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室外温度影响的空调用热管换热器的优化设计分析

基于室外温度影响的空调用热管换热器的优化设计分析

基于室外温度影响的空调用热管换热器的优化设计分析

摘要:文章对室外温度影响下空调用热管换热器的优化必要性进行了简要阐述,并从管壁厚度、热管尺寸、热管横向间距、热管纵向间距、翅片间距以及翅片厚

度六个角度入手,重点分析了空调用热管变热器优化设计的基础要素。然后,通

过运算分析,对室外温度影响下空调用热管换热器各要素的约束关系作出了明确。

关键词:室外温度;热管换热器;翅片厚度

引言:

现阶段,空调设备已经成为了人们工作生活中获得舒适体验的重要工具,其制热、制冷

功能可充分满足人们对于室内小气候的变化性需求。但受到室外大气候尤其是室外温度的影响,空调设备很难维持在最优状态中,进而经常产生效率下降、能耗过高等负面问题。据此,我们有必要对热管换热器这一空调系统关键构件的优化设计展开探究讨论。

1 基于室外温度影响的空调用热管换热器优化设计的基础分析

外部大气候的构成要素包含室外温度、自然风量、自然风向、自然风速、光照量级、光

照角度等多个方面。其中,影响空调用热管换热器最大的是室外温度。一般来讲,额定工况

下空调用热管换热器的最适宜室外温度分别为34℃(夏)与-4℃(冬),即在这两个温度左

右的工作效率最高、节能效果最好。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广东佛山地区的夏季温度经常在37℃左右,最热可达40℃以上。同时,冬季温度也基本处在10℃与20℃之间。由此可见,空调

用热管换热器在该地区投用时,往往会处于非标准的工况状态中,故而很难达到最优运行水平。所以,有必要通过热力分析,对空调用热管换热器的环境适应能力作出考量,并尽量寻

找出性能最高的优化设计方案。具体来讲,主要从管壁厚度、热管尺寸、横向间距、纵向间距、翅片间距、翅片厚度六个角度入手,对空调用热管换热器换热量及压力损失的受影响情

况进行分析:

1.1管壁厚度

研究发现,在管壁厚度由1mm提升到6mm后,换热量略微下降,具体降幅为1.87kW。究其原因,主要是管壁厚度在增加后,热管的热阻系数有所提高,进而导致换热量降低。但

由于壁厚热阻在总热阻中的占比并不大,所以换热量的降幅比较小。同时,因此管壁厚度变

化不会对热管尺寸、换热器构造产生影响,所以管壁厚度与压力损失的关联度并不高。所以,在进行空调用热管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时,可基于换热器的强度需求调整管壁厚度,无需把管

壁厚度视为室外温度影响下的主要变量[1]。

1.2热管尺寸

研究发现,当管道尺寸由φ10mm提升至φ50mm时,换热量明显提高,具体增幅为

28.27kW。同时,外径参数与换热量呈正向线性关系。究其原因,主要是管道尺寸提升后,

热管的换热面积实现了显著扩大,进而增强了单位时间内的换热效率。此外,压力损失也会

随管道尺寸同步增大,当外径参数达到φ50mm时,压力损失量由282Pa提升至425Pa。所以,在基于室外温度影响的空调用热管换热器优化设计中,应将管道尺寸作为重要变量。

1.3横向间距

研究发现,当换热器横向管的间隔距离由50mm提升至100mm时,换热量有所降低,

具体降幅为10.44kW。究其原因,主要是热管横向间距增加后,换热器内流动风速的最大值

下降,进而使得热管对流换热的热阻系数同比增加,致使换热效率被削弱。同时,在热管横

向间隔变大后,空调用热管换热器的压力损失也由282Pa降至119Pa,这主要与空气流在换

热器中的流动间隙增大有关。综合来看,空调用热管换热器中横向管的布局应越紧凑越好,

即尽可能选取热管横向间距的最低值。

1.4纵向间距

研究发现,当换热器纵向管的间隔距离由40mm提升至90mm时,换热量的变化并不显著。同时,压力损失由302Pa降至190Pa。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纵向管间隔变大后,空气流

在换热器中的流动性能更好,循环运行更顺畅。所以,与横向间距相似,在基于室外温度影

响的空调用热管换热器优化设计中,也应对热管纵向间距做紧凑设计。

1.5翅片间距

研究发现,当翅片的间隔距离由1.5mm提升至7mm后,换热量有所降低,具体降幅为19.33kW。但在翅片间距达到4mm后,换热量的降速明显放缓。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翅片

间距的持续增大,换热器翅片侧方的传热面积持续变小,进而使得传热效率趋于弱化。但间

距增至一定程度后,热能传递的状态趋于平衡,换热量降低的现象也随之缓和。同时,在压

力损失方面,翅片间距影响也呈现出“先线性减少,后趋于水平”的状态,且分界点通常位于

4mm处。由此,在空调用热管换热器的优化设计中,理论上应将翅片间距控制在4mm左右。但在实践中,还需根据翅片的材质性能、结构工艺等做具体判断。

1.6翅片厚度

研究发现,当翅片厚度由0.2mm提升至2mm时,换热量略微增加,具体增幅为7.86kW。在此基础上,在翅片厚度达到1mm后,换热量增幅在2kW以下,远小于曲线前半段。同时,压力损失与翅片厚度呈正向线性关系,但增幅在100Pa以下。所以,综合分析下翅片厚度对

热管换热器运行性能的影响并不大,所以在优化设计时,可将保证翅片的材料强度、抗蚀性

能作为前提,将翅片厚度控制在较小范围内。此外,通过调整翅片位置发现,翅片高度也会

对换热量及压力损失产生较小影响,应把翅片高度设置为热管外径的半数左右。

图1 空调用热管换热器基本结构

2 基于室外温度影响的空调用热管换热器优化设计的运算分析

在空调用热管换热器优化设计的运算分析阶段,可将热管的外径尺寸、管壁厚度、横向

间距、纵向间距、翅片间距、翅片厚度、翅片高度分别设为d0、δw、St、Sl、lf、Sf、δf,单

位均为m。在此基础上,考虑到不同室外温度影响下空调用热管换热器最佳性能的差异性,

因此将冷流体、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分别设为tc(冬季新风进口,夏季排风进口)、th(冬

