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常见传染病的消毒方法

常见传染病的消毒方法

常见传染病的消毒方法
常见传染病的消毒方法

常见传染病的消毒方法

消毒的目的的意义

传染病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不同的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体,藉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和控制传染的发生。其目的:(1)防止病原体播散到社会中,引起流行发生。(2)防止病者再被其他病原体感染,出现并发症,发生交叉感染。(3)同时也保护医护人员免疫感染。

仅靠消毒措施还不足以达到以上目的。须同时进行必要的隔离措施和工作中的无菌操作,才能达到控制传染之效。

不同的传播机制引起的传染病,消毒的效果有所不同。肠胃道传染病,病原体随排泄物或呕吐物排出体外,污染范围较为局限,如能及时正常地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中断传播的效果较好。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随呼吸、咳嗽、喷嚏而排出,再通过飞沫和尘埃而播散,污染范围不确切,进行消毒较为困难。须同时采取空间隔离,才能中断传染。虫媒传染病则采取杀虫灭鼠等方法。

消毒的种类

分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两种。疫源地消毒是指有传染源(病者或病原携带者)存在的地区,进行消毒,以免病原体外传。预防性消毒是指未发现传染源情况下,对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场所和人体进行消毒措施。如公共场所消毒,运输工具消毒,饮水及餐具消毒,饭前便后洗手均属之。医院中手术室消毒,免疫受损严重的病人,如骨髓移植病人预防性隔离及消毒措施亦为预防性消毒。

疫源地消毒又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二种。随时消毒是指及时杀灭并消除由污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而进行的随时的消毒工作。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住院隔离,痊愈或死亡后,对其原居地点进行的彻底消毒,以期将传染病所遗留的病原微生物彻底消灭。在医院中传染源停止隔离出院后,对物品及病房的消毒亦为终末消毒。

消毒方法的选择及影响消毒的因素

为使消毒工作顺利进行,取得较好效果,须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方法。一般应考虑以上几个问题。

(一)病原体的种类不同传染病病原体各有特点,对不同消毒方法的耐受性不同。如细菌芽胞对各种消毒措施的耐受力最强,必须用杀菌力强的灭菌剂、热力或辐射处理,才能取得较好效果。故一般将其作为最难消毒的代表。其他如结核杆菌对热力消毒敏感,而对一般消毒剂的耐受力却比其他细菌为强。真菌孢子对紫外线抗抗力很强,但较易被电离辐射所杀灭。肠道病毒对过氧乙酸的耐受力与细菌繁殖体相近,但季胺盐类对之无效。肉毒杆菌素易为碱破坏,但对酸耐受力强。至于其他细菌繁殖体和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对一般消毒处理耐受力均差。常见消毒方法一般均能取得较好效果。

(二)消毒对象的性质同样消毒方法对不同性质物品、效果往往不同。对油漆光滑的墙面,喷洒药液不易停留,应以冲洗、擦试为宜。对较粗糙墙面,易使药液停留,可用喷洒消毒。环氧乙烷薰蒸,对易于吸收药物的布、纸张效果较好,而对金属表面,须延长时间。粪便、痰液消毒不宜用凝固蛋白质药物处理,因蛋白质凝固对病原体可起保护作用,高压蒸气杀菌效果虽好,但不宜用于毛皮,塑料和人造纤维制品。环氧乙烷薰蒸赛珞璐制品,高浓度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浸泡绵织品,来苏液多次长时间浸泡乳胶手套,均可造成损坏。对于食品及餐具不宜用有毒或有恶臭的消毒液处理。

(三)消毒场所的特点消毒应考虑当地条件。在室内消毒时,密闭性好的房屋,可用薰蒸消毒,密闭性差者应用消毒液擦试或喷洒。通风良好的房屋,可用通风换气法消毒,通风换气不良,污染空气长期贮留处应当用药物薰蒸和喷洒。人口稠密地区不可用刺激性强气体消毒。接近火源不宜用环氧乙烷等易燃物消毒。

(四)卫生防疫方面要求不同条件下传播机会不同,在防疫方面要求不同。传染病流行时,发病严重的疫区,应集中应用效力好的药物与器械。发病少的外围地区,可采用简易消毒方法。传染病院或病房,患者集中,污染严重,消毒量大,应采用固定设备和高效措施,病家消毒属于临床措施,工作量小,可采用简易措施及方法。饮水应在净化基础上煮沸,生活用水净化后加氯消毒即可。对呼吸道传染病,强调空间隔离,通风和合理的带口罩,对肠胃道病应强调用具,粪便、呕吐物消毒和接触后洗手。不同病种的消毒,应注意区别对待。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较强含氯消毒剂或氯人剂消毒,不宜应用季胺盐及来苏等一般消毒剂处理。

在消毒工作时还须注意影响消毒的因素,如消毒剂量(包括消毒的强度及作用时间),消毒物品污染的程度,消毒的温度,湿度及酸碱度,有关化学拮抗物,消毒剂的穿透力及表面张力等。

具体消毒方法的应用

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及生物方法,但生物方法利用生物因子去除病原体,作用缓慢,而且灭菌不彻底,一般不用于传染疫源地消毒,故消毒主要应用物理及化学方法。

(一)物理消毒法

1.机械消毒一般应用肥皂刷洗,流水冲净,可消除手上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细菌,使用多层口罩可防止病原体自呼吸道排出或侵入。应用通风装置过滤器可使手术室、实验室及隔离病室的空气,保护无菌状态。

2.热力消毒包括火烧、煮沸、流动蒸气、高热蒸气、干热灭菌等。能使病原体蛋白凝固变性,失去正常代谢机能。

(1)火烧凡经济价值小的污染物,金属器械和尸体等均可用此法。简便经济、效果稳定。

(2)煮沸耐煮物品及一般金属器械均用本法,100℃1~2分钟即完成消毒,但芽胞则须较长时间。炭疽杆菌芽胞须煮沸30分钟,破伤风芽胞需3小时,肉毒杆菌芽胞需6小时。金属器械消毒,加1~2%碳酸钠或0.5%软肥皂等碱性剂,可溶解脂肪,增强杀菌力。棉织物加1%肥皂水15l/kg,有消毒去污之功效。物品煮沸消毒时,不可超过容积3/4,应浸于水面下。注意留空隙,以利对流。

(3)流动蒸气消毒相对湿度80~100%,温度近100℃,利用水蒸气在物何等表面凝聚,放出热能,杀灭病原体。并当蒸气凝聚收缩产生负压时,促进外层热蒸气进入补充,穿至物品深处,加速热量,促进消毒。

(4)高压蒸气灭菌通常压力为98.066kPa,温度121~126℃,15~20分钟即能彻底杀灭细菌芽胞,适用于耐热、潮物品。

(5)干热灭菌干热空气传导差,热容量小,穿透力弱,物体受热较慢。需160~170℃,1~2小时才能灭菌。适用于不能带水份的玻璃容器,金属器械等。

不同病原体的热耐受力,以热死亡时间表达。见附表。

3.辐射消毒有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二种。前者有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后者包括丙种射线的高能电子束(阴极射线)。红外线和微波主要依靠产热杀菌。电离辐射设备昂贵,对物品及人体有一定伤害,故使用较少。目前应用最多为紫外线,可引起细胞成份、特别是核酸、原浆蛋白和酸发生变化,导致微生物死亡。紫外线波长范围2100~3280A,杀灭微生物的波长为2000~3000A,以2500~2650A作用最强。对紫外线耐受力以真菌孢子最强,细菌芽胞次之,细菌繁殖体最弱,仅少数例外。紫外线穿透力差,3000A以下者不能透过2mm厚的普通玻璃。空气中尘埃及相对湿度可降低其杀菌效果。对水的穿透力随深度和浊度而降低。但因使用方便,对药品无损伤,故广泛用于空气及一般物品表面消毒。照射人体能发生皮肤红斑,紫外线眼炎和臭氧中毒等。故使用时人应避开或用相应的保护措施。

