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胸痛中心建设步骤:

胸痛中心建设步骤:

胸痛中心建设步骤:
胸痛中心建设步骤:

胸痛中心建设步骤:

1)成立胸痛中心委员会:由业务主管院长担任主任委员,相关职能

部门、临床科室、医技和信息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胸痛中心委员会,明确各委员职位及职责并制定承诺函。

2)网站注册,成为会员:登录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4220570.html,(中国胸痛中

心)填写医院信息并上传医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扫描件或照片完成机构注册。

3)制定胸痛中心相关规章制度:如联合例会制度、质量分析会制度、

典型病例讨论制度、数据管理制度等规范胸痛中心的运行。

4)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认证前至少在云平台上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4220570.html,/ 有六个月的数据。认证要求对所有入院的急性胸痛患者录入不低于75%,ACS病例录入为100%。如果数据不足6个月,建议补填。

1. 先对STEMI病例根据病例进行补填,尤其是做了急诊PCI的病

例进行认真填写并进行统计分析,如:急诊PCI手术量、D2B时间、FMC2B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的时间,溶栓人数与比例等。

2. 其次对NSTEMI/UA患者数据进行补录,尤其对做了紧急PCI患

者进行重点补录。

3. 对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病例进行补录。

4. 对其它胸痛患者适当选择录入。

从今天起,应制定数据录入、管理维护的相关规定,对每天入院的急性胸痛患者数据要及时进行填报。

5)流程制定及优化:

1. 根据患者来源分类有四个主要通道,具体包括:自行来院患者,

120转运患者,基层医院或其他非PCI医院转院患者,院内因非心源性疾病住院突发心脏病的患者。每个通道每个重要的病种都有对应的流程。

2. 根据病种分类主要有STEMI,NSTEMI/UA,以及其他非ACS患

者(包括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气胸,以及其他需要转入其他科室的胸痛患者)。

3. 在定义流程的时候要关注不同的角色所做的工作以及他们之

间的协同。

4. 在有主要参与方参加的情况下,根据现有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中

心医院的核心流程图(推荐使用Visio画图工具)。制定流程时应当考虑简化步骤、提高效率,有效控制风险点,优化配置等要素。

制定好的流程应当具有明确性和规范性。

5. 将制定好的核心流程以会议培训、印刷材料、上墙张贴等形式,

对主要参与方进行相关流程培训,尤其对于新入职员工要进行必

要的流程培训。

6. 运行制定好的流程3-6个月后,在相关会议上讨论运行效果,

评估手段可以包括重要时间点趋势图分析,典型病例分析等,同时鼓励流程相关人员针对运行流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是否能够通过优化流程解决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根据讨论结果优化流程,并及时将新流程投入运行。每隔一段时间,如此反复,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实现流程的不断优化。

需要制定的流程及部分模板见附件。

6)时钟同步:制定相应制度确保院内时钟统一,并安排专人负责。

7)院内外标识:改进院内外现有标识指引,方便引导患者尽快找到

医院急诊科。

8)与120机构及网络医院建立合作关系:胸痛中心的建设离不开与

院前急救系统,基层网络医院的配合,共同制定相关制度及流程,落实胸痛患者救治流程培训,提高整体区域救治水平。

9)会议及培训

1. 定期举行联合例会、质量分析会、病例讨论会,共同促进胸痛

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2. 针对院内医护人员、120医生,基层及网络医院医护人员、社

区人员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逐步开展培训。(所有的会议、培训,建议尽可能保留资料讲稿、会议记录、签到表、照片等)。具体需

要培训的内容见下文。

需要制定的流程大致包括(认证标准里对应的流程图):

1.45 导管室激活流程图,包括备用导管室启动机制。

1.46 需上传心导管室备用方案及流程图。

1.47 需上传先救治后收费的专用流程图。

1.49 需上传基于心电图无线传输的远程会诊、现场会诊的制度或流程图。

1.50 需上传能体现胸痛鉴别诊断会诊和协作机制的流程图及会诊制度。

2.10 需上传急性胸痛分诊流程图。

2.12 需上传急性胸痛鉴别诊断流程图。

2.14 指引首次医疗接触人员在接诊急性胸痛患者后10分钟内完成12/18导联心电图检查的相关流程图。

2.18 需上传ACS诊治总流程图,请注意要包含不同的来院方式。2.20 需上传STEMI再灌注治疗策略总流程图。

2.21 需上传STEMI再灌注治疗策略的关系流程图。请注意要包含不同来院途径。

2.24 需上传经本地120救护车入院的STEMI患者绕行急诊和CCU的流程图。

2.25 需上传自行来院STEMI患者绕行CCU方案流程图。

2.26 转诊STEMI患者绕行急诊和CCU方案流程图。

2.27 需上传先救治后收费的流程图。

2.30 需上传转送流程图(从急诊科转送至导管室)。

2.34 需上传本院的溶栓操作流程图。

2.37 需上传NSTEMI/UA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及再次评估的流程图。2.38 需上传NSTEMI/UA患者从确诊到完成关键诊疗的关系流程图。

2.44 需上传胸痛鉴别流程图。(尽可能全面考虑其他非心源性疾病)2.46 需上传非心源性胸痛患者后续处理流程图。

2.47 运动负荷心电图执行流程图(其中要包括突发紧急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和根据试验结果所采取的不同处理策略)。

