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巴洛克时期歌剧发展脉络、特点与历史意义

巴洛克时期歌剧发展脉络、特点与历史意义

巴洛克时期歌剧发展的脉络、特点与历史意义

在西方音乐史上,1600-1750年被称为巴洛克时期,歌剧是巴洛克时期的特有产物,1600年左右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诞生了第一部歌剧,音乐史学家将第一部歌剧诞生作为巴洛克时期的开始,这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歌剧是一种单声旋律,是对文艺复兴时期声乐复调的反对,它的诞生标志着巴洛克作为一个新的音乐时代开始了。歌剧在巴洛克时期诞生后,在意大利、法国、德国和英国都有根据自己文化历史不同形式的发展。但意大利歌剧以正歌剧定型,占主要地位,影响着法国、德国和英国的歌剧发展,并且也影响了以后的歌剧发展。

歌剧诞生及内涵

歌剧最早产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卡梅拉塔艺术小组,他们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对位写作不能很好地表达歌词的情感,古希腊戏剧的所有部分都为歌唱且音乐使用的单音旋律特别能够通过人声表达歌词的情感。歌剧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中世纪的宗教剧、神秘剧、奇迹剧和田园剧等音乐形式为歌剧产生奠定了基础,文艺复兴时期的牧歌剧也预示了歌剧的诞生,在16世纪末最终产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歌剧是一种由戏剧、音乐、舞蹈、建筑和美术等综合为一体的舞台艺术形式,其中戏剧和音乐是最重要的元素,歌剧的形式包括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管弦乐、主导动机、序曲、以及舞蹈等。

巴洛克时期的歌剧在意大利形成并发展至成熟,并影响了法国、德国和英国歌剧的发展。

意大利早期歌剧的发展与特点

第一部歌剧《达芙妮》1957年在佛罗伦萨上演,有利努切尼写剧本,佩里作曲,由于该作品乐谱只留下残片,所以通常把保留完整的《尤里狄茜》作为最早的歌剧。在罗马1600年上演的《灵与肉的体现》也具有歌剧的雏形内容涉及宗教道德方面。随后1637年,在威尼斯建立第一个歌剧院,圣卡西亚诺,使歌剧从贵族沙龙走向市民阶层。

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结合运用了16世纪音乐的各种手段,使《奥菲欧》成为歌剧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第一个使歌剧戏剧化,使用管弦乐队为歌剧伴奏,加强了音乐表现力。确立了早期的乐队编制和早期歌剧的结构:独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二重,三重)合唱,管弦乐队以及舞蹈。

那不勒斯是意大利歌剧发展成熟的地方,朝正歌剧方向发展,最终在十八世纪定型为正歌剧,这种歌剧的影响力一直延伸到了十九世纪。他常以虚构的历史后英雄事迹为题材,咏叹调发展出新的声乐特征,即美声风格。这种平滑的、自然音为主的旋律线条和从容节奏显示歌手流畅抒情演唱能力。导致了既具有男性强有力的肺活量又有女性柔美明亮银色的阉人歌手盛行起来。A.斯卡拉蒂作为代表人物在声乐抒情的基础上创作自由发展的咏叹调,给予美声演唱广阔施展的天地。

音乐的主要特点是;在内容上多取材于古代神话和历史传说,内容严肃。在结构形式上多为三幕结构,有幕间剧和极具个性的序曲(快慢快)开场,宣叙调和咏叹调交替,极少使用重唱和合唱,也不用舞蹈。它的宣叙调分为两种,一种是干念式,独白或独唱声部用通奏低音伴奏,一种是带伴奏式。返始咏叹调,即ABA三段式,再现的A不再写出,使用Fine 记号。

法国抒情歌剧的形成、发展和特点

法国歌剧在语言和乐曲上都有别于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由于受到自己的古典悲剧和芭蕾和古典戏剧的影响,又结合意大利歌剧的形式进行创作,在1959年诞生了法国第一部歌剧,由康贝尔创作的《波莫纳》,是一系列歌曲组成的具有喜剧风味的田园居剧,后来结合意大利歌剧,逐渐把宣叙调、歌唱、芭蕾融为一体,也叫做“抒情悲剧”。

抒情歌剧的特点是:选材选自历史神话,但是序曲变为(慢快慢);宣叙调带有歌唱性,咏叹调带有朗诵性,歌剧中还加入芭蕾舞场面,重视合唱及管弦乐的作用;不用阉人歌手,

旋律受到舞曲影响,音域窄,乐句方整,音响华丽。

德国歌唱剧的英国假面剧的特点

1644年《西勒维希》被史学家认为是德国现存最早的歌剧,由于这部歌剧是对白和分节歌的形式,所以也被称为歌唱剧,是德国本土最早的歌剧形式。1678年在德国汉堡建立德国第一座歌剧院,于是德国的歌剧事业以汉堡为中心就此展开。

德国的歌剧受到意大利和法国的影响,总体特点是取材于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喜剧性内容等;它的大部分形式是意大利风格但宣叙调用德语演唱咏叹调用意大利语演唱;旋律常常与德国民歌相联系,大众性质的歌曲被用于歌剧;不用阉人歌手。

代表人物有凯赛尔,他从1695年担任汉堡歌剧院的首席作曲家,创作了100多首歌剧,在他之后,很德尔、泰勒曼等人的作品相继演出,曾轰动一时,在意大利歌剧的强大势力影响下,德国歌剧逐渐衰落。

假面剧因演出时带假面具而出名,舞蹈是剧中主要成分,在声乐方面与意大利歌剧有许多共同点,但用英语演唱;在器乐方面和法国歌剧有相通之处,用通奏低音,但旋律采用英国民歌,音乐细致的刻画人物内心和情感

《乞丐歌剧》,它带有强烈的政治讽刺意味,以民歌和城市小调、流行舞曲为主,吸收少量人们熟知的其他歌剧咏叹调旋律,对话代替宣叙调,用英语演唱。德国的歌唱剧以大段的德语对白发展剧情,咏叹调常用德国的利德歌曲,有浓郁的民间特色,

历史意义

歌剧的诞生是西方音乐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合古希腊时期,经过中世纪的艺术发展,在巴洛克时期诞生了第一部歌剧。所以它的音乐特点和风格一开始是贵族的沙龙艺术,高贵单纯的单声部音乐,通过人声的细腻流畅的表达,结合戏剧、音乐、舞蹈和美术等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人类音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丰富,不仅给观众高度浓缩的艺术欣赏,还结合哲学、心理学等给人们震撼的人生哲学思考。

