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生物 第6章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6章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6章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6章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目标导航】 1.结合具体实例,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一、杂交育种(阅读P98-99)

1.选择育种

(1)方法:驯化野生动物、栽培植物时,挑品质好的个体来传种,经过长期选择,汰劣留良,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2)原理:利用生物的变异。

(3)缺点:育种周期长,可选择范围有限。

(4)实例: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对优良性状的玉米的选育。

2.杂交育种

(1)概念: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过程:(以高产抗病小麦的选育为例)

P:高产、不抗病×低产、抗病

F1高产、抗病(均为显性性状)

F2选出高产、抗病个体

选出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所有高产、抗病个体

新的优良品种

(3)原理:基因重组

(4)优点:操作简便。

(5)应用:

二、诱变育种(阅读P 100) 1.概念

2.优点

可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优良变异类型。

3.缺点 诱发产生的突变,有利的个体往往不多,需处理大量材料,使选育工作量大,具有盲目性。

4.应用???

??

农作物:培育“黑农五号”大豆

微生物:青霉菌的选育

1.连线:

2.判断正误:

(1)杂交育种过程中,从F 2中选出符合人们要求性状的个体就可以大田推广种植。( ) (2)诱变育种可提高变异频率,能够产生多种多样的新类型,为育种创造丰富的原材料。( )

(3)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和低频性,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个体往往不多。( ) (4)诱变育种可产生新基因从而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 答案 (1)× (2)√ (3)√ (4)×

一、杂交育种的过程及应用 1.杂交育种的过程图解 已知AAbb 与aaBB 为亲本 P AAbb×aaBB ↓ F 1 AaBb①

F 2 A_B_ A_bb aaB_ aabb② ??

多次自交直到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AABB AAbb aaBB③ 2.分析

(1)材料的选择:要求所选育种材料分别具有我们所期望的个别性状,所选的原始材料,是人们在生产中多年栽培过的能稳定遗传的品种,一般是纯合子。

(2)杂交一次,得子代F 1是杂合子,不管在性状上是否符合要求,一般都不能直接用于扩大栽培。

(3)让F 1自交,得子代F 2。性状的重新组合一般是在F 2中出现,选出在性状上符合要求的品种,这些品种的基因型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4)把初步选出的品种进行隔离自交,根据F 3是否出现性状分离,可以确定被隔离的亲本是否为纯合子。如果是纯合子,F 3不出现性状分离,同时,F 3的基因型与亲本相同。 3.几种常见的杂交育种类型(以两对相对性状为例)

(1)培育杂合子品种:选取双亲――→杂交

子一代,需年年制种(如上述图①)。

(2)培育隐性纯合子品种:选取双亲――→杂交子一代――→自交子二代―→选出符合要求的类型就可以推广(如上述图②)。

(3)培育显性纯合子(或一显一隐杂合子)品种:选取双亲――→杂交子一代――→自交子二代―→选出符合要求的个体――→连续自交选出稳定遗传的个体推广(如上述图③)。 4.动、植物杂交育种的区别

(1)方法:植物杂交育种中纯合子的获得不能通过测交,只能通过逐代自交的方法获得;而动物杂交育种中纯合子的获得一般不通过逐代自交,而通过测交的方法进行确认后而获得。 (2)实例:现有基因型为BBEE 和bbee 的两种植物或动物,欲培育基因型为BBee 的植物或动物品种,育种过程用遗传图解表示如下:

1.培育细菌新品种时,能否用杂交育种的方法?

答案 杂交育种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如植物和动物。细菌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

2.杂交育种是否一定要从F 2开始筛选?是否一定要连续多代自交?举例说明。 答案 不一定。如培育杂合子品种,选亲本杂交得到的F 1即可。

3.在杂交育种过程中,如果新品种是杂合子(如玉米、水稻等),应注意什么?如果新品种是纯合子(如小麦),应该注意什么?

答案 在杂交育种中,如果新品种是杂合子,每年都要育种。如果新品种是纯合子,要通过多代自交淘汰杂合子。

1.有两种纯种的小麦,一为高秆(D)抗锈病(T),另一为矮秆(d)易感锈病(t),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要培育矮秆抗锈病新品种,方法如下:

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感锈病――→a F 1――→b F 2――→c

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新品种。 (1)这种育种方法叫____________育种。过程a 叫__________,过程b 叫____________。 (2)过程c 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 1的基因型是________,表现型是________,矮秆抗锈病新品种的基因型为________。 【问题导析】 (1)矮秆抗锈病新品种是高秆(D)抗锈病小麦和矮秆(d)易感锈病小麦两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结合,此培育方法叫杂交育种。

(2)过程a 叫杂交,产生的F 1的基因型为DdTt ,表现型为高秆抗锈病。过程b 是自交,目的是获得表现型为矮秆抗锈病的小麦品种,其基因通式为:ddT_,其中只有基因型为ddTT 的个体能够稳定遗传,若要得到该纯系则需经过[c]连续自交,直到后代无性状分离为止。 答案 (1)杂交 杂交 自交 (2)连续种植和观察,直至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新品种 (3)DdTt 高秆抗锈病 ddTT

【一题多变】

(1)选育出的纯合子新品种,在F 2所有的后代中的概率是多少?那么它在F 2的矮秆抗锈病后代中的概率又是多少?选种应该从哪一代开始? 答案

116 1

3

F 2。 (2)上述杂交育种过程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假设每年只繁殖一代)? 答案 4年。

第一年:种植亲代,杂交,收获F 1种子; 第二年:种植F 1代,自交,收获F 2种子;

第三年:种植F 2代,获得表现型符合要求的小麦(矮抗),同时矮抗自交,收获F 3种子,分单株保存;

第四年:分别种植符合要求的F 3代,观察是否性状分离,表现型不分离的为合乎要求的新品种。

(3)若上述过程改为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则后代中ddTT 占所有后代的比例是多少?单倍体育种获得新品种至少需要几年(假设每年只繁殖一代)? 答案 1

4

2年。

第一年:种植亲代,杂交,收获F 1种子;

第二年:种植杂交种子,长成植株开花后,取其花粉粒(精子的基因型有四种,为DT 、Dt 、dT 、dt)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基因型也是四种,为DT 、Dt 、dT 、dt)。在单倍体植株的幼苗期,用秋水仙素进行染色体加倍,得到纯合的二倍体植株(基因型分别为DDTT 、DDtt 、ddTT 、ddtt)。选取表现型合乎要求的植株所结种子即可。 二、诱变育种