2.48 次选心脏负荷试验执行流程图(其中要包括突发紧急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和根据试验结果所采取的不同处理策略)。

2.51 需上传院内其他科室或其他地域发生ACS的救治流程图。

2.56 需上传本院制定的主动脉夹层诊治流程图。

2.57 需上传本院制定的急性肺动脉栓塞筛查流程图。

5.11 需上传如何进行流程改进的流程图。

医院需要实施的培训有:

胸痛中心所在医院的全院培训,分为以下层次(请保存培训计划、讲稿、记录、签到表、照片)

1. 针对医院领导、医疗管理、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在胸痛中心建设和流程优化过程中需要医院解决的主要问题。

2. 针对胸痛中心核心科室专业医师和护士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

⑴基于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

⑵胸痛中心的时钟统一、时间节点的定义及时间节点管理要求。

⑶各项管理制度。

⑷ACS、 STEMI、NSTEMI/UA临床症状、诊治指南;急性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指南。

⑸胸痛中心的救治流程图,如分诊流程、急性胸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流程、STEMI从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溶栓、NSTEMI/UA的危险分

层及治疗流程图等。

⑹溶栓治疗的标准操作规程(筛查表、溶栓流程图、结果判断、并发症处理)及转运至PCI医院的联络机制。

⑺心电图识别。

⑻心肺复苏技能。

⑼胸痛数据采集及胸痛中心认证云平台数据库填报。

3.全院医、药、护、技人员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

⑴基于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

⑵胸痛中心的时间节点管理要求。

⑶院内发生ACS或心脏骤停的处理流程。

⑷初级心肺复苏技能,此项培训应包括讲课、演示及模拟操作。

4.全院医疗辅助人员及后勤管理人员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

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院内紧急呼救电话、心脏按压的基本要领。

5.120相关人员培训(请保存培训计划、讲稿、签到表、照片)

培训内容包括:

急性胸痛的急救常识、高危患者的识别、ACS及心肺复苏指南。

6.对本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请保存培训计划、讲稿、记录、签到表、照片、考卷及成绩表)

培训内容包括:

基于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急性胸痛快速转诊机制及联络方式、高危急性胸痛及ACS早期症状识别、心电图识别诊断、初级心肺复苏技能。

7.社区教育(请保存培训计划、记录、照片)

培训内容包括:

早期心脏病发作的症状和体征的识别以及紧急自救的培训,向公众宣传拨打120急救电话的重要性,心肺复苏技能的基本培训和教育。

王乾坤2018年7月4号总结资料

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

xx医院 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 为了规范胸痛病人的诊治流程,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致死性 疾病的能力,减少误诊、漏诊以及改善临床预后的目的。结合医院专科发展规划和胸痛中心认证工作,以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为依据,以ACS疾病为主的胸痛中心建设为基础,促进以胸痛症状为单位的临床路径诊疗行为规范化。特制定胸痛中心建设推进方案。 一、指导思想 医院通过胸痛中心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对胸痛患者提供更快和更准确的评估和诊疗,显著降低胸痛确诊时间、降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再次就诊次数和再住院次数,减少不必要检查费用,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 二、建设目标 到201x年底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 三、组织管理

(一)成立xx医院胸痛中心委员会,具体人员组成及 职责如下: 主任委员:(院长?党总支书记) 副主任委员:(院长助理?心内科主任) (院长助理?医务科长) 委员:(院长助理、办公室主任) (党总支副书记、感控办主任) (工会主席) (护理部主任) (财务科科长) (总务科科长) (药剂科主任) (设备科科长) (医疗质量安全科科长) (医教科主任) (护理部副主任) 主任委员职责:主持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建设和重大决策,可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保证胸痛中心正常有效运行。 委员会职责如下: 1.制定胸痛中心建设方案和管理办法。 2.设立专项资金,纳入医院预算。 3.制定急性胸痛救治流程,并监督实施。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实用标准(第五版)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2015年11月修订) 胸痛中心的建设目标是要建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急性胸痛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最佳治疗”的机制,通过对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现状的分析,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所确立的我国胸痛中心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以具备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能力的医院为核心,通过对医疗资源的整合建立起区域协同快速救治体系,以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整体救治水平。为实现此目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共包含五大要素,分别是:基本条件与资质、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和救治、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培训与教育、持续改进。 要素一基本条件与资质 胸痛中心申请认证之前必须满足此要素的全部条件。 一、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10分) 由于胸痛中心是通过整合院内外相关优势技术和力量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的机构,既可以是在不改变现有结构基础之上实体运作的虚拟机构,也可以是重新组建的实体机构。但不论何种方式,胸痛中心的建设均要涉及到医院内外许多部门,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协调和管理。组织机构的形式可以因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而定,但基本要求和任务是相同的。 1.医院发布正式文件成立胸痛中心及胸痛中心委员会,要求:

