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一、《诗经》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从《诗经》开始,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二、《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屈原《离骚》、汉乐府诗、建安诗人都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如陈子昂、杜甫、白居易和新乐府诸家,都是“风雅”精神的体现。

三、比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诗经》中触物动情,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明显是对《诗经》起兴手法的继承。比兴的运用,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

四、《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曹操、嵇康、陶渊明等人的四言诗创作直接继承《诗经》的四言句式。后世箴、铭、诵、赞等文

体的四方言句和辞赋、骈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句式,也可以追溯到《诗经》。总之,《诗经》牢笼千载,衣被后世,不愧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

屈赋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鲁迅说屈原的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楚辞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首先,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能够更加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激烈的感情。其次,楚辞突出地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主要表现为感情的热烈奔放,对理想的追求,以及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凸现,想象的奇幻,创造了一幅幅雄伟壮丽的图景。使得诗歌显出飘渺迷离、谲怪神奇的美学特征,对李白、李贺等后世诗人有巨大的影响。再次,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楚辞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以男女君臣相比况的常见的创作手法。楚辞中的香草美人意象包结合着屈原的生平遭遇、人格精神和情感经历,从而更富有现实感,也更加充实,得到后世文人的认同,并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如蒲松龄自云:“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显然是受到了楚辞香草美人传统的影响。

诗经楚辞起名汇总

诗经楚辞起名汇总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1、伯庸。《离骚》:“朕皇考曰伯庸”。譬如作家马伯庸…… 2、正则、灵均。《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公正而有法则。灵均:灵善而均调。屈原名平,字原,正则是对“平”字进行的解释,灵均是对“原”字进行的解释。 3、修能。《离骚》:“又重之以修能”。修能:即美好的外表仪形。一释为很强的才干和能力。 4、骐、骥。《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骐骥:骏马。 5、峻茂。《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峻茂:犹繁茂。 6、信芳。《离骚》:“苟余情其信芳”。如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 7、圣哲、茂行。《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圣哲:具有超人的道德才智的人。茂行:德行充盛。 8、曼路。《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望舒。《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望舒: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如写《雨巷》的诗人戴望舒。 10、陆离。《离骚》:“斑陆离其上下”。陆离:光辉灿烂的样子。我们对于该词的认知多来自于成语“光怪陆离”,意指色彩繁杂、变化多端。 11、珵美。《离骚》:“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珵:美玉。 12、云旗。《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云旗:绘有云霓的旗帜。 ===================九===歌===的===分===界===线=================== 1、辰良。《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辰良”系“良辰”之倒文,指好时光。易被读作“乘凉”。

出自诗经辞楚的好名字大全

诗经取名注意事项 易写易读。 即使从诗词中选,也不要挑那种生僻的字词。生僻字不好记,别人不认识,或者字典、电脑里都没有,以后就很麻烦。 如今,很多家长为了避免重名率,都希望给宝宝取一个独特的名字,但是这“独特”也被特意地演化为“繁复”,因为,大家都不认识你的名字,难免会引起一些笑话。这样的结果是不仅给别人带来麻烦,还给孩子增添了一份苦恼。其实,用最简单的字组合成最有意义的名字,才是最难的,用些生僻字不算本事,象毛泽东、刘少奇这样的名字都是很常见的字组成的。 读音洪亮。 有些名字很好看,但读起来是在拗口,名字就是用来让人唤的,所以尽量别挑变扭的词。还要注意方言中的读法。 新颖别致。 本来不想提这个的,因为用诗词取名已经很新颖别致了,但以前看到有人居然推荐明月这个名字,容许小编小小的汗颜一下吧…… 出自诗经楚辞好名字大全: 子奕-奕奕寝庙,君子作之。《诗经·巧言》 一诺-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上湖南崔中丞》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 子佩-青青子佩,悠悠我思。《诗经) 子慕-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楚辞》 一川-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志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昊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两句诗词首字组合而成。)

子荣-咄嗟徇权子,翕习犹趋荣《全唐诗·韦道安》 子文-松萝长稚子,风景逐新文。《秋日夏口涉汉阳,献李相公》婉清-水木清华,清扬婉兮。《诗经》 云泥-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上湖南崔中丞》 竹猗-占彼淇澳,绿竹猗猗。《诗经》 兰泽-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古诗十九首) 玉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清秋-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海若-海若不隐珠,骊龙吐明月。《全唐诗·赠僧行融》 梦泽-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晴川-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烟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凌波-凌波不过横塘路。《贺铸·青玉案》 月桥-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贺铸·青玉案》 凤玉-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淇猗-瞻彼淇奥,绿竹猗猗。《诗经·卫风》 正则-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楚辞》 灵均-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楚 辞》 丹青-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溢海-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男孩女孩从诗经楚辞诗词歌赋起名字大全(含寓意)

