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治指南

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治指南

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路径

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ICD-10:E06.1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2008年)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颈前疼痛、发热、有甲状腺毒症等症状。 2.体征:单侧或双侧甲状腺肿大、质韧硬、触痛等。 3.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ESR)显著增快,血清甲状腺激素(FT4 /TT4和FT3/TT3)水平增加摄131I率降低的双向分离现象。 4.甲状腺静态扫描摄取能力下降,甲状腺超声提示片状低回声或虫蚀样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

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2008年) 1.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2.甲状腺毒症明显者,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 3.甲减期可应用左甲状腺素(L-T4)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06.100 亚急性甲状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红细胞沉降率和CRP; (3)血清TT4、TT3、FT4 、FT3、sTSH、TgAb、TPOAb、Tg和TRAb; (4)131I摄取率;甲状腺静态扫描 (5)甲状腺超声、胸片、心电图。

亚急性甲状腺炎病的治疗

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高热是病毒感染后,甲状腺滤泡破坏,大量甲状腺素释放外逸,使代谢率增高,大量产热所致。临床常用解热止痛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不但副作用多,而且容易引起反跳和复发。 1、哪些症状: 头痛、畏寒、乏力、气短、心悸、甲状腺肿、发烧、甲状腺肿大、甲状腺结节、咽喉疼痛、多汗症、易激动 2、好发人群: 30-50岁女性为发病高峰 3、需要做的检查: 白细胞数、血沉方程K值、抗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 Ab)、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131碘吸收率、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甲状腺B型超声检查 4、可能出现的疾病: 自限性疾病,可以自行缓解 5、方法: 饮食、运动、药物治疗 6、最常用的药物: 蒲地蓝消炎片、消炎片、甲巯咪唑片、醋酸可的松片、丙硫氧嘧啶片、吲哚美辛肠溶片、西黄丸、氯诺昔康片、活

血消炎丸、卡比马唑片、氟芬那酸片、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 7、饮食: 少食多餐,不能暴饮暴食。忌辛辣、兴奋、提神的食物,如葱、蒜、姜、花椒、咖啡、可可等。补充充足的水分,每天饮水2500ml左右,忌咖啡、浓茶等兴奋性饮料。适当控制高纤维素食物,尤其腹泻时。注意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禁食海带、海鱼、海蛰皮等含碘高的食物。由于碘在空气中或受热后极易挥发,故只需将碘盐放在空气中或稍加热即可使用。 食物宜忌相关菜谱 宜吃 亚急性甲状腺炎宜吃:宜食含钾、钙丰富的食物。 ? 口蘑、银耳、荠菜、芝麻、杏仁、莲子、黄豆、青豆、绿豆、黑豆、蚕豆、

? 干贝、千张、羊肚、菌酸枣、木耳、赤小豆 ? 刺儿菜、番茄酱、甘草、咖喱、泥鳅、豌豆粒 ? 苜蓿、发菜、土三七、红花、花茶、香花菜 ? 车前子、五味子、葡萄干 忌吃 亚急性甲状腺炎忌吃:1.忌辛辣、兴奋、提神的食物;2.适当控制高纤维素食物;3.忌食含碘高的食物。 ?

甲状腺炎诊疗指南

甲状腺炎诊疗指南 甲状腺组织因变性、渗出、坏死、增生等炎症改变而致一系列临床病症称甲状腺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甲状腺炎有亚急性甲状腺炎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第一节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诊断】 一、临床表现多见于20-40岁的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4。 (一)症状: 1.起病急,常有畏寒、发热、乏力和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2.特征性表现为甲状腺部位疼痛和压痛,可放射至下颌、耳部或枕部,少数可以无痛。 3.可出现一过性心悸、神经过敏等甲状腺毒症症状,一般不超过2周。 .本病大多仅持续数周,可自行缓解,但可复发。大4 多数能完全恢复,部分患者可出现一过性甲低。 5.个别患者反复发作后可发生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二)体征: 甲状腺轻度肿大,常出现结节,质地中等,有明显压痛,

可位于一侧,经过一定时间可消失,以后又可在另一侧出现。 二、辅助检查 131I吸收率:可出现一过性甲亢,一)甲状腺功能及(一131IT升高,此时查血2月,T、般不超过2周,也可持续到43吸收率明显减低,此两者呈分离现象。 (二)血沉快,可达100mm/h。 (三)病理:早期甲状腺滤泡被破坏,胶质减少、消失,多核巨细胞出现,肉芽组织形成,出现纤维化。晚期滤泡细胞再生,恢复正常甲状腺结构。 (四)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病程一般2—3个月,少数长达1—2年。大多数患者甲状腺功能完全恢复正常。遗留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低不超过10%。自然病程可分为4期。 三、诊断要点 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1.初步拟诊:甲状腺肿大、结节、疼痛及压痛,伴全身症状。 131I率明显降低,血沉明显增快,甲状腺摄2.辅助检查:血清T、T增高,TSH降低。433.甲状腺穿刺活检:不典型病例可行甲状腺穿刺活检确诊。 【鉴别诊断】 1.上呼吸道感染或咽炎:无甲状腺局部症状,甲状腺功能检查正常。

