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共事业管理》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要点

《公共事业管理》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要点

《公共事业管理》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要点
《公共事业管理》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要点

《公共事业管理》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准公共物品:是指部分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物品。

2.准公共事务:是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

列活动,其产品具有部分的“非排他性”。

3.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

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填空选择

1. 公共事业管理最突出的特征是公共性或公益性。

三、简要说明

1.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答: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在内容和管理主体等方面有交叉,原因是前者是从管理对象和范围进行学科建构的,而后者则是从管理主体入手形成学科的;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在管理主体、目标和对象上有本质的不同,因而两者的区别十分明显。

2.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答:1跨学科和专业化的统一;2学术性和应用性的统一;3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4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3. 公共事业管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公共事业管理有自己确定的研究对象,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学科体系。公共事业管理通常的研究方法是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实验法。

4.当前学习和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有什么意义?

答:当前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开展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和学习,能直接促进我国科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并极大地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一.名词解释

1.组织:是特定的群体为了共同的目标,按照特定的原则通过组织设计,使得相关资源有机组合,

并以特定结构运行的结合体。

2.公共事业组织:是依照一定的规则(或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特

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

3.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

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4.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

会组织。

二.填空选择

1.联合国对公共事业组织的分类。

(1)教育类: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成人教育及其他。

(2)医疗和社会工作类:医疗保健、兽医、社会工作。

(3)其他社区社会和个人服务类:

2.国内对公共事业组织的分类。

(1)按照在市场经济中的中介作用可分为市场中介组织和非市场中介组织。

(2)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可划分为16类。

(3)从经费来源看,公关事业组织可划分为3种类型:

A 自给自足型。如大多数医院。

B 部分收费型。如我国的高等教育。

C 无偿提供型。最典型的是消防、天气预报、地震预报、义务教育。

(4)有些学者把公共事业组织划分为三类:事业类、企业类和公务类。

三、简答题

1.公共事业组织的特征是什么?

答:1组织性;2非政府性;3服务性;4沟通性;5非营利性;6独立性;7公正性;8自主性;9使命感;10多样性;11专业性;12灵活性;13开创性;14参与性。

2.什么是“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市场体制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使得许多社会经济发展活动难以通过市场体制进行,甚至在不少情况下还导致破坏性的社会后果,被称为“市场失灵”。局限性突出表现有下列5点:

(1)市场竞争的不完全。垄断和企业的短期行为而致。

(2)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社会公平。会导致两极分化。

(3)在市场体制中,民间企业难以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

(4)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在市场活动中,常常会出现外部效果现象,即私人活动的私人收益同社会收益的偏离。

(5)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因为市场体制下的活动,主要是围绕着市场交易进行的微观活动,市场机制本身没有调节和稳定宏观经济的机制。

由于现代市场体制的局限性,使得现代市场体制下企业在提供某些物品和服务时失灵。企业不能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3.什么是“政府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实践证明,国家体制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局限性,这就是以“政府失灵”而闻名的体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国家的主观发展努力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要求有距离。国家体制的本质决定了它在开发蕴藏在民众中间的各种发展潜力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政府不少发展努力是低效率的。A.政府体制权力集中化的趋势限制了各级官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B.政府体制僵化和官僚化趋势,使其对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和突发问题的反应迟缓。C.政府体制具有不断膨胀的内在驱动力,庞大臃肿的体制不仅降低了政府施政的效率,而且其本身的存在就构成了巨大的社会负担。

(3)国家也可能是不公正的。国家的公权有可能为少数人的利益而被私用。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现代国家体制的低效率和不公正等不足,现代国家体制下政府也不应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4.什么是“志愿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公共事业组织也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在西方国家,这种局限性被称作“志愿失灵”(voluntary failure)。志愿失灵表现如下四个方面:

(1)是筹款不足。这是志愿失灵最突出的表现,即公共事业组织所需的开支与所能筹集到的资源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缺口。

(2)是志愿活动的狭隘性。志愿活动的收益对象往往只是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

(3)是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掌握志愿组织经济命脉的人对如何使用资源有很大的发言权。

(4)是志愿组织的业余性。由于志愿组织强调义工服务,往往不能提供有竞争性的工资,使得很难吸引专业人士加盟。

四、论述题

1. 试说明公共事业组织为什么能够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答: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公共事业组织是一种最适合提供和管理公共物品的组织形式,并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趋向完善,逐步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其作用表现如下:

(1)能承担政府部门具体的执行性、事务性的职能,成为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载体,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2)能有效地为市场经济提供不可缺少的法律服务和监督规范企业行为,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3)能有效地承担社会化服务,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4)可以有效地和政府合作,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向“主体归位”的过程中,要使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有效运行,在客观上就要求政府和社会之间建立中介机制,使政府和社会之间通过中介机制的运转而连为一体。比较理想的中介机制就是公共事业组织,从而充当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领导、沟通、激励、控制和效率

一、名词解释

1.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领导:是指引导和影响人们为实现组织和群体目标而做出努力与贡献的过程。

2.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沟通:不同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个人、群体、组织等)进行信息交流,互通

情报,从而对彼此行为产生作用和影响的过程。

3.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激励:公共事业管理者针对成员的需要,采取某些手段,激发人们为实现公

共事业管理目标积极自觉地行动过程。

4.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控制:公共事业组织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对公共事业组织成员及其行为进行

约束的过程。

5.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效率:是指公共事业管理活动所获得的成果与所消耗的资源之间的比率。

二、填空或选择

1.公共事业领导的权力具体包括:法定权、惩罚权、奖惩权、模范权、专长权。

2.公共事业领导的权力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职务权力和个人权力。

3.公共事业领导的职务权力包括:法定权、惩罚权、奖惩权。

4.公共事业领导的个人权力是指:模范权、专长权。

5. 根据公共事业领导者控制或影响被领导者方式的不同,领导风格有四种类型,称为四种领导体制,具体是:专权独裁式、开明专制式、协商式、参与式。前三种可以统称为权力主义领导方式。参与型领导方式注重人际关系,管理者以人为中心,本质上是民主主义,因此才是效率最高的领导方式。

6.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方式,按沟通渠道的不同划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两大类型。

7.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方法有:思想政治工作、参与管理、工作丰富化、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

8.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的方式可分为强制性控制方式和非强制性控制方式。

9. 公共事业管理中强制性控制方式主要是法律和纪律。

10. 公共事业管理中非强制性控制方式主要是道德和舆论。

11.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的类型,根据形式化程度的高低或有无明文规定划分为: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

12. 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的类型,根据使用手段是奖励还是惩罚划分为: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

13. 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的类型,根据控制者与控制对象之间的关系划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14. 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的类型,根据是否依靠外部力量划分为: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

15. 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的类型,根据是否使用强制手段划分为:强制性控制和非强制性控制。

三、简要说明题

1.简要分析职务权力与个人权力的关系。

答:公共事业领导的法定权、惩罚权、奖惩权,属于职务权利范畴,是构成职务权力的基础;公共事业领导的模范权、专长权;则属于个人权力范畴,是构成个人权力的基础。

2.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作用?

