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水库生态环境

浅谈水库生态环境

浅谈水库生态环境
浅谈水库生态环境

浅谈水库生态环境

浅谈水库生态环境

摘要:水库的修建给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过于追求水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库的修建也给库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关键词:水库;生态环境;水质;影响

随着我国对水利方面的重视,现如今建成水库有8万多座,水库总库容有5千多亿立方米。但由于这些水库大部分修建于50年代到70年代,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资源与技术方面的不足,部分水库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且随着水库运行时间延长,水库设施和各种设备不断老化,有些水库工程存在较严重的质量问题,水库不能正常运行。尤其近年来,我国水电开发高速发展,在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时,不科学的水库建设潜在的负面影响也逐步显露出来,如:河流枯竭、泥沙淤积、生态恶化、物种减少等。

1 水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 对水质的影响

水库建设施工期间由于工程残渣、生活垃圾等不可避免的会对水质造成一系列不好影响。水库蓄水后,被淹没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和营养物质被水溶解,引起水库水质下降;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蓄水,上游水体由河道型变为湖泊型,库区及上游游速减缓,一方面库水滞留时间增加,有利于有机污染物在水库中降解净化,生化需氧量的降解量要比建库前天然河流状况下增加;另一方面库水流速减缓,复原能力减弱,将使生化需氧量降解量减少。

主要表现为水库水体盐度增高、水库水温分层、库中藻类繁殖加剧等。

1.2 对河流水文特性的影响

大坝拦断江河后,会淹没上游的土地,对天然河流的水文情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会产生大量移民。移民及城镇的建迁会加剧人

地矛盾,并由此加剧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同时也将改变整个河流的水文情势,比如水量、水温、流速、水位及对泥沙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多年调节型水库,影响相对较小的是日调节型水库。水库水位的变化与天然江河大不相同,这取决于不同类型的调节方式,以防洪为主要目的的水库,其水位的变化在季节上与天然河流是相反的,水位变幅较大,汛期水库处于低水位运行;在汛末蓄水,水库处于高水位运行。这样,增加了江河枯水期流量,减少了丰水期流量,提高了下游的防洪标准。同时,提高了下游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的用水保证率,增加水电站的保证出力。

因为流域内的地表水与地下水有密切联系,河流水文条件的改变必将影响地下水的水位

与水质变化。坝址上游水库蓄水使其周围地下水水位抬高,从而扩大水库浸没范围,导致土地的盐碱化和沼泽化。同时,拦河筑坝也减少了坝库下游地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致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大片原有地下水自流灌区失去自然条件,从而降低了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对灌溉造成不利影响。

1.3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大坝兴建后,库区本身由于水面增加,水流变缓,由河道型变为湖泊型,水文条件改变较大,水中的营养盐类、悬浮物以及沉淀物都将有所改变。

首先,水库对陆生动植物额影响。水库建设需要大量的移民、施工以及库区形成的蓄水淹没,淹没陆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破坏原陆生植物系统,引起资源的变化。其次,对水生动植物的影响。此类影响更为复杂,不仅限于库区的淹没与动物栖息地环境的改变,还影响水库下游河段水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生物物种因其生存和生活空间的丧失而面临濒危或灭绝。

1.4 可能诱发地震或者滑坡

水库蓄水以后,迫使上游及其支流水位抬高,水库两岸在水体浸泡下,会产生个再造的过程,可能会诱发库岸崩塌、山体滑坡、地震等灾害。此外,水库蓄水增加后压力加大,可能会增加引发地震的频次、加大地震的级别。当然并非所有发生在水库附近的地震都是由水

库本身引起的。

2 对策建议

就生态而言,应尽量保持河道景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这样才有利于保持生物的多样性。而水电工程建设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出发,则要求保持河道的通畅,减少河道的蜿蜒性,减少因摩擦等造成的能量损失。面对这两者产生的矛盾,关键是将水电开发的短期工程经济效益与长远的生态经济效益结合起来。

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解决问题的对策

2.1 科学规划,优化工程设计

在工程规划中,要结合生态水利的理念,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及自然环境,合理选定工程建设方案,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自然地面的破坏。

2.2 重视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对河流水电开发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要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论证,提出预防或减轻负面影响的有效措施。

