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几何概型--教学大赛一等奖教案

几何概型--教学大赛一等奖教案

几何概型--教学大赛一等奖教案
几何概型--教学大赛一等奖教案

几何概型

教学双向细目表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几何概型的基本特征,掌握几何概型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

3、体验类比学习法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4、体会实际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学着用科学的态度评价身边的随机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几何概型的基本特征及如何求解几何概型的概率---几何测度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概型是否是几何概型,实际背景如何转化为几何度量。 三、教学方法

引导为主的问题教学法,对比教学法。 四、过程设计

1、 复习:复习古典概型的基本特征、定义和计算公式。

设计目的:回顾已学知识,为后面的对比学习做准备。

2、 引入:通过以下3个问题,判断是否为古典概型,并思考其概率的计算方法。

问题1、某人在7:00-8:00任一时刻随机到达单位,问此人在7:00-7:10到达单位的概率?

问题2、下面是运动会射箭比赛的靶面,靶面半径为10cm,黄心半径为1cm.现一人随机射箭 ,假设每箭都能中靶,且射中靶面内任一点都是等可能的, 请问某一次射击射中黄心的概率是多少?

问题3、500ml 水样中有一只草履虫,从中随机取出2ml 水样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问发现草履虫的概率?

设计目的:通过3个实例引入几何概型,过程中和古典概型做比较,初步体会实际问题和数学模型的转化。 3、 新知讲解

通过以上三个事例,类比古典概型,总结几何概型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并得出计算公式。 (1)定义: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和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几何概型。 (2)几何概型的特点:(1)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基本事件发生是等可能的.

(3)计算公式:构成事件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A )=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A P

设计目的:通过实例的展示,总结提炼本节重点内容,板书出以上内容,一是突出重点,二是让学生有时间记忆消化。 4、例题分析 例1:(1)x 的取值是区间[1,4]中的整数,任取一个x 的值,求 “取得值大于2”的概率;

(2)x 的取值是区间[1,4]中的实数,任取一个x 的值,求 “取得值大于2”的概率。 例2.(1)x 和y 取值都是区间[1,4]中的整数,任取一个x 的值和一个y 的值,求1x y -≥的概率。

(2)x 和y 取值都是区间[1,4]中的实数,任取一个x 的值和一个y 的值,求1x y -≥的概率。

设计目的:两个例题中,一个古典概型,一个几何概型,对比学习,进一步理解几何概型,掌握与长度和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方法。

例3、 某人午觉醒来,发现表停了,他打开收音机,想听电台报时,求他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

[]2004()2,5,5,()0例、函数那么任取一点使的概率是多少?

f x x x x x f x =--∈-≤ 设计目的:用几何概型解决实际问题,从不同的几何角度来解决概率问题,培养学生多

角度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5、总结提炼:

解决几何概型的基本步骤:

(1) 选择适当的观察角度,转化为几何概型.

(2) 把基本事件转化为与之对应区域的长度(面积、体积) (3) 把随机事件A 转化为与之对应区域的长度(面积、体积) (4) 利用几何概率公式计算

设计目的:总结提炼解题方法和步骤,让初学者在解题中有方向,有目的的去解决问题,逐步形成自己的思维。

课堂检测

1、两根相距7米的木杆上系一绳子,并在绳子上挂一盏灯,则灯与两端距离都大于2米的概率为 .

2、在1万平方千米的海域中有40平方千米的大陆架储藏着石油,如果在海域中任意点钻探,钻到油层面的概率 .

3、)若正三棱锥S-ABC 的底面边长为a,高为h ,在正三棱锥内取一点P ,求点P 到底面距离小于h/2的概率 .

4、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在斜边AB 上任取一点M ,求AM 小于AC 的概率。 设计目的:讲练结合,巩固所学。

7、知识总结: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对比总结 几何概型计算公式:

构成事件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A )=

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A P

8、课后练习

1、从一批羽毛球产品中任取一个,其质量小于4.8g 的概率为0.3,质量小于4.85g 的概率为

0.32,那么质量在[4.8,4.85](g)范围内的概率是()

A.0.62 B.0.38 C.0.02 D.0.68

2、在长为10 cm的线段AB上任取一点P,并以线段AP为边作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介于25 cm2与49 cm2之间的概率为()

A.

3

10

B.

1

5

C.

2

5

D.

4

5

3、同时转动如图所示的两个转盘,记转盘甲得到的数为x,转盘乙得到的数为y,构成数对(x,y),则所有数对(x,y)中满足xy=4的概率为()

A.

1

B.

2

16

C

3

D.

1

4

4

涂色,每个图形只能涂一种颜色,则三个形状颜色不全相同的概率为()

A.

3

4

B.

3

8

C.

1

4

D.

1

8

5.两人相约7点到8点在某地会面,先到者等候另一人20分钟,过时离去.则求两人会面的概率为()

A.

1

3

B.

4

9

C.

5

9

D.

7

10

6、一艘轮船只有在涨潮的时候才能驶入港口,已知该港口每天涨潮的时间为早晨5:00至7:00和下午5:00至6:00,则该船在一昼夜内可以进港的概率是()

A.

