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

论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

论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
论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

论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

李 涛 韦 佳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南京 210096)

摘 要:在能源消耗与日俱增和世界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风力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依据自然通风的原理,通过分析国内外著名生态建筑中所采用的自然通风技术,比较了其各具特色的通风技术,着重论述了建筑物中设置中庭与风塔对于加强通风效果的作用。然后结合国情,提出了一些对于风能利用方面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通风处理方法,目的是针对建筑设计实践中的自然通风问题起到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自然通风 风压 热压 中庭 风塔

NATURAL VENTI LATION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Li Tao Wei Jia

(Architectural College of S 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

Abstract:As present energy consumption multiplies daily and world resources are gradually deficient,wind power resources step by step gain public attention1According to natural ventilation principle,analyses the use of technologies is analyzed and their qualities are compared,which are used for outstand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ecological architectures1It is also discussed the set up of atrium and wind ventilator in buildings with regard to strengthen ventilation effects1Link to domestic conditions,at last some operable ventilation-management methods based on wind energy utility’s aspect are proposed,aiming at giving practical guide to natural ventilation problems in architectural designs1

K eyw ords:natural ventilation wind-induced pressurization thermal pressure

风,是人类古老的朋友。远古时期,先民们就在生活实践中摸索出各种方法来充分利用风能使生活环境变得更为舒适,同时又避免风的不利影响。长久以来,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同地理和气候条件都有自己的一套相应的通风措施,利用风来使室内变得凉爽和舒适。从中国传统勘舆中的“藏风聚气”到古代中东地区招风塔和招风斗,都充分体现了各国人民在利用自然风方面的聪明才智。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自工业革命后,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这方面的许多传统技术逐渐被人们抛之脑后。直到能源消耗与日俱增、世界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生态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才开始重新研究如何利用风来取得降低能耗的效果,同时更大限度地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1 自然通风

建筑内部的通风条件是决定人们健康、舒畅的重要因素之一。它通过空气更新和气流的生理作用对人体的生物感受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并通过对室内气温、湿度及内表面温度的影响而起到间接的影响作用[1]。通常认为,自然通风的作用具有三种不同的功能[2]:第一,健康通风,即保证室内空气质量IAQ;第二,热舒适通风,即增加体内散热,以及防止由皮肤潮湿引起的不舒适以改善热舒适条件;第三,降温通风,即当室内气温高于室外的气温时,使建筑构件降温。据测定,室内外温差大时,开窗10~15分钟可完全换气一次;温差小时,大约半小时可交换一次。

自然通风最基本的动力为风压和热压。通常的作法为利用建筑物外表面的风压,利用室内的热压,以及风压与热压相结合。

111 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

第一作者:李 涛 女 1979年出生 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05-11-20

所谓风压,是指空气流受到阻挡时产生的静压。当风吹向建筑物正面时候,受到建筑物表面的阻挡而在迎风面上静压增高,产生正压区,气流再向上偏转,同时绕过建筑物各侧面及背面,在这些面上产生

79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Vol.36,Supplement,2006 工业建筑 2006年第36卷增刊

局部涡流,静压降低,形成负压差,风压就是利用建筑迎风面和背风面的压力差,室内外空气在这个压力差的作用下由压力高的一侧向压力低的一侧流动。而这个压力差与建筑形式、建筑与风的夹角以及周围建筑布局等因素相关。当风垂直吹向建筑正面时,迎风面中心处正压最大,在屋角及屋脊处负压最大。在迎风面上的风压为自由风速动压力的015~018倍,而在背风面上,负压为自由风速动压力的013~014倍[6]。

风对建筑物产生的作用力可以分解成一个水平的阻力和一个垂直的升力,对风压的利用往往是利用水平方向阻力来设计和组织通风的。垂直方向的力会产生伯努力效应(Bernoulli Effect)。例如进风面的斜屋顶,会形成巨大的抽吸力,这种形式的屋顶起到兜风的作用。如位于巴基斯坦的传统建筑屋顶的招风斗(见图1、图2),设置的越高,风速越大,建筑物的影响就越小,兜风效果越显著,同时形成了典型的民族地方特色[4]。

图1 巴基斯坦传统民居外观[4]

图2 巴基斯坦传统屋顶通风原理[4]

风压引起的另一个效应就是文丘里效应(Ven2 turi Effect)。气流流动时,会因为空间的收缩而引起加速,于是收缩段形成负压区

。德国著名建筑师

托马斯1赫尔佐格Thomas Herzog设计的汉诺威

2000年世博会26号馆是充分运用文丘里效应创造

自然通风的典范之作。通过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密切

合作,对热气流自然运动的仔细研究,以取得最大限

度的自然通风,使得如此巨大的室内空间中机械通

风被减到最小。其夏季降温措施为:1)立面上的开

口引入自然风;2)距离地板4m的玻璃通风管道将

冷空气散发到展厅中;3)空气吸收室内人群和机械

设备等的热量后变热上升;4)热空气从锯齿形屋顶

的开口自然排出。空气的回流被可调节的翼片所阻

挡,翼片安装在屋脊上,可根据外界风的方向调整。

5)其冬季供暖措施为事先加热后的空气直接通过管

道送入室内;6)热空气上升排出。波形屋顶的尖峰

具有很强的造型感,其原型是传统工业建筑中常用

的北向天窗(见图3)。在应用生态策略以节约能

源、提供舒适性的同时还创造了极富表现力的建筑

形象[5]。

图3 托马斯1赫尔佐格设计的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26号馆剖面通风示意[5]

112 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

烟囱使室内的烟不用机械方式而有组织的排出

室外,大大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这就是常说的“烟

囱效应”(Chimney Effect)。所谓热压通风,就是利

用该原理,根据建筑内部由于空气密度不同,热空气

趋向于上升,而冷空气则趋向于下降的特点,促进自

然通风。热压作用于进风和出风的风口高度差,以

及室内外空气温度差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高度差愈

大,温度差愈大,则热压通风效果愈明显。应用烟囱

效应拔风的优秀范例有很多,传统的如蒙古包的“天

窗”拔风。应用烟囱效应的现代建筑包括德国RWE

大厦、英国新国会大厦、英国Demontfort大学的

Queen’s Building等。

同时,热压通风还存在一种“漏斗效应”。根据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由高温传向低温一侧,那么在

