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知识点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知识点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知识点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知识点

第一章组织激励

第一节需要、动机与激励

知识点一:需要的概念[掌握]:

1、需要是指当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2、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社会需要。

知识点二:动机的概念[掌握]:

1、动机是指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这种意愿取决于目标能否以及在多大

程度上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2、动机的三要素:(重点识记)

(1)决定人行为的方向,即选择做出什么样的行为;

(2)努力的水平,即行为的努力程度;

(3)坚持的水平,即遇到阻碍时付出多大努力坚持自己的行为。

知识点三:内源性动机和外源性动机[掌握]:

1、内源性动机:人作出某种行为是因为行为本身(带来成就感,认为有价值)

2、外源性动机:人作出某种行为是为了行为的结果(为了获得报酬,或避免惩罚等)

知识点四:激励及其类型[掌握]:

激励:激发鼓励

激励就是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类型:

从激励的内容角度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从激励的作用角度分为: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

从激励对象的角度分为:他人激励和自我激励。

第二节激励理论

知识点一:需要层次理论[掌握]:

1、主要观点:

(1)人均有五种需要;

(2)未被满足的需要是行为的主要激励源;

(3)五种需要从低到高,逐层满足;

(4)大致分为两大类:基本需要(前三个层次)和高级需要(后两个层次)。

知识点二:双因素理论[掌握]:

1、主要观点:

(1)满意与不满意不是或此或彼、二择一的关系;

(2)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激励因素可以令员工满意,而保健因素可以消除员工的不满。

2、与需要层次理论的关系:

(1)保健因素相当于低层次需要;

(2)激励因素相当于高层次需要。

3、管理应用:除了要用保健因素消除员工的不满之外,还要运用工作本身对员工的价值去激发员工

的工作热情。

知识点三:ERG理论[掌握]:

知识点四:三重需要理论[掌握]:

知识点五:公平理论[掌握]:

1、主要观点: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人们不仅关心自己的绝对报酬,而且关心自己和他人在工作和报酬上的相对关系。

知识点六:期望理论[掌握]:

1、主要观点:期望理论认为,动机是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1)效价,即一个人获得的报酬;

(2)期望,指个人对努力产生成功绩效的概率估计;

(3)工具性,个人对绩效与获得报酬之间关系的估计。

2、公式表达:动机=效价*期望*工具

(1)效价是指个体对所获报酬的偏好程度,它是对个体得到报酬的愿望的数量表示。

(2)期望是指员工对努力工作能够完成任务的信念强度。

(3)工具性是指员工对一旦完成任务就可以获得报酬的信念。

3、管理应用:三种要素可以有多种组合,产生最强动机的组合是高的正效价、高期望和高工具。

知识点七:强化理论[掌握]:

强化理论认为行为的结果对行为本身有强化作用,是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强化理论并不考虑人的内在心态,而是注重行为及其结果,认为人是在学习、了解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尽管强化作用对行为颇有影响力,但却不是行为的唯一控制因素。

第三节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作用

知识点一:目标管理[掌握]:

1、目标管理的基本核心是强调通过群体共同参与制订具体的、可行的而且能够客观衡量的目标。实

施目标管理可以自上而下,也可以自下而上。

2、目标管理的四个要素:(1)目标具体化;(2)参与决策;(3)限期完成;(4)绩效反馈。

3、效果评价:相当流行,但不能从普及性推断有效性,目标管理的效果有时并不符合管理者的期望。知识点二:参与管理[掌握]:

1、参与管理就是让下属人员实际分享上级的决策权。

2、主要理由:

(1)工作十分复杂时,管理者无法了解员工所有情况和各个工作细节;

(2)现代的工作任务相互依赖程度很高,有必要倾听其他部门意见;

(3)可以使参与者对决定有认同感;

(4)可以提供工作的内在奖赏。

3、参与管理的条件:

(1)在行动前,要有充裕的时间来进行参与;

(2)员工参与时,要与其切身利益相关;

(3)员工必须具有参与的能力;

(4)参与不应使员工和管理者的地位和权力受到威胁;

(5)组织文化必须支持员工参与。此外,还要考虑不同员工对参与的需要。

4、质量监督小组是一种常见的参与管理的模式。

知识点三:绩效薪金制[掌握]:

1、绩效可以分为个人绩效、部门绩效和组织绩效。

2、绩效薪金制是将绩效和报酬相结合的激励措施,通常采用计件工资、工作奖金、利润分成、按利

分红等。

3、斯坎伦计划:“劳资合作、节约开支、集体奖励”。

斯坎伦计划它融合了参与管理和绩效薪金制两种概念。

斯坎伦计划两项不可缺少的要素:一是设置一个委员会;

二是制定一套分享成本降低所带来的利益的计算方法。

斯坎伦计划成败的关键在于劳资双方是否能够彼此相互信赖,

以及整个组织中的所有员工是否对这一制度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第二章领导行为

第一节领导理论

知识点一:领导的含义特点和来源[掌握]:

1、领导,指的是一种影响群体、影响他人以达成组织目标的能力。

2、领导有两个基本特点:

首先,领导必须具有影响力。

其次,领导还必须具有指导和激励的能力。

3、领导的影响力主要来源于组织的正式任命

知识点二:主要的领导理论[掌握]:

1、特质理论;

2、交易型和改变型的领导理论

3、魅力型领导理论;

4、路径—目标理论;

5、权变理论;

6、领导—成员交换理论(LMX)

1、特质理论;

概念:认为领导者具有某些固有的特质,并且这些特质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先天具备这些特质的人才有可能成为领导。

不足:

(1)、忽视了下属的需要

(2)、没有指明各种特质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3)、忽视了情境因素

(4)、没有区分原因和结果

2、交易型和改变型的领导理论

伯恩斯把领导分为两种类型:交易型和改变型。

交易型领导者的特点和方法(特征)

3、魅力型领导理论

罗伯特.豪斯在伯恩斯改变型领导理论基础上提出魅力型领导理论。魅力型领导是指具有自信并且信任下属,对下属具有高度的期望,有理想化的愿景,以及使用个性化风格的领导者。

魅力型领导的道德特征和非道德特征。(了解)

4、路径—目标理论;

路径—目标理论

路径--目标理论由罗伯特.豪斯提出,路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以确保下属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目标相互配合。

路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的激励作用在于:第一,使绩效的实现与员工需要的满足相结合。第二,为实现有效的工作绩效提供必需的辅导、指导、支持和奖励。

四种领导行为

(1)指导式领导:让员工明确别人对他的期望、成功绩效的标准和工作程序。

(2)支持型领导:努力建立舒适的工作环境,亲切友善,关心下属的要求。

(3)参与式领导:主动征求并采纳下属的意见。

(4)成就取向式领导:设定挑战性目标,鼓励下属展现自己的最佳水平。

两个权变因素

(1)下属控制范围之外的环境因素 (2)下属的个人特征。

5、权变理论;

费德勒的权变理论认为,团队绩效的高低取决于领导者与情景因素之间是否搭配。

费德勒将领导方式分为工作取向和关系取向两类。

将情景因素分为三个维度:一是领导与下属的关系,二是工作结构,三是职权。

三个维度的相互组合,共可以产生八种不同的情景。

两种领导风格在八种不同的情景下有不同的效能。

6、领导—成员交换理论(LMX)

团队中领导者与下属在确立关系和角色的早期,就把下属分出“圈里人”和“圈外人”的类别。

属于“圈里人”的下属与领导打交道时,比“圈外人”困难少。

领导者倾向于对“圈里人”比“圈外人”投入更多的时间、感情,很少采用正式领导权威。

领导—成员交换过程是一个互惠的过程

第二节领导风格与技能

知识点一:领导风格含义及类型[掌握]:

1、领导风格,是指领导者在实际领导中表现的习惯化行为特点。

2、领导风格可以分为以管理者为中心和以员工为中心两种。

领导风格既可能是正性的也可能是负性的。

知识点二:早期关于领导的研究[掌握]:

(一)勒温的民主与专制模式

从属于独裁领导者的儿童的行为倾向于要么富有攻击性,要么缺乏感情。当独裁型领导离开或将领导氛围变得更轻松一些时,缺乏感情的儿童会转而产生攻击性。

放任型领导则产生更多的攻击性表现。

民主型团体的攻击行为处在放任型和独裁型之间。

知识点三:俄亥俄与密西根模式[掌握]:

(一)俄亥俄模式

俄亥俄模式将领导行为聚焦到两个维度上:关心人和工作管理。

研究发现,工作管理和关心人得分高的领导,比其他类型的领导(在两个维度上都低,或在一个维度上低,在另一个维度上高)更能促进员工有高的绩效和高的工作满意度。

(二)密西根模式

密西根模式得到两个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员工取向和生产取向。发现员工取向的领导风格与团队高绩效和员工高满足感相关,生产取向的领导风格则和低绩效、低满足感相关。