1

4 B.

1

8 C.

1

10 D.

1

12

7、飞镖随机地掷在下面的靶子上.

(1)在靶子1中,飞镖投到区域A、B、C的概率是多少?

(2)在靶子1中,飞镖投在区域A或B中的概率是多少?在靶子2中,飞镖没有投在区域C 中的概率是多少?

8、在长度为10的线段内任取两点将线段分为三段,求这三段可以构成三角形的概率.

9、一只海豚在水池中游弋,水池为长30m,宽20m的长方形,求此刻海豚嘴尖离岸边不超过2m的概率.

9、板书设计:

课题几何概型

主板:副板:

1、定义灵活安排,可对例题做简单板书,

2、基本特征可根据情况擦除。

3、计算公式

江苏优质课比赛教案设计:确定位置

江苏优质课比赛教案设计:确定位置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54~5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能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2.引导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和作图的能力、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帮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认识四个新的方位词,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确定位置中角度的测量 教学预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在教室里我们可以用数对确定自己的位置,那么在海上、空中,又是通过什么方式确定位置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揭示课题:确定位置〕 2. 出示索马里海盗抢劫中国货轮的相关新闻视频。 谈话:听说过索马里海盗吗?他们是一群专门在海上抢劫船只的犯罪者。在去年的11月,我国的一艘货轮就不幸被他们劫持,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具体看看事发地的位置。 3.学生根据图示描述事发地的位置:事发地在中国护航编队的东北方向。 4.引发冲突:看来,用我们原来的方位知识:光说一个东北方向,不能准确地确定事发地的位置。那要精确地描述这个位置,还需要说清什么呢? 【二】自主探究,提炼建模。 1.小组交流:尝试寻找确定位置所需的条件,并尝试用这些条件再次描述事发地的位置。

2.明确确定位置的几要素。 〔1〕出示正确描述事发地位置的方法:事发地在中国护航编队的北偏东30胺较?000千米处。 〔2〕借助手势理解〝北偏东〞方向:从正北慢慢偏向正西方向,这个区域就是北偏东。 〔3〕交流:北偏东30埃闶窃趺蠢斫獾模?北偏东30胺较颍瞧 肽母龇较虻?0埃?/P> 〔4〕追问:如果只说在北偏东30度方向,能确定事发地的位置吗?〔明确:说清了方向,只能确定事发地在这样一条射线上,要精确地确定事发地的位置,还需要距离。〕 〔5〕小结:要精确地描述事发地的位置,必须说清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 3.认识〝北偏西〞、〝南偏西〞、〝南偏北〞。 〔1〕借助手势帮助理解〝北偏西〞、〝南偏西〞、〝南偏东〞三个方向。 〔2〕介绍为什么通常会说〝北偏东〞而不是〝东偏北〞,强调以南北为基准。 4.练一练。 〔1〕要求学生完整地说说俄罗斯护航舰队的具体位置。〔俄罗斯护航舰队在中国护航编队的北偏西55胺较?000千米处。〕 〔2〕进一步明确:北偏东30啊⒈逼?5岸际且哉狈较蛭嫉摹? /P> 5.小结: 〔1〕回顾刚才两个位置的确定,我们发现,要给一个物体精确定位,必须得说清哪几个要素? 〔2〕只说在〝北偏东〞或〝北偏西〞这个方向,只能确定物体在这样一个〝面〞上,角度确定的是这样一条〝线〞,只有再确定距离后,才能准确的确定物体所在的那个〝点〞。 这就是从〝面〞到〝线〞再到〝点〞的精确确定位置的方法。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

几何概型(第一课时) 设计者:福建龙岩二中郭小峰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教材选自人教A版数学必修3第三章概率部分第3.3节的内容.几何概型是概率必修章节的收尾篇,共有两个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它是继古典概型之后学习的另一类等可能概型;是教材新增加的内容,对它的要求仅限于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几何概型的研究,是古典概型的拓广,将古典概型试验结果有限个拓广到无限个;课本介绍几何概型主要是为了更广泛地满足随机模拟的需要.概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运用数学方法去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让学生初步形成用随机的观念去观察、分析、研究客观世界的态度,并获取认识世界的初步知识和科学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随机事件的概率和古典概型,初步学会了用古典概型公式解决概率题,大多数学生对于概率的学习以及概率试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会把一些问题模型化.但是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尚有待加强. 三.设计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建构就是认知结构的组建,其过程一般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发现问题,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进而联系所学的旧知识,首先明确问题的实质,然后总结出新知识的有关概念和规律,形成知识点,把知识点按照逻辑线索和内在联系,串成知识线,再由若干条知识线形成知识面,最后由知识面按照其内容、性质、作用、因果等关系组成综合的知识体。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基于以上理论,本节课遵循引导发现、循序渐进的思路,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建构几何概型的概念以及归纳出几何概型公式,运用实物、多媒体、投影仪辅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流程如下: →→→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以及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会计算简单的几何概型事件,并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建构这一过程,进一步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通过实际应用,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以及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数学应用意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培养其积极探索的精神.通过实际应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外汉语教学汉字教学教案