亚急性甲状腺炎

疾病名:亚急性甲状腺炎 英文名:subacute thyroiditis 缩写: 别名:De Quervain甲状腺炎;病毒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亚甲炎 ICD号:E06.1 分类:内分泌科 概述: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病毒性甲状腺炎,De Quervain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或巨细胞性甲状腺炎等,系1904年由De Quervain首先报告。本病近年来逐渐增多,临床变化复杂,可有误诊及漏诊,且易复发,导致健康水平下降,但多数患者可得到痊愈。本病可因季节或病毒流行而有人群发病的特点。 流行病学:有报道,本病有季节性的发病倾向,发病还有地区性的集聚表现。临床上本病不太常见,有不少轻型病人可能误诊为咽炎,临床表现不典型、未能检出者估计不在少数。本症在女性较男性多3~6倍。好发年龄在30~50岁之间。儿童少见。 病因:腮腺炎病毒与一些亚急性非化脓性甲状腺炎病例的发病有关,因为在一些病人的血液中,发现有较高浓度的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抗体;在被侵及的甲状腺组织中,已直接培养出了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此外,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埃可(ECH0)病毒及腺病毒等均可以是本病的病原物。有些病例,在病程的急性期常有甲状腺自身免疫的证据存在。根据对HLA的研究,本病患者可能有病毒易感性基因组,故易患病。本病发病过程是暂时的,仅有极少数病人最终发展为甲状腺功能低 减。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本病的病因多与病毒感染有关。因为常在本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或感冒病史或腮腺炎病史等,患者可常有发热、咽痛、周身不爽、乏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且白细胞数不增多。从患者甲状腺组织中可检出腮腺炎病毒等,并且可治患者血中检出多种病毒的抗体,如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腺病病毒及腮腺炎病毒抗体等,少数无特殊感染史的患者可检出其他病毒及抗体等,且其滴C D D C D D C D D C D D

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诊治体会

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诊治体会 发表时间:2011-06-27T10:11:04.65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慕晓梅[导读] 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和病毒感染有关。 慕晓梅 【中图分类号】R3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193-01 急性甲状腺炎又称病毒性甲状腺炎,DeQuervain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解剖解构图或巨细胞性甲状腺炎等,系1904年由DeQuervain首先报告。本病近年来逐渐增多,临床变化复杂,可有误诊及漏诊,且易复发,导致健康水平下降,但多数患者可得到痊愈。本病可因季节或病毒流行而有人群发病的特点,是临床内分泌科较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我们总结了2008年1月至20011年1月诊治的42例亚甲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2例亚甲炎患者中男8例,女34例。年龄16~53岁。发病到就诊时间3~29天。 1.2 临床表现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38例;发热31例;颈部疼痛37例;其中向下颌、面部或耳根等部位放散3例;咽痛1例;心悸21例;多食、易饥10例;怕热、多汗9例;体重下降3例;食欲减退6例;月经紊乱3例;关节痛3例;腹泻1例;甲状腺肿大41例,其中弥漫性肿大35例;甲状腺结节6例;甲状腺触痛39例,质硬或偏硬35例;颈部淋巴结肿大3例。 1.3病因与发病机制: 1.3.1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和病毒感染有关。证据有:发病前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发病常随季节变动、且具有一定的流行性。患者血中有病毒抗体存在(抗体的效价高度和病期相一致),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抗体,其次是腺病毒抗体、流感病毒抗体、腮腺炎病毒抗体等。虽然已有报告,从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甲状腺组织中分离出腮腺炎病毒,但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原因是病毒的确实证据尚未找到。另外,中国人,日本人的亚急性甲状腺炎与HLA-Bw35有关连,提示对病毒的易感染性具有遗传因素,但也有患者与上述HLA-Bw35无关。 