漏斗空间中的热量传导也符合从下部传向上部的规

律,即漏斗作用将会对热空气的上升起到推波助澜

的效果,有效的加剧热量的上升扩散[5]。尼肯?塞

克(Nikken Sekkei)设计的日本Matsushita电子公司

的信息传播中心大厦中,建筑沿南北方向进深层层

退台,内部配置了一个梯形状倾斜的中庭(见图4)。

新鲜空气通过中庭下部的窗户进入过滤器后,再散

发到室内。从窗户下吸入的冷空气可以冷却整个结

构体系,以减少整个建筑空调系统的负荷。办公空89工业建筑 2006年第36卷增刊

间可以向中庭完全开放,在需要的时候亦可以通过卷帘部分或全部围合起来。就算在室外无风的情况下,梯形中庭的漏斗效应也可保证吸入足够的空气。这种中庭的形式在促进热量散失的同时,塑造了雕塑和构成般的效果(见图5)

图4 梯形中庭通风示意[5

]

图5 梯形中庭室内效果[5]

113 利用热压与风压实现自然通风

建筑中的自然通风往往是热压与风压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各自作用的程度不同,对建筑物整体自然通风的贡献不同。热压作用相对稳定,烟囱效应拔风的产生条件较容易实现;而风压作用常常受到大气环流、地方风、建筑形状、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所以,当风压与热压同时作用的时候,还可能出现减弱通风效果的情况。当风向与热压作用的流线方向相同时,会相互促进;反之,则会相互阻碍,从而影响自然通风的效果。

在英国沃特福德的外部郊区有一座办公建筑,

是建筑研究组织(BRE ,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 2ment )有关环境研究的一个实验产品,为这个尺度

适中的办公建筑精心设计了一套能源系统。南侧立面上设置了五个高耸的风塔,表面闪闪发亮,可以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以驱动内部的低压风扇,在闷热的天气条件下以增强风塔的抽风效能(见图6)。在气候温和的季节里,建筑则打开窗户来通风。南侧的窗户上还装有可调角度的遮阳板,防止吸收过多的太阳辐射[5]

。图6 风塔通风示意图[6]

2 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

现今,人们一说起生态技术,常常会将其与昂贵

的高技术等同起来,比如国外用于监控、管理整幢建

筑的能源管理B EMS 系统等。但生态技术并不等于高技术,还包括许多方式。211 通过建筑形体设计、朝向、建筑群的布局等,根据当地风玫瑰来取得最大的自然通风。建筑物的高度、长度和深度对自然通风有很大影响(见图7)

图7 建筑物深度与涡流区关系[9]

212 利用树木的合理布置来加强建筑的自然通风

(见图8)

图8 利用植被加强建筑物的通风[10]

9

9论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李 涛,等

213 一个简单的矩形体,使其长向的门窗尽可能朝

向夏季的主导风向,则通风效果较好。当建筑平面的形式为“凹”形或“L ”形时,应尽可能使其凹口部分面向夏季主导风向[8]。214 建筑平面进深不宜过大,这样有利于穿堂风的形成。一般情况下平面进深不超过楼层净高的5

倍,可取得较好的通风效果。单侧通风的建筑,进深最好不超过净高的215倍。215 进出口窗面积比例,进出风口相对大小决定了室内空气流速。据有关试验表明,获得室内整体最好风速的最佳办法是:出风口面积大于进风口面积10%左右(见图9a )

图9 室内风速与室外风速的百分比[10]

216 

房间与窗口朝向,如果窗户在相对的两面墙

上,房间的方向不应顺着主导风向;如果窗户在两面

相交的墙上,房间最好直接面朝风向开窗(见图9b )。

217 气流控制。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有高度差,可

以在风速不大的时候帮助增进室内通风。内廊双面

房间的建筑,内走道墙顶或墙底应开一些通风窗,通风效果会好的多,这种形式尤其适合教室或人多的空间。3 结 语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一方面使人们可以尽情享受着文明带来的舒适与便利,另一方面也令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与自然渐行渐远。虽然随着建筑材料的进步和建筑围护结构密闭性的提高,多层和高层建筑大都依赖机械通风,但是依赖机械通风将耗费大量的能源,这既不符合中国国情,又无法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我国地源辽阔,各地自然气候不尽相同,所以在我们从事建筑设计的时候,应当

有意识地运用生态理念,灵活合理的应用生态通风

技术,在生态技术的道路上,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宋晔皓1利用热压促进自然通风1建筑学报,2000112:12-142 吉沃尼B 1人?气候?建筑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228

3 邹 越,侯云芬,蔡光汀1室内空气污染与建筑通风1北京建筑

工程学院学报,200213,18(1):51-56

4 G issen D 1Big &Green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2002:38-395 李华东1高技术生态建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61,114,

123

6 王 鹏,谭 刚1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1世界建筑,2000(4):

62-65

7 陈衍庆,王玉容1建筑新技术(2)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144-145

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1绿色建筑1北京:中国计

划出版社,1999:177

9 柳孝图1建筑物理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0610 琳恩?伊丽莎白(美),卡萨德勒?亚当斯1新乡土建筑1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欢迎登陆:https://www.wendangku.net/doc/364619832.html,

