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英汉习语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英汉习语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英汉习语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英汉习语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英汉习语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了解中英习语差异:学会大师级翻译原则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习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

美国哲学教授H.P.Grice在他的Meaning一书中把话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两种。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这就是Grice的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理论的基础。那么,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语文章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根据我们的观察,英汉习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很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

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我们经过归纳总结认为,英汉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 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 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

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好”相连。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 Thou art more lovely a nd more temperate。

2、习俗差异

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些年来养宠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

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 E 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 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 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等等。形容人“病得厉害”用sick as a dog,“累极了”是dog-tired。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

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呢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

3、宗教信仰方面

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习语也大量地出现在英汉语言中。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习语很多,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相关的习语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上帝帮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下地狱去这样的诅咒。

4、历史典故

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如“东施效颦”、“名落孙山”、“叶公好龙”等等。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Achille s’heel(唯一致命弱点、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a Penelope’s 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表示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

二、英汉习语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关于翻译标准,中外翻译理论家们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从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重神似不重形似”,到张培基先生提出的“忠实通顺”;从瞿秋白的“等同概念”,到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Eugene A·Nidar的“功能对等(f unctional equivalence”或“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主张是相互影响的、互为补充、不断改善的,虽然侧重点有所有不同,

但中心都是要译文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义,保持原作的风格,忠实地反映原作的面貌。https://www.wendangku.net/doc/373940558.html,

所谓忠实表达原文的意义,应指忠实表达原文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三个方面。但是,并不是原文的那句话、每个习语、词汇都同时具备三种意义,有

的可能只有字面意义,没有形象意义;有的可能兼有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但没有隐含意义。尤其是,任何两种语言文化都不可能完全对等,要把原文中的三种意义全部再现于译文常常是不可能的。如果字面意义或形象意与隐含意义在翻译时由于文化的差异出现矛盾,字面意义或形象意义应当服从隐含意义。其次,原文的形象意义在目的语中可能会找不到对应物或者没有相同的形象,或者虽然形象相同,隐含意义(包括褒贬意义却冲突,这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形象的隐含意义的准确传达,可更换另一个译文诗刊熟悉的形象或得舍弃形象意义,只译出隐含意义。总之,隐含意义,也就是原文意欲表达的意义是最重要的。

在翻译的方法上,直译与意译一直是翻译理论界争论的焦点。我们通过对一些翻译理论及资料的学习与实践认为,直译与意译是相对的,两者之间相互联系,且没有绝对的界线。大到一部作品,小到一个句子的翻译都会兼有直译与意译。一件好的译作总是即有直译,又有意译,直译与意译相结合。我们认为,如果采用直译能准确传达原文多种意义的,就直译,如果不能译出原文多种意义,特别是不能准确译出隐含意义的就采用意译。

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将英汉习语的翻译原则和方法加以具体化。

1、直译

由于人们在感情,在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及社会经历等方面会有相似之处,英汉习语中有少量相同或近似的习语,这些习语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相同或近似,隐含意义相同,也就是说,此类习语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所传达出的文化信息是相同的,可以互译。

如Easy come,easy go与汉谚“来得容易,去得快”、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与趁热打铁“Practice makes perfect与“熟能生巧”Example i s better than precept与“身教胜于言传”等等。相近似的有spend money l ike water与“挥金如土”;汉语成语“破釜沉舟”与英语burn one’s boats 都源于军事家的策略。两个习语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近似,略有差别,隐含意义相同,形象意义互译。此类习语直译,保存了原文的字面意义、

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保留了原文的风格,译文读者也很容易理解、接受,是一种最佳方式。

当原习语的隐含意义很明显或很容易推断时,读者可以通过字面领悟它的含义,则直译字面意义。All roads lead to Rome译成“条条大道通罗马”。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再如以下几例:

雪中送炭,to offer fuel in snowy weather。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even the dog swaggers when its master win fa vour。

“瓜田李下”来自“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译为Neither adjust yo ur shoe in a melon patch,nor your hat under a plum tree。

类似这样的习语译文,读者只要用心体会一下,就会明白其隐含意义,不但保留了原文的形象,而且增加了阅读的趣味。

2、意译

有些习语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在翻译时无法保留原文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可将原文的形象更换成另一个译文读者所熟悉的形象,从而转达出原文的语用目的,译出隐含意义。如在《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中举的一个例子when in R ome,do as the Romans do。如果按字面意义直译,读者会不明白,为什么是罗马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其实它的隐含意义就是“入乡随俗”,若译为“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则更为形象生动,关于译成以上两者中的哪一个,则要视原文文体、上下文语境而定。

