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例论文

课例论文

课例论文
课例论文

第一部分课例研究的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经济的增长与能源的短缺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所以我们学校早前已提出“节能减排”的口号。目前仍有部分学生存在浪费水电等行为,故考虑让学生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对校园的用电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牢固树立“节能减排”的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珍惜有限资源的生活习惯。学校正在大力宣传节能,要求我们每一位同学养成节能的意识。自从开展节能教育以后,同学们的节能意识有了明显的加强,以前出现的教室里没有人,还亮着灯、开着电扇;自来水用后龙头不拧紧的现象基本上不再出现了,在上一学期我们开展的调查活动中出现的那些水、电浪费现象,已不见了。不仅是同学们,老师们也能模范地做到节能。

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用电情况,从而养成节俭、创新的品质。通过亲身的调查和研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思考习惯,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本次活动,由学生亲身去调查,增强了学生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并且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让学生从活动中体会经济发展与能源短缺的矛盾,进而落实"节能减排"教育,养成爱护环境,珍惜有限社会资源的习惯。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布鲁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在新课标的课程目标里的

关于“知识与技能”中要求:

1.了解自己家庭和学校的用电现状

2.了解目前我国的用电形势,认识到节约用电的紧迫性和社会意义

3.了解节约用电的常用方法

在“过程与方法”中要求:

1.学会收集数据的有效方法,比如采访有关负责人、上网搜索、查阅工具书等等

2.学会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学以置用

3.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

1.了解目前我国用电的紧张形式

2.养成爱护环境、珍惜有限资源的生活习惯

3.培养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形成负责任的生活意识

4.通过活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体验物理这一学科的魅力。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本课题所要研究的内容:

1.了解我国紧张的供电形势

2.收集目前自己学校和家庭的用电情况,即年用电量和月用电量、用电的主要构成

3.收集节约用电的常用方法

4.结合我校及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为落实节约用电提供具体的方案

因此,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不仅有要学到物理知识应对考试,而且更重要的是把学到的物理知识有效的用在生活中去。初步形成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掌握和理解物理规律和概念的基础上,去运用规律和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这是我们要学习而且更要学会物理知识的真正的目的所在。

第二部分: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和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

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1.学生是初三的学生

2.学生熟悉电能表的使用、电功的计算、继电器的原理等物理知识

3.学生已掌握用柱状图和坐标图来处理、分析数据

4.学生对走出课堂进行探究的欲望十分强烈,对研究性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5.学生已熟悉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可以借此应用到本次研究当中

6.学生对节约用电的社会意义认识还不够深刻,有待增强这种意识

7.学生渴望获得成就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学生主动寻找和发现社会现象、现实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公

民意识,使学生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觉悟,形成诚实守信的习惯,拥有关注社会、关注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养成基本的道德观念和文明习惯,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具体地说就是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融入新鲜的生活,使学生认识并且关注社会中存在的公共问题,了解相关的公共政策,让他们以自己小公民的角色立足社会,体验生活。鼓励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传播公民知识,培育公民意识,张扬公民权利,呼唤公民责任,通过活动清晰地认识自身的价值,发挥潜力。在社会实践、问题研究的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和实践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方法

(一)具体时间方法:

1、到总务处获取我校及学生家庭近年来年用电量的信息,并绘制成“用电量——时间”坐标图;

2、考察我校的用电构成(如:照明、风扇等所;

3、调查我校学生在学校及家中的用电习惯;

4、分析我校现有用电系统的效率,思考有那些地方可以改善。(二)学生可能的选题内容:

1:请节约用电

2:今天,你浪费电了吗

3:我来当小电工

(三)教学中实施变式训练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有认知主体(人)积极建构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互动实现的,认知的功能是适应,它有助于主体对经验世界的组织。能提供认知工具,蕴含丰富资源,鼓励学生通过与生活环境的互动去建构个人意义的“知识建构”。课堂里的互动包括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包含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这两种类型。通常,我们普遍忽视学生之间的互动所可能发挥的作用,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类型没有机会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发挥它潜在的积极作用。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之间要实现积极互动,教师的教学手段是关键之一,尤其是教师实施的教学方式的吸引力。因此,在真实的课堂学习活动中,通过教师或学生的暗示或对某事物的强调,例如实验实施的过程,作为课堂互动规则和活动的一部分,来达到学生学习注意焦点的不断保持,激发学生不断调整自己活动的方向,并进行相应的知识建构。把真真正正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根据以上的理论依据,我们理化教研组向学生提出了几点要求:(一)大力宣传节电法律法规,积极推广节电常识和经验

1、各个单位联合向全镇发出节约用电倡议书,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节约用电管理办法》、《广东省节约能源条例》等相关法规、文件及节电先进典型和经验,让依法节能、积极节电的观念和常识进入各行各业和每个家庭。

2、当前要突出宣传节约用电对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营造浓厚的节电氛围,强化全社会节约用电、科学用电、安全用电、有序用电和提高电能利用效率的意识。

3、组织制作节电科普小册子和宣传画,发放至各企业、学校和商场等基层单位及各居民小区,积极扩大宣传效果。

4、大力提倡制冷空调设置上调1~2摄氏度,人人节约用电。让依法节能、节电的意识进入各行各业和每个家庭,形成全社会节能、节电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节约用电水平。

