行示威之时,你是怎样想的?你是否问过这样的一个问题:转基因生物安全吗?

自20世纪70年代初成功实现基因的体外重组和克隆以来,以DNA重组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突飞猛进,迅速发展为当今最具活力的高技术研究领域之一,并在农业、食品、医药、环保和化工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成为人类解决资源、环境和健康等重大问题,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并正在推动世界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据估计,全球生物技术市场的销售额今年将达到1500亿美元,今后10年,仅农业生物技术一项的全球销售额就将超过3000亿美元。生物技术产业将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主导产业之一,是各国高技术竞争的热点。

转基因生物已经并将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但是,从DNA重组技术一经提出开始,重组DNA潜在危险性的问题就引起了争论。1971年,美国MIT(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提出了将猴肾病毒SV40 DNA与λ噬菌体DNA重组后导入大肠杆菌细胞的研究设想。消息传出后,立即遭到了许多科学家的反对。他们认为,这种带有病毒DNA的重组DNA分子有可能从实验室逸出,并随着大肠杆菌感染到人类的肠道,其后果将不可预料。因此,该研究计划被搁置了下来。1972年,第一个重组DNA分子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问世使人们对于重组DNA潜在危险性的关注重新高涨起来。人们起初的担心还只限于有关病毒DNA的重组实验,后来又扩大到其他DNA的重组实验。针对重组DNA潜在的危险性,一直存在着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担心者认为,携带具潜在危险基因的重组DNA病毒或细菌有可能因偶然的机会逃逸出实验室,或成功地寄生在实验工作人员体内,从而导致不可预料的灾难;而乐观者则认为,自然界中的细菌等原核生物经常地与动植物尸体腐烂后所释放出来的DNA密切接触,因而它们必定有机会捕获这些真核生物的DNA。所以,通过自然界的原核生物的作用,我们目前通过基因操作形成的那些重组体类型,很可能都曾经在自然界出现过,但它们并没有在自然选择中取得优势。因此,对重组DNA过分担忧是没有必要的,而且即使有某些潜在危险,也可以通过一定的防范措施予以避免。正是基于这样的防范考虑,早在1974年7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重组DNA咨询委员会(RAC)的11位分子生物学和重组DNA 方面的权威学者在国际著名杂志《科学》上发表公开信,要求在还没有弄清重组DNA所涉及的危险性程度、范围和在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以前,暂停下列两类实验:①涉及组合一种在自然界中尚未发现的、有产生病毒能力或带有抗菌素抗性基因的新型有机体的实验;②涉及将肿瘤病毒或其他动物病毒DNA引入细菌的实验。因为这两类实验的重组DNA可能更容易在人类及其他生物体内传播,导致癌症和其他

疾病发生范围的扩大。1976年6月23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制订并公布了“重组DNA研究准则”,禁止若干类型的重组DNA实验,并制订了许多具体的规定条文。由于这一安全准则的指导及在此后建立了不会逃逸出实验室的安全寄主细菌和质粒载体系统,重组DNA研究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其实,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远不止这些内容。上述针对重组DNA潜在危险性的问题仅仅考虑了其致病性。那么,其他转基因动、植物的生物安全性又如何呢?让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转基因动、植物的进展。

科学家已成功地实现了通过转基因动物增加肉、奶等产品的目的。1996年底,英国已成功地用转基因猪的器官进行了人体器官的移植。德国科学家从老鼠体内分离到一种抗体基因,其表达物能附着在疟原虫体上,阻止疟原虫进入蚊子的消化道。研究者希望把这种抗体基因转入蚊子体内,以培养出“反疟疾蚊子”。1996年2月底,美国农业部(USDA)已批准了第一个转基因节肢动物——螨的大田释放,这种转基因螨可捕食草莓和花卉害虫——蜘蛛螨。1995年底,USDA 收到了第一个转基因线虫向环境释放的申请。此外,转基因鱼、贝类等的研究也在许多国家蓬勃开展。

自从1983年第一株转基因植物问世以来,已有上百种转基因植物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中诞生,其中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油菜、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棉花等纤维作物,马铃薯、豌豆、南瓜等蔬菜,以及云杉、杨树等木本树种,这些转基因植物或具有抗虫性、或具有抗病性、或能抗除草剂、或具有人们所需的其他特性。但是,在世界范围内获准大面积种植的转基因植物品种并不多。到1994年,世界上只有两种转基因植物被大规模释放,一个是经USDA 及美国药物和食品管理署(FDA)批准的、由Calgene公司推出的、能延长成熟期的转基因番茄Flavr Savr,另一个是中国的抗病毒转基因烟草。1994年,转基因烟草已接近我国当时烟草种植面积的5%。在美国,基因工程农产品商业化要经过USDA、FDA和EPA(环境保护署)三个政府部门的审批。到1996年5月,在美国批准的能进入商业化的转基因植物已有7种14个种次,还有9个种次正在审批之中。近年来,全球转基因植物的种类增加很快,种植面积也迅速扩大,其中大部分种植在美国和加拿大。阿根廷、中国、澳大利亚、墨西哥和南非也有增长的趋势。但欧洲国家对转基因植物更加慎重,如法国直至1997年12月才宣布批准种植转基因抗虫谷类作物,而其他转基因作物如油菜等仍未获批准。

虽然近年来全球转基因植物的种类和种植面积迅速增加,但和这些转基因植物的预期经济价值相比,转基因植物商业化的进展还是显得非常缓慢。其主要原因是出于生物安全性的考虑。由于转基因生物中的外源基因可能来自其他动

物、植物或微生物,因而转基因生物不同于传统的杂交育种技术得到的生物新品种。人类对转基因生物的释放可能带来的新的基因组合及对环境、生物进化和人类健康等许多方面的影响还知之甚少,因此各国政府都对转基因生物的大规模释放持慎重态度,并制订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只有经过长期监控证明各方面都安全的转基因生物才能被大规模释放。可见,人类在经过大自然的很多次报复之后终于吸取了惨痛的教训,将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放到了首要位置。

那么,转基因生物(遗传饰变生物体,即GMO,或经修饰的活生物体,即LMO)的生物安全性到底涉及哪些方面呢?

