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

同学们,今天我要介绍的是国防动员。主要讲3 个问题:一是国防动员的意义;

二是国防动员的内容;三是国防动员的特点。

国防动员又称战争动员,是指为捍卫国家利益达到国家防务的目的,国家采取

有效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而

进行的动员。在我国国防动员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4000 多年前的夏朝,夏启(大

禹之子)为征讨扈氏,在甘地采取战场誓师的形式(史称甘誓),进行了有史记载的

第一次国防动员。到了春秋时期,各国之间连续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国防动员随之

趋于频繁,促进了国防动员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兵役动员体制。到了近、现

代,由于战争规模不断扩大,战争手段日趋复杂,国防动员在赢得战争胜利、保卫

国家安全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促使国防动员的体制日趋完善。在我国的历次国内

革命战争中,我们党都十分重视动员工作,注重军民融合、平战结合,为战争的胜

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在应对局部战争和突发自然灾害中,国防动员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有力地保卫了人民的和平生活环境和国家安全。为加

强国防动员建设,我国于2010 年2 月26 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并于2010 年7 月1 日起施行。

一、国防动员的意义

国防动员属于国家战略问题,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关系到国家的安

危。无论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无论是全面战争,还是局部战争,无论是常

规战争,还是非常规战争,都离不开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是影响战争结局的重要因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从1939 年“闪

击”波兰开始,在不到10 个月的时间内,先后占领了波兰、挪威、丹麦、荷兰、比

利时、卢森堡、法国等七个国家。造成这些国家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

些国家在国防动员上的严重失误,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实际上,1939 年3 月波兰

就被德军包围了,但是波兰到8 月20 日才下达全国总动员令,战争开始48 小时,统帅部便陷于瘫痪,9 月底波兰全军瓦解。法国的情况更惨,在德军“闪击”之下,

全国不能适时转入战争轨道,兵力严重不足,生产迟滞,法军一周内就被击败。相

反,国防动员进行的快速有效,也会扭转战局。如1973 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

在遭到埃及、叙利亚的突然袭击10 分钟以后,就通过电台向全国发布了战争动员令,48 小时动员了30 万后备兵员,使以军总兵力从11 万猛增到40 多万,很快扭转了战局。西奈半岛以军的主力沙龙师,就是从预备役动员编成的,战争爆发第二天就

开赴运河前线作战,并在反击中率先突破运河西岸,重创埃军。这次战争以色列所

以迅速从被动变主动,可以说主要靠的是紧急动员。正如西方评论家所说:“如果说

埃及强渡运河是这次战争的第一次胜利,那么以色列的动员则是第二次胜利。”

现代战争,往往是不宣而战,突然袭击,陆地、空中、海上、电磁等领域同时

进行,前方后方都是战场。这对于处于战略防御地位的国家来说,是一场你死我活、

存亡攸关的考验。平时动员准备的如何,临战时的应急动员如何,战争进程中的持

续动员如何,对于战争的成败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国防动员的组织水平越高,就

能够做出快速反应,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紧急动员,实行战略展开,以稳定战

局,掩护国家转入战时体制,掌握战争初期的主动权。国防动员组织得不好,则会

在突发战争面前措手不及,被动挨打,造成严重损失,甚至危及整个战局。

国防动员是进行战争的前提与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战争是一个军事力量不

断消耗与不断补充的活动过程。现代战争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空前增大,靠平

时的常备军和战前的物质储备,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必须通过国防动员,使预备役

人员转为现役,民用工业转为军用,在人员、武器装备以及各方面力量上弥补因战

争破坏而造成的巨大消耗,不断满足战争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入侵苏

联的前4 个月,苏联丧失了西部大片领土,损失军队170 余万人和大批装备、物资,苏军处于被动地位。然而苏联通过出色的国防动员,把战争潜力迅速转化为战争实

力。半年之内重新组建286 个步兵师,159 个步兵旅和82 个骑兵师,总兵力由战前

的410 万人猛增到1000 万人。一年之内,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改组和企业东迁任务,

大批民用工厂分别转产各种武器装备。到1942 年苏军共生产各型飞机254130 余架,坦克约24500 辆,火炮33100 门,迫击炮125600 门,炮弹12740 发。这样,不仅弥补了前期战争的消耗,而且大大增强了军事实力,为稳住战局和而后实现战争的转

折创造了条件。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时,德军起初想消灭当面苏联守军即可占领斯

大林格勒。但是,德军大大低估了苏联的动员能力,由于苏军的持续动员,共动员

2700 万多人参战,占到全国人员的14.1%。使苏军士兵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前线,德

军根本不可能消灭当面苏军。最终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并扭转了战

局。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我国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局部动员。在全国广泛深入地进

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宣传教育,激发了广大军民的爱国热情,提高了国际主义

觉悟,掀起了积极支援战争、踊跃参军、参战的热潮,全国207 万民兵、青年参加

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还动员了大批汽车司机、铁路员工和医务、通信人员,担负战

争勤务,其中,动员医务人员约6000 人,铁路员工(北京、上海市的)2600 多人,

汽车司机(东北各省的)5571 人;全国还开展捐献运动,共捐献人民币5.565 亿元,可购买3710 架米格-15 战斗机;动员部分国民经济部门,生产武器装备、作战物

资和给养品,保障了战争的需要,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国防动员是实现“平时少养兵,战时多出兵”的基本途径。当今世界上任何一

个国家,哪怕是经济极为发达的国家,在平时要保持战时需要的庞大军队显然是不

可取的。这在经济上负担太大,而且也没有必要。所以,一个国家,在平时一般只

保持一支比较精干的常备军以应急需,并把它作为战时动员扩编的基础和骨干。这

样就产生了平时养兵少、战时用兵多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途径,就是依靠

国防动员。通过国防动员,在平时建立的强大后备力量,在战时就可以使常备军成

倍的增长,并可为战争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员补充。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战前

只有兵力130 万人,通过战争动员到1944 年迅速扩大到1700 万人,比战前增长13 倍多;美国战前只有兵力33 万人,通过战争动员到1944 年迅速扩大到1200 万人,比战前增长36 倍;日本战前只有兵力63 万人,到1945 年扩大到720 万人,比战前增长11.4 倍。这些国家的兵力之所以能够得到迅速扩大,主要是在战前实行了现役

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制度,大量储备和训练了后备兵员,在战时实施了有效的国防动

员。

国防动员是遏制战争的战略威慑力量。国防动员的应战功能主要有两大项,一

个是实战功能,另一个是威慑功能。淮海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 万人,敌军先后出

动兵力80 万人,历时65 天,歼灭和争取起义、投诚国民党军5 个兵团部、22 个军部、56 个师,歼敌55.5 万余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

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

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毛泽东对淮海战役,有一个精辟的概括:一锅夹生饭,硬

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斯大林得知淮海战役胜利消息后,高兴地在他的

台历上写下了“奇迹、奇迹、真是奇迹”几个字,并要苏联驻中国大使罗申向毛泽

东提出要求介绍淮海战役的情况和经验。战争刚结束,当时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高

级指挥系的将军们便把它列为经典战役,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来研究。多少年过去了,

