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常用的清热泻火药有

常用的清热泻火药有

常用的清热泻火药有
常用的清热泻火药有

常用的清热泻火药有

每个人上火的表现是不同的,有的人上火时会表现在牙齿上,牙疼会很厉害;有的人表现在皮肤上,到处起小疙瘩;还有的人消化系统不好,总是发生便秘。而要改变这些,可选择清热泻火的药服用,常用的清热泻火药有哪些,这很简单,大家去药店咨询就可,而且会有很多种品牌供大家选择。

清热泻火药常用品种:石膏、知母、栀子、龙胆草和夏枯草。

清热泻火药性味苦寒,多入气分,能清气分之热,泻气分之火,故又名清气分法。适用于气分实热证。证见高热,烦渴引饮,汗多、舌红苔黄,脉洪大或滑数等。临床常用于急性热性病,如乙脑、肺炎等气分证,常用药物有石膏、知母等;常用方剂有清气汤(白虎汤)等。

清热泻火,还应服用北京同仁堂的牛黄上清丸,该药是中医治疗实热证的经典方剂之一,首载于明代李公式的《医学入门》,具有清热泻火、散风止痛之功效。本品中药味较多,主要由可祛风清热止痛的薄荷、菊花、荆芥穗、白芷、连翘;清热解毒药栀子、黄芩、黄连、黄柏;清热凉血和血药当归、赤芍、地黄;清热泻火药石膏等组成。

(一)石膏《本经》

为一种含硫酸钙的矿石。挖出后去净泥土、杂石、碾碎,生用或煅用。

药用部分:为含水硫酸钙矿石。

产地:生产于湖北、山东、山西、四川等地。

炮制;挖出后去净杂石、泥土、生用或煅用。

性味:辛、甘、大寒。

归经:入胃、肺经。

功能: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生肌收敛。

(二)知母《本经》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知母的根茎。

别名:连母、地参、穿地龙。

处方用名:知母、炒知母、肥知母。

药用部分:根茎。

性味:苦、甘、寒。

归经:入肺、胃、肾经。

功能、清热、滋阴。

(三)栀子《本经》

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植物栀子的成熟果实。

别名:山栀、黄栀子、山枝子、红栀子。

处方用名:栀子、山栀子、炒栀子、黑山栀。

药用部分:果实。

性味:苦、寒。

归经:入心、肝、肺、胃经。

功能: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四)龙胆草《本经》

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胆和三花龙胆或东北龙胆的根。别名:胆草、陵游、观音草。

处方用名:龙胆草、龙胆、胆草。

药用部分:根。

性味:苦、寒。

归经:入肝、胆经。

功能:泻肝火、除温热。

(五)夏枯草《本经》

为唇形科多年生植物欧夏枯草的果穗或全草。处方用名:夏枯草、枯草花。

药用部分;果穗或全草。

性味:苦、辛、寒。

归经:入肝、胆经。

功能:清肝火、散郁结。

中药02-1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药 石膏 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 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本品辛甘大寒,入肺、胃经。生用清泄与透达并具,既善清泄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又兼解热透肌,热去则烦除津生渴止,为治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煅后外用,收敛之中兼清热之性,可治疮疡不敛及湿疹等。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敛生肌。 1、温病气分高热。 2、肺热咳喘。 3、胃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4、疮疡不敛,湿疹,水炎烫伤。 石膏配知母:石膏生用辛甘大寒,功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知母苦甘而寒,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两药相合,清热泻火、滋阴生津力更强,既治热病气分高热证,又治肺胃火热伤津证。 内服宜生用。入汤剂宜打碎先煎。外用须经火煅研末。 知母 百合科知母的干燥根。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本品苦寒清泄,甘寒滋润,清热之力虽销逊石膏,但却擅长滋阴润燥。善清上中下三焦之热而滋润,上能清肺润燥,中能清胃生津,下能滋阴降火,有良好的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之功。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1、热病壮热烦渴。 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阴虚劳嗽。 3、阴虚火旺,潮热盗汗。 4、内热消渴,阴虚肠燥便秘。 知母配黄柏:知母苦甘性寒,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黄柏苦寒,功能清热泻火。两药相合,清热降火坚阴,治阴虚火旺效佳。 知母配川贝母:知母苦甘性寒,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川贝母辛苦微寒,功能清热化痰、润肺止咳。两药相合,既滋阴润肺,又清热化痰,善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本品有解热、抗菌、抗炎、镇静、抗肿瘤、降血糖、抑制Na+,K+-ATP酶、降低交感-肾上腺系统机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通过其细胞调控作用纠正异常细胞的功能等作用。 天花粉 葫芦科栝楼等的干燥块根。 苦、微甘,寒。归肺、胃经。 本品苦寒清泄,微甘而润,并兼行散,入肺、胃经,为清润消肿排脓之品。既善清肺胃之热而生津液、润肺燥,又能消肿痛、排疮脓而疗疮治伤。 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1、热病伤津口渴,内热消渴。 2、肺热咳嗽,燥咳痰黏,咳痰带血。

