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下社会第四单元文明探源复习提纲

七下社会第四单元文明探源复习提纲

七下社会第四单元文明探源复习提纲
七下社会第四单元文明探源复习提纲

七下社会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班级姓名

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

第1节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

一、古人类遗址

1.作用

(1)古人类遗址的发掘是人类认识自己起源的一个重要途径。

(2)古人类遗址不仅为人类进化说提供了证据,同时也展现了远古人类的生活区域与生活状态。2.成果

(1)在这些远古人类的遗迹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打制工具。

(2)考古学家根据遗址,复原原始先民的体貌特征,推测他们的生活环境,想象他们的生活方式。

二、旧石器时代

1.特点: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原始先民用砾石打制出粗糙的工具,砸开坚果,切割兽肉,挖取植物块根。

2.时间: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3.含义: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4.代表:今天北京周口店一带就是一个经典场景。

5.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人类已经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

三、北京人的生活

1.距今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2.生活地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中。

3.食物来源:北京人主要靠采集植物的果实、块根和猎取动物来获得食物。

4.生产工具:他们把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用这些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

5.社会组织:过着群居生活。

(1)原因:在北京人生活的时代,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存。

(2)特点: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

6.火的使用

(1)用火情况: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有较大的灰烬堆。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等。这说明北京人已掌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术。

(2)火的作用:有了火,人类受寒冷气候和地域的影响大大降低,活动范围逐步扩大。人类可以用火烧烤食物、照明取暖、驱赶野兽。火的使用,促进了人类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大大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类别北京人山顶洞人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生活时间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距今约三万年

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部分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一致

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木棒仍以打制石器为主,懂磨制、钻孔技术

获取食物采集植物的果实、块根,猎取动物采集、狩猎、捕鱼

用火情况使用天然火懂得人工取火

生活群体群居生活氏族生活

第2节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

1.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1)时间:大约一万年前。

(2)产生原因:大约一万年前,全球气候变得温暖起来。由于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采集、狩猎难以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

(3)产生过程: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人们经过长期的尝试摸索,栽培了某些野生植物,驯养捕捉到的一些野生动物,以补充食物。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逐渐产生。

(4)意义: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

2.新石器时代

(1)出现原因:伴随着农耕畜牧的出现,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人们在对石器进行打制之后,还要把它磨光。

(2)新石器特点:这样制成的石器,平整光滑,刃部锋利。反复研磨刃部,还可以多次使用。

(3)新石器出现意义:磨制石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4)新石器时代含义:这种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

(5)新、旧石器时代生产特点的比较:在旧石器时代,人们靠采集、狩猎为生;而在新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依靠人工种植的粮食和饲养的家畜为生,出现了定居的聚落。

3.陶器的出现

(1)出现的直接原因:原始农业的发展。

(2)用途:为了储存和烹煮食物。

4.农业聚落

(1)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聚落

①出现地区: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聚落出现在西亚地区,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9 000年前的农业聚落。

②特点:聚落中有数以百计的用泥砖砌成的房屋。居民使用从外地输入的石斧、石镰和弓箭。为了安全,他们还在村子的周围修建了厚实的围墙。

(2)我国开始出现农业聚落

①时间:距今9 000年前后。

②地点:长江和黄河的中下游以及辽河流域。

③特点:这里典型的聚落通常由一道壕沟环绕保护起来,内部的房子或者成排,或者聚成若干小群,房子的附近散布着一些贮藏物品的窖穴,有的还有牲畜圈栏、陶窑设施,布置得井然有序。

聚落

生活时

间地点、自然环境

房屋建筑

特点(住)

农作物、

动物(食)

陶器

(用)

工具

河姆渡聚落

距今约

7 000年

位于长江流域浙江

余姚的河姆渡。这里

气候温暖,水网密布

住干栏

式房屋

种植水稻黑陶

磨制石器,用耒耜

耕地

半坡聚落距今约

五六千

位于黄河流域陕西

西安半坡,这里气候

住半地穴

式的房屋

种植粟,饲

养猪、狗

彩陶

磨制石器,用骨制

箭头、鱼叉和鱼钩

年干旱少雨,河流少打猎捕鱼,会纺

线、织布、制衣都属于新石器时代我国的人类遗址;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都从事原始农业和原相同点

始畜牧业生产,过着定居生活;都会建造房屋,建立了农业聚落

具有重要意义。原始聚落犹如星星之火散落在大地上,为人类迈向文明社会积蓄着力量。直到200多年前,以农业聚落为基础的生活方式仍然普遍存在。

第二课早期文明区域

第1节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

1.大河文明的比较

随着定居生活的拓展,在亚洲和非洲的大河流域,各自形成了几个早期文明区域。

2.两河流域

(1)地理范围:在亚洲西部,并行奔流着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经的地区被称为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在地理范围上,两河流域大致在今天的伊拉克境内。

(2)城市出现:原始农业出现之后,两河流域有了农业聚落。后来,一些聚落逐渐发展成人类早期的城市。

(3)文明出现

①国家形成:当农夫收获的谷物远远超过了他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后,社会上慢慢形成了依靠农夫养活的手工业者、商人、祭司和书吏等阶层,国家政权、有组织的宗教和新的社会秩序也初露端倪。

②发明文字:他们最初发明的文字是图画文字,后来演变为楔形文字。(见右图)

3.尼罗河流域

(1)地理位置:有一条河流发源于非洲东部高原,自南向北经埃及境内注入地中海,它就是全长6 600多千米的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就是这条河流,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

(2)农业发达

①成因:尼罗河每年7-10月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携带着上游的泥沙滚滚而下,淹没了河岸堤坝两

旁的大片田野;洪水消退,泥沙沉积,在原来田野的土层上便形成一层厚厚的淤泥,为河谷耕地带来了理想的天然肥料。每当河水退却,古埃及人就开渠筑坝,兴修水利,在肥沃的土地上辛勤地耕耘。

