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股动脉穿刺及并发症

股动脉穿刺及并发症

股动脉穿刺及并发症
股动脉穿刺及并发症

一.操作方法和程序

1.基本操作方法

(1)局部消毒:采用碘伏消毒局部皮肤。

(2)局部麻醉:采用2%的利多卡因溶液进行局部麻醉。

(3)穿刺和置管。

2.动脉穿刺和置管

(1)经股动脉穿刺置管:由于股动脉内径大、技术容易掌握、血液循环不容易受损、可根据需要置入较大鞘管等优点而成为经动脉介入检查与治疗最常选择的方法。

①穿刺点的选择:选择搏动最强侧的股动脉作为血管入路。如果两侧腹股沟处股动脉搏动相当,则一般选择右侧股动脉。如果股动脉在1周内曾被穿刺过,最好使用对侧股动脉。穿刺点应选择在股横纹下方约2cm处,股动脉搏动正下方。穿刺点过高可能使穿刺针越过腹股沟韧带,使术后止血困难。穿刺点过低,则因股动脉进入收肌管位置较深,穿刺不易成功,且有动脉分支,另有股静脉走行于股动脉下方,容易造成动静脉瘘。

②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先在皮内注射形成皮丘,然后沿穿刺方向进穿刺针,估计到达股动脉深度后,在其周围进行浸润麻醉。每次注药前先回抽注射器,证实无回血后再行注入。以后边退针边注入,以逐层麻醉皮下组织。

③左手三个手指保持一条直线置于穿刺点上方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穿刺针与皮肤成30°~45°角,中空穿刺针斜面向上进针,当持针手感觉到明显的动脉搏动时,即可刺破血管,见搏动性血流从穿刺针喷出,缓慢送入导引钢丝,退出穿刺针,盐水纱布擦拭导引钢丝,沿导引钢丝送入动脉鞘。肝素盐水冲洗鞘管。

(2)经桡动脉穿刺置管

①适应证:桡动脉搏动好,Allen试验阳性。Allen试验用于评价穿刺侧手掌是否存在双重血供及其程度。同时压迫同侧手掌的桡动脉和尺动脉3060s,随后松开对尺动脉的压迫。松开后10s之内手掌颜色恢复正常,则该试验结果阳性,提示该侧手掌有良好的双重血供。

更为客观的动脉循环评价可以通过改良的Allen试验获得:采用示指或拇指进行血氧饱和度检测来代替手颜色的恢复,可以持续评价桡-尺循环的完整性。尺动脉压力释放后如果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则表明反应异常,不能采用经桡动脉途径。如果患者需要再次经已经穿刺过的桡动脉行介入治疗,则可行反式Allen试验:同时压迫桡动脉和尺动脉后释放桡动脉以检测是否存在无症状性近端桡动脉梗阻,如果异常,则不宜选择该桡动脉途径再次行介入治疗。

有以下情况者更宜选择桡动脉穿刺置管:腹主动脉以下的血管病变(髂动脉、股动脉),如严重狭窄或闭塞、血管重度扭曲、夹层等,使之不能选择股动脉路径;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由于心功能差等原因患者不能长时间平卧。

②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穿刺侧无桡动脉搏动;Allen试验阴性,提示掌弓侧支循环不良;穿刺侧

存在肾透析用的动静脉瘘管。

相对禁忌证:桡动脉搏动差或细小,尤其是身材矮小的老年妇女;有大血管异常的病史(如锁骨下动脉异常);用6F或7F鞘管不能完成的治疗;不能用右桡动脉行右位心冠状动脉造影或左内乳动脉的介入治疗,也不能用左桡动脉行右内乳动脉的介入治疗。

③桡动脉鞘管置入技术:手臂外展70°角,手腕保持过伸位。可以采用手腕下方垫小卷纱布或夹板样装置以充分暴露动脉。手臂板应达到与患者呈45°角,并允许患者手臂与手腕靠近臀部放置。

取腕横纹近端3cm左右为穿刺点,予1%利多卡因浸润麻醉,注意麻醉药不宜过多,以免影响对桡动脉搏动的触摸。

穿刺前首先摸清桡动脉的走行,选择桡动脉搏动最强、走行直的部位穿刺。一般选择桡骨茎突近端1cm处。如果该部位桡动脉纡曲,应向近心端移1~2cm。采用21号穿刺针进行穿刺,进针的方向应与桡动脉走行保持一致,角度为30°~60°,可以在桡动脉壁的上方直接穿刺前壁或穿透桡动脉,再缓慢退针至针尾部有血液喷出。注意尽可能第一针成功,反复穿刺会引起桡动脉痉挛,使穿刺更为困难。如果穿刺部位出现血肿,须按压5 min或更长时间,再次穿刺需要在前一次穿刺部位的近心端1~2cm。穿刺成功后送入25cm 0.019英寸直导丝,若导丝不能插入,可能系钢丝顶在动脉的内侧壁,稍微后撤穿刺针即可,有时需将穿刺针稍微旋转,还可在直导丝的头端做一个小J形弯曲。其他导致导丝送入困难的原因还有血管弯曲、痉挛、桡动脉闭塞或狭窄、钢丝进入小的血管分支、肱动脉发出桡动脉的起源异常或钢丝进入血管内膜引起夹层等。在这些情况下,可以经穿刺针注入少许造影剂以查明原因,或换用亲水涂层的超滑导丝,或经穿刺针给予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推送导丝的动作应轻柔,一旦遇到阻力,应在透视下操作直到导丝超过尺骨鹰嘴水平。刀刃朝上切开皮肤,送入11cm 5F或6F鞘管。

(3)经肱动脉穿刺置管碘伏消毒肘窝处皮肤,仔细触摸肱动脉搏动,在肘横线上方肱动脉经过处皮下注射2%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后做皮肤切口,采用改良Seldinger或微穿刺技术将穿刺针送入血管腔,见血液从穿刺针尾部喷出后,送入导丝及鞘管。一般来说,6F~8F鞘管均很容易置入。

3.深静脉穿刺和置管深静脉穿刺路径有多种,包括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及上肢静脉(如贵要静脉、头静脉、腋静脉等)。穿刺路径的选择无严格的限制,常取决于术者的经验和习惯,患者血管的解剖特点及特殊临床特点如病情是否紧急、体型、体位、凝血功能、有无肺疾患等。最常选择的路径为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1)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颈内静脉路径的优点为,a.解剖位置相对固定,插管的成功率较高;b.距右房距离短且较直,易于将导管置入右房或上腔静脉;c.并发症少于锁骨下静脉穿刺路径。由于右颈内静脉垂直地进入上腔静脉、较左颈内静脉粗大、距颈内动脉又相对较远、右肺尖稍低于左肺尖,胸膜损伤的可能性小、胸导管位于左侧等原因,临床上往往采取右颈内静脉穿刺。穿刺方法如下。

①患者取Trendelenburg体位(平卧头后仰位),以伸展颈部,减少空气栓塞。肥胖、肌肉发达或颈部较短的患者,可在其肩下放置一小枕头以伸展颈部。患者头转向穿刺静脉对侧(左侧);

②确定穿刺部位,必要时做好标记;

③碘伏消毒后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④选择穿刺径路,常用的颈内静脉穿刺径路有前位径路、中央径路和后侧径路。

A.中央径路:

用左手确定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和锁骨头及锁骨所形成的三角,触摸颈动脉搏动,并在穿刺时固定皮肤。

先用注射器接20~24G针头定位颈内静脉,以减少误穿颈动脉和定位困难时的组织损伤。将针头置于前述三角的顶端,与皮肤成35°~45°角向同侧乳头方向进针。如未回抽到静脉血,可将针头向外转或与中线呈平行方向进针。

定位成功后,将注射器接3英寸长的18G薄壁静脉穿刺针,沿定位方向在持续负压吸引下进针,抽吸到通畅的静脉回血后,移去注射器。此时应注意迅速用手指堵住穿刺针尾部,以防空气栓塞。

经穿刺针置入45cm长的J形头导引钢丝,导丝应在无阻力的情况下置入。导丝置入后推出穿刺针。固定导丝位置并注意患者心律变化,因为导丝置入过深会进入右心室刺激右心室壁,导致室性期前收缩或短阵室速。此时将导丝退出少许即可,一般不须给抗心律失常药物。