季排风进口,夏季新风进口)、tc`(冬季新风出口,夏季排风出口)、th`(冬季排风出口,

夏季新风出口)。基于此,为了保证热管换热器处于优质运行状态,应提出以下运算关系:(1),△t为热管蒸发段的温差,通常在4℃至6℃之间;(2)dmin<d0<dmax,热

管外径的最小值dmin、最大值dmax应以具体材料的国标要求为准;(3)δfmin<δf<δfmax,lfmin<lf<lfmax,翅片厚度、高度的选择应以翅片的防腐性、长寿性、材料强度满足换热器

运行需求为准,并尽量降低翅片厚度,协调翅片高度;(4)Sf>Sfmin,Sfmin为两个相邻翅

片之间空气流边界层厚度的和,翅片的间距参数在优化设计中必须超过这一数值;(5)

1.05df<St<1.5df,0.87df<St<1.1df,df为空气流的截面直径[2]。

在遵循上述约束关系进行运算后,可实现空调用热管换热器的有效优化,从新风温度、

排风温度、热管结垢等角度入手,全面提升换热器对室外温度影响的适应能力。

结论:

总而言之,空调用热管换热器的运行质量会受热管间距、热管尺寸、翅片厚度等多种因

素影响。所以,相关人员在优化设计中,应科学分析各类因素的最佳参数区间,并据此实施

调整措施,以确保空调用热管换热器可在不同室外温度条件下达成稳定、高质的运行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磊.暖通空调工程中换热器的运行节能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8):85.

[2]栗庆文,王翌琛,冯春雨.热管热回收装置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12):199.

空调换热器热管、转轮、板式热回收的比较

空调换热器热管、转轮、板式回收的比较一、各种热回收装置的图解分析与比较 1,转轮式热交换器与热回收系统。(图1为转轮式热交换器与热回收系统。) (a)转轮式全热交换器结构示意图; (b)热回收系统 1.1 图1中1净化扇形区; 2.新风风机; 3.排风风 机 1.2、排风与新风交替逆向流过转轮,具有自净作用 1.3、通过转速控制,能适应不同的室内外空气参数 1.4、回收效率高,可达到70%~90% 1.5、能应用于较高温度(≯80℃)的排风系统 (1)装置较大,占用建筑面积和空间多 (2)接管位置固定,配管灵活性差 (3)有传动设备,自身需要消耗动力

(4)压力损失较大 (5)有少量渗漏,无法完全避免交叉污染 转轮式热交换器由转轮蓄热体、驱动电动机、控制器及外壳等部分组成。外壳分隔成两部分,分别与进风和排风管相连。电动机功率小于1Kw,装在边角通过三角皮带带动转轮蓄热体以10r/min左右的速度缓慢旋转。从而把排风中热量(或冷量)贮蓄起来,然后再传递到进风中。一般情况下,进、排风均应装设过滤器。 转轮式热交换器由于转轮蓄热体的材料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1)ET型:由覆有吸湿性涂层的抗腐蚀铝合金箔制成,有优良的吸湿性能,可同时回收显热与潜热。全热效率可达70%~90%。(2)RT型:由纯铝箔制成,无吸湿量,主要回收显热。(3)PT型:由耐腐蚀铝合金箔制成,能耐较高的温度,进行显热交换。适用于厨房、印染厂及特殊的工业通风系统。(4)KT 型:由耐腐蚀铝合金箔制成,外涂塑料层,有较强的耐腐蚀性,主要回收显热。适用于电镀车间、电机试验室、动物饲养房等。对RT型、PT型,当转轮温度低于排风露点温度时,则能对新风起加湿作用。 2,板翅式全热交换器与热回收系统。(图2为板翅式全热交换器与热回收系统) (a)板翅式全热交换器结构示意图; (b)热回收系统 2.1、图片中1.翅片;2.隔板; 3.板翅式热交换器; 4.排风机; 5.过滤器; 6.新风 机 2.2、没有转动设备,不消耗电力

暖通空调设计中关于室外气象参数的文献综述

关于室外气象参数的文献综述 通过对《建筑热过程》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体会到在做暖通空调设计时,室外气象参数的重要性。所以,需要对室外气象参数的来源、处理、计算方法、使用等等做进一步学习。 空调设计气象参数,包括设计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和太阳辐射,是建筑空调系统设计必要和基本的数据。它们同时作用于建筑物,.是导致围护结构的传热和通过渗透和通风直接进行质交换的驱动势。在空调系统中同时发生的设计气象条件是确定空调系统容量的峰值冷负荷所必需的条件。不适当的设计气象数据将造成容量过大或偏小的HV AC系统,会导致不必要的额外初投资和较低的部分负荷效率,或者经常不能提供充足的制冷量。 1.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的数据来源及分析比较 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中心气象室编制的我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集和气象辐射资料数据集。我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集由我国地面气候观测网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国家基本气象站连续定时探测大气变化所记录的各种气象要素资料组成。基准气候站每天进行24次定时观测,基本气象站每天进行4次定时观测,分别为02:00、08:00、14:00、20:00。 采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提供的26城市1978年1月1月至2007年12月31日的地面气候资料为观测基础数据,按我国规范的确定方法和国外不保证率的方法为基础,对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的确定方法进行讨论,并更新了部分城市的主要室外空气计算参数,主要结论如下: (1)分别计算统计年限为10年、15年、20年及30年的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参考气象学上的规定并综合冬夏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的变化与累年气温的变化规律,认为30年是比较适宜的统计期。 (2)我国空调室外空气计算参数与ASHRAE相比,数值处于保证级别比较高的水平,只是形式不够灵活,不能让设计师在设计时根据建筑的不同用途、实际需要来选择对应的设计值。而且我国现在还不能提供满足统计要求的逐时气温数据,使用不保证率的方法条件还不够成熟。 (3)与GBJ19一87相比,夏季空调干球计算温度变化不大,大部分城市温度增长在1℃以内,个别城市如乌鲁木齐、徐州的夏季空调设计温度甚至低于原规范的设计参数;采暖城市30年统计期的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增幅较为明显,大部分上升了2一3℃,部分北方城市10年统计期的冬季采暖及空调设计参数呈现出下降趋势,有的甚至与30年的统计数据持平。 (4)对负荷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并对比新老30年的计算参数,我国北方地区采暖室外计