* 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可能危害

转基因生物作为食物对人类健康是否会带来风险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新闻媒体报道的这方面的风险事例已不鲜见,虽然难免有讹传之嫌,但科学期刊的研究报道应该得到肯定:1996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转基因大豆中巴西坚果过敏原的鉴定”一文报道,由于巴西坚果中占优势的贮存蛋白中富含一种对人和动物有高营养价值的氨基酸——蛋氨酸,科学家将此蛋白质的基因插入大豆中,以改良大豆的营养组分。但这种改良了品质的转基因大豆已被证实能引起一部分人的过敏,过敏反应轻的可引起人体心脏无规律的搏动,严重的可使心脏病发作,直至死亡。后来,研制该转基因大豆的美国Pioneer Hi-Bred 公司已决定放弃将它投放市场。因此,在转基因食品中是否含有过敏源是食品安全性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另一个对食用者带来安全性风险的例子是1998年《化学与工业》杂志报道的。苏格兰研究人员普茨泰的研究表明:实验鼠被喂以插入外源凝集素基因的马铃薯110天,其免疫细胞仅为以正常马铃薯为食的鼠的一半,前者还表现出轻微的生长迟缓。从1994年6月第一个释放上市的转基因番茄至今还只有六年时间,长期效应如何及风险可能有多大等诸多问题在目前还知之甚少,潜在的后果不是短时间内能被观察到的。因此,即使是潜在的风险,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转基因生物可能产生新的病毒或新的疾病

转入病毒蛋白基因的植物的大面积种植是否会导致病毒发生异源重组或异

源包装,导致出现致病能力更强的毒株呢?福尔克(Falk)等1994年在国际著名杂志《科学》上发表的“转基因作物将产生新病毒和新疾病?”一文展示了这样的一个事实:把花椰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的基因插入豇豆得到抗病毒的豇豆。但当把缺失外壳蛋白的病毒再接种到转基因豇豆上时,发现125株豇豆中有4株又染上了花叶病。因此他们认为插入转基因作物中的病毒基因可能与再接种病毒的遗传物质结合形成了新的病毒。或者说,GMO中的病毒RNA有能力再组成很多新的形式。1996年又有实验证明,至少在实验室条件下,原来准备作为抗病疫苗的黄瓜花叶病毒(CMV)自发地突变,使其不仅不能导致抗CMV,反而加剧了CMV对烟草的危害。另有实验显示,改变某些动物病原体的基因可使其毒性增强,或使其对农药和抗菌素的抵抗力增强;基因的改变可使原来与动、植物共生的微生物具有致病力。

转基因微生物的释放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由于目前人类对绝大多数微生物尚不了解,而自然界不同种、属的微生物之间又存在着比较频繁的基因转移,因此,人为转入的带有明显选择优势的基因可能在微生物间大范围传播,这给转基因微生物长期影响的评估带来困难。

* 转基因生物的环境风险

转基因生物的环境风险涉及到许多方面,如转基因生物及转入生物的外源基因的扩散问题;转基因生物对自然界其他生物的作用可能影响食物链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功能;转基因生物可能改变生物的竞争能力而影响种间关系等等。转基因生物的环境风险随着一些研究论文在国际著名科学杂志上的发表而得到证实,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转基因节肢动物的环境风险

转基因节肢动物的研究和释放申请越来越多,特别是昆虫,如蚊子、地中海果蝇、蜜蜂和棉铃虫等。1996年2月底,美国农业部批准了第一个转基因节肢动物——螨的大田释放。但是,由于节肢动物数量大、繁殖快、不少种类个体小、移动距离长,并在自然界生命活动如传粉、食物链中起着重要的生态学作用,因此一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节肢动物存在巨大的潜在环境风险,而且一旦被确

证风险存在将不可能再从环境中收回。

转基因作物本身可能变为杂草

杂草具旺盛而顽强的生命力,它们适应性广、繁殖能力强、种子量大且存活期长,这些特性使杂草很容易在自然界蔓延。由于有些作物如水稻、马铃薯、油菜等本身就有很近的杂草性近缘种,不少性状与其杂草化的祖先是共同的,因此,某些遗传上的改变就可能使作物成为杂草。另外,有些栽培植物,如高粱属的某些种,在一定环境中本身就是杂草。当它们被插入一个抗逆(如抗病、抗虫、抗盐等)基因时,由于改变了其特性而使本来在某些地区很安全的作物趋向于杂草化,例如高度抗盐的转基因水稻品种就可能侵入到港湾中大量繁殖而成为杂草。

转墓因作物可能使其野生近缘种变为杂草

由于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少作物的野生近缘种目前虽未被人类利用,但并不以杂草形式存在。可是,一旦具某种抗性的转基因作物通过花粉的传播把抗性基因带入野生近缘种,后者就可能大量繁殖而变成杂草。美国有人反对已被USDA和FDA批准的抗多种病毒的转基因南瓜上市正是出于这一担忧。因为野生的南瓜近缘种在美国普遍存在,只是由于有黄瓜斑纹病毒和西瓜斑纹病毒而不能大量繁殖。若转基因南瓜中抗多种病毒的基因由传粉带入野生的南瓜近缘种,后果将不堪设想。丹麦科学家米克尔森(T.R.Mikkelsen)等1996年在国际著名杂志《自然》上发表的论文证实:转基因油菜中的耐除草剂基因通过两次种间杂交已转到野生近缘种中。这一研究结果第一次证实转基因作物中的基因能很快地向野生近缘种自然转移。

非目标效应

某些转基因作物具有抗虫或抗病特性,或作为生物反应器用于药物生产,

它们可能会对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产生不良影响,即非目标效应。法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一种插入了有毒蛋白质基因的抗真菌芸苔属植物能毒害蜜蜂的消化系统,减弱蜜蜂的嗅觉记忆(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它们判断食物来源的能力产生影响。带有Bt抗虫基因的植物也可能毒害那些降解其凋落物的土壤昆虫;带几丁质酶的抗真菌转基因作物可能影响土壤中的菌根及其他真菌种群,使土壤中的凋落物不能被分解,营养流被中断,整个生态系统的功能被阻滞。另外,人们用作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物、疫苗、酶及其他化学品的转基因生物也可能影响与其有关的其他生物。