1.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在育种中的应用

(1)如果发生显性突变,在二倍体生物中通常第一代便会表现出来,但并不都是纯合子。特别是在异花受粉的植物中,还必须经过两次自交到第三代才能得到稳定遗传的纯合突变类型。如图所示:

(2)如果发生的是隐性突变,在自花受粉植物中只需要通过自交繁殖,到第二代便会有纯合的隐性突变体分离出来,虽然数目较少,但是一经出现便可选择应用。如图所示:

AA ――→突变Aa(不表现新性状)――→自交aa

2.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比较 项目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方法

杂交→自交→

筛选→自交

辐射诱变、激光

诱变、化学药剂诱变

优点

使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个

体上

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大幅度改良某些

性状,加速育种进程

局限性育种年限较长

有利变异的个体不多,需大量处理实验

材料

1.选育农作物优良品种,为什么要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答案萌发的种子或者幼苗有丝分裂旺盛,在DNA复制时容易诱发基因突变。

2.联系基因突变的特点,谈谈诱变育种的局限性。要想克服这些局限性,可以采取什么办法?

答案诱变育种的局限性是诱发突变的方向难以掌握,突变体难以集中多个理想性状。要想克服这些局限性,可以扩大诱变后代的群体,增加选择的机会。

2.如下图所示,科研小组用60Co照射棉花种子,诱变当代获得棕色(纤维颜色)新性状,诱变1代获得低酚(棉酚含量)新性状。已知棉花的纤维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棉酚含量由另一对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1)两种新性状中,棕色是______性状,低酚是________性状。

(2)诱变当代中,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为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研究人员将诱变1代中棕色、高酚植株自交,每株自交后代种植在一个单独的区域,从________的区域中得到纯合棕色、高酚植株。请你利用该纯合体作为一个亲本,再从诱变1代中选择另一亲本,设计一方案,尽快选育出抗虫高产(棕色、低酚)的纯合棉花新品种(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示)。

【问题导析】(1)基因突变一般只是等位基因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分为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二种情况,即:①诱变当代获得棕色新性状→棕色为显性性状且诱变当代基因型为AaBB。②诱变1代获得低酚新性状→低酚为隐性性状且诱变当代基因型为aaBb。

(2)要培育纯合棕色低酚植株其基因型为AAbb,需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与诱变1代的白色低酚aabb植株进行杂交,若要尽快选育则用单倍体育种方法,其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答案(1)显性隐性(2)AaBB aaBb

(3)不发生性状分离(或全为棕色棉,或没有出现白色棉)

遗传图解:

【一题多变】

(1)用60Co的γ射线辐射植物种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60Co的γ射线辐射原本开红花的植物种子,诱导产生了开白花、蓝花的植株等,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性。50株突变植株中,47株逐渐死亡,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的特性。

(3)育种时用60Co的γ射线辐射正在萌发的种子,而不用60Co的γ射线辐射休眠的种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萌发种子的所有突变________(填“能”或“不能”)全部遗传给子代。

(4)假如在用60Co的γ射线辐射正在萌发的种子的过程中,同时也诱导控制细胞色素C合成的基因发生了如白花、蓝花基因的突变形式,其中对植物影响较大的突变形式是如________的突变。假如诱变产生的蓝花植株自交,其后代中又出现了红花植株,这说明蓝花突变是________突变。

答案(1)提高变异频率(2)不定向一般有害

(3)萌发的种子中细胞分裂旺盛,DNA复制旺盛,易发生基因突变不能(4)蓝花基因显性

1.

杂交育种是植物育种的常规方法,其选育新品种的一般方法是( )

A.根据杂种优势原理,从子一代中即可选出

B.从子三代中选出,因为子三代中才出现纯合子

C.既可从子二代中选出,也可从子三代中选出

D.只能从子四代中选出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答案 C

解析杂交育种从子二代开始出现性状分离。

2.

不属于诱变育种特点的是( )

A.具有不定向性B.频率较高

C.多数有害 D.多数有利

答案 D

3.

下列几种育种方法,能改变原有基因的分子结构的是( )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答案 B

解析基因的分子结构的改变是指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或顺序发生改变——基因突变。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都是在原有基因结构的基础上,经过重新组合、加倍等

过程产生新的性状组合,基因结构不发生变化。

4.

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用此育种方式一般从________才能开始选育AAbb个体,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经过过程②产生的子代总数为 1 552株,则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在理论上有________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经过过程③,子代中AAbb与aabb的数量比是________。

(3)过程⑤常采用________技术得到Ab个体。与过程①②③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⑤⑥的优势是____________。

(4)过程⑦育种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杂交育种基因重组F2从F2开始出现AAbb个体(或从F2开始出现性状分离)

(2)97 1∶1

(3)花药离体培养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4)诱变育种

解析根据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F2中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占1

16

,所以共97株。Aabb自交后代AAbb和aabb的比例为1∶1。⑤⑥过程是单倍体育种,包括了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两个步骤,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⑦属于诱变育种。

【基础巩固】

1.可获得无子西瓜、青霉素高产菌株、矮秆抗病小麦的方法分别是( )

①诱变育种②杂交育种③单倍体育种④多倍体育种

A.①②④B.④①②

C.②①③ D.③①④

答案 B

2.用杂合子(DdEe)种子获得纯合子(ddee)最简捷的方法是( )

A .种植→F 1→选双隐性植株→纯合子

B .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C .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D .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子 答案 A

解析 杂合子(DdEe)种子中含有d 、e 基因,自交后一旦出现隐性性状便能稳定遗传,方法简捷。

3.有一种塑料在乳酸菌的作用下能迅速分解为无毒物质,可以降解,不至于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培育专门吃这种塑料的“细菌能手”的方法是( ) A .杂交育种 B .诱变育种 C .单倍体育种 D .多倍体育种 答案 B

解析 细菌属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因而不能实施杂交育种;原核生物无染色体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因而不能进行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

4.小麦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抗病(B)对易感病(b)为显性,如图表示培育矮秆抗病品种的几种途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最大优点是育种周期短 B .过程⑥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在有丝分裂间期发挥作用 C .过程⑤为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 .④过程的子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2

