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诺兰的阶段模型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诺兰的阶段模型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诺兰的阶段模型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诺兰的阶段模型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 诺兰的阶段模型

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Richard·L·Nolan)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

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道路和规律。数据处理的发展涉及到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计划和控制策略的变化以及用户的状况四个方面。1979年,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装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六阶段模型反映了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的规律性,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其转折点处是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时机。"诺兰模型"的预见性,被其后国际上许多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情况所证实。

下图中,横坐标表示信息系统的各个阶段,纵坐标表示增长要素。

该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它可用于指导MIS的建设。

诺兰的阶段模型的主要内容

初装阶段

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当做打字机使用。

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

在这一阶段,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初始阶段特点:

1、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2、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

蔓延阶段

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

于是,应用需求开始增加,企业对IT应用开始产生兴趣,并对开发软件热情高涨,投入开始大幅度增加。

但此时很容易出现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的现象,缺少计划和规划,因而应用水平不高,IT的整体效用无法突显。

蔓延阶段特点:

1、数据处理能力得到迅速发展;

2、出现许多新问题(如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

3、计算机使用效率不高等。

控制阶段

在前一阶段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之后,企业管理者意识到计算机的使用超出控制,IT投资增长快,但效益不理想,于是开始从整体上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组织协调,解决数据共享问题。

此时,企业IT建设更加务实,对IT的利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目标。

在这一阶段,一些职能部门内部实现了网络化,如财务系统、人事系统、库存系统等,但各软件系统之间还存在“部门壁垒”、“信息孤岛”。信息系统呈现单点、分散的特点,系统和资源利用率不高。

控制阶段特点

1、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

2、采用了数据库(DB)技术;

3、这一阶段是计算机管理变为数据管理的关键。

集成阶段

在控制的基础上,企业开始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建立基础数据库,并建成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企业的IT建设开始由分散和单点发展到成体系。

此时,企业IT主管开始把企业内部不同的IT机构和系统统一到一个系统中进行管理,使人、财、物等资源信息能够在企业集成共享,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IT系统和资源。

不过,这样的集成所花费的成本会更高、时间更长,而且系统更不稳定。

集成阶段特点:

1、建立集中式的DB及相应的IS;

2、增加大量硬件,预算费用迅速增长。

数据管理阶段

企业高层意识到信息战略的重要,信息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真正进入到数据处理阶段。

这一阶段中,企业开始选定统一的数据库平台、数据管理体系和信息管理平台,统一数据的管理和使用,各部门、各系统基本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IT系统的规划及资源利用更加高效。

成熟阶段

到了这一阶段,信息系统已经可以满足企业各个层次的需求,从简单的事务处理到支持高层管理的决策。企业真正把IT同管理过程结合起来,将组织内部、外部的资源充分整合和利用,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诺兰阶段模型的作用

诺兰阶段模型总结了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其基本思想对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一般认为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

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首先明确组织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诺兰阶段理论在中国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全球化,中国的企业该如何面对环境的迅速变化?如何促使本企业的信息技术得到最优化的发展?因此,了解企业进行IT管理的关键性因素,对企业管理人员把握企业仃发展方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IT潜力是非常重要的。诺兰阶段理论是分析企业信息化历程的重要工具。

诺兰阶段理论为企业的IT定位及发展策略提供了一个模式,回顾我国企业IT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我国企业IT的发展历程与诺兰的阶段理论有着较好的吻合。中国企业的IT 发展始于微机时代,并经历了五个阶段。微机时代的各个阶段逐一地为中国企业所经历,并进而展开了网络时代的前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企业处于一种试验性引入新设备的思路下,谨慎而有节制地投资IT的支出处于缓慢增长阶段。

第二阶段是一段较为稳定的上升时期,反映在管理层次上实际上是对新技术的加深认识和消化的阶段,也是第三阶段扩张前期准备。

第三阶段以IT支出的猛烈上升为显著特征,信息技术在企业内的扩张短时间内就得到实现。然而,IT开支的突变导致系统不稳定。

第四阶段,由于信息系统应用的调整,企业IT支出处于一种在一定振幅内的徘徊状态。经过一定时间后,系统调整收到成效的企业的IT支出重新上扬,进人第五阶段。应当指出,这次上升是一种趋于稳健的行为完全不同于第三阶段的急剧态势。从诺兰阶段模型看,这是企业IT向网络时代发展的一种过渡行为。

?初始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至中后期):20世纪80年代,企业微机应用的领域大

致有两类,一类主要用于生产控制上,另一类则用于企业管理领域,主要是财务处

理,用于代替手工劳动。比较来说,生产的压力导致前一种类型的r发展在长期看

来是比较平稳的。而管理领域的IT应用是基于改善生产和管理环境、提高效率的

见望及维护企业形象产生的,管理者初期对IT发展的支持是荃慎的、试验性的。

计算机应用通常是由几个人的小组来进行管理的。小组成员负责从购置、安装、调

试到应用中的维护、升级全过程,成员一般均为计算机技术专业人员。

?传播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IT应用的逐渐推广,最初只在生产控制上使用

IT的企业开始所注意力转向管理领域,而原先用于管理领域的IT则向其它领域扩

展,例如开始使用电子数据表格、档案管理及生产设计(CAD)等。由于多个部门使

用计算机计算机硬件开始分布于组织的各个机构,这种微机的分散式管理已是从数

据处理时代开始以来,计算机硬件管理的最大变革。进一步,企业IT小组的规模

扩大了,地位上升到科室的层次。但是,企业具体的IT应用仍单纯地强调技术含

义,而不是从提高企业运作和管理效益的角度出发。

?扩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这时,IT在企业内继续渗透,企业内

各部门基本都开始使用计算机,如人事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电算化及物料管理等。

对多数企业的IT发展来说,这个时期是计算机应用急速膨胀的阶段,许多企业正

是利用这个契机使本企业的IT上了一个台阶。但实际上,多数企业职能部门对IT

应用的管理仍是各自为政,各个应用系统之间仍缺乏交流,企业范围内对IT发展

的全局引导和控制,只是任其在企业内部“蔓延”。在整个企业IT成长的过程中,阶段3是发展剧烈又相对短暂的时段。

?调整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至90中末期):客观分析,扩展阶段的企业IT投资带

