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堂教学的感受和反思(精选15篇)

课堂教学的感受和反思(精选15篇)

课堂教学的感受和反思(精选15篇)

课堂教学的感受和反思(精选15篇)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堂教学的感受和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堂教学的感受和反思篇1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同时,观念的转变还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往“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蜕变,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我们看到,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总能走下讲台,走向学生、贴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自己的“教”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使教学向着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靠拢。不少教师的课,“民主性”逐步取代了“权威性”,教学氛围更加愉悦、和谐了,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民主了。教师注意了把读书、思考、探究的时间尽可能多的还给学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自主学习了。同时,教学更加开放了,注意走出课堂和书本,重视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前搜集,课中交流,课后拓展”等这些对教学资源的利用形式已越来越多地被教师所重视。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反思。

一、“个性张扬”得到了重视,学习行为的规范养成却被忽略。

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言堂”,开放、自主的“群言堂”使得学生有了“动”感。学生想问就问,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甚至想摆出个什么姿势也随心所欲。有些教师误以为对学生提出要求会束缚学生的个性张扬,于是便不对学生作任何的要求和约束,任学生尽情地张扬,没有了任何秩序和规范,这种“无规范状况”带来的只是表面上的课

堂氛围的活跃,而导致的却是教学效率的低下。如何做到“活而有序”还需要我们下一番大功夫。

二、许多教师重视了课堂评价,评价的语言也更趋向于激励,但对课堂评价还应有更清楚的认识。

评价是什么?评价应该是“欣赏”,是“激励”,还应是“导向”。教学改革使得教师确实放下了“架子”,改“呵斥”为“呵护”了,教学氛围也的确使学生身心感到愉悦了。但是,在课堂评价中以下几种情况应值得我们反思:一是部分教师还不会评价学生,把握不好评价的时机,不会从学生的表现和语言之中挖掘出评价因素,评价语言平泛,语调平直,缺乏情感。二是教师的评价语言往往缺少个性和价值。总是“你说得真好!”“你说得太好了!”等这样的既空又泛的放之四海皆管用的一路赞歌式的评价,对甲同学是这样的评价,对乙同学也是这样的评价,对此问题是这样的评价,对彼问题也还是同样的评价。学生得到的只是精神上的慰籍,而缺少思维上的碰撞和认识上的飞跃。长时间的这种缺乏个性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也逐渐变得不以为然,连精神上的慰籍也没有了。三是评价方式单一,缺少多元的互动式的评价。课堂评价应该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这三个方面。但我们现在看到的还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学生间的互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则很少有。学生间的互动评价即便有,也更多的是“挑刺”,而缺少“赏识”和改进性的建议,并且对评价的认识水平也极其有限。比如,某同学读完课文后学生间的评价,不是说某某同学这里加字了,那里漏字了,就是说某某同学声音太小了,低年级同学这样评价,高年级也是这样评价,似乎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他们的认识水平永远都只是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既然评价除了“欣赏”和“激励”外还有“导向”,那么教师的评价就必须是具体实在的,就必须能使学生认识到下一步应该怎样去努力才能做得更好。一堂课中,对学生的表现评价得体,就能达到很好激励效果,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更好,积极性就会更高。每位教师都应把学会评价学生、善于评价学生作为自己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来钻研。

三、多媒体资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应更科学、合理。

新的教学理念不但带来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带来了教学手段的优化和多样,最直接的表现便是对多媒体资源的广泛应用。我们都知道,多媒体教学资源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是现代教育的需要,它所带来的便利和优势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使用中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一是对多媒体课件的期望太高、太重,而过份依赖课件。部分教师认为没有课件就上不出好课,于是将课件作为提升授课水平和效果的亮点为自己增色出彩。为了增加课件的技术含量,单纯地追求课件的高、新、奇,课前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制作课件。一节课从开课到结课始终都在使用课件,整堂课成了课件的演示课,整节课看到的只是声像音画的不断变换和展示,而看不到教师的引导,看不到学生的思维,本应是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也由课件包办代替了。二是对多媒体课件的认识和定位还不够清楚,致使主次不分,宾主倒置。多媒体课件的便利和优势再多再好,但它也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是主要手段。在授课中我们感觉到,部分教师的课有明显的教师跟着课件跑的倾向和痕迹,教案是根据已有的课件来设计的,教学进程是由课件来控制的,教学节奏也是由课件来决定的,致使课件占据了教学的主导,而教师则变成了课件的操作者和跟随者,学生面对的是课件而不是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使用我们还应大力提倡和推广,但同时还必须加强在这方面的研究,要用得更科学,更合理。课件使用得好了,的确能为我们课带来新鲜的空气,能增色出彩,不然则只会是适得其反。

四、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但应该如何关注,如何求得实效,还需我们合理把握。

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正是课堂教学改革所努力的方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被教师广为使用。但在授课中也发现,自主、合作学习的形式多,实效少。不少教师僵化地理解合作学习,片面地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

有的教师把问题一提出没有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直接进行合作讨论;有的问题则只需要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可以解决也去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有的合作讨论的目标方向不明确或范围太空太大,学生不知道该去合作什么,讨论什么;有的合作讨论则根据没有时间的保证,几个学生凑到一起还没说几句话时间就被终止了;有的小组学习,几个学生各自将答案一对便完事了,根本没有了合作,没有了讨论,结果你还是你,我还是我;有的小组学习中,有发言权的依然是那些学习好的,学习差的则只是旁听;有的小组合作因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而变成了学生说笑或玩耍的机会;还有的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于是就这里看看,那是站站,有的还干脆去干自己的事去了……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课堂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组织小组式的合作学习要遵循合作学习的原则。首先,合作学习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其次,要选择好合作学习的时机,当学生的确遇到疑难时、意见不统一时去合作才会是有意义的学习;再次,合作讨论时要有明确的问题、内容、方向、范围,合作气氛要民主,要各抒己见,诚心参与,并且要有时间保证。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必须根据这些原则进行指导或者把这些原则作为我们选择教学形式的决策依据。我们要准确把握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绝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我们课堂教学的“调味料”或“商标”。合作学习也不应期望获得统一的答案,应允许学生在合作讨论后仍有不同的意见和见解。

五、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以过程分析代替目标落实,二是只重视结果的得出而忽视过程的体现。

在教学中,经常可以发现,有的教师把过程当作目标,把“学过了”当作“学好了”,把“分析完了”当作“分析好了”。很明显,“学过”与“学好”,“分析完”与“分析好”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和距离的。学生学过了,但并不能说明学生就完全掌握了、理解了和吸收了。对教材分析完了,同样也不能说明就是分析好了。并且很多时候,那些看似头头是道的分析其实已经偏离了教学的重点和目标。

这样的过程分析,忽视了目标的存在,教学效果得不到体现,更谈不上对教学任务的落实了。另一种倾向就是只重视结果的得出而忽视了过程的体现。本人认为过程的体现应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老师教的过程,即教师是如何启发、引导的,二是看学生学的过程,即学生是如何获取知识的。就拿语文朗读指导来说,朗读一般也讲求两个方面,一是数量,二是质量。朗读的遍数多了,也可以算作是有了朗读的过程,但更应体现出质的训练过程。怎样体现呢?同样要通过数量来体现。在一次次的反复朗读中,后一次要能比前一次有所进步,有所提高,要能体现出诵读训练的层次性来。要能让学生在多次的反复的不断训练中,逐步地去体味语言,体会情感,提高朗读的能力,最终达到自能感悟的程度。还比如说数学中对学情的反馈,反馈学情主要也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做练习题来反馈,另一种在师与生、生与生的语言(信息)交流中反馈。这两种反馈学情的方式都非常重要,但如果从过程与结果的角度来看待,前一种是对学习结果的反馈,后一种则是对学习过程的反馈。过程的反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是怎样获取知识的,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便于更及时地调控教学进程,其意义就在于能将问题及时解决在课堂之中。但很多时候,这种信息交流仅仅局限在了题目的正确与否上面,而很少能够感受到学生的思维和想法,而这才正是学情反馈的目的所在。