从当今世界的音乐发展来看,歌剧经过巴洛克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歌剧的基本形式和内涵,为以后歌剧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巴洛克时期的歌剧最终以正歌剧定型,逐渐繁荣,对当时的大型声乐体裁的产生和发展有巨大影响,如清唱剧、康塔塔等;正歌剧的主导地位也影响产生更多类型的歌剧,比如古典主义时期的喜歌剧、浪漫主义时期的真实主义歌剧等。在未来的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乃至当今世界,歌剧艺术仍然保持着深厚的艺术魅力。

巴洛克时期-欧洲音乐史

巴洛克时期--欧洲音乐史 巴洛克时期(1600歌剧诞生-1750巴赫去世) 历史地位:西方文明近代史的开端(英国资产积极革命,德国三十年战争)是音乐史上的复电向主调音乐过渡时期,形成三大音乐创作成就和风格:歌剧(剧院风格)、大型声乐套曲(教堂风格)、器乐曲(室内风格) 名词解释:①巴洛克乐派:(词源,音乐史中的涵义――时代、人物、风格)巴洛克原意为“形状不整齐的珍珠”(葡萄牙文)最初用于形容是文艺复兴晚期出现的建筑、美术风格(贬义)20世纪后用于泛指1600-1750年间的西方艺术,音乐中的涵义是指1600-1750年以J·S巴赫、亨德尔为代表体现宏伟夸张特征的音乐流派。 ②通奏低音:(basso continuo)又称数字低音是巴洛克时代一般为键盘乐器创作的简易和弦记谱法,体现复调向主调音乐的过渡。 音乐文化: a歌剧的音乐创作①意大利歌剧:发展线索:a诞生:1600年佛洛伦萨艺术小组佩里《优丽迪西》b发展:1,17世纪上半叶威尼斯歌剧乐派的蒙特威尔第创立“激情风格”加强了歌剧的戏剧性表现《奥菲欧》《波佩亚的加冕》2,17世纪下半叶那不勒斯乐派A·斯卡拉蒂确立意式正歌剧题裁,同时由于创作表演,欣赏群体的庸俗导致歌剧的衰落。3,18世纪上半叶亨德尔在意大利和英国创作意式正歌剧代表巴洛克时代的最高成就。 意式正歌剧(opera seria):形成与巴洛克时代,在形式上包括意式序曲(快-慢-快)意大利文、美声唱法、三幕数场结构等特点,独唱(宣叙调、咏叹调)是整个歌剧的核心,在题材上一般采用神话传说和历史传奇。 ②其它歌剧:a法国歌剧(抒情悲剧)形成与巴洛克时期,以意大利歌剧为创作基础包括三个方面形式特征1古典戏剧风格的朗诵调2法式序曲(慢快慢)3芭蕾场景的穿插。代表人物:吕利、拉莫 b英国歌剧:代表人物:普塞尔 c德国歌剧 b大型声乐套曲:清唱剧、受难曲、弥撒曲、康塔塔 定义:巴洛克时期大型声乐套曲结构分独唱、重唱、合唱、乐队(合唱占主导地位),无表演,内容上:分宗教和世俗两大类(清唱剧、康塔塔)受难曲:宗教题材。弥撒曲:源于中世纪天主教会的祭主大典,一般包括五个阶段(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羔羊经) 代表人物:(意)卡里希米,清唱剧作曲家。(德)许茨,受难乐作曲家,德国音乐之父 c器乐曲:①赋格曲:巴洛克时代器乐体裁之一,是建立在一对单一主题,贯穿模仿原则上的

巴洛克歌剧简要

班级:08音乐(2)班姓名:邓正波学号:080901402004 巴洛克歌剧简要 巴洛克时期通常认为大致是从1600年至1750年,即从蒙特威尔地开始,到巴赫和亨德尔为止。1750年,大师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与世长辞,标志着巴洛克时期音乐巅峰的终结,也标志着巴洛克时代的终结。这一时期之所以成为巴洛克时期,是由于一时期音乐表达的技术及方式基本上有他一定程度的共同点,所以用此名词来标志,并无特殊的意义。 歌剧最早的起源要追溯到古希腊的悲剧,而它在巴洛克时期则诞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其后其发展范围又延伸到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以及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然而歌剧作为一个体裁的真正起源却发生在16世纪末的佛罗伦萨。最初是此地的一群文人为了复兴古希腊时期的戏剧传统而作,因为他们认为复调技法破坏了诗歌歌词意义的表达。他们于1575年左右开始定期地在佛罗伦萨聚会进行有关音乐的讨论,这个团体被称为“佛罗伦萨同志会”,其成员包包括作曲家文森佐.加利莱伊,天文学家伽利略.加利莱伊的父亲。歌剧是一种由戏剧、音乐、舞蹈、建筑和美术等综合为一体的舞台艺术形式,其中戏剧和音乐是最重要的元素。音乐形式包括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等。 巴洛克时期的歌剧很多都是为宫廷的庆典场合而作,在这种

场合中,歌剧是奢华和壮观的显示。歌剧的题材多源于希腊神话传说和古代历史故事,这不仅是因为巴洛克歌剧的贵族资助人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有着无限向往,更源于,他们希望感受这些传说和历史中人物的英雄性与神性,在想象中把他们与自己融为一体。因而,巴洛克歌剧既是作曲家创作冲动的反映,更是一种取悦贵族的方式。巴洛克歌剧的诞生还标志着歌唱艺术大师的出现。其中最重要的要数阉人歌手,一些在青春期之前做过阉割手术的男性歌手。阉人歌手结合了男性的肺活量与女性的音域,他的灵敏性、呼吸的控制能力以及独一无二的声线吸引着聆听者。阉人歌手在所有的音乐家中是收入最高的。他们运用女高音或男高音的音域担任诸如凯撒和罗禄等角色,而巴洛克歌剧的观众对声音技巧的迷恋显然更胜于对戏剧情节的兴趣。 巴洛克晚期,咏叹调在歌剧舞台占据重要地位,宣叙调仅为一些穿插性的演唱。这些宣叙调通常由通奏低音伴奏,称为清唱宣叙调,又称干念宣叙调。然而,在情感到达高潮以及紧张的戏剧场面时,宣叙调也会用乐队伴奏,这种宣叙调被称为伴奏宣叙调。巴洛克晚期的咏叹调被作曲家赋于了深刻的音乐性,优美流畅的旋律对观众有很强的感染力。当演员面对观众,抒发被塑造人物的情感时,所有的情节都停顿下来,演员尽情展示他们的声音技巧。巴洛克晚期咏叹调的典型形式为a b a结构,被称为返始咏叹调。即,在对比性的中间段落后从头反复第一段落。然而,重复通常并非照本宣科,因为歌手希望以各种装饰音合重复的旋

