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气象学复习资料答案

气象学复习资料答案

气象学复习资料答案
气象学复习资料答案

复习重在理解,避免死记硬背。题量和分值上可能会有微调。

名词解释:5个,10分填空:20分左右选择和判断:20分简答:30分,5个左右

问答或分析题:20分,2个

第一章

概念:气温直减率气温直减率 :实际气层中每升高单位高度时气温的降低值。单位:℃ /100m。相对湿度:相对湿度(u): f = e/E × 100%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离饱和的相对程度

露点:露点(露点温度)(Td):在空气中水汽含量和气压不变的条件下,当气温降低到使水汽达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露点),单位为℃。

能见度能见度: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出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单位:m、km

对流层有哪些主要特点?

1.集中了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2.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0.65℃/100m

3.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使近地面的热量、水汽、杂质等易于向上输送,对成云致雨有重要作用——天气层;

4.温度、湿度的水平分布不均→水平运动。由于对流层受地表的影响最大,而地表的性质差异很大,因此在对流层中,温度、湿度的水平分布是不均匀的。

第二、三章

概念:太阳赤纬太阳赤纬-太阳离赤道平面的角距离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某测定点地平面的夹角

Sin h = sinφsinδ + cosφcosδcosω

φ:北半球为正

δ:太阳赤纬-太阳离赤道平面的角距离

ω:时角(一天中用角度表示的时间)

ω=15°(t-12)

h的影响因素:

纬度、季节和一天中的时间

正午时ω=0,hmax=90°-(φ-δ)

h max的影响因素:季节和纬度

日较差:一天中温度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年较差:一年内最热月月平均温度与最冷月月平均温度之差。

逆温:大气中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的现象。

为什么说大气对地面具有“温室效应”?

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能让大量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大气能强烈地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同时又向地面放射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辐射丢失的能量,使地面失热不致过多,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当太阳赤纬为δ(假设δ>0)时,在地球上哪些区域分别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解释为何晴天天空常呈蔚蓝色,阴雨天呈乳白色或灰白色?

散射(Scattering)是质点受到投射来的电磁波冲击时,引起质点中的电子振动,而向四面八方放射电磁波。

散射作用:改变方向,不改变大小

1. 分子散射: d <λ

特点

(1)选择性,发生在可见光区;

(2) 散射能力与λ4成反比。λ短,散射强(紫光是红光的6.4倍,蓝光是红光的4.9倍)

紫光的散射率是红光的散射率的6.4倍,蓝光是红光的4.9倍。可见,蓝紫光散射率比红橙光要大得多。这就是晴朗天空呈蓝色的原因。

2粗粒散射: d >λ(质点半径与波长 接近时的散射为粗粒散射)

特点:无选择性,与λ无关,对各波长的散射能力相同(混合光)

∴大气较混浊时,大气中悬浮较多的尘粒与水滴时,天空呈灰白色

太阳高度和昼长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

对北半球(φ)≥ 0 ° (N)

(1)夏半年(δ≥ 0 °)

各地日照时数均≥ 12小时,且纬度愈高,日照时间愈长,北极圈以内为极昼。

(2)冬半年(δ≤ 0 °)

各地日照时数均≤ 12小时,且纬度愈高,日照时间愈短,北极圈以内为极夜。

(3)春分、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4)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

辐射逆温、平流逆温的形成原因

1.辐射逆温(radiation inversion):

成因:晴朗少云微风的夜间, 地面辐射变冷,大气自下而上冷却

特点:有日变化,一般范围小,时间短

日变化(生消过程):在没有大的天气系统影响的情况下,傍晚时逐渐在近地面生成,午夜加强,高度不断升高,日出前达最高,日出后逆温逐渐从下面被破坏,最后完全消失

年变化:较复杂,大致,冬季比夏季发展强烈,高度也高。

2.平流逆温

暖空气流到冷的下垫面上而形成的逆温。

特点:无日变化、范围广

全球气温的水平分布特点

南半球不论冬夏,最低温度都出现在南极;而北半球仅夏季最低温度出现在极地附近,冬季最冷地区出现在东部西伯利亚和格陵兰地区

最高温度带并不位于赤道上,冬季5-10°N,夏季20°N左右为热赤道;

冬季北半球的等温线在大陆上大致凸向赤道,在海洋上大致凸向极地,而夏季相反;

赤道地区气温高,向两极逐渐降低;冬季北半球南北温度差大于夏季;

第四章

概念:降水量:降水落到地面后,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mm)(固态降水指融化后的厚度)。取1位小数

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

水汽凝结的基本条件

1.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e≥E)

a.增湿过程(e增大)

b.降温冷却过程(E减小)

2.具有一定数量的凝结核或凝华核

露和霜的形成

地面与地物表面辐射冷却,贴地层气温降至露点td以下, 就会产生凝结(华) 。

td>0℃→露(凝结),td<0℃→霜(凝华)

形成露和霜的有利天气条件:

晴朗少云的夜晚或清晨:地面有利于迅速辐射冷却;

微风:有利于辐射冷却在较厚的气层中进行。

云的分类(依据:云底高度、上升气流)

依据云底高度--高云族、中云族、低云族

层状云、波状云、积状云

根据降水的成因和性质,降水分别可以分成哪几类?

三、(一)按降水形态分类:雨、雪、米雪、霰、冰雹、冻雨等

(二)按降水性质分类

1连续性降水:时间长,强度变化小,范围大

2间歇性降水:时大时小,时降时止,变化慢

3阵性降水:骤降骤止,时间短,强度大,范围小,分布不均

4毛毛雨状降水:雨滴极小,降水量小,强度弱

(三)按降水强度分类:小、中、大、暴雨等

(四)按降水成因分类(上升气流成因)

地形雨、对流雨、气旋雨(锋面雨)、台风雨

形成降水的基本条件

一、(1)充沛的水汽

(2)空气的上升运动:

绝热冷却→凝结→云

输送水汽和凝结核到达一定的高度

顶托雨滴,防止过早降落

(3)有凝结(华)核

(4)发生凝结增长和冲并增长

简述全球降水量随纬度分布的一般规律。

影响降水量分布的因素:纬度、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

(1)有一个赤道降水最大值,年降水量在2000-3000mm之间,主要是由于气温高,水汽充足,上升气流强,多对流雨而致。若气流被山地阻挡上升,可形成更大的降水量。

