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海灵格语录

海灵格语录

海灵格语录
海灵格语录

海灵格de 语录 (2009-06-25 09:43:32)转载▼标签:杂谈

海灵格论生命和死亡

每一个生命都要得到肯定和尊重。

死亡是我们的朋友。

死亡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支持力量。

我们每天都向着死亡走去。

海灵格论爱与秩序

爱是秩序的一部分。

秩序是早已被排定了的。

爱只可以在秩序的范围内成长。

爱常常是有代价的,常常让人感到愧疚。

爱只是一颗种子,并不能改变土壤。

悲剧中的英雄是盲目的。

人要回归秩序,面对真相。

海灵格论人生

人是有那么一点点自由。

每个人都有资格决定他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都希望有更好的明天。

要用全新的眼光去面对每个不同的情况。

危机唯有到达高峰时才能够解决。

多愁善感守护着一种不为人知的幸福。

人在幸福中会体验到危险与不安。

海灵格论伴侣关系

关系其实也会经历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伴侣之间发生的事,别人绝对不能干涉。女人跟随男人,男人服务女人。

每一种关系会设下不同的界限。

连结既是爱的奖赏,又是爱的代价。

海灵格论分手

不负责任地分手常常会带来破坏性的后果。伴侣分手也许是必须的。

要么分手,要么强留,两种痛苦必选其一。伴侣分手往往是无可避免的。

在分手当中,愤怒通常是替代悲痛的工具。离婚是父母双方的事。

海灵格论父母和孩子

父母的关系不关孩子的事。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不能分割的。

父母付出,孩子接受。

你的父母有权插手你的人生。

孩子们对父母的爱是无限的。

孩子要跟随父亲。

荣耀自己的父亲。

即使父母有罪过,他们仍然是父母。

荣耀自己的父母便是荣耀大地。

孩子的心灵无法容忍任何对父母的贬抑。子女必须尊敬并且荣耀自己的父母。

海灵格论疾病

信念促成疾病,醒悟便得康复。

疾病乃是拒绝荣耀自己父母的结果。

疾病乃是企图为他人赎罪。

和解比赎罪更好。

癌症由恨生成,却远远地回避着爱。

有时癌症是一种赎罪的形式。

头痛的问题可能是来自被堵塞的爱。

多数情绪的痛苦都是中断了的爱。

心痛和头痛常常是堵塞了的爱的一种表达。

海灵格论清白与罪恶

清白者往往是较危险的人。

忠诚应以爱为出发点。

愧疚和无愧并不等同于善良和邪恶。

清白与罪恶并不等同于善良和邪恶。

清白者是不原谅人的。

如果某人正视他的罪恶感,便可获得力量。

罪过是不可挽回,也不能补偿的。

扮演受害者的角色是一种高技巧的报复。赎罪是一种补偿行为。

唯有罪人才能够宽大仁慈。

人世间的罪恶是会消逝的。

海灵格论原谅与尊敬

人不能要求别人原谅。

人没有权力去宽恕别人。

慈悲需要勇气面对全部的伤痛。

原谅其实是一种僭越。

我知道你所赐给我的,我十分敬重它。感恩之心便是不带傲慢的接受。

尊敬必须来自内心深处。

无聊的好奇心表示缺乏对他人的尊重。

海灵格论付出与接受

我们付出的时候,就会决定有权利。

我们接受的时候,就会感到有义务。

回报的责任,我会体验为罪恶。

没有亏欠的压力,我会感到轻松和自由。当他们要帮助你的时候,你要小心。

带着爱从别人那儿接受的人是谦卑的。吸入是接受,呼出是付出。

鞠躬也是一种付出。

深深地吐气!那是一种让爱流动的方法。

多一点爱意,少一点恐惧。

海灵格论问题与行动

问题本身往往是解决的方法和动力。

如果描述是正确的,问题应该早已解决。

只要发生了,我们都要客观面对。

我们所犯的错误往往是最好的老师。

每一个行为后面都有其正面动机。

爱是一切行为后面的动力。

事实往往与人们所说的相反。

所有的情绪都是帮助我们成长的。

我们只有在必须行动之前才是自由的。

每个人都有力量面对他的难题。

海灵格论愤怒

第一种愤怒

如果有人攻击我或对我做出不公平的事,我自然会有的反应,这种愤怒驱使我作出有力的反抗,而且给予适当的回应。

这种愤怒是正面的,它帮助我行动,使我强壮。

愤怒在这情况之下是恰当的。当目的达成之后,愤怒也会消失。

第二种愤怒

当我察觉到,我没有获得我可以或者应该获得的东西;或者是我没有要求、请求我可以或应该要求或请求的事情,我会感到愤怒。

我们会对别人生气,用愤怒来取代行动,而愤怒也就成为没有行动的结果。这种

愤怒会有瘫痪和削弱的效果,而且通常会持续很长的时间。

以愤怒来替代爱,也是类似的作用,我会对所爱的人愤怒,用愤怒来取代爱的表现。

这种愤怒的感觉,是幼儿被中断对父母亲的爱的经验。在日后相似的情况下,人

会再次体验到早年的经历,这种经历更会削减他的力量。

第三种愤怒

当我冤枉了某人,但我又不想承认我的行为,我便会对那个人生气。

我就是用愤怒抗拒自己行为的后果,而让他人来承担我的罪恶感。

我用愤怒代替了自己的行动,而使得自己不作行动。

这种愤怒便令我瘫痪,使我变虚弱。

第四种愤怒

某人给予我太多,使我无法报答,这是难以容忍的,我会带着愤怒抗拒他的施予。

这种愤怒是以责备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子女对父母表示愤怒,愤怒便代替了接

受和感激,也取代了自己的行动,这种愤怒使人瘫痪和空虚;或者也会以意气消沉和

忧郁表示他的愤怒,用以取代接受、感激和给予。

愤怒也会在分离之后以长期持续的的哀伤方式去表现,尤其是对某个死去或是离

去了的人,假如我依旧欠他一份接受和感激,或是无法承认自己的过错及其后果的话,就会表达出这样的愤怒。

第五种愤怒

有些人的愤怒是从别人那儿,或是为了别人而承受来的,例如在团体中,有个成

员抑压自己的愤怒,久而久之,团体中另一个成员(通常是最软弱的那一个)他会亳

无理由地生气。

在家庭内最弱小的成员是孩子,例如母亲压抑对父亲的愤怒,其中一个孩子便会

从母亲那里承接到愤怒,而对父亲生气。

在一个团体中或是家庭中最弱小的成员,不但经常会承接到愤怒,而且也经常会

成为愤怒的目标,例如下属对上司生气,但他却将愤怒压抑,发泄到更加软弱的同事

身上;或者男人对女人生气,却将怒气压抑,然后把愤怒发泄在孩子身上。

愤怒的对象通常不只是由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例如由母亲转移到孩子,

而且也是沿着一个方向,由强者转到弱者身上,所以,纵使女儿从母亲那儿承接了对

父亲的愤怒,她也不会发泄在父亲身上,却是会发泄在一个让她感到安全的人身上,

例如她的丈夫。

在团体中较弱的成员,通常会成为这种假想愤怒的代罪羔羊,而不是那些原先预

期中较为强势的人,例如辅导者或是团体的领导者。那些承接别人怒气的人,都具有

一种愤怒的特质,而且都感到自豪而正当,但他们只不过以别人的力量和正当性在行动,这只会造成失败和软弱。而那些受到承接的愤怒的受害者,也会在他们理直气壮、义愤填膺之下而感到强壮有力,但事实上,他还是软弱的,而他的受苦也是没有意义的。

