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海上油气生产工艺

海上油气生产工艺

海上油气生产工艺
海上油气生产工艺

914.4毫米(36")井眼x119米

660.4毫米(26")井眼x335米

DST2:2433.0-2448.0m

DST1:2521.0-2532.0m

212.7毫米(8-1/2") 图3-1 W12-1-6井井身结构图

311.2毫米(12-1/4")海上油气生产工艺讲义

第一章 生产工艺基础

第一节 井身结构

一、井身结构

1、各层套管的功用

1)隔水套管(导管)

为2~40m 2)表层套管

为了能控制溢流、井喷等紧急情况,需要安装井口防喷装置。这些装置就安在表层套管上。井喷关井时的巨大向上裁荷就由表层套管承担了。它是一段较长的无缝管。它的功用是:

A )安装井口,承担井喷关井时的向上载荷;

B )承担以后几层套管的部分重量;

C )加固地表松软土层、流砂层等,保证钻井工作顺利进行;

D )封隔地层破裂压力小的地层,防止井喷压井时压裂地层,

3)技术套管

亦称中间套管,是为了保证钻井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下的。其功用是:

A)按可能使用的最大泥浆密度考虑,保护有可能被压裂的地层。

B)封隔漏、塌、喷地层。

C)解决上部与下部地层对泥浆密度提出的相互矛盾的要求。

D)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问题。

4)油层套管

也叫生产套管,用以封隔油、气、水层,以利于分层开采,防止底水,并形成生产通道,或用以封堵暂不开采的油、气层。

5)尾管

它用于保护生产层位,节约开支以及射孔等作用。

2、井身结构的确定

按地层破裂压力和实际情况设计各层套管下入深度。以W12-1-6井为例,其井身结构和各层套管下入深度见下图3-1。

二、下套管、注水泥

当钻达预定井段时,由专业人员使用下套管专业工具从地面下入规定尺寸的套管到预定深度,然后就开始固井注水泥作业,在套管与井眼之间注上水泥。

1、注水泥过程

注水泥的流程见图3-2。

1)下完套管以后,循环泥浆洗井,如图3-2a;

2)放入下胶塞,见图3-2b。注入水泥浆;

3)水泥浆注完以后,放上胶塞,替入泥浆。下胶塞到底时间视水泥量多少而定,可能在替泥浆之前,也可能在替泥浆开始之后。下胶塞到底被挡住之后,水泥浆蹩破下胶塞,自其孔中流出,从管外环空上返,如图3-2c;

4)替泥浆到上胶塞下行到与下胶密相碰时,注水泥工作结束。两塞相碰叫碰压,因此时泵压突然升高,如图3-2d;

5)如果水泥返高很高,可以用双级注水泥,即把注水泥工作分成两步来做,每—步的做法与上述相同。

图3-2 注水泥过程

2、注水泥设备

注水泥设备包括固井泵、吹灰系统和固井管线等。

1) 固井泵 属于往复泵,能打很高的压力。

2) 胶塞用来在套管内隔开水泥浆与泥浆,不使相混;刮净套管内壁上附着的泥浆。双塞法注水泥使

用两个胶塞,下胶塞中空,上部有一层隔膜将中心孔封住,当下胶塞到达井底位置时,被承托环挡住,即将循环通路堵死,泵压增高,高的泵压将隔膜蹩破,恢复了循环。上胶塞继续下行,待两塞相碰,再次将通路堵死,泵压又突然上升。此突然升高的泵压结出了明确信号,说明替泥浆工作已经完成。

3、注水泥质量要求

1)水泥返高要符合要求;

2)水泥塞高度要符合要求。阻流环距套管鞋长度应大于20m ;

3)水泥环封固良好,不漏油、漏气。用变密度测井或声幅测井合格;

4)在水泥塞顶面高度合格后,进行套管试压。30分钟内下降少于0.5Mpa ;

5) 孔后油水不窜通。

第二节 自喷采油

一、井口装置

井口装置是表层套管的最上端和油管头、变径接头之间连接的所有固定组件。它以套管四通为主体,连接控制阀门和悬挂封隔机构等(悬挂套管和油管,隔离、控制各环形空间和连接并支撑采油树)。

1、套管头

套管头连接套管柱上端,由套管悬挂器及其锥座组成,用于支承下一层较小的套管柱并密封上下两层套管间的环形空间。海上油田的井一般有多层套管及环形空间,由此有多个套管头。最下部套管头安装在隔水导管顶端,其上法兰与中间套管头的下法兰相连接,其下端是螺纹或焊接滑套。中间套管头的上下法兰分别与上下套管头相连。最上部套管头上下法兰分别与油管头的下法兰和下面一级套管的上法兰连接。

2、套管悬挂器

套管悬挂器是坐在最下部套管头或中间套管头的锥座中,用于牢固地悬挂下一级较小的套管柱,并在所悬挂的套管和套管头锥座之间提供密封的一种装置。

图2-2 套管头示意图 图2-3 油管头示意图 图2-4 顶丝法兰盘悬挂油管示意图

1-套管四通;2-盘根;3-顶丝法兰盘 1-油管;2-顶丝法兰盘;3-油管悬挂器;

4-油管悬挂器;5-顶丝;6-钢圈 4、7-盘根; 5-顶丝;6-压帽;7-钢圈

3、油管头

油管头安装在最上部套管头的上端,由油管悬挂器及其锥座组成,用支承油管柱,并密封油管与生产套管间的环形空间。

4、油管悬挂器

油管悬挂器是坐在油管头的锥座中,用于悬挂油管柱,并在所悬挂的油管的油锥座之间提供密封的一种装置。海上油气田完井一般都下有井下安全阀,因此油管挂都必须有连接液控管线的通道,电潜泵井还必须有井下放气阀(GVV )通道和电缆穿越并密封。

5、油嘴

油嘴是采油树上用于控制油井流量的部件,它安装在翼阀与出油管线之间。油嘴也可以用来控制气举井的注气量和注水井的注水量。

油嘴有固定式和可调式两种。固定式油嘴内装有可更换的零件,这个零件具有固定的小孔,用来节流。可调式油嘴则有一个由外部控制的可变面积的小孔和一个与之对应的小孔面积指示机构。

油嘴的大小习惯上一英寸分为64份。如果某口井的油嘴是32,那么它的油嘴大小表示方法是32/64英寸。

二、采油树

采油树由阀门、异径接头、油嘴及管路配件组成,是一种用于控制生产,并为钢丝、电缆、连续油管等修井作业提供条件的装置。其结构见图1.2。

1、海上平台采油树分类

海上平台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分体式和整体式两

图1-2 采油树剖面图

1-清蜡阀;2-主阀;3-地面安全阀;4-油嘴;

5-采油树;6-套管头; 7-SCSSV 和GVV 液控管线;

8-缓蚀剂注入管线;9-套管阀

种。分体式是由一些阀门等独立部件组装而成。整体式

是将主阀、安全阀、清蜡阀和翼阀等制成一个整体部件,

阀与阀之间的距离较小,既省空间又耐高压,特别适用

于海上平台的油气井。

按生产井分类和完井生产方式,可分为自喷井、电

潜泵井、气举井、螺杆泵井、注水井、气井的采油树等。

采油树各主要阀门、元件说明(图1-2、3):

1. 井下安全阀(DHSV ),在海底下约100M 处的

油管内.液压控制。

2.总阀,手动截止阀。

3.地面安全阀(SSV ),亦可用手动使它不工作,

钢丝作业时可在控制板上使其停止作用。

4.防喷阀,亦称清蜡阀门,手动截止阀。它用于钢

丝作业、抽汲、清蜡作业等。

5。防喷管接头,它在钢丝作业时用于联接防喷管。

6.仪表法兰,带有热电偶套管接头和压力计支管。

7.热电偶套管接头。

8.压力表接头

9.翼阀,手动截止型,亦称生产闸门。

10.可调油嘴,长管直径0~3”;

短管直径0~l ”。

11.回压阀门(油嘴后截止阀)。

崖13—1气田的采油树如图1一4所示,由两个模块组

成:

①主阀模块:包括一个地面主安全阀和一个手动主阀。

②四通模块:用于与翼阀、修井阀和压井阀连接。连接方式均为法兰式连接。

两模块均由在锻压不锈钢实体上钻孔和加工而成,考虑到冲刷腐蚀问题,采油树的四通模块与翼阀/压井阀的接口采用135度向上引出。 三、 井口安全控制设备

井口安全控制设备指的是自动关井系统。当油井或平台处理设施出现异常情况时,自动关井系统应能及时自动关闭油气井并停止油气处理,以防止危机安全和造成环境污染的事故。也可在现场实行手动关停。

自动关井系统包括安全阀、探测装置、井口控制盘和控制管线。安全阀有地面安全阀(SSV )和井下安全阀(SCSSV )。地面安全阀可以是气动或液动的,而井下安全阀一般都是液压控制的。

平台上的每一口井都有一个井口控制盘。在井口控制盘中安装着一个或若干个由仪表元件组成的控制回路。每个控制回路主管一个安全阀的开与关。当回路中传递压力的流体(仪表气或液压油)增压,所控制的安全阀打开;当传递压力的流体降压,所控制的安全阀关闭。

以涠11-4油田为例,它所采用的井口控制盘是选用美国TEST 公司制造.该控制盘具有完善的井上安全阀(SSV)气动控制回路,井下安全阀(SCSSV)液压控制回路以及用于安全目的的易熔塞回路。

1、气动控制回路与液压控制回路

井口控制盘气源来自仪表风系统,供风压力1000kPa.井口控制盘的气动回路分为两种不同压力的气动控制回路。一种气动控制回路的压力设定值为800kPa ,其用途是:

1) 用做气动逻辑控制回路的逻辑转换及地面安全阀的操作气源。

2) 用来驱动液压油泵。

图1—4 崖13—1气田采用的采油树

另一种气动控制回路的压力设定值为344kPa ,其用途是:

1) 用作易熔塞控制回路的控制气源。

2) 是用作气动逻辑控制回路的控制气源。

液压是由气动泵产生的,用于驱动井下安全阀及放气阀的动作。液压油设在井口控制盘内的油箱供给。井口控制盘内配有两台气动液压泵。液压系统的设置压力为31500kPa 。

2、井口控制盘的功能

1) 在井口控制盘上可以有选择地对每一口井或全部井的井下安全阀、地面安全阀和电潜泵进行操作

控制,也可以在PUQ 中控房内对某一口井的地面安全阀和电潜泵实现远程关井和停泵。

2) 当井口区发生火灾或温度高于设定温度600时,井口控制盘即立即自动关闭所有井的井下安全阀、

地面安全阀和电潜泵,并将状态信号送至中央控制盘和火灾控制盘进行指示和报警并发出二级关断信号。

3) 每一口井的出油管线上设有PSL 和PSH 压力开关,当出油管线内压力高于PSH 设定值或低于PSL

设定值时,HI -LO PILOT 动作,井口盘就自动关闭该井的地面安全阀及电潜泵,并将信号送至中控室报警。

4) 操作者在观察到异常状态或意外事故时,可以在井口区手动触发关断回路。通过井口控制盘达到

关闭井下安全阀、地面安全阀和电潜泵的目的。

3、HI -LO PILOT 的作用

图1—6 地面翼安全阀、地面主安全阀液压控制回路

图1—7 井下安全阀液压控制回路

它是调定的高压、低压检测器,当井口的出口压力大于或小于调定的压力时,那么HI-LO-PILOT将给一个信号到井口控制盘,井口控制盘将自动关闭这口井的SSV,保证平台的正常生产。涠11-4油田是电潜泵生产, 逻辑上凡引起SSV关闭的信号都同时关停该井的电潜泵。开井时, 由于井口压力低, HI-LO PILOT 低压信号存在, 地面安全阀无法打开, 因此HI-LO PILOT 要打到 BYPASS 位置。

4、易熔塞回路

拉出易熔塞回路充气控制阀的手动杆,使易熔塞回路工作压力保持在344kPa;当井口区发生火灾或温度高于60摄氏度时,易熔塞被熔化,将有以下动作:

1) 井口控制盘的PALL-1717指示变红。

2) 中央控制盘和火灾盘同时发出声光报警及ESD2级关断。

3) 喷淋阀打开,在井口区进行喷淋。

四、井下流动控制工具

1、井下安全阀

井下安全阀是井中流体非正常流动的控制装置,海上生产设施发生火警,管线破裂等非正常情况时,能自动关闭,实现井中流体的流动控制,是海上完井生产管柱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要求至少要下在海底泥线以下20m。

安全阀下入井中后,通过地面加压,压力经液控管线传至两个密封盘根之间的传压孔到活塞上,推动活塞向下移动,并压缩弹簧,将活瓣打开,如果保持控制管线压力,安全阀处于打开位置,释放控制管线压力,靠弹簧张力向上推动活塞上移,阀处于关闭状态。

图1-8 井口流程图

二、自喷采油原理

油井在完井、测试后投入生产,按其举油出井的方法不同,可分为自喷和人工举升(又叫机械采油)采油方法两大类。如果油层具有的能量足以把油从油层驱至井底,并从井底把油举出井口,这种依靠油层自然能量采油的方法称为自喷采油法,这种井称为自喷井。自喷井的地面设备简单、容易管理、产量较高,是最经济的采油方法。当油层的能量较低不足以维持自喷时,则需利用一定的机械设备给井底的流体补充能量,才能把原油举升出井口,这种采油方法称为人工举升方法。如果补充能量的方式是将天然气加压注入井底进行举油,这种采油方式称为气举采油,这样的生产井称为气举井。

1、自喷井的四种流动过程

任何油井的生产都可分为三个基本流动过程:从油层到井底的流动——油层中的渗流;从井底到井口的流动——井筒中的流动;从井口到分离器——在地面管线中的水平或倾斜管流。对自喷井,原油到井口后,还有通过油嘴的流动——嘴流。所以自喷井从油层流到地面转油站可以分为四个基本流动过程。如图2-1所示。

虽然四种流动过程各自遵循的规律不同,但具有共同的特点:

(1)四种流动过程同处于一个动力系统中

从油层流到井底的剩余压力称为井底压力(?或井底流动压力,简称流压)。对某一油层来说,在一定的开采阶段,油层压力相对稳定于某一数值,如改变井底压力就可改变产量的大小,井底压力变大,则产出量就要减少。可见油从油层流入井底的过程中井底压力是阻力,而对油气在垂直管上升过程来说,井底压力则是把油气举出地面的动力。把油气推举到井口后剩余的压力称为井

口油管压力(简称油压),井口油管压力对油气在井内垂直管流来说是一个

阻力,而对嘴流来说又是动力。可见以上流动过程是相互联系的同一个动力

系统。其中井底压力及井口油管压力的变化是油井分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依

据。

(2)四种流动过程存在的能量供给与消耗

有效的利用能量,减小能量消耗是分析管理油井的重要基础,能量的大

小主要表现为压力的高低,能量的消耗主要表现为压力的损失。四种流动过

程的压力损失情况如下:

①地层渗流:当井底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为单相流动,?当井底压力低

于饱和压力时井底附近为多相渗流。在从油层渗流到井底过程中的压力损失

占油层至分离器总压力损失的10%~15%。井底附近无污染,单相流动,

流体粘度小,则渗滤损失小,反之则渗滤损失大。为了减少渗滤损失,除钻

开油层要求对油层无污染外,在油井生产管理中尽量控制井底压力实现在油

层中为单相流动。此外,还可采取合理的增产措施改善井底附近油层的渗透

率,对高粘液体采取降稠措施进行开采,这些问题放在以后章节中讨论;

②油井垂直管流:压力损失(含重力损失、摩擦损失和气流速度变化引起的动能损失)占总压力损失的30%~80%。能量来源于井底流压和气体的膨胀能。

③嘴流:油气通过油嘴节流后的压力损失一般占总压力损失的5%~30%;

④出油管线流动:压力损失主要是摩擦损失和气流速度变化引起的动能损失,一般占总压力损失的5%~10%,能量来源于井口油压和气体的膨胀能。

从油层到井底的流动过程中,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即油井流入动态,是进行油井设计和动态分析的基础。

2、井筒内气液两相流动

在许多情况下,油井生产系统的总压降大部分是用来克服混合物在油管中流动时的重力和摩檫损失。为了掌握油井生产规律及合理地控制和调节油井工作方式,必须熟悉气-液混合物在油管中的流动规律。 图2-1 自喷井的四种流动过程 1-地层渗流;2-井筒多相管流; 3-嘴流;4-地面管线流动

由于流体的非均匀性,在气液两相管流中,气液各相的分布状况可能是多种多样,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流型,而气液界面又很复杂和多变。描述两相管流的数学模型要比单相管流复杂得多。两相管流的处理方法与单相流有共同之处,但也有其特点。

3.井筒两相流特性

(1)井筒单相流能量的来源和消耗

当井口压力大于原油的饱和压力时,井内沿垂直管流着的是单相原油,其流动规律与水动力学中单相垂直管流的流动规律完全相同。一些注水开发的油田,油井含水达90%以上,气液比很低,也可看成是单相垂直管流。井底流动压力既是油藏流体流到井底后的剩余压力,同时也是沿井筒向上流动的动力。由流体力学知,此时油管中的压力平衡等式为:

wh fr H wf p p p p ++= 或fr H wh wf p p p p +=- (2-1)

式中:p Wf ── 井底流动压力,MPa ;

p H ── 气液混合物重力所产生的压力,MPa ; g H p l H ρ610-=

p fr ──克服摩擦所消耗的压力(摩擦阻力),MPa ; D Lv f p l l 2102

6fr ρ-= p wh ── 井口压力,MPa 。

f ── 水力阻力系数;其值取决于液体在管中流动的状态,由相应的雷诺数值确定。

R e <2320为流层,f =64/Re ,R e >2320为紊流,f 值可由经验公式计算(参看工程流体力学中

的经验公式)。

L ── 油管长度,m ; D ── 油管直径,m ;

H ── 井深,m ; ρl ── 气液混合物的密度,kg/m 3;

υl ── 气液混合物在油管中运动的速度,m/s ; 221600d

q v l l π=

q l ──产量,m 3/d ;其余符号同上。

从压力平衡关系式(2-1)可看出:

1)单相垂直管流能量来源为井底流动压力,?能量消耗在克服液柱的重力和摩擦阻力两个方面。

2)当井底有足够高的流压时,单相原油才能喷出井口,因此,?其自喷的充分条件为井底流动压力必须大于井内液柱压力与摩擦阻力之和。即

p wf >10-6H ρg +p fr + p t (2-2) (2)井筒气液两相流动与单相流动对比

当自喷井的井底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则整个油管内均为气-液两相流动。当井底压力高于饱和压力而井口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油流上升到其压力低于饱和压力的某一高度之后,油中溶解的天然气开始从油中分离出来,油管中便由单相液流变为油-气两相流动。液流中增加了气相之后,其流动型态(流态)与单相垂直管流有很大的差别,流动过程中的能量供给与消耗关系要复杂得多。油气上升过程中,从油中不断分离出溶解气参与膨胀和举升液体。气液两相垂直管流的能量来源除压能外,气体膨胀是很重要的方面。一些溶解气驱油藏的自喷井,流压很低。主要靠气体膨胀来维持油井自喷。但并非所有的气体膨胀能量都可以有效地举油,这要看气体在举升系统中作功的条件。油气在流动过程中的分布状态不同,气体膨胀举

油的条件不同,其流动规律也不同。

在单相垂直管流中,由于液体压缩性很小,各个断面的体积流量和流速相同。在气液两相管流中,沿井筒自下而上随着压力不断降低,气体不断从油中分出和膨胀,使混合物的体积流量和流速不断增大,而混合物密度则不断减小。

气液两相垂直管流的压力损失除重力和摩擦阻力外,还有由于气流速度增加所引起的动能变化造成的损失。另外,在流动过程中,混合物密度和摩擦力沿程随气-流体积比、流速及混合物流动结构而变化。

(3)气液混合物在垂管中流动的结构

油气混合物的流动结构是指流动过程中油、气的分布状态(如图2-2),它与油气体积比、流速及油气的界面性质有关。不同流动结构的混合物有各自的流动规律,因此,可按其流动结构把混合物的流动分为不同的流动类型,简称流型或流态。

①泡流 如图2-2(a)所示。?在井筒中从低于饱和压力的某点起,气体开始从油中分离出来,但由于此处压力高,气量少,气体都以小气泡状态分散在油中,这种混合物的流动结构称为泡流。由于混合物的平均流速在整个井筒中相对来说较小,油气的重度又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混合物向上运动的同时,气泡的速度大于液相的上升速度,气泡从油中超越而过,这种气体超越液体的现象称为滑脱现象。

泡流的特点:油是连续相,气是非连续相;气泡的流速大于油的流速,即存在相对运动,存在滑脱现象;气体举油的作用表现为气体与油的摩擦携带作用,所以举油效果很小。

②段塞流 当混合物继续向上流动时,压力逐渐降低,气体不断膨胀,?小气泡合并成大气泡成段塞形式,形成一段油,一段气的结构,这种流动结构称为段塞流,如图2-2(b)所示。

段塞流的特点:在井筒内一段油,一段气;气体举油的作用表现为气泡托举着油柱向上运动,气体的膨胀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和利用;在气泡推油上升过程中,有部分油沿油管壁漏下,因此,段塞流油仍 是连续相,气是非连续相;段塞流与泡流相比,油、气间相对运动小多了,滑脱现象也小多了。在油井管理工作中尽量使油井段塞流占很大比重,这在油井井

口中往往可以听到一会儿出油,一会儿出气的声音。 ③环流 随着混合物继续向上流动,压力不断降

低,气体继续膨胀到突破高粘度的油柱,油管中心形

成连续气流而管壁为油环的流动结构,称之为环流,

如图2-2 (c)所示。

环流的特点:油气两相都是连续的;气体举油的

作用主要靠摩擦携带。

④雾流 混合物继续上升,压力继续下降,气体

体积继续增大,油管中央连续流动的气流越来越粗, 沿油管壁流动的油环厚度越来越薄,绝大部分的油都以小油滴分散在气流中,这种流动结构称为雾流,如图2-2 (d)所示。

雾流的特点:气体是连续相,液体是非连续相,气体以极高的速度携带油滴出井口;油、气间几乎没有相对运动。

综上所述,油井中可能出现的流动结构,自下而上的依次为:纯油流、泡流、段塞流、环流、雾流。各种流动结构的出现,主要取决于井筒内压力的变化和气量的多少。凝析油田一般出现雾流,在一般气液比不高的油井中段塞流最为常见,出现环流或雾流的可能性很少。

图2-2 油气混合物流动结构示意图 (a)泡流;(b)段塞流;(c)环流;(d)雾流

气体膨胀能量对油的两种作用,一是气体作用于液体上,垂直地推举液体上升;另一种是靠气体和液体之间摩擦作用,气体携带液体上升。

三、嘴流规律

当油、气混合物从井底到达井口时,在油嘴(图2-3)前的油压p t 和油嘴后的压力p B 作用下通过油嘴,此时压力的变化由井底的高压到较小的油压,使气体大大膨胀,气体体积流量很大,而油嘴直径却很小,因此,混合物流经油嘴的流速极高,可能达到临界流动状态,即流体的流速达到压力波在流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即声速)时的流动状态,在临界流动条件下,混合物流经油嘴的质量流量与油嘴前、后的压力比t B /p p 的变化关系如图3-4所示。