转基因生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转基因生物本身是自然界并不存在而由人类创造的生物。对于任何一个生态系统来说,转基因生物的进入就是外来种的侵入。而外来种的侵入可能破坏原有生态系统,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降低。外来种的这种危害在国内外已有很多先例,而转基因生物作为外来种,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危险性显然不容忽视。

转基因生物的其他影响

自然界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生物长期适应和进化的结果。转基因生物的释放必然会改变原有生物之间以及原有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转基因生物相关物种的选择压也会因此而改变,从而可能导致相关物种的进化速度的改变。这方面还有待长期、深入的研究,但抗虫转基因作物在释放后抗虫性逐渐失效无疑是一个例证。

综上所述,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致病性、毒性等对人类健康的有害影响、植物基因的稳定性、基因的扩散、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对生物种间关系、竞争能力、食物链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生物进化速度的影响等。转基因生物的释放及商业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但人类不能忽视其潜在的风险。1992年到1995年,USDA对农业上GMO的生态学风险的研究投入了640万美元;英国政府从1998年开始的四年中,将拨款330万英镑研究转基因油料作物和玉米对环境的影响。各国对GMO释放的风险认识不

一,欧盟比美国更为严格,尤其是德国。我国也于1993年2月24日发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针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我们只有加强风险评估的科研、立法及教育与培训三方面的工作,才能防患于未然,使生物技术真正造福于人类。生物技术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而且已成为一个为各国政府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对人类而言,现代生物技术到底是普罗米修斯的圣火,还是潘多拉的盒子,目前还不能做出最后的回答。

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有二。主要特点之一是细胞质遗传都表现为母系遗传。例如,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别的亲本杂交,不论正交或反交,F1总是表现出母本的性状,这种遗传方式叫母系遗传。核遗传的情况则与母系遗传不同,不论正交或反交,F1总是表现出显性亲本的性状。例如,课文中讲的豌豆杂交实验中,不论是高茎豌豆作母本,还是矮茎豌豆作母本,F1都是高茎豌豆,F2则呈3高1矮的比。

细胞质遗传为什么会显示母系遗传?这从精子和卵细胞的体积大小就可以知道:卵细胞体积大,含有大量的细胞质,而精子,特别是它进入卵细胞的部分——头部,含有细胞质则极少。这就是说,受精卵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是卵细胞中的细胞质,因此,细胞质遗传总是表现为母系遗传(图33)。

细胞质遗传主要特点之二是杂交后代都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例。其原因是:细胞进行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不像细胞核中染色体和DNA分子那样进行有规律的分离,而是随机地分配到子细胞去。

参考资料·细胞质遗传的实例

细胞质遗传的实例细胞质遗传虽然不像细胞核遗传那样普遍,但是现在已经发现有20多种植物显示这种遗传方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是紫茉莉的叶色遗传。

一般地说,紫茉莉的叶色都是绿的。但是,也有的紫茉莉植株呈花斑状。这样的紫茉莉,同一株上同时生有绿色叶、白色叶和花斑叶三种枝。绿色叶的质体含有叶绿素;白色叶的质体不含叶绿素;花斑叶的质体有的含叶绿素,有的不含叶绿

素。因此叶呈花斑状。

如果让绿枝上的雌蕊接受白枝(或其他枝)产生的花粉,F1都是绿色的。如果让白枝上的雌蕊接受绿枝(或其他枝)产生的花粉,F1都是白色的。白化苗不能成活而死去。

如果让花斑枝上的雌蕊接受绿枝、白枝或花斑枝上的花粉,那么产生的F1则是呈现各种不同的类型:绿色的,白色的,花斑的。

由上面三种情况可以说明,F1所表现的性状完全是由母体决定的,与父体没有关系(表1)。

为什么细胞质也表现有遗传现象呢?在细胞一章中已经讲过,细胞质中的一些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中都含有遗传物质DNA,这些遗传物质当然对一定的性状具有控制作用,这种遗传物质叫细胞质基因。

随着对细胞质研究的开展,逐渐全面地了解到遗传物质在细胞内的分布,正确地认识到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的整体关系,这对于遗传学的深入研究是很重要的。

**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类型的遗传机制

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类型是细胞质基因与细胞核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关于它遗传的机制,目前仅存在一些假说。其中大家较为认可的是核质互补控制假说。这个假说认为,细胞质不育基因在线粒体上。在正常情况下(N)线粒体DNA 携带着能育基因的遗传信息,能正常转录mRNA,因而在线粒体的核糖体上能合成各种蛋白质(酶),以保证雄蕊发育的正常进行,最终形成功能正常的花粉。当线粒体DNA的某个(或某些)阶段发生了突变,质基因就进入了S状态,通过转录形成不正常的mRNA,不正常的mRNA携带着不育性的信息,这样mRNA 不能形成某些酶,最终破坏花粉的正常代谢过程,导致花粉败育。

需要注意的是,当质基因处于S状态后,花粉是否能育,还要取决于核基因的组成。当核基因为R时,可通过mRNA的转录,把可育的遗传信息转移到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而翻译成促使花粉正常发育的各种蛋白质(酶),从而形成了可育的花粉。由于核基因能补偿细胞质不育基因S的不足,所以当R存在时,线粒体DNA不论正常与否,都可以形成正常的可育花粉。当核基因为r时,由于它不能补偿细胞质不育基因S的不足,从而形成不育花粉。另一方面,当细胞

质基因N存在时,由于它能补偿核基因r的不足,不论核基因是R还是r,只要有N细胞质基因存在,就能形成正常可育花粉。如果细胞质基因N和核基因R 同时存在,由于N一方面可控制可育性,同时还有调节作用,通过调节作用能产生某种抑制物质,使R处于阻遏状态。因此不会形成促进花粉正常发育的多余物质而造成浪费。细胞质基因S不能产生抑制物质,所育S与R同时存在时,R能正常执行机能形成可育的花粉。