知识点四:管理方格图[掌握]:

管理方格理论把领导风格画成一个二维坐标方格,方格的纵坐标是“关心人”,横坐标是“关心任务”。

在方格中有5种基本风格,描述了关心人和关心任务的交互作用。

一名具体的管理者在方格中的位置可以通过布莱克和默顿的问卷测量。

知识点五:领导者生命周期理论[掌握]:

影响领导者风格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下属的成熟程度。

成熟程度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能力与意愿,包括两个方面:工作成熟度、心理成熟度。

四种领导风格

1、指导式(高工作—低关系)

2、推销式(高工作—高关系)

3、参与式(低工作—高关系)

4、授权(低工作—低关系)

强调了被领导者的重要性,指出对于不同成熟度的员工,应采取不同形式的领导方式,以求得最佳绩效。

知识点六:领导者的技能[掌握]:

领导者的三种主要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一)技术技能指一个人对于某种类型的程序或技术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二)人际技能指有效地与他人共事和建立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概念技能是指按照模型、框架和广泛联系进行思考的能力。

第三节领导决策

知识点一:决策过程[掌握]:

西蒙决策过程:

西蒙认为决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智力活动:包括对环境进行搜索,确定决策的情境

(2)、设计活动:包括探索、发展和分析可能发生的行为系列

(3)、选择活动:在上一步的可能的行为系列中选择一个行为。

明茨伯格的决策过程:

(1)、确认阶段:认知到问题或机会的产生,进行诊断

(2)、发展阶段:个体搜寻现有的标准程序或者解决方案,或者设计全新的、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的

过程。

(3)、选择阶段:确定最终的方案。

提示:记决策过程三阶段的顺序

知识点二:决策模型(三种模型)[掌握]:

决策模型:经济理性模型

决策者在任何方面都是完全理性的。

决策者的特征:

(1)、从目标意义上分析,决策完全理性

(2)、存在完整和一致的偏好系统,使决策者在不同的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

(3)、决策者可以知道所有备选方案。

(4)、对计算复杂性无限制,可以通过计算选择出最佳备选方案。

决策模型:有限理性模型

(1)在选择备选方案时,决策者试图使自己满意,或者寻找令人满意的结果。

(2)决策者所认知的世界是真实世界的简化模型。

(3)由于采用的是满意原则而非最大化原则,决策者在进行选择的时候不必知道所有的可能方案。

(4)由于决策者认知的简化的世界,因此可以相对简单的经验启发式原则,或者商业敲门,以及一些

习惯来进行决策。这些技术不要求非常高的思维和计算的能力。

决策模型:社会模型

含义: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由无意识的需求来驱动的,人类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理性决策。

产生投入增加的原因(四个)。

(1)项目的特点;

(2)心理决定因素;

(3)社会压力;

(4)组织的决定因素。

知识点三:决策风格[了解]:

(1)指导型:决策者具有较低的模糊耐受性水平,倾向于关注任务和技术本身。指导型的决策者也

会表现出独裁的领导风格。

(2)分析型:决策者具有较高的模糊耐受性以及很强的任务和技术取向。他们也倾向于使用独裁的领

导风格。

(3)概念型:决策者具有较高的模糊耐受性,并且倾向于对人和社会的关注。有时候他们在进行决策

时会陷入空想和犹豫不决之中。

(4)行为型:决策者具有较低的模糊耐受性,倾向于对人和社会的关注。

第三章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

第一节组织设计概述

知识点一:组织设计与组织结构设计[掌握]:

组织设计是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方式所进行的设计,基本内容包括:(1)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2)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方法设计。

知识点二:组织结构类型[掌握]:

按照组织结构设计的时间,可以分为:

(1)对新建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属于全新的设计体系;

(2)对现有组织结构的完善,是对现有体系的再设计和变革。

组织设计从形式上可以分静态设计和动态设计,只对组织结构进行的设计称为静态组织设计,同时组织结构和运行制度进行的设计称为动态组织设计。

古典的组织设计理论是静态的,只关注组织结构设计方面的研究;

现代的组织设计理论是动态的,同时关注组织结构设计和运行制度设计两个方面的研究。

知识点三:组织结构的含义[掌握]:

2.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指为实现企业目标,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力方

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三个含义)

(1)组织结构的本质是企业员工的分工协作关系。

(2)设计组织结构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组织结构是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手段。

(3)组织结构的内涵是企业员工在职、权、责三方面的结构体系。

知识点四:组织结构体系[掌握]:

组织结构体系主要内容:

①职能结构;②层次结构;③部门结构; ④职权结构。

组织结构包括三个要素:复杂性、规范性和集权度。

(1)职能结构:完成企业目标所需的各项业务工作及其比例和关系。

(2)层次结构:各管理层次的构成,又称组织的纵向结构

(3)部门结构:各管理部门的构成,又称组织的横向结构

(4)职权结构:各管理层次、部门在权利和责任方面的分工和相互关系。

知识点五:组织结构的三个要素[掌握]:

组织结构包含三个要素

①复杂性。复杂性指的是任务分工的层次、细致程度

②规范性。规范性是指使用规则和标准处理方式以规范工作行为的程度。

③集权度。集权度指的是决策权的集中程度。这三个要素结合起来,就可以说明一个组织的结构面

貌。

知识点六:组织结构设计的主要参数[掌握]:

组织结构设计的参数包括特征因素和权变因素。

(1)组织结构的特征因素包括10个方面:

①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②专业化程度③地区分布

④分工形式 (横向分工) ⑤关键职能

⑥集权程度⑦规范化

⑧制度化程度⑨职业化程度⑩人员结构

管理层次是指从组织最高一级管理组织到最低一级管理组织的各个组织等级。

管理幅度也称为管理跨度,它是指一名领导者直接领导的下级人员的数量。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密切。首先,两者存在反比的数量关系。其次,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是相互制约的,其中管理幅度起主导作用。同时,管理层次对管理幅度也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

2.组织结构设计的主要参数

(2)组织结构的权变因素

影响企业组织机构的外部条件和环境。

主要有:企业环境、企业战略、企业技术、人员因素、企业规模、企业生命周期等。企业应该根据各自面临的外部环境来设计相适应的组织结构,这就是组织设计的权变观点。

知识点七:组织结构的程序[掌握]:

组织设计的八个步骤

(1)确定组织设计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2)进行职能分析和职能设计

(3)设计组织结构的框架

(4)联系方式的设计(5)管理规范的设计

(6)人员配备和培训体系的设计

(7)各类运行制度的设计(8)反馈和修正。

知识点八:组织设计的类型[掌握]:

(一)行政层级式组织形式(马克斯.韦伯)

1.行政层级式的决定因素

(1)权力等级

(2)分工

(3)规章

(4)程序规范

(5)非个人因素

(6)技术能力

(二)按职能划分的组织形式

1.职能制的主要特点

①职能分工 (高度专业化分工)

②直线—参谋制

③管理权力高度集中(高度集权)

2.职能制的优点

(1)有明确的任务和确定的职责,人们相互影响和相互支持的机会较多。

(2)可以消除设备及劳动力的重复,可以对资源最充分地利用。

(3)有利于管理人员注重并熟练掌握本职工作的技能,有利于强化专业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4)部门间的联系能够长期不变,使这个组织有较高的稳定性。

(5)管理权力高度集中,便于最高领导层对整个企业实施严格的控制。

缺点

(1)狭隘的职能观念

(2)横向协调差

(3)适应性差

(4)企业领导负担重

(5)不利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能够经营整个企业的管理人才。

适用范围

在简单/静态环境中效果较好;

主要适用于中小型的、产品品种比较单一;

生产技术发展变化较慢、外部环境比较稳定的企业。

(三)矩阵组织形式

1、矩阵组织形式的主要特点

特点: (产品经理和职能经理)

①一名员工有两位领导

②组织内部有两个层次的协调

③产品部门(或项目小组)所形成的横向联系灵活多样。(项目:临时)

优点:

(1)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2)有利于顺利完成规划项目,提高企业的适应性。

(3)有利于减轻高层管理人员的负担

(4)有利于职能部门与产品部门相互制约,保证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缺点:

(1)组织的稳定性较差

(2)双重领导,容易产生责任不清、多头指挥的混乱现象。

(3)机构相对臃肿,用人较多。

适用范围:

在复杂/动态环境中较为有效

适合应用于因技术发展迅速和产品品种较多而具有创新性强、管理复杂的特点的企业。

一般工业企业中的科研、新产品试制和规划工作,也可运用这种形式。

(四)其他组织形式(扁平化以利润为中心)(分权)