2.3 制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水库运作方案

加强水库上游的水污染治理,对坝址上游地区的生活、工业、农业、牧业和渔业污染物进行截留和处置,削减携带至河流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避免其在库区积累、沉淀和浓缩,以减轻河流水质的破坏程度。制订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洪水调度方案,综合管理洪泛区,有计划的泄水,达到防洪减灾、满足上下游人民生产及生活需要、减轻因维修水库而产生的负面影响的目的,用科学环保的流域综合开发理念来开发水资源,达到水资源开发的最大效益的目标。

2.4 加强水库流域的综合管理政策、法律和制度体系的建设

水库流域环境整治规划和水库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依赖于实施水库流域的综合管理,应建立行之有效的政策、法律和制度体系,从制度上保障水库环境的根本改善。水库管理部门应负责建立协调水库流域地方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公众参与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发现水库环境隐患和环境污染的累计效应,采取必要措施,积极地改善水库环境。

3 结语

水库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对河流系统水文情势、地貌、形态、水质以及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水利建设事业和其他经济建设一样,出现的环境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目前,我们要把生态与民生理念纳入到法制规范中,同时建立一套生态环境经济评价体系,把生态环境经济评价引入到项目评价体系中。

参考文献

[1]方子云。用科学的发展观研究水库和水资源调度问题[J]。水利水电快报,2005,25(11):1-13。

[2]陈庆伟,刘兰芳,孟凡光,等。筑坝的河流生态效应及生态调整措施[j]。水利发展研究,2007(6):15-16。

[3]赵慧君,张乐。光注大坝对流域环境的影响[j]。山西水利科技,2002(1):92-97。

作者简介

周聃(1992―),男,瑶,广西省贺州市富川县,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本科在读,水利水电工程

弓园(1992―),男,汉,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本科在读,水利水电工程

------------最新【精品】范文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于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进一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不断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下大气力抓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近年来,我国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既讲求经济效益,也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

浅谈郑州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郑州市概况 (2) 2郑州市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 2.1水环境问题突出 (2) 2.2 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3) 2.3绿地、湿地相对不足 (3) 2.4农业生态有恶化趋势 (3) 2.5资源过度开发的负面影响 (4) 3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对 (4) 3.1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4) 3.2编制生态城市建设整体规划 (4) 3.3加强生态功能区的建设与管理 (4) 3.4重视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5) 3.5切实解决生态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5) 3.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 (5) 3.7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体系和工作机制 (5) 结论 (6) 致谢 (6) 参考文献 (6)

浅谈郑州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分析了郑州市生态环境存在的水环境问题突出、土地资源缺乏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问题,继而提出应努力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适宜开发后备资源,提高水问题的处理力度和处理深度,加大城市资源环境整治力度,以及强化绿化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以促进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力争把郑州建设成为经济生态同发展的生态城市。 关键词:生态问题;环境污染;城市资源 On the Zhengzhou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ence of Zhengzhou water ecological issues outstanding, the lack of land resources and the destruc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other issues, and then the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raise public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ively develop a circular economy, promote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and conserve, develop appropriate back-up resources to enhance efforts to deal with water issues and deal with the depth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efforts to increase the city,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green building, conserva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to promote the city as a who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and strive to build itself into Zhengzhou with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co-city. Keywords: ecological problem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urban resources 引言 郑州作为中原第一大省,在经济走在最前列的同时各方各面的种种生态环境问题也尤其突出,如果不加强对生态问题的关注,生态问题势必会成为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大威胁。建设清洁、高效、健康、平等的生态城市是郑州的发展方向。郑州市生态环境条件比较脆弱、森林生态体系亟待完善、生态水系建设需要加强,应按照生态城市的建设要求做好郑州城市

浅谈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浅谈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摘要:现代城市中人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城市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随着城市环境的改善,人们的生活、健康水平和工作效率日益提高。因此,发展现代城市建设,首先要协调好生态环境保护。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怎样可以调控好城市建设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值得我们去思考并且进行 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城市建设;破坏;生态环境;防治措施 abstract: the modern city people have already realized deeply: city environment for human survival and health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ity,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nvironment, people’s life, the level of health and work efficiency improvement.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ty construction, first of all to well coordinate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o we must pay more attention to how to control the city construction,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o be worth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key words: city construction; damag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