用11号刀片在导丝进入皮肤处做一小切口。

沿导丝置入鞘管。注意保持导丝的末端始终露出于鞘管。

退出导丝,用注射器抽吸回血后,用肝素盐水冲洗鞘管。

可用缝线将鞘管固定于皮肤。

如无透视帮助,置管后常规摄胸片确定鞘管位置。

B.前位径路:

用左手在甲状软骨水平、胸锁乳突肌前缘触摸颈动脉搏动,并在穿刺时固定皮肤。

用注射器接小号针头(20~22G)定位颈内静脉,在颈动脉搏动的外侧0.5~1.0 cm,与皮肤成30°角,针尖指向乳头方向进针。

定位穿刺成功后,将注射器接18G薄壁静脉穿刺针,沿与定位针相同的方向,在持续负压吸引下缓慢进针,深度一般为4cm,如果进针时未吸到回血,可将穿刺针缓慢后退,调整方向后再缓慢进针。

送入导丝及鞘管方法同“中央径路”。

C.后位径路:

定位胸锁乳突肌后缘。

用注射器接小号针头(20~22G)定位颈内静脉,在胸锁乳突肌后缘、锁骨上5cm处(或

颈外静脉与胸锁乳突肌交点的上方)进针,针尖向前指向胸骨上切迹,并与矢状面和水平面成30°~45°角。如未抽到回血,可稍向前或向后调整穿刺针方向后在进针。

定位穿刺成功后,将注射器接18G薄壁静脉穿刺针,沿与定位针相同的方向,在持续负压吸引下缓慢进针,深度一般不超过5~7 cm,如果进针时未吸到回血,可将穿刺针缓慢后退,调整方向后再缓慢进针,有时在针头回撤时也可能进入颈内静脉。

送入导丝及鞘管方法同“中央径路”。

(2)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锁骨下静脉是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漂浮导管及起搏电生理导管的常用路径,此部位穿刺易于固定,对患者活动影响较小,患者头颈部的活动也较少影响导管的位置。但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并发症率较高、风险大,如气胸、血胸、误穿锁骨下动脉等。在肺充气过度的患者,如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使用PEEP以及出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尽量避免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方法如下。

①患者取15°~25°角头低仰卧位或平卧位,头部偏向操作对侧。嘱患者两肩放松,充分外展,必要时可去枕,将两肩胛之间垫高,或嘱患者取向后垂头仰卧位。

②用碘伏消毒胸部前面上至下颌骨下缘,下至乳头水平,肩部及上臂前面均应包括在内。此消毒范围适用于一侧穿刺不成功可换至对侧,锁骨下静脉穿刺不成功可换为颈内静脉穿刺。

③确定穿刺点:沿锁骨由内向外走行有一自然弯曲点,此转弯处可作为体表标志,其下1~2 cm即为穿刺点。

④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⑤将非持针手拇指按在锁骨下缘以固定穿刺部位皮肤,示指放于胸骨上窝作方向指示。

⑥从定位点穿刺皮肤,针尖指向胸骨上窝方向,穿刺针与胸廓呈15~30°角,持续负压吸引下沿锁骨下后缘缓慢进针,密切注意有无回血。如估计针尖已接近锁骨下静脉,但未见回血,则须将穿刺针尖退至皮下,向上或向下调整穿刺方向,重复操作。

⑦一旦有回血,应立即停止移动,固定穿刺针,拔下注射器,从流出血液的颜色和速度判断是否为静脉血。确认后放入导引钢丝(若有X线,应再次确认导丝在静脉系统或右心房或右心室内),拔出穿刺针,用刀片在穿刺部位皮肤作一小切口,置入扩张管和鞘管,将导引钢丝连同扩张管一并拔出,固定鞘管。

⑧肝素盐水冲洗鞘管。

⑨如果没有X线透视,应拍胸片确认鞘管位置。

(3)股静脉穿刺术:经股静脉穿刺插管适于操作或留置时间较短的心导管术,穿刺较为容易,严重并发症少。穿刺方法如下。

①患者取仰卧位,大腿稍外展、外旋。

②碘伏消毒双侧腹股沟区,上至脐水平,下至膝盖,两侧至腋中线,以便在一侧穿刺不成功后改穿另一侧。

③触摸股动脉搏动,在股动脉内侧1 cm、腹股沟韧带下2~3 cm处作为股静脉穿刺部位。

④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⑤在穿刺点皮肤做一小切口,并可适当进行钝性分离。

⑥左手示指及中指触及股动脉搏动,选用16~18G穿刺针,尾部接带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尖斜面向上,以与皮肤呈30~45°角刺入皮肤,持续保持负压,当穿刺针进入股静脉时,注射器内可见静脉回血。

⑦右手撤走注射器,左手固定穿刺针并迅速用示指堵住穿刺针尾,以免出血过多或空气吸入。

⑧经穿刺针缓慢送入导引钢丝,有阻力时可轻轻旋转穿刺针或调整导丝方向,不可强力操作,必要时在X线下观察导丝位置,通常需将导丝送入15 cm以上。

⑨撤出穿刺针,沿导丝送入鞘管,注意导丝尾端应始终露出于鞘管外数厘米,鞘管到位后,将导丝及扩张管一并退出。

⑩肝素盐水抽吸、冲洗鞘管。

二.并发症与防治

1.动脉穿刺的并发症

由于所选择的动脉穿刺路径不同,各种血管并发症的种类及发生概率不尽相同,主要的血管并发症包括出血、血肿、感染、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动脉夹层或夹层动脉瘤、动脉闭塞等。

(1)出血与血肿。

①原因:

反复穿刺导致股动脉周围小动脉分支或毛细血管丛损伤,引起局部渗血;

穿刺点过高导致术后压迫止血困难;

穿透血管后壁,血液自血管后壁渗出,严重时可出现腹膜后血肿;

拔出动脉鞘管后压迫止血不当、压迫时间过短或患者过早下床活动;

肝素用量过大。

②预防:

严格、规范、准确的股动脉穿刺,争取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反复、多次穿刺;

严格掌握肝素用量;

正确的压迫止血方法;

叮嘱患者及家属卧床期间避免大幅度活动穿刺侧肢体,避免过早下床,密切观察穿刺局部纱布有无渗血及穿刺部位周围有无肿胀。

③处理:

穿刺局部出血,应立即给予压迫止血,并尽可能将皮下淤血挤出。稳定后可考虑局部理疗,促进血肿吸收;

监测患者血压、血红蛋白,根据情况给予补液、输血、升压药物;

必要时借助超声检查判断出血部位,是否有活动出血。若出血加重,考虑外科手术或介入处理。

(2)感染:穿刺点皮肤的感染会引起局部红、肿、热、痛,重度感染会导致菌血症甚至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会出现发热、寒战及相应的心脏体征。

①预防:严格的皮肤消毒及无菌措施,包括衣服、帽子、口罩等。

②处理:轻度的局部感染可以局部消毒、换药、引流,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出现菌血症时应根据血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

(3)血管损伤。

①动脉夹层:多见于股动脉、髂动脉及腹主动脉,在X线透视下,沿血管壁有造影剂滞留。

A.原因:

患者原有严重的主动脉硬化、狭窄病变;

髂动脉、腹主动脉严重扭曲;

穿刺或推送导丝时动作粗暴。

B.预防:

术前对穿刺血管的认真、仔细检查与评价,对可疑血管病变应行超声检查明确病变性质与程度;

动脉穿刺准确、规范,穿刺针刺入动脉后回血顺畅后再送入导丝;

推送导丝过程中,动作轻柔,如遇阻力,切忌盲目用力,应选择带亲水涂层的超滑导丝,在X线透视下缓慢推送导丝,导丝通过扭曲、狭窄的病变后,沿导丝缓慢送入动脉鞘管,且尽可能选择小鞘管;

对于严重狭窄、扭曲的髂动脉、腹主动脉,应选择长鞘管以减少介入检查或治疗导管对血管的损伤。

C.处理:

动脉夹层一经确诊,需密切监测患者重要生命体征及血红蛋白,视病情决定内科保守治疗抑或外科手术治疗;

一般夹层不影响肢体供血可不处理;

严重夹层可行支架置入术或外科手术治疗。

②血管破裂:包括动脉主支(髂动脉、腹主动脉)及其分支的破裂。患者会出现腹腔及盆腔内出血及血肿,严重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

A.原因:

动脉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硬化、狭窄、扭曲;

操作动作粗暴。

B.预防:

术前对穿刺血管的认真、仔细评价;