课堂教学的感受和反思篇2

课堂教学竞赛,其实说白了是一门表演艺术。因为对它的评价不会后续到教学效果评价,主要在于能不能很好地吸引评委及观众的眼球。当然好的竞赛可也能给人很多的启发。我曾参加过教学竞赛,也观摩过很多教学竞赛课。本学期观摩了县课堂教学竞赛精英的课,可以感受到教师备课花了很多心思,课件制作精美,教学具准备充分,教学组织严密,每个环节力求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可能是所使用的教学对象由城区专为农村,一些精美的课件并未重复发挥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也感觉是在走过场,教师对课堂驾驭稍显吃力。不过作为观摩者,可以学习的新颖地方也不少,如多谋体课件使用、小组工作教学

组织形式、教师感情的感染等。对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无疑是一种范例。结合农村教学改革现状,我不禁思考。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教育界掀起了一阵阵狂潮,教师的学习培训一茬接一茬,各种教学体系(如参与式教学)试图取代传统教学。教师们也认识到传统教学对学生发展,对教育发展,对培养未来人才的阻碍,也努力想改头换面。可这条路走不了多远会发现,又被拽回了起点。是应试教育,是现存的评价制度,是无情的现实击碎了希翼,也是长期以来自己所浸泡的温池(传统教学),是自满自足。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温室效应”,也许都会有片刻的激情,但不会持续太久。

这可能是我坐井观天,一孔之见。

课堂教学的感受和反思篇3

在本周的名师讲堂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第二单元有关电的知识。

本单元电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个事物,但是又比较抽象,他们很难理解电电路以及一些电的原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名师讲堂的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连电路做实验。但在上周的直播答疑课上我也学习老师的方法,制作了各种研究的方案。用PPT展示给孩子们,带着孩子们一起去连接电路,辨析电路是否连接的正确。在这种设计下,孩子们理解的还是比较快的。

但是在课堂中,我没有考虑到一个问题,就是开关的闭合与断开。我发现我并没有展示开关闭合和断开的样子是什么样的,所以孩子们可能很难想象,每次讲课讲到开关的断开和闭合时,孩子们好像不太能理解闭合是通电还是断开始通电,回答不够活跃。在这一方面我考虑的不太周到,让孩子们在一直想象,可能很难辨析清楚。

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清晰地理解电路以及对电流、电路,加深他们的印象,在后续的备课以及答疑课中,我要用更多的清晰的图片向孩子们展示如开关闭合断开的状态,如电流的流向以及闭合回路、短路、断路等情况的连接方式,让孩子们更加清晰明确的理解电路的原理。帮助孩子更加具体的去了解一些抽象的东西,让他们更加了解生活中最常见的电的一些基本知识,为后续的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课堂教学的感受和反思篇4

一、该记的记,该背的背,不要以为理解了就行

有同学认为,数学不像英语、历史、地理,要背单词、背年代、背地名,数学靠的是智慧、技巧和推理。我说你只讲对了一半。数学同样也离不开记忆。试想一下,小学的加、减、乘、除运算要不是背熟了“乘法九九表”,你能顺利地进行运算吗?尽管你理解了乘法是相同加数的和的运算,但你在做9×9时用九个9去相加得出81就太不合算了。而用“九九八十一”得出就方便多了。同样,是运用大家熟记的法则做出来的。同时,数学中还有大量的规定需要记忆,比如规定(a≠0)等等。因此,我觉得数学更像游戏,它有许多游戏规则(即数学中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谁记住了这些游戏规则,谁就能顺利地做游戏;谁违反了这些游戏规则,谁就被判错,罚下。因此,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一定要记熟,有些最好能背诵,朗朗上口。比如大家熟悉的线段、角、角平分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有的同学背得出,有的就背不出。在这里,我向背不出的同学敲一敲警钟,如果背不出这些,将会对今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麻烦,因为今后的学习将会大量地用到这些概念,特别是八年级即将学的全等三角形,其中相当重要的角平分线定理就是由这些概念推出来的。

对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理解了的要记住,暂时不理解的也要记住,在记忆的基础上、在应用它们解决问题时再加深理解。打一个比方,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就像木匠手中的斧头、锯子、墨斗、刨子等,没有这些工具,木匠是打不出家具的;有了这些工具,再加上娴熟的手艺和智慧,就可以打出各式各样精美的家具。同样,记不住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就很难解数学题。而记住了这些再配以一定的方法、技巧和敏捷的思维,就能在解数学题,甚至是解数学难题中得心应手。

二、几个重要的数学思想

1、“方程”的思想

数学是研究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初中最重要的数量关系是等量关系,其次是不等量关系。最常见的等量关系就是“方程”。

比如等速运动中,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就有一种等量关系,可以建立一个相关等式:速度×时间=路程,在这样的等式中,一般会有已知量,也有未知量,像这样含有未知量的等式就是“方程”,而通过方程里的已知量求出未知量的过程就是解方程。我们在小学就已经接触过简易方程,而七年级则比较系统地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总结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个步骤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如果学会并掌握了这五个步骤,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都能顺利地解出来。八、九年级我们还将学习一次函数及其图象,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到高中我们还将学习指数方程、对数方程、线性方程组、、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等。解这些方程的思维方法几乎一致,都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它们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然后用大家熟悉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个步骤或者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加以解决。物理中的能量守恒,化学中的化学平衡式,现实中的大量实际应用,都需要建立方程,通过解方程来求出结果。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学好,进而学好其它形式的方程。所谓的“方程”思想就是对于数学问题,特别是现实当中碰到的未知量和已知量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善于用“方程”的观点去构建有关的方程,进而用解方程的方法去解决它。

2、“数形结合”的思想

大千世界,“数”与“形”无处不在。任何事物,剥去它的质的方面,只剩下形状和大小这两个属性,就交给数学去研究了。初中数学的两个分支--代数和几何,代数是研究“数”的,几何是研究“形”的。但是,研究代数要借助“形”,研究几何要借助“数”,“数形结合”是一种趋势,越学下去,“数”与“形”越密不可分,到了高中,就出现了专门用代数方法去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课,叫做“解析几何”。在七年级,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八年级研究函数的问题就离不开图象了。往往借助图象能使问题明朗化,比较容易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要重视“数形结合”的思维训练,任何一道题,只要与“形”沾得上一点边,就应该根据题意画出草图来分析一番,这样做,不但直观,而且全面,整体

性强,容易找出切入点,对解题大有益处。尝到甜头的人慢慢会养成一种“数形结合”的好习惯。

3、“对应”的思想

“对应”的思想由来已久,比如我们将一支铅笔、一本书、一栋房子对应一个抽象的数“1”,将两只眼睛、一对耳环、双胞胎对应一个抽象的数“2”;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还将“对应”扩展到对应一种形式,对应一种关系,等等。比如我们在计算或化简中,将对应公式的左边,x对应a,y对应b,再利用公式的右边直接得出原式的结果。这就是运用“对应”的思想和方法来解题。七年级我们已经看到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直角坐标平面上的点与一对有序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八年级还有函数与其图象之间的对应。“对应”的思想在今后的学习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4、“转化”的思想

解数学题最根本的途径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也就是把复杂繁难的数学问题通过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手段,逐渐将它转变成一个大家熟知的简单的数学形式,然后通过大家所熟悉的数学运算把它解决。比如,我们学校要扩大校园,需要向镇镇府征地。镇府给了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地,如何丈量它的面积呢?首先,使用小平板仪(有条件的话使用水准仪、经纬仪)依据一定的比例,将实际地形绘制成纸上图形,然后将纸上图形分割成若干块梯形、长方形、三角形,利用学过的面积计算方法,计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之和,也就得到了这块不规则地形的总面积。在这里,我们把无法计算的不规则图形转化成了可以计算的规则图形,从而解决了土地丈量问题。另外,我们前面提到的各种多元方程、高次方程,利用“消元”、“降次”等方法,最终都可以把它们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然后用已知的步骤或公式把它们解决。“转化”的思想,是解题的最重要的思维习惯。面对难题,面对没有见过的题,首先就要想到“转化”,也总是能够“转化”的。平时,要多留心老师是怎样解题的,是怎样“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的。同学之间也应多交流交流“成功转化”的体会,深入理解“转化”的真正