我们知道“龙”在英汉两种文化中的意义完全不同,所以汉语“望子成龙”的形象在英译时不能保留,可意译为to expect one’s son to become an ou tstanding personage,又如英语习语a cat on hot bricks形象是一只在炽热的砖头上行走的猫,痛苦而狼狈,这个情景和汉语的“热锅上的蚂蚁”不谋而合,都表示“焦急而狼狈”,翻译时更换了形象,则更利于读者的理解。

有些习语在翻译时无法保留原文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而只能译出它的隐含意义,如“天有不测风云”,若把它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毫不保留地译成英语,会使英文读者不知所云,因为汉语中“风云”的文化含义一般的西方人很难理解,若把它的隐含意义译出,就会一目了然:Something unexpected may ha ppen any time,这种情况在源于典故的习语中较常见。如Achilles’heel若直译为“阿克勒斯的脚后跟”并不能让大多数人理解,而译出它的隐含意义“唯一致命的弱点”更恰当。

又如:the dog that will fetch a bone will carry a bone在译成汉语时,其中的字面形象dog、bone都不能直译,只能舍弃它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译出隐含意义:“对你说别人的坏话的人,也会说你的坏话”。

同类的例子还有fight like cat and dog如果按字面意义直译成汉语,虽保留了原文的形象,但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We still love each other ve ry much, but we fight like cat and dog可译为:“我们常常吵吵闹闹,但仍很相爱。”

3、还有一些习语,其中的形象直译后虽不会产生文化冲突,却会造成语用失误,译文读者不能理解其含义。命名译文形象生动,体现出原文的风格和韵味。如:黄鼠狼给鸡拜年,the weasel goes to pay his respects to the hen。盲

人骑瞎马,A blind man on a blind horse。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y ou can’t make your horse work without feeding it。

4、其他

英汉习语中有一些属“貌合神离”,字面意义相同,隐含意义(包括褒贬意义却相去甚远,不能互译。如laugh off one’s head和“笑掉大牙”,前者指to laugh in an extreme way,or beyond reasonable limits。而汉语“笑掉大牙”却是“看笑话”的意思。To make on e’s hair stand on end和“令人发指”,前者含义是看到或听到某些可怕的事物而十分害怕,而后者的意思为“令人非常愤怒”。

有些习语含有褒贬义,翻译时不可随意对应。如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will appear与汉谚“说曹操”并无贬意。把“雨后春笋”与like mushroo ms相对应也是不合

适的,前者指好的事物大量出现,且有很强的生命力,而英语中的mushroom往往同时含有“生长迅速、灭亡消失也迅速的意思”。

从礼貌原则看英汉翻译的得体性

摘要: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要注意其得体性。要做到翻译得体,礼貌是一个应该关注的重要方面。本文认为顾曰国提出的礼貌准则比较符合中国传统的礼貌习惯,在英译汉中可以作为我们翻译的标准。

关键字:得体性;礼貌准则;翻译

1. 引言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为了达到交际的成功,英汉翻译时要根据两种文化的差异来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符合英汉两国人民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做到译文的得体。而在评估译文得体时,礼貌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本文将从礼貌准则的角度来谈谈英汉翻译的得体性。

2. 翻译的得体性

得体性是可以作为我们说话做事的一个标准,也就是说我们做事说话要看场合,要适合当时的语境,符合当时的情况。得体性在单一文化中就值得大家关注,那么在涉及到两种文化时,得体性无疑更应该受到重视。因此在翻译时我们应该注意其得体性。

2.1得体性

语言能力的体现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能否说出并理解语法完全正确而在特定语境中得体的话。钱冠连也强调,得体的交际就是“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空间(场合、对适当的人说了适当的话”。(2002:164可见,话语交际是否得体,涉及到很多的因素。当然单纯的讲得体性,它是相对的。在一种情况下看来体得,在另一种情况下就未必得体。在某一种文化看来体得,在另一种文化中也不一定得体。得体性应满足交际者特定的文化风俗习惯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2.2翻译的得体性原则

翻译是一种涉及两种语言环境的语言转换活动。每一种语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交流中根据各自的风俗习惯产生一种交际规则。文化不同,交际规则就相异。此外,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很在的差异。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逐步达到高潮式的思维方式,人们在谈话时总是迂回曲折,先因后果;与此相反,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式,他们谈话时往往开门见山,先果后因。因此,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这些差异,使译语符合译入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也就是要注意翻译的得体性。怎样才算得体呢?笔者同意林大津的观点,他认为“得体性是指表达者的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对交际目的和语境因素的适应程度”。(2005:422那么在英汉翻译中,也就是译出的汉语的内容与形式要在汉语的相关语境中达到英语想要表达的交际目的。

