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管理学复习重点

管理学复习重点

管理学复习重点
管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管理概述

一、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理解)

1、管理是人类至今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2、我们将来走向社会,不是管理者,就是被管理者。

3、从实践的层面看,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竞争力和生死存亡。

?二、管理的定义

?2、我的定义(背):管理就是通过其它人完成工作的艺术。

?3、具体来讲需要从六个方面把握:(简答、论述)

?(1)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组织的概念首先是由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这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彼得·德鲁克介绍)

?(3)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法律和公共政策从本质上来讲也是对价值和资源作权威分配,试比较其区别。西蒙提出的管理即决策是否有道理?)

?(4)管理的对象是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人财物时间信息,人是其主要对象,因而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管理学科的重要分支学科。(物流管理、信息管理、财物管理、国土资源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

?(5)管理的职能包括:1916年,法约尔,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1947年,西蒙,管理即决策;50年代中期,孔茨和奥唐内尔,计划、组织、人员装备、领导和控制;孙元欣,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周三多: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6)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单凭个人难以实现的目标。现代管理的实践来看,不仅仅是实现目标,主要目标是如何高效的实现目标,要讲成本效益分析,这也符合我国社会由决策拍脑袋、管理靠经验的粗放型管理向决策定量化、管理规范化的精细化管理发展的总方向。

三、管理理念(掌握)

?1、效果和效率

?2、必备素质:智商;情商;逆商;财商

?3、公私分明。

?4、不要纵容没有能力的人。

?5、勇于承担责任。

四、管理的性质

? 1、二重性: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 2、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科学和艺术的最大区别可重复性。

? 3、管理学是一门大有钱图的、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的学术刊物,《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期刊、管理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学报。

五、管理者的工作

1、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理论(论述):所为角色,是指人们对某人的行为整体的期望。管理者角色是指组织中管理者所需要做的一系列特定的工作。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学者明茨伯格经过实证研究,具体分析了管理者的日常管理工作,提出了有效管理者需要扮演的十种角色。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通过这些角色的履行,以影响组织内部和外部人们的行为。组织内部的人么那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组织外部的人员包括投资者、消费者、供应商、组织所在社区的居民,以及与组织活动有关的政府机构。明茨伯格进而将管理者需要扮演的十种角色归纳为三种类型,即信息传递、人际关系和决策制定。在现实生活中,管理者往往同时扮演上述几种角色。

(1)信息传递角色。管理者扮演信息传递的角色,需要从事信息监听、搜集、分析、传递信息等工作。管理者若要扮演好信息传递的角色,要求管理者头脑清晰,思路开阔,善于归纳总结,善于沟通,能够把握全局,具有较强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2)人际关系角色。管理者扮演人际关系的角色,需要代表所在组织与同行和外部组织开展有效联

络和互动,对内开展领导工作,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积极工作。管理者若要扮演好人际关系的角色,要求管理者仪表堂堂,语言得体,善于与不同类型的人们打交道和合作工作,应该具有一定演讲能力。(3)决策制定角色。在决策制定方面,明茨伯格又将其细分为四中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着、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者若要扮演好决策制定的角色,要求管理者具备所从事业务领域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能力,善于权衡,处事果断,把握大局,决策能力强。(4)不同企业规模和不同层次管理者的角色差异。大、小企业管理者扮演角色有所区别,同时,根据组织内管理岗位等级层次的变化,管理者角色的侧重点将有所差异。

2、管理技能:

?概念技能;

?人际技能;

?业务技能

3、成功管理者和有效管理者的区别:

晋升速度和工作成绩,卢森斯认为传统的基于绩效晋升的观点有失偏颇,他的研究表明社交和施展政治技巧在组织的晋升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六、时间管理

?2、时间管理的对象:时间的分类被动时间和可支配时间。

?3、时间管理的基本技巧:

?第一、培养时间观念。准时、惜时。

?第二、掌握对自身事务分类排序的一般方法。两个纬度的划分:

?A、很重要,很紧急B、很重要,不紧急C、不重要, 很紧急D、不重要,不紧急

?第三、掌握一定的时间管理方法。莱金的abc和德鲁克的集约分散时间的管理方法

?第四、了解你自己的时间效率周期。

七、管理环境

?1、管理环境的定义:环境是指主体之外其它一切因素的总和,管理环境是指管理之外一切影响管理的其它因素的总和。

?2、分类:一般环境: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全球化环境

?具体环境: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其他。

?3、异国文化环境:吉尔特·霍夫斯泰德识别民族文化的四个纬度。

?(1)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是一种松散结合的社会结构,人们只关心自己的或直系亲属的利益。集体主义是指一种紧密结合的社会结构。

?(2)权力差距。社会承认机构和组织内权利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3)不确定性的规避。人们承受风险和非传统行为的程度。

?(4)男性化(收入、地位、升迁)与女性化(生活质量和人际关系)。

?4、开放系统与封闭系统。(区别)概念上的区分:有无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外延上的区分:物理机械现象属于封闭系统,生物社会现象属于开放系统。

?5、管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实证法和规范法。

?规范法是自上而下的开展科学研究,通过综合分析,采用演绎的方法,建立规范,提出研究观点;主要包括哲学、历史、档案和比较研究方法。

?实证法是自下而上的开展科学研究,通过实证分析,通过归纳、抽象和总结,提出研究观点和成果。步骤:提出问题;文献综述,建立理论框架,提出研究假设;进行调查,如案例、访谈、试验等;数据处理和假设检验;得出研究结论和诠释。类型主要包括:问卷、案例、实验、专家访谈、统计分析等方法。

八、案例分析与讨论

?题目:服务免费和收费的改革――华欣公司首席执行官错在哪里?

第二章管理发展简史

一、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一)中国古代有名的《孙子兵法》管理思想十分丰富,例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书被美国和日本的许多大公司当作培训的必备书。此外还有《周礼》、《孙子》、《老子》、《管子》等包含丰富管理思想的书籍。

(二)西方管理思想:亚当斯密劳动分工和经济人的观点;

(三)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直接导致了大工厂制度的诞生,而工厂制度诞生对于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1841年美国马萨诸塞州车祸导致的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的意义。

二、古典管理理论(泰勒、韦伯)

(一)时间: 1911年-30年代行为科学产生之前

(二)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1、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试图通过对时间和动作的研究力求发现完成工作的标准化操作方法,从而确定每一个生产过程的最佳途径。

2、以韦伯为代表的官僚模型学派。建立官僚模型理论(一个逻辑基础,六个特征,三个取向,一个精髓),他认为理想的官僚组织体系应当具备:基于职能的专业化分工,明确的层级结构和权力体系,有关任职者的职权和职责的规章制度,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非人格化,以技术能力为基础的人员雇佣和升迁程序以及固定明确的薪俸;权威和权力的区别;三种权力形式的划分。

3、以法约尔和古立克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派。法约尔:提出了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管理五环节理论和十四项管理原则。(跳板原则,法约尔桥:珠江三角洲的开发,广州与香港携手共创奇迹)古立克:概括出行政管理人员的7项职责,即POSDCORB

法约尔的14项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和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集权(8)人员的报酬(9)等级系列(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的稳定(13)首创精神(14)集体精神

(三)阶段成就:着重研究通过科学管理方式和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行为管理理论

(一)时间: 1933年-60年代系统理论兴起之前

(二)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1、霍桑试验学派。梅奥等哈佛大学的教授通过五年的实证研究,即霍桑试验,开创了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的先河;提出了“社会人”的著名人性预设。政治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观念人。