001工业建筑 2006年第36卷增刊

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与人居环境研究

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与人居环境研究 发表时间:2019-11-29T14:41:15.50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21期作者:张玉媛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人类对于生活住宅居住环境的要求更是不断提高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人类对于生活住宅居住环境的要求更是不断提高,根据现如今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设想有些不符合现代住宅建筑规划的要求从而产生分歧,这也导致了住宅建筑的发展。作者以现如今人类居住环境为本文的切入点,分析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要点和为改善后续住宅规划设计提出了建议。环境因素和需求因素是住宅建筑规划必须考虑的两点因素,同时,还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居民营造温馨的环境。 关键词:人居环境;住宅建筑;规划设计 引言 人居环境理念是在满足人们的住宅需求的基础上,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居住舒适程度的设计理念。基于人居环境的住宅建筑设计规划不仅要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还要满足不同的使用功能,包括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功能等。其应用可行的技术和建筑材料,构成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体系。 1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与人居环境的关系 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目的在于为人提供居住生活的地方。而所谓的人居环境,则是人居住生活的环境,所以与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在我国社会发展中,一度将建筑当成是冰冷石料。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评价我国过去建筑时,就曾经提出中国无真正意义建筑的言论。现在来看,这一说法显然过于片面,但也指出了以往住宅建筑规划设计问题,即缺乏情感的投入,未能将建筑当成是人生活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建筑更多的成为了地区风貌展示载体,带有一定城市文化和特色。然而想要使建筑设计更加合理,还应保证建筑能够融入环境,形成文化和谐。针对住宅建筑,未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将成为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应为居民创造适合生活的环境,以便为居民融入城市提供动力,为创造美好生活环境而付诸努力,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由此可见,住宅建筑规划设计需要将人居环境当成是灵魂,当成是发展动力,同时建筑规划设计也将对人居环境变化产生影响,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2基于人居环境的住宅建设规划设计理念 2.1注重宜居性的原则 宜居性主要体现在人们居住过程中的舒适程度,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主要是为人服务的一项设计工作。因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人们在居住时的感受,通过改善住宅环境、空间布局等方式促使人们能够处于一个轻松、舒适的居住环境当中,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家具摆放等内容,以此来提高人们在居住过程中的便利性。在进行建筑规划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植被绿化的情况,提高人们的绿色感受,必要时还可以聘请专家来进行植被设计指导。 2.2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基于人居环境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理念中,最为重要的一条便是需要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也就是需要充分体现住宅建筑的实用性。但实用性的体现不单单只是减少资源的消耗,而需要在设计中突显出文化思想与意境,以此来体现建筑艺术的传承,科学利用建筑用地,以此来体现对于文化与自然的保护。 2.3满足节能要求 由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能源资源消耗也是越来越多,我国迫切的需要节能减排降低能源物质消耗,因此我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在建筑领域中,为响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了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理论,以此实现降低能源消耗物质消耗,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时需要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基准,从基础抓起,从小事做起,减少每一步骤的能耗物耗,减少建造过程中废弃建筑材料的丢弃,建筑废弃的排放,进而实现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的统一。 3基于人居环境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具体措施 3.1合理利用各类资源 为了达到住宅环境最优化的目的,以住宅规划设计区域内结构的信息全面掌握来实现周围可利用资源的分配。由于可利用资源为自然资源,因此在设计时要能够分辨自然景观,从而降低其带来的繁重感。并做好其维护工作,使之在住宅集中区域科学、合理地分布,避免由于萡围标准不清晰所造成的人为破坏,而在进行住宅设计时应尽量选取地势平坦、安全的区域建筑,并做好其资源的保护。 3.2室外环境规划设计 室外环境主要为居民提供合理的服务,创造人们生活、交往、休闲的室外空间。室外环境设计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和人文因素,符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气息。其植被要适合当地的地理气候生长,需要配备相应的安全防卫系统、便民服务设施以及物业管理系统等,从而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基于环保理念,完善的户外环境设计要为居民创造适当的活动场所,注重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措施,为居民创造健康的生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要将当地的水源环境与景观有机结合起来,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室外活动空间。住宅建筑的总平面布局要做到景观丰富,中心感强,视野开阔。小区组团布局要做到相对独立,但保留邻里交往空间。为了保证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可以结合原有的水文环境,使其分散到小区内,将住宅完全融入到原有的水文环境中。小区道路要注意人车分流,将车流控制在居住环境外,并在道路外侧设置停车位,便于居民停车出行。小区内部设置完整独立的步行道路系统,便于居民休闲娱乐及出行,并减少噪音对小区环境的影响。在环境景观的设计中,要将流水、绿化植被等景观赋予浓厚的文化气息,可以设置集中绿化带,设置居民休息、交流的空间,使用树木、树枝以及鲜花等形成层次丰富的居住环境。 3.3住宅的立面造型设计 住宅的立面造型设计要符合内部空间要求,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并具有当地特色,要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保留建筑特征的同时打破呆板的建筑立面风格,还要避免多种风格的混搭以及盲目的拼凑设计。住宅立面设计要根植于当地的文化,结合现代设计和艺术,通过对周边环境的深入调查分析,结合住宅使用需求,创造出具有长久生命力和文化内涵的建筑风格。人居环境的设计原则要以人为本,保证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型住宅建筑的主要特点为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具体表现:根据当地的自然情况确定门窗面积、房间朝向,保证节能环保,最好争取南北朝向,避免东西朝向;主要房间集中布置,上下同对相邻布置,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房屋高度可以适当降低;减少建筑外表面积,减少在房屋转角两侧布置需要长时间进行空气调节的房间;尽量利用节能技术和材料设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作者:薛静, 余翔, Xue Jing, Yu Xiang 作者单位:薛静,Xue Jing(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60), 余翔,Yu Xiang(中国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17) 刊名: 天然气与石油 英文刊名:NATURAL GAS AND OIL 年,卷(期):2010,28(2) 参考文献(11条) 1.许乙弘Art Deco的源与流 2002 2.张建华建筑设计 2007 3.张兵城市规划实践的分析理论 1998 4.谢文慧;邓卫城市经济学 1999 5.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原理 2006 6.徐建刚城市规划信息技术开发及应用/新世纪中国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丛书 2002 7.王爱华;夏有才城市规划新视角 2005 8.王祖华;蔡健;徐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2008 9.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城市环境保护 1982 10.许浩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 2005 11.日本建筑学会建筑与城市空间绿化规划 200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窦志.赵敏试论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02(10) 2.王民成.WANG Min-cheng浅析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9,35(26) 3.高云.金长峰试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期刊论文]-城市建设2010(9) 4.李冠.朱方位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关系[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09(27) 5.冯丹.王东军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 6.彭碧.向德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研究[期刊论文]-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9) 7.郑伟.王健浅议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2010(11) 8.尹彦凤.李勇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一体论[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2010(25) 9.郑倩.Zheng Qian现代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10,29(6) 10.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2008(8) 引证文献(1条) 1.胡术颖.叶崇福关于建筑设计与城市的综合探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 2011(6)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364619832.html,/Periodical_trqysy201002016.aspx

