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板柱结构的应用

板柱结构的应用

板柱结构的应用
板柱结构的应用

关于板柱结构的应用

1.综述

板柱结构是一种经常被采用的结构体系,它具有不少优点,如施工支模及绑扎钢筋较简单,结构本身高度较小,可以减少建筑物的层高,从而降低建筑物的造价等等,但由于此种结构在遭受较强地震作用时,其板柱节点的抗震性能不如有梁的梁柱节点,此外,地震作用产生的不平衡弯矩要由板柱节点传递,它在柱周边将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当剪应力很大而又缺乏有效的抗剪措施时,有可能发生冲切破坏,甚至导致结构的连续破坏。因此,新的抗震规范对于板柱-抗震墙结构的适用高度,作了较严格的规定。但是,实际工程中,对于板柱结构还是有大量要求的,本文目的,是想提供一些措施,使板柱结构可以建筑得更高一些,以满足实际需求。震害实例

由于板柱结构(无抗震墙者)抗震性能较差,北京市建筑设计院1992年出版的《结构专业技术措施》中规定,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地区,层数不能超过四层,房屋总高不能超过16m,7度区为三层及12m,8度区为二层及8m。(以上指未设抗震墙的板柱结构)

新的抗震规范GB50011-2001对于板柱结构作了比较严格的规定,例如,对于适用最大高度,6、7、8度区分别为40,35,30米;抗震墙应能承担全部地震作用,板柱部分能额外

承担全部地震作用的20%;沿两个主轴方向通过柱截面的板底连续钢筋,有数量的要求(抗震规范6.6.9式)

在抗震规范表 6.1.1,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中,有板柱-抗震墙结构,但是没有不设抗震墙的板柱结构,它的意思是,不推荐采用不设抗震墙的板柱结构。

此外,目前有一种说法:抗震规范对于各种结构体系的房屋,都有一个“限制高度”,这是一个误解。的确,包括过去的抗震规范都提出了“适用的最大高度”,但这并不是“限制高度”,它的意思是,在使用该规范进行设计,并遵守规范的计算、构造等一系列要求,各种体系在各设防烈度时,该规范的适用范围,是多少高度。例如,在8度区,框架-抗震墙按该规范设计时,适用到100m高度。如果建筑物高度需要高于100m,就需采取比规范内容更严格的措施(包括计算与构造),并经过规定的审查,只要符合要求,是可以超过抗震规范表6.1.1中的高度的。总之,并无“限高”的说法。如果限制高度,只许建多少米,岂不是限制了科技的进步?新抗震规范对于板柱-抗震墙的适用高度,规定得较低,这对于一般的高层建筑,是远远不够用的。是否可以建得更高一些

美国阿拉斯加四季公寓的倒塌,往往被认为是板柱-抗震墙性能不好的一个例证。但从林同炎事务所的分析报告来看,该工程的设计按100%地震力由核心筒来承担,在承载力方面

也是足够的,只因施工单位在钢筋接头上未按规定施工,才造成严重破坏。

阿尔及利亚的倒塌事故,是由于该工程为纯板柱结构(楼板为双向密勒,无梁),层高较高,跨度也较大。此种结构不能抵抗地震是不足为奇的,也不提倡此类结构。

1985年墨西哥地震,板柱结构遭受破坏,主要由于板柱节点抗冲切能力不足,如果按我国新的抗震规范的要求去设计,再在冲切方法上作改进,并加强抗震墙的构造,这类破坏是可以避免的。

综上所述,板柱结构的破坏主要是:

①.未布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因而地震作用全由板柱框

架承受。由于未布置抗震墙,此种结构的节点刚度又相对较弱,因此侧向位移常较大。由于它延性差,抗弯和变形能力很弱,再加上P-⊿效应,在强震时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倒塌是很可能的。

②.板柱节点处,楼板抗冲切能力差。在柱子周边板内,

未设置抗冲切的钢筋,或设置得不恰当,节点处不平衡弯矩对楼板造成的附加剪应力未适当考虑,柱周边板的厚度不够,使抗剪箍筋不易充分发挥作用,或柱子纵筋在节点处滑移

2.板柱-抗震墙的设计建议

2.1结构布置

2.1.1应布置足够数量的抗震墙(包括核心筒),墙的位置宜避免偏心。

2.1.2在房屋周边,应布置边梁,以形成周边框架。如在周边布置确有困难,则应在其他部位布置一定数量的框架梁,使结构形成板柱-框架-抗震墙的综合体系。此种布置,不属于抗震规范中的板柱-抗震墙结构。

2.1.3抗震墙的厚度不应小于18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0,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墙厚度不应小于20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16(可取层高及无支长度二者中较小值计算)。2.1.4单片抗震墙的两端应设置端柱,楼层处应设置暗梁。筒体墙的端部应设置端柱或暗柱,楼层处应设置暗梁。2.1.5抗震等级的选用:可比抗震规范表6.1.1中之“板柱-抗震墙结构”一栏所规定者,提高一级,但原为一级者,不必提高(房屋高度不超过抗震规范中的规定时,抗震等级不必提高)。

2.2设计计算

2.2.1抗震墙(核心筒)应承担结构的全部地震作用,各层梁柱框架应能承担不少于各层全部地震作用的20%,也即,墙与框架承担的地震作用总和为120%的全部地震作用。板柱框架不考虑承受地震作用,但仍应按抗震构造。2.2.2当房屋高度超过抗震规范表6.1.1之规定值时,其楼

层的最大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e],应取为1/1000。2.2.3楼板在柱周边临界截面的冲切应力,宜控制在较低水平,一般不宜超过允许值0.7ft的75%。

②.垂直于等代框架方向柱距的1/2

两者中的小值。

2.2.6沿两个主轴方向通过柱截面的板底连续钢筋的总截面面积,应符合下式要求:

A S≥N G/fy

式中,A S——板底连续钢筋总截面面积。可按每方向1/2A S配置,此钢筋应位于柱截面范围内。

N G——各层楼板传到柱子的轴压力,取设计值

fy——该连续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2.2.7应考虑由于板柱节点处的不平衡弯矩引起的附加剪应力。