巴洛克时期的歌剧

巴洛克时期的歌剧 17世纪的意大利,歌剧在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罗马,1602年罗马教堂上演了卡瓦利埃里(E·Cavalieri,约1550—1602)的宗教道德剧《灵魂与肉体的表白》;1633年,兰迪(S·Landi,约1590—1655)的歌剧《圣·阿列修》在巴贝里王宫三千座席的剧院上演。该剧的舞台设计和机关布置以及芭蕾和幕间合唱,显得豪华壮观。 在威尼斯,C·蒙特威尔第(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3)首创激情风格,强调旋律的表情作用;扩大乐队编制,首创震音、拨弦等演奏手法;广泛使用不协和音和不作预备的七和弦;转调自由。其早期歌剧《奥菲欧》(L`Orfe o,1607)和《阿里安娜》(Arianna,1608)均取材于神话故事,1642年创作的《波佩阿的加冕》(L`incoronazi one di poppea)是最早采用历史题材的歌剧,作品以宣叙调为中心,自由使用各种类型的咏叹调,开创了意大利歌剧的新纪元。(S·Cassiano)在威尼斯开幕,从此新型歌剧逐渐从宫廷娱乐转变为面向公众的艺术。 在那不勒斯,普罗文扎勒(F·Provental,约1627—1704)师承威尼斯乐派,发展了活泼灵巧的抒情风格,预示了aba形式的返始咏叹调,成为那不勒斯歌剧乐派的奠基人。该乐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A·斯卡拉蒂(A·Scarlatti,1660—1725)一声创作了《泰奥多拉》、《阿尔米尼欧》、《米特里达特·尤帕托》、《奥多阿尔多》、《埃拉克雷阿》等115部歌剧,多为正歌剧。斯卡拉蒂确立了“快-慢-快”的意大利式歌剧序曲,成为交响乐的先声;带Da capo的返始咏叹调亦成为其咏叹调结构的一大特色。他的宣叙调有干念式的清宣叙调和带伴奏的器乐宣叙调两类,演唱上广泛使用美声技巧,音乐的戏剧表现力和抒情功能也被强调。 亨德尔(G·F·Handel,1685—1759)是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正歌剧的又一重要作曲家,写有近50部歌剧,其中36部于1711—1744年间,在英国演出。代表作有《李纳尔多》、《尤利乌斯·凯撒在埃及》、《塔梅拉诺》、《罗德琳达》、《奥兰多》等。很多作品以宣叙调表现剧情,返始咏叹调则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部分作品以阉伶歌手担任主角。阉伶歌手(Castrato)就是以残酷手术为尚未发育成熟的男童阉割,成人后嗓音既有女声的清纯甜美、又有男性的充沛肺活量,并擅长演唱高难度的华彩花腔。 意大利正歌剧的两幕之间,常常穿插一些诙谐风趣的喜剧性表演,逐成独立演出的“幕间剧”(Intermezzo),18世纪上半叶在意大利发展的喜歌剧(Opera buffa),亦称谐歌剧。内容往往是仆人、村夫、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剧情简单、篇幅短小,语言接近生活会话,音乐轻松活泼,富于滑稽幽默情趣。1733年,意大利第一部喜歌剧——佩尔戈莱西(G·Pergolesi,1710—1736)的《管家女仆》(一译《婢作夫人》)在那不勒斯首演,此后更在巴黎引起轰动。 18世纪初有过意大利正歌剧与法国抒情悲剧的意见纷争,推动了法国歌剧的发展。40余年后,又曾引发过关于意大利喜歌剧与法国喜歌剧的争论,从而促动了法国喜歌剧创作,产生了卢梭的《乡村卜者》、格鲁克的《不期而遇》等作品。 17世纪后半叶,正当意大利歌剧发展如火如荼之时,歌剧旋风吹到了法国路易十四的宫廷。国王宠信的舞蹈家、音乐家吕利(J-B Lully,1622—1682)从向被法国人所轻蔑的意大利歌剧中获得灵感,将法国古典悲剧、宫廷芭蕾以及宫廷歌曲相结合,先后创作了《卡特穆斯与哈摩妮娅》、《阿尔切斯特》、《普赛苔尼》、

东南大学 音乐鉴赏课程论文:巴洛克时期歌剧的发展

巴洛克时期歌剧的发展 西方音乐史上,1600年—1750年称为巴洛克时期。巴洛克(Baroque)一词是法语,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为“不规则的、鳞茎状的珍珠”。巴洛克一词最早用于建筑艺术中,批评建筑师把更适用于金盒子和餐具等小物品的装饰用到大型的建筑装饰中。17世纪流行的建筑风格叫作巴洛克式。特点是规模宏大,大量采用圆柱、圆顶和大量精细甚至奢侈的装饰。在艺术批评史上巴洛克一词一直带有某种贬意。表示变形、奇异、夸张、怪诞的风格。可是这一词在音乐史中并没有明显的贬意。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与其他艺术交相辉映,呈现出比往昔更加繁荣的艺术景象。当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已达到最后巅峰,法国古典主义戏剧流派勃勃兴起的时候,意大利的音乐家显示出令人瞩目的音乐戏剧才能,蒙特威尔第1607年写出了杰出的歌剧《奥菲欧》。英国文学家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综合了新时代宗教信仰观念,被称为新教信仰的庄严诗篇。而亨德尔宏伟、蓬勃的清唱剧《弥赛亚》和巴赫深刻、压抑的《圣·马太受难乐》则以他们对宗教的新的解释而震撼人心。当贝尼尼雕刻艺术和卢本斯的绘画以动态和起伏表现出巴洛克新风格的时候,巴洛克的音乐家们则在古代修辞学的启发下,探寻着音乐对激情的表现。巴洛克时期的歌剧形成了节奏工整、音质优美、声乐伴奏、咏叹调的演变及音乐的装饰性为特征的作品风格,以“美声唱法”为代表的歌剧声乐技术也得到发展。 1637年在维也纳创办了首家对公众开放的歌剧院,从此任何人只要购票就能观看演出。1637~1700年,仅在威尼斯就有17家歌剧院相继成立,其他意大利城市也同样——众多的情形表明了歌剧在恰当的时机和恰当的地方诞生。汉堡、莱比锡和伦敦在17世纪早期都成立了公共歌剧院,但是总体来说,意大利以外的公共歌剧的发展稍晚一些。 维也纳的歌剧成为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位英国游客记载了对1645年维也纳歌剧的感受,“用以设计、绘制各种场景的手段不仅仅局限于视觉的艺术,还包括了空中腾飞的机械,以及其他令人惊奇的机关,所有这些效果的结合,足以显示出人们在创作出最华丽、最奢侈的娱乐方面的智慧”。巴洛克歌剧的舞台机关