各国军事学院的战史教材上,至今仍把这次大战称为“经典战例”。淮海战役取得胜

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战役期间,中共中央华东局、中原局和冀鲁豫分局全力组织支

前工作。浩浩荡荡的支前大军,日夜活跃在战场上。支前民工共543 万人,担架20.6

万副,大小车辆88.1 万辆,挑子30.5 万副,牲畜76.7 万头,船只8539 只,由后方向前线运送弹药1460 万斤、筹运粮食9.6 亿斤,由前线向后方转运伤员11 万余名,有力地保障了大规模作战的需要。淮海战役纪念馆新馆于2007 年9 月投入使用。除

了原先陈列的阵亡先烈、战役进展,特地开辟了两个展厅,内容只有一个:“支前民工”。小竹棍的故事让今天的人们可以看到当年支前的场景。1948 年秋天,山东农

民唐和恩带着原来要饭时使用的一根一米长的小竹棍,从家乡山东胶东地区莱东县

出发,在此后五个多月的时间里,唐和恩带领的小车队和千万个支前队伍一样,冒

风雪,忍饥寒,翻山涉水,日夜奔走。自己吃“三红”(红高粱、红萝卜、红辣椒),

省下小米、白面供应部队。遇到刮风下雨,就把蓑衣、棉衣脱下来盖在军粮上。淮

海战役所需的9.64 亿斤粮食,就是被唐和恩这样的普通民工运到了前线。而在唐和

恩的竹棍上,刻下了他所经过的每一个地方:水沟头---平度---临淄---蒙阴---临沂--- 徐州---萧县---宿县---濉溪口,包括山东、江苏、安徽三个省88 个城镇和村庄。当时,民工中有句口号:“队伍打到哪里,支前就跟到哪里”。战争结束后,各解放区的筹

粮统计显示,胶东、渤海、鲁中南地区筹集了粮食3.9 亿斤,超过总量9.64 亿斤的

三分之一。郯城是鲁南地区一个普通县城,人口40 万,县府存量只有100 万斤,但

上级下达的缴粮任务是400 万斤,郯城最终缴粮500 万斤。费县民工王奎行,带着

8 名同伴,3 次冲上火线,救了16 名伤员,父亲病故也未能回家。莒南县担架队有2797 名成员,1200 人没有棉裤,1390 人没有鞋子,但是却在寒冬腊月中奔走在前

线。其中,特等支前功臣朱正章腿生冻疮,肿胀难忍,仍拄着拐杖坚持送伤员,连

续8 趟,往返300 余公里,他甚至用自己吃饭喝水的碗给伤员接大小便。沂水县民

兵连一排,在排长张伯高的带领下,为部队服务三个月,押解战俘2180 名,全排集

体立功。民工李汇文拒绝了国民党俘虏的金钱收买,并将俘虏用于贿赂的银元上缴。

威慑,是当代不可忽视的重要战略手段之一。就威慑本质属性来讲,它是非实

战的,而就实际效果来讲,又可以说是实战功能的变相表现形式。一个国家的国防

动员潜力大、动员能力强、动员准备程度高,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威慑力量。比

如: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典、瑞士是长期处于两大对立集团之间的小国,平时只

保持几万人的常备军,但由于非常重视做好动员准备和提高动员能力,一有情况可

迅速征召兵员,扩充起一支48 万多人的军队,使潜在的入侵者感受到入侵将付出得

不偿失的代价。1958 年,我国面对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国民党反攻大陆的叫嚣,中央

提出以民兵形式实行全民皆兵,毛主席发出了“大办民兵师”的号召,当年就成立

了5000 多个民兵师,年底民兵就达到2亿2千万人,民兵人数最高时曾达到2亿7

千万人,实现了“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的局面,有力地震慑了苏联

准备入侵中国和国民党反动派反攻大陆的嚣张气焰。上世纪60 年代,英国元帅蒙哥

马利访问中国,尤其是看到中国民兵训练后得出一个结论:“战争的规律之一是不能

进攻中国,要是进攻中国就一定要大倒其霉,因为中国就像一块吸水石一样,任凭

你有原子弹,有大量新式武器装备也无济于事,必将被中国人民所击败。”现阶段,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有着巨大的动员潜力,如果把动员准备工作做好,对国

内来说,它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因素,对外来讲,它是制止侵略,使敌人望而

生畏,不敢轻举妄动的因素;对国防来讲,它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世界局势,制

止世界战争爆发的因素。

二、国防动员的内容

国防动员的内容很丰富,主要包括政治动员、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

人民防空动员、交通运输动员和信息资源动员等。无论是那方面的动员都离不开军

民结合、深度融合。

政治动员分为国内政治(思想)动员和国外政治(外交)动员。其主要目的任

务是:国家政治体制向适应战争需要的方向转变;对国民进行广泛的政治宣传和精

神灌注,激发全体军民的爱国热情,以形成良好的迎战精神状态;通过细致扎实的

工作,调动各种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支援战争;广泛开展外交活动和对外宣传,巩固

和扩大国际统一战线,争取世界人民和友好国家的理解和支持。政治动员主要是:

开展深入、广泛、持久的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尚武精神教育。拿破仑说“中

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千万不要叫醒他,否则世界将为之震动。”对全民进行教育首

先就是呼醒这头“狮子”。在军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中加强战斗意志和作风培养;加

强对外友好往来和交流,建立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战时政治动员主要是:运用舆

论工具和宣传手段,广泛开展有关的政治宣传和精神灌注;调整对外政策,积极开

展各种外交活动和对外宣传。

武装力量动员,即国家将军队及其他武装组织由平时体制转为战时体制的措施

和活动。武装力量动员是夺取战略主动权,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手段,也是遏制战

争爆发、维护和平与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国防动员中居于核心地位。武装力量

动员,通常包括兵员动员、武器装备动员和后勤物资动员。兵员动员在战时不仅是

根据国家动员命令,停止现役军人退役、休假,进行现役军人动员,而且同时,征

召后备兵员,以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兵员将平时编制的现役部队补充满员和组建

新部队,并随着战争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进行持续动员,保障战争的最后胜利。

兵员动员特别是预备役的动员是重中之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60 多个国家的参

战兵力达到了1.1 亿,兵员动员起到重要作用。美国动员了1400 万人,占全国人口10%;苏联动员了2700 万人,占14.1%;德国动员了1700 万人,占22%;日本动员了100 万人,占10%。德国征兵量虽然高达22%,但兵员资源还是严重不足,当时德国规定,年龄在15-60 岁的男性和17-40 岁的女性必须入伍,以保障国家的战争行为能持续进行下去。武器装备动员在战时主要是,根据国家动员命令,在军

事系统的统一布置下,本着就近的原则,分别进行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和

战略、战役仓库储备装备的紧急启用,把完好的装备迅速、准确地配发给作战部队

和其他武装组织,保证战争需要。

国民经济动员,指国家将经济部门及其相应的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从平时体

制转入战时体制的措施和活动。其目的是充分调动国家的经济能力,提高生产水平,扩大军品生产,挖掘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扩大工业产品、特别是军品生产规模,满