男孩女孩从诗经楚辞诗词歌赋起名字大全(含寓意) 子衿——《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子佩——《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子慕——《楚辞》:"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子墨——《文选·扬雄<长杨赋>序》:“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子墨为客卿以风。”钮琇《觚賸·酒兵》:“其挥毫染翰,淋漓子墨也。” 雨霏——《诗经?国风?邶风?北风》:“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悠然——闲适淡泊。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怡然——安适自在、喜悦。《史记?孔子世家》:“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卓然——陶渊明《饮酒并序》:“青松在乐园,众草没其姿,凝霜珍异类,卓然见高枝”。 。 安然——杜濬《唐港耕人歌》:“倪生昔日有此田,无米纳课犹安然。” 斐然——文彩貌;显著貌。《汉书·礼乐志》:“九歌毕奏斐然殊,鸣琴竽瑟会轩朱。”陈康祺《郎潜纪闻》:“周侍郎亮工,文章政绩,斐然可观。 博文——《论语·子罕》:"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博艺——博通艺文。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孔子家语·弟子行》:“好学博艺,省物而勤也,是冉求之行也。 腾逸——顾璘《国宝新编·陕西按察副使何景明》:“若乃天才腾逸,咳唾成珠,实亦人伦之隽乎! 暄妍——天气暖和,景色明媚。林逋《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嘉卉——美好的花草树木。《诗·小雅·四月》:“山有嘉卉,侯栗侯梅。”

嘉树——佳树;美树。《楚辞·九章·橘颂》:“后皇嘉树,橘徠服兮。” 嘉月——美好的月份。《九怀·危俊》:“陶嘉月兮总驾,搴玉英兮自脩。” 嘉言——朱熹《朱子全书?学五》:“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记录之。嘉言懿行是美善的言行。 - 嘉瑞——祥瑞。《汉书·宣帝纪》:“承天顺地,调序四时,获蒙嘉瑞,赐兹祉福。” 佳音——徐渭《五色鹦鹉》: “侍儿不用抛红豆,自有佳音慰圣慈。”曾几《大雨苗苏,喜而有作》: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梧桐更佳音。 佳期——《楚辞·九歌·湘夫人》:“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佳妍——壮美;壮丽。南朝梁武帝《阊阖篇》:“西汉本佳妍,金马望甘泉” 锦文——织锦,美丽的花纹。《礼记·王制》:“锦文、珠玉成器不粥於市。 锦心——比喻优美的文思。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有奇事,方有奇文,未有命题不佳,而能出其锦心,扬为绣口者也。” 瑾瑜——比喻美德贤才。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今世所覩,怀瑾瑜而握兰桂者,悉耻为之。” 景行——高尚的德行。《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谨言——《礼记·缁衣》:“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於言而慎於行。”《宋史·李穆传》:“质厚忠恪,谨言慎行,所为纯至,无有矫饰。 静嘉——洁净美好。《诗·大雅·既醉》:“其告维何,籩豆静嘉。” @ 静姝——《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静涵——静心涵泳。莫友芝《<巢经巢诗钞>序》:“精研身考,以求此心之安,静涵以天地时物变化之妙,切证诸世态古今升降之故” 俊豪——才智杰出的人。宋叶适《书<龙川集>后》:“僚友一时,志同义合,相与扶立俊

《诗经》的经典地位与现代价值

《诗经》的经典地位与现代价值 演讲人:张中宇演讲地点:重庆师范大学演讲时间:2016年5月 作者:张中宇《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25日11版) ●从《诗经》选诗经周初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时间跨度来看,《诗经》无疑经过了历代多次编集的不断积累才最终成书,但孔子很可能是《诗经》最后的编定、校定者。 ●周代诗人们对历史进步的高度敏感,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是非分明的价值判断,从先进的文化层面,夯实了西周和东周共延续近800年的基业。 ●“风雅”即《诗经》中风诗、雅诗融入广阔社会、民间,并提升其文化内涵的现实主义传统。“风雅”成为唐代诗人的主要标准,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等,都在他们的诗篇或诗论中,推崇源自《诗经》的“风雅”“比兴”。 《诗经》的编订问题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孔子做了两项与《诗三百》编订相关的关键工作。第一项是“去其重”,即在3000余篇诗中,去除重复,校订错讹,编成了一个文献意义上的“善本”。第二项是“取可施于礼义”,即进行选择,也就是说,《诗三百》是以儒家理想作为编辑标准进而形成的新的“精选本”,与孔子所依据的此前的各种文本,具有根本的不同。司马迁显然认定《诗三百》是孔子依据流传的大量文献重新“编定”,而非仅进行文献整理。东汉班固、王充,唐代陆德明,宋代欧阳修、程颢、王应麟,元代马端临,明代顾炎武等,均沿袭司马迁说。司马迁、