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

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 关键词: 建筑材料;生态环保;以人为本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越来越追求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各种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日趋庞大,建筑设计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只有掌握新型建筑设计的特点,人们才能安全、舒适的人居环境。 建筑业是一个贴近民生的行业,现代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直接影响到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影响到和谐社会建设。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要求各级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必须以强化工程建设安全质量监管、落实节能环保标准为重点,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的现代建筑产品。建筑工程质量是现代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追求的最终目标,为此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方面要突出“三抓”,即抓基础管理、抓精品工程、抓重点企业,逐步将监管的重点向使用功能、质量通病治理等方面延伸。住宅作为重要的个人物产,其工程质量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建管部门要着力抓好住宅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认真落实住宅工程分户验收制度,把住宅质量的考核单位从小区、整栋楼分解细化到每个住户,维护广大住户的合法权益。公共建筑的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大型公共建筑,建筑工程主管部门要制定专项质量监督方案,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公共安全。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要求建筑业注重人性化施工,尽力减轻现代建筑施工对周边造成的不利影响。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形象的提升,离不开群众支持和社会认同。施工现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展示现代建筑企业综合实力和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建筑工地的安全文明施工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和工程的质量,更关系到行业的公众形象、地方的投资环境。我们要加大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大力推进文明施工,创建文明工地。同时要针对目前建筑业容纳的农民工就业量,在进城经商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重超过五分之一的实际,要求现代建筑业企业切实关爱农民工,注重对农民工的教育和管理,改善农民工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统筹做好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权益保护工作,依法查处拖欠工资等侵害农民工权益的行为。 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要实施绿色建筑战略,着力打造生态环保人居环境。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贯穿于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大力发展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智能、绿色环保建筑,走出一条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从而推动现代建筑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是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国近来日趋关心的焦点,尤其是自进入2005年以来,今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就是,“营造世界城市,呵护地球家园”,而有 关绿色的、和谐的人居节、人居环境的论坛也在今年扎堆儿召开。于10月3日世界人居日前夕、9月底在深圳举行的“2005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由于联合国安南秘书长特别顾问、联合国副秘书长、全球环境界的泰斗莫瑞斯·斯特朗等一批国内外著名专家的出席而格外引人 关注,一些全新的观点、理念从论坛上频频传出。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建筑设计是微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建筑,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与先导,而建筑设计则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研究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建筑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因而城市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而城市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风景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地域系统。人在任何时候都在领会城市,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市空间,我们对城市空间进行分析及设计,使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之间的关系协调,就是城市规划。而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因此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对城市的有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筑作为城市构成的基础要素之一又必须服从于城市内容,他们之间在空间上是点与面的关系,好的建筑如同凝固的音乐,是城市的灵魂,但建筑也不能脱离城市环境,必须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因此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同等重要。 城市规划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筑的问题,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说:“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存在着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问题。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周围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再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摄影家和画家,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就是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理念。可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注重周围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2 建筑设计与场地设计应协调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对单个建筑物体的设计,还牵涉到场地设计问题。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和谐,其中,建筑物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分析如下: (1)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 (2)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业主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认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

浅谈建筑中的自然通风技术应用(一)

浅谈建筑中的自然通风技术应用(一)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中自然通风技术的作用原理,指出了自然通风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而论证了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实现自然通风,提出自然通风这项传统的技术要与建筑所处地域的自然地理气候特征相适应,并辅以实例分析了自然通风与地域气候的完美结合。旨在引起在地域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传统适宜技术的重视。 关键词]自然通风?原理?优势?地域建筑?设计 随着空调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能主动的控制室内环境,创造前所未有的室内舒适气候要求,从而使人们逐渐淡化对自然通风这种气候适宜性技术的应用。然而,在今天全球能源紧张、节能压力增大、空气品质(IAO)恶化以及建筑综合征(SBS)等发生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从新审视自然通风这一传统的气候适宜性技术,自然通风这种古老而有效的技术在今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空调的产生,使人们可以主动地控制居住环境,而不是象以往一样被动地适应自然;空调的大量使用,使人们渐渐淡化了对自然通风的应用。而在空调技术得以普及的今天,迫于节约能源、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的双重压力下,全球的科学家不得不重新审视自然通风这一传统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把自然通风这种传统建筑生态技术重新引回现代建筑中,有着比以往更为重要的意义。 一、自然通风技术的原理 通常意义上的自然通风指的是通过有目的的开口,产生空气流动。这种流动直接受建筑外表面的压力分布和不同开口特点的影响。压力分布是动力,而各开口的特点则决定了流动阻力。就自然通风而言,建筑物内空气运动主要有两个原因:风压以及室内外空气密度差。这两种因素可以单独起作用,也可以共同起作用。 1、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风的形成是由于大气中的压力差。如果风在通道上遇到了障碍物,如树和建筑物,就会产生能量的转换。动压力转变为静压力,于是迎风面上产生正压(约为风速动压力的0.5-0.8倍),而背风面上产生负压(约为风速动压力的0.3—0.4倍)。由于经过建筑物而出现的压力差促使空气从迎风面的窗缝和其他空隙流入室内,而室内空气则从背风面孔口排出,就形成了全面换气的风压自然通风。某一建筑物周围风压与该建筑的几何形状、建筑相对于风向的方位、风速和建筑周围的自然地形有关。 2、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热压是室内外空气的温度差引起的,这就是所谓的“烟囱效应”。由于温度差的存在,室内外密度差产生,沿着建筑物墙面的垂直方向出现压力梯度。如果室内温度高于室外,建筑物的上部将会有较高的压力,而下部存在较低的压力。当这些位置存在孔口时,空气通过较低的开口进入,从上部流出。如果,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气流方向相反。热压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开口处的高度差和室内外的空气密度差。而在实际中,建筑师们多采用烟囱、通风塔、天井中庭等形式,为自然通风的利用提供有利的条件,使得建筑物能够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 3、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在实际建筑中的自然通风是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各自的作用有强有弱。由于风压受到天气、室外风向、建筑物形状、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风压与热压共同作用时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叠加。因此建筑师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使风压和热压作用相互补充,密切配合使用,实现建筑物的有效自然通风。 4、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 在一些大型建筑中,由于通风路径较长,流动阻力较大,,单纯依靠自然风压与热压往往不足以实现自然通风。而对于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直接的自然通风还会将室外污浊的空气和噪声带入室内,不利于人体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常常采用一种机械辅助式的自然通风系统。该系统有一套完整的空气循环通道,辅以符合生态思想的空气处理手段(如