2.3构造

2.3.18度时宜采用有托板的板柱节点,托板根部的厚度(包括板厚)不宜小于柱纵筋直径的16倍。托板的

边长不宜小于4倍板厚及截面相映边长之和。7度时

也宜尽可能设置托板。

2.3.2宜在柱上板带中设置暗梁。暗梁宽度可取柱宽及柱两侧各1.5倍板厚。暗梁支座上部钢筋面积应不小

于柱上板带钢筋面积的50%(此钢筋可作为柱上板

带负弯矩钢筋的一部分),暗梁下部钢筋不宜少于上

部钢筋的1/2。

暗梁箍筋的配置:当计算不需要时,箍筋直径不小于

8mm,间距≤3/4h0,肢距≤2h0;当计算需要时,箍筋

直径按计算确定,但不小于10mm,间距≤0.5h0, 肢

距≤1.5h0. h0为板截面有效高度(不包括托板厚度)2.3.3柱上板带支座处暗梁的上部钢筋,至少1/4应在跨度方向通长。

2.3.4尽可能采用高效能的“抗剪栓钉”,以提高板柱结构的抗冲切性能。

3.结论

当设计及构造采取上述全部建议后,作者认为,此类结构的适用高度,可按抗震规范表6.1.1中框架-抗震墙结构取用。

板柱结构的适用高度

关于板柱结构的适用高度 1.综述 板柱结构是一种经常被采用的结构体系,它具有不少优点,如施工支模及绑扎钢筋较简单,结构本身高度较小,可以减少建筑物的层高,从而降低建筑物的造价等等,但由于此种结构在遭受较强地震作用时,其板柱节点的抗震性能不如有梁的梁柱节点,此外,地震作用产生的不平衡弯矩要由板柱节点传递,它在柱周边将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当剪应力很大而又缺乏有效的抗剪措施时,有可能发生冲切破坏,甚至导致结构的连续破坏。因此,新的抗震规范对于板柱-抗震墙结构的适用高度,作了较严格的规定。但是,实际工程中,对于板柱结构还是有大量要求的,本文目的,是想提供一些措施,使板柱结构可以建筑得更高一些,以满足实际需求。 震害实例(略) 由于板柱结构(无抗震墙者)抗震性能较差,北京市建筑设计院1992年出版的《结构专业技术措施》中规定,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地区,层数不能超过四层,房屋总高不能超过16m,7度区为三层及12m,8度区为二层及8m。(以上指未设抗震墙的板柱结构) 新的抗震规范GB50011-2001对于板柱结构作了比较严格的规定,例如,对于适用最大高度,6、7、8度区分别为40,35,30米;抗震墙应能承担全部地震作用,板柱部分能额外承担全部地震作用的20%;沿两个主轴方向通过柱截面的板底连续钢筋,有数量的要求(抗震规范 在抗震规范表6.1.1,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中,有板柱-抗震墙结构,但是没有不设抗震墙的板柱结构,它的意思是,不推荐采用不设抗震墙的板柱结构。 此外,目前有一种说法:抗震规范对于各种结构体系的房屋,都有一个“限制高度”,这是一个误解。的确,包括过去的抗震规范都提出了“适用的最大高度”,但这并不是“限制高度”,它的意思是,在使用该规范进行设计,并遵守规范的计算、构造等一系列要求,各种体系在各设防烈度时,该规范的适用范围,是多少高度。例如,在8度区,框架-抗震墙按该规范设计时,适用到100m高度。如果建筑物高度需要高于100m,就需采取比规范内容更严格的措施(包括计算与构造),并经过规定的审查,只要符合要求,是可以超过抗震规范表,并无“限高”的说法。如果限制高度,只许建多少米,岂不是限制了科技的进步? 新抗震规范对于板柱-抗震墙的适用高度,规定得较低,这对于一般的高层建筑,是远远不够用的。是否可以建得更高一些,可以根据从震害分析着手: 美国阿拉斯加四季公寓的倒塌,往往被认为是板柱-抗震墙性能不好的一个例证。但从林同炎事务所的分析报告来看,该工程的设计按100%地震力由核心筒来承担,在承载力方面也是足够的,只因施工单位在钢筋接头上未按规定施工,才造成严重破坏。 阿尔及利亚的倒塌事故,是由于该工程为纯板柱结构(楼板为双向密勒,无梁),层高较高,跨度也较大。此种结构不能抵抗地震是不足为奇的,也不提倡此类结构。 1985年墨西哥地震,板柱结构遭受破坏,主要由于板柱节点抗冲切能力不足,如果按我国新的抗震规范的要求去设计,再在冲切方法上作改进,并加强抗震墙的构造,这类破坏是可以避免的。 综上所述,板柱结构的破坏主要是: ①.未布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因而地震作用全由板柱框架承受。由于未布置抗震墙,此种 结构的节点刚度又相对较弱,因此侧向位移常较大。由于它延性差,抗弯和变形能力很弱,再加上P-⊿效应,在强震时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倒塌是很可能的。 ②.板柱节点处,楼板抗冲切能力差。在柱子周边板内,未设置抗冲切的钢筋,或设置得不 恰当,节点处不平衡弯矩对楼板造成的附加剪应力未适当考虑,柱周边板的厚度不够,使抗剪箍筋不易充分发挥作用,或柱子纵筋在节点处滑移。

空心楼板设计原理

空心楼板设计原理 1、薄壁方箱简介 在现浇混凝土楼盖中有规则埋入内置薄壁方箱模,使钢筋混凝土楼盖内部形成一定间隔双向网格现浇肋的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薄壁方箱是一种全内置芯模,能有效约束现浇混凝土的变形和挠度,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的优点。 薄壁方箱主要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空腔体,一般边长尺寸为500mm* 500mm、600mm*600mm、700mm*700mm、800mm*800m m。 薄壁方箱是一种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薄壁空心小尺寸全封闭无通孔箱体。方便现浇砼均匀流入方箱底部,形成空心楼盖。是内置芯模品种之一。 2、空心楼盖诞生的力学原理: 工程结构中最大量的是受弯构件,由受拉区和受压区构成,拉力和压力集中在截面的上下两侧构成力矩,而截面中部对抗力的影响很小,将这部分混凝土挖去,形成空心,其抗弯承载力基本未受到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节省砼30~50%。 由于现浇混凝土空心板在不增加混凝土用量的前提下大幅增加板的厚度,充分发挥板中混凝土和钢筋的使用效率,因此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在大跨度及地下车库的使用中具有巨大的技术优势! 3、柱支承空心楼盖(无明梁)的受力机理:

