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学语文教学法学习重点及试题(最新、全面)

中学语文教学法学习重点及试题(最新、全面)

中学语文教学法学习重点及试题(最新、全面)
中学语文教学法学习重点及试题(最新、全面)

绪论

(1)1903年颁布了由张之洞等人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开始实行语文单独设科,揭开了语文教学史新的一页。

(2)黎锦熙于1924年撰写的《新著国语教学法》是我国以教学法命名的第一部语文教学法专著。(3)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和规律的科学,它既要研究语文,又要研究教育,是一门运用教育理论来研究语文教学的应用理论学科,或者说是一门研究语文教学为对象的应用理论学科。

(4)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特点: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

(5)中学语文教学法的任务:1.指引学生学习语文教学理论。2.培养学生语文创新教学的实践能力。3.激励学生献身语文教育事业的光荣感和责任心。

(6)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研究对象:1.研究语文教学思想,观念和理论。2.研究语文教学的内容,过程和方法。3.研究语文教学的主体。

(7)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研究方法:1.观察调查法。

2.实验实证法。

3.历史文献法。

4.经验总结法。

第一章语文学科的性质(1)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论。1.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学科。2.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思想性兼具的学科。

3.语文学科是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等综合性学科。

(2)语文学科的特征:1.符号性。2.民族性(普

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

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

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标

准语)。

(3)语文学科的固有本

质属性是工具性,重要属

性是人文性,两者都是语

文学科的固有属性。

(4)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1.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2.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3.语

言是传递文化的工具。

(5)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1.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

2.语文教育与民族精神。

第二章语文教学目标

(1)语文教学目标及作

用:教学目的是一定历史

时期社会或国家对学校

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提

出的总的要求,教学目标

是贯彻和落实教育目的

的一些具体要求,是对教

育目的的进一步阐述。制

定和确立语文教学目标

的作用:1.有利于贯彻中

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

有关要求,为语文教学确

立指针与方向。2.有利于

语文教学内容和课堂教

学策略的选择,同时对教

学过程的组织亦起到积

极的作用。3.有利于教学

效果的评价。

(2)制定语文教学目标

的依据:1.社会发展与语

文教学目标。2.素质教育

与语文教学目标。3.语文

学科性质与语文教学目

标。4.学生身心发展与语

文教学目标。

(3)语文教学目标的达

成:1.制定计划,明确要

求。2.分类分级,科学安

排。3.求质定量,具体落

实。

第三章语文教学内容

(1)语文教学大纲:又

称语文课程标准,是有教

育行政部门颁发用以指

导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

件,是编写中学语文教材

的依据,是实施中学语文

教学的指南,是评估中学

语文教学质量的标准。

(2)现行初中语文教学

大纲的主要变化;1.注重

语文素质的培养。2.调整

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系

统。3.增设“教学评估”

和“教学设备”的内容。

4.取消基本篇目,规定古

诗文背诵篇目和课外阅

读推荐书目。

(3)现行初中语文教材

的特点:1.多样化与阶段

性。2.练习分三个层次:

理解、分析;揣摩、运用;

积累、联想。从理解到运

用,从知识到能力。3.具

有较大的弹性。

(4)现行高中语文教材

的特点:1.立足人的发展,

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质。2.突出文学教育,调

正课文比例。3.注重培养

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

言文字的能力和自学能

力。4.更加注重教师素质

的提高。

第四章语文教学原则

(1)语文教学原则是坚

持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

相结合,语文基础知识教

学与语文基本能力相结

合,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

相结合。

(2)语思结合原则的依

据:1.培养语文能力,首

先要发展思维能力。2.语

文知识、能力和智力需要

协调发展(知识:是客观

世界的现象和规律在人

们头脑中的系统反映。智

力:是观察、记忆、想象

和思维等心里特点的有

机结合。能力:是指成功

地完成一定活动的方法

及其所必须的心里特征,

语文能力是所说读写活

动)。3.语文教学要为培养

创新型人才服务。

(3)语思结合原则的实

施:1.利用思维特点和规

律,优化语文教学过程。

2.遵循思维发展规律,培

养思维品质,提高语文教

学效率。3.培养创造性思

维品质,增进语文创新能

力。

(4)语文双基教学的内

容:语文基础知识:字音、

字形、字义等文字基础知

识,词汇、句法、修辞等

语言基础知识,记叙、说

明、议论等实用文的读写

知识以及文学常识等。语

文基本能力:听话能力、

说话能力、阅读能力、写

作能力。

(5)语文双基的特点:

稳定性、普遍性、迁移性。

(6)语文双基之间的关

系:1.两者的统一性。2.

两者的差异性。

(7)语文双基教学的途

径:1.要组织最优的读写

听说训练过程。2.要发挥

精讲多练的最优效能。

(8)文道统一原则的依

据:1.根据我国社会主义

的教育方针,语文学科的

性质和大纲的规定,必须

制定和贯彻本原则。2.根

据教学客体——语文教

材自身的特点决定的。3.

根据教学主体——教师

和学生的能动性的特点

决定的。

( 9 )文道统一原则的实施:

1.要树立正确的观点。

2.

要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

3.要运用适宜的方法。

第五章语文教学过程与方法

(1)语文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是教师以一定的语文知识武装学生,训练学生的语文技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建构学生完美人格品质,从而实现语文教育目的的过程。

(2)语文教学的基本过程:1.感知性教段。2.理解性教段。3.实践性教段。

(3)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1.语文教学指导思想优化——确立优化意识。

2.语文教学结构体系优化——制定优化程序。

3.语文教学方案、手段、方法优化。

4.语文教学双边和谐默契——实现优化的保证。

(4)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

(5)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1.教学方法的依存性:依存于教学理论;依存于教学环境。2.教学方法的二重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单一性和综合性;适应性和局限性。

(6)语文教学的常用方法:1.阅读法:朗读、默读。2.讲授法:讲述、评点、串讲、复述、讲评。

3.议论法:提问、谈话、讨论。

4.练习法。

(7)运用教学方法的原则:1.启发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

(8)选用教学方法的依据:1.依据教学原则。2.依据教学目标。3.依据教

学内容的特点。4.依据学

生的学习可能性。5.依据

教师的特点。

第六章语文教学媒体

(1)语文教学媒体的特

点:1.直观。2.形象。3.

活泼。4.多样(符合特征、

空间特征、时间特征、运

动特征)。

(2)语文教学媒体的作

用:1.激趣。2.启智。3.

快捷。4.高效。

(3)平面型教具的运用:

1.卡片。

2.表格。

3.挂图。

(4)立体型媒体的运用:

1.实物。

2.标本。

3.模型。

(5)视觉型媒体的运用:

1.幻灯机。

2.投影器。

(6)听觉型媒体的运用:

1.录音机。

2.广播。

(7)视听型媒体的运用:

1.电视录像。

2.电影。

(8)综合型媒体的运用:

1.语言实验室。

2.电子计

算机辅助教学。3.多媒体

运用。

第七章语文学法指导

(1)语文教师的主导作

用:1.掌握语文教学的运

动方向,设计和决定语文

教学的内容步骤,方法方

式。2.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使他们主动、自觉

地学好语文。3.正确指引

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训练

语文能力,发展智力,养

成良好的思想品质。4.教

会学生学习,使他们懂得

运用汉语言文字这一工

具去获取和传递信息的

方法,从而发展自己,为

社会做贡献。

(2)学生的主导地位:

1.听从教师的指导,充分

发挥自己的学习积极性,

主动、自觉地学好语文。

2.充分、合理利用课内外

时间,掌握语文知识,训

练语文能力,发展智力,

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3.

掌握语文这一工具,形成

一定的自学能力,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

(3)确立语文学习主体

观的意义:1.有助于语文

教师产生正确的教学行

为。2.有助于语文教学改

革向正确的方向发展。3.

有助于语文教学改革向

正确的方向发展。3.有助

于语文教学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

大批全面发展的优秀人

才。

(4)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1.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

形象性、激发学生对语文

学习的直观兴趣。2.增强

语文教学的目的性、思辨

性,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

的自觉兴趣。3.扩大学生

的知识视野,发展他们的

多种兴趣,培植后实长远

的语文学习兴趣。

(5)强化语文学习动机:

1.确定远大的奋斗目标,

树立长期性学习动机。2.