八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测试题

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 1 下列均为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①单眼皮和双眼皮②卷发和黑发③能卷舌和不能卷舌④有耳垂和无耳垂⑤双眼皮和色盲⑥头发左旋和惯用右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①③④ 2 下列所举实例中,不是生物性状的是() A鱼生活在水中 B羊体表长毛 C 青蛙体表光滑 D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 3 下列现象不属于遗传的是() A子女的一些性状跟他们的父母相似 B小羊和小牛吃同种草,小羊长成大羊,小牛长成大牛 C老鼠生来会打洞 D种水稻得水稻,种玉米得玉米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B遗传和变异不会同时出现在同一生物体上 C遗传是普遍存在的,而变异只是在某些生物体上出现 D变异是普遍存在的,而遗传只是在某些生物体上出现 5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老鼠生来会打洞”反映了生物的()现象 A进化 B适应 C遗传 D变异 6 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 A基因 B染色体 C DNA D细胞核 7人的体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生殖细胞、白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条 A 46 23 16 23 46 B 46 0 46 23 23 C 46 0 0 23 46 D 46 0 23 23 23 8 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染色体上有DNA,DNA上有基因 C在DNA上的基因带有特定的遗传信息 D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所以是整个细胞的控制中心 9 2002年4月,以杭州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为主体的中国科学家成功破译了水稻基因组,下列有关水稻遗传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水稻基因实质上是水稻DNA分子上起遗传作用的遗传物质 B水稻抗病、抗倒伏、高产优质等一系列可遗传的性状均由基因决定 C水稻DNA分子是一种大分子化学物质,相对质量较大 D水稻、人类等生物体的基因、DNA、染色体不可能发生变化 10 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是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 B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C生物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 D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1 下列细胞不具备成对染色体的是() A叶肉细胞 B肝细胞 C精子 D受精卵 12 亲代的遗传物质传给子代是通过() A体细胞 B受精卵 C生殖细胞 D胚胎 13 下列关于正常人的染色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细胞中都含有23对染色体 B所有的细胞中都含有性染色体 C所有的精子中都含有Y染色体 D所有的卵细胞中都含有X染色体 14下列属于人类遗传病的是() A坏血病 B艾滋病 C白化病 D巨人症 16 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其目的是() A根治遗传病 B控制人口数量 C减少婚后所生子女得遗传病的可能性 D减少遗传病的发病区域 17 一对夫妇都是单眼皮,则他们的子女的眼皮是() A全是双眼皮 B全是单眼皮 C单眼皮和双眼皮各一半 D单眼皮多,双眼皮少 18 一对夫妇近亲结婚,两人的表现正常,但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他们若再生一个孩子,患白化病的可能性是() A 3∕4 B 1∕2 C 1∕4 D 1∕8 19 假如一个性状总是从父亲直接传给儿子,由儿子直接传给孙子,那么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最可能的位置是() A 位于常染色体上 B位于Y染色体上 C 位于X染色体上 D以上都有可能 20 双眼皮是由显性基因E控制的,单眼皮是由隐性基因e控制的。一对夫妇父亲为单眼皮,母亲为双眼皮,第一个孩子是单眼皮,第二个孩子是双眼皮,第二个孩子的基因组成是() A EE 或 Ee B EE或ee C Ee D ee

(推荐)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基本概念 1.概念整理: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一般用 x 表示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雌雄同花的植株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一般用表示。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个体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的总称。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一般用英文字母的大写和小写表示,如D、d。 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组成。 纯合子: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杂合子:是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2.例题: (1)判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x )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x )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x )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x )

只要存在等位基因,一定是杂合子。(√) 等位基因必定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必定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x ) (2)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B ) A.人的长发和白发 B.花生的厚壳和薄壳 C.狗的长毛和卷毛 D.豌豆的红花和黄粒 (3)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C ) A. aa B. Bd C. Ff D. YY 二、基因的分离定律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种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遗传给后代。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是由于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时,导致等位基因的分离。 例: (1)在二倍体的生物中,下列的基因组合中不是配子的是( B ) A.YR B. Dd C.Br D.Bt (2)鼠的毛皮黑色(M)对褐色(m)为显性,在两只杂合黑鼠的后代中,纯种黑鼠占整个黑鼠中的比例是(B ) A.1/2 B.1/3 C.1/4 D.全部 (3)已知兔的黑色对白色是显性,要确定一只黑色雄兔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选用与它交配的雌兔最好选择(A ) A.纯合白色 B.纯合黑色 C.杂合白色 D.杂合黑色

潮州市高级实验学校2015_2016学年度八年级生物下学期复习练习(十,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无答案)

潮州市高级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度 八年级下生物中考复习练习(10) 十、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知识点: 1、性状是指示物体所表现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________。 2、“转基因鼠”的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______,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__________,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论,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____________,即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____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通过生殖过程把____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____和_____就是____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3、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大多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______上,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____和____都是一定的,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____存在的,基因也是____存在的,而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_______,即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都_____存在。 4、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说明:(1)相对性状有_______和_______之分,则基因也有____和____之分,显性基因控制_______,隐性基因控制_______;(2)基因组成中若有显性基因,就会表现出显性性状,即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有____和____两种,而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只有一种,是纯合的两个隐性基因;(3)杂合基因型中的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虽然未得到表现,但并不受显性基因的影响,还是会遗传下去。 5、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有___对染色体,其中___对染色体男女都一样,称为______,只有__对染色体男女有区别,称为______,男是___,女是___。在进行生殖活动中,男性排出的精子有___种,一种含______,一种含______,而女性只排出__种含______卵细胞,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就生___,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就生___,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_____,各占___,所以生男生女的机会_____。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1《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单元测试2