足军队作战需要。自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以来,经济动员能力特别是战时工业动

员生产能力的强弱已成为决定战争最后胜负的关键因素。美国航空业的80%、原子

能工业的10%、造船业的60%、电子工业的40%、机械工业的28%、钢铁和石油10%从事军工生产。像福特公司除生产汽车外,还生产坦克、飞机、舰用大炮、宇

宙飞船。洛克希德产品的80%、波音54%、通用20%都是军工产品。海湾战争中,仅美国陆军就签订了4000 多项物资生产合同,动员了1500 多家承包商,6000 多条生产线,生产了25 亿美元的武器装备产品。在现代条件下,搞好经济动员,不仅是保障战争物资需求的基本手段,也是战争时期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的必要措施,更是

解决国防经济与国民经济、战时经济与平时经济矛盾的重要途径。国民经济动员通

常包括工业、农业、物资、商业贸易、邮电通信、财政金融等方面的动员。

人民防空动员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令,动员社会力量,进行防空设施建设,

组织防空专业队伍,普及防空知识教育,组织隐蔽疏散,配合防空作战,消除空袭

后果等。目的是保护居民、经济设施及其他重要目标的安全,减少国家及人民群众

生命财产的损失,保存战争潜力。人民防空动员不仅是抗敌空袭,保护战争潜力的

重要手段和战时稳定社会的很重要保证,也是进行人民战争的一种有效的形式。1999

年3 月爆发的科索沃战争,多国部队对南联盟进行了高强度空袭,最终迫使南联盟

军队撤出科索沃。在长达78 天的轰炸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共用了50 多颗卫星为

其服务,出动30 多种机种,飞机3.485 万架次,投下各种型号的导弹和炸弹2.3

万余枚,对前南联盟的40 多个城市、496 个军事和民用目标以及520 个战术目标进

行了大规模的空中打击。南联盟面对多国部队超强的空中打击,实施了较为成功的

国防动员。例如,南联盟把大量战略物资和武器弹药埋藏起来,把地空导弹、坦克、

飞机隐蔽伪装起来,保存了大量的战争潜力。78 天的狂轰滥炸,在科索沃境内,仅

使南联盟军队的300 辆坦克损失了13 辆。南联盟军队从科索沃撤离时,第三集团军

部队军容严整,机械化装备基本齐全,47000 人的正规军有条不紊的后撤。

国防交通动员是指在全国或部分地区调集交通力量,全力保障战争需要的紧急

行动。国防交通动员,通常在国家动员领导机构的统一领导下,由国防交通主管机

构组织,协同政府、军队有关部门共同实施。国防交通动员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战

争规模和作战需要,有计划地将平时国防交通领导机构迅速按方案转入战时体制;

根据作战保障需要,动员、征用社会运输力量,必要时对交通运输系统实行不同范

围不同形式的军事化管理;动员、组织各交通保障队伍和交通保障器材迅速到位,

实行运输、抢修、防护任务;根据统帅部的规定,做好对弃守地区的交通遮断准备,

保障及时遮断。海湾战争,美国动用了军事空运司令部90%的战略运输机280 架,

投入了8 艘大型快速运输船,动用了三分之二的海上预置船和近半数的后备役中心

船队的船只,以及动员租用民船2000 艘、征用30 家航空公司200 多架大型运输机。正是动员了强大的运力,美军才有可能在相距1.5 万公里的距离上顺利进行兵力投

送,其40 万人员、600 万吨总体积达11 万多立方米的物资才有可能运送到海湾地

区。

信息资源动员,是指为满足夺取和保持战争制信息权的需要,国家重新配置信

息资源和统一组织信息力量,进行信息技术开发、研制信息化武器装备、提供可靠

信息服务、开展全民信息战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为了攻克

伊军坚固的地下掩体,紧急动员科技力量和工业部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进行了GBU -28 型激光制导钻地炸弹的设计和实验,并迅速生产了50 枚投入战场,为美国的

“斩首行动”奠定了基础。信息资源动员内容相当广泛,一是信息研究机构的动员;

二是信息技术人才动员,在军地培养和储备高技术的信息人才,为打赢信息化战争

服务;三是信息网络资源动员,构建安全快捷的军地互为支撑的信息网络,为武装

力量及其他部门提供信息资源保障,利用信息资源争取战争的优势;四是信息科研

经费、设备和物资的进一步动员。

三、国防动员的特点

国防是国家大局所系,根本利益所在。国防行为,是国家行为中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是国家维护自身的安全利益而行使主权所进行的一切活动。战争是国防行

为的最高形式和手段,服务于战争和其他危机需要的国防动员,是维护国家安全利

益的重要措施,是国家防卫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行为与意志的集中体现。

随着战争规模的发展,国防动员涉及社会各个领域,不仅在军事领域,而且逐步扩

展到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外交等领域,动员的人员不仅包括军人,

而且包括工、农、商、学等人员。动员的不仅是人力,而且还有物力、财力、运力

等,武器装备、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等都可能成为动员的对象。动员的人力、物力、

财力也随战争的发展不断增大。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家33 个,共15 亿人口, 动员总兵力7000 余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家61 个,共17 亿人口,动员总

兵力1.1 亿人。

在战争中要想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军民结合,全民动员,动员全国一切可以

动员的力量参战。抗日战争初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有些人认为:

中国就要灭亡了,中国就要亡国了!但是,毛泽东却不这样认为,为什么呢?他在

《论持久战》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中国不会亡国,因为“兵民是胜利之本”,中国要

想取得抗战胜利,唯一正确道路是实行军民结合全民动员的人民战争,经过长期抗

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毛泽东说:“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

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装备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

