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唐朝宗室世系表(完整资料).doc

唐朝宗室世系表(完整资料).doc

唐朝宗室世系表(完整资料).doc
唐朝宗室世系表(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明蜀王世系表(包括郡王)

明蜀王世系表 1.蜀献王朱椿,太祖庶十一子,洪武十一年封。二十三年就藩成都府。永乐二十一年薨。(1378~1423) 2.蜀庄王朱悦熑,献嫡一子,洪武年封世子。永乐七年薨,谥悼庄。追封 3.蜀靖王朱友堉,悼庄嫡一子,永乐二十二年袭封。宣德六年薨。无子。(1424~1431) 4.蜀僖王朱友[土党],悼庄嫡三子,初封罗江王。宣德七年进封,九年薨。无子,叔悦菼立。1432~1434 5.蜀和王朱悦菼,献庶五子,初封保宁王。以僖王无嗣,宣德十年进封。天顺五年薨。1435~1461 6.蜀定王朱友垓,和嫡一子,天顺七年袭封,本年薨。1462 7.蜀怀王朱申鈘,定嫡一子,天顺八年袭封。成化七年薨。无子。1464~1471 8.蜀惠王朱申凿,定庶三子,初封通江王。成化八年进封。弘治六年薨。1472~1493 9.蜀昭王朱宾瀚,惠嫡一子,弘治七年袭封。正德三年薨。1494~1508 10.蜀成王朱让栩,昭嫡一子,正德五年袭封。在任期间,尊好儒雅,不近声妓女乐,又创设义学,兴修水利,振济灾荒。嘉靖二十六年薨。1510~1547 11.蜀康王朱承爚,成庶三子,嘉靖二十八年袭封。三十七年薨。

1549~1558 12.蜀端王朱宣圻,康庶一子,嘉靖四十年袭封,万历四十年薨。1561~1612 13.蜀恭王朱奉铨,端嫡一子,万历六年封世子。四十三年袭封,本年薨。1615 14.蜀王朱至澍,恭嫡一子,万历三十二年封世孙。四十四年改封世子,既而袭封。张献忠攻陷成都,至澍率妃妾投井自杀,全宗皆被害。1616~1643 华阳 悼隐王悦耀,献庶二子,永乐二年封。洪熙元年别城武冈州,寻迁澧州。宣德八年薨。 康简王友●,悼隐庶一子,正统二年袭封。成化九年薨。 悼康王申鍷,康简嫡一子,成化十二年袭封。二十年薨。 恭顺王宾●,悼康庶一子,弘治五年袭封。嘉靖七年薨。 康僖王让核,恭顺嫡一子,正德五年封长子,卒。以子承爝袭封。追封王,谥康僖。 庄靖王承爝,康僖嫡一子,嘉靖十四年袭封。二十五年薨。 温懿王宣墡,庄靖嫡一子,万历十三年袭封。二十五年薨。 安惠王奉鈗,温懿庶一子,万历十五年封长子。二十八年袭封。四十年薨。 王至潓,安惠嫡一子,万历二十二年封长孙。三十年改封长子。

087《唐宗室世系表》

唐宗室世系表简表618-907 (李氏) 2007年初制

李暠 李歆 李重耳 李熙宣皇帝 李天锡光皇帝 李虎太祖景皇帝(永康陵)-8子儿子:长子李延柏(南阳公) 次子李真(谯王) 三子李昞(世祖)-4子 四子李璋(毕王)-2子 长子李韶(东平王) 子李道宗(江夏郡王) 子李景恒(卢国公) 子李道兴(广宁郡王) 子李道立(高平王) 曾孙李涵 子李鰅 次子李孝基(永安壮王) 五子李绘(雍王) 子李贽(河南王) 子李道玄(淮阳壮王) 子李道明

六世孙李汉 子李德裕 六子李祎(郇王)-3子 长子李叔良(长平肃王) 子李孝协 子李孝斌 子李思训 子李思诲 子李林甫 次子李德良(新兴郡王) 孙李晋 三子李幼良(长乐郡王) 七子李蔚(蔡烈王)-2子 长子李安(西平怀王)-4子 长子李琛(襄武郡王) 子李俭 次子李孝恭(河间元王) 子李崇义(谯国公) 子李晦 子李荣 三子李瑊(济北郡王) 四子李瑰(汉阳郡王)