3. 中西礼貌原则

礼貌准则是指那些制约言语行为的礼貌规范。不同的国家有自己不同的社会习惯和行为准则。因此,也形成了不同的礼貌准则,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之处。我们在进行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时,应该注意这种差异。

3.1西方的礼貌准则

美国社会学家可夫曼(Coffman在20世纪50年代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面子行为理论”。他认为面子是社会交往中人们有效地为自己赢得的正面的社会价值,它是个人的自我体现,也都要受到面子的约束。(刘葆花:2009在此基础上,英国学者布朗和列文森(Brown Levinson于1978年从人类学和哲学的角度出发,第一次对礼貌、面子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提出了面子论,他们认为如果人们在交际中要互相合作,那么说话时就要在保留面子方面进行合作。面子分为两类,一类是积极面子,一类是消极面子。交际中既要尊重对方的积极面子,又要照顾对方的消极面子。英国语言学家Leech根据英国文化的特点列举了六条礼貌原则:①策略准则;②慷慨准则;③赞扬准则;④谦虚准则;⑤赞同准则;⑥同情准则。

3.2中国的礼貌准则

中国人也有自己的“面子观”。中国人在社会交往中讲究“有面子”,尽量去避免“丢面子”。当进行语言交际时,为顾及双方的“面子”,汉语言文化会以礼貌为

手段,力求和谐。此外,顾曰国先生追溯了中国文化中礼貌的起源,并根据中国文化对于德、言、行的礼貌要求,对Leech提出的策略准则和慷慨准则进行了修改,归纳了五个礼貌准则:①“自卑而尊人”与贬己尊人准则;②“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与称呼准则;③“彬彬有礼”与文雅准则;④“脸”、“面子”与求同准则;⑤“有德者必有言”与德、言、行准则。五个准则互相渗透,互为制约,其中贬己尊人是中国式礼貌的突出特点。(顾曰国,1992:10-14

3.3中西礼貌准则的差异

尽管中西方都有面子的礼貌准则,但侧重点不一样。西方“面子观”强调个人行为的自由和个人愿望的满足,代表的是个人为中心的社会价值。而中国人的“面子观”强调个人的需求不超过社会给予他的身份地位。代表的是个人从属与社会的价值观。在西方文化中,策略准则是礼貌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而在汉语言文化中“贬己尊人”是富有中华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汉语中有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的概念,但这在英语中的表现不是很明显。汉文化中晚辈是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子的,而西方国家尤其是英美国家,晚辈是可以直呼长辈名子的。由此可见,虽然中西礼貌准则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但差异也是非常明显,在进行跨文化的翻译活动中,我们应当尤其关注其差异,做到符合其各自的礼貌准则。

4. 汉译得体原则

以上西方礼貌准则虽与中国的礼貌准则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们并不都适合中国的实际文化语境。而顾曰国的这五个观点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礼貌观,因此在英汉翻译中,我们可以把这五个准则作为我们翻译的标准,以达到英汉翻译的得体性。

4.1贬已尊人准则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互敬互爱、彬彬有礼的悠久传统。在交际中,人们常常使用敬辞和谦辞来贬低自己以示对他人的尊重。在英译汉时,为了使译出的汉语得体需要注意这种自我贬低以示谦虚的礼貌原则。例如:

A: It is very kind of you to give me such a good advice.

B: I’m glad to.

译文一

A: 你真好,给我提这么好的建议。

B: 哪里哪里,不敢当。

译文二

A:你真好,给我提建议。

B:非常高兴,给你提建议。

在听到别人赞扬时,西方人总是欣然接受,而中国人往往是贬低自己以示谦虚。译文一是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译文二是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译文一的B用“哪里哪里,不敢当”来努力的贬低自己,以示谦虚。如果看译文二,会让人有一种不谦虚之感。

4.2称呼准则

英汉在称呼语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晚辈和长辈之间都可直呼其名以示亲近;而在中国,人们向来有尊敬祖宗和长辈的传统观念。不仅小辈见了长辈,要喊尊称,就是同辈人中小的(如弟弟见了大的(如哥哥也要加上敬词如哥哥。例如:

A:Hello, Li Yang. How have you been recently?

B:Hi, Wang Ji an. Nice to see you here. I’m not too bad. How is your wife?

译文一

A:小李你好。最近忙什么呢?

