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常见的细胞凋亡诱导剂和抑制剂

常见的细胞凋亡诱导剂和抑制剂

常见的细胞凋亡诱导剂和抑制剂
常见的细胞凋亡诱导剂和抑制剂

表1 常见的细胞凋亡诱导剂和抑制剂

诱导剂与抑制剂靶细胞诱导剂

激素地塞米松T细胞

细胞因子IL—2 胸腺细胞

TGF—β肝细胞、上皮细胞、慢性B淋巴瘤细胞

IL—10 髓样白血病细胞

IFN—Υ前B细胞、T细胞抗体抗IgM抗体B细胞

抗IgD抗体B细胞

抗HLA—II抗体静止B细胞

超抗原SPE CD4+T细胞

胞内信号分子调节

放线菌酮T细胞

PKC激活剂胸腺细胞

其他DNA拓扑异构酶抑制

白血病细胞放射线淋巴样细胞

抑制剂

细胞因子IL—2 T H1细胞

IL—4 T H2细胞

IL—10 B、T细胞

IFN—ΥT细胞

IL—4 B细胞

黏附分子LFA—1、ICAM—1 B细胞

VLA—4、VCAM—1 B细胞

胞内信号分子调节

PKC激活剂T、B细胞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死亡方式。1972年,英国教授Kerr首先提出凋亡的概念。近十余年来,细胞凋亡现象引起了广泛重视,有关的研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并成为医学生物学各学科共同关注的极为活跃的研究领域。

细胞凋亡与组织器官的发育、肌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维持、某些疾病的发生以及细胞恶变等过程均有密切的关系。

1.形态学变化:

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胞体缩小,与周围细胞失去联系,细胞器变致密,核体积缩小,核仁消失,染色质浓集于核膜内表面下,形成新月形致密小斑块。

2)染色体断裂,核膜与细胞膜均内陷,包裹胞内成分(胞浆、细胞器、碎裂的染色质及核膜)形成“泡”样结构,此为“凋亡小体”。最后,整个细胞均裂解成这种“小体”。

3)凋亡小体被邻近的巨噬细胞、上皮细胞等识别、吞噬、消化。

上述三个阶段维持时间很短,通常在几分钟、十几分钟内即可完成。

2.细胞凋亡的生化改变:

1)胞内Ca2+浓度增高

所有细胞凋亡过程中均出现胞内Ca2+浓度增高,这可能是Ca2+内流所致。

2)内源性核酸内切酶激活

细胞发生凋亡时,由于内源性核酸内切酶被激活,DNA被从核小体连接处水解,形成180—200bp 或其整倍数的片段。

3)生物大分子的合成

凋亡过程的发生一般依赖于新的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如在激素、射线作用下,或由于去除生长因子等所引起的细胞凋亡中,情况均为如此。

常用的检测方法:

1.形态学方法

借助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或透射电镜可对组织切片、切片涂片或细胞悬液进行形态学观察,凋亡细胞在组织中散在分布,表现为核致密浓染、核碎裂等。该方法简便、经济,可定性、定位。但在组织成分及细胞死亡类型复杂的情况下,难以判断结果,也无法定量。

2.电泳法

对凋亡细胞的基因组DNA进行琼脂凝胶电泳,由于存在180—200bp或其整倍数的片段,故电泳结果可见“梯状”(ladder)DNA条带。该法简便,可定性及定量,但无法显示组织细胞形态结构,也不能反映凋亡细胞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3.免疫学方法

凋亡细胞内裂解的DNA片段含组蛋白,可用抗组蛋白抗体及抗DNA抗体的混合物与之反应,再经显色及比色判断结果。该法可定性、定量,但不能定位。

4.流式细胞术

增生状态的细胞处于不同的周期时相,其DNA 含量分布在2N—4N之间。凋亡的细胞由于发生DNA裂解,小分子量的DNA片段穿过细胞而丢失,大片段DNA可形成一个DNA含量小于2N 的分布区,称“亚G1峰”。该法可对典型的凋亡进行定性和定量,可间接判断凋亡细胞所处的周期时相。

5.末端转移标记技术

DNA被切割后,其每个片段均含有3-OH末端,在末端转移酶或DNA多聚酶的作用下,加入已标记的核苷酸或核苷酸混合物,再经过酶显色或用荧光抗体,可使之显示出来。该法特异性强,可进行原位标记及定量检测。

细胞凋亡的诱导剂和抑制剂

多种因素可参与诱导和抑制细胞凋亡。常见的细胞凋亡诱导剂和抑制如下表1。

1.Ca2+、Mg2+ 内源性DNA内切酶为Ca2+/Mg2+依赖性,故胞内Ca2+/Mg2+浓度升高可诱导细胞凋亡。Ca2+不仅是细胞凋亡的诱导剂,在其他因素诱导凋亡的信号传导过程中,Ca2+也是重要的信号分子。Zn2+能拮抗Ca2+/Mg2+的作用。

2.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常见的凋亡诱导剂。未成熟胸腺细胞对激素诱导的凋亡敏感,而成熟T细胞则不敏感。蛋白合成抑制剂(放线菌素D、放线菌素酮)可拮抗糖皮质激素诱导的凋亡与新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3.细胞因子TNF、TGF—β等可促进细胞凋亡,而IL—2 、IL—3、GM—CSF等则抑制凋亡。IFN—Υ、IL—10等对的发生有双重效应。例如IFN—Υ可使IFN—Υ受体的T细胞增生,而使高表达IFN—Υ受体的细胞发生凋亡。'

4.抗原刺激抗原刺激可使B细胞表面IgM发生交联,导致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激活蛋白激酶C (PKC),使内质网Ca2+释放,直至发生凋亡。

5.抗体抗IgM、Fas、CD3/TCR、CD4、CD8、CD23等的抗体可诱导表达相应膜抗原的细胞发生凋亡。

6.胞内信号分子调节剂某些胞内信号分子调节剂对不同靶细胞可分别具有诱导或抑制凋亡的作用。例如,PKC激活剂PMA可抑制鼠T、B细胞凋亡,但可诱导鼠胸腺细胞凋亡。

7.超抗原、丝裂原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可诱导胸腺细胞内CD4+、CD8+细胞凋亡;丝裂原PWM可诱导成熟及未成熟T细胞凋亡。