3

答案 D

解析 过程①为诱变育种,最大的优点是变异频率高,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过程②⑤⑥结合起来为单倍体育种;③过程产生的aaB_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BB 和23aaBb ,自交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1+23×12=23。

5.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诱变育种可以定向地改变生物的性状

B .通过杂交育种获得新品种均需要从F 3开始选取

C .多倍体育种中,低温处理与秋水仙素处理的作用机理相似

D .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新个体即为纯合子 答案 C

解析 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诱变育种不能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通过杂交育种获得新品种可以从F 2就开始选取;在多倍体育种中,低温处理与秋水仙素处理的作用机理相似,都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导致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在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中,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新个体只是单倍体,需通过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才可能得到纯种个体。 【巩固提升】

6.下图是利用某植物(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的示意图,据图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花粉――→①植株A ――→②植株B

A .过程①属于植物的组织培养,依据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 .过程②通常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

C .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A 基因型为aaBB 的可能性为14

D .通过过程②得到的植株B 一定是四倍体 答案 A

解析 过程①是花药离体培养,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理论依据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得到的植株A 基因型有AB 、Ab 、aB 、ab 四种可能;过程②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的前期;得到的植株B 基因型有AABB 、aaBB 、AAbb 、aabb 四种可能,属于二倍体。

7.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做进一步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由③到⑦过程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B .获得④和⑧植株的原理不同

C .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 ,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

4

D .图中各种筛选过程利用的原理相同

答案 D

解析 ③到⑦过程要进行减数分裂产生花粉,所以该过程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③到④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而③到⑧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 ,则其自交后代只有纯合子才能稳定遗传,纯合子的概率是

12×12×1=14

。 8.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 组由F 1获得F 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F 2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 (2)Ⅰ、Ⅱ、Ⅲ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________类。

(3)A 、B 、C 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是________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矮秆抗病Ⅱ获得矮秆抗病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__。获得的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

(5)在一块高秆(纯合子)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矮秆性状出现的可能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自交

2

3

(2)Ⅱ (3)C 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 (4)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00% (5)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杂交;如果子一代为高秆,子二代高秆∶矮

秆=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或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秆性状由环境引起;否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解析 (1)A 组为杂交育种,由F 1获得F 2的方法为自交,F 2中矮秆抗病植株(ttR_)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2

3。(2)Ⅰ、Ⅱ、Ⅲ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Ⅱ,因其为单

倍体植株,往往表现为高度不育。(3)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故诱变育种最具盲目性。 (4)矮秆抗病Ⅱ需经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方可获得新品种,且一经加倍,一定为纯合子。(5)确认该矮秆小麦是否为遗传物质变化所引起可设计与高秆小麦的杂交实验,或改变种植环境予以确认。 【走进高考】

9.(多选)(2013·江苏高考,25)现有小麦种质资源包括:①高产、感病;②低产、抗病;③高产、晚熟等品种。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要培育3类品种:a.高产、抗病;b.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下述育种方法可行的是( ) A .利用①③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a B .对品种③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筛选获得b C .a 、b 和c 的培育均可采用诱变育种方法 D .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③中获得c 答案 CD

解析 本题考查育种的相关知识。A 项中,①③不具有抗病基因,二者杂交不能获得a ,故错误。B 项中,③是高产、晚熟品种,染色体加倍之后,不能获得早熟性状,故错误。C 项中,诱变育种具有不定向性,能获得大量变异性状,a 、b 和c 的培育均可采用诱变育种方法,故正确。D 项中,转基因技术可以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③中能获得c ,故正确。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作业27:1.2.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 一、选择题 1.下面不属于孟德尔遗传实验成功原因的是( ) A .选择了山柳菊作为实验材料 B .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成功后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 C .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D .设计了测交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 2.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 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是( ) A .YR ∶Yr =1∶1 B .YR ∶yr =1∶1 C .R ∶r =1∶1 D .Y ∶R ∶r =2∶1∶1 3.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 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 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F 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 .F 1产生基因型YR 的卵和基因型YR 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 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能自由组合 D .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 和基因型为yr 的比例为1∶1 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的( ) AaBb ――→① 1AB ∶1Ab ∶1aB ∶1ab ――→②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 子代9种基因型 ――→④ 4种表现型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有人种了100株番茄,它们都是同一植株的后代,发现其中有37株为红果、短毛叶;19株为红果、无毛叶;18株为红果、长毛叶;12株为黄果、短毛叶;7株为黄果、长毛叶;7株为黄果、无毛叶。根据以上结果,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亲本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 B .亲本性状为红果、长毛叶 C .子代(F 1)群体中的基因型有9种 D .子代(F 1)群体中的纯合子占1/4 6.在F 2中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四种表现类型,其比例为9∶3∶3∶1。与此无关的解释是( ) A .F 1产生了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B .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 C .F 1的四种雌、雄配子自由组合 D .必须有足量的F 2个体 7.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和矮秆易感病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独立遗传。现用显性纯合子高秆抗病小麦和矮秆易感病小麦杂交得F 1,F 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 )

(人教版)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含答案)

第5章第4节 一、选择题 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可能发生在() A.细胞与细胞之间 B.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 C.种群与种群之间 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发生在个体与个体之间、种群与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可能发生于细胞与细胞之间。 答案: A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 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D.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些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 解析: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既可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来源于生物。 答案: A 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 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 B.草原返青时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 C.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 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 解析: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如鸡场在秋季通过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②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如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或利用性引诱剂防治害虫。B选项是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即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B 4.蟑螂喜好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二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知识点