穿刺方法准确、规范,一定要在穿刺针尾部回血好时再送入导丝,推送导丝过程中遇到阻力,应在X线透视下,缓慢推送导丝或换用带亲水涂层的超滑导丝;

尽可能选择小直径鞘管。

C.处理:

密切监测患者重要生命体征及血红蛋白,必要时给予补液、输血及升压药物;

分支血管的破裂、出血可采用栓塞、封堵的方法;

大的血管破裂则须外科手术治疗。

③假性动脉瘤:血肿在动脉穿刺处与动脉腔相通,收缩期血液自管腔流入血肿腔内,舒张期血液自血肿腔流入动脉腔内。穿刺部位可以触及搏动性肿块,听诊可以闻及明显的血管杂音,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查可以确诊。

A.原因:

穿刺不当;

压迫止血不当;

动脉鞘过大,造成创口过大。

B.预防:

准确、规范的股动脉穿刺;

正确的止血方法。

C.处理:

在超声多普勒指导下,用手或血管压迫器压迫股动脉破口(瘤颈部),若超声提示无血液流动信号,加压包扎24~48h;

瘤腔内注射凝血酶等促凝物质;

外科手术治疗。

④动静脉瘘:由于穿刺时同时穿透动、静脉,在动、静脉之间形成交通。多在穿刺后数天内出现,穿刺部位听诊可以闻及连续性血管杂音,血管多普勒超声显示动静脉间有相交通的通道。

A.原因:

穿刺点过低,股动、静脉同时被穿透;

导引钢丝送入动脉过短,送入动脉鞘时,鞘芯穿透动静脉管壁。

B.预防:

准确、规范的股动脉穿刺。

C.处理:

损伤较小的动静脉瘘,可在超声指导下压迫,效果不确定;

损伤大的动静脉瘘须外科手术治疗。

⑤血管闭塞:多发生于经桡动脉及肱动脉穿刺置管,动脉损伤后远端血管闭合。穿刺部位远端动脉搏动消失,超声多普勒检查可以确诊。

A.原因:

穿刺血管过于细小;

术后加压包扎过紧或时间过长。

B.处理:部分患者血管闭塞后可以再通,闭塞远端肢体可以通过其他血管供血。如果出现远端肢体缺血情况,须外科手术治疗。

⑥血栓和栓塞:

A.原因:

穿刺困难、操作时间过长或患者存在高凝状态等因素,会导致穿刺针内、导丝及鞘管表面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会随血流到达远端动脉;

在送入导丝及鞘管的过程中,由于操作方法不当、动作过于粗暴,或动脉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狭窄、硬化、扭曲,使得血管内膜的粥样斑块脱落,引起远端动脉的栓塞;

卧床时间过长,或加压包扎过紧、时间过长,导致深静脉内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

B.预防:

术前对穿刺血管认真、仔细的检查与评价;

穿刺前肝素盐水认真冲洗穿刺针、导丝及鞘管;

穿刺方法正确、规范,手法轻柔,在送导丝有阻力时,应选择超滑导丝在X线透视下操作;

避免加压包扎过紧、时间过长;

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高危患者预防应用抗凝药物。

C.处理:一般小动脉栓塞不须特殊处理;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积极抗凝治疗,避免发生肺栓塞,如发生肺栓塞时,应视病情采取相应紧急抢救措施。

2.深静脉穿刺的并发症

由于所选择路径不同,深静脉穿刺的并发症种类与概率亦不尽相同。常见的并发症有出血与血肿、感染、血管损伤、血气胸、血栓与栓塞。

(1)出血与血肿:由于穿刺方法不当、反复多次穿刺,导致血管分支或周围组织毛细血管损伤,误穿周围的动脉特别是损伤不易压迫止血的动脉,或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会导致局部出血或血肿,颈部的血肿还会压迫气管和神经。预防的关键在于正确、规范的操作方法,力争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多次、反复穿刺。股静脉穿刺发生的出血和血肿可以压迫,而严重的颈部血肿则须外科切开引流。

(2)感染:可以表现为穿刺部位的红、肿、热、痛,严重时会出现败血症。预防在于操作过程中严格的无菌操作。

(3)血管损伤:

①血管破裂:不同部位的血管破裂可分别引起胸腔、腹腔及盆腔积血,严重时须静脉补

液及输血。发生原因可能有血管腔过于细小、血容量不足、操作手法粗暴等。预防措施包括术前对血容量认真评估,仔细辨认穿刺针尾部血流速度及颜色,必要时X线透视下证实导丝在静脉系统内,再置入鞘管。

②动静脉瘘:见动脉穿刺并发症。

(4)血栓及栓塞:当患者存在高凝状态、静脉压高、卧床时间过长等情况时均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发生率明显增高,应注意预防。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查可以明确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高危患者可以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积极抗凝治疗,出现肺栓塞时应视病情给予相应紧急治疗。

动脉穿刺抽血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

动脉穿刺抽血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 1、感染 1、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动脉导管等如有污染立即更换。 2、穿刺前认真选择导管,避免在皮肤有感染的地方穿刺。 3、动脉插管的病人,病情稳定后应尽快拔出动脉导管,如怀疑有感染立即拔管。 4、拔出导管时,穿刺部位严格消毒,切实压迫止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弹力绷带包扎。 5、已发生感染者,除对症处理外,还应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抗感染。 二、皮下血肿 1、加强穿刺基本功,掌握穿刺技能。 2、如血肿轻微,应观察肿胀范围有无扩展,若肿胀局限,不影响血流时,可暂停特殊处理。如肿胀加剧或血流量小于100ml/min应立即按压穿刺点并同时用硫酸镁湿敷。 3、压迫止血无效可加压包扎。 4、血肿发生后采用增加局部血液循环。用50%的硫酸镁湿敷也可以使血肿消退。 三、假性动脉瘤形成 1、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穿刺。 2、对出血部位的护理,穿刺后如动脉有少量出血时,可采用无菌敷料按压出血部位。应用胶布加压、固定,并随时观察血流量及是否出血。 3、患者若有小的足背动脉瘤形成,应嘱其穿宽松、软质面的鞋,以防瘤体受摩擦引起破裂出血。 4、做好宣教工作:行动脉穿刺后可采用温度为60~70℃的湿毛巾热敷,每天一次,时间为20分钟,以防止假性动脉瘤的形成。热敷过程中注意避免烫伤。 5、假性动脉瘤较大而影响功能者,直接采取手术修补。 四、血栓形成 1、减少同一穿刺点的穿刺次数。 2、拔针后,压迫穿刺点的力度要适中 3、血栓形成后可静脉插管行尿激酶溶栓治疗。 五、穿刺口大出血 1、穿刺后按压穿刺点5-10分钟并嘱患者勿过早下床活动。 2、若出现大出血,立即让病人平卧,戴无菌手套,用无菌敷料将明胶海绵按压在穿刺点,直到不出血为止。 3、出血量大的患者可输血制品。

动 脉 置 管 及 护 理

动脉置管及护理 教学目标:了解动脉置管的适应症、禁忌症,熟悉动脉置管的方法,掌握动脉置管的临床护理及并发症的监护 动脉置管的适应症: 1 危重及大手术后患者有创血压监测 2 需作动脉采血检查,如血气分析 3 施行某些治疗,如介入治疗、注射抗癌药 4 施行某些特殊检查,如动脉造影等 动脉置管的禁忌症: 1 出血倾向 2 局部感染 3 侧支循环差 置管动脉选择: 1 用于直接动脉压监测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等,左臂桡动脉为首选部位,其次为股动脉。 2 用于化疗、介入治疗股动脉或腋动脉等。区域性化疗动脉灌注时,还要考虑尽可能使导管头接近肿瘤供血区域,如:肺癌治疗要插入支气管动脉。 桡动脉的优点:易扪及、易定位;易于进行侧支循环试验;周围无重要组织;穿刺点两端易被固定;易于压迫止血;前臂及手部侧支血流丰富,利于避免置管后并发血栓栓塞而引起手部损伤 股动脉的缺点:不易扪及;周围有股静脉和股神经,操作不慎可伤及;拔管后不易有效地压迫止血;置管部位在腹股沟部,易造成局部感染;侧支循环欠佳,置管肢体栓塞时易形成坏死 置管方法: 1 经皮动脉穿刺置管(常规动脉置管) 2 直视下动脉穿刺置管(静脉切开)