清热药归纳总结 第二章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1.功效方面归纳: (1)清热泻火:①力强:石膏、栀子;②次之:知母;③平和(弱)芦根、天花粉、竹叶。从性味上分,辛寒清气者石膏,甘寒清气者知母,苦寒清气者栀子。 (2)清肝热:①代表药:夏枯草、栀子 ②明目:夏枯草、决明子、青葙子、密蒙花、谷精草。 (3)清肺胃热: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 (4)清心热:栀子仁,竹叶卷心、连翘心、水牛角 (5)清胃生津:知母、芦根、天花粉。 (6)清热除烦:石膏、栀子、芦根、竹叶、淡竹叶。 (7)解暑:鲜荷叶、西瓜翠衣、绿豆、金银花霜。 (8)抗肿瘤:夏枯草、天花粉。 2.常用要药 1清解阳明经气分实热之要药:石膏、知母。 2)清热除烦之要药:栀子 3)疗瘿瘤瘰疬之要药:夏枯草 4)清肝明目,疗目珠疼痛之要药,夏枯草、决明子。 (3)常用配伍药对 清热泻火:石膏与知母; 芦根与天花粉栀子与黄芪。 2)清热除烦:栀子与淡豆鼓。 3)清泻肾火:知母与黄柏 4)清肺止咳平嘴喘:石膏与杏仁。 5)利湿退黄:栀子与大黄、茵陈。 6)肝火目赤肿痛:夏枯草与栀子。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1)从功效方面归纳 l)代表药:黄芩、黄连、黄柏。 2)清肝胆湿热,泻肝胆实火:龙胆。 3)祛风燥湿止痒:苦参、白鲜皮、( 三黄)。 4)既燥湿收敛,标本兼治,又无留邪之弊:秦皮、椿皮。 5)降低谷氨酸氨基转移酶:黄芩、龙胆。 (2)常用要药

1)清热燥湿,湿热诸证要药:黄芩、黄连、黄柏。其中: 黄芩善清上焦湿热,为泻肺火要药; 黄连既清中焦湿热,又泻心胃二经实火,治湿热泻痢,呕吐痞满之要药; 黄柏善清下焦湿热,为泻肾中相火之要药。 2)泻肝胆湿热实火,清肝胆湿热要药;龙胆。 (3)常用配伍药对 1)湿热诸证,泻痢,温病火热毒证:黄芩、黄连与黄柏。 2)邪伏少阳黄芩与柴胡。 3)安胎:黄芩与白术。 4)燥湿止痢,治泻痢后重:黄连与木香。他让 5)泻相火,清虚热: 黄柏与知母。 6)肝胆实火、湿热黄疽: 黄芩与龙胆; 栀子与龙胆。 7)湿疮湿疹: 苦参与白鲜皮; 黄柏与苍术。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1)从功效归纳主要用于温病发热的药物 1)防治温病: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贯众、四季青、穿心莲。 2)兼定惊,尤适肝热惊风:重楼青黛熊胆。 3)解毒兼透散:金银花、连翘、马勃、鱼腥草。 4)尤适肺热、痰热咳嗽:穿心莲、鱼腥草、金荞麦、射干。 (2)从功效归纳主要用于咽喉肿痛的药物 1常用:射干、板蓝根、穿心莲、山豆根、青黛、熊胆、木蝴蝶。 2)尤适痛音哑者:马勃、木蝴蝶。 要用于热毒河痢的 (3)从功效归纳主要用于热毒泻痢的药物:白头翁、马齿苋、金银花,三黄、秦皮。 归纳主要用于痈肿疮毒的药物 1)外痈:①皮肤疮痈:紫花地丁、蒲公英、金银花、连翘。 ②乳痈:蒲公英、漏芦。 2)内痈:①肺痈:鱼腥草、金荞麦、苇茎、桔梗。 ②肠痈:大血藤、败酱草、牡丹皮。 (5)其他方面 湿疹湿疮:土茯苓、苦参、白鲜皮,穿心莲、四季青、白蔹、半边莲、青黛。 2湿热黄疸:龙胆、白鲜皮、蒲公英、板蓝根、黄芪、黄连、黄柏、栀子,大黄。 3)热淋涩痛:栀子、黄柏、苦参、连翘。

清热药试题

二、清热药学习要求 1.掌握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 2.掌握药物20味,熟悉药物170味,了解药物8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了解寒凉伤阳、苦寒败胃、苦燥伤津、甘寒助湿等药物副作用的含义。 内容 1.清热泻火药 掌握: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 熟悉:天花粉芦根淡竹叶决明子 2.清热燥湿药 掌握:黄芩黄连黄柏 了解:秦皮白藓皮 3.清热解毒药 掌握:金银花(附忍冬藤)连翘板蓝根蒲公英鱼腥草射干白头翁 熟悉:大青叶青黛贯众野菊花白花蛇舌草山豆根(附北豆根)穿心莲土茯苓熊胆 4.清热凉血药 掌握: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 熟悉:青蒿水牛角(附:水牛角浓缩粉) 5.清虚热药 掌握:青蒿地骨皮

