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大全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大全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大全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大全

中考物理总复习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

2.长度的主单位是 米 ,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 米;1分米= 10-1 米, 1厘米= 10-2 米;1毫米=10-3米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 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

读到分度值 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 数字 和 单位 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

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秒表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 小时 ,

分 。1h= 60 min= 3600 s.

1.2 机械运动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位置 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 标准 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 不动 的物体)叫参照

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 。

4.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相等 。(速度不变)

5.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

6. 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 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 路程 。公式:

v=s/t 速度的单位是: m/s ;常用单位是: km/h 。1米/秒= 3.6 千米/小时

7.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 路程 除以 时间 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

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 v=s/t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 平均速度 。

9.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v=s/t 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要 刻度尺 和 秒表 。

1.3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介质 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空气 传来的。

3. 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 固体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

比 气体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121==

4. 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 音调 、 响度 。(1)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它与发声体的 振动

频率 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 大小 ,跟发声体的 振幅有关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音色 不同

5.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 ~40dB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 分贝。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声源处 减弱;(2)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 人耳 处减弱。

2.1、2.2 光的色彩 光的传播

1. 光源:自身能够 发光 的物体叫光源。

2. 光的色散:将光分解成红、 橙 、黄、绿、蓝、 靛 、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3. 光的三原色: 红 、 绿 、 蓝 ;颜料的三原色: 品红 、 黄 、 青 。

4. 红外线主要特点:热效应,应用:取暖、摇控、探测、夜视等

5. 紫外线主要特点:使荧光物质发光,应用:灭菌、验钞等,适量照射紫外线有利于身体健康,过量照

射紫外线有害于身体健康,要进行防护。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日

食、月食,属于光在同一种物质中 沿直线传播

6.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 3×108 m/s ,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m/s 。

7.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 反射 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

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 反射定律 。

10.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2)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

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 (4)平面镜成的是 虚像 。

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2.3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传播方向 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

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

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等于 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

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光路也是 可逆 的)

3.凸透镜:中间 厚 边缘 薄 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 作用,所以也叫 会聚 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 发散作用。

13

空气

3.1、3.2 质量和密度

1.质量(m):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 kg。其他有:t、g、mg、,1吨= 103千克= 106克= 109毫克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 温度,状态和位置而改变。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4.质量测量工具:天平、杆秤、磅秤和电子秤。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秤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刻度,m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计算密度公式是ρ=m/v;密度单位是kg/m3,1克/厘米3= 103千克/米3;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水的密度ρ= 1×103千克/米3 9.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原理:ρ=m/v步骤:

10.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ρ=m/v求出物质密度。(2)求质量:m= ρv。(3)求体积:V= m/ρ。

11.物质的物理属性除密度、比热外包括:质量、导热性、导电性、硬度、热值、惯性、电阻率。4.1 力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单位是:牛顿,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2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

7.弹簧秤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节指针,使它指向零刻线;(2)认清量程和分度值;(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弹簧秤来测力了,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测量限度。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 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开始,沿着 力的方向 画一条带 箭头 的线段来粗略地表示力。

10.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所产生的力。物体发生的 形变程度 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11.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 吸引 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 的。

12.重力的计算公式: G=mg (式中g 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 9.8N/kg ,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

g= 10N/kg );重力跟质量成 正比 。

13.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 的原理制成。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 作用点 叫重心。

14.静摩擦:物体将要滑动而未发生滑动,接触面所受到的力 。(人走路时,脚和地面的摩擦力)

1. 滑动摩擦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它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 相反 15.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1) 增大压力 ;(2) 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1)使接触面 更光滑 和

减小 压力;(2)用 滚动 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4.2 二力平衡 力和运动

2. 英国物理学家 牛顿 在 伽俐略 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力或所受的合力为零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

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3.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4. 二力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5. 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6. 物体在 不受力 或受到 平衡力 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1 压强

1. 压力: 垂直 作用在物体 表面 上的力叫压力。

2. 压强:物体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 压力 叫压强。压强是表示 压力作用效果 的物理量。

3. 压强公式: P=F/s ,式中p 单位是: 帕斯卡 ,1帕=1 N/m 2 ,表示是物理意义是 1m 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

4.

S F p =F= Ps ;P

F S = 5. 增大压强方法 :(1)S 不变,F 增大;(2)F 不变,S 减小 (3)同时把F ↑,S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6. 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增大压强,书包的背带要用而宽是为了减小压强铁路的钢轨不是直接铺在

路基上而是铺在在枕木上是为了 减小压强 ,钢丝钳的钳口有螺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

7.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 ,而且液体具有 流动 性。

8.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

强随 深度 增加而 增加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 液

体密度 有关系。

9. 液体压强计算:P=ρ液gh (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 3;h 表示是液体的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

液体内部某点的 垂直 距离,单位 m 。)

10.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 密度 和 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 马德堡半球 实验。

1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 重力 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 高度 的增大而 减小 。

13.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 气压计 ,常见 金属盒 气压计测定大气压。飞机上使用的高度计实际上

是用 气压计 改装成的。1标准大气压= 1.013×105 帕= 76 cm 水银柱高。

14.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 降低 ,气压增大时 升高 。高

山上用普通锅煮饭煮不熟,是因为高山上的沸点 低,所以要用高压锅煮饭,煮饭时高压锅内气压

大 ,水的沸点 高 ,饭容易煮好。

15. 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 越小 。

5.2 浮力

1. 浮力:一切 浸在 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 向上托 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

向上 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 浮力 )