水库生态环境问题探析

水库生态环境问题探析论文摘要:我国现有水库约8.6万座。这些水库的修建给防洪、灌溉、供水、供电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社会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由于片面追求水资 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水库的修建也给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文章通过对水库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 该的解决策略。 论文关键词:水库;生态环境;环境整治;河流形态;水质 修建水库作为抗洪防灾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手段,一直是 国民基础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水资源分布时间、空 间显著的不均匀性,水库的建设开发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一直处 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近年来,我国水电开发迅速发展,在带来 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不科学的水库建设潜在的负面影 响也逐步显露出来,如:河流枯竭、泥沙淤积、生态恶化、物种减 少等。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水库对生态的影响已受到越

来越多的关注。因此,通过分析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更 好地协调处理好水库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生态健康水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修建水库对河流形态的影响 河流自身的健康也是需要用水来维护的,否则就不成其河流, 一定的“河道内用水”才能保持河槽的相对稳定。水库拦蓄影响河 道行水,以至不能满足河槽相对稳定的最低要求,并且坝库下泄的 河水剥蚀下游河床与河岸,使靠近坝址下游的河道偏移、河床涮深、异常的淤积物聚集等会造成下游河道萎缩,降低其行洪能力。同时 大坝蓄水对河流流量的调节,使河道流量的流动模式发生变化。筑 坝使沿水流方向的河流非连续化,水面线由天然的连续状态变成为 阶梯状,使河流片段化。河流片段化的形成或加剧,使流动的河流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功课)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功课)读七省区某种自然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比例图,完成第1~2题。 1.该种植被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为()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2.该植被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水土流失 C.土地沙化 D.森林破坏 读四大牧区超载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统计表和四大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完成第3~4题。 3.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①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越大②四大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③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上升趋势④2019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②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唯一原因③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④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以下图,完成第5题。 5.图中显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地区 B.亚热带、暖温带地区

C.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区 D.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以下图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读图,完成第6~7题。 6.图中原过渡带与可能变动带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主要是() A.原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 B.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C.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7.以下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 A.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B.该地区草场的载畜量降低 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 D.淮河地区的洪涝 8.读以下图及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每年以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1992~2019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科尔沁草原的变化 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密度的变化 (1)说出图所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 (2)分析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3)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 9.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 ~1 600毫米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以下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见图甲。 图甲长江上游流域概况示意图[来源:学&科&网] 材料二:见图乙。 图乙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构成 材料三:见图丙。