明确自己的需要所在,增

强阶段性学习动机。3.讲

清课文的具体要求,强化

近景性学习动机。4.帮助

学生正确地归因,引导期

望性学习动机。5.不断提

供成功的机会,满足成就

性学习动机。6.努力提高

教学艺术,激发直接性学

习动机。

(6)优化语文学习结果

的指导。1.知识迁移理论

的指导。2.自学能力的培

养。

(7)知识迁移理论的指

导。1.要注意学习内容相

同因素的迁移。2.要注意

学习策略的概括迁移。3.

要注意事理关系的迁移。

4.要注意不同学科领域知

识的渗透、联系及其相互

迁移。5.要注意防止负迁

移。

(8)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的意义:1.有利于调动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2.适应

于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

3.适合于培养新型创造型

人才的成长。

(9)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的目标:1.“自觉地获取

知识”的心理状态。2.“掌

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获得

基本的学习技能。3.提高

自学能力,为将来的自学

打下基础。4.培养良好的

学习习惯。

(10)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的原则:1.群众指导与个

别指导结合,调动学生的

内在潜力。2.指导学法与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相结

合,树立教学整体观。3.

严格要求与因势利导,从

实际出发相结合,注意指

导效果。

(11)如何帮助学生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1.阐明

意义,反复教育。2.严格

要求,因材施教。3.点滴

积累,持之以恒。4.示范

点拨,表扬激励。

第八章阅读教学

(1)阅读的本质特点:

1.阅读时吸收,是从书面

语言符号中提取信息的

学习活动过程。2.阅读活

动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

动。3.阅读是一种复杂的

语言技能活动,它是一系

列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

和。4.阅读是一种复杂的

情感活动。

(2)阅读教学的作用:

1.训练阅读技术,培养阅

读能力。2.学习规范化的

(4)听话训练的方式方法:1.听述式语境:记忆性听述、概括性听说、推测性听说。2.听写式语境。

3.听问式语境:辨析性听问、分析性听问、分解式听问、阶梯式听问。

4.交往式语境。

5.欣赏式语境。

(5)说话能力的构成:1.内部语言组织能力。2.语言编写码生成能力。3.外部语言表现能力。(6)说话能力训练的要求:1.语言规范,正确表达。2.逻辑严密,思维情晰。3.通俗形象,简洁明快。4.委婉得体,情理相容。5.富于激情,注意体态语。

(7)说话训练的组织形式:1.诵读式说话语境。

2.交流式说话语境。

3.叙述式说话语境。

4.论辩式说话语境。

5.说演式说话语境。

第十一章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1)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意义:1.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学科的基础理和基本规律。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和学习兴趣。3.提高语文学习的科学化进程和语文素质。

(2)语文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1.汉语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古代汉语知识。) 2.文体读写知识。3.文字常识(文学史常识、文艺理论常识。)(3)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特点:1.独特的学科地位。2.分散的教学形式。

3.科学的应用价值。(4)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原则:精要、好懂和有

用。

(5)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方法:1.分析法。2.比较

法。3.讲练法。4.图表法。

5.勾连法。

6.归纳法。

(6)教学语文基础知识

应注意的事项:1.处理好

各类语文知识的内在联

系。2.密切联系课文。3.

密切联系生活、学习实际。

4.讲求方法、调动学生积

极性。5.加强直观教学。

第十二章语文教学中的

思想品德教育

(1)语文学科德育的依

据:1.教学的教育性要求。

2.语学科固有的属性。

3.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的需要。

(2)语文学科德育的特

点:1.相涵性。2.随机性。

3.理性性。

4.潜隐性。

(3)语文学科中进行思

想德育的内容:1.培养学

生优良的思想素质(爱国

主义思想素质,科学思想

教育,共产主义理想教

育)。2.培养学生优良的政

治素质(1.通过无产阶级

革命传统教育,确立学生

无产阶级政治方向。2.通

过对资本主义反动腐朽

本质的揭露,坚定学生的

无产阶级政治立场。3.通

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

习,使学生把握无产阶级

的政治观点)。3.培养学生

优良的道德素质(国民公

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

家庭道德教育)。4.培养学

生优良的个性品质(坚强

的意志,创新的意识,务

实的精神,乐观的情绪)。

(4)语文教学中进行思

想品德教育的方法:1.情

感熏陶法(1.通过课文的

意境分析,以境育情。2.

深入开掘课文义理,以理

育情。3.重视情绪渲染,

以情育情)。2.艺术形象分

析法。3.语言文字品评法

(抓住富有褒贬感情色

彩的语言,抓住意蕴丰富

的语言,抓住议论,抒情

的语言)》4.引申教育法。

5.多种媒体辅助法。

第十三章语文教学中的

智力开发

(1)语文教学中的智力

开发的意义:1.开发智力

是为了适应科技迅猛发

展的社会现实。2.开发智

力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

语文素质。

(2)语文教学中的智力

开发的内容和途径:1.培

养观察。2.培养记忆力(1.

要有明确的记忆目的和

任务。2.要重视记忆内容

的选择和理解。3.要指导

记忆的方法提高记忆效

果:综合记忆法、尝试回

忆法、多感官记忆法)。

3.培养想象力(1.阅读教

学中注重培养再造想象。

2.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

创造想象。3.培养想象的

良好心里品质和指导想

象的方法)。4.培养思维力

(1.掌握思维方法:分析

和综合、比较、抽象和概

括。2.剖析文章的思路。

3.创设问题情境。

4.鼓励

质疑问题)。

(3)培养创造力的重要

意义:1.创造力培养是世

界教育发展的趋势。2.创

造力培养是时代的需要。

(4)培养创造力的途径:

1.重视文化知识积累。

2.

促进大脑两半球的和谐

发展。3.营造民主的课堂

氛围。4.培养创造性心里

品质。

第十四章语文教学中的

审美教育

(1)语文教学中的审美

教育的特点:1.形象性。

2.情感性。

3.愉悦性。

(2)语文教学中的审美

教育的内容:1.语文教材

内容美。2.语文教学过程

和方法的形式美。3.语文

教育实现美的创造。

(3)语文教学中审美教

育的过程和方法:1.感知

美(1.美感的特征是直观

性。2.指导学生感知美)。

2.指导学生理解美(1.培

养正确的审美观。2.调动

原有的审美经验。3.激活

情感体验。4.克服概念化

弊病)。3.指导学生鉴赏美

(1.驱遗想象。2.指导再

现形象)。4.指导学生创造

美(1.在阅读教学中奠定

创造美的基础。2.在表达

训练中培养美的能力)。

5.语文教育的原则(1.坚

持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

的统一。2.坚持共鸣和观

赏的统一。3.坚持审美个

性和审美共性的统一)。

第十五章语文教学方案

设计

(1)语文教学方案设计:

是指语文教师根据教学

目的的任务,遵循语文教

学的规律和原则,选择教

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

选用教学媒体,对语文教

学活动制定的实施方案。

(2)语文教学设计的意

义:1.语文教学设计是实

施语文教学的工作蓝图。

2.语文教学设计是语文教

师进修的重要途径。3.语

文教学设计是促进语文

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

(3)语文教学设计的要

求:1.讲究科学性,符合

理论法则。2.讲求艺术性,

富有教学情趣。3.讲求实用性,提高教学效益。(4)编写教案:1.备课(1.确定教学目的。2.钻研教材内容。3.了解学生实际。

4.安排教学程序。

5.选择教学方法。

6.选择教学媒体。

7.编制反馈练习)。2.设计课型(阅读课、作文课、听说课)。3.设计导语(1.解题式导语。2.过渡式导语。3.悬念式导语。

4.情景式导语。

5.趣味式导语。

6.激情式导语)。4.设计提问(启发式、疏导式、质疑式、探究式)。

5.设计结尾(归纳总结、守卫照应、画龙点睛、比较拓展)。

6.设计板书(1.结构型综合式板书。2.词语型归纳式板书。3.线索型回环式板书。4.填空型表格式板书)。

7.教案的编写(1.课题计划。2.课时计划。3.教后记)。

第十六章语文复习与考评

(1)语文复习的意义:1.语文复习是巩固,强化知识的重要手段。2.语文复习是促进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网络化结构的重要策略。3.语文复习是语文知识和技能迁移的重要保证。