难的前提。要胜利,就要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然尔一切这些,

离不开动员老百姓。”“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事实果真如

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力量,顽强奋战,前

扑后继,英勇牺牲,经过14 年的鏖战,中华民族第一次在党的领导下取得抗击外敌

入侵的胜利。

随着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战争规模和消耗的不断增大,使国防动

员明显地表现出:动员范围扩大、动员速度加快、动员数量增多和质量要求高,动

员组织工作异常艰巨、复杂的特点,所以对国防动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

国防动员应能够迅速应对各种战争威胁和危机事件,国防动员应具有因时因势的应

变能力,全面需求的保障能力,长期持久的后续能力,统顾全局的筹划能力,急剧

快速的爆发能力,注重效益的组织能力以及从国情出发确定平常的动员方式等等。

国家为抗击外敌入侵,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应始终坚持正义战争必胜,侵略战

争必败,始终坚持用人民战争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始终坚信“战争的伟力之

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在战争爆发前和整个战争过程中,持续不断地深

入广泛地做好国防动员,相信战争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人民。

积极推进国防动员体制与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的衔接

国防动员组织的实施 --积极推进国防动员体制与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的衔接 考号:姓名: 【内容提要】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引发各类矛盾冲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同时,自然灾害频发,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构成威胁。认真贯彻落实《国防动员法》,推动国防动员体系和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机衔接,对于提高国家危机管理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 国防动员体制国家应急管理体制衔接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突发事件和重大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呈现日益增加的趋势。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中第一章总则中第三条“国家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建立健全与国防安全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增强国防动员能力。”因此,积极推进国防动员和应急管理体制的衔接、资源融合和信息共享,实现平时应急、战时应战功能一体化的建设,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全面协调、快速发展,提高战时国防动员能力水平的现实需要。 世界主要国家普遍重视应急应战一体化动员体制建设,在动员机构、应急力量、法规制度建设等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做法,有力提高了应对局部战争和紧急突发事件的动员能力。而在我国国防体制在抗灾救灾中凸显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环境复杂,各种重大自然灾害和社会公共安全事件频发。近年我国发生的几次特大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坚强领导下,国家迅速启动国防动员机制,各级国防动员部门全力以赴,为夺取抗灾救灾伟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国防动员系统在参加抗灾救灾实践中,也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军地联合应急处突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建立了应战的国防动员体制和应急的政府应急管理体制,两种体制都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但二者分散设置、自成体系、互不兼容。政府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主要由政府有关行政部门组成,军队和国防动员系统相关部门未被纳入;两种体制工作运行常态化程度低,通常是在危机爆发后才临时紧急组建相应的指挥部。在历次抗灾救灾实践中,都暴露出指挥机构不够权威、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资源浪费等问题,不利于快速形成党政军民联合抗灾的强大合力。 2.应急专业化力量缺口大 在国防动员体制中,民兵的“总盘子”很大,但这些力量主要适用于参战支前,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大规模传染病、重大环境灾难上能力偏低。比如,抗击“非典”中的防疫分队,抗洪抢险中的轻舟分队,森林火灾中的扑灭山火分队,海难中的海上搜救分队,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中的破冰分队、通信分队,抗震救灾中的消防分队、核化救援分队、医疗救护力量等专业化应急救援力量,在现有民兵组织中有的没有组建有的数量明显不足。在政府应急体制中,基本没有成建制地编组民用应急救援力量。

专家解读国防动员法律制度.doc

专家解读国防动员法律制度- 国防动员是我国宪法和国防法中规定的一种国家行为,其目的在于紧急调动国家资源,以适应战争的需求,为战争服务。4月2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首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草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薛刚凌对国防动员启动的主体、范围、程序、条件以及启动之后公民权利的限制克减与保障等问题曾做过详细的研究和分析。跟随着她的分析,读者或许能了解更多关于国防动员制度的台前幕后。 国防动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薛刚凌说,国防动员涉及广泛的领域和多种动员对象。从大的领域来看,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思想、外交和军事等各个方面;从具体的动员对象来看,包括交通运输、通信邮电、财政金融、内外贸易、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军工生产乃至整个社会生产等各个行业;就动员内容来讲,根据国防法的规定,主要包括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和交通动员等。

她说:国防动员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是一国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争不仅是战争的现实力量的竞赛,而且是全部战争潜力的竞赛,国家只有把战争潜力不断转化为战争实力,才能弥补战争损耗,不断增强实战能力,取得战争的胜利。而国防动员是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改变交战双方整体力量对比的杠杆。 薛刚凌介绍,国防动员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国防动员是现代国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和平时期,任何国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维持庞大的战争准备规模,但必须拥有足以应付战争的国防力量。为减轻国家负担,要保持必要的国防力量,各国普遍选择了既要发展,同时又必须兼顾安全的国家战略。这就是在保持常备军精干化的同时,注重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动员准备。因此,国防动员成为一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通过国防动员,可以最快的速度将国家的各种力量动员组织起来投入战争,从而取得战略主动,可以使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更加适应战争的需要,也可以弥补因战争破坏而造成的巨大人力、物力、财力消耗,不断满足战争进程发展的要求。

加强信息化战争中国防动员保障能力

加强信息化战争中国防动员保障能力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战场结构模式由单纯的线性模式向非线性或线性加非线性模式方向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前线、后方的差别日趋模糊,加强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国防动员保障能力,更为重要。 加强物资、经费的供应保障。快速、高效地建立、健全战时国防动员供应体制是关键,省军区系统应与同级地方政府按照地方行政系统逐级建立支前保障机构,主要负责作战物资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调度,统一供应标准、供应制度,加强协同,处理好军队统筹物资供应系统与地方支前物资供应系统的衔接、协调。统筹兼顾,保障重点,准确地实施物资、经费的筹划、请领、储备与补给,正确地实施经费的管理与核算,确保物资、经费供应渠道的畅通、有序、合理、到位。 加强卫生勤务保障。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作战节奏明显加快,高强度、全方位、全天候、大纵深的火力打击,伤类、伤型增多,伤势严重,战斗减员增大,必须建立高效的卫勤组织指挥系统,健全多元化的卫勤保障力量,加强特殊兵种的卫勤技术保障,重点突出靠前配置抢救,协调好前送与后送,突出越级、立体后送方式,提高卫生装备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水平,达到保障效果的最优化。 完善多种动员战备运输方案。编制规范的国防动员输送方案是实现部队快速反应和机动的重要途径,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国防动员必须制定详细的战时铁路(公路、水路、航空、油料管道等)运输方案,明确多种输送计划、装卸载地域使用计划和输送保障计划,加强与交通战备部门的密切协同,对每项战备计划的组织指挥协同、实施环节都要严密周详,并随情况变化不断改善调整,确保方案的可行性。 加强国防动员技术保障。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高毁伤、高消耗,健全充实国防动员技术保障组织显得尤为重要,装备的战损率很高,装备的科技含量大,对技术保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技术保障的形式也要随敌情和作战任务,机动灵活,迅速高效。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国防动员保障各项工作都要突出一个“快”字,战场环境瞬息万变,多种作战样式与作战行动相交相错,要求国防动员保障更要灵活机动,突出重点,周密计划,并且不断密切加强军地一体保障,充分利用民用资源,发挥民用运输力量的保障优势,促进军地相互协调、互相补充,不断提高国防动员保障的能力和效益。