②影响: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聚落,人口不断增多,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

(3)文明出现

①国家的出现和统一:距今5 500年前后,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小国;距今5 000年前后,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②文字的发明:大约在5 000多年前,埃及就有了象形文字(见右图)。古埃及大部分文学作品是写在纸草卷上并流传至今的。

4.印度河与恒河流域

(1)地理位置:在南亚地区,印度河与恒河奔流入海。

(2)自然条件:每到夏季,上游的高山积雪融化,河水泛滥,滋润着两岸的土地。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

(3)当时地位:是整个南亚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发源地。

(4)文明出现

①出现标志:距今4 500年前后,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

②生产情况:那时人们已经学会修筑堤坝,引水灌溉农田,种植棉花,还通过海路与其他地区进行频繁的贸易。

③城镇规模:当时,印度河流域有100多座城镇,其中,位于今天巴基斯坦境内的摩亨佐·达罗城,规模庞大,遗址保存完整。

5.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

(1)地理位置:亚洲东部的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也孕育出灿烂的文明。

(2)文明出现:大约4 000年前,夏王朝的建立,奏响了中华文明的序曲。

第2节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

文明的曙光并非只眷顾大河流域,爱琴海地区和中美洲地区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1.克里特文明

(1)地理位置:欧洲东南部的爱琴海上,岛屿星罗棋布,克里特岛是其中的一个大岛,也是今天希腊的第一大岛。

(2)经济发展:远古时期,克里特岛东部平原适于农耕,以种植谷物、橄榄、葡萄为主,此外还盛产橄榄油。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克里特岛成为地中海周边地区的贸易中转站。

(3)文明出现

①距今4 000年前后,文明的曙光就已投射到克里特岛上。

②在克里特文明之后,爱琴海地区又出现了迈锡尼文明。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合称爱琴文明,历时约800年。它是古代希腊文明的开端。

2.中美洲文明

(1)地理位置:中美洲是指从墨西哥南部到哥伦比亚以北的美洲中部地区,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是一片狭长的陆地。

(2)居民:新石器时代,中美洲的丛林里就生活着古老的印第安人。

(3)农业发展情况:古老的印第安人学会了种植玉米等作物,一些农业聚落逐渐形成。

(4)文明出现:3 000多年前,这里的农业聚落发展成了中美洲地区最早的文明——奥尔梅克文明。

3.早期文明的特点和标志

(1)特点:人类早期文明发祥地各自独立产生,交相辉映。

(2)标志(共同现象):阶级的分化、国家的出现和文字的发明,这些都是人类迈进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

第1节中华文明的曙光

1.农业的发展

(1)时间:距今一万年前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就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并出现了早期农业。

(2)表现:北方和南方分别形成了粟作农业区和稻作农业区。

①远古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适宜,黄土深厚,易于开垦和耕作,大量种植耐旱的粟。

②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丰沛,水网密布,气候温暖,大量种植喜湿的水稻。

(3)影响:北方和南方分别形成了粟作农业区和稻作农业区,这种农业生产模式一直延续到今天。

2.手工业的兴起

(1)原因: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也逐渐兴起。

(2)表现:陶器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①最初的陶器都很简朴、粗糙,以实用为主。

②渐渐地,一些陶器的质地越来越细腻,造型越来越精巧,器表的图案越来越丰富,体现了高超的制造技术和非凡的审美情趣。考古学家在多处新石器遗址中发现有刻划符号的陶器,他们推测,这可能是中国文字的雏形。

3.阶级分化

(1)原因:生产发展带来了剩余产品,社会分工推动了商品交换,这一切打破了原始聚落的宁静生活。

(2)表现

①生产关系:原来共同分享资源的公有制慢慢解体,私有制出现了。

②社会关系:先前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悄然改变,人们因财富和权力的不同而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层。4.古代城市出现

(1)原因:伴随农业技术的提高,人口迅速增长,一些原始聚落的规模也不断扩大,逐渐向城市迈进。

(2)时间:在黄河流域就发现了一些距今约5 000年的古城遗址。

(3)特点:古城由城墙围起来,城墙既是城市的管理边界,也是城市的防御设施。城里分布着住宅区、手工业区、墓葬区等,具有明显的城市规划的痕迹。

5.宗教信仰的萌芽

(1)宗教:在新石器时代,中华大地上还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有巫师专门负责宗教活动。

(2)祭祀:不少遗址还发现了专门用来祭祀的大型祭坛、神庙。

(3)龙的信仰则突出了中华文明的特点。

第2节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1.传说时代

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的历史依靠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成为古史传说。古史传说中所描述的远古时代被称为传说时代。古史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大多功业显赫,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浓缩地反映了文明起源时期社会的巨大变动和无数先民们的创造与发明。在中国古代,广泛流传着炎帝和黄帝的故事。

2.炎帝、黄帝的贡献

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1)炎帝(神农氏)的贡献:发明耒耜,教人农耕,遍尝百草,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2)黄帝(轩辕氏)的贡献: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们打井,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3.华夏族的形成

(1)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 (2)形成

①炎帝和黄帝,是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那时候,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强大的蚩尤部落。

②后来,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4.尧舜禹时期

(1)禅让制:尧、舜、禹都是我国古代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都是通过禅让的方式成为首领的。这种部落联盟推选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作“禅让”。 (2)大禹治水

①背景:尧舜的时候,黄河流域洪水泛滥,造成严重的灾害。舜任用禹去治水。

②方法:禹采用疏导的方法,使平地的积水注入江河,再流入大海,最终治服了洪水。 ③优秀品质:“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奉献精神、坚持不懈的顽强意志和积极开拓的创新精神。 5.夏朝的建立

(1)背景:禹做部落联盟首领时,社会生产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2)建立:距今大约4 00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3)意义: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新石器时代大体结束,中华文明正式开始,也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6.尧――→禅让制