浅谈居住区生态环境建设

2013年第7期现代园艺人工植物群落和环境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它可由养生保健的人工植物群落与环境系统组成,也可以由环境系统与抗逆型、生产型、观赏型、文化型的人工植物群落分别构成,根据不同的环境、功能,组成不同的活动空间,以满足人们对自然的需求。 1.2构建保健型生态植物群落,创造保健型绿色居住区环境 人是居住区的主体,“以人为本”的理念应体现在居住区环境建设中,以满足人们观赏、休息、养生保健等的需要。丰富多彩的植物,不仅能改善物质环境,而且还有益于调动人们的情绪,使人心平气和,促进健康。人们一旦来到绿色环境中,不但缓解了生理和心理压力,植物所释放的负离子及抗生素还能提高对疾病的免疫力。 保健型植物生态群落应因地制宜,掌握植物公司、循环和竞争的原理以及植物种群生态学原理和植物他感作用等 生态学理论,熟悉各种植物的保健功能,将乔、灌、虅、草等植 物配置成群落,构建和谐、稳定、美观且能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立体生态植物群落。在保健植物群落中,设置儿童游戏场和适合中老年人下棋、读书看报、体育活动的设施等,使之有益于人们健康。植物能散发出各种不同的气体,可通过肺部及皮肤进入人体,起到防病、健身、益寿的作用。有些保健植物能抑制和杀死病毒、细菌,如松柏类植物散发出的气体,对结核病等细菌有防治作用;樟树散发出芳香性挥发油,能帮助人们祛风湿、止痛;长期在银杏林中锻炼,对胸闷心痛、痰喘咳嗽均有益处。 1.3利用植物抗污染、滞尘、减噪等功能,创造绿色环保居住区环境 针对交通流量大或周边环境有较大污染的居住区,选择抗污染、减噪、滞尘能力强的植物,构建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形成绿色屏障,充分发挥其吸收有害气体、吸滞粉尘、消减噪音等生态环保效应,减轻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据测试,杨树、香樟、女贞等减噪功能较强,夹竹桃、八角金盘、蚊母、珊瑚树等灌木也具有较好的减噪功能。如果乔灌联手,并与地形起伏配合,形成“隔音坡”、“吸音谷” ,则能收到更佳的减噪效果。2发展立体绿化,改善居住区生态功能 2.1屋顶绿化 屋顶绿化使传统的地面绿化上升到立体空间,是一种将 建筑技术和绿化艺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技术,使城市建 筑空间潜能与绿色植物的多种效益得到完美的结合和充分的发挥。不仅在保护建筑物、夏季隔热和冬季保温、增加绿量及生物体含量、创造良好环境方面发挥着积极的生态效应,同时,截留雨水在改善环境的基础上能大大地节省资金,尤其在世界普遍缺水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具体表现为:大雨过后,可以减少排入城市下水管道的水量,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节省资金,另外,屋顶绿化的截留雨水将得以储存,供自己使用,并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扩散到大气中去,调节气候,改善居住区生态环境。2.2垂直绿化 垂直绿化是通过利用介质物体的表面,向物体索取绿化空间,以达到节约土地、增加绿量、弥补平地绿化之不足、更富绿化层次、有助于提高生态质量,美化生活环境。同时,可以美化建筑、雕塑、园林小品,拓展园林空间,增加植物景观层次变化,可以遮掩丑陋之处,赋予枯燥、呆板的物体以生机。垂直绿化可以分为附壁式,篱桓式、棚架式、立柱式、悬蔓式,阳台窗台绿化等形式。 在选择垂直绿化植物材料时,应充分利用当地的植物资源,适地适栽,依据功能要求、生态要求、观赏要求、和绿化方式要求,考虑植物攀援习性和攀援能力的强弱以及生态特性和观赏特性的不同,考虑植物材料与被绿化物在色彩、形态等方面的对比和调和、层次和背景、起伏和韵律、主体和衬托等关系。如秋叶变红的爬山虎等最适合配置在灰白色或白色墙面上,而红色的砖墙上较难展现其深秋的风采。考虑到单一种类观赏特性的缺陷,在攀援植物造景中,应尽可能利用不同种类之间搭配以延长观赏期,创造出四时景观。 3重视雨水维护利用,维护居住区环境生态平衡 将区内屋面、绿地和路面的雨水径流集蓄储存,达到显 著消减暴雨径流量和非点源污染物排放量,优化小区水系统、较少水涝和改善环境等效果。雨水集蓄利用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初期雨水收集排放系统等环节和各种关系。 采用绿地、透水地面、渗透管沟、渗透井、渗透池、深井回灌等各种雨水渗透措施,规模大小因地制宜,让雨水回灌地下,补充涵养地下水资源,取得缓解地面沉降、减少水涝等多种生态效益。同时,还可以利用表层植被和土壤净化功能,减少径流带入水体的污染物,从而净化环境。 (责任编辑荷初) 浅谈居住区生态环境建设 田立英 王晓平刘金涛刘继成霍学红 (衡水市园林管理局,河北 衡水 053000) 生态绿化 131-- DOI:10.14051/https://www.wendangku.net/doc/3817329836.html,ki.xdyy.2013.14.037

生态环境保护自查报告

生态环境保护自查报告 按照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工作专题会精神,现将我局牵头项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内容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指标完成情况 一是严把环评大闸,注重在源头上预防污染。扎实推进规划环评,积极开展项目环评,发挥好环境影响评价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中的“调节器”、“控制阀”作用,主动服务、全程跟踪重大项目建设,对促增长、惠民生的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20**年至今共完成194个项目的环评审批工作,涉及投资872479.89万元;对违反产业政策以及不具有环境可行性的项目做到不引进、不发展,近2年先后依法否定不符合产业政策及“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项目20多个。 二是坚持联防联控,强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认真落实国家“大气十条”,20**年淘汰了海大集团20蒸吨燃煤小锅炉1台;在城区强制推行清洁能源,对商户主动使用天然气的,给予开户费50%优惠,城区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97.72%;开展了城区餐饮油烟专项治理工作,城区餐饮业油烟净化装置安装率达50.2%;落实秸秆全域禁烧工作,强化乡镇(街道)、村、组干部责任,按照1000元/村、2-4万元/乡(镇、街道)的标准落实工作经费,加强巡查,推广秸秆粉碎还田、食用菌种植等方式引导农民开展综合利用,露天焚烧秸秆现象得到一定程度遏制;投入财政资金67万元并争取省级补助资金50万元,在城区建成了pm2.5自动监测站。20**年城区空气质量api指数≤100的天数达到335天,空气优良天数占91.78%。 三是确保饮水安全,全力做好水污染防治。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张家岩水库实行每月不定期巡查和加密监测,在原已取缔库周所有排污口的基础上,设立了标志牌和界桩,在一级保护区(陆域)设立了120米隔离网,建立了城市饮用水源应急管理制度和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在水

