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认识科学发展观心得感悟(完整版)

认识科学发展观心得感悟(完整版)

认识科学发展观心得感悟

认识科学发展观心得感悟

在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党委的统一部署下,我自觉地学习了有关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与主要文件。结合一生的读书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经验,深刻认识到: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指导和谐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为人民服务为基石;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国际关系、社会关系、人际关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力量并发现所有潜在的生产力,务求保护或再生可供持续性发展的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解剖麻雀,突破关键性阻力,解决主要矛盾,带动普泛性问题的顺利解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目标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目的是将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为中国由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过渡到中级阶段做好坚实而有利的铺垫,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统一大业奠定精神和物质的厚重基础。因而意义十分重大。重大意义主要在于,这是我党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政治与科学的大统

一、大普及,权力操作与学术阐释的大融合、大演练。

科学发展是一个深刻的命题。之所以说其深刻,是因为这种发展要求具备必要的软实力。首先是人力资源、人的基本素质的层次问题。没有具备科学思维、较高科学素养和较完整科学训练的人,不可能科学发展。因为低素质的人无法掌握科学发展观,更何谈科学发展。其次,科学的基础是人文文化。没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道德作为铺垫,认识不到科学思维、理性思维对于本民族文化的批判、继承与

发展过程中的指导意义,也认识不到对于世界各民族文化在选择、汲取与再造过程中的主导意义,所谓科学发展就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第

三,科学思维、理性判断是当代文化建设的必要先导,是开创新世纪物质文明的潜在能力。这种能力我们过去从未真正广泛重视与集合培养。解放前中国共产党人近三十年坚苦卓绝的奋斗过程中,绝大部分党员干部是以吃不饱穿不暖的非人生存环境作为参照系,激励自己浴血奋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来,大部分或相当大的一部分党员干部是凭借对党对翻身做主人的新中国环境的深厚感恩之情来勤奋工作,忘我奉献的。近九十年的历史发展中,我们尽管积累了厚重的情感力量和知恩报恩的良好氛围,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屡遭挫折,发展速度不理想不均衡,许多时候在发展的同时失却了持续性动力,有些大发展却带来了潜在的发展阻力。究其主要原因,在于理性思维没有深入骨髓,文化传统没有合理继承,民主精神没有沁人心脾,自由思想没有广阔市场。一言以蔽之,就是失去了科学发展观的阐释、指导和落实。因此,在国家快速发展中绝难集中合成为全民族的科学动能、科学判断、科学智力,从而失误不断,不断地为发展而上交着昂贵的学费、付出了过于重大的代价。

历史的经验值得重视。早在公元前的历史著作《左传》中,就已经记录了那个时代知识精英们对于理性判断与合理决策的深刻思考。这些思考较为集中地表现为曹刿的一句有关人才的深刻论断,即“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以此再行比照我国最为辉煌的历史巨著《史记》的相关篇章及其刻骨铭心的太史公评论,可以看出,中国封建社

会的历史上,政治悲剧远远多于其他大多数国家和民族。毛泽东善于集古今经验教训为一体,反复指出:

党的路线方针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干部的教育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学会用人用干部。他还认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我们共产党人就最讲认真。由此看来,学习科学发展观非常必要,他不仅是古代诸多杰出人才的普泛追求,更是老一代革命家干部教育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是老一代领导人对于那个时代无力彻底解决的政治遗憾的当代弥补。我们没有资格怪怨那个时代干部教育方面的不系统不厚重,因为当时条件下我国党员干部的普遍文化水平存在着天生的缺憾。那个时代的主要命题是解决政权问题,需要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一颗红心跟着党,党指向哪里就打向哪里。理论的深刻阐释问题,洞察心灵的是非问题和理性思辨问题并不是那个时代的核心问题。因此,深刻厚重而丰富的毛泽东思想汇聚着老一代革命家的智慧与精神一旦出现,就显现出超越时代的大家风范和巨人步伐,使得我党真懂马列的人不多的问题凸显出来,也使科学社会主义教育水平不高的各种表现逐日增多。历史欠账总是要还的。经过建国六十年的曲折发展,党员干部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专业化水准稳步提升,感情依然有,恩德依然在,面对新世纪新形势,科学意识和理性分析的教育和训练的时机业已成熟。党中央抓住目前良好的历史机遇,大力弘扬科学学习、科学分析、科学指导、科学实践和科学发展的核心观念,确实是应历史潮流而动、与时俱进的英明决策。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认识就是提前发现规律、普遍运用规律。我们共产党人首先是为天下劳苦大众的解放应运而生的,其次是为发现规