有极大的盲目性,很多投资属于“赶时髦、走形式”,投资不少,却鲜有成效,导

致了阶段4的IT紧缩。企业领导也在IT管理趋势于失控的情况下,开始加紧对IT

项目的控制。调整阶段有两个重要转变,一是IT在管理上的应用从替代企业低层

的手工操作和基本数据管理向中高层的管理控制转变。二是企业对IT的管理从硬

件向信息过渡。高层领导关心的是如何才能快速有效地处理数据,如何才能把数据

转化为对企业经营和决策有用的信息。总之,调整阶段是企业总结和反思IT应用

的经验的阶段,是致力于彻底提高信息利用效率的阶段。而对一个正在发展IT的

企业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本阶段是不同企业拉开差距的关键阶段。

?集成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末期至今):经历了一段相对较长的调整期后,企业的

组织结构和各项IT应用逐步完善,IT的发展开始恢复向上增长的趋势,基于网络

计算的时代到来了。这个时期最为明显的变化是各子系统纷纷冲破了部门之间的阻

隔开始进行数据库级的沟通,IT应用的重心从基层管理移向了高层管理。单独的

IT部门经理职权已不足已统筹管理各个部门之间IT的联络和协调。进而,组织中

出现了相应的副总裁,兼管全企业的IT规划。这时,企业形成了对IT部门有效的

考核体系。IT部门的职责中心发生了显著的转移,维护成了运营的重点,外包和二

次开发也扩大和加深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这一阶段的发展方向是组织间系统(Inter一Organization Systems,IOS)。从90

年代末起,随着Extranet和Intranet的推广,部分企业在实现内部信息交互的基

础上,开始考虑供应链上信息流的畅通,这就标志着IT的发展已经进人了网络时

代的第二个阶段—组织间系统。在供应链的思路下,企业已不再孤立的运作,而是

把其作为整个供应链上的一个环节。通过电子商务和虚拟企业等手段把供应链上各

个企业连接起来,企业开始注重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顾客之间保持一种良好的配合

默契,而这种默契需要企业之间在信息上保持适当的交流和联络。当这种运作机制

使企业间的关系从原来的利益竞争和对抗演变为利益共享和分担,由界限分明过渡

到模糊时,虚拟企业也就随之诞生。

中国企业IT成长的关键因素根据阶段理论分析可见,综合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全过程,主要有以下关键因素影响着企业的成长:企业战略因素;中层领导的支持;计算机/信息部门自身的技术与管理水平;企业对计算机/信息部门的管理机制。

?企业战略因素

它描述了企业高层领导对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态度及支持程度(主要体现在资金投人)。决策者和管理者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只有得到他们的支持才能得以实施。1998年,COMPUTER SCIENCES CORPORATION,CSC针对“IS管理中的关键因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广泛调查中,“使信息系统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是世界各地区的CIO所公认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企业管理者对IT管理的战略指导是信息管理中的最重要的因素。

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它不只是一个信息系统的一次性建设问题,还涉及企业中的许多人和活动。同时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化,它也需要进行调整和升级,需要企业战略的连续性。IT的应用应当是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长期规划,然而在某些企业里由于高层管理者的更迭,对IT的管理机制和态度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政策的不连续性致使不少企业出现巨资进口设备弃置不用、人员闲置、部门随意合并等一系列恶劣情况。这必然会影响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中层领导的支持

它描述了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对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态度。企业所做出的决策必须要与实际操作人员紧密联系尽可能地接近市场。IT的发展引起了企业的工作方式、交流方式的改

变,使组织结构由垂直型变为水平型,原来在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操作人员之间完成协调、交流作用的中层组织必然会也必须逐渐消失。因为中层管理人员担心自己在这种改变中会受到影响,若不能很好地处理这种担心,中层管理人员必将成为企业信息化的强大阻力。如何取得他们的支持是企业更好地进行IT管理的必要和重要的环节。

?计算机/信息部门自身的技术与管理水平

它代表企业的信息部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以及IT在企业内应用的深度。在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中,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信息化程度,一方面需要企业自身有一定的IT建设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求企业的技术人员能够灵活地应用新的信息技术,信息部门能够有效地管理整个企业内的信息资源,只有硬件水平的提高是不能提高整个企业的实际的信息化程度的。企业既可以通过招聘引进新鲜血液,促进信息部门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可以通过IT部门职员的自身学习和相互交流来提高原有人员的技术水平,促进整个信息部门的进化。

?企业计算机/信息部门的管理机制

它概括了企业对信息部门的管理机制以及企业赋予信息部门负责人的地位和职权。企业赋予信息部门负责人相应的地位和职权是体现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中国企业的IT组织学习的逐步深人就一直伴随着IT部门负责人的地位的逐步上升。另外,企业如何管理、控制和指导信息部门的工作,如何对信息部门进行业绩考核都属于这一类的范畴。信息部门作为一个新兴的部门,所完成的工作与企业的其他部门有很大的区别,它的实际绩效也难以衡量,它不像生产部门那样有产出、利润率等可以衡量其工作成效,它主要是实现了一种辅助的功能,它能给企业带来成本降低、效率提高,但在实际中很难量化IT的投资收益情况,很难分清利润中哪些是IT带来的,从而导致了一些人的盲目乐观和另一些人的盲目悲观,这都是应该避免的错误态度。如何有效地管理信息部门,衡量IT的绩效是企业中IT管理的一个关键。