(2)高纬度的降水总量很小:纬度高,气温低,高压控制,年降水量小于300mm。

(3)副热带降水次少,副极地降水次多:副热带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降水少,副极地地区是冷暖空气相交汇的地区多锋面多气旋活动,年降水量在500-1000mm之间。

(4)大陆东岸降水多于西岸

降水三要素

降水量、降水历时和降水强度,可以定量地描述降水的特性,称为降水三要素。

?降水量(amount of precipitation) :

降水落到地面后,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mm)(固态降水指融化后的厚度)。取1位小数

1个雨日:日降水量≥0.1mm

?降水历时:即降水所经历的时间,可用年、月、日、时、分钟为单位,视不同需要确定。

凡降水量必须同时指明历时,如年降水量或日降水量等等。

?降水强度(rain intensity) :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mm/h mm/d)

在△t降水历时内降水量为△ h时,平均降水强度可用下式计算

瞬时降水强度i则按下式计算

人工影响降水的方法

(一)人工影响冷云降水:

a.干冰法:向冷云播撒制冷剂:如干冰,-78.9℃升华吸热

b.碘化银法:向冷云播撒人工冰晶,AgI、PbI

人工提供大水滴,形成大小水滴共存的环境

(二)人工影响暖云降水:

a.直接向暖云播撒大水滴;

b.播撒吸湿性凝结核,如尿素、Nacl等。

(三)产生乱流:常用爆炸、搅动气流等方法,在云中产生乱流,加快云滴之间冲并增长过程,使形成降水。

如:土炮轰击云层、声波的振动

暴雨标准

暴雨

50.0 ~99.9mm/d

第五章

概念:

风:

湍流:

风压定律:1、(一)地转风(二)梯度风自由大气中的空气水平运动白贝罗风压定律:在北半球,风沿等压线吹,背风而立,低压在左方,高压在右方。

2、摩擦风风压定律:在北半球,观察者背风而立,高压在其右后方,低压在其左前方。

简述海平面气压场的分布类型及对应天气

1.低气压(低压):定义:三维空间上的大尺度涡旋,同高度上,其中心气压比四周低。天气:阴雨天气

2.低压槽(简称槽)定义: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槽线:在槽中各等压线曲率最大的点的连线。天气:阴雨。

3.高气压(高压):定义:是三维空间上的大尺度涡旋,同一高度上,其中心气压比四周高。天气:晴好

4.高压脊(简称脊):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在脊中等压线曲率最大的点的连线称为脊线。形如狭长山脊。对应天气:晴好。

5.鞍形气压区(简称鞍):是由两个高压区和两个低压区相对组成的中间区域,形如马鞍。对应天气:一般无明显规律,天气多变,常常取决于是偏于高压还是低压,从而具有相应的天气。

空气的水平运动受哪些力的影响?

1、水平气压梯度力

2、水平地转偏向力

3、惯性离心力

4、摩擦力

在均匀的自转的地球上,北半球形成哪些气压带和风带

山谷风、海陆风的形成

(一)海陆风成因:海陆表面的热力性质差异

条件:晴稳天气,海滨,深入陆地20-50km

特点: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替而转换风向,白天近地层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二)山谷风成因:由于接近山坡的空气与同高度谷底上空的空气间,因白天增热和夜间失热程度不同而产生的以日为周期的局地热力环流。

条件:晴稳天气、山区

特点: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替而转换风向,白天近地层吹谷风,夜间吹山风。山风和谷风合称山谷风。

第六章

概念:锋:锋面和锋线的统称。锋区(锋面):两种不同性质的气团相遇时形成的狭窄而倾斜的过渡区。锋线:锋面与地面交线

气团:同一时段,气象要素(T、U、r)在水平方向上分布比较均匀,在铅直方向上变化比较相似,在它控制下天气特点大致相同的大范围空气。

气旋: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四周低、占有三度空间的的大尺度空气涡旋

反气旋: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四周高、占有三度空间的的大尺度空气涡旋

热带气旋:形成于热带海洋上、具有暖心结构、强烈的气旋性涡旋。

天气系统:指主要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上,具有典型特征并能引起天气变化的的大气运动系统

气团的形成条件

①大范围性质均一的下垫面,决定气团的性质②比较静稳的环流条件,使气团物理性质趋于均匀化(如半永久性高压)

热带气旋的分类

热带低压(TD):热带气旋近中心最大风力6-7级

热带风暴(TS):近中心最大风力8-9级

强热带风暴(STS):近中心最大风力10-11级

台风(TY):近中心最大风力12~13级

强台风(STY):近中心最大风力14~15级

超强台风(Super TY):近中心最大风力≥16级

影响我国的主要反气旋

冷性反气旋-蒙古冷高压-中心天气晴冷,边缘风大,高压东南往往存在冷锋

暖性反气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台风的形成条件、台风的移动路径

1、广阔的高温高湿的洋面:提供大量高温高湿的水汽,存在不稳定的大气层结;

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只有在纬度高于5°的地区才能出现台风;

气流垂直切变小:凝结潜热在有限范围内释放,很快形成暖心结构,保证初始扰动地面气压不断降低;

合适的流场:台风的形成要有一个起始扰动,加上摩擦辐合就能产生上升运动,释放不稳定能量。

2、西北路径也称登陆路径,对我国华东地区影响最大

转向路径对我国东部沿海,台湾及日本影响最大。

偏西路径台风在菲律宾以东形成,在华南沿海一带登陆,对我国华南沿海影响最大

6月以前和9月以后:主要是西移路径和海上转向路径,影响华南沿海、东部沿海;7~8月登陆路径多,主要影响华东地区。

梅雨天气的特征P177

台风的水平结构及对应天气特点。

台风在水平方向上可分为三个区:

台风眼区:台风中心,半径为5~30km不等,气流下沉,少云,P低,T高,微风或静风。

涡旋区:半径约50~100km。眼壁强烈的上升气流常形成垂直云墙,云墙下狂风暴雨,风力常达12级以上,过程降水量可达300~400mm或以上。是台风中天气最恶劣、破坏最严重的地区