次子李哲(济南郡王) 子李瑗(庐江郡王) 八子李亮(郑孝王)-2子 长子李神通(淮安靖王)-11子 长子李道彦(胶东郡王) 次子李孝詧(高密王) 三子李孝同(淄川王) 孙李广业 子李国贞 子李锜 四子李孝慈(广平王) 五子李孝友(河间王) 六子李孝节(清河王) 曾孙李昇 曾孙李暠 曾孙李晕 子李进 七子李孝义(胶西王) 八子李孝逸 九子李孝锐 次子李神符(襄邑恭王)-7子 子李德懋

五世孙李从晦 子李文暕 子李挺 曾孙李程 子李捷 曾孙李石 李昞世祖元皇帝(兴宁陵)-4子儿子:长子李澄(梁王) 次子李湛(蜀王)-2子 长子李博义(陇西恭王) 次子李奉慈(渤海靖王) 七世孙李戡 三子李洪 四子李渊(高祖)-22子

二李氏源流三上古世系表分析

二李氏源流 (一) 李姓由来 姓氏:李 祖籍:陇西 祖宗:利贞 郡望:陇西郡 堂号:陇西堂 分类:以官为氏 李姓占大陆汉族人口的7.9%,人口超过9203万人,在海外华人中占七分之一,海内外总人口超过1亿,是世界第一大姓,中华第一大姓(引自百度、百科、寮东村)。 李姓在国内分布极广,以北方居多,不仅是国内大姓,也遍及全世界,在韩国、朝鲜、越南、东南亚、加拿大、欧美,李姓也是常见姓氏。 据历史资料记载:李姓是嬴(yíng)姓颛顼(zhuān xū)的后裔,最初为“理”姓。 颛顼帝高阳氏后裔皋陶的儿子被赐姓嬴之后,子孙三代担任理官(掌管邢狱之官)之职,遂以官名理为姓。至殷商末年,当时理氏家族后裔理徵因执法不阿,得罪了商纣王而遭受迫害。他的妻子契和氏与儿子利贞逃亡在外,途中饥饿不堪,时值春夏之交,沿途有李树,果实累累,只好采食李子充饥,保住性命。为了纪念这段蒙难的历史,也因理、李同音之故,自利贞开始,将理氏改为李氏。 李姓后代从商末到东周初的二百多年间,一直居住在河南。 李利贞的十世孙李耳,字伯阳,外字聃,号为老子,生于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厉乡曲仁里,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周平王时做过管理图书的官员,著有《道德经》留传于世。 据<<新唐书、宗室世系>>及<<宰相世系>>记载,李耳生李宗,字尊祖,魏封于段,为干木大夫。生同,为赵大将军。生兑,为赵相。生跻,为赵阳安君。二子:曰云、曰恪。恪生洪,字道弘,秦太子太傅。生兴族,字育神,一名汪,秦将军。生昙,字贵远,赵柏人侯,入秦为御史大夫。葬柏人西。生四子:崇、辨、昭、玑。长子崇,字伯佑,陇西(今甘肃境内)守、南郑公,为陇西房,陇西房后又分为39房;四子玑为赵郡(今河北境内)房,赵郡房后又分为东、南、西三组。繁衍昌盛,人丁兴旺,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明朝藩王世系表