2、以巴纳德为代表的动态平衡学派。非正式组织的提出;权威的本质在于被接受。

3、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管理即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各个环节;将决策分为情报、设计、抉择和审查四个阶段;提出手段――目标的关系理论。

4、以马斯洛为代表的需要层次学派。人有五种需要: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只有需要未被满足时才会产生激励作用;只有当一种低层次或低程度的需要满足时高层次或更高程度的需要才会产生。

5、以麦格雷戈为代表的人性本善学派。他在对传统的对人持消极看法的X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对人持积极看法的Y理论;主张采取人性激励的管理方式。

6、以赫兹伯格保健激励学派。保健因素是那些与工作环境密切相关的、使人产生不满的因素,激励因素是那些与工作本身相关的使人产生满足感的因素;并且指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而不满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

(三)阶段成就:开创了以人的行为和人际关系为中心的新的研究领域。

四、数量管理理论

(一)时间:形成于二战之后

(二)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1、运筹学

2、系统分析(1949年美国兰得公司首先提出)

3、决策科学化

(三)阶段成就:主张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手段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信息等进行定量分析,作出优化决策。

五、系统管理理论

(一)时间: 20世纪60年代-至今

(二)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1、以贝塔朗费为代表的一般系统理论。最早提出系统的观点并将其应用到社会科学领域,为解决所有的组织现象

提供了系统观念的分析框架;提出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的观点,指出社会和生物现象是开放的系统,而机械和物理的系统则是封闭的。

2、以罗森兹韦克为代表的环境系统理论。指出环境是所有组织系统的外在系统,任何组织都得与其环境保持一种互动关系。国内学者王沪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熵理论。

3、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社会系统理论学派。他认为组织都是一个社会系统,同时包含了许多小的社会系统。

4、以高斯和利格斯为代表的生态理论学派。高斯:政府组织与行政行为必须考虑生态环境因素,并列举了一些影响政府功能的因素,如人民、地区和科学技术等。利格斯以其三种行政生态模式的提出而享誉行政学界光谱理论融合棱柱衍射;三种基本社会形态;棱柱型的三个特征:异质性,重叠性,形式主义。

5、以菲德勒、卡斯特、罗森兹韦克为代表的权变理论学派。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原则,管理要根据组织的内外条件通权达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M=F(E)积极看法的Y理论;主张采取人性激励的管理方式。

(三)阶段成就:关注环境与系统的互动关系

权变理论:所谓权变,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不用的内外环境情况权衡变通。其核心思想是企业管理要根据内外条件随机应变,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无条件适用于一切组织的最好的管理方法,而必须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案和方法。

六、全面质量管理

(一)时间: 20世纪80-90年代。戴明和朱兰为代表,50年代他们的思想没有在美国得到支持和欢迎,而在日本得到了欢迎和实践,并取得很好的示范效果。80年代美国理论界和实践界对全面质量管理给予高度重视。

(二)其主要观点:

1、关注内外部顾客。

2、注重持续改善。

3、关注流程。

4、精确测量。

(三)阶段成就:本质是由顾客和期望驱动企业不断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

七、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

(一)时间: 20世90年代-至今

(二)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1、彼得·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理论。核心是反思和团体学习能力,江淮汽车的学习型实践,左延安。

2、麻省理工学院发起的国际汽车计划提出精益思想。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伙伴关系;消除muda(Muda是一个日本词,专指消耗了资源而不创造价值的一切人类劳动。大野耐列举了7种企业中常见的Muda,如残次品,不必要的运输,超需求的产量等。)是其核心思想。

3、标杆管理思想。寻求最佳实践,忌讳反复标杆管理。

4、哈默和钱皮提出的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对公司业务流程再造可以改进流程绩效,提高和激发企业竞争力。

5、普拉哈拉德和哈梅尔的核心能力理论。从50年代的独特能力和80年代的核心资源理论发展而来。核心能力必备的五个条件:一簇相关技术能力的整合;非物理性资产;必须可以创造顾客看重的关键价值;竞争上的独特优势;新市场的通道。核心竞争力:产品不可替代;技术能力在短时期内不可模仿。

核心竞争力的五个要素:

第三章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一、企业家的概念

?企业家是指能够识别市场产品或者市场服务的新概念和新机遇,并将其实现的组织者。案例:比尔·盖茨和戴尔直接组装/直接销售/24小时售后服务

?二、企业家精神:

?第一、识别机遇。拿破仑·希尔:“一切成功,一切财富,都始于意念。”不是缺少机遇,关键是有没有发现机遇的眼光。李威西发明牛仔裤,江南春创办分众传媒。

?第二、组织必要资源。人财物时间信息。关键是财,乔赢创办“红高梁”,因融资入狱。

?第三、创办企业。

?第四、获取收益和承担风险。

?3、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了解)

?第一、善于把握人生。盖茨和戴尔,江南春,杜夏。

?第二、肯吃苦和高能级。曾宪榟、霍英东、李嘉诚,王永庆;黄鸣,乔赢,张贤亮,史玉柱。

?第三、事业心和成就感。皮尔卡丹。

?第四、自信心。海尔、爱国者。

?第五、珍惜时间。爱因斯坦不受外部干扰。路找准了,就不要怕遥远。

?4、创业的一般机会在那里:(了解)

?第一、问题:扑克牌,03年,萨达姆,54高官;中国移动。

?第二、变化: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网上购物。邵一波易趣网、孙宏宇淘宝网。

?第三、创造发明:电脑发明――网吧――网络游戏。陈天桥、丁磊、史玉柱。

?第四、竞争:差异化战略――奔驰宝马,沃尔沃,切诺基捍马,奇瑞夏利。

?第五、新知识:健康――安和、素食馆。

?5、判断创业机会好坏的标准:(掌握)

?第一、吸引顾客,顾客满意不等于顾客忠诚。

?第二、商业环境行得通。

?第三、机会之窗被实现。

?第四、充足的资源和技能。

第四章管理决策

第一节决策概述

一、决策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1、决策的含义:

从两个以上备选方案中择其一的过程。

试举例说明决策的含义。

2、构成要素:

(1)决策者:组织或者个人形式的决策主体,如总经理或者董事会。

(2)决策的目标:利用机会;解决问题。

(3)行动方案:实现目标采取的具体措施或手段。

(4)自然状态:决策环境客观存在的各种状态,即包括现存的也包括未来的不依决策者主观意志转移的各种条件。(5)条件结果值:决策者采用某种行动方案时,在不同自然状态下取得的收益值或损失值。

(6)决策准则:是为实现决策目标而选择行动方案时所依据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其往往依赖于决策者的价值取向和偏好态度。比如:最优和满意的决策准则就是典型。

3、深度思考:决策的本质

(1)对资源和利益的重新分配。

(2)假设。

二、决策的过程:教材上的是决策过程的七步说,这里重点补充西蒙的决策四步说,即:

1、情报阶段:搜集全面准确客观的信息,确定合理决策目标。

(1)信息搜集的途径:社会调查,民意测评,社会听证;不可性论证

(2)决策目标的设定:单义性;可行性;可计量性,时效性,责任性。

2、设计阶段:

(1)备选方案设计的原则:多样性;排斥性;约束性。

(2)备选方案的来源:自行设计;他行设计。

(3)设计方法:一步成型;或者轮廓设想+具体设计。

3、抉择阶段:

(1)拍板确定决策方案:决策者根据自己的行为准则或者价值取向,在众多的方案中选出一个进行执行。

(2)抉择的原则:合目的性;有效性;容易实行。

(3)注意的问题: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副作用、风险、代价等因素也必须纳入抉择的视野。