第六种愤怒

有一种愤怒,那是德行,也是能力:警醒的、专注的执行力和危机感,勇敢且清楚地

面对困难和强权。但是那不是情绪作用。

必要的时候,他们也会伤害别人,却不是因为害怕他或是出于恶意,而是长期训

练和实践的结果,但对于那些有此能力的人来说,却是轻而易举的。

海灵格的话

一、当你让爱表达出来,你会得到自由。

二、我甚至不想尝试去解释它。那只是我所观察到的。

三、现在我不想做过于琐碎的分析。重要的是要辨识那些起作用的力量。细节部分应该加以确认。

四、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就是透过爱。

五、多愁善感守护着一种不为人知的幸福。

六、处理伴侣关系中施与受的最佳方法就是对伴侣做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

七、压力要得到疏导。

八、唯有罪人才能够宽大仁慈。清白者是不原谅人的。清白与罪恶并不等同于善良与邪恶,事实上,往往是相反的。

九、不,不,不。你的描述只会强化问题。讲完了最重要的事之后,便要马上停止。

十、没有什么固定而快速的法则,但你就是可以感觉到是否正确。

十一、压抑是一种比较容易活下去的方法。试着用你的双眼正视,就像正式挑战一样。

十二、当每一个属于家庭系统的人在你心中都有一个位置时,一种圆满的感觉便会涌现。

十三、我们不需要知道细节。而你只要知道这些人属于你的家族系统,然后在你心里给予他们一个尊敬的位置,这样就足够了。

十四、唯有当我们与命运保持和谐一致时,我们才能够从中获取力量,从而改变命运。

十五、等待方式的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结果,要带着专注来等候。

海灵格——说出藏在家庭里的爱的秘密

看海灵格的现场,海灵格的书,我想,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的感觉。用什么来形容好呢?海市蜃楼?不,那太虚空了。海灵格给人的感觉是真实的。很想与同观者探讨一下,可是连陈教授也说:没法说!

只好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海灵格的书中那些充满灵性的语言:

孩子的成绩不好,你(父母)要对他说,“我以前也是一样。”

过度亲密是对成长的拒绝。

紧挨着父亲站立的男人会吸引女人;但是如果他是紧挨着母亲站立,女人会为他感到难过。

(关于分手时的愤怒)“我到底对你做了什么错事,使得我对你如此地愤怒。”愤怒有时被用来作为一种防卫,以对抗必须承认的罪恶。

对于那满怀爱意的付出,我们有责任要同样满怀爱意地接受。

在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爱比他们(伴侣)之间的爱重要得多,爱的法则就会被扰乱,家庭就会面临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的危险。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夫妻之间的爱要享有优先权。

承认世界的本来面貌,没有意图去改变它;这样才有可能形成泰然镇定的心态和清晰的洞察力。

如果人们在原生家庭中曾经被伤害过,那么他会不知不觉地把这个伤害和疑惑带进新的关系里。

所有的亲密关系都会随着时间流逝而飘向终点,为接踵而至的一切腾出空间。

——摘自《爱的序位》/《谁在我家》

家庭系统排列基础知识

家庭系统排列基础知识(海灵格) 一、谁属于家族系统 1、当事人,其兄弟姐妹(含异父母、非婚生或收养者),不论活着、死去、夭折、流产或堕胎得都包括在内。 2、父母,其兄弟姐妹(含异父母、非婚生或收养者),不论活着、死去、夭折、流产或堕胎得都包括在内。。 3、(外)祖父母,其中一两个兄弟姐妹(含异父母、非婚生或收养者)、 4、其中一个(外)曾祖父母、、 5、命运乖舛或受系统其它成员不公平对待得人(被排斥、遗弃、鄙视或遗忘等、) 6、在系统中为着某些人而放弃自己序位或权利得人。 二、家庭层级 因素理论举例 时间早来优于后到妻优于亲子;长子优于次子;第一任配偶优于第二任配偶;先有性关系者优于后者。 性别负担家庭安全者优丈夫优于妻子。 系统新系统优于旧系统目前家庭优于原生家庭。 位置层级高者至层级低者依顺时钟排列。。 四、家庭序位得现象 1、认同 当一个人没有透过模仿或仿同另一个人,甚至不知道或不认识那个人,却有着与那个人相同得情绪感受、行为模式与命运遭遇,这就就是海灵格所说得「认同」。。 2、赎罪 引致疾病、自杀、意外与死亡得另一种动力,就是来自于赎罪得愿望,但以赎罪作为补偿只会使不幸加倍。有治疗性得解决方式应就是透过接受与解行为才就是正确得、 3、与解-深深得鞠躬、 成年得孩子有时会反抗父母,鄙视父母,向她们提出抗议,又带着父母无法实践得渴望,以为自己较完美,或渴望有较完美得父母。解决之道为深深得鞠躬,这就是得到爱得联系得先决条件。、 4、双重转移

承继家族中某人得感觉,称之为主体转移;但就是这承继之人又将此感觉转移到另一人身上,这就成为客体得转移。此即成为双重转移。 5、因她人付出代价而得到得礼物 如果所拥有得东西就是因她人付出了代价而得得,例如她人牺牲了生命或让出了原本得位置,这些人便可能会牺牲对她有价值得东西或人,例如:健康、孩子,以此作为补偿来得到平衡、解决之道就是:透过感谢与谦卑达到平衡,不论就是好就是坏,都要向命运鞠躬表示同意,如此就能与命运与谐相处,并且得到自由、、 6、施而不受 一个施而不受得人,等于在对她人说:『我宁愿就是您有罪恶感而不就是我。』如果某一方得给予比另一方多,或某一方接受得比另一方多,关系便会不平衡而开始出错。解决办法就是找到谁给得多,谁给得少,然后将施与受带回平衡。 7、排斥或遗忘。 家族中如果有人被排斥或遗忘,另一个成员常会不自觉地认同并代表那个被排斥或就是遗忘得人、排列中如果所有人都就是朝着同一个方向瞧,前面就就是缺少了一个(些)人。家中如果有被排斥得人,要将之排入家庭得序位之中,被排斥得人得到了尊重,才不用有人要代表此一被排斥得人。。 五、关于伴侣 1、伴侣关系得平衡。 在伴侣关系中,女人因爱给予男人一些东西,男人由于也爱女人,所以给予她多一些。如此您来我往累积起来,幸福增加,感情维系亦加深。如果伴侣所得到得比付出得少,那会危害伴侣关系;一方付出,另一方拒绝接受或补偿,关系也会破裂。。 2、温文有礼破坏关系。 伴侣若太有礼貌,完全不发脾气,反而会破坏双方关系;愿意因对方做错事而适当地发脾气,才能重整伴侣关系。 3、忠诚 小孩子需要忠诚,背后原因就是害怕被遗弃;但伴侣间若需要忠诚,则会破坏关系,妻子不再就是妻子,而变成了母亲、婚姻关系中,第三者就是获得容许得,甚至性关系也可以,如果当事人对伴侣得基本忠诚与依赖仍然存在,又能在婚外情得过程中成长,并把成长带回婚姻中,也不就是件坏事。、 4、孩子比伴侣重要时 如果照顾孩子比对伴侣得爱来得重要,会使孩子感到不自在,且有压迫感,这时层级秩序就必须重建,以使孩子回复自在。 5、婚外情。 当男人有婚外情,与另一个女人有了孩子,她便须放弃婚姻,与婚外情得女人在一起,因新系统优于旧系统。婚外情得孩子归属于父亲,这孩子有权知道自己得父母就是谁,且须不计一切代价去跟随亲生父亲、