将诺兰阶段理论应用到我国企业之中,这将有助于我国的企业管理者识别企业的独有特征,进而有效地借助阶段理论来控制企业的IT发展策略。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诺兰的阶段模型汇总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 诺兰的阶段模型 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Richard·L·Nolan)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 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道路和规律。数据处理的发展涉及到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计划和控制策略的变化以及用户的状况四个方面。1979年,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装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六阶段模型反映了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的规律性,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其转折点处是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时机。"诺兰模型"的预见性,被其后国际上许多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情况所证实。 下图中,横坐标表示信息系统的各个阶段,纵坐标表示增长要素。 该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它可用于指导MIS的建设。 诺兰的阶段模型的主要内容 初装阶段 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当做打字机使用。 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 在这一阶段,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初始阶段特点: 1、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2、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 蔓延阶段 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 于是,应用需求开始增加,企业对IT应用开始产生兴趣,并对开发软件热情高涨,投入开始大幅度增加。 但此时很容易出现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的现象,缺少计划和规划,因而应用水平不高,IT的整体效用无法突显。 蔓延阶段特点: 1、数据处理能力得到迅速发展; 2、出现许多新问题(如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 3、计算机使用效率不高等。 控制阶段 在前一阶段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之后,企业管理者意识到计算机的使用超出控制,IT投资增长快,但效益不理想,于是开始从整体上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组织协调,解决数据共享问题。 此时,企业IT建设更加务实,对IT的利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目标。 在这一阶段,一些职能部门内部实现了网络化,如财务系统、人事系统、库存系统等,但各软件系统之间还存在?部门壁垒?、?信息孤岛?。信息系统呈现单点、分散的特点,系统和资源利用率不高。 控制阶段特点 1、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 2、采用了数据库(DB)技术; 3、这一阶段是计算机管理变为数据管理的关键。 集成阶段

管理信息系统文档

信息与数据的关系: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 信息的属性:1?事实性(信息是事实的中心价值,不符合事实的信息不仅没有价值,而且可能价值为负)2?时效性(信息滞后于数据。信息的滞后时间二信息的间隔时间+信息的加工时间)3不完全性(信息的不完全性、信息的不对称性) 4.等级性 5.变换性 6.价值性 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 整体目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数据库系统:是由计算机系统、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有关人员组成的具有高度组织的总体 数据处理:按照应用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和输出这样一个过程的总称。内容:1、数据收集2、数据转换3、数据的筛选、分组和排序4、数据的组织5、数据的运算6、数据存储7、数据检索8、数据输出 关系数据模型是以集合论中的关系概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数据模型,它是用二维表格表示现实世界实体集及实体集间的联系 认知模型:1.问题域2.逻辑模型:识别用户需求,确定开发系统的功能3.物理模型:在一定信息技术、系统平台约束下,设计系统实现方式4?计算机可执行模型:利用计算机语言设计出相应的计算机程序。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1的基本思想: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2原型方法3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4方法,是一种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方法,能够全面支持除系统调查外的每一个开发步骤。 外包:承包方根据用户单位提出的开发要求而提出管理信息系统的大体框架和开发所需要的费用等,当用户单位认定后,将系统开发的任务全部外包给专业软件开发单位。战略规划:1.)战略是组织领导者关于组织的概念的集合, 其中包括:组织的使命和长期目标;组织的环境约束及政策;组织当前的计划和计划指标的集合.2.决策: 战略规划是为未来做现在的决策,而不是做未来的决策,决策只存在于现在;战略规划也不是预测,而是一种思考的工具,是一个过程,即为了取得未来的成就现在该做什么3风险:规划不是消除风险,而是明确所要承担的风险,明确战略规划的代价与投资。其结果是提高对风险的承担能力 诺兰模型的n个阶段:1、初装阶段2、蔓延阶段3、控制阶段4、集成阶段5、数据管理阶段&成熟阶段 诺兰模型对信息系统开发的指导意义:1、诺兰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

格雷纳五阶段模型

我们之所以搞企业,做经营,是因为单靠我们一个人的力量和精力,是没有办法完成我们所追求的目标的,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团队组织,通过企业的协同运作来实现目标。 环境在变化,市场在变化,企业也应随着市场的的变化而变化,企业在其成长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战略的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和行为也相应的变革。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组织发展模型———格雷纳五阶段增长模型。 这个模型概述了组织成长的每个阶段的特性,同时也为管理人员提供了度过每个阶段的经济危机的框架结构———企业的经营过程之所以不存在安全区,因为,危机就像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每次危机都有不同的特征。 第一阶段:创造力推动企业增长。企业起步时的规模一般较小,企业奠基人是一切的中心,他的理想与领导作风在生产经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个阶段的领导危机主要表现在:公司的一切以“人治”为主,公司内部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公司要扩大规模,新员工对公司的运作摸不着头脑,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提高资金和资源的管理效益。 优点:对客户的反应及时,富有创造性及创业精神,市场反应及时 弱点:奠基人的性格不适合管理的需要,老板超时工作 第二阶段:指导推动企业增长。公司发展了,为解决第一阶段的危机,这阶段需要一位具有较高专业造诣的、能力很强的专业型经理。本阶段企业自主权的危机主要表现:由于经理的强势领导,员工马首是瞻,自主空间较小,人才外流,也难招聘到好的人员,缺乏人这样的宝贵资源,企业的成长又遇到了瓶颈。 优点:控制严格,高效率,标准成本中心,预算控制体系 弱点:不适合多种形式发展,不够灵活,妨碍人才培养 第三阶段:授权推动企业增长。通过授权给予了员工足够的决策空间,各位经理各行其是,大显身手的时候,随着授权的发展,起初一起创业的高层产生了失落感,失控的恐惧感影响着企业的管理中心,控制权的危机又产生了,企业又要研究如何有效授权。 优点:利润中心管理,管理人员的高激励 弱点:授权产生了自由化,滋生了本位情绪,高层管理人员失控 第四阶段:协调推动企业发展。通过指导、通过战略规化、通过流程、通过费用控制来制约授权的失控。这又势必导致业务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矛盾、总部与分支机构的矛盾,产生官僚作风的危机。 优点:正式规划流程,更有效的分配公司和当地的资源,投资中心 弱点:业务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官僚划分;总部与分支机构的官僚划分 第五阶段:配合推动企业增长,避免官僚的作风的增长,加强部门的协作,培养学习型组织…… 结论:在企业成功、发展的道路上,正确的答案不会是永久正确。