舜――→禅让制

禹――→世袭制

综合探究八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一、探究变化的尺子:时间与纪年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不知道某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就不能准确理解它的意义。为了了解和表达过去事情发生的时间,我们要懂得并使用一些专门的词汇。 1.以帝王在位的时间计算年代

(1)时间:中国在西汉武帝以前,历代帝王都是以自己在位的时间计算年代。 (2)举例:“周赧王59年,秦灭周”,说明周赧王在位的第59年,周被秦灭亡。 2.时代

(1)含义:通常我们把一个较长的时段称为时代。 (2)举例:“青铜时代”“战国时代”“工业时代”“近代”等,时代的划分可以有多样的标准。 3.年号纪年

汉武帝,首创以年号纪年,定公元前140年年号为“建元”,这一年就是“建元元年”。此后中国古代文献就采用以皇帝年号纪年的方法。新皇帝登基,就要改用新的年号。 4.公元纪年

(1)地位:现在世界上多数国家都采用公元纪年,就是把基督教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

(2)计算方法:以公元元年为界,向前推算,是公元前某年,如公元元年以前的那一年是公元前1年。向后推算,是公元某年,即公元后某年,这时“公元”或“公元后”常被省略。 5.世纪与年代

(1)世纪:有时我们以百年为一个单位来计算时间,每一百年称为一个“世纪”。世纪的计算方法和年代的计算方法一样,也是以公元元年为界。1-100年为1世纪,公元前100年—公元前1年为公元前1世纪。

(2)年代:我们有时也以10年为一个单位,每10年为一个“年代”。

6.干支纪年

(1)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

(2)举例:“甲午战争”,表明事件发生在甲午年。

二、认识不同类型的资料

了解过去,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纪年方法,还要借助各种类型的资料,这样,我们才能够依照时间线索,根据各种资料,“还原”过去曾经发生的事情。我们可借助的资料大致可以分为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和口述资料。

1

类型含义范围

文献资料文字和书籍出现以后,人们就可以把自

己的活动记录下来,将自己的思想传播

开去。这些记录留存到后世,就成为人

们了解当时情况的文献资料

文献资料包括史书、档案、日记、报刊、

图片等文字和音像资料

实物资料

实物资料主要是指历史上人类活动遗

留下来的各种遗存如遗址、墓葬、出土文物等,人们可以通过实物资料来再现历史

口述资料

口述资料是指人们口头讲述并被记录

下来的资料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回忆录、采访记录等

2.

(1)原因: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都是历史证据,但可能很多人不会想到,人们口传的东西也是重要的历史资料。例如在中国,有一些少数民族既没有文字,实物资料也不丰富,我们要想了解他们的过去,就必须借助当地人们的口述资料。

(2)种类:神话、传说、故事、回忆录、采访记录等。

(3)作用:口述资料是对文献资料的一种补充,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有了它们,人们就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三、分辨史料的价值

1.原因:事实上,研究历史并不容易,过去的事情毕竟一去不复返,我们不可能去重新经历一遍历史。2.做法:要了解历史,必须依靠历史资料,包括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和口述资料。正是凭借和利用了这些资料,我们生活的故事才不断地被发现、被记载、被传承下来。

七年级下册语文1-3单元字词(有答案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1-3单元字词 第一单元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确凿(què záo) 2.菜畦(cài qí) 3.桑葚(sāng shèn) 4.轻捷(qīng jié) 5.蟋蟀(xī shuài) 6.臃肿(yōng zhǒng) 7.脑髓(nǎo suǐ) 8.相宜(xiāng yí) 9.书塾(shū shú) 10.方正(fāng zhèng) 11.博学(bó xué) 12.蝉蜕(chán tuì) 13.皂荚树(zào jiá shù) 14.油蛉(yóu líng) 15.斑蝥(bān máo) 16.珊瑚(shān hú) 17.收敛(shōu liǎn) 18.秕谷(bǐ gǔ) 19.橘柚(jú yòu) 20.宿儒(sù rú) 21.荆棘(jīng jí) 22.昏厥(hūn jué) 23.倜傥(tì tǎng) 24.盔甲(kuī jiǎ) 25.锡箔(xī bó) 26.绅士(shēn shì) 27.纳凉(nà liáng) 28.门匾(mén biǎn) 29.东方朔(dōng fāng shuò) 30.狗窦大开(gǒu dòu dà kāi) 31.人迹罕至(rén jì hǎn zhì):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32.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形容人声喧闹。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声响。 33.居心叵测(jū xīn pǒ cè):[贬]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居心:存心;叵:不可;测:推测。 【多音字】 34.攒:①cuán:人头攒动②zǎn:积攒 35.拗:①ǎo:拗断拗过去②ào:拗口③niù:执拗 36.系:①jì:系绳子系鞋带②xì:联系关系 37.折: ①zhē:折腾②zhé:挫折(cuò zhé) ③shé:折本 【形近字】 38.①躁(zào):暴躁②燥(zào):干燥③澡(zǎo):洗澡④臊(sào):害臊 39.①窜(cuàn):逃窜抱头鼠窜②蹿(cuān):蹿跳蹿腾③撺(cuān):撺掇(cuān duo)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 1.肿胀(zhǒng zhàng) 2.叮嘱(dīng zhǔ) 3.恐惧(kǒng jù) 4.骊歌(lí gē) 5.花圃(huā pǔ) 6.挪窝(nuó wō) 7.鸡毛掸子(jī máo dǎn zi) 8.咻咻(xiū xiū) 9.玉簪花(yù zān huā) 10.赖床(lài chuáng) 11.衣襟(yī jīn) 12.夹竹桃(jiā zhú táo) 13.懒惰(lǎn duò) 14.抡起(lūn qǐ) 15.栅栏(zhà lán) 16.静默(jìng mò) 17.徘徊(pái huái) 18.抽屉(chōu tì) 19.抽抽搭搭(chōu chōu dā dā) 【多音字】 20.扎:①zā:捆扎一扎草扎辫子②zhā:扎针驻扎③zhá:挣扎 21.夹:①jiā:夹住夹生饭夹心夹板②jiá:夹袄③gā:夹肢窝(即“胳肢窝”) 【形近字】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可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科学概念整理 一、昼夜交替现象: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要判断哪种假说是正确的,我们首先要在地球上确定一个区域,确定作为太阳和地球的工具,再来进行实验。实验后发现这四种假说都能使地球上的某一区域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单是昼夜交替不能确定哪种假设是正确的,我们得寻找新的更多的证据。 二、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观点和学说,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著作《天体运行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 三、证明地球在自转:将摆和它的支架放在一个圆形的底盘上,摆摆动时转动底盘,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随着底盘的转动而改变,而是基本不变。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他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与摆的方向发生的偏移,由于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所以只能说明地球在自己转动。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证据,已为世界所公认。 四、谁先迎来黎明:地球在自转,自转的方向不同,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和顺序也不同。当我们坐在行驶的火车内看外面不动的树时,树的运动方向正好与我们的运动方向相反。我们处于运动的地球上,看到原本不动的太阳自东向西(顺时针运动),则我们原本转动的地球的运动方向正好是太阳运动的相反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我们可以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法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0度经线向东180度为东经,向西180度为西经,第隔15度为一个时区,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在地图上越是东面(右边)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知道东面的城市算西面的城市的时间,要减去时间差,知道西面的城市算东面城市的时间,要加上时间差。北京处于东八区,纽约处于西五区,相差13个小时,北京是白天时,纽约是黑夜。 五、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转动的,因为夜晚看天空北极星是不动的,它在地轴的北部延长线上。地轴是倾斜的,因为我们看到的北极星是在偏向于北部的天空中而不是在头顶正中。在一年四季里地轴倾斜的方向是不变的,因为一年时间里在天空我们看到的北极星都是不动的,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地轴一直指向于北极星。 六、地球在公转吗: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如北斗七星。二、人们在观察