明朝藩王世系表 明朝藩王世系表明太祖朱元璋于1368年推翻了 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王朝,为了加强对各地人民的统治,有力地监督地方官吏效忠于朝廷,同时防止发生争权夺位的争斗,维系并巩固朱家王朝的统治,朱元璋推行分封制,把皇子皇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共同来“夹辅皇室”。朱元璋从洪武三年至洪武十八年(公元1370-1385年),先后分封诸子为王,分镇各地,使皇权不陷于孤立。朱元璋有子女42人,其中皇子26人,除长子朱标被立为皇太子、皇二十六 子朱楠出生刚满月就殇亡外,其余24人均封为亲王(一字王)。其中皇八子朱梓,洪武三年封潭王。十八年就藩长沙。朱梓“英敏好学”,善作文章。在长沙时,他常召集王府儒臣 饮酒赋诗,亲自评品其高下。他温文儒雅,“有恩于民”。其时,朱元璋大兴党狱,法网森严。,谭王妃的父亲都督於显,哥哥宁夏指挥於琥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坐胡惟庸案被杀,朱梓惶恐不安。朱元璋派了使者安慰,并召他进宫,朱梓非常害怕,就和王妃於氏一道自焚而死,没有儿子,撤消了封地。朱元璋的儿子们大多数不是野心勃勃便是残暴荒淫,好不容易有这麽一个温文儒雅,安分守己的,却不得其死。很多后人都为他抱屈,如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元老名臣夏元吉,公安派的创始人袁家三兄弟中的老三袁中道都写有悼

念的诗篇。皇九子朱杞,洪武三年受封赵王,第二年去世,年仅三岁。朱元璋考虑随着子孙繁衍,可能会名字重复,于是亲自为子孙们制定了取名命字的原则和方法。他为有后代的23个儿子,从孙子辈算起各拟定了20个字的后代世系,每个字为一世。几子孙初生,由宗人府依据世次顺序取双名,双名中的前一个字即太祖所取,后个字则必须是一个以五行做偏旁的字,五行则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火”为朱元璋孙子辈命名所用偏旁,以下依此类推。在朱元璋为23房子孙所取派语分别是:太子房: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秦王房: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惇。晋王房: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燕王房: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周王房: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楚王房: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齐王房: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鲁王房: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蜀王房: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湘王房: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代王房: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燿壮洪基。肃王房:瞻禄贡真

唐朝皇帝世系表

唐朝皇帝世系表 唐朝皇帝世系表唐朝和武周618年—907年武周之前的唐朝618年—690年 庙号谥号姓名统治时间年号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618年-626年武德618年-626年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627年-649年贞观627年-649年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650年-683年永徽650年-655年 显庆656年-661年 龙朔661年-663年 麟德664年-665年 干封666年-668年 总章668年-670年 咸亨670年-674年 上元674年-676年 仪凤676年-679年 调露679年-680年 永隆680年-681年 开耀681年-682年 永淳682年-683年 弘道683年 中宗 (为武后所废)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684年,(以及705年-710年) 嗣圣684年睿宗 (为武后所废)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684年,(以及710年-712年) 文明684年 则天顺圣皇后武曌684年-705年 光宅684年 垂拱685年-688年 永昌689年 载初690年 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大圣皇帝武曌684年-705年 天授690年-692年 如意692年 长寿692年-694年 延载694年 证圣695年 天册万岁695年-696年 万岁登封696年 万岁通天696年-697年 神功697年

圣历698年-700年 久视700年 大足701年 长安701年-704年 唐朝复辟705年—907年 中宗(重祚)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见684年,) 705年-710年神龙705年-707年 景龙707年-710年 少帝李重茂710年唐隆710年 睿宗(重祚)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见684年,) 710年-712年景云710年-711年 太极712年 延和712年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712年-756年先天712年-713年开元713年-741年 天宝742年-756年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756年-762年至德756年-758年干元758年-760年 上元760年-761年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762年-779年宝应762年-763年 广德763年-764年 永泰765年-766年 大历766年-779年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李适780年-805年建中780年-783年 兴元784年 贞元785年-805年 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李诵805年永贞805年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李纯806年-820年元和806年-820年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李恒821年-824年长庆821年-824年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李湛824年-826年宝历824年-826年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李昂826年-840年宝历826年 大和827年-835年 开成836年-840年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李炎840年-846年会昌841年-846年 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李忱846年-859年大中847年-859年

