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1.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考点归纳

1.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肺炎双球菌

.从微生物学角度 (1)肺炎双球菌的结构肺炎双球菌是一种细菌,属原核生物。由于核区中的DNA分子不与蛋白质结合,因此,用它作实验材料易于单独观察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2)何为荚膜?其作用怎样? 荚膜是细菌细胞壁外围绕一层较厚的粘性、胶冻样物质。其化学成分随细菌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多数细菌的荚膜成分为多糖,如肺炎双球菌。荚膜的形成受遗传物质(基因)控制。 荚膜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同时荚膜还能储留水分能抗干燥,对保护细菌有作用。荚膜本身无毒性,但在机体内保护细菌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及消化,并能抑制体内杀菌物质(如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使细菌易在体内大量繁殖致病。细菌若失去荚膜,致病力也随之减弱或消失。 (3)何为菌落?菌落是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形成的一种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每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所形成的菌落,可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2.从分类学角度 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R型细菌,无多糖类的荚膜,是无毒性的;另一种是S型细菌,具有多糖类的荚膜,是有毒性的。R型实际上是S型肺炎双球菌的突变类型,二者属于同一个物种。 3.从免疫学角度 (1)为何S型细菌会致病,而R型细菌不能致病? 当细菌进入人或动物体后,由于免疫效应,都要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加以消灭。由于S型细菌有荚膜,进入吞噬细胞后,受荚膜的保护,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从而能迅速增殖、扩散,引起机体发生疾病。而R型细菌无荚膜,则能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所以不能使机体患病。 (2)同是一种S型的肺炎双球菌,为何使人患肺炎,而小鼠患白血病? 肺炎双球菌都会使人或小鼠患肺炎,由于小鼠抵抗力差而细菌毒力较强,可并发败血症。 (3)何谓加热杀“死”?

高中生物浙科版高一必修二学案:第三章_第一节_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_word版有答案

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对应学生用书P4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 2噬菌体的结构与代谢 (1)结构: (2)代谢与增殖[判断]: ①T 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 ②T 2噬菌体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的成分。(√) ③当噬菌体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大量的子代噬菌体。(√) 2.实验过程 1.染色体由DNA 、蛋白质(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和少量RNA 组成,其中DNA 和组蛋白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2.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有肺炎双球菌转化实 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前者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后者只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3.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RNA 是遗传物质,蛋 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4.证明DNA 或R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共同设计思路是: 分离出可能是遗传物质的DNA(或RNA 和蛋白质),分别直接地、独立地观察它们在遗传中的作用。 5.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即DNA 或RNA 。凡是细 胞生物,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或RNA 。 6.没有任何实验能证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 .实验结果及结论 过程结果分析结论 被35S标记的T2噬菌 体侵染细菌 细菌体内无放射性, T2噬菌体增殖 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细 胞外,不起作用 DNA是遗传物质被32P标记的T2噬菌 体侵染细菌 细菌体内有放射性, T2噬菌体增殖 DNA进入细菌细胞内, 指导T2噬菌体的增殖 1.科学家为什么把T2噬菌体作为研究DNA是遗传物质的材料?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 提示:由于T2噬菌体只由DNA和蛋白质两种化学物质组成,DNA是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而蛋白质除含有C、H、O、N,有的还含有P和S等元素。科学家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进行研究。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准备中,为什么不能直接用含35S和32P的普通培养基来培养T2噬菌体? 提示:因为噬菌体营寄生生活,只有在细菌体内才能进行增殖,故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而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3.能否用14C、3H、18O、15N元素来标记噬菌体?能否同时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 提示:都不能,因为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C、H、O、N元素,所以此实验不能用放射性的14C、3H、18O、15N元素标记。若用32P和35S同时标记噬菌体,则无法分清实验中哪种放射性物质进入了大肠杆菌细胞内。 4.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是在哪里合成的? 提示:子代噬菌体的DNA是在所寄生的细菌的细胞内以亲代DNA为模板进行大量复制的,子代蛋白质是以细菌内的氨基酸为原料,利用细菌细胞内的核糖体、能量等进行大量合成的。 1.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 (1)吸附:用尾部的末端(六根尾丝)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 (2)注入:释放出溶菌酶,破坏大肠杆菌的局部细胞膜,噬菌体DNA通过尾管进入大肠杆菌,蛋白质外