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及人居环境研究 李伟业

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及人居环境研究李伟业 发表时间:2019-09-19T14:00:26.680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4期作者:李伟业[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住宅建设的发展也突飞猛进。 李伟业 江门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529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住宅建设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如今现代科技发展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提升,人类对于生活住宅居住环境的要求更是不断提高,根据现如今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设想有些不符合现代住宅建筑规划的要求从而产生分歧,这也导致了住宅建筑的发展。作者以现如今人类居住环境为本文的切入点,分析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要点和为改善后续住宅规划设计提出了建议。环境因素和 需求因素是住宅建筑规划必须考虑的两点因素,同时,还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居民营造温馨的环境。 关键词: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人居环境;研究 引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的达到了一个比较较高的层次。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就随之增多。人们要求更好的居住环境,这就需要改变原本的住宅设计方案。而住宅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流程,要多方面考虑,多层次研究。将住宅设计的重点放到人居环境上,突出以人为本的住宅设计理念,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质量与住宅条件的要求。以居民舒适度,住宅满意度为出发点,将改进重心放在改善人居环境上,让居民有更愉悦更舒心的居住体验。因此,在住宅设计过程中,应该要了解人居环境的重要性与特征,将人居环境融入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中。并且还要结合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特点,完善规划设计的方案。 1人居环境的基本内涵和特点人居环境包括居住条件、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人是居住环境的主体,良好的人居环境可以使人心情愉悦,生活舒畅。人们在满足基本居住需求后,更加渴望与自然和谐相处。良好的居住环境收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室内空间、室外的绿化、整体建筑、自然民俗等。基于人居环境的住宅建筑在规划设计时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建筑条件,结合城市传统与文化,强调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设计。其需要融入可持续发展思想,结合当地气候,促进能源的循环利用,尊重原有自然环境。比如住宅建筑处于较为严寒地区,需要争取更多的日照,在住宅规划设计中,要根据当地的日照时数,选择最佳的建筑朝向。寒冷地区的住宅要尽量紧凑,不宜采用点状或点状拼接形式,总体必须满足日照间距的需求。 2住宅建筑人居环境设计理念 2.1坚持“以人为本” 我国在古代时就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理念在建筑方面的体现主要是实用性。实用性不仅仅是降低资源消耗,还需要以合适的方式,彰显设计中的文化造诣与意境,更深层次的体现文化的传承与建筑艺术的创造,并以此表现出建筑用地的合理利用以及对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爱护。在景观设计时更适合以“以人为本”理念来提供建筑设计思路。 2.2住宅建筑规划设计遵循宜居性原则 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也是生活在一中紧张的氛围中,所以人们需要一个舒适的可以放松人们心理状态的家居环境。而住宅建筑势顺应趋势,必须要考虑宜居性这一原则。通过改善住宅环境,改良空间布局,同时考虑家具摆放和生活的便捷性,提供优美的景色。增强居民的绿色感受,可以适当的提供植物绿化,可以帮助居民缓解身心疲惫,放松心态。同时可以聘请专家定时修剪绿色植物,帮助居民改善绿色环境。 2.3满足节能要求 由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能源资源消耗也是越来越多,我国迫切的需要节能减排降低能源物质消耗,因此我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在建筑领域中,为响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了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理论,以此实现降低能源消耗物质消耗,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时需要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基准,从基础抓起,从小事做起,减少每一步骤的能耗物耗,减少建造过程中废弃建筑材料的丢弃,建筑废弃的排放,进而实现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的统一。 2.4“绿色景观” 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对于人居环境环境的需求因为越来越高,而人居环境的艺术性生态化也成了人们改善生活环境的迫切性要求。就这样,是否“绿色”成为了人们对人居环境衡量的一个标准,“绿色”即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绿色安全的食物,环保节约的生活理念,而这些“绿色”又被人们认为是绿色景观。绿色景观的创建是必然的,人 3基于人居环境的住宅设计原则和具体规划 3.1住宅内部居住环境设计 内部居住环境主要通过对住宅基本功能、空间的合理布置以及对起居室、卧室、厨房、卫生间方位合理的布置,考虑到日照、采光、遮阳、通风、隔音等,创造舒适的室内居住环境。在造型设计过程中要体现人性化设计,考虑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多样需求。比如在阳台的设计中,阳台作为室内外的过渡空间,要便于人们与自然的接触,在居住生活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节能环保成为人们的共识,围护结构的保温措施在规划设计中受到高度重视,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室内温度和能耗。除此之外,规划设计要兼顾多方因素,注重空间功能划分,注意动静分开、私密有别,根据人口的不同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多样性需求等,给居民提供多样性的住宅套型。考虑到不同收入人群、不同类型生活模式的家庭需求,针对性地提供不同的使用面积和住宅设计,实现住宅的通用性。空间规划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室内环境的质量,合理使用空间是保证居民正常需求的关键。内部空间设计要根据各种不同的使用功能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分配好不同功能的房间面积,以达到最合理经济、最舒适的尺度。在涉及到房屋尺寸时,要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合理分配空间,使得室内空间具有合理的分配比例。 3.2创建“绿色景观”

论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

论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 李 涛 韦 佳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南京 210096) 摘 要:在能源消耗与日俱增和世界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风力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依据自然通风的原理,通过分析国内外著名生态建筑中所采用的自然通风技术,比较了其各具特色的通风技术,着重论述了建筑物中设置中庭与风塔对于加强通风效果的作用。然后结合国情,提出了一些对于风能利用方面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通风处理方法,目的是针对建筑设计实践中的自然通风问题起到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自然通风 风压 热压 中庭 风塔 NATURAL VENTI LATION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Li Tao Wei Jia (Architectural College of S 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 Abstract:As present energy consumption multiplies daily and world resources are gradually deficient,wind power resources step by step gain public attention1According to natural ventilation principle,analyses the use of technologies is analyzed and their qualities are compared,which are used for outstand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ecological architectures1It is also discussed the set up of atrium and wind ventilator in buildings with regard to strengthen ventilation effects1Link to domestic conditions,at last some operable ventilation-management methods based on wind energy utility’s aspect are proposed,aiming at giving practical guide to natural ventilation problems in architectural designs1 K eyw ords:natural ventilation wind-induced pressurization thermal pressure 风,是人类古老的朋友。远古时期,先民们就在生活实践中摸索出各种方法来充分利用风能使生活环境变得更为舒适,同时又避免风的不利影响。长久以来,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同地理和气候条件都有自己的一套相应的通风措施,利用风来使室内变得凉爽和舒适。从中国传统勘舆中的“藏风聚气”到古代中东地区招风塔和招风斗,都充分体现了各国人民在利用自然风方面的聪明才智。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自工业革命后,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这方面的许多传统技术逐渐被人们抛之脑后。直到能源消耗与日俱增、世界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生态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才开始重新研究如何利用风来取得降低能耗的效果,同时更大限度地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1 自然通风 建筑内部的通风条件是决定人们健康、舒畅的重要因素之一。它通过空气更新和气流的生理作用对人体的生物感受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并通过对室内气温、湿度及内表面温度的影响而起到间接的影响作用[1]。通常认为,自然通风的作用具有三种不同的功能[2]:第一,健康通风,即保证室内空气质量IAQ;第二,热舒适通风,即增加体内散热,以及防止由皮肤潮湿引起的不舒适以改善热舒适条件;第三,降温通风,即当室内气温高于室外的气温时,使建筑构件降温。据测定,室内外温差大时,开窗10~15分钟可完全换气一次;温差小时,大约半小时可交换一次。 自然通风最基本的动力为风压和热压。通常的作法为利用建筑物外表面的风压,利用室内的热压,以及风压与热压相结合。 111 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 第一作者:李 涛 女 1979年出生 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05-11-20 所谓风压,是指空气流受到阻挡时产生的静压。当风吹向建筑物正面时候,受到建筑物表面的阻挡而在迎风面上静压增高,产生正压区,气流再向上偏转,同时绕过建筑物各侧面及背面,在这些面上产生 79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Vol.36,Supplement,2006 工业建筑 2006年第36卷增刊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