对新时期我国完善国防动员机制的思考

对新时期我国完善国防动员机制的思考 当前的国际形势正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国家间围绕着国际秩序、 综合国力、资源能源、地缘政治等的战略竞争和利益矛盾更加凸显。这使中国所面临的安全威胁较以往更趋于综合化、多样化、复杂化,既是对国家实力的现实考验,也是对国防安全的严峻挑战。 一、十八大报告是对国防动员制度在新时期的新要求 国防动员是指为服务或应对可能出现的战争和危机,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动员内容包括人武动员、国经动员、人防动员、交战动员和政治动员。国防动员为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 稳定做出了多次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后,国防动员顶住了一系列重大战斗、抗灾、应急的挑战和检验。国防动员无疑是国家战斗潜力向战斗实力转换的纽带。 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是解决国家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 最高斗争形式,主张动员和武装全体人民投入到正义的自卫战争之中。抗战时期,毛泽东就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运用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当 中,在带领人民进行革命的战争实践中创造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战争形式,即人民战争,并在《论持久战》中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 的著名论断,而其核心理念即动员。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多次强调军民结合、 平战结合、以军为主、以民养军,江泽民要求调整和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提高国 防动员能力,胡锦涛强调要加强国防动员应急功能,加强国防动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形成国防动员合力。这些无不体现执政党对国防动员的认识及重视。 如今,党中央再一次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中国国防,相继在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针对国防现代化建设及国防动员作了专门指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 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 二、对国防动员体制存在问题的思考 当然,我们的动员体制并非完美,仍有质的缺陷。 (一)国防教育不全面是导致社会对动员定位不准确、认识不深刻的根源 动员工作和对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不论是人武动员、经济动员或交战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 更新思想观念 要树立协调发展的观念。国防动员建设涉及军队和政府,联结经济与国防,这一特性决定了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必须与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相协调、相衔接。只有依托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领域的最新成果和优势资源,采取“借船出海”、“借梯上楼”的依托式、纳入式发展模式,才能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建设路子,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发展。 要树立信息主导的观念。加强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是提升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动员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适应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强大威力,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国防动员的速度和效率,才能实现动员需求实时反馈、动员指挥高效快捷、动员调控科学有序、动员资源配置精确,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提供坚实的战略支撑。 要树立整体效益的观念。近年来,国防动员各系统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在数据库、指挥平台、软件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仍存在兼容性不强、互联互通能力较弱、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必须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转变发展观念,改进发展模式,统一发展步调,促进各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创新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必须统筹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军队与地方等诸多方面的关系,形成符合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实际与特点的发展思路。 统筹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与国家、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要以国家、军队信息化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国家、军队信息基础设施为依托,把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纳入国家、军队信息化建设全局统盘筹划。要按照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及时把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反映到信息技术研发主体当中,使先进的民用信息技术为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所用。要着眼增强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活力和后劲,积极鼓励民用信息技术企业和科研单位参与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要实现军用信息技术和民用信息技术、军用信息资源与民用信息资源、军队信息人才和地方信息人才的相互融合,将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厚植于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根基之上。 统筹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与长远发展。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既是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长期的历史课题。必须以适应未来信息化作战需求为牵引,以满足军事斗争准备需要为基点,以国家、军队信息基础设施为依托,以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现有成果为基础,区分轻重缓急,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要按照急用先建的原则,适应加快做好军事斗争国防动员准备的紧迫需要,优先推进主要方向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发展。要着眼整体发展的需要,逐步在全国推广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国防动员信息化体系。要坚持体系配套的方针,实现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在体制机制和系统建设上与国家、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接轨、协调发展。 统筹国防动员各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发展。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较量。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必须贯彻体系建设的思想,推动各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发展。要搞好顶层设计,科学筹划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思路、模式、途径、步骤等问题,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模式,实现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协调和结构优化。要注重综合集成建设,把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大的有机体系进行系统集成、整体优化,从国防动员大系统的高度筹划各分系统、子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搞好各个系统的综合集成,实现各动员平台、动员要素的一体化融合。 把握关键环节

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 同学们,今天我要介绍的是国防动员。主要讲3 个问题:一是国防动员的意义; 二是国防动员的内容;三是国防动员的特点。 国防动员又称战争动员,是指为捍卫国家利益达到国家防务的目的,国家采取 有效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而 进行的动员。在我国国防动员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4000 多年前的夏朝,夏启(大 禹之子)为征讨扈氏,在甘地采取战场誓师的形式(史称甘誓),进行了有史记载的 第一次国防动员。到了春秋时期,各国之间连续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国防动员随之 趋于频繁,促进了国防动员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兵役动员体制。到了近、现 代,由于战争规模不断扩大,战争手段日趋复杂,国防动员在赢得战争胜利、保卫 国家安全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促使国防动员的体制日趋完善。在我国的历次国内 革命战争中,我们党都十分重视动员工作,注重军民融合、平战结合,为战争的胜 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在应对局部战争和突发自然灾害中,国防动员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有力地保卫了人民的和平生活环境和国家安全。为加 强国防动员建设,我国于2010 年2 月26 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并于2010 年7 月1 日起施行。 一、国防动员的意义 国防动员属于国家战略问题,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关系到国家的安 危。无论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无论是全面战争,还是局部战争,无论是常 规战争,还是非常规战争,都离不开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是影响战争结局的重要因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从1939 年“闪 击”波兰开始,在不到10 个月的时间内,先后占领了波兰、挪威、丹麦、荷兰、比 利时、卢森堡、法国等七个国家。造成这些国家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 些国家在国防动员上的严重失误,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实际上,1939 年3 月波兰 就被德军包围了,但是波兰到8 月20 日才下达全国总动员令,战争开始48 小时,统帅部便陷于瘫痪,9 月底波兰全军瓦解。法国的情况更惨,在德军“闪击”之下, 全国不能适时转入战争轨道,兵力严重不足,生产迟滞,法军一周内就被击败。相 反,国防动员进行的快速有效,也会扭转战局。如1973 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 在遭到埃及、叙利亚的突然袭击10 分钟以后,就通过电台向全国发布了战争动员令,48 小时动员了30 万后备兵员,使以军总兵力从11 万猛增到40 多万,很快扭转了战局。西奈半岛以军的主力沙龙师,就是从预备役动员编成的,战争爆发第二天就 开赴运河前线作战,并在反击中率先突破运河西岸,重创埃军。这次战争以色列所 以迅速从被动变主动,可以说主要靠的是紧急动员。正如西方评论家所说:“如果说 埃及强渡运河是这次战争的第一次胜利,那么以色列的动员则是第二次胜利。” 现代战争,往往是不宣而战,突然袭击,陆地、空中、海上、电磁等领域同时 进行,前方后方都是战场。这对于处于战略防御地位的国家来说,是一场你死我活、 存亡攸关的考验。平时动员准备的如何,临战时的应急动员如何,战争进程中的持 续动员如何,对于战争的成败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国防动员的组织水平越高,就 能够做出快速反应,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紧急动员,实行战略展开,以稳定战 局,掩护国家转入战时体制,掌握战争初期的主动权。国防动员组织得不好,则会 在突发战争面前措手不及,被动挨打,造成严重损失,甚至危及整个战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目录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权 第三章国防动员计划、实施预案与潜力统计调查 第四章与国防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和重要产品 第五章预备役人员的储备与征召 第六章战略物资储备与调用 第七章军品科研、生产与维修保障 第八章战争灾害的预防与救助 第九章国防勤务 第十章民用资源征用与补偿 第十一章宣传教育 第十二章特别措施 第十三章法律责任 第十四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国防建设,完善国防动员制度,保障国防动员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防动员的准备、实施以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建立健全与国防安全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增强国防动员能力。 第四条国防动员坚持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遵循统一领导、全民参与、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统筹兼顾、有序高效的原则。 第五条公民和组织在和平时期应当依法完成国防动员准备工作;国家决定实施国防动员后,应当完成规定的国防动员任务。 第六条国家保障国防动员所需经费。国防动员经费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分别列入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第七条国家对在国防动员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和组织,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权