李姓女孩诗经楚辞取名的方法

李姓女孩诗经楚辞取名的方法 李姓女孩诗经楚辞取名的方法1、称谓美辞 我、己、予、吾、均为第一人称代词,义皆同“我”。 2、助词美辞 助词本身虽无多大实际意义。但用在名字中有时也附加了一些实际意义,并且对姓名的形式起调节作用,使其具有变化之美,读起来也可抑扬顿挫。 用于取名的助词主要有:如、若、斯、然、也、之、兮、夫、哉、可、以等。 以“兮”字入名的如:杨若兮、伍思兮、杨同兮。 以“可”字入名的如:常适可、吴文可、林明可。 3、身份美辞 以“农”字入名的如:范爱农、罗亦农、姜如农等。 4、行为美辞 思:思念。以“思”字入名的如:成思危、程思远、张思德、文思奇等。 这种表示思想活动的行为美辞还很多。如:修、景、尚、秉、效、行、希、扬、笃、立、建、君、重、守、尊、树、养、倡、允、宣、济、助、让、成、羡、慕、喜、好、赐、仰、怀、咏、从、赞、悦、培、知、传、法、执、师、聆、存等。这些行为美辞往往和德行美辞配合使用,给人取名如:王思廉、姚希德、刘

思道、李修贤等。 5、德行美辞 贞:贞节、操守。以“贞”字入名的如:马永贞、王世贞、杨贞吉、张嘉贞等。 友:友谊、友爱。以“友”字入名的如:范友梅、孙友竹、许世友、伍次友等。 表示德行地美辞还有很多。如:勤、俭、廉、刚、毅、勇、健、楷、模、范、敦、厚、慈、恭、洁、慧、普、直、朴、诚、纯等等都常用于取名。 6、形容美辞 倩:美丽。以“倩”字入名的如:叶倩文、周冰倩。 李姓女孩诗经楚辞取名诗意的名字1、蓁蓁(音真)。《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蓁蓁,茂盛貌。 2、燕飞。《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3、淑慎。《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淑慎,和善谨慎。如台湾有艺人名萧淑慎。 4、惠然。《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惠然,顺从貌。 5、静姝。《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2010版三国里就加了个叫静姝的角色orz。下文还有个“静娈”,都是娴静美丽的意思。 6、炜彤。《邶风·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彤:红色。炜:光彩。 7、洵美。《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洵美就是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一、《诗经》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从《诗经》开始,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二、《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屈原《离骚》、汉乐府诗、建安诗人都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如陈子昂、杜甫、白居易和新乐府诸家,都是“风雅”精神的体现。 三、比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诗经》中触物动情,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明显是对《诗经》起兴手法的继承。比兴的运用,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 四、《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曹操、嵇康、陶渊明等人的四言诗创作直接继承《诗经》的四言句式。后世箴、铭、诵、赞等文体的四方言句和辞赋、骈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句式,也可以追溯到《诗经》。总之,《诗经》牢笼千载,衣被后世,不愧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 屈赋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鲁迅说屈原的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楚辞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首先,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能够更加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激烈的感情。其次,楚辞突出地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主要表现为感情的热烈奔放,对理想的追求,以及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凸现,想象的奇幻,创造了一幅幅雄伟壮丽的图景。使得诗歌显出飘渺迷离、谲怪神奇的美学特征,对李白、李贺等后世诗人有巨大的影响。再次,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楚辞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以男女君臣相比况的常见的创作手法。楚辞中的香草美人意象包结合着屈原的生平遭遇、人格精神和情感经历,从而更富有现实感,也更加充实,得到后世文人的认同,并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如蒲松龄自云:“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显然是受到了楚辞香草美人传统的影响。