对外汉语教学汉字教学教案 执行人:王林慧(021) 一、教学对象:一年级留学生 二、教学课时:2课时 三、教学内容:1、课文中汉字的读音结构写法; 2、全文内容。 四、教学目标: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掌握,学会分析汉字结构,掌握课文的汉字字读音,以及课文内容。 五、教学方法:1、板书展示法;2、师生互动法; 3、课堂练习法; 4、朗读法。 六、教学过程: 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教学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几个几个生字。 1.认识字形 (1)从结构认识字形 独体字:北京言比 合体字(部件》=2):怎样觉得法听说较容易但读写新屋班 (2)从合体字的结构认识字形 上下结构:怎容易写觉 乍心宀谷日勿冖与见 左右结构:样得法听说 木羊彳氵去口斤讠兑

较但读新 车交亻旦讠卖亲斤 半包围结构:屋(尸至) 左中右结构:班(王?王) 此外还有左中右(做——亻古攵)、上中下(意——立日心)、全包围(困——口木)结构。 (3)由歌谣认记汉字 北:匕东西北 京:一点一横小口京 言:一点三横扁口言 怎:乍心南北怎 样:木羊东西样 觉:三点一冖见惊觉 得:双人立于左寸字头上又一日 法:氵去化为法 听:口斤听 说:讠(言)兑说 比:两只匕首比长短 (4)词组搭配认记 北:北方觉:觉得觉醒 京:汴京()得:舍得得失 言:语言言语言论法:说法法律

怎:怎样怎么听:听说听话 样:样子模样说:说话胡说 比:比较打比方较:较真 容:容易容忍易:易容交易 但:但是读:读书朗读 写:书写写字新:崭新新旧 屋:房屋堂屋(古代民居)班:班长班级 2.笔画笔顺 汉字的笔顺是“先撇后捺”如:“容”的“人”先“丿”后“乀” “先横后竖”如:“读”的“十”先“一”后“丨” (也有例外,如“北”的左部,先“丨”再“一”) “从上到下”如:“写”先“冖”后“与” “从左到右”如:“较”先“车”后“交” “先外后里”如:“屋”先“尸”后“至” “先外后里再封口”如:“园”先“口”后“元”再“一” “先中间后两边”如:“小”先“亅”后“丿丶” 3.认识字音(跟读、带读) (Běijīng)语言(yǔyán) 怎么样(zěnmeyàng)觉得(juéde) 语法(yǔfǎ)听说(tīngshuō) 比较(bǐjiào)容易(róngyì) 但是(dànshì)读书(dúshū)

《苏州园林》区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特等奖

《苏州园林》公开课教学设计 执教者:肇庆市第一中学陈焜 (一)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掌握文中重要词语; 2、把握苏州园林的特征,整体感知课文; 3、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 (二)教学重点 准确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及说明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阅读说明文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2,欣赏苏州园林图片,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作者)

二、揭示目标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自读要求: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读书时,标注并识记文中生字词,标好段序。 2. 任选角度,说说《苏州园林》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 例如:《苏州园林》是一篇的文章。 四、速读课文,把握大意 1、速读课文,划出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重要的信息的关键的语句。(中心句、总说句、结论句,尤其是段首句) 2、苏州园林具有怎样的总体特征,才能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 五、合作探究解读课文 阅读课文2-9自然段,独立思考下列问题后,小组合作完成填表。 1、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作者认为设计者和匠师从哪几个方面下了功夫? 2、“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中四个“讲究”的次序能不能调换次序?为什么?

3、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的? 六、比较阅读,能力迁移 运用我们刚才学习的阅读说明文的方法,速读新课程p41《北京园林》一文,把握文章说明的对象和主要特征,完成填空。 七、学习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阅读方法: 中国园林之美:…… 八、拓展延伸 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可以说的当然不止这些”,苏州园林之美还有哪些呢? 现在大家看这幅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大家设计:这幅楹联挂在哪里最合适? 九、作业布置 请以导游的口吻介绍肇庆一处景点(七星岩或鼎湖山),写一段导游词,不少于200字。

人教版数学必修三3.3.1 几何概型 经典教学设计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1.内容:几何概型 2.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人教A版教材数学必修3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几何概型”这一章节内容是在安排“古典概型”之后的第二类概率模型,是对古典概型的内容进一步拓展,是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此节内容也是新课本中增加的,这是与以往教材安排上的最大的不同之处。这充分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关系,来源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同时也暗示了它在概率论中的重要作用,在高考中的题型的转变。本章主要学概率问题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应适当,难度要控制,同时要接近生活,基本应以贴近生活的例题与习题为主。 二、教学目标设置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正确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特点;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 公式: ,会用公式计算几何概型。 (2)会根据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与联系来判别某种概型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实例感受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掌握基本事件等可能性的判断方法,逐步学会依据具体问题的实际背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掌握数学思想与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古典概型的例子,稍加变化后成为几何概型,从有限个等可能结果推广到无限个等可能结果,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建造这一过程,感受数学的拓展过程。 (2)发现法教学,通过师生共同对“问题链”的探究,运用观察、类比、思考、探究、概括、归纳的方法和动手尝试相结合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的过程,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试验,感知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高中数学《第三章概率3.3几何概型3.3.2均匀随机数的产生》126教案教学设计讲