含义,切实掌握“转化”的思维和技巧。

三、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新概念、新运算时,老师们总是通过已有知识自然而然过渡到新知识,水到渠成,亦即所谓“温故而知新”。因此说,数学是一门能自学的学科,自学成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数学家华罗庚。我们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不光是学习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老师的那种数学思维习惯,逐渐地培养起自己对数学的一种悟性。曾经听一位物理老师说:我是教物理的,学生物理学得好,不是我教出来的,而是他们自己悟出来的。当然,这位老师是谦虚的,但他说明了一个道理,学生不能被动地学习,而应主动地学习。一个班里几十个学生,同一个老师教,差异那么大,这就是学习主动性问题了。自学能力越强,悟性就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的依赖性应不断减弱,而自学能力则应不断增强。因此,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在老师讲新课前,能不能运用自己所学过的已掌握的旧知识去预习新课,结合新课中的新规定去分析、理解新的学习内容。由于数学知识的无矛盾性,你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永远都是有用的,都是正确的,数学的进一步学习只是加深拓广而已。因此,以前的数学学得扎实,就为以后的进取奠定了基础,就不难自学新课。同时,在预习新课时,碰到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解新课,收获之大是不言而喻的。有些同学为什么听老师讲新课时总有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或者是“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就是因为没有预习,没有带着问题学,没有将“要我学”真正变为“我要学”,力求把知识变为自己的。学来学去,知识还是别人的。检验数学学得好不好的标准就是会不会解题。听懂并记忆有关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只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能独立解题、解对题才是学好数学的标志。

四、自信才能自强

在考查中,总是看见有些同学的试卷出现许多空白,即有好几题根本没有动手去做。当然,俗话说,艺高胆大,艺不高就胆不大。但是,做不出是一回事,没有去做则是另一回事。稍为难一点的数学题都不是一眼就能看出它的解法和结果的。要去分析、探索、比比画画、

写写算算,经过迂回曲折的推理或演算,才显露出条件和结论之间的某种联系,整个思路才会明朗清晰起来。你都没有动手去做,又怎么知道自己不会做呢?即使是老师,拿到一道难题,也不能立即答复你。也同样要先分析、研究,找到正确的思路后才向你讲授。不敢去做稍为复杂一点的题(不一定是难题,有些题只不过是叙述多一点),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在数学解题中,自信心是相当重要的。要敢于去做题,要善于去做题。这就叫做“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具体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紧紧抓住题目的所有条件不放,不要忽略了任何一个条件。一道题和一类题之间有一定的共性,可以想想这一类题的一般思路和一般解法,但更重要的是抓住这一道题的特殊性,抓住这一道题与这一类题不同的地方。数学的题目几乎没有相同的,总有一个或几个条件不尽相同,因此思路和解题过程也不尽相同。有些同学老师讲过的题会做,其它的题就不会做,只会依样画瓢,题目有些小的变化就干瞪眼,无从下手。当然,做题先从哪儿下手是一件棘手的事,不一定找得准。但是,做题一定要抓住其特殊性则绝对没错。选择一个或几个条件作为解题的突破口,看由这个条件能得出什么,得出的越多越好,然后从中选择与其它条件有关的、或与结论有关的、或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有关的,进行推理或演算。一般难题都有多种解法,条条大路通北京。要相信利用这道题的条件,加上自己学过的那些知识,一定能推出正确的结论。数学题目是无限的,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却是有限的。我们只要学好了有关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就能顺利地对付那无限的题目。题目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题海无边,总也做不完。关键是你有没有培养起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有没有掌握正确的数学解题方法。当然,题目做得多也有若干好处:一是“熟能生巧”,加快速度,节省时间,这一点在考查时间有限时显得很重要;一是利用做题来巩固、记忆所学的定义、定理、法则、公式,形成良性循环。解题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自信心。没有自信就会畏难,就会放弃;只有自信,才能勇往直前,才不会轻言放弃,才会加倍努力地学习,才有希望攻克难关,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课堂教学的感受和反思篇5

一、对教师教学评估:

1、课堂教学目标。

明确、有效、容易理解;与教学目标相关的学习材料准备充分;起始阶段就同学生分享学习目标,清楚地阐明;教学目标适合不同学生的需要,具有弹性;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的目标与教学实际相整合。

2、教师对内容的把握和理解。

对课程内容有一个全局把握,安排合理;教学材料适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知识以相互关联并且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内容对学生是熟悉的、容易接受的;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学生日常生活和经验相关联。

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能推动学生有效学习。

教学具有连贯性,与先前教学和知识相联系;学生的观点和经验被充分重视;使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提问技巧;问题的说明和解释是清楚和具体的,并且速度适宜;注重学生参与,认真聆听学生并给予恰当的回复;采用必要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采用灵活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热情、动机和注意力;不断强化、清晰化重要的知识内容、目标和关键点;教师的语音语调、口气和态度、个人的情绪状态积极;注意学生的差错和错误,并帮助他们修正;恰当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4、师生互动及评价反馈

(1)对学生的整体引导

经常鼓励和赞扬学生的好的表现和做出的努力;对课堂全局和所有学生都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平等对待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妥善处理学生心不在焉的行为。

(2)对学生进行精细评价

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指导他们在课堂中的表现;教师对他们采用不同的反馈方法,学生知道如何做出努力;对学生产生的错误进行重新组织和结构化处理,加强学习指导的针对性;通过问答不断对学生的理解有一个判定,指引学生学习。

5、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良好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保持注意力和兴趣,在课堂活动中做出负责任的努力和情感态度上的投入;学生知道要做什么、如何做和为什么做;学习结果和目标设定一致,学生获得一定发展;学生和教师、其他同学之间关系融洽、气氛民主、相互尊重、步调和谐。

6、课堂时间和资源的有效整合

学习过程安排紧凑有序,有效组织资源、利用时间;作业能够和学习目标联系起来,并有助于强化和迁移;信息量适度,学生负担合理,短时高效;

7、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真正对话

面向课堂中不同层次的全体学生,而不是牺牲与教学中的部分“隐形人”和非重要群体的交往机会。师生平等地、富有成效地交换意见,而非具有预设性的陷阱或是有意无意的忽略。对话不仅仅停留在低水平的课堂问答上,而是进行适量的持续的激发高级思维活动,帮助学生层层深入地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学会修正自己的思想过程和知识结构。

8、避免课堂教学反馈和评价的滥用和泛化

课堂评价和反馈要有针对性,必须紧紧追随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定的教学情境,而非笼统的回应;课堂评价和反馈要有指向性,即教师对学生的赞扬、鼓励、强化、纠错、归纳和总结要能对学生特定的学习具有改进作用,要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要么提示强化学习内容,或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技巧等等。课堂评价和反馈要有启发性,对学生理解现有概念、重组现有知识结构、进行高级思维任务给予积极的帮助和指导。

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通过期中期末及平时的检测进行评价。评价时采取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定量评价是将评价目标加以细化,分成若干个指标(项目或因素),并把它们加以数量化,用分数或数值来表示评价的结果。定性评价是教师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经验对学生的成绩作出非数量化的分析

与评定,也就是教师从经验归纳出发对学生作出定性的评估。这种评价方法表达结果的方式是评语或结果评定(优、良、合格、不合格)。

2、定量评价时集中趋势和差异程度相结合

用平均分判定团体成绩优劣。两班平均分都相同,则水平相当;两班平均分相差很大时,可直接根据平均分的大小粗略地认为平均分高者为优。

总之,教学评价本着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为原则,力求激发师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的感受和反思篇6

所谓反思,就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与教训。而反思能否有效的关键恰恰就在要学会思考。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总结课堂教学的得失,反思教学的成败,清理教学工作思路,多思、爱思才能善思、深思。思考,使人的思想不甘平庸;思考,使人的大脑变得富有智慧;思考使可遇不可求的灵感倏忽而至。很长一段时间后我竟在无意中惊奇地发现,一向熟视无睹的事物中隐藏着真知,一向平淡无奇的现象中包含着深意。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地位与关系

我们在授课的时候,要努力地使自己的课上的风趣幽默、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努力地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能自主地学习,主动地去探究。与此同时,我们要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现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同盟”,教学过程要执行课程计划(方案),更要做到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知识将有三个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及生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而互动产生的新知识将变得更加和重要。我们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我们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并且要给学生心理上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采用各种适当方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同时要都会学生自律,学会合作。