磨刀李氏唐代世系错讹问题初探

磨刀李氏唐代世系错讹问题初探 善长公二十一世孙贵州李阅 一、绪论 打开磨刀李氏谱,我们都会看到这样一个世系:李恪—李琨—李禕—李嶧—李远—李元—李涛—李仲宝—李承休—李景圭、李景亮—李衜、李術—李轩、李辕、李軿、李辂、李輗。軿为北宋末进士、江西提举李公懋之九世祖,輗为北宋中龙图阁直学士李常七世祖。相传这个世系起自北宋末年,至今已经八百多年的历史。可是近几年,随着修谱之风再起,天下李氏为修谱而寻根,为寻根而博览诸史典藏,并通过网络进行广泛交流。在审慎的研究之中,有人发现这个相传八百多年之久的磨刀李氏世系,竟然是唐郇王李禕和吴王李恪两大房的混合体。即第一至五代世是吴王李恪嗣,而第六至九世却是郇王禕之裔。北宋初龙图阁直学士李常与磨刀李氏创谱人李公懋,向来都被视为磨刀李氏的名人,但随着人们对唐、宋历史的深入研究,发现了李常行状及其墓志铭等诸多史料,而这些史料都证明李常不是唐吴王李恪之裔而是郇王李禕之胤。对此,我族有人大为恼火,认为这是在否定先世,不可接受。由于这个世系,八百多年来一直为我族所敬奉,面对质疑,有宗亲在情感上很难接受,我想这很正常。但毕竟有祖不能乱认,有族不能乱收,我们必须实事求是面对。 二、错讹的磨刀李氏世系 本人认为,这个世系的错误是明显的。 第一,从李元到李承休四代世系明载《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名李涛者,见诸于唐史者有三。一是大郑王李亮六世孙之李涛,其父曰仲康,与唐玄中李隆基及我峄公同时代,卒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即公元759年。这位涛公显然不是磨刀谱中的李涛。二是唐末至五代有位李涛,据《九国志》载,其先系赵郡李氏而非陇西,其祖名远,唐杭州刺史,父逸,寿安令,此李涛生于唐懿宗大中十四年(860年),梁太祖乾化三年(癸酉,公元913年)官至吴国招讨使,因攻袭越国临安,兵败被执。顺义元年,吴越交好,越人厚礼归之,升宁远军节度使,卒于吴大和四年(934年),七十二寿。这位涛公所处时代与吴王裔的涛公虽然基本相同,但也不可能是磨刀谱中的李涛。第三位就是郇王第十一世孙的李涛,生于唐昭宗乾宁五年,即公元898年,卒于公元961年。从磨刀谱中的世系联系和每位祖人的事迹看,族谱确认的第十代祖就是这位涛公。但是,这位李涛家的世系,从一到十三代世系明载于《新唐书-宗室世系表-郇王房表》。李元——李涛——李承休——李仲容、李仲宝四代人,明确记载于郇王房世系表中。人名相同,古今屡见,但如此连续四代多人名讳相同、功名不差者,应当不可能发生。况还有宋史李涛等名人传、名臣李常行状和墓志铭等史料佐证。 第二,平均代差失真,违背人类繁衍规律。查阅历史可以看到:李恪生于公元618年,卒于公元653年,被长孙无忌污以谋反罪含冤辞世,时年仅35岁;李涛是五代时名臣,史上多有其传,生于公元898年,卒于公元961年;李常,字公择,北宋名臣,宋史有传,生于公元1027年,卒于1090年;公懋公,衜公九世孙,生于公元1068年,1128年六十岁而中进士,江西提举,1130年主修《仙李盘根谱》。从世系表中可见,从恪公到涛公,代差为六代,时间差为278年,平均代差为46.3岁。而从涛公到公懋公,间隔12代,时差170年,平均代差为14.2岁。从涛公到常公,间隔10代,时差129年,平均代差12.9岁。前六代人代差长达46年,而后12代人代差平均仅为14年,人类繁衍常识告诉我们,这是不太可能的。 第三,从谱中所涉历史人物看,世系矛盾明显。据《磨刀李氏大成宗谱》和李常家的《李氏宗谱》载,景圭公:“历太常侍(应为寺)卿,居济州,娶大夫陆宣公之女,生一子名衜”;衜公:“字少贤,唐昭