从Nolan模型到Synnott模型_组织管理信息模式选择研究

从Nolan模型到Synnott模型 ———组织管理信息模式选择研究 马芝蓓 (中山大学信息管理系 广州 510275) 摘 要 通过对诺兰(N olan)模型和施诺特(Synno tt)模型的比较分析,作者认为: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为现代组织管理信息模式的选择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指出了诺兰模型的局限性所在,提出信息系统发展的时空特性是组织管理信息模式选择的充分必要条件,也是现代组织管理信息模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 组织 管理信息模式 诺兰模型 施诺特模型 信息系统 现代组织为实现其自身目标,须对组织中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信息资源等)进行有效配置。在此过程中,组织中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利用,对提高组织竞争力正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现代组织管理信息模式选择的机制问题,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所在。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系统逐步成为现代组织中管理信息的有效工具,信息系统在现代组织管理信息过程中所扮演角色也就越来越重要。特别是近年来,信息系统在提高组织竞争力方面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也越来越大。以有效整合并优化组织中的信息资源,特别是以战略层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对现代组织管理信息模式选择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换言之,以赢得竞争优势为目的的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不仅是现代组织管理信息模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信息系统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本文希望通过对诺兰模型和施诺特模型的比较分析,并结合信息系统在时空维度上的进化,来探讨现代组织管理信息模式选择的机制与信息系统自身发展演变过程之间相关因素的规律性问题。 1 从诺兰模型到施诺特模型  1.1 诺兰模型的理论背景及其对组织管理信息模式选择的影响 诺兰模型是第一个描述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的抽象化模型,与其他描述信息系统成长的模型相比,诺兰模型是比较成功的,也是管 理信息系统教科书中介绍最多、为人了 解并接受最广的概念模型。20世纪60 ~70年代,作为社会技术系统学派代表 人物之一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理查德· 诺兰(Richard Nolan)先生,在对西方信息 系统建设所走过的曲折道路进行大量的 调研分析之后,得出了反映信息系统发 展过程的阶段理论假说,并在70年代中 期首先提出信息系统发展的四阶段模 型,之后又提出了六阶段模型,其中以六 阶段模型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如 今,诺兰模型已成为衡量组织信息化发 展程度的重要工具。诺兰模型指出,信 息系统的开发均经历了初装期、扩展期、 控制期、整合期、数据管理期和成熟期六 个阶段。诺兰模型还强调,此六阶段是 信息系统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并 且以上的各阶段彼此不能相互超越。 诺兰模型的提出可以减少组织在选 择管理信息模式中的盲目性,对自身发 展阶段进行定位,并能够进一步指导组 织在制定信息系统规划过程中,根据各 阶段特点及伴随下一个阶段的各种特征 的出现,进一步确立本组织当前所处的 阶段,从而有效地进行组织管理信息模 式的选择。例如,在第二阶段———扩展 期,信息系统开始从会计和统计等部门 向其他各部门扩展,各部门的使用者也 开始普遍感受到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 理的便利,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利用率; 同时各部门也相继开发出大量的适用于 本部门的应用程序,但由于缺乏综合开 发信息系统的整体思路,重复和冗余信 息大量出现,代码也不尽一致,使信息不 能在更大范围内共享。20世纪60年代, 美国大多数公司都经历了这个阶段;再 如第六个阶段———成熟期阶段,显示这 一时期信息系统具备能够相对满足组织 在各个管理层次上对信息进行处理的需 要,主要用于组织管理信息达到合理化 与省力化的目的,从作业层、策略层到战 略层,进而实现信息系统对组织中信息 的全面、系统而有效的管理。由此可见, 运用诺兰模型,我们可以在诺兰先生所 描述的六阶段之中衡量组织信息系统建 设的进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诺兰模型的局限 性也逐渐反映出来。由于现代组织管理 信息资源的关键已从对信息系统自身所 处阶段信息化程度的衡量,逐步转移到 高度关注组织在竞争中的地位。换言 之,即组织管理信息模式的选择,在新的 社会发展环境中,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 战略调整才能达到信息资源配置最优 化?处在成熟期的信息系统,又有哪些 新的规律可循?这在当时诺兰模型所提 出的年代,尚无法给出进一步明确的表 述。因此,诺兰模型也就不能充分说明 若在信息系统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竞争 对手之间,如何通过诺兰模型来进行组 织管理信息模式的调整并实现其差别化 战略的选择?诺兰模型不能解释的方面 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尽管如此, 诺兰模型仍是我们探索信息系统自身发 展规律的重要工具,也仍然是组织管理 信息模式选择的重要参考模型之一。  1.2 施诺特模型的启示 在信息技 ·情报方法· Journal of Information No.9,2002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归纳

1.3信息系统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工作的?他的管理、组织、和技术要素是什么?从技的角度看,信息系统从组织内外部收集、储存、和分发信息,以支持组织的各项职能和决策、沟通、协调、控制、分析和可视化。信息系统通过三个基本活动一一输入、处理和输出,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 从业务的角度看,信息系统是应对公司面临的问题或挑战的解决方案,包含管理、组织和技术三个维度要素。信息系统的管理要素涉及领导力、战略和管理行为等方面的内容,信息系统的技术要素包含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管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包括互联网),信息系统的组织要素涉及如组织层次'职能分工、业务流程、文化和政治利益团体等内容。 1.4什么是互补性资产?为什么互补性资产在确保信息系统提供给组织真正的价值是必不可少 的? 为了从信息系统中获得有意义的价值,组织在投资技术的同时必须辅以对组织和管理方面的互补性资产投资。这些互补性资产包括新的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组织文化和管理行为、合适的技术标准、规则和法律等。当企业投资新的信息技术时,企业除非进行适当的管理和组织变革以支持该技术,否则不太可能获得高回报。 2.1什么是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的关系如何? 业务流程是一系列逻辑上相关的活动集合,明确指出了具体企业任务是如何被执行的,也代表了组织协调任务、信息和知识的独特方式。管理者需要关注业务流程,因为业务流程决定了组织业务执行的好坏,也可能成为企业战略优势的来源。每个主要业务职能领域都有对应的具体业务流程,但更多的业务流程是跨职能领域的。信息系统可以将部分业务流程自动化,也能够帮助企业重新设计和理顺业务流程。 2.2信息系统怎样为企业中的不同管理团队提供服务? 薪酬系统或订单处理系统等这类服务于运营管理的信息系统被称为事务处理系统(TPS,它们跟踪企业开展业务所必需的日常性的业务流。管理信息系统(MIS)为中层管理团队提供各类报告,报告中的信息是通过把来自TPS的信息提炼处理而形成的,但未进行深入的分析。决策支持系统(DSS运用先进的分析模型支持中层管理团队 进行独特的且快速变化的管理决策。所有这几类系统都能为管理者和企业员工提供商务智能,帮助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这些商务智能系统服务于管理的各个层级,其中包括为高层管理者服务的经理支持系统(ESS。经理支持系统通过门户以图形、图表 和数字表盘的形式为高层管理者提供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多个来源的数据。 2.3信息系统如何帮助企业改进组织绩效? 企业应用系统用来协调多个企业职能和业务流程。企业系统将企业中重要的内部业务流程整合成统一的软件系统,以提升组织协调和决策水平。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帮助公司管理与供应商的关系,优化计划、采购、制造、产品和服务的配送等业务。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 )帮助公司协调与客户相关的业务流程。知识管理系统使公司能优化知识的创造、共享和传播。内联网和外联网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企业私有网络,帮助企业汇总来自各个系统的信息。外联网使得企业私有网络能够被外界部分访