柱支承楼盖受力原理同无梁楼盖完全一样。 无梁楼盖是一种不设梁、楼板直接支承在柱上的板柱体系。根据柱顶是否设置柱帽,可将其分为有柱帽无梁搂盖[见图3(a)]和无柱帽无梁楼盖[见图3(b)]两种类型。 有柱帽无梁楼盖的平板、柱帽和柱的混凝土同时浇灌。柱帽的设置,使平板与柱的连接较好,板的计算跨度减小,板上荷载更为有效地传递到柱上,对板和柱的受力较为有利。但是,柱帽的支模和配筋构造比较复杂,室内景观效果较差,因此,实际工程中的无梁楼盖常做成无柱帽无梁楼盖(但务必要保证冲切验算满足!),或称为平板式无梁楼盖。这种楼盖底面平整.施工简便,室内景观效果好,可以省去吊顶,但板柱连接效果及受力方面比有柱帽无梁楼盖要差一些。 从前面的讨论中可知,在无梁楼盖中,可以将楼板划分成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见图4],柱上板带起着双向板肋形楼盖中梁的作用。当柱围成的板区格长边与短边边长之比不大干3时,板上的荷载是通过两个方向的柱上板带传递给墙和柱的。 板柱结构的裂缝形成规律,一般在板顶面时在柱帽附近,板底时一般在跨中板带处。因此,柱帽对于荷载较大时是很有必要存在的,不仅仅是因为能减少计算跨度,降低配筋,更因为能减少板面裂缝形成和开展! 4、空心楼盖的使用范围: 1.大跨度和大荷载、大空间的多层和高层建筑、如:商业楼、办公楼、图书馆、展览馆、教学楼、车站、多层停车场等大中型公共建筑和工业厂房、仓库。 2.需灵活间隔、或经常改变使用用途的建筑,如:宾馆、娱乐场所、住宅、公寓等。 3.采用集中式空调的建筑。 4.特殊隔音、保暖要求的建筑。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箍筋布置如何解决.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箍筋布置如何解决 很简单,按照建筑工程设计原则,强柱弱梁,所以,如果是框架柱和框架梁的节点,框架柱的箍筋按照正常设置,框架梁的第一道箍筋从两边50mm开始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2009-01-22 09:30:39| 分类:施工管理| 标签:|字号大 中 小订阅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也称节点核芯区,是主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框架结构的震害大多发生在柱和梁柱节点核芯区,节点破坏主要是剪切破坏和钢筋锚固破坏,严重时会引起整个框架的倒毁。我国新、老规范均强调了“强节点”的设计要求,对节点的箍筋和砼强度做了比较严格的规定。但是,在工程实践中却往往对节点的施工重视不够,节点施工质量控制不严。下面谈谈节点施工的一些问题,探讨如何保证节点区的施工质量。 1、节点区的钢筋绑扎梁柱节点的钢筋主要应注意两点: 1.1箍筋的间距。 1.2纵筋的锚固。设计上一般是按照规范要求取节点区箍筋与箍筋加密区相同,包括箍筋的规格、直径和间距等;纵筋锚固也要求满足规范规定,包括伸入支座的直段及弯钩长度。实际施工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是:节点区箍筋缺少绑扎、数量不足、间距不分,或者几个箍筋全堆在一起,或者空空的一长段没有箍筋;而纵筋则可能会因弯钩被烧短烧断导致锚固长度不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施工管理、监理人员素质较低,对节点区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质量意识比较淡薄;另一方面则是施工所采取的工艺流程限制,使得要做到节点区钢筋(尤其是箍筋完全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十分困难,甚至是根本不可能。 工程实践中最常见的框架梁柱施工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将每层柱包括柱身、加密区和节点区的箍筋一次全部按要求绑扎好,然后装柱模板、在梁底下5~10㎝处留

板柱结构计算等代框架法

板柱结构计算等代框架法 板柱结构计算之等代框架法? 不满足经验系数法时,可采用等代框架法。等代框架法的实质是取一定宽度的楼板,当做“等代梁”,然后在两个方向分别计算平面框架(均考虑全部荷载)。如果有柱帽的话,需要将其视为刚域,修正等代梁和框架柱的线刚度。等代框架法可以考虑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不过需要注意两种情况等代梁宽度取值不一样。 在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等代梁的宽度一般取楼板的全宽。由竖向荷载产生的等代梁弯矩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到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 在水平力作用下,等代梁宽度取楼板全宽的一半(有柱帽的话加上柱帽有效宽度的一半)和垂直方向板跨度3/4的较小值。对于跨度差别不大,且没有柱帽的无梁楼盖,等代梁的宽度一般与柱上板带相同。水平荷载产生的等代梁弯矩只由柱上板带承担。当二者宽度相同时可认为等代梁的弯矩即为柱上板带的弯矩。而当二者宽度不同时,如何将等代梁弯矩换算为柱上板带的弯矩还是个问题,各本规范都没有给出。实际工程中,计算楼板时忽略柱帽的影响,尽量使等代梁和柱上板带的宽度一致,应该也可行,对于楼板是偏于安全的。 将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柱上板带的内力组合后,便可配筋;而跨中板带只需承担竖向荷载的内力。 上述等代框架法的详细算法可见《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 130-90,3.3节和6.2节。

对于最一般的情况,如需要考虑地震等水平力、有剪力墙、结构层数跨数较多、比较复杂时,手算会很繁琐,还得求助于电子计算机,用结构分析软件设计板柱结构。用电脑分析时,其计算原理无非是上面介绍的等代框架法,或者是楼板有限元法。 对于等代框架法,和手算一样,需要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采用不同的等代梁宽度,而且要有“板带”的概念,我们最常用的结构设计软件如satwe,etabs等,都没有这些计算的功能。

结构设计中梁柱的交接处理方法

前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房屋结构设计越来越复杂。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建筑设计部门以及房地产开发商对住房的结构设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目的是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追求。因此,设计师要不断更新设计理念,由历史上的单层、低层向多层、高层进展,采用先进的设计论述和技术,提高住宅设计质量,使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更科学、更以人为本、更安全可靠、更环保和经济,这也是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未来的进展方向。

结构设计中梁柱的交接处理方法 1、结构设计的基本策略 建筑结构的设计是建造的基础环节,优质的建筑设计,是优质建筑形成的第一步。对工程的质量、成本、使用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建筑设计费用虽然很少,但是可以影响建筑成本的75%。设计人员在房屋结构设计中,首先是要保证图纸规范、合理。一般结构设计的基本策略大致上有:绘制结构平面图,对于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地区,需要输入结构软件进行建模,计算建筑所在地抗震设防烈度的大小值;绘制屋顶结构图,现代建筑形式各异,建筑物形态不同,结构的处理方式也不同,屋顶的设计更是日新月异。结构设计者除具有相当的设计知识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空间概念,正确绘制出屋顶设计图纸的意图;绘制大样详图,这一步可以在建筑详图确定的基础上,也可以直接绘出,这是比较完整的设计图纸,也是一个设计师技术水平的高度体现。 2、关于结构中梁柱设计的理解 结构设计中对梁进行优化,是提高设计质量及建筑效率的有效策略。设计者可以运用本构与重构概念和手法,进行结构中的梁柱设计。科学浅析梁原型的"元"秩序的构成情况,认真探讨材料与力流在梁构件内或梁构件系统之间的自身调整,然后经过计算和浅析,以而提高结构的设计质量。设计者需要确定和构建生成逻辑清晰、具有体现力的结构形态策略与框架。 结构中的梁可以采用多种材料形成,适合做梁的材料形成的梁构呈现不同的形式和特质。如混凝土梁的形成,其塑性可使梁外形坚实有力,梁的承受力转变与延