(2)语文复习的类型和方法:1.平时复习、单元复习和阶段复习。2.学段总复习(1.抓纲务本。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2.加强动态语言训练,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水平。3.加强综合训练,提高分析和表达能力。4.加强速度训练,提高直觉思维能力)。(3)学生语文学习考评的意义:1.测定学生的语

文学习成绩。2.为学生家

长提供反馈信息。3.为社

会提供人才录用资料。

(4)学生语文学习考评

的要求:1.具有明确的目

标性,注重评估的客观性,

体现语文教育的整体性。

2.考评手段应该力求科学

化。(1.单项评估与综合评

估相结合。2.静态评估与

动态评估相结合。3.定性

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

(5)不同目标的测试:

1.随机测试。

2.阶段测试。

3.水平测试。

4.选拔测试。

(6)不同内容的测试:

1.综合测试。

2.单项测试。

(7)不同主持者的测试:

1.他侧。

2.自测。

(8)不同形式的测试:

1.口试。

2.笔试。

(9)语文测试的命题:

1.议论文试题。

2.客观性

试题。(1.选择题。2.填空

题。3.判断题。4.排列题。

5.连接题。

6.归类题。

7.

复位题。8.标记题。9.填

表题。10.图示题。)

(10)语文试题的要求:

1.效度。

2.信度。

3.难度。

4.区分度。

(11)语文教师工作考评

的意义:1.鉴定教师的语

文教学效果。2.检验学校

的语文教学管理水平。3.

为语文教学研究提供科

学依据。

(12)语文教师工作考评

的内容:1.教师的素质考

评。2.语文教学工作过程

的考评(工作数量、工作

质量、工作方法、工作态

度)。3.语文教学工作过程

的考评(教育和教学效果、

社会效果)。

(13)语文教师工作考评

的程序:1.自我评估。2.

学生评估。3.同行评估。

4.领导评估。

(14)语文教师工作考评

的程序:1.明确评估的具

体目标,确定评估指标。

2.认真组织考评的实施(1.

教学工作数量方面的数

据搜集和评定。2.教学工

作质量方面的数据搜集

和评定。3.作出综合评估

结论)。

第十七章语文课外实施

活动指导

(1)语文课文实践活动

的特点和意义:1.活动内

容的丰富性。2.组织形式

的多样性。3.教育功能的

全面性。

(2)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的意义:1.促进语文教学

的整体改革。2.是培育语

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的重要途径。3.有利于激

发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良

好的语文学习习惯。4.为

丰富精神生活,推进素质

教育提供广阔的天地。

(3)语文课文实践活动

指导:1.课文阅读活动指

导(1.指导学生选好读物。

2.指导课文阅读的形式:

结合课文教学进行,每周

安排固定课时指导,开设

选修课,组织课文阅读兴

趣小组。3.指导课文阅读

方法:指导精读、指导速

读、指导写读书笔记、及

时检查评比课外阅读的

成绩)。2.课外写作活动指

导(1.观察日记。2.课外

练笔。3.编写刊物。4.写

作竞赛)。3.课外听说活动

指导(朗诵会、演说会、

故事会、辩论会)。

(4)家庭语文实践活动

指导:1.希望家长不断提

高自身的语文修养。2.希

望家长购置一些有利于

开展语文活动的资料和

器材。3.希望家长让孩子

参加语言实践活动。

(5)社会语文实践活动

指导:1.要充分认识社会

语文教学的意义。2.要大

力优化社会语文教学的

环境。3.要组织学生积极

参加社会语文教学活动。

(6)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指导的原则:1.寓教于乐。

2.学生活动与教师辅导相

结合。3.校内外相结合。

(7)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指导的步骤:1.认真制定

计划。2.建立组织。3.深

入进行临场指导。4.做好

总结评比工作。

(8)开展语文课文实践

活动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1.更新观念。

2.提高教师

的素质。3.加强科学研究。

第十八章语文教师

(1)语文教师工作的意

义:1.语文教师的职责任

重道远。2.语文教师工作

虽苦犹乐。3.语文教师的

地位日益提高。

(2)语文教师工作的作

用:1.语文教师的传道作

用。2.语文教师的授业作

用。3.语文教师的解惑作

用。

(3)语文教师的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

2.专业

文化素质。3.语文教学能

力素质。

(4)思想政治素质:1.

要端正教育方向,忠诚教

育事业。2.要关爱学生,

教学相长。3.要举正文明,

为人师表。

(5)专业文化素质:1.

语文知识素质。2.教育理

论素质。3.科学文化素质。

5

(6)语文教学能力素质:1.语文能力素质(1.阅读能力素质、2.写作能力素质。3.听说能力素质。4.说话能力素质)。2.教学能力素质(1.教材处理能力。

2.教学设计能力。

3.教学方法的选用能力。

4.组织教学的能力。

5.教学评改能力。

6.教学研究能力)。名词解释

(1)教科书:是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编写的系统阐述教学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

(2)平面型教具:指显示语文教学内容的文字图画教具,如卡片、表格、挂图等。

(3)语文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语文教学信息的载体,它是教师用来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情感信息的材料、工具和设备。

(4)入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的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

(5)一体两翼:是语文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的主要表现主张。一体指的是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体,两翼分别指语文学习环境和语文课外活动。(6)教学大纲: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用纲要的形式来规范各门学科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的指导性文件。(7)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

组织安排自己的教学内

容以实现教学任务的最

重要的材料,它是教学大

纲与教学实践活动之间

的中介物,是对学生进行

读、写、听、说全面训练

的凭借物。

(8)教学原则:是为了

保证教学目的的实现,根

据教学规律确定的指导

教学活动的基本原理、法

则。

(9)发现阅读法:指的

是正确理解读物原意的

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读物

的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

新意义的一种读书方法。

(10)教学媒体:教师向

学生发出教学信息的载

体,以及学生向教师借以

反馈的载体。统称为教学

媒体。

(11)猜读法:指的是在

阅读过程中用文中的和

自己脑里的已知知识去

推测文中的未知部分,从

而理解文意的一种阅读

方法。

(13)阅读:是人们从书

面语言中提取信息的一

种最基本的学习活动。

(14)评价能力:是指对

文章的内容与形式作出

价值判断的能力。

(15)阅读教学过程:在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前

提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对

于教材(课文)的认读,

理解的过程,就是阅读教

学过程。

(16)略读:就是对精读

中所获得的技能,技的熟

练运用,是培养阅读能力,

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一

种训练。

(17)朗读:在对书面语

言达到一定的理解和感

受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

有声语言,并能表达得准

确而连贯,这就是朗读。

(18)技能:是顺利完成

某种任务的一种方式或

心智活动方式。

(19)导入的技能:在一

节课的开始,教师往往要

从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出

发,运用有效的方法激发

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

学习的动机,明确学习目

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

到所学内容上来,这种教

学技能就是导入的技能。

(20)命题作文:是由教

师直接出示作文文题,规

定题材体裁,规定思想内

容和表现形式方面的具

体要求的一种作文训练

方式。

(21)情境作文训练:就

是教师有意创设一个可

看见的“景”或一种可感

受的“情”让学生身处其

中,观察、思考、想象、

议论,触景生情或据情拟

景,然后写成作文的一种

作文训练方式。

(22)作文指导:是指教

师依照作文教学的计划,

出示作文题后,对学生进

行审题、立意、取材、构

要、修改方面的指导。

(23)典型讲评:教师选

出有代表性(优秀或一般)