第八条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遭受威胁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发布动员令。 第九条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共同领导全国的国防动员工作,制定国防动员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实施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的议案,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和国家主席发布的动员令,组织国防动员的实施。 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遭受直接威胁必须立即采取应对措施时,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可以根据应急处置的需要,采取本法规定的必要的国防动员措施,同时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第十条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贯彻和执行国防动员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国家决定实施国防动员后,应当根据上级下达的国防动员任务,组织本行政区域国防动员的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的国防动员工作。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国防动员工作。第十二条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在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全国的国防动员工作;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议定的事项,由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组织实施。军区国防动员委员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负责组织、指导、协调本区域的国防动员工作。 第十三条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承担本级国防动员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依法履行有关的国防动员职责。 第十四条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遭受的威胁消除后,应当按照决定实施国防动员的权限和程序解除国防动员的实施措施。 第三章国防动员计划、实施预案与潜力统计调查 第十五条国家实行国防动员计划、国防动员实施预案和国防动员潜力统计调查制度。 第十六条国防动员计划和国防动员实施预案,根据国防动员的方针和原则、国防动员潜力状况和军事需求编制。军事需求由军队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提出。 国防动员实施预案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应当在指挥、力量使用、信息和保障等方面相互衔接。 第十七条各级国防动员计划和国防动员实施预案的编制和审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国防动员的相关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军队有关部门应当将国防动员实施预案纳入战备计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落实国防动员计划和国防动员实施预案。

国防动员委员会各办公室职责

国防动员委员会各办公室职责 综合办公室职责 综合办公室是县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在县国防动员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国防动员综合计划、组织协调和文秘服务等工作。其主要工作职责: 1、组织协调国防动员建设规划、计划的制定和国防动员理论研究; 2、组织拟制地方性国防动员法规建设规划,牵头草拟地方性国防动员综合性法规和措施; 3、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国防动员的方针、政策,总结交流国防动员工作经验,督促国防动员工作落实; 4、根据上级国防动员委员会的指示,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提出本单位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5、承办区国防动员工作方面军地有关部门之间、国防动员委员会各办公室之间需要进行综合协调的工作; 6、承办区国防动员委员会的文秘工作,监用、保管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印章; 7、指导全区开展国防动员潜力的调查和核对,负责全区国防动员潜力数据汇总、上报工作; 8、承办区国防动员委员会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交通战备办公室职责 交通战备办公室是本级国防动员委员会负责交通战备工作的主管部门。其主要工作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国防交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订全县国防交通工作的具体规定; 2、规划全区国防交通网络布局,编报国防交通建设计划,对地方交通建设提出有关国防建议,参加有关交通工程设施的勘察、设计鉴(审)定和竣工验收; 3、拟订全县国防交通保障计划,指导交通、民航部门拟订战时交通保障计划和应急交通保障方案,负责部队军事行动和其它紧急任务的交通保障; 4、负责拟制全县交通动员和运力征用计划、方案; 5、制定国防交通保障队伍的组训计划,组织指导战备演练和专业队伍建设; 6、制定和实施全县国防交通物资储备计划,调用国防交通物资; 7、战时组织领导本县交通动员、运力征用和交通保障工作。 经济动员办公室职责 经济动员办公室是本级国防动员委员会负责经济动员工作的主管部门。其主要工作职责是: 1、贯彻国务院、中央军委和上级有关经济动员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指示,制定全区经济动员具体规定; 2、按照“平战结合”原则,结合地方经济建设提出国防建设要求; 3、根据上级赋予的动员任务,组织拟定地方经济和军工转产方案; 4、负责全区经济动员潜力调查统计工作,研究落实地方经济资源储备,负责制定全区经济动员计划、方案等;

国防动员法律法规知识测试试题

国防动员法律法规知识测试试题 测试题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一、选择题(每道题有1个或多个正确答案)(40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10年2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 ) 起施行。 A、5月1日 B、7月1日 C、8月1日 D、10月1日 2、国家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建立健全( ) 的国防动员体系,增强国防动员能力。 A、与国防安全需要相适应 B、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C、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 3、国防动员坚持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遵循( ) 的原则。 A、统一领导、全民参与 B、长期准备、重点建设 C、统筹兼顾、有序高效 D、全面建设、科学统筹 4、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 )。 A、增强国防观念 B、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 C、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 D、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 5、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拒不开展国防教育活动的( ),由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者上级机关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造成恶劣影响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A、国家机关 B、社会团体 C、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 D、有关国际组织 6、企业事业单位投资或者参与投资列入目录的建设项目建设或者重要产品( ) 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享受补贴或者其他政策优惠。 A、研究 B、开发 C、经营 D、制造 7、预备役人员按照专业对口、便于动员的原则,采取( )进行储备。

论信息化战争下的我国国防建设

现代局部战争动员发展趋势研究 --信息化战争动员的趋势与保障体系建立 考号: 姓名:

[内容提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等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相继爆发,美、英、法等军事强国后备力量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决定战争进程的重要因素。现代局部战争突显高技术武器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作战单元的变革,由此引发新的军事革命,信息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梳理并借鉴这些战争实践,对我国战争动员发展大有裨益。 [关键词]局部战争军事革命信息化基本形态战争动员 一、现代局部战争基本特征 (一)作战力量集成化、信息化、多维化,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 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信息等多维空间,运用信息化武器进行,以信息和知识为主要作战力量的、附带杀伤破坏性降到最低限度的战争。 数字化部队、数字化单兵装备和指挥平台高度数字化军队,是要具备高等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 (二)武器系统信息化 武器装备信息化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对机械化武器装备进行信息化改造和提升。如加以信息技术对火炮的改造和提升,使其成为数字化炮兵。让机械化武器装备具备类似于人的感官的功能,从而使其综合作战效能倍增,满足信息战争作战的需要;另一个方向是研制新的信息化武器装备,如计算机网络病毒、军事智能机器人等。武器装备信息化将使电子信息技术在武器装备体系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其技术保障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 (三) 信息战场多维化,指挥自动化、网络化、实时化、一体化 信息化战场涵盖陆、海、空、天、电的数据链直至单兵,及时刷新单兵或基层指挥员作战电脑上的战场资讯,方便明确的更新战场时态。确保直接指挥权在特殊情况下的传递。拥有完善的C4ISR甚至更高级别的系统,实时远程侦察和预警,及时快速更新情报,指挥网络化实时化,一体战场控制。作战命令可全方位传达至个作战单元精确至单兵。如美国特种部队在对隐藏在巴基斯坦的本拉登采取的的行动过程,全实时化,作战指挥部和白宫在实时观看 整个行动过程,对于指挥更是精确到单兵。