管理信息系统阶段练习1答案2

一、填空题(1分×20=20分) 1. 诺兰阶段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_______个阶段。 2. 信息系统发展的________理论被称为诺兰阶段模型。 3.反映数据流在系统中流动情况的图是。 4. 一般将系统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生命历程称为。 5.U/C矩阵的主要作用是确定。 6.数据流程图的四种基本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数据流程图配以数据字典,就可以从图形和文字两个方面对系统的__________模型进行描述,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说明。 8.系统详细调查具体内容包括__________状况的调查和分析,__________的调查和分析。 9.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弄清用户对__________的需求,完成新系统的__________设计,规定新系统应当做什么。 10.在工资系统中,电费扣款一项属于__________属性数据。 11. BSP方法将_________和_________两者作为定义企业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的基础。 12. 系统分析阶段主要任务是形成_________,系统设计阶段主要完成新系统的设计。 13.数据字典主要是对数据的加以定义。 二、判断正误(对的用“T”表示,错误的用“F表示”)(每小题1分,共10分) 1.系统的总体设计是一种比较具体的详细设计工作() 2.信息系统流程图反映的是计算机的处理流程。() 3.系统分析报告所确定的内容是系统实施的基础和依据。( ) 4.数据流由一个或一组固定的数据项组成。() 5.原型法方法贯彻的是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 6.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作用是系统设计的依据。() 7.通常认为在系统设计中,模块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 8.进行可行性研究可从技术上、经济上、组织管理上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9.在数据字典中描述数据流时,用符号{ }表示重复。() 10.在数据字典中,处理逻辑的定义仅对数据流程图中最底层的处理逻辑加以说明。() 三、单选题(2分×10=20分) 1. 系统分析报告的主体中包括() A 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加工说明 B 数据流、文件、文件条目 C 系统结构图、子系统分布图、模块图 D数据流、数据条目、数据项 2. 下面哪句话最准确地概括了结构化方法的核心思想() A由分解到抽象 B 自顶向下,由细到粗,逐步抽象; C 自下而上,由抽象到具体 D 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 3. BSP法的优点在于能保证()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 A 信息系统 B 数据类 C 管理功能 D 系统规划 4.决策树和决策表用于描述()。 A 逻辑判断功能 B决策过程 C数据流程 D功能关系 5. 数据流程图是描述信息系统的()。 A 物流模型的主要工具 B 优化模型的主要工具 C 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 D 决策模型的主要工具

手机信息管理系统模型项目开发计划说明书

手机信息管理系统模型 项目开发计划说明书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手机信息管理系统模型 项目开发计划说明书 开发方案 编写人:李龙 审核人: X X X 二○一○年X月 1引言 编写目的 手机是人们必备的一种双向传送信号的个人移动通信工具。随着移动多媒体时代的到来,手机从简单的通话,单向传递信息工具逐渐向智能化发展。目前的手机市场非常活跃,全国每年以xxx万以上的用户递增,老用户加上新用户,成了滚雪球之势。但是,手机业务也是在不断变的,由原先的话音发展为移动上网、新闻、文化娱乐、体育比赛、多媒体视频服务,使手机的发展呈多样化。手机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更新换代周期逐渐缩短。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等因素的影响,手机市场更新换代周期逐渐缩短; ★多功能化。存储和显示信息量大,手机不仅能实现日常的个人移动通信业务,还能与新闻、文化娱乐、体育比赛、专用数据库连接上。 ★大容量,大规模联网。利用卫星把全球的手机用户连接起来,实现覆盖全球的国际通信联网,进行全球漫游通信。

★智能化。利用智能手机进行个人信息管理,多媒体应用。 ★独立的手机操作系统多。目前应用在手机上的操作系统主要有Symbian 、Windows CE 、MacOSX、PalmOS和Linux。 ★多款式微型化。手机向着体积小,品种更多的方向发展。 手机管理信息系统这个概念是狭义的,不包括基站发射机、移动交换中心发射机和公网交换机,也不包括话务排队器。手机管理信息系统由网络服务器、系统主机、和存放号码资源,我们用户的信息等一个大型数据库组成,并由网络把它们全部连接在一起,系统的所有数据都存储在大型数据库中。任何一个手机都可以通过网络提供的功能共享服务器中的所有数据。 本文档是对某公司手机管理信息系统分析的总结,包括该公司已建立的计算机手机管理信息系统和尚未建立的新系统的分析,由系统分析确定手机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需求,以作为设计的依据。本说明书对工程的实施提出计划,连同附件一起供开发人员设计使用,本说明书也是开发者与用户对系统共同理解的基础。 背景 说明: 1. 软件系统的名称:手机信息管理系统模型 2. 任务提出者:黎连业 3. 开发者:李龙李向函 4. 实现完成的系统实施地点:小组成员个人机、开发机房和客户方计算机;