诗经楚辞与取名

现将楚辞取名理出,以供飨鉴。 因取名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故普遍认为楚辞适合取男名。其实在古代,名字的性别色彩较淡,譬如韩嫣、陈琳皆为男子名,伏寿、曹节却是女子名。通观《楚辞》,行文相当之瑰丽,《诗经》创现实主义之源,而《楚辞》创浪漫主义之宗,这其中诸多的美词,不乏适合女孩取的名字。此次着手整理的,则是偏男性和中性化的名字(特别好的女孩名也会列出)。同样的,那就是因为过于古典而不可避免的“老土”了。 P.S.笔者只是个单纯的国学爱好者,并非取名专家,还请网友莫问我具体的取名事宜。 ===================纠===结===的===分===界===线=================== 开了这篇帖子我便悔之不及,这几乎等于把整本楚辞串讲一遍,我自问绝没有这种能耐;再加上期间出门旅行和工作变动,以致久未更新。 终究不忍烂尾。现找来《楚辞》(中华书局2010年版,林家骊译注)恶补,且学且写罢。大学时上过林老师的中国古代文学课,他是楚辞学研究的专家。本文中涉及译注的,多参考此书。 2012.04.28 ===================正===文===的===分===界===线=================== 1、伯庸。《离骚》:“朕皇考曰伯庸”。譬如作家马伯庸…… 2、正则、灵均。《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公正而有法则。灵均:灵善而均调。屈原名平,字原,正则是对“平”字进行的解释,灵均是对“原”字进行的解释。 3、修能。《离骚》:“又重之以修能”。修能:即美好的外表仪形。一释为很强的才干和能力。 4、骐、骥。《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骐骥:骏马。 5、峻茂。《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峻茂:犹繁茂。 6、信芳。《离骚》:“苟余情其信芳”。如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 7、圣哲、茂行。《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圣哲:具有超人的道德才智的人。茂行:德行充盛。 8、曼路。《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望舒。《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望舒: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如写《雨巷》的诗人戴望舒。 10、陆离。《离骚》:“斑陆离其上下”。陆离:光辉灿烂的样子。我们对于该词的认知多来自于成语“光怪陆离”,意指色彩繁杂、变化多端。 11、珵美。《离骚》:“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珵:美玉。 12、云旗。《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云旗:绘有云霓的旗帜。 ===================九===歌===的===分===界===线=================== 1、辰良。《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辰良”系“良辰”之倒文,指好时光。易被读作“乘凉”。 2、玉锵、璆鸣。《九歌·东皇太一》:“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诗曰:佩玉锵锵。璆(音求):美玉。 3、安歌。《九歌·东皇太一》:“疏缓节兮安歌”。安歌:神态安详地唱歌。有一句唐诗说:“安歌送好音”。 4、浩倡。《九歌·东皇太一》:“陈竽瑟兮浩倡”。“浩倡”又作“浩唱”,和上句“安歌”相对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一、《诗经》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从《诗经》开始,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二、《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屈原《离骚》、汉乐府诗、建安诗人都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如陈子昂、杜甫、白居易和新乐府诸家,都是“风雅”精神的体现。 三、比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诗经》中触物动情,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明显是对《诗经》起兴手法的继承。比兴的运用,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 四、《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曹操、嵇康、陶渊明等人的四言诗创作直接继承《诗经》的四言句式。后世箴、铭、诵、赞等文体的四方言句和辞赋、骈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句式,也可以追溯到《诗经》。总之,《诗经》牢笼千载,衣被后世,不愧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 屈赋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鲁迅说屈原的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楚辞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首先,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能够更加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激烈的感情。其次,楚辞突出地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主要表现为感情的热烈奔放,对理想的追求,以及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凸现,想象的奇幻,创造了一幅幅雄伟壮丽的图景。使得诗歌显出飘渺迷离、谲怪神奇的美学特征,对李白、李贺等后世诗人有巨大的影响。再次,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楚辞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以男女君臣相比况的常见的创作手法。楚辞中的香草美人意象包结合着屈原的生平遭遇、人格精神和情感经历,从而更富有现实感,也更加充实,得到后世文人的认同,并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如蒲松龄自云:“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显然是受

出自诗经辞楚的好名字大全

出自诗经辞楚的好名字大全 诗经取名注意事项: 易写易读。 即使从诗词中选,也不要挑那种生僻的字词。生僻字不好记,别人不认识,或者字典、电脑里都没有,以后就很麻烦。 如今,很多家长为了避免重名率,都希望给宝宝取一个独特的名字,但是这“独特”也被特意地演化为“繁复”,因为,大家都不认识你的名字,难免会引起一些笑话。这样的结果是不仅给别人带来麻烦,还给孩子增添了一份苦恼。其实,用最简单的字组合成最有意义的名字,才是最难的,用些生僻字不算本事,象毛泽东、刘少奇这样的名字都是很常见的字组成的。 读音洪亮。 有些名字很好看,但读起来是在拗口,名字就是用来让人唤的,所以尽量别挑变扭的词。还要注意方言中的读法。 新颖别致。 本来不想提这个的,因为用诗词取名已经很新颖别致了,但以前看到有人居然推荐明月这个名字,容许小编小小的汗颜一下吧…… 出自诗经楚辞好名字大全: 子奕-奕奕寝庙,君子作之。《诗经·巧言》 一诺-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上湖南崔中丞》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 子佩-青青子佩,悠悠我思。《诗经) 子慕-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楚辞》 一川-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志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昊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两句诗词首字组合而成。) 子荣-咄嗟徇权子,翕习犹趋荣《全唐诗·韦道安》 子文-松萝长稚子,风景逐新文。《秋日夏口涉汉阳,献李相公》婉清-水木清华,清扬婉兮。《诗经》 云泥-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上湖南崔中丞》 竹猗-占彼淇澳,绿竹猗猗。《诗经》 兰泽-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古诗十九首) 玉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诗经地位影响

第四节: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的出现以及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是我国文学发达很早的标志,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 《诗经》,特别是其中民歌部分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它推动诗人、作家去关心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而不要把文学看成流连光景、消遗闲情的东西。历代民歌是它的嫡传,从汉魏乐府直到近代歌谣都深刻体现了这种精神,它们一直是人民手中最锐利的战斗武器。历代进步文人在创作中倡导“比兴”、“风雅”,实质上也就是倡导《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特别是当他们反对文坛上形式主义倾向时,常常以恢复风雅相号召。唐初陈子昂在诗歌革新运动中就是以“风雅不作”、“兴寄都绝”批判齐梁间诗的“采丽竞繁”;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也以“别裁伪体亲风雅”作为自己的创作方向。白居易在新乐府运动中,也以“风雅”、“比兴”为标准,批评了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说它们“不过是嘲风雪、弄花草而已”。同时,他又总结了魏晋以来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成就,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要求,这正是《诗经》现实主义的进一步发扬。 《诗经》还以鲜明的事实证明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真正的诗歌首先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它有力地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去重视民歌,向民歌学习,从而使他们的创作增加了新的血液,有了新的进展。在文学史上由于作家们向民歌学习,常常形成一个时代文学的革新,形成一个时代文学创作的高潮,魏晋五言诗的发展,唐代诗歌的繁荣,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由诗到词,由词到曲的文体转变,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诗经》对后代文学也有影响不好的一面。它的不少雅诗和颂诗是属于统治阶级的庙堂文学和宫庭文学,后世封建文人正是把这些继承下来,用以歌颂统治阶级的文治、武功和祖先的“圣明”,成为他们献媚求宠的手段,历代礼乐志中所载的郊庙歌、燕射歌,以及虚夸的赋、颂、铭、诔等都是这一类作品。 由于《诗经》内容十分复杂,加上从汉代以来被定为儒家经典,历代经学家并作了种种歪曲的解释,《诗经》的真正面目被掩盖了,几乎完全变成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厚人伦”、“美教化” 的说教工具。但人民和历代的进步文人并没有完全被统治阶级散布的烟雾所迷惑,他们能够了解《诗经》的真正价值,继承并发扬它的传统,使诗歌成为自己的战斗武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基础,在文学史上永远闪烁着不灭的光辉! 6. 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 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 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 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