B::你好啊,王大哥。真巧,在这里碰见您了。我还是老样子,没忙什么,嫂子最近还好吗?

译文二

A:李洋你好。最近忙什么呢?

B::你好啊,王建。真巧,在这里碰见您了。我还是老样子,没忙什么,嫂子最近还好吗?

这是两个中国人打招的语言,在这里我想先交待一下这两个人的关系。李洋是王建的弟弟。很明显第一个译文比较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小的见了大的,应该加上一个敬语如译文中的王大哥。

4.3文雅准则

一个人的修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礼貌语言、举止来体现的。如果有些话使人感觉不悦,最好换一种婉转说法,当然有些误解或反感是由社会风俗或传统习惯所引起的,这时我们应当避免使用。语言上犯忌和文化犯忌一样,都会使人生厌。为了表示尊重,汉语常用一些措词谦和的婉语,如求人办事称“拜托”。但委婉语的文化内涵也是千差万别的。拿“老”字为例,美国人怕老,就千方百计忌讳“old”

一词,常借用其它的词来委婉地表示“老年”这一概念,home for adults(养老院、an adult community(老人区、senior citizens(资深公民,等等。因此,在翻译时应该考虑译入语文化特征,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

4.4求同准则

中国人最讲“面子”,希望自己有“面子”,别人给“面子”。因此,在交际中我们要尊重人的面子,遵循“求同准则”。如果违犯了这个准则,就会使人“丢面子”。例如:“Mr. Wang, how is your family doing?”这句话要看是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说,还是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说。如果地位高的人对低的人说可译为:小王,你家人情况如何? 反之应译为:王主任,您家人还好吧?同样的一句问候语,要想说得体,那就要寻求共同的基础,满足双方的面子。

4.5德、言、行准则

德、言、行礼貌准则与西方文化中的赞扬准则和谦虚准则大致相同。在交际中,人们都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赞美,这样会使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也会增加双方的友谊。但是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言辞往往会有不同的效果。例如:B帮A进行了录音制作。A: Thank you. You have helped me a lot today. You must have been very tir ed. B: Well, it’s my pleasure to help you. But I′m not tired at all. A本来想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但他按照汉语的习惯来表示B很辛苦,而且帮了很大的忙,然而西方人会听着不自然。“干这活就累,我是不是太无能了?”A的话不适合英语的文化背景,所以显得不得体。因此,翻译时应该根据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努力做到译语的地道。

5. 结语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各自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垮文化交流的得体性。本文探讨了得体性以及与翻译的关系,强调了翻译得体的重要性。要翻译得体,礼貌原则是一个应该注意的重要方面。而顾曰国提出礼貌准则代表了中国传统的礼貌准则,因此在英译汉中可以作为我们翻译的标准,从而实现中西方的友好交流。

[参考文献]

[1]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2(4:10-17.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林大津.谢朝群.论言语交际的得体原则:争议与意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6:419-424.

[4]刘葆花.英汉翻译中礼貌的语用等效[J].时代文学, 2009(3:42-43.

[5]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6]孙志祥.汉英翻译中的礼貌等值[J].中国翻译, 2003(6:20-22.

英语谚语的汉译方法

英语谚语的汉译方法探讨 【摘要】英语谚语在英文原著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如何理解和翻译英语谚语,对准确把握原著精粹往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大量的例证分别讨论了几种基本的谚语翻译方法。 【关键词】英语谚语英语翻译英语直译 谚语折射出人类的生活和生活环境。英语谚语措辞简练、内容精辟、寓意深邃,具有生动形象、喻义明显、富于色彩和哲理的语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语民族的文化特点,是英语文化中的瑰宝。学习英语这门语言不可能不学习英语谚语,尤其是谚语的翻译对我们正确理解谚语本身的含义及其折射出的民族文化有 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英语谚语汉译过程中, 切忌望文生义,要注意其口语化、民族性和原有的语言艺术性,灵活地运用直译、意译、直译兼意译、套用汉语谚语以及加注等多种方法,以求忠实的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保持原文的民族特色和修辞效果,做到语言通顺流畅,力求再现英语谚语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内涵。英语谚语受其本土文化影响很深,便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翻译时需要区别对待,采取多种方法来处理。英语谚语的翻译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一、直译法 直译就是按照文字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译,即在不违反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或误解的前提下,在译文中保留英语谚语的比喻、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例如:

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 a year’s planning is in spring. 一年之计在于春。 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滚石不生苔 after rain comes fair weather.雨过天晴。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金钱是万恶之源。 danger past,god forgotten.渡过危险,忘了上帝。 easier said than done.说时容易做时难。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那些自己wher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 有生命就有希望。 long hair and short wit.头发长,见识短.。 从以上例句看出,直译意思清楚,语言自然,可接受性高,给人以新颖、别致的感觉。直译保留了原谚语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神韵,因而能达到与原文近似的语言效果,是我们推崇的翻译方法。 英语与汉语的语言结构存在差异,文化背景也不尽相同,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因此,英语中还会有一部分谚语无法进行直译,否则就会显得牵强附会。这时,我们可以采用意译、套译等方法。 二、意译法 谚语中还有一部分具有较深的文化背景,读者不能生硬的通过字面意义来理解它的比喻意义,这时就要注重对比喻意义的翻译,必要时可以舍弃其字面意义,即意译。所谓意译就是只将大意表达出来,不注重细节,只要译文自然流畅、符合原文本意即可。例如:

论习语的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开题报告

学号: X X 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题目:论习语的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 院(系)外语系 专业班级英语2008级1班 学生姓名 X X X 指导教师(职称) X X( X X) 提交时间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安康学院外语院(系)英语专业2012届本科生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研究的内容(含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等。): 基本内容:本课题从两种翻译策略----异化与归化在习语中的应用着手,通过分析研究和例证法说明异化与归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在习语翻译中的具体应用。课 题共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 是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主要说明了习语、语言、文化的关系。 第二部分: 从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四个方面介绍英汉习语中反映的文化差异. 第三部分: 主要是关于异化和归化,其中包括异化、归化的起源和定义,异化、归化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张。并通过举例说明异化与归化在习语翻译中的应 用. 第四部分: 结论。异化与归化并不是矛盾的,而是互为补充,在习语翻译中不仅可以运用异化或归化,还可以运用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研究的重点: 异化和归化在习语翻译中的应用。 研究的难点:具体的习语翻译中应该选择哪种翻译策略及方法。 研究的创新点:异化与归化并不是矛盾的,而是互为补充,在习语翻译中不仅可以运用异化或归化,还可以运用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论文提纲: 1.引言 2.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2.1 语言与文化 2.2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 2.2.1 地域文化 2.2.2 历史文化 2.2.3 习俗文化 2.2.4 宗教文化 3.习语在不同文化中的翻译 3.1 英汉习语翻译的主要翻译策略 3.2.1 异化,以源语文化为归宿 3.2.2 归化,以目标语文化为归宿 3.2.3 异化与归化相结合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美车哲学教授在他的Meaning一书中把话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两种。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这就是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的基础。那么,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语文章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根据我们的观察,英汉习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由此出发,本文提出了英汉习语文化意义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我们经过归纳总结认为,英汉习语所反是非曲直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all at sea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

英语习语翻译的策略.

英语习语翻译的策略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本文根据英汉习语的特点,探讨了习语在英汉互译中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我们经过归纳总结认为,英汉习语所反是非曲直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 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常见英语谚语翻译技巧