1、事业部制形式

特点:

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产品或地区分别建立经营事业部,实行集中决策指导下的分散经营优点:

(1)有利于总公司高层管理者摆脱具体管理事务,集中精力于战略决策和长远规划

(2)增强企业的活力

(3)有利于把联合化和专业化结合起来,提高生产效率。

缺点:

(1)容易使各事业部只顾自身的利益,减弱整个公司的协调一致性。

(2)公司和各个事业部的职能机构重复,会增加费用和管理成本。

适用范围:

产品种类多且产品之间工艺差别大,或市场分布范围广且市场情况变化快、要求适应性强的大型联合企业或公司。

2、团队结构形式

打破部门界限并把决策权下放到工作团队成员手中。

在小型组织中,可以把团队结构作为整个组织形式

在大型组织中,团结结构一般作为行政层级组织形式的补充

既能提高行政层级组织形式标准化的好处,提高运行效率,也能因团结结构形式的存在而增强灵活性。

3、虚拟组织形式

“可以租用,何必拥有?”是虚拟组织的实质。

是一种规模较小,但可以发挥主要职能的核心组织,它的决策集中化程度较高,但部门化程度低或根本就不存在。

4、无边界组织形式

通过组织扁平化来减少指挥链,对管理幅度不加限制,取消各种职能部门,代之以授权的团队。第二节组织文化

知识点一:组织文化的概念和功能[掌握]:

1、组织文化的概念

组织文化是指控制组织内行为、工作态度、价值观以及关系设定的规范。简单地说,组织文化就是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使得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他组织。

2、组织文化的功能

组织文化具有以下六个作用

(1)导向作用

(2)规范作用

(3)凝聚作用

(4)激励作用

(5)创新作用

(6)辐射作用

知识点二:组织文化的内容和结构[掌握]:

1、组织文化的内容

(1)创新与冒险

(2)注重细节

(3)结果导向

(4)人际导向

(5)团队导向

(6)进取心

(7)稳定性

2、组织文化的结构

组织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

(1)物质层:表层

(2)制度层:中间层

(3)精神层:精神层

知识点三:组织文化的类型与组织设计[掌握]:

组织文化的类型

(一)学院型

学院型组织是为那些想全面掌握每一种新工作的人而准备的地方。

(二)俱乐部型

俱乐部型组织非常重视适应、忠诚感和承诺。

(三)棒球队型

棒球队型组织鼓励冒险和革新。

(四)堡垒型

堡垒型组织着眼于公司的生存。

组织文化的类型

(1)学院型。 (2)俱乐部型

(3)棒球队型 (4)堡垒型

第三节组织变革与发展

知识点一:组织变革及方法[掌握]:

1、组织变革概念

指控制组织内部行为、工作态度、价值观以及关系设定的规范。

美国管理学家西斯克认为,当组织面临下列情况之一时,就必须进行变革:决策失灵、沟通不畅、组织不能发挥效率、缺乏创新。

2、组织变革的方法

(1)以人员为中心的变革

(2)以结构为中心变革

(3)以技术为中心的变革

(4)以系统为中心的变革

(1)以人员为中心的变革。人员的变革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变革。所谓人员的变革,就是提高人的知

识和技能,特别是改变人的态度、行为及群体行为等,以便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

(2)以结构为中心的变革。分化与统合就是组织结构的变革,包括重新划分和合并新的部门,调整管

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任免负责人,明确责任和权力等。

(3)以技术为中心的变革。就是通过对组织工作流程的再设计,完成组织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和设备的

改变,以及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以便达到组织变革的目的。

(4)以系统为中心的变革。以系统的观点来考虑整个组织的变革,在变革某一因素时,必须注意到它

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应考虑组织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平衡。

知识点二:组织变革的程序[了解]:

变革程序包含四个步骤

(1)确定问题

(2)组织诊断

(3)实行变革

(4)变革效果评估

知识点三、组织发展与方法

(一)组织发展的含义

指有计划变革及干预措施的总和,寻求的是增进组织的有效性和员工的幸福感。蕴涵的观念与针对的目标有:

①对人的尊重;

②信任和支持;

③权力平等;

④正视问题;

⑤鼓励参与。

(二)传统的组织发展方法

1、结构技术

指通过有计划地改革组织的结构,改变其复杂性、规范性和集权度的技术,是影响工作内容和员工关系的技术

2、人文技术

指通过沟通、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等方法改变组织的态度和行为的技术,包括敏感性训练、调查反馈、质量圈、团际发展。

(三)现代的组织发展方法:典型的现代组织发展方法有全面质量管理和团队建设。

(1)全面质量管理

指整个企业通过共同努力,引进新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文化,大幅度削减因质量不佳而导致的成本因素,以此来满足顾客的需要,甚至经常超出顾客的期望要求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要达到全面质量管理的这些要求,变革必须根植于企业最根本的部分,即组织文化。另外,全面质量管理需要最高管理层的支持;全面质量管理规划需要从上向下推行,并持续地从下向上付诸实施。

(2)团队建设

可以针对工作,也可以针对员工的业余生活,双管齐下则效果更好。

针对工作的方法通常包括目标设定、发展团队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明确每个成员的角色和责任的角色分析以及团队工作程序分析这几个步骤。

第四章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实施过程

知识点一:战略管理及人力资源满足企业优势资源的条件[掌握]:

战略管理一般被定义为将组织的主要目标、政策和行为顺序整合为一个具有内在有机联系整体的模式或规划。

人力资源满足企业竞争优势资源的条件(巴尼)

(1)价值

(2)稀缺性(独特性)

(3)不可模仿性

(4)不可替代性

知识点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含义及特征[掌握]: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所进行和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人力资源部署和管理行为。

它是为了实现组织长期目标,以战略为导向,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程序和方法的总和。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具有5个特征:

①战略性

②系统性

③一致性。

④目标性

⑤灵活性。

知识点三:决定组织对人力资源进行投入的因素[掌握]:

(1)管理层的价值观(关键性因素)

(2)组织对待风险的态度。

(3)员工技能的性质。(专业化技能而不是通用热门技能)

(4)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的可能性。

知识点四: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掌握]:

知识点五: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掌握]: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两个部分:人力资源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人力资源战略被认为是一种战略的定位,是指导人力资源系统和活动的行动纲领,规定人力资源在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中所承担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指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即企业在人力资源战略模式的指导下,具体实现选人、育人、用人和留人职能的方法,包括招聘、培训开发、薪酬福利、绩效考核等具体的人为资源管理行为。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主要包括两个相辅相成的阶段:

人力资源战略制定与人力资源战略执行。

知识点六:人力资源战略模式[掌握]:

美国学者戴尔和霍德将企业广泛采用的人力资源战略分为三类:诱因战略、投资战略与参与战略。

(1)诱因战略。采用这种人力资源战略的组织主要目标是获得高度稳定与可靠的员工,与员工之间表

现为纯粹的利益交换关系。

(2)投资战略。采用这种人力资源战略的组织多将雇佣关系建立在长期的观点上,往往雇用多于组织

当前需要的人力资源数量,同时相当重视员工的培训和发展。

(3)参与战略。采用这种战略的组织将权力下放到最基层,让员工有参与感,并能与其他成员互动,

鼓励员工的团队工作,培养团队精神。

知识点七人力资源战略与组织战略的匹配

(一)不同总体组织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

组织的总体战略从根本上而言有三种类型:成长战略、稳定性战略或维持战略、转向或紧缩战略,其中每一种战略都需要独特的人员管理方法相匹配。

组织的成长战略可以分成内部成长与外部成长战略。

内部成长战略相关的战略人力资源问题主要包括:制定适当的规划以保证及时雇用和培训新员工,适应市场需求;改变现有员工的晋升和发展的机会,保证快速成长时期依然能够继续保持质量和绩效标准。

外部成长战略相关的关键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有两个:

一是对不同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合并。有时可能会从零开始,为新组织建立一个全新的人力资源战略。

二是裁员。

(二)不同经营战略的人力资源需求

组织的经营战略一般分为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与聚焦战略三种类型,需要不同的人力资源战略方法对应。

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组织效率优先,关注削减成本,将节省的资金用于吸引顾客,更倾向于采用诱因战略的人力资源战略模式;

实施差异化经营战略的组织力图使产品或服务不同于竞争对手,追求顾客对某种特殊品牌的忠诚,更倾向于采用投资战略或参与战略的人力资源战略模式;

实施聚焦战略的组织认为不同的细分市场有不同的需求,并极力去满足某个特定群体的需求,会结合使用三种人力资源战略模式。

知识点八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障碍

(1)大多数组织追求短期利益,专注于眼前的工作绩效

(2)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地位、水平过低,不能从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