四、巴洛克时期

两种常规: 第一常规:16世纪的“古老风格”,只承认某种程度的不协和音,对二度、七度等音程严加限制的文艺复兴复调传统的既定规则 第二常规:17世纪创作室,在关注对为写作优美的同时,可合理的使用偏离对位法的做法,并很好地将歌词意义与情感更生动的表现出来,一大栋听众的感情。 通奏低音:也叫数字低音,他有一个独立的低音声部持续在整个作品中,另有一个位于上方的比较华丽和富于装饰的高声部,而两者中间的和声声部并不写出,通常在低音的上方、下方或旁边表及相应的数字,对需要演奏的和弦及以指示,由演奏者用键盘乐器和其他演奏和弦的乐器即席演奏。 清唱剧:17世纪的大型声乐体裁。最初是一种宗教题材的音乐剧,因此也有人称它“神剧”,后来也多有世俗体裁,故不能称为“神剧”了。在音乐形式上与歌剧相似:包含宣叙调、咏叹调、从长、合唱,也是主调音乐的范畴。所不同的仅仅让人们通过听觉而不使用视觉来感受戏剧时间的过程。可以说它是只唱不演的戏剧。 清唱剧分两种,一是使用拉丁文的清唱剧,以《圣经》为题材,属于宗教音乐,成为“拉丁清唱剧”;二是使用意大利文的清唱剧,其取材自由,不局限于《圣经》题材,成为通俗清唱剧,到了17世纪后半叶,前者消失了。 康塔塔:巴洛克时期的一种重要的声乐体裁,通常由一系列的宣叙调、咏叹调、咏叙调,二重唱与合唱组成。在这一点上与清唱剧类似。但是康塔塔可以采用宗教题材,也可以采用世俗题材,可以是抒情性的,也可以是近似戏剧性的。它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型的。独唱的康塔塔,也称市内康塔塔的,另一类是大型的,除了各种毒唱着,还带有合唱和管弦乐队伴奏,这种康塔塔通常是为某一特定的重要场合而作。 宣叙调:也称朗诵调,节奏自由,半说半唱,用来叙述情节,他可以分为通奏低音伴奏的清宣叙调,和用于紧张戏剧场景的乐队伴奏宣叙调。 咏叹调:咏叹调在歌剧中最为重要,它既戏剧中的抒情部分,又是展示人生旋律美的重要段落,一般固定采用返始咏叹调的形式。 意大利歌剧起源于古希腊悲剧的关系,与主调和生风格发展的关系,与文艺复兴思潮的关系。 意大利歌剧产生于16、17世纪之交,它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新的音乐风格时代的开始。 歌剧是音乐与戏剧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这种结合在欧洲有久远的历史。 文艺复兴式多声部复调兴盛的时期,这种复调音乐的织体有几个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各自独立的声部组成。而歌剧是一种单声歌曲风格的音乐,由一名歌手在乐器的伴奏下演唱,因而歌剧的出现意味着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的转变。 歌剧产生的另一个直接重要原因是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启发和激励。16世纪佛罗伦萨艺术赞助人巴尔第和科尔西的卡梅拉塔会社中聚集着一批学者、诗人、和音乐家,这些人文主义者力图恢复古希腊的音乐戏剧。他们深信古希腊单音音乐比复调音乐更有表现力,更能打动人。在仿照新发现的古希腊梅索梅德颂歌的古调,为但丁的诗谱写单声部歌曲之后,他们就开始尝试创作歌剧了。

西方音乐史(巴洛克+古典)

一、巴洛克音乐的一般特点 1.概念:从大约1600年到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17世纪到18世纪上半叶),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巴洛克时期。 2.“巴洛克”的概念:巴洛克最初是一个贬义词,原意为“形状不规则的珍珠”,从19世纪起,艺术批评家开始不带贬义地用这个词来形容17和18世纪初的美术和建筑中的那种充满热烈而华丽的装饰性和表现性的风格,20世纪的音乐史学家开始把这个词运用于从1600年到1750年前后的音乐。巴洛克是用来指一个时期,而不是一种风格,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的共同观念是,相信音乐的主要目的逝打动人的情感。 3.巴洛克音乐的一般特点 “两种常规”:文艺复兴的复调风格为“第一常规”,自己的风格为“第二常规” 风格特征: (1)巴洛克音乐的典型织体是一个严格的低声部和一个华丽的高声部,加上不大突出的和声;(重要特征:通奏低音) 通奏低音:巴洛克音乐的典型织体是一个严格的低音部和一个华丽的高声部,加上不大突出的和声。这种织体的的记谱法是由记写下来的高声部和带有数字标记的低声部构成,这种位于低声上方的数字是和声的标记,指导着演奏者即兴地填充和声。这就是巴洛克音乐的一个重要特征,通奏低音或数字低音。(即主调和声织体) (2)巴洛克的节奏突出两个极端:一个是准确而有规律的节拍,以强弱拍子的交替为基础这是舞蹈音乐的特点;一个是自由而无规律的节拍,它是唱声乐作品中近似语言的宣叙调和即兴的器乐作品中的特点。 (3)大小调体系出现,并且逐步建立完善的功能和声概念。 (4)记谱法到17世纪中叶开始规范,与今天的样式非常接近。 总体特征: (1)宏伟壮观、热情如火,充满活力 (2)整体强调情感表现和戏剧性对比 (3)细节注重装饰性,观念、手法大胆求新 (4)有综合艺术的倾向 二、意大利早期歌剧发展 1.诞生:意大利佛罗伦萨“卡梅拉塔” 1957,《达芙妮》里努契尼词佩里曲 1600,《尤里迪茜》利努契尼作词,佩里谱曲,是现存最早的完整保存下来的歌剧,其中运用了单声部歌曲风格的所有类型,特别是宣叙性的风格。 蒙特威尔第在1607年创作了他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 1600,《关于灵魂与肉体的戏剧》卡瓦里埃利曲(运用单声歌曲风格的戏剧音乐作品首次在教堂演出) 2.蒙特威尔第 《奥菲欧》是歌剧史上第一部真正的歌剧 风格:(1)两种写作常规兼顾 (2)运用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以及各种器乐形式,歌剧音乐结构趋于完善 (3)率先使用弦乐的震音和拨弦技巧 3.1637年,威尼斯建立了第一座公众歌剧院,叫圣卡西亚诺剧院。