日光曝晒亦依靠其中的紫外线,但由于大气层中的散射和吸收使用,仅39%可达地面,故仅适用于耐力低的微生物,且须较长时间曝晒。

此外过滤除菌除实验室应用外,仅换气的建筑中,可采用空气过滤,故一般消毒工作难以应用。

(二)化学消毒法根据对病原体蛋白质作用,分为以下几类。

1.凝固蛋白消毒剂包括酚类、酸类和醇类。

(1)酚类主要有酚、来苏、六氯酚等。具有特殊气味,杀菌力有限。可使纺织品变色,橡胶类物品变脆,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故除来苏外应用者较少。

酚(石炭酸)(carbolic acid):无色结晶,有特殊臭味,受潮呈粉红色,但消毒力不减。为细胞原浆毒,对细菌繁殖型1:80~1:110溶液,20℃30分钟可杀死,但不能杀灭芽胞和抵抗力强的病毒。加肥皂可皂化脂肪,溶解蛋白质,促进其渗透,加强消毒效应,但毒性较大,对皮肤有刺激性,具有恶臭,不能用于皮肤消毒。

来苏(煤酚皂液)(lysol):以47.5%甲酚和钾皂配成。红褐色,易溶于水,有去污作用,杀菌力较石炭酚强2~5倍。常用为2~5%水溶液,可用于喷洒、擦试、浸泡容器及洗手等。细菌繁殖型10~15分钟可杀灭,对芽胞效果较差。

六氯酚(hexochlorophane):为双酚化合物,微溶于水,易溶于醇、酯、醚,加碱或肥皂可促进溶解,毒性和刺激性较少,但杀菌力较强。主要用于皮肤消毒。以2.5~3%六氯酚肥皂洗手可减少皮肤细菌80~90%,有报告可产生神经损害,故有宜长期使用。

(2)酸类对细菌繁殖体及芽胞均有杀灭作用。但易损伤物品,故一般不用于居室消毒。5%盐酸可消毒洗涤食具,水果,加15%食盐于2.5%溶液可消毒皮毛及皮革,10l/kg 加热30℃浸泡40小时。乳酸常用于空气消毒,100m3空间用10g乳酸薰蒸30分钟,即可杀死葡萄球菌及流感病毒。

(3)醇类乙醇(酒精)(ethylalcohol)75%浓度可迅速杀灭细菌繁殖型,对一般病毒作用较慢,对肝炎病毒作用不肯定,对真菌孢子有一定杀灭作用,对芽胞无作用。用于皮肤消毒和体温计浸泡消毒。因不能杀灭芽胞,故不能用于手术器械浸泡消毒。异丙醇(isopropylalcohol)对细菌杀灭能力大于乙醇,经肺吸收可导致麻醉,但对皮肤无损害,可代替乙醇应用。

2.溶解蛋白消毒剂主要为碱性药物,常用有氢氧化钠、石灰等。

(1)氯氧化钠白色结晶,易溶于水,杀菌力强,2~4%溶液能杀灭病毒及细菌繁殖型,10%溶液能杀灭结核杆菌,30%溶液能于10分钟杀灭芽胞,因腐蚀性强,故极少使用,仅用于消灭炭疽菌芽胞。

(2)石灰(Ca)遇水可产生高温并溶解蛋白质,杀灭病原体。常用10~20%石灰乳消毒排泄物,用量须2倍于排泄物,搅拌后作用4~5小时。20%石灰乳用于消毒炭疽菌污染场所,每4~6小时喷洒一次,连续2~3次。刷墙2次可杀灭结核芽胞杆菌。因性质不稳定,故应用时应新鲜配制。

3.氧化蛋白类消毒剂包括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因消毒力强,故目前在医疗防疫工作中应用最广。

(1)漂白粉应用最广。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Ca(OCl)2,含有效25~30%,性质不稳定,可为光、热、潮湿及CO2所分解。故应密闭保存于阴暗干燥处,时间不超过1年。有效成份次氯酸可渗入细胞内,氧化细胞酶的硫氢基因,破坏胞浆代谢。酸性环境中杀菌力强而迅速,高浓度能杀死芽胞,粉剂中用于粪、痰、脓液等的消毒。每升加干粉200克,搅拌均匀,放置1~2小叶,尿每升加干粉5克,放置10分钟即可。10~20%乳剂除消毒排泄物和分泌物外,可用以喷洒厕所,污染的车辆等。如存放日久,应测实际有效氯含量,校正配制用量。漂白粉精的粉剂和片剂含有效氯可达60~70%,使用时可按比例减量。

(2)氯胺—T(chloramine T)为有机氯消毒剂,含有效氯24~26%,性较稳定,密闭保持1年,仅丧失有效氯0.1%。微溶于水(12%),刺激性和腐蚀性较小,作用较次氯酸缓慢。0.2%1小时可杀灭细菌繁殖型,5%2小时可杀灭结核杆菌,杀灭芽胞需10小时

以上。各种铵盐可促进其杀菌作用。1~2.5%溶液对肝炎病毒亦有作用。活性液体须用前1~2小时配制,时间过久,杀菌作用降低。

(3)二氯异氰尿酸钠(sod.dichlorisocynurate)又名优氯净,为应用较广的有机氯消毒剂,含氯60~64.5%。具有高效、广谱、稳定、溶解度高、毒性低等优点。水溶液可用于喷洒、浸泡、擦沫,亦可用干粉直接消毒污染物,处理粪便等排泄物,用法同漂白粉。直接喷洒地面,剂量为10~20g/m2。与多聚甲醛干粉混合点燃,气体可用薰蒸消毒,可与92号混凝剂(羟基氯化铝为基础加铁粉、硫酸、双氧水等合成)以1:4混合成为“遇水清”,作饮水消毒用。并可与磺酸钠配制成各种消毒洗涤液,如涤静美,优氯净等。对肝炎病毒有杀灭作用。

此外有氯化磷酸三钠、氯溴二氰尿酸等效用相同。

(4)过氧乙酸(peroxy—aceticacid)亦名过氧醋酸,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有刺激性酸味,是一种同效速效消毒剂,易溶于水和乙醇等有机溶剂,具有漂白的腐蚀作用,易挥发的刺激性酸味,是一种高效速效消毒剂,易溶于水和乙醇等有机溶剂,具有漂白和腐蚀作用,性不稳定,遇热、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强大碱等易分解。0.01~0.5%,0.5~10分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1%5分钟可杀灭芽胞,常用浓度为0.5~2%,可通过浸泡、喷洒、擦抹等方法进行消毒,在密闭条件下进行气雾(5%浓度,2.5ml/m2)和熏蒸(0.75~