教学技能

普通话要讲好,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让其注意力更加地集中。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更加条理,主次更加分明,重点更加突出。所以我们应苦练粉笔字,努力使板书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必要时时可在一些内容下面加点、加圈、加波纹线,以强调某些重点知识。很多化学教师漂亮的简笔画,一笔就可画出精美的实验装置图,让我十分佩服。同时,板书有利于我们在快下课时的总结,以让学生再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温习一下。我们化学教师还要做化学实验,实验成绩操作一定要规范,这就要求我们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学生实验时,我们应先示范或指导,强调实验安全,引导观察现象,分析本质。多媒体的使用,更要合理,决不可滥用,幻灯片上的内容切忌不可面面具到,要留有余地,否则上课时教师就没有了创造性,一切就要按部就班了。每张幻灯片内容完了后要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再反思一下,以免投影速度影响学生听课质量,妨碍其参与的积极性,挫伤其主动学习的热情。

新课程教学要求定位、教学内容的处理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知识的,我们提倡学生要记住一些知识,要做适量的练习,更提倡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推理、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学习。无论是哪种方法学会的,结果都一样。但由于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同,获得的情感体

验也就不同,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也就不同,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也就不一样了。

现在我们教师要更多地考虑怎样“教”才能促进“学”,“教”为“学”的服务。我们要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内容途径和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本质是一致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我们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识的体验。

对教材的处理,教师要以人为本,不完全拘泥于教材。可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可以以教材内容的顺序为主线,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内容,必要时增加自己设计的演示实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实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通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给学生有关演绎、归纳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认知、分析事物的习惯。教材的处理还要本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能力,帮助其学会学习为目的。

学情反馈对课堂教学的调控

学生反馈分两次或多次,课堂上要当堂反馈,此时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还处于模糊、不稳定状态,必须“趁热打铁”,课堂教学中还要留下针对性很强的独立作业。还有单元测试、阶段性测试等反馈手段。反馈完了后,我们要及时批改,评判正误,应因教材、学生制宜。因此,在教学中协调信息的传递和调控程序,可使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得到提高。其实,学情还应包括课堂上学生情绪的变化,如果学生一个个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提不起兴趣,老师可以调整讲话的语音语调,做到抑扬顿挫,激情四射,用老师的上课激情去感染学生的听课激情。若是上课内容老师准备不充分使又讲得语无伦次,那么老师就应该作深刻的检讨,并确保下次绝对不可出现这种情况。若是学生出现正常的听课疲劳,不妨讲一些笑话,来一些幽默,来振奋学生的精神。

课堂教学的感受和反思篇7

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合作、生生互动合作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这种多项互动合作是学生学习过程自主性发挥的独特表现。因此,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在“找果子”到“赠果子”的趣味教学环节中,实现教学的多向互动合作,体会学习的快乐,延伸学习的意义。

一、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老师的主导性

作为二年级的孩子,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起一年级来说是长一些,但是好动、无意注意占主导仍然是他们注意力的主要特征。而老师从始至终都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有意注意被老师的教学牢牢吸引住了。比如:开课时,用学生熟悉的猜谜语,就吸引了孩子们,使他们对这节课的学习充满了兴趣。抓住了孩子们的兴趣,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看着孩子们对谜语的浓厚兴趣,老师顺势就引出了课题。又如在巩固生字新词时,让学生玩魔方,学生的劲头十足,认识的小朋友抢到并迅速读出来,带动不熟练的小朋友跟着他念,使每位小朋友都积极参与并有所提高,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玩。

二、“认、读、说”三者结合,追求学生个性自主发展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长期以来,课堂教学的价值往往定位在更多更快地完成人类科学文化遗产的传递与积累上。今天,我们的教学应充分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情境与活动,使学生有机会从自己熟悉的事物中了解相关的问题,渗透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简单的科学知识。重视朗读与识字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打破老师教阅读的思路,树立学生读书的意识,尊重学生的想法,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以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并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本课中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如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在小小组里自由读

课文,三件不同衣服这里分组读,指名读等,小组摆水的变化这里通过说,并用课文中的话说说水的变化。使每个学生对文本产生不同的感受,获得发展。

课堂教学的感受和反思篇8

进入21世纪,中华大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随着改革步伐的逐渐深入,一些问题也相继出现,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新旧观念发生剧烈碰撞,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期待着新的模式的出现。在这种形势下,不仅学生,甚至连许多教师都明显感到不适应,课堂教学中自然也就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教师没有真正树立起服务学生、服务学习的思想,对组织学生学习的本质理解不到位;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不能灵活变动;不能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思维过程;学生学习活动中探究性学习时间安排偏少;对合作学习的本质——高度结构化的学习缺乏深刻的认识,只简单停留在课堂分组讨论上;教师收集、制作资源能力低下,导致地理课程资源相对缺乏;对地理课程标准把握不准确,等同于过去的教学大纲。

为此,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新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环境,发挥平等中首席的作用。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从统一走向分散,这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屏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契机。要参透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内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论事,按部就班,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二、处理好教师和学生角色转换的关系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上课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而再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必然使得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

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屏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淡化教师权威,允许多元思想并存。与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着精神交流与人格碰撞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平等的民主关系。

三、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网络等,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缩减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讨论、实验、观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合作教学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本质观。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学氛围,创设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以帮助学生树立起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时间和形式等;或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主动提出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自由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在“共生共进”的合作观念下,实现师——生、生——生的共同成长。

四、处理好学习活动与地理双基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实验操作或深入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学习,或者是从他人的经验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实践证明,只有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融于有趣的活动中,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在“乐”中学。

五、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在“听”中学和在“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音像,在听或看后思考、记忆,这是接受性学习。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即教师暂不把现成的结论给学生,而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进

而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问题、自行解决问题。和以前相比,更加注重过程。实践证明,不管是重结论轻过程,还是重过程轻结论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合乎课改的观念。在学生经历了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还没有得出规律性认识时,需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性必要的演示和讲授。两种学习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极端。

六、处理好创设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但所谓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课堂上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做到收放有度,成分利用自己的调控能力,将课堂调控艺术与学生自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演绎到最佳状态。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律作用,及时提醒学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调整学习状态,以饱和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多交流、讨论有价值的或有意义的话题,达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的效果。

七、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师备课时设计教学的主要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教学设计应该只是一个教学构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蓝图。即使教师深入调查,也无法完全弄清所有学生的情况。所以,新课程的教案应该是动态性的,灵活多变的。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课后要及时反思和总结,进而修订和完善教案。

八、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课堂教学反思(集锦15篇)

课堂教学反思(集锦15篇) 课堂教学反思1 第一,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 课堂教学艺术的过程中,除了常规式教学方法,还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 如:教师和学生改变角色,让学生体验“小老师”,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头脑,独立的绩效和创新绩效的时间和空间,教学反思反思课堂教学的艺术。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独立探索和实践,在艺术体验中获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教师也可以用各种方法与学生一起工作,体验它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这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第二,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 在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有一定的理解,但并不能在教学行为中充分体现出来。最关键的原因是理论和实践的脱节。

因此,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将纯理论学习转变为“解决问题”的教研形式。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没有问题的研究就没有有效的教学和研究活动。因此,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是教学研究从形式到效果的前提。 以“案例”为载体,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表达活动的困惑与成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和反思,讨论了相关问题的教育实践,改善教师的能力将新理念融入教学行为和教育教学实践智慧。 课堂教学反思2 打着我的提灯,我找到了一个人:我。 我观察他。 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堂教学就是一个“文本”。按照英美新批评派的观点,文本一旦完成,作者就已经死亡。在这里,对这一命题我权且做一次教学论上蹩脚的迁移:“课堂教学一旦完成,执教者就已经死亡。”我抛出这样一个观点,意在强调“课”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自足的存在。当课被执教者演绎完成后,课的意义已经不再为执教者本人的意图所支配,“课”用自己的存在向每一位听课者言说它自己的意义。这个时候,不管你愿意与否,执教者只能将自己转换成听课者的角色重新倾听“这一课”的言说。

课堂教学反思(精选13篇)