4、审查阶段:

(1)审查的意义:抉择意味着政策的形成,但不意味着决策过程的结束。为了验证决策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决策者必须对方案进行验证。

(2)审查途径:局部试验,它既是决策过程的延续,又是执行过程的先导。

(3)信息反馈指引行动调整:

a、信息多属正面的则进入普遍实施阶段。

b、信息多属负面则需要进一步查清原因,如如来源于政策执行过程的失效规律,即前期的高失效率,则应该排除传统阻力,加强宣传;如是方案本身的问题则应该改善方案或者对方案进行根本性修正。

三、决策的类型(划分标准)

?1、按照决策者在组织者所处层次的不同,或决策对组织影响程度的不同: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业务决策。如:如何打赢抗日战争,这是一个战略问题;如何打赢某场战争中的一场局部战斗,这是一个战术问题;每一个战士如何作战是业务的问题。

?2、按照问题出现的重复程度:常规决策;例外决策

?3、按照自然状态的数量以及每一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不确定性决策

第二节定性决策方法

?定性决策方法是一种直接利用决策者本人或有关专家的智慧进行决策的方法。主要有:

?一、德尔菲法(见教材116)

?1、含义:德尔菲法是由美国兰德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向专家进行调查研究的专家集体判断。它是以匿名的方式通过几轮信函征求专家的意见,组织决策小组对每一轮的意见进行汇总整理,作为参考资料再发给每一个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提出新的意见。如此反复,专家的意见趋于一致,最后得出一致结论。

?2、步骤:(1)拟定决策提纲(2)选择专家(3)提出预测和决策(4)修改决策(5)确定决策的结果。

?3、优点:(1)匿名性(2)价值性(3)反馈性(4)统计性

?4、缺点:(1)受专家的主观制约(2)专家们的评价主要依靠主观判断,缺乏严格论证。

?二、头脑风暴法:(见教材117)

?1、含义:头脑风暴法是由英国心理学家奥斯本提出的创造性决策方法。将对解决问题感兴趣的专家集合起来,在完全不受约束的条件下,畅所欲言,发表创造性的意见。

?2、基本原则:严格限制问题范围;不能对别人的意见提出怀疑和批评;发言要精炼;提倡即席发言;鼓励对自己原

先意见进行改进和综合;解除思想顾虑。

?3、目的:在于创造一种自由奔放的思考环境,诱发创造性思维的共振和连锁反应,产生更多的创造性思维。?4、参与人数、时间限制和组成人员:参与者一般以10-15人为宜,时间20-60分钟,参加人员可以有领导、非领导人员,也可以有非专业领域的专家参与现场讨论

第五章计划

?一、计划概述

?1、计划的含义:

?(1)plan:计划是用文字、符号、指标等形式表述的,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目标和行动方案的管理文件。?(2)planning:从途径到目标的过程。

?2、目标的作用:引导和考核。

?3、计划的内容:5w1h

?4、计划的类型:

?(1)计划的时间跨度:长中短

?(2)计划的广度:战略;战术;作业

?(3)计划的表现形式:宗旨;使命;战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预算

二、计划的原理

?1、限定因素原理

?2、承诺原理

?3、灵活性原理

?4、改变航道原理

三、目标管理

?1、含义:MBO即目标管理,它是指将组织的总目标分解为各个部门和职工的分目标,上级管理人员根据分目标对下属进行管理。

?2、特征:明确目标;参与决策;规定时限;强调自我控制;下放权力;自我评价和组织评价相结合

?3、过程:设定目标体系;明确责任;逐级授权;检查与评价;反馈与重新开始

?4、局限性:制定目标困难;过分强调短期目标;缺乏灵活性

?5、案例分析:机床厂的目标管理(见教材169)

(2、3、4、5考)

第六章战略计划

?一、战略计划的含义(名词解释):战略计划是关于组织整体的长期性、综合性和全局性的计划,包括远景与使命、战略定位、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四个核心要素。

?二、战略计划的类型:(论述)

?1、基本竞争战略包括三种战略,即成本领导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

?2、成长战略I核心能力的企业内扩张包括三种,即一体化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加强型战略。一体化战略又包括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战略三种;多元化战略包括同心多元化、横向多元化和混合多元化三种战略;加强型战略包括市场渗透、市场开发和产品开发三种战略。

?3、成长战略II核心能力的企业外扩张主要包括三种,即战略联盟、虚拟运作和出售核心产品三种。

?4、防御战略主要包括三种,即收缩战略、剥离战略和清算战略三种。

?三、核心竞争力:(简答)

?1、含义:产品不可替代;技术能力不可模仿。

?2、表现要素:速度;一贯性;敏锐性;灵活性;创造力

?3、培塑途径:抓住顾客的核心需求;比别人多走一步

?四、案例分析:(见教材199--205 )

?1、海尔多元化战略

?2、长虹的发展与起伏

?3、美泰玩具

第七章组织

?一、组织的概念

?1、组织就是2个以上的个体为实现某种共同的目标而协调行动的有机整体。

?2、组织的基本要素:人(角色、地位和权力)与职位(职务、职权和职责)

?3、组织的来龙去脉:群体—组织(共同目标、协调行动)—团队(自主性和思考性)

?4、组织工作的内容:组织设计和组织协调

二、组织设计与组织结构

?1、组织设计的任务:职务设计和分析;部门的划分;层级的设计;组织结构的形成

?2、组织结构:

?(1)组织结构就是组织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

?(2)组织参与者类型化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三、组织设计的原则(简答)

?1、权责对等

?2、统一命令和统一指挥

?3、控制幅度适当

?4、柔性经济

?5、适应发展

四、管理幅度

?1、管理者或者管理层级有效指挥和监督下级的数目。(名词解释)

?2、组织层次与组织幅度的关系

?(1)组织规模=组织层次*组织幅度

?(2)组织规模一定,组织幅度和组织层次成反比

?(3)组织幅度一定,组织规模和组织层次成正比

?(4)组织层次一定,组织规模和组织幅度成正比

?3、扁平结构与锥形结构(理解)

?(1)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的组织结构形态就是扁平结构;管理层次多而管理幅度小的组织结构形态就是锥形结构。

?(2)最佳管理幅度的设定:要根据行政管理的客观情况,如工作能力、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内容和性质具体定夺。

?(3)组织的扁平化趋势:现在越来越多的组织正在努力扩大组织的管理幅度,这样首先可以减少组织的层次而精简机构;其次则可以使领导层接近基层,有利于及时处理问题,提高行政效率;第三可以提高组织的执行力,避免或者减少组织栅栏效应的发挥。

?4、1992年美国的沃尔玛超过西尔斯公司成为美国第一名零售商。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就说过:“一个12层次的公司无法与一个只有3个层次的公司竞争。”我国现在是世界上管理层次最多的国家。

五、组织结构的类型

?1、直线制,也称为简单制。特点:一个下属单位只接受一个上级领导的指令。适用于小型企业。优缺点:权力集中,联系简便,成本较低;对管理者要求较高,协调能力差。

?2、直线职能制。特点:两套系统,一套按照命令统一原则设定的直线指挥系统;一套是按照专业化分工设定的职能系统。适用于稳定的各种企业。优缺点:把直线制组织结构和职能制组织结构的优点结合起来,既能保持统一指挥,又能发挥参谋人员的作用;直线部门与职能部门(参谋部门)之间目标不易统一,职能部门之间横向联系较差,信息传递路线较长,矛盾较多,上层主管的协调工作量大。