答:1使公共事业组织中的人们认清形势。2使决策更加合理。3促进公共事业组织各部门协调发展。4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统一公共事业组织成员的行动。5使公共事业组织成员自觉的遵守各种社会规范。

3.简要分析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特点。

答:1不存在利润指标;2对目标和战略有更大的制约;3顾客不是主要的资金来源;4缺乏竞争;5员工大多都是专业人员。

4.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措施有哪些?

答:1打破垄断,引人竞争机制;2建立公共事业组织承担责任的机制;3分权;4电子化建设;5加强对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考核。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内容。

5.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效果的方法有哪些?

答:1进行信息沟通检查。2尽可能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组织层次。3确保正式沟通渠道的主导地位,同时充分利用非正式沟通的辅助作用。4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5提高信息的清晰度。6提高沟通的心理水平。7掌握沟通的技巧。8运用例外原则和须知原则。

四、论述题

1.试述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方式和方法。

答:公共事业管理应正确运用激励方式和方法,提高激励效果。主要的激励方式有:

(1)内容型激励。着重研究激励的原因和激励的因素,主要有:

A.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激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B.麦克利兰德成就激励。在人的生理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还有三种基本需要:权力需要、友谊需要、成就需要。

(2)过程型激励。着重研究人们选择其行为的过程,主要有:期望激励(美国-弗鲁姆)、公平激励(美国-亚当斯)。

(3)行为改造型激励。着重研究如何改造和转化人们的行为,主要有挫折激励等。

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主要方法有:(1)思想政治工作;(2)参与管理;(3)工作丰富化;(4)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

第四章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责任与监督机制

1.如何理解公共责任的含义?

答:公共责任,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公共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就其内容来说,应包含三层意思:(1)在行为实施之前,公共责任是一种职责,行为主体在行使权力之前就明确行使权力所追求的公共目标;

(2)在行为实施过程中,公共责任表现为主动述职或自觉接受监督;

(3)在行为实施之后,公共责任是一种批评并对不当行为承担责任——撤消或纠正错误的行为和决策,追究造成失误的决策者和错误行为的执行者的责任,并对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2.如何理解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高低两个层次?

答: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可分为高低两个层次:

低层次的公共责任体现为“避免违规,避免不当行为和账目的完善管理”。

高层次的公共责任体现为“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由此可见,低层次的公共责任意味着不做坏事,高层次的公共责任体现为努力做好事。

3.试说明发达国家的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机制框架和发展趋势。

答:发达国家的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机制框架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监督主体:即对公共事业组织实施监督和管理的机构。国际上存在主体多元化(以美国为代表)和专门机构(一英国为代表)两种模式。

(2)监督规制:是发达国家政府管理和监督公益机构的主要手段。主要规制有:

注册登记制度;财政优惠;财务规则;投资规则;“不公平竞争”规则。

(3)发展趋势:扶持公共事业组织的发展成为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表现为:

政府对公共事业组织管理的强化;多元监督体系的完善和强化;公共事业组织自律机制的强化;公共责任层次由低向高的重点转移。

4.试说明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答:1社会腐败对公益机构的侵蚀;

2“道德滑坡”——公共事业组织所面临的道德危机;

3薄弱的社会监督;

4“组织缺位”——监督主体多元化与激励不足;

5“角色冲突”——监督主体的身份障碍;

6“双重俘获”——监督疲软的必然结果;

7市场约束软化——限制竞争的副产品。

5.试说明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的措施。

答: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应从以下六个方面采取措施:

1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组织立法;

2减少公共事业组织登记限制,简化登记程序;

3加强公共事业组织的日常监督;

4明确界定政府监督主体,加强监督力度;

5营造竞争环境,促使公共事业组织动作透明化;

6建立公共事业组织行业监管,完善自律机制。

第五章公共事业管理的法律制度

一、填空选择题:

1.社会团体必须有50个以上的个人会员或30个以上的单位会员组成。

2.社团的宗旨是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

3.社团负责人的选任。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社团负责人应当根据章程规定的程序由特定的社团组织机构(理事会)选任。

4.社团的活动是非营利性的目的。

5.对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主要是审批机关的管理。

6.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包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

7.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800万元,地方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400万元,

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

8.社团的登记管理机关是民政部门。

三、名词解释:

1.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

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2.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基金会

管理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

四、简答题:

1.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的特点

答:1.归口登记和双重管理体制;2.分级管理体制;3.限制竞争原则;4.年度检查制度;5.财务监督非营利性约束;受赠财产支出比例约束;财务公开制度;6.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政优惠。

2.我国事业单位成立的条件

答:(1)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2)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从业人员;(3)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经费来源;(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3.我国社团的登记条件

答:(1)社团的成立必须符合《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

(2)社团要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3)全国性社团要有一定数量的成员并具备足够的广泛性;

(4)社团必须能够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

4.我国社团的登记程序

答:(1)负责人签署的登记申请书;

(2)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审查文件;

(3)社团的章程;

(4)办事机构的地址或者联络地址;

(5)负责人姓名、年龄、住址、职业和简历;

(6)成员数额和经费情况。

五、论述题:

1.分析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答:(一)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的特点:

1.归口登记和双重管理体制

2.分级管理体制

3.限制竞争原则

4.年度检查制度

5.财务监督非营利性约束;受赠财产支出比例约束;财务公开制度。

6.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政优惠

(二)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共事业组织单行法的缺失

2.立法权威性的缺失

3.实体法的缺失

4.立法内容的缺失

(1)公共事业组织行为规范的缺失。

(2)法律规范的操作性不强,漏洞过多。

(3)法律体系衔接不好,法律规范不配套。

第六章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和公共事业品德

一、填空选择题:

1.公共事业伦理包括3个层面,即观念形态、实践形态和中介形态。

2.公共事业伦理意识即观念形态,包括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对伦理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

目标意识。

3.公共事业伦理的中介形态,主要指社会的公共事业伦理评价,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政治信念

是公共事业伦理评价的三种主要形式。

4.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的途径——从道德驱动的自律到制度化的自律。

5.公共事业品德的三大特征是:整体性、稳定性、转换性。

二、名次解释:

1.公共事业伦理:是公共事业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是以公共事业组织为主体对公共事业管理

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

2.公共事业品德:就是公共事业伦理规范在公共事业组织和个人职业心理和职业行为中的体现,

也是在其公共事业整体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行为特征和倾向。

三、简答题:

1.公共事业伦理的特点。

答:(1)公共事业伦理规范是客观要求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一方面,反映公共事业组织和成员职业伦理关系及其客观要求的行为规定。

另一方面,是公共事业组织和成员自身对公共事业伦理关系的主观认识。

(2)公共事业伦理规范是他律性与自律性的统一。

他律阶段是达到自律阶段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前提。他律性是公共事业组织和成员赖以行动的标准或动机,要受到来自社会、政府等外在要求的支配和约束。