高中生物体外转换实验

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赫尔希和蔡斯) 1、实验材料: (1)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 (2)T2噬菌体的结构和化学组成:T2噬菌体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头部内含有DNA,如图所示 (3)T2噬菌体增殖的特点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 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 ①吸附→T2噬菌体利用尾部的末端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 ②注入→T2噬菌体将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则留在大肠杆菌细胞的外表面 ③复制(合成)→在大肠杆菌体内T2噬菌体,以自身DNA为指导,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的DNA 和蛋白质 ④组装→新合成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组装出很多个与亲代相同的子代噬菌体

2、体内转化实验中细菌数量变化曲线分析 在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体内S型活细菌,R型活细菌数量的变化情况: 1、R型活细菌数量变化 (1)、ab段: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抗R型活细菌的抗体,固该时间段内活细菌数量增多。 (2)、bc段:小鼠体内形成大量的抗R型活细菌的抗体,故使R型活细菌数量减少。 (3)、cd段:c点对应时间点之前,已有少量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S型活细菌能降低小鼠的免疫力,使小鼠对R型活细菌的杀伤力减弱,导致R型活细菌大量繁殖,所以cd段R型活细菌数量增多。 2、S型活细菌数量变化 少量R型活细菌获得了S型细菌的DNA,并转化为S型活细菌,S型活细菌有多糖类荚膜的保护,能在小鼠体内增殖,而且随着小鼠免疫力的降低,小鼠对S型活细菌的杀伤力减弱,S型活细菌增殖加快,数目增多。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

★★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首先,DNA分子有变性和复性的特点.变性通俗点说就是性质改变,跟蛋白质的变性意思差不多.但是DNA不同,它又可以复性,就是恢复原本性质. 而变性复性主要通过加热,使双链解开,再温度恢复,使原本解开的双链又重新聚合. 所以,你看书上说,"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当然细菌的其他成分比如蛋白质就不可逆地变性了.但是DNA也通过将双链解开变性. 再将其和R型细菌混合,那么,在细菌进行裂殖时,R型细菌的DNA也会解开, 那么,再降温的时候,就有可能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DNA聚合,这样的话,形成的新的子代细菌就会表示出双链DNA就会有一条链是S型的,另一条链是R型的. 因此新的子代细菌就会表达出致病基因. 是的,可以发生。如S型菌是获得了R型菌的DNA,并且整合到了自己的DNA 上,这就是一个重组的过程啊。不要以为重组就只是减数分裂时发生的。

无荚膜的R型细菌有非常重要的“感受态因子”位点,保证了S型细菌的DNA 可以进入。S型细菌有荚膜,无“感受态因子”位点,不能作为受体菌直接培养而发生转化。那么S型细菌有可能变成R型细菌吗?当然有! 转化之所以会发生: 一、因为R型与S型的DNA可以同源区段配对,形成杂合细菌,通过分裂生殖形成R型和S型两种后代,不象许多人认为的(R型直接变成S型); 二、无荚膜的R型有非常重要的感受态,保证了S型的DNA可以进入。反之则不会发生:S型有荚膜,无感受态,不能作为受体菌,若人为除去荚膜,培养出无荚膜的后代,它就同时丧失了毒性,变成R型,当然就会有了感受态。 三、真核生物的细胞膜表面结构与原核生物的大不相同,不会发生转化(转化本身只发生在同种菌株间或近缘菌株间)。我们可以放心去吃想吃的东西,包括被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 四、S型可以变成R型吗?当然可以!产荚膜细菌由于有黏液物质,菌落表面湿润、有光泽、黏液状,称光滑型—S型(smooth);无荚膜细菌由于无黏液物质,菌落表面干燥、粗糙,称粗糙型—R型(rough)。自然状态下通过基因突变来完成,不是转化。人工方法是诱变,物理、化学方法都行,变过来的还能再变回.