苏教版四上科学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四上科学第四单元测试 一、填空(每空2分,共38分) 1.一个简单的电路要由()、()、()和()四部分组成。 2.电池有两极,正极和负极,正极用“()”表示,负极用“()”表示。 3.根据物体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的性质,可以把物体分为()和()两大类。 4.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都是()。 5.①铁②干木材③食盐溶液④炭棒⑤陶瓷⑥人体⑦玻璃⑧潮湿的木 头⑨干布⑩塑料尺 导体有()、()、()、()、()。 绝缘体有()、()、()、()、()。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2分) 1.所有的电池都有正极和负极。() 2.有小灯泡和电池就能组成一个简单电路。() 3.导体就是能导电的物体,绝缘体就是不能导电的物体。() 4.电流不容易通过绝缘体,所以绝缘体没有什么用处。() 5.电池的电可以一直使用下去,永远用不完。() 6.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两端,这时小电珠发亮,说明被检测的物体是导体。()

三、选择题。(每空2分,共12分) 1.要让灯泡变亮,我们可以() A.用大灯泡 B.用大电池 C.用新电池 B.2.在检测暗盒里的电路的时候,如果发现小灯泡变暗,这时候暗盒里可能连着()。 A.一节电池 B.一根导线 C.一个灯泡 3.下面哪些物品不能接触磁铁()。 A.透明胶带 B.磁带 C.塑料贴片 4.从电池中得到的电一般是()从发电机中发出的电一般是()。 A、比较强大的 B.比较微弱的 5.下列做法属于不安全用电的是()。 A.保护绝缘体 B.不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C.移动电器时切断电源 D.用湿布清洁开关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应该怎样节约用电? 答: 2.避免触电有哪些方法?(至少写出4条) 3.答:

七下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提纲 班级:姓名: 第一课知识就是力量 1、印刷术的发展经历了哪些过程? 答:(1)唐代雕版印刷术,代表作是《金刚经》,(2)北宋毕昇__(人名)发明了_活字印刷 术,成为农耕时代的科技发明的典范。(3)15世纪中期(在工业时代),德国人谷登堡发明 了印刷机。(4)现在,中国的王选研制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告别了“铅与火”的年代, 进入“光与电”的年代。P58-59 2、印刷术有什么作用? 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的意义:A使书籍的出版更加快捷,B知识的传播更加容易。人们从书 中不断汲取知识,C有了更多发明创造,D使人类的生活和时代的面貌发生了变化。P58 3、谁在什么时候发明了电话?这是什么时代的重要发明?P59 贝尔在1876年发明了电话。工业时代。 ★4、当今时代进入了什么时代?这个时代以什么为标志?P59 当今时代进入了信息时代。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问世,标志着人类开始进 入信息时代。 5、电话、计算机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作用? 1)电话使人们之间的联系更加方便和快捷。 2)计算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生活、联系、学习、贸易等方式,提高了办事效率和生活质量。(网上购物、网上办公、网上学习、网上聊天等) 6、袁隆平有什么之称?为什么?P60 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通过生物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 的产量,养活了占世界22%的中国人口,还将成为21世纪解决全人类吃饭问题的法宝。P60 7、在什么时候哪个国家开始登上月球? 1969年,美国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了月球。 8、知识改变生活。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1)印刷术的发明,A使书籍出版更加快捷,B知识传播更加容易。人们从书中不断汲取知 识,C有了更多发明创造,D使人类的生活和时代的面貌发生了变化。P58 2)电话的发明使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方便和快捷。P59 3)计算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生活、联系、学习、贸易等方 式,提高了办事效率和生活质量。(网上购物、网上办公、网上学习、网上聊天等) 4)杂交水稻技术养活了占世界22%的中国人口,还将成为21世纪解决全人类吃饭问题的 法宝。P60 5)阿波罗登月成功使得人类的活动不再局限于地球,而且进入到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不 只是改变了人的视野和思想,而且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探索未来生活的各种可能性方面, 显示出日益重要的作用。人类正进入太空时代。P60 ★9、为什么说学习改变命运? (1)学习知识使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2)使我们学会生存,走向新的生活。(3)学习知识已成为改变人生命运最强大最有效的力量;(4)学习是每个人开启富裕之门的钥匙;(5)学习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P61-62 10、什么是知识? 知识不仅仅是指书本上的知识,还指生活实践中获得的知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单元字词、文言文重点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 鲜为人知()元勋()qīnɡ弹()至死不懈()彷徨()夐()chóu划()选pìn()鞠躬()尽cuì()殷红()弥高()锲而不舍()目不窥园()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漂白()抹杀()无xiá及此()群蚁排衙()潜心贯注()迭起()慷慨淋漓()气冲斗牛()咳嗽()调羹()姓瞿()岂止()深恶痛绝()揩桌子()疙瘩()上卿()涉猎()孰若()遂()邪()即更()tǐng()而走险深xiāo() ():指每家每户都知道。与“众所周知”区别开,不能理解为大家全都知道。():指能认识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力。不能指了解自己的情况,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与“自知之明”区别开。 ():形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与“气冲霄汉”区别开,不能用来形容大无畏的精神和气概。 ():指很不一样。不能用来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与“截然不同”区别开。():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要与“不屑一顾”区别开,不能理解为不 值得一看,极端轻视。 1.杨振宁,家。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奖。2.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他被誉为“”,于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成名。代表作有长诗《》,诗集《》《》《》等。 3.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牛车上》等 4.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迁叟。北宋家、家、家。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通史《》。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5.传记,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地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实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描述。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可细分为一般的传记、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年谱、小说化的传记,等等 6.散文,一种体裁,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格律,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议论等方式表达。散文的特点主要有:;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散文、散文、散文、散文等。 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例:及鲁肃过寻阳。 古义:。古义: 治今义:及今义:。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一、填空: 1、垃圾填埋场在填埋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2、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有:[(1散发恶臭,污染空气(2滋生蚊蝇,引发疾病(3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 3、焚烧是处理垃圾的另一种方法,就是把垃圾在焚烧炉里烧掉。焚烧垃圾的优点:[(1占地小,使垃圾减量(2避免污染地下水(3产生的热量可用来发电;]缺点:[(1消耗大量电能(2留下残余物(3造成二次污染] 4、(减少垃圾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常用的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5、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经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6、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我们可以从(垃圾中回收它们并重新利用。这样做不但能够(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能节约大量的(自然资源。 7、要有效地回收,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坏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 ,这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8、医疗垃圾要(集中处理。否则会传染疾病,危及我们的健康。 9、(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0、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面积上的土壤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无法饮用,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三种:(汞、铅、镉。如果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

埋,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浸入土壤,污染地下水,进而通过食物链间接威胁到 人类的健康。 11、( 淡水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但是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地球上的多数地区(缺水。 12、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世界人均供水量自1970年以 来开始减少,而且持续下降。 13、目前( 60% 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严重国家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有(40 多个。预计在未来的20年,全球人均供水量还将减少(1/3 。 14、在淡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威胁。 15、绝大多数水污染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污水应该经过(处理,再排放到自然水域。 16、水污染包括(生活污染、工业污染、石油污染等。 17、我们可以用沉淀、过滤等方法把污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 18、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19、日常生活中以下垃圾是可以减少的:(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 20、(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产生大量垃圾。 21、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22、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四年级下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的基础知识汇总 班级姓名学号 复习提示:1、熟读,领会。 2、括号中的黑体字能对答如流。 3、括号中的字会写。 1、我们观察岩石的方法有(看、摸、闻、掂、刻、轻轻敲打听声音) 等。 2、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颗粒大小、手感、光泽、 软硬、条痕、气味)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岩石可以按(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如:根据颜色、形状、透明度等标准分类,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结果(也可能不同), 3、岩石按形成的原因,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4、(沉积岩)是地球表面物质经水流等作用下(沉积胶结)形成的, 如(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等,在沉积岩中往往会保留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这就叫(化石)。 5、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火山喷发时,岩浆会从火山口流出 来,冷却后就形成(岩浆岩),如(浮石、玄武岩、流纹岩、花岗岩)等。 6、岩石受到一定的压力和高温而发生(变化),矿物会重新排列, 性质也会(发生变化),这样形成的岩石就是(变质岩),如(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页岩变质成板岩)等。 7、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石英、云母、长石、 金刚石、方解石、石墨、石膏、盐)等都是自然界的矿物,已发现的矿物近(4000)种。它们各有用途,石英用于制造(钟表和计算机);石墨制造(铅笔芯);铁矿石(炼铁);金刚石(划玻璃);金银(做首饰);石膏(点豆腐)等。 8、有些矿物形成时有着一定的(几何形状),如食盐的颗粒都是(立 方体)的。 9、我们可以用(指甲、铜钥匙、小钢刀)等工具粗略的来检验矿物 的软硬。可把矿物分成几个等级:软-----(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