临床常用的一些体表标志

临床常用的一些体表标志 穿刺标志: (1)穿刺抽取骨髓:髂骨、胸骨和椎骨(此处红骨髓终生保存) (2)腰椎穿刺时依次经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黄韧带(相临两个椎骨之间) (3)两侧髂嵴的最高点的连线平对第4腰椎的棘突是腰椎穿刺时确定穿刺部位的标志 (4)临床常在第4—5肋间隙的胸骨左缘进行心内注射不会损伤肺和胸膜 (5)当膀胱充盈时沿耻骨联合上缘进行膀胱穿刺;体表标志: 1、计数椎骨序数的重要标志:第7颈椎 2、棘突排列的特征:第7颈椎的棘突水平方向伸向后方且明显高出其他颈椎的棘突。胸椎的棘突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较紧密,腰椎的棘突水平向后伸出,棘突间的距离也较大; 3、胸骨角与第2肋平对,常作计数肋序数的标志 4、枕骨大孔的后上方的粗糙隆起部称枕外隆凸可在体表触及,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5、乳突也是一个重要的骨性标志 6、肩胛骨的上角和下角分别平对第2肋和第7肋,均可在体表触及,常作为背部计数肋和肋间隙的标志;

7、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耻骨结节和坐骨结节都可在体表摸到,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8、喉结上方两板相互分开形成甲状软骨上切迹,临床常以此作为颈前正中线的标志; 9、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的下方,下与气管相连,与第六颈椎平对其前部可被触及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注射部位: 1、三角肌的外上三分之一部肌质丰富且无重要的血管神经经过是临床常选用的肌内注射部位; 2、臀大肌位置表浅,肌质厚实,其外上部无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为肌内注射的常选部位;手术部位、标志: 1、上下牙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仍可经最后磨牙后方的间隙相通,借此间隙可作急救灌药等; 2、十二指肠悬肌在手术时可作为确认空肠始端的标志; 3、结肠带(三条)、结肠袋、肠脂垂三种结构为肉眼区别结肠和小肠的重要依据; 4、急性阑尾炎时麦氏点(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是三分之一交点处)有压痛; 5、胆囊炎时,胆囊底(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的稍下方有明显压痛; 6、手术时寻找阑尾的标志:盲肠的三条结肠带恰在阑尾根部汇合,据此寻找阑尾;

医院各个科室常用药

新康泰克 分为蓝装和红装两种,蓝装主要针对打喷嚏、流鼻涕和鼻塞等症状;红装主要针对发热、头痛、四肢酸痛、咳嗽和咽痛等症状。 新康蓝装具有特殊缓释技术,药物活性成分平稳释放,12小时对抗感冒,早一粒晚一粒远离感冒困扰,简单有效;而红装,药物活性成分迅速释放,1片即可全面缓解多种感冒症状,及时摆脱感冒困扰,快速起效。 口服。成人每12小时服1粒,24小时内不应超过2粒。 本品不宜与氯霉素、巴比妥类、解痉药、酚妥拉明、洋地黄苷类药物并用。 阿司匹林 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 普通命名法:乙酰水杨酸 适用症 1、镇痛、解热 阿司匹林通过血管扩张短期内可以起到缓解头痛的效果,该药对钝痛的作用优于对锐痛的作用。故该药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钝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流感等退热。该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参与治疗。 2、消炎、抗风湿 阿司匹林为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用药后可解热、减轻炎症,使关节症状好转,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如已有明显心肌炎,一般都主张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风湿症状控制之后、停用激素之前,加用该品治疗,以减少停用激素后引起的反跳现象。 3、关节炎 除风湿性关节炎外,该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改善症状,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此外,该品用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幼年型关节炎以及其他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也能缓解症状。 4、抗血栓 该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阻止血栓形成,临床可用于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TIA)、心肌梗塞、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5、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 患川崎病的患儿应用阿斯匹林,目的是减少炎症反应和预防血管内血栓的形成。 6、预防消化道肿瘤 不良反应 长期规律的使用阿司匹林可以大大降低胃肠道肿瘤的发生率。 较常见的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由于该品对胃粘膜直接刺激引起)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3—9%)。 较少见或很少见的有(发生率<3%);

1.常用抗菌药物的分类

1.常用抗菌药物的分类

常用抗菌药物的分类 常用抗菌药物的分类。抗菌药物可以按照它的化学结构,抗菌谱,以及药代动力学的PK/PD 来分类。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里边抗菌药物根据它的临床的实用级别,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 一、抗菌药物的分类-按化学结构分类 通常常用的抗菌药物可以按照化学结构分为β内酰胺环类的、喹诺酮类的、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以及糖肽类、噁唑烷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硝基咪唑类等,以它的母核来做它的分类。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就是这几大类。 首先看一下β- 内酰胺环抗菌药物包括哪些?它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非典型的β- 内酰胺的抗菌药物。 β- 内酰胺环的抗菌药物以青霉素为例,青霉素按照它的抗菌谱又可以分为抗葡萄球菌的青

霉素类以及抗铜绿假单的氨基青霉素类,还有根据青霉素它是天然来源发酵得来的还是合成的,又分为天然的青霉素。随着青霉素在临床的广泛使用,逐渐出现了耐酶的青霉素。为了克服在临床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β- 内酰胺酶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做过化学的结构改造以后又出现了像甲氧西林一类的耐酶的青霉素。在化学结构上做了一定的修饰以后,又出现了广谱的青霉素类药物,比如刚才说的氨基青霉素类。像青霉素类的药物主要是针对的常见的阳性球菌。在青霉素的结构做了改造以后,它就有一个氨基,所以氨基青霉素类的药物都具有抗铜绿假单的作用。头孢菌素类的抗菌药物根据它的生产的年代不同,分为了临床上现在在一类手术切口广泛使用的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比如头孢呋辛,以及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唑肟等等,还有第四代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吡肟。 β- 内酰胺环类的药物还包括一大类非典型 的β- 内酰胺环抗菌药物,比如β- 内酰胺酶

临床科室药品储备和存放

临床科室药品储备和存放 一药品的存放环境 (一)需要避光保存药品 1、维生素类注射液:复方维生素、维生素B、维生素B 2、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B6、维生素C注射液(见光易分解药物)。 2、噻嗪类药物:盐酸异丙嗪注射液、盐酸氯丙嗪注射液(该类药物在光、金属离子、氧的作用下极易氧化变色,但氯丙嗪和异丙嗪说明书中均规定应避光保存,但未规定应避光输注)。 3、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以喹啉羧酸类产品最多,大多对光不稳定,易发生光解反应,使抗菌活性降低)。 4、酚类药物: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吗啡、酚磺乙胺注射液(分子结构中含有酚羟基,在氧、金属离子、光线、温度等影响下,易氧化变质,这类药物只需做好避光保存即可)。 5、芳胺类药物:对氨基水杨酸(为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容易发生脱羧反应生成褐色的间氨基酚,再被继续氧化形成二苯醌型化合物,引起不良反应,该药物无论是说明书还是各类用药指南都明确指出,静脉滴注时应新鲜配制,避光,溶液变色即不得使用)。 6、含有不饱和碳键的药物:两性霉素B(为多烯类抗真菌药,具有易氧化结构,同时为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每剂滴注时间至少6小时,所以滴注时要避光)。 7、抗肿瘤药物:顺铂、卡铂、奥沙利铂、环磷酰胺、阿糖胞苷、甲氨蝶呤、氟尿嘧啶、阿霉素、丝裂霉素、表柔比星、长春新碱、紫杉