生物必修二1-3章实验总结

一、基因遗传定律: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1.一对相对性状 (1) 实验操作: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去雄要在花蕊成熟之前,去掉雄蕊再套袋是 为了防止其他花粉与雌蕊相接触而完成受精作用,对哪株豌豆去雄,它就是母本) (2) 孟德尔从34个豌豆品种中选择了7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对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 别进行研究。孟德尔选择的是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在杂交亲本的选择上既用高茎作母本(接受花粉的称母本),矮茎作父本(传出花粉的称为父本);同时又用高茎作父本,矮茎作母本。如果将第一种杂交类型称为正交,那么第二种杂交类型就称为反交了。但不管是正交,还是反交,F 1都有表现高茎的植株。 (3) 实验现象及图解 孟德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① F 1都是高茎的。即F 1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高茎。 ② F 2出现了性状分离。即出现了两个亲本性状:高茎和矮茎。且高茎与矮茎之比接近3∶1。 ③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遗传图解。 P 纯种 纯种 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F 高茎 性状表现: 高茎 矮茎 F 个体数 787 277比值: 3 : 11 2 (4) 问题: 为什么F 1只表现高茎? 为什么F 2出现了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 (5) 猜想: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间有独立、互不融合、不会消失的特征。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而在生殖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 (3)在受精作用过程中,雌、雄配子(即生殖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机会是均等的。 (6) 验证:测交F1x 纯合隐性(矮茎)--分离比 高茎:矮茎=1:1 (7) 结论: 分离定律: 1) 概念: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 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 意义:分离定律是有性遗传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定律。 3)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

2023高考生物通用版提分大二轮复习讲义专题三遗传变异与进化第1讲Word版含答案

2023高考生物通用版提分大二轮复习讲义专题三遗传变异与进化第1讲Word版含答案 第1讲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纲要求]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3.基因的概念(Ⅱ)。4.DNA分子的复制(Ⅱ)。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1.比较肺炎双球菌和T2噬菌体 (1)相同点:都营寄生生活,遗传物质均为DNA。(2)不同点 ①肺炎双球菌:为原核生物,具有独立的物质和能量供应系统。 ②T2噬菌体:为非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进行增殖。 2.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 (1)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转化的只是少部分R型细菌。 (2)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的存在,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3.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不能标记C、H、O、N这些DNA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否则无法将DNA和蛋白质区分开。 (2)35S(标记蛋白质)和 32

P(标记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存在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4.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DNA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DNA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2)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既有利于提高翻译速度,又可增强容错性,减少蛋白质或性状差错。5.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有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有的性状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如人的身高),有的基因可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 (2)性状并非完全取决于基因。生物体的性状从根本上是由基因决定的,同时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1.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 2.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3.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细胞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4.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5.使DNA双链不能解开的物质可导致细胞中DNA的复制和转录发生障碍()6.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7.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8.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