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新人教版)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1、我国辽阔疆域(P3图5-2) 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四至点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15 个陆上相 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伯尔、邻国家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 6 个隔海相 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望国家 我国的海陆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 位置濒临的海洋太平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主要岛屿台湾岛(中国最大的岛)、海南岛(中国第二大岛) 疆域优势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中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 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此外,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 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从海陆疆域方面来看,中、中美:海陆兼备(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中国西靠亚欧大陆,东临 英、美、蒙古的不同之处太平洋) 英国:岛国蒙古:内陆国家 2、行政区划 三级行政全国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区划 34 个省级23 个省 行政区划 5 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 单位治区 4 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2 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即省会或首府)P43、P42 图3-3 3、我国人口分布现状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2.9 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黑河—腾冲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即东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线以西 即西部人口比较稀少。 4、我国民族分布现状 我国是一个由56 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而其余55 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主要集中在 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 5、我国地形的特点 地形种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要占全国总面积的3/2;地势特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 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第 1 页共13 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知识网络结构】: 【背景知识与单元线索】 1、“中国近代史”: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划分标准:社会性质),开始于1840 年鸦片战争,结束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止时间及标志)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革命任务及性质),因领导阶级不同,又分为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者的分水岭1919 年的五四运动。 2、基本线索: ①中国遭受外来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1840-1901):包括四次战争及五个不平等条约。 ②中国各阶级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包括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③图示 旧民主主义革命示意图 1840 1842 1851 1856 1858 1860 1864 1894 1895 1900 1901 1911 1919 侵略战争鸦片第二次甲午八国联 战争鸦片战争战争军侵华 不平等条约《南京》《天津》《北京》《马关》《辛丑》 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示意图 1919 1921 1924 1927 1931 1934 1936 1937 1945 1946 1948 1949 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五四中共成立第一次南昌红军七七日本三大 运动(一大)国共合作起义九一八长征事变投降战役 【专题总结】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发动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简表(1) 名称时间发动者影响 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国、法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日本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英美俄日法 德意奥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境地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937-1945年日本 2、强签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科学四年级上册 四上知识点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4-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4-1.人体外部特点可直接观察,内部特点可借助一些工具,也可用看、听、闻、摸的方法感觉。4-2.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人体有206块骨头,最长的是股骨,最小的是耳朵里的镫骨) 4-2.人体的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不能独立运动。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形式也不同。 4-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 4-3.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等。 4-3.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锻炼身体,会提高我们的呼吸能力,增大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 4-3.为什么运动时呼吸会加快?因为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以便呼出和吸入比平时多的气体。 4-3.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4-4.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4-4.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离开心脏,心肌舒张,血液回到心脏。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都有短暂的休息。心脏长期处在快速的跳动下会感到疲劳。 4-4.心脏为什么会加快?伴随着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氧气,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送更多的血液。 4-4.心脏也是会疲劳的,但在休息的状态下(睡眠),氧气需要量减少,每分钟心跳次数会减少(经常运动的人心脏更强健,运动的人比不运动的人运动后心脏跳动恢复正常更快)。 4-4.一呼一吸算呼吸一次,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呼吸次数在20-40次左右。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心跳次数在70-90次左右。 4-5.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食物被食管运输到胃里,在胃里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在小肠里被吸收。胃:暂时贮存食物,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最主要的地方;大肠:从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中吸收水分。 4-5.食物被消化得好,我们会吸收更多营养,为骨骼、肌肉的生长提供养料。 4-6.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牙齿:使食物破碎,消化少量淀粉(门齿(8个):切下食物,犬齿(4个):撕开食物,臼jiù齿(20个):磨碎食物)舌头:搅拌。唾液:润湿,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七下社会第四单元文明探源复习提纲

七下社会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班级姓名 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 第1节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 一、古人类遗址 1.作用 (1)古人类遗址的发掘是人类认识自己起源的一个重要途径。 (2)古人类遗址不仅为人类进化说提供了证据,同时也展现了远古人类的生活区域与生活状态。2.成果 (1)在这些远古人类的遗迹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打制工具。 (2)考古学家根据遗址,复原原始先民的体貌特征,推测他们的生活环境,想象他们的生活方式。 二、旧石器时代 1.特点: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原始先民用砾石打制出粗糙的工具,砸开坚果,切割兽肉,挖取植物块根。 2.时间: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3.含义: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4.代表:今天北京周口店一带就是一个经典场景。 5.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人类已经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 三、北京人的生活 1.距今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2.生活地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中。 3.食物来源:北京人主要靠采集植物的果实、块根和猎取动物来获得食物。 4.生产工具:他们把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用这些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 5.社会组织:过着群居生活。 (1)原因:在北京人生活的时代,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存。 (2)特点: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

6.火的使用 (1)用火情况: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有较大的灰烬堆。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 炭块等。这说明北京人已掌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术。 (2)火的作用:有了火,人类受寒冷气候和地域的影响大大降低,活动范围逐步扩大。人类可以用火烧烤食物、照明取暖、驱赶野兽。火的使用,促进了人类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大大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四、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 第2节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 1.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1)时间:大约一万年前。 (2)产生原因:大约一万年前,全球气候变得温暖起来。由于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采集、 狩猎难以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 (3)产生过程: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人们经过长期的尝试摸索,栽培了某些野生植物,驯养 捕捉到的一些野生动物,以补充食物。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逐渐产生。 (4)意义: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 2.新石器时代 (1)出现原因:伴随着农耕畜牧的出现,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人们在对石器进行打制之后,还 要把它磨光。 (2)新石器特点:这样制成的石器,平整光滑,刃部锋利。反复研磨刃部,还可以多次使用。 (3)新石器出现意义:磨制石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七年级语文下册前三单元字词

一、成语积累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为止。现指不怕苦,不怕死,为革命为人民而奋斗 终身。 【当之无愧】指完全承受某种荣誉或称号,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锋芒毕露】毕,完全。锐气、才干完全显露无遗。 【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马革裹尸】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军人战死沙场。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妇孺皆知】妇女和儿童都知道。指人人皆知。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形容坚持到底。 【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事物或现象没有间断地出现。【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任人宰割】比喻任凭别人欺压,不图反抗。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零乱不堪】杂乱的样子让人无法忍受。 【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无暇及此】没有空闲顾及这里。 【别具一格】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吴下阿蒙】比喻才疏学浅的人。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 【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沥尽心血】形容用尽心思。多形容费尽心思和精力 【潜心贯注】精力集中,用心专而深 【心会神凝】指精神高度集中,用心专而深