的几篇作文进行深入分

析,用典型指导一般。

(24)知识短文:是指教

材用一定篇幅专门介绍

语文基础知识的文章(或

文段)。

(26)智力:是人对客观

事物进行辨识、判断、想

象、推理等能力,包括注

意力、观察力、想象力、

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

等,其核心是人的思维能

力。

(27)提问:就是教师有

目的地设疑,以引起学生

积极的定向的思考。

(28)文体:是约定俗成

的各类文章的表达体例、

模式、写文章要有文体感。

(29)单项作文训练:也

叫片断训练。又称小作文。

是指为培养写作的某一

种能力而进行的一些局

部的,片断的练习。

(30)自由作文:是指那

些不由教师出题目,给材

料,设需要而由学生自主

进行的作文训练。

(1)教学研究论文的构

成:论题即论文题目、引

论、本论、结论。

(2)“泛指”的语文教材:

是一切对别人的语言文

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书面

的,非书面的材料。

(3)“特指”的语文教材:

是指学校开设的语文课

上师生使用的教材。

(4)“专指”的语文教材:

是指语文教科书。

(5)“精要”:就是教学

要抓住重点,把各项知识

中最关紧要的、切合实用

的部分教给学生,力求做

到精选内容,要言不烦。

(6)学业考试:又称“成

绩考试”,考查学生在一

段时间内的学习状况。

(7)水平考试:如果用

于选拔,又称“选拔考试”,

高考就属于选拔考试。

(8)学能考试:用以了

解学生的潜在能力,又称

“潜能考试”、“预估考

试”。

(9)诊断性考试:用以

了解考生能否使用某种

知识或是否具有某种技

能。

(10)所谓整体优化:是

指在一定条件下,在相同的时间内,使学生学的好一些、多一些、快一些。(12)助读系统:旧式的文选型读本,常文末加一些注解,或在文中加一些评估的话,这些文字,对读者理解选文有助益,因此可称为助读材料。(14)心智技能: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来完成的。(15)语文教学法则:根据教学规律确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法则。

(17)综合讲评:讲评的基本方式,这种讲评要求教师根据作文指导时提出的训练要求,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全面的概括分析,肯定优点,指出缺点,并举例说明。

(18)典型讲评:教师先出有代表性的几篇作文进行深入分析,用典型指导一般。

(19)专题讲评:抓住作文中一两个主要问题结合原有语文知识集中进行讲评,重点突破。(20)发现阅读法:指的是在正确理解读物原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读物在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新意义的一种读书方法。

(21)查读法:指的是运用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的一种助读方法。

(22)猜读法: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用文中的和自己脑里的已知知识法推测文中的末知部分,从而理解文意的一种阅读方法。

(23)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语文

学科的人文性是指语文

教学中的文化特质——

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

(25)朗读:对书面语言

表达有一定的理解和感

受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

有声语言,并能表达得准

确而连贯。

(26)提问:就是教师有

目的地设疑,以引起学生

积极的、定向的思考。

(27)命题作文:是由教

师直接出示作文文题,规

定题材体裁,规定思想内

容和表现形式方面的具

体要求的一种作文训练

方式。

(30)情景作文训练:教

师有意创设一个可看见

的“影”或一种可感受的

“情”,让学生自处其中,

观察、思考、想象、议论、

触景生情或据情拟景,然

后写成作文一种作文训

练方式。

(31)知识短文:指教材

中用一定篇幅专门介绍

语文基础知识的文章。

(32)标准参照考试:又

称“目标参照考试”,它

用以测量考生是否达到

某种事先决定的目标或

标准,学生考试一般都属

于标准参照考试。

(33)常规参照考试:把

一个考生的成绩放在考

生团体来衡量。也就是与

其他同类考生的成绩相

比较,从而判断该考生的

水平。

(34)鉴别力:在教育测

量学中被称为“区分度”,

区分度指试题对应试者

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

(35)体态语:指表情、

手势、身势等言语表述的

辅助手段。

简答题

(1)选择教学方法的依

据是什么?答:教学原则、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学生的情况、教师的特

点。

(2)简述日常交际中活

动中听话的要求。答:专

心静听、带情倾听、积

极反馈、宽容聆听、释

读体态语。

(3)阅读的本质特点是

什么?答:1.阅读是吸收,

是从书面语言符号中提

取信息的学习活动过程。

2.阅读活动是一种复杂的

心理活动。3.阅读是一种

复杂的语言技能活动。4.

阅读活动是一种复杂的

情感活动。

(4)简述语文美育的原

则。

答:坚持审美客体与审美

主体的统一;坚持共鸣与

观赏的统一;坚持审美共

性与审美个性的统一。

(5)如何优化自己的语

文教育观念。答:我们必

须从多方面体察时代的

需求,优化自己的语文教

育观念:①要根据时代需

要,正确对待语文教育观

念。凡是对语文教育现代

化有用的,就要继承发扬,

反之,必须否定、摒弃。

②要根据时代的要求,重

新审视现代语文教育观

念,从当前语文教学实际

出发,不断更替与完善。

③展望未来,勾画语文教

育的走向,构建超前规范

性的语文教育观念。

(6)语文学科的属性有

哪些?答:①基础工具

性②思想教育性③社会

实践性④文学性⑤知识

性。

(7)现行中学语文教学

大纲的主要内容有哪

些?

答:①说明语文科的性质

和地位。②规定语文教学

的目标。③说明教学内容。

④提示教学应当重视的

问题。⑤规定了基本篇目。

(8)如何抓住文章的思

路教学记叙文?答:①研

究结构。②把握线索。

③概括主题。④语言训

练。⑤读写结合。

论述题

(1)试述语文学科德育

的特点。答:相涵性,随

机性、情理性、潜隐性。

(2)如何培养学生的语

文学习兴趣?答:兴趣是

人的意识对一定的客体

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

在趋向性和选择性的体

现,兴趣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直接兴趣,一是自觉

兴趣。1.增强语文的直观

性、形象性,激发学生对

语文的学习的直接兴趣。

2.增强语文的目的性、思

想性,培养学生对语文的

学习的自觉兴趣。3.扩大

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他

们的多种兴趣,培植厚实

长远的语文学习兴趣。

(3)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如何贯彻“渗透审美教育”

的原则。

答:1、美读——让学生

领受情感美。所谓美读就

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

时候传达出来。而美读是

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

式和获得作品美感的基

本途径。它把无声的文字

化为有声的语言,把储存

的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

7

语言学概论题目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一)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根词。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3.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4.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的西部语支。 ?5.语音可以从生理角度分析它的产生方式,从物理角度分析它的表现形式传递过程,从社会功能角度分析它的功能作用。 6.是否能够独立运用,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根本特点。 ?7.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拉丁字母。 ?8.具有不同功能的三种最基本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词、句子。 ?9.语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0.我国宪法 1982年第19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中国的传统语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是( D ) ??A.文字学B.语音学? ?C.词汇学D.语法学 ?2. 汉语属于( B ) ?A.屈折语B.孤立语 ?C.多式综合语D.粘着语 ?3. 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 B ) ??A.音素B.音位 ??C.语素D.音节 ?4. 文字的前身是( C ) ??A.结绳记事B.手势 ??C.图画记事D.实物记事 ?5. 派生词中包含( B ) ??A.词尾B.词根 ??C.虚词D.根词 ?6. 语音和语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 C ) ??A.音素B.义素 ??C.语素D.音位 7. 汉语单词“忽然”出现的位置是( C ) ??A.主语位置B.谓语位置 ??C.状语位置D.定语位置 8. 以下各种语言变体中,属于社会方言的是( D ) ???A.土话B.客家话 ???C.客套话D.黑话 9. 下列语素中属于自由语素的是( C ) ???A.初B.视 ???C.人D.民 10. 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叫( D ) ??A.转换关系B.组合关系 ??C.层级关系D.聚合关系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专语语言学以具体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2.组合关系指两个以上相连续的语言符号组合而成的线性关系。 3.语流音变语流中的某些音由于相互影响而发生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叫语流音变。 4.语义场由具有某些共同义素的一群词类聚而成的场。 5.语法范畴把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综合和概括所形成的语法意义的类别。 四、试以国际音标标出下列各词的读音(每题2分,共10分) 1.优秀 2.维持 3.宏观 4.精神 5.离开 五、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每题3分,共9分) ?1.瞻仰 [+用眼 +往一定方向 +崇敬地]

