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色彩的肌理

色彩的肌理

色彩的肌理
色彩的肌理

色彩的肌理

色彩肌理是指运用特定的物质材料与相应的处理塑造手法所造成画面的组织纹理。肌理可看作是制作手法(塑造、用笔)与材

质两个因素的综合表现。如画家特定的塑造方法、用笔;各种笔痕墨迹皴擦与渗化的细微变化;画布、扁笔、画刀及颜料所产生的

笔触、刀痕、布纹等效果。它们生动自然、奇妙,能唤起作者和观者内心深处的幻想和联想。给人们独特的美感享受。

色彩肌理决定了画面的细节。

一、画面肌理在美术作品上的审美表现

1 、具象的反映物象——状物

这是色彩肌理存在的客观依据之一。

例如:在写意的中国画中以干涩的含有许多飞白肌理的枯笔 , 象征性的表现干枯的树干 , 以渗化的湿墨肌理去表现鸡雏的羽

毛 , 以各种皴法肌理去表现不同的山石地貌。

在印象派的绘画里利用点彩的细碎肌理去摹拟光与大气粒子的闪烁感。

印象派画家莫奈,他在白画布上直接用不透明的颜色厚涂,采用跳跃、活泼的小笔触,形成斑斑点点、粗糙不平的画肌结构。

这种画肌,是随着油画工具材料的改进,及户外写生方式的兴起,以及新的色彩学原理在绘画中的应用才产生的。

2 、悦目

人类视觉对装饰美的要求是审美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求。装饰美的内涵也就是具有意味的形式美,而色彩肌理正是具备了较强

的肌理形式美感。如各种用笔的肌理效果;各种不同的塑造手法;水、色、纸自然融合的墨韵趣味;都满足了人们俱有“愉悦性

”的形象感受。

3 、传情

色彩肌理的表象也正是一种形象。这种点线面、浑浊与清楚、突出与凹进、光滑与粗糙等等的组织纹理,经过人们感官唤起了

人们的记忆与联想。如垂直的肌理可以造成静穆崇高的感觉,倾斜的肌理可以产生冲击与运动的联想,破碎的肌理使人想到残破与

杂乱,整齐的肌理能表现秩序与条理。线型肌理有方向感、粒状肌理有着沉静与自若 , 曲线肌理象征着优美、流动与不安 , 水平

的肌理又可表现稳定与宽广。

4 、色彩肌理对形成个人风格具有明显作用

在名家作品中,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色彩肌理结构:塞尚的作品色彩肌理,多如泥水刀刷墙,厚涂重抹。高更的作品则是漫不