1.3.2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本病的病因多与病毒感染有关,在本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或感冒病史或腮腺炎病史等,患者可常有发热、咽痛周身不爽、乏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且白细胞数不增多。从患者甲状腺组织中可检出腮腺炎病毒等,并且可治患者血中检出多种病毒的抗体,如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腺病病毒及腮腺炎病毒抗体等,少数无特殊感染史的患者可检出其他病毒及抗体等,且其滴度的高低变化多与病程有关。 1.4辅助检查①血沉:所有患者血沉均增高,值介于35~140mm/h。②甲状腺激素及TSH:T3、T4增高,TSH降低者35例;T3、T4、TSH均正常者6例;T3、T4降低,TSH增高者2例。③甲状腺吸131I率下降或甲状腺摄99m锝功能下降。④甲状腺穿刺:2例做甲状腺针吸活检可见特征性多核巨细胞或肉芽肿样改变。 1.5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有多种治疗措施,包括硫脲类药、促甲状腺激素及抑制剂量的甲状腺激素采用这些药物影响疾病过程的证据尚不能令人认同。对本病无特殊治疗治疗包括两方面:减轻局部症状和针对甲状腺功能异常影响一般来说,大多数病人仅对症处理即可。对轻型病例采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止痛药如用对乙酰胺基酚0.5g,3~4次/d,或用水杨酸盐0.65g,每4小时1次,可控制症状;如48h无效,在病情严重病例,如疼痛、发热明显者可短期用其他非类固醇抗炎药或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泼尼松通常为每次10mg3次/d最多可用至40mg/d,可迅速缓解临床表现,约有5%的患者需用皮质激素来减轻症状,持续用药1~2周甚或4~8周以后减少药量共用6~8周如病人在用泼尼松24~48h无反应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应再评定。在治疗中随查血沉改变,可指导用药如病情需要,再次开始用泼尼松仍然有效然而皮质激素并不会影响本病的自然过程,如果皮质激素用后撤减药量过多、过快,反而会使病情加重。也有人提出,如果糖皮质激素连续使用,所用剂量以使病人不出现症状直至其放射性碘摄取率恢复正常可能避免病情复发病人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一般不采用抗甲状腺药治疗通常采用非特异的药物如口服阻滞剂普萘洛尔,每天最多30mg常可奏效。因本病伴甲亢是暂时的且甲状腺摄碘率低不是放射碘治疗的指征。这些药破坏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但亚急性甲状腺炎血中过多的甲状腺激素是来源于被破坏了的滤泡漏出的T4和T3而不是由于合成和分泌增多所致,无需使用硫脲类抗甲状腺药本病的甲减期也常是暂时的通常甲减症状不多,所以不需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此时TSH分泌增加对甲状腺功能的恢复是重要的。除非病人甲减症状明显甲状腺激素治疗应当禁忌。伴甲减病情轻者无需处理。但也有人主张有甲状腺功能低减时可用甲状腺制剂如L-型甲状腺素钠0.1~0.15mg/d,可防止由TSH升高引起的病情再度加重。病情较重者,可用甲状腺激素替代一段时间。约有10%的患者可发生永久性甲状腺功能低减,需要长期甲状腺替代治疗有称中药对本病急性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多数患者予以强的松30mg/d治疗,每两周减5mg,直到每日5mg,维持4~6周,总疗程16周左右。轻症病例可仅给消炎痛25mg,每日3次,疗程约2周左右。甲亢期的甲亢症状不予处理或予以心得安控制症状并随症状减轻而减量或停药,甲减期予左旋甲状腺片50~150ug/d即可。合并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治疗。 2讨论 2.1亚甲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①甲状腺肿大、疼痛、质硬、触痛,常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发热,乏力,食欲不振,颈淋巴结肿大;②血沉增速;③甲状腺摄131I率受抑制;④一过性甲亢;⑤甲状腺抗体:tg-Ab/Tm-Ab或TPO-Ab阴性或低滴度;⑥甲状腺穿刺或活检;有多核巨细胞或肉芽肿改变。符合其中四条即可以诊断,本组42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2.2亚甲炎的临床表现: 2.2.1典型的亚甲炎多见于女性,表现为甲状腺肿大疼痛,起病急,部分患者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严重者可有头痛等全身症状。不少患者起病1周后出现体重减轻、怕热、多汗、心悸、手抖等甲亢表现,持续2~4周。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多为双侧,少数为单侧,局部疼痛并向颌下、耳根及枕部放射。可半发单个或多个结节,质硬,光滑,压痛明显。病程2~4个月,极少数可迁延1~2年。大部分患者能完全康复,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甲减,个别甲状腺严重破坏者导致永久性甲减。 2.2.2非典型者临床变化较大,有以耳咽部症状为首发者,患者表现耳痛、耳鸣、失音、声音嘶哑等;还有中年女性以午后低热表现为主,甲状腺仅I°肿大,易被疑为结核等感染性疾病而贻误诊治,但临床观察若注意到患者体温和脉搏不成比例,脉搏较快,查甲状腺功能与甲状腺吸碘率呈分离现象等,多能尽早明确诊断。