教育学模拟试题

模拟试题(一) 一、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10分) (√ )1、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现象,它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 )2、学习教育学就是要学习他人的教育经验。 ( )3、教育始终具有阶级性,所谓“超阶级”是不存在的。 ( )4、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他可以自己选择教育影响。 (√)5、义务教育是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具有强制性的国民基础教育。 ( )6、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关键取决于学生。 ( )7、教育方针具有稳定性,因此它应该是稳定不变的。 ( )8、全面发展就是使每个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平均发展。 ( √)9、因材施教原则就是要求教学要照顾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 ( √ )10、一节课上得好不好,最主要的标志就是看教学效果如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教育学是研究,揭示的一门科学。 2、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奠基人写的《》 是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论著。 3、教育是通过为社会服务的,教育是促进人的社会化 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4、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是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面 向、面向。 5、教育与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6、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 的和。 7、把所有课都当作政治课来上,违背了原则。 8、课程编制主要有和两种类型。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素质教育 2、教学相长 3、课程 4、教育制度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试述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及其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2、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教育有何意义? 3、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4、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5、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哪些必然联系? 五、论述题(14分) 1、结合当前的教育改革谈谈新课程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意 义是什么?(物理、化学、体育专业作) 2、浅析良好师生关系中的教师形象。(中文、数学专业作) 六、案例分析(10分) 下面是李老师教《瀑布》一课的片断。 “同学们,你们见过瀑布吗?瀑布有怎样的气势?又是怎样的令人留连忘返,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一、近代语文教学法: ①1902年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改私塾为学堂,引进自然科学,增设外语,实行分科教学,但因故没有实施。②1903年颁布了由张之洞等人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才正式开始实行语文单独设科,揭开了语文教学史新的一面。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小学中学均开设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字)两门与语文相关的课程。 现代语文教学法:19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时,革新教育,主张“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学,而在教学生学”,并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三四十年代,本学科更名为“教材教法课”。 当代语文教学法:1950年接受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不再用“国语”和“国文”这两个名称,而统称为“语文”。 二、语文学科的性质 内容属性: 文学性和知识性 学科特点: 技能性和社会性 本质属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言是工具,是思维的工具,是交际的工具,又是文化传递的工具。工具性是语文学科固有的本质属性。

三、语文教学目标 xx教育家B.S.xx说: “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效果”。制定和确立语文教学目标,起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①有利于贯彻落实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有关要求,为语文教学确定指针与方向。 ②有利于语文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策略的选择,同时对教学过程的组织亦起到积极作用。 ③有助于教学效果的评价。 布鲁姆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认知领域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情感领域分为接受(注意)、反映、评价、组织和价值的性格化五个层次。动作技能领域分为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和复杂的外显反应五个层级。 从语文学科内在结构看,语文教学目标体系包括: 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语文智力(智力因素: 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分析力、综合力)、语文人格(非智力因素或称情意因素,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人生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个性、行为等)。 语文能力因素主要指语文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简言之,是语文知识和技能目标。 包括: 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话能力、说话能力。 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制定计划,明确要求

基础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第二章 环境.doc

第二章环境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 1人类的物理环境包括() A 社会交往和风俗习惯 B 能量和信息交换 C 生活和生态环境 D 朋友和同事的交往 2水的污染主要原因是() A 人为污染 B 自然污染 C 土壤污染 D 食物污染 3可损伤皮肤、致癌、遗传、影响下一代的最主要污染是() A 大气污染 B 水污染辐射C光线污染 D 土壤污染 4一般病区适宜温度为() A 18~20℃ B 18~22℃ C 20~24℃ D 22~24℃ 5病室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 A 10%~20% B 30%~40% C 50%~60% D 70%~80% 6下列哪种患者需要较高的病室空气湿度() A 心力衰竭 B 支气管哮喘 C 气管切开D急性肺水肿 7符合病人休养要求的环境是() A中暑病人、室温保持在30℃ B 儿科病人、室内温度宜23℃左右C 气管切开的病人、室内相对湿度40%左右 D 产妇病室、应保温、不可开窗 8病室通风的目的,下列何项不妥() A 可减少汗液的蒸发和热的消散使病室空气新鲜 B 使患者舒适愉快 C 降低空气中微生物的浓度D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 9按国际标准,病区噪声强度宜控制在() A 30d B B 40dB C 50dB D 60dB 10破伤风病室应() A 安静、整洁 B 适宜的湿度、温度 C 安静、光线暗淡 D 空气流通、光线适中 11保持病区环境安静,下列措施哪项欠妥() A 推平车进门时,先开门后推车 B 轮椅应定时注润滑油 C 医护人员讲话应附耳细语 D 医护人员穿软底鞋 12病室湿度过低可导致() A 疲倦、食欲减退、头晕 B 呼吸道粘膜干燥、咽痛、口渴 C 影响机体散热 D 闷热、难受 13为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天开窗通风时间为() A 4h B 2h C 30min D 10min 14病室群体气氛的主要调节者是() A 病员 B 家属 C 护士 D 伴护人员 15医护人员言语及行为不慎可造成() A 医院内感染 B 医源性损伤 C 无菌观念不强 D 责任心不强 16下列哪项不是病室通风的目的() A 净化空气 B 抑制细菌生长 C 减少细菌数量 D 增加氧含量 17信息交流中最重要的技巧是() A 核实情况 B 沉默的运用 C 触摸的方式 D 用心倾听 18倾听对方谈话应() A 全神贯注,注意听讲 B 及时评论对方所谈内容 C 与对方距离约1m D 双方位置平持,稍向病人倾斜 19在护患交往过程中,除以下哪种病人以外,都可使用共同参与护理活动的模式()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分享 首次分享者:◇﹎ゞ丫丫℡已被分享11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语言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作业1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学前教育学模拟试题

《学前教育学》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标志着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着作是(C)。 A.《学记》 B.《颜氏家训》 C.《理想国》 D.《政治论》 2. 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A)。 A. 《母育学校》 B. 《世界图解》 C. 《大教学论》 D. 《爱弥尔》 3. 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C)。 A. 《母育学校》 B.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C. 《爱弥尔》 D. 《林哈德与葛笃德》 4. 阐述裴斯泰洛齐的学前教育理论的着作是(D)。 A. 《爱弥尔》 B. 《大教学论》 C. 《母育学校》 D. 《林哈德与葛笃德》 5. 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人物是(C)。 A. 蔡元培 B. 张雪门 C. 康有为 D. 陶行知 6. 我国最早的学前儿童教育实验中心是(C)。 A. 北京香山慈幼院 B. 上海劳工托儿所 C. 南京鼓楼幼稚园 D. 江西实验幼师 7. 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的创建者是(C)。 A. 蔡元培 B. 张雪门 C. 陈鹤琴 D. 陶行知 8. 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的创建者是(C)。 A. 张雪门 B. 陈鹤琴 C. 陶行知 D. 蔡元培 9. (B)成立“性格形成学院”,这是为工人子女实施学前公共教育的首次尝试。 A. 福禄培尔 B. 欧文 C. 杜威 D. 蒙台梭利 10. (C)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A. 杜威 B. 蒙台梭利 C. 皮亚杰 D. 维果茨基 11. (A)是指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A. 最近发展区 B. 恩物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12. 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阶段的()和()、揭示这一特定阶段(),以及阐明学前()的科学。(A) A.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教育理论 B. 教育理论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 C. 教育问题教育规律教育理论教育现象 D. 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教育现象教育理论 13. 所谓(C)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值。 A. 教育目的 B. 教育目标 C. 教育功能 D. 教育效益 14. 期望层次的教育功能存在于(A)之中。 A. 人的意识或愿望 B. 教育的实际结构 C. 教育实践 D. 教育结果 15. 潜在层次的教育功能存在于(C)之中。 A. 人的意识或愿望 B. 教育家的作品 C. 教育的实际结构 D. 教育实践