课堂教学反思(精选13篇) 课堂教学反思(精选13篇) 课堂教学反思篇1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强调打破课堂教学中按部就班的教学常规,突出课堂中问题生成的教学。以往教学中也注意并常用,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节课这样突出,本节课的课题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课标要求是“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在导入新课后,我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思考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等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疑问,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而提出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的疑问,然后,教师按背景、内容、影响等顺序进行授课。但这节课,有个女同学却突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她说“老师,据我所知,鲁迅与他的元培夫人结婚了,但始终没有同房,那你说,鲁迅是不是不道德?他的人品是不是有问题?”当她说完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一问题能否和对新文化运动影响的认识这一问题联系起来,第二反应是可行,因为,新文化运动的局限就是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概否定。而学生所提的这一问题恰好能从传统道德入手引出对传统文化的扬弃问题。想到这,我有求学生把这一问题延伸到对新文化运动影响的认识上进行思考,并发表看法,同时延长几分钟的读书时间。此后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结果虽没有对鲁迅的评价达成一致,但却在学生运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来进行辩论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达到了课标的要求。下课了,我有一种从来没有的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那种轻松和成就感。 叙述是否得当,还忘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课堂教学反思篇2《春的消息》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儿童诗,语言简洁,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是本堂课的一个主要教学目标。教学中,我分“读通课文,读出感受,记诵诗句”三个层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要求、明确的目标,螺旋上升,步步提升。学生从读得不熟练,到读得流利乃至于读出感情,实实在在地经历了整个读书过程。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充分地触摸语言,感悟文本,表达情感。 其次,采用写一写的方式,通过运用语言,将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教学结尾处,我让学生结合平时对生活的观察,说说春天里还有哪些特有的景物并谈谈发现春天已经来临时的心情,最后用儿歌的形式写一写自己喜爱的春天,目的就在于:希望学生通过用眼看,用嘴说,用手写,使听说读写能力均得到提高。让学生通过课后当当小诗人,小画家,小歌手,小收藏员……让课堂无限延伸,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能快乐的寻找春天。 课堂教学反思篇3“除法”的意义是表内除法(一)中的基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今后利用除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关键。“除法”这个概念是建立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的,也就是说:“除法”运算是“平均分”概念的具体表达方式。学生首次接触“除法”这个概念,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由“平均分”这个概念的含义引入“除法”这个概念,就成了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难点。 伯广辉老师的这节《除法》课,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从“平均分”的含义把学生引入到“除法”的含义上来。总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一、在教学目标上,紧紧围绕“平均分”这个概念,通过具体情境体会“除法”这个概念的含义。 教师在教学新知识之前,利用“口答”、“动手摆一摆”手中的学具等形式,巩固课前学习过的知识,为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知识奠定了有利的基础。如:把10根小棒或几何形状的纸片平均分成两份、5份,每份是多少?学生通过动手摆,对“平均分”这个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课堂教学反思15篇

课堂教学反思15篇 课堂教学反思1 每个人都要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是我的学生因为上我的课而感到是一种幸福,那三尺讲台是我梦想的舞台,那里寄托了我所有的感情。年少的时候轻狂,无所畏惧,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什么都想尝试,什么都敢尝试,豪情满怀的我就像那安塞的腰鼓一样隆隆的在课堂上演绎者自己的梦想。 不是所有的梦想都是美妙的,当我以无知者无畏的精神走上讲台演绎《安塞腰鼓》的时候,它却当头一棒让我清醒的看到了那个浅薄、浮躁的我。那节课上的无滋无味,看似华丽的导入,自我陶醉式的朗读,活生生割裂的分析,把一篇荡气回肠的《安塞腰鼓》弄的支离破碎,加上不太精彩的调拨,学生在紧张中度过了35分,常舒一口气后逃离了现场。记得当时老关亲切的安慰我说:“不错,比在学校强多了。”那一刻,我羞愧的无地自容。此后,我消沉好长一段时间,觉得自己很失败,甚至质疑过自己是不是不该做一个语文老师。那段灰暗的日子里,我自己舔着伤口,常常反思自己。潦草的笔记,压抑不住的烦躁,最喜欢的书早以蒙上了灰尘,课堂那不用麦克就可以响彻走廊铿锵有力激情饱满的声音不在,而取代的是焦躁嘶哑低沉毫无情感的低语。 做不到像徐志摩那样的潇洒,挥一挥衣袖转身离去,因为讲台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事业,我引以为豪的梦想。离去还是继续?混日子还

是奋发图强?像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恍惚的.我,走路会撞到柱子,吃饭的时候会愣神。偶然又翻开那我最喜欢诗集。汪国真的诗句蓦地跳将出来: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这不曾是我最喜欢的诗句吗?为什么现在的我如此不堪,曾经校歌的誓言忘记了吗?-----我们是年轻的师范生,努力学习园丁本领本领,不忘人民嘱托,牢记党的叮咛,干撒满腔青春血,换来延边桃李红、、、、、、不能就这样放弃,我倔强的昂起头。慢慢长夜有了我翻看案例的背影,精彩纷呈的假日里有我奋笔疾书的寂寞。看着累加的笔记,心里莫名的喜悦,近了,更近了,头脑由混浊渐渐的清晰。 当我的声音又变得洪亮,狂魔乱舞的草体,变成端端正的楷体,我的心透亮了,少了点浮躁,多了点沉稳。 如果我在讲《安塞腰鼓》,我会怎样讲?我会和学生一起以课桌为鼓,双手为锤,和着那铿锵的节奏亲身体验一下什么叫激情四射,酣畅淋漓。我会让学生用语言在现那鼓点隆声震天,感受激荡的生命和冲破束缚磅礴的力量。我会让学生逐层拨去语言的外衣,深入语言的深处体会安塞腰鼓所承载的生命的,赤裸裸、霸道、蛮横,但是它会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而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不必苍白憔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让学生

教学反思心得体会15篇

教学反思心得体会15篇 教学反思心得体会1 县进修学校以及教育局的相关领导对我校今年新入职的老师进展听课,以便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成长。虽然早就得到这个消息,但由于自己是拖延症晚期,所以直到上课前一刻,才将上课所需的所有课件准备好。没有精心做好准备,再加上时隔多年再次重返讲台,以及学段的跨度让我倍感压力,甚至有些手足无措。所以,整堂课下来没有到达理想的预期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虽然自己在课堂上也会发现一些缺乏,但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此时听课老师们真诚、到位的点评可以让我全面地认识自己。优点我该如何保持,甚至做得更好;缺点我又该如何克制,让课堂更加完美。这些都是我应该考虑的问题,也是今后开展的方向。 这堂课,我上的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猫》。首先,我通过与孩子们对话的方式引起他们的兴趣,拉近与他们的间隔,进而一步一步引入今天所要学习的课文;然后,介绍作者资料以及进展生字教学,并重点指导一些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还让学生在跟读、赛读的过程中加强记忆;接着,让学生自主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重点教学“小猫满月时得意”

的局部;最后,让孩子们在个人读、男女赛读、齐读中体会小猫满月时的得意,体会作者对猫深深的喜欢之情。 课后,听课老师们给我提出了珍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深化认识到自己的缺乏: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讲解“小猫满月时得意”的时候,我不应该把句子罗列好一一展示给孩子们,而应该让他们自主发现、自主概括小猫的得意之处; 2、朗读的时候要配合肢体动作、语气和表情。这也是我一直无视的地方。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读懂文章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朗读的过程中配合一些肢体动作、语气和表情,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3、板书可以和学生共同完成。这样不仅接近了老师与孩子们之间的间隔,还可以进步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件多使用视频。视频的使用不仅更加直观和详细,还能让课堂更加鲜活和立体,有时甚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情境教学,培养兴趣。课文的讲解可以多联络生活实际帮助孩子们理解。此外,在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同时,又不能太过依赖多媒体。有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地抛开教案和课本,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尽情地演绎和诠释。

课堂教学反思优秀范文(通用10篇)

课堂教学反思优秀范文(通用10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堂教学反思优秀范文(通用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堂教学反思优秀篇1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改革也随之大力开展,通过观摩学习和实践,发现自己不会上课了,每节课后都有很多疑问和反思,和我有同感的老师很多。课堂内容丰富了,教学素材广泛了,教学形式多样了,课堂氛围活跃了,学生参与积极了……问题是:该学的知识学生学会了吗?我们课堂真的是有效课堂吗? 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些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不能理解成课堂形式的改变就是课改,就能成就有效课堂。 在我上师范的政治课堂里,老师绘声绘色,抑扬顿挫,滔滔不绝,挥洒自如,我们也听得如痴如醉。那时我特崇拜这位老师。现在看来我们仅仅停留在:“我听过了,我忘记了。”想想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很多时候也是这样的,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呢? 通过学习、结合我的从教经历,我认为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无效益的唯一指标。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只有全体学生都爱学、乐学,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我们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重要指标。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突出三大量(大容量、大思维量、大训练量),让思维和训练强度达到学生能