1 《均匀随机数的产生》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解析 (1)本课是必修3第三章《概率》的最后一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古典概型、(整数值)随机数的产生和几何概型的前提下,学习用计算器(机)产生均匀随机数的方法,通过例2的探究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随机模拟思想,并将此随机模拟方法推广应用,如估计未知量等。 (2)均匀随机数的产生是对前面(整数值)随机数产生结果有限性的补充,实现有关几何概型问题的模拟。 教学重点:学习用计算器(机)产生均匀随机数,设计模型用随机模拟方法估计未知量。 2.教学目标设置 (1)知识目标:了解产生均匀随机数的意义,熟练掌握产生均匀随机数的方法,准备判断问题模型并用随机模拟方法预测未知量。 (2)能力目标:通过例题的探究,提高数据分析处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思想目标:强化用频率估计概率及化归的思想。(4)情感目标:感受数学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积极主动思考、勇于探索和不断创新进取的良好学习习惯

和品质。 3.学生学情分析 (1)学会用计算器(机)产生整数值随机数,掌握一定的技术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可较快掌握任意区间内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2)学生已学习了两种概率模型及其计算公式,因此在例题探究学习中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较好地识别概率模型并计算其理论数值; (3)前面的抛硬币随机模拟试验中学生初步认识到离散型变量用频率估计概率的统计思想,但对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估算准确转化随机模拟这是学生思维的一个难点。需在在教师案例探究和应用的引导中,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和个人实际操作对比试验中进一步体会概率统计思想。 教学难点:如何把未知量估计问题转化为随机模拟问题并设计合理的试验过程。 4.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设计模型用随机模拟方法估计未知量,体会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为达到此教学效果,通过例2的展开探究,以教师引导、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类比学习方法,让学生横向与纵向对比试验结果发现规律,最后通过理论验证规律的可靠性和客观存在性,让学生具体经历完整试验过程。其中,教师设计“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doc

口语课:“我的家”教案 一、教学对象:菲律宾来华夏令营学生(汉语初级水平) 二、采用教材: 三、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家庭成员的称呼 要求学生理解对家庭状况询问时的简单用语 四、教学重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弟弟、妹妹、学生、哪儿、读书等词语及其读音 五、教学难点:量词“口”的解释、以及“哪儿” “有”“岁”等词语的解释 六、辅助教学手段:图片、字卡、游戏 七、教学实践的整体规划: 课时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所需时间 ①掌握爸爸、妈妈等家庭成员称谓 . 图片及字卡游戏15 分钟 第一②掌握“有”“口”,并进行分组练习,询问图片字卡20 分钟 课时家庭成员数量等 . ③课堂内容回顾 . 5 分钟 ①通过图片示范说明“哪儿”“学生”“读书”图片示范10 分钟 第二 “岁”等词语 10 分钟 ②同学分组游戏进行情景对话 . 情景对话15 分钟 课时 ③对同学进行读音的纠正及训练 10 分钟分组对话10 分钟 ④本课回顾以及布置作业 5 分钟 八、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具体过程例句 1、复习旧课: 第 一 课2:学习新课 ①学生词: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妹妹 方法: 通过游戏:将印有家庭成员的卡通图片分别贴在黑板上,两个同学上台将带有读音的字卡贴在相应图片下面,再让一至两名同学按自己想法纠正(允许课堂上在一定范围内交流)。游戏结束,维持秩序“同学们坐好”后,将正确的顺序及位置摆好“它们应该是这样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妹妹”,领读两遍,提问两名同学读,最后轮读两遍。 时 ②解释难点生词:“我 有:只需掌握课文中“有几口人”的用法。用简单教具有一 (铅笔等),分别拿出一根、两根铅笔演示“我有一支铅笔”、支铅 “我有两支铅笔”等,着重强调“有”字,表达其含义,学笔”、 生理解即可。“我 口:只需理解其作为量词的含义。用之前的图片组成两有两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优质课比赛教学案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 1.教材分析 从研究直线方程开始,学生对“解析几何”的学习进入了实质性阶段,“直线与方程”关系的研究,是“曲线与方程”的关系研究的前奏和基础,所以本节课教学的效果直接决定了整个“解析几何”教学的效果. 刚刚接触“解析几何”的学生,幼稚懵懂的心理致使他们还不能理解“解析几何”的实质,而本节课则以比较浅显的问题开启了“解析几何”学习的先河,他们可渐渐地逐步深刻地认识到直线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可理解“两个独立条件确定一条直线”这个本质规律,从而自然地构建出本节课研究的容.两种直线方程形式中的关键字“点、斜”与“斜、截”分别是“两个独立条件”的高度概括,是对直线方程特征的本质提炼.这些都是“解析几何”,乃至全部数学容的精髓,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熟练掌握这些,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大有裨益. 贯穿“解析几何”始终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由曲线求其方程和由方程研究曲线性质,而本节课则以简单问题为载体,揭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为进一步解决后继的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析几何”中处处渗透了各种数学思想,特别是数形结合与等价转化思想,本节课则以生动的具体事例有效地促进学生树立、巩固和熟练应用这些数学思想. 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重要目标,本节课则在优化数学思维的多种特征上有着独特的功能. 综上,本节课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极为关键的容,创设和实施优质的教学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今后高中数学教学的成败. 2.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由一个点和斜率可以确定一条直线,探索并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 (2)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并能化为一般式. 2.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直线的方程与方程的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渗透数形结合等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