浅谈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 其解决方法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105km2,占国土面积的%;戈壁面积×105km2,占国土面积的%。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可以说我国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引起的。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经统计,在世界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森林覆盖率位居第120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位居第128位。可见,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森林面积的减少同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约为50亿吨,属于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

写作提纲 内容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主要论述 一、地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现状 (一)在全地区开展全民义务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还草工作。 (二)大力发展高效农产品和生态农业。 (三)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四)加强城镇生态环境建设。 (五)加强环境执法检查,促进生态保护。 二、地区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植被稀少,缺少生态屏障,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等 退化严重。 (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设施相对薄弱。 (三)经济发展仍然呈现粗放型,循环经济体系尚未形成。 (四)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

(五)农村环境问题较为突出。 三、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保护天然植被,保证绿洲生态安全。 1.一是加快防护林体系建设,逐步改善绿洲内部及边缘生态环 境。 2.二是严格保护草原、森林等植被资源。 3.三是重视土壤环境的改善,科学治理土地盐碱化和沙漠化问 题。 4.四是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实现水环境的良性循环。(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1.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保持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缓解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 3.加强节约减排工作。 (三)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四)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力度。 (五)健全和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环境生态问题措施

水库大坝退役拆除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第30卷 第11期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Vol.30 No.11 2008年 11月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Nov. 2008 水库大坝退役拆除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向 衍1,2,盛金保1,2,杨 孟3,张士辰1,2,杨正华1,2 (1.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29;2.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江苏 南京,210029;3.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210093) 摘 要:尽管国内外的水库工程在防洪、灌溉、发电、供水、航运、水产养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使用寿命、功能退化、加固维修费用高等,部分水库大坝将退役或被拆除。了解关于拆坝带来的潜在影响的一条途径是回顾在本河流系统上修建大坝所造成的后果。首先从水库大坝对气候、水质、生物、水库淤积等方面的影响综述了水库大坝的修建及其环境影响。结合国内外实际,综述了我国和美国的拆坝现状,分析了大坝拆除的原因以及拆坝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时空影响,综述了拆坝后评估生态环境影响的方法,并首次对国内某水库进行了河流生境评估调研。结果表明,水库大坝的兴建与退役拆除均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水库大坝退役拆除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在这方面刚刚起步。 关键词:水库;大坝;退役;生态环境;评估 中图分类号:TV6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548(2008)11–1758–07 作者简介:向 衍(1977–),男,湖北巴东人,土家族,博士,主要从事大坝安全监控和安全评价研究。E-mail: yxia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3817329836.html,。 Impacts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ue to dam removal or decommissioning XIANG Yan1, 2, SHENG Jin-bao1, 2, YANG Meng3, ZHANG Shi-chen1, 2, YANG Zheng-hua1, 2 (1. 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Nanjing 210029, China; 2. Dam Safety Management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Nanjing 210029, China; 3.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of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Abstract:Although the reservoir project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played a tremendous role in flood control, irrigation, power generation, water supply, shipping and aquaculture, because of the life span of dam, functional degradation, and higher maintenance costs of the reinforcement, some of the reservoir dams will be removed or retired. A way of understanding potential impacts induced by the removal of dams is to recall the resul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ams in the river system. Firstly, dam construction and its environmental impact are reviewed from the impacts of climate, water quality, biology and reservoir sedimentation caused by reservoirs. Based o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ractices, the status of the removal of dam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reviewed, and the reasons for dam removal and space-time impac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ue to the dam removal are analyzed, and the methods for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summarized. The investigation of a reservoir was done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nstruction and removal of dams are complicated, and that the studie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act due to decommissioning and removal of dam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reservoir; dam; decommission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valuation 0 引 言 截止2006年底,我国已建成水库85874座,其中大型477座、中型3001座。水库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在防洪、灌溉、发电、供水、航运、水产养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中担负着重要任务。大坝蓄水后使库周原天然环境生态系统发生巨变,但经多年运行后,会形成新的平衡。大坝报废拆除后,生态平衡将被打破。故研究水库大坝退役拆除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 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应用前景。 1 水库大坝与生态环境 1.1 对气候的影响 地区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流控制,修建大中型水───────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14B05);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重点基金项目(Y70803) 收稿日期:2008–09–18