1)由医院院长或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胸痛中心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建设和重大决策;(2分,资料)(1.10) 2)书面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工作职责;(1分,资料)(1.11) 3)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具有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为胸痛中心建设和运行提供保障的权 力;(1分,资料)(1.12)4)胸痛中心成立并实际运作至少6个月以上才能申请认证。(1分,资料)(1.13)说明:1.10-1.13 需上传医院正式文件的扫描件。 2. 任命胸痛中心医疗总监,要求: 1)医院正式任命一名具有心血管内科专业背景的高级职称医师担任胸痛中心医疗总监,且该医师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技能必须具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性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急性胸痛患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紧急救治能力;(1分,资料)(1.14) 2)正式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医疗总监的职责;(1分,资料)(1.15) 说明:1.14-1.15需上传以下材料: 1医疗总监任命文件的扫描件 2明确医疗总监职责的正式文件 3 医疗总监的专业资质文件:资格证书和职称证书 3. 任命胸痛中心协调员,要求: 1)指定一名具有急诊或心血管内科专业背景的医师担任胸痛中心协调员,协调员必须

胸痛中心救治流程图(最终版)

拯救生命的快速反应团队 无症状者 症状复发者随时复查

胸痛中心NSTEMI/UA救治流程图

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治流程 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治流程 肺栓塞严重指数(PESI )及其简 化版本sPESI 指标 原始版本 简化版本 年龄 以年龄为分数 1分(若年龄>80岁) 男性 +10分 - 肿瘤 +30分 1分 慢性心力衰竭 +10分 1分 慢性肺部疾病 +10分 脉搏≥110bpm +20分 1分 收缩压<100mmHg +30分 1分 呼吸频率>30次/分 +20分 - 体温<36℃ +20分 - 精神状态改变 +60分 - 动脉血氧饱和度<90% +20分 1分 注:PESI 分级方法: ≤65分为I 级,66-85分为Ⅱ级,86-105分为Ⅲ级,106-125 分为IV 级,>125分为V 级。 肺栓塞严重指数(PESI )及其简化版本sPESI 指标 原始版本 简化版本 年龄 以年龄为分数 1分(若年龄>80岁) 男性 +10分 - 肿瘤 +30分 1分 慢性心力衰竭 +10分 1分 慢性肺部疾病 +10分 是 患者诉突发撕裂样或刀割样剧烈胸痛和(或)背痛、腰腹痛, 可疑主动脉夹层患者 1.平车推入抢救室或监护室,请相关科室会诊 2.监测维持生命征,评估患者意识状况 3.吸氧、建立双静脉通道(选择上肢粗大静脉) 4.心电监护 5.测量患者四肢血压及动脉搏动情况 病房处理情况: 1.吸氧 2.降压、控制心率: 1) 血压控制在100-120mmhg/60-70mmhg 2) 心率控制在60-80次/min 。 3.镇痛:可应用哌替啶50-100mg 肌肉注射或吗 啡5-10mg 皮下注射等镇痛处理 1. 密切观察患者疼痛性质、部位、 程度缓解或加重情况 2. 积极与病人沟通,使病人生理、心理处于最佳状态,配合抢救及护理 联系CT 室值班人员 30分钟内急诊胸腹主动脉CTA 主动脉夹层 进一步查找其他胸痛疾病 否 A 型主动脉夹层 B 型主动脉夹层 收心胸外科监护室 收心内科CCU 紧急外科手术治疗 临床情况 是否稳定 尽早介入紧急介入具备以下任一项即为临床不稳 定: ● 持续或间断疼痛 ● 难以控制的高血压 ● 进行性肾功能不全 ● 胃肠缺血表现 ● 肢体缺血表现 ● 偏瘫或截瘫 ● 中量或者逐渐增加的胸腔积液 单阳性或双阴性 双阳性 否 是 胸痛患者 PE 的高危人群 1. D VT 高危人群 2. 症状:呼吸困难、胸痛、先兆晕 厥、晕厥和/或咯血 3. 体征:呼吸频率增加(超过20次/分)、心率加快(超过90次/分)、血压下降及发绀;肺部听诊湿啰 音及哮鸣音,胸腔积液;肺动脉瓣区可出现第2心音亢进或分裂,三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颈静脉怒张、体循环淤血;低血压和休克。 否 高度怀疑PE 实验室检查: 1. 血气分析:可表现为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肺泡-动脉血氧梯度[P(A-a)O2]增大及呼吸性碱中毒 2. 血浆D 二聚体: 血浆D 二聚体测定的主要价值在于能排除急性PE ,尤其是低度可疑患者,而对确诊PE 无益。 肺动脉CTA 危险分层 是否确诊PE ? 进一步查找其他胸痛疾病 高危 评估临床风险 肺栓塞严重指数(PESI ) 休克或者低血压 PESI 分级III-IV PESI 分级I-II 中危 右心室形态与功能 生物标志物 1. 心电图:V1呈QR 型, S ⅠQ ⅢT Ⅲ(即Ⅰ导联S 波加深,Ⅲ导联出现Q/q 波及T 波倒置),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 阻滞。 2. UCG :右心室壁局部运动幅度下降,右 心室和(或)右心房扩大,三尖瓣反流速度 增快以及室间隔左移运动异常,肺动脉干增宽等 3. X 线:出现肺缺血征象,右下肺动脉干增 宽或伴截断征,右心室扩大征。也可出现 肺野局部浸润阴影、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盘状肺不张、患侧膈肌抬高、少量 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粘连等 中高危 中低危 抗凝;监测;补救性再灌住院;抗凝 低危 早期出院 院外抗凝 直接再灌注治疗 否 是