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 ——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 一、中文摘要: 人居环境,是我们成为人类之本。这不只因为人类有能力营建气势磅礴的建筑——因为同样动 物也能为自己搭建精巧复杂之栖息场所,还因为人 类在为自身营造居住环境的过程中充斥着与土地 和自然间若即若离的恩怨矛盾。现代生活越来越依 赖于高技术,但是还有很多因素如传统的大家庭, 正朝着中心家庭发展,独身生活形式在增多,同时 高质量的生活导致人口的老龄化、全球化的发展影 响着我们。所有这些导致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房 子内房间数量在减少,休闲的空间增大了,人们想 拥有家庭影院、音乐室和家庭办公室,还有就是考 虑无障碍设施的房屋,所有这些不胜枚举,我们能 满足所有这些要求吗?当然可以。设计的宗旨就 是:以人为中心,满足人们的舒适,安全,快 乐和健康乃至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我 们需要对建筑进行设计。 关键字:建筑设计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导论: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许 多新的建筑理念,建筑技术,建筑设计形式 孕育而生,以满足新的形式和新的要求,城 市规划与交通系统的设计,世界房屋设计及 趋势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以适应环境的要 求,节能技术,生态技术,绿色建筑,在建 筑物设计和城市规划中广泛的被利用和推 广。现代城市设计和房屋设计发展中面临着 许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善,但 没有一个设计观点和政策可是永远适合的, “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性发展”设计思路 将长期与我们共存。 世界上正进行着许多关于房屋建设方面的新的试验研究,如节能型房屋、先进技术在房屋设计中的使用、建筑质量保证和快速建筑等方面的研究。无须置疑我们将要提高我们的房屋建设和城市规划,但没有一个设计观点和政策可是永远适合的,“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性发展”设计思路将长期与我们共存。 三、(一)文章主体: 人和动物一样都要长时间住在某个住处。在19世纪的工业革命之后,由于人口大量涌入,有

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20060305

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 摘要:自然通风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通风方式,它具有节能、改善室内热舒适性和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优点。文章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如何通过建筑上的措施,来实现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以期能够引起建筑师对自然通风技术的重视。1.现代建筑对自然通风的重新认识 自然通风是指利用空气的密度差引起的热压或风力造成的风压来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这是一项传统的建筑防热技术,在世界各地的传统民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湿热地区,我们看到的传统民居往往有这样的外表:建筑都有开阔的窗户;采用轻便的墙体;深远的挑檐;高高在上的顶棚并且设置有通风口;建筑往往架空,以避开地面的潮气和热气,采集更多的凉风……这样形象的背后,隐藏着劳动人民对利用自然通风技术的朴素观念。自然通风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通风方式,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赖以调节室内环境的原始手段。 空调的产生,使人们可以主动的控制居住环境,而不是象以往一样被动的适应自然;空调的大量的使用,使人们渐渐淡化了对自然通风的应用。而在空调技术得以普及的今天,迫于节约能源、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的双重压力下,全球的科学家不得不重新审视自然通风这一传统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把自然通风这一传统建筑生态技术重新引回现代建筑中,有着比以往更为重要的意义:自然通风不仅能够有效的实现室内环境的降温,还能够节约常规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同时还能够极大的改善室内环境品质。 2.现代建筑设计中实现自然通风的方式与分析 建筑物中的自然通风在实现原理上有由“风压”和“热压”引起的空气流动。在实践中,往往由于条件所限制,单纯利用风压或热压不能满足通风需要,因此又可以有风压和热压结合,甚至采用机械辅助自然通风。 传统的热带民居已经为我们积累了大量自然通风的宝贵经验。现代建筑中对自然通风的利用不局限于传统建筑中的开窗、开门通风,而是需要综合利用室内外条件,在实现上有了更丰富的技术措施和更严格的舒适条件的限制。在建筑设计阶段就开始有意识的根据建筑周围环境、建筑布局、建筑构造、太阳辐射、气候、室内热源等,来组织和诱导自然通风;在建筑构件上,通过门窗、中庭、双层幕墙、风塔、屋顶等构件的优化设计,来实现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下面介绍并浅析适用于现代建筑的一些自然通风方式。