自律性是公共事业组织和成员将行为规范由最初的外在约束和导向转变为内在的自我意志,内化为自己的品格。自律性是其伦理性的最显著的特征。

四、论述题:

1.试说明公共事业品德的养成机制。

答:公共事业品德的养成机制主要包括:公共事业教育培养机制、习惯形成机制和良心调节机制。(1)公共事业教育培养机制。教育培养是公共事业品德逐渐形成的过程,它既是一种外在的社会力量的作用过程,又是一个个体接受的过程。

(2)公共事业习惯形成机制。道德习惯是人的意志力量的结晶。良好的公共事业道德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弃恶从善的过程,是一个抑制自己的不良心理、习性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性的过程。(3)公共事业良心调节机制。公共事业良心是公共事业组织成员公共事业道德行为隐蔽的调节器,它对公共事业组织成员品德形成的作用,主要是作为个人自我控制的道德心理机制而发生的。

第七章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

一、名词解释

1.现代事业组织:是现代事业制度的核心概念。现代事业组织,是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依

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拥有独立资产,面向社会自主从事准公共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基本组织形式。

2.现代事业制度:即我国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设计构想,是指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和各项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的一整套事业管理制度,它是有关现代组织的法人制度、劳动制度、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允许管理制度、评估制度、生活保障制度等项管理制度的总称。

二、简答题

1.现代事业制度的基本框架与主要特征

答:1.健全的事业法人制度。实现事业所有权、经营权与监督管理权的分离。

2.多样化的事业组织形式。改变单一化的行政型模式,建立起灵活多样的现代事业组织,实现事业组织创新。

3.多样化的事业投资与经营补偿制度。实现事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投资方式的多样化,增强自我补偿能力。

4.科学民主的事业领导制度。建立有创建人与出资人组成的董事会、理事会形式的领导决策权力机构。

5.新型的事业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开放、流动、公平、竞争和富有活力的事业人事制度。

6.新型的事业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以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成本核算为中心的、统一的商业财务管理制度。

7.多元化的事业监督管理制度。改变过去单一化的行政事业管理就模式,实现事业宏观监督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社会化和多元化。

三、论述题

1.试分析实现我国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对策

答:在进一步深化我国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须针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分别采取以下一些基本改革途径与对策措施。

(1)转换观念

明确并非所有的科学、教育、文化、体育、卫生活动都不能实现商品化与市场化;并非所有的社会公益性事业都必须由政府来直接举办。

(2)政事分开

包括:政事职责分开;政事机构和人员编制分开;政事经费分开;政事管理方式分开。

(3)人员分流

必须加速改革我国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加速建立和完善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各类人才市场和劳务市场。

(4)培育市场

为此,加速事业产品与服务价格的改革,为实行安源优部分事业产品的商品化创造条件;改变事业单位的服务对象与经营范围,使其逐步转向市场开展自主经营;

加强国民消费教育,合理引导居民消费方向,保证有关事业产品和劳务市场的发育和发展。

(5)财政对策

首先,对于那些应当产业化,而且可以立即实现产业化的事业单位,应当尽快转化为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其次,对于那些应当产业化,而且一时又难以实现产业化的事业单位,可以先明确其市场化的改革目标,视同企业对待,分别进行改革。

第三,对于那些需要继续由国家财政供给资金的事业单位,要改革资金供给方式,分别实行事业基金、绩效预算、政府采购等多种形式,引入商业竞争机制。

第四,对于那些既不能实现产业化,又不应当继续由国家办的事业单位,应坚决取消“事业”资格;对于现有事业单位里面大量的冗员,也应坚决予以精简。

第八章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与创新

一、填空选择题

1.新的社会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小政府、大社会。

2.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中,社会组织结构的基本特征是组织功能和组织形式的专业化、异质化。

二、名词解释

1.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化:是指主要通过社会各方力量,利用民间资源进行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

2.事业型市场:广义的事业型市场是事业商品交换过程中所反映的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三、简答题

1.社区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作用。

答:

2. 公共事业管理应如何发展与创新?

答:(1)管理观念的发展与创新。实现从静态管理观念向动态管理观念转变;从“命令”管理到“服务”管理观念转变;从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观念转变。

(2)管理手段的发展与创新。要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管理,程序法和实体法并重;

管理手段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手段的多样化,经济、法律、情感教育、定性定量。

(3)管理内容的发展与创新。实现公共事业组织的行为与社会行为相结合,使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向多样化方向转变。

3.公共事业管理的社会化的主要标志。

答:(1)社会力量成为举办公共事业的主体;

(2)市场化运营成为公共事业发展的一种机制;

(3)多元约束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征。

第九章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方法与技术

一、选择、填空

1.拟订公共项目运作方案的基本要求是:A、可行性原则;B、详尽性原则; C、互不兼容原则。

2.公共项目运作方案选择的基本原则是:满意标准和合理性标准。

选择方式有:多中选一、合多为一、重新拟订、暂缓抉择。

3.公共项目运作方案实施可以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准备阶段、落实阶段、评估阶段。

4.直接调查方法最常用的有三种: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

5.间接调查方法一般又称为()。 A.观察法 B.访谈法 C.文献法 D.问卷法

二、简答题

1.公共项目运作方案选择时综合分析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⑴从必须达到的目标和希望达到目标进行分析

⑵从成本和效果的对比进行分析

⑶从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的对比进行分析

三、说明题

1.什么是公共项目的目标管理?在计划阶段应如何要求?

答:公共项目的目标管理是以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其基本内涵是将一个项目的总的目标,分解为若干与总目标相连的具体目标,即一种树状式的目标体系,并以目标即具体的管理结果为依据,明确每个具体目标的负责人、完成时间和资源配置等。

其在计划阶段的要求是: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即在中低层管理机构的公共项目总目标确定后,从该管理机构的最高主管部门开始,由上而下地逐级分解和确定目标,而且上下级的目标之间保持一种“目的——手段”的关系,某一级的目标,需要有一定的手段来实现,这些手段就成为下一级的次目标,按级顺推下去,直到最低一级的操作目标,从而构成一种锁链式的目标体系。在这一个管理目标体系中,上一级的管理人员应该时常注意下一级项目的进度,关注下一级管理人员在完成项目目标时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并对项目进行评估等。

2.什么是可行性分析,如何进行公共项目运作方案拟订中的可行性分析?