购买决策过程:五阶段模型

消费者购买过程的五阶段模型 问题认知信息搜索方案评估购买决策购后行为 问题认知 这里问题是指消费者所追求的某种需要的满足。因为需要尚未得到满足,就形成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满足的需要 到底是什么?希望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满足?想满足到什么程度?这些就是希望解决的问题。确认问题是购买决策 的初始阶段,因为消费者只有意识到其有待满足的需要到底是什么,才会发生一系列的购买行为。 这个需要可以有内在和外在的刺激所触发。内在刺激,eg. 人的正常需要——饿、渴等上升到某一阶段就会成为一种驱动力。需求也可能有外在刺激引起,一个人可能会羡慕邻居的新车或产品的广告激发购买欲望。 营销人员需要识别能引起消费者某种需要的环境,通过从消费者那里收集来的信息就能识别一些常见的会引起产品兴 趣的刺激因素。这样,营销人员就可以制定各种引起消费者兴趣的营销战略。这对购买奢侈品、度假产品、娱乐产品 来说尤为重要。营销人员需要刺激消费者购买动机,所以要仔细地考虑潜在的购买需要。 信息搜索 消费者一旦对所需要解决的需要满足问题进行了确认,便会着手进行有关信息的搜索。所谓收集信息通俗地讲就是寻 找和分析与满足需要有关的商品和服务的资料。 中等搜索,称之为加强注意。在这种状态之下,一个人对某一产品的信息变得更加关心。 搜 索 的两种水平在下一阶段,这个人可能会进入积极搜寻信息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他会阅读有关材料,给朋友打电话、上网、去店铺了解信息等。 个人来源:家庭、朋友、邻居、熟人; 信息来源商业来源:广告、网站、推销员、经销商、包装、展览;公共来源:大众传播媒体、消费者评价机构; 经验来源:处理、检查和使用产品。

诺兰模型

题目: 结合诺兰模型,分析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促进我国企业信息化过程的对策和建议。 首先什么是诺兰模型: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 诺兰模型的六阶段 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道路和规律。数据处理的发展涉及到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计划和控制策略的变化以及用户的状况四个方面。1979年,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普及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第一个阶段初始阶段 组织引入了像管理应收账款和工资这样的数据处理系统,各个职能部门(如财务)的专家致力于发展他们自己的系统。人们对数据处理费用缺乏控制,信息系统的建立往往不讲究经济效益。用户对信息系统也是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第二阶段普及阶段

信息技术应用开始扩散,数据处理专家开始在组织内部鼓吹自动化的 作用。这时,组织管理者开始关注信息系统方面投资的经济效益,但是实 质的控制还不存在。 第三阶段控制阶段 出于控制数据处理费用的需要,管理者开始召集来自不同部门的用户 组成委员会,以共同规划信息系统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成为一个正式部门,以控制其内部活动,启动了项目管理计划和系统发展方法。目前的应 用开始走向正规,并为将来的信息系统发展打下基础。 第四阶段集成阶段 这时,组织从管理计算机转向管理信息资源,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从 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通常产生了很多独立的实体。在第四阶段,组织开 始使用数据库和远程通信技术,努力整合现有的信息系统。 第五阶段数据管理阶段 信息系统开始从支持单项应用发展到在逻辑数据库支持下的综合应用。组织开始全面考察和评估信息系统建设的各种成本和效益,全面分析和解 决信息系统投资中各个领域的平衡与协调问题。 第六阶段成熟阶段 中上层和高层管理者开始认识到,管理信息系统是组织不可缺少的基础,正式的信息资源计划和控制系统投入使用,以确保管理信息系统支持 业务计划。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用充分体现出来。 以上就是诺兰模型的概念和具体的特点分成。那么诺兰模型对于中国 企业有什么可以借鉴和发展参考呢, 首先得知道信息化建设是21世界的企业发张必须之路,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任何企业与信息化脱开关联都会陷入沉重的发展压力和提高无限的 人力成本,计算机发展的今天需要的是全面的信息化建设以应对企业愈发 多的业务和信息交换。所以信息化建设在中国企业发展的今天越发显得重要。 中国企业的发展历史普遍的较短,在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和建设方面走 在了西方社会的后面与之对比也显得不完善和落后,这是现状和事实!所 以在当今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我们也可以参考和借鉴西方的经验和一定的套路。 根据诺兰模型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中国企业都处在第一阶段初始阶 段(当然不包括大公司,大企业。)对信息化的要点把握不住,主要还是 停留在一个认知的阶段和小部分业务(工资和账单的运用)上,所以对着

UML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建模

统一建模语言UML课程设计 题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建模姓名:黄 学号:14 班级:计科104 时间:2012 . 12 . 25

一、系统需求分析 1、系统的功能与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B/S模式的WebMIS系统,它可以将杂论无章的信息(包括文字、图片和影音)经过组织,合理有序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对功能的规定: ●员工信息管理 ●考勤管理 ●工资管理 ●报表管理 ●系统管理 对性能的规定: ●操作应该方便、灵活。 ●系统应有较高的的稳定性。 ●系统应有较高的安全性。 ●系统应有较高的容错性。 ●速度上要求前台要能够很快地响应应聘者。 ●后台操作不能出现超时现象。 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能处理大量的新闻。 ●安全指数高,防止黑客攻击。 ●负荷能力强,防止数据量过大而影响速度。 ●遵循数据完整性规则,保证数据实际有效。 ●保证发送到数据库引擎的数据得以可靠存储。 ●数据备份功能,保证数据在丢失之后可以得到及时的补救。 ●数据恢复功能,当数据遭到破坏时,可以随时恢复过去的备份的数据。 二、系统的体系结构 1)系统设计方案 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基于B/S模式的WebMIS系统,根据

后台管理员设置的栏目自动生成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主页、栏目浏览页面,同时后台提供了员工的信息编辑、修改、删除功能,主要通过相关类实现了数据库的管理和静态文件的生成操作。 系统逻辑结构

二、系统用例建模 识别系统的参与者;识别用例;对主要的用例书写用例文档; 通过关系整理用例得出最终的用例模型。应聘者注册用例文档; 登录用例文档;添加员工信息用例文档和考勤管理用例文档等。初始用例模型 登录 三、设计类图