基于室外温度影响的空调用热管换热器的优化设计分析

基于室外温度影响的空调用热管换热器的优化设计分析 摘要:文章对室外温度影响下空调用热管换热器的优化必要性进行了简要阐述,并从管壁厚度、热管尺寸、热管横向间距、热管纵向间距、翅片间距以及翅片厚 度六个角度入手,重点分析了空调用热管变热器优化设计的基础要素。然后,通 过运算分析,对室外温度影响下空调用热管换热器各要素的约束关系作出了明确。 关键词:室外温度;热管换热器;翅片厚度 引言: 现阶段,空调设备已经成为了人们工作生活中获得舒适体验的重要工具,其制热、制冷 功能可充分满足人们对于室内小气候的变化性需求。但受到室外大气候尤其是室外温度的影响,空调设备很难维持在最优状态中,进而经常产生效率下降、能耗过高等负面问题。据此,我们有必要对热管换热器这一空调系统关键构件的优化设计展开探究讨论。 1 基于室外温度影响的空调用热管换热器优化设计的基础分析 外部大气候的构成要素包含室外温度、自然风量、自然风向、自然风速、光照量级、光 照角度等多个方面。其中,影响空调用热管换热器最大的是室外温度。一般来讲,额定工况 下空调用热管换热器的最适宜室外温度分别为34℃(夏)与-4℃(冬),即在这两个温度左 右的工作效率最高、节能效果最好。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广东佛山地区的夏季温度经常在37℃左右,最热可达40℃以上。同时,冬季温度也基本处在10℃与20℃之间。由此可见,空调 用热管换热器在该地区投用时,往往会处于非标准的工况状态中,故而很难达到最优运行水平。所以,有必要通过热力分析,对空调用热管换热器的环境适应能力作出考量,并尽量寻 找出性能最高的优化设计方案。具体来讲,主要从管壁厚度、热管尺寸、横向间距、纵向间距、翅片间距、翅片厚度六个角度入手,对空调用热管换热器换热量及压力损失的受影响情 况进行分析: 1.1管壁厚度 研究发现,在管壁厚度由1mm提升到6mm后,换热量略微下降,具体降幅为1.87kW。究其原因,主要是管壁厚度在增加后,热管的热阻系数有所提高,进而导致换热量降低。但 由于壁厚热阻在总热阻中的占比并不大,所以换热量的降幅比较小。同时,因此管壁厚度变 化不会对热管尺寸、换热器构造产生影响,所以管壁厚度与压力损失的关联度并不高。所以,在进行空调用热管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时,可基于换热器的强度需求调整管壁厚度,无需把管 壁厚度视为室外温度影响下的主要变量[1]。 1.2热管尺寸 研究发现,当管道尺寸由φ10mm提升至φ50mm时,换热量明显提高,具体增幅为 28.27kW。同时,外径参数与换热量呈正向线性关系。究其原因,主要是管道尺寸提升后, 热管的换热面积实现了显著扩大,进而增强了单位时间内的换热效率。此外,压力损失也会 随管道尺寸同步增大,当外径参数达到φ50mm时,压力损失量由282Pa提升至425Pa。所以,在基于室外温度影响的空调用热管换热器优化设计中,应将管道尺寸作为重要变量。 1.3横向间距

基于分离式重力热管冷墙技术在数据中心的节能改造研究

基于分离式重力热管冷墙技术在数据中 心的节能改造研究 摘要:简要论述了分离式重力热管的节能原理,介绍了冷墙式重力热管的 产品特性,描述了墙式重力热管空调的运行模式,基于昆山某项目分析了墙式重 力热管方案的节能效果。 关键词:分离式重力热管,冷墙,运行模式,节能效果,节能率 1. 引言 众所周知,数据中心的能耗占整个社会的用电量越来越高,2021年占比达到3%以上。此外,数据中心能耗具有显热占比大、能耗密度高、全年制冷且能耗相 对稳定等特点。特别是数据机房,其服务器的耗功基本转化为机房冷负荷,因此 空调系统在整个数据中心的作用尤其重要,且空调系统的容量跟数据中心的耗电 量正相关。根据国内数据中心的调研结果显示,国内2021年大型数据中心的整 体PUE水平在1.55[1]左右,其中空调系统的PUE占比因子(我们称之为CLF)达 到0.43。可以这么说,数据中心的节能将很大程度决定于空调系统的节能。因此,空调系统的节能技术将具有广大的发挥空间。事实上,如今数据中心的空调节能 技术也多种多样,重力热管系统就是其中之一。 一般针对空调系统的节能可分为设备的节能和系统的节能。设备的节能如采 用EC风机、压缩机变频器、磁悬浮压缩机等方式,是针对单个设备的能效而言;而系统节能,主要是从空调系统的全局出发,降低整个空调系统的能耗。如采用 重力热管技术、间接蒸发冷技术、冷却塔免费供冷技术等,均是从空调系统出发,且多是通过如何降低机械制冷系统的压缩机使用时间、提高室外自然冷源的利用 时间来实现的。重力热管技术就是利用分离式重力热管的特性,通过提高自然冷 源利用时长的系统节能方式。