?3、职能制。特点:又称分职制或分部制,指行政组织同一层级横向划分为若干个部门,每个部门业务性质和基本职能相同,但互不统属、相互分工合作的组织体制。优缺点:能够充分发挥专业管理的作用;容易形成多头领导。?4、事业部制。

?(1)背景:事业部制结局最早起源于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本世纪20年代初,通用汽车公司合并收买了许多小公司,企业规模急剧扩大,产品种类和经营项目增多,而内部管理却很难理顺。当时担任通用汽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的P.斯隆参考杜邦化学公司的经验,以事业部制的形式于1924年完成了对原有组织的改组,使通用汽车公司的整顿和发展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成为实行事业部制的典型,因而事业部制又称”斯隆模型”。

?(2)含义:事业部制,就是按照企业所经营的事业,包括按产品、按地区、按顾客(市场)等来划分部门,设立若干事业部。事业部是在企业宏观领导下,拥有完全的经营自主权,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的部门,既是受公司控制利润中心,具有利润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职能,同时也是产品责任单位或市场责任单位,对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及销售活动负有统一领导的职能。

?(3)适用于多元化或者跨国经营的企业。

?(4)优点:稳定性和适应性;有利于最高领导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和直接管理具体经营工作的繁杂事务;竞争性;有利于培养全面管理人才;结构的机动性。

?(5)缺点:事业部协调困难;资源重复配置,管理费用高。

?5、矩阵制,它是由职能部门系列和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目小组系列组成,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具有双道命令系统。矩阵制的优点:机动性强;加强了横向的联系;促进各种专业人员互相帮助,互相激发,相得益彰。缺点:成员位置不固定,有临时观念,有时责任心不够强;人员受双重领导,有时不易分清责任。

?6、网络机构。它是一种以知识经济时代为背景,主要采用业务外包形式的组织结构。特点:合同关系,管理者主要负责协调和控制。适用于玩具和服装制造业。优缺点:高度灵活;控制非常松散。

六、组织变革

?1、含义:是指通过组织内部的结构调整,使组织适应企业战略、规模、技术等因素的变化,或者外部环境的需要。?2、勒温的三步变革模型:解冻—改变—重新冻结。(见教材232)(理解)

第八章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它是指组织获取、维护和保持一支高素质员工队伍的系列工作和过程。其目标是实现组织和与员工的双赢,即做到人员和工作的最佳匹配。

定向(名词解释):一旦选定了某项职务的候选人,他或她就需要被介绍到工作岗位和组织中,使之适应工作环境。这个过程称作定向。

?二、人力资源管理流程:

?1、获取:规划,招聘,甄选,聘用,解聘。

?2、维护:定向,培训,能干的员工队伍。

?3、发展:考核,职业发展,杰出员工,良好的劳资关系。

?三、人力资源主要来源及其优缺点(见245)

?四、管理人员的选聘:内升和外求的利弊及其关系。(245)

?五、甄选的方法:申请表,笔试,绩效模拟测试,履历调查,体格检查。

?六、面试

?1、分类:结构化和非结构化。

?2、影响因素:印象;对比;面试者的相关知识。

?七、薪酬设计,(见256图)。案例分析诺基亚公司的薪酬体系。

?八、职业生涯的发展:探索期—建立期—职业中期—后期—衰退期。

第九章领导

?一、领导与领导者

?1、领导是指导和影响组织的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做出努力和贡献的过程与艺术。开展领导工作必须具备三个要素:追随者;支配力;实现组织目标。

?2、领导者是在特定环境下的组织体系中被赋予或实际承担着指导和影响组织活动这一职能的人,是领导工作的主体和核心要素。

二、领导的特质理论

?一、传统领导特质理论:特质是与生俱来的。

?二、现代领导特质理论:特质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三、领导者区别于非领导者的六项特质:

?1、内在驱动力

?2、领导愿望

?3、诚实与正直

?4、智慧

?5、工作技能

?6、自信

三、领导权力的来源

?1、职位影响力:强制权,法定权,奖赏权

?2、非职位影响力:魅力权(自信与负责;道德与操守;爱心与奉献),参照权(背景与情感),专长权

?3、现实的领导者对依靠职位影响力,理想的领导者则能够实现职位和非职位影响力的融合。

四、如何做一个优秀的领导者(简述)

?1、培养非领导者不具备的6种特质: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影响格局

?2、注意培养自身的非职位影响力

?3、坚持例外原则

?4、担当新角色:战略领导者;文化培塑者。激励者;帮助者,人力联合者;授权者

五、激励理论

?1、内容型激励理论:需求层次理论;erg理论;激励保健;激励需要理论,x和y理论。

?2、过程型激励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客观题)强化理论。

期望理论:弗鲁姆认为,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既定结果,且对这种结果对个体具有吸引力时,个体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动。它包括:(1)努力-绩效的联系(2)绩效-奖金的联系(3)吸引力公平理论:公平理论是由斯达西亚当斯提出的。亚当斯认为,员工在一个组织中很注重自己是不是受到公平对待,常常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亚当斯认为,员工对自己是否被公平对待的评价,是首先思考自己所得的收入与付出的比率,然后将自己的收入-付出比率与有关他人的收入-付出比率进行比较。如果员工感觉到自己的比率与他人相等,则为公平状态;如果员工感到二者比率不相同,则会产生不同平感。除了与他人进行比较之外,员工还常常将自身的目前情况与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由此产生不同的心理。由此可以看出,人们通过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启示:应该对待员工一视同仁、善于发现组织中的不公,及时纠正不公,深入基层,发现不公平现象。公平理论也存在一定缺陷:公平与否主要取决于员工的主观判断。在一般人的观念里,往往可能对自己的付出和别人所得的收入估计过高,本来实际上公平的状态,结果在人们的主观上变得不公平,从而影响努力程度,因而管理者按公平理论激励员工也会出现偏差。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知识归纳 1管理: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完成工作。(书上) 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有效果的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课件)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强化企业的核心利润源,谋取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增长的利润; 管理是一种过程: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组织机构内的人员以及其它资源以实现组织机构所要达到的目的 和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要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活动;管理目标 衡量指标: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做事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效果: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做事的结果)——正确的做事 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在被管理人员确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即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 2)与管理的政务和事务的难易程度和规范程度有关。管理的事务越难、越不规范,则要求管理幅度要小些 3)与管理者的水平和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有关。管理者水平高,管理手段先进,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4)与被管理对象有关。被管理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能独立胜任工作且忠于组织,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5)不同管理层次和工作性质。管理幅度也应有差别。 6)与组织法规健全与否有关。对于一个法规、程序健全的组织,幅度就可大些。 3霍桑试验 由哈佛大学的工业心理学教授梅奥组织进行。梅奥的结论是: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小组对个人的行为有重大的 影响;小组的标准是由单个工人的产出确定的,金钱在决定小组的产出标准上小组的情绪和工作保障来说是相对次要的因素。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管理方面对人的行为因素的新的强调。 霍桑试验结果:1)管理者不但需要做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工作,还要不断建立一个人际的社会机构。 2)要建立一套系统的方法使人们容易与其他群体结合。 3)管理人员的风格的重要性。 4)首创“社会人”的概念。 4组织文化: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和做事的方式,他影响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 七个维度:关注细节:期望员工表现出精确性、分析和关注细节的程度 成果导向:管理者关注结果或成果,而不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程度 员工向导:管理决策中考虑结果对组织成员影响的程度 团队向导:围绕团体而不是个人来组织工作的程度 进取性:雇员富有进取性和竞争性而不是合作性的程度 稳定性:组织决策和行动强调维持现状的程度 创新与风险承受力:鼓励雇员创新并承担风险的程度 强文化:强烈支持并广泛共享基本价值观的文化。 特点:价值观广泛共享;关于“什么事重要的”,价值观传递的信息是一致的;大多数员工能讲述关于公司历史或 影响的故事;员工强烈认同价值观;共有价值观与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优点:雇员对组织的承诺更多一些;提高绩效(快速反应并解决问题) 缺点:妨碍员工进行新的尝试,特别是在处于快速变革时期时。 5目标管理 一个组织成员共同确定组织目标并依据这些目标的达成与否来评估员工绩效的过程 在这种管理体系下,雇员与他的管理者共同确定具体的绩效目标,然后定期评审实现目标方面的进展情况。奖励是基于在实现目标方面的发展。目标管理方法不仅仅将目标作为一种控制方法,而是同时把它作为激励雇员的方法。 目标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绩效和组织的生产率。但是此方法要求相对稳定的环境,在动态的环境下,可能会失去作用。