2020年云南楚雄特岗教师招聘:西方音乐史之巴洛克时期解答题(1)

2020年云南楚雄特岗教师招聘:西方音乐史之巴洛克时期解答题(1)【巴洛克时期】 简述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歌剧肇始于16世纪70年代的意大利佛罗伦萨。 在当时的佛罗伦萨有一群关注文艺创作的诗人,哲学家和音乐家,组成文艺会社“卡梅拉塔”,讨论文学和音乐问题,其中的重要人物有作曲家佩里、卡奇尼、诗人里努切尼和理论家伽利略,他们崇尚伟大的古希腊悲剧,认为当时的复调音乐不能将诗歌歌词的表情清晰表达出来,应抛弃繁复的对位手法,采用古希腊式的简朴风格,用单旋律的演唱方式来表现戏剧。 1597年,西方音乐史上第一部歌剧诞生,是由诗人里努切尼撰写台本、作曲家佩里谱写音乐的田园歌剧《达芙妮》,内容来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描绘了阿波罗追求仙女达芙妮的故事,可惜这部歌剧的音乐已大部分遗失。 1600年,佛罗伦萨的统治者、世袭贵族梅第奇公爵的妹妹和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结婚,在豪华的皮蒂宫演出了歌剧《犹丽狄西》来庆祝这场盛世婚礼,歌剧的乐谱完整留存至今。《犹丽狄西》的演唱采用朗诵风格,强调歌词的清晰表达和抑扬顿挫,伴奏只有四件乐器,还是放在屏风后面,目的是为了减弱音量,不超越人声的演唱。 同一年,罗马上演了作曲家卡瓦里埃利谱写的道德剧《灵魂与肉体的表现》,这部剧是在教堂的祈祷室里演出的,由人扮演抽象的“灵魂”与“肉体”,寓言式地宣传宗教道德观。这部以歌剧方式演出的作品在音乐史常被作为第一部清唱剧。 歌剧于17世纪20年代在罗马扎根,得到过两任教皇的扶持。一

位教皇是乌尔班八世,他修建了可供3000人就座的大型歌剧院,开幕典礼上,上演了由罗斯皮利奥西撰写台本、作曲家兰迪谱曲的歌剧《圣阿莱西奥》,台本作家罗斯皮利奥西于1667年荣任教皇,世称克雷芒九世,他就是扶持罗马歌剧的第二位教皇。 得到教皇本人的支持,罗马歌剧在17世纪中叶达到鼎盛时期,教会和贵族阶层的审美趣味主宰了歌剧舞台,歌剧的内容主要来自神话和史诗,也有宗教道德说教式的,舞台设计豪华壮观,引人注目;演唱风格已有现代歌剧中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区分,宣叙调朗诵化倾向更强,咏叹调则注重旋律性和抒情性:为调济歌剧整体的严肃气氛,罗马歌剧常在幕间休息时演出短小的滑稽喜剧,被称为“幕间剧”,是后来喜歌剧的前身。 1637年,欧洲第一座购票入内的公开歌剧院在威尼斯建立,使得歌剧成为17世纪欧洲的大众艺术,威尼斯也由此成为17世纪中下叶欧洲歌剧的中心,威尼斯形成了最早的歌剧乐派,代表人物是天才作曲家蒙泰威尔第。 1607年,蒙泰威尔第创作了歌剧《奥菲欧》,剧中大量使用抒情咏唱形式,早期歌剧中的朗诵性宣叙调也被高度艺术化而减弱了呆板性,歌剧乐队创造性地运用了超过40件的乐器,作曲家通过各种乐器的不同组合来渲染戏剧气氛,表达人物情绪,为了表现他歌剧中的“激情风格”,他首创了弦乐的震音和拨弦手法,这些在现代管弦乐队中已是常用手法。 1608年写作的歌剧《阿里安娜》全剧遗失,仅存一首哀歌,但已具有咏叹调的雏形,极具感染力,被奉为同类单声歌曲的范例。 1642年上演的《波佩亚的加冕》以真实的历史故事为题材,讲

巴洛克时期歌剧的发展史

巴洛克时期歌剧的发展史 摘要:本篇文章着重阐述巴洛克时期歌剧发展得一个历史概况,从国家、地区 等方面做了叙述,采用得方式是流线型进行梳理。 关键词:巴洛克音乐巴洛克歌剧歌剧发展 巴洛克(Baroque)一词,源出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思是不规则的珍珠。 对用“巴洛克”这种17世纪的浮华建筑风格来命名一个音乐时代是否准确而恰当,且是不是包含着另外一个历史时期,在音乐史界一直存在着争议,但这并不妨碍 巴洛克音乐已约定俗成地代表了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这就是17世纪至18世纪 上半叶历经150年的欧洲音乐文化。巴洛克时期(1600—1750)在西方音乐史上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不但诞生了歌剧,而且推动了歌剧的长足发 展和空前繁荣,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剧作家和作品,并使得歌剧得到空前的繁荣和 发展。 歌剧(Opera)最早诞生于意大利巴洛克时期的佛罗伦萨,是综合了戏剧、文学、舞台美术、表演、音乐的舞台艺术,最早称为音乐故事或音乐戏剧。歌剧最早可 以溯于古希腊悲喜剧,并吸收了意大利幕间剧而成。而在早期实践性的歌剧中, 如蒙特威尔第创作的《奥菲欧》中就有很多关于古希腊神话的内容,这也是早期 歌剧是融音乐、诗歌和戏剧表演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例证。 意大利歌剧发展: 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歌剧经历了“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 的中心转移过程,在期间产生了诸多作曲大师和经典作品。早期的歌剧艺术最初 的创作题材都是取自诸如圣经和古希腊的神话传说,由于表演局限于宫廷内,导 致歌剧创作者不得不将作品欣赏品味定位于贵族们身上,这极大低限制了歌剧的 最初发展。而在1600年佛罗伦萨上演的的《达芙妮》、《犹丽狄西》则形成了 意大利佛罗伦萨式的田园风格。但此后的三十年内佛罗伦萨歌剧陷入低谷,歌剧 中心渐渐开始向罗马转移。其后,蒙特威尔第通过自身的努力将歌剧艺术推向成熟:1590年至1621年,在此期间创作上演了歌剧《奥菲欧》,《奥菲欧》是蒙 特威尔第的第一首、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该剧是一部五幕歌剧,以悲剧结局,他运用了多种手法,突出了歌剧的模仿美、运动美、对比美和激情美,是歌 剧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作。因此,“蒙特威尔第在歌剧创作方面的种种贡献,使歌剧艺术进入了一个成熟期,并使他不仅成为意大利歌剧的杰出作曲家,同时也成 为17世纪整个欧洲的伟大的作曲家。” 17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歌剧活动中心转移到了威尼斯。卡瓦利是这一时期 最重要的歌剧作曲家。17世纪八十年代,那不勒斯成为了意大利的歌剧中心。这 一时期的歌剧幽默、明快、富有活力并注重歌剧优美典雅的外在形式。这一时期 的代表人物是作曲家斯卡拉蒂,其创作理念是用音乐来表现歌剧,在歌剧中将音 乐置于核心地位。 德国歌剧发展: 巴洛克时期的德意志音乐以海因里希·许茨、巴赫、亨德尔和泰勒曼为代表, 亨德尔是巴洛克时期德意志音乐的一位重要人物,其音乐风格受意大利歌剧影响,作品以歌剧和清唱剧音乐为主。巴赫的德意志音乐的集大成者,他的音乐集巴洛 克音乐、西欧各民族精华于一体,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巴赫本人一生 信奉人道主义的崇高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因此其音乐作品显得生气勃勃,