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构建初探

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构建初探 发表时间:2019-08-15T15:17:16.070Z 来源:《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11期作者:喻莎莎 [导读] 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是国家战略性举措,同时也是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国防动员能力的有效方法。构建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应健全国防动员组织机构,完善国防动员管理机制,拓展国防动员功能任务,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提高国家建设综合效益,为实现富国强军筑牢根基。 (湖南省人民武装学校,湖南长沙 410125) 摘要: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是国家战略性举措,同时也是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国防动员能力的有效方法。构建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应健全国防动员组织机构,完善国防动员管理机制,拓展国防动员功能任务,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提高国家建设综合效益,为实现富国强军筑牢根基。 关键词:军民融合;国防动员建设;动员体系 国防动员建设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战争时期蓄积国力、巩固国防的战略举措,是联结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发展战略,正在大力的推进和实践之中,国防动员建设可以将其发展模式进一步融入军民融合式发展,通过不断地调整与完善,构建一套完整的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积极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为兴国强军打好根基。 一、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的概念界定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指将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刻融入到社会的经济发展体系之中,实现经济、教育、人才、装备等多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1]。 国防动员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国防建设战略性工程,应将其发展模式进一步融入军民融合式发展,构建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通过完善体系、优化流程,提高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推动和深化国防动员建设的高效发展,为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明确目标与方向。 二、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的重大意义 在国防动员领域贯彻军民融合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构建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既能使国家的投入在国防和军队领域产生效益,又能同时在经济社会领域产生能效,对于提高国家建设综合效益、推动和深化国防动员建设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构建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是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的必然选择 构建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通盘考虑国防动员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依托国家整体的综合实力,统筹协调国家建设的各类资源投入,充分利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成果,通过需求提报、机制互补、激励促进等方式方法使国家的投入产生适应国防动员建设的军事效益,国防动员建设只有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全面推进国防动员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军民融合,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才能使国防动员建设有资源利用,有发展后劲。因此,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可为国家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一个和平稳定的安全环境,同时也为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提供可靠有力的战略支持。 (二)构建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是提高国防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国防建设的经济投入,随之出现了大量的军民设施重复建设、分散建设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构建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可以统筹归整军地资源,促进军地资源的互相补充与利用,提高国防经济效益。我国在国防动员建设中,一直按照任务的下达,与相关部门做协调工作,在铁路、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实践表明,在经济建设中积极贯彻国防要求,把国防动员工作纳入到经济建设中来统筹规划,实现投入一种资源、获取两种效益,因此,构建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已成为提高国防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三)构建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是适应国防与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新时代下,军事理念不断更新,新军事变革进程不断加快,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并在军事领域取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基于信息技术的信息化战争形态日益成熟,与此同时,国防和军队建设正在向信息化转型,国防动员工作应适应这种转型,改变之前军地分离的状态,向军民融合式方向发展。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应该借助民用科学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优势来提高建设水平,国防动员建设应寓军于民,军民融合程度越高,通过国防动员转化为战争实力的速度就越快,获取战略先机的把握就越大。因此构建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是适应国防与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三、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的构建思路 构建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是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催化剂”,也是国防动员建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合成剂”。构建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涉及各个方面,其中包括政府、军队、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各种关系复杂,存在职能交叉,问题矛盾突出,所以体系构建过程必须统筹规划,提高专业化水平,突出重点,科学设计构建思路。 (一)健全国防动员组织机构 目前,我国国防动员体制历经多次改革与调整,已经设立了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但是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包括职能划分不够清楚,机构设置不够健全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建设的发展。因此,应当健全国防动员组织机构,减少政府、军队、国防动员委员会的职能交叉,定位三者的职能分工,实现三者的协调统一,促进国防建设的快速发展[2]。国防动员委员会负责军队、政府、社会组织的协调工作,使各机构各司其职,形成军民融合的整体合力。当前,由于国防动员还没有完全纳入到政府的主要职责范围之内,国防动员建设在政府抓落实层面力度不大,所以应该明确承办国防动员需求落实的职能部门,建实抓落实的政府机构。 (二)完善国防动员管理机制 我国的国防动员工作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精细化管理层面,因此加强国防动员的科学管理机制很有必要。一是明确军地职能任务,理清顺序,避免职能交叉,资源浪费,制定相关计划,按计划落实动员责任。二是统筹应急力量建设,按照“平战兼顾、优势互补、注重实效”的基本原则,优化整合国防后备力量与政府应急力量,通盘考虑各类应急队伍建设情况,合理确定国防动员应急队伍的种类、规模和布局。【3】三是规范物资经费投用,严格申请动员物资经费的程序审批程序,明确各项投用的数额与去向,避免国防动员设施分散建设、重复建设,杜绝铺张浪费的现象,坚持把投入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四是加大执法力度,根据制定的动员计划,督促军队、地方部门、社会组织按职责分工落实各项工作,规范相应的奖惩措施并严格执行。 (三)拓展国防动员功能任务 构建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就是为了更好更广泛地使用各类社会资源,把国防动员建设融入到经济发展的体系之中,因此,拓展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功能任务的重点在于实现国防动员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结合。一是统筹发展科技创新,整合运用军民科研力量和资源,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的优势和潜力,汲取专家学者的学术及专利研究成果,促进军事信息技术与民用信息技术相互兼容,大力推进军民技术的发展。二是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为推动军事院校的科研发展给予一定的财政投入,挖掘军事人才,建立相应的表彰激励机制。统筹军地教育资源,对承担军事人才培养任务的地方单位给予条件建设上的政策支持。三是强化应急和公共安全应对能力,健全军地应急行动协调机制,重点组建应急联合指挥机构,整合应急力量,优化应急资源配置,改善军地应急力量训练条件,充分发挥国防动员力量的应急作用,强化综合防护措施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昱澍,李善东.富国强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M].北京:长征出版社,2015:978. 2]邹世猛.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体系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31-36 3]宋协鹏.推进国防动员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对策思考[J].国防科技.2014,35(3):88-91.

最新-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思路探析 精品

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思路探析 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涉及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运输动员、科技信息动员和政治动员等诸多领域,包含动员资源管理信息化、动员指挥控制手段信息化、动员内容结构信息化、动员力量信息化等诸多方面,是国防现代化建设征途中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持续发展的当今世界,从我国的国情和军情出发,加快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要使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扎实有效地发展,就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理解、全面实践江泽民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重要思想,统筹规划,严密论证,科学指导,坚持实现国防现代化长远目标与适应军事斗争准备现实需求相统一,坚持走以信息化为主导、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牵引带动机械化的复合式发展之路,坚持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总体布局出发,谋求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国防动员能力的全面提高。 国防动员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和军队的统一规划、组织和领导下,在国防动员领域的各个方面,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从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使用到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实现国防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力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与共享,全面提高国防动员能力的过程与目标。 在我国,不论是从实现国防现代化的长远目标还是从完成军事斗争准备的现实任务来看,国防动员信息化都处于影响和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的战略地位。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随世界新军事变革潮流,着眼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加快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步伐,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从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全局出发,认清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军委江主席指出,新军事变革的核心是信息化,实质是军队建设模式的根本转型和战争形态的根本转变。 这一论断深刻地揭示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本质性内涵。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群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上广泛应用,使信息化武器装备逐渐主宰战场,能量释放的受控性、系统性、智能性增强,作用空间