2.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 浮 < G 下沉;(2)F 浮 > G 上浮; (3)F 浮 = G 悬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物ρ >液ρ 下沉;(2)物ρ <液ρ 上浮 (3)物ρ = 液ρ 悬浮。

物体的漂浮条件: 物ρ <液ρ 。

3.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 压力差 。

4. 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所到的重力 (浸没在

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公式:排液排浮gV G F ρ==

5. 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秤量法:F 浮=G-F ,(G 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F 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排液排浮gV G F ρ==

(4)平衡法:F 浮=G 物 (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1)轮船:把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 空心 ,使它 能排开更多的水。

(2)潜水艇:通过改变 自身重量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他们是靠改变自身体积来改变受到的浮力来实现升降。

6.1 简单机械

1. 杠杆:一根在 力 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 转动 的硬棒就叫杠杆。

2. 杠杆的五要素是:支点、动力、阻力 、动力臂、阻力臂 。

3. 杠杆的平衡:(1)杠杆处于 静止 状态或作缓慢的 匀速转动都叫杠杆平衡

4. 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表示为: F 1L 1×F 2L 2

5. 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 > L2,平衡时F1 <F2。特点是 省力 ,但费 距离 。

(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 费力 ,但省 距离 。)

(3)等臂杠杆:L1 =L2,平衡时F1= F2。特点是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

6. 定滑轮特点:不省力 ,但能改变力 的方向。(实质是个 等臂 杠杆)

7. 动滑轮特点:省 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8. 天平、动滑轮、定滑轮、汽车刹车、缝纫机的脚塌板、起重机的吊臂、剪铁剪刀、理发剪刀、剪布的

剪刀、铡刀、起子、钓鱼杠、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有 动滑轮、汽车刹车、剪铁的剪刀、铡刀、起

子 ,属于等臂杠杆的有 天平、定滑轮

9. 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滑轮组的优点是: 省力,并可以改变力方向 。

6.2 功和功率 机械效率

1.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

2. 功的计算:功(W)等于 力 (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 距离 (s)的乘积。

(功= 力 × 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 功的公式: W=Fs ;单位:W → J ;F → N ;s → m 。(1焦=1N ·m ).

4.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少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 省功 。

5. 机械效率: 有用功 跟 总功 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 η=W 有/W 总

6.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FS

Gh =η 需要测的物理量有拉力F 、物重G 、物体升高的高度h 、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实验器材除钩码、铁架台、细线还需要刻度尺、弹簧测力计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动滑轮重、物重、绳与轮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减小动滑轮重、增加物重、减小绳与轮之间的摩擦力。物体提升的高度、绳子的绕法是否影响机械效率? 不会

7. 功率(P):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 计算公式: P=W/t ,或 P=F ·V 。单位:P → W ;W → J ; t → S 。(1瓦= 1J/S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物体1S 内做功1J 。1千瓦=1000瓦)

8. 功率表示物体 做功 的快慢。

6.3机械能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 能 。

2.动能:物体由于 运动 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 质量 越大,动能就越大。

3.势能分为 重力势能 和 弹性势能 。

4.重力势能:物体由于 被举高而具有的能。物体 质量 越大,被举得越高 ,重力势能就越大。

5.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 而具的能。物体的 形变程度 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6.机械能: 动能和 势能 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能量的单位是: J

7.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 转化 的。

8.人造卫星饶地球转动时,从近地点转到远地点的过程中人造卫星的重力势能将 变大 ,动能变小,速度 变小 。(填“变大”、“变小”、“不变”)。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 水能 和 风能 。

12.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如果没有摩擦等阻力,那么机械能的总量 不变 。

7.1温度 物态变化

1. 温度:是指物体的 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 温度计 。

2. 温度计是根据 液体的热胀冷缩 原理制成的。

3.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 冰水 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 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 1 ℃。

4.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5.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 ℃,每一小格是0.1 ℃。

6.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浸没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凹面相平。

7.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8.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9.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10.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11.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t t

(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1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高低;(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3)液面空气流动快慢。1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5.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7.2宇宙和微观世界分子动理论

1.科学家探究微观世界采用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假设,再通过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2. 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3.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分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后来人们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了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

4.宇宙是一个有数十亿个星系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一员,而太阳又是银河系中恒星中的一个。

5.天文学中,天体间相距遥远,为此采取一些特殊长度做距离单位。例如,取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天文单位(AU),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称一光年(l·y)。

6.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亿年的一次宇宙大爆炸。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

7.分子运动论的初步内容为:(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8.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

7.2比热内能热量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内能就越大。

3.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5.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少。

6.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有温度差。

7.比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单位是:J/(kg·℃)。

8.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形状、大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状态一定,比热容就相同。

9.水的比热容是:C=4.2×103J/(kg·0C),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0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10.热量的计算:Q吸=cm(t-t0)=cm△t(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J;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质量;t0是初温;t 是末温 .