外围大风区:涡旋区的外缘至台风边缘。半径200~300km。风力一般6~8级。

西太平洋副高的移动与中国东部大雨带的关系

雨带的形成:在中国东部,副热带高压的西北侧的偏南暖湿气流与西风带的干冷气流相交绥,形成静止锋大雨带,这是对中国东部广大地区影响最大的雨带。

雨带位臵:一般在副高西北侧,与副高中心脊线相距5°到8°(纬距)。

雨带移动规律:与副热带高压的位臵密切相关。从春到夏向北推进;秋季向南退缩。

但雨带的北进不是连续的,而是时进时退,有时停滞,有时迅速北跳。

锋的分类和冷锋的天气特点

1、分类:根据锋的移动方向、结构

(1)冷锋-冷气团推动锋面向暖气团方向移动

(2)暖锋:暖气团推动锋面向冷气团方向移动

(3)准静止锋:锋面少动

(4)锢囚锋:冷锋快行赶上暖锋,或两条冷锋合并而成

2、过境前:温暖、晴朗

过境时:阴天、下雨、大风、降温,雨区在锋后

过境后:气压升高、温湿度骤降、天气转晴

a.第一型冷锋(缓行冷锋):移速较慢。云系与降水和暖锋相似,但顺序相反。产生连续性降水

b.第二型冷锋(急行冷锋):移速很快,锋前暖空气被迫急剧上升,产生阵性降水及强对流天气,坡度更陡,雨区更小

寒潮的天气特点

大风--浮尘、扬沙、沙尘暴,偏南风转偏北风,一般6-8级持续1-2天

降温--降温幅度可达10 ℃-20 ℃,造成冻害

降水--淮河以南往往出现雨雪天气,淮河以北往往是干冷天气

比较霜、霜冻、寒害(冷害)、冻害

第七章

概念:

气候:

季风:季风是指大范围地区以一年为周期,低空盛行风向及其相应的盛行气团和天气气候特点随季节而明显变化的现象。其中1月和7月风向变化在120°以上。

气候变化:

气候变迁:

厄尔尼诺现象:

形成气候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一)海陆分布(二)洋流(三)地形(四)地表性质

南亚季风和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中国季风的形成原因

季节的划分方法(候温季节、自然天气季节)

一、依据:候平均温度

标准:1、候平均气温<10℃――冬季 2、10℃≤候平均气温≤22℃――春季和秋季3、候平均气温>22℃――夏季

二、依据:东亚大型的大气环流的变化、相对应的天气气候特征

7个自然天气季节:初春(前春)、暮春(后春)、初夏、盛夏、秋季、初冬、隆冬

三、依据:降水量的年内分配

干季和湿季。

气候学统计划分方法

春3-5月,夏6-8月,

秋9-11月,冬12-2月。

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

1、大陆性气候:大陆的内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主要特点有:1夏炎热冬严寒,日较差、年较差大2春温高于秋温3日照丰富,相对湿度小4降水少且集中于夏季,变率大

2、海洋性气候:终年盛行西风

主要特点有:1夏凉爽冬温和,日较差、年较差小2春温低于秋温3日照少,4云雾多,相对湿度大5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变率小

我国季风气候有哪些主要特征

1、冬季风极盛时,气候寒冷、干燥,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其它国家低得多,成为世界上同纬度最冷地区。夏季风鼎盛时,气候暖热,湿润多雨;季风的每次进退,都会造成气温的升降。

2、冬季大多数地区盛行偏北风。夏季受太平洋副高的影响,盛行风以偏南为主。

3、中国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来源于夏季风:来自东南方向的东海和西南方向的孟加拉湾及印度洋,只有西北少数地区水汽来源于西北的大西洋和北冰洋。

我国东部季风农业气候大区的气候特点

1、季风活跃,气候湿润多雨

2、光、热、水资源丰富

3、水热同季

4、农业气候类型多样

5、气候复杂,农业气象灾害频繁

第八章

概念:小气候:小范围内,由于下垫面构造和特性不同,在近地气层和土壤上层中形成的与大气候不同的特殊气候,通称小气候。

覆盖地小气候P277

灌溉小气候效应及意义P272

我省气候带的划分

浙江省气候特征—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天气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2、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态叫天气。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3、天气现象通常可以用一些符号来表示,认识下列的天气符号: 风力和风向(标注时加上风,如东风) 4、在认识天气变化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时,用网状图能使联系更加清晰。 2、天气日历 1.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在我们制作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气温等。 2、记录天气日历时,可以分小组活动,也可以全班合作,要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观察天气,周末和假期也不 要间断,记录时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天气符号。 3、温度与气温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气温是指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它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天气数据。 2. 测量气温是测室外阴凉、通风(距离地面约 1.5 米)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气温。测量气温时用到的工具是气温计。 3、测量气温时,手拿温度计的上端,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 3 分钟,待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4、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后下降,凌晨温度最低,午后2点左右温度最高。在我们家乡的秋冬季节,气 温一般是早上低,中午高,傍晚低。 5、在测量气温时,我们发现夏季时,室内气温低,室外气温高: 冬季时,室内气温高,室内气温低。 阳光下温度高,阴影里温度低 6、比较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气温时,可以把数据填在气温柱状图中。 7、在气象观测站中,气温计是放置在室外的百叶箱中。 4、风向和风速 1、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2、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东南风是从东南向西北吹来的风。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能在方位图上表示风向。(书第9 页) 3、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的箭头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一般有3— 4个风杯)。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 个等级( 0— 12 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无风( 0,旗子不动)、微风( 1,旗子微动)、大风( 2,旗子展开)来划分风速。 5、风向标和风速仪组合起来的仪器叫做风速风向仪。 6、简易的风向表示方法可以用箭头,指向不同方向代表不同的风向。如→东风←西风↑北风↓南风东南风(利用方位图来记忆) 5、降水量的测量 1.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2、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简易雨量器可以找一个直筒透明杯子来制作。制作要点:①杯子要 是直筒透明的,高于15 厘米。②刻度条要以毫米为单位。③粘贴时,刻度条贴在杯子的外侧面,要使刻度条的底部正好与杯子内侧底部对齐。④最后贴上小组或制作者姓名。 3、自制雨量器的的直径大小不影响测量的准确率,因为测量的数据是雨水的高度。 4、降水量等级是指24 小时内的降水量,单位是毫米: 等级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 降水量(毫 < 1010~24.925~49.950~99.9100~249.9≥ 250 米) 6、云的观测 1. 天空中漂浮着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我们把天空当成一个圆面,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 云量填充到圆面内,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四分之一,是晴天;如果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如果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了整个圆面,是阴天。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大气概述 1.名词解释:气温垂直递减率、饱和差、相对湿度、露点、饱和水汽压。 2.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可分哪几个层次?各层次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3.简述臭氧、二氧化碳、气溶胶的气候效应。 4.如何用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温度来判断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5.已知气温和饱和差,如何得出饱和水汽压、水汽压、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 第二章辐射能 1.名词解释:太阳常数、大气透明系数(P)、太阳高度、可照时间、日照时间、直接辐射、大 气逆辐射、大气之窗、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净辐射、逆温、平流逆温、辐射逆温、活动积温、有效积温。 2.为什么地面和大气的辐射是长波辐射?为什么说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能量的来源? 3.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中都包括哪些要素?如何计算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总辐射、反射率、 大气透明度? 4.太阳辐射在大气中减弱的一般规律是什么?贝尔减弱定律的公式。 5.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由哪两部分组成?试比较二者的异同及影响因子。论述植物和太阳辐 射的关系。 6.地面有效辐射的公式。影响地面有效辐射的因子有哪些? 7.写出地面净辐射公式和各项的物理意义。 第三章温度 1.名词解释:逆温、平流逆温、辐射逆温、生物学温度、活动积温、有效积温。 2.写出地面(土壤)热量平衡方程,解释公式中各项的意义。 3.什么叫土壤日较差、气温日较差?影响土壤日较差、气温日较差的因子有哪些? 4.土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有何规律?它与太阳总辐射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有何差异? 5.近地层气温的铅直变化规律。 6.简述辐射逆温形成的条件。逆温对农林业生产有何影响? 7.界限温度的概念,5个界限温度在林业上的作用。 8.如何计算活动积温、有效积温?简述积温在林业生产中的意义。 第四章大气中的水分 1.影响蒸发的气象因子有哪些? 2.道尔顿定律、蒸散的概念。 3.大气中水气的凝结条件是什么?其达到凝结的途径有哪些?云、露、霜、雾分别是在哪些冷 却方式下产生的? 4.辐射雾、平流雾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5.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相对变率、降水绝对变率的定义。降水相对变率和绝对变率分别可 用来表示什么? 6.简述降水形成的原因和种类。 7.从你所学知识说明植物与空气湿度的关系。

