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语》选读(巩固练习)-word文档

《论语》选读(巩固练习)-word文档

《论语》选读(巩固练习)-word文档
《论语》选读(巩固练习)-word文档

《论语》选读

巩固练习

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红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棱.角菱.形欺凌.绫.罗绸缎

B.角.色倔.强诡.谲精神矍.铄

C.暴露.披露.露.怯抛头露.面

D.笨拙.罢黜.咄.咄相形见绌.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涵养委靡明枪暗剑一言以蔽之

B.恣肆板画彩声满场人世音书漫寂寥

C.震慑企盼民生凋敝万变不离其宗

D.曝光战粟层层相因与尔同销万古愁

3.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为了侦破“12.6”特大银行抢劫案,我公安人员________了大量目击者,从中发现了一些破案的线索。

②加入世贸组织后,由社会结构变革而产生的各种新社会组织,也将逐步改变现有的社会格局,________出新的社会形态。

③我们必须重视出口工作,在________国内市场新的增长点的同时,重视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A.查访派生培育B.查访衍生培植

C.察访衍生培育D.察访派生培植

4.下列句中加红的词语,使用完全正确的是()

A.日记长不过2019字,短的只有几行,逼得你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文字功夫自然强。

B.知识经济已经来临,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掌握本领,不然身无长物

....,将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C.小伙子1.88米的身高,站在他面前,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的感觉。

D.信息网络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各种思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在网上传播。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印度军方负责人20日称,印度已向印巴边境地区派遣了数百辆坦克、装甲车和军用车辆。

B.从目前情况看,建筑业、房地产业的商业运作、立项与设计审批、施工监理等方面,是否都有一个健全法制、细化标准、严格执法的问题?

C.英国雷丁大学一位名叫朱利安·文森特的生物学家和一位复合材料专家领导的科研小组正在从事这项研究。

D.在印度软件工程师培训公司的帮助下,青岛软件开发公司培养、建设和储备了一批职业化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目。

①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②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③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④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⑤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去)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⑦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⑧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⑨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⑩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⑾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6.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举直错诸枉错:通“措”,安置。

B.举伊尹,不仁者远矣举:选拔人才

C.造次必于是造次:做了错事

D.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7.选出加横线的字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尧舜其犹病诸知我者其天乎

B.己欲立而立人色取仁而行违

C.不如丘之好学也我非生而知之者

D.不以其道得之敏以求之者也

8.选出句式特点与“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一致的一组是()

A.富哉言乎 B.选于众

C.德之不修 D.事其大夫之贤者

9.选出对上文理解有误的一组是()

A.孔子认为所谓的仁人,就是能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想要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

B.孔子认为,真正的通达的人,品质正直,遵从礼义,善于揣摩别人的话语,察觉别人的脸色,经常想着自己比不上别人的地方。

C.孔子认为,富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东西,贫贱是人人都想要摆脱的东西,但一定要以不违背仁德的方法去实现。

D.孔子认为,即使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也不应该埋怨上天,不应该责怪别人,而是应该向下学习礼乐,向上通达天命。

参考答案

1. B

【解析】A项,“棱”读léng,其余都读作líng;C项,“露怯”中的“露”读作lòu,其余读作lù;D项,“笨拙”中的“拙”读作zhuō,“咄咄”中的“咄”读作duō,其余两个字都读作chù。

2. C

【解析】A项,萎靡;B项,人事音书漫寂寥;D项,战栗。

3. B

【解析】查访:调查打听(案情)。察访:通过观察和访问进行调查。派生:从一个主要事物的发展中分化出来;衍生:演变发生或产生。培育:培养幼小的生物,使它发育成长,多用于生物,特别是幼小的生物,有时用于对儿童、青少年。培植:栽种并细心管理(植物),培养人才,扶植(势力)使壮大。