阅读评析下列有关谚语的解释译文及谚语的翻译效果,并进行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的归类Proverbs are the popular sayings that brighten so much Latin American talk, the boiled-down wisdom that you are as apt to hear from professors as from peasants, from beggars as from elegantes. Brief and colorful, they more often than not carry a sting. 谚语是使拉丁美洲人民言谈生动活泼的流行俗语,是洗练睿智的语言,大学教授说,田野农夫也说,市井乞丐说,名门闺秀也说。谚语简洁明快、丰富多彩,往往带刺。 When a neighbor?s dismally unattractive daughter announced her engagement, Imelda remarked, “You know what they say, Senora: …There's no pot so ugly it can’t find a lid.?” And when her son-in-law blustered about how he was going to get even with the boss who had docked his pay, Imelda fixed him with a cold eye and said, “Little fish does not eat big fish.” 邻居一个丑八怪的女儿说她订婚了,伊梅尔达就说:“太太,你可听见大伙儿讲开了…罐儿配个盖子不发愁(姑娘再丑,找个汉子不必忧)。” 当伊梅尔达的女婿气势汹汹要找克扣他工资的老板算帐时,她冷眼瞪着他说:“小鱼吃得了大鱼吗?” One afternoon, I heard Imelda and her daughter arguing in the kitchen. Her daughter had quarreled with her husband's parents, and Imelda was insisting that she apologize to them. Her daughter objected.一天下午,我听见伊梅尔达和女儿在厨房争论开了。原来是女儿刚跟公婆吵了嘴,她非要女儿去赔不是不可。做女儿的却偏不依。 “But, Mama, I just can?t swallow them, not even with honey. They talk so big until we need something; then they’re too poor. So today when they wouldn?t even lend us enough to pay f or a new bed, all I did was say something that I?ve heard you say a hundred times: …If so grand, why so poor? If so poor, why so grand?? “可是,娘,我受不了,就是拌了蜜也咽不下呀!他们满嘴讲大话,可是一旦求上他们,却又穷得不得了。就拿今天来说吧,我们想借一点刚够买一张新床的钱,他们却不肯,我只得讲了些你平日讲过几百遍的话:…既然真阔气,何必又装穷?既然真正穷,何必摆阔气?? “Impertinent!” snorted Imelda. “Have I not also taught you, …What the tongue says, the neck pays for’? I will not have it said that I could never teach my daughter proper respect for her elders. 伊梅尔达鼻子哼了一声:“没家教!难道我还没有教过你:…舌头欠债,脖子还债??我才不愿意让人家指脊梁骨,说我根本就不会教女儿尊敬长辈。And before you go to beg their pardon, change those trousers for a dress. You know how your mother-in-law feels about pants on a woman. She always says, …What was hatched a hen must not try to be a rooster!?” 去赔不是吧,可先得用女服换掉男裤。你婆婆最讨厌妇女穿男裤你是知道的。她总是唠叨着。“孵出来的母鸡还想冒充公鸡?” Her daughter made one more try. “But Mama, you often say, …If the saint is annoyed, don’t pray to him until he gets over it.? Can?t I leave it for tomorrow?” 做女儿的还想争论一番:“可是,娘,你不是常说吗,得罪了菩萨也得等菩萨消了气再磕头嘛!明天再说难道不成吗?”. “No, no and no! Remember: …If the dose is nasty, swallow it fast.? You know, my child, you did wrong. But, …A gift is the key to open the door closed against you.? “不,不,不成!要记住;…药越难吃,越要快吃。?你知道,孩子,是你错了嘛!不过,…大门把你关在外,礼物送到自然开。? I have a cake in the oven that I was making for the Senora?s dinner, I will explain to the Senora. Now, dear, hurry home and make yourself pretty in your pink dress. By the time you get back, I will have the cake ready for you to take to your mother-in-law. 我炉里正烤着蛋糕,本是给太太当正餐的,这我可给太太解释解释。好吧,乖孩子,赶紧回家,穿一身粉红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等你回来时,蛋糕也就好了,拿去送给婆婆。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副标题: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05-5-15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习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 美车哲学教授H.P.Grice在他的Meaning一书中把话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两种。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这就是Grice的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理论的基础。那么,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语文章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根据我们的观察,英汉习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由此出发,本文提出了英汉习语文化意义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我们经过归纳总结认为,英汉习语所反是非曲直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doc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张宁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习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 美车哲学教授H.P.Grice在他的Meaning一书中把话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两种。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这就是Grice的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理论的基础。那么,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语文章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根据我们的观察,英汉习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由此出发,本文提出了英汉习语文化意义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我们经过归纳总结认为,英汉习语所反是非曲直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 “可爱”、“温和”、“美好”相连。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2、习俗差异 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些年来养庞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Old dog will mot learn m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等等。形容人“病得厉害”用sick as a dog,“累极了”是dog-tired。与此相反,中国

谚语翻译技巧

英汉谚语的区别与翻译原则 谚语是通俗简练、生动活泼的韵语或短句,它经常以口语的形式在人民中间广泛地沿用和流传,是人民群众表现实际生活经验或感受的一种“现成话”。本文主要介绍英汉谚语英汉谚语的特点与区别,并对翻译过程中应掌握的基本技巧作了大致概括。 一、英汉谚语的特征 (一)用词精炼、句式整齐 经过长期的实践,谚语的用词十分讲究,单句间接凝练、言简意赅,双句大多采用对仗,结构整齐、对称。 汉谚:1、滴水穿石 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 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As distance tests a horse's strength.sotime reveals a person's heart. 英谚:1、Out of sight,out of mind. 眼不见,心不烦。 2、Like father,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 (二)音韵和谐、易于上口 谚语经过人们长期的使用流传,具有很强的口语化特点,单句讲究韵律,双句讲究对仗,因此说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 汉谚:1、嘴上无毛,说话不牢。 Downy lips make thoughtless slips. 2、失之东隅,收之桑隅。 What one loses on the swings one gets back on theroundabouts. 英谚:1、Aeeidents will happen in the best-regu-lated families. 家规再严,丑事难免。 2、Empty vessels make the most noise. 滴瓶不响,半瓶叮当。 (三)比喻生动,寓意深刻 谚语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包含着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汉谚:1、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As long as green hills remains,there'll never be a shortage of firewood, 2、宁为鸡头,毋为牛后。 Better bethe head 0fadogthanthetail of alion. 英谚:1、Great minds think alike.英雄所见略同。 2、A contented mind is a perpetual feast.知足者常乐。 二、英汉谚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英汉谚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起源差异 首先,英汉谚语都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英谚受基督教的影响,反映了基督教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如:No respecter of persons.(一视同仁);而汉谚则受到“儒”、“释”、“道”三教的影响,如:“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是儒家的思想;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 谚语的产生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因此英国历史上航海业曾