完整word版,中学语文教学法填空题

中学语文教学法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渗透于它的内涵并体现于它的实施过程的。 2、语文课程内容主要是通过(选文)以及学习活动设计等去体现。 3、语文教育以人的(全方位)发展为逻辑起点及其归宿。 4、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只有借助(语言)为媒介才能实现。 5、学业(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物质基础。 6、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中,“好懂”是对教学(措施)方面的要求。 7、初中毕业生应当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 )个。 8、(略读)是指有目的、有重点、有取舍的一种阅读方式。 9、(语言)实验室是利用多种现代媒体装备的供语言教学用的电化教育课室。 10、选材能力属于作文的(专门)能力。 11、进行(自由)拟题作文时,教师关键要给学生讲清楚拟题的要求和方法。 12、听是将外部语言(有声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思维)的过程。 13、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 14、巩固提高是(复习)课的升华与扩展阶段。 15、重视学生学习的最终成果,具有甄别和选拔功能的是(终结)性评价。 16、过程和方法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整个目标结构最具(动态性)的元素。 17、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结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8、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应当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规律。 19、语文学科的德育内容具有明朗性和(隐蔽性)共存的特点。 20、语文教学科研能力按高层次科研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来分解,有下列八项:调查研究的能力、选题定向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开展实验的能力、总结经验的能力、(观察想象)的能力、反馈验证的能力。 21、语文教师的学业知识包括三个部分,即语文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 22、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要注重启发引导,讲求(整体提高)。 23、语文基本技能的教学是指对学生进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训练。 24、教师向学生发出教学信息,以及学生借以向教师反馈信息的载体,统称为(教学媒体)。 25、一次作文教学的过程包括命题、指导、(批改)和讲评四个环节。 26、作文指导课的具体做法有范文指导法、(情景)指导法、讲评指导法和教师示范指导法四种。 27、中学口语交际训练具有(实践性)、提高性和随机性等特点。 28、听话态度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谦虚,第二是(积极)。 29、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部分”。 30、教师指导复习的方法有直接讲授法和(问题引导)法。 31、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2、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3、中学语文课程设置以一(课程设置)理论作为基础和依据。 34、美育,是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的教育。 35、语文(知识)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基础。 36、语文教学科研能力按高层次科研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来分解,有下列八项:调查研究的能

基础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习题】 一、填空题 1.护理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 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的)学科。 2.《基础护理学》的教学目的时(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满足病人心理社会的需求);(满足病人的治疗需 要);认识自身的价值。 3.基础护理学的进行范畴包括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名词解释 护理学: 护理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应用学科。 三、简答题简述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 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是帮助个体和人群减轻痛苦;维持健康;恢复健康;促进健康。 四、论述题 请论述如何掌握基础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 首先要理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意义,树立热爱生命,关爱,为病人服务的信念;在学习基础护理学时与前期相关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和相关技术联系,从而理解基础护理技术的概念、原理、真正做到知起然又知起所以然;在学习过程中,要刻苦练习护理技术,切实掌握基本要点和程序。由于熟练的技能技巧来源于手、脑并用,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技术才能达到准确、规范。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要重视实践锻炼;同时要注培养思考、评判性思维和总结能力。边学边作边观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体验职业情感,培养职业的行为规范,达到提高基本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 第二章环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射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威胁是(B) A.地方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 B.诱发恶性肿瘤 C.急、慢性中毒 D.诱发呼吸道疾病 E.诱发眼结膜疾病 2.为保证病人有适当的活动空间,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E) A. 0.6m B. 0.7m C. 0.8m D.0.9m E.1m 3.关于病室温度错误的说法是(C) A. 室温过高干扰呼吸功能 B.室温过高不利于体热的散发 C. 室温过高有利于消化 D.室温过低缺乏动力 E. 室温过低容易受凉 4.关于病室湿度错误的说法是(E) A. 湿度过低对气管切开病人不利 B. 湿度过高加重病人肾脏的负担 C. 湿度过高可抑制出汗 D. 湿度过高有利于细菌繁殖 E.应保持病室湿度在30%~40%之间 5.病室湿度过高,病人不适的表现是(B) A.口干舌燥 B.气闷 C.咽痛 D.烦渴 E.肌肉紧张 6.病室湿度过低,可表现为(A) A. 口干舌燥,咽痛,烦渴 B.憋气,闷热,难受 C. 血压增高,头晕,面色苍白 D.食欲不振,疲倦,头晕 E.多汗,发热,面色潮红 7.病室最适宜_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为(D) A.14~15℃15%~25% B. 10~17℃ 30%~40% C.20~22 ℃ 40%~50% D. 18~22℃ 50%~60 ° E.15~16℃ 60%~70% 8.通风的目的哪项是错误的(E) A.增家病人的舒适感 B.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C.减少室内细菌含量 D.增加汗液蒸发及热的散失 E.避免噪音刺激 9.适宜于病人休养的环境是(B) A.中暑者,室温应保持在4℃ B.儿科病室,冬季室温应保持在22~24℃ C.产休室应保暖.不能开窗,以防 产妇受凉 D.气管切开者,室内湿度应保持在30% E.医院白天噪音的强度维持在50~60dB之间 10.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噪音标准,白天病区较理想的噪音强度是(D) A. 5~15dB B. 15 ~25dB C.25~35dB D.35~45dB E. 45~55dB 11.以下关于噪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噪音的危害程度与音量、频率有关 B.噪音对健康没有明显的影响 C.只有噪音到达120dB时才能对人产生干扰 D.处于120dB 以下环境中可造成永久性失聪 E.常时间处于80dB以下的噪音环境可导致耳鸣、血压升高等 12.关于户外日光照射的作用不正确的是(E) A.可使照射部位血循环增加 B. 可使照射部位温度升高

《语言学概论》模拟试题含答案

试卷代号:1093 语言学概论(本) 模拟试题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每词5分,共10分) 1. 音位变体 2.借词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3.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B.不同的阶级使用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说明语言具有阶级性 C.人类多种多样的语言说明语言具有任意性特点 D.语言是一种纯自然的现象 4. 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口头语言中 5.单纯词就是由一个( )构成的词。 A.词根 B.词干 C.词缀 D.词尾6.下列各种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词义的模糊性说明词义是不可捉摸的 B.多义词使用不当会产生歧义,如“门没有锁” C.“glass”的本义是玻璃,派生义指玻璃杯,这是隐喻 D.同义词在修辞上具有对比作用,可以利用来突出对立面 7.下列说法只有( )是错误的。 A.语法的规则可以类推,但也有例外,如“wife”的复数不是“wifes” B.}昆合语又叫克里奥尔语,它可以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 C.混合语只限于某社会集团使用,缺乏广泛性 D.“墨水”原指黑墨水,现指各种颜色的墨水,这种变化是词义的扩大

三、综合分析题(共40分) 8.描写下列音素的发音特点。(8分) ① [u]: ② Ea]: ③ [m]: ④ [x]: 9.分析下面词语中各个构词语素的类别,是词根、词缀还是词尾。(12分) ① going ②老乡 ⑧绿化 10.指出下列词组的结构类型。(10分) ①学生和老师 ②空气新鲜 ③热烈欢呼 ④摆放整齐 ⑤阅读报纸 11.指出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词尾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和语法范畴。(10分) He buys many books.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13.语言符号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分层的核。g,是ffA?其上层由哪些要素构成? 各要素在数量上有何特点? 14.举例说明基本词汇的特点,并简要说明这些特点之间的相互影响。 15.什么是双语现象?双语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教育学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教育学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 一、选择题( 包括单选和多选, 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 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题中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 均不得分。每小题 2 分, 共10 分) 1. 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 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 ) 等。 A.学校即社会 B.教育即生活 C.教师中心 D.儿童中心 E.书本中心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 ) 的制约。 A。人口数量 B. 人口质量 C 。人口结构D, 政治制度 E。生产力发展水平 3。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 ) 。 A。讲授法 B 。谈话法 C. 讨论法D。读书指导法 E. 参观法 4 。严而有格, 严而有方”暗含的德育原则是( ) 。 A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B。长善救失C。疏通引导D。知行统一 E.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5. 心理学家所说的“心理断乳期”指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 时期。 A。婴儿期 B. 幼儿期C。儿童期 D. 少年期 E. 青年期 二、填空题( 每空 1 分, 共 6 分) 6. 教育有四个基本要素, 它们是 ___ \ ___ 、教育内容和教学手段。 7.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系统包括_____ 、初等教育___ 、和高等教育四个级别层次。 8. 元认知监控的学习被称为是___ , 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 积极 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的过程。 9. 学校民主管理主要的、基本的组织形式是_____ 制度, 它是教职工直接参与讨论决定学校 重大问题的一种组织形式。 三、辨析题( 除去判断“对”或“错”外, 请写出理由。每小题 6 分, 共18 分) 10. 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的确立必须符合教育目的 11. 课程即学生所学科目的教材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考点资料100%过关