3 股动脉导管置入法(导管介入治疗) 经皮桡动脉穿刺置管法 用物准备: 1 动脉穿刺用物包括动脉套管针(根据患者血管粗细选择)、12号或16号普通针头、5ml注射器、无菌手套、无菌治疗巾及2%利多卡因 2 动脉测定装置。 3 常规无菌消毒盘。 4 其他用物:小夹板及胶布等。 患者准备: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意义,以取得其配合,检查尺动脉侧支循环情况。 前臂与手部常规备皮,范围20cm×10cm,应以桡动脉穿刺处为中心 Allen试验 试验方法改良Allen’s试验:先将患者拟穿刺手臂抬高,检查者双手拇指分别摸到桡、尺动脉搏动后,嘱另一名检查者为患者做3 次握拳和放松动作,接着压迫阻断桡、尺动脉血流至手部发白,然后放低手臂,解除对尺动脉压迫,观察手部转红时间: < 5~7 s 属正常,0~7 s 表示尺-桡吻合血液循环良好,8~15 s 属可疑,提示动脉弓充盈延迟,> 15 s 提示尺-桡吻合血供不足。以> 7s 为Allen’s 试验阳性。 SpO2试验:首先行拟穿刺桡动脉同侧食指脉搏氧饱和度监测,记录脉波幅及氧饱和度值。检查者以双手拇指同时压迫患者穿刺侧手腕尺、桡动脉,解除尺动脉压迫后出现食指脉搏波的时间记录为尺指波恢复时间,记录食指尺动脉供血脉搏波幅及SpO2值。检查者再次同时压迫尺、桡动脉,解除桡动脉压迫后出现食指脉搏波的时间记录为桡指波恢复时间,记录食指桡动脉供血脉搏波幅及SpO2值。判断SpO2波形恢复时间。以< 5~7 s 属正常,0~7 s 表示尺-桡吻合血液循环良好,8~15 s 属可疑,提示动脉弓充盈延迟,> 15 s 提示尺-桡吻合血供不足。以> 7s 为SpO2试验阳性。 略 经皮桡动脉穿刺置管法: 患者取平卧位,前臂伸直,掌心向上,腕部垫一小枕手背屈曲60°并固定。摸清桡动脉搏动,常规消毒皮肤,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在桡动脉搏动最明显的远端用2%利多卡因做浸润局麻至桡动脉两侧,以免穿刺时引起桡动脉痉挛。在腕褶痕上方1cm处摸清桡动

股动脉穿刺及并发症

一.操作方法和程序 1.基本操作方法 (1)局部消毒:采用碘伏消毒局部皮肤。 (2)局部麻醉:采用2%的利多卡因溶液进行局部麻醉。 (3)穿刺和置管。 2.动脉穿刺和置管 (1)经股动脉穿刺置管:由于股动脉内径大、技术容易掌握、血液循环不容易受损、可根据需要置入较大鞘管等优点而成为经动脉介入检查与治疗最常选择的方法。 ①穿刺点的选择:选择搏动最强侧的股动脉作为血管入路。如果两侧腹股沟处股动脉搏动相当,则一般选择右侧股动脉。如果股动脉在1周内曾被穿刺过,最好使用对侧股动脉。穿刺点应选择在股横纹下方约2cm处,股动脉搏动正下方。穿刺点过高可能使穿刺针越过腹股沟韧带,使术后止血困难。穿刺点过低,则因股动脉进入收肌管位置较深,穿刺不易成功,且有动脉分支,另有股静脉走行于股动脉下方,容易造成动静脉瘘。 ②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先在皮内注射形成皮丘,然后沿穿刺方向进穿刺针,估计到达股动脉深度后,在其周围进行浸润麻醉。每次注药前先回抽注射器,证实无回血后再行注入。以后边退针边注入,以逐层麻醉皮下组织。 ③左手三个手指保持一条直线置于穿刺点上方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穿刺针与皮肤成30°~45°角,中空穿刺针斜面向上进针,当持针手感觉到明显的动脉搏动时,即可刺破血管,见搏动性血流从穿刺针喷出,缓慢送入导引钢丝,退出穿刺针,盐水纱布擦拭导引钢丝,沿导引钢丝送入动脉鞘。肝素盐水冲洗鞘管。 (2)经桡动脉穿刺置管 ①适应证:桡动脉搏动好,Allen试验阳性。Allen试验用于评价穿刺侧手掌是否存在双重血供及其程度。同时压迫同侧手掌的桡动脉和尺动脉3060s,随后松开对尺动脉的压迫。松开后10s之内手掌颜色恢复正常,则该试验结果阳性,提示该侧手掌有良好的双重血供。 更为客观的动脉循环评价可以通过改良的Allen试验获得:采用示指或拇指进行血氧饱和度检测来代替手颜色的恢复,可以持续评价桡-尺循环的完整性。尺动脉压力释放后如果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则表明反应异常,不能采用经桡动脉途径。如果患者需要再次经已经穿刺过的桡动脉行介入治疗,则可行反式Allen试验:同时压迫桡动脉和尺动脉后释放桡动脉以检测是否存在无症状性近端桡动脉梗阻,如果异常,则不宜选择该桡动脉途径再次行介入治疗。 有以下情况者更宜选择桡动脉穿刺置管:腹主动脉以下的血管病变(髂动脉、股动脉),如严重狭窄或闭塞、血管重度扭曲、夹层等,使之不能选择股动脉路径;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由于心功能差等原因患者不能长时间平卧。 ②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穿刺侧无桡动脉搏动;Allen试验阴性,提示掌弓侧支循环不良;穿刺侧

股动脉穿刺PCI术后沙袋压迫时间和卧床时间的探讨

股动脉穿刺PCI 术后沙袋压迫时间和卧床时间的探讨 顾婕史冬梅许艳玲蒋宏粉 【摘要】目的讨论经股动脉穿刺PCI 术后不同的沙袋压迫时间和卧床时间对穿刺处并发症、舒适感的影响。方法抽取我科经股动脉穿刺行PCI 术的患者145 例,随机分为A、B、C 三组,其中, A 组48 例,按常规护理方法,拔除动脉鞘管后沙袋压迫 6 h ,绝对卧床24 h;B 组49 例,予拔除动脉鞘管后沙袋压迫2 h,卧床18 h;C 组48 例,拔除动脉鞘管后沙袋压迫 2 h ,卧床12 h 。对比三组患者穿刺处出血情况、舒适感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穿刺处出血发生率、腰背酸痛和迷走反射的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 C 组患者舒适度增强,尿潴留、焦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经股动脉穿刺冠脉PCI 术后沙袋压迫时间缩短至2 h ,卧床时间缩短至12 h 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同时不增加穿刺处并发症。 【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年(卷),期】2015(000)022 【总页数】2 【关键词】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沙袋压迫;卧床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经导管 通过各种方法开通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改善心肌血供的治疗方法[1] 。包括 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植入术。是目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本科室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多采用桡动脉穿刺,但对于桡动脉穿刺失败者及急诊PCI 多采用股动脉

86例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介入术后的护理体会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b8106595.html, 86例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介入术后的护理体会 作者:周祎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20年第01期 【摘; 要】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介入术后的护理。方法: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回顾性总结86例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介入术后的护理经验与体会。结果:术后发生皮下血肿2例,假性动脉瘤2例,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通过护理人员术后的严密观察与精心护理,包括发生并发症在内的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介入手术需要医生、护理人员、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之间的密切配合,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必要保障。术后需严密观察病情,有效按压股动脉穿刺处及穿刺处的观察与护理,做好患者与患者家属的宣教,及时发现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 【关键词】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介入术后;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219-02 神经介入医学是指利用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在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系统的支持下,对累及人体神经系统血管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达到栓塞、溶解、扩张、成形和抗肿瘤等治疗目的的一种临床医学科学。脑血管介入治疗是指在医学影像的监督指导下,经股动脉穿刺置管,采用血管内介入技术对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直接治疗,可有效降低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由于股动脉粗、直、小,因此股动脉穿刺被广泛应用于脑血管介入治疗。本人所在的脑血管病科自2018年3月7日至2018年11月4日期间共实行了86例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介入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3月7日至2018年11月4日期间在我科行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介入手术的 患者86例。年龄28~82岁,男性39例,女性47例。其中动脉瘤栓塞术58例,动静脉畸形栓塞术1例,支架成形術12例,血流导向装置术6例,支架取栓术9例。共发生术后并发症5例,其中皮下血肿2例,假性动脉瘤2例,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但经过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之后,86例患者均顺利出院。 1.2 方法