(二)加强基础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抓好节电基础管理是企业节能降耗提高效益的有效手段。一般企业要配备节电管理人员,重点用电企业应落实专门机构管理。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和完善用电定额、能源计量和考核奖惩等制度。各主管部门在做好组织和督促工作的同时,工业企业要充分利用峰谷电价差,合理调整各时段的用电负荷,提高用电负荷率,减少成本和增加效益。

(三)抓好用电大户的节电监测和考核工作

抓好用电大户的节电工作,是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一项举足轻重的措施。要求年耗电300万千瓦时以上的用电大户要指定部门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降低主要产品单位电耗,提高用能水平和经济效益。并要按照国家《节约用电管理办法》规定开展用电平衡技术测试,及时制订并实施切实可行的节约用电措施。对那些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应淘汰用电设备的企业,督促其进行整改。从严

控制高耗能项目建设,要根据网供电量平衡情况,确定是否受理其扩建报装。对新报装的其它电力用户要按规定配置足够容量的无功补偿装置,对未配置无功补偿装置或配置容量不足的用户,电力部门不予验收供电。电力部门还要加强对用户功率因数的核查,并按规定奖惩。(四)积极推广使用节电新技术

要以管理为基础,以节能技改为突破口,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广应用节电新技术和新设备。各个学校要抓好每种用电设施的节能措施。

(五)切实抓好社会节电措施的落实

“节约用电,人人有责”,并非仅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认真落实措施,变口号为自觉行动,实现社会节电。首先,各机关单位要带头做好节约用电的表率,要从自身做起,严格遵守节约用电的相关规定,及时关停空调、电脑、电灯等用电设备,养成节约用电的良好习惯。其次,各学校家庭要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节电规划,大力推广应用节电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开展节约用电的同时,要合理组织生产,科学利用电能,充分利用电网谷期多安排生产用电,减轻电网高峰压力,降低生产成本,并做好能耗管理、节电改造等工作。第三,各宾馆、酒楼、商场等第三产业要积极开展各项节电宣传和节电改造活动。对中央空调配套的主要风机、水泵未采用变频调速等先进节电技术的单位,有关部门要督促其做好节电技改工作。在夏季用电高峰时期,要尽量减少使用制冷设备,严格控制制冷空调负荷,确需开启空调的,要合理设置空调温度,温度设置夏季不得低于26

摄氏度。第四,每个家庭都要加强节电意识,做到人走关灯,要多用节能灯具,多用节能家电,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每度电。第同时,要加强路灯管理,控制路灯照明时间。

(六)继续加强错峰用电和顶峰发电的管理

各区要继续加强错峰用电的管理,供电部门要加大错峰用电检查的力度,同时,要加快安装电力负荷管理装置的进度,实现用科学手段进行错峰用电的管理,对违反错峰用电的坚决执行相应的停电处罚措施。各地方电厂要组织力量,加强机组的管理和检修工作,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坚决服从调度部门的统一指挥,按要求顶峰发电。

三、课题研究的周期及实施步骤

(一)研究周期

本课题实验周期为一学期,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2012年9月)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教师动员学生讨论学习,了解本次活动的学习目的,掌握本次活动所需的物理知识,物理方法和步骤。教师播放节约用电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个人口较多的大国,资源虽然丰富但人均用电匮乏。让学生有节约用电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节约用电的习惯。组织学生用电分享他们的感受。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2年10月)

1提出和选择课题:讨论当前的用电形势及感受,比如夏天或过年有时要停电,讨论如何缓解用电压力。经过师生讨论,确定课题,比如:

我为节约用电献计、我校(家)的用电情况、如何利用物理知识提高我校(我家)的用电效率。组织学生讨论,与学生一起筛选课题,确定研究的课题。

2、成立课题组: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喜好确定自己的选题,并根据选题形成小组;各小组成立后,选定组长;小组分工可以收集资料小队、学生行为考察队、用电构成考察小队、课件制作小队等。教师在学生自愿成组的前提下,合理调配各组成员,以利用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安排工作;组织指导学生的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分工。

3、形成小组实施方案:各小组按顺序细分研究内容,并匹配相应的研究方法,分配好各内容的研究时间。教师协助学生设计各类表格。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

1、2012年11月由冯海燕老师带队,率领两队同学上网收集我国当前用电形势;采访组负责到总务处收集我校的年用电量和月用电量;每位同学收集自己家里的每月电费表;信息组把以上所得信息以图表的形式体现出来。

2、2012年12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第一轮的基础上分析每部分的用电量,并结合书本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出相应的节约用电的方案。到电器市场了解有关节能设备的功率等参数,并结合学校的照明设备数量n、工作时间t,根据W=npt计算一年可以节约的用电量(p为现有照明设备与先进的节能照明设备的功率差);对办公室等各各个可以改进的地方的照明设备加以改进,比如采用光控、声控、红外线感应等控制方式来实现自动开关,并跟踪

电能表各月的读数,与往年进行同月比较,掌握节约讨论当前的用电形势及感受,比如夏天有时要停电讨论如何缓解用电压力行动的进展;研究同学的用电习惯,根据同学们的用电习惯设置开关的合理位置、照明设备的数量和光强度,以及根据他们的习惯,总结出合理的建议,方便日后加以宣传。

第四阶段:评价、总结与反思阶段(2013年1月)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受采访者评价、教师评价的评价方式,每个评价设5颗星,以星星的数量来分等级评定,最后在成果展示栏旁边设置投票区,接受参观者的投票,看哪个小组的人气最高,并对这些小组进行颁奖。

课题研究成员

第三部分:课题方案的实施过程

第一轮研究

在研究实践中,主要以课本的电学知识为主,复习电功率、生活中用电的知识等。以收集的资料为主,分析学校家庭以及自己生活中的用电量,

参考文献:

[1]钟启权《现代教学论发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2]夏正江,梅珍兰.《对研究性课程内涵的一种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李海蓉,《新乡教育学院学报》第18卷第3期。2005.