醇、依托泊苷、多西他赛、昂丹司琼、亚叶酸钙(某些化疗药物具有化学结构的特殊性,在水溶液状态下,可发生裂环、重排、水解、聚合、氧化、异构化等较复杂反应,光照可催促上述反应的进程,但并非所有的抗肿瘤药物在输注过程中都需要避光)。 8、造影剂:碘海醇注射液、碘伏醇注射液 9、吡啶类药物:硝苯地平、尼莫地平、尼可刹米、异烟肼。(因结构中含有二氢吡啶环,对光不稳定,但不是每一种二氢吡啶类都要求避光,硝苯地平静脉滴注中必须遮光,而尼莫地平说明书中规定“从小包装取出后及使用时,应避免日光直射,并未要求输注过程中避光,只要做到避免日光直射即可,比如靠窗的患者,给药时应做好防护措施,此外如异烟肼和尼可刹米,仅需避光保存。 10、其他药品:甲钴胺注射液、硝酸甘油注射液、注射用硝普钠(在光照下分解加速,滴注时应新鲜配制,并迅速将输液瓶用黑纸或铝箔包裹避光,于12小时内用完)、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地西泮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 11、易引起光敏反应的药物:喹诺酮类、磺胺类、四环素类、磺酰脲类、利尿药、吩噻嗪类、非甾体抗炎药、口服避孕药、部分局部用药等。 (二)药品储存的温湿度 每一种药品应根据说明书中温湿度储存要求分别储存: 室温:10-30℃ 阴凉处:不超过20℃

正常人体体表标志

正常人体体表标志 人体各部位名称 人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动功能的整体。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的名称。头颈部的名称:头、颈;躯干部的名称:胸、背、脊椎;上肢部的名称:肩、上臂、前臂、手;下肢部的名称:臀、大腿、小腿、足。 1.人体常用方位的术语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人体各部位及其结构的位置变化,规定以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脚跟靠拢,足尖向前,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为人体标准解剖姿势, 并以上述姿势为依据,定出一些常用人体方位的术语。 上一一接近头部称为上; 下一一接近足底称为下; 前一一接近腹侧的称为前; 后-- 接近背侧的称为后; 内侧——接近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内侧;外侧一一远离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外侧;近侧一一接近肢体根部的称为近侧;远侧一一远离肢体恨部的称为远侧;尺侧一一前臂的内侧称为尺侧;様侧一一前臂的外侧称为橈侧;胫侧——小腿的内侧称为胫侧;腓侧一一小腿的外侧称为腓侧; 浅一一接近皮肤表面的称为浅; 深一一远离皮肤表面的称为深。 2.人体的切面

(1)矢状面沿人体的前后径与水平面垂直所作的切面叫矢状面。当矢状面位于正中而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该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2)水平面(横切面)与地面平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所作的切面叫水平面。 (3)额状面(冠状面)沿人体的左右径,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所作的切面叫额状面。 体表标志 1.躯干部的体表标志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肋骨:第二到第十二肋骨、第一到第十肋软骨。椎骨:颈椎、胸椎、腰椎、紙 骨、尾骨。 2.上肢部的体表标志肩胛骨:肩峰、肩胛冈、肩胛下角。锁骨: 全长。肱骨:肱骨内上課、外上髒。尺骨:鹰嘴、尺骨头、茎突。梯骨:橈骨头、茎突。手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背面。 3.下肢部的体表标志器骨:器前上棘、器后上棘、耻骨联合、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膑骨:前面。胫骨:胫骨前缘。腓骨:腓骨头和外踝。足骨:附骨、跖骨、趾骨。 身体主要部位定位 在操作中,我们常用示指和中指宽度即“横指宽”作为简便定位测量的标准。 1呼吸道定位

临床科室药品储备和存放

。 临床科室药品储备和存放 一 药品的存放环境 (一)需要避光保存药品 1、维生素类注射液:复方维生素、维生素 B 、维生素 B 2、维生素 B1、维生素 B12、维生素 B6、维生素 C 注射液(见光易分解药物)。 2、噻嗪类药物:盐酸异丙嗪注射液、盐酸氯丙嗪注射液(该类药物 在光、金属离子、氧的作用下极易氧化变色,但氯丙嗪和异丙嗪说明 书中均规定应避光保存,但未规定应避光输注)。 3、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以喹啉羧酸 类产品最多,大多对光不稳定,易发生光解反应,使抗菌活性降低) 4、酚类药物: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 吗啡、酚磺乙胺注射液(分子结构中含有酚羟基,在氧、金属离子、 光线、温度等影响下,易氧化变质,这类药物只需做好避光保存即可)。 5、芳胺类药物:对氨基水杨酸(为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容易发生脱 羧反应生成褐色的间氨基酚,再被继续氧化形成二苯醌型化合物,引 起不良反应,该药物无论是说明书还是各类用药指南都明确指出,静 脉滴注时应新鲜配制,避光,溶液变色即不得使用)。 6、含有不饱和碳键的药物:两性霉素 B (为多烯类抗真菌药,具有 易氧化结构,同时为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每剂滴注时间至少 6 小时, 所以滴注时要避光)。 7、抗肿瘤药物:顺铂、卡铂、奥沙利铂、环磷酰胺、阿糖胞苷、甲 氨蝶呤、氟尿嘧啶、阿霉素、丝裂霉素、表柔比星、长春新碱、紫杉