经心的大块平涂。凡高的条状笔道,浓稠的颜色密集如编织篱笆;劳特累克爱使用吸油的底子或透露出底色 , 画面貌似粉彩。名

家的作品往往通过色彩肌理,就可识别真品与赝品,这是因为画家在长期艺术实践中自然形成的作画方式和技法特点,及不同艺术

气质和不同艺术观念,也是个人风格形成的界标。

二、肌理在画面上的表现运用

色彩肌理从它的形态面貌上讲有着它自身的审美价值,从它的结构表现形式上讲也有着它独立的表现规律。如画面上的秩序感

、节奏感、韵律感、对比与和谐、变化与统一等等。

1 、对比、变化的表现

对比变化是指把不同大小形状的肌理单元在同一画面空间内 , 进行不同方向的、不同粗

细的、不同疏密虚实的有组织的安排。肌理形象要有区别有变化有对比才会使画面有生气,才会充分体现出肌理美的特性。如

:一片颗粒状的肌理平均罗列是较为呆板的,若把它们以疏密搭配,深浅搭配进行有规律的变化则会表现出节奏的变化美。再如背

景上的笔触或肌理,如果都是同一方向、同一大小则显得呆板,应该大小有致、参差错落才能表现出生动和自然。

2 、和谐统一的处理

用和谐统一的色彩肌理去创造特定的主调 , 帮助表达主题是肌理表现的最终目的。但过于和谐统一虽具备秩序感,但又会显

得呆板平淡、单调和乏味。而过于对比变化则又显得零乱、破碎和繁琐。因此,和谐统一与对比变化是对

立的两个面,两者之间应

掌握一个合适的度量关系,在画面上即不因变化而散乱无序,也不因和谐统一而平淡无奇。理想的肌理画面效果应是:和谐——对

比,变化——统一。

三、色彩肌理构成

1 、塑造方法:塑造的方法是很多的 , 有不同种类的颜色,它们依据的理论、以及应用时的技法不同,浓与稀、厚与薄、透

明与不透明、染色力和覆盖力的不同,皆可产生不同色彩肌理。

如古典画派(明暗)、印象派(光影变化)、纳比派(装饰性)、抽象派(结构)等,其塑造方法是不同的。

2 、笔触的运用:有平涂法、散涂法、厚涂法和点彩法等。每一种又有多种变化 , 而产生不同的画面肌理。

如平涂法中,象安格尔那种不同的笔迹细腻光洁的笔法和高更的笔迹显露的平涂笔法 , 其肌理效果大不一样。

在点彩笔法中 , 修拉的小点子和毕沙罗的点子就不同,莫奈的小笔触,凡高的短促的线条,也都产生了这类笔法的多种画面

肌理效果。

其他工具如笔杆、手指、砂纸及滚筒、喷枪等运用,都会使画肌产生特殊的效果。

3 、材质的运用:不同的材质产生不同的色彩肌理,应用时注意对比统一。

课题研究

1 、发挥色彩动态的感觉

画面里的线条也好,色彩也好,都是根据趋势或运动而带有方向性的。这不仅是单独地带着动感的形态的色面,而且是根据色

彩的连带、对应、相关,在画面上制作出疏密,并由此在这种对比之间产生出向心力或扩散力。

更进一步地讲,复数的色彩之间的和谐的构成,对绘画的造型给予了很大的贡献。这种均衡对于主题的发挥是不可缺少的。这

种意志一旦被统一,就会在画面上产生力量。应该说在画面的基础阶段就起伏着动感。

凡高《奥维尔的教堂》巴黎印象派美术馆

动感的方向

各部分的笔触一边弯弯曲曲地行进,一边提高动感地往上升,最后汇集在尖塔的上部。与此同时,被强烈地抑制住的绿灰色使

描线显露出来,与天空的蓝色对峙着。

2 、发挥色彩节奏的感觉

1 )、色彩本身有规律的重复能够产生节奏感。

2 )、色彩的肌理、笔触、细节能够产生节奏感。

《电棱镜》蓬皮杜艺术中心索尼娅·德洛奈抽象主义

思考:色彩动态产生的原因?

色彩基本理论

设计师必修课:色彩构成基本理论知识 一、色彩与视觉的原理 1.光与色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从0.39微米到0.77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 。波长大于0.77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0.39称紫外线。 (2)光的传播。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2.物体色 自然界的物体五花八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身虽然大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 性。当然,任何物体对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 常见的黑、白、灰物体色中,白色的反射率是64%-92.3%;灰色的反射率是10%-64%;黑色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很受物体表面肌理状态的影响,表面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色光的反射较强,如镜子、磨光石面、丝绸织物等。表面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生漫射现象,故对色光的反射较弱,如毛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虽是固定不变的,而物体的表面色却会随着光源色的不同而改变,有时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觉。所谓的物体“固有色”,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人们对此的习惯而已。如在闪烁、强烈的各色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人物的服色几乎都失去了原有本色而显得奇异莫测。 另外,光照的强度及角度对物体色也有影响。 二、色立体及表色系 1.色立体 色立体是依据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变化关系,借助三维空间,用旋围直角坐标的方法,组成一个类似

色彩的肌理

色彩的肌理 色彩肌理是指运用特定的物质材料与相应的处理塑造手法所造成画面的组织纹理。肌理可看作是制作手法(塑造、用笔)与材 质两个因素的综合表现。如画家特定的塑造方法、用笔;各种笔痕墨迹皴擦与渗化的细微变化;画布、扁笔、画刀及颜料所产生的 笔触、刀痕、布纹等效果。它们生动自然、奇妙,能唤起作者和观者内心深处的幻想和联想。给人们独特的美感享受。 色彩肌理决定了画面的细节。

一、画面肌理在美术作品上的审美表现 1 、具象的反映物象——状物 这是色彩肌理存在的客观依据之一。 例如:在写意的中国画中以干涩的含有许多飞白肌理的枯笔 , 象征性的表现干枯的树干 , 以渗化的湿墨肌理去表现鸡雏的羽 毛 , 以各种皴法肌理去表现不同的山石地貌。 在印象派的绘画里利用点彩的细碎肌理去摹拟光与大气粒子的闪烁感。 印象派画家莫奈,他在白画布上直接用不透明的颜色厚涂,采用跳跃、活泼的小笔触,形成斑斑点点、粗糙不平的画肌结构。 这种画肌,是随着油画工具材料的改进,及户外写生方式的兴起,以及新的色彩学原理在绘画中的应用才产生的。

2 、悦目 人类视觉对装饰美的要求是审美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求。装饰美的内涵也就是具有意味的形式美,而色彩肌理正是具备了较强 的肌理形式美感。如各种用笔的肌理效果;各种不同的塑造手法;水、色、纸自然融合的墨韵趣味;都满足了人们俱有“愉悦性 ”的形象感受。