唐宗室世系表简表

唐宗室世系表简表 李暠 李歆 李重耳 李熙宣皇帝 李天锡光皇帝 李虎太祖景皇帝(永康陵)-8子 儿子:长子李延柏(南阳公) 次子李真(谯王) 三子李昞(世祖)-4子 四子李璋(毕王)-2子 长子李韶(东平王) 子李道宗(江夏郡王) 子李景恒(卢国公) 子李道兴(广宁郡王) 子李道立(高平王) 曾孙李涵 子李鰅 次子李孝基(永安壮王) 五子李绘(雍王) 子李贽(河南王) 子李道玄(淮阳壮王) 子李道明 六世孙李汉 子李德裕

六子李祎(郇王)-3子 长子李叔良(长平肃王) 子李孝协 子李孝斌 子李思训 子李思诲 子李林甫 次子李德良(新兴郡王) 孙李晋 三子李幼良(长乐郡王) 七子李蔚(蔡烈王)-2子 长子李安(西平怀王)-4子 长子李琛(襄武郡王) 子李俭 次子李孝恭(河间元王) 子李崇义(谯国公) 子李晦 子李荣 三子李瑊(济北郡王) 四子李瑰(汉阳郡王) 次子李哲(济南郡王) 子李瑗(庐江郡王) 八子李亮(郑孝王)-2子 长子李神通(淮安靖王)-11子 长子李道彦(胶东郡王)

次子李孝詧(高密王) 三子李孝同(淄川王) 孙李广业 子李国贞 子李锜 四子李孝慈(广平王) 五子李孝友(河间王) 六子李孝节(清河王) 曾孙李昇 曾孙李暠 曾孙李晕 子李进 七子李孝义(胶西王) 八子李孝逸 九子李孝锐 次子李神符(襄邑恭王)-7子 子李德懋 五世孙李从晦 子李文暕 子李挺 曾孙李程 子李捷 曾孙李石李昞世祖元皇帝(兴宁陵)-4子 儿子:长子李澄(梁王)

次子李湛(蜀王)-2子 长子李博义(陇西恭王) 次子李奉慈(渤海靖王) 七世孙李戡 三子李洪 四子李渊(高祖)-22子 李渊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献陵)-22子 生于566年,父为世祖元皇帝李昞,母为独孤氏。于618年称帝,年52岁,年号武德,于627年退居太上皇,年62岁。卒于635年,享年70岁,在位9年,太上皇8年。 皇后:太穆顺圣皇后[窦氏](献陵) 长子李建成(废太子息隐王)-6子 长子李承宗(太原王) 次子李承道(安陆王) 三子李承德(河东王) 四子李承训(武安王) 五子李承明(汝南王) 六子李承义(巨鹿王) 次子李世民(太宗)-14子 三子李玄霸(卫怀王) 四子李元吉(巢刺王)-5子 长子李承业(梁郡王) 次子李承鸾(渔阳王) 三子李承奖(普安王) 四子李承裕(江夏王) 五子李承度(义阳王)

明朝藩王世系列表7554949

明朝藩王列表(鲁王系) 鲁国 明朝鲁国诸王编辑 洪武十八年(1385年)就藩兖州府 称号国君姓名关系在位年数注记 鲁荒王朱檀朱元璋、庶十子1370年—1389年洪武三年封。十八年就藩兖州府。二十二年薨。 鲁靖王朱肇煇朱檀、庶一子1403年—1466年永乐元年袭封。成化二年薨。 鲁惠王朱泰堪朱肇辉、嫡一子1467年—1473年成化三年袭封。九年薨。 鲁庄王朱阳铸朱泰堪、嫡一子1476年—1523年成化十二年袭封。嘉靖二年薨。 鲁怀王朱当漎朱阳铸、嫡一子追封成化十九年封世子。弘治十八年薨。諡怀简。以孙观 袭封。追封王,改諡曰怀。 鲁悼王朱健杙朱当漎、嫡一子追封弘治十六年封世孙。正德十五年薨。以子观袭封。追封王,諡曰悼。 鲁端王朱观朱健杙、嫡一子1528年—1549年嘉靖七年袭封。二十八年薨。 鲁恭王朱颐坦朱观、庶一子1551年—1594年初封宝庆王。嘉靖三十年袭封。万历二十二年薨。 鲁温肃世 子朱寿朱颐坦、嫡一子 不知何年封世子。隆庆三年 卒。无子。 鲁敬王朱寿鏳朱颐坦、庶六子1596年—1600年初封富平王。万历二十四年袭封。二十八年薨。无子。 鲁宪王朱寿鋐朱颐坦、庶七子1601年—1636年初封常德王。万历二十九年进封。崇祯九年薨。无子。 鲁肃王朱寿镛朱颐坦、庶九子1636年—1639年初封泰兴王。崇祯九年进封。十二年薨。 鲁安王 (鲁孝王)朱以派朱寿镛、嫡一子1640年—1642年 崇祯十三年袭封。十五年, 大清兵破兖州,自缢。 鲁王朱以海朱寿镛、五子1644年—1662年崇祯十七年袭封,寻寄居台州,既监国於绍兴。清顺治三年六月,王师渡浙,以海