歌剧的起源和发展

歌剧的起源和发展 1.歌剧在意大利的起源 歌剧起源于巴洛克时期(1066-1750),最初是由意大利佛洛伦萨的一群人文主义者为了复兴希腊时期的戏剧传统而创造的音乐形式,其渊源除了古希腊戏剧还有世纪神秘剧、假面剧,最直接的起源是文艺复兴后期兴起的牧歌(madrigal)。1599年佩里创作的《达夫尼》(已亡佚)是目前所知的第一部歌剧,1600年他创作了《尤丽狄斯》是现存最早的歌剧。这两部歌剧已经有了咏叹调与宣叙调分工,但总体看来并不成熟。1607年蒙特维尔第创作的《奥菲欧》是第一部成意义上的近代歌剧,作者运用了相当近代化的管弦乐队为戏剧配乐,用不谐和音烘托气氛和展现矛盾。在他的歌剧里,独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管弦队和舞蹈综合在一起为剧情服务。蒙特威尔第认为歌剧的音乐要表达人类深刻情感,并且要与歌词意义相吻合。鉴于他对歌剧这种体裁起的奠基性作用,蒙特威尔第被誉为“近代歌剧之父”。 此后兴起的是威尼斯歌剧学派。1637年威尼斯开放了第一家公共歌剧院—圣卡西亚诺剧院,使得这门艺术走出了少数贵族的沙龙,迎接一个更广泛的市民阶层的青睐。此后半个多世纪里,威尼斯前后开放了十几家歌剧院,一大批有才华的作曲家、剧作家为之谱曲、写脚本,比较有名的有切斯蒂、卡瓦利等人。这个时期的威尼斯歌剧场面有时奢华到了夸张的地步,开始运用灯光、道具、布景等手段衬托剧情。 与此同时,17世纪中期,以A·斯卡拉蒂为代表的那不勒斯学派也发展起来,并统治了意大利乐坛和欧洲舞台近一百年。这个乐派特别注重在歌剧中发挥人声美的作用,使声乐独唱水平空前提高,更加强了歌剧的主调风格(即与复调多旋律特点性对的单旋律风格)。当时的咏叹调已固定采用A—B—A的反复三段体形式,在第三段重复第一段音乐材料时,歌唱者可以随意添加装饰和花腔,以显示自己的歌喉和技巧。斯卡拉蒂的歌剧旋律优美亲切,选择不同的咏叹调表现不同的情绪。在重视人声的同时,他重视器乐的独立表现,采用高度程式化的作曲手法,剧情相似的剧目可以使用相同的配乐;首创了歌剧启幕前的器乐合奏—序曲(又称辛孚尼亚Sinfornia),由快—慢—快三部分组成。他树立的这种歌剧典范形式,被称为意大利正歌剧(opera seria)。正歌剧注重人声的特色导致了阉人歌手(即在童年被阉割的男歌手,嗓音高亢,华丽而具有弹性)在欧洲的广泛运用,但后来也出现了单纯追求“美声”的形式而忽略内容的倾向,最终走向了衰败(后来因为剧情雷同、单调,听众只听炫耀技巧的咏叹调,宣叙调一概不听)。 至于罗马歌剧,由于处于罗马教廷的心脏地带,教会的保守势力对其百般迫害,最致命的是1697年教皇英诺森十二世下令封闭并拆毁了罗马最大的一家歌剧院托尔·德·诺那(Tor di Nona)并宣布此后在教

巴洛克时期的歌剧发展

巴洛克时期的歌剧发展 歌剧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由于歌剧题材自身的发展、历史环境的更新、科技及思想巨变的影响、艺术审美观念的影响和音乐家、音乐机构的推动,在巴洛克时期得以诞生和发展。在产生后,歌剧在意大利得到繁荣发展,诞生了诸如马佐基、蒙特威尔、卡瓦利和斯卡拉蒂等优秀的创作家,他们创作了许多的经典作品。随后,德国、法国和英国的歌剧也得以产生和发展。巴洛克时期的歌剧形成了节奏工整、音质优美、声乐伴奏、咏叹调的演变及音乐的装饰性为特征的作品风格,以“美声唱法”为代表的歌剧声乐技术也得到发展。 任何一门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绝非是艺术家凭空想象所成的。只有具备了艺术形式产生和发展的合适契机,并经过艺术家长期的思索和探索,在适合当时的社会发展、艺术审美等基础上才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作为一门高度综合的音乐戏剧体裁,歌剧的产生及发展也经历这样一个阶段。一般认为,巴洛克时期(Baroqu)(1600~1750)在西方音乐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不但诞生了歌剧,而且推动了歌剧的长足发展和空前繁荣,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剧作家和作品,并使得歌剧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巴洛克时期 自十七世纪始,伴随着欧洲大陆逐步进入资本主义的时期,音乐艺术领域也迈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即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从大约