第七单元第二章测评DIQIDANYUANDIERZHANGCEPING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中遗传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每个正常体细胞中都包含23对染色体 B .每条染色体上都包含46个DNA 分子 C .精子和卵细胞中各含有23条染色体 D .每个DNA 分子上都包含数万个基因 2关于生物的遗传变异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B .遗传和变异现象不能出现在同一个生物体上 C .遗传现象只能在某些生物中出现 D .变异现象只能在某些生物中出现 3一个患白化病的女性(白化病的基因组成为aa),与一个正常的男性生下的孩子中,男孩和女孩的比例是( ) A .1∶1 B .2∶1 C .3∶1 D .1∶2 4(2010江苏盐城中考,25)在克隆羊的过程中,白细毛的母羊A 提供了细胞核,黑粗毛的母羊B 提供了去核卵细胞,白粗毛的母羊C 进行代孕,那么克隆出小羊的性状为( ) A .白粗毛 B .白细毛 C .黑粗毛 D .灰细毛 5人和生物体的每一种性状,往往有多种不同的表现类型。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 ) A .表现型 B .基因型 C .等位基因 D .相对性状 6下列是应用生物工程培育抗虫棉的示意图,其中运用的主要生物技术是( ) 苏云金杆菌――→分离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培育 抗虫棉 A .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发酵技术 D.细胞培养技术 7下列关于DNA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DNA分子中包含一个基因 B.DNA分子上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 C.DNA的载体是染色体 D.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 8(2010山东威海学业,29)下图为人体体细胞中的一对基因(A、a)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示意图。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表示显性基因 B.如果A来自父方,则a来自母方 C.此个体表现出的是A所控制的性状 D.a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属于不可遗传的性状 9(2010四川乐山学业,25)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 B.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C.在人的体细胞内,基因是成对存在的 D.在生物传种接代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而不是性状 10北京香山的红叶只有在秋季时节才出现,决定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香山的土质B.温度 C.光照D.遗传物质 11(2010福建福州学业,20)现有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交配,产下一只黑色小羊。若羊毛的白色由显性基因(R)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r)控制,则这只黑色小羊的基因组成是() A.Rr B.RR C.rr D.Rr或RR 12人类精子中含有的染色体是()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教学设想】“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部分内容抽象,相关的概念很多。学生在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中仅仅停留在对概念的回忆和再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这节复习课,模拟“概念图”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回顾与提炼,把抽象的、分散的知识重新梳理、组合,理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知识变多为少,化繁为简,便于理解记忆,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考纲要求】 1、说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描述人的性别决定。 4、认同优生优育。 5、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 【教学目标】 1、能列举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关的概念,并说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明确“遗传、变异、性状、相对性状、基因”等概念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写有相关概念的卡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板书设计: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练习题下表是对某个家庭成员某些特征的调查结果,请分析回答:

1、 单双眼皮、有无酒窝等特征,在遗传学上称为 , 父母有酒窝,女儿也有酒窝,此现象称为 ; 父母为双眼皮,而女儿为单眼皮,此现象称为 。 2、若决定双眼皮的基因(A )为显性基因,决定单眼皮的基因(a )为隐性基因, 下图为父母双眼皮,女儿单眼皮的遗传图解,请尝试完成: 3、父母为双眼皮,女儿为单眼皮,这种变异是由于女儿的 发生改变引起 的,因而 (能/ 不能)遗传给后代。 女儿做整形成为双眼皮,这种变异是由于 引起的, 并没有改变,因而 (能/ 不能)遗传给后代。 4、若决定有白化病的基因(b )为隐性基因, 决定无白化病的基因(B )为显性基因, 则这个家庭成员中,父母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 女儿的基因组成是 。 若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婚配后所生的子女患 病的机会增加。 5、人的性别是 决定的,父亲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是 ;母亲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是 。这对父母再生一个儿子的机率是 。 单眼皮 父 母 卵细胞 受精卵 亲代 子代的性状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遗传-----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2.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 3.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4.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5.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6. 转基因生物------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7. 转基因超级鼠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8.如图是“显微注射获得转基因超级鼠”示意图,分析图片后回答下列各 问. ①请把上述图片的序号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 A→D→B→C ②在上图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 ③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 ④这个实验的结果是小鼠变成了大鼠,这说明性状和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 ⑤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考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分析:此题通过转基因超级鼠的出生,证明了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结合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过程及其图示进行分析解答. 故答案为:①A→D→B→C ②鼠的个体大小 ③大鼠生长激素基因 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⑤控制性状的基因 点评: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经典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经典练习题 学校: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 一.单选题(共__小题) 1.下列有关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种皮的白色和豆荚的绿色B.羊的白毛和马的棕毛 C.果蝇的红眼和棒状眼D.人体肤色的白化与正常 2.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 B.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C.基因型为Aa的生物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出现新性状 D.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3.同胞兄弟或姐妹个体之间的性状总有些差异,这种变异主要来自()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基因分离D.染色体变异 4.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删除了猪细胞中对人产生排斥的基因,培育成可以用于人类进行器官(如心脏)移植的“转基因猪”.从变异的角度看,这种变异是()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D.不遗传变异 5.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是() A.由单个基因引起的B.涉及许多个基因和环境的 C.由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的D.只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6.下列有关中学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H2O2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用碘检测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分解作用 C..用斐林试剂检测胡萝卜中含有还原糖

D..在患者家系中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7.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姐妹染色单体的片段互换也可导致基因重组 B.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Aa自交后代中出现aa个体的原因是由于发生了基因重组 D.一个被32P标记的1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放在31P的培养液中经两次有丝分裂后,所形成的4个细胞中,含有标记细胞数为2或3或4 8.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B.基因突变的突变率很低 C.基因突变都是有利的D.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 9.有性生殖的出现直接推动了生物的进化,其原因是() A.有性生殖是高等生物所存在的生殖方式 B.有性生殖比无性生殖更晚出现 C.有性生殖是由减数分裂形成的 D.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性 10.下列各种遗传现象只,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 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 C.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 D.长毛兔与短毛兔交配,后代出现长毛兔 11.下列有关生物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说法有() ①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基因型,而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的基因. ②在性别比例为1:1的种群中,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数等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数. ③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性个体中更易于表现. ④一对等位基因中,显基因与隐性基因的频率相等时,显性性状个体数量多. ⑤真核细胞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比原核细胞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更复杂. ⑥胰岛素的分泌仅受下丘脑的神经调节. ⑦在植物的一生中,分化在种子形成过程中达到最大. A.2个B.3个C.4个D.5个 12.生物体内的基因重组()