股动脉穿刺及并发症

一.操作方法与程序? 1。基本操作方法?(1)局部消毒:采用碘伏消毒局部皮肤。 (2)局部麻醉:采用2%得利多卡因溶液进行局部麻醉、?(3)穿刺与置管。 2、动脉穿刺与置管?(1)经股动脉穿刺置管:由于股动脉内径大、技术容易掌握、血液循环不容易受损、可根据需要置入较大鞘管等优点而成为经动脉介入检查与治疗最常选择得方法。 ①穿刺点得选择:选择搏动最强侧得股动脉作为血管入路、如果两侧腹股沟处股动脉搏动相当,则一般选择右侧股动脉、如果股动脉在1周内曾被穿刺过,最好使用对侧股动脉。穿刺点应选择在股横纹下方约2cm处,股动脉搏动正下方。穿刺点过高可能使穿刺针越过腹股沟韧带,使术后止血困难。穿刺点过低,则因股动脉进入收肌管位置较深,穿刺不易成功,且有动脉分支,另有股静脉走行于股动脉下方,容易造成动静脉瘘。?②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先在皮内注射形成皮丘,然后沿穿刺方向进穿刺针,估计到达股动脉深度后,在其周围进行浸润麻醉。每次注药前先回抽注射器,证实无回血后再行注入。以后边退针边注入,以逐层麻醉皮下组织。?③左手三个手指保持一条直线置于穿刺点上方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穿刺针与皮肤成30°~45°角,中空穿刺针斜面向上进针,当持针手感觉到明显得动脉搏动时,即可刺破血管,见搏动性血流从穿刺针喷出,缓慢送入导引钢丝,退出穿刺针,盐水纱布擦拭导引钢丝,沿导引钢丝送入动脉鞘。肝素盐水冲洗鞘管。 (2)经桡动脉穿刺置管?①适应证:桡动脉搏动好,Allen试验阳性。Allen试验用于评价穿刺侧手掌就是否存在双重血供及其程度。同时压迫同侧手掌得桡动脉与尺动脉3060s,随后松开对尺动脉得压迫。松开后10s之内手掌颜色恢复正常,则该试验结果阳性,提示该侧手掌有良好得双重血供、?更为客观得动脉循环评价可以通过改良得Allen试验获得:采用示指或拇指进行血氧饱与度检测来代替手颜色得恢复,可以持续评价桡—尺循环得完整性。尺动脉压力释放后如果血氧饱与度持续下降,则表明反应异常,不能采用经桡动脉途径。如果患者需要再次经已经穿刺过得桡动脉行介入治疗,则可行反式Allen试验:同时压迫桡动脉与尺动脉后释放桡动脉以检测就是否存在无症状性近端桡动脉梗阻,如果异常,则不宜选择该桡动脉途径再次行介入治疗。 有以下情况者更宜选择桡动脉穿刺置管:腹主动脉以下得血管病变(髂动脉、股动脉),如严重狭窄或闭塞、血管重度扭曲、夹层等,使之不能选择股动脉路径;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由于心功能差等原因患者不能长时间平卧、?②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穿刺侧无桡动脉搏动;Allen试验阴性,提示掌弓侧支循环不良;穿刺侧存在肾透析用得动静脉瘘管、 相对禁忌证:桡动脉搏动差或细小,尤其就是身材矮小得老年妇女;有大血管异常得病史(如锁骨下动脉异常);用6F或7F鞘管不能完成得治疗;不能用右桡动脉行右位心冠状动脉造影或左内乳动脉得介入治疗,也不能用左桡动脉行右内乳动脉得介入治 疗。?③桡动脉鞘管置入技术:手臂外展70°角,手腕保持过伸位。可以采用手腕

22例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储留患者的护理

22例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患者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的原因与减少导尿概率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到2013年7月到我科行脑血管造影术900例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22例的原因,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即: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解除患者焦虑情绪,指导床上排尿训练;术后加强宣教,掌握首次排尿时间。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和导尿率。 关键字: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到2013年6月在我科行全脑血管造影术900例,患者生命征平稳,生活完全自理,脑血管造影成功率为100%,术后出现尿潴留20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在34-66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9岁,经诱导排尿后5例可自行排尿,其余17例给予留置导尿。 2 术后尿滁留的原因分析 2.1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术后尿潴留的重要因素【1】,患者有害羞和不习惯心里,因担心手术阳性结果,担忧病情预后,心里紧张等抑制交感神经,致膀胱逼尿肌松弛乏力,尿道括约肌张力增高常致排尿困难,大部分患者是由于术前没做好心理准备,对环境存在不适感,引起排尿不畅。 2.2 排尿习惯的改变未经过排尿训练对环境存在不适感,也会引起排尿不畅,卢瑞华【2】等报道不习惯卧床排尿的患者发生尿潴留的几率为32.3%,尤其男性患者居高,是因为DSA术后要求患者平卧排尿,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相比,更不能适应排尿姿势的改变。 2.3 术后强迫体位防止术后穿刺点出现血肿,病人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穿刺点需用沙袋压迫6-8小时,同时下肢制动8-12小时,长时间强迫体位也是造成患者尿潴留的重要原因。张秋妹等【3】研究亦显示,压迫及制动时间越长发生尿潴留的概率越高。 2.4 躯体疼痛介入术后患者穿刺部位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而不主动排尿,以致膀胱过度充盈,造成排尿无力;且DSA术后为避免穿刺部位局部出血形成血肿,一

介入手术常见的并发症

随着介入手术技术的逐渐成熟,手术适应证范围逐渐扩大,而随之而来的并发症也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这些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介入手术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如何减少和应对并发症也成了临床医生的重要课题,这里专门归纳了PCI 的常见并发症。本文整理自丁香园站友@sbrdfedx,@jiayoubb,@jhong,@sidinywl 的讨论,仅供交流学习之用。 PCI 常见并发症分类 1. 血管径路并发症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腹膜后血肿;血肿并感染;夹层;血栓形成;栓塞;出血;动-静脉瘘。 2. 冠脉及循环并发症 冠脉痉挛;冠脉夹层;急性闭塞;支架内血栓;无再流现象;冠脉穿孔;假性动脉瘤、冠脉-心室瘘;边支闭塞;支架脱载;心包填塞;血栓瀑布现象;各种心律失常(严重者有室性心律失常、窦房结功能丧失、传导阻滞);气栓;急诊CABG ;心跳骤停、死亡;急性肺栓塞;急诊二次介入。 3. 非血管并发症 低血压;脑卒中;心功能损害;造影剂肾病;过敏反应;硬膜外脓肿;感染;头痛、腰痛、胸痛;迷走反射(特别拔鞘管时)。 拔管综合征 拔管综合征是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伴恶心呕吐,出冷汗,严重时发生心跳停止,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主要是迷走反射引起,可能与疼痛和血容量偏低有关。 其预后有赖于快速诊断和处理。 1. 我们一般拔管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告知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解除其恐惧心理,尤其是女性患者。 2. 拔鞘管之前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同时备好升压、解痉、扩血管及抗心律失常等急救药品,遇到特别紧张和疼痛敏感的常予利多卡因局部镇痛。 3. 拔管时压迫止血力度以能触摸到足背动脉波动为准,注意两侧股动脉有伤口时,严禁同时拔管按压。同时避免暴力拔管。 4. 拔管后30 分钟内,应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变化,面色及表情,询问有无头晕及恶心的感觉,以减少或避免拔管综合征的发生。 5. 处理原则:拔管综合征多为良性经过,但合并严重瓣膜病及冠心病者可出现严重后果。若患者出现症状,嘱其保持卧位,血压正常而以心率慢为主者可给予阿托品0.5-1 mg 静推;若有血压降低则可以给予多巴胺5-10 mg 静推,同时静脉快速补液。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无再流现象