2.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也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长迅速,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地区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第4位。我国甲状腺癌将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 根据肿瘤起源及分化差异,甲状腺癌又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以及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ATC),其中PTC最为常见,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85%~90%,而PTC和FTC合称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在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DTC生物行为温和,预后较好。ATC的恶性程度极高,中位生存时间仅7~10个月。MTC的预后居于两者之间。 二、诊疗技术和应用 (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有如下病史时需要高度警惕甲状腺癌,尽早进行筛查:①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②全身放射治疗史;

③DTC、MTC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如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multiple hamartoma syndrome)、Carney综合征、沃纳综合征(Werner syndrome)和加德纳综合征(Gardner syndrome)]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没有临床症状。通常在体检时通过甲状腺触诊和颈部超声检查而发现甲状腺小肿块。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时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晚期局部肿块疼痛,可出现压迫症状,常可压迫气管、食管,使气管、食管移位。肿瘤局部侵犯重时可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或交感神经受压引起霍纳综合征(Horner syndrome),侵犯颈丛可出现耳、枕、肩等处疼痛等症状。颈淋巴结转移引起的颈部肿块在未分化癌发生较早。髓样癌由于肿瘤本身可产生降钙素和5-羟色胺,可引起腹泻、心悸、面色潮红等症状。 2.体征 甲状腺癌体征主要为甲状腺肿大或结节,结节形状不规则、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并逐渐增大,质地硬,边界不清,初起可随吞咽运动上下移动,后期多不能移动。若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可触诊颈部淋巴结肿大。

中国甲状腺病诊疗指南-甲状腺炎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 ——甲状腺炎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编写组甲状腺炎是一类累及甲状腺的异质性疾病。由自身免疫、病毒感染、细菌或真菌感染、慢性硬化、放射损伤、肉芽肿、药物、创伤等多种原因所致甲状腺滤泡结构破坏,其病因不同,组织学特征各异,临床表现及预后差异较大。病人可以表现甲状腺功能正常、一过性甲状腺毒症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有时在病程中3种功能异常均可发生,部分病人最终发展为永久性甲减。 甲状腺炎可按不同方法分类:按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甲状腺炎;按组织病理学可分为化脓性、肉芽肿性、淋巴细胞性、纤维性甲状腺炎;按病因可分为感染性、自身免疫性、放射性甲状腺炎等。 亚急性甲状腺炎 一、概述 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lditiB),又有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假)巨细胞甲状腺炎、非感染性甲状腺炎、移行性甲状腺炎、De Quervain 甲状腺炎等多种称谓。本病呈自限性,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疼痛疾病。多由甲状腺的病毒感染引起,以短暂疼痛的破坏性甲状腺组织损伤伴全身炎症反应为特征,持续甲减发生率一般报道小于10%,明尼苏达州一项160例28年随访研究达到15%。国外文献报道本病约占甲状腺疾患的0.5%一6.2%,发生率为每10万人年发生4.9,男女发病比例为l :4.3,30一50岁女性为发病高峰。多种病毒如柯萨奇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与本病有关,也可发生于