统考版高中生物复习2-2-1遗传物质的经典探究实验学案含答案

必修②遗传与进化 第二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 课堂互动探究案1遗传物质的经典探究实验 考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国考5年1考) (国考卷:2021全国乙卷) 任务驱动·探究突破 项目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 培养细菌______体内培养______体外培养 实验原则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对照S型细菌体内各成分的相互对照 实验结果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使 R型细菌转化为______ ________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实验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 含有某种“________” ______是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而蛋白 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联系①所用材料相同,都是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②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仅说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____________,而体外转化实验则进一步说明______________;③实验设计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1)对照组与实验组 对照组通常指在自然状态下或已知影响因素所造成的结果的一组实验;而实验组通常指某种自变量的改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未知,需要人为探索的一组实验。对照组能帮助人们排除无关变量所造成的实验误差,与实验组对照,有助于得出真实可信的结果或结论。 (2)对照类型:①空白对照。设置两组实验,其中施加实验变量(要研究的因素)处理的为实验组,常态或未施加实验变量(要研究的因素)处理的为对照组。自变量为实验变量的有无。一般验证性实验采用空白对照。②相互对照。设置三组以上的实验,每一组既作为实验组,同时又是其他组的对照。自变量为实验变量的不同量度(或类别)。一般探究“××最适(佳)条件”的实验采用相互对照。③自身对照。实验组、对照组在同一实验对象上进行,即实验处理前的为对照组,处理后的为实验组,自变量为实验变量的处理与否,如“植物细胞的吸

高考生物复习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2019年高考生物复习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 验 生物学科属于自然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小编准备了高考生物复习重点,希望你喜欢。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基本信息 肺炎双球菌(Diplococcus pneumoniae)是一种病原菌,存在着光滑型(Smooth简称S型)和粗糙型(Rough简称R型) 两种不同类型。其中光滑型的菌株产生荚膜,有毒,在人体内它导致肺炎,在小鼠体中它导致败血症,并使小鼠患病死亡,其菌落是光滑的;粗糙型的菌株不产生荚膜,无毒,在人或动物体内不会导致病害,其菌落是粗糙的。 致病原理:肺炎双球菌有多种株系,但只有光滑型菌株可致病,因为在这些菌株的细胞外有多糖荚膜起保护作用,不致被宿主破坏。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过程 格里菲斯的实验:格里菲斯以R型和S型菌株作为实验材料进行遗传物质的实验,他将活的、无毒的RⅡ型(无荚膜,菌落粗糙型)肺炎双球菌或加热杀死的有毒的SⅢ型肺炎双球 菌注入小白鼠体内,结果小白鼠安然无恙;将活的、有毒的SⅢ型(有荚膜,菌落光滑型)肺炎双球菌或将大量经加热杀死的有毒的SⅢ型肺炎双球菌和少量无毒、活的RⅡ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分别注射到小白鼠体内,结果小白鼠患病死

亡,并从小白鼠体内分离出活的SⅢ型菌。格里菲斯称这一现象为转化作用,实验表明,SⅢ型死菌体内有一种物质能引起RⅡ型活菌转化产生SⅢ型菌,这种转化的物质(转化因子)是什么?格里菲斯对此并未做出回答。 埃弗雷等人的进一步实验:1944年美国的埃弗雷(O.Avery)、麦克利奥特(C. Macleod)及麦克卡蒂(M.Mccarty)等人在格里菲斯工作的基础上,对转化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体外转化实验)。他们从SⅢ型活菌体内提取DNA、RNA、蛋白质和荚膜多糖,将它们分别和RⅡ型活菌混合均匀后注射人小白鼠体内,结果只有注射SⅢ型菌DNA和RⅡ型活菌的混合液的小白鼠才死亡,这是一部分RⅡ型菌转化产生有毒的、有荚膜的SⅢ型菌所致,并且它们的后代都是有毒、有荚膜的。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结论 证明了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将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实际转化因子就是DNA,但是当时并没有提出DNA 这个名词,另外,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有两个,一个是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另一个是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前者证明了转化因子(DNA)是遗传物质,没有得出蛋白质与遗传物质的关系,后者证实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影响因素