清热药习题 1. 石膏的归经是() A 肺,肝经 B 心,肝经 C 肝,胃经 D 肺,胃经 E 肺,心经 2. 功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的药物是() A 石膏 B 知母 C 栀子 D 芦根 E 天花粉 3. 清热泻火药中,外用能清热收敛生肌的药物是() A 石膏 B 知母 C 栀子 D 夏枯草 E 天花粉 4. 石膏的功效除清热泻火外,还能() A 滋阴润燥 B 除烦止渴 C 凉血解毒 D 解毒燥湿 E 生津止呕 5. 石膏治疗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实热证,常与下列何药相须为用() A 知母 B 栀子 C 天花粉 D 芦根 E 夏枯草 6. 知母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常与下列何药相须为用() A 寒水石 B 石膏 C 栀子 D 芦根 E 天花粉 7. 石膏治疗肺热咳喘,常配伍下列哪组药物() A 知母,贝母 B 黄芩,瓜蒌 C 麻黄,杏仁 D 半夏,竹茹 E 桑白皮,天南星 8. 胃火上炎,头痛,牙龈肿痛等症,常选用下列何药() A 栀子 B 夏枯草 C 芦根 D 石膏 E 天花粉 9. 入汤剂宜先煎的药物是() A 知母 B 栀子 C 芦根 D 天花粉 E 石膏 10. 疮疡不敛,水火烫伤等证,宜选用下列何药外用() A 栀子 B 天花粉 C 芦根 D 石膏 E 知母 11. 知母的归经是() A 肺,胃,肝经 B 肺,心,肾经 C 心,肝,胃经 D 肺,胃,肾经 E 心,肾,脾经 12. 知母的功效除清热泻火外,还能() A 滋阴润燥 B 收敛生肌 C 凉血解毒 D 解毒燥湿 E 生津止呕 13. 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药物是() A 石膏 B 寒水石 C 知母 D 芦根 E 天花粉 14. 既清实热,又退虚热的药物是() A 石膏 B 夏枯草 C 寒水石 D 知母 E 栀子 15. 上清肺热,中清胃热,下泻相火的药物是() A 石膏 B 知母 C 夏枯草 D 芦根 E 天花粉 16. 知母治疗阴虚燥咳,干咳少痰,常与下列何药相须为用() A 石膏 B 黄芩 C 麦冬 D 竹茹 E 川贝母 17. 下列何药常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A 石膏 B 寒水石 C 芦根 D 知母 E 栀子 18. 下列何药常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 A 石膏 B 知母 C 栀子 D 芦根 E 天花粉 19下列何药相须为用() A 石膏 B 栀子 C 黄连 D 黄芩 E 黄柏 20. 性寒质润,有滑肠之弊,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的药物是() A 石膏 B 知母 C 芦根 D 淡竹叶 E 夏枯草

40清热泻火药-石膏

清热泻火收湿敛疮药石膏的功效应用 石膏,首录于《神农本草经》,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主产于湖北、安徽、山东,以湖北应城产者最佳。全年可采,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石膏气微,味淡。以白色、块大、半透明、纵断面如丝者为佳。打碎生用或煅用。 [石膏:“清解”之药。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善清肺胃气分实热。主治气分实热证,热入气分(气分热盛),壮热烦渴,气血两燔,肺热咳喘,胃火牙痛。治气分高热,常生石膏与知母相须配伍。煅用收湿敛疮,治湿疹烫伤,疮疡不敛。如欲去腐生肌常与升丹同用。] 《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之性,又最宜与西药阿司匹林并用。盖石膏清热之力虽大,而发表之力稍轻。阿司匹林味酸性凉,最善达表,使內郁之热由表解散,与石膏相助为理,实有相得益彰之妙”。 张氏用本方治疗外感邪热入阳明胃府,证见头痛苔白者:斑疹之毒,郁而未发,其人表里俱热,大便不滑泻者。 一、性味归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甘:止渴;辛:石膏有辛散之力,表里俱热时,表里同解。) 二、功效应用: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止渴力较弱);煅用:收湿,止血,敛疮,生肌。