[5]席日晶,对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思考《新课程研究》47页.2008.

[6]徐学福.《探究学习的认识偏差》.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2): 36-40.

[7]廖伯琴.《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8]南通市教研室.《课程标准学习读本》.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七、探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虽然探究式教学在教学领域提倡已久,但在我们农村中学真正实施也还不久。平时我在教中多多少少也进行过探索式教学,但对这种教学方法的实质还并不了解。通过这次深入的探究总算对它有所了解,但还并不完整,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学习和完善。特别是其中的某些步骤我觉得还不够完美,如在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怎样才做到简练和恰到好处,还有在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实施方案的过程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及学生通过现象能容易得出结论,这三方面是重点也是难点,我觉得这一点需要不断的去摸索和总结。

结论:虽然对探究式教学初次研究,但这对我以后的教学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至少它把我引向了教学的改革之路,使自己勇于改革、敢于探索,也为自己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感谢那些在我进行教学改革过程中帮助过我的老师们和同学们。

课例研究报告

课例研究报告 一、提出课例研究的背景 课例研究的提出是普教科研回归本原的一个举措。提倡教师的研究回归本原,就是关注实践问题的解决。即教师的研究以行动研究为首选,以课堂为研究的主要场所,以实践反思为主要特征,以指导教育实践获取策略知识、促进专业成长为首要目标。 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课程改革必须有教师的跟进;课程的理念必须让教师内化,才会转化为实际行为;课程改革中的教师不应只是“教书匠”,而应是自觉的研究者。 二、课例研究的价值取向 通过文献检索和实践经验总结,课例研究的校本培训是解决由理论到实践的一条有效途径。课例研究把先进的理念通过课例为载体的研究、指导、对话,通过专家、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的研究人员的引领,通过教师个人在反复讨论中做行为自省与调整的跟进,实现设定的目标。 课例研究重视积累,重视增加教师的实践智慧,发展教师的反思能力,强调面对教学共同分享,其意义十分明显。 三、课例研究的基本操作 1、选题。与任何一项研究一样,课例研究也要有一个研究的主题。 2、选课。有了研究主题,接着是选课。 3、设计。要思考在教学设计中,如何依据新课程理念和我对这节课的理解设计教学?如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实施。把设计变成课堂教学的过程。并仔细观察分析其效果。 课后反思。通过对课的分析,形成什么反思文本? 反思的结果是对后续研究的导引。教师再选择一节课,通过再设计、实施、课后讨论与反思达到新行为阶段,从而实现行为跟进。 四、课例研究成果表述 研究主题。完成一项课例研究后,会留下很多素材。研究者要对素材进行取舍。取舍的依据首先是主题的突现。一个课例研究会不可避免地涉及“这节课怎样上才好”,但这不是课例研究的主题,是一般意义上的评课。 研究过程的展示。在叙述课例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依据的是行动研究的要义,采用叙事研究,从研究材料中得出研究结论,而不是脱离材料,空发议论。 反思。反思是课例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缺乏反思的课例,不是完整的课例,甚至算不上课例,只是教学实录而已。 把教学实录转写成课例,不仅有主题、选材的问题,还有文章结构安排,语言表述等。 开展课例研究,十分强调研究者的理论学习。课例研究的基础是教师自觉的实践反思,而实践反思又往往依赖于理性精神、批判精神。 附表:课例研究与教学研究(公开课)的区别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天鹅的故事》精彩片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老师要善于营造一个能够让学生都愿积极参与,都能自主选择的开放的融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智慧,生成能力。 我在上《天鹅的故事》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师: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请找出这个故事中最打动你的地方,读一读,可以是一句、几句或一段话。 生自读。 师:绝大部分同学画出了第 5 小节,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先不急着说老天鹅是只怎样的天鹅,愿不愿意把这一小节学得更好?看看哪些词可以圈圈、画画、点点、重点读读、体会体会。 生再读,用自己的方式学习。 师:现在我们再来说说老天鹅是只怎样的天鹅,要有理有据。 生:我先说,书中这样一句打动我:“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垂直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我觉得这只天鹅十分勇敢。 师:你们是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勇敢的? 生:“重重的”说明力量很大。 生:“像石头”说明老天鹅奋不顾身。 生:“胸脯和翅膀”是说老天鹅是用血肉之躯作为破冰的武器的。 生:“腾空而起”说明下落的力量很大。 师:我们能不能做做这个动作。 (生模仿老天鹅像石块下落的动作。配合手势、插图) 师:这一句你还有什么体会? 生:我从“颤动”中看出老天鹅落下时很用力。 生:我从“第一次,第二次……”看出老天鹅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生:我从“他并没有飞走”看出老天鹅不贪生怕死,为了天鹅群作出了自我牺牲。 师:这是怎样的一只老天鹅啊?