图中q m 是质量流量,p t 与p B 为油嘴前、后的压力,当p t =p B 时(或p B /p t

=1),q m =0。在曲线ab 段上可看出,当p B /p t 逐渐减小时,质量流量

q m 逐渐增加,但当增加到最大值时,继续减小压力比p B /p t ,流量并不再

增加,而是保持最大值不变,?如直线段bc 所示,图中最大流量b 点所对应的压力比p cr /p t ,称为临界压力比,其值为: 1t cr 12-??? ??+=K K K p p (2-3) 式中 K ── 气体的绝热指数; t cr p p ————临界压力比,空气t cr p p ≈0.528,天然气t

cr p p =0.546。 油气混合物在油嘴中的流动近似于单相气体流动,在临界流动条

件下,流量的变化不受油嘴前压力p B 的影响,此时油嘴,油压、产

量和油气比之间,近似存在以下基本规律: n m

t CR

d p q = (2-4) 式中 q ──产油量,t/d ; R ── 油气比,m 3/t ;

d ── 油嘴直径,mm ; p t ── 油压,MP a ;

N 、m 、C ── 常数。

式(2-43)称为油嘴产状公式

由于流体性质的差别及油气混合方式的不同使得嘴流复杂化。式(2-4)中的三个常数n 、m 、C 因地而异。虽然方次、常数因地而异,各不完全相同,但其基本定量关系是一致的。

根据国内外几百个井次生产记录的统计年结果,通常采用的嘴油公式为: t p R

d q 0.52

4= (2-5) 对于含水井 t t p R

d q 0.52

4=(1-f w )-0.5 式中 q t ──产液量,t/d ; f w ----含水率

当气油比、油嘴直径一定时,通过油嘴的流量只取决于油压,亦即油压与油嘴间流量成线性关系。 经过一些油井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当油气比一定,在不含水的情况下,油嘴直径d <15mm 时,?油压和油嘴直径,产量与油嘴直径之间存在以下统计关系。

图2-3 嘴流示意图 图2-4 q m 与p B /p T 的关系曲线

d

d C p lg 2t = (2-6) q m =C 3dlgd (2-7)

式中 C 2、C 3——油压、产量系数

由式(2-6)作图得图2-5,C 2为直线的斜率,不同的开采时期,

直线的斜率是变化的。

产量系数 C 3,也是随不同的油井,不同的时间而变化的一个

系数,是q m 与dlgd 关系曲线上的斜率值。

式(2-6)、(2-7)可用于预测换油嘴前后的产量或油压的变化。

在换油嘴的短时间内,油气比、C 2、C 3均可认为不变,则 1221t1

t2lg lg d d d d p p = (2-8) 1

122o1o2lg lg d d d d q q = (2-9) 当其它条件不变,仅油嘴大于15毫米时,可应用下列经验公式估算: )

(045.112t1t2d d p p -= (2-10) )

(045.1)/(122

12o1o2d d d d q q -= (2-11) 式中 p t1、p t2 ── 分别为换油嘴前、后的油压,MPa ;

d 1、d 2 ── 换前、换后油嘴的直径,mm 。

q o1、q o2 ──分别为换油嘴前、后的产油量,t/d ;

例2-4 某井换油嘴前,油嘴直径为6mm ,油压为1.96MPa ,求换成直径为7?mm 的油嘴时,其对应的油压是多少?

解:由式(2-8)得 6

lg 77lg 61960t2=p =1.8246 MPa 例2-5 某井以8mm 油嘴生产时,日产量100t ,问换成10mm 油嘴时,产油量是多少?

解:由式(2-9)得 8

lg 810lg 10100o2=q =143(t/d ) 四、自喷井的分层开采

(一)、分层开采的目的

当采用合注合采,或分注合采的方法开发多油层非均质油田时,由于油层渗透率在纵、横方向上的非均一性而产生层间差异、平面差异、层内差异,致使注入水的水线在纵、横方向上不能均匀推进,中低渗透层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1.层间差异

层间差异是指高渗透油层与低渗透油层在吸水能力、水线推进速度、油层压力、采油速度、采出程度、水淹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性。在生产井中,高渗透油层由于渗透率高,连通性好,注水效果好,油层压力高,使该层采油速度高,该井的大部分产量由该层采出,中、低渗透层由于吸水能力差,油层压力低,使该层采油速度低,油层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如图2-37所示。

在高渗透层,由于吸水能力强,水线前缘很快向油井突进,使油井过早含水,甚至造成水淹。因此,解决好层间差异成为油井稳定高产的关键问题。

p t

d d lg 图2-31 p t 与lgd/d 关系曲线

图2-6 注入水突进示意图 图2-7油层平面局部突进示意图 图2-8 油层层内突进示意图

2.平面差异

由于油层渗透率在平面上分布的不均匀性,以及井网对油层各部控制的不同,使注入水在平面上推进不均匀,水线前缘沿局部高渗透区突进窜入井中,如图2-7所示。平面上突进的后果,造成高压区、低压区、水淹区和含油区交错分布,使油井过早见水,形成死油区,使采收率降低。而中、低渗透区的油井因不易见到注水效果,造成压力下降,产量递减。

3.层内差异在油层内部存在非均质性,注入水必然沿着阻力小的高渗透带突进,如图2-8的示,使油井过早见水,驱油效果下降,采收率降低。

综上所述,在多油层非均质的条件下,井口用一个油嘴控制全井的生产是不合理的,因此,为了在开发好高渗透层的同时,充分发挥中、低渗透层的生产能力,使油井稳定高产,就必须对以上油层的三种差异进行调整,通过实践证明,有效的方法是油井分层开采,水井分层注水的方法。

(二)、分层开采的方法

自喷分层开采可分为单管封隔器分采,双管分采和油套分采三种方式。

所谓单管封隔器分采是指在油井中下入多级封隔器将油层分隔开,在油管柱上与油层对应的部位安装配产器,配产器内装油嘴控制开采。

双管分采是在套管内下入两根油管柱,分别开采上下两组油层。这种分采方法适用于上下油层地层压力差大或高含水油层的油井分采。该方法的优点是可避免油层的层间干扰,其缺点是施工较为复杂。

油套分采又分为油套管简易分采、油套管互换分采和上下油层轮换分采。油套管简易分采是用封隔器将上、下油层隔开,上层由套管生产,下层由油管生产。该方法适用于上层地层能量大于下层地层能量的自喷井。油套管互换分采是用两个封隔器,上部为换向封隔器,上层油层用油管生产,下层油层用套管生产。该方法适用于上层油层能量小于下层油层能量的自喷井。上下油层轮换分采是油井内下入一级封隔器将上、下油层分开,封隔器上面接轮换采油工作筒,轮采芯子有直孔和斜孔两种。当需要采上层时,采用斜孔芯子;当需要采下层时采用直孔芯子。这种方法适用于两套油层,需要各套油层分别轮换生产的自喷井。油套分采一般只能用于两套油层油井的分采。该方法对结蜡严重的井不宜采用。

此外,还有多管分层开采,它是在井内下入多根油管柱,与封隔器配合将各层分隔开采,通过每根管柱和井口油嘴实现对一个油层的控制开采。多管分层开采钢材消耗较多,同时由于井眼直径的限制,使下入的管柱数受限。

单管分层开采钢材消耗较少,分采的层数较多,虽然各层油流都通过一个管柱通道容易引起各层间干扰,但在我国油田仍然多采用单管分层开采。

为了开发多油层非均质的油田,大庆油田广大职工经过反复实践,创造了以分层注水为主,相应进行分层配产的“六分四清”的分层开采方法,使油田保持长期稳定高产。

所谓“六分”是指分层注水、分层采油、分层测试、分层研究、分层管理、分层改造。所谓“四清”是指分层注水量清、分层采油量清、分层压力清、分层出水量清。这里所说的分层实际上是分层段。 具体实施是:分别在注水井和采油井根据井下各层段性质上的差异将各层段分隔开,进行分层定量控制注水和分层定量控制采油。同时进行分层研究、分层管理、分层测试和改造。分层控制采油是通过分层配产进行的。

A.分层配产管柱:

如图2-9所示,井下管柱结构主要是由封隔器、配产器、油管串接起来的管柱结构。

各油田的封隔器和配产器的种类较多,但其主要作用是相同的。

封隔器的主要作用是:封隔油、套环形空间,把各油层封隔成独立的开采系统。

配产器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在配产器内装设不同尺寸的油嘴,控制所对应油层的生产压差,实现各层段的定量配产开采;给对应层段的油流提供通道;并为以下各层的油流、测试仪表提供通道。

偏心配产管柱目前为现场最广泛采用的一种配产管柱。如图2-10所示,它由油管、偏心配产器、油井封隔器、撞击筒、尾管和底堵等组成。

偏心配产器工作原理:如图2-11所示,堵塞器坐于偏孔后,密封段的进液槽对准偏孔的进液孔,密封段与偏孔间有三组盘根封隔。正常生产时油流从油、套环形空间经偏孔的进液孔,堵塞器的进液槽、油嘴、出液槽流进油管。

B.井下油嘴的选择:

控制各开采层段的生产压差,是依靠各层段所对应的油嘴来实现的。目前选择油嘴的方法有:

1.经验法(或称调试法)

根据分层配产量和油层的实际情况,换几次井下油嘴,进行调试,直到达到配产要求为止。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简单,但准确性较差,调试所化时间长。

图2-9分层开采井下管柱结构示意图图2-11偏心配产管柱图2-12 偏心配产器工作原理图

1-工作筒;2-堵塞器;3-盘根;

4-油嘴;5-进液孔;7-主通道;8-盘通

2.嘴损曲线法

(1)所需的资料

1)给定每层的配产量

根据每口井估计的控制面积,估算出分井、?分层的地

质储量,再结合分层测试了解分层生产能力,以及国家对产

量的计划,然后再确定配产量。

2)嘴损曲线

对每一个油嘴尺寸进行试验,通过不同的产量,?就可

获得与其对应的不同嘴损压差值,更换不同的油嘴尺寸,则

可获得相应的油嘴、产量、嘴损压差的关系曲线,如图2-13

所示。

3)分层指示曲线

油井各层段同时生产时,?测得不同制度下各层的压力

图2-13 嘴损曲线图版

ΔP=分层流压-基础流压

与产量的关系曲线。

(2)井下油嘴配产原理

油井配产时,各层段要求的生产流压和产量各不相同,其中某一层的流压最低,用此最低的流压作为全井的基础流压或全井流压。此层段不配井下油嘴,而是通过井口油嘴进行控制,其它各层段的流压与此层段流压的差值作为各层油嘴的“节流损失”值,即利用井下各层对应的油嘴调节到全井流压值。因此,利用井口及井下油嘴的联合控制作用,达到分层配产的要求。

(3)井下油嘴选择步骤

①按给定的各层段配产量值,在分层指示曲线上查出对应的配产流压值;②在各层配产流压值中,选出其中的最低流压作为全井配产流压,称为基础流压,各层的流压与基础流压之差,即为嘴损压差△p ,并算出嘴损平方根值p ?;③在嘴损曲线图版上,根据各层配产量值和各层所需嘴损的平方根值,查出对应的井下油嘴尺寸。

安有井下油嘴的油井,井口油嘴一般可比配产前的嘴子大1毫米。

例2-6 某井配产前井口油嘴为5毫米,配产前测得的层段指示曲线如图2-14所示。?现分配各层的配产量分别为甲层段12t/d ;乙层段15t/d ,丙层段10t/d 。?试选择各层段的井下油嘴。

解:根据各层的配产量由分层指示曲线上查得的流压分别为:甲层段流压9.52MPa ;乙层段流压9.85 MPa ,丙层段流压9.55 MPa 。确定9.52 MPa 为基础流压,依此计算各层段嘴损分别为,甲层段△p =0;乙层段△p =0.33 MPa ;丙层段△p =0.03 MPa ,嘴损平方根值分别为,甲层段p ?=0;乙层段p ?=0.181 MPa ;丙层段p ?=0.?0548 MPa 。

因甲层段△P =0,丙层段嘴损很小,可不装油嘴,?所以只需

配乙层段,?由乙层段配产量15t/d 及嘴损平方值0.181 MPa 从嘴

损曲线图版上查得井下油嘴应为3.3毫米。井口油嘴为6毫米。

以上计算的嘴损压差△p ,未考虑层段间液柱的重量,因此,

?只有当层段间距离较近时才可忽略液柱重量的影响。如果层段间

距离较大,则必须考虑层段间液柱重量的影响。

当计算的层位在当作基础流压层之上时,嘴损压差

△p =该分层的流压-?基础流压+层段间液柱压力;