( 醇、依托泊苷、多西他赛、昂丹司琼、亚叶酸钙(某些化疗药物具有 化学结构的特殊性,在水溶液状态下,可发生裂环、重排、水解、聚 合、氧化、异构化等较复杂反应,光照可催促上述反应的进程,但并 非所有的抗肿瘤药物在输注过程中都需要避光)。 8、造影剂:碘海醇注射液、碘伏醇注射液 9、吡啶类药物:硝苯地平、尼莫地平、尼可刹米、异烟肼。 因结构 中含有二氢吡啶环,对光不稳定,但不是每一种二氢吡啶类都要求避 光,硝苯地平静脉滴注中必须遮光,而尼莫地平说明书中规定“从小 包装取出后及使用时,应避免日光直射,并未要求输注过程中避光, 只要做到避免日光直射即可,比如靠窗的患者,给药时应做好防护措 施,此外如异烟肼和尼可刹米,仅需避光保存。 10、其他药品:甲钴胺注射液、硝酸甘油注射液、注射用硝普钠(在 光照下分解加速,滴注时应新鲜配制,并迅速将输液瓶用黑纸或铝箔 包裹避光,于 12 小时内用完)、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地西泮注射液、 呋塞米注射液。 11、易引起光敏反应的药物:喹诺酮类、磺胺类、四环素类、磺酰脲 类、利尿药、吩噻嗪类、非甾体抗炎药、口服避孕药、部分局部用药 等。 (二)药品储存的温湿度 每一种药品应根据说明书中温湿度储存要求分别储存: 室温:10-30℃ 阴凉处:不超过 20℃

临床常用体表标志

临床常用的一些体表标志- 穿刺标志: (1)穿刺抽取骨髓:髂骨、胸骨和椎骨(此处红骨髓终生保存) (2)腰椎穿刺时依次经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黄韧带(相临两个椎骨之间) (3)两侧髂嵴的最高点的连线平对第4腰椎的棘突是腰椎穿刺时确定穿刺部位的标志 (4)临床常在第4—5肋间隙的胸骨左缘进行心内注射不会损伤肺和胸膜 (5)当膀胱充盈时沿耻骨联合上缘进行膀胱穿刺; : 1、计数椎骨序数的重要标志:第7颈椎 2、棘突排列的特征:第7颈椎的棘突水平方向伸向后方且明显高出其他颈椎的棘突。胸椎的棘突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较紧密,腰椎的棘突水平向后伸出,棘突间的距离也较大; 3、胸骨角与第2肋平对,常作计数肋序数的标志 4、枕骨大孔的后上方的粗糙隆起部称枕外隆凸可在体表触及,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5、乳突也是一个重要的骨性标志 6、肩胛骨的上角和下角分别平对第2肋和第7肋,均可在体表触及,常作为背部计数肋和肋间隙的标志; 7、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耻骨结节和坐骨结节都可在体表摸到,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8、喉结上方两板相互分开形成甲状软骨上切迹,临床常以此作为颈前正中线的标志; 9、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的下方,下与气管相连,与第六颈椎平对其前部可被触及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注射部位: 1、三角肌的外上三分之一部肌质丰富且无重要的血管神经经过是临床常选用的肌内注射部位; 2、臀大肌位置表浅,肌质厚实,其外上部无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为肌内注射的常选部位; 手术部位、标志: 1、上下牙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仍可经最后磨牙后方的间隙相通,借此间隙可作急救灌药等; 2、十二指肠悬肌在手术时可作为确认空肠始端的标志; 3、结肠带(三条)、结肠袋、肠脂垂三种结构为肉眼区别结肠和小肠的重要依据; 4、急性阑尾炎时麦氏点(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是三分之一交点处)有压痛; 5、胆囊炎时,胆囊底(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的稍下方有明显压痛; 6、手术时寻找阑尾的标志:盲肠的三条结肠带恰在阑尾根部汇合,据此寻找阑尾; 7、临床做气管切开时,常选取第3—4或第4—5气管软骨沿中线切开;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 应用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无指征或指征不强的预防用药; ?无指针的治疗用药如病毒感染; ?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 ?疗程不合理,过早停药或感染已控制而不及时停药; ?给药途径或给药间隔时间不当; 细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 ?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 ?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 ?耐甲氧西林表葡菌(MRSE)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杆菌 合理用药 在有明确指针下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并采用适当的给药途径、剂量和疗程,最大限度的发挥抗菌药物的治疗和预防作用,以达到杀灭病原体和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应防止和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如何选择 1. 临床判断熟知已知宿主最可能发生某种特定感染的微生物 2. 药物学常用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特点 3. 微生物学实验室结果的正确判断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 ?喹诺酮类药物 ?其它抗菌药物 ?| ̄青霉素G ?| ̄青霉素类___|半合成耐酶 ?||广谱 ?||_抗假单胞菌 ?|| ̄一代:头孢唑啉 ?-内酰胺类_____|_头孢菌素____|二代:头孢呋辛?||三代:头孢噻肟、曲松、他啶?||_四代:头孢吡肟 ?|| ̄头霉素类:头孢西丁 ?|_非典型-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泰能 ?|单环类:氨曲南 ?|_氧头孢烯类 ?杀菌作用强、毒性低,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 ?组织分布广、大剂量青霉素可在脑脊液中达到有效浓度; ?对各种内酰胺酶均不稳定; ?不耐酸、口服后迅速被胃酸失活; ?抗菌谱窄、对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无效;

最新实验四常用体表标志及其应用

实验四常用体表标志 及其应用

实验四常用体表标志及其应用 [实验内容] 观察和触摸骨性、肌性、腱性和皮肤的主要体表标志,掌握其应用范围。 [实验目的] (一)能在自己(或他人)身上触摸到主要的体表标志。 (二)掌握进行体格测量时人体主要测量点的位置。 [材料与器具] 全身骨架标本模型,全身肌肉标本模型。 [方法与步骤] (一)取全身骨架标本、模型和全身肌肉标本模型,在自己或同伴身上触摸常用的体表标志。 1.触摸上肢的主要体表标志 (1)触摸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①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全长易在皮下摸到。 ②肩胛骨位于背外上方,易在皮下触及内侧缘、下角、肩胛冈和肩峰。肩峰点为测量肩宽、上肢长和上臂长的体表标志,用食指和中指沿肩胛冈从后内方向前外方触摸,即容易找到肩峰的测量点。下角点为测量胸围的体表标志。 ③肱骨位于上臂,其大结节可在肩部最外侧三角肌下触及,前臂内、外上髁位于肱骨下端两侧皮下,其中内上髁较隆起。通过屈伸肘关节,分辨肱骨的位置。屈伸前臂时桡、尺骨会运动,肱骨不运动。