(完整word版)八年级生物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综合测试题___答案

八年级生物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综合 测试题 年级班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A.所有性状都受基因控制 B.所有细胞中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C.所有隐性基因都不能表达出来 D.控制单、双眼皮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2.在生殖过程中,父母通过生殖细胞分别向后代传递了(D ) A.各自的具体形状B.细胞中,全部的遗传物质 C.全部染色体 D.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 3.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分别是(A ) A.23对,23条 B.22对,22条 C.48对,48条 D.22对,23条 4.下列有关染色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 A.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B.染色体在体细胞中和生殖细胞中均存在 C.每条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一半来自父方D.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5.已知有耳垂(D)对无耳垂(d)是显性。某同学无耳垂,但他的父母都有耳垂,则该同学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A) A.Dd,Dd B.DD,DD C.DD,Dd D.Dd,DD 6.某男子的双眼皮,他只产生一种精子,那么他的基因组成是(A ) A.AA B.Aa C.aa D.Aa 7.基因A控制双眼皮,基因a控制单眼皮。一对夫妇,男为双眼皮,女为单眼皮,生下的第一个孩子为单眼皮,再生第二个孩子的基因型是(B ) A.Aa或Aa B.Aa或aa C.Aa D.aa 8.下列变异中,不遗传的变异是(B ) A.红花茉莉与白花茉莉传粉后产生了粉红花茉莉 B.路边的车前草长得瘦小,菜地里的同中车前草长得肥壮 C.父亲的血型为A型,母亲的血型为B型,却生了O型血的孩子 D.透明金鱼与不透明金鱼杂交后,产生了五花鱼 9.“龙生九子,九子九个样”这句俗语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C ) A.遗传现象 B.繁殖现象 C.变异现象 D.进化现象 10.人的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则人的精子(卵细胞)内含有( B ) A.23对染色体 B.23条染色体 C.46条染色体 D.23对+1条染色体 11.下面是基因的有关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D ) A.基因排列在染色体上 B.受精卵内含有父母双方的基因 C.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乙醇物质的最小单位 D.一条染色体上只含一个基因 12.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是( C ) A.防止遗传病基因的变异 B.防止遗传病的传播 C.减少遗传病发生的几率 D.杜绝遗传病的发生 13.显性基因(R)决定豌豆圆粒,隐性基因(r)决定豌豆皱粒,一基因组成为Rr的豌豆所表现的性状是(A ) A.圆粒 B.圆粒或皱粒 C.皱粒 D.无法决定 14.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D )

第五章遗传和变异教参

第五章遗传和变异 *无籽西瓜 无籽西瓜普通西瓜是二倍体(2N),每个细胞中含有22个染色体。二倍体的西瓜苗,用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数目加倍,就成了四倍体(4N),每个细胞里含有44个染色体。四倍体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都是二倍体。用四倍体作母本,二倍体作父本,就生出三倍体的种子。三倍体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就结出无籽西瓜。 秋水仙素为什么会促使西瓜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呢?原因是:细胞正在进行分裂时,遇到秋水仙素,纺锤丝断裂,或不能形成纺锤丝,使已经复制的染色体仍然存在于同一个细胞核里,结果,染色体数目加倍了,就由二倍体形成了四倍体。在秋水仙素的药效消失以后,细胞再进行分裂,生出的新细胞都是四倍体,这就是培育三倍体西瓜所用的母本。 种子是胚珠受精以后形成的。三倍体西瓜虽然也有胚珠,但是由于染色体的组合很不平衡,也很不完备,所以胚珠具有高度的不孕性。同时,三倍体西瓜的花粉粒常常发育畸形,不能正常萌发而形成花粉管。因此,这样的胚珠不能形成种子。由此可知,必须大量制种来繁殖能长出三倍体西瓜的种子。 三倍体西瓜怎样制种呢?小面积制种可以这样进行:按照西瓜的开花习性,每天下午按时套袋(防止自由传粉),第二天早晨进行人工授粉,并且挂上标记。大面积制种,则需要分区隔离,按一定比例配置母本(四倍体)和父本(二倍体)的植株,并且及时为母本去雄,使四倍体母株接受二倍体父株的花粉,产生出三倍体种子备用。 秋水仙素的诱变原理秋水仙素(C22H25O6N)是1937年发现的,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种子和球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植物碱。它是白色或淡黄色的粉末或针状结晶,易溶于冷水、酒精和氯仿,难溶于热水、乙醚等,熔点155℃。一般多使用它的水溶液。实验表明,有效的诱变浓度是0.0006—1.6%,以0.2%的浓度诱变效果最好。此药有剧毒,在应用时要特别注意。 秋水仙素是诱变多倍体效果最好的药剂之一。它的作用机理是:当细胞进

2019年上海市高中生物一模专题汇编:遗传与变异(学生版)

2019年上海市高中生物一模专题汇编:遗传与变异 【选择部分】 (2019年崇明一模)5.线粒体内的mtul基因突变后,会导致3种“氨基酸运载工具”无法准确识别相关信息,从而无法合成蛋白质。由此可知,该基因突变阻断了下列活动中的() A.DNA→DNA B.DNA→RNA C.DNA→蛋白质D.RNA→蛋白质 (2019年崇明一模)10.某试验田中,有一株二倍体黑麦的基因型是aabb,其周围还生长着其它基因型的黑麦,若不考虑突变,则这株黑麦的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2019年崇明一模)11.图4为DNA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决定DNA分子多样性的结构是() A.①B.②C.③D.④ (2019年崇明一模)15.蚕豆病是吃蚕豆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贫血,是伴性遗传病。比较常见的情况是父母双方都健康,所生男孩都有50%的患病概率。由此推测这类家庭母亲的基因型(用字母Aa表示)是()A.X A X A B.X A X a C.X a X a D.X A Y a (2019年崇明一模)19.健康人的HTT基因含有6~35个CAG重复序列,而引起亨廷顿氏疾病的HTT基因中含有36个或以上多至250个CAG重复序列。引发该疾病的变异类型是() A.碱基对替换B.碱基对缺失 C.碱基对增添D.染色体片段重复 (2019年崇明一模)20.滇粳优1号水稻中含有毒性蛋白基因(ORF2)和解毒蛋白基因(ORF3),两者紧密连锁(交换概率极低),ORF2产生的毒蛋白可杀死其它不含ORF3的配子。图6所示杂种水稻类型中能够产生的可育配子多数为()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归纳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归纳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归纳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的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 性状。 2.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Dd 3.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 结婚. 4.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 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四人的性别遗传 1.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 (男:44条常染色体+X女:44条常染色体+XX) 2.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女性为XX. 3.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五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 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 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测试题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测试题 1.有“遗传之父”称号的是() A.孟德尔 B.达尔文 C.袁隆平 D.美国青年学者米勒 2.育种工作者使用射线处理农作物的种子,再从中选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成功,从根本上是因为改变了农作物的() A.性状 B.遗传物质 C.生活环境 D.生活习性 3.当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A. 显性性状 B. 显性基因 C. 隐性性状 D. 隐性基因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B. 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C. 现在任何生物都可以克隆出来 D. 父亲是A型血,母亲是B型血,儿子是O型血,这属于相对性状 5.下列几组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双眼皮和单眼皮 B.金发和卷发 C.有耳垂和无耳垂 D.白皮肤和黑皮肤 6.对基因有显隐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 B. 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掩盖作用 C. 成对基因Aa存在时只表现显性性状 D. 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只有一种 7.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则黄色番茄上所结果实的颜色和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A.黄色;Dd、dd B.红色;Dd C.红色;Dd、dd D.红色和黄色;Dd、dd 8.如图,基因组成是AA的芒果枝条①,嫁接到基因组成为aa的砧木②上,所结芒果的性状表现和基因组成分别为() A.①的性状,AA B.②的性状,aa C.①的性状,Aa D.②的性状,Aa 9.关于遗传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C.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D.同种生物生殖细胞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一样多 10.下列不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 狗的后代还是狗 C. 女儿的脸型与母亲相像 D. 父母不识字,儿子也不识字