关于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分析

关于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分析 发表时间:2018-10-01T17:07:39.8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作者:姚建顺 [导读]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建筑物室内舒适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杭州余杭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11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建筑物室内舒适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筑物自然通风是否良好,对人的舒适度有着直接影响,所以在建筑设计中,应充分重视其自然通风。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引用更新颖的设计理念与技术手段,有机整合传统风能相关原理、技术与建筑物设计,进而获得最佳化的建筑物自然通风效果。 关键词:建筑设计;自然通风;技术手段 前言:在日常生活中,自然通风非常重要,良好的自然通风,不仅能够使得室内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也可以给人们营造出更温馨的居住环境,且住宅内若能够实现自然通风,不仅有助于大量能源的节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为了给人们提供更优质的室内空间,其建筑设计人员应整合现有资源,通过更新颖、适合的通风设计来为人们构建更科学合理的建筑环境,也以此来促进建筑整体设计质量、效果的大幅度提升。 一、自然通风作用与环境条件 (一)自然通风作用 建筑物的通风环境是否良好,对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健康、舒适度有着直接影响,同时,也是影响建筑能耗的一项重要因素。就目前来看,自然通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合理的通风,可以通过对流来讲室内空气中过多的热量带走,进而有效使得室内空气温度得到有效降低;其次,可以有效加速人体表面皮肤汗液的挥发,使得人体舒适感的不断提升,同时,建筑围护结构、外界的热交换速度也会随之不断提升,从而有效降低给室内带来的热辐射;再者,有助于室内原来污浊空气的更新,为室内空气洁净度提供有力保证,真正达到健康卫生的标准;最后,良好的通风环境,可以有效减少外部污染空气给建筑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能够实现对引入新鲜空气的选择,进一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因此,为了将自然通风的优势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在建筑设计中其设计人员应给予足够重视与深入探究。 (二)环境条件 自然通风的形成往往都离不开当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因素的有力支持,。在进行建筑自然通风设计之前,应对当当地的温度情况、风力风场,以及大气稳定度和污染情况等诸多方面做出全面了解。且还要考虑到,自然通风的形成通常都会受到建筑物、风的双重影响,因此,除了风具体状况的全面把握之外,还要系统的考察、总结建筑物所处韩静、地形地势的具体情况。同时,相对来讲,建筑物中的高层建筑一般都拥有更加明显的优势,主要是因为高层建筑的地理位置相对较高,上方拥有着良好的空气质量,以及流畅的通风。且经过相关调查了解到,在同一建筑物内,高层空气一般都要比地层质量好,且清洁度也较高。因此,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来讲,应充分重视、科学利用自身的高层优势,优化自然通风设计。 二、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的分析 一是,基于风压形成的自然通风。风压主要强调的是,在受到外物阻挡时,空气气流产生的静压。在风面正对着建筑物吹袭时,建筑物表面会给予阻挡,而这股风正处于迎风面上,静压会随之不断增高,产生了相应的正压区,此时,气流再向上偏转时,会形成一定的负压差。风压就是通过合理利用建筑被封面、迎风面产生的压力差,在这种压力差作用下,室内外空气中,压力高的一侧会流向压力低的一侧,且这种压力差与建筑、风的夹角,四周建筑布局,以及建筑形式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在具体设计中,其工作人员应对上述因素、原理等内容作出综合分析与准确把握。 二是,基于热压形成的自然通风。风压与热压是促进自然通风的主要力量,一般情况下,当室内、室外在气压上形成一定差异的时候,气流就会随着这一差异进行流动,进而形成自然通风,促进室内空气的不断流动,让居住者充分感受到室内的通风气爽。与电气通风相比,自然通风不仅更加健康、舒适,也更加经济。通常,通风口的合理设置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通风,促进自然通风效果的不断增强。就目前来看,可能给热压通风带来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如,两窗孔的高差、位置,以及室内空气密度差等,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引用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在建筑物内部进行多层竖向井洞的贯穿就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通过合理有效通风方法的引用来获得良好的空气流通。实现建筑隔层空气的流通,向室外排除热空气来获得良好自然通风,有效促进空间交换。热压式自然通风与风压式自然通风相比,对外部环境拥有较高的适应能力。 三是,热压与风压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自然通风。通过风压、热压产生的共同作用也能够实现良好的自然通风,受到风压、热压的同时作用,建筑物会在相关压力作用下,受到风力的各种作用,进而使得风压通风、热压通风之间相互交织、促进,实现良好通风。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较为隐蔽的地方都需要实现良好通风,而其风向的流向一般也是在风压、热压共同、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四是,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在建筑事业高速发展,以及现代技术不断更新、广泛应用背景下,现代化建筑楼层也越来越高,面积也随之不断拓展,因此,良好自然通风的实现具有较强的必要性,但同时也需要面对、解决一个难题,就是通风路径越来越长,进而导致空气极易受到建筑物的重重阻碍,所以,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单纯的通过自然风压、热风一般是难以获得理想的通风效果。另外,在自然通风方面,还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时,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自然环境的恶化程度也随之不断提升,对于周围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来讲,良好的自然通风也极易将劣质的空气带到室内,进而造成一定的室内空气污染,给居住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重视腐竹自然通风的恰当引用,为室内空气净化带来积极促进作用,这样不仅能够获得理想的室内通风效果,也不会给居住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三、自然通风设计应考虑的几点注意事项 基于建筑物用途不同,自然通风设计也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商场大厦这类公共建筑物,每天会拥有巨大的人流量,热压通风一般都是其最适合的通风方式,但同时,其又需要对面积大的情况作出充分考虑,因此,在热压通风无法有力支撑整个建筑物时,就需要考虑通过机械设备的恰当引用来实现辅助通风。不同地区的建筑物,采用的自然通风设计也存在一定差异。例如,热带地区,在自然通风设计上,建筑通风策略是其要首先考虑的。在寒带、温度相对较低的地区,一般都需要较高的热能,因此,室内通风设计中,只要确保室内空气质量即可,避免过多热能量产生而导致浪费。对于建筑物来讲,除了对自然通风设计的不断优化,还应与时俱进,重视一系列高科技与

室内设计与建筑的关系

室内设计与建筑的关系 (一)整体关系 室内设计是从建筑设计中的装饰部分演变出来的,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分支和延续,也是对建筑物内部环境的完善、细化和补充;更是对空间环境重新定义和再创造。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运用物质技术手段,以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为目的而进行的空间创造活动。 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异同点,他们既有相互的独立性,又有相互的关联性,甚至他们也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相互渗透。譬如,米开朗琪罗设计的佛罗伦萨的美狄奇家庙和劳伦奇阿纳图书馆两处都是室内建筑,却用了建筑立面的处理方法,壁柱、龛、山花、线脚等起伏很大,突出垂直划分。强烈的光影和体积变化,使它们具有紧张的力量和动态。其中,劳伦奇阿纳图书馆的一个大理石阶梯,形体富于变化,设计中首次将楼梯用于室内的装饰。 室内设计是从属于建筑设计,扮演“装饰”的角色,还是独立于建筑设计,表演着内部空间的“独幕剧”?显然,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都遵循相同的美学,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材料 材料是建筑和室内设计的主要物质基础,建筑的空间划分、形体、风格等,都是通过材料的运用来体现的。对于室内设计 和建筑设计而言,材料都是表达作品思想、效 果重点,材料选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的实际 效果。材料是建筑与室内设计统一的关键因 素,同时,许多建筑与室内设计的细节都是通 过材料来表达的。例如,密斯设计的巴塞罗那 德国馆就是通过材料诠释细节。德国馆在建筑 形式处理上突破了传统的砖石建筑的以手工 业方式精雕细刻和以装饰效果为主的手法,而 主要靠钢铁、玻璃等新建筑材料表现其光洁平 直的精确的美、新颖的美,以及材料本身的纹 理和质感的美。建筑物采用了不同色彩、不同 质感的石灰石、缟玛瑙石、玻璃、地毯等,显出华贵的气派。 建筑与室内设计的材料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同点: 首先,建筑材料必须要满足建筑的基本热工及结构要求,而室内材料则没有这方面的强制规定(部分材料要满足—些基本性质,如一定强度、耐水性、抗火性、耐侵蚀等,以保证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使用而不损坏)。建筑材料还要能在室外环境下保证其不被腐蚀、破坏等,正是这方面的要求,使得有些材料只适用于室内。建筑材料要承担起建筑结构的责任,必须要能满足承载力及抗压、抗弯等要求。只要能达到设计效果,我们甚至可以把钢筋和砖块用于室内设计中,但我们却无法将木材代替钢筋用于墙体中。总体而言,建筑材料的选择