4. A

【解析】B形容贫穷,一无所有;C望文生义,意思弄错,指被别人的话弄得莫名其妙;D比喻来势迅猛,所备不及,不合句意。

5. B

【解析】A包含关系并列;C“和”歧义;D“建设”与后面的宾语搭配不当。

6.C试题分析:C项,造次,意为“仓促、急遽紧迫”。

7.A A其,都是语气副词“或许”。B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知识道理;D以,介词,“用”/连词,表修饰。

8.B试题分析:B和例句一样是介宾结构后置。A是主谓倒装,C是宾语前置句,D是定语后置句。

9.B

试题分析:B项“经常想着自己比不上别人的地方”错,应是“经常想着谦逊地对待他人”。

《论语》试题六及答案

《论语》试题六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错误的一项( C ) A.“日知其所亡"是知新 B.“月无忘其所能”是温故 C.“日之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结合起来正好是孔子的“可以为师矣” D. 是孔子的“学如不及,忧恐失之。”的写照。 2、“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中的“弃”是什么意思?( C ) A.弃养 B.舍去 C.抛弃 D.遗弃 3、下列不是出自《论语》的成语是哪一个? ( B ) A、朽木粪土 B、杯水车薪 C、祸起萧墙 D、一匡天下 4、“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C ) A.道听途说,违背了“敬、诚、慎”等儒家原则,是被有道德的人唾弃的。 B.听到小道消息就四处传播,这是背弃道德的行为。 C.不去区分是非的好好先生,是败坏道德的小人。 D.在道上听到不可靠的传闻,途中又向别人传说,这是背离道德准则的行为。 5、孔子曰:“君子有九思”。其中“事思敬”的意思是:( B)。 A.做事的时候要懂得尊敬他人。

B.做事要想想是否谨慎。 C.做事发脾气时要想想是否会不好的结果。 D.做事时要对人怀有敬意。 6、子贡问孔子:“有可以用来终生奉行的话吗?”孔子回答的话是( C) A.君子求诸己 B.君子矜而不争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君子不以言举人 7、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 B)。 A.行善事,可以锋利其兵器。 B.工匠要想做好他们的工作,就一定要弄好他们的工具。 C.有善心的人,必然会找到有利的兵器。 D.做事从善心出发,必然成为自己的利器 8、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指“恭、宽、( B)、敏、惠。” A.诚 B.信 C.善 D.真 9、《论语》中每篇的题目基本上是按什么来命名的? ( B) A、每篇的主题 B、每篇的开头两个或三个字 C、每篇第一章的主题 D、每篇中出现最多的词语 10、《论语》是“论”字,做何解?( D ) A说 B议论 C通“伦”,人伦道德 D编纂 11、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仁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B )

《论语选读》知识点整理

《<论语>选读》知识点整理(结合步步高用) 01为政以德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 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 ⑴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共⑷选贤与能[练习五中] 与举 ⑵道之以政道⑸矜寡孤独废疾者[练习五中] 矜鳏 ⑶无乃尔是过与与 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 句子活用类型句子活用类型 ⑴齐.之以刑形作使动⑹不独亲.其亲[练习五中] 名作意动 ⑵曰:“富.之。”形作使动⑺不独子.其子[练习五中] 名作意动 ⑶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形作使动⑻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作名。 ⑷则修文德以来.之动词作使动⑼既来之,则安.之形作使动 ⑸于斯三者何先.名作动⑽远人不服而不能来.动作使动三、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句子句中义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民免而无耻 ..东蒙主以(之)为认为..没有羞耻心不要脸昔者先王以为 季氏将有事 .......使他们来归顺后,就要让他们安..于颛臾动武有事情既来之,则安之 下心来既然来了,就安下心来 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 句子类型句子类型 ⑴为政以德状后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状后 ⑵道之以政状后⑵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状后 ⑶齐之以刑状后⑶临之以庄状后 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状后⑷君子哉若人!主谓倒置 ⑸使民以时状后⑸尚德哉若人!主谓倒置 ⑹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状后⑹既庶矣,又何加焉疑宾前 ⑺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后⑺于斯三者何先疑宾前 ⑻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⑻固而近于费状后 ⑼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省略句⑼季氏富于周公状后 ⑽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⑽君孰与不足疑宾前 ⑾何以伐为疑宾前 02克己复礼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 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 ⑴周监于二代监鉴⑷女安,则为之女汝 ⑵五世希不失矣希稀⑸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女汝