Q放=cm(t0-t),其中to-t=Δt指物质降低的温度。

11.热值(q ):单位质量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J/kg。

1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mq;(Q是放出热量,单位是J;q是热值,单位是J/kg。

13.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4.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每个工作循环活塞上下运动两次,曲轴转动2周,对外做功1 次。

15.在热机中,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跟完全燃烧所获得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总小于1。(大于、小于)

8.1 电路电流电压

1.电源:能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不断的使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

集负电荷。在电源外部电流是从正极流向负极。

2.电源是把其它形式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用电器使用电能进行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4.电路是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组成。

5.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6.电路图: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元件实物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7.串联:把用电器顺次连接起来,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8.并联: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9.物理学中用电流来表示电流的大小。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μA)。1安培= 103毫安= 106微安。在台灯、彩色电视机、半导体收音机、电风扇、冰箱、电熨斗几种家用电器中正常工作时电流最大的是冰箱,电流最小的是半导体收音机。

10.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不知被测电流的大小时,应采用试触的方法选择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11.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2.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13.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1千伏= 103伏= 106毫伏= 109微伏。

14.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15.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 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 伏。

16.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 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 伏。

8.2 电阻欧姆定律

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 2.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 103千欧;1千欧= 103欧。

3.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当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一定时,材料不同,电阻一般不同。(2)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3)导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4)导体的电阻还和温度有关,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4.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 长度 、 材料 、 横截面积和 温度 。(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无关 )

5. 容易导电 的物体叫导体。 不容易导电 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石墨、陶瓷、人体,塑料,大

地,纯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玻璃,空气、,油。其中是导体的有 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

水溶液 。

6.导体和绝缘体是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常温下的玻璃是绝缘体,而红炽状

态的玻璃是 导体 。

7.半导体:导电性能 介于 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物体。

8.超导体:当温度降到很低时,某些物质的 电阻 会完全消失的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物体叫

超导体 ,超导体 没有 (有、没有)电阻。

9.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 长度 来改变电阻的。

②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 电阻线的长度 来改变电路中的 电阻。

③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 ”表示的意义是: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50Ω,允许通

过的最大电流为2A

④ 正确使用:A 应 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 接线要“一上一下”;C 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阻值最大的

地方。

(2)变阻箱:是能够表示出 阻值 的变阻器。

10.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 电阻 成反比。(当 电阻 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 ,当 电压 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 反

比 。

11.公式: I =U/R ( I U R IR U =

=?;) 式中单位:I → 安培;U →伏特;R →欧姆。 13.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 同一个电阻,电阻值 不变,电阻与电流和电压 无关 。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电

阻 不变 。通过的电流将 变大(填“变大、不变、变小”)(R=U/I )

② 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 小 。(I=U/R )

③ 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 大 。(U=IR )

14.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 1,R 2串联)

①电流: I=I 1=I 2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 U=U 1+U 2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① 电阻: R=R 1+R 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 总= nR

② 分压作用:U1:U2 = R 1:R 2 ;③比例关系:电流:I 1∶I 2= 1:1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 1,R 2并联)

①电流: I=I 1+I 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 U=U 1=U 2 (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 1/R=1/R 1+1/R 2(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

则有R 总= R/n ; ④分流作用: I 1∶I 2=R 2:R 1 ;

⑤比例关系:电压:U 1∶U 2= 1:1

15.伏安法测电阻:(1)测量原理: R=U/I 。(2)电路图: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是 ①改变电阻的两端电压。②保护电路。

9.1 电功 电功率 电热

1.电功(W ): 电流所做的功 叫电功。

2.电流做功的特点:电流做功时,把 电 能转化为 其它形式的能 。

3.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 J 。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 千瓦时 =3.6×106焦耳。

4.电能表是测量 消耗电能多少 的工具。

5.电流做功的多少与 电压 、 电流 和 通电时间 有关。电功计算公式: W =UIt 。

利用W=UIt 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 和t 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 2Rt ;t R

U W 2= ,W=Pt ;

7.电功率(P )定义:电流在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国际单位有: 瓦特 ;常用单位有:千瓦 8计算电功率公式:P= W/t = UI (式中单位P → W ;W → J ;t → S ;U → V );I → A

9.利用t

W P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 用焦、t 用秒,则P 的单位是瓦 ;②如果W 用千瓦时、t 用 小时 ,则P 的单位是 千瓦 。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P=I 2R 和P=U 2/R

11.额定电压(U 额):用电器 正常工作时 的电压。额定功率(P 额):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 实):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实际功率(P 实):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以灯为例子: 当U 实> U 额时,则P 实 > P 额 ;灯很亮 ,易 烧坏 。

当U 实< U 额时,则P 实 <P 额;灯很 暗 ,

当U 实= U 额时,则P 实 = P 额;灯 正常发光 。

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 1/4 。例一盏灯标有“220V100W ”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 额定功率是100瓦,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 25W 。)

14.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1.实验原理: P=UI

2.实验器材:(图中所画元件)3.电路图:(如右图)

4.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①改变电阻的两端电压。②保护电路。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断开 ,开关闭合之前应把滑动变阻器调至 阻值最大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 2Rt ,(式中单位Q →焦;I →安(A);R →欧(Ω);t →秒。)

17.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 (电功) 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 则有W= Q ,可用计算电功的公式来计算Q 。(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18.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 热 效应的设备,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电阻丝,它是由电阻率大、

熔点 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材料上组成的。家用电器中属于电热器的有电饭煲 、电熨斗 、电炉、

电热水器等等。

9.2 家庭安全用电

1.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用电器组成

2.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V,可用测电笔来判别。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测电笔使用时,手一定要接触笔卡,手一定不能接触笔尖。

3.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

4.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高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由于铁和铜的熔点较高,所以不能用铁丝和铜丝来代替保险丝。

5.现在有一种新型保险装置叫自动空气开关,这种装置被附加在总开关上。

6.螺丝口灯座的螺旋套也要接在零线上。一只电能表标有“220V,5A”表示:额定电压是220V,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A。可以用在最大功率为1100W的家庭电路中。

7.三孔插座中比两空插座中多的一孔是与地相连的,当用电器的三脚插头插在三孔插座里时,除了将用电部分连在电路中外,还把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和大地连接起来。