企业信息化的六个阶段

诺兰模型——企业信息化的六个阶段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查理诺兰提出过著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划分理论,通称“诺兰模型”,将企业信息化建设分为六个阶段: 初始阶段 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当做打字机使用。 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 在这一阶段,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扩展阶段 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 于是,应用需求开始增加,企业对IT应用开始产生兴趣,并对开发软件热情高涨,投入开始大幅度增加。 但此时很容易出现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的现象,缺少计划和规划,因而应用水平不高,IT的整体效用无法突显。 控制阶段 在前一阶段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之后,企业管理者意识到计算机的使用超出控制,IT投资增长快,但效益不理想,于是开始从整体上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组织协调,解决数据共享问题。 此时,企业IT建设更加务实,对IT的利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目标。 在这一阶段,一些职能部门内部实现了网络化,如财务系统、人事系统、库存系统等,但各软件系统之间还存在“部门壁垒”、“信息孤岛”。信息系统呈现单点、分散的特点,系统和资源利用率不高。 统一阶段 在控制的基础上,企业开始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建立基础数据库,并建成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企业的IT建设开始由分散和单点发展到成体系。

此时,企业IT主管开始把企业内部不同的IT机构和系统统一到一个系统中进行管理,使人、财、物等资源信息能够在企业集成共享,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IT系统和资源。 不过,这样的集成所花费的成本会更高、时间更长,而且系统更不稳定。 数据管理阶段 企业高层意识到信息战略的重要,信息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真正进入到数据处理阶段。 这一阶段中,企业开始选定统一的数据库平台、数据管理体系和信息管理平台,统一数据的管理和使用,各部门、各系统基本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IT系统的规划及资源利用更加高效。 成熟阶段 到了这一阶段,信息系统已经可以满足企业各个层次的需求,从简单的事务处理到支持高效管理的决策。企业真正把IT同管理过程结合起来,将组织内部、外部的资源充分整合和利用,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企业经营管理工具之诺兰的阶段模型》

诺兰的阶段模型 诺兰的阶段模型的含义 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Richard·L·Nolan)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 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道路和规律。数据处理的发展涉及到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计划和控制策略的变化以及用户的状况四个方面。1979年,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传播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六阶段模型反映了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的规律性,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其转折点处是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时机。"诺兰模型"的预见性,被其后国际上许多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情况所证实。 下图中,横坐标表示信息系统的各个阶段,纵坐标表示增长要素。

该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它可用于指导MIS的建设。 诺兰的阶段模型的主要内容 初始阶段 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当做打字机使用。 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 在这一阶段,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初始阶段特点: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模型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方案与设计模型 一、引言 随着企业设备水平的日益提高,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设备、系统和设施正朝着大型化、连续化、复杂化、精密化和柔性化方向发展,并力求满足特殊环境下的苛刻要求,这为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提出了许多问题与挑战。如由于设备突发故障,或因更换工装和模具等造成停机损失,由此打乱了生产计划,不能按期交货、造成机会损失;设备空闲或速度下降,导致设备性能损失;因设备精度降低,生产出不合格品;设备严重磨损、腐蚀,使维修量和费用提高;设备本身设计、制造的缺陷,或因维修、操作者的差错而造成事故和公害。这些问题都会给企业本身或社会带来严重的损失。这种损失可能会让企业每天付出巨大代价,远远超过故障设备的价值。为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无故障、无缺陷、无伤亡、无公害的要求,各工业发达国家先后提出了设备管理的新理论。设备管理信息系统(PMIS)就是以系统思想的方法,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和设备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并结合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法律、法规,对企业设备管理活动中的信息进行收集、提取、加工、输出,从而形成支持组织决策的信息系统。 二、对设备管理信息系统(PMIS)的要求 1.适用性:按设备管理的工作模式进行结构设计,能够满足企业的管理要求,适应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为企业提供一个规范化的PMIS体系。 2.准确性:保证设备的物质形态与价值形态管理相统一,具有强大的差异处理能力,保证资料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集成性。 3.方便性:先进技术与简易操作完美结合,功能齐全,人机操作界面友好,全中文操作菜单,实现操作的简单性、方便性、易学性。 4.开放性:系统具备一个开放的系统结构,任何模块可以根据需要连接或分离而不影响其他的模块,性能扩充方便、易行,以充分满足企业变动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需要。 5.动态报表性能:能够根据企业的报表的不同格式和要求,由用户自己选择所需要的数据,定义报表格式,动态生成各种报表。 6.前瞻性:建立基于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预测的设备动态集成管理系统,把企业传统的静态计划预修、润滑等体系,转变成基于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的动态预测维修、润滑体系,为企业的生产计划、维修和润滑等提供可靠的设备信息及趋势预测,节省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7.安全性:只有授有权限的用户方可进入管理系统,并根据权限的大小享有不同的数据库管理权利。 8.实时性:符合最新的企业信息交互及数据传输方式,充分利用Intranet的优越特性,

诺兰模型与信息化建设阶段分析

诺兰模型与信息化建设阶段分析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查理.诺兰提出过著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阶段划分理论,通常称为“诺兰模型”,将企业信息化建设分为六个发展阶段: 第一是起步阶段: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用做打字机使用。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第二是扩展阶段: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于是,应用需求开始增加,企业对IT应用开始产生兴趣,并对开发软件热情高涨,投入开始大幅度增加。但此时很容易出现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的现象,缺少计划和规划,因而应用水平不高,IT的整体效用无法突显。 第三是控制阶段:在前一阶段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之后,企业管理者意识到计算机的使用超出控制,IT投资增长快,但效益不理想,于是开始从整体上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组织协调,解决数据共享问题。此时,企业IT建设更加务实,对IT的利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目标。在这一阶段,一些职能部门内部实现了网络化,如财务系统、人事系统、库存系统等,但各软件系统之间还存在“部门壁垒”、“信息孤岛”。信息系统呈现单点、分散的特点,系统和资源利用率不高。 第四是集成阶段:在控制的基础上,企业开始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建立基础数据库,并建成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企业的IT建设开始由分散和单点发展到成体系。此时,企业IT主管开始把企业内部不同的IT机构和系统统一到一个系统中进行管理,使人、财、物等资源信息能够在企业集成共享,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IT系统和资源。不过,这样的集成所花费的成本会更高、时间更长,而且系统更不稳定。 第五是数据管理阶段:企业高层意识到信息战略的重要,信息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真正进入到数据处理阶段。这一阶段中,企业开始选定统一的数据库平台、数据管理体系和信息管理平台,统一数据的管理和使

管理信息系统(附答案)