生物(2019版)必修二知识梳理及训练:3

生物(2019版)必修二知识梳理及训练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运用演绎与推理、归纳与概括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2.通过对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学习,说明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 3.举例说出某些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4.能够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遗传物质探究的科学方法,具备设计实验探究类似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5.体验科学家对遗传物质本质探究的艰辛历程和严谨态度,认同科学和技术的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认同科学是在不断拓展、修正中前进的。 新知探究一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活动1:阅读教材P 43 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第一、第二、第三组实验分别说明什么? 提示:第一组实验说明R型细菌没有致病性;第二组实验说明S型细菌具有致病性;第三组实验说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不具有致病性。 问题(2):第四组实验中的S型活菌是怎么产生的? 提示:由R型活菌转化而来。 问题(3):已知在80~100 ℃温度范围内,蛋白质将失去活性,DNA的结构也会被破坏,但当温度降低到55 ℃左右时,DNA的结构会恢复,但蛋白质却不能恢复。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格里菲思的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可能是哪种物质? 提示:DNA。 问题(4):如果将S型细菌的DNA直接注入小鼠体内,会导致小鼠死亡吗? 提示:不会。没有R型活细菌,S型细菌的DNA是不能转化为S型细菌的。 活动2:阅读教材P 44艾弗里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P 46 “科学方法”,思考下 列问题。 问题(5):艾弗里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应用了酶的什么特点? 提示:酶的专一性。 问题(6):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提示:自变量是细胞提取物的不同处理,因变量是培养基中活细菌的种类。 问题(7):艾弗里实验控制自变量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控制自变量的原理属于“减法原理”。问题(8):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的五组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是什么? 提示:第一组为空白对照组,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组都是实验组。

高中生物必修2课时作业9:3.1.1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第3章基因的本质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基础再现] 1.作为遗传物质,DNA与蛋白质相比的优势不包括() A.分子量大 B.能精确地复制自己 C.结构稳定,一定条件下可变 D.对生物体的性状和新陈代谢过程有决定作用 2.下列哪一组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相同的() A.动物和植物的遗传物质 B.动物的肝糖原和抗原 C.人的胰岛素和性激素 D.植物的纤维素和维生素 3.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发现无毒R型和被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混合后,在小鼠体内找到了下列哪些类型的细菌() ①有毒R型②无毒R型③有毒S型④无毒S型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4.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促成R型细菌发生转化。这个事实能证明() A.S型细菌的蛋白质和DNA的结构都很稳定 B.S型细菌的蛋白质的结构特别稳定 C.S型细菌的DNA结构比蛋白质的结构稳定 D.任何条件都不能破坏S型细菌DNA的结构 5.艾弗里等人为了弄清转化因子的本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如图是他们所做的一组实验,则三个实验的培养皿中只存在一种菌落的为()

A.实验一B.实验二 C.实验三D.实验一和三 [能力提升] 6.下列哪项是艾弗里及其同事研究肺炎双球菌的方法或实验设计思路() A.杂交实验法 B.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C.病毒侵染法 D.单独直接地观察不同成分的作用 7.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由表可得出() A.①不能证明 B.②说明S型细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8.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中,下列实验结果不正确的是() A.注射R型细菌后,小鼠不死亡 B.注射S型细菌后,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 C.注射R型细菌及热处理的S型细菌后,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D.注射S型细菌及热处理的R型细菌后,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9.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第一个实验证据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无荚膜(R型)细菌不能使小鼠发病;有荚膜(S型)细菌能使小鼠得败血症而死亡。下列哪一项叙述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A.用S型活细菌给小鼠注射,小鼠死亡;用R型活细菌给小鼠注射,小鼠不死亡 B.用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小鼠死亡 C.加热杀死S型细菌并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D.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的DNA后与R型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10.在科学史上许多科学家分别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取得了重大科技成就,在下列生物领域的

2022-2023学年 必修2 人教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案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标要求核心素养 概述多数生物的基因是DNA分子的功能片段,有些病毒的基因在RNA分子上。1.通过分析图示,理解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原理和过程。(科学思维) 2.通过类比分析,掌握不同生物遗传物质种类。(科学思维) 基础知识·双基夯实 一、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链球菌的类型(连线) 2.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两个阶段(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的结构与代谢

2.实验过程 3.实验结果及结论 亲代噬菌体寄主细胞内子代噬菌体实验结论 32P标记DNA__有____有__ __DNA__是遗传物质35S标记蛋白质__无____无__ 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 (1)烟草花叶病毒的组成: (2)侵染实验: (3)结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RNA__。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连线生物类型与遗传物质的种类: 〔学霸记忆〕