板柱结构的应用

关于板柱结构的应用 1.综述 板柱结构是一种经常被采用的结构体系,它具有不少优点,如施工支模及绑扎钢筋较简单,结构本身高度较小,可以减少建筑物的层高,从而降低建筑物的造价等等,但由于此种结构在遭受较强地震作用时,其板柱节点的抗震性能不如有梁的梁柱节点,此外,地震作用产生的不平衡弯矩要由板柱节点传递,它在柱周边将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当剪应力很大而又缺乏有效的抗剪措施时,有可能发生冲切破坏,甚至导致结构的连续破坏。因此,新的抗震规范对于板柱-抗震墙结构的适用高度,作了较严格的规定。但是,实际工程中,对于板柱结构还是有大量要求的,本文目的,是想提供一些措施,使板柱结构可以建筑得更高一些,以满足实际需求。震害实例 由于板柱结构(无抗震墙者)抗震性能较差,北京市建筑设计院1992年出版的《结构专业技术措施》中规定,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地区,层数不能超过四层,房屋总高不能超过16m,7度区为三层及12m,8度区为二层及8m。(以上指未设抗震墙的板柱结构) 新的抗震规范GB50011-2001对于板柱结构作了比较严格的规定,例如,对于适用最大高度,6、7、8度区分别为40,35,30米;抗震墙应能承担全部地震作用,板柱部分能额外

承担全部地震作用的20%;沿两个主轴方向通过柱截面的板底连续钢筋,有数量的要求(抗震规范6.6.9式) 在抗震规范表 6.1.1,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中,有板柱-抗震墙结构,但是没有不设抗震墙的板柱结构,它的意思是,不推荐采用不设抗震墙的板柱结构。 此外,目前有一种说法:抗震规范对于各种结构体系的房屋,都有一个“限制高度”,这是一个误解。的确,包括过去的抗震规范都提出了“适用的最大高度”,但这并不是“限制高度”,它的意思是,在使用该规范进行设计,并遵守规范的计算、构造等一系列要求,各种体系在各设防烈度时,该规范的适用范围,是多少高度。例如,在8度区,框架-抗震墙按该规范设计时,适用到100m高度。如果建筑物高度需要高于100m,就需采取比规范内容更严格的措施(包括计算与构造),并经过规定的审查,只要符合要求,是可以超过抗震规范表6.1.1中的高度的。总之,并无“限高”的说法。如果限制高度,只许建多少米,岂不是限制了科技的进步?新抗震规范对于板柱-抗震墙的适用高度,规定得较低,这对于一般的高层建筑,是远远不够用的。是否可以建得更高一些 美国阿拉斯加四季公寓的倒塌,往往被认为是板柱-抗震墙性能不好的一个例证。但从林同炎事务所的分析报告来看,该工程的设计按100%地震力由核心筒来承担,在承载力方面

框架结构梁板柱的布置原则

框架结构梁板柱的布置原则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建筑也发展迅速,设计思想也在不断更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就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一种结构,目前应用也是最为广泛,但其结构设计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该文从结构设计计算、构造措施等方面探讨了框架结构梁板柱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框架结构 基本原则 构造要求 1. 概述 框架结构是由梁、柱构件组成的空间结构,既承受竖向荷载,又承受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因此,必须设计成双向结构体系,并且应具有足够的侧向刚度,以满足规范、规程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制。由于框架的平面布置灵活,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使用要求,所以在合理的高度和层数的情况下,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 2.结构布置原则 2.1结构体系 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应该是刚柔相济的。结构刚性强则变形能力差,强大的破坏力瞬间袭来时,需要承受的力很容易造成局部受损最后全部毁坏;而韧性大的结构虽然可以很好的消减外力,但容易造成变形过大而无法使用甚至建筑倾倒。因此框架应沿建筑的两个主轴双向设置,形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 且在刚接体系除个别部位外,框架的梁柱应采用刚接,以增大结构刚度和整体性。 2.2 结构受力 结构传力路径要求简单、合理且有利于抵抗水平和竖向荷载,受力明确,传力直接,以减少扭转 平面布置应简单、规则、对称、均匀,以保证良好的整体性;避免过大内收和外伸(凹角处应力集中);质心于刚心宜接近,避免平面不规则结构, 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建的截面尺寸和裁量强度宜自下而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以免出现薄弱层。 3.结构布置 3.1框架梁截面尺寸 根据《高规》6.3.1条规定,框架结构的主梁截面高度b h 可按 b b l l 181~101确定,b l 为主梁计算跨度;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 ㎜,梁截面的高宽比不宜大于4。

梁柱节点设计

大连世纪商园工程 设计计算书II ——梁柱构件抗震验算与设计 框架柱采用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框架梁为焊接H型钢。本节主要涉及《抗震规范》第5.1.6条、5.4.1条、5.4.2条、8.2.5条、8.2.8条、8.3.1条、8.3.2条和《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4.4.3条、6.3.2条、6.3.3条、7.1.4条、7.1.5条、 7.1.6条规定的计算内容。 一、梁柱连接 1、框架梁计算1 选取框架梁H690×300×14×32,各项截面特性指标如下表: 钢材采用Q345钢(fy=345N/mm2)。 1)板件宽厚比 《抗震规范》第8.3.2条规定,超过12层的框架梁、柱板件应符合表8.3.2-2的规定。 翼缘:32mm厚,fy=325N/mm2 板件宽厚比=(300-14)/2/32=4.5 < 10√(235/325)=8.50 符合表8.3.2-2关于框架梁翼缘板件宽厚比的规定。 腹板:14mm厚,fy=345N/mm2 板件宽厚比=(690-2*32)/14=44.7 < 80√(235/345)=66 符合表8.3.2-2关于框架梁腹板板件宽厚比的规定。 2)梁柱节点 按照《抗震规范》第8.2.8条,钢结构构件连接应按地震组合内力进行弹性设计,并应进行极限承载力验算。 本工程框架梁与柱采用全熔透对接焊缝,同时在上下翼缘加楔形盖板进行加强,腹板用高强螺栓与柱连接,具体节点做法见节点图。