1. 分离式重力热管的工作原理 分离式热管系统布置灵活,适用于冷热源距离较远的换热场合,系统布置灵活,应用空间广阔。使用分离式热管技术,可以在维持原有机柜结构和整体布局不变的基础上,实现大幅度节能减排。 在室内外具备一定温差的驱动下,通过室内、外两个换热器以及管路连接,并将其抽成真空加注工质,工质在重力或动力驱动力下依靠相变传热进行制冷的系统的都可以称为分离式热管系统。制冷系统与热管系统区别:热管系统是在正向足够温差以及重力或动力驱动下通过制冷剂在冷凝器与蒸发器内相变传热实现制冷,而制冷系统是在温差不足够或者是负向温差下利用压缩机驱动制冷剂在冷凝器与蒸发器内相变传热实现制冷,故而两者在传热机理上具有很大相似性,故而研究热管系统性能影响因素对于制冷系统理解具有很好的促进性。 图1所示为重力型分离式热管结构及工作原理,重力型分离式热管,简称重力热管,它是通过制冷工质的自然相变流动将热量从室内排到室外,通过压力差和重力回流作用在管道中实现气液循环,无需外部动力,运行能耗相比机械制冷系统大幅降低。主要由蒸发器、冷凝器以及连接两段的气体上升管(气管)和液体下降管(液管)组成,制冷工质气体上升与冷凝液体回流分别设置了独立的流通管道,上升气体与回流液体同时流动,互不干扰。 液态工质在蒸发器吸收热源的热量后变成饱和或过热气态,压力升高,通过气体上升管到达冷凝器,气态工质在冷凝器放热后变成液态工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液态工质沿着液体下降管回到蒸发器,如此循环,实现热量的连续传递[2]。重力型分离式热管的冷凝器位置必须高于蒸发器,以保证冷凝液体能够借助重力顺利回流至蒸发器。当重力型分离式热管稳定运行时,为了克服气体及液体在管路中的流动阻力,液体下降管与蒸发器液面之间会形成一定的液位差,这个液位差也是保证重力型分离式热管正常运行的蒸发器与冷凝器的最小高度差[3]。重力型分离式热管传热性能好,能够在近似等温的条件下输送高密度热量,且传热距离远、启动温差小、布置灵活、结构简单紧凑、可靠性高,非常适用于数据中心这类对环境和安全性要求很高的场合。

全铝翅片管式换热器在家用空调上的试验研究

全铝翅片管式换热器在家用空调上的试 验研究 摘要:为研究全铝翅片管在家用空调上应用的性能,将铝管翅片管式换热器 和铜管翅片管式换热器分别应用于相同的空调系统中进行试验对比分析,试验结 果表明在制冷剂充注量相同的情况下,铝管样机的制冷季节能源消耗效率、制热 季节能源消耗效率及全年能源消耗效率分别为铜管样机的92.9%、97.8%、95.1%;当铝管样机系统制冷剂充注量调整为铜管样机的92%时,铝管样机的制冷季节能 源消耗效率、制热季节能源消耗效率及全年能源消耗效率分别为铜管样机的 95.3%、96.8%、96.1%。 关键词:全铝翅片管式换热器;家用空调;能效;APF 前言 作者简介:吴一迪,工程师,自2013年毕业后一直从事空调产品研发及制 冷系统研究工作。 据相关数据显示,居民碳排放总量中有30%来自家用电器[1],而家用空调又 是家电中主要的碳排放来源之一,因此提高空调产品性能、降低空调能耗对国家 碳排放战略意义重大。 目前家用空调提效的方式主要通过设计更高效的压缩机、采用更加节能高效 的环保制冷剂以及优化两器换热效率等方式实现。随着行业内对翅片管式换热器 的深入研究,仅通过调整两器内制冷剂分布及翅片形式的优化空间逐渐减小,而 进一步增加换热面积势必需要大幅增加铜管的使用量。空调行业亟需加快研发更 经济的铜管替代品,才能在提升换热效率与保证经济性之间做好平衡。

由于铝合金加工性、耐腐性等问题,全铝制换热器在我国家用空调应用较少,且由于早年间部分家用空调采用铝管时未能对铝管的腐蚀问题做好应对措施,导 致投诉不断,我国消费者对于全铝换热器的接受度也不高。然而随着铝合金工艺 的提升,在家用空调领域,尝试用铝管代替铜管将会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 笔者将通过试验的方式对比铝管与铜管在空调整机上应用的差异,分析在分 体空调上应用铝代铜技术对空调整机性能的影响及可行性。 1铝与铜的性质差异 行业内,家用分体式空调通常采用翅片管式换热器作为蒸发器和冷凝器。由 于管内侧为高压制冷剂,因此U管材质通常选用具有较高导热系数、良好加工性 能和防腐性能的铜管(通常采用合金牌号为TP2的磷脱氧铜)。为进一步强化换热,通常将铜光管加工为内螺纹管。翅片则一般选用铝箔用以增大换热器的总换 热面积,强化空气侧换热。 因为翅片材料本身即采用铝箔,因此进行铝代铜分析仅需要分析铝管与铜管 的差异。由于铜管的抗拉强度(230~250 MPa)高于铝管(90~110 MPa),铝螺 纹管的底壁厚一般为铜螺纹管的2倍左右,同时纯铝在20 ℃时的导热系数为 236 W/(m·K),如果单纯从导热角度看,应用铝代铜技术后的管路的导热热阻大 概增加了约4倍,但是铝代铜技术对翅片管式换热器整体热阻的影响,还应该分 析总换热热阻[2]: 式中:、为管外、管内的换热系数(W/(m2·℃));、为管外、管内的 污垢热阻((m2·℃)/W);为接触热阻((m2·℃)/W);为单位长度的管内表 面积(m2/m);为单位长度的管外表面积(m2/m);为以管子的对数平均直径为基准的单位管长表面积(m2/m);为管壁厚度(m);为管壁材料的导热系数(W/(m·℃));为翅片热阻((m2·℃)/W)。