论《诗经》“二南”的特殊地位及其成因

论《诗经》“二南”的特殊地位及其成因 摘要:与《诗经》中的其他风诗相比,“二南”诗歌具有特殊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二南”虽属于地域性诗歌,其地位远远高出十五国风中的其他诸侯国的诗歌,流传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受众更多;“二南”中的一些乐歌广泛地运用于射礼、饮酒礼、燕礼等各个方面,还作为周代的房中乐而存在,具有雅诗地位;“二南”在儒家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它的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与周公和召公的巨大影响有关;它具有雅诗地位,是因为它们最早就是以雅乐而出现的,后代编诗者将它们放入风诗之中,从而降低了它们原有的地位;“二南”被孔子所重视是由于诗歌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也反映出孔子对恢复周礼的渴望。 关键词:周南;召南;房中乐;雅乐;周礼《诗经》中的《周南》和《召南》,后人合称之为“二南”,共收录诗歌25首。它们被编在今本《诗经》“十五国风”的最前面。在先秦时期,它们作为房中乐而存在,在很多重大礼仪场合中作为雅乐演奏,在社会各个阶层中流行十分广泛,并在儒家的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正因这种特殊的待遇,“二南”倍受历代研究者关注。那么“二南”的性质是什么?与其他风诗有什么样的区别?是什么原因导致它具有这样独特的地位?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二南”的广泛传播 《诗经》所收诗歌包括从西周至春秋中叶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为了制作礼乐的需要,这些 《诗经》诗歌是分批进入周人的礼乐文化系统之中的,其文本结集也非一次完成。在春秋时期, 已经在社会上得以广泛流传,其乐歌用于各种仪式上的演奏,其歌词内容也在朝、会、聘、问或其他外交场合中被大量赋颂、征引,以诗达意、言志。因此,在春秋时期,对《诗经》的熟悉程度、理解的深浅、运用合理与否,有时甚至成为评价一个政治家、外交家才能和品行的重要标准。 但是,由于一些诗歌可能编入《诗经》较晚或影响很小等原因,很少被引用,有些诗歌甚至从来没有出现在先秦时期除《诗经》以外的文献之中。 《左传》是先秦时代记载赋引《诗经》最多、最为详细的典籍,从《左传》记载来看,《小雅》被赋引36首,占全部诗歌的48.6%;《大雅》被赋引18首,占全部诗歌的60%;“三颂”被赋引15首,占37.5%;“十五国风”,被赋引37首,占全部诗歌的23%。从赋诗情况来看,被赋引的比例雅诗最高,风诗最低。这既与它们在社会上的影响有关,也与当时的礼乐文化制度有关。 但各个部分被赋引的情况也不平衡,如“三颂”中的《鲁颂》在《左传》中没有被赋引的记载,国风中的《王风》、《齐风》、《魏风》、《陈风》、《桧风》中的诗歌也没有出现在《左传》之中。 “二南”诗歌共25首,《左传》提到其中的10首,占全部诗歌的40%。尤其是《召南》,共14首,其中的《羔羊》、《行露》、《摽有梅》、《草虫》、《鹊 收稿日期:2012—06—06 *基金项目:2012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先秦两汉时期音乐制度与诗歌发展研究》(2012BWX009)中期成果。 巢》、《野有死麕》、《采蘩》、《采蘋》、《甘棠》等9首被赋引,占全部诗歌的64%,不仅是“十五国风”中被赋引比例最高的,也是全部《诗经》各部分在《左传》中出现的频率最高的。