【特点】 ①生石膏入煎剂,要打碎先煎。主要作用为清热泻火,既是治疗温热病热入气分的要药(和知母相须为用),又是治疗肺胃实热证的要药。 ②生石膏没有除烦止渴的作用,是清热泻火带来的间接作用。 ③煅石膏失去两个结晶水,主要起到收湿、生肌、敛疮、止血的作用,也作为剧毒药物的稀释剂。 【应用】 [生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1、用于温热病气分实热证,外感热病,壮热,高热烦渴,脉洪大等实热亢盛之证。石膏性味辛甘大寒,寒能清热泻火,辛寒解肌透热,甘寒清泻胃火,除烦止渴,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之要药。 1)石膏有较强的清热泻火作用,治温热病邪在气分之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伤寒论》)。 2)若温邪渐入血分,肺胃热毒雍盛,气血两燔而见高热不退,发斑发疹者,常与玄参、牡丹皮、栀子等清热凉血药同用,共奏解毒化斑、气血两清之效,如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 3)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治暑热初起,耗气伤阴或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气津两伤,身热、心烦、口渴者,常配竹叶、人参、麦冬等,如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2、用于肺热喘咳(肺热所致咳嗽痰稠,发热,以及气喘等证)。石膏辛寒入肺经,清泄肺热作用较强,善于清泄肺经实热。 1)治疗邪热壅肺,咳逆喘促,发热口渴者(肺热咳喘),常与麻黄、苦杏仁、甘草等药同用,如麻杏石甘汤(麻黄平喘,杏仁止咳,石膏清肺热,甘草调和诸药)(《伤寒论》)。 2)治疗肺热所致的咳嗽痰稠、发热等证,可同甘草、竹沥配伍。 3、石膏能清泻胃火,用于胃火亢盛(胃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牙痛,牙龈肿痛,内热消渴。1)可治胃火头痛,常与川芎等同用,如石膏川芎汤(《云歧子保命集论类要》); 2)治胃火上攻之牙龈肿痛,常与黄连、升麻等同用,如清胃散(《外科正宗》); 3)治胃热上蒸,耗伤津液之消渴,常与知母、生地黄、麦冬等同用,如玉女煎(《景岳全书》)。[煅石膏: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常用的清热泻火药有

常用的清热泻火药有 每个人上火的表现是不同的,有的人上火时会表现在牙齿上,牙疼会很厉害;有的人表现在皮肤上,到处起小疙瘩;还有的人消化系统不好,总是发生便秘。而要改变这些,可选择清热泻火的药服用,常用的清热泻火药有哪些,这很简单,大家去药店咨询就可,而且会有很多种品牌供大家选择。 清热泻火药常用品种:石膏、知母、栀子、龙胆草和夏枯草。 清热泻火药性味苦寒,多入气分,能清气分之热,泻气分之火,故又名清气分法。适用于气分实热证。证见高热,烦渴引饮,汗多、舌红苔黄,脉洪大或滑数等。临床常用于急性热性病,如乙脑、肺炎等气分证,常用药物有石膏、知母等;常用方剂有清气汤(白虎汤)等。 清热泻火,还应服用北京同仁堂的牛黄上清丸,该药是中医治疗实热证的经典方剂之一,首载于明代李公式的《医学入门》,具有清热泻火、散风止痛之功效。本品中药味较多,主要由可祛风清热止痛的薄荷、菊花、荆芥穗、白芷、连翘;清热解毒药栀子、黄芩、黄连、黄柏;清热凉血和血药当归、赤芍、地黄;清热泻火药石膏等组成。 (一)石膏《本经》 为一种含硫酸钙的矿石。挖出后去净泥土、杂石、碾碎,生用或煅用。 药用部分:为含水硫酸钙矿石。

产地:生产于湖北、山东、山西、四川等地。 炮制;挖出后去净杂石、泥土、生用或煅用。 性味:辛、甘、大寒。 归经:入胃、肺经。 功能: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生肌收敛。 (二)知母《本经》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知母的根茎。 别名:连母、地参、穿地龙。 处方用名:知母、炒知母、肥知母。 药用部分:根茎。 性味:苦、甘、寒。 归经:入肺、胃、肾经。 功能、清热、滋阴。 (三)栀子《本经》 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植物栀子的成熟果实。 别名:山栀、黄栀子、山枝子、红栀子。 处方用名:栀子、山栀子、炒栀子、黑山栀。 药用部分:果实。 性味:苦、寒。 归经:入心、肝、肺、胃经。 功能: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四)龙胆草《本经》 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胆和三花龙胆或东北龙胆的根。别名:胆草、陵游、观音草。

中药药物性能简单记忆口诀(清热药)

中药药物性能简单记忆口诀(清热药)小编今天给大家准备的是清热药的口诀哦! 一、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药,苦甘二路煎, 苦寒清热强,甘寒养阴恋。 芦根淡竹密,谷精夏枯连, 栀明石花晓,知母青竹寒。 芦根清热止呕佳,止渴利尿除烦选。 花粉消肿把脓排,止渴孕妇不可服。 清心利尿竹淡叶,善医心火上下移。 清肝明目密蒙花,虚热实热均可煎。 散风热,清头目,谷精草医目疾炎。 清肝火,散郁结,瘰疠痰核夏枯献。 栀子能泻三焦火,利湿解毒止血宜。 决明子清肝脏热,明目润肠能通便。 石膏泻火除烦渴,肺胃火盛常优先。 相配知母寒更盛,滋阴润燥用不同。 泻肝明目青葙子,苦寒清降可扩瞳。 小儿高热寒水石,常与青黛配用奇。 清热燥湿药,性味苦寒尝, 三黄龙胆秦,白藓马尾藏, 三棵苦豆子,怕苦病难康。 黄芩能清上焦热,解毒凉血安胎名。 黄连善清心火旺,清胃止痢牙痛清。 肝胆实火龙胆草,下焦湿热也清爽。 秦皮收敛治热痢,止带明目用之良。 苦参解毒又杀虫,利尿用于皮肤痒。 关节痹痛白藓皮,祛风解毒黄疸尝。 诸药苦寒伤脾胃,中焦虚寒不宜尝。 二、清热解毒药 火热太壅盛,清热解毒呈, 瘟痢疮痈毒,清解法最灵。 清热解毒消疮痈,温病初起连翘寻, 温疫热毒青蓝黛,清肝定惊用青黛。 凉血消斑大青叶,时疫咽痛用蓝根。 解毒消痈公地丁,英疗乳痈丁疗疔。 肺痈成脓腥草荞,麦利咽腥通淋良。 肠痈须寻血藤酱,活血止痛藤通经。