热管式换热器的性能模拟研究

热管式换热器的性能模拟研究 热管式换热器是一种高效的换热设备,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传热 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为了进一步提高热管式换热 器的性能,可以通过模拟研究来进行优化设计。本文将围绕热管式换热器 的性能模拟研究展开,从模拟方法、模型建立和结果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针对热管式换热器的性能模拟研究,可以采用数值模拟方法。 数值模拟方法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的手段,能够对复杂的流 动换热过程进行准确的模拟和预测。在进行热管式换热器的性能模拟研究时,可以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通过离散的数值格式求解连续 的控制方程,获得流场和温度场的分布情况,进而得到换热器的传热性能。 其次,进行热管式换热器性能模拟研究时,需要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首先,需要建立换热器的几何模型,将热管的主要结构和流动通道进行几 何建模。然后,根据热管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和换热特性,建立相应的数 学模型,包括流体流动的控制方程、传热方程以及热管的传热特性方程等。最后,将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离散化处理,使用计算网格进行离散,利用 数值方法求解离散的控制方程,并加上合适的边界条件,得到流场和温度 场的数值解。 在进行热管式换热器性能模拟研究后,需要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对流场和温度场的分析,可以获得换热器内部的流动状态和温度 分布情况。同时,可以获得换热器的传热性能指标,如传热系数和传热效 率等。通过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评价不同参数对热管式换热 器性能的影响,并优化设计参数,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性能。

综上所述,热管式换热器的性能模拟研究是提高热管式换热器性能的 重要手段。通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并对模拟结果 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以优化热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参数,进而提高其传热性能。希望本文的内容可以对热管式换热器的性能模拟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热管换热器实验报告

热管换热器实验报告 热管换热器实验报告 摘要: 本实验通过对热管换热器的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探究其在热传导中的应用潜力。实验结果表明,热管换热器具有高效、节能、可靠的特点,适用于多种工业领域。 引言: 热管换热器是一种利用热管传导热量的换热设备,其原理基于热管内工作流体在高温端吸热、低温端释热的特性。热管换热器由热管、外壳、冷却介质等组成,广泛应用于空调、电子设备、航天器等领域。 实验方法: 本实验使用了一台自行设计的热管换热器实验装置,主要包括一个加热器、一个冷却器和一个观测仪器。首先,将热管换热器装置连接好,并确保无漏气现象。然后,通过控制加热器的电压和电流,提供一定的热源。同时,通过调节冷却器的温度,模拟不同的冷却条件。最后,利用观测仪器记录热管换热器的温度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改变了不同的加热功率和冷却温度,记录了热管换热器的温度分布。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加,热管的温度逐渐升高,而冷却端的温度则相应下降。这表明热管换热器能够有效地将热量从高温端传导到低温端。 此外,我们还发现热管换热器的性能受冷却温度的影响。当冷却温度较低时,

热管换热器的传热效果更好,温度差也更大。而当冷却温度较高时,热管换热 器的传热效果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温度差较小。这说明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 适的冷却温度对于热管换热器的性能至关重要。 讨论与展望: 热管换热器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换热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空调领域,热管换热器能够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减少能源消耗。在电子设备领域, 热管换热器能够有效地降低电子元件的工作温度,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寿命。 在航天器领域,热管换热器能够应对极端的温度环境,确保航天器的正常运行。然而,热管换热器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热管换热器的制 造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热管换热器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满足长期使用的要求。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热管换热器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发现其具有高效、节能、可靠的特点。热管换热器在空调、电子设备、航天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 应用前景。然而,热管换热器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以满足不同领域的 需求。

车用空调压缩机的换热器性能与优化设计

车用空调压缩机的换热器性能与优化设计 车用空调压缩机是现代汽车空调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汽 车空调系统的效果。其中,换热器作为空调压缩机的关键部件之一,起着冷凝和蒸发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换热功能。本文将探讨车用空调压缩机换热器的性能与优化设计。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换热器的基本原理。换热器是用于车用空调系统中的制冷 剂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之间传递热量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分为冷凝和蒸发两个过程。在制冷循环中,制冷剂通过冷凝器传递热量,变为高压液态制冷剂;然后,高压液态制冷剂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吸收车内空气中的热量,并变为低压蒸汽制冷剂。换热器的性能直接影响着这两个过程的效果。 换热器的性能主要包括传热效率和压降两个方面。传热效率是指换热器在传递 热量方面的效果,即制冷剂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的能力。传热效率的高低与换热器的设计和制造质量密切相关。一些关键因素如换热器的材料、表面积、热传递系数等都会影响传热效率。压降是指制冷剂在经过换热器过程中的压力损失,是衡量换热器流体力学性能的指标。压降大小直接关系到空调系统的能耗和性能。 对于车用空调压缩机的换热器,为了提高性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设计。 首先,优化换热器的材料选择。换热器的材料直接关系到传热效率和耐腐蚀性。常用的换热器材料有铝合金和铜,其中铝合金具有传热效率高、轻巧、成本低等优点,但耐腐蚀性相对较差;而铜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但成本较高。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平衡这两个因素,并选择合适的材料。 其次,优化换热器的内部结构。换热器的内部结构包括换热管、风扇、散热片 等组成部分。通过优化这些结构,可以提高传热效率和降低压降。例如,增加换热管的数量和长度,可以增加传热面积,提高传热效率;合理设计风扇的叶片形状和

热管式换热器的性能模拟研究

热管式换热器的性能模拟研究 热管式换热器的性能模拟研究 摘要:热管式换热器是一种高效的换热设备,其独特的工作原理为现代工业带来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对热管式换热器的性能进行模拟研究,探讨了影响其换热性能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优化设计的建议。 一、引言 热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利用热管传导热量进行换热的设备。热管由内外表面光滑的金属管和充满工作流体的闭合管道组成。工作时,热管内部先加热一段管道上的工作流体,流体沿管道上升,吸热后蒸发,并通过热管壁传导到另一段管道,然后在冷凝器中冷凝回液,通过重力作用或毛细力回流到加热端,形成一个热流的密闭循环。热管式换热器具有高传热效率、紧凑结构、温度均匀等优点,在航空航天、电子器件、能源工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二、性能模拟方法 为了研究热管式换热器的性能,本文采用了数值模拟方法。首先,我们使用基于能量守恒和质量守恒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热管内部的传热与传质过程。然后,通过离散化方法将偏微分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组。最后,使用计算机程序解决并分析这些方程,得到热管内部的温度分布和传热效果。 三、影响性能的因素 1. 工作流体的选择:不同的工作流体在不同温度范围内具有不同的传热特性。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工作流体,以优化热管的传热性能。 2. 管道结构的设计:热管的结构参数对其换热性能有重要影