答:可行性分析:指对方案的实际可行性和可靠性进行的分析论证,它主要是侧重于操作性的角度,分析方案是否具有可执行性,是否可以达到目标。

可行性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A、限制因素分析。任何一个方案都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因而必须分析论证方案所限制的资源、时间、技术及其他相关条件。分析方案在哪些条件下可以实行,在哪些条件下不能实行;

B、对潜在问题进行分析。即分析方案实施将可能发生哪些问题和障碍,若发生这些问题或障碍,进行补救的可能性和如何进行补救;

C、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即对方案所设定的实施预期结果与公共项目实施的基本目标的一致性及其程度,以及这一公共项目运作方案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其影响等。

第十章社区管理

一、填空选择题

1.社区管理组织包括:社区管理领导系统、执行系统和支持系统。

2.社区管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与法律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3.对社区管理者考核应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内容。

4.我国社区管理的发展与创新主要包括管理观念、管理手段、管理体制三个方面的发展与创新。

二、简答题

1.社区管理人员应具有的知识结构。

答:包括专业知识结构和相关工作经验。

(1)专业知识结构。涉及面很宽,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技能。因此,理想的社区管理人员应当是专才和通才式的人物。应同时具备以下四个层次的知识结构:

一是公共管理专业知识;二是社区管理基础知识;三是社区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四是社区管理相关知识。

(2)相关工作经验,是指工作性质和方法与社区管理工作比较接近的某些职业经验。

2.社区管理人员应具有的能力结构。

答:(1)社会交往能力——是组织实现社区管理目标的一种必备条件,是创造良好人际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社区管理者广结善缘,争取社区公众理解、支持的基本条件。

(2)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成功的社区管理者必备的基本才能。

(3)文字写作能力——包括幽默干练、能言善辩,能够熟练撰写演讲稿、新闻稿等各种宣传资料和各种调查、请示报告等

三、论述题

1.试说明我国社区管理的市场主导型模式和社会主导型模式。

答:(一)市场主导型,又可称为“物业管理模式”。是在城市综合开发的基础上,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起来的一种经营性的社区管理模式。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由物业管理部门依照法规.合同对统一规划开发的新建设住宅小区的各类房屋建筑合附属配套设施及场地,以经营的方式进行管理,对环境的清洁绿化.安全保卫.道路维修等实行专业化管理,并向居住人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2)小区管理通常采用签订承包责任书合承诺的方式将具体任务落实到岗位管理人员身上。住宅小区中的社会管理.行政管理职能由街道办事处和有关方面配合进行。

这种模式体现了市场经济竞争、公平、效率的原则。

(二)社会主导型,可称为自治模式。是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核心,联合社区内其他各种主体一起,

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实行真正的民主自治管理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下,强调国家对社区事务的管理必须以社区内各种组织.团体等为载体,运用法律.经济的手段,从宏观上对社区的工作进行指导,充分调动社区内主体的积极性.主导性的发挥,引导社区建设和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试题与答案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一套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公共事务的特征是() A、公共性、政治性、劳务性、非营利性 B、公共性、劳务性、阶级性、非营利性 C、公共性、劳务性、发展性、非营利性 D、公共性、阶级性、劳务性、非营利性 2、下列事业产品都属于准公共产品的是()A、社会科学研究、教育、卫生、出版B、广播、教育、卫生、气象 C、基础设施、医疗、体育、动植物检疫D、大型水利设施、社会科学研究、广播、出版3、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方法有() A、问卷调查法、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B、问卷调查法、实践抽象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C、实践抽象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实体分析法D、田野调查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实体分析法4、下列不属于公共事业管理外部环境的是()。A、政治B、经济C、地理D、政府人员编制 5、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不包括()。 A、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 B、公共事业管理的能力 C、公共事业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D、公共事业管理的性质 6、下列不属于公共事业管理文化的是()。 A、公共管理的实践经验 B、公共管理的价值观 C、公共事务观 D、政治思潮 7、公共事业管理最本质的特点是()。 A、政治性 B、阶级性 C、公共性 D、经济性 8、下列对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关系的最佳概括是() A、前者决定和制约后者,后者利用和改造前者。 B、相互制约 C、前者利用和改造后者,后者决定和制约前者。 D、相互影响 9、公共事业产品的提供方式本质是:() A、生产方式 B、消费方式 C、分配方式 D、整合方式 10、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可能的组合当中,所谓公共生产,市场提供指的是:() A、由政府依靠公共财政支出,直接投资并组织公共产品生产,然后无偿向社会提供; B、由政府组织公共产品生产,并通过收费的方式向社会公共提供; C、由公共企业生产,按照营利原则定价,并向使用人收费的提供方式; D、即由非政府组织乃至私人部门生产,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由政府获得产品的所有权,并无偿地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 11、公共事业管理费用的资金可以分为公共支出和非公共支出两大类别,其中公共支出的主要来源:() A、税收 B、企业投资 C、社会捐赠 D、溢余 12、公共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 A、政府资金有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B、政府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C、企业资金有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D、企业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西南●最新版】[0147]《公共事业管理导论》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0147]《公共事业管理导论》 第一次作业 [单选题] 2、科技事业产品属()。 A:纯公共产品 B:准公共产品 C:私人产品 D:企业产品 参考答案:B [单选题] 3、公共事务的特征是()。 A:公共性、政治性、劳务性、非营利性 B:公共性、劳务性、阶级性、非营利性 C:公共性、劳务性、发展性、非营利性 D:公共性、阶级性、劳务性、非营利性 参考答案:A [单选题] 1、()主要是指涉及到公众利益和社会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如农业方面的种子改良技术等,这类技术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基础性需要。 A:公益性研究 B:应用技术研究 C:基础科学研究 D:技术推广 参考答案:A

[单选题]5、职业体育活动的主要承担机构是()。 A:健身俱乐部 B:半职业性体育俱乐部 C:职业体育俱乐部 D:球类俱乐部 参考答案:C [单选题] 4、在以下的教育类型中,其中受益面最大、教育成本最低的是()。 A:初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教育 参考答案:A [论述题] 一、简答题 1、简述公共事业管理法律的控制作用? 2、公共产品的涵义是什么? 3、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参考答案: 1、答:公共事业管理法律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3方面: (1)指导作用:法律是具有最大普遍性和强制力的规范,使公共事业管理有序化。