8.引起电路火灾的原因:一是总功率过大;二是电路中某处发生短路。

9.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10.家庭电路的触电事故,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和火线接触,引起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所造成的。(1)单线触电:人站在地上单手触到火线。(2)双线触电:人站在绝缘体上双手同时接触到火线和零线。

11.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要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2.家庭电路中发生触电事故时,应当赶快切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竹竿将电线挑开。10.1电和磁(一)

1.磁性:物体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①.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南极;另一个是北极

②.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常见的能被磁化的物质有铁、钴、镍、等。

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7.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

9.磁场中某点四向同一: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小磁针北极的受力方向相同。

10.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磁场,叫地磁场。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

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夹角称磁偏角,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12.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可用安培定则来判断。

13.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电磁铁的常见应用在电铃、电话、电动机、电磁起重机等。

16.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通断电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和绕线方向来改变。

17.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一种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8.电话基本原理:振动→变化的电流→振动,电话是由听筒和话筒组成,其中听筒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

10.2 电和磁(二)

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2)磁场力的方向:不仅跟导体中的电流方向有关,还跟磁感线方向有关。(3)当导体中的电流和磁感性平行时,磁场对导体没有(有、没有)力的作用。

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发生运动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3.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应用:直流电动机就是根据磁场对通电线圈产生磁力的作用而使它转动的原理制造而成。换向器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使线圈连续转动。

4.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法拉弟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5.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6.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7.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8.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是机械转化为电。

9.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组成。现代大型旋转磁极式发电机是采用线圈不动,磁极转动的方式发电。

10.周期性改变方向的电流叫做交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叫做直流电。我国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周期是0.02S,频率是50HZ,交流电的方向每周期改变2 次,我国用交流电方向1秒内改变100 次。

11.1现代通信能量与能源

1.信息传播的五次巨大变革:语言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2.波的基本特征是:波长、波速、频率和周期。周期和频率的关系:T=1/f 。

3.根据λ=VT=V/f可知:频率越高的电磁波,波长越短。

4.电磁波能(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金属罩能对电磁波起屏蔽作用。光是电磁波。

5.微波的性质与光波相近,在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因此,远距离进行微波通信,需要通过地面上的微波中继站或基地台来实现。

6.卫星通信是通过通信卫星实现的,光纤通信通过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号。

7.从无线电波、微波、到光波,传递信息所用电磁波的频率越来越高。频率越高的电磁波,相同时间内可传递的信息就越多。

8.能源是指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一次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二次能源是指不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获取的能源。

9.对于一次能源而言,又可分为可再生能源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10.不可再生能源是指一量消耗,就不可在短戎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例煤、石油。

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得到的能源。例风能、水能、太阳能、潮汐能。11.核能是指原子核发生核变化时所释放出的能量,获取核能的两个途径是:裂变和聚变。

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中等质量核的过程叫轻核聚变.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叫核聚变,又称热核反应。

12.地球上大多数能量都来源于太阳能。太阳能不仅包括直接投射地球表面上的太阳内能,而且还包括由它所引起的风能、水能、化石能等。

13.太阳能是由于太阳内部的大量氢原子核发生聚变所产生的。

14.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的,能量经转化后,可利用的能,只可能减少(减少,增加)。因此,节能和如何有效地利用能源是当前重要的课题。

初中物理第一次教研活动记录

初中物理第一次教研活动 记录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物理实验教学教研活动记录1 时间:9月9日 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王有香 参加教师:王有香、白静、杜奇杰 主题:教研组、备课组计划交流 过程:1、王有香主讲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使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感到非常吃力,如何把本学期的课程上好,让学生学好就成为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心。我根据上学期的期末成绩分析情况制定了工作。 一、目标要求: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实验能力,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2.更新教学观念,钻研教材教法,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继续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主要学习电学、磁学,带有一部分和电磁学有关的信息传递知识。本册共分五章。第六章电压和电阻第七章欧姆定律第八章电功率第九章电和磁第十章信息的传递。每章的导入提起了学生对本章的兴趣,每章的阅读指导突出了本章的重难点。本书在每章安排了大量的探究性实验,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新教学理念。 三、学生情况分析; 物理是学生刚接触的一门学科,一些基础较好、思维灵活、接受性强、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任务成绩较好。另一些学生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有很大的差距。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认真做笔记,课前没预习,课后没有按时复习,结果不能按时按量的独立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没有兴趣,这方面女同学较多;还有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上不正确,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在各方面的提高。针对以上各种情况教师要认真制定措施并督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自己的成绩。 四、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分析学生不能学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就无法形成系统的物理知识结构,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信心。因此,本学期开学起,就要很下功夫培养学生良好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其中多做有趣的物理实验和多讲物理科学故事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平时教学语言要多变和适当增加幽默感,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3、加大备课力度。备课备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好不好,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好那堂课教师所授知识。 4、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新问题。

初中物理画图题集锦

中考物理作图知识考点: 1、会画简单的光路图 2、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3、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4、会画力的力臂 5、会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6、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绕线) 7、会判断通电螺线管的N、S极、电源的正、负极或磁体(小磁针)的N、S极 8、会画磁体外围的磁感线或标出磁体的磁场方向 9、光学暗盒问题 一、光的反射作图 1、光的反射作图的依据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三类具体问题: 1)如图1所示,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面的位置,请画出反射光线。 2)如图2所示,已知反射光线和反射面的位置,请画出入射光线。 3)如图3所示,已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请画出反射面的位置。 二、光的折射作图 1、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作图 1)依据:光的折射规律 2)方法:(1)先找交点。(2)确定法线的位置。(3)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画出折射光线 例 1在图4中根据入射光线大致画出折射光线。 2、根据光经过透镜的会聚或发散作用作图 1)依据:光线过凸透镜会聚;过凹透镜发散。 2)光经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②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过焦点; ③从焦点发出的光线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例 2在图5中画出经凸透镜和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图见图4后) 三、平面镜成像光路图的两种作法 1、反射法: 1)作图依据是光的反射定律。 2)作图方法:从光源或物体上的每个点选择两条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反射光线并反向延