响。例如,研究表明,增加管道直径和减小管道间距可以增强热管的传热效果。 3. 加热端温度和冷却端温度:热管的换热性能与加热端和冷 却端的温度差有关。温度差越大,热管的传热效果越好。 四、优化设计 1. 优化工作流体的选择:根据具体工作条件,选择传热性能 较好的工作流体。 2. 优化管道结构的设计: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确定最佳的管 道直径和管道间距,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热管的传热效率。 3. 优化加热端和冷却端的温度:通过控制加热端和冷却端的 温度,使得热管的温度差最大化,以提高其传热性能。 五、实例分析 本文选择某型号热管式换热器进行了性能模拟分析。结果显示,该热管在一定工作条件下,具有较高的传热效率。通过优化工作流体、管道结构以及加热端和冷却端的温度,可以进一步提高其性能。 六、结论 通过对热管式换热器的性能模拟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工作流体的选择、管道结构的设计以及加热端和冷却端的 温度是影响热管换热性能的主要因素。 2. 通过优化设计,可以提高热管式换热器的传热效率。 3. 优化设计方法能够为热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制造和应用提 供指导。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热管式换热器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深入研究其性能,优化设计参数,将使得热管式换热器在现实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现代工业带来更高效、节能的换热技术

室外温度对车辆空调制冷系统的影响探讨

室外温度对车辆空调制冷系统的影响探讨 摘要:车辆空调制冷系统是车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变室外环境温度,研究外界环境温度对车辆空调制冷系统能力的影响,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 关键词:室外温度;车辆空调;制冷系统 简介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车辆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之一,但人们对车辆 性能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外观与速度,车辆空调制冷系统性能的优越与否也是重 要考虑因素之一,为了更好的设计与优化车辆空调制冷系统,不断提高完善车辆 空调制冷性能,研究室外温度对车辆空调制冷能力的影响是具有必要性的。 1、车辆空调制冷系统结构与原理 1.1 车辆空调制冷系统结构 车辆空调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蒸发器、节流膨胀阀、储液 干燥器和连接部件组成,空调制冷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车辆空调制冷系统结构 1.1.1 压缩机 压缩机的作用是将来自蒸发器的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吸入混合后再充分 压缩,随后产生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然后将产生的制冷剂通过连接器输送到冷 凝器中。 1.1.2 冷凝器 冷凝器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与外界的空气 进行热量交换,实现一个能量的转移过程,由此有效的凝结为高温高压的液态制 冷剂。车辆空调系统中采用的冷凝器典型结构主要有管片式、管带式、鳍片式和 平行流式四种结构。 1.1.3 蒸发器 一般来说,蒸发器与冷凝器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是相类似,它将从液体膨胀 装置出来的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内进行热交换,由此变换为低温低压 的气态制冷剂,即再次改变了制冷器的形态。车辆空调系统中采用的蒸发器典型 结构主要有管片式、管带式、层叠式三种常见类型。 1.1.4 节流膨胀阀 膨胀阀通常会安装在蒸发器的入口上,膨胀阀的主要功能是将从冷凝器中流 出的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节流降压为低温低压的雾状制冷剂,然后使进入蒸发 器中的制冷剂汽化充分吸收车内的热量,起到降低车内温度的效果。膨胀阀的另 外一个重要功能是利用制冷负荷的变化及压缩机的转速的改变,来合理地改变与 调控制冷剂流量,使车内温度能够保持稳定。车辆空调制冷系统的膨胀阀常用的 是热力膨胀阀,而热力膨胀阀常见的结构类型有内平衡式、外平衡式和H型膨胀 阀三种。膨胀阀一般会采用直立安装的形式,不支持倾倒状态下的安装。针对不 同形式的制冷剂,会有针对性的选择与制冷剂更匹配的膨胀阀种类与形式。 1.1.5 储液干燥器 储液干燥器可以看成是车辆空调膨胀阀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将它安 装在冷凝器与热力膨胀阀两者之间。主要由储液罐、视液窗、干燥剂、滤网、易 熔塞和管接头等组成。 1.2 车辆空调制冷系统工作原理

高温热管换热器强化传热及结构优化模拟研究

高温热管换热器强化传热及结构优化模拟研究 高温热管换热器强化传热及结构优化模拟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温热管换热器的传热特性及结构进行模拟研究,探讨了强化传热机制和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首先,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高温热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各因素对其传热特性的影响。然后,通过对换热器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提高了其传热效率和热交换能力。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温热管换热器;传热特性;结构优化;数值模拟;试验验证 1. 引言 高温热管换热器作为一种高效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其具有体积小、传热效率高、结构简单等优点,因此备受关注。然而,目前的高温热管换热器在高温环境下仍存在传热效率不高、结构刚度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 2. 高温热管换热器的传热特性模拟研究 2.1 传热机理分析 高温热管换热器传热的基本机理是通过工作介质在热管内传递热量,实现热量的有效传导和扩散。在传热过程中,介质的物性参数、工作温度、热管结构等因素对传热特性产生重要影响。 2.2 数值模拟方法 为了研究高温热管换热器的传热特性,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其换热过程。首先,建立了热管换热模型,并采用适当的边界条件和工况参数,确定了模拟的基本参数。然后,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热管内流场和传热过程进行模拟 计算。