3.3.1 几何概型济宁市实验中学陈秀伟

【课题】 3.3.1 几何概型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3 必修 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 【授课教师】陈秀伟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三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几何概型,是新课程改革后新增的内容,是在学习了随机事件的概率及古典概型之后,引入的另一类等可能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学好几何概型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有利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古典概型的学习初步形成了解决概率问题的思维模式,但还不是很成熟.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特别容易和古典概型相混淆,究其原因是思维不严谨,对几何概型的概念理解不清.另外,在解决几何概型的问题时,几何度量的选择也需要特别重视,在实际授课时,应当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出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会用公式求解简单的几何概型的概率. 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与已学过计算概率的方法进行比较,提出新问题,师生共同探究,提出可行性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想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用随机的观点来理解世界,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科学的态度评价身边的随机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世界和认识世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几何概型的基本特征及如何求几何概型的概率. 教学难点: 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几何概型,如何将实际背景转化为几何度量. 【教法学法】 本节课教师采用层层设疑、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直观感性的材料,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基本流程】 创设情境 ↓ 探究生成 ↓ 形成概念 ↓ 巩固深化 ↓ 课堂梳理 ↓ 布置作业

泰国对外汉语教学教案第一课你好

教案1问好 第一课问好 教学目标:向学生做自我介绍,师生互相了解;用汉语表达问候,师生之间上课时的互相问候,让学生学会用汉语问好。通过学习,使学生慢慢进入汉语学习的氛围中。 掌握词汇:你好我叫老师谢谢我爱再见 要求学生掌握句子:你好,我叫...我爱...。 教给学生最基本的上课下课师生问好: A:上课!同学们好! B:老师好! A:请坐! B:谢谢老师! A:下课!同学们再见! B:老师再见 教授汉字基本笔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用具:汉语图片词卡。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介绍自己:你好!我叫刘吉存!我是刘老师!我是中文老师!写出来在黑板上。 问号的同时用泰国合十礼,反复用汉语说“你好”,让学生猜测其意义。“老师,我”可以用泰文解释。

2.对话。把“你好”写在黑板上,老师走到每一个学生的面前,用中文说:你好!教给学生如何回答你好。然后老师给与学生夸奖(竖起大拇指,非常棒)。 3.要求学生掌握“你好!我叫。。。。”。把我叫写出来。首先跟学生用泰语解释“我叫”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汉语自我介绍的说法。领读,纠正发音。 4.要求每个学生用“你好,我叫......”做简单的自我介绍。对于发音准确声音洪亮的要及时的夸奖。(夸奖要用同样的,让学生以后逐渐明白老师的习惯性夸奖方式) 5.老师走到学生面前,和学生握手,并互相用“你好,我叫......”作自我介绍。 使学生明白中国人是握手问好,而泰国是行礼问好。 6.教授:我爱...爸爸、妈妈、泰国、中国。向学生解释“我爱泰国中国”并领读。教学生说出完整的句子:“你好,我叫...,我爱...。 第二课时 教学生上下课最基本的问候: 上课问候 1、先把要教的对话抄在黑板上。 A:上课!(等学生起立)同学们好! B:老师好! A:请坐!(示意学生坐下) B:谢谢老师! 2、词汇教学,解释“上课”,“请坐”的含义,要学生掌握“老师”“谢谢”。 3、师生对话练习。要求按照正常上课问好的方式,学生起立问好。

人教A版必修三 3.3.1 几何概型 教案 (1)

课 题:3.3.1 几何概型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正确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 ()(面积或体积的区域长度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面积或体积的区域长度构成事件A ,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2.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是随机试验多,学习时养成勤学严谨的学习习惯,会根据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与联系来判别某种概型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会进行简单的几何概率计算,培养学生从有限向无限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几何概型的定义、特点,会用公式计算几何概率. 教学难点: 等可能性的判断与几何概型和古典概型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古典概型的两个基本特点:(1)所有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2)每个基本事件发生都是等可能的.那么对于有无限多个试验结果的情况相应的概率应如何求呢? 2、在概率论发展的早期,人们就已经注意到只考虑那种仅有有限个等可能结果的随机试验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有无限多个试验结果的情况.例如一个人到单位的时间可能是8:00至9:00之间的任何一个时刻;往一个方格中投一个石子,石子可能落在方格中的任何一点……这些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都是无限多个.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几何概型. 二、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 (1)随意抛掷一枚均匀硬币两次,求两次出现相同面的概率? (2)试验1.取一根长度为3 m 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问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 m 的概率有多大? 试验 2.射箭比赛的箭靶涂有五个彩色得分环.从外向内为白色,黑色,蓝色,红色,靶心是金色.金色靶心叫“黄心”.奥运会的比赛靶面直径为122 cm,靶心直径为12.2 cm.运动员在70 m 外射箭.假设射箭都能射中靶面内任何一点都是等可能的.问射中黄心的概率为多少? (3)问题(1)(2)中的基本事件有什么特点?两事件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4)什么是几何概型?它有什么特点? (5)如何计算几何概型的概率?有什么样的公式? (6)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活动:学生根据问题思考讨论,回顾古典概型的特点,把问题转化为学过的知识解决,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概括. 讨论结果:(1)硬币落地后会出现四种结果:分别记作(正,正)、(正,反)、(反,正)、(反,反).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相等,P (正,正)=P (正,反)=P (反,正)=P (反,反)=1/4.两次