精心整理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一、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 处理杂交→自交→选优→ 自交 用射线、激光、 化学药物处理 用秋水仙素处理 萌发后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离体培养 原理基因重组,人工诱发基因 突变 染色体变异,破坏纺锤体 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 倍 染色体变异,诱导花粉直 接发育,再用秋水仙素 优 缺 点 组合优良性状,方法简 单,可预见强, 但周期长,只能利用已 有的基因重组,不能创 造新的基因。 提高突变率,产生新基 因,加速育种,改良性 状,但有利变异少,需 大量处理 器官大,营养物质含量 高,但发育延迟,结实率 低 缩短育种年限, 但方法复杂, 成活率较低 例子水稻的育种高产量青霉素菌株无子西瓜抗病植株的育成 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一、基因工程 1、概念: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通俗的说,就是按照人们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 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原理:基因重组 、结果: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品种。 二、基因工程的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1)特点:具有专一性和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2)作用部位:磷酸二酯键 (4)例子:EcoRI限制酶能专一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 (黏性末端)(黏性末端) (5)切割结果:产生2个带有黏性末端的DNA片断。 (6)作用:基因工程中重要的切割工具,能将外来的DNA切断,对自己的DNA无损害。 注:黏性末端即指被限制酶切割后露出的碱基能互补配对。 2、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1)作用:将互补配对的两个黏性末端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DNA分子。 (2)连接部位:磷酸二酯键 3、基因的运载体 (1)定义:能将外源基因送入细胞的工具就是运载体。 (2)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三、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1、提取目的基因 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作业19:3.3 DNA的复制

DNA分子的复制 1. 关于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双链DNA分子中,含氮碱基与脱氧核糖的数目相等 B. 在DNA分子的一条链中,相邻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 C. 解旋时需要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和解旋酶的作用 D. 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和边解旋边复制 2. 将蚕豆根尖细胞放在含有32P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在第二次有丝分裂的中期时(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及染色体变异),发现某条染色体的一条染色单体内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有放射性,则其姐妹染色单体内含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的条数是( ) A. O B. l C. 2 D. 4 3. 真核细胞DNA分子的复制( ) A. 可在细胞核和核糖体上进行 B. 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作为模板 C. 以4种游离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 D. 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催化 4.细菌在15N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然后再移入14N培养基中培养,抽取亲代及子代的DNA经高速离心分离,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不可能出现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5. 下列实验使用和同位素标记法的有几项() ①卡尔文发现卡尔文循环 ②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

③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半保留复制假说,大肠杆菌繁殖实验证实了该假说 ④鲁宾和卡门证实光合作用中的氧气自于水 ⑤赫尔希和蔡斯发现DNA是遗传物质 A. 两项 B. 三项 C. 四项 D. 五项 6.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将一个未标记的噬菌体在此细菌中培养9小时,经检测共产生了64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子代噬菌体内DNA的合成原料来自于细菌 B.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约为1.0小时 C.子代噬菌体的所有物质都具有放射性 D.子代噬菌体不含32P个体与含32P个体的比例为1:31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摩尔根通过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 艾弗里提出的有关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没有得到科学家的一致公认 C. 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 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 8. 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和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分子中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B. 科学家利用“假说-演绎法”证实DNA是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的 C. DNA复制时,DNA聚合酶可催化两个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 D.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为DNA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了基础 9. DNA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的,如果放射性完全标记的1个双链DNA分子在无放射性标记的溶液中复制两次,那么所产生的4个DNA分子的特点是() A.部分DNA分子含有放射性 B.全部DNA分子含有放射性 C.所有分子的一条链含有放射性 D.所有分子的两条链都没有放射性 10. 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由5 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20%,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1.3×104个 B.复制过程需要2.4×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7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4:3.3 其他植物激素

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 1.用矮壮素处理可以抑制植株增高,培育出矮化的水仙,提高观赏价值。与矮壮素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的植物激素是() A.乙烯利B.赤霉素C.2,4D D.脱落酸 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 A.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植株增高 B.利用低浓度的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农田中杂草的生长 C.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以防止果实脱落 D.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3.如图表示苹果生长发育时期几种激素的动态变化,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依次代表三种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激素甲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B.激素乙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C.苹果在成熟期只受激素丙的影响 D.乙、丙两种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衰老 4.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的种植中已有较多应用,下列说法肯定错误的是() A.用高浓度的α萘乙酸在适当的时期处理桃可提高产量 B.一定浓度的2,4D可促进插条生根 C.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 D.用乙烯利催熟香蕉不会明显影响香蕉品质 5. 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a、b依次为()

A.赤霉素、脱落酸B.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C.脱落酸、细胞分裂素D.赤霉素、乙烯 6.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这种做法与下列哪种激素变化的相关性最大?() A.脱落酸B.细胞分裂素 C.赤霉素D.生长素 7.甲、乙、丙及NAA等四种植物激素的作用模式如图,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皆为非蛋白质的小分子有机物 B.甲、乙皆可促进果实成熟 C.乙、丙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D.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 8.赤霉素和生长素的部分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作业20:1.1.1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 1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 A.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 由F2中出现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 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 D. 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 2 豌豆和小麦的高茎对矮茎均为显性.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另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小麦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从矮茎植株上获得的F1的性状是() A. 豌豆和小麦均有高茎和矮茎 B. 豌豆均为矮茎,小麦有高茎和矮茎 C. 豌豆和小麦的性状分离比均为3:1 D. 小麦均为矮茎,豌豆有高茎和矮茎 3 关于“分离定律”的揭示和验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说-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B. 孟德尔在实验数据处理中运用了统计学方法,使得遗传学研究从定量研究上升到定性研究 C. 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推测出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个数,从而验证其假说的正确与否 D.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利用现代生物学手段---花药离体培养也可直接证明“分离定律” 4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实验过程中孟德尔运用了杂交实验法和假说-演绎法 B. 用闭花传粉的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C. “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孟德尔提出假说的主要内容之一 D. 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5 下列关于性状显隐性或纯合子与杂合子判断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乙-→只有甲→-甲为显性性状 B. 甲×甲--→甲+乙-→乙为隐性性状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作业26:4.2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对点强化] 强化点1中心法则 1.1983年科学家证实,引起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下列能正确表示HIV感染人体过程的“遗传信息流”示意图是() [解析]HIV是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DNA,该DNA又和人体细胞核内的DNA整合在一起,整合后的HIV的DNA分子在人体细胞又可以复制,还可以转录出RNA,并以RNA为模板翻译成病毒的蛋白质。 [答案] D 2.下列关于如图所示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③④⑥在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 B.①③过程的产物相同,催化的酶也相同 C.①②进行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⑤进行的场所为核糖体 D.①②⑤所需的原料分别为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解析]①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③过程需要特定的逆转录酶,故B 选项错误。 [答案] B