④尺骨位于前臂内侧,从鹰嘴到茎突全长位于前臂后面内侧皮下。其中鹰嘴在屈肘时很明显;茎突在前臂旋内时更明显,可在尺骨头下方摸到,此点为尺骨茎突点,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观察自己腕关节背面腕横纹处的尺骨头非常明显。 ⑤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其上端桡骨小头上缘的最高点为桡骨点,是测量上臂长和前臂长的体表标志,桡骨点在上肢下垂、手掌向内侧的姿势中,位于肘关节背面外侧的一小凹内,在此凹中易找到肱桡关节,也可确定桡骨点。下端茎突易在外侧皮下触及,在屈腕时更明显,此点为桡骨茎突点,是测量前臂长的体表标志,也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 ⑥手骨位于桡腕关节掌侧面,两侧可摸到大多角骨、豌豆骨;握拳或伸 掌时,可看到或摸到各掌骨及指骨,其中第二掌骨小头向桡侧最突出的一点为桡侧掌骨点,第五掌骨小头向尺侧最突出的一点为尺侧掌骨点,这两点都是测量手宽的体表标志。 (2)触摸上肢的皮肤标志、肌性和腱性标志 ①肘窝横纹:屈肘时,在肘窝处出现肘窝横纹。 ②腕掌侧横纹:屈腕时,在腕掌侧出现2—3条横纹的皮肤皱纹,分别称为近侧横纹、中间横纹和远侧横纹。其中远侧横纹的中点是测量手长的标志点。 ③三角肌:在肩部使肩部构成圆隆状的外形,从前、外、后侧三方面包绕肱骨的上端。其止点在臂外侧中部呈现一小凹。 ④斜方肌:在三角肌内侧、项部外侧、锁骨后面的肌肉隆起,为斜方肌上部纤维。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及注意事项.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及注意事项 2015-03-09 环孢素(CsA):新山地明、田可、赛斯平 作用机理 属于钙神经蛋白抑制剂,可以选择性抑制免疫应答,通过破坏使T 细胞活化的细胞因子的表达,阻断参与排斥反应的体液和细胞效应机制,防止排斥反应的发生。 目前,市面出售的环孢素A有两种:一种为进口的,为瑞士诺华制药(新山地明),其剂型主要是胶囊;另一种为国产的,其剂型有口服液和胶囊。国內已有华东医药(赛斯平)、华北制药(田可)等多家生产厂家。 药物的吸收和代谢 环孢素A依靠胆汁排泄,肝功能障碍,胆汁淤积症或严重胃肠功能 障碍都会影响环保素A的吸收和代谢。只有极少部分药物经肾脏排出,且不能经透析去除,所以对于肾脏功能不全者和需透析治疗的患者,均不需调整药物浓度。 新山地明受进食和昼夜节律的影响较山地明小,所以服药时间不必将用餐考虑在内。 副作用 1、肾毒性:个体差异大,临床表现不典型,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移植 肾损害很难鉴别。且发生肾损害时,血药浓度可能正常,甚至偏低。

2、接近半数的患者会出现肝脏毒性,其发生率与用药量密切相关。 3、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血压41%~82%,高胆固醇血症37%,高尿酸血症35%~52%,高钾血症55%,震颤12%~39%,牙龈增生7%~43%,糖尿病2%~13%,多毛症29%~44%。 用量 联合用药时:初始剂量为6~8mg/kg/日,分两次服用,以后根据血药浓度调整。 注意事项 1、严格按医嘱服药,禁忌自行调整用药剂量。 2、遵医嘱监测血药浓度。 3、药品储存在15~30度室温中,忌冷冻。 4、定时服药,养成良好的定时服药习惯。 5、环孢素有不同的剂型,不同的厂家,各药在同一患者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不尽相同,故改换不同剂型、不同厂家的药物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出现排斥反应或药物中毒。 6、接受本药治疗的母亲不应授乳。 7、过敏体质者慎用注射液。 8、因硝苯吡啶可引起齿龈增生,故在应用环孢素A期间,发生齿龈增生的患者应避免使用硝苯吡啶。 血药浓度 1、CsA谷值浓度(C0)

临床常用的各类抗菌药物抗菌谱及抗菌活性最新版本

抗菌药物分类及常用药物 一、抗菌药物分类 (一)?-内酰胺类 1、青霉素类 1.1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苄青霉素) 1.2半合成青霉素: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非奈西林 耐酶青霉素:苯唑西林、甲氧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 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匹氨西林 抗绿脓杆菌青霉素:羧苄西林、哌拉西林、磺苄西林 抗G‐菌青霉素:替莫西林、美洛西林 2、头孢菌素类:一代:头孢(唑林、氨苄、噻吩、拉定、替唑) 二代:头孢(呋辛、克洛、孟多、替安、尼西、雷特) 三代:头孢(哌酮、曲松、他定、噻肟、唑肟、克肟、地嗪、匹胺) 四代:头孢(匹罗、吡肟、克定) 3、其他?-内酰胺类 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泰能)、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厄他培南 青霉烯类:法罗培南 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美唑 单环?-内酰胺类:氨曲南、卡芦莫南 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氟氧头孢 ?-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复方制剂:克拉维酸(棒酸)、舒巴坦(青霉烷砜)、他唑巴坦(二)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

(三)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四)多(糖)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五)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六)四环素类:四环素、米诺霉素、土霉素、强力霉素、二甲胺四环素 (七)氯霉素类:氯霉素 (八)链阳性菌素类:奎奴普丁、达福普汀 (九)利福霉素类:利福平 (十)磷霉素类:磷霉素 (十一)肽内酯类:达托霉素 (十二)喹诺酮类:一代:萘啶酸——已不用 二代:吡哌酸(仅用于泌尿道和肠道感染)——已少用 三代:氟喹诺酮类:氟哌酸、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培氟沙星 四代:新氟喹诺酮类:洛美沙星、加替沙星、左氟沙星 (十三)恶唑烷酮类:利奈唑胺、利奈唑酮 (十四)磺胺类:磺胺甲噁唑(SMZ)、甲氧苄啶(TMP)(磺胺增效剂) (十五)呋喃类:呋喃妥因、呋喃唑酮 (十六)硝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 抗感染感染药物分类及抗菌谱 (一)?-内酰胺类 1、青霉素类 1.1天然青霉素:G﹢球、G‐球强;G﹢杆、螺旋体、放线菌有抗菌作用

各临床科室要准备的

各临床科室要准备的资料 1、科室情况介绍 2、科室“十二五”规划 3、科室工作计划(2010、2011、2012) 4、科室工作总结(2010、2011) 5、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2010版、2011版、2012版) 6、优势病种的疗效分析、总结、优化(2010版、2011版) 7、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8、一级质控成员名单 9、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控制制度 10、应急管理制度 11、传染病管理制度 12、医疗风险预警机制 13、医疗技术损害预警机制 14、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与流程(手术科室) 15、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手术科室) 16、医患沟通制度 17、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手术科室) 请各科室在6.1前将资料电子版交医务科 相关附件为参考资料要有自己的内容 附件1:

临床科室情况介绍

附件2

孝感市中医院××科发展规划 一、发展方向 二、主要目标(说明:三年的工作目标) 三、建设内容 1、文献整理 2、诊疗规范 3、基础研究(含:科研课题、论文发表) 4、梯队建设(含:人才培养和培训) 5、学术交流(含:承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6、基础设施建设(含:设备配备、病床设置等) 7、信息建设 …… 四、关键指标 1、临床疗效 2、评价标准 注:1、标题可改为:湖北省“十一五”重点专科或湖北省“十五”重点专科、孝感市“十一五”重点专科 附件5诊疗方案样式 不寐的诊疗方案 一、中医病名:不寐 二、西医病名:失眠 不寐(insomnia)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相当于西医的失眠症。 三、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1)轻者入寐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免疫抑制剂整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选择 (网上搜集,感谢同行) 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药物分为四大类:即非甾类抗炎药、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糖皮质激素和植物药。NSAIDs和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症状,但关节炎症和破坏仍可发生或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一经诊断即开始DMARDs治疗。推荐首选常用的如甲氨蝶呤(MTX)、柳氮磺吡啶、羟氯喹。视病情可单用也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DMARDs联合治疗。一般对单用一种DMARDs 疗效不好,或进展性、预后不良和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采用机理不同的DMARDs联合治疗。联合用药时,其不良反应不一定比单一用药多。联合用药时,可适当减少其中每种药物的剂量,如MTX可选用7.5mg ~25mg/周和柳氮磺吡啶1.0~3.0g/日。目前常用的联合方案有:① MTX+柳氮磺吡啶;② MTX+羟氯喹(或氯喹);③ MTX+青霉胺;④ MTX+金诺芬;⑤ MTX+硫唑嘌呤;⑥柳氮磺吡啶+羟氯喹.国内还可采用MTX和植物药(如雷公藤、青藤碱和白芍总甙)联合治疗。如患者对MTX不能耐受,可改用来氟米特或其他DMARDs。 ⑴ NSAIDs 通过抑制环氧化合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而具有抗炎、止痛、退热、消肿作用。由于NSAIDs使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故可出现相应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食欲不佳,严重者有消化道溃疡、出血、穿孔等;肾脏不良反应:肾灌注量减少,出现水钠潴留、高血钾、血尿、蛋白尿、间质性肾炎,严重者发生肾坏死致肾功能不全。NSAIDs还可引起外周血细胞减少、凝血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肝功损害等,少数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皮疹、哮喘),以及耳鸣、听力下降,无菌性脑膜炎等。应强调,NSAIDs虽能减轻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但不能改变病程和预防关节破坏,故必须与DMARDs联合应用。 ⑵DMARDs 该类药物较NSAIDs发挥作用慢,临床症状的明显改善大约需1-6个月,故又称慢作用药。它虽不具备即刻止痛和抗炎作用,但有改善和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首选何种DMARDs。从疗效和费用等考虑,一般首选甲氨蝶呤,并将它作为联合治疗的基本药物。 ①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MTX)口服、肌注或静注均有效。口服60%吸收,每日给药可导致明显的骨髓抑制和毒性作用,故多采用每周一次给药。常用剂量为7.5~25mg/周,个别重症患者可以酌情加大剂量。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口炎、腹泻、脱发、皮疹,少数出现骨髓抑制,听力损害和肺间质变。也可引起流产、畸胎和影响生育力。 ②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 SSZ)一般服用4~8周后起效。从小剂量逐渐加量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使用方法:每日250~500mg开始,之后每周增加500mg,直至每日2.0克,如疗效不明显可增至每日3.0克,如4个月内无明显疗效,应改变治疗方案。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厌食、消化不良、腹痛、

临床常用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临床常用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 β-内酰胺类 此类属于繁殖期杀菌剂。其特点是: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和毒性低。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新型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合制剂。 (1)青霉素类 青霉素G: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多数对其耐药。普鲁卡因青霉素G半衰期较青霉素长。青霉素V 钾片耐酸,可口服,使用方便。 双氯青霉素:对产酸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最强,对其它G 球菌较青霉素G差,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无效。 阿莫西林:抗菌谱与氨苄青霉素相似,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和流感杆菌对本药敏感,抗菌作用优于氨苄青霉素,但对假单胞菌无效。 广谱抗假单胞菌类:对G 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G相似,对G-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等)及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抗菌活性更强。 (2)头孢菌素类 此类属广谱抗菌药物,分四代。第一、二代对绿脓杆菌无效,第三代中部分品种及第四代对绿脓杆菌有效,该类药物对支原体和军团菌无效。 第一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噻吩/氨苄/唑林/拉定。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G 球菌抗菌活性较第二、三代为强,对G-杆菌的作用远不如第二、三代,仅对少数肠道杆菌有作用。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差,对肾有一定毒性。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不动杆菌等无效。其中头孢唑林/拉定较常用。

临床十一个科室常用方剂汇总资料

临床十一个科室常用方剂汇总 左金丸 左归饮 左归丸 紫雪丹 滋阴退翳汤 滋阴地黄丸 滋阴除湿汤 资生健脾丸 壮筋养血汤 壮筋续骨丹 驻车丸 助阳活血汤 竹叶石膏汤 竹叶黄芪汤 猪苓汤 朱砂安神丸 舟车丸 炙甘草汤 枳术丸枳实薤白汤 枳实消痞丸 枳实导滞丸 指迷茯苓丸 止痛如神方 止嗽散 止带方 栀子胜奇散 栀子金花丸 栀子豉汤 栀子柏皮汤 知柏地黄汤 正容汤 正骨紫金丹 镇肝息风汤 真武汤 真人养脏汤 珍珠母丸 珍珠母丸 增液汤 增液承气汤 越鞠丸 越婢汤 毓麟珠 玉液汤 玉屏风散 玉女煎 玉女煎 玉露油膏 禹功散 右归丸 银翘散 银花解毒汤 银花甘草汤 茵陈五苓散 茵陈四逆汤 茵陈术附汤 茵陈蒿汤 薏苡仁汤 薏苡附子败酱散 益元散 益胃汤 益气聪明汤 抑阳酒连散 异功散 一贯煎 养阴清肺汤 养血润肤饮 养心汤 养精种玉汤 阳和汤 阳和解凝膏 阳毒内消散 眼珠灌脓方 血府逐瘀汤 旋覆代赭汤 宣痹汤 芎芷石膏汤 杏苏散 星蒌承气汤 新制柴连汤 新加香薷饮 辛夷清肺饮 泻心汤 泻黄散