说课教案几何概型

说课教案几何概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古典概型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是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使概率的公理化定义更加完备。尽管本节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仅为了解和会简单的应用,但蕴含的数形结合和数学建模的思想凸显了其重要性。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几何概型的两个特征,会识别几何概型,并能正确求解概率。 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探究,动手实验,辨析异同,发现概念,学生体验“做数学”的乐趣和概念生成的过程。学生对照古典概型,类比推理,能提出解决几何概型问题的可行性想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设置的故事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的进行自主探究,并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是有用的、是自然的、是清楚的,也是丰富多彩的。 3.重点难点 重点:几何概型的两个特征,几何概型的识别和计算公式; 难点:建立合理的几何模型求解概率。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了一定的基础,前面学习了随机事件的概率和古典概型,并且掌握了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问题。 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在从古典概型向几何概型的过渡时,如何将问题的实际背景转化为“几何度量”,学生会有一些困难和疑惑,这就需要恰当的引导、合理的解释和明确的辨析。 三.学法指导(附导学案) 本节课采用发现法教学和学案导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学案,以故事的形式展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不仅在课前自主的探究和预习,而且在课堂中通过动手实验,合作交流,发现问题,提倡学生扮演“老师”进行讲评,把课堂变成教师导演学生主演的数学学习活动场所。我将学生的导学案附在后面,恳请各位专家给予指导。 四.教学过程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我将整个导与学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创设情境,温故知新,2.探究实验,构建概念,3.例题分析,推广应用,4.巩固升华,总结概括。 1.创设情境温故知新(3分钟) 青青草原上“喜洋洋”超市举行购物抽奖的大型促销活动,红太狼购物后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2

对外汉语教案2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以下几个语言点 (1)我爱人最近老是不舒服。 老是的用法 (2)我觉得你还是带她去一次。 还是的用法再的用发与又的区别 (3)千万别耽误了 千万的用法 ( 4 ) 我不清楚 清楚的意思与用法 (5)我上星期带她去过了 上的意思和用法 教学环节:(1)领读课文(2分钟) ( 2 ) 讲解课文(以课后习题为主,意味理解全文)(8分钟) (3)解决教学目的(20分钟) A我爱人最近老是不舒服。 老有经常的意思,老是不舒服就是经常不舒服的意思,但在语气上比经常强, 应重度。后经常加形容词或副词,有时也加动词。 ex: 人家老(是)提前完成工作,我们呢!(加副词) 他老(是)问别人借钱。(加动词) 拓展训练:老的另一种用法。老后加名词,表长久的, ex:他是我们的老主顾了。 B 我觉得你还是再带她去一次。 a还是,副词,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还表希望,有“这样办 比较好”的意思。此句中,还是再带她去一次,说明带她去医院这个动作的 继续进行和再去医院比较好的意思。 ex:你明天还是再去试试吧! 今天天气还是很好。(昨天天气就很好) B再,副词,表示一次又一次,有时候专指第二次。再带她去医院就是继续 第二次带她去医院。 ex:我明天再来! 拓展训练:“再”表示将来时,动作还未发生,“又”表过去时,指已经发生 过的事。表示已经重复的侗动作用“又”表示将要重复的动作用“再”。 ex:这本书前几天我又读了一遍,以后有时间我还要再读一遍。 C 千万别耽误了 a千万,副词,务必,一定的意思,但语气比一定婉转。表恳切叮咛。 ex:天冷了,千万要记得添衣服啊! B耽误,因拖延或错过时机而误事。 ex:手续繁琐,实在耽误时间! D 我不清楚 清楚,三个意思,一是,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二是对事物了解的很透彻, 三是了解明白。作动词用,就像此句中,我不清楚就是我不了解不明白的意思。

历史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模板)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案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影响;教学难点:垄断组织的评价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课时】1 【教学资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第二次工业革命》上册课本及教参。自制教学课件 PPT3