(2)威慑作用:公共事业管理法律规定了公共事业管理中违反规定的后果,对可能的违法者产生威慑作用。 (3)惩罚作用:公共事业管理法律对违法犯罪发挥惩罚作用。 2、答:公共产品也称公共物品,简单地说,就是用于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以及部分社会成员群体需要的物品。公共产品包括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其基本特征。非他性使产品具备了公共性的特征,是衡量一个物品是否是公共物品的最主要的特征;非竞争性使得消费者不会为获得公共服务需排除他人而付出代价。 3、答: (1)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管理目的相同,在管理范围上有联系(在特定公共事务管理上的是重合的),在管理主体上有区别:A、从管理对象和范围来看,行政管理的管理对象和范围均广于公共事业管理B、从管理主体来看,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或政府部门,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则是公共组织乃至特定企业C、从管理方法和手段上来看,行政管理的手段较单一,而公共事业管理的手段较丰富。 (2)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公共管理包括公共事业管理。 区别:A、从管理对象来看,有宽窄之分。公共管理的范围是广义的一般的公共事务,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B、公共管理与政府职能、宏观调空职能、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相连,公共管理的范围主要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主要与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相关。C、从管理手段来看,公共事业管理是刚性手段和柔性手段的并用,但在具体管理环节中柔性手段占主导地位。但公共管理二者都得到广泛应用。 (3)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二者关系越来越来密切。 区别:A、目的不同 B、管理所依托的权力不同 C、管理的性质不同 D、管理的物质基础不同 E、管理的限制因素不同 F、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要求不同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1.什么是公共事业? 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2.为什么政府要管理公共事业? 公共事业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公共事业的特性决定了政府的管理主体地位,市场运作的缺陷决定了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必须积极有为,政府管理公共事业有其优点和长处. 3.如何认识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 公共事业应该是涉及国家长远利益的微利事业,是社会生活中必要的基本服务,一定会具备基础性和公共性。目标是服务是全体社会人员,一定是不以营利为目标,从整体出发,有具体目标,以提高社会水平和质量为宗旨的来看,一定会具备专业性。 公共事业管理围绕公共事业自身的特征基本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各种公共需要。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是政府部门,是公共权力部门,所以一定的强制性,非营利性和服务性,这些特征。 4.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如何管理公共事业? 履行好职能,综合运用方法 5.政府组织有何特征和体制优势? 特征:公共性强制性普遍性执行性规模性 体制优势: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制度,提供公共物品,解决外部性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和垄断问题.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应对紧急事件. 6.政府失灵有哪些具体表现? 1、公共政策的偏差与失效 2、政府部门的膨胀 3、低效率 4、寻租行为 7.事业组织有何体制优势和局限性? 体制优势:相对独立性非营利性低成本高质量专业性接近性灵活性在培养互助精神,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等方面更具优势。 局限性:筹款不足志愿活动的狭隘性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志愿组织的业余性 8.市场体制在发展公共事业中有何优势和局限性? 优势:有效配置各类资源,加快市场主体优胜劣汰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市场主体间的联系,实现信息共享推动科学技术创新调节收入分配,促使市场参与者理性决策促进人的发展 局限性:市场无法有效的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市场无法消除外部效应市场无法消除信息不对称市场无法消除垄断市场经济无法保证收入分配公平和公正市场经济无法解决宏观总量平衡问题,无法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市场调节无法克服自身所导致的某些消极后果市场无法使经济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9.政府体制、事业体制和市场体制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如何实现互补? 1、市场体制——→竞争机制,引入社会力量——→政府低效率、低质量、供给不足 2、政府——→雄厚的资金支持——→事业体制,资金不足 3、政府——→财政、税收等政策优惠,调动市场积极性——→市场体制,积极性低 10.何谓公共事业人力资源?公共事业人力资源有何特征? 在公共事业领域内从事管理,生产和公共服务工作,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的人员的总和 特征:能动性高增值性社会性时效性 11.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有何区别? 1、管理的视角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把人力看做是成本,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力看做是资源。从成本的角度出发,管理活动追求的必须是人员的减少,人力成本的节约,从资源的角度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选题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库 1. 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个案分析 2. 论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公共导向 3. 全球化语境中的公共物品概念解释 4. 公共物品中的技术构成分析 5. 论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技术理念 6. 城市环境管理政策的实证研究 7. 电子政务规划设计的实证分析 8. 基层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研究 9. 城市景观环境和谐发展的政策研究 10. 当代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 11. 中国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的特色问题研究12.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贡献 13.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困境分析 14. 政治理念与行政体制改革 15. 行政伦理的反腐功能析要 16. 再造理论与城市社区再造的基本构想 17. 构建现代农村社区商业网络的思考 18. 从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探究和谐社区的创建 19. 社区组织角色、职能定位与和谐社区建设 20.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21.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政府管理模式及其转型 22.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新探 23. 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居民自治问题初探 24. 社区业主委员会的发展与城市社区自治 25. 论社区自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归类及自治功能 26. 社区财务模式的设计及其选择研究 27.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模式的构建路径研究 28. 公共事业规制与竞争制度模式 29. 浅谈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体制改革 30. 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其改进建议 31. 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大众文化活动组织管理 32. 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现代社会分层 33. 行业型网络传媒及其经营管理 34. 中小城市文化事业机构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互动发展 35.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途径研究 36. 公用事业单位应对危机事件的管理策略研究 37. 人本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38. 当前我国社区治安管理问题探讨 39. 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40.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探讨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一、填空题 1.公共产品的两大特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2.公共产品分类: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3.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保护模式、干预模式和市场模式。 4.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因素:公共需求、主体意识、政府能力、社会发育程度。 5.“3E”指:效率(efficiency)、效果(effectiveness)、经济(economic)。 6.沃尔夫认为非营利组织的五个特征:(1)有服务大众的宗旨;(2)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结构;(3)有一个不致使任何个人利己营私的管理制度;(4)本身具有合法免税地位;(5)具有可以提供捐助人减(免)税的合法地位。 7.萨拉蒙认为非政府组织的特征:(1)组织性; (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 8.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和控制职能。 公共事业管理问题成立的4个条件:客观存在、被决策者所认知、具有公共性、紧迫性。 9.公众对政府的期待,5个方面:法治(依据正当的法律程序行为并负责)、胜任能力、弹性、回应和廉洁。 10.企业资金进入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主要方式(3种): BOT方式,即建设--经营--转让。BOOT方式,即建设--拥有--经营--转让。BOO 方式,即建设--拥有--经营 二、名词解释: 1.纯公共产品 指完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点的产品。 2.准公共产品: 准公共产品理论总体上属于公共产品理论范畴,而所谓准公共产品,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doc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概念 K公共物品(p6 ):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的货物。 2、公共事务(p6 ):狭义的公共事务指体现政府政治统治只能的活动,如国防、外交、内政、司法、治安等事务,通常更具鲜明的政治性和阶级性。广义的公共事务指国家立法部门授权国家行政部门管理的所有与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有关的事务和活动。 3、公共事业(p7 ):指那些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基本目标, 直接或间接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 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4、公共事业组织(p37):依照一定的规则,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公共组织。 5、①人力资源(p56):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既包含正在充分发挥其智力和技能的人,也包 含具有一定智力水平、知识技能而未被充分利用和完全利用的人。 ②人力资源管理(p59 ):指公共事业组织为了更好的提供公共服务、 行组织使命,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对其管辖类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考核、培养、奖惩激励、保障等一系列管理活动过程的总称。 6、绩效考核(p68):指按照事先确定的工作目标和发展目标及其衡量标准, 考核员工实际完成的绩效情况的过程。 7、负债管理(p89 ):指公共事业组织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 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8、公共事业财务管理(p86 ):指公共事业组织对资金筹集、使用、分配等所进行的的计划、决策、调节、控制、监督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9、①项目管理(p"7):指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通过项目经理和项目组织的努力,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项目所涉及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 协调与控制,以实现项目特定目标的管理方法体系和管理过程。 ②公共事业项目管理(p120):指公共事业组织为实现其满足公共需要、维护公共利益的宗旨,通过项目申请的形式获得资金、人力等社会资源,对 项目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实施和评价,从而达到预定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历史与现状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历史与现状 摘要: “公共事业管理”在中国是个舶来品,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公共事业管理这个概念在中国出现和发展的时间都很短。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当我们把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放在改革的高度去思考,把研究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当作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继续和深化,特别是随着“新公共管理”或“新公共行政”时代的到来,公共管理职业化的发展,对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的研究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的新视点。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管理观念管理内容公共管理学 正文: 1. 公共事业管理在国外的起源 早在20 世纪,美国就提出了公共事业管理,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将各种科学的管理手段运用到公共管理中,结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就此形成了公共管理,其主要的理论说明来自泰勒的科学管理和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虽然前期的公共管理带有官僚制的发展本色,但其发展速度快,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政府管理的深入,公共事业管理范围也逐渐扩大。在上世纪的70 年代,全球石油危机爆发,人们对公共事业管理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时,政府不断面临着财政危机,还面临着信任危机和管理危机,从而各国开始着手改革公共事业管理工作,试图用市场管理替代政府管理;政府设法控制财政开支,鼓励人民投资;精简政府人员;鼓励企业之间的竞争,并逐渐实现公共管理市场化。这次改革促进了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的生成,而这股潮流也持续到了今天,它所提出的企业化政府、学习型政府的改革理念与现实发展环境相符,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的完善带来新景象。事实上,这次改革与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是分不开的,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公共事务:发展经济、维护社会正义、提供社会保障、增加国民福利、充分就业、改善环境、制止犯罪等,如今,公共事业管理越来越复杂,如果增加政府职能,又会削弱市场的能力,带来官僚制的异化,各种矛盾的出现,需要我们积极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化。这种想法一经提出,公共事业管理就开始了新的发展,它不再受制于传统行政管理理念,建立起与时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政府管理制度。在即将步入21 世纪的几年中,世界经济体系逐渐建立,经济贸易实现全球化,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例如政府绩效评估、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开发、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电子政务管理等,但这也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开拓了空间。 2. 公共事业管理在国内的发展 教育部根据1997年,北大学和云南大学的申请,于1998年将其列入本科专业目录的,其专业代码为110302。1999年秋季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两所高校在全国率先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大学生。随之,2000年,全国57所高校招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及其出路.doc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及其出路-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拥有极强的综合性,科学基础十分扎实,其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解决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这个专业可持续发展。因此,下面将深入探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极其出路。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的危机 (一)专业定位不明确 在学科这个视角去看,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是公共管理学科,有关其专业培养目的,有关部门高校专业目的作出了一下的定位: 培养拥有公共事物管理理念以及实践能力,可以达到我国文体卫这些事业单位公共管理条件的复合型以及实践型人才。这个培养目的看上去,不存在问题。但是其发展途径不是很宽阔,并且我国有关单位在用人方面封闭性较强,同时事业单位名额不多,所以,很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难度较大,这一定会导致人才需要和供给之间产生冲突,对于专业发展十分不利。 (二)课程安排不科学 课程体系不健全是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存在的重点问题,很多高校在课程安排方面都觉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际上就是政治和经济以及管理等学科的融合,必须要把其有关的专业课程吸收进去,才可以凸显这个课程的特点。例如,某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一共安排了十二门课程,其中包含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同时还包含社会保障专业的课程,虽然这些课程有着必要的联系,但是都是将理论当作核心的课程,学科缺少