解毒散结山慈菇,疔毒瘰疠蛇伤用。咽喉肿痛良药多,射干消痰豆根毒。青果生津勃止血,木蝶疏肝和胃灵。灯笼金果俱可进,配入玄麦桔甘行。毒痢解毒凉血清,马齿鸦胆共白头。地锦委陵翻白草,民间习用莫忘记。草河平肝能熄风,拳参熊胆千里光。穿心燥湿半消肿,土苓通痹解汞毒。常言蛇草疗诸岩,以毒攻毒法可依。痈疡初起红肿痛,浮汁不下漏芦灵。贯众本是驱虫药,痄腮肿痛也可清。总是毒热为病本,各有所长记心间。 三、清热凉血药 热居营血间,斑疹血妄行。 地玄凉血热,角芍紫丹皮。 牛角解毒又定惊,丹芍活血瘀痛行。无汗骨蒸用丹皮,赤芍经闭瘀肿清解毒透疹用紫草,水火烫伤油膏灵。滋阴玄参与地黄,玄参解毒散结营。 四、清虚热药 青蒿清热凉血好,解暑截疟知鳖邻。益阴凉血退虚热,白薇利尿解毒停。疳积发热银胡连,地骨青蒿结为盟。凉血清肺地骨皮,肺热咳嗽潮蒸行。

中药学清热药习题简答论述

《中药学》清热药习题(简答、论述) 三、简答题 1.简述清热泻火药的含义、药性、功效。 答案: 清热药中,清热力较强、用以治疗火热较甚的病证的药物,称为清热泻火药。这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或甘寒,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此外,因各药归经的差异,还分别具有清肺热、清胃热、泻心火、泻肝火等功效。 2.简述石膏的功效。 答案: 石膏入药有生用、煅用之分。生石膏的功效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石膏清热泻火力弱,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等功效。 3.比较石膏与知母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案: 石膏、知母均具有甘寒性味,均主归肺胃经,同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等功效,可用治温病气分热盛及肺热咳嗽等证。但石膏味兼辛,泻火之中长于清解,重在清泻肺胃实火,肺热喘咳、胃火头痛、牙痛多用;知母味兼苦而质润,兼入肾经,泻火之中长于清润,善生津润燥,肺热燥咳、内热骨蒸、消渴、肠燥便秘多用。 4.简述芦根、天花粉的功效的异同点。 答案: 芦根、天花粉的共同功效是清热泻火、生津止渇。芦根还能清热除烦、清胃止呕、清热利尿。天花粉还能消肿排脓。 5.简述芦根、淡竹叶的性能、功效的异同点。

芦根、淡竹叶的性味甘寒,同归胃经;芦根甘味大于淡竹叶,主归肺经;淡竹叶味甘淡,主归心经,兼入小肠经;共同功效是清热泻火、除烦、利尿。芦根还善生津止渇、清胃止呕。 6.简述栀子的功效。 答案: 栀子入药有生栀子、焦栀子之分。生栀子偏走气分,功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入血分而功偏凉血止血。 7.简述清热燥湿药的含义、药性及功效。 答案: 清热药中,燥湿力强,主要用于治疗湿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性味苦寒,功能清热燥湿,因其苦寒降泄、清热力大,故多并有清热泻火作用。 8.简述黄连酒炙、姜汁炙、吴茱萸水炙的区别。 答案: 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多用于目赤肿痛、口疮;姜黄连善清胃热、和胃止呕,多用于寒热互结及湿热中阻之痞满、呕吐;萸黄连善舒肝和胃止呕,多用治肝胃不和之呕吐吞酸。 9.简述黄芩、黄连、黄柏的性味、功效的异同。 答案: 黄芩、黄连、黄柏三药性味苦寒,黄连为苦寒之最,黄柏次之,黄芩较小。三药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但黄芩偏泻上焦肺火;黄连偏泻中焦胃火,并长于泻心火;黄柏偏泻下焦相火,能除骨蒸。 10.简述龙胆的主治证。