课堂教学反思集锦15篇

课堂教学反思集锦15篇 课堂教学反思1 相比《劝学》,韩愈《师说》此文更具情感性,因此在教学中注重诵读的施教。叫了几个学生朗读模仿,效果亦是不错。对于没念好的学生用文中的话说就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并同步翻译,效果也出来了。此种情形只是针对有过预习的.并且成绩较好的学生,整个班级气氛较活。但是对于古文考试的要求可能有点担心。因此下节课应再次重复一次脉络的整理。课堂教学反思2 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对教学《龟兔赛跑》这一案例进行反思,具体地分析探索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方面的反思与调整的过程与方法。 一注重音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

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在教学《龟兔赛跑》时,我安排了欣赏三段不同的音乐:第一段是兔子、小鸡和小猫;第二组是乌龟、鸭子和小羊;第三组是大象、小熊和老牛。第一步让学生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旋律表现了哪一组小动物呢?第二步问为什么你会认为这是这组小动物呢?此时学生会根据他平时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大象的腿很粗,它走起路来很笨重,所以它的音乐听上去很强也很沉重,而乌龟呢,它爬得慢,但身体没有大象那么庞大,所以音乐听上去很平稳。而小兔子是一蹦一跳的,所以音乐听上去很轻松,也很活泼。第三步让学生聆听音乐模拟这一组动物走路的情景。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内化,体会音乐艺术的美感。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目标的反思。 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显示发展水平。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在设计《乌龟赛跑》这一课时定

教师课堂教学反思精选15篇

教师课堂教学反思精选15篇 教师课堂教学反思1 英语是一门语言,我们却没有语言环境。但是英语在中考中分值为120分,所占比重又较大,对学生能否考上好高中至关重要。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有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摸石头过河,各显风采。现将我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及做法反思总结如下: 一、下功夫狠抓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跟班而上,执教毕业班,我深感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养成较差,40%的学生书写太差。如大写字母W、M的拼写,r、v写得分辩不出来,单词的各个字母之间空隙太大等等;2、绝大部分学生不识音标,不会根据音标拼读单词;3、有一多半的学生写句子时,第一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竟不大写,句末不加标点符号;4、学生懒于动笔,绝大部分学生有“一看就会、一写就错”的毛病;5、对于单词,大多数的学生只注重它们的拼写,不注重它们的用法;6、有些学生对时态一窍不通。有一部分学生对英语毫无兴趣。今年的这一班,学生英语基础略差:我现在所教的九年级学生,在八年级期末考试中算是最好的,但基础不够扎实,面对这种现状,我首先从教音标入手,从练习字母的写法开始,两周的时间学生改掉了一些不良习惯:如班级中有一半的学生书写正规、认真了;大部分学生写句子知道加标点了等等。当然,好习惯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耍肯努力,那一定有希望。 二、抓主线,搞好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 针对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这种情况,我从讲解最简单最基本的知识入手,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觉得英语并不难学。每节课前,我都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甚至每句话、每个单词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

教师教学反思通用15篇

教师教学反思通用15篇 教师教学反思1 根据我校“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实施方案的部署,围绕“六个破除、六个着力、六个坚持”,对标教育先进理念,寻找工作差距,深入剖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为此我校开展“我为改革创新做什么”大家谈活动,主题围绕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愿意学,会学,学会展开。同时,我校采取“引进来”的方法,邀请本地最高学府忻州师院的知名教授到我校做讲座。通过讲座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曹老师从课前备课要有针对性、课堂提问要有效性、卷子方法的调控、多媒体运用的利弊、作业布置的层次性、高效课堂的诸多标准等方面娓娓道来。特别提到老师们要把教后反思、教学叙事作为成长的契机。整个讲座深入浅出,既有层次的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让我们多了一份思考,多了一份责任,开阔了我们的教育思路,感受到了研修的幸福。 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认为高效课堂要回答的四个问题: 1、本节课要学生获得什么?(目标问题) 2、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效率问题) 3、让学生怎样获得?(方法问题) 4、你怎样知道学生已达到了你的要求,有多少学生达到了你的要求?(达标问题) 结合我校“613”课堂模式,应该以教学行为的改变来突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首先把课堂还给学生。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主导地位可以使学生学习有了兴趣,主体就能突现,体验就会深刻,知识的记忆和技能的提高就能落实。 其次自主学习的指导。预习,自学怎么搞,对学习内容和时间的计划,速度的调控,相关资料的搜集上等等都要有明确的指导,负责学生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 再次加强小组学习的有效性。新课堂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课堂教学反思(合集15篇)

课堂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反思(合集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堂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堂教学反思1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的意义提出了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平行与垂直有着广泛应用,对于这两个概念的体验尤为重要。 反思这节课,首先我能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完平行与垂直两个概念后,我引导学生从观察自己的作业本、教室到观察书中运动场情景图,了解像单杠、双杠等就蕴涵平行与垂直的原型。使学生发现平行与垂直在生活中时时能看,处处能见的,学生直观看到真实的世界中的平行与垂直,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堂上我还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我们的教学楼不与地面垂直,会怎样?让学生在对问题思考与回答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其次我鼓励学生用多种感官感受数学,培养数学情感。学生在本课中是用眼睛观察数学现象,用身边的数学现象理解数学知识,在探讨、交流、分析中获得数学概念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平行与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我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先在白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在小组内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根据相交和不相交的情况进行观察和讨论分别得出平行与垂直的含义。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如1、重难点处理速度较快,后进生没有理解到位,以后的教学中应因材施教,照顾后进生。2、有一名学生的发言不够准确,我没有及时指正出来。3、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还有一个小环节没有完成,学生们也失去了一个自我小结、

教师教学反思万能(精选15篇)

教师教学反思万能(精选15篇) 教师教学反思万能篇1 作为一名年轻的英语教师。年轻的我不但充满了激情,而且对教育事业抱有美好的憧憬。我虽然没有什么经验,但是我会去积累经验,虚心请教学校里经验丰富的老师。 我教学的对象是小学一、二年级,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而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所以要落实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这不仅是对教师个人素质的要求,也是对教师实际能力的挑战。 一、营造英语氛围 1.学习一种语言一定要有语言环境才能学得好。没有英语环境,教师就要刻意创造英语环境。一开始上课时我就用英语向学生们问好:Hello,boys andgirls.当时,我的语速很慢,表情比较夸张,尽管学生们听到后皱起了眉,但后来看到他们展开了笑脸,我就知道我做的已经成功了一半,他们的好奇心被我调动起来了。于是,我趁热打铁,作起了:I’mKitty.我把我的英文名字写在了黑板上,带着孩子们念了三遍,这下整个课堂活跃了起来,他们都在大声喊着我的名字:Kitty!他们对我的名字充满了兴趣,甚至有的学生要求也能给他们取个英文名。顺水推舟,我之后就给他们每个人都取了英文名,慢慢地让他们学会互称英文名,开启了英语之门。 2.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英语学习的一年级来说,要想在整堂课进行英语教学是很困难的,但是,英语课用英语教学又是必须的。生搬硬套只会适得其反,老师说一大堆英语,学生听不懂导致没有兴趣听,这是没用的。所以,训练学生听懂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很有必要。教师可以运用开学后的两周作为预学习周,把尽可能要在课堂中使用的课堂用语教给学生,同时训练学生能听懂教师再说什么。比如,表扬

教师教学反思(15篇)

教师教学反思(15篇) 教师教学反思1 一、事件缘起 去年上半学年,在我的班级有一个爱美的女生。她经常整理自己的衣装,打理自己的长长的秀发。我们学校严格要求穿校服,爱美的她还是经常脱下校服,展示她自己的漂亮衣服。开始她的成绩一直处在班级中上游位置,加之她擅长文艺表演,因此,在其他学生眼里可以说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但我做为班主任,开始却不这样认为,对她的打扮也一直很是不满。 二、情境描述 一天,是我的课,这个女同学从抽屉里面取出化妆镜,开始一本正经地打理头发,她的这一举动被我看到,几分钟后: “某某,请问我刚才讲了什么问题?” “某某”,我的声音提高。她竟然还在一门心思地打扮,在同桌的示意下她慌慌张张地站了起来,此时,全班同学都盯着不知所措的她和愤怒的我。 “你以为你很美丽,是吗?” “老师我……”她要说什么,但被我制止住了。 “你怎么?你臭美!要臭美回家去臭美吧……”当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气急就胡乱骂人了。 被我骂得不知所措的她也非常懊恼。一向要面子的她,被我在同学们面前骂得如此这般,她感到非常痛苦,哭着跑出了教室。