课例论文

第一部分课例研究的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经济的增长与能源的短缺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所以我们学校早前已提出“节能减排”的口号。目前仍有部分学生存在浪费水电等行为,故考虑让学生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对校园的用电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牢固树立“节能减排”的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珍惜有限资源的生活习惯。学校正在大力宣传节能,要求我们每一位同学养成节能的意识。自从开展节能教育以后,同学们的节能意识有了明显的加强,以前出现的教室里没有人,还亮着灯、开着电扇;自来水用后龙头不拧紧的现象基本上不再出现了,在上一学期我们开展的调查活动中出现的那些水、电浪费现象,已不见了。不仅是同学们,老师们也能模范地做到节能。 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用电情况,从而养成节俭、创新的品质。通过亲身的调查和研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思考习惯,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本次活动,由学生亲身去调查,增强了学生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并且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让学生从活动中体会经济发展与能源短缺的矛盾,进而落实"节能减排"教育,养成爱护环境,珍惜有限社会资源的习惯。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布鲁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在新课标的课程目标里的

关于“知识与技能”中要求: 1.了解自己家庭和学校的用电现状 2.了解目前我国的用电形势,认识到节约用电的紧迫性和社会意义 3.了解节约用电的常用方法 在“过程与方法”中要求: 1.学会收集数据的有效方法,比如采访有关负责人、上网搜索、查阅工具书等等 2.学会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学以置用 3.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 1.了解目前我国用电的紧张形式 2.养成爱护环境、珍惜有限资源的生活习惯 3.培养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形成负责任的生活意识 4.通过活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体验物理这一学科的魅力。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本课题所要研究的内容: 1.了解我国紧张的供电形势 2.收集目前自己学校和家庭的用电情况,即年用电量和月用电量、用电的主要构成

小学语文优秀课例分析课题:《梅花魂》

案例课题:《梅花魂》 一:基本理念 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申老师能以阅读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以 培养能力为核心进行语文教学。 二:教材 (一)内容:《梅花魂》是六年制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 (二)教学目标:为了能让孩子理解文本、吃透文本、走出文本,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评价等方式感受梅花的形象。 2、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借物喻人,感受其作用。 (三)教学重点 品味梅花美的形象特征时,感悟信念对人生的价值。 (四)教学难点 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可以看出,目标明确,重难点醒目,能抓住教材,拓展延伸,以点带面,感悟人生。 三、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选用了以下的教法学法: 1、朗读法 通过朗读内化了课文的语言,通过朗读培养了孩子的语感,通过朗读让孩子体会到了情感,通过朗读培养了孩子审美和朗读能力。 2、自主、合作、探究法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这种学习方法,这也是创新的重要途径,在品味梅花精神美的句子时,在交流学完此文的感受时,充分运用了这种学习方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课件做得精美,尤其是听读课文部分,图文对照,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而且 更能帮助孩子理解文本,使教师的整个教学,环环相扣,天衣无缝。充分体现了农远资源 在教学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自然亲切,水到渠成,让学生在交流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二)学习课文 1、赏花 执教者先让孩子边听读课文边看课件,然后学习作者赏花的语言文字,感知梅花的美丽 形象。由直观形象到学习文字无不体现了执教者的独具匠心。 2、品花 让孩子默读课文之后,去品味描写梅花精神美的句子。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执教者采用 了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品悟,读中悟、悟中读,反反复复,促使孩子挖掘出文章的中心。 3、悟花教学

教学案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教学论文 一、利用案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节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的开始是否合理.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是用简单、直白的叙述开始知识的讲解,学生的注意力没有很好地集中起来,很多学生还沉浸在课下的游戏中,教学效果自然就不好.所以,为了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利用合理的案例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案例情境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在学习上下位置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案例情境: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观察小松鼠的位置,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小兔子、小鸟以及小松鼠现在的位置吗?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通过有趣的案例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从而积极地参与学习. 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加强探究 小学生的天性爱玩,而且对外界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在课堂中,小学生不可能做到40分钟都集中注意力听课,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入案例,引起学生的关注,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显

著提高.在学习10的认识时,在学生明确10的位置、大小比较等问题后,引入案例:一个星期天,小明准备去看望奶奶,给奶奶带点什么呢?对了,这里有10个苹果,给奶奶带去吧!但是一个袋子装不下,就把10个苹果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明可能会怎样装这10个苹果呢?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进一步集中学生注意力,而且由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数学能力. 三、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开展教学 很多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是枯燥、无聊的,不愿意学习数学,而且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大量习题为主的,数学教学脱离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教师应注重生活化案例的引用,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思维锻炼,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好地学习.生活中数学案例的引用,能够使学生的数学意识逐渐增强,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事物,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乘法除法时,可以利用打扫卫生的场景,假设一名学生一天乱扔一张废纸,那么一个学校一年会产生多少张废纸?这些废纸是由多少棵大树做成?这样不仅能增加该题的趣味性,还让学生接受了不乱扔废纸的思想. 四、利用多媒体展示案例促进教学开展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长期使用这种枯燥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渐渐产生抵触和厌烦,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开始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案例内容感兴趣,才能够更加积极地参