3.遗传信息从RNA→RNA途径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下列能够发生该传递途径的生物是() A.烟草 B.烟草花叶病毒 C.噬菌体 D.大肠杆菌 [解析]由RNA→RNA说明发生了RNA的复制,该过程只发生在RNA病毒中。烟草、噬菌体以及大肠杆菌都是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其遗传信息是通过DNA→RNA→蛋白质途径传递的。 [答案] B 4.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过程。下列有关中心法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A.a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b和c在细胞的整个生命过程中都能发生 B.c过程中mRNA上所含有的密码子均能在tRNA上找到与其相对应的反密码子 C.逆转录病毒的RNA在宿主细胞内须通过d、b、c过程才能最终合成蛋白质 D.细胞中的基因通过b、c过程合成的蛋白质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物的性状[解析]a、b、c、d、e分别表示DNA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和RNA复制,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转录和翻译发生在细胞整个生命过程中,A正确;终止密码子没有与之对应的反密码子,也就没有相对应的tRNA,B错误;逆转录病毒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内先经逆转录合成DNA,再利用宿主细胞中的原料经转录和翻译过程最终合成蛋白质,C正确;b和c为基因表达,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间接影响生物性状,还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影响生物的性状,D正确。 [答案] B 5.《科技日报》报道,科学家近日发现一种动物能否被驯化并和人类很好相处,取决于这种动物的“驯化基因”。在生物体中,基因控制性状表现的主要途径

高中生物 课时作业5 新人教版必修3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课时作业5 新人教版必修 3 一、选择题 1.(2013·佛山高二期末)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长 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范围广 C.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 D.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是通过体液传送的 【解析】体液调节的物质如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在血液中的浓度相对比较稳定,并且远距离运送,所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有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调节作用,所以说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比较广。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因子是各种激素,除此之外,如CO2、H+等化学物质也可以起相应的调节作用。体液调节的物质,如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的物质只能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到靶器官和靶细胞,并在这些结构中起作用。 【答案】 C 2.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产热是神经调节,散热是体液调节 B.人处在寒冷环境中,靠机体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C.人处在炎热环境中,不能减少产热,只有依靠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D.产热来源于组织、器官的细胞呼吸 【解析】寒冷时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炎热时体温调节主要是神经调节。 【答案】 A 3.(2013·淄博高二联考)如图为水盐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 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解析】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不难做出如下的判断:①C能产生渴觉,则C为渴觉中枢;②B能产生尿液,并且能够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则B为肾小管;③A来自垂体并能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则A是抗利尿激素。 【答案】 C 4.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产生渴觉的部分分别位于 ( ) A.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 B.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 C.下丘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 【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都是下丘脑。兴奋传到大脑皮层才能产生渴觉。 【答案】 A 5.(2012·汕头市高二期末)一个寒冷冬季,同学们从温暖的教室走到室外,这时会出现的变化是( )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作业30: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萨顿推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的理由() 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B.每对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 C.受精卵中成对的基因和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 D.配子中只含有成对基因和染色体中的一个 2.摩尔根的重要贡献是() A.首先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总结了遗传学上的三大定律 C.用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首先提出了“基因”一词 3.下面是科学家探究基因本质的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及结论,正确的是() 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运用类比推理,提出基因分离定律 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运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C.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自由组合定律 D.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运用同位素标记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4.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的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5.如图表示果蝇的一个细胞,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染色体情况上看,该果蝇只能形成一种配子 B.e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雄个体中出现的概率相等 C.形成配子时基因A、a与D、d之间自由组合 D.只考虑3、4与7、8两对染色体时,该个体能形成四种配子,并且配子数量不相等6.如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几个基因,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浙江大学工业微生物学2000真题

浙江大学2000年工业微生物考研试题 一、是非题(共16分。只需注明 “ 对 ” 或 “ 错 ” ) ? 遗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型。 EMP 和 HMP 代谢途径往往同时存在于同一种微生物的糖代谢中。 如果碱基的置换,并不引起其编码的肽链结构的改变,那么,这种突变现象称为沉默突变。 低剂量照射紫外线,对微生物几乎没有影响,但以超过某一阈值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则会导致微生物的基因突变。 在宿主细胞内, DNA 病毒转录生成 mRNA ,然后以 mRNA 为模板翻译外壳蛋白、被膜蛋白及溶菌酶。 总状毛霉和米根霉同属藻状菌纲。 大多数微生物可以合成自身所需的生长因子,不必从外界摄取。 产子囊孢子的细胞一定是双倍体,而出芽生殖的细胞可以是双倍体,也可以是单倍体。 E.coli K12( l ) 表示一株带有 l 前噬菌体( Prophage) 的大肠杆菌 K12 溶源菌株。 因为不具吸收营养的功能,所以,将根霉的根称为“假根”。 因为细菌是低等原核生物,所以,它没有有性繁殖,只具无性繁殖形式。 与单独处理相比,诱变剂的复合处理虽然不能使微生物的总突变率增大,但能使正突变率大大提高。 微生物系统分类单元从高到低依次为界、门、纲、科、目、属、种。 在自然条件下,某些病毒DNA 侵染宿主细胞后,产生病毒后代的现象称为转染(transfect) 。 一个操纵子中的结构基因通过转录、转译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而操纵基因和启动基因通过转录、转译控制结构基因的表达。 蓝细菌是一类含有叶绿素 a 、具有放氧性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 二填充题(共 30分): 实验室常见的干热灭菌手段有 a 和 b 等。 实验室常用的有机氮源有 a 和 b 等,无机氮源有 c 和 d 等。为节约成本,工厂中常用e 等作为有机氮源。 细菌的个体形态主要有 a 、 b 和 c 等。 细菌肽聚糖由 a 和 b 交替交联形成基本骨架,再由 c 交差相连,构成网状结构。 a 是芽孢所特有的化学物质。一般它随着芽孢的形成而形成,随芽孢的萌发而消失。 微生物系统命名采用 a 法,即 b 加 c 。 中体 (mesosome) 是 a 内陷而成的层状、管状或囊状结构。它主要功能 b 。 鞭毛主要化学成分为 a ,鞭毛主要功能为 b 。 荚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有 a 和 b 等,常采用 c 方法进行荚膜染色。 霉菌细胞壁化学组成是 a 等;酵母菌细胞壁化学组成是 b 和 c 等。 培养基按其制成后的物理状态可分为 a 、 b 和 c 。 枝原体突出的形态特征是 a ,所以,它对青霉素不敏感。 碳源对微生物的主要作用 a 。 Actinomycetes 是一类介于 a 和 b 之间,又更接近于 a 的原核微生物。它的菌丝因其形态和功能不同可分为 c 、 d 和 e 。 霉菌的有性繁殖是通过形成 a 、 b 和 c 三类孢子而进行的。其过程都经历 d 、 e 、 f 三阶段。大多数霉菌是 g 倍体。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7:第1章 章末检测卷