李中莹 十二个前提假设+海灵格语录

一﹑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1没有两个人的人生经验会完全一样﹐所以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会是一样。 2因此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能够绝对一样﹐也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的反应会一样﹐因此也没有两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会完全一样。 3因此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不能假定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也会有一样的结果。 4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建造了这个世界的奇妙可贵。 5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自己独特的地方。 6每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都是在不断演变中,所以没有一个人在两分钟是一样的。 7两个人之间无须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不一样,不一定会使两个人不能沟通或者难以发展出良好关系。 8给别人空间也就是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这样才能有良好的沟通和关系。 9同样地,自己与别人的看法不同,也是正常的事。 10在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的同时,我们也有权利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二﹑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 1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每个人只能改变自己。 2一个人不能推动另外一个人。每个人都只可以自己推动自己。 3找出对方的价值观,创造、增大或转移对方在乎的价值,对方便会产生推动自己的行为。 4一个人因此不能“教导”另外一个人。一个人只能引导另一个人去学习。 5因此,一个人不能希望另外一个人放弃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去接受另外的一套。 6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规条系统只对本人有效﹐不应强迫别人接受 7改变自己﹐别人才有可能改变 8好的动机只给一个人去做某一件事的原因,但是不能给他控制别人、或使事情恰如他所愿发生的权利。 9不强逼别人跟随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别人便不会抗拒。 10同样地,我们只能自己推动自己。而不能寄希望于他人或环境改变 三﹑有效用比只是强调道理更重要 1只说光做法有道理或者正确而不顾有没有效果,是在自欺欺人。 2在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的原则基础上追求效果,比坚持甚么是对的更有意义。 3说道理往往是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上,而注重效果则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未来。 4任何计划的设计都是为了效果﹔效果是所有行动的目的。 5有道理是由理性方面的标准来决定的。因为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是一样﹐所有没有两个人的”道理”是一样的。 6坚持道理,只不过是坚持一套不能放在另一个人身上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7真正推动一个人的力量是在感性的一边,要有效果就要加上了理性方面的认同才会出现。故此,有效果需要一个人的理性和感性上的共鸣。 8没有效果的道理,是背弃了信念和价值的规条,应该加以检讨。 9有效和有道理往往可以并存,但必先从相信有这个可能的信念开始。 10只追求有道理但无效果的人生,难以有成功和快乐的体验。 四﹑只有由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没有绝对的真实世界 1每个人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把资料摄入脑里(摄入过程),感官的运用是主观的和有选择的﹐因为不能、亦不需要把所有资料捕捉。 2摄入的资料经由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过滤而决定其意义,亦因此能储留在脑中(编码过程)。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是主观地形成的,故此,过滤出来的意义也是主观的。 3我们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用上述的方式一点一滴地塑造出来的,亦因此是主观的。 4我们只能用这个方式建立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没有其它的方法。

名师讲语文

《名师讲语文》:当代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动教材 王光龙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9·12B 语文课程是母语教育课程,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提高我国母语教育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一般说通过两条基本途径:一条是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以语文课程改革为基本内容的语文教师培训,通过语文教师的全员培训,从整体上推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另一条是通过语文教师在职在岗的自我修炼,促进语文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这后一条途径因其具有自主性、针对性、随机性和创新性特点,成为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有计划地研读一些教育科学、心理科学、语文教育和语文学科的代表著作自然是必要的。但如果能够为他们提供一套反映当代优秀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成功范例的书籍,无疑对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具有切实的示范、引领作用。2007年8月以来,由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和语文报社资深编辑刘远两位先生主编的一套《名师讲语文》丛书,计28个分册,在语文出版社陆续推出。已故语文教育家顾黄初先生特为本丛书作序。从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来看,这套丛书不失为我国当代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动教材。 纵观这套丛书的架构设计和内容安排,我认为它具有名师荟萃、体例新颖、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等几个显著特点。 一、名师荟萃。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语文教育界继斯霞、于漪、霍茂征、李吉林、钱梦龙、沈蘅仲、章熊、魏书生等一大批语文名师之后,又涌现出一批新的语文名师,人们称之为“新生代”名师。这批“新生代”名师是在我国世纪交替之际大力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20年间产生的。语文课程改革为他们的专业发展和事业成功提供了时代环境平台,可以说“新生代”语文名师也是语文课程改革之名师。 这批语文名师在先进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快速成长起来,不仅具有自己深刻的教学思想,而且已经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语文教学风格,并在其省、市、自治区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可以说,他们是我国当代新型语文教师的杰出代表和成功名师。入选这套丛书的语文名师,既有中学语文名师,也有小学语文名师。他们是:蔡明、胡明道、李卫东、赵谦翔、程红兵、程少堂、褚树荣、邓彤、黄厚江、李海林、李胜利、肖家芸、严华银、尤立增、余映潮、陈军、李震、张玉新、王君、吴琳、王崧舟、潘文彬、盛新凤、武凤霞、张祖庆、董一菲、刘云生、方利民等28位。一套丛书中能够集中展示当代28位语文名师的教学风采,当是这套丛书的一大特色。 二、体例新颖。这套丛书名为《名师讲语文》,顾名思义就是由语文名师自己讲自己走过的专业发展之路,讲自己的语文教学理念,讲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等,而不是由他人来评说。这一新颖的体例设计,能够使读者接触到当代语文名师的原始本色,感受到与语文名师之间“对话式”的亲切和自然。 这套丛书一个分册推出一位名师“讲语文”。每一个分册都设计有“我的语文人生”、“我的语文理念”、“我的语文实践”和“我的教学语录”等四个板块。“我的语文人生”,是名师谈自己的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之路的;“我的语文理念”,是名师谈自己在语文课程改革中形成的语文教学思想认识的;“我的语文实践”,展示的是名师的一组语文教学案例,案例中包括有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片段、专题活动等,有的案例后面还附有“自我反思”或专家“点评”;“我的教学语录”,则是名师对语文教育教学不同层面问题感悟的“语录式”名言,每一条语录都富含教育哲理,读来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这样的体例设计,独特而新颖。通过四个板块的连接,能够展示出一位语文名师的全貌。可以说,一个分册就是一位语文名师的多侧面“自传”。有志于专业发展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是能够从语文名师的“自传”中找到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道路的。 三、内容丰富。丛书中收录的每一位名师,都是一位当代的语文教育实践家。作为蜚声当今语文教坛的每一位“新生代”语文名师,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成长发展之路,都有自己丰富而深刻的语文教育思想,也都有独具鲜明个性特征的语文教学成功实践。可以说,每一位语文名师都是一部丰富而鲜活的语文教育资源宝库。阅读和学习这套由28个分册组成的《名师讲语文》丛书,犹如走进当代语文教育实践家的瑰丽殿堂。 阅读每一位名师的“我的语文人生”,你都会深刻感受到他们对语文教育事业的挚爱,对语文课堂和学生的眷恋;都能触摸到他们对我国母语教育规律探索的艰苦和执著,对语文教育成功目标的跋涉和攀登。他们走过的语文人生之路,能够给正在渴望专业发展的中小学语文教师以许多有益启示和借鉴。 阅读每一位名师的“我的语文理念”,你会进一步发现我国语文教育理论宝库的丰富和深邃,深刻领悟到名师对语文教育活动脉搏的把握和阐释,也能认识到他们对我国当代语文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他们新的语文教学理念,为我们展示了当代丰富多样的理论色彩。如胡明道老师的“学长式教学”,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教学”,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赵谦翔老师的“绿色”语文,盛新凤老师的“和美”语文,程少堂老师的“语文味”教学理念,肖家芸老师的生本观、创新观、课程观、效率观、教师观、活动观、导学观和评改观,等等。 阅读每一位名师的“我的语文实践”,你都会惊叹于各位名师高超的语文教学艺术。大家熟知的一篇课文,他们会有多样的理解和处理;大家常用的教学方法,他们会在课堂上巧妙组合运用;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他们在课堂上精彩指导演示。每一个课例,都是一