气象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引论 1.气候与天气的不同有哪些? 天气:一个地方某一瞬间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称为天气。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间发生的天气状态,既包括平均状态又包括极端状态。 2.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什么?各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大气垂直分层依据:大气温度铅直分布,扰动分布,电离现象等。 各层特点: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上升100m降低0.65度。 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温度和湿度水平分布不均。 平流层:平流层下层,气温随高度不变或略有上升; 25-30km,气温升高较快;平流层顶,气温约升至-3~-17度。 空气铅直运动远比对流层弱,以水平运动为主。 气流平稳,天气晴好,适宜飞机飞行。 水汽、尘埃含量极少,基本无云。 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又迅速降低。 出现铅直运动。 顶部逆温。 热成层:(热层、暖层、电离层) 空气稀薄 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随高度增加气温迅速升高。 极光现象 外层:温度高,空气粒子运动速度很快。 地球引力小,因而大气质点不断向星际空间散逸。 3.气温直减率的定义。气温直减率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分别表示什么? 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垂直方向每变化100M气温的变化值。 气温直减率大于零,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气温直减率小于零,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高。这时称为逆温层。 气温直减率等于零,气温不随高度变化。这时称为等温层。 4.名词解释 饱和水汽压: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水汽达到最大含量时的水汽压力。 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露点: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时,且气压一定时,使气温降低到达水汽饱和时的温度。 饱和差:在某一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水汽压与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之差。 云: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冰晶,或两者混合组成的可见聚集体,底部不与地面相接,并有一定厚度。 降水:地面从大气中获得的水汽凝结物,总称为降水。 5.饱和水汽压和温度、相对湿度有何关系?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20210127022213)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 绪论 气象:大气中时刻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出现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如风、云、雨雪、霜等物理现象,俗称气象。 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气候:是在一较长时间阶段中大气的统计状态。一般用气象要素(包括太阳辐射、温度、大气压力、湿度、风、云、降水)的统计量来表示。 气候学:是研究气候形成和变化规律,综合分析、评价各地气候资源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学科。 天气: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由各项气象要素一定的结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天气学:是研究天气过程发生发展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预报未来天气的学科。 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总和;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大气过程,而其后是长时间的天气状况,气候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与天气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 2、各种农作物每个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量的光照时数、热量和水分条件; 3、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也依赖于气象因子的配合; 4、光热水分条件决定地区气候资源,而这些资源又决定了作物在地理上的分布界限,种植制度与耕作方法; 5、 各种自然灾害都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失;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气象科学为农业生产服务,促进农业高产、稳产、优质的科学。 气象学常用研究分法

地理播种法;地理移植法或小气候栽种法;分期播种法;地理分期播种法;人工气候实验法;气候分析法;(此外还有卫星遥感和计算分析的一些新方法,如聚类分析;线性规划;模糊数学;系统论;决策论等。) 第一章地球大气干洁大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志后混合气体叫干洁大气。其成分主要是N、O Ar,约占干洁大气总容积的%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臭氧和其他气体。干洁大气中几种气体在气象学上的作用 (1)二氧化碳:具有较强的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其含量的增减能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的变化。温室效应。 (2)臭氧:能对紫外线辐射的吸收比较强,一方面可使得40-50km 高度上的气温显着增加,同时对地面生物起着保护的作用;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产生温室作用。 (3)水汽:具有很强的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与二氧化碳共同对地面温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水汽三种形态的变化,伴随着潜能的吸收和释放,不仅引起大气中湿度的变化,同时,也引起热量的转移。 (4)杂质:能削弱太阳辐射能量;能成为水汽凝结的核心,促进水汽的凝结。 对流层的意义:集中了大约80%的大气质量和几乎所有水汽含量,因此主要天气现象的发生都在这一层。其特点有:(1)气温虽高度增加而减小。(2)

气象学习题(有答案)

.学习帮手 . 第一章 大气 一、名词解释题: 1. 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2. 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3.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 (说明:在有底线的数字处填上适当内容) 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1) 、 (2) 、氩和 (3) 。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4) 。 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 (5) 辐射。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 (6) ,夏天比冬天 (7) 。 5. (8)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 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 (9)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 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10) 。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 (11)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 (12)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 (13) 千米。 答案: (1)氮 (2)氧 (3)二氧化碳 (4)紫外线 (5)长波 (6)低 (7)低 (8)水汽 (9)温度 (10)降低 (11)平流 (12)升高 (13)1200 三、判断题: (说明: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 6.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