章末检测卷(一)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 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解析]正常机体可以通过调节维持稳态,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机体可以通过泌尿系统把一部分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B错误;在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占有明显优势的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因此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中的钠离子主要留在细胞外液中,C、D错误。 [答案] A 2.下列人和动物体内的生理活动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A.丙酮酸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 B.基因表达过程中的转录和翻译 C.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D.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解析]丙酮酸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不发生在内环境中,A错误;基因表达过程中的转录和翻译发生在细胞内,B错误;人体细胞代谢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中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C正确;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发生在细胞内,D错误。

3.下列各组化合物都能在人体内环境中找到的是() A.脂肪酸、二氧化碳、血红蛋白 B.血浆蛋白、葡萄糖、尿素 C.载体蛋白、血清球蛋白、氨基酸 D.呼吸酶、胰岛素、血清白蛋白 [解析]A项中的血红蛋白、D项中的呼吸酶都存在于细胞内,C项中的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所以都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 [答案] B 4.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图中a、b、c、d表示结构,①~④表示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②中的CO2能向③中扩散 B.构成a和d的细胞,其所处的内环境相同 C.在①和④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淋巴细胞 D.若人体出现病理性溶血,即红细胞破裂,则①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会偏低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淋巴细胞可以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回汇入血浆中,因此在淋巴和血浆中都含有淋巴细胞。

必修二生物第二章课时作业

二、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一)精子的形成过程: 1.形成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名称和数目的变化 变形 1个精 原细胞 1 个初级精母细胞 2个次级精 母细胞 4个精细胞 4个精子 裂过程中相关概念辨四分体,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四分体 (3)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互为姐妹染色单体 (4)交叉互换:发生在____________期____________________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 (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形成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名称和数目的变化 1个卵原细胞 减Ⅰ间期 1个初级卵母细胞 减Ⅰ 1个次级卵母细胞 + 1个极体 1个卵细胞 + 3个极体(退化消失) 3.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差异:

课时练 1.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 C.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2.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 C.同源染色体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4条染色单体 3.下列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个步骤,其正确顺序是( ) ①形成四分体②同源染色体分离③交叉互换④联会⑤染色复制⑥染色单体分离 A.②①③④⑤⑥ B.⑤③②④⑥① C.⑤④①③②⑥ D.⑤④③⑥②① 4.下图是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各期的示意图,正确表示分裂程顺序的是( ) A.③—⑥—④—①—②—⑤ B.⑥—③—②—④—①—⑤ C.③—⑥—④—②—①—⑤ D.③—⑥—②—④—①—⑤ 5. 如图是部分同学在“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实验中制作的细胞分裂的模型,其中错误的是( ) 6.下图为某植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正确的描述是( ) A.①纺锤丝牵引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B.②纺锤丝牵引着同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C.③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D.④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7.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如何移向细胞两极() A.父方和母方染色体随机地结合并移向两极 B.父方和母方染色体中各有一半移向一极,另一半移向另一极C.通常母方染色体移向一极而父方染色体移向另一极 D.未发生交叉互换的染色体移向一极,而发生交叉互换的染色体移向另一极 8.人类的生育过程中常常出现多胞胎现象,若要形成异卵四胞胎,在双亲体内至少有多少个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同时参与减数分裂()A.4个,1个 B.4个,2个C.4个,4个 D.1个,4个 9. 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叔述,正确的是 ( ) A.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10. 某动物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4个四分体,则次级精母细胞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 分子数依次是( ) A.4、8、8 B.2、4、8 C.8、16、16 D.8、0、8 11.下图为某一哺乳动物体内的3张细胞分裂示意图。相关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乙图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 B.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甲图所示时期 C.丙图细胞分裂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为精细胞或极体 D.上述三图细胞可能同时存在于该动物体的某器官中 12.已知某植物的体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如图为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模式图,该细胞处于( )。 A.有丝分裂后期B.有丝分裂末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D.减数第二次分裂 13.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 ) ①蚕豆的雄蕊②桃花的雌蕊③蝗虫的精巢④小鼠的卵巢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14.如图是雌性动物的一个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工业微生物育种

转谷氨酰胺酶生产菌株的诱变选育方案 学生: 摘要:通过诱变育种选育转谷氨酰胺酶工业生产菌株,使目的菌株产酶量高、酶活高、到达最大产酶量的时间短,生长周期、最适产酶温度等条件尽可能地符合工厂要求。 关键字:筛选;工业菌株;诱变育种 前言: 工业微生物育种是运用遗传学原理和技术对某种具有特定生产目的的菌株进行改造, 去除不良性质, 增加有益新性状, 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一种育种方法。工业微生物的育种技术已从常规的突变和筛选技术发展到基因诱变、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等, 育种技术的不断成熟, 大大提高了微生物的育种效果。 微生物发酵要想取得优良成绩, 有赖于优良菌种的利用。从工业发酵的观点来看发酵菌种的优异生产性能等于经选育的、符合经济要求的优良遗传背景加上经人为精心设计的、优化的发酵环境。菌种选育的最终目标, 就是通过人工干预, 使选出的优良菌种在优化环境中尽可能表现出优异性状。菌种分离、筛选、改良是贯彻微生物发酵始终的工作。 一.菌种选育的具体目标 (1) 提高产量。 (2) 提高产物的纯度。减少副产物; 提高有效组分;减少色素等杂质。 (3) 改变菌种性状。改善发酵过程, 包括: 改变和扩大菌种所利用的原料结构; 改善菌种生长速度; 提高斜面孢子化程度; 改善菌丝体形状, 采用菌球菌丝体发酵;少用消泡剂或使菌种耐合成消泡剂; 改善对氧的摄取条件, 降低需氧量及能耗; 耐不良环境: 抗噬菌体的侵染,耐高温、耐酸碱、耐自身所积累的代谢产物; 改善细胞透性, 提高产物的分泌能力等。 (4) 菌种的遗传性状。生产性状稳定。 (5) 改变生物合成途径。以获得新产品。 二.获取优良菌种的有效途径 广义上说, 菌种改良可描述为采用任何科学技术手段( 物理、化学、生物学、工程学方法以及它们的各种组合)处理微生物菌种, 从中分离得到能显示所要求表型的变异菌种。 菌种改良的基本途径: 突变和选择; 基因重组( 遗传重组) 和基因工程( 遗传工程) MTG 生产菌株的诱变育种 诱变的方式包括了各种物理射线、化学诱变剂以及生物方面的噬箘体等等。用得最多的是前两种,也有将几种方式混合使用的。国内的王璋教授还曾借助“神舟”4 号飞船搭载MTG 生产菌种在外太空进行诱变实验,取得不错的效果。