几种清热解毒的药

几种清热解毒和清热泻火的药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苦微寒,归肺心胆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消痈散结。 大青叶:苦咸大寒,归心肺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牛黄:苦凉,归肝心经。清热解毒,熄风止痉,化痰开窍。 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清热解毒,排脓利尿。 射干:苦寒,归肺经。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白头翁:苦寒,归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咸寒,归肝肺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散肿。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山豆根:苦寒,归肺经。清热解毒,利咽散肿。 白花蛇舌草:微苦甘寒,入胃、大小肠经。清热利湿,解毒消痈。 紫花地丁:苦辛寒,归心肝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穿心莲:苦寒,归胃肺大小肠经。清热解毒,燥湿消肿。 马齿苋:酸寒,归大肠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马勃:辛平,归肺经。清肺利咽解毒,止血。 秦皮:苦寒,归肝胆大肠经。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白鲜皮:苦寒,归脾胃经。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鸦胆子: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清热解毒,截疟治痢,腐蚀疣。 熊胆:苦寒,归肝胆心经。清热解毒,止痉明目。 清虚热药: 青蒿:苦辛寒,归肝胆肾经。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地骨皮:甘淡寒,归肺肝肾经。凉血退蒸,清泻肺热。 白薇:苦咸寒,归胃肝经。清热凉血,利水通淋,解毒疔疮。 银柴胡:甘微寒,归肝胃经。退虚热,清疳热。 胡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辛凉解表药: 薄荷:辛凉。归肝肺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第7章 清热药

第七章清热药 一填空题 1 清热药可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和清虚热药五类。 2 生石膏功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3 知母清热泻火宜生用,滋阴降火宜盐制用。 4 天花粉具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作用。 5 栀子除清热泻火外,又具有除烦利尿、凉血解毒及消肿止痛作用。 6 黄芩清热多用生黄芩,安胎多用炒黄芩。 7 黄连配木香具有清热燥湿、行气止痛作用,用于湿热泻痢腹痛、腹胀。 8 苦参反藜芦,天花粉反乌头。 9 金银花功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10 白头翁治疗热毒痢疾,常配伍黄连、黄柏、秦皮。 11 鸦胆子内服不宜入汤剂,应吞服。 12 土茯苓性平,功能除湿解毒、通利关节。 13 半边莲功能清热解毒、尿利消肿。 14 青蒿功能截疟、凉血止血、清虚热、除蒸、解暑。 15 地骨皮长于治疗有汗之骨蒸,牡丹皮长于治疗无汗之骨蒸。 二单项选择题 1 石膏治疗湿疹、烫伤、疮疡不敛宜用B A生石膏B煅石膏C酒石膏D煨石膏E炙石膏 2 功善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的药物是A A天花粉B黄连C黄芩D知母E重楼 3 栀子的功能特点是E A泻火凉血活血B泻火生津通便C泻火利湿活血 D泻火解表生津E泻火利湿凉血 4 夏枯草的功能是B

A清心火,利小便B清肝火,散郁结C清肺火,止咳喘D清肾火,坚肾阴E清胃火,止牙痛 5 功能清热安胎的药物是D A紫苏B黄连C黄柏D黄芩E菟丝子 6 善清下焦热的药物是C A黄连B黄芩C黄柏D石膏E栀子 7 既善清热燥湿,又善清肝胆火的药物是D A夏枯草B苦参C黄芩D龙胆草E黄连 8 既能清热解毒,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B A白头翁B金银花C栀子D重楼E白花蛇舌草 9 善治肺痈和肺热咳喘的药物是E A金银花B连C板蓝根D射干E鱼腥草 10 善治肠痈的药物是D A鱼腥草B蒲公英C白花蛇舌草D败酱草E连 11 既善治热毒泻痢,又能明目的药物是B A白头翁B秦皮C蝉蜕D黄柏E决明子 12 既能凉血活血,又能清泄肝火的药物是E A龙胆草B夏枯草C益母草D丹参E赤芍药 13 既能清虚热,又能截疟的药物是A A青蒿B地骨皮C鳖甲D鸦胆子E何首乌 14 黄柏清下焦湿热,常配伍的药物是B A知母B苍术C茯苓D黄连E柴胡 15 清热解毒、消痰利咽的药物是A A射干B山豆根C板蓝根D蝉蜕E桔梗

清热药——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药 ?特点: 药性以甘寒或苦寒为主,主归肺,胃,心,肝经 苦寒:清热泻火;甘寒:生津止渴 ?主要功效 清解气分实热——气分实热证:大热,大汗,大烦,大渴,脉洪大清泄脏腑火热——脏腑火热证:肺热咳嗽,胃热口渴、口臭,心火烦躁,肝火目赤(重点:每味药针对的脏腑) ?火与热的关系: 火与热皆为阳热之性,都会出现发热,口干等热性症状。从来源上分析,热多来源于外邪,火多来源于内脏功能失调。从程度上来看,热为火之减,火为热之极。从病证类型来看,火往往出现神志症状,出现动血症状。