胸痛中心建设步骤:

胸痛中心建设步骤: 1)成立胸痛中心委员会:由业务主管院长担任主任委员,相关职能 部门、临床科室、医技和信息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胸痛中心委员会,明确各委员职位及职责并制定承诺函。 2)网站注册,成为会员:登录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4220570.html,(中国胸痛中 心)填写医院信息并上传医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扫描件或照片完成机构注册。 3)制定胸痛中心相关规章制度:如联合例会制度、质量分析会制度、 典型病例讨论制度、数据管理制度等规范胸痛中心的运行。 4)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认证前至少在云平台上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4220570.html,/ 有六个月的数据。认证要求对所有入院的急性胸痛患者录入不低于75%,ACS病例录入为100%。如果数据不足6个月,建议补填。 1. 先对STEMI病例根据病例进行补填,尤其是做了急诊PCI的病 例进行认真填写并进行统计分析,如:急诊PCI手术量、D2B时间、FMC2B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的时间,溶栓人数与比例等。 2. 其次对NSTEMI/UA患者数据进行补录,尤其对做了紧急PCI患 者进行重点补录。

3. 对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病例进行补录。 4. 对其它胸痛患者适当选择录入。 从今天起,应制定数据录入、管理维护的相关规定,对每天入院的急性胸痛患者数据要及时进行填报。 5)流程制定及优化: 1. 根据患者来源分类有四个主要通道,具体包括:自行来院患者, 120转运患者,基层医院或其他非PCI医院转院患者,院内因非心源性疾病住院突发心脏病的患者。每个通道每个重要的病种都有对应的流程。 2. 根据病种分类主要有STEMI,NSTEMI/UA,以及其他非ACS患 者(包括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气胸,以及其他需要转入其他科室的胸痛患者)。 3. 在定义流程的时候要关注不同的角色所做的工作以及他们之 间的协同。 4. 在有主要参与方参加的情况下,根据现有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中 心医院的核心流程图(推荐使用Visio画图工具)。制定流程时应当考虑简化步骤、提高效率,有效控制风险点,优化配置等要素。 制定好的流程应当具有明确性和规范性。 5. 将制定好的核心流程以会议培训、印刷材料、上墙张贴等形式, 对主要参与方进行相关流程培训,尤其对于新入职员工要进行必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 2016年8月 为了促进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加快我国心血管疾病急救体系建设,使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更好地了解胸痛中心的基本条件和要求,提前做好胸痛中心申请和被认证的准备工作,推动广泛的医疗机构,尤其是区域医疗机构参与胸痛中心建设的工作,根据《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和《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特制定下列两项建设标准,并为符合下列两项标准之一的胸痛中心建设单位提供进一步支持。 一、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标准 本建设标准专门针对已经具备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条件且能够全天候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而设置,凡具备以下基本条件者可以开始进行胸痛中心建设工作。 1.医院领导层理解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明确承诺支持胸痛中心建设,为胸痛中心 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人力、资金、流程优化、院内外协调等方面的行政支持。 2.成立了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包括医院层面的胸痛中心委员会以及任命了总监和 协调员。 3.制订了胸痛中心管理制度:至少包括数据库管理制度、联合例会制度、质量分析 会制度、典型病例讨论会制度、培训制度、奖惩制度等。 4.心血管内科专业基本条件要求:①心血管内科在区域内为优势学科,能为本地区 其它医疗机构提供心血管急危重症抢救、复杂疑难病例诊治以及继续教育等服务 和支持;②配备有不少于6张的冠心病监护室(CCU);③具备急诊PCI能力,导 管室基本设备能满足急诊PCI的需要,并常备急诊PCI所需的各类耗材;导管室 365天/24小时全天候开放能力;④导管室过去1年PCI手术量不少于200台, 急诊PCI(包括直接PCI及补救性PCI)不低于50例。 5.急诊科基本要求:①急诊科主任愿意承担胸痛中心建设任务;②设置了胸痛中心 的功能分区:包括分诊台、急性胸痛诊室、抢救室、急性胸痛观察室等区域;③ 建立了指导急性胸痛快速分诊、快速诊疗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规范诊疗的流 程图,并已经开始执行上述流程图;④对于急性胸痛患者,能够在首次医疗接触 后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⑤开展了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

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系统指导原则(试行)

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 (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胸痛患者救治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有关医疗机构可以参照《指导原则》进行建设和管理。 一、三级医院胸痛中心 (一)基本条件。 1. 三级综合医院或相关专科医院。 2. 设置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胸外科、急诊医学科、医学影像科等与胸痛救治相关的诊疗科目。 3. 配备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4. 设置重症监护室(ICU )或收治危重胸痛患者的病床。 5. 具备开展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和溶栓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溶栓治疗、张力性气胸紧急持续性引流及外科手术治疗的相关条件。 6. 具备开展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急诊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 的相关条件,或与具备条件的医院建立转诊机制。 7. 具备胸痛患者的综合抢救能力。 (二)组织管理。