1600年(也有人认为从1580年前后)到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巴洛克时期。和我们对任何历史时期的划分一样,对这个时期的划分也是相对的……关于‘巴洛克’一词的来源,有两种说法。目前,第一种说法已被普遍接受,即认为baroque(巴洛克)这个法文词来自葡萄牙文barroco,原意是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第二种说法是卢梭提出的,他认为这个词出自意大利文barroco。这是一个形容词,用来指逻辑学的三段论(演绎法)中的一种牵强的论式。这两个词源都具有奇异和不自然的含义,只是第二种说法现已不再受到词源学家们的重视。”尽管巴洛克一词在诞生之初含有诸如“怪异的”、“言过其实的”、“低级趣味的”等轻蔑性的贬低之意,但在20世纪出威尔夫林却为巴洛克一词重新定义,恢复了其名誉。尽管有文章基于这一时期的歌剧创作参杂了诸多不利于歌剧发展的因素而将其视为“歌剧的黑暗时代”,但我们认真审视这一时期的歌剧的产生、发展、剧作家、歌剧作品及歌唱方式等,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歌剧发展对歌剧艺术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时期奠定了欧洲音乐艺术的发展基础,在西方音乐史乃至整个艺术史上都是十分重要的时代。 歌剧在巴洛克时期诞生与发展的原因 歌剧(Opera)诞生于意大利巴洛克时期的佛罗伦萨,是综合了戏剧、文学、舞台美术、表演、音乐的舞台艺术,最早称为音乐故事或音乐戏剧,它是“台词全部和大部分用人声演唱加上乐器伴奏的戏剧作品。”歌剧最早可以溯源于希腊悲喜剧,并吸收了意大利幕间剧而成。歌剧产生于巴洛克时期绝非偶然,而是有自身原因、历史原因、审美观念影响等原因推动而产生的。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历史文化背景及音乐特点简析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班级:08会计学三班 学号:200842114351 姓名:朱华越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西方音乐简史》考试试题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历史文化背景及音乐特点简析 摘要:“巴洛克”是一个时期,而不是一种“风格”,这个时期出产的音乐作品就称为巴洛克音乐,1600到1750年这150年间就叫做巴洛克时期,14至16世纪就是“文艺复兴时期”,这两个时期虽然在时间方面的区别不是很大,但在艺术方面的东西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把它们分为两个时期!“巴洛克”也译为“巴罗克”,这一词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并源语葡萄牙语,原意指体大且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在意大利语中有冲动、任性、夸张、幻想之意。它的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比较强调曲子的起伏,所以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巴洛克音乐是后期发展的一个基础。在声乐方面,巴洛克音乐带有很浓的宗教色彩,当时的宗教音乐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占很大的分量。那个时期的器乐曲发展也很迅速,尤其是弦乐方面的发展。那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巴赫、维瓦尔蒂和亨德尔。小提琴的出现、拨弦古钢琴的成形都为巴洛克音乐提供了更丰富的表现力;其他乐器的发展也使得某些特定风格的巴洛克音乐其配器得以朝着多元化、大规模的方向发展。 关键字:巴洛克、文艺复兴、音乐特点、代表人物 一、巴洛克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 巴洛克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种艺术风格,最初是指那些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并且在1600~1750年间繁荣起来的音乐和其他一些视觉艺术。巴洛克风格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随着文艺复兴的衰落和反宗教改革潮流的蔓延,在意大利以及天主教甚至新教世界中,艺术和音乐比纳入具有新的教会精神的文化氛围中。在古典主义形式的完美、平衡、和谐被打乱之后,综合、调和以及刻意的修饰成为新一代风格教会为自己的世界从建筑形式上提供了富丽堂皇、瑰丽精致的形式,同时也给音乐打下了自己的文化烙印。随着文化功能的转变,艺术和音乐实际上远离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而在教会精神中获得原动力。 虽然“巴洛克”这样一个术语是无法总括一段历史中多样的音乐风格,但是,由于“巴洛克”在使用中确实被用来泛指整整一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并且这样一个时期的音乐,与当时的建筑、绘画、文学,甚至与科学、哲学都有某种相似的文化品性,因此,出于这样一种看法,即音乐和人类其他创造性活动之间存有一种联系,而一个时代的音乐又往往会以为它特有的方式去反映其他时代艺术中表达相似的观念和倾向,人们才会在艺术史上,用巴洛克、浪漫派之类的称谓来表示一个历史时期的艺术。

巴洛克时期西方音乐史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1.通奏低音:又称数字低音,通奏低音流行了一百年之久,所以又称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为通奏低音时代.2.协奏风格:即“竞奏”,原是指独唱与合唱团之间音响对比的效果,它运用到乐器作品中指性质相同的乐器放在同一组.3.即兴处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的即兴风格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装饰处理、主题变化等方面.4.情感因素:当时的情感因素不同于后来浪漫派音乐家对音乐的表达,而是刻意的表现某种情感.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内容:1.歌剧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2.大型声乐套曲清唱剧,康塔塔3.器乐音乐的发展奏鸣曲,协奏曲,赋格,组曲4.巴洛克时期代表音乐家巴赫,亨德尔 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发展概况:1.歌剧的定义:歌剧是一种由戏剧,音乐,舞蹈,建筑和美术等综合为一体的舞台艺术形式,其中戏剧和音乐是重要的元素,音乐形式包括: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管弦乐,主导动机,序曲,幕间曲以及舞蹈等.2.早期歌剧的特征:1脚本以希腊神话为基础,以后则包括历史的神话的与虚构的人物.2音乐部分采用通奏低音形式,歌唱部分主要用吟唱的宣叙调形式,音域不宽,节奏自由.由少量乐器伴奏,也使用合唱.3歌剧的发展:1弗洛伦萨歌剧:最早的歌剧是1597年上演的达芙尼,由佩里作曲,但没有乐谱保存下来,所以,通常人们把1600年上演的犹丽狄茜作为第一部歌剧.2.罗马歌剧:a代表人物及作品:卡瓦利埃里创作的灵魂与肉体的体现,被史学届认为是第一部清唱剧,具有歌剧的雏形.b罗马歌剧的特点:注重歌剧场面的壮观给人带来的喜悦,歌剧中;加入了华丽的舞台设计,机关布景和芭蕾场面,每幕都以合唱和舞蹈结束.3威尼斯歌剧:a、1637年欧洲第一个歌剧院---圣卡西亚塔.b代表人物及作品:蒙特威尔第奥菲欧被歌剧史上成为第一部真正的歌剧,它使歌剧艺术从此进入一个成