PPT4 PPT5 PPT6 PPT7 PPT8

板书设计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和发展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展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发明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自然科学的新发明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新技术、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 段 2、政治方面: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 张 3、社会生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加剧了环境的污染 附:教学详案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相互问好 师:同学们,我来自历史名城——鄂州市,坐公共汽车来到美丽的育才高中,公共汽车以什么作动力。(汽油,它是由石油炼成的)同学是怎样上学的?(骑自行车、坐电车)自行车的关键部件是钢制成的(有踏板和链条的脚踏车的自行车也是第二次工业时期发明),电车是以电力作动力的。 师:石油化学工业的建立、电力工业的兴起、汽车工业的产生和钢铁时代的到来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有哪些成就呢?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又是如何改变世界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过渡:首先,我们一起探究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怎样兴起的? 探究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想一想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怎样兴起的?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创新和发明的政治保障。 知道的请举手,还有补充的吗? 我们归纳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请看投影:

公开课几何概型教案

几何概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 (2)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3)会根据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与联系来判别某种概型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 2、过程与方法: (1)发现法教学,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 (2)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是随机试验多,学习时养成勤学严谨的学习习惯。 二、重点与难点: 1、几何概型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2、几何概率模型中基本事件的确定,几何“度量”的选择;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 三、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 同学们,咱们前面学习了古典概型,现在回顾一下古典概型的特点及求概率的公式 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有限性);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等可能性). (一)问题引入 (1)若x的取值是区间[1,4]中的整数,任取一个x的值,求“取得值不小于2”的概率。 (古典概型) ~ (2)若x的取值是区间[1,4]中的实数,任取一个x的值,求“取得值不小于2”的概率。 (几何概型) 自主探究 试验1、取一根长度为3米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两段的长度都不小于1米的概率有多大 试验2、取一个长为2a的正方形及其内切圆,随机向正方形内丢一粒豆子,那么豆子落入圆内的概率有多大 试验3、一只蜜蜂在一个棱长为60cm的正方体笼子里飞,那么蜜蜂距笼边大

于10cm的概率有多大 . 试验1试验2试验3提炼概括 一个基本 事件… 取到线段AB上 某一点 豆子落在正方形(2a ×2a)内某一点 取正方体笼子内某 一点 在对应的整个图形上取一点 (随机地) 所有基本 事件形成的集合线段AB(除两端 外) 正方形(2 4a)面 正方体笼子(棱长 60)体积 《 对应的所有点形成一个可度 量的区域D 随机事件 A对应的集合线段CD内切圆(2a π)面 正方体笼子内小正 方体(棱长40)体 积 区域D内的某个指定区域d 随机事件A发生的 概率?() P A= 圆的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 2 2 44 a a ππ == 3 3 408 () 6027 P A()A P A 构成事件的区域 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 1、几何概型的概念: ] 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为几何概型. 古典概型几何概型 所有的试验结果有限个(n个)无限个 ` 每个试验结果的发生 等可能等可能 概率的计算P(A)=m/n 3、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几何概型案例

《几何概型》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学生对几个几何概型的实验和观察,了解几何概型的两个特点。 (2)能识别实际问题中概率模型是否为几何概型。 (3)会利用几何概型公式对简单的几何概型问题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对几个试验的观察分析,提炼它们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从而亲历几何概型的建构过程,并在解决问题中,给学生寻找发现、讨论交流、合作分享的机会。 教学重点 几何概型的特点,几何概型的识别,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教学难点 建立合理的几何模型求解概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概率当中的古典概型,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其中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并依据此举一个生活当中的古典概型的例子。 生甲:掷一颗骰子,观察掷出的点数,求掷得奇数点的概率。 师:请同学们判断这个例子是古典概型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生乙:是古典概型,因为此试验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是有限个,并且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 可能性相等。 师:非常好,下面允许老师也举一个例子,请同学们作以判断。 如图:把一块木板平均分成四部分,小球随机的掉到木板上,求小球掉在阴影区 域内的概率。 生丙:此试验不是古典概型,因为此试验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有无数多个。 师:非常好,此试验不是古典概型,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 存在着诸如这样的不是古典概型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样的问题作进一步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学习了古典概型的基础上再来学习几何概型。那到底什

么是几何概型,它和古典概型有联系吗?在数学里又是怎样定义的呢?为此,我们接着来看刚才这个试验。 试验一 师:请同学们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回答此试验发生的概率是多少? 生丁:四分之一 师:很好,那你是怎样得到这个答案的呢? 生丁:就是用阴影的面积比上总面积。 师:非常好,下面我们再来看图中的右边这种情形,现在阴影的面积仍是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只不过阴影的形状及其位置发生了变化,那么此时小球落在阴影区域内的概率又是多少? 生丁:仍是四分之一,还是用阴影的面积比上总面积。 师:非常好,请坐。我们梳理一下我们刚才的发现。首先此试验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为无数多个,并且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而所求的概率就是用阴影的面积比上总面积,所以此概率仅与阴影的面及有关系,而与阴影的形状和位置并无关系。 试验二 在500ml的水中有一只草履虫,现从中随机取出2ml水样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求发现草履虫的概率. 师:首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试验跟刚才那个试验有没有共同本质的东西。 生戊:此试验所包含基本事件的个数仍是无限多个,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行都相等。师:所求的概率是多少?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必修3》第三章第3.3.1节几何概型。 学情分析: 这部分是新增加的内容,介绍几何概型主要是为了更广泛地满足随机模拟的需要,但是对几何概型的要求仅限于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所以教科书中选的例题都是比较简单的,随机模拟部分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几何概型是另一类等可能概型,它与古典概型的区别在于试验的结果不是有限个。 本节的教学需要一些实物模型为教具,如教科书中的转盘模型、例2中的随机撒豆子的模型等,教学中应当注意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以使学生相信模拟结果的真实性。几何概型也是一种概率模型,它与古典概型的区别是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它的特点是在一个区域内均匀分布,所以随机事件的概率大小与随机事件所在区域的形状、位置无关,只与该区域的大小有关。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概率的初步知识在初中已经介绍,在选修模块的系列2中还将继续学习概率的其他内容,因此,本章在高中阶段概率的学习中,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章的核心是运用数学方法去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让学生初步形成用科学的态度、辩证的思想、随机的观念去观察、分析研究客观世界的态度,并获取认识世界的初步知识和科学方法;这对全面系统地掌握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辩证