当计算的层位在当作基础流压层之下时,嘴损压差

p =该分层的流压-基础流压-层段间液柱压力。

五.自喷井的管理与分析

自喷是最简单最经济的采油方法。因此,生产时应尽量延长油井的自喷期。地层储存有充足的石油并具有把油举升出地面的高压,这只是自喷的必要条件,而采油压差?(地层压力与井底流压之差)、油管尺寸是否合理,井筒积水、出砂和结蜡等情况的出现,都是影响油井自喷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在较高产量的条件下,在井筒中消耗最小的能量,使油井维持较长时间的自喷开采,必须作好油井的管理与分析工作。

一、自喷井的管理

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管好采油压差;取全取准生产资料;维持油井的正常生产。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都不能使油井稳定自喷高产。

管好采油压差才能管到油层中去,以达到控制油层中油、水的流动规律和注采(油井方面)平衡,真正挖掘油层的生产能力。

油井的生产资料是油井分析、管理的依据,也是判断静态资料可靠性的依据,因此,必须取全取准所要求的资料。

在生产过程中,既便在合理的采油压差条件下生产,如地面设备管理不当,或井中出现结蜡、砂堵、

图2-14 分层指示曲线

出水等情况,也将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因此,都必须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油井合理工作制度的确定

合理工作制度是指在目前油层压力下,油井以多大的流压和产量进行工作。油井的合理采油压差(生产压差)就是油井的合理工作制度,采油压差是通过变换油嘴大小来控制的,因此,确定合理的工作制度就是选择合理的油嘴直径。在油田勘探开发初期或不注水开发的油井,通过系统试井确定工作制度。其作法是:连续换4~5个大小相邻的油嘴,每换一次油嘴待生产稳定时,即产量、压力、油气比、含水、含砂等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很小时(<10%),用这些数据画出系统试井曲线,如图2-15所示。

从图中可看出,当油嘴由小换大,流压逐渐降低,由于采油压差

逐渐增大,使含水、含砂逐渐升高。产量和油气比的变化则是:在小

油嘴时,由于p wf 大,采油压差小,所以产量较小,流动速度低易为

泡流,气体从油中滑脱形成较大的油气比。在大油嘴时,当流压小于

饱和压力,气体在油层中就分离出来,形成两相流动,使油井产量增

加幅度降低,产量曲线变缓,而油气比增大。气体是举升的能量,因

此,在确定油井工作制度时,可选择产量较高、油气比较小、流压大

于饱和压力、含水、含砂较少、生产稳定的油嘴作为生产油嘴。

对注水开发的油田,油井的合理工作制度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

面:

(1)?在较高的采油速度下生产。油井的采油速度是指油井年采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在稳定生产情况下,油井的采油速度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100??=地质储量全年正常生产天数日采油量采油速度 (2)保持注采、压力平衡,?使油井有旺盛的自喷能力。大庆油田采用注水开发曾实现了较长时期保持在原始油层压力附近稳定高产。

(3)保持采油指数稳定。

(4)保持水线均匀推进,无水采油期长,见水后含水上升速度慢。

(5)合理生产压差应能充分利用地层能量又不破坏油层结构,?原油含砂量不超过一定的百分数值。 综合考虑以上各种要求所确定的工作制度,称为合理的工作制度。当注采不平衡需要改变采油速度,油井进行措施(修井、增产等)后;含水、含砂上升过快;需要改变采油方法等,则需确定新的合理工作制度。

2.取全取准生产资料

资料是油井分析管理的重要依据,油井资料主要是产量资料、压力资料、流体性质资料等。

(1)产量资料

包括油、气、水、砂的产出量。油气混合物喷出地面经油气分离器分离后,分别进行量油、测气。通过井口取样进行含水量、含砂量的分析。

(2)压力

在生产管理工作中,每天要记录油压、套压,定期测试地层压力、井底流动压力。从压力变化和产量的变化现象中进行分析,找出油层内和油井内影响正常生产的原因,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油井保持稳定高产。

(3)流体性质

主要指油、气、水的性质。

油的性质包括:密度、粘度、凝固点、含盐、含硫、含蜡等。

气的性质包括:天然气的相对密度,所含甲、乙、丙、丁、戊烷等组分的数量,以及天然气中所含CO 2及H 2S 的程度。

利用油、气的性质,可分析对比开采层位是否有变化,是否有新的层位参加生产。

地层水的性质包括:矿化度、水型。依靠这些资料可分析油井产的水是边水、夹层水,还是注入水。 以上油、气、水的性质一般在化验室进行分析求得。

油井工作制度确定以后,在生产中根据取得的各项资料进行分析,维持油井的正常生产。

二、自喷井的生产分析

油田投入开发后,在开采过程中油层的状况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这些变化是通过生产井油、气、水的产量和压力的改变而反映出来。因此,我们要及时掌握和分析这些变化,控制不利因素,使油井的工作制度同油层的变化协调一致。

油井生产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油井的工作制度是否合理,合理的工作制度应能使产量、压力、油气比、含水、含砂量等平稳,充分发挥各层的作用;分析产量、压力、采油指数、含水、含砂等的变化及其原因;油井井筒及地面流程、设备的技术状况;对注水开发的油田,分析油井是否见到了注水效果,见水与生产压差、采出地下体积、累积注水量、注采比的关系;修井等增产措施后的效果分析。

分析的程序应是逐次从地面到井筒最后分析油层。

(一)井筒分析

1.压力间关系

由前面的讨论可知,不计动能消耗的情况下,油管系统的压力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g L p p p m 6fr t w f 10ρ-++= (2-51)

式中 10-6L m ρ── 油管中油气混合物的重力损失,MPa ; m ρ ── 油管中混合物平均相对密度,kg/m 3;

p fr ──沿油管流动摩擦阻力损失,MPa ;

p wf ── 井底流压,MPa ;

p t ── 油管压力,MPa ;

L ── 油层中部深度,m 。

套管系统压力关系用下式表示: g H p p p mt 6

g c w f 10ρ-++= (2-52)

式中 mt ρ ── 油套环空液面以下液体的平均密度,kg/m 3;

H ── 环形空间中的液柱高度,m ;它取决于流压p wf 与饱和压力p b 的关系

p g ── 由环形空间气柱所造成的压力,MPa ;因气体重度很小,p g 可忽略不计;

p c ── 套管压力,MPa 。

则 g H p p mt 6c w f 10ρ-+= (2-53)

由式(2-94)和式(2-96)可得出套压与油压的关系: =++-g L p p m 6fr t 10ρg H p mt 6c 10ρ-+

当p wf <p b 时,井底有自由气,整个环形空间全被气体充满,环形空间的液面在管鞋附近,可认为H ≈0、p t ≈p c ,即套压近似地反映了井底流动压力的大小。

故 p c >p t

当p wf >p b 时,井底无自由气,天然气在距井底某一高度(井筒压力等于或小于p b 的地方)处才从油中分离出来。

一般情况下L>>H ,使 g L m 610ρ->g H mt 610ρ-

所以 p c >p t

在少数油井中也有p c <p t 的情况,出现套压小于油压的原因,一般认为油井温度低、油稠,环形空间中液面很高,H 与L 相差不大,致使g H mt 610ρ->g L m 610ρ-+p fr ,造成p c <p t 的现象。

综上所述,油井正常生产时,各压力之间的关系为:p r >p wf >p c >p t >p B ,p B 为油嘴后压力。

2.生产分析

油井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产油量q0、生产气油比R P、溶解气油比R s、含水量fω、流压p wf、套压p c、油压p t、油嘴后压力(或回压) p B等参数,一般比较平稳。如果这些参数突然发生变化,则应及时分析,找出原因,采取措施,使油井保持稳定生产。以下仅就影响几个参数变化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

(1)油压的变化

油压是油流到井口的剩余压力,油压的变化除了由于油层能量供给发生变化外,在日常油井生产分析中,常见到的情况有:油压降低和油压增加。油压降低的原因有:油管结蜡、原油脱气、含水增多,增加了井筒中的流动阻力或加大了液柱的重力,换大油嘴(?或油嘴被刺大)也会使油压减小;油压增加的原因有:换小油嘴(或油嘴被堵)、地面流程中出现故障引起回压变化。例如,地面管线结蜡,油流不畅,都会使油压增加,影响油井生产。因此,在生产管理中,应尽可能在油压两倍于回压下工作。

(2)套压的变化

油嘴换小(或被堵)使油压上升,也导致井底流压升高因此套压也随之增高;如井底发生堵塞,环形空间中由于砂桥、稠油、结蜡的堵塞,都会使套压下降。

(3)油井产量、油气比等参数的突然变化

当流压高于饱和压力时,每生产一吨油所产出的天然气量,应保持在溶解油气比的数值上,当井底流压低于饱和压力时,油气比将上升,井筒和井底发生堵塞时,产量会下降,油气比会升高。

总之,生产中发生故障,都将从产量和压力的变化反映出来。例如,油井结蜡,则会引起油压下降,流压上升、套压升高、产量下降。如油压、流压、套压都上升,但产量却下降,则可分析为由于出油管线有堵塞的结果。

(二)油层分析

注水开发的油井出现生产不正常时,在排除了地面、井筒中可能出现的原因之后,要进行地下油层分析。主要分析油层内能量供消平衡中压力变化对自喷井生产的影响;注入与采出的平衡情况;多油层非均质对油井生产的影响;油层生产能力的变化,见水前后有关参数变化等。以下对压力、含水、采油指数的变化所反映的特征进行分析。

1.油层压力

油层压力是驱油能量大小的标志,保持油层压力对油田的稳产、高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油田开发前,油层各处呈均衡承压状态,此时油层孔隙中流体所承受的压力,称为原始油层压力。

P ri=10-3αγw H (2-54)

式中: p ri──原始油层压力,MPa;H──油层中部深度,m;

γw──水的相对密度;α──压力系数,无因次,一般取0.8~1.2。

由于油田水的矿化度,重度不同以及地质构造作用的影响,地下水与地表的连通情况的影响,各油田的压力系数是不相同的。但一般是0.8~1.2的范围内,凡是压力系数在0.8~1.2范围以外的低值或高值均属异常,这与地层的断裂和剥蚀作用有关。

油层投入生产后,各井的油层压力均会有变化,变化的大小取决于驱动方式和采油速度。注水开发的油田,取决于注入量与采出量的平衡程度,采的多、注入少则油层压力下降,如要油层压力保持在原始油层压力附近,则注采比需保持在1左右。?油层压力低于原始油层压力,则应使注采比大于1。?我国某油田的开发经验证明:当油层压力降不低于490kPa时,油井自喷能力仍比较旺盛。因此,各油田应定出原始油层压力允许的下降值,做为一个开采界限。

油井的含水上升速度,常是随着注采比的增加而加快。此外,油层的非均质程度愈大,油水的粘度差别愈大,在相同的注采比条件下,油井含水上升也愈快。

2.井底流压

井底流压受流体在油层中流动阻力及井筒流体重度变化的影响。

在油层中,注水见效油层压力要恢复,在油井工作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一般流压也要随之上升。油井含水后,油层中水驱油,油水混合流动时的阻力如小于纯油流阻力,则井底流压上升,反之,则下降。

在井筒中,含水上升时,由于水里不含有气体,在产液量相同的情况下,液气比下降,混合物平均密度增加,因此,井底流压也上升。又因井筒各断面的气体流量是上部多、下部少,气流量大的地方携带油、水能力强,气流量少的地方携带能力差,所以在含水井中,上部流压梯度小,下部流压梯度大。

3.含水的影响

如上所述,油井含水使井中混合物密度加大,重力消耗加大,致使油井自喷能力减弱,甚至停喷。油井停喷的井底流动压力,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p wft =9.8H ×10-3