必要的相容性,不是十分有价值,没有办法凸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基本特色。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出路 (一)明确定位加快发展 明确定位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这是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长时间稳定发展的基础。所以,要求教育部必须要具体提出该专业发展标准和条件,同时针对我国国情和事业单位具体情况,预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方面的需要。之后将其当作根本的依据,科学的调整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的规模以及专业的分布。每个高校必须要合理掌控办学规模,合理招生。在这个前提条件下,教育主要负责部门还要强化该专业评估工作,针对评估得到的结果,让高校去合理地调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掌控该专业办学的规模,改变发展的速度和方向,进而确保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能够快速稳定的发展。 (二)改善专业课程体系 若想完全解决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安排方面不合理的情况,在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求高校必须要重视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个,将经济学和政治学以及社会学当作必修内容,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把新的公共管理知识以及有效的管理方式等均添加到课程体系当中。 第二个,针对专业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强化专业必修课程和课程方面的建设,见专业口径和前提下实施深入的专研,凸显出专业的特点。 第三点,把教学的内容分别分成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以及实践能力培养这三个模块,合理的划分每个模块占用的课

公共事业管理试题库

《公共事业管理》试题库(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试题类型及分值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 (计10 分,每题1分) 二、填空题 (计30 分,每空1分) 三、名词解释题 (计10分,每题2分) 四、简答题 (计30分,每题6分) 五、论述题 (计20分,每题10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准公共物品:是指部分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物品。 2.准公共事务:是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 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部分的“非排他性”。 3.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B 二、填空选择 1. 公共事业管理最突出的特征是公共性或公益性。(选)* 三、简要说明 1.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答: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在内容和管理主体等方面有交叉,原因是前者是从管理对象和范围进行学科建构的,而后者则是从管理主体入手形成学科的;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在管理主体、目标和对象上有本质的不同,因而两者的区别十分明显。 2.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答:1跨学科和专业化的统一;2学术性和应用性的统一;3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4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3. 公共事业管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公共事业管理有自己确定的研究对象,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学科体系。公共事业管理通常的研究方法是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实验法。 4.当前学习和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有什么意义?A1 答:当前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开展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和学习,能直接促进我国科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并极大地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一.名词解释 1.组织:是特定的群体为了共同的目标,按照特定的原则通过组织设计,使得相关资源有 机组合,并以特定结构运行的结合体。 2.公共事业组织:是依照一定的规则(或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以独立、公正为原则, 并凭借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A1 3.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 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B1 4.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1 单项选择 (1)公共性是公共事业最突出和基本的特征。 (2)公共产品也称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共品,就是用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和劳务。 (3)纯公共产品是指完全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产品,如:国防,行政管理,基础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立法,司法,环境保护等。 (4)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公众性,公用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也可多选) (5)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公共事业管理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支学科。 (6)对管理实践进行总结,概括和抽象,以获得新的公共事业管理理论的方法就是实践抽象法。 (7)公共事业管理中,案例分析法主要是给人们提供一种真实的或假定的公共事业管理场景,要求人们去思考和寻求答案。 (8)所谓实验法,是指通过设计情境,控制条件,观察和分析对象活动以掌握因果关系,认识和把握对象本质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9)以层次为标准,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管理环境。 (10)自然环境包括土壤、气候、地理位置等,社会人文环境包括人口的数量、年龄构成,人口的知识和文化程度、生理状况、社会科学、技术状况等。 (11)政治文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政治意识形态、社会政治思想或政治思潮、社会政治心理。(也可能填空) (12)公共政治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公共政治认知因素;公共政治行为倾向因素;公共政治评价因素; (13)所谓政府职能,就是政府依法对社会生活诸领域进行管理的职能和功能。 (14)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和核心。 (15)非政府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 (16)所谓营利性社会中介组织,是指以营利为目标从事社会管理或服务工作的中介组织,如:职业介绍所、证券交易所、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及其出路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及其出路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拥有极强的综合性,科学基础十分扎实,其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解决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这个专业可持续发展。因此,下面将深入探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极其出路。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的危机 (一)专业定位不明确 在学科这个视角去看,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是公共管理学科,有关其专业培养目的,有关部门高校专业目的作出了一下的定位: 培养拥有公共事物管理理念以及实践能力,可以达到我国文体卫这些事业单位公共管理条件的复合型以及实践型人才。这个培养目的看上去,不存在问题。但是其发展途径不是很宽阔,并且我国有关单位在用人方面封闭性较强,同时事业单位名额不多,所以,很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难度较大,这一定会导致人才需要和供给之间产生冲突,对于专业发展十分不利。 (二)课程安排不科学 课程体系不健全是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存在的重点问题,很多高校在课程安排方面都觉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际上就是政治和经济以及管理等学科的融合,必须要把其有关的专业课程吸收进去,才可以凸显这个课程的特点。例如,某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一共安排了十二门课程,其中包含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同时还包含社