1.0g/m3)消毒。

(5)过氧化氯3~6%溶液,10分钟可以消毒。10~25%60分钟,可以灭菌,用于不耐热的塑料制品,餐具、服装等消毒。10%过化氢气深胶喷雾消毒室内污染表面;180~200ml/m3,30分钟能杀灭细菌繁殖体;400ml/m3,60分钟可杀灭芽胞。

(6)过锰本钾1~5%浓度浸泡15分钟,能杀死细菌繁殖体,常用于食具、瓜果消毒。

4.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ationic surfactants)主要有季铵盐类,高浓度凝固蛋白,低浓度抑制细菌代谢。有杀菌浓度,毒性和刺激性小,无漂白及腐蚀作用,无臭、稳定、水溶性好等优点。但杀菌力不强,尤其对芽胞效果不佳,受有机物影响较大,配伍禁忌较多,为其缺点。国内生产有新洁尔灭,消毒宁(度米苍)和消毒净,以消毒宁杀菌力较强,常用浓度0.5~1.0‰,可用于皮肤,金属器械,餐具等消毒。不宜作排泄物及分泌物消毒用。

5.烷基化消毒剂

(1)福尔马林为34~40%甲醛溶液,有较强大杀菌作用。1~3%溶液可杀死细菌繁殖型,5%溶液90分钟或杀死芽胞,室内熏蒸消毒一般用20ml/m3加等量水,持续10小

时,消除芽胞污染,则需80ml/m324小时,适用于皮毛、人造纤维、丝织品等不耐热物品。因其穿透力差,刺激性大,故消毒物品应摊开,房屋须密闭。

(2)戊二醛(glutaraldehyde)作用似甲醛。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但杀菌效果差,在碱性液中能保持2周,但强提高杀菌效果,故通常2%戊醛内加0.3%碳酸氢钠,校正pH 值为化合物(杀菌效果增强,可保持稳定性18个月。无腐蚀性,有广谱、速效、高热、低毒等优点,可广泛用于杀细菌,芽胞和病毒消毒。不宜用作皮肤、粘膜消毒。

(3)环氧乙烷epoxyethane)低温时为无色液体,沸点10.8℃,故常温下为气体灭菌剂。其作用为通过烷基化,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化谢。一般应用是在15℃时0.4~

0.7kg/m2,持续12~48小时。温度升高10℃,杀菌力可增强1倍以上,相对湿度30%灭菌效果最佳。具有活性高,穿透力强,不损伤物品,不留残毒等优点,可用于纸张、书籍、布、皮毛、塑料,人造纤维、金属品消毒。因穿透力强,故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消毒。须避开明火以防爆。消毒后通风防止吸入。

6.其他

(1)碘通过卤化作用,干扰蛋白质代谢。作用迅速而持久,无毒性,受有机物影响小。常有磺酒、磺伏(磺与表面活性剂为不定型结合物)。常用于皮肤粘膜消毒,医疗器械应急处理。

(2)洗必泰(hibitane)为双胍类化合物。对细菌有较强的消毒作用。可用于手、皮肤、医疗器械、衣物等消毒,常用浓度为0.2~1‰。

各种物品常用消毒法见表9。

表6 各种物品常用消毒方法一览表

常见传染病的消毒方法最新版本

常见传染病的消毒方法 消毒的目的的意义 传染病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不同的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体,藉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和控制传染的发生。其目的:(1)防止病原体播散到社会中,引起流行发生。(2)防止病者再被其他病原体感染,出现并发症,发生交叉感染。(3)同时也保护医护人员免疫感染。 仅靠消毒措施还不足以达到以上目的。须同时进行必要的隔离措施和工作中的无菌操作,才能达到控制传染之效。 不同的传播机制引起的传染病,消毒的效果有所不同。肠胃道传染病,病原体随排泄物或呕吐物排出体外,污染范围较为局限,如能及时正常地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中断传播的效果较好。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随呼吸、咳嗽、喷嚏而排出,再通过飞沫和尘埃而播散,污染范围不确切,进行消毒较为困难。须同时采取空间隔离,才能中断传染。虫媒传染病则采取杀虫灭鼠等方法。 消毒的种类 分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两种。疫源地消毒是指有传染源(病者或病原携带者)存在的地区,进行消毒,以免病原体外传。预防性消毒是指未发现传染源情况下,对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场所和人体进行消毒措施。如公共场所消毒,运输工具消毒,饮水及餐具消毒,饭前便后洗手均属之。医院中手术室消毒,免疫受损严重的病人,如骨髓移植病人预防性隔离及消毒措施亦为预防性消毒。 疫源地消毒又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二种。随时消毒是指及时杀灭并消除由污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而进行的随时的消毒工作。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住院隔离,痊愈或死亡后,对其原居地点进行的彻底消毒,以期将传染病所遗留的病原微生物彻底消灭。在医院中传染源停止隔离出院后,对物品及病房的消毒亦为终末消毒。 消毒方法的选择及影响消毒的因素

传染病疫情消毒办法

学校传染病疫情消毒办法 消毒办法主要包含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及生物方法三大种,对于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消毒主要采用物理及化学方法。 (一)物理消毒法 1.机械消毒:常用于手消毒,一般应用肥皂刷洗,流水冲净,可消除手上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细菌 2.热力消毒:学校可采用火烧、煮沸等。 (1)火烧用于凡经济价值小的污染物,主要用于金属器械,简便经济、效果稳定。(2)煮沸耐煮物品及一般金属器械均用本法,100℃1~2分钟即完成消毒,例如碗筷、毛巾、拖把均可在沸水中进行消毒。 3.辐射消毒:日光曝晒亦依靠其中的紫外线,但由于大气层中的散射和吸收使用,仅39%可达地面,故仅适用于耐力低的微生物,且须较长时间曝晒。 (二)化学消毒法 学校最常用也最方便使用的为氧化蛋白类消毒剂,主要包括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其中漂白粉(泡腾片)应用最广。常见漂白粉及泡腾片使用方法: 1、粪、痰、脓液等污染物,直接干粉喷洒,每升加干粉200克,搅拌均匀,放置1~2小时即可。

2、常见污染物消毒办法:主要采用2000mg/L含氯溶液喷洒或擦拭物体表面。5%漂白粉配置方法为:以1:20的比例,将漂白粉入水中,搅拌均匀后静置15-30min,去上清液即可用于消毒,泡腾片可参照其说明书,1L水加2片泡腾片或者4片漂精片,碾碎后搅拌均匀即可用于消毒。 (三)消毒过程 1、对油漆光滑的墙面,应以冲洗、擦试为宜。对较粗糙墙面,可用喷洒消毒。 2、学校对班级进行消毒时应先关闭门窗,然后喷洒或擦拭后,继续关闭门窗至少30min以上,然后打开门窗。 3、重点消毒环节:教室桌面、椅子扶手、门把手、公共厕所、走廊阳台栏杆以及楼梯扶手。 (四)注意事项 高浓度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在配置、喷洒或者擦拭时,工作人员要做穿隔离服、长筒手套及口罩,做好自身的手防护和呼吸道防护工作。