卫星气象学章考试题带答案

卫星气象学章考试题带 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卫星气象学1-4章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 1、卫星气象学是指如何利用(气象卫星探测)各种气象要素,并将(卫星探测)到的资料如何用于大气科学的一门学科。 2、利用气象卫星对大气进行遥感探测称作(气象卫星遥感),亦称(卫星大气遥感)。 3、卫星气象学主要研究(60KM )以下大气中各气象要素的获取和应用。 4、遥感按工作方式可以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5、(暴雨)和(强雷暴)是灾害性危险天气系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常造成严重损失。 6、卫星作为一个(天体),它要受到其他天体的(引力)的作用。 7、对于第一定律,圆锥截线表示为θcos 112e e a r +-=,θ是矢经与 半长轴之间的夹角,称(真近点角)。 8、由于卫星运动和地球的自转,星下点在地球表面形成一条连续的运动轨迹,这一轨迹称为(星下点轨迹)。 9、由于卫星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所以当卫星绕地球转一周后,地球相对卫星转过的度数称之为(截距)。 10、当卫星倾角为90°时,卫星通过南北两极,这种轨迹称之(极地轨道)。

11、地面的(散射辐照度)为分子散射、气溶胶粒子散射和地面与大气之间多次散射之和。 12、表示卫星探测分辨率的参数有三个,分别为:(空间分辨率)、(灰度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13、卫星云图的增强处理是对灰度或辐射值进行处理,通过(灰度变化),将人眼不能发现的目标物细微结构清楚的表现出来。 14、从卫星到观测地表面积之间构成的空间立体角称作(瞬时视场)。 15、(等效噪声温度差)是指目标物温度的改变而引起投射到探测器的辐射功率的改变正好等于等效噪声功率时的温度差。 16、光学系统的作用是手机目标物发出的(辐射能),并将其传给探测器。 17、由于云和气溶胶(特别是火山灰)对太阳辐射的强散射作用,导致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减少,称为(阳伞效应或反射效应). 18、当太阳光从水面单向反射至卫星仪器内,则其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一片色调较浅的明亮区域,这区域称做(太阳耀斑区)。 19、(黑体)是指某一物体在任何温度下,对任意方向和波长的吸收率或发射率都等于1。

天气学复习题

) 第一章 d1、站在转动的地球上观测单位质量空气所受到力有哪些各作用力定义、表达式及意义如何 答:气压梯度力、地心引力、惯性离心力、重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分析 (1)、气压梯度力:当气压分布不均匀时,单位质量气块上受到的净压力称为气压梯度力。表达式: 拉普拉斯算子: ' -▽p为气压梯度,由气压分布不均匀造成。G的大小与ρ成反比,与▽p的大小成正比 G的方向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地心引力:地球对单位质量的空气块所施加的万有引力。表达式: 其中:K:万有引力常量,M:地球质量, a:空气块到地心的距离 大小:不变,常数方向:指向地心。 (3). 摩擦力:单位质量空气所受到的净粘滞力。 表达式: % 其中:为粘滞系数大气为低粘性流体,一般只在行星边界层(摩擦层)考虑摩擦作用,自由大气中则忽略摩擦作用。 (4)、视示力:由旋转坐标系的加速作用而假想的力(惯性离心力、地转偏向力) 1. 惯性离心力:观测者站在旋转地球外观测单位质量空气块所受到一个向心力的作用,但站在转动地球上()观测它的运动,发现它是静止的(),这必然引入一个与向心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力,此力称为惯性离心力。 表达式: 大小:与纬圈半径成正比,即:与纬度成反比;方向:在纬圈平面内,垂直地轴指向外 2.地转偏向力(科氏力) 观测者站在旋转地球上观测单位质量空气块运动(),发现在北半球有一个向右偏的力,在南半球向左偏的力。称此力为地转偏向力,又名科氏力。 表达式: V A ? Ω - =2 % 地转偏向力的大小:(1)与相对速度|V|大小成正比(因角速度为常数);当|V|=0时,A=0,只有在做相对运动时,A才存在。(2)与速度夹角也成正比。 ρ x y z ??? 2 a R

气象学习题(有答案)

. 第一章 大气 一、名词解释题: 1. 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2. 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3.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 (说明:在有底线的数字处填上适当内容) 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1) 、 (2) 、氩和 (3) 。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4) 。 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 (5) 辐射。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 (6) ,夏天比冬天 (7) 。 5. (8)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 (9)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10) 。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 (11)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 (12)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 (13) 千米。 答案: (1)氮 (2)氧 (3)二氧化碳 (4)紫外线 (5)长波 (6)低 (7)低 (8)水汽 (9)温度 (10)降低 (11)平流 (12)升高 (13)1200 三、判断题: (说明: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 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 6.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 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答案:1.对,2.错,3.错,4.对,5.错,6.对,7.对。 四、问答题: 1. 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 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植物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全球的植物要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由于生物的呼吸,有机物的分解以及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又要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样就存在着消耗和产生二氧化碳的两种过程。一般来说,消耗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其速度在大多数地区是夏半年大,冬半年小;而呼吸作用等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则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所以这两种过程速度的差异在一天之内是不断变化的,在一年中也随季节变化,从而引起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在一天中,从日出开始,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植物光合速率不断增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随之不断降低,中午前后,植被上方的二氧化碳浓度达最低值;午后,随着空气温度下降,光合作用减慢,呼吸速率加快,使二氧化碳消耗减少;日落后,光合作用停止,而呼吸作用仍在进行,故近地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大,到第二天日出时达一天的最大值。 在一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也主要受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一般来说,植物夏季生长最旺,光合作用最强,秋季最弱。因此二氧化碳浓度秋季最小,春季最大。 此外,由于人类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因而二氧化碳浓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2.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对流层是大气中最低的一层,是对生物和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气层。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 (1)对流层集中了80%以上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大气中的云、雾、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都集中在这一气层内; (2) 在对流层中, 气温一般随高度增高而下降, 平均每上升100米, 气温降低0.65℃,在对流层顶可降至-50℃至-85℃; (3) 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和乱流运动,促进了气层内的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4) 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在水平方向的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和地表性质分布的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2012.121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1.名词解释:气温垂直递减率(每上升100m,气温约下降0.65℃,也称气温垂直梯度,通常 以γ表示)、饱和水汽压(p16 饱和空气产生的水汽压力称为饱和水汽压 E)、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U)、露点(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使空气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 td)、饱和差(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成为饱和差 d)。 2.气候与天气的不同有哪些?天气:一个地方某一瞬间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称为天气。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间发生的天气状态,既包括平均状态又包括极端状态。 3.平流层和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平流层:①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②空气以水平运 动为主③水汽含量极少,大多数时间天气晴朗对流层: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4.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气溶胶的气候效应。臭氧: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臭氧 层增暖,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同时,臭氧层的存在也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太阳紫外线的伤害,对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生存起了保护作用。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不可缺少的原料,他的增多也会对提高植物光和效率产生一定影响。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对空气和地面有增温效应,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将会导致温度上升,并使全球气候发生明显变化。水汽:形成各种凝结物如云、雾、雨、雪、雹等,水汽相变过程吸收或放出潜热,引起大气湿度变化,同时引起热量转移,对大气运动的能量转移和变化,地面及大气温度、海洋之间的水分循环和交换,以及各种大气现象都有着重要影响。能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参与大气温室效应形成,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影响云雨及各种降水,对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水分有着直接影响,最终影响到植物及农作物的产量。气溶胶粒子:使大气能见度变坏,能减弱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影响地面及空气温度。大气气溶胶微粒能充当水汽凝结核,对云、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5.如何用饱和差、露点温度来判断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饱和差表示实际空气距离饱和的程 度d=E-e d>0未饱和露点温度:t>td时,表示空气未饱和;t=td时,表示空气饱和;t <td时,表示空气过饱和。 6.已知气温和相对湿度后,如何得出饱和水汽压、水汽压、饱和差、露点温度。P16 第二章、第三章 1.名词解释: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面上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称为太阳常数以S0表示)、 2.大气透明系数(P大气透明系数是表征大气透明度的特征量,是指透过一个大气质量的透射辐射与入射辐射之比。)、 3.太阳高度(太阳光线和观测点地平线间的夹角,以h表示)、太阳直接辐射(太阳以平行光方式投射到与光线相垂直的面上的辐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用S表示)、总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称为总辐射用St表示)、大气逆辐射(投向地面的这部分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以La表示)、大气之窗(大气之窗是指地球辐射中波长为8.5到11微米波段的辐射几乎没有为大气所吸收而能全部透过并进入太空,好像大气为这个波段长开了一个窗子,故名为“大气之窗”。)、地面有效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发射的长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