高考模拟试题之论语选读试题精编 (1)

高考模拟试题之《论语》选读试题精编(一) 班级学号姓名分数 (一)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2.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2.19)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 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1分) 答: 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答: (二)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6.1) 选文中画线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 答: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3分) 答: 2、为什么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分) 答: (四)阅读《论语》中的有关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徳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1分)

论语题库带答案.doc

《论语》:学而、述而、子路、为政、里仁 一、上下句背诵 一、《学而》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二、《为政》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三、《里仁》 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四、《述而》 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子曰:“德之不修,学而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子曰:“若圣与仁德,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而已矣。” 五、《子路》 1.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 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徙。” 3.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二.解释加线字词的意思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时:以时按时。 2.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恼怒 3. 吾日三省吾身省:检查 4. 为人谋而不忠乎?谋:策划,考虑 5. 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在办事情上敏捷 6. 就有道而正焉就:走向,接近 7. 学而不思则罔罔:罔然无所得 8. 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

《论语选读》文言知识总结

《论语选读》文言知识总结 1、弟子问仁 、重点字词 1.尧舜其犹病诸:其:恐怕,表推测病:不足 2.请问其目:目:细则,条目 3.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家:卿大夫的封地 4.其言也讱讱:说话谨慎 5.问知子曰:“知人”知1:智慧,名词知2 :了解,动 词 6.樊迟未达达:明白 、通假字 1. 错:同“措”,放置 2. 乡:同“向”,刚才 、词类活用 1. 直:正直人,形作名 2. 立:使.... 站得住 3. 达:使……行得通 4. 远:远离形作动 四、古今异义 ①克己复礼为仁古:恢复,归于今:再,又 ②请问其目古:条目,细则今:眼睛 ③请事斯语也古:请你让我做今:请求别人做 ④举直错诸枉古:弯曲,不正今:冤枉 ⑤选于众,举皋陶古:选用,推选今:向上托或抬 ⑥尧舜其犹病诸古:难以做到今:身心不正常

五、特殊句式 (一)状后: 1.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2. 选于众 (二)主谓倒装:富哉言乎 、重点字词 1、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 愿无伐善,无施劳 伐: 4、 士不可以不弘毅 5、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 6色取仁而行违 7、 士而怀居 8、 盍:何不兼词 逾:逾越,矩:规矩 夸耀,施:表白 弘:远大,毅:意志 闻:名望,名声 色:外表,取:趋向、求 怀:留恋 、通假字 有:同“又” 三、词类活用 2、立身处世 2.四十、五十而无闻焉 动作名 名望 3.敝之而无憾 使动 使 ……破 4.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使动 安:使? 使……信任 怀: :使?……怀念 5.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名作状 在… …之后 6. 士不可以不弘毅 形作名 意志 卜有五而志于学 安逸 名作动,立志 1.吾 信: 同“凋”