(完整版)常用的消毒方法

常用的消毒方法 目前常用的消毒方法主要有:热力消毒和灭菌(湿热)、化学药物消毒和灭菌(含氯消毒剂、环氧乙烷、过氧乙酸、戍二醛、甲醛、乙醇等),以及紫外线消毒和电放辐射灭菌。现分述如下: 一、湿热消毒和灭菌 湿热灭菌原理主要是通过凝固菌体蛋白质而杀死微生物。湿热杀死微生物的能力比干热强,因为湿热消毒可以使菌体蛋白质含水量增加,从而易于被热力所凝固,加速了微生物的死亡。 (一)煮沸消毒 煮沸消毒是最早使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方法简单,应用方便,不需要特殊设施,花费不多而效果可靠。缺点是消毒物品被浸湿,而且处理后再污染的可能性增多。 煮沸消毒适用于消毒食具、食物、棉织品、金属及玻璃制品等。当水温达到100℃时细菌繁殖体几乎立刻死亡,通常在水沸腾后再煮5-15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细菌芽胞抗热能力较强,有些芽胞煮沸数小时才能将其杀灭,因此煮沸消毒一般不能达到灭菌的效果。 煮沸消毒时应注意:

1.消毒时间应从水煮沸后算起; 2.煮沸过程中不要加入新的消毒物品; 3.被消毒物品应全部浸入水中; 4.碗盘等不透水物品应垂直放置,以利对流; 5.消费物品不应放置过多,一般不应超过容器高的四分之三; 6.消毒导热不良的物品时应适当延长煮沸时间。 (二)压力蒸汽灭菌 压力蒸汽灭菌是热力灭菌中使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穿透力强、灭菌效果可靠,能灭杀所有微生物。穿透力强的原因主要是蒸汽凝结时释放出的潜热和凝聚收缩后产生的负压加速了蒸气对物品的穿透,使物品的深部也能很快达到灭菌所需的温度。 压力蒸汽灭菌的持续时间应从灭菌器内达到要求温度时算起,至灭菌完成时为止。总时间包括: 1.热力穿透时间;2.消毒维持时间,即杀灭微生物所需时间,一般用杀灭嗜热脂肠杆菌芽胞所需时间来表示(在121℃里需12分钟、132℃时需2分钟、115℃需30分钟);3.安全时间(一般为消毒维持时间的一半)。其中热力穿透时间是指灭菌柜内达到灭菌温度至消毒物品中心部位亦达到灭菌温度所需时间,该时间长短取决于消毒物品的性质、包装大小、安放情

应急传染病消毒知识竞赛笔试题(附答案)

道里区传染病及突发事件防控处置能力技能竞赛 (笔试部分) 单位: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 单选答题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判断答题区 1 2 3 4 5 6 7 8 9 10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下列哪个是错误的:() A、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手足口病 B、治疗手足口病无特效药物 C、以支持疗法为主 D、主要是抗菌治疗 2、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A、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B、普通病例、重症病例 C、疑似病例、普通病例、重症病例 D、疑似病例、确诊病例 3、下列哪个不是手足口病的住院指征:() A、精神差/嗜睡、易惊、烦躁不安 B、肢体抖动或无力、瘫痪 C、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 D、手、足、口出现皮疹 4、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蛋白中能诱导产生中和抗体是() A.膜蛋白 B.核衣壳蛋白 C 多聚酶 D.转录酶 E.内切酶 5、流感的临床表现,不符合的是() A、全身症状重 B、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或不明显 C、年老患者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流感,病情可持续发展 D、肺外并发症多见 6、猩红热病主要涉及的脏腑是( ) A 脾胃 B 脾肾 C 心肺 D 肺胃 7、关于消毒的定义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B.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C.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D.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抑制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 E.是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或清除或抑制无生命有机物内的微生物,防止其腐败的处理。 8、有效氯是()。 A.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 B.是指含氯消毒剂所含氯量。 C.是指消毒剂所含氯量。 D.代表含氯消毒剂的氯含量。 E.代表高效消毒剂。 9、疫源地终末消毒是指()。 A.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除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 B.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C.对可能受到病源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D.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 E.对污染或可能被污染人员进行人体、着装、随身物品等的消毒与清洗等除污染处理。 10、对下列哪种传染病不需开展终末消毒()。 A.霍乱、副霍乱 B.细菌性痢疾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甲型肝炎 E.伤寒、副伤寒 11、出现霍乱病人后,终末消毒时的消毒范围是()。 A.病人住过的房间和工作场所 B.病人所在的街道或自然村 C.病人住过或工作过的建筑物或院落 D.病人所用的水井及可能污染的场所 E.以上全是 12、消毒剂指用于()。 A.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B.清除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C.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D.抑制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E.杀灭或清除或抑制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13、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什么方针() A.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B.预防为主、长备不懈 C.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D.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14、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 不是其中之一() A.一般 B.较大 C.重大 D.比较重大 E、特别重大 15、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的病例定义应包括哪些因素、以下最全面的是() A、临床表现 B、即患者的时间、地点、人间分布特征以及临床表现/或实验室信息 C、三间分布特征 D、时间、地点、实验室诊断 16、工作人员有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损害时应停止护理()等患者 A.鼠疫狂犬病 B.霍乱白喉 C.伤寒痢疾 D.麻疹乙脑 17、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在采集疑似病倒、临床诊断病例咽拭子等标本时,工作人员应采用() 级防护。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18、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特征临床表现() A.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发热 B. 头昏、恶心、呕吐及全身抽搐 C. 恶心、呕吐、腹痛、四肢麻木、阵发性抽搐 D. 口唇、皮肤黏膜青紫、血高铁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升高

几种常用的消毒方法

几种常用的消毒方法 一、普通喷雾消毒法 指用普通喷雾器喷洒消毒液进行表面消毒的处理方法,各种农用和医用喷雾器均可应用。 1.适用范围普通喷雾消毒法适用于对物体(品)表面、室内墙面和地面、室外建筑物和帐篷表面、地面、车辆外表面、装备及植被等实施消毒。 2.使用要求先从足下喷洒,开辟无害化通道至操作端点,而后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依次喷洒。 3.注意事项 (1)喷洒有刺激性或腐蚀性消毒剂时,消毒人员应配戴防护口罩、眼镜,穿防护服。 (2)室内喷雾时,喷前将食品、衣被及其他不需消毒的物品收叠放好,或用塑料膜覆盖防湿。 (3)室外喷雾时,消毒人员应站在上风向。 二、气溶胶喷雾消毒法

指用气溶胶喷雾器喷雾消毒液进行空气或物体表面消 毒的处理方法,雾粒直径20μm以下者占90%以上。由于所喷雾粒小,浮于空气中易蒸发,可兼收喷雾和熏蒸之效。喷雾时,可使用QPQ-1型喷雾器及产生直径在20μm以下雾粒的其他喷雾器。 1.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室内、坑道、车辆、帐篷内空气和物体表面实施消毒。 2.使用要求消毒前关好门窗,喷雾时,按自上而下、由左向右顺序喷雾。喷雾量以消毒剂溶液可均匀覆盖在物品表面或消毒液的雾团充满空间为度。作用30~60min后,打开门窗通风,驱除空气中残留的消毒液的雾粒及气味。 3.注意事项同普通喷雾消毒法,特别注意防止消毒剂气溶胶进入呼吸道。 三、擦拭消毒法 指用布或其他擦拭物浸以消毒剂溶液,擦拭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的处理方法。 1.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家具、办公用具、生活用具、玩具、器械、车辆和装备等物体表面,以及医院和实验室环境表面实施消毒处理。