这个事情结束以后,我发现,这个女同学从此开始不喜欢我和这个班级,对同学也变得非常冷淡。而且她将更多的时间用在打扮上,成绩也由中上游慢慢滑落到了下游。 三、反思和总结 我和她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其实,在现代高中学校里老师和打扮过分的学生心理有冲突,这是个很普遍的问题了。这个矛盾的产生双方都有原因。 其实高中学生的第二性征基本已明显发育,当然高中学生也开始比较关心自己的外貌特征,使得他们非常注意自己外表的形象的修饰,他们也关注自己的发型、服饰等,追求同龄人的时髦。想以引起同学的注意而害怕在大家尤其是异性面前丢面子。我们班级的这个女生就是这样的典型。 那么,我们的老师呢?大部分的老师都认为学生应该有学生的样子,朴素和单纯,这样的学生就是我们所喜欢的。再加之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整个社会的流行时尚交流的比较少,所以,老师和学生在审美上形成了代沟。学生的打扮属于个人的私事,又没有相关的法律或者文件具体说明中学生应该怎样打扮才算得体,老师认为不得体的,可能学生认为没什么不合适。所以,这个矛盾,实际上起源于师生之间审美心理的代沟。 这件事情使我明白在以后做心理辅导时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了解中学生心理规律。在当代素质教育下的老师不是一个单纯的教书匠,必须要了解你所教的孩子有怎样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成长处于一个怎么样阶段?他们的认知、情感、个性发展等的规律又是如何?如果我们不了解,以我们自己的认知等规律来要求高中生,那估计只能是适得其反,严重的话我们连传授知识的任务也难以完成。我作为班主任,做法当中有很多的错误,归其原因主要就是不了解学生的心理规律,以至于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影响了她的学习动机,使她走向相反的方向。不了解学生心里规律的老师是不合格的老师。

教师课堂教学反思(15篇)

教师课堂教学反思(15篇) 教师课堂教学反思1 一、导入部分的教学 开始上课先出示“因数、积”两个词语让学生认读,目的是引入课题。使学生明白只有在乘法中才会出现这样的名称。同时学生会联想到这节课要学习的是有关乘法的知识。然后出示表内乘法让学生开展口算,使学生能运用旧知识探讨新知识。 二、探究新知的教学 首先出示游乐场里的价格表引导学生观察并根据图意和价格表提供的条件,口头编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并根据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从以有的知识,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今天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为主动探讨新知识打好基础。其次,是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开展分析题意列式。并思考口算的过程,使学生经历这个计算办法的过程,体验和感受算法多样性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课堂检测部分 在知识的巩固应用中,让学生在学习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扩展到整千的数乘一位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适时引导学生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并结合口算知识设计学生与学生、教

师与学生找朋友的游戏,把学生的学习激情推向高潮,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建立情感,在建立情感中体验成功之乐,以此达到课虽尽而趣无穷的效果。教师课堂教学反思2 《比本领》是二年级“合作”单元的一篇课文,写的是梅花鹿和金丝猴互相合作摘到树上的果子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个人的本领再大,也需要合作才能干好事情的道理。文章浅显易懂,却有发人深省的教育意义。 在本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认读识字,并通过故事的朗读、分析让学生在课堂中懂得合作的重要性,首先我通过出示梅花鹿和金丝猴的图片导入课题,紧接着以指名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并加以适当的指导。抓住了大象伯伯的考题,梅花鹿、金丝猴赛前赛后表现出的长处与短处理解合作的必要性。其中,在对本课教学重点词语“得意扬扬”、“垂头丧气”等词语的理解上,让学生通过角色体会,学会并理解,再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在朗读教学上,指导学生体会梅花鹿比赛前后不同的心情,比赛过程中,不同的心情以及金丝猴比赛前后不同的心情,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个人读、分角色读、男女读、老师范读等让学生充分融入到角色中,达到了较好的朗读水平和朗读效果。并且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并自信的表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5篇)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5篇)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指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种以“少教”达到“多学”的愿望,是历代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这种目标的追求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达成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多学,暑假读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书后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使他们准确掌握知识,熟练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着力培养他们勤动手、勤动口、勤观察、勤思考的良好习惯,把感知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第二、应注重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在操作中学操作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学习活动。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学习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收集与

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学生愉快的操作不仅可以丰富感性知识,激发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理性知识的理解。 第三、让学生多想想,多议议,在讨论中学。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和个性化的过程。学习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讨论”就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一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讨论”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对他们不管不问,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明辨是非真伪,以获得知识。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变“讲”为“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方面转化。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教师不通过直接讲解让学生掌握,而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在动脑、动口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认知过程。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例题变成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充分讨论,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第四、教学中,教师不能过于强势。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不能总是在古训“师道尊严”的驱使下过分强调自身的尊严而忽视或践踏学生的尊严,更不能总是摆出一副旧式家长作风,向学生展示自己强硬的管理作风,来以此证明自己

优秀教学反思15篇

优秀教学反思15篇 优秀教学反思1 保守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同学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只很难培养出同学的发明精神,而且会泯灭同学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同学的发展。 新课改倡议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同学对艺术的感受、表示和发明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立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同学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同学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同学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同学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资料和方法,让同学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比方二年级的《色彩的情感联想》一课,虽然同学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调配和变化规律却不了解,而且因为同学第一次接触水粉颜料,可以说对每一种物品和色彩都充溢了好奇,于是我在教学中充沛让同学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我首先让同学观察教室里都有哪些颜色?你喜欢哪些颜色?教室里挂了很多漂亮的装饰物,有绿色的叶子,红色的国旗,黄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还有各种颜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教室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我又让同学观察外面自然界中还有哪些颜色,同学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习色彩的兴趣。我又适时提出问题:这些美丽的颜色能不能用颜料调出来呢?同学齐声回答:能。我没有急于出示答案,而是让同学自身动手调配颜色,同学的积极性特别高,不时地向同伴和老师展示自身的新发现,同学在自主实践中体验着学习的乐趣,并久久回味。看到同学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同学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同学探索的自由,要让同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同学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干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教学课后反思(15篇)

教学课后反思(15篇) 教学课后反思1 今日是我教五年级投实心球的第三次课了,他们已经都能做出准确的投掷动作,动作方法也讲过很多次了,大概他们都能背出来了,但就是在远度上没有突破,感觉他们已经对这个没兴趣了,于是我就苦恼了,怎样才能有提高呢?我苦想了很久,看到了那个装实心球的筐子了,脑子里突然出现一句话:“小学阶段的孩子们都喜欢上体育课,尤其是有游戏的课堂,因为在这个阶段他们很渴望玩”。 我脑袋灵机一动,何不让他们来次比赛呢?于是我让学生们站成一排,把筐子放在他们平时投球距离再远一点的地方:“同学们这次我们看谁能把球投进筐子里面。”就这样课堂再次活跃了起来,让他们觉得投实心球原先还这么有意思,他们都争着想试试,并且进球的人那种感觉真实没法用语言来形容,他们有的趴在地上拍着双手不停的高呼:“我最终投进去了”并且更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女生也居然喜欢上了,都想来试试。再想想以前他们可是一听到投实心球就没有心境,可是此刻彻底改变了他们的想法,这是这节课让我觉得最欣慰的地方,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同时让教师也觉得很简便。 同样的项目、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师,不一样样的教学方法,却收到了不一样样效果,这让我很受启发。 教学课后反思2 一、课堂回顾