非病毒感染(如Q热或疟疾等)之后。遗传因素可能参与发病,有与HLA-B35相关的报道。各种抗甲状腺自身抗体在疾病活动期可以出现,可能继发于甲状腺滤泡破坏后的抗原释放。 二、临床表现 常在病毒感染后1—3周发病,有研究发现该病有季节发病趋势(夏秋季节。与肠道病毒发病高峰一致),不同地理区域有发病聚集倾向。起病形式及病情程度不一。1.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肌肉疼痛、疲劳、倦怠、咽痛等,体温不同程度升高,起病3-4 d 达高峰。可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2.甲状腺区特征性疼痛:逐渐或突然发生,程度不等。转颈、吞咽动作可加重,常放射至同侧耳、咽喉、下颌角、颏、枕、胸背部等处。少数患者声音嘶哑、吞咽困难。 3.甲状腺肿大:弥漫或不对称轻、中度增大,多数伴结节,质地较硬,触痛明显,无震颤及杂音。甲状腺肿痛常先累及一叶后扩展到另一叶。4.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相关的临床表现:(1)甲状腺毒症阶段:发病初期约50%一75%的患者体重减轻、怕热、心动过速等,历时约3—8周;(2) 甲减阶段:约25%的患者在甲状腺激素合成功能尚未恢复之前进入功能减退阶段,出现水肿、怕冷、便秘等症状;(3) 甲状腺功能恢复阶段:多数病人短时间(数周至数月)恢复正常功能,仅少数成为永久性甲减。整个病程约6—12个月。有些病例反复加重,持续数月至2年不等。约2%-4 %复发,极少数反复发作。 三、实验室检查

亚急性甲状腺炎有什么危害

亚急性甲状腺炎有什么危害 翟章锁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甲状腺炎病的一种,其发病相对慢,不少人认为亚急性甲状腺炎不用理会,可自行好转,这是不正确的,会耽误治疗,加重病情。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危害极其严重,不可小视。 亚急性甲状腺炎有什么危害? 1、亚急性甲状腺炎会导致甲状腺出现强烈的疼痛,往往疼痛由一边开始,快速往其它部位放散。病人会出现浑身不舒服、无力、肌肉疼痛,也会出现发热的为止,病后3天可到达高峰,一周中消退。有的病人也会进展缓慢,好转后数月后会复发。 2、亚急性甲状腺炎有一半病人会出兴奋、畏热、颤抖、多汗等病症。这主要是由于急性炎症由甲状腺里释放的甲状腺激素过多导致。病情改善后,有些病人会发生畏冷、便秘、爱睡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病症。 3、甲亢病症也是亚急性甲状腺炎疾病带来的严重危害,病人往往会兴奋、畏热、心慌、多汗等。这是因急性炎症时出现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导致。也有些患者会发生肿胀、便秘、怕冷等表现,该表现不会存在太久,甲状腺功能可恢复。病人的眼球外突、角膜裸露,不能得到湿润,常常会因污染导致炎症,使眼睛干涩、刺痒。严重的突眼会使病人的眼睑闭不合,角膜炎不愈,发生角膜溃破、糜烂,穿透到眼球内部,甚至是失明。 4、亚急性甲状腺炎会使人体新陈代谢变慢,使病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一些妇女病人在生育年龄,怀孕时一定要注意甲状腺激素平衡,定期进行检查,不要影响胎儿的健康。 得了亚急性甲状腺炎应及时到医院接受正确的治疗,同时也要根据病人的病情来选择最正确的治疗及护理。 1、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情况,对于食物的进食做出相应的调整,若患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表现时,宜吃得清淡,吃含维生素高的新鲜蔬菜、水果及营养丰富的瘦肉、鸡肉、鸭肉、甲鱼、淡水鱼等食物。忌食碘、辣椒、羊肉、浓茶、咖啡等湿热或有刺激性的食物。患者只有在平时的生活多养成有规律的饮食习惯,才能更好的治愈疾病。 2、心理护理: 对于护理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具体方法还包括心理方面的护理。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人因为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的时候,神经兴奋性增高,容易反发作,是否传染或者是遗传给子女等等,因此心理护理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病情的好转是非常重要的。 3、观察患者病情: 观察患者的体温是否下降,甲状腺肿块是否出现缩小,疼痛是否减轻或者是消失,血沉是否下降或者是恢复正常,嘱咐病人不要用手触摸肿大的甲状腺组织,避免刺激,减少对患者的损害。