1. 成立由院长或分管医疗业务的副院长负责、相关科室和管理部门参与的胸痛中心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明确 工作制度并负责胸痛中心的日常管理。 2. 成立针对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胸痛患者的救治小组,按照相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制定各类胸痛相关疾病的救治预案和工作协调机制。 3. 与所在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区域内院前急救中心(站)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胸痛患者协同救治协议,建立分工协作机制。 4. 建立专人负责的胸痛患者信息登记、诊疗数据记录、随访管理、健康宣教制度,并对胸痛患者诊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改进措施。 (三)建设要求。 1. 建立以胸痛中心为基础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见附件1)。 2. 建立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及时接诊胸痛患者。 3. 急诊科设置胸痛诊室,建立急性胸痛优先就诊机制。 对于需要紧急救治的胸痛患者,实施“先救治、后付费”。 4. 按照相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制定各类胸痛相关疾病的救治和转诊流程。 5. 建立院前院内无缝衔接流程,经院前急救中心(站) 救护车转运和基层转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患者,入院后直接送达介入手术室(造影室)。 6. 建立针对本院、院前急

胸痛中心建设方案

安康市中心医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关于印发《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 总院各科室、各分院: 现将《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落实。 安康市中心医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2016年1月7日

安康市中心医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 2015年10月10日,安康市卫生局同意在我院建设安康市胸痛中心。为做好此项工作,按照中国胸痛中心认证评分细则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医院通过胸痛中心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对胸痛患者提供更快和更准确的评估和诊疗,显著降低胸痛确诊时间、降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再次就诊次数和再住院次数,减少不必要检查费用,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 二、建设目标 到2016年底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 三、组织管理

(一)成立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委员会,具体人员组成及职责如下: 顾问:袁建国鲁海文尚玉 主任委员:茹甫毅 副主任委员:张军康许真 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吴双有韩正文郭紫康王小梅詹先 萍李力 谢召峰杨晓翠张小康汪显 琪任晖沈桂冬 陈进业周和平吴荣鹏荆成 宝杨帆(皮肤)李江 李永琴赵德随张明杨永 湘张健冯军 鄢邦仲朱亚男方晓 蕾李芳武涛 主任委员职责:主持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建设和重大决策,可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保证胸痛中心正常有效运行。

委员会职责如下: 1.制定胸痛中心建设方案和管理办法。 2.设立专项资金,纳入医院预算。 3.制定急性胸痛救治流程,并监督实施。 4.制定培训方案、计划,并监督实施。 5.定期评估建设效果,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和管理办法。 6.确定考核指标,制定考核标准,定期组织考核,建立奖惩制度并监督奖惩兑现。 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科技大楼三楼,办公室主任由张晓林兼任、副主任由陈进业同志担任,负责胸痛中心组织实施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设立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协调员以及各专业组,具体人员安排和分组如下: 1.医疗总监:沈桂冬 2.医疗副总监:任晖陈进业郭紫 康汪显琪 3.胸痛中心协调员:张晓林陈进业

胸痛中心建设工作周总结

胸痛中心建设工作周总结 (2019.2.23—2019.3.01) 基层胸痛中心建设评审标准主要包括五个要素。其中要素一:基本条件与资质。共34个条款,已完成18个条款;要素二: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及救治。共34个条款,已完成23个条款;要素三: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共6个条款,已完成2个条款;要素四:培训与教育。共10个条款,其中包含9大类培训,1项义诊,目前已完成2项培训;要素五:持续改进。共6个条款,已完成2个条款。现将上周的工作内容汇报如下: 一、与区域内医疗机构建立协作关系,共同开展胸痛救治工作 1.与120急救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内容包括急性胸痛患者的联合救治计划、培训机制、共同制定改进质量的机制。 2.与中心医院签订了胸痛联合救治协议,内容包括双向转诊机制、一键启动机制、绕行急诊直达导管室的机制,确保所有STEMI 患者在120分钟内完成转运。 3、制定了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协议,筛选出区域内具有胸痛患者诊断能力的基层医疗机构,推动开展胸痛患者联合救治工作。 二、组织STEMI院内发病救治应急演练 1.为熟练掌握院内发病STEMI患者救治流程,把握关键时间节点,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制定了STEMI院内发病演练方案。组织心血管病科、急诊科、导管室、宣传科、胸痛中心医疗总监、行政总监、协调员多部门共同准备、分工协作,应急演练取得圆满成功。

2.经过演练患者从发病到首次心电图时间2min,首份心电图到确诊时间2min,电话通知心内科到会诊医师到达时间2min,从确诊到取得患者知情同意时间5min,患者发病到送入导管室时间21min。 3.演练结束后在导管室召开质量分析会,发现不足,解决问题。 ①患者确诊后,所在科室可以立即抽血,用药,不必等待会诊医师到达,能大大缩短患者化验回报时间和给药时间; ②可以准备一个应急药箱,常备必须的抢救药物和知情同意书模板,可以大大减少会诊到达时间和患者知情同意时间; ③应对全院进行培训,电梯管理员等后勤人员也应熟悉胸痛急救相关流程,运送病人时提前开通电梯绿色通道,减少等待时间,可以缩短送达导管室时间; ④发挥微信群的作用,首次心电图后马上拍照发在群里,所有参与者在群内随时回复,实现信息共享且留下时间记录,可以作为原始材料,为后续填写时间管理表提供依据。 三、胸痛中心云平台数据填报 急诊科成功上报1例不稳定心绞痛病人,按照规定流程进行,规范记录了时间节点,为胸痛中心工作的全面开展打开了局面。目前病人已转入心内科,后续治疗过程的数据填报由心内科继续完善。 本周工作计划: 1.与5家基层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微信平台的心电图传输方式,实现信息共享,为基层医院的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心电图诊断等支持。