a )弹性抗弯强度 梁翼缘与柱子对接焊缝的抗拉强度,计算取盖板厚10mm ,宽按250mm 。 ()()e f f f e M fb t h t fA h t =-++ 6629530032(69032)/1029525010(69010)/10=???-+???+ 2379.7*kN m = 梁截面的屈服弯矩: 32956858.2/102023.2*y M kN m =?= 显然 e y M M >,满足弹性设计要求 根据《抗震规范》第8.2.4条,框架梁的上翼缘采用抗剪连接件与组合楼板连接时,可不验算地震作用下的整体稳定。本工程梁的上翼缘采用栓钉与现浇混凝土楼板连接,不再验算地震作用下的跨中整体稳定。梁端根据《高钢规》第8.5.4条设置隅撑后,下翼缘平面外的计算长度减小,也可以不作验算。 b )极限抗弯强度 P P y M W f = 26 1 [30032(69032)(690232)14]325/104 =??-+-???2498.7*kN m = 梁与柱的连接强度(考虑盖板250x10mm ) ) (t h f A h f A M u e b u Fb u ++= 30032470658=???+25010470(69010)???+ 3791.4*kN m = 1.2 1.22498.72998.41*b P M kN m >=?= 满足要求 c )腹板受剪 框架梁端部腹板采用切剖口熔透焊缝,扣除腹板靠近上下翼缘的切角高度35mm 和50mm 。腹板与柱翼缘熔透焊缝的承载力: 0.58w u f u V A f =30.5814(6902323550)470/102064.6kN =??-?--?= 腹板焊缝连接的抗剪承载力: 0.58u w w ay V h t f >30.5814(690232)345/10=??-??1753.7kN = 同时有(取最小梁跨6.05m):

板柱抗震墙结构

板柱抗震墙结构 什么是板柱抗震墙结构? 就是楼层处不设梁,完全用钢筋混凝土厚板作为承重构件,在地震时,传递水平地震力。 在我国,纯板柱体系是不被润徐的,必须设置剪力墙,这就是板柱剪力墙体系。 在国外,如澳大利亚,应用很多的。 板柱-抗震墙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板柱-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其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本节规定,尚应符合本规范第6.5 节的有关规定;柱(包括抗震墙端柱)和梁的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本规范第6.3 节的有关规定。 板柱-抗震墙的结构布置,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抗震墙厚度不应小于18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房屋高度大于12m时,墙厚不应小于200mm。 2、房屋的周边应采用有梁框架,楼、电梯洞口周边宜设置边框梁。 3、8 度时宜采用有托板或柱帽的板柱节点,托板或柱帽根部的厚度(包括板厚)不宜小于柱纵筋直径的16 倍,托板或柱帽的边长不宜小于 4 倍板厚和柱截面对应边长之和。 4、房屋的地下一层顶板,宜采用梁板结构。 板柱-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房屋高度大于12m 时,抗震墙应承担结构的全部地震作用;房屋

高度不大于12m 时,抗震墙宜承担结构的全部地震作用。各层板柱和框架部分应能承担不少于本层地震剪力的20%。 2、板柱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按等代平面框架分析时,其等代梁的宽度宜采用垂直于等代平面框架方向两侧柱距各l/4。 3、板柱节点应进行冲切承载力的抗震验算,应计入不平衡弯矩引起的冲切,节点处地震作用组合的不平衡弯矩引起的冲切反力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一、二、三级板柱的增大系数可分别取1.7、1.5、1.3。板柱-抗震墙结构的板柱节点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无柱帽平板应在柱上板带中设构造暗梁,暗梁宽度可取柱宽及柱两侧各不大于1.5 倍板厚。暗梁支座上部钢筋面积应不小于柱上板带钢筋面积的50%,暗梁下部钢筋不宜少于上部钢筋的1/2;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3/4 倍板厚,肢距不宜大于 2 倍板厚,在暗梁两端应加密。 2、无柱帽柱上板带的板底钢筋,宜在距柱面为2 倍板厚以外连接,采用搭接时钢筋端部宜有垂直于板面的弯钩。 3、沿两个主轴方向通过柱截面的板底连续钢筋的总截面面积,应符合下式要求: As≥NG/fy(6.6.4) 式中As——板底连续钢筋总截面面积; NG——在本层楼板重力荷载代表值(8度时尚宜计入竖向地震)作用下的柱轴压力设计值;

无梁空心楼盖结构设计浅析

无梁空心楼盖结构设计浅析 摘要:该文介绍了无梁空心楼盖结构设计主要过程及注意事项,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无梁空心楼盖;柱帽;冲切;柱上板带;跨中板带;等代框架法。 0引言 无梁空心楼盖结构是将空心箱模按照设计埋置于现浇混凝土楼板中,以节约混凝土用量,减轻结构自重,降低工程造价,增大建筑净高。无梁空心楼盖荷载由四周向柱子或柱帽传导,缩短了传递路径,支座处应力集中较大,其余应力较小且分布均匀,因此能节省大量的钢筋用量,结合降低层高或增加净空所带来的综合效益,能节省大量投资,为投资者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应用比较广泛。其适用于地下室结构,非抗震区的多层商场,高层办公楼,也适用某些大跨结构,如会议室、展厅等。 无梁空心楼盖因板较厚,断面取法和构造都和无梁实心板有一定差异,本文通过某大型地下停车库设计经验总结重点介绍无梁空心楼盖设计的几个要点。 1无梁空心楼盖尺寸选取 无梁空心楼盖板厚基本上都是由冲切决定,无梁实心板的特点是把板做薄,再做大柱帽,这样在冲切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减少自重和减少构造钢筋量。而无梁空心板因空心的缘故,增加5cm 的板厚,其砼用量才增加2~3cm,而钢筋可以减少的更多,因此增加板厚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建筑允许下可以做厚一些,再把柱帽做小一些,一些对室内景观要求高的,可以不做柱帽。对一般荷载的情况,无梁空心楼盖板厚有柱帽时跨高比不大于35,无柱帽时跨高比不大于30;对于有较重荷载的情况如覆土的地下室顶板,人防顶板,跨高比常常在20以下。 2无梁空心楼盖的荷载 当前的结构计算软件均能计算梁的自重,而楼板的尺寸通长都是轴线到轴线,这就是说程序在计算结构自重的时候,梁板重叠的部分计算了2次自重,一次是梁的,一次是板的。空心板的自重是板格内实心板扣除空心外的自重再加上空腔材料自重。空心板在程序中有多种输入方法,有按等代梁输入的,有按虚梁输入的,还有按拟梁输入的,考虑到各种输入方法对荷载的计算有所差异,因此一定要考虑到一个板格之中空心部分和实心部分的加权值,而且要考虑到程序自动输入的部分。 3无梁空心楼盖的计算 以前国内对无梁板采用经验系数法和等代框架法计算,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与发展,国内STRA T软件和PKPM系列的SLABCAD软件都可以做无梁板的有限元分析。双向刚度存在差异的,应在布置之中消除双向刚度差异的影响,双向无刚度差异的,可以按等厚的实心无梁板计算。因为空心楼盖素混凝土本来就和实心板抗弯刚度相差很小,再加上配筋的作用与实心部分的加强作用,因此可以把空心板按实心计算内力。 (1)经验系数法:经验系数可以参照国内升板规范及设计手册选取。 (2)等代框架法:和经验系数法不同的是内力系数不是通过经验求得,而是要考虑柱子及相邻跨