航海,依郑成功。十一年病故於金门。 鲁世子朱弘?朱以海、一子隆武元年八月封世子。二年六月薨。 鲁世子朱弘枬朱以海、二子永历三年八月封世子。五年,舟山陷,申人毅挟之,不知所踪。 鲁王朱弘桓朱以海、八子1662年后—1683年永历十七年二月生。不知何年袭封。三十七年,降清,内徙於山西。 钜野国 明朝钜野国诸王编辑 宣德二年(1427年)封。 称号国君姓名关系在位年数注记 钜野僖顺 王 朱泰墱朱肇煇、嫡二子1427年—1464年宣德二年封。天顺八年薨。 钜野恭定 王朱阳蓥朱泰墱、嫡一子1469年—1505年 成化五年袭封。弘治十八年 薨。 钜野庄宪 王朱当涵朱阳蓥、嫡一子1506年—1529年 正德元年袭封。嘉靖八年 薨。 钜野端肃 王朱健櫏朱当涵、庶一子1531年—1555年 嘉靖十年袭封。三十四年 薨。 钜野惠荣 王朱观燖朱健櫏、庶一子1557年—1572年 嘉靖三十六年袭封。隆庆六 年薨。无子,除。 钜野王朱寿1645年—1646年隆武中袭封。二年十二月薨。 邹平国 明朝邹平国诸王编辑 宣德四年(1429年)封。 称号国君姓名关系在位年数注记 邹平庄靖 王 朱泰塍朱肇煇、嫡三子1429年—1464年宣德四年封。天顺八年薨。 邹平恭懿 王朱阳鎕朱泰塍、庶一子1467年—1509年 成化三年袭封。正德四年 薨。 邹平庄定朱当潩朱阳鎕、庶一子1514年—1539年正德九年袭封。嘉靖十八年

明朝宗室世系表(DOC)

德祖玄皇帝 懿祖恒皇帝 熙祖裕皇帝(祖陵安徽泗县)-2子 儿子:长子朱世珍-4子 次子(寿春王)-4子 长子(霍丘王)-1子 长子(宝应王) 次子(下蔡王) 三子(安丰王)-4子 长子(六安王) 次子(来安王) 三子(都梁王) 四子(英山王) 四子(蒙城王) 朱世珍仁祖淳皇帝(皇陵安徽凤阳)-4子 儿子:长子(南昌王)-2子 长子(山阳王) 次子朱文正 子朱守谦(靖江王) 子朱赞仪(悼僖王) 子朱佐敬(庄简王) 子朱相承 子朱规裕(昭和王) 子朱约麒(端懿王) 子朱经扶(安肃王) 子朱邦苎 子朱任昌 子朱履焘 子朱任晟 子朱履祜 子朱佐敏 次子(盱眙王)-1子 长子(昭信王) 三子(临淮王) 四子朱元璋(太祖)-26子 朱元璋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孝陵江苏南京)-26子 生于1328年,父为仁祖淳皇帝朱世珍,母为陈氏。于1368年称帝,年41岁,年号洪武。卒于1398年,享年71岁,在位31年。 皇后: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马氏](孝陵江苏南京) 皇子:长子朱标(懿文太子)-5子