工业微生物学3章习题

工业微生物学3章 1、 什么是营养物质?营养物质有哪些生理功能? 营养指物体从外部环境摄取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其生长和繁殖需要的过程,这些能量和物质即为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有:为生物提供必需的能量,结构合成物质,调节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为生物提供良好的生理环境。 4、什么是能源?试以能源为主,对微生物营养类型进行分类能源是指能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 能源是指能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必需的能量来源的营养物质和辐射能。 以能源,碳源不同可将微生物分成四大类: 7、什么是生长因子?它主要包括哪几类化合物?是否任何微生物都需要生长因子?如何才能满足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需求? 生长因子:某些微生物不能从普通的碳源。氮源合成,而需要另处少量加入来满足生长需要的有机物质。 主要包括:氨基酸,维生素,嘌呤和嘧啶及其衍生物、甾醇、胺类、C4~C6 的分枝或直链脂肪酸等。 各种微生物所需的生长因子互不相同,有的需要多种,有的不需要,培养条件也会影响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需求。 为了满足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需求,一般要在培养基本中添加少量的该种生长因子。 9、为什么实验室配制培养基时,一般采用蛋白胨而不是以蛋白质为氮源?为什么枯草杆菌能水原明胶,而大肠杆菌则不能? 蛋白胨是水解产物,微生物可直接利用,另处蛋白胨比蛋白质更易保存,所以实验室一般用蛋白质胨作氮源。 大肠杆菌是G+ 菌,它的细胞壁中含有脂多糖和外壁层,使蛋白分解酶无法穿过细胞壁,来到胞外水解明胶,而枯草杆菌是G-菌,情况相反,因而可以水解明胶。 13、什么是选择性培养基?它在工业微生物学工作中有何重要性?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中的选择性原理。 根据某种某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某些物理,化学条件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称为选择性培养基,其重要性在于它可以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效率。 例如,已知结晶紫可以抑制革兰氏阳性菌,那么,在革兰氏阳,阴性菌的混合培养物中加入结晶紫,即可使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受到抑制,而分离对象革兰氏阴性菌则可趁机大大增殖,在数量占据优势。 16、什么是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温度对同一微生物的生长速度,生长量代谢速度及各代谢产物的累积的影响不否相同?研究这一问题有何实践意义? 最适生长温度是某微生物分裂代时最短成生长速率最高时的培养温度。同一微生物的不同生理过程有着不同的最适温度,温度对同一微生物的生长速度,生长量,代谢速度及各代谢产物的累积量的影响各不相同。 研究这一问题,使我们能根据目标产物的情况,选择最适温度,以提高发酵生产效率。 19、 24、导酵母菌接种到含有葡萄糖和最低限度无机盐的培养液中,并分装到烧瓶A 和B 中,将烧瓶A 放在30 的好氧培养中,烧瓶B 放在30 的 氧培养。问: A 哪个培养能获得更多的A TP ?A B 哪个培养能获得更多的酒精:B C 哪个培养中的细胞世代时间更短?A D 哪个培养能获得更多的细胞量?A E 哪个培养液的吸光更高?A 能 源 CO2(自养型)------- 自养型 有机碳化物-------光能异养型 光: 光能营养型 化合物: 化能营养型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28:3.3 其他植物激素

其他植物激素 1.把未成熟的青香蕉和一只成熟的黄香蕉同放于一个封口的塑料袋内,发现青香蕉不久会变黄。该过程中起作用的激素是() A.生长素 B.赤霉素 C.脱落酸 D.乙烯 2.玉米萌发时其胚会先产生下列何种激素以促进萌发() A.生长素 B.甲醛 C.赤霉素 D.细胞分裂素 3.某科学工作者准备从菜豆植株中提取细胞分裂素,理想的部位是() A.幼叶 B.幼嫩的种子 C.幼根 D.种子 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尖能够产生细胞分裂素 B.脱落酸能抑制马铃薯发芽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赤霉素施用过多可引起水稻植株疯长 5.下列各组植物激素中,其生理作用都是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是() A.高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 B.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 C.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 D.低浓度的生长素和脱落酸 6.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 B.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 C.乙烯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 D.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7.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水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这种做法与下列哪种激素变化的相关性最大() A.脱落酸 B.细胞分裂素

C.赤霉素 D.生长素 8.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都直接参与细胞内的各类生命活动 B.赤霉素能使大麦种子在不发芽时产生α-淀粉酶 C.脱落酸能促进细胞分裂与果实的衰老及脱落 D.合成乙烯的部位是果实,乙烯利能加快番茄的成熟 9.用矮壮素处理植株可以抑制其增高,培育出矮化的水仙,提高观赏价值。与矮壮素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的植物激素是() A.乙烯利 B.赤霉素 C.2,4-D D.脱落酸 10.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 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 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成熟 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1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 B.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 C.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 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 12.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和园林绿化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合成除草剂,可清除农田和园林杂草或抑制杂草生长 B.在园林栽培中,可用赤霉素来促进植物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 C.在进行组织培养时,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 D.在果树挂果时,利用乙烯利促进果实细胞体积增大 1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作业31:6.2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1.(2020·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一月考)已知水稻的抗病对感病显性,有芒对无芒显性。现有抗病有芒和感病无芒两个品种,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选育出抗病无芒的新品种,应选用的育种方法是() A.杂交育种B.多倍体育种C.诱变育种D.单倍体育种2.(2020·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一月考)培育无子西瓜、青霉素高产菌株、矮秆抗锈病小麦的原理依次是( ) ①染色体变异②基因重组③基因突变 A.①③②B.①②③C.①②②D.①③③ 3.(2019·湖南省株洲二中高三月考)在某二倍体作物育种时,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做如图所示处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在③→④的育种过程中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B.在③→⑥的育种过程中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C.⑧植株不能产生后代的原因是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 D.③→⑦→⑨过程为单倍体育种,⑨植株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4.(2019·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月考)以下关于育种的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C品种→D植株→新品种”的方式获得所需新品种都要通过连续自交来实现基因纯化 B.过程③和过程④都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过程⑤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来抑制着丝点分裂从而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D.取A、B品种的不同纯合亲本杂交,通过⑥过程培育的新品种往往具杂种优势,但需年年制种