论语选读练习题

《<论语>选读》练习题 ——姚焕弟 一、朗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繁文缛.节瓮牖.绳枢大力整饬.夫子哂.之贫而无谄.不悱.不发 杀鸡为黍.绥.之斯来箪.食瓢饮曲肱.而枕畏葸.不前喟.然叹曰 二、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注释。 1道之斯行 2.莫春者,春服既成 3.夫子矢之曰 4.无欲速,无见小利5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6.举直错诸枉 7.弟子入则孝,出则弟8.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9.久要而不忘平生之言 三、根据语境,推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1.二三子何患.于丧乎2往者不可谏. 3今之从政者殆.而4其何伤.于日月乎 5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7躬自厚而薄则.于人8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9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0“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11尧舜其.犹病.诸!12子路问成人 .. 四、判断下列句子中的活用现象并分类。 A欲洁.其身,而乱大伦。B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C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D.贤.贤易色E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F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G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H饭.疏食饮水I又闻君子远.其子也 1.使动用法:___________ 2.名词活用作动词:___________ 3.形容词活用作名词:________ 4,名词作状语:_________________ 5.形容词活用作动词:_____________ 五、辨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分类。 A鸟兽不可与同群B居则曰:“不吾知也。”C浴乎沂,风乎舞雩 D其何以行之哉?E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F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G子路从而后H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I回也非助我者也。 1.判断句____________ 2.省略句__________________ 3.宾语前置________________ 4.介词结构后置______________ 六、补全名句。 1.君子食无求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智者不惑,________,勇者不惧。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5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_。 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夫仁者,_______________,己欲达而达人。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__________,不亦远乎? 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_________________。 10无欲速,无见小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论语》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论语》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一、抢答题: 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仁者爱人”或“仁”) 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被誉为什么?(圣人) 3、孔子的弟子约有多少人?( B ) A、二千; B、三千; C、四千; D、五千。 4、“君子惠而不费”下面四句是什么?(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5、孔子认为生活的最高原则是什么?(仁) 6、“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试问是哪五者?(恭、宽、信、敏、惠 ) 7、“匹夫不可夺志也”上面一句是什么?(三军可夺帅也) 8、对于富贵,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取之以义) 9、孔子提倡哪两种教学方法?(学思结合、温故知新) 10、孔子十五岁开始立志于学,到了三十岁左右,通晓“六艺”,试问哪“六艺”?(《书》《诗》《易》《春秋》《礼》《乐》) 11、说出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至少三个。(仁、义、礼、智、信、勇) 12、孔子弟子中贤达者多少?(七十二) 13、“君子成人之美”后一句是?(不成人之恶) 14、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仁政) 15、孔子的消极思想是什么?(忠君尊王) 16、孔子被封为什么王?(B) A、文惠王; B、文宣王。 17、孔子名什么?孔子字什么?(丘,仲尼) 18、孔鲤是孔子的第几个儿子?(A)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 19、孔子首创了什么教育?(B)

A、贵族教育; B平民教育; C、素质教育。 2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各是什么意思?(愤:想弄明白而弄不明白。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21、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下列哪一位?(C) A、子路; B、曾皙; C、颜回; D、公西华。 22、哪一年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D) A、2000年; B、2004年; C、2008年; D、2014年。 23、孔子的生日是哪一天?(9月28日) 24、儒家讲人生过程有八个过程,也称“八条目”,请至少讲出三条。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5、“六十而耳顺”“耳顺”是什么意思?(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 26、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多少年?(14年) 27、孔子的母亲的名字是什么?(颜征在) 28、现存《论语》共多少篇?(B) A、19; B、20; C、25; D、28。 29、孔子在何处设教?(A) A、杏坛; B、桃坛; C、梨坛; D、田园。 30、孔子把什么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仁、义) 31、孔子整理、编订了哪些古代典籍?(《诗》《书》《礼》《易》《乐》《春秋》) 32、孔子的思想什么时候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汉朝以后) 33、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什么?(国老) 34、下列三项中,哪项与孔子无关?( A ) A、孔杯; B、孔林; C、孔道。 (注:孔杯:兄弟的代称。孔林: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孔道:孔子的学说。) 35、孔子所删修的《春秋》是依据哪国史料整理而成的?(A) A、鲁朝; B、宋; C、秦; D、齐。

(完整word)论语选读:高山仰止(重点版)