第五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复习题

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遗传型(genotype) 遗传型又称基因型,是指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遗传因子(基因组)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它是一种内在的可能性或潜力,只有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通过自身的代谢和发育,才可将遗传型转化成现实的表型。 2.表型(phenotype) 表型是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和内在特性的总和。它是遗传型在一定环境下通过生长和发育后得体现,故是一种现实性(具体性状)。 3.变异(variation) 变异是生物体在某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所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亦即遗传型的改变,其特点是群体中,以极低的概率出现(约10-9-10-5),性状变化幅度大,且变化后的新性状是稳定的、可遗传的。 4.饰变(modification) 饰变是一种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变化,只发生在转录、转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其特点是整个群体中几乎每一个体都发生同样的变化;性状变化的幅度小;饰变后的性状是不遗传的。 5.基因(gene) 基因是生物体内的最小遗传功能单位,其本质是一段核苷酸序列,它能编码多肽链(通过mRNA)、tRNA或Rrna. 6.操纵子(operon) 操纵子是原核生物特有的基因形式,由三种功能上密切相关的基因组成,包括结构基因、操纵基因和启动基因。 7.结构基因(structure gene) 结构基因是决定某一多肽链一级结构的DNA模板,它通过转录和转译机制可指导多肽链的合成 8.遗传密码(genetic code) DNA链上决定各具体氨基酸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称为遗传密码,其信息单位是密码子(核苷酸三联体) 9.质粒(plasmid) 直立式一类游离于核基因组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dsDNA分子(cccDNA)。 10.F质粒(F plasmid) F质粒又称F因子或致育因子。是大肠杆菌等细菌决定其性别并有转移能力的质粒。 11.R质粒(R plasmid) R质粒又称R因子。是痢疾志贺氏菌(Shigella dysenteriae)等许多细菌产生并转移耐药性的遗传因子,一般有两个相连的DNA片段组成。其一称抗性转移因子,另一为抗性决定子。 12.野生型菌株(wild strain) 野生型菌株即从自然界分离到得任何微生物的原始菌株。 13.营养缺陷型(auxotroph) 某一野生型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碱基或氨基酸等能力,因而不能再在基本培养基是那个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类型,称为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测试卷(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男性的神经细胞、白细胞和精子中都含有Y染色体 B.父亲患某种遗传病,母亲和孩子正常,则无法确定这个孩子是否含有该致病基因 C.杂交水稻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得到的新品种,属于可遗传变异 D.基因组成相同的大花生,其果实的长度一定相同 2.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B. 在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一般是成对存在的 C. 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都会遗传 D. 男孩的X染色体是由其母亲遗传下来的 3.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每个DNA分子上都有许多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基因 B.父母都是有耳垂的,生下的子女不一定都有耳垂 C. 从理论上讲,生男生女的可能性各是50% D. 凡是外界环境引起的变异都不可遗传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能够遗传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 B. 男性精子中的X或Y染色体决定了后代的性别 C. 优生优育的唯一措施是产前诊断 D. 父母都是有耳垂的,生下的子女也一定有耳垂 5.图一表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果蝇性别决定与人类一致;图二表示果蝇的长翅与残翅的遗传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果蝇的卵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且大小形态各不同 B. 据图可知乙为雄果蝇,其可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 C. 根据图二可知子代个体中出现残翅雌果蝇的概率是1∕4 D. 图二中子代长翅和亲代长翅的基因组成可能不相同 6.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每个DNA分子上都有许多有特定遗传效应的基因 B.父母都有耳垂的,生下的子女不一定都有耳垂 C. 从理论上讲,生男生女的可能性各是50% D. 凡是外界环境引起的变异都不可遗传 7.樱桃的果色有红色和黄色之分,下表为某杂交实验的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基因用B、b表示)() 组别亲代子代 第一组红果黄果黄果红果 第二组黄果黄果黄果红果 樱桃的红果和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第一组子代红果的基因组成都为bb C. 第二组亲代黄果的基因组成都为Bb D. 第二组子代黄果的基因组成都为Bb 8.红绿色盲是一种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现有一对表现型均正常的夫妇,妻子是致病基因 的携带者.那么该对夫妇生一个患红绿色盲的女儿的概率为() A. 0 B. 25% C. 75% D. 1 9.樱桃的果色有红色和黄色之分,下表为某杂交实验的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基因用B、b表示) 组别亲代子代