1.石膏【处方用名:生石膏先】 ?药性: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石膏辛甘化阳的理解:这里“阳”的含义是朝外透散之意。卫气营血是由表入里,由轻到重的过程。气分热邪由卫分而来,因此要给邪有去路,故要透邪外出。 清、透——气分实热证,肺胃火热证 ?功效与主治 ①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清泄肺胃) 气分实热——清泄气分(配知母,白虎汤) ?气分实热证:大热,大烦—泻火除烦;大汗,大渴—生津止渴; 热邪—透邪外出; 肺热咳喘——清泄肺热(配麻黄,麻杏甘石汤) 胃火牙痛——清泄胃火(配牛膝,玉女煎) ②除痹止痛——热痹之证(关节红肿热痛,白虎加术汤) ③收湿敛疮:煅用 疮疡溃后不敛,疮面淋漓,口舌生疮,水火烫伤,湿疹等 ?使用方法及注意 ①生石膏:长于清热泻火;煅石膏:专用于收敛生肌 ②用量宜大:15-60g ③入汤剂宜打碎,先煎(至少1小时) ④脾胃虚寒者忌用 矿物药:用量宜大,先煎

2.知母(处方用名:肥知母) ?药性:苦,甘,寒。归肺、胃,肾经(上、中、下三焦)清、润——肺胃火热,既清实热又退虚热 ?功效和主治 ?肠燥便秘:胃以降为顺,经胃的腐熟之物分别下降到大肠和小肠。 而胃与大肠都为阳明经,“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胃阴不足也会引起肠液的亏损,导致大便闭结。 ?阴虚火旺:知母既能滋阴,又能降火,往往配黄柏,六味地黄丸构成知柏地黄丸。 ?消渴病:上消—肺阴不足,中消—胃阴不足,下消—肾阴不足,知母既能养肺阴,又能补胃阴,还能滋肾阴,故对三消都有作用,为消渴病的常用药。

清热泻火药辨析

清清热泻火药辨析 一、含义:以清热泻火为主要作用,适于急性热病和部分内脏热盛及暑热证的药物为清热泻火药。 二、适应症:烦、渴、高热、大汗、谵语、狂躁、脉洪实,苔黄。三、注意:体虚有里热者须配合补益药。脾虚慎用。 石膏--知母 共性:甘寒,清泻肺胃大火,除烦止渴(芦根天花粉功同力稍弱),为治肺胃气分实热证的要药,相须为用治:1、热病烦渴:高热烦渴、暑热烦渴、消渴;2、肺热喘咳; 3、胃火牙痛 不同点: 石膏---大辛大寒,外散内清,不生津。内服生用:善治实热消渴,长于清泻肺胃实火。 知母---质润生津,又可入肾,长于清润,滋阴润燥, 善治内热消渴。凡肺胃肾实火虚火皆清 石膏: 1.煅后外用:清热收湿敛疮,生肌止血,治:疮疡湿疹、水火烫伤久不收口,外伤出血 2.使用注意:打碎先煎15-60g。脾胃虚寒、阴虚内热者忌用。 知母: 1.泻火除烦止渴---热病烦渴 2.上清肺热--肺热痰咳,阴虚燥咳 3.中泻胃火--善治内热消渴 4.下泻肾火---阴虚火旺,骨蒸潮热,阴虚便秘。 5.使用注意:实火生用,虚火盐水炙。 芦根---天花粉 共性:甘寒 1、清热生津,除烦止渴--肺胃气分实热,热病烦渴 2、清肺热止咳---------肺热咳嗽 3、消痈排脓—治痈 不同点: 天花粉: 1、偏治肺热燥咳, 清胃热治内热消渴---同知母 2、长于治外痈 芦根: 1、偏治肺热痰咳,咳吐脓血,长于治肺痈 2、清胃热止呕.----胃热呕吐 3、清热利水----热淋 淡竹叶---竹叶---栀子 共性: ---性寒,泻火,除烦,利水与芦根相同 ----热病心烦,热淋 淡竹叶、竹叶 共性: 1.甘寒长于清心胃之火,除烦止渴(尤竹叶卷心)----善治热病烦渴 2.善治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下移于小肠之小便淋痛 3.区别:竹叶芦根生津,淡竹叶不生津

清热泻火——天花粉(一)

