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部署,市人才办就我市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创新型人才队伍现状

xx市现有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企业科研人员及农村实用人才等为主体的创新型人才约13.96万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3人,省领军人才1人,省级优秀专家13人,高级职称约1.26万人,中级职称7.66万人,高级工级别以上约4.8万人,其他约0.3万人。

近年来,我市以“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为指导思想,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产业提质增量,企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不断提升创业创新水平,大力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从制度建设、载体创新、构建平台、加强培训、提升服务等多个角度入手积极释放创新型人才红利,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1、完善制度建设,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筑牢基础。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2010-2020年xx市人才发展规划》等规定,不断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和指导,特别是通过制定《关于引进高端人才的实施方案》、《xx市海外人才联络站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重点引进我市发展亟需紧缺的高端创新型人才。目前,我市已初步构建了人

才工作制度基本框架,为人才工作开展,特别是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2、广渠道、多方法引进创新型人才。一是依托“xx江之友”院士专家联谊会这一平台,持续发挥联谊会的高端智库作用。每年举办一次院士专家“xx行”活动,期间组织开展高层专家论坛、专项专题论证、院士专家系列访谈、发放征求意见函等系列活动,引导联谊会会员积极为xx建设建言献策,邀请院士专家为xx的发展巡诊把脉,指点迷津;积极推动我市企业与院士专家合作,承接高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依靠院士专家丰富的人脉资源,引进创业创新科研人才和团队。二是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提升创新驱动力。我市现已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21个,进站两院院士25位,高层次专家90余位,相继承担了20余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争取国家科技专项1亿元,建站单位年直接增加产值1.8亿元,未来3-5年,预期可增加产值80

亿元。院士专家工作站帮助企业解决了多个技术难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极大推动了我市企业科研水平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通过院士专家的言传身教,我市本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质的提升。三是开展合作挂职,柔性引进创新型人才。我市先后引进了多位亟需紧缺人才挂职任市直部门及县(市)区副职,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和智力资源,积极协调沟通、推动院地合作,破解技术难题,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有力推动了地方产业发展。引进了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专家林玉英挂职任市科技局副局长加强了我市与中国

科学院之间的沟通联系,促成一系列科技洽谈活动,组建了“中国科学院xx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为我市的高层次人次引进做出了突出贡献。根据凤城市汽车发动机增压器产业发展需要,引进了同济大学相关领域专家倪计民挂职任凤城市副市长,主抓汽车发动机增压器产业,任职以来,通过筹建产业联盟及院士专家工作站,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使凤城市汽车发动机增压器产业成为凤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技术创新新的爆发点。

3、积极搭建平台,促进创新型人才发挥才干。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及高科技人才创业创新,我市同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共建了“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xx中心”,建立了“xx产学研合作专家库”,已有100多位专家与xx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同时围绕xx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定位及产业布局,我市与中国科学院、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共同组建了“中国科学院xx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打造了我市高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孵化器。两个中心既是我市科研成果产学研用的平台,也是创新型人才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是未来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智力引擎。

4、加大培训力度,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提升我市创新型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近年来,通过与相关领域的专业院校和科研院所通过合作办学、远程互动等形式,我市开展了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专门培训120多期,不断更新本土人才的创业创新理念、拓宽创业创新视野,同时通过各类项目推介、

企事业招聘、创业创新讲座等活动,不断加强对社会各类人员的创业创新指导。

5、加大宣传力度,为创新型人才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通过多种渠道,对全市创新型人才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优秀创新型人才典型事迹进行宣传,同时积极向《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人才》等中央、省、市各级媒体投稿,宣传我市创新型人才有关情况,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二、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1、对创新型人才重视程度不够。用人单位,尤其是部分企业对人才工人特别是创新人才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意识到创新型人才对技术发展、科技更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对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投入不足,一些中小企业经营者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和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限制,仍固守“投入必须立即有产出”的思维定式,不能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订人力资源发展策略,致使企业人才大量流失,据统计,约有50%以上受调人员认为企业家的领导水平对其离职有影响,而这一问题仍没有引起中小企业经营者的足够重视。

2、创新型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虽然近年来我市创新型人才总量稳步增加,但13.96万人的总量,只占全市人才队伍总量(39.25万人)的35.6%,全市人口总量(239.4万人)的5.8%,远不有满足我市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从调研情况看,有近70%的人员就业首先追求工资福利待遇,其次是个人晋升空间、完善和宽松的发展环境,创业就业受地域经济影响较大,xx作为全省经济比较落后的城市,

能够提供的工资福利待遇有限,企业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都不高,人才承载力、吸引力不够强。创业创新人才的储备严重不足,有的外来大学生反映,在xx企业就业,可选择余地太少;本地大学生回流更少,即使回xx工作,也多为临时就业,而且还有一部分流入了机关事业单位。同时我市的创业创新人才队伍的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高层次领军人才、优秀专家占创新型人才比例较低,特别是缺乏急需紧缺的高精尖创新型人才。而我市的教育、卫生两大系统专业技术人才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所占比重过大,非公经济组织拥有量相对偏低,只占到其职工总数的12%,而企业的目标需求是30%;对高层次研发人员的需求目标是23%,目前也仅达到8%左右。在第二、三产业活动单位从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大学、大专、高中(专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之比为1∶9∶16∶32∶68,而企业对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需求超过50%;全市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1:6:7,我市规模较好的企业此项比例为1∶2.5∶2.8,而按照国际公认最优比例1:3:6的标准,我市专业技术人才结构明显不够合理,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偏少。

3、创业创新机制不完善,创新型人才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创新型人才队伍相关工作机制政策的研究探索不够,前瞻性、针对性不够强,同人才工作先进地区相比,现有人才政策缺乏吸引力,人才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对创新型人才的激励不足,同时受编制、待遇等因素影响,部分人才政策红利释放不够,人才公共服务水平较低;激活人才创业创新的工作机制不完善,创新型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不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