《诲人不倦》(重点版) 一、核心解读: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30岁左右即开始讲学,从教40余年,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长期的育人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 在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才有权受教育。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认为教育对象不应分贵贱、门第和国界,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有教无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人性论。“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于“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认识,孔子才作出了“有教无类”的论断。 孔子所提倡的教育在内容上是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他的教育原则与方法主要有: ①以学生为主体,启发诱导的原则。即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热情,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发现问题,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后,老师才适时加以指导点拨。学生如未能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则不勉强施教,否则反而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 ②因材施教原则。孔子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总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德行、才智、个性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同样的问题,视不同对象给出不同的回答。 ③教学相长理念。孔子不赞成学生对老师一味信从,力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表达自己的体会和不同意见,“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互动、互有助益的过程。 ④强调学思结合,学行并重,知行合一。 二、名句填空: 1·子曰:“不愤不启,,,则不复也。”★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由也兼人,。”★ 3·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5·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

论语选读1-4章抽考模拟题

论语选读1-4章抽考模拟题 一、选择题(40分)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敬事而信”,要求执政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信任老百姓。 B. “节用而爱人”就是执政者要节约用度,爱护下属人民。体现了孔子的政治理想。 C. “使民以时”,施政应立足于百姓,充分考虑人民利益,役使百姓应该不违背农时。 D. 孔子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其基本思想仍是“为政以德”。 2、下列对选段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孔子认为,年轻人出门在外就要孝顺父母,在父母身边就要敬爱兄长。 B.孔子告诫年轻人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诚实,要广泛爱护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 C.本章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 D.孔子作为教育家,主张德育第一位,智育第二位。孔子的这种要求,反映孔子以道德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在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作用。 3、下列对选段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孔子认为君子要做到端庄严肃,让人肃然起敬,就必须要稳重,否则便没有威严。 B.“学则不固”的意思是“君子要重视学习,开阔视野,吸收新知,才不至于孤单。” C.君子应当把尽忠守信放在主要位置,慎重交友,不要与和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而要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益于进德修业。 D.君子要做到有错必改,不文过饰非。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4、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论语》试题一及答案

《论语》试题一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孔子所做的贡献是:() A、创立私学 B、统一文字 C、创立儒学 D、删订六经 2、孔子71岁时,得意门生___病卒,孔子哀叹道:“天丧予!”() A、子贡 B、子路 C、冉有 D、颜回 3、______是中国数量最多、时代最久的私家档案,对于研究中国明清史,特别是明清经济史具有重要价值。 A、孟府档案 B、孔府家谱 C、颜府档案 D、老子家谱 4、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 A、戚戚 B、凄凄 C、泣泣 D、齐齐 5、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6、从2006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首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国际奖项“孔子教育奖”。孔子的下列名言中,对我们的学习有直接指导意义的是() ①因材施教②温故而知新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纪念()。 A、文天祥 B、孔子 C、老子 D、屈原 8、属于孔子编订的古籍有() ①《诗经》②《尚书》③《春秋》④《论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下列各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的是学与思的关系 B、“人不知而不愠”强调的是学习知识在于提高自己。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显示了孔子为学的谦虚风度。 D、“温故而知新”强调了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10、孔子的思想在日本也有很大影响,江户时代,德川家康对儒学很重视,他说:欲为天下之主者,不可不通《四书》之理,即不能全通,亦当熟玩____之书。 A、《大学》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11、下列属于儒家倡导的思想道德标准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C、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12、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A、反对迷信崇拜 B、主张学以致用 C、维护封建礼教 D、抨击腐朽统治