2.使用要求消毒时,用干净的布或其他物品浸消毒剂溶液,依次往复擦拭拟消毒物品表面,作用至所用消毒剂要求的时间后,再用清水擦洗,去除残留消毒剂,以减轻可能引起的腐蚀、漂白等损坏作用。 3.注意事项 (1)不耐湿物品表面不能应用该方法实施消毒处理; (2)擦拭时应防止遗漏; (3)污物可导致消毒剂有效浓度下降,因此表面污物较多时,应适时更新消毒液,防止污物中的病原体对消毒剂溶液的污染。 四、浸泡消毒法 指将待消毒物品全部浸没于消毒剂溶液内进行消毒的 处理方法。 1.适用范围用于对耐湿器械、玻璃器皿、餐(饮)具、生活用具及衣物等实施消毒与灭菌。 2.使用要求对导管类物品应使管腔内同时充满消毒剂溶液。消毒或灭菌至要求的作用时间,应及时取出消毒物品用清水或无菌水清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八种常用的消毒方法对比

八种消毒方法的对比 之前,有网友一起讨论,空气消毒用什么方法比较好,其实没有 所谓的最好,只是看看哪种最适合您。为此,我整理了8 种空气消毒方法,主要从消毒原理已经消毒效率进行评价,供各位朋友参考选择:常见应用方法: 1、臭氧消毒法:臭氧是一种淡蓝色气体,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分解产生的氧原子可以氧化并穿透细菌细胞壁而杀死细菌。但不能除尘,室 内必须没有人,并容易损坏一些易氧化的物品,对表面微生物作用较小。臭氧对人的呼吸道有一定的影响。尽管应用广泛,但越来越多的报导不 主张使用臭氧消毒方法。消毒效率在91~92%之间。 2、紫外照射法:如果应用在空调系统中效果非常差,因为空气流速高,细菌受照的剂量非常小,不能除尘。WHO 和欧盟GMP 都已经宣布其 为通常不被接受的方法,更不能作为最终灭菌。消毒效率在 82~84%。 3、甲醛熏蒸法:甲醛是一种化学试剂,已经宣布致癌,消毒效率大 概在77~78%。 4、超低阻高中效过滤器:这是一种物理阻隔的方法,常规风口上的 阻力是粗效的三分之一,但效率很高,对于大于0.5 微米的效率可达

80%,重量轻,安装方便。消毒效率在92~98%(一次通过的除菌效率) 5、高效过滤器:也是物理阻隔,没有副作用,卫生部消毒规范指出洁净室空气灭菌只用空气净化过滤方式。这种消毒效率可达99.9% 甚至更高(一次的效率) 由于细菌不会单独存在,都需要附着在粒子上,因此,高效其实是最好的消毒,控制好人员的规范其实才是最重要的,其他消毒只是一种辅助。 除此之外,再汇总几个消毒方法,供参考吧: 6、等离子法:这种方法是在气体在加热或者强电磁场作用下产生高度电离的电子云,其中的活性自由基和射线对微生物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效率很低70%以下。 7、电子灭菌灯:一种物理方法,没什么破坏,消毒效率平均85%。 8、负离子法:在电场、紫外、射线和水的撞击下使空气电离而产生,可吸附尘埃粒子变成重离子而沉降,缺点是有二次扬尘,在空调系统中不会使用。消毒效率73%左右

常见传染病的消毒方法

常见传染病的消毒方法消毒的目的的意义 传染病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不同的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体,藉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和控制传染的发生。其目的:(1)防止病原体播散到社会中,引起流行发生。(2)防止病者再被其他病原体感染,出现并发症,发生交叉感染。(3)同时也保护医护人员免疫感染。 仅靠消毒措施还不足以达到以上目的。须同时进行必要的隔离措施和工作中的无菌操作,才能达到控制传染之效。 不同的传播机制引起的传染病,消毒的效果有所不同。肠胃道传染病,病原体随排泄物或呕吐物排出体外,污染范围较为局限,如能及时正常地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中断传播的效果较好。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随呼吸、咳嗽、喷嚏而排出,再通过飞沫和尘埃而播散,污染范围不确切,进行消毒较为困难。须同时采取空间隔离,才能中断传染。虫媒传染病则采取杀虫灭鼠等方法。 消毒的种类 分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两种。疫源地消毒是指有传染源(病者或病原携带者)存在的地区,进行消毒,以免病原体外传。预防性消毒是指未发现传染源情况下,对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场所和人体进行消毒措施。如公共场所消毒,运输工具消毒,饮水及餐具消毒,饭前便后洗手均属之。医院中手术室消毒,免疫受损严重的病人,如骨髓移植病人预防性隔离及消毒措施亦为预防性消毒。 疫源地消毒又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二种。随时消毒是指及时杀灭并消除由污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而进行的随时的消毒工作。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住院隔离,痊愈或死亡后,对其原居地点进行的彻底消毒,以期将传染病所遗留的病原微生物彻底消灭。在医院中传染源停止隔离出院后,对物品及病房的消毒亦为终末消毒。 消毒方法的选择及影响消毒的因素 为使消毒工作顺利进行,取得较好效果,须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方法。一般应考虑以上几个问题。 (一)病原体的种类不同传染病病原体各有特点,对不同消毒方法的耐受性不同。如细菌芽胞对各种消毒措施的耐受力最强,必须用杀菌力强的灭菌剂、热力或辐射处理,才能取得较好效果。故一般将其作为最难消毒的代表。其他如结核杆菌对热力消毒敏感,而对一般消毒剂的耐受力却比其他细菌为强。真菌孢子对紫外线抗抗力很强,但较易被电离辐射所杀灭。肠道病毒对过氧乙酸的耐受力与细菌繁殖体相近,但季胺盐类对之无效。肉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上课讲义

学习资料 仅供学习与参考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病流行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类常见病、多发病。它可在人群中传播,造成流行。旧社会,由于鼠疫、霍乱、天花、血吸虫病、伤寒等传染病的猖厥流行,我国人民贫病交加,人均寿命只有35岁。解放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一些烈性传染病已在我国绝迹,1989年9月1日,我国又贫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使许多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但当前,我国传染病的发病率仍占年总发病率的第一位,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增强大众的防病意识,达到最终消灭传染病的目标还任重而道远。夏秋季是胃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此,从本期开始我们在《医学常识》栏目中将连续刊出传染防治的一般常识。 传染病在人群人传播,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是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和流行的生物学基础,只有这三个环节同时存在,传染病才可能造成传播与流行,而只要切断其中的任一五一节,传染病就不能传播与流行。例如,接种疫苗就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从而不得传染病。 一、传染源 是指受了传染的人或动物 传染源体内一定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不时地排出体外,感染别人。传染源包括了传染病的病人、病原体携带者(体内带有病原体,但没有临床表现的人)和受感染的动物。 (一)病人传染病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其体内的病原体数量多,而且病人的症状有利于病原全向外播散,如病原体可通过病人的咳嗽、喷嚏、呕吐、腹泻等方式排出体外。一般传染病在发病初期的传染性最强,如麻疹、病毒性肝炎等。有些传染病如白喉、伤寒在恢复期还有传染性。 (二)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疾病的表现而携带病原体的人。病原携带者可分为三类:潜伏期携带者、病后携带者、“健康”携带者。由于这些病原携带者都没有临床症状和表现,但可不断排出病原体,所以不容易被人发现,是最重要、最危险的传染源。 (三)受感染的动物人类有许多传染病来自动物(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其中以鼠类最为重要,因为它能传播多种疾病如鼠疫、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以动物作为传染源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炭疽、布氏菌病、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这些动物性传染病可以由动物传染给人,但人与人之间一般不相互传染(鼠疫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二、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方式使易感者感染的途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传染病的消毒