长确定 对应的像点(一般只要求会画点光源的成像光路图)如图6所示。 2、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法: 1)依据:直接利用物像相对于镜面对称。 2)方法:作垂线、截距离、连虚线。如图7所示。 四、怎样画电路图和连接实物图 1、画电路图的基本要求:①电路元件的符号要用统一规定的,不能自造符号。②要注意所画符号和实物的对应性。③合理安排电路元件符号,使之均匀分布在电路中,具有对称性(元件符号一定不能画在电路的拐角处)。④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要横平竖直,力求把电路图画得简洁、美观、大小比例适中。⑤最好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着电流的方向依次画起,且知道在电路图中导线无长短之分的原则。 2、根据实物图如何画电路图:先根据电流流向法判断实物图的电路结构,弄清各元件的关系, 然后画一个作用与效果同实物图一致的规范的电路图。 3、由电路图如何连接实物图:对于串联电路,根据电流流向法将元件依次顺序连接;对于并联 电路,先连接元件多的一条支路,然后将元件少的一条支路并联接入。 4、三类基本题型:①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②根据电路图画实物图;③根据文字描述电路的连接 和控制情况,画电路图或连接实物图。 例 3 按照图8左边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右边的电路元件连接成完整电路(导线不交叉) 例 4 如图9所示,它是“测量小灯泡电阻”实验的电路连接实物图,请在右边画出它的电路图。

2010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doc

第一章:声现象 一、【自主学习】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停此,发声停此。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不能传声,____、_____、______均能传声。在150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中传播最慢。声音是一种______,它具有______。声音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其中声音的_____叫音调,音调与_____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2、乐音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 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和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 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监测与________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________并可用来预报________、和监测____________。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得_______,很容易______障碍物,而且_______ 。 二、【课堂导学】 【例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拓展变式】 “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 【例2】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二胡的 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拓展变式】 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 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例3】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跟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 ,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精品】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2012中考物理指导:初中物理69个易错点汇总 1.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2. 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 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 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 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 惯性是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 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 1Kg≠9.8N。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 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 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4. 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 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 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 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8. 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9. 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最新初中物理作图题总结习题知识讲解

初中物理中考五套典型习题1)如图1所示,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面的位置,请画出反射光线。 2)如图2所示,已知反射光线和反射面的位置,请画出入射光线。 3)如图3所示,已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请画出反射面的位置。 例1在图4中根据入射光线大致画出折射光线。 例2在图5中画出经凸透镜和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图见图4后) 。 例 3 按照图8左边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右边的电路元件连接成完整电路(导线不交叉)例 4 如图9所示,它是“测量小灯泡电阻”实验的电路连接实物图,请在右边画出它的电路图。 例 5 在某电路(如图10)中,灯L1、L2并联,开关S控制整个电路,开关S1控制L1灯,电流表测L2灯的电流,请你根据上述文字描述连接下面的实物图,并在右边画出它的电路图。 例 6 画出图11中,各力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例7 在图12中,物体A的质量都是5 kg,画出两图中A物体受到的重 力的示意图。 1、判断依据:安培定则(记住用右手) 例 8 如图13所示,开关S 闭合后,小磁针静止在图示位置,则电源的左端是极。 例 9 在图14中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标出螺线管的N、S极。 例 10 在图15中根据电流的方向,标出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 例 11 在图16中标出电源的正、负极和甲、乙小磁针的磁极名称。 例12 在图17中画出螺线管的绕法,闭合开关后,使小磁针静止不动。 例 13 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将图18中的两个滑轮组成滑轮组,要求: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例 14 如图19所示,请你画出利用滑轮组提起木箱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例如图20所示,给下列暗盒填上合适的光学元件,并完成光路图。 1、如图所示,木块A的长度是__________ 厘米。 2、所示温度计读数为___________℃。 3、所示体温计读数为___________℃ 4、弹簧测力计测量范围是________,指针所示被测物重是________N. 5、如图,量筒中水的体积是__________ mL。 精品文档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2014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 第一课时声音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空气中最慢。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传递信息 4.声音的利用:传递能量 测量距离 检测物质是否存在缺陷 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 5.乐音的三特征:响度:由振幅决定 音色:由材料和结构决定。 次声波:频率小于20HZ 大象鳄鱼地震海啸等 6.声音的分类:可听声:20HZ----20000HZ 人说话的声音 超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 蝙蝠海豚鲸B超 在声源处减弱 7.减弱噪音的途径: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到达人耳处减弱 8.声音的特殊利用:利用音色和音调来鉴别物质是否存在缺陷。 二、习题:有一个山峡宽1200m,两旁都是峭壁,有人在山峡内大喊一声,他听到头两次回声的时间差是5s,求该人离峭壁的距离分别是多少? 第二课时光光的反射