高考语文《论语 选读》各课思想总结 精华版

《<论语>选读》课文知识点梳理 ——依最新高考大纲要求 (部分课文大纲不做要求) 第一课为政以德 孔子主张运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反对暴政与刑杀;以仁义道德来教导百姓,用制度礼义来说服百姓,百姓才有廉耻之心而走正道。 1.“德”与“礼” “德”与“礼”是孔子治国为政的主要主张。“德”是对个人的要求,以“仁”为核心。对统治者而言,应该执行“仁政”,对百姓不过分压迫剥削,这客观上对百姓有利。“礼”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制度,孔子提倡以“伦理”为基础的严格的“等级”制,作为治理国家的规范;二是个人之“礼”,即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个人准则,服从于制度之“礼”。 古代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基础上的一种政治理想体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本质的区别。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有约束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它与民主、法治是不兼容的。但它作为“法治”的辅佐,建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包括统治者与百姓)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还是有其积极的意义,对今天也有借鉴作用。 2.民生与教化 孔子的天道观是唯物的,崇尚自然的。他不会高唱仁爱的赞歌而忽视老百姓的温饱。子贡问政时,他先强调“足食”,然后才是“教之”。当然,在孔子的思想中,物质与精神都不容忽视而更倾向于精神。当两者必选其一时,孔子做出“去食”的选择,这正体现了儒家“舍生取义”的思想主张。 3.先富后教 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是说“富”比“教”重要。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两者没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他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基本生活,满足物质需求,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但他又主张治国以“礼”,就要重视“教化”,使百姓能遵守“礼”,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量,所以他又很重视人的基本准则,如“信”、“仁”

2009年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2009年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新高考新国学 2009-04-07 1510 2009年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参考答案(李克刚)(一) 1.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回答其中任何两个既可。) 2.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 (二) 不一样。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则是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是要劫富济贫,而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孔子要人们严守礼制,各得与名分相应规格的财富,安于等级名分,不可互相侵夺,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 (三) 1.齐景公的结论只关心生活中的“吾”,只关心“吾食之”,并且是一个反问句,与孔子君臣父子天伦人伦关系的理解实在有天壤之别。 2.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给了我们人间第一爱。因此,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都不孝敬,就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爱的根本了。乌鸟尚知反哺,更何况人呢? (四) 1.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 2.赞成孔子的观点。

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③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 赞成桀溺的观点。 ①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 ②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之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 (五) 1.知其不可而为之 2.丈人对孔子不务实的处世观不屑一顾;荷蒉者规劝孔子要学会变通。 (六) ⑴因为荷蓧丈人是隐居不仕的高人。在他看来,孔子这些人不参加劳动却热衷于政治而去周游列国,跟他不是一路人,所以语含讥讽,表示不满和讽刺。 ⑵看到子路面对自己的批评与不理睬反而表现出恭恭敬敬的样子,丈人改变了自己的态度,邀请子路留宿其家,并杀鸡为黍,见其二子。丈人这样做是有意让子路看看隐者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以及全家团圆的温馨场景,行“不言之教”,想以现身说法改变子路周游入世的观点。 (七) 1.“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

论语选读:高山仰止(重点版)

《诲人不倦》(重点版) 编撰洪申健时间2010年12月编号07 一、核心解读: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30岁左右即开始讲学,从教40余年,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长期的育人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 在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才有权受教育。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认为教育对象不应分贵贱、门第和国界,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有教无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人性论。“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 于“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认识,孔子才作出了“有教无类”的论断。 孔子所提倡的教育在内容上是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他的教育原则与方法主要有: ①以学生为主体,启发诱导的原则。即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热情,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发现问题,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后,老师才适时加以指导点拨。学生如未能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则不勉强施教,否则反而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 ②因材施教原则。孔子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总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德行、才智、个性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同样的问题,视不同对象给出不同的回答。 ③教学相长理念。孔子不赞成学生对老师一味信从,力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表达自己的体会和不同意见,“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互动、互有助益的过程。 ④强调学思结合,学行并重,知行合一。 二、名句填空: 1·子曰:“不愤不启, , ,则不复也。” ★ 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

(完整版) 《论语》选读复习题及答案

《论语》选读复习题 1、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17.4) (1)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用牛刀”是喻体,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什么? (2)联系材料分析孔子在处理师生关系的态度。(2分) 2、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7·11)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10)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9·11)(1)当孔子去探望生病的伯牛时,孔子的话语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试问,得以充分表达这种情绪的修辞手法是什么?(1分) (2)孔子通过平时言行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崇敬。请结合上面三段谈谈其理由并简要分析。(3分) 3、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16.4) ⑴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1分) ⑵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3分) 4、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1)前一章中的“忠”是指什么意思?(1分)