1.S型细菌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有致病性;R型细菌的菌体没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无致病性。 2.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 3.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才是遗传物质。 5.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 6.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活学巧练〕 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会有两种菌落。(√) (2)艾弗里的实验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理由是只有DNA 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3)由于噬菌体不能独立生活,所以标记噬菌体时应先标记噬菌体的宿主细胞——大肠杆菌。(√) (4)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理由是DNA是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的物质,并且还指导了蛋白质的合成。(√) (5)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32P标记组为实验组,35S标记组为对照组。(×) (6)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7)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思考〕 1.如果把S型细菌的DNA提取出来后,直接注射到小鼠体内,能否从小鼠体内分离得到S型细菌?(科学思维) 提示:不能,因为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前提是S型细菌的DNA能与R型细菌的DNA发生重组,直接将S型细菌的DNA注入小鼠体内,DNA分子会被小鼠体内的DNA酶分解而失去作用,如果小鼠体内没有R型细菌,也无法转化为S 型细菌。 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但实际上含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可能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

2019苏教版必修2同步讲义及练习---第四章 (8)

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第1课时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学习目标] 1.掌握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和结论。2.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方法、过程及结论。3.理解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结论。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20世纪30年代,人们认识到DNA的重要性,但是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2.肺炎双球菌类型 3.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4.艾弗里的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及结果 (2)结论:DNA 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例1 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 型细菌的DNA +DNA 酶→加入R 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②R 型细菌的DNA +DNA 酶→加入S 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③R 型细菌+DNA 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 型细菌的DNA →注射入小鼠 ④S 型细菌+DNA 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 型细菌的DNA →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答案 D 解析 能使小鼠死亡的是活的S 型细菌,而不是S 型细菌的DNA 。①中有活的R 型细菌,无毒性,小鼠存活;②中有活的S 型细菌,小鼠死亡;③中有S 型细菌的DNA 和无活性的R 型细菌,无活性的R 型细菌无法转化成活的S 型细菌,S 型细菌的DNA 无法使小鼠死亡;④中有R 型细菌的DNA 和无活性的S 型细菌,无法使小鼠死亡。 例2 艾弗里及其同事用R 型和S 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由表可知( )

【备考2024】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第17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备考2024】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第17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课标要求] 概述多数生物的基因是DNA分子的功能片段,有些病毒的基因在RNA分子上 [核心素养] (教师用书独 具)1.认识DNA分子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征,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的观念。(生命观念) 2.总结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探究) 3.分析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究的实验设计思路,培养探究意识。(科学思维) 考点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1.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2.20世纪30年代,人们认识到DNA的重要性,但是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二、两种肺炎链球菌的比较 项目 种类 S型细菌R型细菌 菌落表面光滑表面粗糙菌体 毒性有毒性无毒性

1.实验a、b对比说明R型细菌无致病性,S型细菌有致病性。 2.实验b、c对比说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无致病性。 3.实验b、c、d对比说明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4.综合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是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R 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四、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1.格里菲思认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提示: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只是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使无毒的R型细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细菌。 2.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提示: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从格里菲思的第四组死亡小鼠身上分离得到的S型活细菌是由S型死细菌转化而来的。(×)提示:S型活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而来的。 4.艾弗里的实验中加蛋白酶的作用是使蛋白质失去活性,但其他物质如RNA、DNA等仍具有生物活性。(√) 5.肺炎链球菌属于寄生细菌,其蛋白质在寄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提示:肺炎链球菌是原核生物,其蛋白质在自身核糖体上合成。 1.为什么无荚膜的R型肺炎链球菌无毒性,有荚膜的S型肺炎链球菌有毒性?(必修2P43“相关信息”) 提示:无荚膜的R型肺炎链球菌,感染人体或动物体后,容易被吞噬细胞吞噬并杀灭;有荚膜的S型肺炎链球菌可以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而在宿主体内存活并繁殖。 2.肺炎链球菌转化的实质是什么?(必修2P44“图3-3”) 提示: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S型细菌的DNA进入到R型细菌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 格里菲思第四组实验中,小鼠体内S型细菌、R型细菌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ab段R型细菌数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小鼠体内形成大量的抗R型细菌的抗体,致使R型细菌数量减少2.bc段R型细菌数量增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中学高考生物试题实战演练仿真卷含解析