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

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脑血管病变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护理 脑血管造影是用含碘造影剂如碘海醇注入颈动脉和椎动脉内,然后在不同时相摄X线片,造影剂可显示颅内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形态、分布和位置。经股动脉插管注入造影剂可观察全脑血管的走形、有无移位、闭塞或形态异常等,可帮助诊断脑血管病变和颅内占位性病变,尤其是对于动脉瘤、静脉瘤和血管畸形等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对判断脑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程度、范围、侧枝循环代偿情况及介入治疗、搭桥术等进一步治疗措施的选择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脑血管造影虽具有相对的安全性,但作为一种创伤性检查,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配合医生做好造影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提高检查的安全性,确保造影成功有重要意义。我科于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对50例患者成功的进行了脑血管造影,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 20 例,年龄15~72岁,平均40岁,均采用局麻下经皮股动脉穿剌置人导管进行脑血管造影。术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由于禁食时间过长有2例术前发生低血糖反应,5例术中出现恶心、头昏、头痛,2 例在术中排尿,3例术中烦躁不安,可能造成术区污染。术后 3 例述穿刺处疼痛,1例出现穿剌处皮下血肿。上述情况经过处理后全部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后果,50例病人造影全部成功。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1)作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 详细介绍造影的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用恰当的方式向病人介绍手术过程抗凝药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术后的注意事项,如伤口有异样感或热感增强等,一旦有这种情况出现,应立即报告医务人员。加强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2)病情评估:全面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同时做头部 CT 扫描及详细的专科检查。(3)基础护理 : 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协助患者洗漱、穿衣、进食,以保证患者的舒适和安全。为防止术中呕吐、误吸,术前禁食、禁水4小时。(4)术前准备 : 行会阴、腹股沟、穿刺区域局部皮肤清洁,插管部位备皮。检查穿刺部位有无皮肤感染、破损等;检查股动脉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便术后对照。详细观察、询问患者有无心慌、胸闷、恶心等过敏症状。术前3~5天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波立维,尼莫地平,术前

股动脉穿刺及并发症

一.操作方法与程序 1.基本操作方法 (1)局部消毒:采用碘伏消毒局部皮肤。 (2)局部麻醉:采用2%得利多卡因溶液进行局部麻醉。 (3)穿刺与置管。 2.动脉穿刺与置管 (1)经股动脉穿刺置管:由于股动脉内径大、技术容易掌握、血液循环不容易受损、可根据需要置入较大鞘管等优点而成为经动脉介入检查与治疗最常选择得方法。 ①穿刺点得选择:选择搏动最强侧得股动脉作为血管入路。如果两侧腹股沟处股动脉搏动相当,则一般选择右侧股动脉。如果股动脉在1周内曾被穿刺过,最好使用对侧股动脉。穿刺点应选择在股横纹下方约2cm处,股动脉搏动正下方。穿刺点过高可能使穿刺针越过腹股沟韧带,使术后止血困难。穿刺点过低,则因股动脉进入收肌管位置较深,穿刺不易成功,且有动脉分支,另有股静脉走行于股动脉下方,容易造成动静脉瘘。 ②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先在皮内注射形成皮丘,然后沿穿刺方向进穿刺针,估计到达股动脉深度后,在其周围进行浸润麻醉。每次注药前先回抽注射器,证实无回血后再行注入。以后边退针边注入,以逐层麻醉皮下组织。 ③左手三个手指保持一条直线置于穿刺点上方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穿刺针与皮肤成30°~45°角,中空穿刺针斜面向上进针,当持针手感觉到明显得动脉搏动时,即可刺破血管,见搏动性血流从穿刺针喷出,缓慢送入导引钢丝,退出穿刺针,盐水纱布擦拭导引钢丝,沿导引钢丝送入动脉鞘。肝素盐水冲洗鞘管。 (2)经桡动脉穿刺置管 ①适应证:桡动脉搏动好,Allen试验阳性。Allen试验用于评价穿刺侧手掌就是否存在双重血供及其程度。同时压迫同侧手掌得桡动脉与尺动脉3060s,随后松开对尺动脉得压迫。松开后10s之内手掌颜色恢复正常,则该试验结果阳性,提示该侧手掌有良好得双重血供。 更为客观得动脉循环评价可以通过改良得Allen试验获得:采用示指或拇指进行血氧饱与度检测来代替手颜色得恢复,可以持续评价桡-尺循环得完整性。尺动脉压力释放后如果血氧饱与度持续下降,则表明反应异常,不能采用经桡动脉途径。如果患者需要再次经已经穿刺过得桡动脉行介入治疗,则可行反式Allen试验:同时压迫桡动脉与尺动脉后释放桡动脉以检测就是否存在无症状性近端桡动脉梗阻,如果异常,则不宜选择该桡动脉途径再次行介入治疗。 有以下情况者更宜选择桡动脉穿刺置管:腹主动脉以下得血管病变(髂动脉、股动脉),如严重狭窄或闭塞、血管重度扭曲、夹层等,使之不能选择股动脉路径;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由于心功能差等原因患者不能长时间平卧。 ②禁忌证

扒一扒 介入手术常见的并发症

扒一扒介入手术常见的并发症 随着介入手术技术的逐渐成熟,手术适应证范围逐渐扩大,而随之而来的并发症也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这些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介入手术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如何减少和应对并发症也成了临床医生的重要课题,这里专门归纳了PCI 的常见并发症。 PCI 常见并发症分类 1. 血管径路并发症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腹膜后血肿;血肿并感染;夹层;血栓形成;栓塞;出血;动-静脉瘘。 2. 冠脉及循环并发症 冠脉痉挛;冠脉夹层;急性闭塞;支架内血栓;无再流现象;冠脉穿孔;假性动脉瘤、冠脉-心室瘘;边支闭塞;支架脱载;心包填塞;血栓瀑布现象;各种心律失常(严重者有室性心律失常、窦房结功能丧失、传导阻滞);气栓;急诊CABG ;心跳骤停、死亡;急性肺栓塞;急诊二次介入。 3. 非血管并发症 低血压;脑卒中;心功能损害;造影剂肾病;过敏反应;硬膜外脓肿;感染;头痛、腰痛、胸痛;迷走反射(特别拔鞘管时)。

拔管综合征 拔管综合征是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伴恶心呕吐,出冷汗,严重时发生心跳停止,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主要是迷走反射引起,可能与疼痛和血容量偏低有关。 其预后有赖于快速诊断和处理。 1. 我们一般拔管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告知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解除其恐惧心理,尤其是女性患者。 2. 拔鞘管之前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同时备好升压、解痉、扩血管及抗心律失常等急救药品,遇到特别紧张和疼痛敏感的常予利多卡因局部镇痛。 3. 拔管时压迫止血力度以能触摸到足背动脉波动为准,注意两侧股动脉有伤口时,严禁同时拔管按压。同时避免暴力拔管。 4. 拔管后30 分钟内,应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变化,面色及表情,询问有无头晕及恶心的感觉,以减少或避免拔管综合征的发生。 5. 处理原则:拔管综合征多为良性经过,但合并严重瓣膜病及冠心病者可出现严重后果。若患者出现症状,嘱其保持卧位,血压正常而以心率慢为主者可给予阿托品0.5-1 mg 静推;若有血压降低则可以给予多巴胺5-10 mg 静推,同时静脉快速补液。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无再流现象

冠状动脉造影的术前及术后护理

冠状动脉造影术前术后护理标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是经外周动脉穿刺、插管送导管前端至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通过造影准确地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狭窄度和远端的冠状动脉血流通畅情况,并测定左室功能。 1 . 术前准备 (1)配合医师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包括:①术前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出凝血时间、感染因子、心肌酶谱、脑钠肽;②X线胸片;③心电图;④心脏彩超等。 (2)药物准备:CAG是相对安全的有创性检查,但有时因病变严重,离子紊乱或操作不当可在术中、术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在术前应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并口服波立维、拜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术前口服负荷量各300mg,如使用替格瑞洛口服180mg/次。 (3)皮肤准备:股动脉穿刺者应双侧腹股沟备皮,备皮时应注意防止损伤局部皮肤。 (4)心理护理:CAG及PCI在我国尚未普及并有创伤性,多数患者对该技术缺乏了解,普遍存在思想顾虑,因此与患者交流,说明CAG及PCI的必要性、操作过程与方法、帮患者树立信心、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 (5)术前训练:由于摄X线片时要求患者憋气,摄片后要求患者进行强有力咳嗽,以利造影剂从冠状动脉中排出,因此,要求患者术前训练憋气和强有力的咳嗽。选择股动脉穿刺患者,术后需卧床24 h,因此患者应先适应床上排便。 (6)术前常规做碘过敏试验(静脉注射1ml原液,15-20分钟观察心率、血压及全身症状)。 2. 术后护理 (1)术后严密监护,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者回病房后立即行ECG 监测,应注意有无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鼓励患者多饮水,一般量约为6~8 h内饮水1 000~2 000 ml,以使注入体内的造影剂通过肾脏排泄。 (2)注意穿刺处有无渗血及血肿,观察末梢循环及桡动脉搏动情况。有些患者因压迫不彻底或因应用肝素或制动不够而发生局部出血或血肿,严重时可导致休克,因此1 h内每15 min观察1次,无异常每2~4 h观察1次。如有渗血、血肿及前臂肿胀明显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注意观察指端血运及足背股动脉搏动情况,因穿刺股动脉植入动脉鞘管,可有股动脉血栓形成。如术侧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较术前减弱,应考虑股动脉血栓形成,结合肢体皮肤温度及颜色,迅速做出判断,及时发现并通知值班医生。血管应用抗凝剂时要特别注意,