[(1-f w ) γm +f w γw ]+t p ' (2-55) 式中 p wft ── 停喷时的井底流动压力,MPa ; H ── 油层中部深度,m ;

f w ── 停喷时含水百分数,%; t p ' ── 停喷时的油压,MPa ;

γw ── 水的相对密度,无因次;

γm ── 油气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密度,无因次。γm 可按油井正常生产时计算。

γm =3-t

wf 109.8H ?-p p (2-56)

式中:p wft 、p t ── 分别为油井正常生产时的流压和油压,MPa 。

例2-7 某油井油层中部深度为2000m ,正常生产时流压为15.582MPa ,油压为0.582 MPa 。若油井含水上升,油压降至0.490 MPa ,油井即停喷。试计算不含水,以及含水10%、?20%、30%时的停喷压力。 解:井筒中油气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密度为:

γm =0.0098H t wf p p -=2000

0.0098582.0582.15?-=0.75 不含水时停喷压力为:

p wft =0.0098H γm +t p '=0.0098×2000×0.75+0.490=15.19 MPa

含水10%时停喷压力为:

p wft =0.0098H[(1-f w ) γm +f w γw ]+t p '=0.0098×2000×[(1-0.1)×0.75+0.1]+0.49=15.68 MPa 含水20%、含水30%时的停喷压力,利用式(2-98)经计算分别为16.17MPa 、16.66MPa 。

从计算中可看出,含水愈多油井愈易停喷。此外,在多油层的情况下,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同见水层的压力高底及该层在全井中生产地位有关,主力油层出水,一般是含水上升速度快;而非主力油层出水,则往往含水上升缓慢;注水强度大,一般油井含水上升速度也快,反之则低。所以,含水上升速度,可反映见水层与主力油层的关系,反映注水强度等因素。

4.采油指数

采油指数是指单位压差的原油日产量,用J o 表示。 wf s o p p q J o -=

(2-57) 式中:J o ── 采油指数,m 3/(d ·kPa);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从径向流公式J o =2πkh /{μ0B 0[ln(r e /r )-0.5+s]}可看出,采油指数J ?与油井泄油面积,流动系数kh /μ0有关。采油指数的大小,反映着油层生产能力的高低,届时可用来分析油井产量下降的原因。例如油井出砂、油层结蜡、原油粘度的变化,都会使采油指数改变;此外,修井及增产措施的效果好坏,都可由采油指数的变化进行分析。

(三)油井综合分析的方法

同一油藏上的油井,它们处于同一个水动力系统,一口井的工作制度改变都将影响其它油井,因此,在作油井分析时,必须联系周围的注水井及相邻油井的动态进行综合分析。分析时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1.掌握油层、油井的情况

掌握油层的非均质程度,?配产层段划分情况,油水井各层连通情况,油层压力、饱和压力、原始油气比、渗透率、原油地下粘度等;了解清楚全井射开的油层数、有效厚度,井下技术情况,如管柱结构、封隔器、配产器位置及密封情况。

2.掌握油井生产情况

油嘴尺寸、产量、油压、套压、流压、油层压力、?含水、油气比,油、水化验资料、油井采油史等资料。

3.进行油井综合分析

根据油层动态,如油层压力、饱和压力、?渗透率的变化,注水井注水层位、注水强度、注入压力、注入量有无变化;然后根据掌握的油井生产情况,检查生产压差,地、饱压差,流、饱压差,油、套压、产量、采油指数、含水、油气比等参数变化情况。此外,还要考虑井内有无砂堵、蜡堵,有无积水,油层有无泥浆污染,井下技术情况,相邻油井的动态,结合油井开采史进行分析。

4.制定措施

通过分析找出变化的原因,制定措施,?实施后并观察判断措施的正确性。

海上油气开采工程与生产系统教程

海上油气开采工程与生产系统 中海工业有限公司 第一章海上油气开采工程概述 海底油气资源的存在是海洋石油工业得以进展的前提。海洋石油资源量约占全球石油资源总量的34%,全球海洋石油蕴藏量约1000多亿吨,其中已探明的储量约为380亿吨。世界对海上石油寄予厚望,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在进行海上石油勘探,其中对深海进行勘探的有50多个国家。 一、海上油气开采历史进程、现状和今后 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海洋油气开发经历如下几个时期: 早期时期:1887年~1947年。1887年在墨西哥湾架起了第一个木质采油井架,揭开了人类开发海洋石油的序幕。到1947年的60年间,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个滩海油田,大多是结构简单的木质平台,技术落后和成本高昂困扰着海洋石油的开发。 起步时期:1947年~1973年。1947年是海洋石油开发的划时代开端,美国在墨西哥湾成功地建筑了世界上第一个钢制固定平台。此后钢平台专门快就取代了木结构平台,并在钻井设备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世纪70年代初,海上石油开采已遍及世界各大洋。 进展时期:1973年~至今。1973年全球石油价格猛涨,进一步推进了海洋石油开发的历史进程,特不是为了应对恶劣环境的北海和深水油气开发的需要,人们不断采纳更先进的海工技术,建筑能够抵御更大风浪并适用于深水的海洋平台,如张力腿平台(TLP)、浮式圆柱型平台(SPAR)等。海洋石油开发从此进入大规模开发时

期,近20年中,海洋原油产量的比重在世界总产油量中增加了1倍。进军深海是近年来世界海洋石油开发的要紧技术趋势之一。 二、海上油气开采流程 海上油气田开采可划分为勘探评价、前期研究、工程建设、油气生产和设施弃置五个时期: 勘探评价时期:在第一口探井有油气发觉后,油气田就进入勘探评价时期,这时开发方面的人员就开始了解该油气田情况,开展预可行性研究,将今后开发所需要的资料要求,包括销售对油气样品的要求,提交勘探人员。 前期研究时期:一般情况,在勘探部门提交储量报告后,才进人前期研究时期。前期研究时期要紧完成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总体开发方案(ODP)。前期研究时期也将决定油气田开发基础,方案的优化是最能提高油气田经济效益的手段。因此,在可行性研究和总体开发方案 ( ODP )上都要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并得到石油公司高级治理层的批准。 工程建设时期:在工程建设时期,油藏、钻完井和海洋工程方面的要紧工作是成立各自的项目组,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和治理体系,组织差不多设计编写并实施,对工程质量、进度、费用、安全进行全过程的治理和操纵,使之达到方案的要求。油藏项目组要紧进行随钻分析和井位、井数等方面调整;钻完井项目组紧密与油藏项目组配合进行钻井、完井方案的实施;海洋工程项目组负海上生产设施的建筑;生产方面的人员也会提早介入,并进行投产方面的预备。

中国近海油气田分布

中国近海油气田分布我国主要的海上油田有: 近海油令田伯布 【埕北油田】 謀州如弋凝析油气田 西江24T油田 绥中36-1油 犬然气亍泡 卜|輝州g七油田 蓬莱旧-3油田 漓洲1“1油 歧口 18-1油 秦皇S32-6油田 歧口 17-2. 1卜空油 田 陆丰门-1油田 陆^22-1油田 凉花11叫油 西江次-3油田 涯洲11-4 口油堆北油田 渤中34-2/4油 平湖油气田 澜洲1「4油 爭禺4吃油 田 惠H32-2油田 惠州邀-5油田 惠州乾-3油田 东方1T气田 惠州那T油田 I文昌油田群 崖城141气田 番禺A1油田

1972年12月发现,中日双方合作进行开采,1985年10月B平台投产,1987年1月A平 台投产。 【渤中油田群】 由渤中28-1 油田、渤中34-2 油田和渤中34-4 油田组成。其中,渤中28-1 油田于1981 年5月发现,1989年5月投产。渤中34-2油田和渤中34-4油田于1983年5月发现,1990 年6 月建成投产。 1999年最新发现渤中29-4 油田、渤中25-1 油田。 【渤西油田群】 由歧口17-2 油田、歧口1 7-3油田、曹妃甸18-2和歧口18-1 油田形成渤西油田群。其中,歧口18-1油田于1992年1月发现,1997年12月投产。歧口17-3油田于1993年6 月发现,1997年12月建成投产。 1999年最新发现曹妃甸11-1 油田。歧口1 7-2油田新打31口生产井,平均井深2262米,平均建井周期5.66天。200年6月14日。歧口1 7-2油田提前半个月投产。年生产能力为55 万吨。 2000年发现歧口18-2 含油构造。科麦奇发现了曹妃甸12-1 含油构造。 【渤南油田群】 南堡35-2 等。 【锦州20-2 凝析油气田】 油田于1985 年11 月发现,1992年8月投产。 【锦州9-3 油田】 油田于1988 年11 月发现,1999年10 月30日投产。该油田年产能力为100万吨,地质储量3080 万吨。 【绥中36-1 油田】 绥中36-1 油田是迄今中国海上发现的最二大的油田。它位于渤海辽东湾海域,距辽宁省绥中县近岸46 公里。油田所处水深为32 米,一般年份冬季有流冰,寒冷年份将出现冰封。 该油田于1987年6月正式发现,发现时油田面积为24平方公里,地下油藏深度1600米,

国内外海洋石油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海洋石油开发现状 世界石油开发已有200 多年的历史,但直到19 世纪61 年代末期,才真正进入近代石油工业时代。1869 年是近代石油工业纪元年,从此,世界石油产量开始迅速增长。尽管在19 世纪末,美国已在西海岸水中打井,开始了海洋石抽生产,但真正成为现代化海洋石油工业,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海洋石袖是以1947 年美国成功地制造出第一座钢质平台为标志,逐步进人现代化生产。 1990-1995 年期间全世界除美国外有718 个海上新拙气田进行开发。最活跃的地区在欧洲,有265个油气田进行开发,其配是亚洲,有l88个,非洲102 个,拉丁美洲94 个,澳大利亚41 个,中东21 个。 1990 -1995 年期间开发的海上新油气目中,储量、天然气田生产能力、油田生产能力排在~ 前 5 位的国家如下图所示。在此期间,全世界18个国家开发的海上油气田数见表 发展最快的是北美,从1989 年的410 口上升到1993 年的500口。全世界有242 个海上油气田投入生产,其中油田139个,气田103个。从分布上看,西北欧居第一位,共投产67个油、气田,其中油田40个,气田27个。在此期间全球海洋石油总投资额为3379亿美元。 1990-1995年期间,全世界(不含美国)共安装了7113座平台,其中有83座不采用常规固定式平台,而采用半潜式、张力腿式和可移式生产平台。巴西建造了300~1400m深的采油平台,挪威建造的张力腿平台水深达350m,中国南海陆丰22I生产储