传染病的消毒与隔离 张荣 概述 传染病又称感染性疾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及螺旋体等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组具有感染性的疾病。由原虫、蠕虫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称为寄生虫病,也包括在传染病的范畴内。 传染病是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的一组疾病。虽然在我国目前许多传染病被消灭、基本消灭、控制或减少,但是还有一些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和感染性腹泻仍广泛存在;已被消灭的传染病仍有死灰复燃的可能;新发现的传染病亦不断传入我国,因而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不能放松。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1.有病原体2.有传染性3有地方性、季节性和流行性4有免疫性。 传染病流行的条件: 1传染源主要是病人,还包括隐形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及被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空气、飞沫、尘埃、水、食物、手、玩具、食具、血制品、血液,土壤等。 3.易感人群 传染病的分类 依据其传播方式、速度计对人体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大类39种,实行分类管理。 (一)甲类传染病也称强制管理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报告时间: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与12小时内上报。 (二)乙类传染病也称严格管理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甲型H1NI流感。报告时间:城镇于12小时,农村与24小时。对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三)丙类传染病也称监测管理传染病,11种:流行性和地方性斑

常用几种灭菌方法

常用灭菌方法简介 一、辐射灭菌法 本法系指灭菌物品置于适宜放射源辐射的γ射线或适宜的电子加速器发生 的电子束中进行电离辐射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方法。本法最常用的60Co-γ射线 辐射灭菌。医疗器械、容器、生产辅助用品、不受辐射破坏的原料药及成品 等均可用本法灭菌。 采用辐射灭菌法灭菌后的产品其SAL应《10-6。γ射线辐射灭菌所控制的参数 主要是辐射剂量(指灭菌物品的吸收剂量)。该剂量的制定应考虑灭菌物品的 适应性及可能污染的微生物最大数量及最强抗辐射力,事先应验证所使用的剂 量不影响被灭菌物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常用的辐射灭菌吸收剂量为 25KGy。对最终产品、原料药、某些医疗器材应尽可能采用低辐射 剂量灭菌。灭 菌前,应对被灭菌物品微生物污染的数量和抗辐射强度进行测定,以评价灭菌 过程赋予该灭菌物品的无菌保证水平。 灭菌时,应采用适当的化学或物理方法对灭菌物品吸收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控, 以充分证实灭菌物品吸收的剂量是在规定的限度内。如采用 与灭菌物品一起被 辐射的放射性剂量计,剂量计要置于规定的部位。在初安装时剂量计应用标准 源进行校正,并定期进行再校正。 60Co-γ射线辐射灭菌法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短小芽孢杆菌孢子(Spores of Bacillus pumilus)。 二、干热灭菌法 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干热灭菌柜、隧道灭菌器等设备中,利用干热空气 达到杀灭微生物或消除热原物质的方法。适用于耐高温但不宜用湿热灭菌法 灭菌的物品灭菌,如玻璃器具、金属材质容器、纤维制品、固体试药、液状 石蜡等均可采用本法灭菌。 干热灭菌条件一般为160~170℃*120min以上、170~180℃*60min以上或250℃*45min 以上,也可采用其他温度和时间参数。应保证物品灭菌后的SAL《10-6。干热 过度杀灭后物品的SAL应《10-12,此时物品一般无需进行灭菌前污染微生物的 测定。250℃*45min的干热灭菌也可除去无菌产品包装容器及有关生产灌装用具 中的热原物质。 采用干热灭菌时,被灭菌物品应有适当的装载方式,不能排列过密,以保证

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消毒方法

附录A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消毒方法 A.1 手足口病 A.1.1 地面、墙壁、门窗 1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消毒30min。 A.1.2 衣服、被褥等耐湿热物品 污染的衣服、被褥需要单独清洗,用70℃以上热水浸泡30min。患儿所用毛巾每次清洗后煮沸消毒15min~30min或流通蒸汽消毒30min。 A.1.3 家具、玩具等普通物体表面 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60min。 A.1.4 盛装吐泻物的容器 5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15min。 A.1.5 餐(饮)具 流通蒸汽100℃作用30min,或煮沸消毒作用15min~30min,或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 A.2 水痘 A.2.1 室内空气 开窗通风,必要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气溶胶喷雾或空气消毒机开展空气消毒。 A.2.2 地面、墙壁、门窗 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消毒30min。 A.2.3 衣服、被褥等耐湿热物品 流通蒸汽100℃作用30min,或煮沸消毒作用30min,或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 A.2.4 家具、玩具等普通物体表面 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30min。 A.2.5 餐(饮)具 流通蒸汽100℃作用30min,或煮沸消毒作用15min~30min,或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 A.3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A.3.1 地面、墙壁、门窗 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消毒30min。 A.3.2 衣服、被褥等耐湿热物品 流通蒸汽100℃作用30min,或煮沸消毒作用30min,或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 A.3.3 家具、玩具等普通物体表面 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30min。 A.3.4 盛装吐泻物的容器 5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 A.3.5 餐(饮)具 流通蒸汽100℃作用30min,或煮沸消毒作用30min,或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 A.3.6 排泄物、吐泻物和分泌物 按A.5执行。 A.4 猩红热 A.4.1 室内空气 开窗通风,必要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气溶胶喷雾或空气消毒机开展空气消毒。 A.4.2 地面、墙壁、门窗 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消毒30min。 A.4.3 衣服、被褥等耐湿热物品 流通蒸汽100℃作用30min,或煮沸消毒作用30min,或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 A.4.4 家具、玩具等普通物体表面 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30min。 A.4.5 餐(饮)具 流通蒸汽100℃作用30min,或煮沸消毒作用15min~30min,或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 A.5 细菌性痢疾 A.5.1 地面、墙壁、门窗 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消毒30min。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及其预防

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一、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包括朊毒体、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真菌和螺旋体等,人体寄生虫包括原虫和蠕虫,上述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均属于感染性疾病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有传染性,有传染性的疾病才称为传染病,它可在人群中传播并造成流行。 二、传染病的基本条件 传染病的发生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包括下列4个方面。 (1)患者急性患者及其症状(咳嗽、吐、泻)而促进病原体的播散;慢性患者可长期污染环境;轻型患者数量多而不易被发现。 (2)隐性感染者在某些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中,隐性感染者是重要传染源。 (3)病原携带者慢性病原携带者不显出症状而长期排出病原体,在某些传染病(如伤寒、细菌性痢疾)中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4)受感染的动物某些动物间的传染病,如狂犬病、鼠疫等,也可传给人类,引起严重疾病。还有一些传染病如血吸虫病,受感染动物是传染源中的一部分。 2.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染途径。 (1)空气、飞沫、尘埃主要见于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麻疹、白喉、SA RS等。 (2)水、食物、苍蝇主要见于以消化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伤寒、痢疾等。 (3)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既可传播消化道传染病(如痢疾),也可传播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 (4)吸血节肢动物又称虫媒传播,见于以吸血节肢动物(蚊子、跳蚤、白蛉、恙虫等)为中间宿主的传染病如疟疾、斑疹伤寒等。 (5)血液、体液、血制品见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 (6)土壤当病原体的芽孢(如破伤风、炭疽)或幼虫(如钩虫)、虫卵(如蛔虫)污染土壤时,则土壤成为这些传染病的传染途径。 3.易感人群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易感者的比例在人群中达到一定水平时,如果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则传染病的流行很容易发生。某些病后免疫力很巩固的传染病(如麻疹),经过一次流行之后,要等待几年当易感者比例再次上升至一定水平,才发生另一次流行。这种现象称为