一.选择题 1.管理信息是( a ) a.加工后反映和控制管理活动的数据 b.客观世界的实际记录 c.数据处理的基础 d.管理者的指令 2. 信息化( a ) a.是推动工业化的动力 b.是工业化的基础 c.代替工业化 d.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 3. 信息管理正在向( d ) a.决策管理发展 b.数据管理发展 c. ERP发展 d.知识管理发展 4. 数据资料中含信息量的大小,是由( c ) a.数据资料中数据的多少来确定的 b.数据资料的多少来确定的 c.消除不确定程度来确定的 d.数据资料的可靠程度来确定的 5. 信息( c ) a.不是商品 b.就是数据 c.是一种资源 d.是消息 6. 信息流是物质流的( c ) a.定义 b.运动结果 c.表现和描述 d.假设 7 按照不同级别管理者对管理信息的需要,通常把管理信息分为以下三( d ) a.公司级、工厂级、车间级 b.工厂级、车间级、工段级

c.厂级、处级、科级 d.战略级、策略级、作业级 8.从管理决策问题的性质看,在运行控制层上的决策大多属于( a )的问题。 a.结构化 b.半结构化 c.非结构化 d.以上都有 9.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综合,我们可以了解到,管理信息系统是由多个功能子系统组成的,这些功能子系统又可以分为业务处理、运行控制、管理控制和( d )几个主要的信息处理部分。 a.财务管理 b.信息管理 c.人力资源管理. d.战略管理 10.金字塔形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底部为(a )的处理和决策。 a.结构化 b.半结构化 c.非结构化 d.三者都有 11.通常高层管理提出的决策问题与基层管理决策提出的问题相比,在结构化程度上(b ) a.高层管理的决策问题的结构化程度高于基层的 b.高层管理的决策问题的结构化程度低于基层的 c.两者在结构化程度上没有多大的差别 d.以上a、b、c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 12.MRPⅡ的进一步发展是( a ) a. ERP b. MRP c. EDP d. MIS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

1、一张表格的结构化程度比较_高__,而一篇文章结构化程度就比较__低__。 2、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四种方法是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企业系统规划法(BSP)、企业流程重组(BPR)。 3、通常“从上到下”的系统开发策略,适用于较___熟悉____的系统开发人员。 4、可行性分析是一项保证__费用__的合理利用,避免失误和浪费的重要工作。 5、一个实际的计算机网络,既有硬件设备,又包括___软件__,既有计算机系统,又有___通信设备____,因此有时又叫计算机通信网。 6、信息采集技术主要有条形码技术和RFID。 7、在结构化程序设计中采用的程序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是__选择_、_循环___和顺序结构。 8、系统设计可以分为概要设计和__ 详细设计 __设计。 9、系统详细调查具体内容包括____管理业务______状况的调查和分析,____数据流程______的调查和分析。 10、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弄清用户对_信息__的需求,完成新系统的__逻辑___设计,规定新系统应当做什么。 11、在工资系统中,电费扣款一项属于___固定个体变动_____属性数据。 12、功能结构图就是按功能从属关系画成的图,图中每一个框称做_ 功能_____。 13、可行性分析是一项保证__费用_____的合理利用,避免失误和浪费的重要工作。 14、数据流程图配以数据字典,就可以从图形和文字两个方面对系统的 _逻辑__模型进行描述,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说明。 15、系统设计可以分为概要设计和__详细设计。 16、通常把固定属性的数据放在主__文件中,把固定个体变动属性的数据放在_周转___文件中,而把随机变动属性的数据放在处理文件中。 17、数据流程图配以数据字典,就可以从图形和文字两个方面对系统的__逻辑____模型进行描述,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说明。 18、程序设计说明书是以一个__处理过程____作为单位,用以定义处理过程的书面文件、其编写者为__系统设计员__,交给程序员进行程序设计。 19、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包括两个阶段,即__总体__设计阶段和__物理_____设计阶段。 20、25英寸的彩色电视机可用TV-C-25表示,这种代码称__助忆____码,而重量公斤用kg表示,这种码称___缩写___码。 21、功能结构图就是按功能从属关系画成的图,图中每一个框称做___功能___。 1.P25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2.P112数据流程图: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3.E_R图:也称实体-联系图,提供了表示实体类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4.信息与数据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反映。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信息和数据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信息的内容;信息是数据所表达的含义,是抽象出来的逻辑意义,是对数据的解释。数据经过处理仍是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才能成为信息。 5. 系统分析的过程与步骤: 过程: 步骤:限定问题 2。确定目标 3。调查研究,收集数据4。提出备选方案和评价标准5。备选法方案评估6。提交最可行方案 6.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及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答:(1)系统规划系统规划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组织的整体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明确组织总的信息需求,制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计划,其中包括确定拟建系统的总体目标、功能、大致规模和粗略估计所需资源。 (2)系统分析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据系统规划阶段确定的拟建系统总体方案和开发项目的安排,对系统进行组织结构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处理功能分析,建立系统逻辑模型。这是系统建设中工作任务最为繁重的阶段。(3)系统设计主要任务是根据新系统的逻辑方案进行软、硬件系统的设计,包括总体结构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处理过程设计、数据存储设计和计算机系统方案的选择等。 (4)系统实施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施,主要工作有应用程序编制或软件包的购置、计算机与通信设备的购置,系统的安装、调试与测试、新旧系统的转换及评估等。 (5)系统运行及支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人是相当重要和最为活跃的因素。系统建设中用户参与开发的方式选择、人员组织形式的选择,要针对系统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参与人员的素质来决定。 7.用几何级数法设计代码校验位:原代码共五位,从高到低依次取2、4、8、16、32作为权数,求出原代码与各位权数的乘积之和,用模11除乘积之和,取余数作为校验位。如果原代码是13579,问校验位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解:原代码:1 3 5 7 9 各乘权数:32 16 8 4 2 乘积之和:32+48+40+28+18=166 以11为模去除乘积之和,把得出的余数作为校验位:166/11=15…1 因此若代码为13579,则校验位为1。 8.p179系统测试的方法有哪些及其主要特点。 11.计算机网络:是用通信介质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和其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12.p131代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一般用数字.字母或它们的组合来表示。 14.系统分析:是指对一个计划的或现实的系统进行的一个系统性调查以确定系统的功能以及系统与其它系统之间的交互.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