海宁格家庭排列系统

主题:海灵格家庭系统排列DVD分享 副标题:海宁格(海灵格)家庭系统排列优惠与您分享 ****让爱流动、让生命更和谐——系统排列示范工作坊**** *如果在家庭或工作上,正困扰于某种无效的沟通模式。 *如果旧疾或重疾缠身,这其间到底有一份什么样的潜藏动力。 *如果常有莫名的情绪,觉得无力、孤单,甚至意欲离去。 *如果孩子无法与家人沟通,多病、自闭或自暴自弃。 *如果吸毒、酗酒或陷入情感难以自拔 *如果无法步入婚姻。 *如果在人生中难以取舍,迷惑重重 *如果企业中合作者或高层人事无法和谐共事 *如果想探究企业中目前人事的真相 ……也许在这里,有你意想不到的真相,有你最佳的选择…… . 系统排列(Systemic Contellation)源自精神分析大本营的德国,由德国心理治疗大师波特海宁格先生经30年研究而发展出来的。主要被用于探究问题的根源和隐藏的影响因素。在当今的欧美广泛地应用于康复、教育、商业、组织发展(如企业重组、企业并购、企业文化的改变)等方面。 系统排列超越了时间和空间。 前后数十年,相隔数千里,可以在一个小地方数十分钟内呈现出来。 系统的一部分拥有系统全部的资料。 一如脚底、手掌或耳朵上可以找到全身相应的穴位。 每个人也都拥有所在系统的全部信息,包括问题的根源,更包括问题的答案。 . 可,我们毫不自知,于是,在困境中苦苦挣扎。。。 在这里,经由导师的真实呈现,从而找到出逃困境的最佳选择。 是否逃离,只看当事人的决定了。。。 了解家庭系统排列: 家庭系统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德国心理治疗专家波特.海宁格先生(Mr. Bert Hellinger)经过30年发展出来的一套家庭治疗技巧。里面所应用的概念技巧包括一些在古今中外的文化里都可以找到,但是鲜为人注意的东西,亦包括一些传统及近代心理治疗学派的东西: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NLP(身心语法程式学),催眠治疗(Hypnotherapy),交叉分析治疗(Transactional Analysis),原始疗法(Primal Therapy),萨提亚派的家庭治疗(Virginia’s Family Therapy),完形疗法(Gerstalt Therapy)等众多宗派。此外,他对中国的道家学问非常认同,他的思想和治疗技巧,都含有大量道家的道理。 海宁格先生已经是80岁的老人(2005),他在中年才转从心理治疗的工作,约在30年前开始研究家庭系统排列方面的技巧,在二十世纪80年代末期,在德国里已经因为这门学问而非常有名气。第一次把家庭系统排列带出国门是在19 93年在英国主持工作坊,然後在1997年Tim Hallbom把海宁格先生请到美国,

李中莹NLP执行师笔记非讲义完整版

李中莹NLP执行师笔记(非讲义) 今日内容 1 信念系统观察技巧 2 自我与自我 3 潜意识 4 为何 6内器官经验元素 7 咨询对话技巧 课程开始 我们更喜欢在一个家庭里面都有这个技巧 当孩子还没有出来的时候就解决了他可能出现的困扰 这里很多技巧是实践中证实是有效的。 有一个海灵格基金,帮助西部的人员学习 有不遵守纪律的是表示要向这个基金捐款 三个部分: 1 基础的概念 我明白它是怎样做,就会做得更快,更好 2 "应该"的教育很多,但感觉却不听"应该"的教育 下不了决心,不能阻止自己,"应该"和感觉总是打架 感觉的力量大于"应该"的力量。 原来所谓"不好"是对当事人有帮助的工作,只是方式可能不恰当而已 3 意识和潜意识手牵手 特点:很多个案根不不需要知道当事人发生了什么就可以知道和帮助到他们。 我个人是研究实践的,我对理论研究不是很有兴趣的 理论就一定要做得出来。 我要跟大家一起分享科学理论和实用的技巧。 我们需要尊重自己和别人 我们不能因为比别人知道很多而有权力干预别人 如果有人自己不愿意改变,全世界都没有人能有办法改变他。 人脑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质 人绝对有最足够的能力应对宇宙所有的事件 而不会没有能力 但有不会运用的能力的可能。

以围棋盘来说明: 事件起步和钟点可能一样 但途径不不同,可能激动奋进,可能痛苦悲哀,可能快乐轻松。 有的人容易忘记 可能是因为这人有太多的创伤 直到自我伤害部分记忆的功能--这样就把该记忆的都忘记了 --而且不能正确记忆 我们的辅导是储存和缓解,或创造新的网络 缓解创伤,而不伤害神经原和功能 学习,记忆,运用,判断,控制,等神经原及网络的功能。 聪明不聪明看网络的多少? 而孩子在接触了世界后,每个接触都会创造出一个网络 见识越广越聪明 神经原随时死亡,随时生产 到12岁后,如果没有得到特别的训练,就会停留不增了 差异可能达到25%,是很大的差异了。 建设聪明的部分--对教育结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你的潜意识从来没有停止思考 而你的意识是会停止的 比如,他好象我见过,怎么不记得了?1算了,不想了 但过了两三个小时,你突然会知道了,哦,他是王勇 这就是潜意识的工作结果--我们需要把潜意识与意识沟通起来。 案例: 你要做个决定: 坚持要你说的是对的 还是要你的需要的效果--上海不会自然出现在黄山的后面。 太太说老公 老公不听 说多遍 不听出去 等回来说 晚些回来 等他回来,再晚也要说,我是对的呀 那他就不回来了。 坚持自己的对的是没有太多价值的