板柱结构体系在PKPM中的参数应用

摘要: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体系具有空间大,使用灵活,能充分利用层高的优点,是冷库设计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可以使空间得到充足的利用,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为了使大家在以后的设计中能够更好的对此结构体系的计算理论及计算参数有个大致的认识,为此我进行了一些说明,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板柱结构体系PKPM应用 1计算原理 1.1概念说明:等代框架法是分析板柱结构内力的主要方法,等代框架法的实质是取一定宽度的楼板,当做“等代梁”,然后在两个方向分别计算平面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等代梁的宽度一般取楼板的全宽。由竖向荷载产生的等代梁弯矩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到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 1.2整体计算时采用等代框架法,即在PMCAD建模时将楼板等代成宽扁的框架梁,并在SATWE软件中进行整体分析,得到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值。 1.3楼板计算时将板带划分成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采用有限元的方法计算竖向荷载的内力值。 1.4配筋计算时将水平和竖向荷载进行组合后,按照宽扁梁的方法进行配筋。 2等代梁宽度的取值 根据《钢筋混凝土升板技术规范》第6.2.5条的规定取值,或者按如下方法取值: 2.1等代梁两侧各取相邻房间跨度的1/4相加。 2.2当等代梁两端房间不等跨时,等代梁需按偏心布置。 3SLAB程序关于柱上板带宽度的两种取值方法 3.1按PM中输入的等代梁宽度与位置划分板带。若在PM-CAD中输入了等代框架梁,则建议选择此项。 3.2按升板规范自动划分板带。若在PMCAD中没有输入等代梁,而是输入的虚梁,则建议选择此项。多用于地下工程等只需要算竖向力而不需要算水平力时。 方法2注意事项: ①《升板规范》第3.3.5-1条规定:垂直荷载作用下等代框架的计算宽度,可取垂直于计算跨度方向的两个相邻区格板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按照规范要求,计算垂直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其等代框架的宽度似应取相邻房间的各1/2跨度方向的距离。但实际上程序是按照 6.2.5条提供的方法划分的。 ②当选择此项时,程序并没有完全按照《升板规范》的要求计算柱上板带宽度。其宽度计算方法实际上仅取了等代梁两边各1/4板跨方向,既没有考虑柱帽有效宽度的影响,也没有取两个公式的较小值。但程序允许设计人员人为调整柱上板带两边宽度的比例,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板带宽度进行适当代换。默认值为0.25。 4弹性楼板的定义 《高规》第5.3.3条规定:对于平板无梁楼盖,在计算中应考虑板的平面外刚度的影响,其平面外刚度可按有限元方法计算或近似将柱上板带等效为扁梁计算。 在PMCAD中输入的是虚梁则在此需选择弹性板6(在SATWE或者SLABCAD中),如果在PMCAD中输入等代扁梁,则不需选择弹性板6。 5竖向荷载的输入 5.1由于PMCAD软件不能扣除梁板重叠部分的荷载值,这样在计算水平地震力时其地震作用下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将被重复计算。因此对于采用板柱体系的房间,应将恒载标准值输入0,以保证SATWE软件计算的地震力没有问题。 5.2进入到SLABCAD软件里,在“修改楼板”里的“板厚修改”中,输入均布恒载标准值(注意,07年6月份以后的光盘,该值应是扣除楼板自重的标准值)。 5.3SLABCAD程序规定当等代梁高度不大于板厚10mm时,不计算等代梁自重,这样可以避免等代梁与板重复部分重叠计算问题。 6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的计算 6.1柱上板带的水平内力计算有SATWE软件按照等代梁的方式完成。而跨中板带由于其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内力很小,因此忽略不计。 6.2由于等代梁在水平力作用下的计算跨度,程序取的是梁两端节点之间的距离,这对于梁梁端有柱帽的情况下其计算结果有偏差。 6.3若不算水平力或水平荷载较小,则可以不选择“读取SATWE选项”。 7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的计算 SLABCAD程序可以进行恒载、活载、人防荷载、竖向地震作用以及预应力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可以完成板裂缝宽度和长期挠度的计算。 8内力组合计算 程序可以把SATWE软件计算的水平力和SLABCAD软件计算的竖向力按规范的要求进行组合,从这些组合中取最大值进行配筋计算。 9板厚的取值 9.1板厚与板长跨比对正、负弯矩在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上分配比例基本上没有影响。 9.2双向长宽比为1时,规定给出的弯矩分配比例系数可以采用,当长宽比不等于1时,只能在长跨方向上采用等代框架法,各种情况下的负弯矩在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分配比例比约在60%和40%;相应的正弯矩分配比例约为50%和50%。 9.3短跨方向上由于其弯矩大小不超过长跨方向的20%,因此可采用近似配筋方法,但需要主要短跨跨中板带全部承受正弯矩。 10破坏形式 10.1未布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因而地震作用全由板柱框架承受。由于未布置抗震墙,此种结构的节点刚度又相对较弱,因此侧向位移常较大。由于它延性差,抗弯和变形能力很弱,再加上P-⊿效应,在强震时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倒塌是很可能的。 10.2板柱节点处,楼板抗冲切能力差。在柱子周边板内,未设置抗冲切的钢筋,或设置得不恰当,节点处不平衡弯矩对楼板造成的附加剪应力未适当考虑,柱周边板的厚度不够,使抗剪箍筋不易充分发挥作用,或柱子纵筋在节点处滑移。 由于这些原因,在强震时使墙板产生冲切破坏,随之楼板坠落,造成巨大损失。 明白了板柱的破坏原因,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之后,板柱-抗震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将能有很大的提高,其设计强度也将提高。 11设计建议 11.1应布置足够数量的抗震墙(包括核心筒),墙的位置宜避免偏心。 11.2在房屋周边,应布置边梁,以形成周边框架。如在周边布置确有困难,则应在其他部位布置一定数量的框架梁,使结构形成板柱-框架-抗震墙的综合体系。此种布置,不属于抗震规范中的板柱-抗震墙结构。 11.3抗震墙的厚度不应小于18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0,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墙厚度不应小于20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16(可取层高及无支长度二者中较小值计算)。 11.4单片抗震墙的两端应设置端柱,楼层处应设置暗梁。筒体墙的端部应设置端柱或暗柱,楼层处应设置暗梁。 11.5抗震等级的选用:可比抗震规范表6.1.1中之“板柱-抗震墙结构”一栏所规定者,提高一级,但原为一级者,不必提高(房屋高度不超过抗震规范中的规定时,抗震等级不必提高)。 板柱结构体系在PKPM中的参数应用靳亚1孟帅2(1.新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石家庄能源化工技术分公司;2.河北省机械科学研究设计院)实用科技 237