泻肝汤 泻肝散 泻肺饮 泻白散(泻肺散)小续命汤 小馅胸汤 小青龙汤 小金丹 小建中汤 小蓟饮子 小活络丹 小承气汤 小柴胡汤 小半夏汤 逍遥散 逍遥蒌贝散 消乳丸 消疬丸 消风散 象皮膏 香苏散 香薷散香连丸 香棱丸 香槟榔丸 香贝养荣汤 先天大造丸 仙方活命饮 犀角散 犀角地黄汤 犀黄丸 五真散 五味消毒饮 五痿汤 五神汤 五仁丸 五皮饮 五皮散 五苓散 五淋散 五加皮汤 吴茱萸汤 无比山药丸 乌药汤 乌药散 乌头汤 乌梅汤 乌龙膏 温脾汤 温经汤 温肺止流丹 温胆汤 胃苓汤 苇茎汤 王氏清暑益气汤 万灵膏 完带汤 陀僧膏 托里消毒散 菟丝子散 透脓散 痛泻药方 通幽汤 通窍活血汤 通气散 通脉四逆汤 通关散 葶苈大枣泻肺汤 天王补心丹 天台乌药散 天麻丸 天麻钩藤饮 桃仁承气汤 太乙膏 胎元饮 缩泉丸 酸枣仁汤 苏子降气汤 苏合香丸 苏合香丸 搜风解毒汤 四物消风饮 四物五子汤 四物汤 四乌贼骨一茹丸 四味回阳饮 四顺清凉饮子 四生丸 四生散 四神丸

常用免疫抑制剂

常用免疫抑制剂 一、激素类药物 主要为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和强的松(prednisolone),前者在术后近期及急性排斥时静脉注射,以预防和治疗急性排斥;后者为术后口服维持。 作用机制:对免疫反应的许多环节均有影响,主要是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也阻碍淋巴细胞DNA合成和有丝分裂,破坏淋巴细胞,使外周淋巴细胞数明显减少,并损伤浆细胞,从而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缓解变态反应对人体的损害。 副作用:骨质疏松、溃疡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二、细胞毒类药物 1.硫唑嘌呤,Azathioprine (依木兰,Imuran) 作用机制:主要抑制DNA、RNA和蛋白质合成。对T细胞的抑制较明显,并可抑制两类母细胞,故能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但不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副作用:抑制骨髓使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感染等。 2.霉酚酯酸(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商品名:骁悉CellCept) 作用机制:特异性抑制T和B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抗体形成和细胞毒T细胞的分化。 副作用:1)消化道不适:食道炎、胃炎、腹痛、腹泻和消化道出血。2)血液:中性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和贫血。 三、钙调素抑制剂 1.环孢素(ciclosporin,cyclosporinA) 作用机制:可选择性作用于T淋巴细胞活化初期。辅助性T细胞被活化后可生成增殖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环孢素可抑制其生成;但它对抑制性T细胞无影响。它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抑制淋巴细胞生成干扰素。 副作用:多毛、震颤、胃肠道不适、齿龈增生以及肝、肾毒性;亦可见乏力、厌食、四肢感觉异常、高血压、闭经及抽搐发作等。 2.普乐可复(Prograf),又称FK506或他克莫司(tacrolimus) 作用机制:作用机制与环孢素相同,主要是抑制白细胞介素-2的合成,作用于T细胞,抑制T细胞活化基因的产生(对 -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等淋巴因子的mRNA转录有抑制作用),同时还抑制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表达,但不影响抑制型T细胞的活化。与环孢素相比,有如下特点:1)免疫作用是环孢素的数十倍到数百倍。2)可减少肝、肾移植受体的急、慢性排斥反应。3)细菌和病毒感染率也较环孢素治疗者低,尤其是本品有较强的亲肝性,对肝移植的功效高100倍,因而大大降低了临床使用剂量,可降低原治疗费用1/3~1/2,同时不良反应也明显降低。 副作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震颤、思维紊乱、低磷血症、失眠、视力障碍和呕吐等,偶见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异常,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失调,皮肤瘙痒等。 四、生物制剂类

临床常用药,住院医生药典

- 各科室常用药 ★心内科: △稳定型心绞痛: 拜阿司匹林0.1 qd;氯吡格雷75mg qd;辛伐他叮20mg qn;比索洛尔(博苏)2.5mg qd;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依姆多)30mg qd。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治疗药物:拜阿司匹林0.1 qd;氯吡格雷75mg qd;阿托伐他叮(立普妥)20mg qn;低分子肝素钙0.6ml 脐旁皮下注射bid;培垛普利(雅施达)4mg qd;比索洛尔(博苏)1.25mg qd。 缓解药物:硝酸甘油10mg iv-vp 6ml/L;(若胸痛不能控制改用合贝爽)。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右心衰: 强心:地高辛0.125mg bid(慢慢加量);利尿:呋塞米20mg bid、螺内酯20mg qd;ACEI:培垛普利4mg qd;b-R阻滞剂:比索洛尔1.25mg qd;改善循环:马来酸桂哌齐特320mg ivgtt qd、凯时10mg ivgtt qd、丹参酮II-A 80mg ivgtt qd。 以上是主要药物治疗,其他一般治疗及对症处理不多说。(见外科用药小结) △预激综合症及阵发性室上速: 根治: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术后第三天换药后可出院。 ★内分泌科: 营养神经:弥可保、恩在适3ml im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爱维治)30ml ivgtt。 改善循环:舒血宁20ml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金钠多)。 改善脑供氧:阿米三嗪-萝巴新(都可喜)1片bid。 住院病人中大多是糖尿病,来住院的糖尿病病人中又大多合并大、微血管及周围神经并发症,用药上也主要是胰岛素肌注、营养神经、改善循环。关于胰岛素如何用,轮了两周还是没太搞懂,这里就不说了。 ★消化内科: 根除HP治疗:1.枸橼酸铋雷尼替丁胶囊(瑞倍)0.35g bid A.C; 2.克拉霉素0.5g bid; 3.呋喃唑酮(痢特灵)0.1g bid。 乙肝活动期(大三阳且HBV-DNA大于10^5)抗病毒治疗: 1.恩替卡韦0.5mg qd; 2.阿德福韦酯10mg qd; 3.拉米夫定(贺普丁)100mg qd。 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白及胶浆250ml q8h ivgtt;6-氨基己酸(一种抗纤溶药)6.0 ivgtt qd。 调整肠道菌群:整肠生2片tid;复方嗜酸乳酸杆菌片2片tid;马来酸曲美布丁(舒丽启能)0.2 tid。 保肝药:多烯磷脂酰胆碱(天兴)15ml ivgtt qd;旅甘安(17-AA)500ml ivgtt qd;门冬氨酸鸟氨酸(雅搏司)-预防肝昏。 止泻药:苯乙哌啶2片tid A.C;思密达6.0 tid A.C;黄连素0.3 tid。 外痔出血治疗:消炎膏外敷;爱脉朗2片bid;安络血5mg tid×3;vitB6 20mg tid×3;红霉素软膏外用。 肝硬化的治疗很多,都是对症治疗,没什么好说的,肝硬化目前没法治愈,预后不好。 ★呼吸内科: 止咳化痰:盐酸氨溴索(伊诺舒)120mg ivgtt bid;祛痰止咳冲剂;扑尔敏;复方甘草口服液; 解痉平喘:氨茶碱0.25 iv-vp bid 6ml/h;盐酸丙卡特罗(美普清)25ug bid;喘可治4ml im bid;吉诺通;时而平; 辅助抗癌:消癌平20ml qd;薄芝糖肽4mg qd;一清胶囊2片tid;氨凯舒5.0 tid。