Ⅰ排列精华 第3部

第三部进行家族系统排列 灵魂的移动有不同的层次,因牵连纠葛而生的移动带来受苦,有疗愈力的移动带来和解,治疗师要能够认清两者间的不同。 第十六章建立排列的步骤 开始排列的时候,治疗师和当事人双方都需要花点时间让自己沉淀下来。这时候,急促是最大的致命伤。 治疗师和当事人相互与对方连结,“来到”当下,不匆忙行动是很重要的。有时虽然一开始没有说什么,但光让自己处于当下,给与充分的时间,内在洞察的过程就开始了。 一段时间之后,治疗师可以问当事人为什么来、他关心的是什么、是否有问题、是否想处理什么让他困扰的课题。当当事人回答时,重要的一点是:治疗师不要让当事人讲长篇大论的故事,只要几句话就可以了。海灵格说,他只允许当事人说三句话解释,说再多就可能只是企图混淆治疗师的烟幕而已。 很多当事人只希望说说自己的问题而已,并非真的想要改变,他们习惯向自己和别人再三重申自己的问题,这完全是一种不想处理问题的方式。 找出真正的问题 当事人是否可以用一种清楚且直接的方式表明问题是很重要的,譬如“我跟父亲处得不好”,“我女儿不想跟我说话”或“去谈恋爱对我来说是件困难的事”。这些最初的反应,会指出一个人碰触到问题的程度有多深,也会决定个案是否可以立刻开始,或治疗师需不需要在多花一点时间来找出真正的问题。 当事人说自己家庭资料的时候,治疗师必须非常注意,因为当事人声调的改变、或说话时表现出的情绪起伏,都有助于指出真正的问题在哪里。 哪个家庭优先排列 谈完话后,治疗师必须决定要排列那个家庭系统。大致上的原则是先看现有家庭,如果有孩子的话,即使当事人的问题的根源在原生家庭,也会比较后面才去看。 强调现在,反映出一件重要的事,当事人要为自己人生所做过的决定负起责任。 即使我们觉得自己像个孩子,一旦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们就是成人,就是父母了。 在家族动力中,重要的是实际上做了什么,而不是我们对一件事有什么感觉。这是家庭系统治疗的一个重要面向,人们经常对这个面向感到困惑,想赋予个人感觉更大的重要性,不去承认已经很明显的事情。 每个当事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治疗师每次遇到新的当事人,都必须决定要从哪里着手,要在哪个家庭系统上下功夫。 谁需要被代表? 大致上的原则是:用最少的家族成员代表来工作,宁可使用的人太少也不要太多。 治疗师已经决定排列中应该有谁之后,就能够请当事人从团体中挑选一些人当家庭成员的代表。 收集回馈 传统进行排列的方式是:治疗师接收到他对这个家族画面的印象,这个印象可能表示什么之后,就轮流询问每个代表在他所在的位置上有什么感觉、他是否有觉察到任何身体上的感受、心情,或是对家族其他成员的感觉。 治疗师既不该认同任何家族成员,也不该认同当事人,他必须保持中立,同时心中怀抱当事人的最大利益。 从家族祖先领受力量 闭上眼睛。 想象父亲正站在你右肩后面,母亲正站在你左肩后面。 注意这让你有什么感觉,注意你是否觉得父亲或母亲有哪一位比较靠近你。 现在想象你父母的背后站着他们的父母亲,也就是你的祖父母及外祖父母,他们用一模一样的方式站着:你父亲的父母在他背后,你母亲的父母在她背后。 然后想象他们背后是他们的父母,也就是你的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 他们的背后又是他们的父母…… …… 你在时间里回溯,人数不断增加,但不漏掉任何一个人,每个人你都需要,每个人都对你的存在有贡献,每个人都将他/她所领受的生命传给了你。 现在想象你依靠在他们所有人身上,从背后领受来自他们的支持。感觉从这条家族祖先的长龙中,流传到你身上的力量。

心灵活泉——海灵格系统排列原理和发展全书(精华版)

心灵活泉 ——海灵格系统排列原理和发展全书 No Waves without the Ocean Experiences Thoughts ——Experiences —— 目录 序 第一章求知的途径2第二章感觉3第三章灵魂4第四章接受生命5第五章男女两性6第六章7第七章疾病与康复8第八章家族排列和心灵的移动 第九章帮助和解决 第十章宗教9第十一章生存和死亡10访谈12

第一章求知的途径 真相2 在真相呈现的那一刻,它是绝对真实的,就算异议也是徒劳,因为一旦提出异议,真相早已消逝了。 (天下有雪注:如同真实一旦发生就不可更改一样,提出异议有什么用呢。异议只有当我们不看向真实发生的时候才有,一旦我们看到真实,也就没有异议了,不再去愿望如果怎样,事情会有不同的结果。)真相不是我建构的,而是呈现在刹那之间,我只是看见它而已。建构出来的现象只会打动脑袋,无法触及心灵,这是很重要的分别。 辩证4 当人构思或提出异议时,可以随着喜好,不受思想的拘束,所以感觉上拥有高度的自由,而这个思想的高度自由跟随而来的是权力感。一旦人们要根据他的异议采取行动时,这个自由度却会减低。所以一个人凭着认知和经验提出异议后,他还能做什么呢?相反的,当人放弃所有的异议时,他在思想领域中是不自由的,因为他全心全意的随着所感知的真相作出行动反应,可是他在行动中却获得更多机会。 现象学的求知途径6 现象学是奠基于对真相的理念或对真相的经验。一般来说,人们希望找到真相,然后紧握着它,把它当作不容置疑的永恒真相。他们甚至会想到:我发现了真相,可以掌握真相,控制问题,甚至控制世界。但这 个真相通常只是建构出来的个真相通常只是建构出来的,,所以会产生很多纷争所以会产生很多纷争。。因为每一方都在建构自己的真相因为每一方都在建构自己的真相,,以为自己拥有真相以为自己拥有真相。 。真相因此成为权力斗争的把戏。对于这类有关真相的争论我们都有认识。 洞见来自舍弃 现象学的工作方式实际上就是将终极的东西带出来,并且把每一个人与这终极相连结,治疗才算完成。

心灵大师海灵格经典语录

心灵大师海灵格经典语录 揭示令人震撼的真相 海灵格谈自由 听海灵格谈自由,他说:人有一点点自由。 他的言下之意,似乎那自由不是很多。 “人有一点点什么自由呢?” 他说:“改变的自由而已。”接着,他拐弯了: “但是,对于改变之后的结果呢,人们是不自由的。” 他还慢条斯理地说: “所谓的自由只不过是臣服而已,——一个人懂得臣服自己的命运,那会是最大的自由。很多人喜欢去追求,追求这个,追求那个,但到头来结果未必是好的,臣服就是不用去追求,把结果是什么交给比你大的那个整体去做。” 海灵格论生命和死亡 每一个生命都要得到肯定和尊重。 死亡是我们的朋友。 死亡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支持力量。 我们每天都向着死亡走去。 海灵格论爱与秩序 爱是秩序的一部分。 秩序是早已被排定了的。 爱只可以在秩序的范围内成长。 爱常常是有代价的,常常让人感到愧疚。 爱只是一颗种子,并不能改变土壤。 悲剧中的英雄是盲目的。 人要回归秩序,面对真相。 海灵格论人生 人是有那么一点点自由。 每个人都有资格决定他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都希望有更好的明天。 要用全新的眼光去面对每个不同的情况。 危机唯有到达高峰时才能够解决。 多愁善感守护着一种不为人知的幸福。 人在幸福中会体验到危险与不安。 海灵格论伴侣关系 关系其实也会经历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 伴侣之间发生的事,别人绝对不能干涉。 女人跟随男人,男人服务女人。 每一种关系会设下不同的界限。 连结既是爱的奖赏,又是爱的代价。

海灵格论分手 不负责任地分手常常会带来破坏性的后果。伴侣分手也许是必须的。 要么分手,要么强留,两种痛苦必选其一。伴侣分手往往是无可避免的。 在分手当中,愤怒通常是替代悲痛的工具。离婚是父母双方的事。 海灵格论父母和孩子 父母的关系不关孩子的事。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不能分割的。 父母付出,孩子接受。 你的父母有权插手你的人生。 孩子们对父母的爱是无限的。 孩子要跟随父亲。 荣耀自己的父亲。 即使父母有罪过,他们仍然是父母。 荣耀自己的父母便是荣耀大地。 孩子的心灵无法容忍任何对父母的贬抑。子女必须尊敬并且荣耀自己的父母。 海灵格论疾病 信念促成疾病,醒悟便得康复。 疾病乃是拒绝荣耀自己父母的结果。 疾病乃是企图为他人赎罪。 和解比赎罪更好。 癌症由恨生成,却远远地回避着爱。 有时癌症是一种赎罪的形式。 头痛的问题可能是来自被堵塞的爱。 多数情绪的痛苦都是中断了的爱。 心痛和头痛常常是堵塞了的爱的一种表达。 海灵格论清白与罪恶 清白者往往是较危险的人。 忠诚应以爱为出发点。 愧疚和无愧并不等同于善良和邪恶。 清白与罪恶并不等同于善良和邪恶。 清白者是不原谅人的。 如果某人正视他的罪恶感,便可获得力量。罪过是不可挽回,也不能补偿的。 扮演受害者的角色是一种高技巧的报复。赎罪是一种补偿行为。 唯有罪人才能够宽大仁慈。