诗经在文学的地位和影响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诗经》作为古代文学巨作之一被人们尊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着作,也是我国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它辑录了距今两千五六百年前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常被称为“诗三百”或“三百篇”。其成书于春秋中叶,被儒家奉为“六艺之一”。依据原本的诗歌特点分为三部分:民间乐歌的“风”,宫廷乐歌的“颂”以及宗庙乐歌和舞歌的“雅”。《诗经》犹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出了栩栩如生的先前社会拥有哪些政治面貌、经济面貌、社会风俗面貌,其采用的手法既客观又拥有无穷的文学价值。《诗经》“风”和“小雅”代表了这部诗歌总集最高的文学成就。《诗经》中的那些来自于社会底层的诗篇,体现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 此外,《诗经》不止是一部只用文字叙事的文学作品,它采用更为立体化的展现方式,向后来诉说了三千年之前的中国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社会状态,举凡阶级关系、兵役徭役、爱情婚姻、生产劳动、伦理道德、历史事件、礼仪习俗、部族矛盾、宗法天命、祭祀宴饮等,都有具体描述,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了古代社会生活的场景画面。 通过对《诗经》最为详细的赏析,人们既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的生存环境,又可以了解更为真实的民俗风情,如此多角度的文学手法记录更奠定了《诗经》在古代文学界乃至古今文学界的地位。在我国古老的文学历史长河中,少有《诗经》这样能够以最真情流露的描述来记录古代中国的所有,这也说明了中国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也应该是以真实史料的记载为基础,由此才可以汇集成中国的深远文化精髓。 《诗经》产生于北方,风格平易质朴。除少数史诗中含着民族起源神话以外,《诗》中一般不表现超现实的事物,也没有浪漫的奇想和荒诞的情节。《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在此基础上,《诗经》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其突出表现为,其中的大部分诗歌中的主人公都有着鲜明的形象性。《诗经》中大部分作品是抒情诗。这些诗不以刻划人物为主,但其中有了较为鲜明的主人公形象。诗人往往通过感情的直接倾诉,使人感受到他们的不同个性。同是思念恋人的歌,《郑风·狡童》中的姑娘在失恋时悲伤地唱道:“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而《褰裳》中的女主人公则诙谐地戏谑对方:“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 《诗经》中有的作品运用了景物和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如《小雅·采薇》用“杨柳依依”反衬主人公离家服役时的悲愁,用“雨雪霏霏”来烘托他远戍归来时的哀苦;《王风·君子于役》用傍晚禽畜归窝的景象衬托女主人公思念丈夫的愁绪;《陈风·月出》以月光和美女相映衬,把主人公幽邃的情思和空灵淡雅的画面融为一体。这方面最为突出的作品是《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曦。所谓伊人,在水之湄。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中把萧瑟的秋景、凄迷的夜色和主人公怀人不得见的怅惘心情交织在一起,情景交融,魅力无限。 还有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前人把《诗》中的表现手法概括为赋、比、兴。宋代朱熹对赋比兴的解释最为妥贴。他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诗集传》)赋就是直言其事,直抒其情。在《诗》中,它是一种积极修辞手段。诗人往往用这种手法对客观事物展开具体细致的描绘,《豳风·七月》用赋的手法,以时令和物候的变化为背景,详细描写农夫们一