免疫抑制剂分类

免疫抑制剂的分类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有五类:(1)糖皮质激素类,如可的松和强的松;(2)微生物代谢产物,如环孢菌素和藤霉素等;(3)抗代谢物,如硫唑嘌呤和6-巯基嘌呤等;(4)多克隆和单克隆抗淋巴细胞抗体,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OKT3等;(5)烷化剂类,如环磷酰胺等。 根据合成方法,免疫抑制剂大致可分为: (1)微生物酵解产物:环孢菌素CsA类、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雷帕霉素Rapamycin(RPM)及其衍生物SDZ RAD、Mizoribine(MZ)等;(2)完全有机合成物:大部分来源于抗肿瘤物,主要有烷化剂和抗代谢药二大类。包括激素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氨甲蝶呤Leflunomide、breqinar(BQR)等;(3)半合成化合物:RS61443(mycophenolate mofetil,MMF)、SDZIMMl25、DeoxysPergualin(DSG,脱氧精瓜素)等;(4)生物制剂: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antilymphocyte globulin(ALG)等。 根据其发展状况,免疫抑制剂大致可分为: 第一代 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等,药品有强的松和甲基强的松龙Methyprednisolone、雷公藤多苷片、硫唑嘌呤、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即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LG)为代表,主要作用为溶解免疫活性细胞,阻断细胞的分化,其特点为非特异性,为广泛的免疫抑制剂,ALG对骨髓没有抑制作用。主要副作用是可引起代谢紊乱、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目前总的倾向是尽可能减少其用量或停用,但移植界对此尚有争论; 第二代 以环孢素(环孢菌素、环孢菌素A、山地明、赛斯平、环孢多肽A、环孢灵(Cy-A、Cs-A)、新出地明(Neoral)和他克莫司为代表,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剂,主要作用是阻断免疫活性细胞的白细胞介素2(IL-2)的效应环节,干扰细胞活化,其以淋巴细胞为主而具有相对特异性。CsA和FK506已被FDA批准用于临床,其余药物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它们主要的副作用是具有肾毒性; 第三代 以雷帕霉素、霉酚酸脂(Mycophenolate Mofetil,MMF)为代表,对PI3K相关相关信号通路进行抑制,从而抑制免疫细胞增殖和扩增,与第二代制剂有协同作用; 第四代 以抗IL-2受体单克隆抗体、FTYZO等为代表,主要作用是针对改变Cytokine蚓,如抑制TH1、增强TH2。 根据其临床应用情况,免疫抑制剂分类为:(1)预防性用药:CsA、FK506、MMF、Aza、Prednisone;(2)治疗/逆转急性排斥反应(救治用药):MP(甲基强的松龙)、ALG或ATG、Murononab-CD3或CD4、MMF、FK506等。(3)诱导性用药(因急性肾小管坏死而出现延迟肾功能、高危病人、二次移植、环孢素肾毒性病人):ATG 或ALG、OKT3或OKT4,Simulect或Zenapax等。

临床常用抗生素分类及化学名、商品名

β-内酰胺类(β-lactams)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非典型类。 (一)青霉素类 1.阿莫西林(Amoxicillin):即羟氨苄青霉素,商品名:“阿莫仙”、“阿莫灵”、“弗莱莫星”。 2.哌拉西林(Piperacillin):氧哌嗪青霉素。 3.替卡西林(Ticarcillin):羧噻吩青霉素钠,是羧苄青霉素的替代药。 4.阿洛西林(Azlocillin):苯咪唑类广谱半合成青霉素新品,商品名:“阿乐欣”。 5.美洛西林(Mezlocillin):商品名:天林。 6.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棒酸;舒巴坦(Sulbactam)——青霉烷砜;三唑巴坦(Tazobactam)——他唑巴坦。 7.奥格门汀(Augmentin):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商品名:“安灭菌”、“力百汀”、“安奇”。 8.泰门汀(Timentin):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商品名:“特美汀”。9.优立新(Unasyn):氨苄西林/舒巴坦。 10.克菌(Copliscan):阿莫西林/双氯西林,同类产品:新灭菌(Biflocin)。 11.他唑西林(Tazocillin):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商品名:“特治星”、“海他欣”。

(二)头孢菌素类 一代头孢 1.头孢唑啉(Cefazolin):先锋Ⅴ。 2.头孢拉定(Cephradine):先锋Ⅵ,商品名:“泛捷复”(Velosef)。 3.头孢噻吩(Cefinase): 二代头孢 1.头孢呋辛(Cefuroxime):又名头孢呋肟,商品名:“西力欣”(Zinacef)、“力复乐”。 2.头孢克罗(Cefaclor):商品名:“希刻劳”(Ceclor)、“可福乐”(Keflor),为口服药。 3.头孢替安(Cefotiam):商品名:“泛可博林”。 4.头孢丙烯(Cefprozil):商品名:“施复捷”(Cefzil)。 三代头孢 1.头孢噻肟(Cefotaxime):商品名:“头孢氨噻肟钠”、“泰可欣”(Taxime)、“凯福隆”(Clafolan) 2.头孢曲松(Ceferiaxone):又名头孢三嗪,商品名:“罗氏芬”(Rocephin)。 3.头孢他啶(Ceftazidime):即头孢噻甲羧肟,商品名:“复达欣”(Fortum)、“凯福定”(Kefadim) 4.头孢哌酮(Cefoperazone):商品名:“先锋必”(Cefobid)、“赛必欣”。头孢哌酮/舒巴坦:商品名:“舒普深”、“海舒必”、“舒乐哌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