“静”的精彩

“静”的精彩 ——记特级教师王崧舟《鱼游到了纸上》 一、静静地画鱼(第一课时)片断 师:青年是怎么画鱼的呢,请你仔细阅读课文,找一找。 生:“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你找到了99%,还有谁补充。 生:“原来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师出示这一段话,是怎么画的,看清楚了吗?闭上眼睛,什么地方让你印象深刻? 生: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把金鱼的每个部位都一丝不苟地画下来,非常细致。 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挥笔速写,很快画出金鱼的动态” 生:我感受到了青年画画到了如火纯青的地步。 师: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静静”,什么是静静? 生:静静就是不出声。 生:就是不受干扰。 师:青年静静地画画,有多么仔细,请用心读,用心体会。 师:你就是那位青年, 生:不会,我已经把鱼的样子记在脑子里了。

师:你挥笔速写,很快画出金鱼吃食的动态。你在画画时,还会到鱼缸边去看吗? 生:不会,我已经把金鱼记到心里去了。 师:是啊,青年静静地画画,他心里装着金鱼,记着金鱼,刻着金鱼,这就叫静静。 生:这是一丝不苟的静。 生:是专心致志的静。 生:这是胸有成竹的静。 (板书)师:把青年静静画画的情景记到心里去。读—— 师:正是那位青年静静地画,所以小女孩惊奇地喊:鱼游到了纸上…… 师:正是那位青年静静地画,所以围观的群众都觉得:鱼游到了纸上…… (反思;如果让我教学这段,必定在“怎样画”这儿大做文章:他怎样把“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怎样“挥笔速写”,你能学一学他的样子吗?然后让学生展开联想。我相信很多老师也会这样处理。但是王老师没有,他抓住让我们忽略的“静静”二字,大做文章,透过静静,看到了青年的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简单的“静静”似乎蕴涵的远比我们想像的多,也为我们开启另一扇风景独好的窗子。) 二、静静地看(第二课时)片断

武志红案例分析:“完美太太”吓走丈夫

武志红案例分析:“完美太太”吓走丈夫案例:“完美太太”吓走丈夫 31岁的丽娜是一家外企的高级管理人员,不仅事业一帆风顺,人也聪慧靓丽,且非常顾家,被大家视为标准的好妻子。 丽娜做公务员的丈夫罗峰也这么认为,他常说,丽娜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好妻子。但他近一年对妻子越来越疏远,最近提出了离婚,原因是压力太大。“可能是你太好了,对我太好,对我家人也太好,什么都好……但我就是对这一点不舒服。” 朋友关系和配偶关系一样,是相对平等的关系,是付出和接受相对平衡的关系。相反,亲子关系一般不是平等关系,要么是成年的父母向幼年的孩子多付出而少接受,要么是壮年的孩子向老迈的父母多付出而少接受,其他的亲人关系也常是不平衡的关系。所以,当丽娜一贯地扮演“付出者”的角色时,她在亲人中受到了欢迎,并被当作典范来看待。但是,因为她习惯性地拒绝接受,所以在讲究平衡的配偶和朋友关系中遭遇到了挫折,对于她这样的“付出者”,她的朋友和她的丈夫罗峰一样,都有点想避而远之。 从理智上,这种避而远之看上去好像不合常理,毕竟作为“接受者”,从利益上来说是获益者,为什么朋友和丈夫都逃避丽娜呢?但如果从情感上去分析,这种逃避就不难理解了。 从情感上看,单纯的“付出者”其实并不伟大,他们不计得失的付出,从根

本上是一种自恋。“付出者”过分地追求“问心无愧”,过分地迷恋清白感。然而,不管多么付出,一个人仍然是会在关系中犯错的,是会不可避免地伤害关系的另一方,让另一方总有亏欠感。 简单而言,“付出者”其实在享受这种逻辑:既然我是付出的一方,那么我们的关系无论出现什么问题都是你的错了。 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丽娜的丈夫和朋友为什么要逃避丽娜了。 内疚,是和谐关系的调节者。内疚的产生,源自付出与接受的失衡。内疚的产生,其实是在提醒你,你该补偿对方了。我们要懂得这一点,懂得觉察自己的内疚,然后及时作出补偿。同样,当对方产生内疚时,我们也要给对方机会,让对方完成他的补偿。郑爽与张翰的分手,也有一部分内疚的因素,所以分道扬镳。 在关系中扮演一个单纯的付出者,其实是拒绝对方的补偿,从而破坏了对方化解自己内疚的努力。结果,内疚不断在对方心中郁积,最终这内疚成为一种愤怒,让他产生了想逃离这个关系的冲动。这正是罗峰为什么想离开“无可挑剔的妻子”的缘故。 一个和谐的关系,必然有丰富的付出与接受,你给予我物质和精神的爱,我接受;我给予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的爱,你也欣然接受,然后回予我更多……如果这个付出和接受的循环被破坏,关系也随即会向坏的方向发展。 与我们的想象不同,爱的关系中,付出和接受的循环被破坏,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不愿意给予,而是因为不愿意接受。

打造青年教师读书社团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

打造青年教师读书社团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 读书,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而促进教师人生发展和生命成长的最好途径。我校成立了“青年教师读书社团”,开展教师读书学习活动,打造书香教师团队,为农村教育摆脱薄弱积极行动。 一、一句智慧语录,一粒思想种子 在我们的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充满智慧的语言,那是我们青年教师读书社团的成员收集并与大家一起分享的智者语录。 “青年教师读书社团”要求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学习,我们用每周一句“智者语录”进行引领,在青年教师的心中播下一粒粒思想的种子,让这简短却蕴含教育哲理的语言唤醒他们的心灵。 如针对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没时间学习的想法,校领导与老师们分享了名师的心得,让教师们体会到很多现状是可以逆转的,很多困惑是可以在瞬间被智者解答的。 因为阅历的问题,年轻人最容易产生抱怨的心理,校领导赠与社团老师们这样几句话:1.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方法不好。 2.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命题。后来,青年教师们通过读书收集智慧语录,与大家一起分享。那些充满正能量的语言,点燃了读书社团成员的智慧,帮助他们形成了健康乐观的职业心态。 二、一张教育面孔,一部教学专著 为了让更多在阅读中成长的名师成为青年教师们崇拜的偶像,我们确立了“一张教育面孔,