3 、传情 色彩肌理的表象也正是一种形象。这种点线面、浑浊与清楚、突出与凹进、光滑与粗糙等等的组织纹理,经过人们感官唤起了 人们的记忆与联想。如垂直的肌理可以造成静穆崇高的感觉,倾斜的肌理可以产生冲击与运动的联想,破碎的肌理使人想到残破与 杂乱,整齐的肌理能表现秩序与条理。线型肌理有方向感、粒状肌理有着沉静与自若 , 曲线肌理象征着优美、流动与不安 , 水平 的肌理又可表现稳定与宽广。 4 、色彩肌理对形成个人风格具有明显作用 在名家作品中,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色彩肌理结构:塞尚的作品色彩肌理,多如泥水刀刷墙,厚涂重抹。高更的作品则是漫不 经心的大块平涂。凡高的条状笔道,浓稠的颜色密集如编织篱笆;劳特累克爱使用吸油的底子或透露出底色 , 画面貌似粉彩。名 家的作品往往通过色彩肌理,就可识别真品与赝品,这是因为画家在长期艺术实践中自然形成的作画方式和技法特点,及不同艺术 气质和不同艺术观念,也是个人风格形成的界标。

色彩理论知识

色彩理论知识 一、色彩与视觉的原理 1.光与色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从0.39微米到0.77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波长大于0.77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0.39称紫外线。(2)光的传播。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2.物体色 自然界的物体五花八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身虽然大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性。当然,任何物体对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 常见的黑、白、灰物体色中,白色的反射率是64%-92.3%;灰色的反射率是10%-64%;黑色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很受物体表面肌理状态的影响,表面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色光的反射较强,如镜子、磨光石面、丝绸织物等。表面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生漫射现象,故对色光的反射较弱,如毛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虽是固定不变的,而物体的表面色却会随着光源色的不同而改变,有时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觉。所谓的物体“固有色”,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人们对此的习惯而已。如在闪烁、强烈的各色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人物的服色几乎都失去了原有本色而显得奇异莫测。 另外,光照的强度及角度对物体色也有影响。

色彩的表现特征

归纳色彩的表现特征 归纳色彩的课题训练是通过写生的方式.以归纳为表现手段来获取对装饰性色彩的认识和把握。将自然色彩的写实性表现转换到自然色彩的装饰性表现,这是色彩造型观念的转变,也是造型方式、方法的转变,其表现特征为: 一化冗繁为简约 —般自然形象具有形、色丰富而繁杂的一面,形体具有体积感和空间特征.色彩上存在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等因素。归纳色彩摈弃写实性表现因素、将繁杂的形、色关系通过概括、提炼、归类的删繁就简过程,并结合艺术形式语言的运用和表现,使之成为平面化具有装饰特征的艺术形象。 化繁为简是色彩归纳的必要手段和必然结果,简不是简单,艺术上的“以少胜多”常常用减法,艺术中的减法更为难能可贵。 二、化杂乱为条理 客观的自然物象存在着庞杂无序的特点,即使井然有序也未必符合画面的艺术需要。室内的静物虽经人为摆设,也会由于角度不同而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关注画面构成的基础上,对客观物象的理顺是通过概括、梳理使之达到画面的秩序化和条理化.这既体现了归纳色彩的技术要求,也从内涵上体现出一定的艺术原理,只有伴随对形式语言和风格的追求,才能得以准确把握。 三、化写实为夸张 色彩归纳摆脱对自然物象的传真、摹写.而采取平面的手法将自然形象转化成艺术形象,夸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常用方法。夸张能强化主题.突出形、色特征,增加形式风格特点,增强艺术感染力。归纳色彩的表现离不开对夸张手法的运用,然而只有结合画面追求的特点需要,才能使夸张具有真正的意义,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变形、变色是夸张的主要表现方式.也是获取画面形式意味的重要因素。通过变形、变色是摆脱客观的真实感、实现装饰效果的主要途径。 四、化立体为平面 平面效果是装饰色彩风格的主要特征。它所具有的朴实无华和单纯、舒展的装饰美感是装饰色彩所独具的审美风格。归纳色彩是通过归纳的手法将具有二维的自然形、色转变成具有二维平面的装饰画面。因此,平面化是色彩归纳写生表现的主要特征和研究目标。 装饰性色彩无论从观察方式、思维方式和表现方法上都与写实色彩有着截然不同的造型理念。学习归纳色彩必须首先转换头脑.从对客观写实的依恋中解脱出来,转入到对平面性色彩的感悟和方法的学习。其次,在改变客观真实性中,归纳色彩导人到对艺术形式和本质深层次的认识和研究*也必然带来艺术形式和风格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第一章、写实性归纳 绘画的写实性色彩课题训练,主要针对以客观的自然色彩的规律性为研究为目标,从而建立起对色彩基本要素的感性认识。其表现特征是将具有三维特点的客观物象在平面上表现出具有三维的真实感。色彩的关注点侧重于条件色,而在表现上多做加法,即尽量感受丰富的色彩关系和微妙的色彩变化并加以表现。 归纳色彩是以归纳为手段,将课题切入对自然的再创造为目的,探索装饰性色彩造型的表现语言。其表现特征是将二维立体的客观物象表现出二维平面的画面效果。色彩在感受的基础上更注重理性的处理和对固有色的关注,注重做减法。以简约的色彩创造出富有形式意味的装饰画面,是归纳色彩的目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