2.3 结果和分析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在热管内部,流体温度呈现非均匀分布特点,且随着热电偶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在换热过程中,热管表面的温度分布呈现不均匀性,且存在温度梯度和热阻等问题。此外,热管的传热效率与其内部流动特性、流体物性参数等因素密切相关。 3. 高温热管换热器的结构优化设计 3.1 优化目标 为了提高高温热管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和结构刚度,本文提出了一种结构优化设计方法。优化目标主要包括: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减小换热器的压降损失,增强换热器的热交换能力等。 3.2 结构参数优化 通过对高温热管换热器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提高其传热效果。优化方法主要包括:设计合理的热管结构,改善流场分布,增加热管的热交换面积等。 3.3 结果和分析 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对高温热管换热器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明显提高其传热效率和热交换能力。优化后的换热器具有更大的热交换面积、更合理的流体流动特性,可以更高效地传递热量。 4. 试验验证 为了验证模拟结果的有效性,本文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实验中,将优化后的高温热管换热器与传统设计的换热器进行了对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换热器具有更高的传热效率和更好的结构刚度。 5. 结论 本文通过对高温热管换热器的传热特性及结构进行了模拟研究,

基于板式换热器的温度控制优化分析

基于板式换热器的温度控制优化分析 摘要:板式换热器属于一种高效节能新型换热设备,由于其结构紧凑、具有高效节能等特征,已大量应用在各领域。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相关研究的深入,板式换热器的发展越来越快。在对节能环保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的今天,换热器正在成为重要的节能设备。本文主要分析基于板式换热器的温度控制优化。 关键词: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模糊控制 引言 传统的换热器控制系统通常采用的控制技术为PID控制,其拥有结构简洁、使用过程简单易懂,可以应用在多种环境中,并且对于被控对象的改变依然可以对其品质进行把控等优点。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对换热器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PID技术完成的任务过于单一,Smith预估补偿的加入可以优化滞后性,自适应模糊控制的技术引入可以减小超调,减少调整时间,在PID控制中结合Smith预估补偿和自适应模糊控制,将会使换热器中出现的调整时间长,超调大,对干扰过于敏感的问题得到改善和解决。 1、结构特点 板式换热器的在换热系统中的作用[。板式换热器结构主要是由数片带有一定纹波形状的金属传热板片叠装压紧组装而成的一种高效节能新型换热器。温度控制结构换热器在换热站系统中将一次侧的热量转移到二次侧,一次侧出水温度控制称质调回路,供回水流量控制称量调回路。其控制过程是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板式换热器一次管网出口温度,二次管网的循环泵频率不变的情况下,调节电动调节阀阀门开度百分比,实现控制热液体流进换热器流量的流速,实现温度控制。板式换热器与管式换热器本质上是结构上的差异,相较管式换热器的管束,板式换热器主要是由波纹状的薄板按照固定间隔垫片紧压热诚,在同等条件下,板式换热器则更具优势,且是全方面的领先,如传热系数、压力损失及占地面积

前置式热管式空气预热器的优化设计

前置式热管式空气预热器的优化设计 摘要:近年来,随着热管技术的逐渐成熟、生产成本的降低,热管换热器在工程 上的节能应用已经成为热管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在回收低温排气的 余热中,气-气换热、重力式碳钢-水热管换热器表现出优异的传热特性和一系列 独特的优点。本文通过一台前置式热管式空气预热器的设计,主要阐述了热管的 组成、工作原理、优点。在安装热管的面积一定状况下对碳钢-水重力式热管换热器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得到了较为理想的优化结果,为热管换热器的设计提供了 理论依据。说明了前置式热管式空气预热器可以有效减轻锅炉的低温腐蚀,降低 排烟温度,提高锅炉效率。在降低了企业的能耗同时,也可以保护环境,取得良好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热管,空气预热器,前置,结构优化 前言 碳钢-水重力式热管是众多热管形式的一种,它是通过管内工作介质的相变,依靠潜热来传 递热量,因此传热效率非常高。重力式热管的基本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典型的热管由管壳外 部扩展受热面、端盖组成,将管内抽成1.3×(10 -1~10-4)Pa的负压后充入适量的工作液 体(如水),然后加以密封。当热管的蒸发段受热时热管内的工质蒸发汽化,蒸汽在微小压差 下流向冷凝段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不已,热量就由 一端传到了另一端[1]。 1.热管换热器的特点 热管换热器与其他形式的换热器比较起来有以下主要特点:1)热管换热器可以通过换热 器的中隔板使冷热流体完全分开,在运行过程中单根热管因为磨损、腐蚀、超温等原因发生 破坏,也只是单根热管失效,而不会发生冷热流体的掺杂。2)冷热流体的换热均是在热管 外表面进行的,所以易于在管外表面增加外延展受热面的方法提高每根热管的换热量,从而 缩小体积,提高效率。3)对于含尘量较高的流体,热管换热器可以通过热管结构尺寸,扩 展受热面形式,以解决换热器的磨损堵灰问题。4)热管换热器用于带有腐蚀性的烟气的余 热回收时,可以通过调整蒸发段、冷凝段的传热面积来调整热管管壁温度,使热管尽可能避 开最大的腐蚀区域。5)热管被磨损后,可翻转180°使用,使其使用寿命延长。 综上所述,热管换热器的最大优点是很容易增加管外壁受热面,而且冷热两端都可扩展 二次传热面。因此,热管换热器可比常规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大10~20倍[4]。 2.前置式热管式空气预热器的设计 碳钢—水热管具有热物理性能好、制作工艺简单、耐压、强度高、造价低廉等特点,因 此选用碳钢—水热管。碳钢-水热管在运行过程中有自钝化现象,运行一段时间后若能及时排 出内部不凝结性气体即可保证较长时间运行,也就是性能恢复。所以在烟气较高的情况下热 管顶部安装排气阀进行定期排气。 2.1管长的设计 蒸发段是热管从热源吸取热量的工作段。在这一区段中工作液体由于吸热而蒸发,所以 从热管内部工作过程来分析为蒸发段;从与外界热交换情况来分析为加热段。已知烟气流道 的宽度、最佳迎面流速为2~4m/s、烟气的体积流量,取迎面流速为2.7m/s,B=6m,由 A01=qv01/(3600*u01)=15,l1= A01/B=2.5,即可求出蒸发段长度l1为2.5m。 绝热段是热管与外界没有热交换的工作段。工质蒸汽携带汽化潜热流过这一段,从内部 工作过程来分析也叫传输段。为防止冷热流体相互串通,考虑到中间隔板的厚度,设定绝热 段长度为40mm。 凝结段是热管向冷源放出热量的工作段。在这一区段中工作液体蒸汽向冷源放出相变潜 热而凝结成为液体,所以从热管内部工作过程来分析为凝结段,亦称冷凝段;从与外界热交 换情况来分析又称放热段。已知空气流道的宽度、最佳迎面流速为2~4m/s、空气的体积流量,取迎面流速为3.53m/s,B=6m,由A02=qv02/(3600*u02)=9.6,l2= A02/B=1.6,即可求出凝结段长