中国甲状腺病诊疗指南-甲状腺炎Word版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 ——甲状腺炎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编写组甲状腺炎是一类累及甲状腺的异质性疾病。由自身免 疫、病毒感染、细菌或真菌感染、慢性硬化、放射损伤、肉芽肿、药物、创伤等多种原因所致甲状腺滤泡结构破坏,其病因不同,组织学特征各异,临床表现及预后差异较大。病人可 以表现甲状腺功能正常、一过性甲状腺毒症或甲状腺功能减 退症(甲减),有时在病程中3种功能异常均可发生,部分病 人最终发展为永久性甲减。 甲状腺炎可按不同方法分类:按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 亚急性及慢性甲状腺炎;按组织病理学可分为化脓性、肉芽 肿性、淋巴细胞性、纤维性甲状腺炎;按病因可分为感染性、自身免疫性、放射性甲状腺炎等。 亚急性甲状腺炎 一、概述 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lditiB),又有亚急性肉芽 肿性甲状腺炎、(假)巨细胞甲状腺炎、非感染性甲状腺炎、 移行性甲状腺炎、De Quervain甲状腺炎等多种称谓。本病 呈自限性,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疼痛疾病。多由甲状腺的病毒 感染引起,以短暂疼痛的破坏性甲状腺组织损伤伴全身炎症 反应为特征,持续甲减发生率一般报道小于10%,明尼苏达 州一项160例28年随访研究达到15%。国外文献报道本病 约占甲状腺疾患的0.5%一6.2%,发生率为每10万人年发 生4.9,男女发病比例为l:4.3,30一50岁女性为发病高峰。多种病毒如柯萨奇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与本病有关,也可发生于非病毒感染(如Q热或疟疾等)之 后。遗传因素可能参与发病,有与HLA-B35相关的报道。 各种抗甲状腺自身抗体在疾病活动期可以出现,可能继发于 甲状腺滤泡破坏后的抗原释放。 二、临床表现 常在病毒感染后1—3周发病,有研究发现该病有季节 发病趋势(夏秋季节。与肠道病毒发病高峰一致),不同地理 区域有发病聚集倾向。起病形式及病情程度不一。 1.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肌肉疼痛、疲劳、倦怠、咽痛 等,体温不同程度升高,起病3-4 d达高峰。可伴有颈部淋 巴结肿大。 2.甲状腺区特征性疼痛:逐渐或突然发生,程度不等。 转颈、吞咽动作可加重,常放射至同侧耳、咽喉、下颌角、颏、枕、胸背部等处。少数患者声音嘶哑、吞咽困难。 3.甲状腺肿大:弥漫或不对称轻、中度增大,多数伴结 节,质地较硬,触痛明显,无震颤及杂音。甲状腺肿痛常先 累及一叶后扩展到另一叶。

亚急性甲状腺炎用药指南

亚急性甲状腺炎用药指南 【概述】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巨细胞性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De-Quervain甲状腺炎等,病因未明,一般认为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如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麻疹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后均可引起本病。本病临床不少见,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1:3,可自发缓解,但容易复发。 【临床表现】 1.发病前1-3周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起病严重程度不一,一般起病较急。 2.甲状腺局部疼痛为本病的特征,可先累及一叶后扩大或转移到另一叶,常放射至耳后,咽部、下颌、喉、枕后等部位,疼痛可以剧烈或轻微,少数为隐痛或仅有压痛。 3.甲状腺轻至中度肿大,病变范围不一,可呈弥漫性或不对称性、或伴有结节、中度硬度,有不同程度的触痛。 4.常有发热、周身不适,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 5.部分患者有一过性轻度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候群,如精神紧张、怕热、多汗、心动过速、震颤等,后期有些患者可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如怕冷、便秘等。 【诊断要点】

1.近期病毒感染后出现甲状腺疼痛、肿大、可伴有甲亢或上感症状。 2.甲状腺弥漫或不对称性轻至中度肿大、触痛。 3实验室检查 (1)早期血清TT3、TT4、FT3、FT4均可升高,TSH可降低,TG-Ab、TPO-Ab部分患者可呈阳性。后期少数患者因甲状腺组织破坏,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可降低,TSH升高。 (2)甲状腺摄131I率明显降低,与早期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呈现“背离”现象。 (3)血沉明显增快,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轻中度增高。 【治疗方案及原则】 1.休息、低碘饮食 2.止痛轻症患者单用水杨酸盐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即可缓解症状,如阿司匹林片0,5-2.0g或吲哚美辛片25mg,3-4次/日,疗程约2-4周。 3.糖皮质激素治疗本病有特效,可缓解高热及疼痛症状,疗效明显。开始为强的松20-40mg/d,分3次口服,症状缓解后逐步减量,一般用药1-2个月左右。复发时可再用。要注意病人有无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禁忌症。 4.早期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者,可用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心得安)10mg,分3次/日,或美托洛尔(贝他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甲状腺激素(TT4、TT3、FT4和FT3)测定 TSH测定 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和TRAb)测定 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 降钙素测定 尿碘测定 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 TT4、TT3、FT4和FT3 甲状腺素(T4)全部由甲状腺分泌 三碘甲腺原氨酸(T3)20%直接来自甲状腺,80%在外周组织中由T4经脱碘代谢转化而来T3是甲状腺激素在组织中的生物活性形式 循环T4约99.98%与特异的血浆蛋白相结合 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60~75% 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TBPA) 15~30% 白蛋白(ALB) 10% 游离T4(FT4)仅约0.02% 循环中T3约99.7%特异性与TBG结合 游离T3(FT3)约0.3% 结合型甲状腺激素是激素的贮存和运输形式 游离型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激素的活性部分 ●直接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 ●不受血清TBG浓度变化影响 总T4(TT4)、总T3(TT3)为结合型与游离型之和。 正常成人血清 TT4水平为64~154 nmol/L(5~12 μg/dl) TT3为1.2~2.9 nmol/L(80~190 ng/dL) 不同实验室及试剂盒略有差异 多采用竞争免疫测定法 趋势 非核素标记(标记物为酶、荧光或化学发光物质) 替代核素标记 正常成人血清 FT4为9~25 pmol/L(0.7~1.9 ng/dL) FT3为2.1~5.4 pmol/L(0.14~0.35ng/dL)