燃烧与灭火是一节比较好上的课,并且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学生对课堂会更感兴趣,但是因为好上,如何将这节课上出彩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首先我用了一个魔术导入“烧不坏的手帕”,这个魔术不仅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并且还与本节课的内容息息相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一个会有点安全性的问题,如果酒精的用量以及浸湿手帕的时间不控制的话,会导致教师的手被灼伤。)紧接着选取了三组实验,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进行实验,根据学情,会发现学生如果做三组实验的话,时长会不够,所以选用了小组完成不同的任务,在实验过程前,老师对于实验注意事项未作详细引导,由于实验比较简单,以及与生活有关,学生能发现明显的现象。通过这三者,能够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对于这三个条件,燃烧到底是缺一不可还是只需其一。 于是进入了下一个探究:通过观察试管中红磷,白磷,水中的白磷,这三种物质两两之间都形成了相互的对比(在探究实验中的对比性是否有做提及,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发现之间的对比关系?),实验结果发现,只有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了,另外的都没燃烧,在这个情况下,说明大家的猜测正确后,得出燃烧条件缺一不可,在利用燃烧的条件,来将另外两种物质燃烧起来,一个是加入氧气,一个就是提高温度,学生在这里都能提出自己的想法。通过发现红磷白磷燃烧,以及燃烧条件和前面铁丝和硫的燃烧,学生可以自发的总结出什么叫做燃烧。 从燃烧条件再到灭火条件的这个过程中,我用到的是从火的利用再到火的危害,而在这个过程的过渡语利用的是凉山火灾的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自然而然的就引导学生了解灭火的原理,在这里选用了同学们通过如何灭掉蜡烛的方式,但由于材料的准备我认为比较繁琐,因此选择展示的是图片。那么同学们就了解了灭火的原理,通过与燃烧的条件做对比,发现灭火的原理只需要解决其中的一问题,然后再引入灭火器的使用,再引入灭火器的使用。通过这个知识学完后,我采取了两种类型的习题进行讲解,最后简单的介绍了一下逃生知识最后引入《紫日》中的电影片段(从同龄的九年级学生身上,她又是怎么做的,增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和与知识接轨。)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5篇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5篇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 本学期学校教导处组织我们学习了《如何才能打造高效课堂》。经过学习,我认识到了高校课堂的重要性,也懂得了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同时对如何打造自己的高效课堂有了些许的认识和体会。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现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是在训练习作中的升华认识,在一节课的时间里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

高效课堂的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呢?我觉得具体的是: 一、精心备好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精心备课,分四步。 第一步是在备课前泛读,我们一定要经过大量的阅读和准备,不单是写写教案那么简单,自己必须广泛深入地阅读,随时充电充实自己,打下深厚的知识基础,作好充足的教学准备。比如科学课中有许多知识和技能必须老师先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能给学生去上课,否则你不可能让学生透彻地掌握正确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自己如果都是迷迷糊糊的,那学生肯定更是云里雾里的。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通用15篇)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通用15篇)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 很久以来,我都觉得自己的教学越来越力不从心,渴望参加一个较为系统的小学语文学科培训,藉此丰厚自己的语文教学底蕴。20某某年3月28号学校组织观看了常青实验小学和杜郎口中学高效课堂实录。怀揣着几许期待,几多梦想,我们观看课程视频、交流心得体会,匆忙有序,受益匪浅。现将观后感想总结如下: 一、我学到许多了语文知识,了解了许多语文教学的策略,收益颇丰。 对自己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改进必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互动交流,在思想碰撞中深化理性认识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 我觉得,写听课记录和研修日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做了一些听课记录,写了一些学习反思和心得体会,以便有甄别、有选择地汲取专家讲课的精华,并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理念,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因此,在观课活动中我和教师们交流看法和意见,听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暴露了许多认识的偏差,发现了许多自身的不足。 三、知行统一,在实践反思中提高教学水平学用结合,知行统一,是学习的重要方法。 只有将所学所悟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使教学效果更上新台阶。所以,在往后变得学习中,我始终要坚持把课程学习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考虑。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教材解读、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检查自己的教学是否符合课标要求、教材实际和语文教学规律。同时,也运用教学实践检验所学理论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实效性,从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课堂教学艺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次观课活动给我带来的是思想的启迪。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的热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去,在不断的运用和总结中转变教育观念,发挥人格魅力,轻轻松松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做快乐教师,教快乐学生。

关于教学反思精选15篇

关于教学反思精选15篇 关于教学反思1 《风筝》写的是小伙伴们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经历,从中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在教学是紧扣孩子们在做、放、找风筝时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再让学生抓重点词句朗读,在读中体会感情,在体会中再来读出自己的感受。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依托文本,不断交往对话的过程。文本,作为师生共同研究的对象,作为交往的载体,对课堂交往能否很好地进行,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如何从文本找到很好的交往切入点,变成了不得不研究的问题。文本的深度、高度、广度,亦即文本的丰富内涵,往往蕴含在空白之中。因为是空白,面对空白,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体验;因为是空白,学生的个性体验有了城县发展的空间和余地;因为是空白,课堂教学会生动活泼,各种情感体验在一起碰撞交流,极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感悟。空白蕴含与文本之中,空白的呈现,离不开学生的亲身参与,老师的适时引导。空白,为文本、学生、教师提供了融会贯通的平台。下面就《风筝》一课谈谈课堂教学活动中空白点的发掘: 一、与看是矛盾处发掘空白点 《风筝》一课,最明显的看似矛盾之处就是写第二段放风筝时,“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我们依然快活,还把它叫做幸福鸟。”

“不是什么也不像吗?为什么快活?而且将他叫做幸福鸟呢?”不解决这个问题,全文的理解感悟就不可能深刻。在教学该段时,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指名学生读该段,其他学生说说作风筝时的心情怎么样?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说说读了这些句子你理解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共同讨论解决。学生就根据自己情况说了把风筝叫幸福鸟的原因是什么,不同的学生原因也不一样。这样一来,不仅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更拓展了幸福鸟的丰富内涵,一个人的憧憬、幸福变成了所有人的憧憬、幸福;然后再等着我们去发现。 二于情境凸现中发掘空白点 课文第三段写的是小伙伴们放风筝的情景。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放风筝的就是自己?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凸现情境,把某个情节做适度的夸张,从而让学生的感受更强烈。教学时,让课件展示孩子们去放风筝时的欢乐场面,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放风筝的?__中的孩子又是怎样放风筝的.?当读到“……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这个字时,一个“放”字,虽然不起眼,如果细心体会一下,却能让放风筝的人激动万分。一个“放”字,不仅让学生想起自己放风筝时的情景,更体会到放时的激动、紧张、充满希望的心情。通过学生的朗读,尤其是全体快速而又响亮地朗读“放”的时候,将“放”的情景进行放大处理,情境一下子凸现在学生们的心中,此刻,放风筝的就是我。不仅让学生的情感有了切入点,更在读中留下空白去回味。 三。于言有未尽间挖掘空白点

课堂教学学习心得体会15篇

课堂教学学习心得体会15篇 课堂教学学习心得体会1 今年3月中旬,我有幸阅读了《给教师一生的建议》,当我捧起这本书时,我才懂得“爱不释手”的真正含义。这本书为我们学习新课程.掌握新课程.感悟新课程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和可能。特别是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的《课堂提问,要问到点子上》深深触动了我的心。钱老师说:“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应该锻炼和掌握“善问.巧问.妙问”的技巧,让自己的提问给学生的思维指明前进的方向,为学生的成长树一座风雨航程中的灯塔。 是啊!“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这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善问的赞扬。其中“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精辟的指出提问是一门艺术,所以,课堂提问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有效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评价学习效果.增进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基本控制手段。 作为一线的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犹如响钟重重叩击我的心灵,“课堂提问要问到点子上”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迷茫的前程。下面结合培训会上的`两节数学课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例如,观摩了张__老师执教《平均数》的教学,感受最深的是张老师不断的追问巧妙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一开始张老师设计了“投篮比赛”的情景引入,引出数据3.7.2,学生凭直觉发现4可以表示小刚一分钟的投篮成绩,有孩子就说4是3.7.2这三个数的平均数,老师追问:“这里的平均数4能代表小刚第一次投中的成绩吗?”生答:“不能。”“能代表小刚第二次.第三次投中的个数吗?”“也不能。”老师又问:“奇怪,这里的平均数4既不能代表小刚第一次投中的个数,也不能代表他第二次,第三次投中的个数,那他究竟代表的是哪一次的个数呢?”生答:“这里的4代表的是小刚三次投篮的平均水平。”通过不断的追问,学生对平均数的意义有了较深入的思考和认识。像这样的追问贯穿整节课,而且问得巧妙,引导得当,有效的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又如一位老师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讲完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后,出示三个纸袋,里面装着三角形纸片,并且露出一个角问一“纸袋里面装着各是什么三角形”?同学们顺利地判断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分别露出的是直角.钝角),适时发问: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再露出第三个纸袋的一个锐角,有的同答锐角三角形,有的同学犹豫不决。教师适时再问:能根据一个角是锐角,这一个条件来判断这个三角形吗?这样在学生的疑问点上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使学生茅塞顿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