自然光源:太阳等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 人造光源:电灯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光的本质是电磁波。 3.光线: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箭头方向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实际上并不存在,是一种假想。 可见光 4.光的分类: 红外线:波长长,有热效应。(遥控器) 看不见的光 紫外线:波长短,有荧光效应(验钞器) 红、橙、黄、绿、蓝、靛、紫。 5.光的色散: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白色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黑色 6.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镜面反射:反射面光滑平整。 7.两种反射 都遵循反射定律 漫反射:反射面曲面粗糙。 8.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相交而成,用眼可看到也可用光屏接收到。 9.虚像: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用眼可看到,但不能用光屏接收到。 成正立、等大、左右倒置的虚像。 10.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根据反射定律作图:先画法线。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

《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一、温度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换算关系T=t+273K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初中物理_作图题_专题复习_作图专题_作图大全1

中考复习物理作图专题归类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在图中画出小孔成像光路图。 2、下图中,S是光源,A是不透明的物体,L是竖直墙面,试画出光源S照不到墙面的范围 3、室内一盏电灯通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两条细小光束(如图所示)。请根据这两条 光束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 二、光的反射: 4、图所示的a、b是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画出对应的入射线: 5、并注明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 6、有一和水平面成30度的光线,先要它垂直射入井底,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并注 明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 7、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如图所示,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8、请你完成如图所示的光路。 三、平面镜成像: 9、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A′B′。 10、有一束光通过A点射到镜面,反射后过光源S的成像光路图B点,请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 线。 11、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出点。 12、如图1所示,S’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MN中的像,SA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画出平 面镜MN,并完成光线SA的光路。

13、小黄坐的位置与电视机红外线接收窗口之间刚好有张椅子,如图所示。若不移动位置仍要遥 控电视,在图中画出遥控器发出红外线传播到电视机红外线接收窗口的光路: 四、光的折射: 14、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向一块玻璃砖的侧面。请画出光线进入玻璃砖的折射光线和从玻璃 砖的另一侧面射出时的折射光线。 15、请在图12中画出对应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16、请在下图中标出入射线,反射线,折射线 17、画出图所示的折射光线的入射光线。 五、透镜: 18、图中,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a)、(b)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19、请你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下面的光路图. 六、沸腾图像: 20、质量和初温(等于室温)都相同的水和酒精盛在相同的容器中, 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给它们加热,请在直角坐标中粗略画出 水和酒精从室温开始到沸腾前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并 分别用l1、l2表示。〔室温约为20℃〕 七、串、并联电路: 21、如图所示,按要求画好电路图,再根据电路图,在右边连接出对应 的实物图.电路要求: (1)L1与L2组成并联电路, (2) S1控制L1, S2同时控制L1与L2; 22、按图所示的实物图画电路图: 23、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初三物理第一轮总复习(全讲全练)

初中物理综合复习要点 一 运动的世界 1、运动的相对性 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 止。 例: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 龙舟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是静止的。 2、长度的测量 选: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 放: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 看: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 记:记下数值和单位 例:图中测出的该物长度是 1.00 cm. 3、长度单位换算 1Km=103m 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 例:45μm=4.5?10-5m 0.23dm=2.3?107nm 4、速度的计算 公式:v=s/t 其中:(1)计算时将s 和t 的单位化成m/s 或者km/h (2)式中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 (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 例: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回声。若汽艇以100m/s 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 解:5秒内人走的路程为: S 船=V 船t=100m/s ?5s=500m 5秒内声音走的路程为:S 声=V 声t=340m/s ?5s=1700m 如右图可知: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 (S 船+ S 声)/2=1100m 5、平均速度 严格按公式v=t s 来计算,切勿利用V=2 21V V +来计算。 例:汽车在长100m 的公路上行驶,前50m 的速度为20m/s,后50m 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100m 公路 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 解:前半段时间为:t= v s =s m m /2050=2.5s 后半段时间为:t=v s =s m m /1050=5s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t s =s m 5.7100=13.3m/s 应用练习: 1.小明同学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 (选填“运动”、“静止”) (1)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的;以行驶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的。

2016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提纲(上下册)

初三物理总复习提纲(九年级上)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 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其五要素: 支点:杠杆绕着其的点,用字母O表示;动力:使杠杆的力,用字母F1表示; 阻力: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动力臂:从支点到的垂直距离,用字母L1表示;阻力臂:从支点到的垂直距离,用字母L2表示;2.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我们就说处于平衡状态。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做三次实验是为了寻找杠杆平衡的普遍规律。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当时,使用杠杆是费力的,下列提供的杠杆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只填序号),使用费力杠杆的优点是。属于省力杠杆。属于等臂杠杆的是。(A)撬棒(B)抽水机手柄(C)独轮车(D)钢丝钳(E)开汽水的起子(F)镊子(G)理发剪刀(H)道钉撬(I)缝纫机踏板(J)天平(K)钓鱼杆(L)定滑轮(M)铡刀(N)剪铁皮的剪刀(O)筷子 3.省力杠杆一定是动力臂_____阻力臂的杠杆,当动力臂为阻力臂的5倍时,杠杆平衡后动力是阻力的_____倍,杠杆转动时动力移动距离是阻力作用点移动距离的_____倍 4.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杠杆,使用定滑轮不省,但可以改变,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但不能改变。 5.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叫,使用它吊重物时,既能,又可以改变,若不计动滑轮自重及摩擦,动滑轮由几股绳子承担,所用的力就是,若吊起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为n,物重为G,则所用的力F可写成公式。 6.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一是物体要受到,二是物体要在上通过一定的。公式:W=Fs。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 J 7.功率是表示的物理量,物体在所做的功叫功率,公式为。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其他单位之间换算关系为:1kW=103W 1MW=106W 某机器的功率为1.25KW,则表示 。 8.在物理学中将功与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其表达式为。因为摩擦、机械自重不可避免,所以功总是存在的,因此,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总是100%。 9.一个滑轮组经改进后提高了机械效率,用它将同一物体匀速提升同样的高度,改进后与改进前相比较,所做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变大/变小/不变) 10.从探究斜面实验我们知道:利用斜面提升重物可以省,但不能省。利用其他机械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省力的机械费,省距离的费。设想生产一种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可能/不可能)的 11.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 测量器材:刻度尺、弹簧测力计(必要器材)向上拉绳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匀速拉动