(3)大多数部门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的价值缺乏认识,不知道人力资源能从战略的角度为组织作出贡

献。

(4)职能管理人员对技术问题的关注多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关注,他们很少讲自己作为人力资源管

理者对待。

(5)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成果难以量化。

(6)由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可能引发变革,因此会受到传统的抵制。

第二节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内容

知识点一:人力资源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掌握]:

(1)战略伙伴(参与者)

(2)管理专家(专业性咨询)

(3)员工激励者(激励方案设计)

(4)变革推动者(变革推动器)

知识点二:人力资源专业人员需具备的技能[掌握]:

(1)掌握人力资源,是指要掌握与人力资源管理所承担的各类职能活动有关的知识,具备设计和制

定各种人力资源制度、方案及政策的能力 (专业知识)

(2)掌握业务,是指了解本企业所在的行业、熟悉本企业所开展的业务,具备一定的经营活动的能力。

(3)掌握变革,是指促使变革发生的能力

(4)个人信誉,是指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应具有良好的人际影响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点三: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权[掌握]:

1、职权是指制定决策、下达命令和指挥别人工作的权力

2、直线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职权

直线经理所具有的人力资源管理职权包括:指导组织的新近员工,训练员工掌握新的技能,分派适当的人员担任适当的工作,培养员工之间的合作关系等

3、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职权:包括直线职能和服务职能

直线职能包括两个方面:①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内部,行使直线管理者的职权,指挥其下属的工作;

②在整个组织范围内,对组织其他管理可能行使相当程度的直线职能。

服务职能包括两个方面:①作为组织最高管理层的助手,协助组织最高管理层确保人力资源的战略、目标、政策和各项规定的实施;②人力资源经理要为直线经理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支持,包括协助直线经理处理员工的任用、培训、评估、激励、晋升和辞退等各项事宜,处理健康、保险、退休和休假等各种员工福利计划,督促遵守国家各项有关劳动和人事方面的法律和规定,帮助处理员工的不满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协助开发员工的潜力等,努力设法提供最新的信息和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第五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人力资源规划及其供求预测

知识点一:人力资源规划定义和目标[掌握]:

1、定义

是指企业根据战略发展目标与要求,科学地预测、分析变化环境中人力资源的给与需求情况,制定必要的政策与措施,以确保稳定地拥有一定质量和数量的人力,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目标

主要目标在于使组织内部和外部人员的供应与特定时期组织内部预计空缺的职位相吻合,并为组织未来发展所需人才做出安排。

具体表现

(1)防止人员配置过剩或不足

(2)确保组织在适当的时间、地点获得适当数量并具备所需技能的员工

(3)确保组织能够对环境变化做出适当反应

(4)为所有人力资源活动和体系提供方向和一致的标准

(5)将业务管理人员和职能管理人员的观点结合起来。

3、意义

(1)有助于组织发展战略的制定

(2)有助于组织人员稳定

(3)有助于降低人力资本的开支

4、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关系

(1)与工作分析和工作设计的关系

(2)与人员招聘的关系

(3)与绩效考核的关系

(4)与薪酬福利的关系

(5)与培训管理的关系

知识点二:人力资源规划的类型[掌握]:

人力资源规划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根据时间长短,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

1、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

根据企业战略确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目标和配套政策,一般为3年以上的人力资源规划。发挥什么作用的角度来分析组织目标和资源获取过程。

2、战术性人力资源规划

主要指3年以内的人力资源计划,又称作是年度人力资源计划

2、战术性人力资源规划

战术性规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晋升规划。人员提升政策和方案。

(2)补充计划长期内把所需数量、质量、结构的人员补充在可能产生的职位空缺上。

(3)培训开发规划

(4)配置规划对中、长期内处于不同职务或工作类型的人员分布状况的规划

(5)继任规划指公司制定的用来填补最重要的管理决策职位的计划。

(6)职业规划

知识点三:影响人力资源规划的因素[掌握]:

(一)外部环境因素

(1)经济因素

(2)政府影响因素

(3)地理环境和竞争因素

(4)人口统计趋势

(二)内部环境因素

(1)技术与设备条件

(2)企业组织规模

(3)企业经营方向

(4)组织文化

知识点四: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掌握]: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步骤

1、组织目标与战略分析

2、提供人力资源信息

3、人员预测

4、供需匹配

5、执行计划与实施监控

6、评估人力资源规划

(1)事前结果预期

(2)实施后的效果评价

第二节人力资源供求平衡的基本对策与方法

知识点一:人力资源预测的分类[掌握]:

人力资源预测主要分为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一、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一)人力需求预测程序(自上而下预测4步)

1、预测组织未来生产经营状况

2、估算各职能工作活动的总量

3、确定各职能及各职能内不同层次类别人员的工作负荷

4、确定各职能活动及各职能活动内不同层次类别人员的需求量。

知识点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掌握]:

主要方法有两类:定量预测法与定性预测法。

1、定量预测法

定量预测法又称为统计学方法,指的是通过对某些商业要素进行预测从而决定劳动力队伍的大小。所谓商业要素指的是销售量或市场份额等组织的商业属性。

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

(1)时间序列分析法(2)比率分析法(3)回归分析法

2、定性预测法

定性预测法又称为判断法,是一种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预测方法。

最常用的判断技术有(1)主观判断法(2)德尔菲法

知识点三: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掌握]:

(一)企业内部供给预测方法

1、人员核查法

2、人员调配图

3、马尔科夫分析方法

周期越长,根据过去人员变动所推测的未来人员变动就越准确该模型假定在给定时间中人员的转移比率固定

关键是要确定出人员转移率矩阵表

(二)企业外部人力资源的供给预测

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包括对地方劳动力市场以及全国劳动力市场的预测。对于地方劳动力市场的预测

知识点四:人力资源规划的综合平衡[掌握]:

(一)人力供给与人力需求的平衡(不平衡表现为3个方面)

1、供给小于需求

(1)从外部雇用人员,包括返聘退休人员

(2)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效率。

(3)延长工作时间,让员工加班加点

(4)降低员工的离职率

(5)人力资源业务外包

2、供给大于需求

(1)扩大经营规模,或开辟新的增长点,从而增加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2)永久性的裁员,或者辞退员工

(3)提前退休

(4)冻结招聘

(5)缩短工作时间,工作分享或降低员工的工资,通过这些方式也可以减少供给

(6)对富余员工实行培训,这相当于进行人员储备,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

3、结构性失衡

(1)进行内部人员的重新配置,包括晋升、调动、降职等,来弥补那些空缺的职位

(2)进行针对性的专门培训,使内部员工能够从事空缺职位的工作

(3)进行人员置换,释放那些组织不需要的人员,补充组织需要的人员,从而调整人员的结构。

第六章人员甄选

第一节甄选及其有效性

知识点一:人员甄选的含义和标准[掌握]:

1、人员甄选的含义

人员甄选是指通过运用一定的工具和手段对招募到的求职者进行鉴别和考察,区分她们的人格特点与知识技能水平、预测他们的未来工作绩效,从而最终挑选出组织所需要的、恰当的职位空缺填补者的活动。 (技术性最强的一步)

需要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甄选应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评价应聘者的知识、技能和个性;二是预测应聘者未来在组织中的绩效。而对应聘者绩效的准确预期对组织而言最为关键性。

第二,甄选要以空缺职位所要求的任职资格为依据来进行,组织所需要的是最合适的人,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人。

第三,甄选应当由人力资源部门和直线部门共同完成,最终的录用决策应当由直线部门做出。

2、人员甄选的评价标准(5大标准)

(1)标准化

(2)有效排列

(3)提供明确的决策点

(4)充分提供应聘者是否胜任空缺职位的信息

(5)突出应聘者背景情况的重要方面

知识点二:人员甄选的预测因素[掌握]:

(一)胜任特征模型

(二)目前实践活动中经常使用的预测因素

胜任特征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有优异成绩者所具备的任何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人特质,是可以将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深层次特征。

1、胜任特征的基本内容

(1)内容与结构

①知识②技能③社会角色④自我概念⑤人格特质⑥动机/需要

(2)校标参照

指按照某一效度标准,这一胜任特征确实预测了校标群体的工作优劣,一个特征品质如果对于现实世界不能做出差异化的预测,就不能被称为胜任特征。最常用的是优秀校标和合格校标

(3)因果关联

指胜任特征所引起预测的行为和绩效的关系。动机、特质、自我概念等胜任特征将预测行为的反应方式,而行为反应方式又影响工作绩效的结果。

2、胜任特征的种类

(1)成就特征:成就欲,主动性,关注秩序和质量

(2)助人/服务特征:人际洞察力,客户服务意识

(3)影响特征:个人影响力,权限意识,公关能力。

(4)管理特征:指挥,团队协作,培养下属,团队领导

(5)认知特征:技术专长,综合分析能力,判断推理能力,信息寻求能力。

(6)个人特征:自信,自我控制,灵活性,组织承诺。

知识点三:胜任素质的作用[掌握]:

胜任特征模型的作用(5大作用)

(1)工作分析

(2)人员甄选

(3)绩效考核

(4)员工培训

(5)员工激励

知识点四:胜任素质模型的建立[掌握]:

胜任特征模型的建立一般经过以下8个环节

(1)明确目标

(2)定义绩效标准

(3)选取分析校标样本

(4)获取有关胜任特征的数据资料

(5)分析数据信息

(6)建立胜任特征模型

(7)验证胜任特征模型

(8)企业内沟通与推广

知识点五:目前实践活动中经常使用的预测因素[掌握]:

1、知识

2、技能

3、智力因素

(1)感知力(2)注意力(3)记忆力(4)语言能力(5)思维能力

4、非智力因素

(1)情绪(2)动机(3)气质(4)个性/人格(5)综合素质

第二节甄选的主要方法

知识点一:五种方法[掌握]:

1、筛选申请材料

2、专业笔试法

3、面试法

4、心理测验

5、评价中心

知识点二:筛选申请材料[掌握]:

1、个人简历与申请表的特点

个人简历的优点在于形式灵活,有利于求职者充分进行自我表达。但由于缺乏规范性,个人简历内容的随意性较大,有时不能系统、全面地提供企业所关注的所有信息,还有可能存在自我夸大的倾向。

精心设计的申请表可以克服个人简历的弊端,系统、详细地提供企业所关注的信息。

2、申请表的主要内容

(1)有关申请人的客观信息

(2)申请人过去的成长与进步情况

(3)申请人的工作稳定性和求职动机

(4)可以帮助组织预期求职者实际工作绩效的信息

知识点三:专业笔试法[掌握]:

1、论文形式的笔试

优点:题目易于编制,能测验书面表达能力,易于观察到应聘者能力、创造力及材料概括力。

缺点:评分缺乏客观标准,不能测出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

2、测验形式的笔试

优点:①一次测试出题多②费时少,效率高③应试者的心理压力小相对来说更容易发挥正常水平④成绩评定较为客观

缺点:不能全面地考查应试者的工作态度、品德修养以及组织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操作技能等。

知识点四:面试法[掌握]:

(一)面试的特点

(1)直观性

(2)全面性

(3)目标性

(4)主观性

(二)面试的工作流程

1、面试前的准备

2、面试初始阶段(氛围信任亲密)

3、面试深入阶段(实际性探查)

4、结束面试

(三)面试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结构化面试、半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

1、结构化面试

根据特定职位的素质要求,遵循固定的程序,采用专门的题库、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通过考官小组与应聘者面对面的言语交流方式,对应聘者的胜任素质进行评价的过程与方法。

优点是可靠性和准确性比较高;主持人易于控制局面;面试通常从相同的问题开始

缺点是灵活性不够;

一般适用于应聘者较多且来自不同单位或校园的招聘中。两种比较有效的具体形式为:①行为事件面谈法②情景面试

2、半结构化面试

只对重要问题提前做出准备并记录在标准化的表格中,要求面试者制定一些计划,但是允许在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及如何提问方面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优点是获得的信息比较结构性面试更丰富而且与工作的相关性更强。

缺点是在不同的面试主考间可靠性不如结构性面试高

3、非结构化面试

面试是漫谈式的,面试者会提出探索性的无限制的问题,鼓励求职者多谈;面试没有遵循的特别形式,谈话可向各方面展开;可以根据求职者的最后陈述进行追踪提问。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实务》知识点整理笔记(十一)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实务》知识点整理笔记(十一) 第十一章金融监管及其协调 第一节金融监管概述 一、金融监管的涵义、目标与原则 (一)金融监管的涵义 金融监管属于管制的范畴。管制(Regulation)一般是指国家以经济管理的名义进行干预。本文所说的金融监管,倾向于一般意义上的管制定义,是指金融监管机构通过制定市场准入、风险监管和市场退出等标准,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实施有效约束,确保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 (二)金融监管的目标 第一,实现金融业经营活动与国家金融货币政策的统一。 第二,减少金融风险,确保经营的安全。 第三,实现公平有效的竞争,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三)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六点: 1.监管主体独立性原则 监管主体的独立性是金融监管机构实施有效金融监管的基本前提。 2.依法监管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依法经营,金融监管机构依法监管是确保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的保证。

3.外部监管与自律并重原则 4.安全稳健与经营效率结合原则 保证金融机构安全稳健经营与发展是金融监管的基本目标。 5.适度竞争原则 促进银行机构间的适度竞争有两层涵义:一是防止不计任何代价的过度竞争,避免出现金融市场上的垄断行为;二是防止不计任何手段的恶劣竞争,避免出现危及银行体系安全稳定的行为。 6.统一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指金融监管要做到使微观金融和宏观金融相统一,以及国内金融和国际金融相统一。 (四)金融监管的作用 金融监管是确保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维持社会货币信用体系的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一,维护信用、支付体系的稳定。 第二,保护存款人、投资者和被保险人的利益。 第三,保证金融机构依法经营。 第四,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 第五,解决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金融机构个体的盲目经营行为。 二、金融监管的理论 (一)公共利益论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知识点讲解 (4)

第四章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知识点框架 知识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实施过程 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管理 (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及其内涵 1.概念:“为了提高一个组织的绩效水平,培育富有创新性和灵活性的组织文化,而将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同战略目标联系在一起的做法”,或“为了实现一个组织的目标而实施的有计划的人力资源运用模式以及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2.强调的核心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能够帮助组织实现战略以及赢得竞争优势。 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被看成“利润中心”,而不是“成本中心”(※)。 4.战略匹配/战略契合: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概念是战略匹配或战略契合。 5.目的: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将组织的注意力集中于改变结构和文化、提升组织效率和业绩、开发特殊能力以及管理变革。 目的是通过确保组织获取具有良好技能并得到充分激励的员工,使组织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而形成组织的战略能力,依靠人来实现战略目标,同时依靠核心人力资源赢得竞争优势。

6.贯彻思想: (1)以利润为导向,而不仅仅是以服务为导向。 (2)对生产率、薪资福利、招募甄选等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评价和解释。 (3)采用包括可行性、挑战性、具体性以及有意义性等目标在内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型,针对遇到的问题,提供建议性对策报告。 (4)提供培训,强调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重要性以及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二)战略的三个层次及战略管理的基本模型: 1.战略的三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考点预测:战略三大层次 (1)组织战略/企业战略: 回答到哪里竞争问题。 分为:成长战略、稳定战略和收缩战略。 (2)竞争战略/经营战略: 回答如何竞争问题。 分为: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市场集中战略。 (3)职能战略 回答凭借什么来进行竞争的问题。 分为:市场营销战略、人力资源战略、财务战略等。 2.战略管理的基本模型

2011年_中级经济师考试必读

2011中级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汇总 第一部分经济学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 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 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 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 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 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 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16、保护价格也称支持价格、最低限价。 17、需求富有弹性商品适合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增加销售收入。 18、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19、当Eij>0,交叉弹性系数为正数时,表明两种商品的关系为两者为替代品。 20、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的变化和供给的变化总是同方向的,所以,Es的符号始终为正值。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1、效用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和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是人们心里的一种主观评价 2、由于人们对效用的认识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效用理论。基数效用理论运用边际效用理论分析。序数效用理论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进行分析。序数效用理论认为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 3、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就越高。第二,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三,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各点的商品的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5、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无差异曲线上的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商品边际替代率沿曲线递减。 6、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商品的价格。预算约束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取决于商品价格和消费者收入 7、决定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有:消费者的收入、商品的价格。 8、预算线的斜率等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的斜率等于无差异曲线的切线斜率。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 9、经济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企业的隐成本一般称为正常利润 第三章生产成本和市场结构 1、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势,主要包括个人企业、合法企业和公司企业。 2、个人企业优点是利润动机明确,决策灵活自由,管理简便直接。弱点是资金有限,规模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弱。 3、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4、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5、公司制企业特点是: .公司为股东所有; .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 .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分别由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拥有,即公司为股东所有,公司的控制权在董事会监督下的经理层; .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 6、生产要素一般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7、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201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知识点:消费者行为分析只是分享

2013 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知识点:消费者行为分析 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习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课程的相关重点,本文特别整理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教材的重点考点,希望提前掌握,以备迎接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通过研究消费者行为,推导需求曲线。 一、无差异曲线 (一)效用理论 1.经济人假设 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我们假定,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的。 2.效用的定义(掌握) 效用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没有客观标准。 3.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 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的效用量的大小。消费者无法知道效用的数值,而只能说出自己的偏好次序。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不同方法 基数效用理论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的序数效用理论是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的 二者得出的分析结论基本是相同的 4.边际效用理论(掌握) 在基数效用理论中,将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的总和。 一般来说,总效用(TU)取决于消费数量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消费量越大,则总效用就越大。 边际效用(MU)是指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