名词解释 82、教学研究论文的构成:论题即论文题目、引论、本论、结论。 14、“泛指”的语文教材是一切对别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书面的,非书面的材料。 15、“特指”的语文教材是指学校开设的语文课上师生使用的教材。 16、“专指”的语文教材是指语文教科书。。 39、“精要”就是教学要抓住重点,把各项知识中最关紧要的、切合实用的部分教给学生,力求做到精选内容,要言不烦。 44、学业考试又称“成绩考试”,考查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状况。 45、水平考试如果用于选拔,又称“选拔考试”,高考就属于选拔考试。 46、学能考试用以了解学生的潜在能力,又称“潜能考试”、“预估考试”。 47、诊断性考试用以了解考生能否使用某种知识或是否具有某种技能。 53、所谓整体优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相同的时间内,使学生学的好一些、多一些、快一些。 1、语文教材:语文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组织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以实现教学任务的最重要的材料,它是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活动之间的中介物,是对学生进行读、写、听、说全面训练的凭借物。 2、助读系统:旧式的文选型读本,常文末加一些注解,或在文中加一些评估的话,这些文字,对读者理解选文有助益,因此可称为助读材料。 47、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48、心智技能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来完成的。 3、语文教学法则:根据教学规律确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法则。 4、智力:智力是人对客观事物进行辨别、判断、想象、推理等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等,其核心是人的思维能力。 61、综合讲评:讲评的基本方式,这种讲评要求教师根据作文指导时提出的训练要求,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全面的概括分析,肯定优点,指出缺点,并举例说明。 62、典型讲评:教师先出有代表性的几篇作文进行深入分析,用典型指导一般。 3、专题讲评:抓住作文中一两个主要问题结合原有语文知识集中进行讲评,重点突破。 5、发现阅读法:指的是在正确理解读物原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读物在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新意义的一种读书方法。 6、查读法:指的是运用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的一种助读方法。 7、猜读法: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用文中的和自己脑里的已知知识法推测文中的末知部分,从而理解文意的一种阅读方法。7、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指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11、略读:对精读中所获得的技能技巧的熟练运用,是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一种训练方法。 12、朗读:对书面语言表达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有声语言,并能表达得准确而连贯。 13、提问:就是教师有目的地设疑,以引起学生积极的、定向的思考。 14、命题作文:是由教师直接出示作文文题,规定题材体裁,规定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的具体要求的一种作文训练方式。 15、单项作文训练:也叫片断训练,又称小作文,是指为培养写作的某一种能力而进行一些局部的,片断的练习。16、自由作文:是指那些不由教师出题目,给材料,没需要而由学生自主进行的作文练习。 17、情景作文训练:教师有意创设一个可看见的“影”或一种可感受的“情”,让学生自处其中,观察、思考、想象、议论、触景生情或据情拟景,然后写成作文一种作文训练方式。 18、知识短文:指教材中用一定篇幅专门介绍语文基础知识的文章。 19、标准参照考试:又称“目标参照考试”,它用以测量考生是否达到某种事先决定的目标或标准,学生考试一般都属于标准参照考试。 20、常规参照考试:把一个考生的成绩放在考生团体来衡量。也就是与其他同类考生的成绩相比较,从而判断该考生的水平。 21、鉴别力:在教育测量学中被称为“区分度”,区分度指试题对应试者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 22、体态语:指表情、手势、身势等言语表述的辅助手段。

基础护理学基本知识试题及答案.

基础护理学基本知识试题 一、 (共 33分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1、下列哪类药物服用后应多饮水 A 、铁剂 B、止咳糖浆 C、助消化药 D、健胃药 E、磺胺类药 2、穿脱隔离衣应避免污染 A 、衣领 B、腰带以上部分 C、腰带以下部分 D、背后 E 、胸前 3、护士在护理服用洋地黄药物的病人时,下列哪项不妥 A 、询问病人不适主诉 B、给药前先数心率 C、观察洋地黄药物浓度 D、心率 <60次/min ,不能给药 E、嘱病人如果一次 漏服,下一次要加量补服 4、吞服强酸、强碱类腐蚀性物质的病员,切忌 A 、含漱 B、洗胃 C、导泻 D、灌肠 E、输液 5、测量呼吸时,护士的手仍放在诊脉部位是为了 A 、表示对病人的关心 B、看表计时 C、转移病人注意力 D 、脉率与呼吸作对照 E、测脉率估计呼吸频率 6、长期留置导尿管后,发生尿液混浊、沉淀或结晶时应 A 、经常更换卧位 B、热敷下腹部 C、膀胱内滴药 D、 进行膀胱冲洗 E、经常清洁尿道口

7、行大量不保留灌肠时,成人每次液体用量为 A 、 50~100mL B、 100~200mL C、 200~500mL D、 500~ 1000mL E、 1000~1500mL 8、帮助留置导尿管病人锻炼膀胱反射功能,护理措施是 A 、每周更换导尿管 B、间隙性夹管 C、温水冲洗外阴 2次/d D 、定时给病人翻身 E、鼓励病人多饮水 9、外文缩写译意错误的是 A 、 Qd :每天 1次 B、 Bid :每天 2次 C、 q4h :每 4小时 1次 D、 Qid :每天 3次 E、 Qn :每晚 1次 10、从上午 8:00开始输液,要求 5小时内输入 1000mL 液体,此时,每分钟 滴数应调节为 A 、 40滴 B、 50滴 C、 60滴 D、 70滴 E、 80滴 11、监测高压蒸汽灭菌效果最有效的方法是 A 、生物监测 B、工艺监测 C、程序监测 D、温度计监 测 E、化学监测 12、下列哪项是输液反应中急性肺水肿的特征性症状 A 、心悸、呕吐 B、咳嗽、气促、呼吸困难 C、发绀、躁动不 安 D、胸闷、心悸、气促 E、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气促、胸闷 13、下列哪项不属于对医务人员的 " 四轻 " 要求 A 、说话轻 B、走路轻 C、开窗轻 D、操作轻 E、关门轻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题 2009年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语言”的定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B.语言就是人们说出来的话 C.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 D.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2.关于“言语活动”、“语言”和“言语”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等于“言语活动”减去“言语” B.“语言”是主要的,而“言语”是次要的 C.“言语”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 D.“语言”是从“言语活动”抽象出来的一个均质的系统 3.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可以称为 A.传统语言学 B.历史比较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社会语言学 4.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A.音渡 B.音素 C.音位 D.音节 5.[p…]的发音特征是 A.双唇送气清塞音 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C.舌尖前送气清塞音 D.舌尖前不送气清塞音 6.下列各项中,都是不圆唇元音的一组是 A.[i,u] B.[e,o] C.[A,y] D.[?,a] 7.说话人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识地加上去的句重音是 A.节律重音 B.语法重音 C.固定重音 D.强调重音 8.下列关于语汇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语汇是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B.语汇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C.语汇是固D.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和 5.[p…]的发音特征是 A.双唇送气清塞音 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C.舌尖前送气清塞音 D.舌尖前不送气清塞音 6.下列各项中,都是不圆唇元音的一组是 A.[i,u] B.[e,o] C.[A,y] D.[?,a] 7.说话人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识地加上去的句重音是 A.节律重音 B.语法重音 C.固定重音 D.强调重音 8.下列关于语汇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语汇是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B.语汇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C.语汇是固定词组和熟语的总汇 D.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和 9.从词的构造方式看,汉语“健儿”一词属于 A.单纯词 B.派生词 C.复合词 D.简缩词 10.下列各个汉语词语中的“子”是词根语素的是 A.笼子 B.鸽子 C.瓜子 D.日子 11.下列关于语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法是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B.语法是说本族语的人的直觉知识和约定习惯 C.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要素互不相关的规则 D.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相比变化较慢的现象 12.在“这些书我看过了”这个语言片段中,“这些书”和“我看过了”的性质是A.既是成分也是组合 B.是成分,不是组合 C.是组合,不是成分 D.不是成分也不是组合 13.下列关于词义模糊性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模糊,中心区域明确 B.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明确,中心区域模糊