浅谈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浅谈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发表时间:2018-07-09T13:08:37.28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5期作者:陈海续 [导读] 我国的城市建设部门在实际的作业过程汇总加强了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以此促进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的和谐相处。 摘要:城市规划建设要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才能进一步实现生态环境城市的目标,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是对城市远景规划的统筹安排,也是对城市环境进行治理改造的有效方法,在城市规划建设的目标指导下,实现城市建设中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1生态文明的内涵研究 “生态文明即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协作,改造自然的同时利于自然”,这是我国生态学家叶谦吉教授于1987年首次提出的生态文明理论,对于形成生态文明的核心内涵有着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在近现代发展以来,其意识形态不断深化,并与时代的建设互相依存、互相构建。它是人类物质文明的总和,是保持经济、政治发展的良好契机。生态文明在区域功能的划分上,分为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功能保护区。譬如我国建立的卧龙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等,对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以及保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生态功能保护区是我国实施的重点目标,对于开发管理、区域发展中都建立了有效地管理制度,以缓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带来的压力,向着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的持续推进。 2城市规划中的环境问题 2.1城市的空气污染严重 目前,空气质量已经成为城市环境评估的一项指标,是城市人们居住环境的重要衡量标准。城市的发展规模越高越好,城市的空气质量差,也会给城市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由于城市发展中大规模大范围的投资建设项目的增加,使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空气污染问题破环了城市的环境和人们的健康,因此,在城市的建设中对环境的问题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引起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城市中的重工业不断增加,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出各种有毒有害气体。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汽车数量的增加,车辆行驶中会排出大量的汽车尾气,使空气受到污染。在我国的许多大城市都严重存在着空气污染,各部门对空气污染造成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所做的改善工作效果不显著。为了使城市的环境保护更加完善,空气污染的治理改善将是一个重要难题。 2.2水污染问题严重 由于城市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以及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污水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使大量的污水及工业排出的废水直接排入水体中,导致城市水环境的严重破坏。近几年我国城市的水污染面积有明显的扩大,大部分的河流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用水,造成我国很多地区出现缺水现象。城市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扩大,加大对水资源环境的保护,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环境水平,同时对饮用水源的安全也提供了保障,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2.3固体废物污染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垃圾废物,并且每年都在逐渐的递增。对垃圾的处理问题直接影响了城市发展建设的水平。对发展中的城市,城市的整体设计规划就要做好对垃圾的处理工作。当下,不少城市包括对新城区的建设过程中,垃圾的解决问题依然是城市建设的重要问题。在城区建设的过程中对垃圾的处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垃圾不能及时清理,不仅会引起传染性疾病,而且还会给水源及空气造成二次污染,使城市规划中存在着环境治理问题,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建设。 3城市规划建设中做好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措施 3.1合理利用资源 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在城市的道路建设中,各个工业领域需要用到大量的资源,尤其是在当前“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下,需要用到大量的矿产资源。如果不加以合理运用,进行过度或者不合理地开采,都会导致自然资源的逐渐衰竭,以至于破坏到生态平衡系统,导致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都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可利用环境工程学进行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持资源的可持续性,开源节流。 3.2充分考虑水资源承受能力 作为生命之源,水资源不仅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也对城市工农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工作人员需要依据城市发展的实际状况,合理化运用水资源。 目前,我国的许多城市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都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缺乏问题。城市规模在扩大建设的过程中,需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受能力,不可盲目扩大城市规模。工作人员还需要坚持开源与节流并进的原则,并实现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工作的稳步开展,促进水资源的优化利用,统筹考虑城市供节水工作和中水重复利用设计,保障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保证人民生活用水,兼顾工农业和其他用水。 3.3努力保护、改善城市环境 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保护环境工作的开展往往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我国城市环境的改善,并抑制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尽管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我国整体的环境污染形势仍旧研究。相关的数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大气、水体污染较为严重,63%的城市空气质量超过国家的二级标准,65%的城市出现污水污染问题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有效率仅为61%。城市的建设规划部门需要积极开展城市环境的保护工作,并促进城市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控制环境的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工作人员需要加快污染处理设施的配套建设工作,并促进污染治理能力的增强。有关单位还需要依据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促进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并加强对于高新技术的合理化运用,促进城市清洁能源的建设以及优化。 工作人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以科技为先导,强化灾害预报及综合减灾规划建设,促进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的增强和设施的完善。 3.4开展环保宣传教育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城市环保工作的稳步开展,我国的城市建设规划部门需要科学的开展城市环保宣传教育工作,从而由此号召社会各界的人员参与到城市环保的建设作业中去,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开展。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宣传力度,从而以此为基础促进居民环保意识的加强,并带动环境预防工作的稳步开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通过社会媒介加大宣传,并借助各种生态环境保护网站进行宣传。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开展一定的舆论宣传工作,从而增强环境保护人事,带动环保自觉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 目前,伴随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保护作为其重要的基础也倍加受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是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目前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甚至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出现进一步恶化,这就警醒我们,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但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等导致的整个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上起步较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希望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 一、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不完善,生态保护缺乏法制保障。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及一些专门的资源法,其对生态保护的目的、任务、指导思想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其只有一些广泛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措施。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