长子朱雄英(虞怀王) 次子朱允炆(惠帝)-2子 三子朱允熥(广泽王) 四子朱允熞(怀恩王) 五子朱允熙(敷惠王) 次子朱樉(秦愍王) 子朱尚炳(秦隐王) 子朱志堩(秦僖王) 子朱志均(秦怀王) 子朱志邅(秦康王) 子朱公锡(秦惠王) 子朱诚泳(秦简王) 子朱诚澯(临潼王) 子朱秉欆(秦昭王) 子朱惟焯(秦定王) 从子朱怀埢(秦宣王) 子朱敬镕(秦靖王) 子朱谊澡(秦敬王) 子朱谊漶(秦王) 子朱存枢(秦王)三子朱棢(晋恭王) 子朱济熺(晋定王) 曾孙朱奇溯(西河王) 子朱表相(西河王) 子朱济熿(晋王) 子朱美圭(晋献王) 子朱钟铉(晋庄王) 子朱奇源(晋王) 子朱表荣(晋王) 子朱知烊(晋端王) 子朱表槏(新化王) 子朱知节(新化王) 长子朱新典(晋简王) 子朱新墧 子朱慎镜(晋王) 子朱慎鋷(晋王) 子朱敏淳(晋王) 子朱求桂(晋王) 子朱表檈(荥泽王) 四子朱济炫(庆成庄惠王) 孙朱钟镒(庆成王) 子朱奇浈(庆成王) 子朱表栾(庆成王) 子朱奇添

磨刀李始祖李衟的世系渊源探究 李锦

磨刀李始祖李衟的世系渊源探究 (湖北阳新李锦) 对磨刀李始祖李衟的世系渊源,目前有多种说法,意见不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李衟出生时间有多种说法。要探究李衟的世系渊源,就需要弄清李衟出生的大致时间,以此为突破口,其它问题才能逐步解决。 一、关于李衟的出生时间 李衟生于何年,《磨刀李氏大成宗谱》和各地老谱记载不一,但对李衟的主要事迹和四个儿子出生时间的记载基本一致,我们可以从这些相同的记载中,提取相关信息,从而推算出李衟出生的大致时间。 其一,《磨刀李氏大成宗谱》和各地老谱中对李衟四个儿子及其裔孙出生时间 下级官员的郎官(六品以下),年龄不会太大,当在20余岁。同年,李衟避难至磨刀,得黄师祖、李师母庇护,以李师母娘家侄儿身份出现,当时年龄应该不会很大,应当不会超过30岁。据此推断,李衟出生时间大致在875年到885年之间。 其三,李衟堂弟李術,族谱记载生于唐昭宗大顺元年庚戌(890年),妣钱氏,越王钱镠之女。越王钱镠,生于852年,卒于932年。其女儿出生时间正常情况下会在872年至912年之间(对应越王钱镠在20岁至60岁之间),这个可以佐证李術出生时间基本正确的。李衟年龄比李術大5岁到10岁左右属于正常,据此推断,李衟出生时间大致在880年到885年之间。 综合上面分析,李衟生于时间在875年至885年之间的可能性极大。 我们对李衟的生年作了上述推算以后,见湖北省阳新县《李氏族谱》记载李衟生于885年,在我们推测的时间范围内,这个记载基本上是可信的。 又见有谱记载李衟生于859年,不知有何根据?可能是根据李衟墓志和老谱中记载“(李衟)唐昭宗天佑年间,由承事郎加授银青光禄大夫,历太子太傅”推理得出的结论,既然李衟在天佑年间(904年)担任太子太傅职务,年龄应该在45