油船和浮式生产系统工作水深约为355m。有41个国家大约安装370多座水深不超过60m的浅水采油平台。 总之,世界平台市场需求量增加,利用率在提高。 二、海洋石油开发技术与发展趋势 石油是重要战略物资各国都很重视。21世纪,石油和天然气仍将是世界主要能源。世界油气资源潜力还相当大,有待发展先进技术,进一步加强勘探和开发,以提高发现成功率和采收率,降低勘探开发成本。 海洋石油的开发已为全世界所瞩目,世界海洋石油的日产量也在逐年增长。随着陆上石油逐渐枯竭,海上油气的开采将会越来越重要。同时,由于开采技术的不断提高,海洋石油的开发也将不断向南、深、难的方向发展,其总的趋势如下。 (一)石油地质勘探技术 今后的世界石油勘探业将是希望与困难井存。一方面,还有许多远景盆地有待勘探,成熟盆地还有很大的勘探潜力。油气新远景区可能是深海水域、深地层和北极盆地。另一方面,20世纪四年代的油气勘探己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世界范围内寻找新油气田,增加油气勘探储量,提高最终采收率的难度越来越大,油气田勘探开发成本直线上升。石油地质工作者将面临降低勘探成本、提高探井成功率,增加探明储量的挑战。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今后的石油地质科技将向三个方面发展. ①加强盆地数字模拟技术的研究,以深入解剖盆地,揭示油气分布规律, ②加强综合勘探技术的研究,以提高探井成功率,降低勘探成本; ③加强开发地质研究,探明石油储量,帮助油藏工程师优化石油开采,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 (二)地质勘探技术 海上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海上数据采集将越来越多地采用多缆、多震源及多船的作业方式,这样可大大提高效率,降低费用,研究和应用适于海上各种开发区的观测方法,实现海上真三维地震数据来集;研究大容量空气枪减少复杂的气枪组合;开发海上可控震源;不断增大计算机容量,提高三维处理技术,计算机辅助解释系统的发展将进一步满足人机交互解释的需要,并向小型、多功能、综合解释方向发展。对未来交互解释站计算机能力的期望是100 MB的随机存取存储器;2000万条指令∕s,高分辨率荧光屏,软件可移植性。新一代交互解释站将具有交互处理能力,具备叠前、叠后、反演、模拟等处理功能,能作地质、测井、VSP横波资料的综合分析和解释,将物理的定量分析和地质信息结合起来,进行地层和岩性解释。 (三)钻井工艺技术 钻井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钻井技术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勘探的效果和油气的产量,而且由于钻井成本占勘探开发成本的大部分,因此,它直接关系到油田勘探开发所需要的投资额。基于这一点,提高钻井技本水平和钻井效率、降低钻井戚本对油气田勘报开发具再重要意义。 过去的10年是钻井技术发展的10年,钻井技术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随钻测量系统可以把井眼位置、钻井妻数和地层参数及时传送到地面,从而能够实时了解井下情况和监测钻进过程,随锚测量还大大提高了钻井的安全性相钻井效率,地面数据采集与处理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信息网络,提高了钻井过程的实时控制和预测能力,实现钻井过程的系统优化、连续控制井眼轨迹技术提高了定向钻井水平;基础研究的加强,促进了钻头设计、钻头性能预测等方面的改善;聚晶金刚石钻头的发展和新型的聚晶金刚石钻头的出现,不仅显著提高了钻头机械钻速,而且成功地解决了非均质破裂研磨性地层的经济钻进问题;优质泥浆和固控技术解决了复杂地层的钻井问题,提高了钻

中国海洋石油的海上油田开发技术现状和展望

中海油在海上油田开发中的钻完井技术现状和展望 姜伟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摘要:本文总结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海上油田勘探、开发和生产中,结合海上油田开发的需要和特点,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逐步的掌握了在中国近海开发油田的关键技术及其特点。同时根据目前国外的开发技术发展现状,结合中海油自身的特点,针对海上油田开发的具体不同的需求。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不断努力,中海油已经掌握并形成了一整套的海上油气田开发的钻完井工程技术。并且形成了以海上油田开发为目标的优快钻完井技术体系;大位移钻井技术体系;稠油开发钻完井技术体系;海上丛式井和加密井网钻完井技术体系;海上疏松砂岩油田开发储层保护技术体系;海上平台模块钻机装备技术体系等八大技术特色和体系;在海上油田的开发和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在为海洋石油未来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海洋石油海上油气开发技术挑战钻完井工程关键技术体系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源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进入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的改革开发,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28年来,海洋石油工业在对外合作开发海上油气资源的过程中,遵循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并且成功的实现了由浅水向深水、上游向下游、单一的勘探开发向综合能源公司发展的三个跨越。并且逐步形成和建设了一个现代化的海洋石油工业体系。 1.中国海上油气开发的概况和挑战 在中国近海开发油气资源,在技术、资金、自然环境等方面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对于

钻完井工程而言,我们主要面临三大挑战: 首先是海洋环境的挑战,在海上钻井,除了我们通常的地下各种工程地质问题以外,海洋自然环境条件大大的增加了我们工作的难度。北冰南风是我们要面临的海洋开发的自然环境条件中的最大难题和挑战。 第二个挑战是海上油田开发,钻完井工程投资高、风险大,昂贵的海上开发费用和海上钻完井作业成本与经济有效的开发海上油田的挑战。 第三个挑战是以渤海稠油开发、南海西部高温高压地层的钻探、南海东部深水生产装置周边油田的经济开发为代表的海洋钻完井技术的和安全风险控制的挑战。 中国海上油田的发展主要还是根据油田自身的油藏性质和特点,结合油田的具体特征和开发的需求,中国海油逐步形成了渤海、东海、南海东部,以及南海西部,这四个海域为主体的油田开发体系。中国海洋石油的勘探工作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以来,逐步发展和成长起来了。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对外合作和自营勘探开发的步伐的加快,我们海上油田原油产量不断攀升。1982年原油产油不足10 万顿。2010年我们油气产量将达到5000万顿油气当量,实现了几代石油人的追求与梦想,在我国成功的的建成了一个海上的大庆油田。 2.中国海上油气开发钻完井工程八大技术体系 在中海油近年来生产规模迅速上升的同时,在油田开发生产中也逐步的形成了油田开发中的钻完井工程技术八大技术体系,并且在海上油田开发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1海洋石油优快钻完井技术体系: 优快钻井技术是中海油钻完井特色技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我们在学习了国外先进技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渤海油田的具体情况,在开发油田的钻井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钻井速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1] [2],直接产生的效果就是带动了一大批渤海边际油田的开发,使得一批勘探探明的地下储量,变成了可以投入开发产生效益的油田。从渤海QK18-1项目开始,

海上石油开采

海上石油开采 海上油气开发海上油气开发与陆地上的没有很大的不同,只是建造采油平台的工程耗资要大得多,因而对油气田范围的评价工作要更加慎重。要进行风险分析,准确选定平台位置和建设规模。避免由于对地下油藏认识不清或推断错误,造成损失。60年代开始,海上石油开发有了极大的发展。海上油田的采油量已达到世界总采油量的20%左右。形成了整套的海上开采和集输的专用设备和技术。平台的建设已经可以抗风、浪、冰流及地震等各种灾害,油、气田开采的水深已经超过200米。 当今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尚未勘探或充分勘探,深部地层及海洋深水部分的油气勘探刚刚开始不久,还会发现更多的油气藏,已开发的油气藏中应用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可以开采出的原油数量也是相当大的;这些都预示着油、气开采的科学技术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石油是深埋在地下的流体矿物。最初人们把自然界产生的油状液体矿物称石油,把可燃气体称天然气,把固态可燃油质矿物称沥青。随着对这些矿物研究的深入,认识到它们在组成上均属烃类化合物,在成因上互有联系,因此把它们统称为石油。1983年9月第11次世界石油大会提出,石油是包括自然界中存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烃类化合物以及少量杂质组成的复杂混合物。所以石油开采也包括了天然气开采。 石油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石油是重要能源,同煤相比,具有能量密度大(等重的石油燃烧热比标准煤高50%)、运输储存方便、燃烧后对大气的污染程度较小等优点。从石油中提炼的燃料油是运输工具、电站锅炉、冶金工业和建筑材料工业各种窑炉的主要燃料。以石油为原料的液化气和管道煤气是城市居民生活应用的优质燃料。飞机、坦克、舰艇、火箭以及其他航天器,也消耗大量石油燃料。因此,许多国家都把石油列为战略物资。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能源消费的构成中,石油已超过煤而跃居首位。1979年占45%,预计到21世纪初,这种情况不会有大的改变。石油制品还广泛地用作各种机械的润滑剂。沥青是公路和建筑的重要材料。石油化工产品广泛地用于农业、轻工业、纺织工业以及医药卫生等部门,如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制品,已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1982年世界石油产量为26.44亿吨,天然气为15829亿立方米。1973年以来,三次石油涨价和1982年的石油落价,都引起世界经济较大的波动(见世界石油工业)。 油气聚集和驱动方式油气在地壳中生成后,呈分散状态存在于生油气层中,经过运移进入储集层,在具有良好保存条件的地质圈闭内聚集,形成油气藏。在一个地质构造内可以有若干个油气藏,组合成油气田。 储层贮存油气并能允许油气流在其中通过的有储集空间的岩层。储层中的空间,有岩石碎屑间的孔隙,岩石裂缝中的裂隙,溶蚀作用形成的洞隙。孔隙一般与沉积作用有关,裂隙多半与构造形变有关,洞隙往往与古岩溶有关。空隙的大小、分布和连通情况,影响油气的流动,决定着油气开采的特征(见石油开发地质)。油气驱动方式在开采石油的过程中,油气从储层流入井底,又从井底上升到

石油的开发与开采概念

石油的开发与开采概念 渗透率 有压力差时岩石允许液体及气体通过的性质称为岩石的渗透性,渗透率是岩石渗透性的数量表示。它表征了油气通过地层岩石流向井底的能力,单位是平方米(或平方微米)。 绝对渗透率 绝对或物理渗透率是指当只有任何一相(气体或单一液体)在岩石孔隙中流 动而与岩石没有物理化学作用时所求得的渗透率。通常则以气体渗透率为代表,又简称渗透率。 相(有效)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 多相流体共存和流动于地层中时,其中某一相流体在岩石中的通过能力的大小,就称为该相流体的相渗透率或有效渗透率。某一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是指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地层压力及原始地层压力 油、气层本身及其中的油、气、水都承受一定的压力,称为地层压力。地层压力可分三种:原始地层压力,目前地层压力和油、气层静压力。油田未投入开发之前,整个油层处于均衡受压状态,没有流动发生。在油田开发初期,第一口或第一批油井完井,放喷之后,关井测压。此时所测得的压力就是原始地层压力。 地层压力系数 地层的压力系数等于从地面算起,地层深度每增加10米时压力的增量。 低压异常及高压异常 一般来说,油层埋藏愈深压力越大,大多数油藏的压力系数在0.7-1.2之间,小于0.7者为低压异常,大于1.2者为高压异常。 油井酸化处理

酸化的目的是使酸液大体沿油井径向渗入地层,从而在酸液的作用下扩大孔隙空间,溶解空间内的颗粒堵塞物,消除井筒附近使地层渗透率降低的不良影响,达到增产效果。 压裂酸化 在足以压开地层形成裂缝或张开地层原有裂缝的压力下对地层挤酸的酸处理工艺称为压裂酸化。压裂酸化主要用于堵塞范围较深或者低渗透区的油气井。 压裂 所谓压裂就是利用水力作用,使油层形成裂缝的一种方法,又称油层水力压裂。油层压裂工艺过程是用压裂车,把高压大排量具有一定粘度的液体挤入油层,当把油层压出许多裂缝后,加入支撑剂(如石英砂等)充填进裂缝,提高油层的渗透能力,以增加注水量(注水井)或产油量(油井)。常用的压裂液有水基压裂液、油基压裂液、乳状压裂液、泡沫压裂液及酸基压裂液5种基本类型。 高能气体压裂 用固体火箭推进剂或液体的火药,在井下油层部位引火爆燃(而不是爆炸),产生大量的高压高温气体,在几个毫秒到几十毫秒之内将油层压开多条辐射状,长达2~5m的裂缝,爆燃冲击波消失后裂缝并不能完全闭合,从而解除油层部分堵塞,提高井底附近地层渗透能力,这种工艺技术就是高能气体压裂。高能气体压裂具有许多优点,主要的有以下几点,不用大型压裂设备;不用大量的压裂液;不用注入支撑剂;施工作业方便快速;对地层伤害小甚至无伤害;成本费用低等。 油田开发 油田开发是指在认识和掌握油田地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在油藏上合理的分布油井和投产顺序,以及通过调整采油井的工作制度和其它技术措施,把地下石油资源采到地面的全过程。 油田开发程序

海上油气生产工艺

914.4毫米(36")井眼x119米 660.4毫米(26")井眼x335米 DST2:2433.0-2448.0m DST1:2521.0-2532.0m 212.7毫米(8-1/2") 图3-1 W12-1-6井井身结构图 311.2毫米(12-1/4")海上油气生产工艺讲义 第一章 生产工艺基础 第一节 井身结构 一、井身结构 1、各层套管的功用 1)隔水套管(导管) 为2~40m 2)表层套管 为了能控制溢流、井喷等紧急情况,需要安装井口防喷装置。这些装置就安在表层套管上。井喷关井时的巨大向上裁荷就由表层套管承担了。它是一段较长的无缝管。它的功用是: A )安装井口,承担井喷关井时的向上载荷; B )承担以后几层套管的部分重量; C )加固地表松软土层、流砂层等,保证钻井工作顺利进行; D )封隔地层破裂压力小的地层,防止井喷压井时压裂地层,