初中人教版物理总复习重点资料

初中人教版物理总复习重点资料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 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 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 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 但应尽量减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 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 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 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 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 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我 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

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 的数字单位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 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 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 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 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初中物理作图题汇总教学总结

初中物理作图题汇总 相关练习: 一、光的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坐井观天; 1、如图所示。晚上,在路灯的照耀下,地面上留下了小芳的影子。并标示出地面上人影的范围(要保留作图的依据)。

2、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如图所示,请作出物体AB通过小孔在屏上所成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 3、“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请在图中用光路图作出井底之蛙“观天”的最大范围(用斜线标出). 二、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光路是可逆的; 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向一平面镜,请画出其反射光线并在图上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2、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并 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 3、在图中,根据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 4、(1)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照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OB 为反射光线。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2)如图所示,小明用平面镜将 一束太阳光反射后竖直射向井底,请在图上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1)图(2)图 5、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如图所示,一束光沿AO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6、如图所示,AO为入射光线,O为入射点。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特点,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及折射光线。 7、如图所示,点S表示天空中的小鸟,点S′表示游泳者在水下看到的小鸟,请画出游泳者能看到小鸟的一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8、在碗底放一枚硬币S,向碗里倒水后,会观察到“硬币”上升,如图所示,请将眼睛看到硬币像S′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9、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向一块玻璃砖的侧面。请画出光线进入玻璃砖的折射光线和从玻璃砖的另一侧面射出时的折射光线。

(完整版)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课教案

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课教案 第一章声现象(2.24日) 一、单元复习目的 (一)知识和技能: 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 的考查形式。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二、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三、复习内容 本章讲述的是一些声学的初步知识。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它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 四、知识梳理 传播条件 传播形式 传播速度: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五、教学课时:0.5课时 一、复习引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甚至影响人的健康。各种物体的共振现象及其应用是中国人在声学上大量发现之一。课本阅读材料中提到的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也都是古代中国人利用声学原理创造出来的奇迹。二、基础练习 做下面一组填空题。 ⒈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⒉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三、复习过程:基础知识讲解(教师边讲基础边穿插基础题目练习): 1、声音的产生: 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可继续传播。 B、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资料大全

人教版2016年中考物理复习大全 第一章 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但声音并没有立即消失 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①人靠声带的振动发声 ②笛靠空气柱振动发声 声音的传播 声音与介质和温度有关 声波鼓膜振动 听小骨振动 听觉神经 耳聋 神经性耳聋 非神经性耳聋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 颌骨把声音传给听觉神经 引起听觉 据说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用牙咬住木棒,另一端抵在钢琴上来听自己的演奏声 双耳效应: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不一样,人据此区分声音的方位 声音的特性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越快 频率越大 声音越高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的幅度有关 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 ③音色(声音的区别)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噪声 从物理角度讲:由发声体不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是噪声 从生活上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 学习工作的声音以及人们要听见的声音有干扰的都属于噪声 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①声源处减弱 ②传播过程中减弱 ③人耳处减弱 声音的应用 ①声音能传播信息 (次声波预示天气) ②声音具有能量(超声波用来 打B 超 声纳 雷达……) 注:①人的听觉范围:20Hz —20 000Hz ②弦乐器发声 /弦越短: 越细 越紧音调越高 空气柱乐发声:柱越短 越细音调越高 ③道路两旁加隔音板---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摩托车加消声器---在声源处减弱 戴耳罩---在人耳处减弱

第二章光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大小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 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便在身后出现影子 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模型法) 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快为3×108 m/s= 3×105 km/s V空气?V液?V固(此点恰好与声速相反) 光年是长度单位 注:“小孔成像”实验中,小孔的形状与像的形状无关 经典例题: 小明将易拉罐的上部剪去,蒙上半透明纸,在罐底部开一个小孔,用它做 A.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B.它的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规律 C.物体离得越远,像就越小 D.在物体距小孔不变的情况下,半透明纸与小孔距离越大,像也越大 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的介质中,这种现象称为光 的反射 反射定律 ①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 线两侧 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④当垂直入射时反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度⑤反射过程中光线是 可逆的(注意顺序:反射在前) 两种反射类型:镜面反射漫反射 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发射出去 镜面反射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实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材料:玻璃板白纸两支相同的蜡烛刻度尺 本实验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1)用玻璃板的原因:方便寻找像的位置 (2)使用刻度尺:为了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使物与像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为了证明物像大小相同 (4)检验像的虚实:用白纸做屏幕放在玻璃板后,观察白纸,白纸上没有想的形成,说 明平面镜所形成的虚像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是: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4)所成的像是虚像。