周三多《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第一章: 1、管理的含义、职能及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2、国外管理理论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如:亚当.斯密、欧文、泰罗、巴贝奇、亨利.汤、法约尔、梅奥、西蒙。 第二章: 3、五种道德观。 4、提高组织的道德标准或提升员工的道德途径有哪些? 第四章: 5、有用信息的特征。 6、信息管理工作包括哪些环节? 第五章: 7、决策的含义。 8、决策过程包括哪些? 9、集体决策的方法有哪些?有何区别? 10、影响决策的因素有哪些? 第六章: 11、计划(工作)的含义。 12、如何利用5W1H思维方式制定一个具体的部门计划?如:编制“人事管理”或“生产管理”等工作计划。 第七章: 13、目标管理的优缺点有哪些? 第八章: 14、组织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5、管理幅度、管理层次及组织规模存在何种关系? 16、锥型式、扁平式组织结构优缺点分别有哪些? 第九章: 17、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优缺点有哪些? 18、员工、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分别有哪些?“彼得原理”现象为何? 19、绩效评估的作用及方法有哪些? 第十章:

20、组织文化的功能。 第十一章: 21、领导的定义及权力来源。 2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23、领导类型有哪些?各有何特征? 24、领导特性有哪些特征? 第十二章: 25、激励的含义。 26、激励的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理论、X和Y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及强化理论学者与其主要观点。 27、常用的激励实务方法有哪些? 第十三章: 28、沟通的作用、目的、类别及过程有哪些? 29、实现有效沟通的方法有哪些? 第十四章: 30、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有何区别? 31、控制的目的、标准、原则及过程有哪些。 32、有效控制的特征有哪些? 第十五章: 33、预算的作用和缺点有哪些? 34、经营审计包括内容有哪些? 第十六章: 35、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36、创新管理的技能有哪些?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管理的核心是( D ) A.决策 B.领导 C.激励 D.处理好人际关系 2.霍桑实验的结论中对职工的定性是( B )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质量管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质量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1、“3C”是指变化、顾客和竞争。 2、质量:一组固有特征满足要求的程度。 3、质量特性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类:①技术或理化方面的特性。这些特性可以用理化检测仪器精确测定。例如机械零件的耐磨性、汽车的耗油量;手表的防水、防震;②心理方面的特性; ③时间方面的特性;④安全方面的特性;⑤社会方面的特性。 4、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产品分成了四大类①服务②软件③硬件④流程性材料 5、狩野纪昭讨论了三种主要的质量特性:① 魅力特性指如果充足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足也不会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② 必须特性是指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兴奋和满意,但一旦不足却会引起强烈不满的那些质量特性;③线性特性是指那些提供得越充分就越能导致满意,而越不充分就越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例如,商场售货员的服务态度。 6、“大质量”观认为①产品是所有类型的产品;②过程包括制造、支持和业务在内的所有过程;③质量被视为经营问题;④顾客是所有受影响的人,不论内外。 7、促进重视质量的主要原因有:①科学技术的增长在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同时,更提出了对质量重视的严格要求;②政府对于质量的管制;③消费者权益运动日益高涨;④在质量方面的国际竞争日益增强。 8、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9、在质量管理活动中频繁地应用着三个管理过程,即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这些过程称为“朱兰三步曲”。在质量管理“三步曲”中,质量计划明确了质量管理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10、全面质量管理(TQM)是现代质量管理发展的最高境界。ISO8402:1994将其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足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1、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效。包括高质量、低成本、高收益、顾客忠诚和员工的活性化。主要表现在:①高质量是全面质量管理最直接的成效;②高质量会意味着更低的成本;③高质量会带来更高的收益;④全面质量管理为组织造就忠诚的顾客;⑤全面质量管理还为组织造就了活性化的雇员。 12、当前,质量正在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关注的焦点。 13、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14、质量成本可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 15、内部故障成本是交货前发现的不良有关的成本。包括:①废品损失;②返工费;③复检和筛选费;④停工损失;⑤不合格品处理费等。 16、外部故障成本是产品到达顾客手中之后发现的与不良有关的成本。包括:①保修费;②索赔费;③诉讼费;④退货费;⑤降价费等。 17、预防成本是指为了使故障成本和鉴定成本保持最低而发生的成本。在质量成本中,预防成本与内部故障成本成反比。 18、质量成本计算方法有:①质量成本法,这一方法着重于质量成本分析;②过程成本法; ③质量损失法 19、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质量检验阶段②统计质量控制阶段③全面质量管理阶段。1956年美国的费根堡姆首先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QC)”概念。

大一管理学考试重点.doc

选择题 1管理的四项职能和五项职能分别是什么?谁最先提出的五项要素 四项基本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 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法约尔最先提出的五项职能 2.管理的性质分别是什么?理解管理的相关性质,掌握应用。 管理的二重性。①自然属性;②社会属性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3.管理的有效性效率和效果的统一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没有实践则无所谓艺术。 这就是说,仅凭停留在书本上的管理理论,或背诵原理和公式来进行管理活动是不能保证其成功的。管理人员必须在管理实践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时、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理论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从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可知,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基础,没有科学性,不存在艺术性。也就是说,有成效的管理艺术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的。因此,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应既注重管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又不忽视在实践中灵活的运用。 3.管理在社会中存在的必要条件 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有一致认可的目标有管理者有各种资源有机构 4.什么是领导?相关工作是什么 领导是领导者未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运用权力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一种行为或行为过程。领导工作包括五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领导者被领导者作用对象(即客观环境)职权和领导行为。主要是建立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员工的价值取向,引导员工自觉遵守国家,企业的行为规范,通过组织宣传和领导者的直接表率,潜移默化的影响员工。 功能:指挥沟通或协调功能、激励功能。 5.管理的主体:管理主体是指掌握管理企业权力,承担管理责任,决定管理方向和进程的有关组织和成员,即组织中的主管人员。管理者和管理机构是管理主体的两个有机组成. 6.什么是控制控制工作谁来实施与被实施 控制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是监督各项活动,保证他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控制有很强的目的性是通过监督和纠偏来实现的是一个过程。控制的内容:对人员的控制对财务的控制对作业的控制对信息的控制对绩效的控制 控制工作:是指管理者根据事先确定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需要重新拟定的标准,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控制是对人的控制并由人来执行的控制 7.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什么与作业人员的区别 管理者是组织中组织并开展管理工作并对其负责的人。作业人员是直接在一个岗位上或一个任务中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管理人员要指挥他人的活动。管理人员位于组织的上层,作业人员位于基层。