一部教学专著”的阅读策略。王崧舟、窦桂梅、魏书生、华应龙、管建刚等一张张名师的教育面孔开始走进青年教师心中,一张面孔,一个故事,一部名著,成为教师的囊中宝物,边读边品味名师的成长,寻求自己的发展之路,建立自己教育信仰的大厦。 教育思想其实都是一些朴素的道理,比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比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在这个教育信息轰炸的时代,教育理论专著丰富了教师的思想底蕴,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读书,还应不断实践和反思。把读书与教育教学研究结合起来,用读书指导实践,用实践深化读书,这样的读书才是最有用的读书。读书让农村青年教师有了自己的思想。现在老师们能独立解读教材、设计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了。读书让农村教师上课更游刃有余了,成为了教师打造高效课堂的一条捷径。 三、一个培训计划,一条成长之路 人是靠精神站立的,又是靠业务行走的。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服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为此,我们的教师读书社团除了看书学习之外,还有一系列的基本功训练来帮助教师享受专业成长和事业发展的幸福。传统的“三字一话”(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和普通话)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是我们培训的内容,但是面对生本教育的新理念,我们拓宽了教学基本功的内容,如解读文本的能力、解读学生的能力、教学反思的能力,等等。我们制定了“四个一”培训目标:写好一手字(教师粉笔字、钢笔字书写能力);读好一篇文章(教师普通话水平和朗读能力);上好一堂课(教师解读文本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写好一篇文章(教师写教学反思的能力)。 每周进行一次粉笔字、钢笔字展示交流;每周由一位教师进行朗读能力展示;每周由一位教师上教研课;每月一次读书体会及教学反思交流;每学期举行一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比武。青年教师读书社团的老师们越来越觉得,读书学习、基本功训练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必不

海宁格 家庭系统排列

“家庭系统排列”是心理治疗领域一种新的治疗理念。严格的说,它属于现象学范畴的一种心灵治疗方法,同时也是一门独具特色的心理治疗技术,由德国心理治疗大师伯特?海宁格(Bert Hellinger)首创。目前,已成为欧州临床心理学界盛行的心灵干预方式之一。 海灵格认为,宇宙间隐藏的规律不但及于万物,也运做在人类的家族系统内,他喜欢用中文把它说成是“道”。与通常的治疗技术不同,家庭系统排列不仅是一门实用的治疗工具,而且具有自身完善的治疗理论,是一门集治疗理论、理念与方法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心灵干预体系。在海宁格看来,人作为社会性的生命,每个人都隶属于某些系统:他会是一个家庭的成员、某个社区的居民、某个组织的一员……,而且他本人就是一个系统,一个身、心各要素组合成的系统。从个体到家庭、家族、部落、民族,这些大大小小的系统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系统。每个人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系统中孕育、出生、成长起来的。也同时受这些系统中的成员和系统动力的“影响”与“牵连”。 在个体所处的系统当中,家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系统。这与精神分析思想是一致的。海宁格发现,在家庭系统中,有一些隐藏着的、不易被人们意识或觉察到的符合自然的动力法则决定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爱的序位”决定着个体的命运。如果我们跟随“系统的动力法则”和家人相处,生命就很和谐,大家都能够快乐和健康的成长;如果我们忽略了它,违背了系统运行的基本法则,我们就会受困扰,这些困扰就是“牵连”。 在心理治疗中,很多来访者的身心问题,其实都是这些“牵连”或“情结”造成的。在我看来,“牵连”可以说是“重复着一个过去的(前辈的)家族成员的创伤性命运”。而这些“创伤性命运”是违背家庭系统的一般动力法则的。很多“牵连”产生的原因,是儿童早期凭着对父母单纯幼稚的“爱”和“忠诚”,是儿童企图接过父母的问题所引起的,是试图代替父母的某一方承受原本应该由父母自己承受的痛苦造成的。这必然导致系统的紊乱,打乱系统的正常秩序与平衡,破坏爱的序位,造成心理疾病和各种情绪障碍。因此,如何有效地意识到察觉到“牵连”的存在,恢复“爱的序位”和“系统的秩序”成为心理治疗的一个关键所在。 通常,这些隐藏的“牵连”影响或控制着我们情绪和行为,我们又难以觉察它的存在,但我们却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伤害和痛苦。因此,我们可从这些痛苦中知晓它的存在。海宁格的“家庭系统排列”就是借由他所发展出来的方法,将“牵连”和产生牵连的原因呈现出来,并找到“化解牵连恢复秩序”的途径。 在一个家庭系统当中,每一个人都肩负着前人的一些使命,由于系统本身的特征,其中的个别成员受到的牵连会比其他成员更多。譬如,一位多子女家庭中的长子,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因故去世,这个孩子就有可能肩负更多父亲的责任——代替父亲完成对母亲和姊妹的照顾。正因为如此,在他的潜意识里面,则相应承受了更多的与父亲的离开有关的怨愤、愧疚、无助和伤悲。由于儿子对父亲命运的“忠诚”,这个孩子也会倾向于过早的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就是他与父亲的“牵连”。这是一个符合精神分析思想的临床假设。家庭排列能够快速地找出和化解这些“牵连”。在排列中,通过与死去的“父亲”的对话,促使当事人完成自我

海灵格深度剖析两性关系

海灵格深度剖析两性关系-教育心理学论文 海灵格深度剖析两性关系 伯特·海灵格 德国心理治疗师,“家庭系统排列”创始人。他年轻时是天主教神父,曾在非洲祖鲁族地区生活二十年,之后接受心理分析、完形疗法、原始疗法及交流分析等训练。他发现很多个案皆跨越数代并涉及家庭其他成员,进而发展出“家庭系统排列”的许多新洞见与新技巧。 女人花/文 男女之间因身体的吸引,deep inlove的时间只有半年到两年,being jnlove是要进入精神之旅,深层多面的分享。 男女关系由女性决定,如果女性对关系没有百分百的承诺,男性可以感受到。男女关系是三方的关系,男人、女人和神性的关系。承诺是对无限的承诺,这个更大的能量包含男人女人在这个空间里。 婚姻是最高级的瑜伽,是两个自我的挑战 男人在寻找母亲,在男人与母亲分离后,他的灵魂直在渴求和寻找母亲子宫般的爱,他在渴求对方能像母亲一样照顾我爱我。 女人无法改变男人,要接受他本来的样子。那么他自己就会改变,否则会一直在抗拒。对小孩也是同样。在关系中为了保持和谐的假象,女人让步,可是当我们不真实时对方也不真实。 女人的能量场是男人的16倍,女人有能力转换伴侣和小孩。在关系中,男人需要的是鼓舞和启发。他们的自我很强大,只有回家时他们才能放下防卫。男人希望找到一个让自己崇拜的女人,希望从女人那里得到启发,你必须去聆听 1

男人,他需要个支撑,才能完成他今生的使命。 在关系中,女性需要安全和保护,女性崇尚男人的领袖气质,当女人认为这个男人具备领袖气质,她才能保持对他的尊重。男人必须要有一个女人,他的内心强烈地要与母亲连结。而女人很强时,她不需要男人。女人选择和一个男人在一起,是为了完成她生命中的创造。 女人是天赐的礼物。女人是家庭的中心,带来内在的活力;男人则保护家庭,对外带领家庭。 海灵格在一次系统排列中说的惊人之语:“女人要跟随男人。”这句话的后半句是“男人要为女人服务”。不过反对前半部分的人,通常漏掉了后半句。海灵格说的“跟随”并不是许多批评者以为的“服从”。他指的是要“陪伴”男人,手牵着手进入他的文化、家庭、职业等等。这句话道出了几乎所有系统排列中的明显事实:无论文化、社会地位、国家背景如何,男性站在第一位、女性站在第二位的时候感觉最好。 健康亲密关系的一个重要基础,伴侣之间“付出”(施)与“接受”(受)的平衡 当伴侣一方付出,在他们的关系里面,就创造了不平衡的状态,付出者心中有补偿的需要。如果接受者回报的话,这种紧张情绪就化解了。如果他的回报多于他的付出一点,就轮到另外一方的伴侣开始去回报。 这种施与受的循环,造成了关系里面正面的张力。海灵格这样解释:亲密关系中的幸福快乐,在于关系里面的付出与接受是否平衡——平衡可以用生意的角度打比方,平衡有另外一个意思,是说我这笔生意的结存多少,结存少意味着利润低;结存越大,快乐的程度也就越深。但非常不利的是,我们会因此更加