不同方法及实验室差异较大 将游离型激素与结合型激素进行物理分离后 高敏免疫测定被认为是本测定的金标准, 仅少数实验室能完成,一般仅用作制定参考值 目前尚无可行的测定FT4的标准参照方法 目前大多数临床实验室测定FT4和FT3所采用方法(免疫测定或指数法)并非直接测定游离激素,测定结果仍受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浓度的影响 称为―游离激素估计值‖更为合适 即FT4E和FT3E 蛋白质浓度高时FT4E过高估计FT4 蛋白质浓度低时FT4E过低估计FT4 *强调各实验室应有自己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并列于化验单上 应参加全国或相应各省市的中心质控 TT4、TT3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最佳指标 甲亢时增高,甲减时降低,一般平行变化 甲亢 TT3增高常较TT4增高出现更早 TT3对轻型甲亢、早期甲亢及甲亢治疗后复发诊断更敏感 T3型甲亢诊断主要依赖于TT3,TT4可不增高 T4型甲亢诊断主要依赖于TT4,TT3可不增高 甲减 TT4降低更明显,早期TT3可正常 许多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可有TT3降低 TT4在甲减诊断中起关键作用 凡是能引起血清TBG水平变化的因素均可影响TT4、TT3 测定结果,对TT4的影响较大 使TBG增高而导致TT4和TT3测定结果假性增高的因素: 妊娠、病毒性肝炎、遗传性TBG增多症 某些药物(雌激素、口服避孕药、吩噻嗪、三苯氧胺等) 使TBG降低而导致TT4和TT3测定结果假性降低的因素: 低蛋白血症、遗传性TBG缺乏症 多种药物(雄激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利福平等) 有上述情况时应测定游离甲状腺激素 血清FT4和FT3测定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稳定性较差

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诊治分析

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诊治分析 发表时间:2012-11-26T15:39:29.4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4期供稿作者:孙治华 [导读] 目的研究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诊治方法,降低误诊的发生。方法针对我院近期收治的4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 孙治华 ( 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广东广州 511400) 【摘要】目的研究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诊治方法,降低误诊的发生。方法针对我院近期收治的4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后45例患者中,治愈 40例,好转 5例,没有无效患者产生。其中,有2例患者转变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9例患者甲状腺肿及结节消失,5例患者遗留小结节。对全部患者进行1年随访调查,无复发病例产生。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没有典型的早期症状,经常发生由于查体不细,问诊不详,导致误诊的现象,所以,对该病应提高认识,加强理解,对相关患者进行全方面检查,避免误诊、漏诊的发生。对于临床症状不同的患者应给与不同的药物治疗,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亚急性甲状腺炎淋巴细胞激素 【中图分类号】R5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4-0180-02 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又有巨细胞性甲状腺炎、肉芽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炎的说法,其发病是由于甲状腺疾病所致,具有复杂多样的临床特征,极易有误诊漏诊的发生[1]。笔者针对我院收治的45例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相关诊断、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4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全部来源于我院门诊及病房,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规定的诊断标准相符合。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年龄在21~54岁之间,平均年龄(31.5±10.8)岁;病程(5.4±3.2)天。其中,39例患者起病急骤,呈发热,伴以怕冷、寒战、疲乏无力和食欲不振;6例患者仅为发热症状。 1.2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有甲状腺部位的压痛,42例患者向颌下、耳后或颈部等处放射,41例患者咀嚼和吞咽时疼痛加重。所有患者均触及病变处的甲状腺肿大,坚硬。42例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1.3辅助检查 全部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患者39例(白细胞含量>10×109/L),6例患者白细胞处于正常水平。全部患者均有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现象[2]。45例患者血清T3、T4、FT3与FT4浓度有所升高,经检查后发现患者的甲状腺摄碘率下降,通过进行甲状腺扫描可发现甲状腺发生肿大,图像显示不均匀。 1.4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实施内科保守治疗。对于临床症状较轻的患者口服非甾体消炎镇痛药进行治疗,其中包括口服消炎痛片,每天2次,每次75mg,或者口服肠溶性阿司匹林片,每天2次,每次150mg,2个月作为一个疗程。对于临床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口服泼尼松,每天30mg。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治疗2周后患者甲状腺肿大缩小,疼痛减轻时,可适当减少药量[3]。1例过性甲亢较严重患者口服普萘洛尔,当症状有所缓解后改用甲状腺素片。对于慢性胃病患者可适当配合胃黏膜保护剂或胃酸抑制剂。 2 结果 2.1疗效评定:治愈: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消失,但病程持续时间较长。未愈:患者未见好转,症状尚存。 2.2治疗结果:经临床治疗后45例患者中,治愈 40例,好转 5例,没有无效患者产生。其中,有2例患者转变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9例患者甲状腺肿及结节消失,5例患者遗留小结节。对全部患者进行1年随访调查,无复发病例产生。 3 讨论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病毒性甲状腺炎,DeQuervain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或巨细胞性甲状腺炎等。本病近年来逐渐增多,临床变化复杂,可有误诊及漏诊,且易复发,导致健康水平下降,但多数患者可得到痊愈[4]。本病多见于中青年妇女,夏季常为发病的高峰,临床症状复杂,常因误诊而延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需要与甲状腺结节的急性出血、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急性发病寂静型或无痛性甲状腺炎及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等相鉴别。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病变范围不一,可先从一叶开始,以后扩大或转移到另一叶,或始终限于一叶[5]。病变腺体肿大,坚硬,压痛显著。亚急性甲状腺炎目前有多种治疗措施,包括硫脲类药、促甲状腺激素及抑制剂量的甲状腺激素。患者就诊时应仔细询问病史,必要时进行相关辅助检查,综合客观分析,重点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发病前有无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②甲状腺是否肿痛或触痛,并伴有发热症状;③血清 T3、T4升高,而TSH下降,甲状腺摄碘率检查呈“分离”现象;④穿刺或活检见多核巨细胞或肉芽肿样改变。甲状腺彩超对微小结节有极佳的敏感性,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缺点是不能很好鉴别良、恶性病变,对甲状腺肿大且有结节者只得到弥散性损害、实质性占位及腺瘤等结果,报道认为经验丰富的医生不但可正确诊断及鉴别 SAT,且还可依据声像图进行分期,对指导激素治疗有重要意义。 亚急性甲状腺炎作为一种自限性疾病,进过治疗后通常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实施保守治疗的目的是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缓解患者症状,对于症状较轻者可口服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例如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等)进行治疗,便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中重度患者适当给予激素累药物进行治疗,这是由于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肉芽形成、减少巨噬细胞侵润,有效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对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具有调节作用。本组患者中主要药物为口服泼尼松,每天30~60 mg,有5例患者事先进行静脉推注地塞米松3~5天,剂量为每天5 mg,之后换成泼尼松,再配合激素治疗2周后,患者体征、症状大多有所缓解,此时药物可适当减量,大多患者经2~3个月的保守治疗症状可明显治愈或好转。本组病例中有3例患者治疗时间不足2个月便自己停止服药,症状复发,而后继续口服泼尼松进行治疗,恢复正常。此外,对于特殊患者应给与针对性治疗。例如:对于过性甲亢明显的患者可适当给予普萘洛尔,对于甲减患者可适当加入甲状腺素片。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没有典型的早期症状,经常发生由于查体不细,问诊不详,导致误诊的现象,所以,对该病应提高认