管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2)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目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1.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已经一再证明:计划 ..、创新 ..这五种职 ..、控制 ..、组织 ..、领导 能是一切管理活动的最基本职能。 2.根据亨利 明兹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者十种角色,可归为人际角 ... 色.、信息角色 ....三大类。 ....、决策角色 3.根据罗伯特 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技术技能 ....。 ....和概念技能 ....、人际技能 4.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人际角色。 5.在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的时候,管理者扮演的是干扰应对者角色。 6.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其基本特征为:⑴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⑵.管理的本质是协调;⑶.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中;⑷.协调的中心是人;⑸.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泰罗制: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 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4.指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做成为计划职能,公认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感情和归属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目标实现的自我需要 双因素理论 激励模式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提出,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这类因素对职工行为影响类似卫生保健对人们身体的影响 激励因素这类因素具备时,对人有明显的激励作用。 X理论人的本性是好逸恶劳的。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并惩罚进行威胁 Y理论人并不懒惰,满足工人需要 1.正式组织以效率 ..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感情 ..为主要标准。 2.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是以工作 ..... ..为中心的,而保健因素则与工作的外部 环境 ..有关。 3.马斯洛的高层需要即赫茨伯格的主要激励 ..因素,而为了维持生活所必须满足的底层需要 则相当于保健 ..因素。 4.模型按作用可分为描述性的 ....和规范性的 .....和随机性模型 .....。 ....;按变量种类可分为确定性模型 5.对比X理论和Y理论,可以看出,他们的差别在于对于工人的需要 ..看法不同,因此采用 的管理方法 ....也不相同。

管理学考试复习要点

管理学复习资料 题型: 1.客观题 <1>名词解释 <2>判断题 <3>简答题 2.主观题 <1>给出一句话,认同与否,并给出自己的理由。 <2>案例分析。(出自书上,多于《领导》等章节) <3>论述题 《简答题部分》 一.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 管理原则的具体内容 1.分工原则 2、职权与职责原则

3.纪律原则 4.统一指挥原则 5.统一领导原则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 7.人员的报酬原则 8.集中的原则 9.等级链制度原则 10.秩序原则 11.公平原则 12.保持人员的稳定原则 13.首创精神 14.团队精神 二,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的四条基本原则: (1)确立每项工作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2)合理地选择工人,做到人适其事。 (3)教育,培训,强化工人以使他们按照科学方法来工作。

(4)管理当局与工人精诚合作,共担工作与责任。 三,霍桑试验 霍桑实验共分四阶段: A、工场照明实验。目的在于调查和研究工厂的照明度与作业效率的关系。当实验组照明度增大时,实验组和控制组都增产;当实验组照明度减弱时,两组依然都增产,甚至实验组的照明度减至0.06烛光时,其产量亦无明显下降;直至照明减至如月光一般、实在看不清时,产量才急剧降下来。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并没有单纯的直接关系,但生产效率仍和某种未知的因素有关。 B、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即福利实验。目的总的来说是查明福利待遇的变换与生产效率的关系。但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发现,不管福利待遇如何改变(包括工资支付办法的改变、优惠措施的增减、休息时间的增减等),都不影响产量的持续上升,甚至工人自己对生产效率提高的原因也说不清楚。导致生产效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如下:1、参加实验的光荣感。实验开始时6名参加实验的女工曾被召进部长办公室谈话,她们认为这是莫大的荣誉。这说明被重视的自豪感对人的积极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不是作业条件,而是员工的情绪。影响员工情绪的重要因素是企业的人文环境即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 C、大规模的访问与调查,即访谈实验。研究者在工厂中开始了访谈计划。目的是了解如何得到员工真正的内心感受,进而了解倾听他们的诉说对解决问题

2019最新整理00324现代人事管理学考试重点

1.人事管理是指社会劳动过程中,对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管理的实践活动。 2.人事管理学是以人事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正确反映人事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人事管理的含义? 所谓人事管理,是指社会劳动过程中,对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管理的实践活动。 2.人事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人、事,以及人和事的结合 (2)古今中外人事制度。 3.人事管理的目标和原则是什么? (1)人事管理的根本目标,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调节人与人之间在需要和利益上的矛盾,以实现人们在行动上的协调一致。 (2)人事管理的这一根本目标带有明显的双重性质。一方面,施加影响于人,使个人的需要和利益服从社会的需要和利益;另一方面,则要服务于人,使个人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使个人的正当利益得到保护。 基本原则:①适应需要;②任人唯贤;③竟争择优;④适才适用:⑤依法管理。 4.人事管理学的特点? (1)人事管理学是一门实用性的管理科学 (2)人事管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科学 (3)人事管理学是一门政治性较强的科学 5.人事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1.为每个劳动者在社会生活中找到适当的职位,以实现人与事的最佳结合。 2.为每个劳动者完成其职责创造良好的条件,以实现职责、能力和环境的协调,得到最佳的劳动成果。 3.在劳动者完成其职责的过程中,对他的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并对其工作绩效作出评价。 6.人事管理学的基本观点? 1)必须以人为核心 (2)必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3)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4)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 (5)必须重视职位和人员测评。 7.人事管理学的作用如下 (1)科学的人事管理是巩固政权、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 (2)科学的人事管理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 (3)科学的人事管理对开发人才资源起重要作用。 8.人事管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如下。 (1)人事管理学,就是专门研究用人之道的学科。社会学,是对人和社会进行综合性、总体性研究的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 (2)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分析、研究人事管理问题,这意味着:①要把人事管理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加以研究:②人事管理是一种社会活动,它的主体和客体都是社会中的人,而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无不打上社会的烙印;③社会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些观察、分析人事管理问题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管理学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什么是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11 答: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特征:A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B管理应当是有效地C管理的本质是协调D 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P13 答: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关系:A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B各职能之间相互渗透,控制导致新的计划,如此循环,推向前进C创新是轴心的地位,是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3、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P16 答:A.自然属性:a.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的活动特点决定的。 b.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 c.管理也是生产力。 d.管理的上述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因此我们称之为管理的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a.管理从来就是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服务的,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应。 b.管理的社会属性多元化:1)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发展,组织规模扩大使管理的复杂性大大提高。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通过股份制的组织形式,企业资本所有者——股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 2)西方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贫富差距悬殊,社会出现了中产阶级,部分职工持有企业股票。社会财富从工业化初期的金字塔结构变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结构。 3)几乎多有国家已经进入或者正在进入市场经济轨道。所有国家都在使用市场、法律、行政手段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4)公众对各社会组织提供的商品服务抱挑剔态度,形成了消协和各种保护组织,迫使管理者考虑消费者利益和生态保护。 4、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具备什么技能?P21 角色:A.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信息角色) B.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C.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越往高层,概念技能所占的比例越大,技术技能所占的比例越小) 5.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 研究对象: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使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归纳法、实验法、演绎法 第三章 1、什么是系统?什么是系统原理? 答: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原理:(1)整体性原理(2)动态性原理(3)开放性原理(4)环境适应性原理(5)综合性原理 2、什么是管理原理?有何特征?