体育教学设计作业模板

案例名称1.跑的练习:快速跑 2.负重练习:搬运 科目体育 教学对象课时1课时教学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本次课程改革的要求,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和侧重点,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来说,它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运动的愉快感。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为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它强调学生的运动体验、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它将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角度,重视学生健康三维观的培养,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力求靠近这些新的教学理念,所以大胆设计以多种游戏贯穿于教学中,旨在“游戏中练,游戏中表现,游戏中指导,游戏中提高”,寓教育、教学于游戏中。 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从语文课《人民的勤务员》雷锋同志是如何助人为乐的故事情节,设计本课情境。旨在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感受文章的内容,即融入体育与语文学科间的学科渗透和体育与德育之间的渗透,同时也让学生再一次的学习了雷锋的共产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知目标:使90%学生初步了解正确的跑步摆臂姿势和途中跑的动作技术方法,发展速度、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 2.技能目标:80%的学生掌握摆臂姿势和途中跑时不低头,不耸肩,眼平视,蹬地有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和奉献精神。 4.负荷目标:练习密度40%以上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跑、负重等练习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初步树立正确的快速跑动作技术,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让学生知道正确的途中跑运动技能,以力求达到80%的学生途中跑时不低头,不耸肩,眼平视,蹬地有力。 难点: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对锻炼身体,锻炼意志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四、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学生,该班学生各方面素质比较好,同学间团结互助,班集体初步形成,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但与他人合作方式存在一定困难,学生求知欲强,学习积极性高,上进心强,平时活泼、好动,心理素质较好。但存在体质普遍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参与各个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预计课的练习密度为40%左右,最高心率大概出现在35--40',为150--160次/分,平均心率达到120--130次/分。根据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材的特点及对学生的分析进行估测,预计本课能达到所制定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报告97422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 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二、评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

在课例研究中成长

在课例研究中成长 【摘要】搞好校本教研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我校科学教研组在校本教研中,对课例研究这种教研方式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利用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多种研究形式,提高了校本教研的有效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课例研究实践形式多样感悟 课例研究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它聚焦课堂教学,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1 课例研究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备课中,有限的精力使我们教师无法做到每节课都能精益求精。另外,教师们有时舍不得把自己的备课成果向他人展示,相互之间都各自为政,缺乏足够的成果交流。课例研究,是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主导,通过集体合作确立主题、设计教案、上课和观课、评价与反思以及分享成果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循环过程。 在校本教研的集体备课过程中,课例研究最主要的优势在于以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的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整体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升了教研团队的整体素质,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如何开发整个备课组每个人的潜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做到优势互补,是当前日常教研活动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本学期我校科学教研组对课例研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2 课例研究在我校科学组教研活动中的实践探索 2.1 精心策划,确定主题。要提高课例研究活动的实效性,需要教师在活动前进行精心策划。确定研究的主题:如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适宜,整个教学预设是否科学合理,重难点的处理上采取哪一种教学方法最有效,或者某个情境的创设是否真实、有效等等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的主题。如课例《电流的测量》中,我校科学组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为“探究在课堂”。 2.2 观察课堂,分工协作。进行《电流的测量》的观课前,我们确定了几个观察点:活动的参与度、活动的深度、教学情境的创设、如何预设才能有效生成?探究活动的设计是否有效?还对参加观课的老师做了详细的分工。 课例:《电流的测量》(研究主题为“探究在课堂”),由一位老师上课。教学片段简述:展示电流表,学生观察。师:你有什么发现?师:三个接线柱怎么使用?师:两排刻度怎么看?两个量程各是什么?师:小结电流表读数的方法。师:

课例研究我的文章资料

课例研究阶段汇报 自接受我校课例研究相关培训以后,我上网查看了一些关于课例研究的内容, 内容之多,分析之杂,理论性之强,让我一时难以适从。抛开这些纯理论的东西, 让我就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发现的问题和我的实际操作,谈一些认识和感想, 这样我还能轻松应对。 小组合作探究不是什么新事物。几年前我们就知道就做过,可后来就淡了,源于一些评论,多对比持否定态度,说什么小组探究,无非是四个学生凑到一起说点闲话,待老师走到跟前,在不痛不痒地说些有关课文内容,学生并没有真正投入。 好了,我们弃之不用了。我们极容易被专家的评论所左右。老师引导到位,也能上一堂自然流畅,水到渠成,妙趣横生的课。可困惑又来了,老师领着学生走,学生还是不会走。有人戏称我们语文老师是推土机,乍听不免愤愤然,可细想也很开缘。我们上完课不也感叹学生推不动”吗?而并为此感到困惑吗?其实所有的老师都在思考着,尝试着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学生参与度高起来,学生收获多起来,不是课改专家说了才思考,才行动的。 小组合作探究是个好途径,而我们之前对小组合作探究的否定态度是源于对这种形式寄予太大希望,认为只有每个学生都参与了都发言了,都有变化了,才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而事实上这种理想状态短时间不可能或根本不可能出现,我以为任何形式的学生活动都达不到全员参与,全员收益的状态,语文课可能还尤其特殊性。 学习语文是需要热情的,甚至是激情地投入,说起读书,就积极热情,放声,忘乎所以,旁若无人地读,能把自己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中去,能看到文中景,见到人,听到声。说思考就静默沉思,单从表情上看,就若有所思,有所悟学就要这样投入才行,是用心,用情在读书。说交流就迫不及待要表达,这样的效果是极佳的,是我们追求和向往的,然而能有这样表现的学生不到1/3。据我观察还有1/3的学生,让读书不张口,张口了声音也不大,感情也不足,看上去心不在焉的样子,说思考就默默然;说交流,往往不作声,一副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落寞”,完全置身事外,可能还有个别几个学生嘻嘻哈哈,表情不严肃,态度不认真。你若看到这部分学生的表现,你会很着急,会对自己设计的合作探究的问题甚至为这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二、评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