股动脉穿刺及并发症

一.操作方法和程序 1.基本操作方法 (1)局部消毒:采用碘伏消毒局部皮肤。 (2)局部麻醉:采用2%的利多卡因溶液进行局部麻醉。 (3)穿刺和豊管。 2.动脉穿刺和置管 (1)经股动脉穿刺苣管:由于股动脉内径大、技术容易掌握、血液循环不容易受损、可根据需要置入较大鞘管等优点而成为经动脉介入检查与治疗最常选择的方法。 ①穿刺点的选择:选择搏动最强侧的股动脉作为血管入路。如果两侧腹股沟处股动脉搏动相当,则一般选择右侧股动脉。如果股动脉在1周内曾被穿刺过,最好使用对侧股动脉。穿刺点应选择在股横纹下方约2cm处,股动脉搏动正下方。穿刺点过高可能使穿刺针越过腹股沟韧带,使术后止血困难。穿刺点过低,则因股动脉进入收肌管位置较深,穿刺不易成功,且有动脉分支,另有股静脉疋行于股动脉下方,容易造成动静脉痿。 ②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先在皮内注射形成皮丘,然后沿穿刺方向进穿刺针,估计到达股动脉深度后,在其周用进行浸润麻醉。每次注药前先回抽注射器,证实无回血后再行注入。以后边退针边注入,以逐层麻醉皮下组织。 ③左手三个手指保持一条直线置于穿刺点上方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穿刺针与皮肤成SO C ~士5°角,中空穿刺针斜而向上进针,当持针手感觉到明显的动脉搏动时,即可刺破血管,见搏动性血流从穿刺针喷出,缓慢送入导引钢幺幺.,退岀穿刺针,盐水纱布擦拭导引钢丝, 沿导引钢丝送入动脉鞘。肝素盐水冲洗鞘管。 (2)经梯动脉穿刺置管 ①适应证:挠动脉搏动好,Alien试验阳性。AUen试验用于评价穿刺侧手掌是否存在双重血供及其程度。同时压迫同侧手掌的挠动脉和尺动脉5060s,随后松开对尺动脉的压迫。松开后IOS之内手掌颜色恢复正常,则该试验结果阳性,提示该侧手掌有良好的双重血供。 更为客观的动脉循环评价可以通过改良的Anen试验获得:采用示指或拇指进行血氧饱和度检测来代替手颜色的恢复,可以持续评价税-尺循环的完整性。尺动脉压力释放后如果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则表明反应异常,不能采用经梯动脉途径。如果患者需要再次经已经穿刺过的梯动脉行介入治疗,则可行反式AlIen试验:同时压迫挠动脉和尺动脉后释放挠动脉以检测是否存在无症状性近端挠动脉梗阻,如果异常,则不宜选择该税动脉途径再次行介入治疗。 有以下情况者更宜选择税动脉穿刺置管:腹主动脉以下的血管病变(酩动脉、股动脉),如严重狭窄或闭塞、血管重度扭曲、夹层等,使之不能选择股动脉路径: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由于心功能差等原因患者不能长时间平卧。 ②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穿刺侧无楼动脉搏动;AIIen试验阴性,提示掌弓侧支循环不良:穿刺侧存在肾透析用的动静脉痿管。

股动脉穿刺及并发症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一.操作方法和程序 1.基本操作方法 (1)局部消毒:采用碘伏消毒局部皮肤。 (2)局部麻醉:采用2%的利多卡因溶液进行局部麻醉。 (3)穿刺和置管。 2.动脉穿刺和置管 (1)经股动脉穿刺置管:由于股动脉内径大、技术容易掌握、血液循环不容易受损、可根据需要置入较大鞘管等优点而成为经动脉介入检查与治疗最常选择的方法。 ①穿刺点的选择:选择搏动最强侧的股动脉作为血管入路。如果两侧腹股沟处股动脉搏动相当,则一般选择右侧股动脉。如果股动脉在1周内曾被穿刺过,最好使用对侧股动脉。穿刺点应选择在股横纹下方约2cm处,股动脉搏动正下方。穿刺点过高可能使穿刺针越过腹股沟韧带,使术后止血困难。穿刺点过低,则因股动脉进入收肌管位置较深,穿刺不易成功,且有动脉分支,另有股静脉走行于股动脉下方,容易造成动静脉瘘。 ②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先在皮内注射形成皮丘,然后沿穿刺方向进穿刺针,估计到达股动脉深度后,在其周围进行浸润麻醉。每次注药前先回抽注射器,证实无回血后再行注入。以后边退针边注入,以逐层麻醉皮下组织。 ③左手三个手指保持一条直线置于穿刺点上方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穿刺针与皮肤成30°~45°角,中空穿刺针斜面向上进针,当持针手感觉到明显的动脉搏动时,即可刺破血管,见搏动性血流从穿刺针喷出,缓慢送入导引钢丝,退出穿刺针,盐水纱布擦拭导引钢丝,沿导引钢丝送入动脉鞘。肝素盐水冲洗鞘管。 (2)经桡动脉穿刺置管 ①适应证:桡动脉搏动好,Allen试验阳性。Allen试验用于评价穿刺侧手掌是否存在双重血供及其程度。同时压迫同侧手掌的桡动脉和尺动脉3060s,随后松开对尺动脉的压迫。松开后10s之内手掌颜色恢复正常,则该试验结果阳性,提示该侧手掌有良好的双重血供。

股动脉穿刺

股动脉穿刺 (一)股动脉穿刺点的选择:准确的选择穿刺点是冠状动脉造影术成功的基础,也是减少外周血管并发症出现的关键。股动脉穿刺点选择的主要标志是腹股沟韧带、韧带下皮肤皱褶、股动脉搏动最强点和耻骨梳,腹股沟韧带位于耻骨梳上方,多数为股动脉搏动最强点的部位。皮肤进针处应选择腹股沟韧带下2-3cm处,多数在皮肤皱褶下1cm左右,切不可将皮肤皱褶误认为是腹股沟韧带。皮肤进针处与血管的穿刺点还有一段距离,进针角度为45度,应尽量保证血管的穿刺点位于耻骨梳的骨性平台上方,血管穿刺点过高易引起腹膜后出血,穿刺点过低,导丝易进入股浅动脉,并且其深部无骨性平台支撑,术后拔管压迫止血困难,易产生局部血肿。切不可把腹股沟皱褶当作韧带肥胖患者的皱褶低于韧带而 较瘦患者的皱褶可高于韧带。作者的经验是在穿刺前先摸准韧带的位置并肯定在穿刺点下有较硬的“骨性平台”以便拔管后压迫止血。 (二):局部麻醉:这一步骤常被忽视有的术者为追求速度甚至未等麻醉生效便开始穿刺给患者造成痛苦。作者认为满意的麻醉是很重要的如果患者因疼痛不能很好地配合反而 会耽误时间。常用1%或2%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先注射皮丘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然后在穿刺针要经过的路径逐层麻醉,估计到达股动脉的深度后在股动脉的上下、左右浸润麻醉。在注射麻药前要回吸以免麻药直接注入血管内。一般要注射麻药10ml左右。 (三)股动脉穿刺的手法 (1)股动脉穿刺:。术者用左手示指和中指触摸股动脉的搏动最强点用左手示指和中指固定股动脉右手持穿刺针,穿刺针头与动脉呈45°缓慢进针直到有股动脉搏动的 感觉继续进针穿过股动脉,见到鲜红血液喷出说明针已在股动脉内,(2)送入导丝:左手接过穿刺针,用右手送入“J”型导丝推送导丝不能有任何阻力。如阻力发生在股动脉内应退出导丝此时不再有血液回流说明穿刺针已在股动脉外如 过深可稍退过浅应稍进直到有喷射状血液流出。如阻力发生在髂动脉内问题多为髂动脉扭曲或狭窄所致。如果用的是可移动轴心导丝可抽出一些轴心使远端柔软部分延长然后再 试推送。如果还不成功可送入动脉鞘然后从鞘中送入Terumo导丝此导丝既软又滑对血管损伤很小多数应成功。(3)切开:皮肤切口,不宜过小,尽量用蚊氏钳分离皮下。切口太小时,术后出血易滞留在皮下,不宜发现,易导致血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抽血并发症