清热泻火——天花粉(一) 【摘要】热与火均为六淫之一,统属阳邪。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故清热与泻火两者不可分,凡能清热的药物,大抵皆能泻火。清热泻火药,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主要用于热病邪入气分而见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或神昏谵语,脉象洪大等气分实热证。天花粉能生津清热、消肿排脓。 【关键词】天花粉清热泻火 天花粉别名]栝楼根(《神农本草经》),蒌根(《雷公炮炙论》),白药(《本草图经》),瑞雪(《本草纲目》),天瓜粉(《重庆堂随笔》),花粉(《增订伪药条辨》),栝蒌粉、蒌粉(《药材学》)。来源]天花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其根作粉,洁白如雪,故名天花粉。为葫芦科多年生宿根草质藤本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kirilowiiMxim或日本栝楼TrichosanthesjaponicaRegel.的干燥块根。主产于山东、河南、安徽、四川等省,以河南安阳一带所产者质量较好。多为栽培品种。 药性]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应用] 1.治疗糖尿病用天花粉每服9g,每天3次,连服3~7天,治疗6例糖尿病患者,均使症状消失,尿糖转阴或下降。用黄连降糖散(天花粉、泽泻各2份,黄连、党参各1份)治疗糖尿病20例,其中痊愈3例,好转11例,仅1例无效。用天花散(天花粉50g,葛根30g,生地、麦冬各15g,甘草6g,五味子6g)治疗老年性糖尿病26例,每日1剂,20剂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化学降糖药物,配合饮食控制,观察空腹血糖、尿糖之变化,有效率达88.46%。 2.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取天花粉、绿豆各等量,共研细末,加冷开水调成糊状,外搽患处,每天3~4次,治疗腮腺炎36例(年龄多在7~10岁),全部治愈,疗程2~4天,退热时间平均为2天。用天花粉、连钱草各30g(鲜品),洗净,加入少量食盐,捣烂后敷于肿处,一天敷1~2次(两侧均敷),连续敷用2~5天,治疗124例流行性腮腺炎,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3.抗早孕停经12周以内的属早期妊娠,天花粉蛋白是较好的抗早期妊娠药。方法:妇科检查确定早孕后,天花粉蛋白试敏、试探、查血、查尿无异常者,用0.1%洁尔灭或洗必太擦洗阴道一次。 按阴道手术常规,将内径1mm的细塑料管经阴道插入宫腔胎膜外,至宫底或宫腔度的2/3,将结晶天花粉蛋白1.2~2.0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4ml缓慢注入宫腔,1次用药(如有出血拔出塑料管,更换位置后重新插入)。丙酸睾丸酮100mg,利血平0.5~0.8mg,当日及次日各肌注一次,共两次。以上述方法抗早期妊娠402例,成功377例(93.8%),失败25例(6.2%)。其中流产325例(80.9%),不完全流产6例(1.5%),碎片流产42例(10.5%),总计流产371例(92.3%),流产时间在一周内者占68.2%。流产时多数胎儿与胎盘蜕膜,在短时间内相继自然排出,无剧烈宫缩痛,常常在去厕所时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流产。

清热药-详解

一、概念:凡药性寒凉,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主治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二、作用、适应证、分类 1、清热泻火:气分实热证—清热泻火药。 2、清热燥湿:湿热证—清热燥湿药。 3、清热解毒:热毒证—清热解毒药。 4、清热凉血:血分实热证—清热凉血药。 5、清虚热:虚热证—清虚热药。 三、配伍规律 1、表热与里热同时存在,先表后里,若里热较盛,表里同治 2、里热兼体虚—配补益药 3、里热兼积滞者—配泻下药 4、气分热兼血分热—气血两清 四、使用注意 1、大苦大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弱者慎用。 2、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故阴虚者慎用。 五、现代研究:药理研究表明,清热药具有抗菌作用,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又有消炎、解热、镇静降压等作用。有些清热药并能促进机体免疫功能,以及解蛇毒、抗肿瘤、利胆保肝、降低谷丙转氨酶等作用。

一、药性特点 本类药物多苦寒或甘寒,具有清热泻火作用。 二、作用适应证 清热泻火 1.气分实热证:大热、大汗、大渴、烦躁、甚则神昏谵语、脉洪大、便干、苔黄。 2.脏腑实热证:肺热咳嗽、胃热口渴、心烦不眠、肝火目赤等。

★石膏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为含水硫酸钙的矿石,分布于全国各地。 炮制:生用或煅用。生石膏:性味大寒,善清气分实热;煅石膏:又称熟石膏,煅制后寒性已降,多供外用,具有生肌敛疮之功。 饮片:呈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有的半透明,常附有青灰色或淡黄色片状杂质。无臭,味淡。 【性味归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 1.清热泻火,除烦止咳: (1)气分实热证。知母、粳米等,如:白虎汤。 (2)气血两燔之发斑发疹。白虎汤加玄参、水牛角,如:化斑汤。 (3)肺热喘咳。麻黄、杏仁等,如:麻杏石甘汤。 (4)胃火牙痛。知母、牛膝等,如:玉女煎升麻、黄连等,如:清胃散。 ※为清解肺胃气分实热证之要药。 2.收湿敛疮(煅石膏):水火烫伤、疮疡溃后不敛、创伤久不收口及湿疹。煅石膏研末外用。 【用量用法】15~30克,大量可用到180~240克。宜打碎先煎。内服用生,外用宜煅。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含量不少于95%。尚含一些微量元素如钛、酮、铁、铝、银、锰、镁、钠等。 【药理作用】 1、解热作用:本品可能是通过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亢进而产生解热作用,同时由于发汗中枢被抑制,故退热而不发汗,尤适用于高热,解热作用较持久。 2、煅石膏外用能收敛粘膜,减少分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