第5章遗传与变异

第5章遗传与变异 测试题 选择题 A型题 1. H-O变异是指 A. 失去毒力的变异 B. 失去荚膜的变异 C. 失去鞭毛的变异 D. 失去芽胞的变异 E. 失去细胞壁的变异 2. S-R变异是指 A.毒力变异 B.鞭毛变异 C.芽胞变异 D.菌落变异 E.抗原变异 3. BCG是有毒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经哪种变异形成的? A.形态变异 B.结构变异 C.毒力变异 D.耐药性变异 E.菌落变异 4. 编码性菌毛的质粒是 A. F质粒 B. R质粒 C. Vi质粒 D. Col质粒 E. K质粒 5. 编码耐药性的质粒是 A.F质粒 B.R质粒 C.Vi质粒 D.Col质粒 E.K质粒 6. 编码大肠埃希氏菌产生大肠菌素的质粒是 A.F质粒 B.R质粒 C.Vi质粒 D.Col质粒 E.K质粒

7. 编码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质粒是 A.F质粒 B.R质粒 C.Vi质粒 D.Col质粒 E.K质粒 8. 关于质粒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B.能在胞浆中自行复制 C.可自行丢失与消除 D.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结构 E.可在细菌间转移 9. 关于转座子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染色体或质粒中能转移位置的一段DNA序列 B.长度一般超过2kb C.除携带与转位有关的基因外,不携带其他结构基因 D.可能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有关 E.是转位因子的一种 10. 关于噬菌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感染某些微生物的病毒 B.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C.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 D.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E.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良好实验系统 11. 噬菌体可用于细菌的流行病学鉴定与分型是由于噬菌体 A.只能在活的微生物细胞内复制增殖 B.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C.可通过细菌滤器 D.能裂解细菌 E.能使细菌成为溶原状态 12. 只有一个溶菌性周期的噬菌体称为 A.前噬菌体 B.毒性噬菌体 C.温和噬菌体 D.λ噬菌体 E.转导噬菌体 13. 前噬菌体是指 A.毒性噬菌体 B.温和噬菌体 C.毒性噬菌体的基因组 D.温和噬菌体的基因组 E.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中的噬菌体基因组 14. 溶原性细菌是指 A.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生物的性状: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2.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是精子和卵细胞。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2. 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 无中生有为隐性。例:父母都是双眼皮,孩子是单眼皮,可以得出,单眼皮为隐性基因控制的。 3.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4. 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四人的性别遗传 1.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 (男:44条常染色体+XY 女:44条常染色体+XX)

2. 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3.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五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练习题

、选择题 1.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所包含的生物现象是( ) A 遗传 B 变异 C 性状 2. 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的性状( A.黄瓜有的刺多,有的刺少 C 家猪的头小,野猪的头大 3. 女性产生的一个卵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数目为( )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4.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极地狐的耳朵小,非洲狐的耳朵大 B 雄孔雀的羽毛鲜艳,鸵鸟的羽毛不鲜艳 C 蝗虫两对翅,苍蝇一对翅 D.同母生的小狗,有的是黑色毛,有的是棕色毛 5. 决定豌豆圆粒形的是显性基因 仙D 表示),皱粒形的是 隐性基因(用d 表示),图中,皱粒形 的豌豆的基因组成示意图是 ( ) 6. 下列哪一个细胞里的染色体不成对存在( ) A.人体的卵细胞 B 青蛙的受精卵 C 小麦叶的表皮细胞 D.番茄的果肉细胞 7. 运用现代转基因生物技术方法, 将抗菜青虫的 Bt 基因转移到油菜中, 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油 菜。该品种能产生特异的杀虫蛋白, 对菜青虫有显着抗性, 能大大减轻菜青虫对油菜的危害, 减少农药使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Bt 基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B. Bt 基因含有菜青虫的遗传物质 C 转基因抗虫油菜能产生杀虫蛋白是由于具有 Bt 基因 D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随意改造物种,不存在安全问题 8. 父亲有耳垂(A )为显性,母亲无耳垂(a )为隐性,生下的女儿无耳垂,则父亲的基因组成 是( ) A.AA B.Aa C.aa D.AA 或 Aa 9 在进行育种试验时, 科学家们常常利用放射性元素对农作物的种子进行处理, 原因是放射性元素能够 ( ) A 直接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B 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 C 使生物的生活习性发生改变 D 能大大提高种子的生命力 10.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生物的变异都能遗传 D.遗传与变异 ) B.大理石的红色和白色 D.樱花有红色和粉色之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测试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测试题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八下《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测试题 (60分钟 100分) 一. 单项选择题(60分) 1. 下列均为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①单眼皮和双眼皮②卷发和黑发③能卷舌和不能卷舌④有耳垂和无耳垂⑤双眼皮和色盲 ⑥头发左旋和惯用右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①③④ 2. 下列所举实例中,不是生物性状的是() A鱼生活在水中 B羊体表长毛 C 青蛙体表光滑 D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

3. 下列现象不属于遗传的是() A子女的一些性状跟他们的父母相似 B小羊和小牛吃同种草,小羊长成大羊,小牛长成大牛 C老鼠生来会打洞 D种水稻得水稻,种玉米得玉米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B遗传和变异不会同时出现在同一生物体上 C遗传是普遍存在的,而变异只是在某些生物体上出现 D变异是普遍存在的,而遗传只是在某些生物体上出现 5.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老鼠生来会打洞”反映了生物的()现象 A进化 B适应 C遗传 D变异 6. 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 A基因 B染色体 C DNA D细胞核 7.人的体细胞、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条 A 46 46 B 23 23 C 46 23 D 23 46 8. 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染色体上有DNA,DNA上有基因

C在DNA上的基因带有特定的遗传信息 D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所以是整个细胞的控制中心 10. 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是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 B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C生物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 D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1. 下列细胞不具备成对染色体的是() A叶肉细胞 B肝细胞 C精子 D受精卵 12. 亲代的遗传物质传给子代是通过() A体细胞 B受精卵 C生殖细胞 D胚胎 13. 下列关于正常人的染色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细胞中都含有23对染色体 B所有的细胞中都含有性染色体 C所有的精子中都含有Y染色体 D所有的卵细胞中都含有X染色体 14. 下列疾病中,全部为遗传病的是() A.白化病、色盲、先天性愚型病 B.佝偻病、夜盲症、坏血病 C.侏儒病、乙肝、先天性愚型 D .色盲、甲肝、佝偻病 15. 下列疾病中由于基因改变引起的是() A夜盲症 B色盲症 C艾滋病 D甲型肝炎 16. 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其目的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