结构构件(柱梁板墙)基本构造要求

9. 9 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 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 2 四边支承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大于2.0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2)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双向板计算; 3)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小于3.0时,宜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构造钢筋。 9.1.2 现浇混凝土板的尺寸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板的跨厚比: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不大于30,双向板不大于40;无梁支承的有柱帽板不大于35,无梁支承的无柱帽板不大于30。预应力板可适当增加;当板的荷载、跨度较大时宜适当减小。 2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应小于表9.1.2规定的数值。 9.1.3 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不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 当板厚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板厚的1.5倍,且不宜大于250mm。 9.1.4 采用分离式配筋的多跨板,板底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负弯矩钢筋向跨内延伸的长度应根据负弯矩图确定,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简支板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长度宜适当增加。 9.1.5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的体积空心率不宜大于50%。 采用箱型内孔时,顶板厚度不应小于肋间净距的1/15且不应小于50mm。当底板配置受力钢筋时,其厚度不应小于50mm。内孔间肋宽与内孔高度比不宜小于1/4,且肋宽不应小于60mm,对预应力板不应小于80mm。 采用管型内孔时,孔顶、孔底板厚均不应小于40mm,肋宽与内孔径之比不宜小于1/5,且肋宽不应小于50mm,对预应力板不应小于60mm。 (Ⅱ)构造配筋 9.1.6 按简支边或非受力边设计的现浇混凝土板,当与混凝土梁、墙整体浇筑或嵌固在砌体墙内时,应设置板面构造钢筋,并符合下列要求: 1 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且单位宽度内的配筋面积不宜小于跨中相应方向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与混凝土梁、混凝土墙整体浇筑单向板的非受力方向,钢筋截面面积尚不宜小于受力方向跨中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 2 钢筋从混凝土梁边、柱边、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l0/4,砌体墙支座处钢筋伸入板边的长度不宜小于l0/7,其中计算跨度l0对单向板按受力方向考虑,对双向板按短边方向考虑。 3 在楼板角部,宜沿两个方向正交、斜向平行或放射状布置附加钢筋。 4 钢筋应在梁内、墙内或柱内可靠锚固。 9.1.7 当按单向板设计时,应在垂直于受力的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宽度上的配筋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的受力钢筋的15%,且配筋率不宜小于0.15%;分布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当集中荷载较大时,分布钢筋的配筋面积尚应增加,且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当有实践经验或可靠措施时,预制单向板的分布钢筋可不受本条的限制。 9.1.8 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应在板的表面双向配置防裂构造钢筋。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0%,间距不宜大于200mm。防裂构造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钢筋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 楼板平面的瓶颈部位宜适当增加板厚和配筋。沿板的洞边、凹角部位宜加配防裂构造钢筋,并采取可靠的锚固措施。 9.1.9 混凝土厚板及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筏板,当板的厚度大于2m时,除应沿板的上、下表面布置的纵、横方向钢筋外,尚宜在板厚度不超过1m范围内设置与板面平行的构造钢筋网片,网片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纵横方向的间距不宜大于300mm。 9.1.10 当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小于150mm时,对板的无支承边的端部,宜设置U形构造钢筋并与板顶、板底的钢筋搭接,搭接长度不宜小于U形构造钢筋直径的15倍且不宜小于200mm; 也可采用板面、板底钢筋分别向下、上弯折搭接的形式。

板柱结构学习要点

地下车库结构学习要点(板柱结构) 一.方案阶段: 1.确定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 2.根据调整好的建筑图确定抗震等级,板柱-抗震墙结构在7度区是属于二 级抗震。 3.根据地质报告确定基础形式,确定基础的埋深,再与建筑确定车库的高 度。 4.根据使用功能(荷载)以及车库使用高度初步设定顶板、底板厚度。 5.进行抗浮验算,需要建模计算出最小柱底力验算局部抗浮是否满足,建 模时活载宜设定为零,恒载取停止降水时结构施工完成量的荷载,混凝土的容重取25kN/m3,提取竖向荷载1.0恒进行计算。 6.挡土墙、地下室墙壁等类结构伸缩缝设置最大长度不大于30米,伸缩缝 的宽度应满足抗震缝,计算其宽度,提给建筑。 二.建模阶段: 1.梁柱计算建模 (1)进行板柱层的柱与局部实梁以及板柱层以上框架部分的计算,所以建 模时按框架结构计算,板柱层柱与柱之间设定截面尺寸为100*100的矩形截面虚梁(这里布置虚梁的目的有二:其一是为了SATWE软件在接力PMCAD的前处理过程中能够自动读取楼板的外边界信息;其二是为了辅助弹性楼板单元的划分。当然,虚梁是不参与结构的整体分析的,实际上SATWE的前处理程序会自动将所有的虚梁过滤掉),在边界处及开洞处则宜布置实梁。 (2)在虚梁上可以布置上部墙体荷载,并传至柱底。 PKPM参数: Ⅰ.总信息,砼容重改为26kN/m3,模拟施工加载选用模拟施工加载3。Ⅱ.在SATWE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板柱层抗震等级设为二级,板柱层以上框架结构依然为三级抗震。 2.板柱-抗震墙结构中板的计算建模(SLABCAD) (1)在梁柱建模基础上将边界处的挡土墙布上,在计算柱对板冲切时边界 处可以不布置柱帽。 (2)在采用SATWE软件分析无梁楼盖结构时,宜采用弹性楼板单元较为真实的模拟楼板的刚度和计算变形,即平面内和平面外的刚度的楼板假定:弹性板6。 (3)由于在此定义了弹性楼板,在SATWE计算时必须选择总刚算法进行计算。 (4)SLABCAD计算中由于有限元的计算原理所致,对于楼板的有限元划分长度不一样可能会对计算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一般工程而言单元划分控制长度可取600-1500mm,采用的单元无特殊要求为板弯曲单元,即只分析板的面外弯曲。 (5)在楼板修改中输入的板面均布恒载是不含自重的,程序自动计算。(6)在无梁楼盖上有墙体布置时,需在荷载输入菜单中逐个板块内布置线荷载 (7)在楼板分析中板顶弯矩调整系数在一定程度上考虑板的负弯矩区因形