教学设计课题实用模板基本步骤

教学设计模板基本步骤 帕顿(Patten,J.V.)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performance problems)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模板基本步骤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容、方法步骤) 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2.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容?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 1.布置那些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教学设计模板基本步骤 一、课堂教学设计模板的填写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通常称为课堂教学设计表,除首页(上报材料时用)外,由5基本表格组成。在填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章节名称按照教科书上的章、节(或课)的顺序和名称填写。 在一般情况下,是以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如果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需要两堂以上的课(我们把它称为学时)才能完成,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既可以统一设计、分段教学;也可以按学时分别设计、各成体系。 如《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原子,统一设计时章节名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精选三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精选三 朗读是语文“细酌入味”的佳法——《桂林山水》教学例谈 【背景介绍】 前苏联理论家卢那察尔斯基曾说过:“许多隐蔽的美,无穷无尽的艺术想象、一切心理上的奥妙,都在那种对文字作品朗读的仲养中弄明白了。”由于朗读可以吸引学生不自觉的进入文本,使得学生在文本中自由翱翔。只要教师适当加以指导,学生就可以较为迅速的理解课文。《桂林山水》就是一篇从朗读中,来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的好文章,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先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课文语言优美流畅,适合学生朗读背诵,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教学片段1:领悟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并学了第一段,知道山水之美,眼见为实,现在请大家深入学习了解漓江水特点,作者怎样写出漓江水的特点的? 生:漓江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并说一说喜欢哪个特点,读给同桌听。 生:我喜欢“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为什么喜欢? 生:这句用比喻手法,写出绿的特点。 师:你知道水绿得如何,并说说“翡翠、无暇”的意思,并指出水的特点。 师:想想,应怎样读呢? 生:应读得活泼、跳跃。 师:喜欢读这一句的同学把这一句读一读。(生读) 师:喜欢水清的同学,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并读一读。 生:漓江的水清得可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到底有多清呢?我们可以把一枚硬币放入水中,透过江水可以看见江底硬币上的字。那如何朗读呢?喜欢的同学读一读。 生:读 师:请同学们评一评,他们读得如何?(师指导,该句应读得平整,然后,全班读一遍 ) 师:老师也喜欢这一段,现在老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师生接读) 师:这种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后面半句强调前半句。 师:这是排比,作者本写水,为何要提到大海、西湖? 生:对比、比较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 运输小学:方丽君 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二、评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文无定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例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例研究报告 一、课例研修背景 本人参加工作也有好几年了,我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研员工作。众所周知阅读教学不仅是重点,更是难点。课堂上文章的剖析,即使教师把文本分析得再细,再清楚,练习题还是有学生不会写;还有的学生即便会说了,可是写在作业本上却又是另外的一番情形。有时,同样的回答,你换一种说法,有不少学生又不会了。同样的主题文章,换一篇来练习,不少学生又不会了,教师还得重新解析文本内涵。所以平时教学中进行阅读教学时,似乎总有讲不完的内容,除了把课文解析完,还要解析练习册上的阅读,否则学生做出的题不尽如意。针对这种现象,本学期,我们语文组制定了一个研究课题:如何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课例研修计划 第一步:每位老师用自己常规的方法上一堂阅读课。(在上课之前,要集体说课、备课,大家一致通过具有可行性,该老师方可上课)。 第二步:每上完一节课,大家一起评议这节课,说一说自己的看法。这节课有哪些方法值得大家借鉴,哪些方法有待讨论,哪些方法运用不妥当等。教研组长把每位教师的发言及时记录下来,再整理成资料保存下来。 第三步:教研组内的每一位教师都上完课了之后,组长把所有可取的方法进行汇总,然后集体备一堂阅读课,把这些好方法备进去,最后由一位大家公认的课讲得精彩的老师,再进行试讲,看看教学效果如何。 三、课例研修来源:来自小学语文S版语文实验教科书十一册第21课《詹天佑》。 四、课例研修过程 第一步:每位老师根据自己所教年级不同制定不同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我教六年级语文,所以,我把阅读教学的目标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培养语感涵咏能力;二是学习阅读的方法;三是提高理解文本内涵的能力。 第二步:我以本学期的课文为内容,确定一篇文章作为公开课来解析。我选的是《詹天佑》。 第三步:我认真钻研教材,多方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查阅其他优秀的教案设计及反思,然后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情况,设计出如下教案: 詹天佑 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指导 : 一、案例分析模版:(模版仅是指导,可以这样做,不是指令,不是非得这样做) 第一步:读题,做辨析判断。 第二步:提炼观点-适当举例-原理分析。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炼观点与原理: 1.教学目标:目标是否明确恰当,重点难点是否指向语文学习等。 2.教学内容:是否充分并恰当地运用教材等文本资源、学生动态学习资源及其他母语资源等。 3.教学过程:学为主体,学习实践探究过程是否丰满;教师引导是否有效适当等。教学方式方法是否能帮助学生达成目标。 4.教学评价:诊断是否准确;激励是否有效;能否根据反馈信息,灵动调节教学进程;评价方式是否得当;是否重视全面育人等。 第三步:如果是反面案例,可提出恰当的做法与改进措施。 二、评析示例 示例1《新型玻璃》教学片断评析