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三版)

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第3版 (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中国胸痛中心执行委员会修订,2020年05月)中国基层胸痛中心是中国胸痛中心建设体系的重要部分,也是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的提升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能力和效率。但我国现阶段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很多地区尚不具备开展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条件。对于不具备PPCI条件的基层医院(包括已经开展PCI技术但无法达到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标准版)的医院),建立规范化胸痛中心对及时明确诊断、减少发病后早期延误、及时实施转运PCI或溶栓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引导基层医院进行规范化胸痛中心建设,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中国胸痛中心执行委员会根据目前中国胸痛中心的发展制定了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该标准包含五大要素,分别是:基本条件与资质、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和救治、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培训与教育以及持续改进。 要素一基本条件与资质 基层胸痛中心申请认证单位必须满足此要素的全部条件。 一、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10分) 胸痛中心是通过整合院内外相关优势技术和力量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的机构,既可以是在不改变现有组织架构基础之上实体运作的虚拟机构,也可以是重新组建的实体机构。但不论何种方式,胸痛中心的建设均要涉及到医院内外许多部门,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协调和管理。组织机构的形式可以因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而定,但基本要求和任务是相同的。 1.医院发布正式文件成立胸痛中心及胸痛中心委员会,要求:(材料4分)(1.10) (1)由医院院长或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胸痛中心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胸痛中心的工作和重大决策,成员应包括与急性胸痛诊疗相关的学科、医疗及行政管理等部门的负责人; (2)医院发布正式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工作职责;

胸痛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市中心医院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关于印发《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 总院各科室、各分院: 现将《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落实。 市中心医院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2016年1月7日

市中心医院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 2015年10月10日,市卫生局同意在我院建设市胸痛中心。为做好此项工作,按照中国胸痛中心认证评分细则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医院通过胸痛中心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对胸痛患者提供更快和更准确的评估和诊疗,显著降低胸痛确诊时间、降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再次就诊次数和再住院次数,减少不必要检查费用,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 二、建设目标 到2016年底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 三、组织管理

(一)成立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委员会,具体人员组成及职责如下: 顾问:袁建国鲁海文尚玉 主任委员:茹甫毅 副主任委员:军康许真 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吴双有正文郭紫康王小梅詹先萍力 召峰晓翠小康汪显琪任晖桂冬 进业周和平吴荣鹏荆成宝帆(皮肤)江 永琴德随明永湘健军 鄢邦仲朱亚男方晓蕾芳武涛 主任委员职责:主持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建设和重大决策,可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保证胸痛中心正常有效运行。 委员会职责如下: 1.制定胸痛中心建设方案和管理办法。 2.设立专项资金,纳入医院预算。

3.制定急性胸痛救治流程,并监督实施。 4.制定培训方案、计划,并监督实施。 5.定期评估建设效果,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和管理办法。 6.确定考核指标,制定考核标准,定期组织考核,建立奖惩制度并监督奖惩兑现。 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科技大楼三楼,办公室主任由晓林兼任、副主任由进业同志担任,负责胸痛中心组织实施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设立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协调员以及各专业组,具体人员安排和分组如下: 1.医疗总监:桂冬 2.医疗副总监:任晖进业郭紫康汪显琪 3.胸痛中心协调员:晓林进业 4.院前急救组 组长:郭紫康 副组长:马艳丽 成员:院前急救小组全体医护人员

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

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 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胸痛患者救治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有关医疗机构可以参照《指导原则》进行建设和管理。 一、三级医院胸痛中心 (一)基本条件 1.三级综合医院或相关专科医院。 2.设置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胸外科、急诊医学科、医学影像科等与胸痛救治相关的诊疗科目。 3.配备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4.设置重症监护室(ICU)或收治危重胸痛患者的病床。 5.具备开展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溶栓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溶栓治疗、张力性气胸紧急持续性引流及外科手术治疗的相关条件。 6.具备开展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急诊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的相关条件,或与具备条件的医院建立转诊机制。 7.具备胸痛患者的综合抢救能力。 (二)组织管理 1.成立由院长或分管医疗业务的副院长负责、相关科室和管理部门参与的胸痛中心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明确工作制度并负责胸痛中心的日常管理。