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 百科名片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病毒性甲状腺炎,DeQuervain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解剖解构图或巨细胞性甲状腺炎等,系1904年由DeQuervain首先报告。本病近年来逐渐增多,临床变化复杂,可有误诊及漏诊,且易复发,导致健康水平下降,但多数患者可得到痊愈。本病可因季节或病毒流行而有人群发病的特点。 目录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展开 病因 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和病毒感染有关。证据有: 甲状腺解剖解构图 发病前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发病常随季节变动、且具有一定的流行性。患者血中有病毒抗体存在(抗体的效价高度和病期相一致),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抗体,其次是腺病毒抗体、流感病毒抗体、腮腺炎病毒抗体等。虽然已有报告,从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甲状腺组织中分离出腮腺炎病毒,但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原因是病毒的确实证据尚未找到。另外,中国人,日本人的亚急性甲状腺炎与HLA-Bw35有

关连,提示对病毒的易感染性具有遗传因素,但也有患者与上述HLA-Bw35无关。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本病的病因多与病毒感染有关,在本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或感冒病史 上呼吸道感染 或腮腺炎病史等,患者可常有发热、咽痛周身不爽、乏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且白细胞数不增多。从患者甲状腺组织中可检出腮腺炎病毒等,并且可治患者血中检出多种病毒的抗体,如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腺病病毒及腮腺炎病毒抗体等,少数无特殊感染史的患者可检出其他病毒及抗体等,且其滴度的高低变化多与病程有关。本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看法也有存在,因为有报告35.1%~42.0%的患者可检出抗甲状腺抗原抗体和抗微粒体抗体,但其滴度都不高,很可能系亚急性甲状腺炎损伤所致尚不能肯定是其病因,只能说明在亚急性甲状腺炎时,存在有暂时性的免疫系统功能障碍仍有待深入研究。甲状腺可呈弥漫性或结节性肿大,可达正常大小一倍之多,但不会太大,切面可见透明胶质散在有灰色病灶区。早期镜下多有滤泡上皮细胞消失局部上皮细胞及滤泡周围间隙有中性炎细胞浸润,甲状腺上皮细胞可有变性与坏死。早期呈局灶性炎性反应,胶质减少。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典型病理变化为甲状腺组织细胞围绕胶原块形成巨细胞,多数滤泡形成巨细胞此时胶质明显减少以后滤泡上皮再生巨细胞逐渐减少和消失,结果滤泡结构变异,不易识别晚期炎症逐渐减轻,并有淋巴细胞浸润。恢复期滤泡再生及纤维化病变可与结核结节相似,故可称为假结核性甲状腺炎,即pseudotuberculousthyroiditis由于其病理变化之故临床上本病的病程中可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功能减退与功能正常表现皆为暂时性。 病理改变 甲状腺肿大,质地较实。切面仍可见到透明的胶质,其中有散在的灰色病灶。显微镜下见病变 甲状腺腺泡为肉芽肿组织替代,其中有大量慢性炎症细胞、组织细胞和吞有胶性颗粒的巨细胞形成,病变与结核结节相似,故有肉芽肿性或巨细胞性甲状腺炎之称。 临床表现 多见于中年妇女。发病有季节性,如夏季是其发病的高峰。起病时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典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导语:亚急性甲状腺炎也被称为是病毒性甲状腺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由于情况非常的复杂,很多时候容易出现漏诊以及误诊的情况,但是好的治疗 亚急性甲状腺炎也被称为是病毒性甲状腺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由于情况非常的复杂,很多时候容易出现漏诊以及误诊的情况,但是好的治疗效果是非常不错的。因此,很多患者想知道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下面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亚急性甲状腺炎有多种治疗措施,包括硫脲类药、促甲状腺激素及抑制剂量的甲状腺激素。采用这些药物影响疾病过程的证据尚不能令人认同。 治疗包括两方面:减轻局部症状和针对甲状腺功能异常影响。 一般来说,大多数病人仅对症处理即可。对轻型病例采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止痛药。如用对乙酰胺基酚或用水杨酸盐可控制症状;病情严重病例,如疼痛、发热明显者可短期用其他非类固醇抗炎药,或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泼尼松,可迅速缓解临床表现,约有5%的患者需用皮质激素来减轻症状,持续用药1~2周甚或4~8周以后减少药量,共用6~8周。如病人在用泼尼松24~48h无反应,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应再评定。 在治疗中随查血沉改变,可指导用药如病情需要,再次开始用泼尼松仍然有效,然而皮质激素并不会影响本病的自然过程,如果皮质激素用后撤减药量过多、过快,反而会使病情加重。也有人提出,如果糖皮质激素连续使用,所用剂量以使病人不出现症状,直至其放射性碘摄取率恢复正常,可能避免病情复发病人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一般不采用抗甲状腺药治疗,通常采用非特异的药物,如口服阻滞剂普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和治疗

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简称亚甲炎)又称为肉芽肿性甲状腺炎(granulomatous thyroiditis)、巨细胞性甲状腺炎(giant cell thyroiditis)和de Quervain甲状腺炎,系1904年由DeQuervain首先报告。是一种与病毒感染有关的自限性甲状腺炎。本病近年来逐渐增多,临床表现变化复杂,常有误诊及漏诊,且易复发,导致健康水平下降,但多数患者一旦诊断明确,经规范治疗可得到痊愈,一般不遗留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一、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和病毒感染有关,如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和腮腺炎病毒等,可以在患者甲状腺组织发现这些病毒,或在患者血清发现这些病毒抗体。10%~20%的病例在疾病的亚急性期发现甲状腺自身抗体,疾病缓解后这些抗体消失。发病前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发病常随季节变动、且具有一定的流行性。 二、临床表现:多见于30~50岁的成人,女性发病率较男性为高。起病前1~3周常有病毒性咽炎、腮腺炎、麻疹或其他病毒感染的症状。甲状腺区发生明显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吞咽时疼痛加重。可有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肌肉疼痛、发热、心动过速、多汗等。体格检查发现进行中轻至中度肿大,有时单侧肿大明显,甲状腺质地较硬,触痛明显,少数患者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三、分期:典型患者根据实验室结果可以分为三期,即甲状腺毒症期、甲减期和恢复期。①甲状腺毒症期:血清T3、T4升高,TSH降低,131I摄取率减低(24小时<2%),这就是本病特征性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甲状腺摄碘能力的“分离现象”。是甲状腺滤泡被炎症破坏,其内储存的甲状腺激素释放进入循环,形成“破坏性甲状腺毒症”;而炎症损伤引起甲状腺细胞摄碘功能减低。此期血沉加快,可>100mm/h。②甲减期:血清T3、T4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以下,TSH回升至高于正常值,131I摄取率逐渐恢复。这是因为储存的甲状腺激素释放殆尽,甲状腺细胞正在处于恢复之中。③恢复期:血清T3、T4、TSH和131I摄取率恢复至正常。 四、检查:亚甲炎应抽血查血常规、血沉、血清总T3、总T4、游离T3、游离T4、TSH、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O),行甲状腺B超、甲状腺摄碘率检查和甲状腺核素扫描。超声波检查在诊断和判断其活动期时是一个较好的检查方法。超声波显像压痛部位常呈低密度病灶。 五、诊断:临床诊断本病的依据主要有:①急性炎症的全身症状;②甲状腺轻、中度肿大,中等硬度,触痛显著;③典型患者实验室检查呈现上述三期表现。但是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和病程的差异,实验室检查结果各异,在诊断疾病时应该综合考虑。 六、治疗:本病为自限性病程,预后良好。轻型患者仅需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等;中、重型患者可给予泼尼松20~40mg/日,分2~3次口服,能明显缓解甲状腺疼痛,7~10天后逐渐减量,维持4~6周。少数患者有复发,复发后泼尼松治疗仍然有效。针对甲状腺毒症表现可给予普萘洛尔;针对一过性甲减者,可适当给予左甲状腺素替代。发生永久性甲减者罕见。 总之,患者如有发热,短期内甲状腺肿大伴单个或多个结节,触之坚硬而显著压痛,临床上可初步拟诊为本病。若不明原因的发热,要注意排外亚急性甲状腺炎,以防延误治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