会保障专业的课程,虽然这些课程有着必要的联系,但是都是将理论当作核心的课程,学科缺少必要的相容性,不是十分有价值,没有办法凸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基本特色。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出路 (一)明确定位加快发展 明确定位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这是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长时间稳定发展的基础。所以,要求教育部必须要具体提出该专业发展标准和条件,同时针对我国国情和事业单位具体情况,预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方面的需要。之后将其当作根本的依据,科学的调整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的规模以及专业的分布。每个高校必须要合理掌控办学规模,合理招生。在这个前提条件下,教育主要负责部门还要强化该专业评估工作,针对评估得到的结果,让高校去合理地调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掌控该专业办学的规模,改变发展的速度和方向,进而确保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能够快速稳定的发展。 (二)改善专业课程体系 若想完全解决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安排方面不合理的情况,在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求高校必须要重视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个,将经济学和政治学以及社会学当作必修内容,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把新的公共管理知识以及有效的管理方式等均添加到课程体系当中。 第二个,针对专业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强化专业必修课程和课程方

公共事业管理题库完整

作业 单选题 第1题 (2.0) 分在组织绩效管理中,核心环节是(C )。 A、绩效设计 B、绩效改进 C、绩效评估 D、绩效反馈 ( A)第2题 (2.0) 分直线职能制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组织结构,它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上级职能部门对下级职能部门: A、有直接指挥权 B、没有直接指挥权 C、有直接指挥权和建议权 D、两者之间没有直接联系 第3题 (2.0) 分对非政府公共组织也可称作( C)。 A、第一部门 B、第二部门 C、第三部门 D、公共组织 第4题 (2.0) 分 1、新公共管理式产生于(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第5题 (2.0) 分政府只起“守夜人”作用,奉行“政府管得越少越好”的信条,这是哪一个时期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的特征(B )。 A、前资本主义时期

B、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C、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D、M 第6题 (2.0) 分在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中,(C )是根据公共组织目标、职能围在公共组织部进行职能配置和职能分工的结构,它是公共组织的核心,是提高公共管理效率的关键。 A、机构设置 B、权责体系 C、职能设置 D、人员构成 第7题 (2.0) 分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引入的市场化方法包括委托——代理、伙伴协作、(D )和绩效评定等。 A、价值分析 B、网络技术 C、线性技术 D、合同承包 第8题 (2.0) 分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式----公共行政式诞生的标志为 C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第9题 (2.0) 分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于它的( B)。 A、合理性 B、合法性 C、操作性

周三多专升本公共事业管理之12第二版管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1].doc

一、名词解释。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管理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可以调用的资源通常包括原材料、人员、资金、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等。 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 有两类信息不值得管理者去获得1:信息的收益较高,而其获得成本也更高 2:信息的获取成本较低,但其收益更低。信息评估的关键:在于信息的收益和获取成本进行预先估计,即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及调整过程。 量本利分析法也叫保本分析或盈亏平衡分析法,是通过考察产量、成本和利润的关系以及盈亏变化的规律来为决策提供依据的方法。 社会责任---如果一个企业不仅承担了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还承担了“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我们就说该企业是有社会责任的。 管理幅度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组织层级---由于组织任务存在递减性,从最高层的直接主管到最低的基层具体工作人员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层次,这种层次便成为组织层级。 组织变革就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及其关系进行调整,以适应组织未来发展的要求。 所谓权变的组织设计是指以系统动态的观点来思考和设计组织,它要求把组织看成一个与外部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开放式组织系统。 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 孔茨认为,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并且有意识地瞄准,有效地和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 从组织范围角度出发,把人的需要具体化为员工切实关心的问题——双因素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从社会文化的系统出发,对人的需要进行分类,通过提供一种为满足的需要的框架,寻求管理对象的激励效率,称之为需要层次理论。 授权就是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力,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权利或职权授予下级。 绩效评估是指组织定期对个人或群体小组的工作行为及业绩进行考察、评估和测度的一种正式制度。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动机是指诱发、活跃、推动并指导和引导行为指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激励是指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为的活动或过程。 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整个管理过程都与沟通有关。 战略是指决定和影响组织活动性质及根本方向的总目标,以及实现这一总目标的路径和方法。 职权是指组织内部授予的指导下属活动及其行为的决定权,这些决定一旦下达,下属必须服从。 计划是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控制就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和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或适当修改计划,使计划更加适合于实际情况。 头脑风暴法 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将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的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的计划制定方法。 组织设计的原则:

浅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

浅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 李冠一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办公室,河南郑州450053) 摘要: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和社会需要的呼唤下诞生的。近10年来,从 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管理的专家学者在认真研究考察西方国家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就我国公共事业 管理专业的理论研究、学科建设等进行着积极研究和大胆探索。在本专业建设过程中较有影响力的北派南派之论争,对于增强人们对公共事业管理知识的认识与了解,尽快完善该专业的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 南派;北派 中图分类号: C9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 - 3192 (2008) 03 - 0098 - 05 科学意义上的公共事业管理起源于20世纪早期的美国总统威尔逊,他把泰勒的科学管理和韦伯的“官僚科层制”理论运用到政府的管理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行业的不断出现,社会分工的不断专业化,政府的规模日益扩张起来,政府机构臃肿。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西方国家不断进行着政府机构改革,私有化、市场化、社会化、地方化成为西方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改革政府机构和社会公共事业的管理体系,尽快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迫在眉睫。在加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改革中,不仅能够转变政府的职能,提高政府的效率,压缩政府的规模,而且能够较好地发挥社会非营利机构的作用,使我国的公共事业发展能够不断满足公众的需要。 一、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背景与过程在我国,公共事业管理是新兴的管理领域,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也是我国新兴的学科,且被予以国家重点扶持。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业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自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在我国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变化与调整,引起了中国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巨大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一场旨在“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面来,把生产经营的权力真正交给企业”的政府管理改革运动逐渐开展起来。传统的事业管理体制在此过程中逐渐改变重组,渐渐形成了新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这就需要加强对新的公共事业管理理论的认识和探讨,积极培养新型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适应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改革与发展。根据目前所见材料,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正式提出源于东北大学娄成武教授在1997年向国家教委高教司上报的《关于在我国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可行性报告》。在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和认真论证的基础上,国家教委1998年修改了高等教育本科生教育指导目录,目录中新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并规定了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据此,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作为首批试办院校,于1999年开始招生。以此为开端,我国院校开设了该专业, 2001年增加到107所, 2003年为224所, 2004年更增至327所[ 1 ] 。今后,随着我国社会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社会管理实践中各种问题的不断出现,人们对管理主体、管理客体范围界定的不断认识以及管理方法的不断革新与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必将进一步完善,培养的人才方能更加符合社会管理发展的需要,培养的人才方能为社会所承认和接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必将成为高等院校一个迅速发展的实用型社会科学的热门专业。高等院校目前建立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是依托原有的相关师资或专业开设的,其建立途径有 二:一是一些学校(如综合类大学)以原有的行政管理专业师资为基础而建立,属于新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考试重点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考试 重点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J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重点 要点: 1.P3-9公共性、公共需要、公共问题与公共事务概念与联系,以及特征【名 词解释】 2.P16-24公共产品的概念、特征以及分类【案例分析】※ 3.P26-30公共组织的概念、类型以及特征 4.P42-45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的关系【名词解 释】※ 5.P60-61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特征和分类(宏观把握) 6.P94-95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概念,决定因素【简答】※ 7.P108-113宏观公共事业管理与微观公共事业管理基本方式与内容【与11 结合考简答】※ 8.P122-124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地位【简答】※ 9.P134-135非政府组织的概念与特征 10.P143-149事业单位的概念与基本分类及主要特征(仔细看一下,重点哈) 11.P162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职能(即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详细了解就 看书第五章第一节)【与7结合考简答】※ 12.P175-176公共政策的概念、基本内容以及层次 13.P177-179公共政策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关系【名词解释】 14.P184-195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刚性与柔性方法的定义、特点 15.P195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的关系【名词解释】※ 16.P202-203战略管理与战略规划的关系【名词解释】 17.P226-228调查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案例分析可能性略大】※ 公共需要&公共问题P4 公共需要:指具有公共性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共同体所具有的带有共同性、共享性的需要。 公共问题:具有广泛性、复合型和不可分性等特征的社会问题,是关系到一个社会或一个地区绝大多数成员的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的问题,是属于公共领域的共同性的问题。 联系:公共问题与公共需要都具有公共性,都是和社会绝大多数成员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反映了一定范围内公众基本利益的基本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历史与现状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历史与现状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历史与现状 摘要: “公共事业管理”在中国是个舶来品,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公共事业管理这个概念在中国出现和发展的时间都很短。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当我们把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放在改革的高度去思考,把研究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当作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继续和深化,特别是随着“新公共管理”或“新公共行政”时代的到来,公共管理职业化的发展,对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的研究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的新视点。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管理观念管理内容公共管理学 正文: 1. 公共事业管理在国外的起源 早在20 世纪,美国就提出了公共事业管理,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将各种科学的管理手段运用到公共管理中,结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就此形成了公共管理,其主要的理论说明来自泰勒的科学管理和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虽然前期的公共管理带有官僚制的发展本色,但其发展速度快,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政府管理的深入,公共事业管理范围也逐渐扩大。在上世纪的70 年代,全球石油危机爆发,人们对公共事业管理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时,政府不断面临着财政危机,还面临着信任危机和管理危机,从而各国开始着手改革公共事业管理工作,试图用市场管理替代政府管理;政府设法控制财政开支,鼓励人民投资;精简政府人员;鼓励企业之间的竞争,并逐渐实现公共管理市场化。这次改革促进了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的生成,而这股潮流也持续到了今天,它所提出的企业化政府、学习型政府的改革理念与现实发展环境相符,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的完善带来新景象。事实上,这次改革与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是分不开的,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公共事务:发展经济、维护社会正义、提供社会保障、增加国民福利、充分就业、改善环境、制止犯罪等,如今,公共事业管理越来越复杂,如果增加政府职能,又会削弱市场的能力,带来官僚制的异化,各种矛盾的出现,需要我们积极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化。这种想法一经提出,公共事业管理就开始了新的发展,它不再受制于传统行政管理理念,建立起与时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政府管理制度。在即将步入21 世纪的几年中,世界经济体系逐渐建立,经济贸易实现全球化,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例如政府绩效评估、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开发、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电子政务管理等,但这也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开拓了空间。 2. 公共事业管理在国内的发展 教育部根据1997年,北大学和云南大学的申请,于1998年将其列入本科专业目录的,其专业代码为110302。1999年秋季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两所高校在全国率先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大学生。随之,2000年,全国57所高校

7月浙江自考公共事业管理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精品自学考料推荐?????????????????? 浙江省 2018 年 7 月自学考试公共事业管理试题 课程代码: 03331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用事业是现代社会关系到公众基本生活质量的行业,其产品总体上更接近于() A. 公共产品 B. 准公共产品 C.私人产品 D. 消费品 2.科技事业产品属() A. 纯公共产品 B. 准公共产品 C.私人产品 D. 企业产品 3.公共事业管理最直接的结果是() A. 提高公共事业管理的效率 B. 保证和提高公众的基本生活质量和水平 C.生产和提供公共事业产品 D. 更好的为大众服务 4.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进行事实考察的一种方法是() A. 访谈法 B. 问卷法 C.观察法 D. 调查法 5.公共事业的管理目标是() A. 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B.实施、执行、运作和评估 C.将一定的政策或目的具体化,变成可掌握、可衡量、可操作的东西 D.考虑有关的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战略 6.政府通过财政预算来购买相关的公共事业产品以一定的方式向公众提供是() A. 政府补贴 B. 政府生产 C.政府供应 D. 政府管制 7.符合“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这一主张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是() A. 保护模式 B. 干预模式 C.市场模式 D. 科层模式 1

8.当代公共事业管理市场模式的核心是() A. 市场 B. 公众 C.私人企业 D. 政府 9.公共事业管理最本质的特点是() A. 政治性 B. 阶级性 C.公共性 D. 经济性 10.现代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呈现出的趋势是() A. 系统化 B. 民主化 C.社会化 D. 科学化和多元化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现代公用事业主要包括了如下内容() A. 公共交通 B. 城市排水供水 C.电力供应 D. 邮政通讯 E.煤气行业 2.从发生的前后顺序来看,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是一个从绩效目标的确立到实施再到检查评 估是否达到目标的完整的系统过程,它分为() A. 绩效目标的确立和分解 B. 绩效目标的实施 C.绩效目标的评估 D. 绩效追踪 E.绩效衡量 3.公民参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方式有() A. 公开听证 B. 民意调查 C.咨询委员会 D. 利益群体 E.行政监察 4.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刚性方法有() A. 行政方法 B. 经济方法 C.法律方法 D. 行政委托 E.心理方法 5.当代公共事业产品的基本提供方式有() 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