5.(2020·河南省高三二模)研究人员在水稻中发现了一株具有明显早熟特性的变异植株,并欲以此为基础培育早熟水稻新品种。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要判断该变异植株是否具有育种价值,首先应确定它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B.若该变异植株具有育种价值,在选择育种方法时,首先应确定其变异类型 C.若该变异是由某个基因突变引起的,则与晚熟品种杂交即可获得符合要求的新品种D.若该变异是由某个基因突变引起的,则要快速获得新品种,可选择单倍体育种的方法6.(2020·浙江省高三月考)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倍体水稻体细胞含2个染色体组,每组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 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 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体细胞含三个染色体组 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7.(2019·浙江省高三月考)下列育种技术中常能选育出新物种的是() A.转基因技术B.诱变育种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8.(2018·浙江省高三月考)将高产不抗倒伏水稻与低产抗倒伏水稻交配,培育出新品种。这种育种方式属于() A.单倍体育种B.转基因技术C.多倍体育种D.杂交育种 9.(2018·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二期中)科学家利用辐射的方法,诱发常染色体上带有卵色基因的片段易位到W 染色体上,使ZW 卵和不带卵色基因的ZZ 卵有所区别,在家蚕卵尚未孵化时就能区分雌雄。该育种方法是() A.诱变育种B.转基因育种C.单倍体育种D.杂交育种 10.(2018·浙江省高三其他)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杂交育种容易实现不同物种间的基因重组 B.单倍体育种产生的植株高度不育但抗病性较强 C.单倍体育种也会涉及杂交技术和多倍体诱导技术 D.基因型为YyRR的黄色圆形豌豆,需通过连续自交才能获得稳定遗传的绿色圆形豌豆11.(2018·浙江省高二期末)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B.多倍体育种优点突出,广泛应用于动植物育种 C.单倍体育种的最终目标是获得单倍体植株 D.杂交育种都需要经过连续自交、选择和纯合化等手段 12.(2019·河北省张家口一中高一期末)通过基因工程育种与其他育种方法相比较,其突出的优点是() A.能够定向地改造物种B.育种周期短 C.操作过程简单D.技术要求和生产成本低

工业微生物育种诱变剂

第一章工业微生物育种诱变剂 1物理诱变剂的总类:物理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包括紫外线、X射线、r射线。快中子。微波,超声波、电磁波、激光射线和宇宙线等。(X 射线、r射线属于电离辐射,紫外线属于非电离辐射) 2物理诱变剂对微生物的影响实质:由高能辐射导致生物系统损伤,继而发生遗传变异的一系列复杂的连锁反应过程。 3辐射作用的时相阶段: 物理阶段——直接作用DNA或作用于水 物理化学阶段——激发和电离DNA分子或激发电离水分子 化学阶段——产生生物自由基 生物学阶段——分子发生变化,变异或死亡 4细菌中紫外线对DNA的影响:促使G:C A:T的转换; DNA链断裂,单链或双链;嘧啶或嘌呤被氧化脱去氨基;碱基分子结构中碳与碳之间的链断裂形成开环现象;辐射击中单个核苷酸后,使碱基或磷酸酯游离出来;交联作用 5辐射引起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因素:微生物的遗传背景;微生物的生理状态;可见光;细胞水分;温度;空气或氧气。 6紫外线的诱变机理及原因? 机理:(1)DNA与蛋白质交联(2)胞嘧啶与尿嘧啶之间的水合作用(3)DNA链断裂,形成嘧啶二聚体 原因:形成嘧啶二聚体 7DNA损伤修复中光修复与暗修复的主要机理? 光修复:嘧啶二聚体被一种光激活酶结合形成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在可见光下由于光激活酶获得光能而发生解离,从而使二聚体重新分解成单体。 暗修复:嘧啶二聚体的5’端限制性内切酶和外切酶的作用下,造成单链断裂,接着在外切核酸酶的作用下,切除嘧啶二聚体。然后再DNA聚合酶Ⅰ、Ⅲ的作用下,并以另一条完整的单链做模板合成正确的碱基对序列,最后由连接酶完成双链结构。 8紫外线有效波长(诱变)范围是:200~300nm 9紫外线的剂量以什么计算?绝对剂量:erg/mm2;相对剂量:照射时间、杀菌率表示 10紫外线诱变的步骤方法(以及应用,包括如何计数、致死率的计算) 步骤:(1)出发菌株的选择将细菌斜面培养至对数期,霉菌或放线菌培养至孢子刚成熟(2)前培养培养基中可添加咖啡碱或异烟肼等抗修复物质。将菌体培养至最佳状态(对数期)。 (3)制备菌悬液离心去除培养基,用生理盐水制备菌悬液,要求菌体浓度108,107, 106 mL-1等 (4)紫外线照射紫外灯预热20min;避免光修复。 (5)后培养将照射完毕的菌悬液加入到适合于正突变体增殖的培养基中,在适宜温度下培养1.5-2h。 (6)稀释涂皿后培养结束后,从中取一定量培养物,经不同稀释,涂皿,并且以未经紫外线照射过的菌悬液做对照皿,培养后,挑取菌落,以待筛选。 11化学诱变剂的概念:一类能够对DNA起作用、引起遗传变异的化学物质。 12以5-BU为例,详述碱基类似物的诱变机理:(见书43页) 答:诱变作用是取代核酸分子中碱基的位置,再通过DNA的复制,引起突变,因此,也叫掺入诱变剂。 1)争产掺入错误复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