2.成立针对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胸痛患者的救治小组,按照相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制定各类胸痛相关疾病的救治预案和工作协调机制。 3.与所在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区域内院前急救中心(站)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胸痛患者协同救治协议,建立分工协作机制。 4.建立专人负责的胸痛患者信息登记、诊疗数据记录、随访管理、健康宣教制度,并对胸痛患者诊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改进措施。 (三)建设要求 1.建立以胸痛中心为基础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 2.建立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及时接诊胸痛患者。 3.急诊科设置胸痛诊室,建立急性胸痛优先就诊机制。对于需要紧急救治的胸痛患者,实施"先救治、后付费"。 4.按照相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制定各类胸痛相关疾病的救治和转诊流程。 5.建立院前院内无缝衔接流程,经院前急救中心(站)救护车转运和基层转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后直接送达介入手术室(造影室)。 6.建立针对本院、院前急救中心(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培训教育体系,提高相关人员的协同救治能力。 (四)服务要求 1.建立胸痛患者早期快速识别和分诊机制,对胸痛患者进行"早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四版)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中国胸痛中心的认证标准共包含五大要素,分别是:基本条件与资质、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和救治、持续改进、培训与教育。 要素一基本条件与资质 胸痛中心申请认证之前必须满足此要素的全部条件。 一、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 ㈠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 胸痛中心是通过整合院内外相关优势技术和力量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的机构,既可以是在不改 变现有结构基础之上实体运作的虚拟机构,也可以是重新组建的实体机构。但不论何种方式,胸痛中心的建设均 要涉及到医院内外许多部门,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协调和管理。组织机构的形式可以因不同医院的实 际情况而定,但基本要求和任务是相同的。 1.医院成立胸痛中心委员会 1)由医院院长或副院长担任胸痛中心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建设和重大决策;(1.10)2)书面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工作职责;(1.11) 3)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具有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为胸痛中心建设和运行提供保障的权力。(1.12) 说明:1.10-1.12 需上传医院正式文件的扫描件。 2. 任命胸痛中心医疗总监 1)医院正式任命一名医师担任胸痛中心医疗总监,且该医师应具备心血管专业背景、高级职称及将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技能必须具备对 ACS 患者进行急救和诊断的能力;(1.13) 2)书面文件正式明确胸痛中心医疗总监的职责。(1.14) 说明:1.13-1.14 需上传以下材料: 1.总监任命文件的扫描件 2.总监的专业资质文件:资格证书和职称证书 3.总监资质说明与职责 3. 任命胸痛中心协调员 1)指定一名医师担任胸痛中心协调员,协调员必须具备正确处理ACS的能力;(1.15)

胸痛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最新最全

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实施方案 胸痛中心的建设目标是要建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急性胸痛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最佳治疗”的机制,针对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等),建立规范化的胸痛救治单元,对于胸痛患者的及时明确诊断,减少发病后早期的救治延误,降低死亡率并提高心梗救治率,具有重要意义。胸痛救治单元是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组成部分,是胸痛救治网络的基础环节,为引导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规范化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打通胸痛救治的最后一公里。特制定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实施方案。 一、适用范围 承担了急性胸痛接诊任务、年接诊急性胸痛患者≥10例、且按照就近原则与已经通过认证的胸痛中心建立了常态化联合救治及转诊关系的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等)。 二、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内容 1.医院发布正式成立胸痛救治单元的文件,明确组织架构及主要岗位人员职责。要求: 1)由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主持胸痛救治单元的工作及重大决策; 2)至少有1名熟悉胸痛救治业务且具备心电图操作能力的医师作为主要负责人,书面文件正式明确胸痛救治单元负责人的职责; 说明:需上传医院正式文件的扫描件,其中文件日期应早于申请日期至少3个月 2.设置胸痛救治单元的指引及胸痛优先标识。 3.配备床旁心电图机设备,双联抗血小板常备药品;有收容或者留观能力或距离上级医院转运距离大于60分钟的胸痛救治单元应配备肌钙蛋白床旁快速检测设备。 4.建立针对急性胸痛患者的心电图、双联抗血小板、抗凝、溶栓及肌钙蛋白(如果开展)等项目的先救治后收费机制。 5.根据就近原则及本机构实际情况,与具有急诊PCI能力或者溶栓治疗能力的胸痛中心签署联合救治协议,协议中应包括与上级医院的心电图传输、一键启动电话、远程会诊及转运机制、数据共享、救护车派遣机制、联合培训等内容。 说明:需上传正式文件(与上级医院签署联合救治及转运协议)的扫描件 6.制订适合本机构条件的急性胸痛诊疗流程图,能够指引接诊医师快速、规范完成急性胸痛患者的接诊、初步诊断及决策任务。

胸痛中心建设工作周总结

胸痛中心建设工作周总结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胸痛中心建设工作周总结 (2019.2.23—2019.3.01) 基层胸痛中心建设评审标准主要包括五个要素。其中要素一:基本条件与资质。共34个条款,已完成18个条款;要素二: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及救治。共34个条款,已完成23个条款;要素三: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共6个条款,已完成2个条款;要素四:培训与教育。共10个条款,其中包含9大类培训,1项义诊,目前已完成2项培训;要素五:持续改进。共6个条款,已完成2个条款。现将上周的工作内容汇报如下: 一、与区域内医疗机构建立协作关系,共同开展胸痛救治工作 1.与120急救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内容包括急性胸痛患者的联合救治计划、培训机制、共同制定改进质量的机制。 2.与中心医院签订了胸痛联合救治协议,内容包括双向转诊机制、一键启动机制、绕行急诊直达导管室的机制,确保所有STEMI 患者在120分钟内完成转运。 3、制定了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协议,筛选出区域内具有胸痛患者诊断能力的基层医疗机构,推动开展胸痛患者联合救治工作。 二、组织STEMI院内发病救治应急演练 1.为熟练掌握院内发病STEMI患者救治流程,把握关键时间节点,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制定了STEMI院内发病演练方案。组织心血管病科、急诊科、导管室、宣传科、胸痛中心医疗总监、行政总监、协调员多部门共同准备、分工协作,应急演练取得圆满成功。