英汉习语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英汉习语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了解中英习语差异:学会大师级翻译原则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习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 美国哲学教授H.P.Grice在他的Meaning一书中把话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两种。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这就是Grice的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理论的基础。那么,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语文章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根据我们的观察,英汉习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很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

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73940558.html, 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方法 作者:王巨锋 来源:《经济师》2012年第02期 摘要:谚语来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英汉谚语在地 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因此,如何忠实地翻译谚语,把一种文化在另一种文化中再现出来,成了每一个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忠实、通顺地再现英语谚语,可以灵活运用四种译法——直译法、意译法、等值译法、直译和意译结合法。 关键词:英汉谚语文化差异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132-03 一、引言 谚语来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Genius wit and spirit of a nation are discovered by their proverbs.(一个民族的天赋、智慧和精神都从他们的谚语中表现出来)。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谚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方梦之.2004:186—189)。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 的话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英汉谚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即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 那么何为谚语呢?谚语是通俗、简练、生动、活泼的韵语或短句,它经常以口语的形式在人民中间广泛地沿用和流传,是人民群众表现实际生活经验或感受的一种“现成话”。它是在民间流传的固定短语,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是社会经验的总结。谚语作为民间文学形式的一种,具有诗的活泼,文的凝重,熟语的简洁。 二、英汉谚语反映的文化差异 每种语言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其地理环境、习俗、宗教、历史等密切相关。作为语言表达特殊形式的英汉谚语,与各自文化密切相关,传达了不同的语言特点和本国信息,反映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笔者认为,英汉谚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浅谈英汉习语的翻译

浅谈英汉习语的翻译 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邓慧云 (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10901班 200900848)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英汉互译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常和普通。无论是在何时何地英汉双语的标语或标志都不罕见,可见其在我们生活之中是比较普及的。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习语又是语言的一部分,它是一种文化的浓缩,是文化的活化石,具有形象鲜明、音韵优美、内涵丰富等多种特点。很多时候我们都能从一些习语中了解到一定蕴含于其中的文化意义。英语中,习语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包括俗语、谚语、格言、警句和俚语等。汉语中,这类表达称作“成语”或“俗语”。英汉习语翻译的主要目的就是尽可能的表达清楚源语言的含义,做到“信、达、雅”,让目的语的读者能够更加透彻的理解对方的习语,从而了解其中蕴含着的文化。 在英汉习语翻译时我们一般要先了解英汉习语的特点;英汉习语形和意的差别;英汉互译的方法一般有采用直译法和意译法或两者相互结合与补充。习语是文化的产物,它们蕴涵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从习语中反映出中西文化差异,这些差异要求我们真切地了解产生与使用该语言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风土人情,并把握和细究习语的意义,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从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不断促进和加强各国人民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关键词:特点、形和意、直译、意译 论文大纲 1.英汉习语的特点 1,1英语习语的特点 1.2汉语习语的特点 2.英汉习语的形和意 2.1意义和形式相同 2.2意义和形式部分或完全不同 2.3意义相似,形式不同 2.4形式,意义都不相同 3.翻译方法 3.1 直译法 3.2 意译法 3.3直译和意译结合 4.结语 理论背景

英汉习语翻译策略

Cultural Default Reflected in Proverb T 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the Compensation Strategies Absrtact:Proverbs are the accumulation of human’s experience and wisdom. Different proverbs transmit different cultural information. If those cultural elements are not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 or cultural loss would arise. To deal with the cultural default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 translatio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compensation strategies. Key Words: Proverb Translation; Cultural Default; Compensation Strategy I. Introduction Proverbs are the crystals of human intelligence and experience. They do not only reflect human civilization but also enrich human life and make language more colorful. They are culturally influenced, thus bringing up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As different nations have different cultures, whose uniqueness inevitably bring certain communication barriers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ose differences may sometimes be culturally-specific, which means that what belongs to one culture may be vacant in another culture. This usually results in cultural vacuum, or in other words, cultural default. The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 is affected greatly by the cultural elements of Chinese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find some compensation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the cultural default during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Cultural default, if well handled, can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nslation and enhance the communication. II. Cultural Default in Proverb Translation 1. Definition and Current Studies of Cultural Default Cultural default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communication, either in written texts or in colloquial form, and it has been attracting the attention of many scholars in recent years. Wang Dongfeng (2000: 234) defines it as “absence of relevant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shared by the author and his intended