从数学的意义上看,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的斜率。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总效用边际效用 TU上升MU>0,但递减 TU最大MU=O TU下降MU<0 【例题单选题】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区别是()。 A.边际效用是否递减 B.效用是否可加总 C.效用函数是否线性 D.效用是否客观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区别是效用是否可加总。 (二)无差异曲线 1.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掌握) 每个消费者都要在个人收入和市场价格既定的约束条件下,选择购买一定量的不同的商品或服务,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也就是说,消费者要选择他能够支付得起的最优的消费组合。消费组合也叫市场篮子,就是消费者购买的不同商品或服务的组合。 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 含义作用 (1)完备性如果只有A和B这两种组合,消费者总是可以作出,也只能作出下面三种判断中的一种:一是对A的偏好大于B,二是对B的偏好大于A,三是对两者偏好无差异保证消费者总可以把自己的偏好准确地表达出来 (2)可传递性假定有A、B、C三种组合,如果消费者对A的偏好大于B,对B的偏好又大于C,那么对A的偏好必定大于对C的偏好可以保证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 (3)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如果两组商品的区别只是在于其中一种商品数量的不同,那么消费者总是偏好较多的那个组合多多益善

中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 章节重点总结 表格版 【呕心沥血

含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市场决定 ①消费者的偏好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③产品价格反方向④替代品的价格正方向 ⑤互补品的价格需求因素 反方向⑥预期⑦其他因素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第一章 需求变动:由于收入和消费者偏好因素的变化引起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 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价格的关系含义 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市场市决定①产品价格正方向②生产成本反方向③生产技术④预期供给因素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场供给变动:由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供给函数、供给规律、供给曲线需 供给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格关系求含义目的影响 后果措施均衡最高限价在均衡价格之下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生产成本 市场短缺变相涨价行政措施供价格保护价格在均衡价格之上 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或支持产业市场过剩变相降价政府收购给公式 ①点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小场合需求量无穷小 ②弧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大场合需求价格弹①Ed>1 销售收入与价格高档品反方向②Ed<1 销售收入与价格必需品同方向③均 基本类型性 Ed1 不变衡影响因素 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②商品的重要性③商品用途的多少④时间弹 需求交叉弹定义 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价性性基本类型①Ed>0 替代品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②Ed<0 互补品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③Ed0 无关系格需求收入弹基本①E1 ②E>1 高档品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③E<1 必需品即需求数性类型 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④E0 ⑤E<0 低档品供给价格弹基本类型①E1 ②E>1 ③E<1 ④E0 ⑤E∞ 性影响因素①时间是首要因素 ②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③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效用基数效用 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区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两者 是否可加理论序数效用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区别总消费者偏好 ①完备性 A>B;A<B;AB②可传递性 A>B;B>C;所以 A>C③多而不是少多多益善无差异第二章含义消费者偏好是无差异的 是一条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所有组合的曲线曲线特征 ①离原点越远,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②任意两条不能相交③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斜率绝对值)消影响因素 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的条件预算线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预算费约束变动特性者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 价格下降向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内旋转行消费者均衡 1、满足效用最大化是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点 2、效用最大化是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为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在需求曲线上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理 在名义收入不变时,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均衡和收入效应论 ①正常品,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②低档品,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

经济基础知识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本章教材结构】 一、市场需求 本节主要内容: (一)需求的含义★★ (二)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

(一)需求的含义★★ 【例题:单选】在构成商品需求的基本要素中,除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外,还应包括( ) 。 A.消费者的潜在收入 B.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C.产品的市场价格 D. 产品的生产成本 【答案】B 【解析】需求构成要素是从需求的含义中“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总结出来的,即一是购买欲望,二是支付能力。 (二)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

【例题:多选】下列选项中,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A. 生产技术 B.消费者偏好 C. 替代品的价格 D. 生产成本 E.互 补品的价格 【答案】BCE 【解析】选项“A生产技术”和选项“D生产成本”属于影响供给的因素。【例题:多选】以下关于影响需求变动因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A.一般来说,消费者的收入和需求成反向变动 B.预期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 C. 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将推迟购买 D.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随之上升 E.消费者的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答案】ABD

类别内容 1.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影响该需求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假定需价格之外的其他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函数表明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方程形式 Qd=Qd(P)其中,Qd:需求量,P:价格。 2.需求ー般规律: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例如:需求函数 Qa=20-3P 规律 需求规律的特例 (1)奢修品:在价格低时买得少,价格高时买得多。如:钻石、茅台。这类商品为 定位性物品,具有显示财富的效应。 (2)吉芬物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同向变动的特殊商品。对于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者来 说,某些普通商品的价格上涨,购买量增加。 英国人吉芬:土豆价格上升,但需求量却反而増加。在当时被称为“吉芬难题”。 原因:土豆涨价引起低收入者购买更多的土豆,而不是买得更少。 3.需求(1)需求曲线是表示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 曲线 (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斜率为负—需求函数=20-3P) (2)需求曲线分为: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是所有 个别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 记忆技巧:

中级经济师考试必备公式集合

中级经济师考试必备公式集合 一、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 1、备付金比例=备付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法定存款准备金比例;(标准:不得低于3%) 备付金包括:现金、业务周转金、缴存存款准备金、存农业银行款项、存放其他同业款项、存放联社款项。 2、资产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流动性负债期末余额×100%;(标准:不得低于25%) 流动性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流动资产;流动性负债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流动负债。 3、存贷比例=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年末不得高于80%) 4、对流动负债依存率=流动负债净额÷长期资产×100%;(标准:不得高于30%) 流动负债净额=流动负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资产。 5、中长期贷款比例=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余额÷一年期以上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120%) 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中长期贷款;一年期以上存款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存款和长期储蓄存款。 6、拆借资金比例 ①拆(调)入资金比例=拆(调)入资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

准:不得高于4%) ②拆(调)出资金比例=拆(调)出资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8%) ③净拆(调)入资金比例=净拆(调)入资金余额÷流动负债×100%;(标准:不得高于4%) 拆(调)入资金包括:银行业拆入、金融性公司拆入、调入调剂资金,拆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各项存款余额的4%;拆(调)出资金包括:拆放银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调出调剂资金,拆出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各项存款余额的8%;净拆(调)入资金是指拆(调)入资金与拆(调)出资金的差额。 7、贷款质量指标 ①不良贷款比例=不良贷款÷各项贷款×100%; (标准:不得高于15%) ②逾期贷款比例=逾期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8%) ③呆滞呆账贷款比例=(呆滞贷款余额+呆账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7%) ④不良贷款预计损失比例=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各项贷款期末余额×100%; 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各类逾期贷款×10%+各类呆滞贷款×40%+各类呆账贷款)。 ⑤不良贷款预计损失抵补率=(呆账准备余额+呆账准备借方发生额)÷(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呆账准备借方发生额)×100% ;

最新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必考考点归纳(最全版)

1.2012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要点汇总 2.第一部分经济学 3.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a)需求是指在 一定时间和 一定价格条 件下,消费 者对某种商 品或服务愿 意而且能够 购买的数量 4.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 5.影响需求最 关键的因素 还是:该商 品本身的价 格 6.市场供给是 所有生产者 供给的总和 7.影响供给的 因素主要 有:产品价 格、生产成 本、生产技 术、预期、 相关产品的 价格、其他 因素,包括 生产要素的 价格以及国 家政策等 8.市场上商品 或服务的供 给量和市场 价格呈正向 关系变化 9.需求价格弹 性指,需求 量对价格变 动的反应程 度,是需求 量变动百分 比与价格变 动百分比的 比率 10.通常可以 把需求价格 弹性分为三 种:1)当需 求变量百分 数大于价格 变动百分 数,需求弹 性大于1时, 叫做需求富 有弹性或高 弹性;2)当 需求变量百 分数等于价 格变动百分 数,需求弹 性等于1时, 叫做需求单 一弹性;3) 当需求变量 百分数小于 价格变动百 分数,需求 弹性小于1 时,叫做需 求缺乏弹 性; 11.影响需求 价格弹性的 因素:替代 品的数量和 相近程度、 商品的重要 性、商品用 途的多少、 时间与需求 价格弹性的 大小至关重 要 12.影响供给 价格弹性的 因素:时间 是决定供给 弹性的首要 因素、资金 有机构成不 同影响供给 弹性的大 小、供给弹 性还受生产 周期和自然 条件的影 响、投入品 替代性大小 和相似程度 对供给弹性 的影响也很 大 13.消费者收 入变动与需 求的变动呈 同方向变 化。价格与 需求之间的 这种呈反向 变化的关