思想的进一步形成具有促进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会运用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会求简单的几何概型事件的概率。 过程与方法 通过游戏、案例分析,学习运用几何概型的过程,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含义,体验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联系与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几何概型的研究,感知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 几何概型的特点,几何概型的识别,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教学难点: 将现实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问题,从实际背景中找几何度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古典概型的两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2、如何计算古典概型的概率?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问题情境 ⑴、下图中有两个转盘,甲、乙两人玩转盘游戏,规定当指针指向B区域时,甲获胜,否则乙获胜.在两种情况下分别求甲获胜的概率是多少?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Lesson 7 电脑和网络 一、课前热身(Warm-up) 你经常上网吗? 你觉得上网交友靠谱吗? 如果一个月不能上网,你会怎么办? 你知道网瘾的危害吗? 二、词汇(Vocabulary) 1、下载 【解释】vt. to download (“down” for “下”,”load” for “载”) 【扩展】上传vt. to uoload(“up” for “上”,”load” for “传”) 【常用搭配】下载软件下载游戏下载资料下载歌曲下载图片下载电影【例句】 A.我在网上下载了一个软件,又查了一点东西,结果忘了时间了。 B.博客上可以让我们下载很多图片和音乐。 C.我从网络上下载了很多有趣的游戏。 D.同学们在图书馆的网站上可以下载很多资料。 【提问】 Q1:你在通常网上会下载什么? Q2:如果你在网上发现了好听的歌曲或者好看的图片,你会怎么做? 2、感觉 【解释】n./v. to feel (=觉得) /a feeling 【例句】 A.我感觉/觉得她不喜欢我。 B.他总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C.我感觉/觉得他今天会回家。 【提问】 Q1:你的脚受伤了,你感觉怎么样? Q2:这次考试你感觉怎么样? 3.翻译 【解释】 n.○1translation ○2translator or interpreter(here also“翻译家”)

v. to translate or interpret 【例句】 A.他当过三年翻译,难怪他英语说的很流利。 B.老师要求我翻译课文。 C.我也用电脑帮助我做翻译练习。 【提问】 Q1:你可以把句子翻译成中文吗? Q2:你不明白老师的问题,你可以让老师?(翻译一下) Q3:你了解翻译专业吗? 4、老是 【解释】adv.always(in a tone of complaint) 【例句】 A、他这几天老是迟到。 B、小林老是上网打游戏。 C、西安这几天老是下雨。 【近义词】总是[adv]at all time 区别:老是-口语化(colloquial),且说话人带有感情色彩,如抱怨、嫌弃等; 总是-书面语(written language),更客观(more objective than“老师”)。 【例句】 A.他总是把宿舍打扫得很干净。 B.李教授周五晚上总是待在实验室里。 C.她总是帮助别人。 【提问】 Q1:你受得了朋友老是迟到吗?(受不了) Q2:密歇根州冬天会老是下雪吗? 5、出版 【解释】v.to publish 【常用搭配】出版社(publishing company,press),出版商(publisher) 【例句】 A.霍金的书被翻译成中文出版了。 B.这家出版社的书质量很好。 C.乔治马丁(George·R·R·Martin)的《冰与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第五部出版了。 【提问】 Q1:在美国,哪些出版社很有名? Q2:这些出版社的书怎么样?(纸张paper、排版typesetting、封面设计cover design) Q3:你更喜欢买哪个出版社的书? Q4:如果你要出版一本书,你会怎么设计封面(cover)? 6、几乎 【解释】adv. almost 【例句】

优质课大赛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九届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 教学设计 参赛学科题目 The violence of nature 参赛教师王福海 山西省朔州市五中 2015年11月30日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设计 (一)设计理论 1. To treat the information as a bridge and regard teaching with interest as a main line. 2. To create the situation as teaching means, aiming at using the language from every aspect. (二)设计内容 1. To play the video to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s to lead in the text. 2. To display the pictures to let the students know more about the 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3. 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make up conversations and act them out. 4. To use the interests to widen their knowledge. (三)教学应用 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he best approach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s of learning English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