【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或完全不一样 【一反既往】完全与从前相反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话十分畅快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九曲连环】一个套着一个的一串环,这里比喻一个接着一个的曲折的河岸。 【众物腾怨】形容各种物品摆放乱,似对它的主人心生怨气。【微不足道】微小的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共场合。 二、词语 殷红罗布泊澎湃校对揩桌子薪金谋杀咳嗽仰慕憎恶漂白宰割山巅哺育气魄狂澜斑斓宛转气氛 惩罚哽咽祈祷字帖军帖挚痛炽痛怪诞默契田垄 谰语污秽可汗燕山胡骑戎机金柝亘古霹雳凹凼 惧惮疮疤烦琐诘问掳去孤孀惶急震悚侮辱取缔 滞笨愧怍涎水晌午尴尬烦躁自矜睨之三、黄河的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小学四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复习题(含答案)

蓟县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题《岩石和矿物》 一、填空题: 1.按岩石的成因可以把岩石分成三大类,一类是(岩浆岩),一类是(沉积岩),一类是(变质岩)。 4.在岩石中可以看到一些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这些叫做(化石)。 5.所有的岩石都是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6.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 8.我观察岩石的方法(眼睛观察)、(显微镜观察)、(化学反应观察),常见的岩石有(页岩)、(砂岩)、(石灰岩)、(大理石岩)和(花岗岩)等,其中遇盐酸冒泡的是(大理石岩)和(石灰岩),这是因为(其中的碳酸钙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9.我能在家里找到一些岩石制品。如我们用的铅笔是用(石墨)做的。 10.先观察岩石的颜色和条痕,再测试岩石的软硬,最后观察岩石遇到盐酸的反映。 11.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硬度最小的是(石墨)。 12.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云母)组成的。 13.岩石的主要特征: 花斑状,坚硬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构成的岩石是(花岗岩)。 看起来像混凝土,由碎石子或卵石组成,粗糙很硬的岩石是(砾岩)。 薄层状结构,颗粒细,较软常有化石的岩石是(页岩)。 青灰色或灰色,颗粒细,光滑,较硬遇盐酸冒泡的岩石是(石灰岩)。

纯白色或有花纹,颗粒较粗,粗糙,较软,遇盐酸冒泡的岩石是(大理石)。 土黄色或灰色,由许多颗粒粗细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粗糙,坚硬的岩石是(砂岩)。 很轻,能浮在水面,软,有许多小孔的石头是(浮石)。 14.矿物或岩石的硬度可以分为四个等级:软——用指甲刻划出痕迹;较软—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较硬——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硬——用小刀都不能刻划出痕迹。 15.矿物的透明度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 16.岩石一般是由一种或者几种(矿物)组成的,我所知道的矿物有(盐)、(石墨)、(钻石)、(金)、(银)。 17.要想知道矿物的硬度,我们可以采用(指甲)、(钥匙或回形针)、(小刀)等去刻划矿物,判断其硬度。 18.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它广泛地应用于研磨、切割、抛光等重要工具中;硬度最小的是(石墨),它是重要的固体润滑剂,还用来制作(铅笔芯)。 21.世界上已经发现的矿物近(4000)种,我国已发现各种矿产(171)种,这些矿产资源属于(国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开采。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22.、砾岩最主要的特点是( C )。 A、灰色 B、粗糙 C、由小石或卵石组成 23、下面矿物中有六个面,并且每个面都是菱形的是(B)。 A、方解石 B、石英 C、石盐

word完整版浙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复习提纲2018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第一课国土与人民 一、辽阔的疆域: 1、中国的陆地面积约960 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我国领土南至南沙群岛的南缘,北到黑龙江,西达帕米尔高原,东抵乌苏里江。 2、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 海岸线长达18000 千米,北起鸭绿江南至北仑河口;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海南岛是第二大岛屿。 3、找出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看地图找) 4、我国还有辽阔的海洋:“四海一洋” 四海: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一洋:太平洋 6、我国海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此外,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行政区划: 1、全国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在必要时,国家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因为中国国土面积大,为便于管理,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而设定。 2、我国目前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请熟记它们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3、我国跨经纬度最大的省区是哪里?面积最大的省区是哪里?临省最多的是哪里?邻国最多的是哪里?地势最高的是哪里?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三、众多的人口: (1)人口众多,人口密度较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已达13 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136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 3 倍。 (2)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密西疏。(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人口数量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4%,而面积只 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一线以西,人口数量只占全国总人口数的6%,而面积 却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比较稀少。) 2、我国人口为什么出现东密西疏?东部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自然条件好,开发较早,社会经济条件好,交通便利。西部地形以高原和山脉为主,自然条件较差。开发较晚,交通相对不便。 四、多民族的大家庭: 1、我国的民族状况: 2、少数民族人口在400 万以上的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3、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哪一个民族?分布最广的是哪个民族?壮族;回族。 4、哪一个省区少数民族分布最多?云南省 5、我国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这样分布有什么好处? 大杂居、小聚居”;有利于各族相互交往,团结合作,共同繁荣。 第二课山川秀美

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词汇、语法知识点

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词汇、语法知识点 词汇 stop n. & v./stop to do sth./stop doing sth. I usually leave my home at about 8:00 and walk to the bus stop. n. 车站;中途停留处 Our next stop will be York. 我们下一站是约克。 We’ll make a stop at the foot of the hill. 我们中途将在山脚下停留。 v. 停止,终止;作动词时,它的过去式为stopped,现在分词为stopping。The noise suddenly stopped. 噪音戛然而止。 区分stop doing sth.和stop to do sth. 前者意为“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而后者意为“停下(手头的事),开始做另一件事”。 I stopped talking and looked at him. 我不再说话了,只是看着他。 I stopped to tie my shoe. 我停下来系鞋带。