[资格考试]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基础知识-打印版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是消费者愿意购买,即有购买的欲望;二是消费者能够购买,即有支付能力。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1消费者偏好,2消费者个人收入,3产品价格,4替代品价格,5互补品价格,6预期,7其他因素。在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总和。 1产品价格,2生产成本,3生产技术,4预期,5相关产品价格,6其他因素。供给曲线: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在我国,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在我国,保护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由于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保护价格只宜在少数产品上实行。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价格和需求量呈相反方向变化的,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 1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需求弹性系数等于1,叫需求单一弹性,需求弹性系数小于1,叫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 1替代品数量和相近程度,2商品的重要性,3商品用途的多少,4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一般商品而言,收入弹性的大小,可作为划分“高档品”和“必需品”的标准。凡是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都可以称为“高档品”,小于1的则称为“必需品”,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称为低档物品。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供给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的变化和供给变化总是同方向的。 1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2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3供给弹性还受到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4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2018新大纲中级经济师金融各章重点考点总结

第一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考点一】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一)金融市场主体:常考点 金融市场主体是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参与者:资金的供给者与需求者 在金融市场上,市场主体具有决定意义:主体的数量决定工具的数量和种类,进而决定金融市场的规模和发展程度 1.家庭:主要的资金供应者,也会成为需求者(购房、购车) 2.企业 金融市场运行的基础,是重要的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 衍生品市场上的套期保值主体 3.政府:主要的资金需求者,暂时的资金供应者 4.金融机构: 最活跃的交易者,扮演多重角色 ●最重要的中介机构,是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重要渠道 ●充当资金供给者、需求者和中介等多重角色 金融机构作为机构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具有支配作用 5.金融调控及监管机构:特殊 重要的交易主体: 最后贷款人:资金的供给者 公开市场操作:参与金融交易,影响价格 (二)金融市场客体即金融工具:交易对象或交易标的物 1.金融工具的分类 期限不同:货币市场工具(一年以内)、资本市场工具 性质不同:债权凭证、所有权凭证 与实际金融活动的关系:原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 2.金融工具的性质:常考点 第一,期限性 第二,流动性,金融工具在市场上能够迅速转化为现金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 注意两点:一是能否迅速变现;二是变现时损失的大小 第三,收益性:包括两部分,一是股息或利息,二是买卖差价 第四,风险性:预定收益及本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来源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一般而言,金融工具的期限性、收益性与风险性绑定在一起,彼此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它们都与流动性负相关。 (三)金融市场价格 金融市场主体与客体两个要素为最基本要素,是金融市场形成的基础。 【考点二】金融市场的类型 (一)按交易标的物划分 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衍生品市场、保险市场和黄金市场等 (二)按交易中介划分:常考点 直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 直接金融市场:资金需求者直接向资金供给者融通资金的市场,如政府、企业发行债券或股票 间接金融市场:以银行等信用中介机构为媒介进行资金融通二者的差别并不在于是否有中介机构参与,而在于中介机构在交易中的地位和性质。(直接金融市场中也有中介:信息中介、服务中介) (三)按照交易性质划分 1.发行市场(一级市场)和流通市场(二级市场) 2.流通市场的两种形态: 固定场所:证券交易所,流通市场的核心 场外交易市场:活跃的发展趋势 3.发行市场是前提和基础,流通市场提供流动性,是发行市场的补充。 (四)按照有无固定场所划分: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 (五)按照交易期限: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六)按照地域范围:国内金融市场(本币计价,全国性、地区性)和国际金融市场(大多是无形市场) (七)按照成交与定价方式: 公开市场:一般在证券交易所进行 议价市场:没有固定场所 (八)按照交割时间:即期市场与远期市场 【考点三】货币市场及其构成 (一)概述:常考点 货币市场的交易期限在1年以内,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资金融通和借贷的交易市场 货币市场工具具有“准货币性质”:期限短、流动性高、对利率敏感 (二)同业拆借市场特点:常考点 1.期限短:以隔夜头寸拆借为主 2.参与者广泛: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中介机构 3.拆借的是超额准备金 4.信用拆借 (三)回购协议市场:常考点 1、回购协议:资金融入方在出售证券的同时和证券购买者签订的、在一定时期内按照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的协议。市场活动由回购和逆回购组成。 表面是证券买卖,实质是以证券为质押品而进行的短期资金融通。 回购方向:先卖出,再购回(买入) 卖出价格小于购回价格,差额是借款的利息 2、回购标的物:国库券或其他有担保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四)商业票据市场 商业票据是公司为了筹措资金,以贴现的方式出售给投资者的一种短期无担保的信用凭证。发行期限短、面额较大,绝大部分在一级市场交易。理想的货币市场工具 (五)银行承兑汇票市场 最受欢迎的短期融资工具 一级市场行为:出票和承兑;二级市场行为:贴现与再贴现(六)短期政府债券市场 (七)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常考点

202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202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导语】在每一次发奋努力之后,必然有加倍的奖赏等待着我们。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拿到经济师证书绝对没问题。 2020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需求的含义 需求的含义 需求: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注意:需求D---买家,消费者角度 供给S---卖家,厂商角度 1.需求的两个构成要素: 2.市场需求:所有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2020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影响需求的因素 2020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供给的含义和影响供给的因素 供给的含义和影响供给的因素 供给: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注意:需求D---买家,消费者角度;供给S---卖家,厂商角度。 1.供给的两个构成要素: 2.市场供给: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影响供给的因素—厂商

3.供给函数:各影响因素与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该商品的价格之间的关系: Qs=Qs(p) 2020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价格发生变化,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Qd=Qd(p) 需求规律: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化。 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需求曲线:用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我们把需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用曲线表示出来,这条曲线被称为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 2020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供给数量变动与供给变动 供给数量变动与供给变动 1. 供给数量变动: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供给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供给数量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变动,价格上升,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是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2. 供给变动:非价格因素的变动(如生产成本的变动等)所引起的供给变动。 它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中级经济师考试必考重点-经济基础(干货)

中级经济师考试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必考重点(干货) 【第一章市场求、供与均价格考点】 1.需求、供给的构成要素2个(愿意+能够:有购买的愿望、支付的能力) 2.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7个)、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6个) 3.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引起曲线位移的情形: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影响需求、供给的因素) 4.某商品需求与替代品(煤气、电)价格同方向、互补品(汽油、汽车)价格反方向变动 5.均衡价格模型的运用:最高限价(低干均衡价格)和保护价格(高干均衡价格) 6.需求价格弹性:公式;影响因素;与收入关系(弾性小涨价、弾性大薄利多销,收入增加) 7.需求交叉弹性:运用需求交叉弹性区分:互补品(负数)、替代品(正数) 8.需求收入弹性:运用需求收入弹性区分:低档品、必需品、高档品 *思格尔定律: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増加而减少,越富裕,弹性越小 【第二章消者行为分析考点】 1.经济人假设概念: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 2.效用分类:基数、序数效用论。区别:效用是否可以度量;运用什么来分析:基数(边际效用);序数(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 3.总效用、边际效用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概念 4.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设:完备性、可传递性、多比少好 5.无差异曲线:描述消费者偏好的曲线 6.无差异曲线的3个基本特征:越远偏好越高;不能相交(可传递性判定);从左向右下方倾斜(由商品边际替代递减规律决定) 7.商品边际替代率:增加一単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8.预算线的斜率:两种商品价格比率的负值:收入及价格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确定端点 9.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10.消费者均衡的前提:偏好、收入、价格不变。假定偏好、收入不变,用图形来分析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并说明需求曲线的形成。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一消费曲线推导出来的。 11.价格一消费曲线的概念:将消费者均衡点链接起来而得到的线; 12.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价格的变化具有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2019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

第三章 供给价格弹性公式: 影响因素①时间是首要因素②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③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效用 理论 无差异 曲线 基数效用 序数效用 消费者偏好 含义 特征 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区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 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 两者 区别 是否可加总 ①完备性A> B; A V B; A=B②可传递性A> B; B> C;所以A> C③多而不是少多多益善 消费者偏好是无差异的是一条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所有组合的曲线 ①离原点越远,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②任意两条不能相交③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斜率绝对值) 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即斜率,随商品消费量增加, 为获得一种产品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另外一种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少,是递减 的。 消费者行为分析 生产和成 商品边际替代率递 减规律 lun 预算 约束 消费者 均衡和 需求曲 线 影响因素 变动特性 消费者均衡 需求曲线 两种效应 企业形成的理论 生产函 数和生 产曲线 生产 生产函数 生产曲线 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的条件预算线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 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岀现平行移动价格下降向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内旋转 1、满足效用最大化是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点 2、效用最大化是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一消费曲线推导出来。在需求曲线上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总效应 总产量 平均产量 在名义收入不变时,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 ①正常品,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②低档品,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在实 际收入不变时,该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相对价格变化所导致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替代效应与价格的变动方向总是反方向的 总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低档商品的需求曲线更陡峭,正常商品需求曲线更平缓 科斯提出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生产要素一般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类型;长期行为都是可变;不可变时,短期行为在技术 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章节重点考点总结 版