气象学复习资料(00001)

气象学复习资料

一、单选:10×1.5=15 二、多选:5×2=10 三、名词解释:5×3=15 气象学大气污染照度太阳常数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差额容积热容量导温率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干燥度地转风季风气团气旋大陆度 四、计算: .......... 五、问答题:6×6=36 1.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几层?对流层有什么特点? 2.天气和气候的关系如何? 3.什么叫分子散射和漫射?为什么晴朗的天空成成蓝色,浑浊的天空成乳白 色? 4.为什么晴天的夜晚比阴天的夜晚温度低? 5.为什么干燥土壤表面昼夜温差比潮湿土壤表面昼夜温差大? 6.为什么地面最高温度不出现在正午,而出现在13时左右? 7.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各具什么特点? 8.为什么湿绝热直减率比干绝热直减率小? 9.气温直减率、干绝热直减率和湿绝热直减率有何区别? 10.如何判断大气静力稳定度? 11.为什么相对湿度和日温变化相反? 12.大气中水分凝结的条件是什么?如何满足其条件? 13.为什么形成雾和霜的有利条件是晴朗无风的夜晚? 14.罗风压定律(定律名字不清楚好象是这样) 15.在三圈环流中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有哪些? 16.锋分为哪几种类型?缓行冷锋的天气特点? 17.气候的形成有哪些因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18.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主要特点? 名词解释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包括各种物理的、化学的遗迹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局部、甚至全球范围的大气成分发生对生物界有害的变化。 照度:单位面积上接受的光通量。 太阳常数: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约为1.496×108km),在地球大气上界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地面辐射差额: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容积热容量: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导温率:单位容积的物质,通过热传导,有垂直方向获得或失去λ焦耳的热量时,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数值。 干绝热直减率:空气是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的这种干绝热升降运动而引起

气象学复习资料[1]

一、单选:10×1.5=15 二、多选:5×2=10 三、名词解释:5×3=15 气象学大气污染照度太阳常数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差额容积热容量导温率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干燥度逆转风季风气团气旋大陆度 四、计算: .......... 五、问答题:6×6=36 1.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几层?对流层有什么特点? 2.天气和气候的关系如何? 3.什么叫分子散射和漫射?为什么晴朗的天空成成蓝色,浑浊的天空成乳白色? 4.为什 么晴天的夜晚比阴天的夜晚温度低? 5.为什么干燥土壤表面昼夜温差比潮湿土壤表面昼夜温差大? 6.为什么地面最高温度不出现在正午,而出现在13时左右? 7.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各具什么特点? 8.为什么湿绝热直减率比干绝热直减率小? 9.气温直减率、干绝热直减率和湿绝热直减率有何区别? 10.如何判断大气静力稳定度? 11.为什么相对湿度和日温变化相反? 12.大气中水分凝结的条件是什么?如何满足其条件? 13.为什么形成雾和霜的有利条件是晴朗无风的夜晚? 14.罗风压定律(定律名字不清楚好象是这样) 15.在三圈环流中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有哪些? 16.锋分为哪几种类型?缓行冷锋的天气特点? 17.气候的形成有哪些因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18.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主要特点? 名词解释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包括各种物理的、化学的遗迹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局部、甚至全球范围的大气成分发生对生物界有害的变化。 照度:单位面积上接受的光通量。 太阳常数: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约为1.496×108km),在地球大气上界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地面辐射差额: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 容积热容量: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导温率:单位容积的物质,通过热传导,有垂直方向获得或失去λ焦耳的热量时,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数值。 干绝热直减率:空气是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的这种干绝热升降运动而引起气块的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