英汉与汉英翻译_习语翻译

习语的翻译一、什么是习语(idiom) 习语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习语大都具有鲜明的形象,适宜于用来比喻事物,因而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习语既是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手段,同时其本身也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因此,翻译时应当尽量保持这些特点。译者除了忠实地表达原文习语的意义外,还应尽可能保持原文习语的形象比喻、丰富联想、修辞效果以及其民族、地方特色等。我们这里所谈的英语习语(idioms)是就其广义而言的,包括俗语、谚语、俚语(slang expressions)等。例如:The new naval(海军的) base has proved to be a white elephant; A large number of American radio stations operate in the red. 二习语英译汉的三种主要方法1直译法2汉语同义习语的套用法3意义法二习语英译汉的三种主要方法1 直译法:例如:to break the record armed to the teeth the most-favored-nation clause 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 a gentleman’s agreement bad egg A cat has nine lives. the Trojan horse the heel of Achilles the cold war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Barking dogs do not bite. 2 汉语同义习语的套用法:(1)双方有完全相同的形象比喻:另外,中国人和英国人共同的劳动经历也使这两个民族产生一些相同的人生经验,故而有完全相同的形象比喻的习语存在。如:试翻译下列习语:to praise to the skies 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s to add fuel to the fire to be on thin ice Walls have ears. (2)双方有大体相同的形象比喻:试翻译下列习语:As stubborn as a mule To fish in the air To drink like a fish To be at the end of one’s rope 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 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 3 意义法:例如:I guessed when he asked for an interview that Smith had an axe to grind. The teenagers don’t invite Bob to their parties because he is a wet blanket. Among so many well-dressed and cultured people, the country girl felt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 To break the ice, Ted spoke his interest in mountain climbing, and they soon had a conversation going. She was 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her mouth; she thinks she can do what she likes. 三小结习语不仅是语言的精华,而且是语言的缩影,是语言特征的集中反映:语言是人在劳动中创造的,大部分习语就来自普通老百姓的生产活动和生活经历。由于不同民族之间既存在相同的生产生活经历,也存在不同的方面,因而,中英文习语中就存在意义和形式完全相同的习语,也存在不同的习语。所以在翻译英语习语的时候,应该恰当地运用直译,意译和套用汉语同义习语等方法,以保证译文质量。四作业1.试将下列句子译成汉语:Like father, like son. Least said, sooner mended.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Penny wise, pound foolish. Where there’s a will, there’s a way. 2. 完成教科书第45页上的习

100句英语谚语(有翻译)

100句英语谚语(有翻译) 1.A close mouth catches no flies.病从口入. 2.Straight foot is not afraid of a crooked.身正不怕影歪. 3.A voise head makes a close mouth.真人不露相. 4.Bad neas hai wings.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5.Blood will have blood.血债血还. 6.Do well and have well.善有善报. 7.Every man has his hobbyhore.萝卜青菜各有所好. 8.Every minurre counts.争分夺秒. 9.Every potter praises his pot.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10.Far from eye, far from heart.眼不见心不烦. 11.Far water does not put out near five.远水救不了近火. 12.Great minds think alike.英雄所见略同. 13.A blessing in disguise.因祸得福. 14.stand up at which you foll down.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15.A snow year, a rich year.瑞雪爪丰年. 16.A new broom sweeps clear.新官上任三把火. 17.An eye gor an eye and tooth for a tooth.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18.A year’s plan stars with spring. 一年之计在于春. 19.An hour in the morning is worth two in the evening. 一日之计在于晨. 20.A stich in time saves nine.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21.Time is money. 时间就是金钱. 22.Seeing is believing. 百闻不如一见. 23.Do in Rome as Romans do. 入乡随俗. 24.Beauty exists in lover’s eyes. 情人眼里出西施. 25.Rome is not bnwt in a day.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6.An apple a day , keep the doctor away. 一天一个苹果,远离疾病. 27.Anything has a way out. 自信乃人生之本. 28.One can not make a silk purse out of a sow’s ear.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9.Necessity is mother of invention. 需要是发明之母. 30.Pick up English any where any time! 随时随地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