语法精讲 一. How引导的特殊疑问句How意为“怎样,如何”,是疑问副词,可引导特殊疑问句。下面介绍How的几种用法 1)问身体健康或状况等。 How are you? 你好吗? 2)问天气状况。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今天天气怎么样? 答语:It's+描述天气的形容词sunny晴朗的、hot炎热的、rainy多雨的、windy多风的、cool凉爽的、cloudy多云的、cold寒冷的、snowy多雪的等等。 3)询问方式。How does your mother go to work every day? 你妈妈每天怎么去上班? 4)询问程度。How do you like this book? =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book?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 二.how far/ how long/ how soon/ how often/ how many/ how much/ how old/ how about (1)how far意为“多远”,用来询问距离或路程的远近。 常用句型有:“How far is it from A to B?” =“How far is B from A?” 意为“从A到B有多远?” 其回答为:

(完整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四)岩石和矿物单元 科学概念 1.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石是由大大小小的颗粒组成的,它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1)花岗岩属于岩浆岩。 (2)沉积岩包括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 (3)变质岩包括大理岩、板岩。(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页岩变质成板岩。) 2.我们常见的岩石有: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花岗岩(用于建筑)。其中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的。 3.世界上已发现矿物近4000种。常见矿物制成的物品有:盐、点豆腐用的石膏、做铅笔芯的石墨、金刚石划玻璃、中药用的雄黄,做首饰的金、银和钻石。 4、观察岩石的方法很多,如:用放大镜观察岩石颗粒、相互敲打、 在岩石上滴稀盐酸等。 5.识别岩石的特点: 花岗岩:花斑状; 砾岩:粗糙,像混凝土; 页岩:具有层理构造; 石灰岩和大理岩(有美丽的花纹):遇盐酸冒泡; (稀盐酸具有腐蚀性,千万不要弄到皮肤和眼睛上。滴过稀盐酸的岩石要用清水冲洗干净。) (页岩和石灰岩可能存在生物痕迹,即有化石) 板岩:敲击后有砰声。 6.在地球运动过程中,保留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的岩石是化石,属于沉积岩。 7.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8.矿物的硬度排列:石英(7)、长石(6)、云母(2-4) 我们可以用指甲、铜钥匙、小钢刀粗略地把矿物分成几个等级:软-----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 较软--------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或回形针)刻 划出痕迹; 较硬-------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

硬--------用铜钥匙、小刀都不能刻划出痕迹。 9.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应用于研磨、切割、抛光; 硬度最小的是石墨。重要的固体润滑剂、制作铅笔芯。 鉴别矿物的硬度在建筑、珠宝、雕塑等行业很有意义。 10.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的颜色和条痕、检测矿物的硬度、观察透 明度和光泽、观察形状等方法研究矿物。 11.(颜色)、(条痕)、(软硬)是矿物的重要特性。矿物的颜色 条痕、硬度是识别矿物的重要依据,矿物的条痕比矿物的外表颜色更可靠。 (1)颜色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的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根据之一。 (2)很多矿物是以颜色的名字命名的,如赤铁矿是红色的、褐铁矿是褐色的,黄铜矿石黄色的、白钨矿是灰白色的。 (3)石英具有多种色彩。 ( 4 )金矿、黄铁矿、黄铜矿都具有美丽的金色。 10.矿物的条痕颜色和矿物外表的颜色不一样: 自然金——黄色;黄铁(铜)矿——绿黑色;方铅矿——黑色; 石墨——黑色;石英——白色或近于白色;赤铁矿——樱红色11.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 (1)可以观察矿物碎片的边缘是否能看见其他物体来衡量矿物的透明度,把矿物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2)矿物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光泽: 反光由强到弱:金属、玻璃、丝绸、蜡烛、泥土。 12.我国已发现各种矿产171种,是世界上矿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 之一。其中稀有金属、钨矿、锡矿等20多种矿产的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这种资源属于国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开采。13、冷热、风、地表变动、植物的根等都会对岩石产生变化。 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实验探究 1、能够将岩石名称和岩石特征一一对应起来。 2、能够将矿物名称和矿物特征一一对应起来。 简答题 1、说说认识岩石的方法有哪些? 2、知道家乡有哪些矿产资源,人们是如何开采、利用和保护的?

人教版(新)七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走进社会 5.1 走进社会 1、狼孩的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一旦脱离社会,就无法成为真正的人。 人与社会有怎样的关系? 人生活在社会之中,这是人类胜过动物的优点。每个人从生到死,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之中。人是社会的成员,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学会吃饭、穿衣、说话以及生活的技能,脱离社会,人就无法进行这些正常的社会活动。因为社会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人不能脱离社会。 2、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群体? 同龄人群、学生、民族、社会组织、社区群体。 3、我们身边有哪些镜子?当来自周围的评价与自我的看法不一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1)我们的身边的镜子有: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 (2)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可以借助社会的镜子,全面正确的认识自己,把别人的评价作为一个了解自我的参照。既要认识自己的优点,又要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不断的弥补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选择自己的未来。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优秀的社会群体组织的一员。 4、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什么?家庭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P8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就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影响: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都将在子女的性格形成过程中留下深刻的痕迹,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成长。 正面的:有利于建立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建康﹑学习的进步。 负面的: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容易形成忧郁﹑自卑﹑孤僻等性格。 5、我们第一个接触的小社会是什么?学校对我们有什么影响?P9 (1)学校,不仅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还是我们第一个接触的小社会。 (2)在学校我们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校生活中,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学习关注社会、明辨是非,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6、我们的第三个家在哪里? 社区是我们的第三个家,每一个社区都是一个小社会。 7、网络社区高科技的产物,也是一种新的生活空间,人们把它叫做”虚拟社区”。与真实的社区一样虚拟社区同样需健康的生活。 8、一个人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