雷达气象学考试复习培训资料

雷达气象学考试复习

雷达气象学考试复习 1.说明和解释冰雹回波的主要特点(10分)。 答:冰雹云回波特征:回波强度特别强(地域、月份、>50dBZ );回波顶高高(>10km );上升(旋转)气流特别强(也有强下沉气流,)。 PPI 上,1、有“V ”字形缺口,衰减。2、钩状回波。3、TBSS or 辉斑回波。画图解释。 RHI 上:1、超级单体风暴中的穹窿(BWER ,∵上升气流)、回波墙和悬挂回波。2、强回波高度高。3、旁瓣回波。画图解释。4、辉斑回波。5、在回波强中心的下游,有一个伸展达60-150km 甚至更远的砧状回波。 速度图上可以看到正负速度中心分布在径线的两侧,有螺旋结构。有可能会出现速度模糊。 2.画出均匀西北风的VAD 图像 从VAD 图像上可以获得环境风速和风向的信息,西北风的风向对应7/4π(315°)如图所示,零速度线是从45°—225°方位的一条直线(可配图说明)。由此可绘出VAD 图像。 3.解释多普勒频移: 多普勒频移:由于相对运动造成的频率变化 设有一个运动目标相对于雷达的距离为r ,雷达波长为λ。 发射脉冲在雷达和目标之间的往返距离为2r ,用相位来度量为2π?2r/λ。若发射脉冲的初始相位为φ0,则散射波的相位为φ=φ0+4πr/λ。 目标物沿径向移动时,相位随时间的变化率(角频率) 44r d d r v d t d t ?ππλλ== 另一方面,角频率与频率的关系2D d f d t ? ωπ== 则多普勒频率与目标运动速度的关系fD=2vr/λ 4.天线方向图:在极坐标中绘出的通过天线水平和垂直面上的能流密度的相对分布曲线图。天气雷达的天线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它所辐射的功率集中在波束所指的方向上。 反映了雷达波束的电磁场强度及其能流密度在空间的分布;曲线上各点与坐标原点的连线长度,代表该方向上相对能流密度大小。 π/4 3π/4 7π/4 方位角 速度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考试题型:题型一、名词解释 5个,每个2分,题型二、判断 15个,每个1分,题型三、填空题25-27个 1空1分,题型四、完成题(画图) 4个,每个2分,题型五、计算(辐射、积温、压高公式、湿度四选三)、题3个,12分,题型六、问答题6个,25分-29分 老师平时留的作业题也要看。此资料仅供参考,有争议的地方查找课本或向他人咨询。 第一章大气 1.概念:光化学氧化剂、酸雨、可吸入颗粒物、飘尘、降尘、天气、气候 光化学氧化剂:是由天然源和人工源排放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主要的是O3,PAN) 酸雨:是指PH<5.6的降水 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粒径小于10μm的粒子。 飘尘:是指粒径小于10μm的微粒。 降尘:是指粒径大于10μm的微粒。 2.简述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大气组成:a、干洁空气:除去水汽和各种杂质以外的所有混合气体统称干洁空气,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氩和二氧化碳。b、大气中水汽: 大气中水汽主要来自地表海洋和江河湖等水体表面蒸发和植物体的蒸腾,大气中水汽含量自地面向高空逐渐减少,水汽水汽是低层大气中的重要成分,含量不多,只占大气总容积的0%~4%。c、气溶胶粒子:指大气中处于悬浮状的植物花粉和孢子、盐粒、火山和宇宙尘埃等固体小颗粒及小水滴、冰晶等。气溶胶粒子来源分为人工源和自然原 垂直分布:从下到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对流层:特点①有强烈的上下对流运动②层内集聚3/4大气质量和几乎所有的水汽③在同一地点的同一时间里,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④该层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⑤⑥地面看到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内,它是天气变化最为复杂的一层 平流层:①随高度的升高,温度也升高②该层空气较稳定③该层温度受地面影响小,水汽含量很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臭氧含量较多 中间层:①随高度的升高温度下降②该层空气较稀薄 热层:①这一层的厚度是从中间层顶到500KM的高度②随高度的升高,温度也升高③该层的厚度和最高温度值都与太阳活动有关④该层空气极其稀薄。 散逸层:(热层顶以上到3000km的高度)①该层内温度不连续,难以确定温度曲线②该层空气分子受地心引力的作用极小,因此运动速度极快 3.对流层的主要特征(见题2) 4.大气污染物分哪几大类?并举出具体污染物 A、含硫化合物:SO2、SO3、H2SO4、H2S硫醇、亚硫酸盐、硫酸盐和有机硫化物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SO2、H2SO4、H2S B、含氮化合物:NH3、N2O、NO、NO2等,通常以NO,NO2危害最大 C、碳氧化合物:CO、CO2 D、碳氢化合物: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其中CH4、C20H12是主

《气象学与气候学》习题集及答案解析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天气: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 2、干洁大气:除去水汽及其他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体质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3、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4、气候系统: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雪圈和生物圈组成的整个系统,以及系统内各子系统间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统称为气候系统。 5、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 6、黑体:对于投射到该物体上所有波长的辐射都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7、深厚系统:温压场对称的天气系统,如暖高压和冷低压。。 8、大气窗:大气中对地面长波辐射在8-12微米的吸收几乎为零,地面辐射直接透过大气层进入宇宙中。 9、温室效应: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能让大量的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到达地面,但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氧化亚氮、氯氟烃等温室气体成分的存在,使大气能强烈地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热,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回给地面一部分,对地表有保温效应,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亦称花房效应。 10、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 11、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12、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流形式向周围传递或交换能量的方式。 13、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14、大气逆辐射:指向地面的那部分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15、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16、地面辐射差额: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辐射差额。 17、大气稳定度:处在静力平衡状态中的空气块因受外力因子的扰动后,大气层结(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有使其返回或远离原来平衡位置的趋势或程度,称之为大气稳定度。 18、干绝热过程: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作垂直升降运动时,既没有与外界交换热量,又没有发生水相变化的过程。 19、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 20、逆温: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增的反常现象。 21、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因地面、雪面或冰面、云层顶部等的强烈辐射冷却,使紧贴其上的气层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的的逆温。 22、阳伞效应:大气中云和气溶胶对太阳辐射的强烈散射和反射作用,减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对地面有降温作用。 23、温室效应: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能让大量的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到达地面,但大气能强烈地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热,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回给地面一部分,对地表有保温效应。 24、气温年较差:一年中的最冷月的平均温度与最热月的平均温度之差。 25、虚温:在同一压强下,干空气密度等于湿空气密度时,干空气应有的温度。 26、露点:湿空气在水汽含量不变条件下,等压降温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27、位温:气块循着干绝热过程移动到同一个标准高度1000hPa 处,所具有的温度。 28、相对湿度:空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 29、饱和水汽压:在一定温度下,从水面或冰面进入空气中的水分子数与从空气中进入水面或冰面的水分子数相等时的水汽压。 30、位势高度:是指单位质量的物体从海平面抬升到某一高度克服重力所作的功。 31、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卫星气象学1-4章考试题(带答案)