的指导性文件和单性法规。但由于现行的资源法主要是针对自然环境中某一特定的要素制定的,缺乏环境保护综合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措施。没有一部完善的、统一的生态环保法规。由于无法可依,环保部门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些生态破坏事件不能得到及时和应有的处罚。 2.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知不足,环保意识差。 环境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只注重与经济的生长以及提升,却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于环境保护更是缺乏足够的意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污染问题更为严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城市来说比较落后,为了实现经济的提升,大家开始大兴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得到发展以及提升的同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肥料,其目的在于加速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却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另外,人们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乱砍乱伐,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另外,一些废弃肥料以及废弃材料的流失严重污染了水资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3.执法力度不够。 执法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导致环保部门的监管作用无法发挥,主要是生态环境涉及到水利、农业、土地等多个方面,加上环保部门协调机制和管理模式规定不完善,互相争取“五权”现象严重,分管部门自我感觉处于配角地位,工作积极性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5.9%。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2.1×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可以说我国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引起的。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经统计,在世界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森林覆盖率位居第120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位居第128位。可见,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森林面积的减少同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约为50亿吨,属于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从人为方面来看,主要有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五、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

论环境保护对生态旅游的重要性

生态旅游及其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潘景梅 摘要: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是随着资源利用与环境矛盾的日益突出,应运而生的。其发展的关键在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大力提倡和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必须正确的认识到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辨证统一关系,并遵循生态旅游的发展规律,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协调,做到对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才能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各种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生态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生态旅游因其倡导人们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强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及其与社区的共同发展,被认为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相对于传统旅游,生态旅游既能满足旅游者对大自然风光的需求,又能够降低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生态保护、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最终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但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特别是目前有的人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而实际上却做着破坏环境的旅游。因此,必须对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制订出生态旅游的法制法规和管理措施,保护我们的环境,使生态旅游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1、生态旅游的概念 早在1965年,美国学者贺兹特便倡导所谓的“生态旅游”,而后被加拿大学者克劳德·莫林在《有当地居民和社团参与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规划》一文中使用。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得到世界范围内推广。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的定义是: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民众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国际资源组织认为生态旅游是“以欣赏自然美学为初衷,同时表现出对环境的关注”。我国学者卢云亭的定义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标,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 2、生态旅游的特征 生态旅游具有比较高的科学文化内涵,这就要求旅游的项目、路线、设施和服务的设计均要体现出很强的专业性。生态旅游建立在传统旅游基础上,只要以欣赏自然景观、了解生态旅游地的文化和自然历史知识为旅游目的,自觉地保护和珍视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旅游者都可以成为生态旅游者,具有明显的普及性。同时生态旅游具有很强的原始性,其吸引人之处就在于它的原汁原味。开展生态旅游的场所通常是保有大量自然生态景观和民间风情风俗之处。此外,生态旅游将资源的价值纳入成本核算谋求可持续的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和长久的最佳综合效益,具有明显的保护性特征。 3、生态旅游所存在的问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