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基础 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中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职能的基本内涵 1、计划职能---预测未来并制订行动方案。 2、组织职能---建立组织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 3、领导职能---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4、控制职能---保证组织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预先制订的计划。 管理者的概念 管理者是在组织中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带领其他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的人。 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联络者角色和领导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听者角色、发言人角色和传播者角色 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处理混乱的角色、谈判者角色和资源分配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 1、概念技能---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2、人际技能---与人共事、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3、技术技能---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时所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程序的知识及 其熟练程度。 管理者的层次 高层管理者---负责战略的制定与组织实施 中层管理者---直接负责或协助管理基层管理人员及其工作,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层管理者---负责管理作业人员及其工作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三种不同技能的要求各不相同。管理者的层次越高,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高;越是基层管理者,越需要掌握与业务有关的技术技能,而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少。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早期典型的管理思想 p14 1.劳动分工的观点 斯密认为,劳动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 2.经济人观点 斯密认为,所有的经济现象都是具有利已主义的“经济人”的活动所产生的。

湘潭大学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讲课稿

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 (一)管理的概念: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管理主体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有效整合组织资源,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过程。(法约尔: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泰罗:管理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毛泽东: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德鲁克: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技能。管理就是牟取剩余。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管理之魂”—组织文化。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3、管理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4、管理的本质是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 (三)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 A、从管理的自然属性来看,社会主义的管理和资本主义的管理具有共性,两者之间可以借鉴学习。 B、从管理的社会属性来看,社会主义的管理和资本主义的管理存在本质的区别。决不能全盘照国外的管理方法,必须结合实际,选择吸收。管理可以移植但不能复制。 2、管理的科学性、艺术性、制度性、不确定性 (四)管理的对象:人、财、物、时间、技术、信息、形象 (五)管理的功能: 1、资源配置功能2、管理约束功能3、相容激励功能4、危机处理功能 (六)管理的职能:(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孔茨-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 本书:1计划、通过目标的制定和行动的确定表现出来;2组织、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3领导、通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4控制、通过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第二章 (一)古典管理理论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a、科学管理的终极目的是追求卓越的生产力。b、科学的挑选和培训出“第一流的工人”。c、实行刺激性的差别计件工资制。d、标准化管理。e、雇主和工人双方来一次彻底“精神革命”。f、分离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g、实行例外原则。 (1)法约尔的一般管理 两大贡献: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有效管理的14条原则(法约尔原则) (2)韦伯的官僚制理论“组织理论之父” 理想官僚制的特征:A、分工明确B、等级严密C、人事规范D、按规程办事E、非人格化。

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docx

《管理学基础》辅导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含义 木教材将管理定义为: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儿层意思: 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 3.管理的口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捉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4.管理的对象是纟fl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二、管理的性质 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 1.竹理的二垂性 管理的二重性理论认为,管理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主产相联系的自然屈性; 另一方而,乂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木的客观规律,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3.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冇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三、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就是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教材认为,管理的职能应包括下述儿个方血: 1.计划。计划是事先对耒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它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组织。组织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主要内容是:设置组织部门;确定各部门的工作标准、职权、职责;制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联系方式和规范等等。 3.领导。领导职能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中。组织的高层、中层和基层领导都担负着领导职能。 4.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四、管理者的分类 每个管理者都处于不同的管理岗位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分类。 1.按管理者所处的层次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作为一名管理者,不论处于组织的哪一层次,其履行的管理职能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儿个方面,只是履行职能的重点和程度不同。另外,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管理工作的内涵也不完全相同。 2.按管理者所处的活动领域可以分为: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管理者和其他部门管理 者。 五、管理者角色 加拿大学者亨利?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人类,即人际关系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请参见下表:

大学管理学期末重点复习

复习纲要 名词解释 1、管理:指的是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综合定义:管理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的约束下,运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明茨伯格管理角色理论:三类10种 (1)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者 (3)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3、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规划。它是人们主观对客观的认知过程。包括5W1H( What to do it ? \ Why to do it ? \ When to do it ? \ Where to do it ? \ Who to do it ? \ How to do it ? ) 理解计划的含义:计划是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计划是一个连续的行为过程、计划是控制的基础和前提、计划需要修正 4、目标管理:设定管理者和员工双方认可的目标并使用这些来评估员工绩效的一个过程。 5、宏观环境(PEST):是分析宏观环境的一种工具,通过政治要素(Politics)、经济要素(Economics)、社会要素(Society)、技术要素(Technology)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 6、SWOT分析:是对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的分析 内部环境: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 外部环境: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 7、统一指挥:形成等级链:包括等级链必须是连续的,不能中断;任何下级只

《学校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含答案)

一、判断题(15分,每题1分) 1、管理起源于工业时代。(X) 2、现代社会的每个主要问题,分析到最后,总是一个管理的问题。(√) 3、因为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所以学校一切事务都必须由校长决定。(X) 4、校园文化的构成,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部分。(√) 5、学校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是塑造学校形象。(√) 6、学校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社会组织——学校。(√) 7、以“个体需要模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是要满足教师的需要。(X) 8、对教师实行“开发管理”,是学校育人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9、教师应该努力消除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X) 10、学校德育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学生的行为。(X) 11、“惩罚也是一种教育”的观点是对的,因为通过“惩罚”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体验和学会承担造成过失的责任。(√) 12、学校总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宗旨就是要管好学校的仪器设备。(X) 13、服务劳动同生产劳动一样,能够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 14、建立奖惩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总务工作人员的消极怠工现象。(X) 15、学校管理的效益取决于投入量的大小,投入越大,效益越好。(X) 1、学校管理的实质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X) 2、管理目标,既是学校管理的起点,也是学校管理的归宿。(√) 3、学校实行“年级组办公”,必然会影响教学管理从而影响教学质量。(X) 4、校园环境建设,包括校园绿化、环境卫生和文化设施。(X) 5、确立学校形象,主要依赖上级部门的赞许和推广。(X) 6、教师是接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工作者。(√) 7、教师的心理特点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履行教师角色时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 8、学校的课程体系应该由国家规定性课程、地方规定性课程和学校自主性课程等三者共同构成。(√) 9、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是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X) 10、我国悠久的道德教育传统,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民族文化精华。(X) 11、在现代社会中,道德及其道德教育成为提升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自我完善、与科学理性互补的精神力量和重要手段。(√) 12、在德育管理中,我们也应该引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在科研促“管”中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13、健康就是指没有躯体疾病和生理缺陷。(X) 14、学校的性教育是为了指导学生如何与异性交往。(X) 15、校产管理,就是对学校财产和物资进行计划、分配、使用、维护和修缮等工作的管理。(√) 1、管理就是一种系统的优化。(√) 2、在学校管理机制中,运行机制需要动力机制、制约机制的支撑,动力机制和制约机制必然依附并服务于运行机制。(√) 3、学校特色,主要通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表现出来。(X)

管理学周三多第六版重点考试要点

一:管理 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①法约尔----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②福莱特----管理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 ③比得·德鲁克----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④赫伯特·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⑤哈罗德·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⑥加雷思·琼斯----管理是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⑦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管理的主体、客体、目标) ●管理的属性:(1)自然属性: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 各种管理职能。此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 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成是一种客观存在(2)社会属性:实际上就是“为谁管理”的问题 2、管理的职能有五种: a.决策(计划):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 动 b.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 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成 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 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 c.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 人们的认识和活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 努力。 d.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e.创新:在其他管理职能创新所取得的效果中表现自身的存在和 价值