卫星气象学1-4章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 1、卫星气象学是指如何利用(气象卫星探测)各种气象要素,并将(卫星探测)到的资料如何用于大气科学的一门学科。 2、利用气象卫星对大气进行遥感探测称作(气象卫星遥感),亦称(卫星大气遥感)。 3、卫星气象学主要研究(60KM )以下大气中各气象要素的获取和应用。 4、遥感按工作方式可以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5、(暴雨)和(强雷暴)是灾害性危险天气系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常造成严重损失。 6、卫星作为一个(天体),它要受到其他天体的(引力)的作用。 7、对于第一定律,圆锥截线表示为θcos 112e e a r +-=,θ是矢经与半 长轴之间的夹角,称(真近点角)。 8、由于卫星运动和地球的自转,星下点在地球表面形成一条连续的运动轨迹,这一轨迹称为(星下点轨迹)。 9、由于卫星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所以当卫星绕地球转一周后,地球相对卫星转过的度数称之为(截距)。 10、当卫星倾角为90°时,卫星通过南北两极,这种轨迹称之(极地轨道)。 11、地面的(散射辐照度)为分子散射、气溶胶粒子散射和地面

与大气之间多次散射之和。 12、表示卫星探测分辨率的参数有三个,分别为:(空间分辨率)、(灰度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13、卫星云图的增强处理是对灰度或辐射值进行处理,通过(灰度变化),将人眼不能发现的目标物细微结构清楚的表现出来。 14、从卫星到观测地表面积之间构成的空间立体角称作(瞬时视场)。 15、(等效噪声温度差)是指目标物温度的改变而引起投射到探测器的辐射功率的改变正好等于等效噪声功率时的温度差。16、光学系统的作用是手机目标物发出的(辐射能),并将其传给探测器。 17、由于云和气溶胶(特别是火山灰)对太阳辐射的强散射作用,导致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减少,称为(阳伞效应或反射效应). 18、当太阳光从水面单向反射至卫星仪器内,则其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一片色调较浅的明亮区域,这区域称做(太阳耀斑区)。19、(黑体)是指某一物体在任何温度下,对任意方向和波长的吸收率或发射率都等于1。 20、如果物体的吸收率(或发射率)随波长而变,则这种物体称作(选择性辐射体)。 21、风云2号静止气象卫星星下点地面分辨率可见光为 (1.25km),红外为(5.0km),水汽为(5.0km)。

天气学复习题

第一章 d1、站在转动的地球上观测单位质量空气所受到力有哪些?各作用力定义、表达式及意义如何? 答:气压梯度力、地心引力、惯性离心力、重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分析 (1)、气压梯度力:当气压分布不均匀时,单位质量气块上受到的净压力称为气压梯度力。 表达式: 拉普拉斯算子: -▽p 为气压梯度,由气压分布不均匀造成。G 的大小与ρ成反比,与▽p 的大小成正比 G 的方向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地心引力:地球对单位质量的空气块所施加的万有引力。表达式: 其中:K :万有引力常量,M :地球质量, a :空气块到地心的距离 大小: 不变,常数方向: 指向地心。 (3). 摩擦力:单位质量空气所受到的净粘滞力。 表达式: 其中:为粘滞系数大气为低粘性流体,一般只在行星边界层(摩擦层)考虑摩擦作用,自由大气中则忽略摩擦作用。 (4)、视示力:由旋转坐标系的加速作用而假想的力(惯性离心力、地转偏向力) 1. 惯性离心力:观测者站在旋转地球外观测单位质量空气块所受到一个向心力的作用,但站在转动地球上()观测它的运动,发现它是静止的(),这必然引入一个与向心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力,此力称为惯性离心力。 表达式: 大小:与纬圈半径成正比,即:与纬度成反比;方向:在纬圈平面内,垂直地轴指向外 2.地转偏向力(科氏力) 观测者站在旋转地球上观测单位质量空气块运动(),发现在北半球有一个向右偏的力,在南半球向左偏的力。称此力为地转偏向力,又名科氏力。 表达式:V A ?Ω-=2 地转偏向力的大小:(1)与相对速度|V|大小成正比(因角速度为常数);当|V|=0时,A=0,只有在做相对运动时,A 才存在。(2)与速度夹角也成正比。 水平地转偏向力:大气中垂直运动一般也较小,气块主要受x 方向和y 方向地转偏向力,即:水平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地转偏向力方向:与垂直地轴和速度方向垂直,只能改变气块的运动方向,不能改变其大小。在不考虑w 和Az 的情况下,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指向运动方向右侧,在南半球,地ρx y z ???2a R

第五章 农业气象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气压与风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风由东吹向西,则称为_____风。 ①东②东南③西④西北 2、在北半球,吹地转风时,背风而立,低压在_____ 。 ①右边②右前方③左边④左前方 3、随着海拔高度增高,气压会______。 ①增大②降低③先增后降④先降后增 4、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_____ 百帕。 ①4/3 ②760 ③1000 ④1013 5、在陆地上,_____气压高。 ①春季②夏季③秋季④冬季 6、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_____增大。 ①大气质量②大气压力③单位气压高度差④大气柱 7、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____ 的作用。 ①水平地转偏向力②水平气压梯度力 ③摩擦力④惯性离心力 8、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_____ 。 ①高压指向低压②低压指向高压 ③中间指向四周④四周指向中间 9、在北半球,水平地转偏向力指向物体运动方向的____ 。 ①左前方②右后方③左方④右方 10、___ 越大,地转风的风速越大。 ①纬度②大气密度 ③气压梯度④地球自转角速度 11、梯度风未考虑_____ 的作用。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水平地转偏向力 ③惯性离心力④摩擦力 12、在三圈环流中,南、北半球各形成_____ 个气压带。 ①2 ②3 ③4 ④5 13、由于季风影响.在_____ 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从大陆吹向梅洋。 ①春②夏③秋④冬 (二)多项选择 14、我国是著名的季风区,夏季盛行_____。 ①东南风②东北风③西南风④西北风⑤东风 15、梯度风是自由大气中空气所受_____相平衡时的运动。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水平地转偏向力 ③惯性离心力④重力⑤浮力 16、_____为自由大气中的风。 ①季风②梯度风③海陆风④焚风⑤地转风 17、地转风是空气所受_____相平衡时的运动。 ①重力②浮力③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水平地转偏向力⑤惯性离心力⑥摩擦力 18、北半球行星风带包括有_____。 ①西北信风带②东北信风带③盛行东风带 ④盛行西风带⑤极地东风带⑥极地西风带 19、_____ 为地方性风。 ①地转风②梯度风③摩擦风④焚风 ⑤海陆风⑥峡谷风⑦山谷风 20、海拔越高,则_____。 ①气压越高②气压越低③空气密度越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