诗经印象

《诗经》·印象 《诗经》,世人说它是中国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贯穿五百余年,距今已经有3000年得历史,并被奉为儒家经典。古人对于诗经的评价很多。孔子: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对于它的特点,则“温柔敦厚,诗教也”(即以为诗经使人读后有澄清心灵的功效,作为教化的工具实为最佳良策)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显示出《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鲁迅:根据《风》《雅》《颂》三部分的实际内容,认为《诗经》是“中国最古的诗选”,“以性质言,风者,闾巷之情诗;雅者,朝廷之乐歌;颂者,宗庙之乐歌也。20世纪中期俄国费德林院士也称:“ 《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独具一格的百科全书。可这都是网上资料所描述的诗经,却不是我印象中的诗经。印象中的诗经是秦风《蒹葭》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再水一方。”,白芦如雪,晨露如霜,河水清澈缓缓流淌,佳人婉约兮在水一方;印象中的诗经是周南《桃夭》里的“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花漫天飘散,桃蜜芬芳如华,新嫁娘姣好宜其室家;印象中的诗经是邶风《击鼓》里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战场上杀敌同心的兄弟情义,是后人引申的爱之盟誓,是我与你,你同我,浪迹天涯从此并肩看彩霞,朝朝暮暮你是风儿我是沙的浪漫经典…… 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诗经,看到的都是与爱情有关的意象,从开篇那章《关雎》到《蒹葭》、《击鼓》、《蔓草》、《桃夭》又或是《木瓜》、《月出》、《采葛》等,记录的是男女之间从相遇到相识到相恋的一个详细过程,其中名篇佳句时人脱口能颂。又何况这本是一个情感稀缺又情感泛滥的年代,古人的生活咏唱变成了时人的爱之表白语。当然在这里我想说的不是《诗经》与爱情之间的千丝万缕,我想说的是为何《诗经》中的诗句能够流传至今而不衰。 之前曾听过一个文学讲座,演讲的题目是啥早已忘却,却独独记下了那一句,“艺术只有与生活并存才能源远流长。”那时,讲解的老师给我们举例讲的是李白的《静夜思》以及《赠汪伦》两篇,说的是人人可见的月亮以及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民众汪伦,可偏偏这两篇文章却脍炙人口,无论是村头稚子还是蓬头老妇都可念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之句。为何?为的是这诗篇写的都是生活,是普罗大众之中的生活片段与生活点滴,而这些诗篇又都高于普罗大众的生活,让人读后能够于泥水中看见清雅,能够于凡俗中看见桃花,让凡夫俗子都可从中感受到美好,这就是艺术的真谛。而《诗经》恰恰便是能够让凡夫俗子也从中感受到美好的艺术之代表。 读《诗经》我们可以发现里面很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诗经里的很多篇目咏唱的都是俯首可见的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如《硕鼠》、《螽斯》、《燕燕于飞》等篇目。①据吴人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统计,《诗经》中写到鸟兽凡30余种,虫鱼凡30种。而据今人流沙河《兴象》统计,毛公表明《诗经》之“兴”诗,共389种意象,其取材于鸟兽虫鱼、山川草木,凡349种(见载于《星星》1984年第3期)。 其中《诗经》里的老鼠、蝗虫、燕子都是普遍寻常之物,而花草树木就更是俯拾皆是,《野有蔓草》的蔓草,《关雎》里的荇菜,《蒹葭》里的芦花还有那木瓜、小麦、禾黍之类的农作物,都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物事。当这些平常的物事逐一出现在《诗经》里,我们会发现,平时难登大雅之堂的粗野山妇顿然形象大变,变成了娉婷多姿的卓越女子。这就是《诗经》的魅力,也是那些以平常物事为创作对象的创作者的匠心独运,他们通过艺术与生活的结合,感情到艺术的升华,创作中在简单的物事上融入丰富的文化意蕴,展现创作者所处社会的人伦观念与理性思想,于是鸟兽虫鱼、花草树木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鸟兽虫鱼、花草树木。你会发现,原来鸟可以象征的是飞翔、自由、志气与能力等,而兽也不再是初始意义的兽,你会发现丑陋的兽都可象征着勇猛、力量与气势,还有虫鱼,这些繁殖能力强盛的生物,自然而然地成为人类对生命的寄望与多子多福的祈求。而那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则代表着大千世界里风姿万千的人们,有貌美如花、纤弱似草的美女也有欣长如俊秀灵树,丰神如上古巧木的帅哥。同时,这花草树木如若形态优美,风姿卓越,又岂止是貌美的女子,更是心中渴盼了再渴盼,追逐了再追逐的梦想,甚至于权利。此刻,生活因为艺术而闪闪发亮,而艺术因为想象而变化万千。 所以《硕鼠》中又肥又胖的老鼠成了尸位素餐、搜刮无度、剥削百姓的当政者的形象象征,展露当时生活在剥削社会里百姓心中的痛苦与抗争;而《诗经·小雅》里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篇,则将高山作为品行出众、道德崇高者的象征,寓意德高望重者则仰慕之,品性高洁者则行之,以高山为目标,做正直端正之人;而让世人称道的君子,理所应当就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了,因为君子只有像对待骨头、角、象牙、玉石一样,经过开料、糙锉,细刻,然后磨光,来去掉自身的缺点,时时反省以养德,方可如玉般绽放动人的光彩,才可受到人们的爱戴。 《国风》中的民间歌谣(包括《小雅》中一部分类似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比纯粹出于社会上层的《雅》、《颂》广阔得多,生活气息也更为浓厚十五《国风》,以《豳风》的年代最早。其中《七月》一篇,是极古老的农事诗,一般以为产生于

诗经楚辞与取名

诗经楚辞与取名 现将楚辞取名理出,以供飨鉴。 因取名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故普遍认为楚辞适合取男名。其实在古代,名字的性别色彩较淡,譬如韩嫣、陈琳皆为男子名,伏寿、曹节却是女子名。通观《楚辞》,行文相当之瑰丽,《诗经》创现实主义之源,而《楚辞》创浪漫主义之宗,这其中诸多的美词,不乏适合女孩取的名字。此次着手整理的,则是偏男性和中性化的名字(特别好的女孩名也会列出)。同样的,那就是因为过于古典而不可避免的“老土”了。 终究不忍烂尾。现找来《楚辞》(中华书局2010年版,林家骊译注)恶补,且学且写罢。大学时上过林老师的中国古代文学课,他是楚辞学研究的专家。本文中涉及译注的,多参考此书。 1、伯庸。《离骚》:“朕皇考曰伯庸”。譬如作家马伯庸…… 2、正则、灵均。《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公正而有法则。灵均:灵善而均调。屈原名平,字原,正则是对“平”字进行的解释,灵均是对“原”字进行的解释。 3、修能。《离骚》:“又重之以修能”。修能:即美好的外表仪形。一释为很强的才干和能力。 4、骐、骥。《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骐骥:骏马。 5、峻茂。《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峻茂:犹繁茂。 6、信芳。《离骚》:“苟余情其信芳”。如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 7、圣哲、茂行。《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圣哲:具有超人的道德才