?师:(看手表)到现在为止,我们整整读了35分钟的书。还记得我开始提的问题吗? ?生:这课向我们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是哪几种? 师:对,我想,书读到这个程度,人人都知道了。 谁来回答? 生:这一课一共写了五种新型玻璃。第一种是“夹丝网防盗玻璃”,第二种是“夹丝玻璃”,第三种是“变色玻璃”,第四种是“吸热玻璃”,第五种是“吃音玻璃”。(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板书五种新型玻璃的名称。) ?师:说得多清楚,多有条理!——不过,能说得再简洁一些吗?请你考虑一下。(该生面有难色,欲坐下。)师:请你沉着冷静地想一想,我看你有这个能力。 生:(该生思考了一会儿。)本课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分别是“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师:(竖起大拇指)说得妙,妙就妙在“分别是”三个字上。有了它,下面只说名称就行了。你真了不起啊!如果刚才你坐下了,不就失去了一次显示

课例研究论文(刘付菊)

我参与我收获 ——全程参与“课例研究”活动所获 (合肥市海顿学校小数组刘付菊) 在北师大马教授等专家指导下,我校的“文化创建项目——课例研究”活动于12月已完满落幕。并确定“海顿教育”为我校的文化标签。“海顿教育”是促进全体师生“与真同行”的教育,即培养具有“寻真理”、“做真人”、“谋真事”、“求真知”等整全人格的教育。 此项活动分别于2015年10月12日、2015年10月23日、2015年11月6日共开展三次,倘若加上前期的准备工作以及后续的整理工作实际上历时近四五个月的时间。加上正常的教学任务,这几个月确实比较累,但累的充实,累的值得! 尤其是在每次活动中听完北师大马建生教授、我校刘昌福校长和曙宏小学方义伦副校长3位专家的专业点评后,总是有一种收获满满的感觉。 现将在本次“课例研究”活动中的收获与我校的“求真课堂”理念进行如下整理: 第一篇:自主探究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并会学,已经成为共识。 一、创设情境,明确探究目标 创设情境,启发和激励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前提条件。师生共同构建一个“认知平台”,设置恰当的情境去创设一个有问题令人困惑,有悬疑引人思索,从而激发学生带着困惑和悬疑兴致盎然地在不断观察、研究、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有所发现,寻求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标的途径与方法,从而满足他们作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心理需求。 本次“课例研究”活动的研究课例是盛祝梅老师执教的《简单的周期》(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内容)。马教授针对“情境的创设”明确指出:“创设问题情境”很重要,但情境的创设是为了能更好的实现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服务的,不应流于形式。比如,就《简单的周期》这节课而言,完全可以借助“魔术箱”的活动,通过变换方式的形式贯穿整节课的始末。 刘校不仅在每一次的“课例研究”汇报会上反复强调,在每一次学校的教研活动中也都反复的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他始终认为,没有每位同学“独立思考”的“合作交流”都是白交流。充分说明“自主探究”的重要性。 二、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机会 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同时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用脑想、尝试练、动手做、进行自主探索的活动。如学生能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不点破,留给学生思考;学生自己能总结的定义、性质、公式、规律等,教师不暗示,让学生自己补充完善;学生能进行的操作活动,教师不要代替,让学生独立完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篇 教育案例分析之1:“打架事件”的处理 今天学生打架了,为了一个小小的圆珠。两个男孩子纠缠到了一起,一个流出了牙齿血。等我出来发现的时候,两个男孩子都挂满了泪水。 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了,很生气地拉开了他们,其中一个还虎视耽耽地看着对方。 “为什么?” “他拿我的圆珠!” “很令老师失望,你们站在那里好好想想,我今天看到你们很失望,而且很难过!” 他们就这样站到了教室后面,这时候正是放学期间,小朋友都走了,我拿了条凳子坐在他们前面看着他们。大概等了五分钟,他们的气消了,我也是!我拉过他们的小手,说:“知道老师为什么难过吗?”一个小孩子说:“打架!”“一半对了!”“还有一半!”他们相视无语。我就这样看着,忽然眼里有了泪花,不知道为什么,因为这两个小朋友平时很乖,真的不是那种往死里打的人,我忽然觉得自己教育的失败。“你是哪里人啊?”我问。“安徽!”“你呢?”“湖北!”“知道吗,最多也只有三年的时间在一起学习了,也许他爸爸说明年就要转学,你们还能见面吗?”“不会!”小孩子异口同声地说。“圆珠比同学之间的友谊更重要吗?”小孩子不说话,却哭了。我看他们哭了,心里真的感动了。“该谁说对不起?”小朋友握住了双手,笑了!多么可