3)技术套管 亦称中间套管,是为了保证钻井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下的。其功用是: A)按可能使用的最大泥浆密度考虑,保护有可能被压裂的地层。 B)封隔漏、塌、喷地层。 C)解决上部与下部地层对泥浆密度提出的相互矛盾的要求。 D)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问题。 4)油层套管 也叫生产套管,用以封隔油、气、水层,以利于分层开采,防止底水,并形成生产通道,或用以封堵暂不开采的油、气层。 5)尾管 它用于保护生产层位,节约开支以及射孔等作用。 2、井身结构的确定 按地层破裂压力和实际情况设计各层套管下入深度。以W12-1-6井为例,其井身结构和各层套管下入深度见下图3-1。 二、下套管、注水泥 当钻达预定井段时,由专业人员使用下套管专业工具从地面下入规定尺寸的套管到预定深度,然后就开始固井注水泥作业,在套管与井眼之间注上水泥。 1、注水泥过程 注水泥的流程见图3-2。 1)下完套管以后,循环泥浆洗井,如图3-2a; 2)放入下胶塞,见图3-2b。注入水泥浆; 3)水泥浆注完以后,放上胶塞,替入泥浆。下胶塞到底时间视水泥量多少而定,可能在替泥浆之前,也可能在替泥浆开始之后。下胶塞到底被挡住之后,水泥浆蹩破下胶塞,自其孔中流出,从管外环空上返,如图3-2c; 4)替泥浆到上胶塞下行到与下胶密相碰时,注水泥工作结束。两塞相碰叫碰压,因此时泵压突然升高,如图3-2d; 5)如果水泥返高很高,可以用双级注水泥,即把注水泥工作分成两步来做,每—步的做法与上述相同。 图3-2 注水泥过程

我国油气田井开采的基本方法

我国油气田井开采的基本方法 目录 第一章油气井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油气井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不同类型气藏的压力特征 第三节油气流动特点 第四节油气的采输 第二章采油采气井控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第一节压力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第二节采油采气井控 第三章采油采气井控的基本装备 第一节采油采气井的井控设备 第二节采油采气井下管串 第三节井口井控设备 第四节采油气流程 第四章采油采气井控 第一节采油采气井控设计基本要求 第二节采油井的井控 第三节采气井井控 第四节注入井井控 第五节长停井、废弃井井控 第六节含硫化氢井的井控 第五章高压油气井操作规程及应急管理 第一节高压油气井操作规程 第二节油气井的压井技术 第三节井控应急管理 第六章附录 附录1: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石油与天然气井井控管理规定([2006]47号) 附录2: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采油采气井井控安全技术管理规定([2006]426号) 附录3:华北石油局、华北分公司采油采气井井控实施细则 附录4:油气井井喷着火抢险作法

第一章油气井的基本概念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不断延伸和扩大,特别是深层、高压油气藏的开发对井控和相关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震惊中外的2003年12月23日四川开县“罗家16H”井特大恶性井喷、硫化氢泄漏事故,再次提醒人们油气井井喷就是事故,井喷失控或着火是油气勘探开发中性质最为恶劣,损失难以估计的灾难性事故。地层流体(油,气、水)一旦失去控制就会导致井喷和井喷失控,就会打乱正常的采油采气生产秩序,甚至毁坏采输设备、破坏油气资源、污染自然环境,危及生产人员和油气井的安全。也由此产生了涵盖油气井勘探开发全过程的钻井、测井、录井、测试、井下作业、油气生产、注水(气)和报废井弃置处理等各环节的大井控理念,形成了钻井井控、作业井控、采油采气井控三项配套的井控技术系列。 与钻井井控、作业井控经历的经验、理论、现代井控发展阶段及配套的装备、工艺技术相比,采油采气井控工艺技术因其特殊性正在探索和走向成熟。一些高级别的先进的井控装置,大大地增强了采油采气监测、控制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本章是学习采油采气井控工艺技术的基础,从基础理论入手设置了油气井的基本知识、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压力特征、油气流动特点三节内容。力求让学员从先进、实用、操作性上,掌握学习采油采气井控的必备基础知识。 第一节油气井的基本概念 人们为了取得地下水开凿了水井。水井实际是水层与地面的通道。石油和天然气是埋藏在地下的宝贵矿产资源,为寻找开采和利用这些资源把它开采出来,也需要在地面和地下油(气)层之间建立一条油气通道,称为油井。 一般把进行油气勘探、索取油气层地质资料和开采石油、天然气所钻凿的岩石通道,统称为油气井。为使油气井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必须了解和掌握油气井的钻凿、油气井的完井井身结构、井身质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工艺技术,对于采油采气和充分利用油气资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油气井的基本知识 自然界中,某些矿藏深埋在地下,要想把它们开采出来,需要在地面和目的层之间建立一条通道,这条通道称为井。井的最古老的说法如水井就是水层到地面的取水通道。一般矿山把煤层、矿层到地面的运煤、运矿石的垂直通道叫竖井或斜井。油气工业把油气层至地面的采油气通道称为油气井。典型的石油钻井如图1-1所示。 1.油气井的定义

石油开采方法和开采流程

石油开采方法和开采流程 石油开采方法主要有:气举采油和深井泵采油,其中深井泵采油又分为有杆泵采油和无杆泵采油。有杆泵采油分为游梁式深井泵采油和螺杆泵采油等。无杆泵采油主要有电潜泵采油、水利活塞采油和射流泵采油等。方式有很多但主要的过程大多是一样的: 第一、测井工程: 在井筒中应用地球物理方法,把钻过的岩层和油气藏中的原始状况和发生变化的信息,特别是油、气、水在油藏中分布情况及其变化的信息,通过电缆传到地面,据以综合判断,确定应采取的技术措施(见工程测井,生产测井,饱和度测井)。 第二、钻井工程: 在油气田开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建设一个油气田中,钻井工程往往要占总投资的50%以上。一个油气田的开发,往往要打几百口甚至几千口或更多的井。对用于开采、观察和控制等不同目的的井(如生产井、注入井、观察井以及专为检查水洗油效果的检查井等)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应保证钻出的井对油气层的污染最少,固井质量高,能经受开采几十年中的各种井下作业的影响。改进钻井技术和管理,提高钻井速度,是降低钻井成本的关键(见钻井方法,钻井工艺,完井)。 第三、采油工程: 是把油、气在油井中从井底举升到井口的整个过程的工艺技术。油气的上升可以依靠地层的能量自喷,也可以依靠抽油泵、气举等人工增补的能量举出。各种有效的修井措施,能排除油井经常出现的结蜡、出水、出砂等故障,保证油井正常生产。水力压裂或酸化等增产措施,能提高因油层渗透率太低,或因钻井技术措施不当污染、损害油气层而降低的产能。对注入井来说,则是提高注入能力(见采油方法,采气工艺,分层开采技术,油气井增产工艺)。 第四、油气集输工程: 是在油田上建设完整的油气收集、分离、处理、计量和储存、输送的工艺技术。使井中采出的油、气、水等混合流体,在矿场进行分离和初步处理,获得尽可能多的油、气产品。水可回注或加以利用,以防止污染环境。减少无效损耗(见油田油气集输)。 石油的开采历史非常的悠久,而且开采的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实行,石油开采业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的意义非常的深远,但是也需要我们不断的发展,不断的研究新型的石油开采技术,避免开发过程中的浪费。

海上油气田的勘探开发不同于陆上油田

海上油气田的勘探开发不同于陆上油田,大庆油田式的石油会战同样不适合于海洋。 首先,以中国国情而言,在当前油价(80美圆一桶)下,陆上油井日产原油在3吨左右即可获得较好利润,若是海上油田这样的油井则无开采价值(中海油2009年的桶油主要成本为22.08美元)因此海上石油的成本问题也决定一些油田是否值得开采。以中石油某油田滩海(水下等深线-5米)开发为例。该油田为获得百万吨产能,兴建人工端岛等设施,花费10亿左右人民币,若是要在深海形成此等规模开发成本也将是10亿,这10亿则会是美圆。而海上石油开采正是一个“高风险”、“高技术”、“高投入”的产业,据测算,每钻井一米耗资约1万元人民币,而海上钢结构平台每平方米造价就高达两万美元,如此算来,建设一个中型的海上油田投资将在3亿到6亿美元之间,而一个大型油田总投资将高达20至30亿美元。凡此种种,在开发之前,一个中小油田前期勘探的费用将达到2000万美元。从寿命上讲,陆上油田开发后期可通过水驱,聚合驱等模式可继续生产若干年,甚至可以通过暂时关井等待地层压力恢复,油价攀升后,继续进行经济开采。而海上油田基于成本考虑则会选择关井,因此海上油田在寿命上也较短暂。另外海上石油开采还受油价,汇率的影响. 在现实中,无论是媒体还是民众往往对南海深处没有一口中国油井而感到愤慨,进而失去理智,从而引发对政府的诸多微词。但事实上多数人对于南海石油现状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含糊不清,对海洋石油陌生而毫无认识。对于一部分人而言,石油开采似乎就是在地层里打个眼这般简单。对于地质条件资料匮乏,勘探数据不明的区域,任何石油公司都无能为力,何况南海南端石油储藏多位于其他国家大陆架附近,在没有军事保障的情况下,一切都是空谈。 事实上海洋石油开发同样涵概了人类迄今掌握的所有科技。首先海上平台的建造、搭建就是一项艰具的任务,海洋深度越大海情越复杂,对平台设备的要求越高。此外水下油气管线铺设,水下井口设施,浮式生产平台,水下三维勘探,各种钻探作业,都对一个国家的造船能力,地球物理,海洋工程,石油装备领域提出挑战。在任何方面出现短板,都会在国际合作中于不利地位。既然中国选择了独立的崛起之路,就会在各个方面面临更崎岖的历程与挑战。 我国的海洋油气工程装备始于上世纪70年代,1972年,由渤海石油公司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座坐底式“海五”平台,工作水深为14~16m。同年,由七O八所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设计、大连造船厂建造了我国第一座自升式钻井平台“渤海一号”。 1974年,由七O八所设计、沪东造船厂建造地质矿产部的“勘探一号”双体浮式钻井船。1984年,七O八所为地质矿产部研究设计、由上海造船厂建造了我国第一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勘探三号”。 1988年七O八所为胜利油田研究设计、由中华造船厂与烟台船厂联合建造了“胜利三号”坐底式钻井平台。 仔细研究便可发现近十年来中国海洋石油装备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也取得了大发展,其标志就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海洋石油981号。 “身高”136米,“体重”3万吨!我国海洋石油装备造业标志性工程,由我国自行建造的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2月26日上午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顺利出坞,这座由中国海油投资建造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具有勘探、钻

石油是如何开采的-12页word资料

1,海上石油开采,包括勘探和开采的详细流程(经过哪些程序来最终取得和输送原油) 2,勘探和开采时涉及的技术(国外的领先技术和国内现在掌握和使用的技术) 海上油气开发海上油气开发与陆地上的没有很大的不同,只是建造采油平台的工程耗资要大得多,因而对油气田范围的评价工作要更加慎重。要进行风险分析,准确选定平台位置和建设规模。避免由于对地下油藏认识不清或推断错误,造成损失。60年代开始,海上石油开发有了极大的发展。海上油田的采油量已达到世界总采油量的20%左右。形成了整套的海上开采和集输的专用设备和技术。平台的建设已经可以抗风、浪、冰流及地震等各种灾害,油、气田开采的水深已经超过200米。 当今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尚未勘探或充分勘探,深部地层及海洋深水部分的油气勘探刚刚开始不久,还会发现更多的油气藏,已开发的油气藏中应用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可以开采出的原油数量也是相当大的;这些都预示着油、气开采的科学技术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石油是深埋在地下的流体矿物。最初人们把自然界产生的油状液体矿物称石油,把可燃气体称天然气,把固态可燃油质矿物称沥青。随着对这些矿物研究的深入,认识到它们在组成上均属烃类化合物,在成因上互有联系,因此把它们统称为石油。1983年9月第11次世界石油大会提出,石油是包括自然界中存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烃类化合物以及少量杂质组成的复杂混合物。所以石油开采也包括了天然气开