明朝藩王世系列表

明朝藩王列表 (鲁王系) 鲁国 明朝鲁国诸王编辑 洪武十八年(1385年)就藩兖州府 称号国君姓名关系在位年数注记 鲁荒王朱檀朱元璋、庶十子1370年—1389年洪武三年封。十八年就藩兖州府。二十二年薨。 鲁靖王朱肇煇朱檀、庶一子1403年—1466年永乐元年袭封。成化二年薨。 鲁惠王朱泰堪朱肇辉、嫡一子1467年—1473年成化三年袭封。九年薨。 鲁庄王朱阳铸朱泰堪、嫡一子1476年—1523年成化十二年袭封。嘉靖二年薨。 鲁怀王朱当漎朱阳铸、嫡一子追封成化十九年封世子。弘治十八年薨。諡怀简。以孙观袭封。追封王,改諡曰怀。 鲁悼王朱健杙朱当漎、嫡一子追封弘治十六年封世孙。正德十五年薨。以子观 封。追封王,諡曰悼。 鲁端王朱观朱健杙、嫡一子1528年—1549年嘉靖七年袭封。二十八年薨。 鲁恭王朱颐坦朱观 庶一子1551年—1594年初封宝庆王。嘉靖三十年袭封。万历二十二年薨。 鲁温肃世 子朱寿朱颐坦、嫡一子 不知何年封世子。隆庆三年 卒。无子。 鲁敬王朱寿鏳朱颐坦、庶六子1596年—1600年初封富平王。万历二十四年袭封。二十八年薨。无子。 鲁宪王朱寿鋐朱颐坦、庶七子1601年—1636年初封常德王。万历二十九年进封。崇祯九年薨。无子。 鲁肃王朱寿镛朱颐坦、庶九子1636年—1639年初封泰兴王。崇祯九年进封。十二年薨。 鲁安王 (鲁孝王)朱以派朱寿镛、嫡一子1640年—1642年 崇祯十三年袭封。十五年, 大清兵破兖州,自缢。 鲁王朱以海朱寿镛、五子1644年—1662年崇祯十七年袭封,寻寄居台州,既监国於绍兴。清顺治三年六月,王师渡浙,以海航海,依郑成功。十一年病

唐宗室世系表

唐宗室世系表简表618-907

李暠 李歆 李重耳 李熙宣皇帝 李天锡光皇帝 李虎太祖景皇帝(永康陵)-8子儿子:长子李延柏(南阳公) 次子李真(谯王) 三子李昞(世祖)-4子 四子李璋(毕王)-2子 长子李韶(东平王) 子李道宗(江夏郡王) 子李景恒(卢国公) 子李道兴(广宁郡王) 子李道立(高平王) 曾孙李涵 子李鰅 次子李孝基(永安壮王) 五子李绘(雍王) 子李贽(河南王) 子李道玄(淮阳壮王) 子李道明

六世孙李汉 子李德裕 六子李祎(郇王)-3子 长子李叔良(长平肃王) 子李孝协 子李孝斌 子李思训 子李思诲 子李林甫 次子李德良(新兴郡王) 孙李晋 三子李幼良(长乐郡王) 七子李蔚(蔡烈王)-2子 长子李安(西平怀王)-4子 长子李琛(襄武郡王) 子李俭 次子李孝恭(河间元王) 子李崇义(谯国公) 子李晦 子李荣 三子李瑊(济北郡王) 四子李瑰(汉阳郡王)

次子李哲(济南郡王) 子李瑗(庐江郡王) 八子李亮(郑孝王)-2子 长子李神通(淮安靖王)-11子 长子李道彦(胶东郡王) 次子李孝詧(高密王) 三子李孝同(淄川王) 孙李广业 子李国贞 子李锜 四子李孝慈(广平王) 五子李孝友(河间王) 六子李孝节(清河王) 曾孙李昇 曾孙李暠 曾孙李晕 子李进 七子李孝义(胶西王) 八子李孝逸 九子李孝锐 次子李神符(襄邑恭王)-7子 子李德懋

五世孙李从晦 子李文暕 子李挺 曾孙李程 子李捷 曾孙李石 李昞世祖元皇帝(兴宁陵)-4子儿子:长子李澄(梁王) 次子李湛(蜀王)-2子 长子李博义(陇西恭王) 次子李奉慈(渤海靖王) 七世孙李戡 三子李洪 四子李渊(高祖)-22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