混凝土结构的梁板柱工程量计算方法

混凝土结构的梁、板、柱工程量计算方法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梁、板、柱、墙分别计算,执行各自相应的定额子目、和墙连在一起的暗梁、暗柱并人墙的工程量中,执行墙的定额子目;突出墙或梁外的装饰线,并人墙或梁的工程量中。压型钢板或模壳上现浇混凝土,均执行板的相应定额子目。 柱 (l)柱按图示断面面积乘以柱高,以立方米计算。 柱高按下列规定确定: ① 有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算至上一层楼板上表面。 ② 无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算至柱帽下表面。 ③ 构造柱的柱高从柱基或地梁上表面算至柱顶面。 ④ 混凝土芯柱的高度按孔的图示高度计算。 (2)构造柱与砖墙嵌入部分的体积并入柱身体积内计算。 (3)依附于柱上的牛腿,按图示尺寸以立方米计算并人柱工程量中。 (4)柱帽按图示尺寸以立方米计算,并入板的工程量中。 (5)预制框架柱接头按图示尺寸以立方米计算。 梁 (1)按图示断面面积乘以梁长,以立方米计算。

梁长按下列规定确定: ① 梁与柱连接时,梁长算至柱侧面。 ② 主梁与次梁连接时,次梁长算至主梁侧面。 ③ 梁与墙连接时,梁长算至墙侧面。如墙为砌块(砖)墙时,伸入墙内的梁头和梁垫的体积并入梁的工程量中。 ④ 圈梁的长度,外墙按中心线,内墙按净长线计算。 ⑤ 过梁按图示尺寸计算。 (2)圈梁代过梁,其过梁的体积并入圈梁工程量中。 (3)叠合梁按设计图示二次浇注部分的体积计算。 板 (1)按图示面积乘以板厚以立方米计算,不扣除轻质隔墙、垛、柱及0.3m2以内的孔洞所占的体积。 板的图示面积按下列规定确定: ① 有梁板按梁与梁之间的净尺寸计算。 ② 无梁板按板外边线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③ 平板按主墙间的净面积计算。 ④ 板与圈梁连接时,算至圈梁侧面;板与砖墙连接时,伸入墙内板头体积并入板工程量中。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简介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05SG343简介 王晓锋程志军赵勇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3)(同济大学,上海200092) 提要介绍了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05SG343的主要内容、技术特点、编制背景及使用中需注意的若干事项。本文可为设计、施工及内模生产等单位的相关技术人员熟悉05SG343图集及应用现浇空心楼盖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设计施工图集 1概述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具有混凝土用量少、自重轻、隔声隔热效果好等优点,近年来大量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工程结构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根据《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CECS175:20040J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在总结工程经验的基础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同济大学联合编制了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5SG343(以下简称图集)。 图集以文字说明、图示、表格和示例等形式细化了规程CECS175t1】的技术规定,并针对工程应用中亟需解决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补充。图集“构造详图”的大部分内容,如板柱结构楼板配筋构造、暗梁配筋构造和节点配筋构造等,除适用于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也可供实心楼盖结构参考。 2图集的主要技术内容 2.1内模 图集编制主要以筒芯、箱体两种内模为主,关于内模的相关规定与规程CECS175t11相同。对于采用箱体内模的现浇空心楼盖,图集要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250mm,板底厚度(内模下面的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50mm,并建议肋宽不小于lOOmm。图集内容不包括板底厚度小于50mm(包括内模直接放在底模上)的现浇空心楼盖。 工晓锋,男,1977.10:j{!£,博士研究生,工程师。

梁柱设计经验结构设计心得

梁柱设计经验结构设计心得 1 一、梁的设计 1.梁尺寸确定。 该工程定为纵横向承重,主要为横向承重,根据梁尺寸初步确定: 主梁高h : (1/81/12)L, 宽b(1/31/2)h 连系梁高h : (1/10-1/15)L, 宽b(1/3-1/2)h 次梁高h : (1/12-1/18)L, 宽b(1/3-1/2)h 2我这里引用一些梁设计的经验: (1).梁上有次梁处(包括挑梁端部)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 梁上小柱和水箱下, 架在板上的梁, 不必加附加筋。 可在结构设计总说明处画一节点,有次梁处两侧各加三根主梁箍筋,荷载较大处详施工图。 (2).当外部梁跨度相差不大时,梁高宜等高,尤其是外部的框架梁。 当梁底距外窗顶尺寸较小时,宜加大梁高做至窗顶。 外部框架梁尽量做成梁外皮与柱外皮齐平。 当建筑有要求时:梁也可偏出柱边一较小尺寸。梁与柱的偏心可大于1/4柱宽,并宜小于1/3柱宽。(3).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还应加附加箍筋 (4).梁上有次梁时,应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则应考虑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构造抗扭纵筋和箍筋。(此条是从弹性计

算角度出发)。当采用现浇板时,抗扭问题并不严重。 (5).原则上梁纵筋宜小直径小间距,有利于抗裂,但应注意钢筋间距要满足要求,并与梁的断面相应。箍筋按规定在梁端头加密。布筋时应将纵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小断面的连续梁或框架梁,上、下部纵筋均应采用同直径的,尽量不在支座搭接。 (6).端部与框架梁相交或弹性支承在墙体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简支考虑,但梁端箍筋应加密。 (7).考虑抗扭的梁,纵筋间距不应大于300和梁宽,即要求加腰筋,并且纵筋和腰筋锚入支座内La。箍筋要求同抗震设防时的要求。(8).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载宜由箍筋承受,或适当增大箍筋。梁支承偏心布置的墙时宜做下挑沿。 (9).挑梁宜作成等截面(大挑梁外露者除外)。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小,作成变截面不能有效减轻自重。变截面挑梁的箍筋,每个都不一样,难以施工。变截面梁的挠度也大于等截面梁。挑梁端部有次梁时,注意要附加箍筋或吊筋。一般挑梁根部不必附加斜筋,除非受剪承载力不足。对于大挑梁,梁的下部宜配置受压钢筋以减小挠度。挑梁配筋应留有余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