抽血并发症及处理 临床收集的血标本一般分为三类:全血标示、血清标本、血培养标本。全血标本用作血沉、血常规检查和测定血液中某些物质的含量,如肌酐、尿素氮、尿酸、肌酸、血氨、血糖;血清标本用于测定血清酶、脂类、电解质、肝功能等;血培养标本则用于查找血液中的病原菌。常用的血标本收集方法分为三种:毛细血管采血法、静脉抽血法、动脉抽血法。毛细血管采血法用于血常规检查,由于该采血方法目前均由检验人员执行,具体方法从略;静脉抽血法主要用于协助临床诊断疾病,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动脉抽血法主要用于血气分析等。由于抽血法为一项侵入性操作,不论采取哪种方法抽血,因患者自身、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等原因均可产生一些并发症,如:感染、皮下出血、晕针或晕血、桡神经损伤等。本章将分别进行叙述。 静脉抽血法操作并发症 一、皮下出血 (一)发生原因 1.抽血完毕后,棉签按压时间不够5分钟。 2.抽血完毕后,棉签按压方法不对,如果穿刺时针头经皮下直接进入血管,拔针后按压方法是棉签与血管走行平行;如果穿刺针头在皮下行走一段距离后再进入血管,拔针后按压方法是棉签与血管走行垂直,不能够达到止血目的。 3.上肢的浅静脉抽血完毕后,因为上衣衣袖较紧,影响静脉血回流,容易引起皮下出血。 4.技术不过关:针头在皮下多次进退,可造成患者厌恶心理,情绪紧张,疼痛难忍,皮下出血。 (二)临床表现穿刺部位疼痛、肿胀、有压痛,肉眼皮下瘀斑。 (三)预防及处理 1.抽血完毕后,棉签按压时间5分钟以上。 2.抽血完毕后,棉签按压方法正确,如果穿刺针头经皮下直接进入血管,拔针后按压方法是棉签与血管走行垂直;如果穿刺时针头在皮下行走一段距离后再进入血管,拔针后按压方法是棉签与血管走行平行,才能够达到止血目的。 3.上肢静脉抽血,如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如上衣衣袖较紧,要求病人脱去较紧的衣袖后抽血,避免较紧的衣袖影响静脉回流,引起皮下出血。 4.提高抽血技术、掌握入针方法。 5.如果出现皮下出血,早期冷敷,减轻局部充血和出血,冷可使细血管收缩,可防止皮下出血和肿胀。三天后热敷,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加速皮下出血的吸收。 二、晕针或晕血 (一)发生原因 1.心理因素:在接受抽血时,由于情绪过度紧张、恐俱、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针或晕血。 2.体质因素:空腹或饥饿状态下,患者机体处于应急阶段,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脑血流量减少,发生晕针。 3.患者体位:坐位姿势下接受抽血发生晕针,其原因可能与体位和血压有关。坐位时下肢肌肉及静脉张力低,血液蓄积于下肢,回心血量少,心输出血量少,收缩压下降,影响脑部供血。

动脉采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动脉穿刺采血法操作并发症得预防及处理动脉穿刺采血法操作主要用于血气分析。血气分析就是用于检测呼吸功能及酸碱平衡得一项重要指标,对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得各种参数以及纠正酸碱平衡与电解质紊乱均有重要意义。动脉穿刺采血操作已经成为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得临床护理技术,但该操作需要较高得技术,操作不当,会造成诸多不良后果,如感染、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形成、误刺神经、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穿刺处大出血、筋膜间综合征及穿刺失败等、 一、感染 【临床表现】 1、穿刺部位皮肤有红、肿、热、痛,严重者有脓肿形成,个别患者会出现全身症状,如高热。 2.血液培养有细菌生长。 【预防措施】 1.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遵守操作规程。若怀疑有污染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2。穿刺前认真选择血管,避免在已出现破溃、感染、硬结、皮肤病等情况得部位穿刺、 3、采血后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5~10分钟。 【处理措施】 已发生感染者,除对因处理以外,还应遵医嘱进行抗感染治疗、 二、皮下血肿 【临床表现】 1、穿刺点周围皮肤苍白、毛孔增大、皮下肿大、边界清楚、 2.严重者,穿刺点周围皮肤青紫,肿块边界不清,水肿加剧。 3.患者局部疼痛、灼热、活动受限。 【预防措施】 1。加强穿刺技能得训练,掌握穿刺技能,掌握进针得角度与深度,缓慢进针,防止穿破动脉后壁,引起出血。 2.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增加对动脉得损伤,造成出血不止。 3.若压迫止血无效时可以加压包扎,穿刺成功后局部加压止血5 - 10分钟;或用小沙袋压迫止血15分钟左右,直到不出血为止;凝血机制障碍者及老年人应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4.严重凝血机制障碍者应避免动脉穿刺。 【处理措施】 1.血肿发生48小时内,可采用局部冷敷使血管收缩,有利于止血。 2、48小时后采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血肿吸收。也可采用烤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血肿吸收。 3。给予50%得硫酸镁湿敷,使血肿消退,疼痛减轻、 4、可内服或外用活血化瘀得中成药,以消除血肿、 5、如血肿较轻,应观察肿胀范围有无扩展,若肿胀局限,不影响血流时,可暂不行特殊处理;若肿胀加剧应立即按压穿刺点并同时用硫酸镁湿敷。 三、假性动脉瘤形成

经皮股动脉穿刺的常见并发症

经皮股动脉穿刺的常见并发症 介入家园2016-11-11 来源:重庆医学2004年9月第33卷第9期 作者:戚跃勇综述,邹利光审校 目前,微创高效的介入治疗正日益受到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青睐,包括放射科、心内科、脑外科、肝胆科、消化科、肿瘤科、呼吸科、神经内科等诸多学科都相继开展了血管内介入诊疗工作,但股动脉穿刺点并发症却呈逐渐增多趋势。 有报道经股动脉径路行诊断性与治疗性心脏介入的血管径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1%~2%和0.5%~5%,这不能不引起血管内介入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就股动脉穿刺过程中及穿刺后的一些常见的并发症作一综述。 1 股动脉穿刺过程中的并发症 1.1 动脉夹层 在股动脉导管引入系统的操作过程中,因髂股动脉硬化狭窄或走行迂曲致较粗硬的导丝或导管通过不畅,如仍强行插入,易使导丝或导管头端进入血管内膜下形成夹层[2]。如沿此夹层跟进血管鞘即易导致动脉穿破。 防治措施:

(1)对年龄较大或估计有动脉硬化者,插管宜选用细而柔软的导丝或导管,应用“J”形导引钢丝者应常规将其弯头向前。 (2)在推送短导丝的过程中如遇阻力,应在透视下判断它是否进入股动脉分支或者形成股动脉夹层乃至穿破股动脉,以及时回抽并调整导丝的方向,如仍不能成功者可更换为白泥鳅导丝。 (3)在导管鞘内跟进或交换导管时,宜在导丝的指引下进行。 在送入导管过程中,如遇阻力应即刻透视观察导管头端位置,亦可手推少量造影剂观察血管情况,以减少髂股动脉动脉夹层的发生。 1.2 鞘管进入血管周围间隙 导丝沿穿刺针跟进过程中,如碰到穿刺针易使之移位于股动脉鞘内,或者导丝直接穿出股动脉,导丝沿腰大肌前缘进入腹膜后间隙。由于该间隙组织疏松,特别在消瘦患者,有时导丝导管进入相当顺畅,即便有经验的操作者也很难体会其到底在动脉内或是在动脉外。 当进导丝导管有阻涩感,患者诉腰背酸痛时应高度怀疑导丝或导管已进入血管腔外。如手推造影剂呈片状或带状分布,久滞不消则可明确诊断,但手推造影剂应缓慢、少量,以免人为扩大腹膜后间隙撕裂小血管造成血肿。 防治措施: (1)穿刺时持针要稳固,针尾喷血流畅后插入导丝。 (2)进导丝遇阻力时,不可强行插入,应在X线透视下观察导丝位置。 (3)采用Seldinger前壁穿刺可减少该并发症,因导丝导管在皮下血管外间隙盘卷、扭曲时能及时被察觉,不易进入腹膜后间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