3、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4、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2)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3)概念技能:指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5、科学管理理论: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主要观点 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科学管理方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进行一场彻底精神革命 ●管理制度 科学操作方法 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科学、选择、培训、提高工人 定制科学工艺流程 计划与执行分离 6、(1)泰勒科学管理的贡献:泰勒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提升生产效率,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管理与执行职能分离 (2)泰勒科学管理的局限性:a、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经济人”b、仅重视技术的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c、内容窄,局限于车间管理 7、组织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被称为管理过程之父,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研究的主要内容:(1)、企业活动类别和人员能力结构(2)、管理的一般原则(3)、管理工作的五大职能 8、管理人员遵循的14条原则(法约尔):(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对等(3)纪律(4)统一指挥(职工)(5)统一领导(任务)(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合理的报酬(8)适度的集权与分权(9)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复习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复习 1.管理的职能 管理职能是指管理的职责与功能,它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的方式和具体表现,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功效的概括反映,是联结管理要素的动态机制,是设计管理者职务和管理机构功能的依据。现代管理应该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战略、市场、生产、质量和人事等方面,这里我们将重点论述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这五项基本管理职能。 2.管理思想的发展阶段 管理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传统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古典组织管理、人际关系学说和 现代管理五个阶段。 3. 企业内外环境的主要因素 答:管理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的结合。通常,就企业而言,构成企业环境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不可控的因素,构成企业外部环境;一类是企业可控的因素,构成内部环境,亦称企业内部条件。 外环境: 1.宏观环境因素 (1)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是指一国的政治形势,它涉及社会制度、政治结构、党派关系、政府的政策倾向和人民群众的政治倾向等。政治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国家的政治路线。②经济体制。③科技、教育体制。④政府的行政性行为,包括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对某些行业的直接管理和政府预算等。 (2)、经济环境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国民经济增长速度。②经济结构。③市场利率。④汇 率水平。⑤通货膨胀率等。 (3)、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是指与企业所属行业有关的科学技术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4)、社会文化环境 它包括一国或地区的语言、文字、教育水平、宗教信仰、社会价值观念以及由此引起 的社会成员的行为态度,如消费习惯、工作态度和人口数量及结构的变化等方面。 (5)、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因素主要是指会对企业各种行为产生约束和影响的各种法律法规。 2.经营环境因素 企业的经营环境是指影响企业经营领域的行业环境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行业环境因素主要有行业概况和行业竞争结构,行业概况包括行业的销售增长率、行业的生产能力、所需资源的可得性、相关技术的变化和社会制约条件等;行业竞争结构则主要由竞争者、供应者、顾客、替代品和潜在进入者五种力量决定。市场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各种影响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需求的因素。 内环境: (三)企业内部条件要素 资源要素、管理要素,、能力要素 资源要素包括人财物力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和环境资源等; 管理资源包括计划、组织、控制、人事与激励和企业文化等; 能力要素包括供应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等。

北邮《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含答案

2017秋季学期《管理学》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此范围涵盖了100%的题型,涵盖了80%以上的考试范围。 由于本课程考题答案全部都在教材中,所以不提供标准答案,而且管理类学科考题也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答案,只提供答题要求及答题方法。 请同学们务必认真提前准备! 请同学们务必认真在网上做好阶段作业,阶段作业占总评成绩40%,往年考试不及格的同学,都是因为作业没做或者作业成绩太差! 一、填空题(期末考试时10个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2 3. 4 大于互联网。 5.

6. 7 8. 9 10. 11 12. 等。 15 16. 17

18. 19.精细化管理的内容有 20.组织生命周期的阶段包 括。 二、名词解释(期末考试时4个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决策树法76 决策树法是风险型决策时经常采用的方法。决策树方法能够形象地用分支、节点等将各种条件发生的概率、各方案的相应的结果以及最终的期望收益表示出来,从而令决策方案的选择一目了然。决策树的形式如下图所示,它的构成有四个要素:1. 决策结点,用方框□表示。2. 方案枝, 3.状态结点,以带有编号的圆形结点①②等来表示。4. 状态概率分枝。 2.亚当斯公平理论222 美国心理学家史坦斯?亚当斯在1965年首先提出公平理论,亦称社会比较理论。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是社会人,一般会通过寻求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公平而被激励的。当一个人作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而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他今后工作的积极性。公平理论的模式可以表示为:对自己所获报酬的主观感觉--对他人所获报酬的主观感觉对自己所作投入的主观感觉--自己对他人所作投入的主观感觉 (二)公平理论的比较横向比较; 纵向比较: 亚当斯的调查和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公平感的产生,绝大多数是由于经过比较认为自己目前的报酬过低而产生的;但在少数情况下,也会由于经过比较认为自己的报酬过高而产生。

陈传明管理学复习重点

陈传明管理学复习重点 1.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协调、沟通、激励、创新。 2. 管理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3. 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他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a. 工作定额 b. 差别计件工资制:是指计件工资随完成定额的程度而上下浮动 c. 职能工长制 d. 计划职能与执行只能相隔离 e. 例外原则:指高级管理人员为了减轻处理纷乱繁琐事务的负担,把处 理各项文书、报告等一般日常事务的权力下放给下级管理人员,高级管 理人员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权和监督权 f. 心理革命 4. 法约尔:是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最杰出代表。 他的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包括一下内容: (一)企业经营活动的类别: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会计活动、安全活动、管理活动。 (二)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三)管理十四项原则 a. 分工 b. 权力与责任 c. 纪律 d. 统一指挥 e. 统一领导 f.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g. 公平报酬 h. 集权 i. 等级链与跳板。是由企业的最高领导到最基层之间各级领 导人所组成的等级系列,它是一条权力线,用以贯彻执行统一 的命令和保证信息传递的秩序 j. 秩序 k. 平等 l. 保持人员稳定 m. 首创精神 n. 集体精神 5. 韦伯:被称为“行政组织理论之父”。 他的思想内容:a.明确分工 b.权力体系 c.规范录用 d.管理职业化 e.公私有 别 f.遵守规律和纪律 6. 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一)管理过程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为哈罗德·孔茨。该学派推崇法约尔的 管理职能理论,认为应对管理的职能进行认真的分析,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

管理学基础 知识点总结 组织是指为达到诸多目标或未来预期产出而在一起工作、相互之间协调行动的若干人。 管理(management)就是要既有效率又有效益地对实现组织目标所需的人力资源或其他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组织绩效(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是管理者在利用资源满足顾客需求和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中,在效率和效益上所表现出来的水准。组织绩效同效率和效益成正比。 效率(efficiency)指的是在实现一定目标的过程中,资源利用的程度或资源产出水平的高低。效益(effectiveness,也有译作“效果”或“有效性”)是衡量管理者为组织设定并努力要达到的目标的恰当程度,也指组织实现预定目标的程度。管理者所选择的目标是恰当的,并实现了这些目标,组织就是有效益的。效益效率2*2图表见P4 管理的四种智能: 1,、计划是管理者用以识别并选择适当目标和行动方案的过程。管理者计划工作的优略劣决定着组织的效率和效果,也决定了组织的绩效水平。(计划详述见P120计划的重要性…)计划的步骤(1)确定组织的使命和目标(2)制定战略SWOT(3)实施战略和变革组织 2、组织(organizing)是管理者用以建立工作关系结构,从而使组织成员相互影响和协作,由此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过程的结果是产生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即一个正式的任务系统和汇报关系系统,借助这样的系统可以协调和激励组织成员共同去实现组织目标。 3、领导领导要达成的效果是使组织成员具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对组织高度忠诚 4、控制在控制(controlling)过程中,管理者要评价组织实现目标的情况,以及为保持和提高绩效水平所采取的行动。控制过程的结果是要提高准确衡量和监控组织效率与效益的能力。 管理类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