律运用规律应运而生的。这是两个层次的发展过程,其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第一个层次必须过渡到第二个层次。为天下劳苦大众得解放应运而生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基础、感情的基石;为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应运而生是前一层次的必然发展,也是人类真正意义上获得解放的必由之路。科学发展观的第二意识就是要超前预测各种社会矛盾与天人矛盾,及时发现这些矛盾、尽快解决主要矛盾,在不和谐中求取和谐,使和谐阶段大于失衡的阶段,使人类在发展史上少走弯路。老子《道德经》云:

“人法王,王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大自然有规有律,和谐而又不和谐,动荡中有安宁;正如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此为天之定则。人类社会也是如此行事,他如同大自然中地球环境的天晴气爽、风调雨顺、阳光和煦、春花绽放,有时也会出现天崩地裂、狂风张扬、百花凋零等现象一样;中国历史上虽有文景泰和、汉武强国、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但也确实存在着楚汉相争、王莽篡汉、安史之乱、甘露之变,等等。总的来看是乱中有治,乱后求定,纷争中有统一,关键在尽早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其中最重要的是尽早发现主要矛盾,集中精力尽快解决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局,不得不提前防范的大课题。防范的最佳方案是提前预判,提前发展,在事情有利的时候已经解决其可能存在的隐患。这就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这就是共产党人聪明才智的集中表现。像这样的掌握了发展规律的执政党是不可战胜的社会中坚,民族的脊梁。

我们当前据此理想目标距离尚远,如果我们不能够认真学习,严格训练,科学发展观就不能够真正确立,类似晋祠难老泉断流的悲剧就仍会上演,人民就会给我们不及格的执政考核分数。那将是愧对近

百年来志士仁人艰苦奋斗、卓绝功业的绝大失误。因此当前必须提倡认真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作风。这是学习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三意识。试想一下,如果真正科学的观念,理性的思维,周严的教育与训练姗姗来迟,还是在搞感情用事、跟着感觉走的粗放式建设,那么中国的改革事业势必不能长久。而光凭报恩思想办事,往往容易演化为跟人跟风排队站队的庸俗政治路线。那也势必造成百年大业不堪回首的遗恨。可以肯定,学习实践发展观与否,是决定党的存亡、政权存亡和人民血汗换来的社会主义事业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当前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科学与理性的观念教育和学习,以及这一重要观念的实践与落实;这是改革事业关键之役能否取胜的根本保障。

作为教育教学单位的一员老将,结合目前以人为本,指导学生一生的科学发展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工作现状和生存环境,我感慨良多。我们的教育教学是否真正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未来,是否真正教给了他们科学的方法?我们教学的内容是否属于真正的科学体系而不是伪科学,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否属于科学的、理性的、系统的、周严的,而非世俗的、短见的、自私的、拜金主义的?我们人生的目的是否属于较为崇高的、有较高价值的、因此是较为易于实现的?如果我们的一生是灰色的、晦涩的,我们凭什么保证能够给与孩子们真理的阳光,科学的方法,理性的观念!再谈的深入一些,如果我们境界不高,视野不开阔,只是惯于吃吃喝喝、拉拉扯扯、暗中作祟、帮派团伙,怎么能够将教育教学中最为内行、富于经验、富于真才实学、富于文化修养的教师选拔任用在最为重要的教学一线的管理岗位上呢!只有将这样的人放在核心的位置上,科学的教育教学、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教育教学实践才可能成为现实;掌握了科学理论、知识、

能力和技巧的学生才能够被培养出来,真正扎实地占有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与经济市场的一席之地,从而实现学院被行业与市场双重认可的最近发展目标,以期实现学院健康发展、科学发展、提升发展的宏大目标。

今年是共和国六十大庆的庆典年,庆典年之后,我们很快就要为国家和民族有效奋斗与发展整整一百年的历史成就而庆祝了。但愿在那个时候,我们每个工作在教育教学岗位上的共产党员都可以自豪地说:

自己确实无愧于时代、人民和崇高的教育事业。为了那一刻内心的宁静而和谐,让我们从现在起抓紧时间、珍视生命、认真读书、体悟科学、追求发展、勇于实践、努力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附送:

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全国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新春之际拉开帷幕。作为参加活动单位参学对象,如何认真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精髓,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什么?在我们的具体工作究竟怎样做才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对科学发展观这一行重大战略思想作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凸现的阶段性特征和当前发展阶段所处的关键时期所作出的科学判断。它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出

现的各类深层次矛盾,从而面临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提出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对执政党所赋于的新期待、我们党认真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引发的新思考、综合国力实现新发展等问题,在党的执政理念上实现的一次新飞跃。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更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的前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问题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它将是我们今后一切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因此,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全国人民思想,将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科学发展观意义广泛内涵深刻,统领我们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它关于发展的目的、本质、内涵、要求,对发展的总的看法和根本方法,不仅包括发展的理论,而且还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怎么发展依靠什么发展、发展为了什么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很好地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及其重大意义呢?首先,我们应该深刻领会科学发展面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如果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封建、资本主义等三座大山,使人民获得解放、建立了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是解放了生产力,那么新中国建立以后最大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考虑如何发展生产力、怎样发展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建国以后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党领导人民完成了从半殖民

地、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向着社会主义转变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后来由于受“左”的思想的影响,错误的把“以阶级斗争为纲”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把阶级斗争当成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从而忽视经济社会的发展,致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遭受严重的挫折与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并深刻地指出: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正是一个以发展为中心、为主题的时代的到来,才创造了今天为个繁荣富强的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中国前进中存在的问题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方法。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对发展的主题,谁把握得好,谁就能迅跑在时代的前列。中国共产党人以超人的智慧和巨大的勇气,带领全国人民抓住发展机遇,把握发展主题,就一定能够使中国矗立在世界之林。江泽民同志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与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仍然存在,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发展特性所决定的,只有发展才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办法,这是我们必须承担发展这个历史重任。只有准确地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牲特征,才能更好地从国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其次,我们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我国古代就被一些思想家、政治家所推崇。孔子曰:

天地万物,唯人为贵;西汉著名的思想家董仲舒把人与天放在同一个思考的高度,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历史上的这些人本思想,主要是强调人贵于物、人贵齐天。而我们现在所说的以人为本,不仅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而且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为了谁”和“依靠谁”是分不开的。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人创造人类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最终还是为人自己享受、为自己服务,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胡锦涛同志指出: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试金石。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把以人为本规定为社会科学发展的核心,就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规律,就是勇敢地担当起“人类发展、发展为人类”的重大历史责任。领导人民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实现党的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学习领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所必须把握的精髓之一。在实际

工作中,我们既要注意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又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把代表人民利益当作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第、利为民所谋。再次,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之所以能够成为我们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其根本所在就是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片面、不协调、不能得到永续发展的发展理念不仅不科学,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片面的、不计代价的、竭泽而渔短期行为发展,不仅对发展无益,而且还会对人类、对社会、对自然造成破坏甚至是毁灭。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还在继续。与此同时,人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也在加剧。要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一是要统揽全局,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二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普遍联系的观点,认真把握事物发展中,一事物与它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以及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协调、促进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三是要立足当前把握未来,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不断发展和永续发展。其四,我们要切实掌握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的工作策略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总结和形成的一

条宝贵经验。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要军民兼顾、公私兼顾。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又强调:

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同志又进一步强调:

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也强调:

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该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多次重申在我们的工作中一定要切实做到统筹兼顾,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重点突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的思想,在十七大报告中在重申五个统筹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不论从历史的或是现实的意义上来讲,统筹兼顾已经成为我们搞好各项工作的最根本的方法之一。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必须统揽全局,做到统筹兼顾。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如何做到统筹兼顾呢?我想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一是要统筹各项工作,理顺各项工作关系。按照全面、协调、和谐的要求,认真处理好各项工作事务之间的关系,统筹解决好各项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使各项工作事务能够平衡发展、共同进步;二是要统筹兼顾工作、生活、学习与职工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

最大限度地调动本部门、本单位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使之自觉地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三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所在部门的发展思路,统筹发展规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发展措施,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总的战略思想,其内容十分广泛,理论博大精深,历史和现实意义十分深远,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该灵活掌握、灵活运用,用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以此推动我们的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