爱的孩子! 很多时候,小朋友打架,总会让我很难过,我第一句话都是说:“老师看到你们这样很失望,真的,很难过!”因为总是教育孩子别打架,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孩子间的真情总会让我感动!有时候开始还打着,过会儿就和好了,多么单纯的心!希望他们永远能这样! 我的分析和思考: 教育过程就这样结束了,孩子们都认错和表示和好了,老师也觉得成功了。然而我们还是要问问,老师这样的处理发生的是真正的教育吗?打架是正常的,不怕出现这样的问题,只怕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还没有使其发挥教育意义就可惜了。 在这里孩子们为什么认错和和好了?有好多种可能的情况:比如,第一,这个老师很爱孩子,我们能在她写的案例里感受到,而且她在孩子们的心里很有威信,以至孩子们不愿意看到老师难过,所以只要老师说你们的表现让老师失望和难过,学生就立即会就范并表示自己错了和愿意改正。第二,就是当老师对孩子们表现出失望和难过的言语时,会对学生形成一种巨大的压力,因为孩子们总想老师喜欢自己的,如果让老师失望和难过了,说明自己的表现太差,老师可能会因此不再对自己友好,所以他们只好赶紧认错了来博得老师对自己的喜欢和爱心,以此来维持自己与老师之间的关心,求得自己在班级里的心理安全(可以设想一个孩子如果明确知道老师不喜欢他而且是他让老师对自己失望的,他在班级里的感受是什么样的?)。第三,是老师天然的权威在起作用,孩子们知道打架是错,只要老师来处理,

什么是课例研究

什么是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不是课例。课例是一节节具体的课,课例研究是要对这一节节具体的课进行研究,是要弄清一节课为什么这样上而不那样上。 课例研究也不是教案。教案是具体一堂课的教学方案,是由具有特定教育思想的教师制定的、面对特定的学生、在特定的时代环境里的具体教学实施方案。教案的意义是发生在一定范畴里的,包括具体的时间、范围,特定的区域、人群等。课例研究活动还要研究支持性的材料,结果具有普适性。 课例研究是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分析与积累的过程,是教师完成某一课堂任务的支撑性材料。如在《项链》一课的课例研究中,材料的主题可以是"反映当时法国虚荣腐朽和没落颓废的社会生活",也可以是“细节决定成败”,“人生变幻无常”等,这适用于各种课堂情况。 (1)常见的教学课例研究报告一般包括三部分:一是对教学设计的背景、思路与意图进行说明;二是如实描述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包括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师生是如何互动的,描述应点面结合,给人以整体感,同时又要突出重点;三是对授课过程及效果的反思与讨论。 (2)课例研究的材料应由课堂呈现材料、支持性材料、结果评价性材料、反思性材料四部分组成: 1、课堂呈现材料。课堂呈现材料指向课堂教学的实现,可以是教案、课例、课堂实录、课堂片段、说课稿、教学案例等。 2、支持性材料。包括学生学习层面的知识情况分析、课堂呈现的学习知识来源、课堂教学内容建设的支撑性教育理论资料,及其他有价值的文献资料等。 3、结果评价性材料。结果评价性材料是某一课堂实践情况的评价性记录,可以是简单的效果等次,可以是翔实的课堂实践得失记录,还可以是学生作业,如成功的或失败的学生作文。

课例分析模板

中国的疆域课例研究(黑体、三号) 姓名学号(宋体、小四) 行间距为单倍行距 (黑体、五号)一、背景分析(说明:重点从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角度进行本节内容的分析) (宋体、五号)本课是新课程《地理》七年级第一学期祖国篇(上)《疆域与行政区划》中的一课,由于国家领土是国家主权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国家领土教育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地理课中爱国主义教育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充分挖掘并利用好这些因素,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既能够适应青年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之学到扎实的地理知识,又能同时实施必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本课的德育目标定位为:认识到我国疆域辽阔,不仅有辽阔的领陆,而且有广袤的海洋,我国有绵长的疆界和众多邻国等基本国情;感受到我国国土辽阔、地理位置的优越,开发我国“蓝色国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自觉树立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黑体、五号)二、案例叙述(说明:每位老师在看自己的教学视频的基础上,将视频转换成文本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叙述必须是一节课完整的内容,片段可以按照教学流程(比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来叙述,也可以按照教学内容(比如下面的案例)均可,每个片段后均需由评析。) (黑体、五号)片段一:地理位置 师:(引言)如果有人问你,你是哪国人?我们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我们是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你熟悉中国吗?你了解中国吗?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学习《中国地理》,首先看“中国的疆域”。 师: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你能说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吗? (演示多媒体课件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30秒钟以后),(请同学联系旧知回答)。(指中国政区图,提问)我们伟大祖国的大陆轮廓象什么呢?(学生答后,讲述)我们伟大的祖国陆地,象一只雄鸡,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的。自古以来,赞美之曲,数不胜数。《歌唱祖国》这首歌你们会唱吗?(学生答后)哪位同学自告奋勇起音呢?(找同学起音,唱前四句后),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繁荣富强,而且地大物博,疆域辽阔。 (黑体、五号)【评析:在地理课教学中运用音乐,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活跃学生思维,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歌声是对祖国赞美之情的真挚流露,它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心扉。学生的感情不由自主地被融合到歌曲的意境中去,他们情不自禁地轻轻唱起来。这不仅为新知识的讲授创造了良好的情境,激起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激起了学生对祖国疆域了解的强烈动机。】 片段二:辽阔国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