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中学高考生物试题实战演练仿真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可证明遗传物质不是蛋白质 B.将S型菌的DNA和R型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上会出现S型菌 C.T2噬菌体能利用肺炎双球菌细胞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32P标记组为实验组,35S标记组为对照组 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的水平结构只是由于土壤、地形、风和火等环境条件引起的 B.群落的演替总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方向发展 C.引入到塔斯马尼亚岛的绵羊种群,其环境容纳量是由该岛有效资源决定的 D.在实验室内把果蝇饲养在瓶内并喂养酵母菌,其种群按J形曲线增长 3.下列关于伞藻、蓝藻、衣藻、黑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有细胞壁结构的生物,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都是属于单细胞的生物 C.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都存在核糖体,且它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浓度过高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增高会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 B.将黄化苗茎段纵切后浸入蒸馏水中,半边茎的弯曲状况可反映内源生长素的作用效果 C.细胞分裂素起作用时,细胞内的ATP含量会明显下降 D.未成熟的种子产生的生长激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5.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变异的种类不同

2020版生物浙江高考选考一轮复习讲义:第14讲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含答案

2020版生物浙江高考选考一轮复习讲义:第14讲核酸是遗传 物质的证据含答案 第14讲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考点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2018·浙江4月选考改编)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相关实验的叙述,判断正误。 (1)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 型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 (2)肺炎双球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S 型菌的DNA 使R 型菌转化为S 型菌,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2.(2016·浙江10月选考)用R 型和S 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可知() A.RNA 是转化因子 B.荚膜多糖具有生物活性 C.DNA 是转化因子 D.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本实验属于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图中只有加入DNA的一组才发生转化,与其他组形成对照,说明DNA是转化因子。 答案 C 本题组对应必修二教材P50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重点考察实验的步骤和结论。 1.离体细菌转化实验 (1)实验材料:S型和R型细菌、培养基。 (2)实验目的:探究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还是蛋白质或多糖。 (3)实验过程及结果:

(4)结论:S型细菌中的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异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2.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实质是S型细菌DNA与R型细菌DNA实现重组,表现出S型细菌的性状,此变异属于广义上的基因重组。 3.每种生物只有唯一确定的遗传物质,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无细胞结构的生物(即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生物界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极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因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活体细菌转化实验 (1)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小鼠 S型细菌R型细菌 菌落光滑型粗糙型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20讲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20 讲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第第20讲讲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考纲要求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实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考点一考点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 1.肺炎双球菌类型的比较特点类型菌落荚膜毒性S型光滑有有R型粗糙无无 2.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1实验.对比说明R型细菌无毒性,S型细菌有毒性。 2实验.对比说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无毒性。 3实验..对比说明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4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实验.分别说明荚膜多糖.蛋白质没有转化作用。 2实验.说明DNA有转化作用。

4.比较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项目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培养细菌小鼠体内培养培养基体外培养实验原则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对照S型细菌体内各成分的相互对照实验结果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S 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实验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DNA是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联系所用材料相同,都是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仅说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而体外转化实验则进一步说明“转化因子”就是DNA;实验设计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1.判断下列关于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叙述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2肺炎双球菌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S型细菌表面光滑,有毒性4从格里菲思的第组死亡小鼠身上分离得到的S 型活细菌是由S型死细菌转化而来的5从格里菲思实验中的病死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型细菌而无R型细菌6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2.判断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叙述1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在艾弗里的实验中,DNA酶将S型细菌的DNA分解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因此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