各类传染病消毒方法

各类传染病消毒方法 一、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一类通过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空气、空气中的飞沫和尘埃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肺结核、流脑、白喉、猩红热、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 ●消毒方法 1.空气:经常性开窗通风。 2.对痰及口鼻分泌物:用纸盒、纸袋盛装后丢弃。 3.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水沸腾后继续煮20分钟-30分钟,或1000mg/L 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6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4.食物:病人的剩余饭菜不可再食用,煮沸30分钟,或50000mg/L有效氯含 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2小时后处理。 5.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或涂 擦,作用1小时,浸泡时消毒液要浸过容器。 6.地面、墙壁、门窗:用1000mg/L—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或 擦拭,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小时。 7.衣服、被褥:耐热、耐湿的棉布类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浸泡在75℃ 以上的热水中30分钟。 8.家用物品、家具、玩具:可用1000mg/L—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 浸泡、喷洒或擦洗,再用清水洗净。 9.手与皮肤:接触病人或污染物后,应用皂液流动水冲洗双手,用含有效碘0.5% 的碘伏溶液涂擦,作用1分钟。也可用75%酒精涂擦,作用1分钟,或用经卫生部门批准的手消毒剂搓洗1分钟。 二、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湿一类以粪口传播为主的传染病,粪便污染食物或饮水、手等,经粪口途径传播造成流行。这类传染病主要包括:甲型和戊型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另外,甲型和戊型肝炎还可通过食用生的污染贝类,如:牡蛎、蛤、贻贝与毛蚶受感染。细菌性痢疾也可经由携带细菌的苍蝇、蟑螂等污染食物而传播。 ●消毒方法 1.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水沸腾后继续煮20分钟-30分钟,或1000mg/L 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6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2.食物:病人的剩余饭菜不可再食用,煮沸30分钟,或50000mg/L有效氯含 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2小时后处理。

发生传染病后常用物品的消毒方法

发生传染病后常用物品的消毒方法 对象一般传染病特殊传染病食具煮沸15分钟。 肠道传染病:先煮沸15分钟,后清洗,再煮沸10分钟。 煮沸20分钟。 肠道传染病:先煮沸20分钟,后清洗,再煮沸10分钟。 毛巾煮沸15分钟。 煮沸20分钟。 环境物品 (桌面、柜面、晨检牌、席子等) ①含500 mg/L有效氯消毒剂擦拭或浸泡30分钟。 ②0、1%过氧乙酸擦洗或浸泡30分钟。 ①含1 000 mg/L有效氯消毒剂擦拭或浸泡1小时。 ②O、2%过氧乙酸擦洗或浸泡1小时。 玩具①含500 mg/L有效氯消毒剂擦洗(木制)或浸泡(塑料)30分钟。 ②O、1%过氧乙酸擦洗(木制)或浸泡(塑料)30分钟。 ①含1 000 mg/L有效氯消毒剂擦洗(木制)或浸泡(塑料)1小时。 ②O、2%过氧乙酸擦洗(木制)或浸泡(塑料)1小时。 痰盂①含1 000 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②、0、2%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

①含2 000 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1小时。②0、5%过氧乙酸浸泡1小时。 盥洗室物体表面、小马桶、便池、便槽等①含1 000 mg/L 有效氯消毒剂擦洗或喷洒,作用30分钟。②O、2%过氧乙酸擦洗或喷洒,作用30分钟。 ①含2 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擦洗或喷洒,作用1小时。 ②0、5%过氧乙酸擦洗或喷洒,作用1小时。 衣服、被单等①煮沸15分钟。②O、1%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 ①煮沸20分钟。②O、2%过氧乙酸浸泡1小时。 空气①紫外线消毒( 1、5 W/m3),作用1小时。②O、5%过氧乙酸(8 ml/m3)喷雾消毒,密闭30分钟。 2%过氧乙酸(8 ml/m3)喷雾消毒,密闭1小时。 体温计同预防性消毒同预防性消毒病人的吐泻物、分泌物1:20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为12500mg/L)充分搅匀,加盖消毒1小时(即100g尿粪混合物加5g漂白粉)。 1:5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为50 000 mg/L)充分搅匀,加盖消毒2小时(即100 g尿粪混合物加20 g漂白粉)。

最新传染病预防安全知识.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

常见传染病的消毒方法

春季传染病有哪些_常见传染病的消毒方法 常见传染病的消毒方法消毒的目的的意义传染病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不同的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体,藉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和控制传染的发生。 其目的:(1)防止病原体播散到社会中,引起流行发生。 (2)防止病者再被其他病原体感染,出现并发症,发生交叉感染。 (3)同时也保护医护人员免疫感染。仅靠消毒措施还不足以达到以上目的。须同时进行必要的隔离措施和工作中的无菌操作,才能达到控制传染之效。 不同的传播机制引起的传染病,消毒的效果有所不同。肠胃道传染病,病原体随排泄物或呕吐物排出体外,污染范围较为局限,如能及时正常地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中断传播的效果较好。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随呼吸、咳嗽、喷嚏而排出,再通过飞沫和尘埃而播散,污染范围不确切,进行消毒较为困难。须同时采取空间隔离,才能中断传染。虫媒传染病则采取杀虫灭鼠等方法。 消毒的种类分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两种。 疫源地消毒是指有传染源(病者或病原携带者)存在的地区,进行消毒,以免病原体外传。预防性消毒是指未发现传染源情况下,对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场所和人体进行消毒措施。如公共场所消毒,运输工具消毒,饮水及餐具消毒,饭前便后洗手均属之。医院中手术室消毒,免疫受损严重的病人,如骨髓移植病人预防性隔离及消毒措施亦为预防性消毒。 疫源地消毒又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二种。随时消毒是指及时杀灭并消除由污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而进行的随时的消毒工作。