国防动员体系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研究

国防动员体系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研究当前,我国自然灾害处于多发频发期,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难度增大,社会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如何有效调动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应对处置各类紧急突发事件,是关系到国家是否能安全、和谐、持续发展的重点课题。2003年“非典”事件以来,我国政府逐步构建起以“一案三制”为核心框架的应急管理体系,并一直把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作为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国国防动员体系经过长期建设,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动员潜力积淀雄厚,动员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时,四川省国防动员系统主动参与救援,起到较好的作用,但由于没有平时对接和协调联动机制,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此后,国防动员系统在加强自身体系建设的同时,也努力探索实践发挥应急功能的方法途径,积极参与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逐步成为我国应对处置较大范围突发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坚力量。本文以当今时代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对国防动员能力的迫切需要为背景,从国防动员体系建设的实际出发,试图从理论上系统探讨和研究推动国防动员体系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建设问题,并对新形势下如何解决国防动员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其中有一些创新之处,如:如何搞好预案体系对接、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共享情报信息资料、整合救援力量建设、统筹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而为提高国防动员系统应急功能发挥、促进应急能力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本文分六个部分:第一章阐述了推进国防动员体系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二章研究了国防动员体系的构成及性质;第三章介绍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构成及性质;第四章分析了国防动员体系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可行性;第五章探讨了国防动员体系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方法途径;第六章专门指出相衔接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总之,本文的研究既从理论视角分析问题,又从实际需要入手解决问题,对如何推进相衔接做了比较系统的探索,对加强国防动员体系建设,提高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国防动员潜力信息管理系统

国防动员潜力信息管理系统 1.前言 国防动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确立的一项国防基本制度,是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措施。制定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动员法,依法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增强国防潜力,对于提升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制定国防动员法,尽快建立起我国国防动员的基本制度,是实现国防动员工作有法可依的重要举措,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实际步骤。 2.项目背景 在国防动员落实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国防动员潜力数据量大、变动大、人员大多数是兼职,但在执行过程中落实效果不佳。使用手工方式对国防动员潜力的资源信息进行管理,存在着5个难题即:1数据录入更新难2数据查询分配难3数据传递共享难4数据保护、保密难5快速形成决策难。为了有效破解这些难题,我们运用先进的信息平台技术开发建设,完成了《国防动员潜力信息系统》的开发。 3.系统架构 这套系统是以先进的平台技术为基础,预制三大引擎,即应急预案、资源统筹规划、计划派生。系统的业务逻辑是以事件启动资源统筹,经过匹配后,生成计划,以供决策。 在系统建设中,工作量最大、最繁琐的就是资源匹配数据库的建立,这是系统高可用的关键。经过不断探索,我们总结出回车人、机、料、法、环的五字建设方法.就是把国防动员潜力涉及的人员、设备、物资、规则以及各资源间的关联、约束条件系统整合,形成一整套高效的、基于全过程的建设方法。 系统对公共数据进行统一编码,避免重复。系统采用成熟的安全架构,充分管理功能授权有效保障数据安全: 系统完全实现了以下内容: 1、控制各职能部门只可以“录入、管理”本部门的数据。

2、指挥中心可以在平时将数据进行锁定,任何人都不能更改、删除(包括本部门),以实现对数据的保护。只在数据更新期间解除锁定,让各职能部门“更新”各自的数据。 3、指挥中心可以“查看、使用”所有部门的数据,但不可以改动其它职能部门的数据。 4.系统功能 系统由综合、人民武装、人民防空、经济动员、交通战备、政治动员、信息动员、辅助决策等功能模块构成,共计318支程序。各种信息表格共252张。其中需要基层上报的“国防动员潜力调查数据模板”175张,由系统自动生成的“国防动员潜力信息统计表”77张,涵盖国防动员潜力资源400余种。 系统目前主要提供三大功能: 一是国防动员潜力基础数据的录入、维护 二是国防动员潜力资源的统计、查询 三是辅助决策 4.1.数据维护 通过政府统计部门调查所得到的国动潜力信息原始数据,利用系统的“数据录入”、“批量导入”功能,录入到系统当中,形成标准的主题数据仓库。 可选择逐条添加维护,对资源的详细属性,按照统一标准格式,在维护窗口填写完毕。由此,通过统一的维护窗口,可以建立标准数据库,确保多人录入的格式统一,实现多维度数据分析。 如果批量导入,尤其是系统数据准备初期,利用模板导入是最便捷的方式。 点击导入按钮,选择一个主题模板,这就是标准数据模板,根据数据主题由统计部门按标准格式填写。 另外,系统对于每条资源数据均可附带图像资料,以供各级系统用户直观了解各项资源。同时,有权限的用户,在严格授权控制下可对系统数据进行编辑、删除、查看等操作

第二章--国防动员的战略意义和功能

第二章国防动员的战略意义和基本功能 正确认识国防动员的战略意义和基本功能,对确立相应的动员战略思想,并推动动员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一节国防动员的战略意义 要弄清国防动员的战略意义,首先要理解战略的相关概念。 战略是什么?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和策略。国家战略是筹划和综合运用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外交和精神力量,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富国兴邦,以达到国家战略目标的科学和艺术。国家战略其正确与否,关系到国家兴亡。 有什么样的战略思想就有什么样的军事战略。战略思想是指导战争的基本观点,包括对战争的准备和实施以及武装力量建设和运用等完整的观点,是在对军事、政治、经济、科技和自然条件等客观实际分析估计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制定国防政策、战略方针、建军和作战原则的理论依据。不同的国家、阶级以及它们的战略思想家,都是从其各自国家、阶级的利益出发提出战略思想的,因而它具有鲜明的国家特征和阶级特征。往往谋求地区、世界霸权的国家,奉行的是先发制人、突然袭击的进攻战略思想。而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的国家,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 国防动员是实施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对保障国家安全和领土、主权完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国防战略,是筹划和指导国防力量建设与运用,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日本的战略理论家小山内宏在1972年出版的《现代战略论》一书中说,“国防战略”,“以守卫国土为目的”,“以军事力量保卫国家”,“保卫国民”。瑞典的国防战略以防止战争、保存国民为目的。80年代以来,外国和中国广泛使用这一战略概念,有些西方国家使用的“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政策”、“防务政策”等概念,与国防战略概念近似。它是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受国家战略的指导和制约,通常由最高国防决策机构制定。美国把国防战略置于国家战略之下、军事战略之上。国防战略主要目的是从国家根本利益出发,综合运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科学技术及其他可能使用的手段,遏制和抵御外来侵略,确保领土和主权不受侵犯。国防战略不仅重视运用实战手段打赢战争,而且重视运用威慑手段遏制和防止战争,维护和平。 国防动员的战略意义是指国防动员在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全局上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地位和作用。 国防动员的战略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防动员是确定军事战略的重要依据 军事战略,是国家军事斗争全局的谋划和指导,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确定军事斗争的目标;二是选择实现军事斗争目标的途径。无论确定军事斗争的目标,还是选择实现目标的途径,都不能不考虑国家动员的基础和能力。 我国无论过去和将来都将一如既往的奉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作为防御型的军事战略,一般都以打赢可能面临的各种规模、强度不同的反侵略战争为出发点,无论打赢任何规模、强度不同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