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问题研究

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问题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13T09:14:58.117Z 来源:《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02期作者:吴凤贤1 王艳红2 [导读] 生态建筑是以当地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将建筑学与生态学及其他学科相结合,得到的一种舒适宜居、节能高效的建筑,它是应对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多种多样,其中自然通风的组织设计是生态建筑设计中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种技术。风是空气从气压大的地方向气压小的地方流动而形成的,合理利用自然风,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更能 给居住者提供一个清新的居所,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各种新型通风设备进入建筑市场,但日益严峻的能源紧缺与环境污染问题使得节能型绿色建筑物应运而生,自然通风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从动力能源消耗方面来说,自然通风是一种低能耗的通风方式,想要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更多的是需要建筑物的智慧巧妙设计,无需大量设备资金投入,不会占据过多建筑空间。自然通风不仅仅能减少通风设备在建筑中的使用,并且在室外空气温度较低时,通风能够降低室内环境温度,从而减少空调设备的使用。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角度考虑,自然通风应当在建筑领域受到大力推广。健康、舒适、智能取代简单的遮风挡雨成为现代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新要求,越来越多的人们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回归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生活理念。室内空气有很多污染源,如果没有良好的通风环境,污染物长期积累会危害人体健康,通风换气的主要作用就是排除污浊气体,向室内补充洁净新鲜空气。温度和湿度条件是影响室内人员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并且潮湿温暖的环境有助于细菌的滋生,自然通风能够带走室内多余的热与湿,有效平衡室内温湿度。另外,在利用通风设备对室内进行通风换气时,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影响室内声环境品质,自然通风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1 自然通风的形成原理 1.1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是利用建筑物竖向的压力差进排风。当同一空间内存在两种温度不同的空气时,热空气的密度小,冷空气的密度大,从而形成一种自然的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趋势,污浊的热空气上升后,能够通过建筑物上部的孔洞排到室外,室外的新鲜空气就会从底部的进风口进入室内,这样在室内与室外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空气流通过程。这种自然通风方式与室内外的温差有关,温差越大,通风作用越明显,同时也与进排风口的高度差有关,高差越大通风的效果越好。 1.2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是利用建筑物迎风面与背风面和侧风面的压力差促进空气流通,当风吹向建筑物时,迎风面流动受阻,动压降低,静压增大,在建筑物的迎风面形成正压区。当空气绕过建筑物到达建筑物的侧面和背面时,由于局部涡流的存在导致背风面和侧风面静压降低,形成负压区。由此,在建筑物的四周形成压力差,实现空气的流通。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比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通风量大,但通风稳定性差,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地方气候、建筑物形状、周围环境等。设计者要根据当地风环境条件和建筑物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设计风压促成的自然通风。 1.3 热压与风压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往往在实际工程中仅依靠单一的热压或风压促成的自然通风难以获得良好的建筑物整体通风效果。通常在建筑物进深较小的情况中,多用风压进行室内通风,对于进深较大的部位则多用热压通风来达到通风的目的。一般来说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更为稳定,但风压作用时的通风量较大,二者相互补充,共同促成的自然通风效果,并非简单的叠加就能获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否则可能会出现二者通风效果相互减弱的情况。 2 太阳能诱导强化自然通风 单纯的自然通风产生的风量很小,不能满足人们舒适性生活的需求,太阳能诱导强化自然通风,是利用太阳能辐射加大空气流通时所需的温差,将太阳能这一可再生能源转化成动力进行通风,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的建筑结构主要有:太阳能烟囱、特隆布墙和太阳能屋顶。以太阳能烟囱为例,它是一种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设施,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运行投资成本低等特点。在烟囱上一般都设有太阳能集热器,集热设备能够使烟囱上部的空气温度升高,增大与下部空气的温差,同时利用烟囱的抽吸作用强化自然通风,增加通风量和通风换气次数,在太阳能烟囱设计时应当考虑当地的太阳能辐射强度、日照率等自然条件,注意太阳能烟囱与建筑物整体的外观设计。 3 利用建筑构造实现自然通风的措施 3.1 合理设计窗型 建筑物的开窗尺寸、型式、开启方式以及窗墙面积比等,都对自然通风组织有直接的影响,根据有关专家测定,当开窗宽度为开间宽度的30%~60%时,开窗面积为房间面积的15%~25%时,通风效果最佳。另外,进风口与出风口应错开布置,这样会使气流流径更长,使室内气流均匀,通风效果好。 3.2 合理设计建筑布局 合理的建筑布局是实现自然通风的必要条件。进行建筑布局时应考虑到建筑朝向、各独立建筑的间距以及组成的建筑群的整体布局等。具体地说,在朝向上,应使各单体建筑的纵轴线垂直于建筑所在地区的夏季主导风向,以便进行有效的自然通风。另外,建筑布局时,应尽量采用错列式或斜列式布局,此种布局方法,有利于风斜向导入,风场分布较为合理,通风效果好。同时,若建筑采用自由式布局时,应尽量使低矮的房屋布置在建筑群的夏季主风向上,高大建筑放置在低矮房屋的背面,这样布置,既能抵挡冬季风吹袭,又对夏季风形成了开口状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