2.经过演练患者从发病到首次心电图时间2min,首份心电图到确诊时间2min,电话通知心内科到会诊医师到达时间2min,从确诊到取得患者知情同意时间5min,患者发病到送入导管室时间 21min。 3.演练结束后在导管室召开质量分析会,发现不足,解决问题。 ①患者确诊后,所在科室可以立即抽血,用药,不必等待会诊医师到达,能大大缩短患者化验回报时间和给药时间; ②可以准备一个应急药箱,常备必须的抢救药物和知情同意书模板,可以大大减少会诊到达时间和患者知情同意时间; ③应对全院进行培训,电梯管理员等后勤人员也应熟悉胸痛急救相关流程,运送病人时提前开通电梯绿色通道,减少等待时间,可以缩短送达导管室时间; ④发挥微信群的作用,首次心电图后马上拍照发在群里,所有参与者在群内随时回复,实现信息共享且留下时间记录,可以作为原始材料,为后续填写时间管理表提供依据。 三、胸痛中心云平台数据填报 急诊科成功上报1例不稳定心绞痛病人,按照规定流程进行,规范记录了时间节点,为胸痛中心工作的全面开展打开了局面。目前病人已转入心内科,后续治疗过程的数据填报由心内科继续完善。 本周工作计划: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成果及展望(2020完整版)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成果及展望(2020完整版) 一、中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情况及救治现状 中国心血管疾病年报结果显示,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而本世纪初我国进行的几项大型临床研究如CPACS、CHINA-PEACE 等研究均显示,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很差,院内死亡率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高达10.1%~12.4%和18%,均显著高于同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患者发病后迟迟不呼叫120或及时到达医院,CPACS研究结果表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病到就医的时间二级医院平均为5小时而三级医院为8小时。二是院前急救体系不适应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急救体系是基于“急诊就近”的基本原则而设置的,没有考虑送达医院的救治能力。这种单纯就近原则导致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和肺动脉栓塞等许多急性胸痛患者被就近送到不具备救治能力的医院,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延误后才能到达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这是造成延迟到达具有救治能力医院的主要原因之一。三是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内没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的快速救治通道。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第一期的结果表明,2012年全国53家大型心脏中心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平均门-球时间为112分钟,溶栓患者的平均门-针时间为138分钟,与指南要求的90分钟和30分钟具有较大的差距。四是基层医院诊断能力不足,且缺乏与PCI医院专科医师之间的

及时沟通协调机制,不能在需要时得到后者的及时指导,使首诊于基层医院的患者在基层医院停留时间过长。其中后三条均为医疗体系内部原因,如何解决上述医疗体系内的延误正是我国胸痛中心建设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我国胸痛中心建设成果 为了解决我国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领域存在的上述问题,2011年3月27日,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率先提出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基于区域协同救治理念的胸痛中心,即以具备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力的区域中心医院为核心,将周边的基层医院和院前急救体系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使任何医疗机构一旦接触了急性胸痛患者,就可以按照统一的工作流程进行快速而规范的诊疗,以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该模式成功地被多家医院复制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专门成立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以此为依据制订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该标准正是围绕着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而设置。经过8年的努力,尤其是近5年开展的胸痛中心认证工作,推动了我国急救体系的重塑和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快速发展,显著地提高了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效率并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我国胸痛中心建设所取得显著成就可以概括如下。

胸痛中心建设方案

安康市中心医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关于印发《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 总院各科室、各分院: 现将《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落实。 安康市中心医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日1年月7 2016 安康市中心医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胸痛中心建设方案(试行) 安康市卫生局同意在我院建设安康市10102015年月日,胸

痛中心。为做好此项工作,按照中国胸痛中心认证评分细则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医院通过胸痛中心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对胸痛患者提供更快和更准确的评估和诊疗,显著降)再段抬高心肌梗死(STSTEMI低胸痛确诊时间、降低急性再次就 诊次数和再住院次数,缩短住院时间、灌注治疗时间、减少不必要检查费用,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 二、建设目标 年底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到2016 三、组织管理 (一)成立安康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委员会,具体人员组成及职责如下: 文尚玉鲁海顾问:袁建国 茹甫毅员:主任委 真副主任委员:张军康许 员:(排名不分先后)委 詹先王小梅韩正文郭紫康吴双有 力李萍 汪显张小康谢召峰杨晓翠

沈桂冬晖琪任 荆成陈进业周和平吴荣鹏江李宝杨帆(皮肤) 杨永明张赵德随李永琴湘张健冯军 方晓鄢邦仲朱亚男 涛蕾武芳李 主任委员职责:主持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建设和重大决策,可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保证胸痛中心正常有效运行。 委员会职责如下: 制定胸痛中心建设方案和管理办法。1. 设立专项资金,纳入医院预算。2. 制定急性胸痛救治流程,并监督实施。3. 制定培训方案、计划,并监督实施。4. 定期评估建设效果,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和管理办法。5. 确定考核指标,制定考核标准,定期组织考核,建立6.奖惩制度并监督奖惩兑现。 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科技大楼三楼,办公室主任由张晓林兼任、副主任由陈进业同志担任,负责胸痛中心组织实施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设立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协调员以及各专业组,具体人员安排和分组如下: 医疗总监:沈桂冬1. 郭紫陈进业 2.医疗副总监:任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