教育学模拟试题一

教育学模拟试题一 一、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10分) ( )1、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现象,它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2、学习教育学就是要学习他人的教育经验。 ()3、教育始终具有阶级性,所谓“超阶级”是不存在的。 ( )4、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他可以自己选择教育影响。( )5、义务教育是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具有强制性的国民基础教育。 ( )6、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关键取决于学生。 ( )7、教育方针具有稳定性,因此它应该是稳定不变的。 ( )8、全面发展就是使每个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平均发展。 ()9、因材施教原则就是要求教学要照顾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 ( )10、一节课上得好不好,最主要的标志就是看教学效果如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教育学是研究,揭示的一门科学。 2、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奠基人写的《》是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论著。 3、教育是通过为社会服务的,教育是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4、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是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面向、面向。

5、教育与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6、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的和。 7、把所有课都当作政治课来上,违背了原则。 8、课程编制主要有和两种类型。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素质教育 2、教学相长 3、课程 4、教育制度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试述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及其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2、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教育有何意义? 3、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4、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5、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哪些必然联系? 五、论述题(14分) 1、结合当前的教育改革谈谈新课程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意义是什么?(物理、化学、体育专业作) 2、浅析良好师生关系中的教师形象。(中文、数学专业作) 六、案例分析(10分) 下面是李老师教《瀑布》一课的片断。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重难点

---------------------------------------------------------------最新资料推荐------------------------------------------------------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重难点 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掌握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 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部分,需要深入理解其中关于中学语文课程性质的分析以及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和体系。 难点在于对中学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 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1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一、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立 1 、语文教育的含义 2、语文课的设立3、语文名称的含义二、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三、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1 、语文素质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2、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一、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二、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1 、国家的教育方针 2、中学阶段的教育目的 3、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4、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三、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 1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编制中学语文课程的依据2、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实施的依据 3、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依据四、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 1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 2、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 1/ 13

涵 3、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三)考核知识点 1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2、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四)考核要求1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1 )识记: 语文教育;语文课的设立: 语文名称的含义。 (2)领会: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简单运用: 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4)综合运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1 )识记: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2)领会: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语文素养的内涵。 (3)简单运用: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 (4)综合运用: 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 第六章中学的阅读教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阅读的本质特征,认识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理解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掌握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熟练掌握中学

基础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第五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doc

第五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 对被特殊感染而无保留价值的物品,最彻底的无菌方法是( ) A 煮沸消毒灭菌法 B 高压蒸气灭菌法 C 燃烧灭菌法 D 熏蒸法 2 .乙醇消毒的作用原理是() A破坏细胞膜的结构B与菌体蛋白的氨基结合使其变性 C 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 D 干扰细菌酶的活性 3. 现有95%的乙醇500ml,预配成70%的,需加入灭菌蒸馏水() A 159ml B 169ml C 179ml D 189ml 4.保管无菌物品哪项是错误的() A 无菌物与非无菌物应分别放置 B 无菌包必须注明灭菌日期 C 已打开的无菌包未用完,可在48h内有效 D 已打开的无菌包,必须注明开包时间 5.下列无菌技术操作哪项除外属正确() A.衣帽要整齐,口罩遮住口鼻,修剪指甲,洗手 B.无菌物品仅供一病员使用 C.一无菌物品,仅供一病员使用 D.打开无菌容器,将盖内面向下置一于稳妥处。 6.干热灭菌法灭菌条件是( ) A 120~140℃,10~20min B 160℃,10~15min C 180℃,20~30min D 200℃,30~40min 7.取用无菌溶液时,正确的方法是( ) A.打开瓶盖后,应立即倒入无菌容器中所需液 B.可直接在瓶中蘸取 C.倒后的溶液未用可及时倒回瓶中 D.已打开过的溶液瓶,可保存24小时.哪项不是无菌盘评价的标准() A.无菌中放的位置恰当,放入无菌物品上下两层的边缘对齐 B.无菌巾上物品放置有序,便于使用 C .操作巾无菌巾外面没有被污染 D.无菌巾未被无菌液体打湿 13. 取无菌溶液的评价哪项除外() A.手未接触瓶口及瓶盖中间部分B.倒溶液时,未引起水珠四溅 C.标签向上D.盖回瓶塞时,手指接接触处对准标签 14.戴无菌手套时评价哪项错误() A滑石粉末撒落在手套及无菌区 B 戴手套时未强行拉扯手套边缘,没有污染 C 脱手套时拉扯手指部分 D 操作始终在腰或操作台面以上水平进行 15.哪项除外属无菌包的使用评价标准() A.查看了无菌包名称及灭菌日期B.一次将包内物品全部取出 C.系带善处理,未吊垂在下D.关包时系带横向缠绕以示区别 16.下列操作哪项正确() A.浸泡无菌持物钳的消毒液应浸过无菌钳关节轴 B.关闭容器时,盖子应由前向后覆盖 C.无菌盘铺后应在内4小时内使用 D.倒无菌溶液时,将未粘有标签的一面握在手中 17..戴无菌手套时哪项不妥() A.核对手手套包上的手套号码及无菌日期 B.摊开手套袋,取出滑石粉在其上方擦 C.戴脱时再手套口往下翻转脱下D.脱时再手套口往下翻转脱下 18.下列原则哪项除外是正确的() A.无菌操作环境应清洁,宽阔B.操作者口罩应每4-8小时更换 C.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D.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有菌区,以免无菌物品被污染19.一套无菌物仅供一位病人使用是() A.节省物品B.方便操作C.防止交叉感染D.防止差错 20无菌盘在何种情况下不得使用() A.准备好4小时之内B.操作中无菌盘内面污染 C.无菌巾未被无菌液体打湿D.夹取放置无菌物品时,手臂没有跨越无菌区 21.杀死病毒与芽胞的高效消毒剂是()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 填空题:(每空1 分,本大题共10 分) 、 1. ()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 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2.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右 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3. 进入20世纪以后,语言研究的主流由历史比较语言学转为 ()。 4. 俄语属于印欧语系的( 5. 一个音位包含的不同音素或者具体表现 ()。 6. 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 7. 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 字母。 8. 言外之意之所以能够被理解是因为( 明的作用。 9. 方言在社会完全分化的情况下,有可能发展成(? ) ? 10. 南京方言的“兰”、“南”不分,从音位变体的角度来说,[n ]和 [l]是属于()变体。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 (每小题1 分,本大题共15 分)

影响的语言学流派是 () A. 历史比较语言学 B. 心理语言学 C. 结构主义语言学 D. 社会语言学 2.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中的“言”属于 () A.语言 B.言语 C.言语行为 D.言语作品 3. “我爱家乡”中“爱”和“家乡”() A. 是聚合关系。 B. 是组合关系。 C. 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 既非聚合关系又非组合关系。 4. 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 () A.音素 B.音位 C.语素 D.音节 5. 英语的man—→men采用的语法手段是 () A. 屈折变化 B. 变换重音的位置 C. 变化中缀 D. 异根 6. 在汉语普通话中没有意义区别功能的声学特征是 () A.音高 B.音强 C.音长 D.音质 7. [ε]的发音特征是 () A. 舌面前高不圆唇 B. 舌面后高不圆唇 C. 舌面前半高不圆唇 D. 舌面前半低不圆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