采。 石油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石油是重要能源,同煤相比,具有能量密度大(等重的石油燃烧热比标准煤高50%)、运输储存方便、燃烧后对大气的污染程度较小等优点。从石油中提炼的燃料油是运输工具、电站锅炉、冶金工业和建筑材料工业各种窑炉的主要燃料。以石油为原料的液化气和管道煤气是城市居民生活应用的优质燃料。飞机、坦克、舰艇、火箭以及其他航天器,也消耗大量石油燃料。因此,许多国家都把石油列为战略物资。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能源消费的构成中,石油已超过煤而跃居首位。1979年占45%,预计到21世纪初,这种情况不会有大的改变。石油制品还广泛地用作各种机械的润滑剂。沥青是公路和建筑的重要材料。石油化工产品广泛地用于农业、轻工业、纺织工业以及医药卫生等部门,如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制品,已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1982年世界石油产量为26.44亿吨,天然气为15829亿立方米。1973年以来,三次石油涨价和1982年的石油落价,都引起世界经济较大的波动(见世界石油工业)。 油气聚集和驱动方式油气在地壳中生成后,呈分散状态存在于生油气层中,经过运移进入储集层,在具有良好保存条件的地质圈闭内聚集,形成油气藏。在一个地质构造内可以有若干个油气藏,组合成油气田。 储层贮存油气并能允许油气流在其中通过的有储集空间的岩层。储

石油科普开发与开采

石油科普-开发与开采 渗透率 有压力差时岩石允许液体及气体通过的性质称为岩石的渗透性,渗透率是岩石渗透性的数量表示。它表征了油气通过地层岩石流向井底的能力,单位是平方米(或平方微米)。 绝对渗透率 绝对或物理渗透率是指当只有任何一相(气体或单一液体)在岩石孔隙中流 动而与岩石没有物理化学作用时所求得的渗透率。通常则以气体渗透率为代表,又简称渗透率 相(有效)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 多相流体共存和流动于地层中时,其中某一相流体在岩石中的通过能力的大小,就称为该相流体的相渗透率或有效渗透率。某一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是指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地层压力及原始地层压力 油、气层本身及其中的油、气、水都承受一定的压力,称为地层压力。地层压力可分三种:原始地层压力,目前地层压力和油、气层静压力。油田未投入开发之前,整个油层处于均衡受压状态,没有流动发生。在油田开发初期,第一口或第一批油井完井,放喷之后,关井测压。此时所测得的压力就是原始地层压力。 地层压力系数 地层的压力系数等于从地面算起,地层深度每增加10米时压力的增量。 低压异常及高压异常 一般来说,油层埋藏愈深压力越大,大多数油藏的压力系数在0.7-1.2之间,小于0.7者为低压异常,大于1.2者为高压异常。 油井酸化处理

酸化的目的是使酸液大体沿油井径向渗入地层,从而在酸液的作用下扩大孔隙空间,溶解空间内的颗粒堵塞物,消除井筒附近使地层渗透率降低的不良影响,达到增产效果。 压裂酸化 在足以压开地层形成裂缝或张开地层原有裂缝的压力下对地层挤酸的酸处理工艺称为压裂酸化。压裂酸化主要用于堵塞范围较深或者低渗透区的油气井。 压裂 所谓压裂就是利用水力作用,使油层形成裂缝的一种方法,又称油层水力压裂。油层压裂工艺过程是用压裂车,把高压大排量具有一定粘度的液体挤入油层,当把油层压出许多裂缝后,加入支撑剂(如石英砂等)充填进裂缝,提高油层的渗透能力,以增加注水量(注水井)或产油量(油井)。常用的压裂液有水基压裂液、油基压裂液、乳状压裂液、泡沫压裂液及酸基压裂液5种基本类型。 高能气体压裂

石油开采最基本知识(好)

1概述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 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977年中国北宋编著的《太平广记》。正式命名 为"石油"是根据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1031一1095)在所著《梦溪笔谈》中根据这 种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 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等,中国称"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石油或其附属品的身影,不知你注意了吗?比如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沥青、塑料、纤维等还有很多!这些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而我们日常所用的天然气(液化气)是从专门的气田中产出的!通过输气管道和气站再到各家各户。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两种说法:①无机论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浆中形成的;②有机论既各种有机物如动物、植物、特别是低等的动植物像藻类、细菌、蚌壳、鱼类等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缺氧的海湾、泻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经过许多物理化学作用,最后逐渐形成为石油。 原油的颜色非常丰富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原油的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含的越高颜色越深。原油的颜色越浅其油质越好!透明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车油箱中代替汽油!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一种非碳氢化合物)。 石油由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天然气是以气态的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气体组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的易燃性混合气体。 在整个的石油系统中分工也是比较细的:物探专门负责利用各种物探设备并结合地质资料在可能含油气的区域内确定油气层的位置;钻井利用钻井的机械设备在含油气的区域钻探出一口石油井并录取该地区的地质资料;井下作业利用井下作业设备在地面向井内下入各种井下工具或生产管柱以录取该井的各项生产资料,或使该井正常产出原油或天然气并负责日后石油井的维护作业;采油在石油井的正常生产过程中录取石油井的各项生产资料并对石油井的生产设备进行日常维护;集输负责原油的对外输送工作;炼油将输送到炼油厂的原油按要求炼制出不同的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煤油等! 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容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石油加工工艺第4章 石油的勘探与开采

第4章 石油的勘探与开采 4.1 石油的形成 4.2 石油的勘探 4.3 钻井与完井 4.4 油田开发 4.5 油气集输 序言 什么是石油,什么是天然气? ? 石油和天然气是储存在地层中的物质 ? 它们是从分解的动植物残骸演变而来 ? 科学家们认为石油是这样形成的: 很久很久以前死亡的动植物被厚厚的沉积物缓慢掩埋。经过很长的时间,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这些有机物转变成立今天人们发现的石油。 (例如:我们现在知道堆积的垃圾可以产生沼气) 关于油气我们还需要知道些什么? 自然状态下的石油有的粘稠,有的稀薄。颜色有黑的,也有浅颜色的。 通过提炼,石油可以制成很多产品: ? 发电厂用的燃料 ? 轻型车用的汽油 ? 卡车和火车用的柴油 ? 飞机用的航空汽油 ? 房屋取暖用的燃料油 很多其他材料也来自于石油产品: ? 塑料 ? 织布的材料 (例如: 聚酯纤维) ? 日用化学品 ? 各种油漆 你知道石油中含有天然气吗? ● 当石油被开采出来的时候,一些天然气也随着石油被采出来。 ● 天然气在石油里处于溶解状态,就像汽水中溶解的发出嘶嘶响声的二氧化碳 一样 ● 一桶石油可能含有 1~10,000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含量的多少取决于油藏的 类型。 ● 一桶油中的气体可以装满你的整个房子! 哪里可以找到石油和天然气? 有的人认为石油在一个地下的大池子里. 实际上,大多数油是嵌在岩石颗粒和沙子之间很小的孔隙里。大多数这样的孔隙肉眼是看不到的。 那么我们如何找到有油的岩层呢? 油气是在地层中天然的圈闭构造中发现的。 这些油气圈闭构造由穹顶或断层组成。非渗透性的岩石覆盖在构造顶部防止油 气逃逸到地表。非渗透性的岩石是指流体不能穿越的岩石。 没有这样的油气圈闭构造,油气就会向地表移动,最终挥发掉。 我们如何找到这些油藏呢? ? 地球物理学家通过油藏反射的声波找到它们,计录声波反射回来的时间 ? 计算机处理这些数据,构造出地下岩层系统的图像 钻井设备:一套可以使我们钻入地层的特殊设备。 一套钻井设备由很多不同的部分组成: 井架,地基,起重设备,发电机,钻杆,钢罐,泵,固控设备,还有很多其他部件。你知道有的钻井设备可以钻探到地下6英里(9.7公里)深的地方吗? 那比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还要大!

关于石油开采的工艺过程及其中的环境问题

关于石油开采的工艺过程及其中的环境问题 来源:中国石油设备网 资料简介:无 具体内容: 石油开采是即地震勘探、钻井完井交井以后,将原油从地层中开采出来进入油气集输系统的一个重要的资源能源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我国现有油田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不具备充足的天然能量补给条件,而且油田本身的能量不足以长期维持采油的需要。在工业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逐年增加的今天,保持科学的较高的采油速度和较高的原油采收率尤为重要。 石油开采受着区域地质条件的控制,并分布在含油气盆地之内,含油气盆地是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内,受同一构造格局控制的,具有共同发展历史的统一沉降区。原油开采是集采油、井下作业、注水、集输为一体的工艺过程。建国前我国仅有以玉门油矿为代表的工艺比较落后的一些小油区。对石油大规模勘探开发是从建国后六十年代大庆、大港、胜利、辽新等大的油气田。油气田遍布全国,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和生产能力,无论是生产工艺和石油开采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但是,由于四十多年的原油开采,造成老油区资源能量的严重不足,给地面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这些矛盾制约了生产的发展,引起了我们对石油开采过程中特别的关注。因此节约和利用资源、能源、降低消耗,在石油开采过程保护好环境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简单的工艺过程 石油开采方式有自喷采油和机械采油,自喷采油是由于地下含油层压力较高,凭其自身压力就可以使原油从井口喷出的采油方式。机械采油则是利用各种类型的泵把原油从井中抽出,目前我国石油开采以机械采油为主。不同的地质情况不同的

油品性质采用不同的机械开采方式。对粘度小于50毫帕斯卡.秒,密度小于0.934的原油(称为稀油),一般用常规开采。对粘度大于50毫帕斯卡.秒,密度大于0.934的原油(称为稠油),一般用热力采油,即采用热蒸汽吞吐、掺稀油及伴热的采油方式。以辽河油田为例,气候寒冷是北方冬季的特征。油质除一部分稀油外,大部分油质为稠油和特稠油,由于原油重质成份多,粘度大,相对密度大,在油藏条件下原油几乎不能流动,无法用常规的方法开采,给生产和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我们油田采用热力采油、稀释、乳化降粘方式开采。 稀释开采:即将一定量粘度小的稀油加入稠油中,降低粘度。 热力采油:即蒸汽吞吐、蒸气驱,就是对油层注入高温高压蒸气,加热油层里的原油,使原油的升高,粘度降低,增加原油的流动性,推动油层里的原油流向生产井。另外注入蒸气对油层加热后,蒸气变成热水流动,置换油层里原油滞流空隙。原油受注入蒸汽加热,其中轻质成分将气化,烃体积膨胀也会将原油推流到生产井。 乳化降粘:即将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混入稠油中,并在油管和抽油管表面上形成亲水的润湿表面。大大降低油流时的阻力,使油能够正常开采出来。 二、塬油开采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分析 由于石油开采是一个从地下获取资源的过程,地质条件及地下的情况是石油开采中的决定因素。虽然石油开采是最终获取资源的活动,但是各种相关工艺如钻井。各种井下作业等对石油开采的地下地质情况。地面有直接的联系的影响。因此在考虑环境时也应做为石油开采的环境因素一并考虑。同时考虑了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六个方面。 1. 石油开采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包括正常异常紧急情况)。 2. 资源能源的使用在工艺的各个环节中都会涉及到,为方便分析,作为总的环境因素来考虑。 3. 原油做为石油开采的特征污染物在每个工艺中也都会涉及到,因而也作为总的环境因素来考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