智的人。茂行:德行充盛。 8、曼路。《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望舒。《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望舒: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如写《雨巷》的诗人戴望舒。 10、陆离。《离骚》:“斑陆离其上下”。陆离:光辉灿烂的样子。我们对于该词的认知多来自于成语“光怪陆离”,意指色彩繁杂、变化多端。 11、珵美。《离骚》:“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珵:美玉。 12、云旗。《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云旗:绘有云霓的旗帜。 ============================================== 1、辰良。《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辰良”系“良辰”之倒文,指好时光。易被读作“乘凉”。 2、玉锵、璆鸣。《九歌·东皇太一》:“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诗曰:佩玉锵锵。璆(音求):美玉。 3、安歌。《九歌·东皇太一》:“疏缓节兮安歌”。安歌:神态安详地唱歌。有一句唐诗说:“安歌送好音”。 4、浩倡。《九歌·东皇太一》:“陈竽瑟兮浩倡”。“浩倡”又作“浩唱”,和上句“安歌”相对应。取名时可改为“浩昌”。下文《九歌·少司命》中还有“浩歌”。 5、乐康。《九歌·东皇太一》:“君欣欣兮乐康”。乐康:安乐貌。 6、齐光。《九歌·云中君》:“与日月兮齐光”。有点“曌”字的感觉呢。 7、宜修。《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宜修:修饰得宜,恰到好处。《甄嬛传》里的皇后名字……

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

《诗经》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在华夏文明灿烂的诗河里,有一个最重要的源头——《诗经》,它所展现的现实主义精神光芒在后世文学创作和文化历程中有着重要影响和深远意义,在中国文学史上永放光芒。孔子曾对《诗经》多次做出很高评价,“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何为!”由此可见《诗经》的现实意义中的实用功利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这是孔子关于诗的社会作用作出的比较系统的理论表达,以及指出的诗的政治功利性。我们这里表述的现实主义精神,不仅仅是指《诗经》的政治教化和社会功利性,还指《诗经》直面现实的艺术特色和《诗经》中表现的情感抒发。它对后世政治、文学创作、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深远而重大。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全书主要收集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订成书,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诗经》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时代如此之长,地域如此之广,作者如此复杂,显然是经过有目的的搜集整理才成书的。《诗经》的编集,在先秦古籍中没有明确记载,但历史上有著名的“献诗”、“采诗”、“删诗”之说。《国语·周语上》说:“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汉书·艺文志》中也有采诗之说;“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证也。”

由此可见,《诗经》的形成是有统治阶级的大规模参与的,这当中也必然有一定的政治功利性。在对巫史文化的改造完成以后,统治阶级创造了旨在维护宗法社会秩序和强化宗法观念的正统诗歌,即《诗经》中的祭颂诗和怨刺诗。祭颂诗是配合祭祀祖先、耕种藉田、丰收后的报祭礼,对先王列祖、社稷自然表示崇高敬意,并祈求保佑的诗歌。在这类诗中,统治阶级往往把现实政治的需要托之祖先和神的旨意,通过塑造古典膜拜,达到控制现实的目的。而怨刺诗无论赞颂还是刺怨,都建筑在宗法伦理原则的基石之上。中国很早便有“诗言志”的传统,在诗中加入个人政治情感而间接影响政治的苗头便由此出现,后世一些政治讽咏诗多少都有其影响的痕迹在里面。从两汉乐府诗歌,到汉代的《古诗十九首》,到司马迁的《史记》,到唐初陈子昂的诗歌革新运动,到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杜甫,再到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无一不是《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诗经》面对现实,在一些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类诗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的情诗,如《周南·关雎》中写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以一种大胆浪漫的形式表现出来,贴近现实,抒发心中的喜爱之情;又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的诗,如《周南·桃夭》中对将出嫁女子的祝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周南·汝坟》中妻子对远征丈夫的思念和丈夫归家后的欣喜,寥寥几句便将现实生活的场景和心理刻画的栩栩如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

《诗经》的经典地位与现代价值

《诗经》的经典地位与现代价值 演讲人:中宇演讲地点:师大学演讲时间:2016年5月 作者:中宇《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25日11版) ●从《诗经》选诗经周初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时间跨度来看,《诗经》无疑经过了历代多次编集的不断积累才最终成书,但孔子很可能是《诗经》最后的编定、校定者。 ●周代诗人们对历史进步的高度敏感,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是非分明的价值判断,从先进的文化层面,夯实了西周和东周共延续近800年的基业。 ●“风雅”即《诗经》中风诗、雅诗融入广阔社会、民间,并提升其文化涵的现实主义传统。“风雅”成为唐代诗人的主要标准,白、杜甫、白居易、愈等,都在他们的诗篇或诗论中,推崇源自《诗经》的“风雅”“比兴”。 《诗经》的编订问题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孔子做了两项与《诗三百》编订相关的关键工作。第一项是“去其重”,即在3000余篇诗中,去除重复,校订错讹,编成了一个文献意义上的“善本”。第二项是“取可施于礼义”,即进行选择,也就是说,《诗三百》是以儒家理想作为编辑标准进而形成的新的“精选本”,与孔子所依据的此前的各种文本,具有根本的不同。司马迁显然认定《诗三百》是孔子依据流传的大量文献重新“编定”,而非仅进行文献整理。东汉班固、王充,唐代陆德明,宋代欧阳修、程颢、王应麟,元代马端临,明代顾炎武等,均沿袭司马迁说。司马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