爱的序位经典语句

《爱的序位》之经典50句 海灵格的《爱的序位》大量的排列案例让人震撼,但即使没有参加排列,也可以从他的一些主要观点中获得巨大收益,书中的主要观点如下: 1、获得内在洞见经验的首要条件是一颗没有意图的心,我们的意图会迫使我们将自己的观点置于真相之上,或者会根据我们先入为主的概念而去改变事实真相,或者是去影响或说服他人。 2、获得内在洞见经验的次要条件是无所畏惧。当我们害怕可能展示出来的真相时,我们便如同带上了眼罩,将会视而不见。 3、家庭的归属权:我们的所作所为是维持和保障我们的归属权,所以,“良知”带有相对性,随著群体的不同而不同。 4、被感受的良知与被隐藏的良知之间的矛盾便是每一个悲剧的基础,基本上也是每一个家庭悲剧的起因。它会引发悲剧性的牵连纠葛,在家庭中导致重病、意外或自杀。这种矛盾也导致很多伴侣关系的悲剧结局,例如男女双方虽然有无比的爱,但他们的关系却仍然会破裂。 5、人在幸福中会体验到危险与不安,因为幸福令人感到孤独;对于问题的解决之道也是如此,也会有这份危险不安的感觉。反之,在遭受重重困难和不幸时,人与人更可以保持在群体中。(我的评论——家庭中的人要么一人荣,带动其他人荣;要么在自己荣后让自己差下去,以达到与家庭中其他人平衡;要么远离家庭,以为逃避)在困难和不幸当中,人有一份清白和忠诚的感觉;但在脱离困境和拥有幸福时,却有罪恶和反叛的感觉 6、家庭中的认同:如果家庭或家族中有一个人被排除或不被认同,一个人没有刻意模仿甚至不知道这个人的情况下,却变成像那个人一样,有著与那个人相同的情绪感受、行为模式和命运遭遇。 7、很多问题的出现,是由于人有一种想法,以为他可以靠著说服力,或是用努力,或是用爱去驾驭秩序。但秩序却是早已被排定了的,也是不能用爱来取代的,爱只可以在秩序范围内成长。 8、秩序的优先原则:原生秩序——根据归属权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而定的,排列一个家庭的话,层级较低的人以顺时针方向排列在层级较高的人的左边(我的评论:是不是在家庭中就餐时座位排列也是如此呢),夫妻关系较之作为父母的身份有优先权;与旧的系统相比,新的系统有优先权,新组建的家庭较之与原来家庭的关系有优先权。 9、在家庭内出现的悲剧,往往是因为后人违反了原始的秩序,意思是他做了本应属于前人份内的事情。例如:孩子尝试代替父母赎罪或承担所犯错误的后果。所以,家庭辅导中要注意的是:是否有人做出了僭越。 10、孩子永远不准知道属于父母亲密关系的事情,这与他无关。伴侣之间发生的事,别人也绝对不能干涉。亲密的事应永远对其他人保密,否则会带来严重后果。父母如果对孩子讲述他们之间亲密的事,对孩子是非常不幸的,例如:堕胎。

-写给教师的心理学

写给教师的心理学 1、观点采择,这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使学生转换视觉、换位思考。例如:把芭比娃娃放到另一个房间,然后问学生:“芭比在那个房间可以看到什么?”需要注意的是,当我和你对话时,不能让你换位成我去思考问题,因为那样你所面对的正是自己,要让你面对第三方而不是自己。 2、洛克的白板论是后天经验主义的,所以假设验证是经验主义的操作,因而教育科研实验、教育行动研究和课堂观察的理论支撑都是经验主义。 3、柏拉图的理型,是头脑中完美的架构。比如:晕轮中的白马王子在现实中是没有的,那是父兄师长、小说中众多人物的综合体。维特根斯坦的图式,是对事物的心理挂钩。比如:某人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图式,就是文具盒中那块含有45度角的小小三角板。范式,是对于某些事物的取向。比如:教学范式;教学风格是潜意识的,而范式则是在意识层面的。 4、冯特的结构主义与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比如:学生的知识思维导图,反映了学生的心智结构,但不一定对其中每个部分学生都会应用,这就需要检查其功能性特点。总之,结构是总体把握,机能是局部运行。 5、行为主义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强化作用,以产生工具性条件发射。书中提出可视化色板和区域块,但我认为有效的积分更能强化其行为,因为体现的更细微,尤其是在手感的代价券,其內视与外视的强化功能势不可挡。 6、从人本主义的视角,马斯洛的五个需要层次在教育都有着实在的指向。间食即是生理需要、防止校园暴力即是安全需要、班集体团队即是归属感需要、表现欲与胜任感是自尊的需要、最后自我实现体现在自我的满足感与幸福感。 罗杰斯的理论主要体现在来访者中心、无条件积极关注与聆听,这体现了教师和教育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7、认知主义与行为主义的区别在于不可直接观察,认知主义使用的主要是信息论的黑箱方法,通过选择输入与观察输出发现相关或者因果关系。其做法为:由认知发生过程使学生获得知识包,通过试错提升判断力、通过比较差异提高刺激与反应辨别能力、通过思维可视化和内省达到刺激与反应泛化,组装成知识网络并激活,进而实现建构主义的同化与顺应、进行知识系统升级。 8、从生物心理学视角,主要应用的是还原主义,即问一问这个现象说明在大脑里发生着什么?一个最显著的例子是老年人乙酰胆碱分泌的减少和海马回的萎缩,因此形成了外显记忆的衰退。我们关于左额叶布洛卡区、左颞叶威尔尼克区和顶叶贾许温德区的学习,都有助于理解学生的不同障碍。由于贾许温德区主管学习但发育缓慢,所以幼儿园不能小学化;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这个阶段的儿童具有“万物有灵论”、“不可思议思维”、“象征性思维”和“自我中心思维”,从而12岁之前,学生的“深度感知”发育并不完善。 9、从进化的视角看,在教育上反映的是环境的利基。进化心理学所关注三方面:(1)内含适应性直指鲍查德和莱肯1992年的智力与人格遗传研究;(2)亲缘选择则包括了家族历史与朋友圈,法国拉马克的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在教育中或隐或现。(3)差别亲代投资解释了家长们众多的行为,是为孩子赢得更多的良好生存机会。引申到学校教育中,则是通过教室布置和氛围的格式塔,形成互惠利他。 10、由于学生在家与在校表现与受到的肯定不同,所以形成由于信息不一致所造成的混乱与冲突,这正是笛卡尔的物质与心理的交互作用。班主任不能对家长产生依赖性来缓解混乱,而是指导“家校互动”来解决认知失调。在教学互动方面,教师赋予丰富的方式非常重要,这是教学充满活力和激活学生智力活动所必需的做法。 11、美国心理学家契克森特米海依在2000年《生命的心流》一书中提出“心流”理论,其特点为:自控又自失、专注而享受、重复中完善。值得指出的是:流畅者为心流,而阻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