《论语》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则》试题 一、填空 1、《论语》是 ____________ 家经典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记录。孔子,名 _________ ,字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______________ 家,是 ________ 家的创始人。《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并称。 2、第十一届全运会即将在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山东举办,热情好客的山东人民用《论语》中的“ ,”这句话来欢迎全国各地的运动健儿。 3、《弟子规》中有句经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论语十则》中也有与之意思相近两句: “ ,。” 4、讲述学思要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 5 、子曰:“ ,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 《学而》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学而》 7、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 ,可以为师矣。”《为政》 8、子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9、子曰:“ 贤哉,回也!,,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雍也》 11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而》 12、子曰:“三人行,。, ”《述而》[来源: 学,科,网Z,X,X,K] 13、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子罕》 1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子罕》 15、子夏曰:“,,仁在 其中矣。”《子张》 二、感知与品味1.孔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主张?结合本文分析。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君子”的含义是什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君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010《论语》选读试题精编(浙江专用)

2010《论语》选读试题精编(浙江专用) 新高考新国学 2010-02-03 1029 2010《论语》选读试题精编(浙江专用) (一)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2.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2.19)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 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1分) 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一)1.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回答其中任何两个既可。) 2.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 (二)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6.1) 选文中画线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

高中语文复习:《论语》选读试题精编(浙江新高考专用)

高中语文复习:《论语》选读试题精编(浙江专用) (一)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2.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2.19)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 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1分) 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一)1.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回答其中任何两个既可。) 2.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 (二)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6.1) 选文中画线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 (二)不一样。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则是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是要劫富济贫,而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孔子要人们严守礼制,各得与名分相应规格的财富,安于等级名分,不可互相侵夺,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3分) 2、为什么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分) (三)1.齐景公的结论只关心生活中的“吾”,只关心“吾食之”,并且是一个反问句,与孔子君臣父子天伦人伦关系的理解实在有天壤之别。 2.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给了我们人间第一爱。因此,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都不孝敬,就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爱的根本了。乌鸟尚知反哺,更何况人呢? (四)阅读《论语》中的有关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徳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苏教版《论语》选读知识点整理

《<论语>选读》知识点整理( 01为政以德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 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 ⑴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共⑷选贤与能[练习五中] 与举 ⑵道之以政道⑸矜寡孤独废疾者[练习五中] 矜鳏 ⑶无乃尔是过与与 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 句子活用类型句子活用类型 ⑴齐.之以刑形作使动⑹不独亲.其亲[练习五中] 名作意动 ⑵曰:“富.之。”形作使动⑺不独子.其子[练习五中] 名作意动 ⑶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形作使动⑻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作名。 ⑷则修文德以来.之动词作使动⑼既来之,则安.之形作使动 ⑸于斯三者何先.名作动⑽远人不服而不能来.动作使动三、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句子句中义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民免而无耻 ..东蒙主以(之)为认为..没有羞耻心不要脸昔者先王以为 季氏将有事 ..于颛臾动武有事情既来之,则安之 .......使他们来归顺后,就要让他们安下心来既然来了,就安下心来 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 句子类型句子类型 ⑴为政以德状后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状后 ⑵道之以政状后⑵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状后 ⑶齐之以刑状后⑶临之以庄状后 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状后⑷君子哉若人!主谓倒置 ⑸使民以时状后⑸尚德哉若人!主谓倒置 ⑹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状后⑹既庶矣,又何加焉疑宾前 ⑺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后⑺于斯三者何先疑宾前 ⑻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⑻固而近于费状后 ⑼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省略句⑼季氏富于周公状后 ⑽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⑽君孰与不足疑宾前 ⑾何以伐为疑宾前 02克己复礼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

09浙江论语高考模拟题

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为政以德: (一)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2.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2.19)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 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1分) 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一)1.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回答其中任何两个既可。) 2.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 (二)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6.1) 选文中画线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 (二)不一样。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则是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是要劫富济贫,而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孔子要人们严守礼制,各得与名分相应规格的财富,安于等级名分,不可互相侵夺,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