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住院隔离,痊愈或死亡后,对其原居地点进行的彻底消毒,以期将传染病所遗留的病原微生物彻底消灭。在医 院中传染源停止隔离出院后,对物品及病房的消毒亦为终末消毒。 消毒方法的选择及影响消毒的因素为使消毒工作顺利进行,取得较好效果,须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方法。一般应考虑以上几个 问题。 (一)病原体的种类不同传染病病原体各有特点,对不同消毒方法的耐受性不同。如细菌芽胞对各种消毒措施的耐受力最强,必须 用杀菌力强的灭菌剂、热力或辐射处理,才能取得较好效果。故一 般将其作为最难消毒的代表。其他如结核杆菌对热力消毒敏感,而 对一般消毒剂的耐受力却比其他细菌为强。真菌孢子对紫外线抗抗 力很强,但较易被电离辐射所杀灭。肠道病毒对过氧乙酸的耐受力 与细菌繁殖体相近,但季胺盐类对之无效。肉毒杆菌素易为碱破坏,但对酸耐受力强。至于其他细菌繁殖体和病毒、螺旋体、支原体、 衣原体、立克次体对一般消毒处理耐受力均差。常见消毒方法一般 均能取得较好效果。 (二)消毒对象的性质同样消毒方法对不同性质物品、效果往往不同。对油漆光滑的墙面,喷洒药液不易停留,应以冲洗、擦试为宜。对较粗糙墙面,易使药液停留,可用喷洒消毒。环氧乙烷薰蒸,对 易于吸收药物的布、纸张效果较好,而对金属表面,须延长时间。 粪便、痰液消毒不宜用凝固蛋白质药物处理,因蛋白质凝固对病原 体可起保护作用,高压蒸气杀菌效果虽好,但不宜用于毛皮,塑料 和人造纤维制品。环氧乙烷薰蒸赛珞璐制品,高浓度过氧乙酸或含 氯消毒剂如漂白粉浸泡绵织品,来苏液多次长时间浸泡乳胶手套, 均可造成损坏。对于食品及餐具不宜用有毒或有恶臭的消毒液处理。 (三)消毒场所的特点消毒应考虑当地条件。在室内消毒时,密闭性好的房屋,可用薰蒸消毒,密闭性差者应用消毒液擦试或喷洒。通风良好的房屋,可用通风换气法消毒,通风换气不良,污染空气 长期贮留处应当用药物薰蒸和喷洒。人口稠密地区不可用刺激性强 气体消毒。接近火源不宜用环氧乙烷等易燃物消毒。

几种常用的消毒方法简介

几种常用的消毒方法简介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消毒方法。 机械性消毒用机械的方法如清扫、清理、铲刮、洗涤等,随着这些污物的清除,大量的病原体也被清除。机械性清除不能达到彻底消毒的目的,必须配合其他消毒方法进行。清除的污物应进行焚烧或深埋。清扫后的地面、房舍还需要喷洒化学消毒药或用其他办法,才能将残留的病原体消灭干净。 通风亦具有消毒的意义。它虽不能杀灭病原体,但可在短时间内使室内空气交换出去,减少病原体的数量。如在80平方米的房间内,当无风与室外温差为20℃时,约9分钟就能交换一次空气;而温差为15℃时,就需11分钟。通风时间视温差大小可适当掌握,一般不少于30分钟。 物理消毒阳光和干燥:阳光是天然的消毒剂,其光谱中的紫外线有较强的杀菌能力,阳光的灼热和蒸发水分引起的干燥亦有杀菌作用。一般病毒和非芽孢性病原菌,在直射的阳光下几分钟至几小时可以杀死,就是抵抗力很强的细菌芽孢,连续几天在强烈的阳光下反复暴晒,也可以变弱或杀灭。因此,阳光对于场、具等的消毒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但阳光的消毒能力大小取决于很多条件,如季节、时间、纬度、天气等。因此利用阳光消毒要根据情况掌握,并配合其他方法进行。此外紫外线的穿透能力很差,利用阳光消毒时,被消毒物体的表面要清理干净,否则影响消毒效果。 高温火焰的烧灼和烘烤是简单而有效的消毒方法,但其缺点是有些物品由于烧灼而被损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当传染病流行时,被病污染严重的巢脾,清扫的杂物都可以进行焚烧,金属具可以用喷灯烧灼或火焰烘烤消毒。 煮沸消毒是经常应用而又效果确实的方法。大部分非芽孢病原微生物在100℃的沸水中迅速死亡。大多数芽孢在煮沸后15分钟~30分钟内亦能致死。煮沸1小时~2小时可以有把握地消灭所有的病原体。各种金属具、部分木质具、玻璃用具、衣物等都可以进行煮沸消毒。将煮不坏的物品放入锅内,加水浸没物品即可。如果加1%~2%的苏打、0.5%的肥皂等,可以防止金属生锈,提高沸点,增强灭菌作用。 蒸汽消毒相对湿度在80%~100%的热空气能携带许多热量,遇到消毒物品凝结成水,放出大量热量,因而达到消毒的目的。这种消毒方法与煮沸消毒的效果相似,但蒸汽消毒所用时间是煮沸时间的1倍以上。这种方法用于一些不能直接与水接触的物品等的消毒。 化学消毒化学消毒的效果决定于许多因素,例如病原体抵抗力的特点、所处环境的情况、消毒时的温度、药剂的浓度、消毒时间长短等。在选择化学消毒剂时应考虑对该病原体的消毒力强、对人和毒性小、不损害被消毒的物体、易溶于水、在消毒的环境中比较稳定、价廉和使用方便等。下面介绍几种群消毒方面常用的化学消毒剂。

常用物品的消毒方法

常用物品的消毒方法 1.医疗废弃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之间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它危害性的废物。 2;处理方法;临床科室医疗废物日产日清(l利器盒除外)医疗废物交接记录本应保存三年。暂存点储存时间不得超过两天,冷动时间不得超过七天。如:{病理性废物}每天对储存设施和设备消毒1一-2次3:氧气湿化瓶(服药杯)每周一次用500mg/L寒氯消毒液侵泡后,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备用。使用中的濕化瓶每日更换蒸馏水。 2:灭菌的各种辅料(纱布棉球)、无菌包:开封后有效时间为24小时。并注明开封时间 无菌持物钳:如干罐保存,每4小时更换一次,并注明启用日期和时间。 碘酒、酒精瓶:每周更换2次,冲洗干净,用包布包裹后,送供应室灭菌。 开启的无菌溶液(抽出的药液):在2小时内应用,各种溶媒不得超过24小时.,并注明开启时间 接触传染病病人物体表面:用含500mg-1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消毒。 接触传染病病人医护人员手:可用快速手消毒剂,或用250-500mg/L 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流动水冲洗。 治疗室换药室紫外线:每日紫外线照射1小时(记录灯管启用时间和

累计时间),每周75%酒精纱布擦拭紫外线灯管,保持无尘,污染时随时处理,紫外线灯管的有效消毒时间为1000小时,照射强度每半年检测一次,低于70uw/cm者应随时更换。新灯管大于100. 雾化吸入器的螺旋管、面罩、雾化罐:各关节拆开,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消毒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电动吸引器、胃肠减压器、洗胃机容器:内容物用后随时倒掉,但疑似传染病需加入含1000-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内消毒30分钟后再倒掉,容器做到每日刷洗,使用后先用500mg-1000mg/L有效率的含氯消毒剂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在清洗干净备用。 不锈钢换药盘(碗)、镊子:镊子用后刷洗干净、擦干、包好送供应室高压灭菌。 体温计:用含250-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用时冲洗干净擦干,床边隔离病人体温表专用。 指甲刀:用75%酒精擦拭消毒。 治疗室的墩布:专用并有明显标志,地面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的墩布至少擦拭2次静脉注射止血带:一人一带,用后500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或高压处理。 特殊伤口(如气性坏疽、破伤风等)所用器械:固定专用,器械用毕浸泡在1000-2000mg/L含氯消毒液内30分钟后,初步刷洗擦干,再送供应室高压消毒。 普通病房:每日开窗通风上下午各一次,每次30分钟。 抹布(扫床套):一人一桌一布,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