利用热管技术和地源热泵技术防治隧道冻害的研究

利用热管技术和地源热泵技术防治隧道冻害的研究 曹彦国;郭胜;陈娟 【摘要】The number of tunnels in cold region keeps increasing in recent years, but the result of the passive measures to prevent tunnel structure from freezing damages, such as installing anti-freezing heat insulation material, is not effective as expected. So it is essential to develop the so-called active method, that is more efficiently, environmental friendly and energy-efficient, to cope with tunnel freezing damag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of the principle and usage of heat pipe with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using natural resources to heat tunnel lining and its applications.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manage departments should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of standard products, the associated specifications for manufacturing, installing and maintenance, and their applications.%近年我国寒区隧道数量不断增加,而目前隧道冻害整治措施中的保温防寒等被动性措施效果不理想,因此研发高效、节能、环保的主动工程措施显得十分必要。对利用自然能源加热隧道衬砌的热管技术和地源热泵技术的原理及其在防治寒区隧道冻害的应用进行研究,并提供了若干国内外工程实例。建议交通工程管理部门就热管技术和地源热泵技术防治隧道冻害方面进行技术研发,形成定型新产品,制定生产安装维护技术规范,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 【年(卷),期】2014(000)010

中源科扬复合相变换热器在电力大机组的应用

复合相变换热器大机组应用情况说明 概况 上海中源科扬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授权应用上海交大杨本洛教授的系列发明专利,根据客户的要求及实际工况,进行数据采集、诊断分析、热平衡计算、制定方案及计算机编程优化图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余热回收利用的最佳方案,它是集为客户提供软件、硬件与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商。 公司首席专家杨本洛教授在哲学、数学、理论物理等基础科学领域以及相关的应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彼此本质关联的独立研究结果,在国内科学界产生相当的影响,并且也早已得到一些国外学者的关注。 依赖于厚实的数学功底,他指出现代微分几何存在着众多逻辑悖论,在流体力学、电磁场理论方面完成理论体系的独立构造,为许多众所周知疑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同样得益于对热力学和传热学知识的深刻领悟,为发明和优化复合相变换热器技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他曾先后应邀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大、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讲学,还曾经在中国科学院、北京空气动力研究院、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等机构作学术报告或讲座。 2006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访华代表团访问上海交大。上海交大领导将杨本洛教授介绍给代表团,并向还担任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该代表团团长赠送杨本洛教授当时已出版的九本著作: 1. 经典热力学中若干基础概念的探讨 2. 流体运动经典分析 3. 理论流体力学的逻辑自洽化分析——源于“湍流”的哲学和数学思考 4. 自然哲学基础分析——“相对论”的哲学和数学反思 5. 湍流及理论流体力学的理性重构、宏观力学的哲学和数学反思 6. 自然科学体系梳理 7. 量子力学中的形式逻辑与物质基础探析——上、中、下三册 8. 电磁场理论形式逻辑分析及其它 9. 西方哲学思想的逻辑审查与理性重读

2022-2023年公用设备工程师《专业知识(暖通空调专业)》考前冲刺卷②(答案解析14)

2022-2023年公用设备工程师《专业知识(暖通空调专业)》 考前冲刺卷②(答案解析) 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 第I卷 一.综合考点题库(共70题) 1.冷热电三联供年平均综合能源利用率可达( )。 A.90%以上 B.80%~90% C.75%~80% D.70%~75% 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2.在处理有爆炸危险粉尘的排风系统中,下列哪几项是正确的?( ) A.干式除尘器布置在系统负压段上 B.除尘器设置泄爆装置 C.采用防爆风机 D.当采用纤维织物作滤料时应有导除静电措施 正确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用于净化爆炸性粉尘的除尘器和过滤器应设置在风机的吸入段;排除、输送有燃烧或者爆炸危险混合物的通风设备和风管,均应采取防静电接地措施;在除尘系统的适当位置(如管道、弯头、除尘器等)应设置泄爆装置。《暖通规范》:放散有爆炸危险的可燃气体、粉尘或气溶胶等物质时,应设置防爆通风系统。注:《暖通规范》爆炸下限25%。 3.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特点为( )。 A.设有吸、排气阀片 B.其输气量除了采用滑阀调节外,还可采用柱塞阀进行调节 C.允许少量液滴进入气缸,无液击危险 D.容积效率较其他形式的压缩机要低 正确答案:B、C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4.空调夏季设计热负荷的概算值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A.空调冷指标 B.建筑物的建筑面积 C.空调热指标 D.吸收式制冷机的制冷系数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5.一般来说,空气处理后终状态的相对湿度通常为( )。 A.60% B.80% C.90% D.95% 正确答案:C、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6.某厂区锅炉房供应工艺和冬季供暖用热,在进行锅炉房设计时,下列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 A.为避免锅炉烟气污染,锅炉房应位于冬季主导风向下游 B.为节省投资并有利于运行管理,锅炉台数不宜超过5台 C.为提高运行效率,单台锅炉实际运行负荷率不应低于50% D.为有利于运行调节,宜采用大、中、小容量锅炉搭配 正确答案:B、C 本题解析: 该锅炉房全年运行,应位于全年主导风向下风侧;锅炉容量不宜超过两种。 7.洁净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下列哪一项?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