第市场含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一需求决定 ①消费者的偏好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③产品价格反方向④替代品的价格正方向 ⑤互补品的价格部因素 反方向⑥预期⑦其他因素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分 需求变动:由于收入和消费者偏好因素的变化引起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第一章 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价格的关系经市场含义 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济市供给决定①产品价格正方向②生产成本反方向③生产技术④预期学因素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场基供给变动:由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础需 供给函数、供给规律、供给曲线 供给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格关系求含义目的影响 后果措施均衡供最高限价在均衡价格之下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生产成本 市场短缺变相涨价行政措施价格保护价格在均衡价格之上 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或支持产业市场过剩变相降价政府收购给公式 ①点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小场合需求量无穷小 ②弧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大场合均需求价格弹①Ed>1 销售收入与价格高档品反方向②Ed<1 销售收入与价格必需品同方向③基本类型衡性 Ed1 不变影响因素 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②商品的重要性③商品用途的多少④时间价弹 需求交叉弹定义 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格性性基本类型①Ed>0替代品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②Ed<0 互补品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③Ed0无关系需求收入弹基本①E1 ②E>1高档品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③E<1 必需品即需求数性类型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④E0 ⑤E<0 低档品供给价格弹基本类型 ①E1 ②E>1 ③E<1 ④E0 ⑤E∞ 性影响因素①时间是首要因素 ②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③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效用基数效用 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区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两者 是否可加理论序数效用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区别总消费者偏好 ①完备性A>B;A<B;AB②可传递性A>B;B>C;所以A>C③多而不是少多多益善无差异第二章含义消费者偏好是无差异的 是一条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所有组合的曲线曲线特征 ①离原点越远,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②任意两条不能相交③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斜率绝对值)消影响因素 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的条件预算线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预算费约束变动特性者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 价格下降向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内旋转行消费者均衡 1、满足效用最大化是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点 2、效用最大化是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为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在需求曲线上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理 在名义收入不变时,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均衡和收入效应论 ①正常品,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②低档品,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汇总 ( 考试必备)

2012年经济师考试(中级) 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价格的相对变化 需求量的相对变化 弧弹性 (1)如果E d <1,即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同方向变动趋势。 (2)如果E d >1,即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动趋势。 (3)如果E d =1,即需求单位弹性的商品,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动。 综上,企业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适用实行薄利多销的方法。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E ij =价格的相对变化 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商品j i (1)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 ij >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替代品的价格的变动呈同方向的变动。 (2)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 ij <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互补品价格的变动呈反方向的变动。 (3)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 ij =0,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即其中任何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做出反应。 需求收入弹性y Q Q y y y Q Q E y ???=?÷?= 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 1=y E ,表明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变动是成相同比例的。 1>y E ,表明收入弹性高,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 1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理论要点汇总

2、所得税。 征收对象 3、财产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契税。 4、资源税。资源税、土地使用税。 5、行为税。印花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流得资产行)。 1、从价税。增值税、营业税。 计量标准 2、从量税。消费税(啤酒、汽油)、资源税。 1、价内税。消费税、营业税。 税收与价格关系 2、价外税。增值税售前是价外税,售中是价内税。 1、直接税。所得税,财产税。 能否转嫁 2、间接税。流转税(增、消、营、关) 1、中央税。消费税、关税。 权限 2、地方税。 3、中央地方共享税。增值税、所得税、证券交易印花税。 共享税: 证券交易税:各50% 金融保险业营业税:5% 国有土地有偿使用 (新批转为非农建设用地归中央财政) 所得税:中央60%,地方40%(打破隶属关系,2002.1.1)包括铁路运输所得税 增值税:中央75%,地方25% 资源税:海石油、天然气中央,其他地方 出口退税:2005年1月1日起,超基数部分中央、地方负担比例由75:25改为92.5:7.5 铁路运输企业营业税 铁道部集中缴纳的建设基金营业税,2012.1.1 城市维护建设税 中央 关税、消费税(海关代征的增值税、消费税) 教育附加费 国家邮政、银行企业所得税 地方 营业税、契税 地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房产、车、印花、屠宰、农牧业 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城镇土地使用、耕地占用税 营业税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共享,4、6开) 城市维护建设税 合资铁路企业缴纳的 教育附加费 中枢大小额(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 行内是基础(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业务) 票证卡内外,重要组成:票据支付系统、银行卡系统、 我国支付清算网络体系 证券结算系统、境内外币支付系统 内外大小票,主渠道。(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 票据支付系统、境内外币支付系统)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知识点

第一章组织激励 第一节需要、动机与激励 知识点一:需要的概念[掌握]: 1、需要是指当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2、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社会需要。 知识点二:动机的概念[掌握]: 1、动机是指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这种意愿取决于目标能否以及在多大 程度上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2、动机的三要素:(重点识记) (1)决定人行为的方向,即选择做出什么样的行为; (2)努力的水平,即行为的努力程度; (3)坚持的水平,即遇到阻碍时付出多大努力坚持自己的行为。 知识点三:内源性动机和外源性动机[掌握]: 1、内源性动机:人作出某种行为是因为行为本身(带来成就感,认为有价值) 2、外源性动机:人作出某种行为是为了行为的结果(为了获得报酬,或避免惩罚等) 知识点四:激励及其类型[掌握]: 激励:激发鼓励 激励就是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类型: 从激励的内容角度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从激励的作用角度分为: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 从激励对象的角度分为:他人激励和自我激励。 第二节激励理论 知识点一:需要层次理论[掌握]: 1、主要观点: (1)人均有五种需要; (2)未被满足的需要是行为的主要激励源; (3)五种需要从低到高,逐层满足; (4)大致分为两大类:基本需要(前三个层次)和高级需要(后两个层次)。 知识点二:双因素理论[掌握]: 1、主要观点: (1)满意与不满意不是或此或彼、二择一的关系; (2)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激励因素可以令员工满意,而保健因素可以消除员工的不满。 2、与需要层次理论的关系: (1)保健因素相当于低层次需要; (2)激励因素相当于高层次需要。 3、管理应用:除了要用保健因素消除员工的不满之外,还要运用工作本身对员工的价值去激发员工 的工作热情。 知识点三:ERG理论[掌握]:

中级经济师笔记知识讲解

中级经济师笔记

1、基数效用论(直接加总、边际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论(不可直接加总、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两者结果相差无几。多选题必定有一个是错的,少选得分。 2、消费者偏好的假定:完备性、可传递性、多多益善 3、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征: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的线,2种商品的组合能够带来相同效用的曲线为无差异曲线,曲线的平移代表效用的大小。 越远越好:多多益善 不能相交:可传递+多多益善 自左向右、凸向原点、斜率为负: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斜率的绝对值为商品边际替代率 4、预算约束线:一定收入下对两种商品可以拥有的数量,斜率为两种商品价格的负值。 预算约束线的变动:可支配收入或者商品价格的变化。平移的意义,斜率的意义 5、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为效用的最大值,因此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价格之比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均衡的前提条件:偏好、收入、价格均不变 价格-消费曲线:一种商品价格变化导致预算线变化,形成不同的效用最大化均衡点,这样就形成了这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因此需求曲线上的商品数量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最大效用 6、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商品价格变化的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决定的

收入效应:名义收入不变,价格增加,则需求数量减少 替代效应:实际收入不变时,一种商品价格增加会导致另一种需求量增加 收入与需求量之间的变化大部分都是反方向的,只有低档商品的收入与需求量之间的变化为同方向的,这反映出的是收入效应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一、生产者组织形式和企业形成理论 1、生产者组织形式:个人独资、合伙制、公司制 2、依据“经济人假设”,生产者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3、经济学家并不认为追求经济最大化是人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唯一动机:但从长期看,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的关键 企业形成理论 1、美国经济学家认为企业的本质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2、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交易成本的节约 3、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交易费用不同的原因是信息的不完全性 二、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曲线 1、生产函数:技术不变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最大产出量之间的函数(边际产量) 2、生产曲线:三点三线(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三个抛物线, 边际产量最大时,总产量快速增加,边际产量下降,总产量增加变缓,边际产量为0时,总产量最大,边际产量负数,总产量下降 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交时,平均曲线最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