专题四 初中光学物理作图题的基本步骤要求及其注意事项

专题四初中光学物理作图题的基本步骤要求及其注意事项 中考光学作图题就是作光路图。涉及到的物理规律有: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等。其作图过程要注意运用光学定律、规律、原理或性质作图。反射光路图要注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画虚线,其反射光线的延长线过像点等知识。折射光路图要注意折射角比入射角是大还是小要区分清楚。透镜成像作图要注意三条特殊光线的利用。光学作图的类别包括:1.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作图;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3.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作图;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5.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作图等。光学作图要结合成像规律、反射或折射规律作图,要辨明光的传播方向(光是从哪儿射向哪儿的),箭头方向不能画反,也不能不画。 光学作图题考查内容: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等。 作图方法:根据光学定律、规律、原理或性质,结合几何知识作图。 注意事项:光线用箭头表示传播方向;法线、反向延长线、虚像画成虚线;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折射时,空气中的角大,理解透镜成像等。 一、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作图概述 1.作图的基本要求: (1)光线用实线表示. (2)沿着光线传播的方向画箭头. (3)光的直线传播成的像为实像,故所成的像一定要用实线来画. (4)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可以是放大的,可以是缩小的,也可以是等大的. 2.作图遇到的几种表现形式 (1)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确定范围 【例题1】教室窗前有一棵小树,如图所示,用作图的方法表示出在教室内能看见整棵树的范围。 参考答案: (2)应用光的直线传播作小孔所成的像 【例题2】烛焰小孔及光屏如图,作出烛焰通过小孔在光屏上所成的像。

人教版初中物理总复习资料

第一章机械运动 1、长度的单位:1千米(km) =103米(m)、1米(m)=10分米(dm)= 102厘米(cm) =103毫米(mm)= 106 微米(μm) =109纳米(nm)。国际单位米(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紧贴被测物体,立起来放正。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如:(1)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测量焦距。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_会聚_作用,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1.0 c m。(2)下图中B物体的长度为18.5mm ,或者1.85cm,其中18 mm是准确值, 0.5mm是估计值。 2、1小时(h)=60分(min)=3600秒(s)时间的国际单位秒(s) 3、错误是不遵循实验规范,读数粗心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小不能 消除。 4、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 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导出公式:S= v t ; t= S/ v 其中:s——路程——米(m)------千米(Km); t——时间——秒(s)--------小时(h) v——速度——米/秒(m/s)-----千米每小时(km/h)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1m/s=3.6km/h。 5、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6、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7、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第二章声现象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3、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声速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4、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5、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例如:在海面向海底发射超声波,隔了2S接受到反射回来的回波,问海底有多深?(海水中声速1500m/s) S= v t =1500 m/s×2s=3000m,则海底深度为1/2S=1500m 6、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 7、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8、音色:发声体发音的特色和品质。音色与材料和结构有关。 9、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万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都听不到。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一轮复习专题1《内能》考试测试卷

专题1《内能》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小红发现自己关于热传递、热量、温度的笔记有些错乱,请你帮助她把正确的挑选出来() A.温度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多,温度低的物体所含的热量少 B.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温度 C.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改变的是温度 D.热量总是从含有热量多的物体传递给含有热量少的物体 2.对于飘在空中的尘埃,正确的说法是() A.它和一个原子差不多大B.它包含有几个分子C.它有几个“纳米”D.它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 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的是() A.用胶水把邮票粘贴在信封上 C.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较大的一滴水银 B.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铅丝折断D.磁铁能吸引铁钉 4.禁烟令于2011年5月在我国生效.小小对正在抽烟的爸爸说:“吸烟不但危害您的健康,我和妈妈也在被动地吸烟.“这句话的科学依据是() A.分子间有作用力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分子之间有空隙D.分子很小 5.由c=,关于同一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 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 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 6.质量之比为1∶2的甲、乙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之比为2∶1,那么甲乙比热容之比为() A. 1∶1 B. 1∶2C. 2∶1 D. 1∶4 7.对于热量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温度低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少 B.温度高的物体含的热量多,温度低的物体含的热量少 C.在热传递过程中,同一物体温度改变越大,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就越多 D.质量大的物体比质量小的物体含的热量多 8.世纪末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到

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课程

引入 中考第一轮复习阶段是整个九年级复习的主体阶段,耗时最长,教师、学生付出的精力最多,其成败往往能决定整个九年级工作的成效。 总体要求是: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构建知识网络。目的是要对初中学习到的物理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复习。 具体要求是:紧扣课本,以教材内容体系为主线(注意:是“为主线”,不是说必须按课本编排去复习),分章、节进行单元复习训练。 这一阶段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第一轮复习就要依据教材,落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掌握。具体应 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复习时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如: ?该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即“为什么要引入该概念?” ?该概念的含义是什么? ?怎样测量? ?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有没有易混淆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②对基本规律的理解,复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该规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该规律成立的条件或适用范围是什么??该规律的公式表达式及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单位 是什么??如何应用该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③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形成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的理解。 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中,考查科学方法的题目所占比例逐年增加,现在已达10%?15%。初中物 理常见的科学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等。复习时要通 过具体例子来理解和认识这些科学方法。比如:速度、密度、压强等概念的形成中,以及欧姆定律、影 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阿基米德原理等物理规律的形成中都含有“控制变量 法” ;合力、串并联总电阻等概念的形成中含有“等效替代法” ;电流、电阻等概念形成中含有 “类比法”等等。 (2)要做到全面复习,凡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点都要认真复习,不能有遗漏,这是复 习基础知识最基本的要求和方法,教师要切忌挑选自己认为的“重点”、“热点”反复讲解和习练,造 成其他知识点复习的淡化,给学生的知识结构留下隐患。 (3)要避免复习工作演变成单纯的旧知识重复,搞成“压缩饼干”式的教学,这既不利于学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