论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历史文化背景及音乐特点(1)

牟文正 200841302017 论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历史文化背景及音乐特点 巴洛克(Baroque)一词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为“畸形的珍珠”。音乐史上把自歌剧诞生的1600年至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去世的1750年的这段欧洲音乐历史称为巴洛克时期,也是早期音乐向近代音乐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作曲家,如巴赫、维瓦尔蒂和亨德尔等。他们创作了大量经典歌曲,这些作品不但反映了当时先进的思想,而且在声乐写作技巧上有许多可取之处,开启了人们声乐听觉上的新感受。巴洛克音乐的节奏特别强烈、活跃,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跳跃且持续不断;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作曲家普遍强调作品的情感起伏,以至于音乐的速度、力度变化在当时相当被看重;曲目的调性也从文艺复兴时期单一而保守的教会调式发展为采用大小调形式。同时西洋管弦乐器也在巴洛克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小提琴的出现、拨弦古钢琴的成形都为巴洛克音乐提供了更丰富的表现力;其他乐器的发展也使得某些特定风格的巴洛克音乐其配器得以朝着多元化、大规模的方向发展。 一、巴洛克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 巴洛克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种艺术风格,最初是指那些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并且在1600~1750年间繁荣起来的音乐和其他一些视觉艺术。巴洛克风格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随着文艺复兴的衰落和反宗教改革潮流的蔓延,在意大利以及天主教甚至新教世界中,艺术和音乐比纳入具有新的教会精神的文化氛围中。在古典主义形式的完美、平衡、和谐被打乱之后,综合、调和以及刻意的修饰成为新一代风格教会为自己的世界从建筑形式上提供了富丽堂皇、瑰丽精致的形式,同时也给音乐打下了自己的文化烙印。随着文化功能的转变,艺术和音乐实际上远离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而在教会精神中获得原动力。 虽然“巴洛克”这样一个术语是无法总括一段历史中多样的音乐风格,但是,由于“巴洛克”在使用中确实被用来泛指整整一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并且这样一个时期的音乐,与当时的建筑、绘画、文学,甚至与科学、哲学都有某种相似的文化品性,因此,出于这样一种看法,即音乐和人类其他创造性活动之间存有一种联系,而一个时代的音乐又往往会以为它特有的方式去反映其他时代艺术中表达相似的观念和倾向,人们才会在艺术史上,用巴洛克、浪漫派之类的称谓来表示一个历史时期的艺术。 二、巴洛克音乐的特点 巴洛克时期,综合、调和以及刻意的修饰、精美成为新一代的艺术风格特征。虽然艺术中文艺复兴式的人文精神并未消失,但是音乐主要成为新的教会精神和宫廷贵族时尚生活的表达方式。在不同作品的表现中,风格又是多样而综合的。17世纪中期在音乐风格方面采用的普遍分类,是教堂风格(如声乐复调)、室内乐风格(如管风琴、古钢琴等器乐体裁)、戏剧风格(如歌剧创作)这三类风格分类。由于器乐演奏技巧能力的提高,器乐音乐比以往具有更大幅度和丰富的情感表现。这甚至导致作曲在音乐创作构思中各种新的实践和探索。总的来说,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具有以下特点: (1)两种常规。第一种常规,亦称“古代风格”或“严谨风格”。第一种常规中音乐支配歌词,只承认某种程度的不协和音,对二度、七度等音程都要严加限制。第二种常规是指某种新曲的作曲手法。在第二种常规中,歌词支配音乐以扩展音乐的表现力,使音乐能够更加好地表现歌词的内容、强调感情的表达,对那些旧有的规则和限制进行大胆的突破。例如采用无准备的不协和的音或非正规的解决等。

西方音乐史

西方音乐史 巴洛克时期:音乐特点:通奏低音,极尽奢华,加入大量装饰性的音符,节奏强烈、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复调音乐仍然占据主要地位,大小调取代了教会调式。 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是歌剧的诞生,清唱剧和康塔塔新体裁的产生。代表人物: 1.亨德尔在歌剧和清唱剧创作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是巴洛克音乐向古典主义音乐过度的重要音乐家。 代表作品:歌剧《尤利乌斯凯撒在埃及》《罗德琳达》 清唱剧《以色列人在埃及》《弥赛亚》《参孙》 器乐组曲《水上音乐》《皇家烟火音乐》 艺术成就:1 他的歌剧和清唱剧达到了巴洛克时期音乐的巅峰,歌剧中的咏叹调显示了前 所未有的技巧,1742年首演于柏林的清唱剧《弥赛亚》使他蜚声世界,成为音乐史上的 经典之作。 2 《水上音乐》、《皇家烟火音乐》是巴洛克时期器乐的杰作,为世人称颂。 音乐的特征和意义:他的音乐常常注重戏剧效果,以主调音乐风格为主,少用转调,强调节奏重音,以渲染气氛,旋律富有歌唱性,具有宽广庄严的特点。他虽然处在复调音乐发展的盛期,但在写作中十分注意纵向的和声关系,这种创作方式预示了主调音乐风格的到来。 2 巴赫巴赫的生平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魏玛时期二、柯登时期三、莱比锡时期 代表作品:《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平均律钢琴曲集》《法国组曲》《英国组曲》《戈德堡变奏曲》《音乐的奉献》《赋格的艺术》 艺术成就:1 《平均律钢琴曲集》首次将十二平均律全面系统的运用到音乐创作实践中, 有力地证明了平均律的优越性,开辟了欧洲音乐的新天地。 2 把复调音乐的技巧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总结了中 世纪以来的复调音乐写作技术 3 高度的复调思维与新颖生动的主调手法并用,使巴赫成为音乐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关键 人物 4 他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者,并为钢琴演奏中大拇指的解放作出重要的贡献

巴洛克时期音乐

巴洛克时期音乐 巴洛克时期音乐 巴洛克时期音乐是指17世纪后半至18世纪初期的音乐风格,以及在此期间创作的音乐作品。巴洛克时期音乐以其繁复的曲式、丰富的和声和华丽的装饰特征而闻名。本文将详细介绍巴洛克时期音乐的起源、发展、特征以及代表作品等内容。 一、起源和发展 1、巴洛克时期音乐的起源 巴洛克时期音乐起源于意大利,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被认为是巴洛克音乐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四季》是巴洛克时期音乐的一个重要代表作品。 2、巴洛克时期音乐的发展 巴洛克时期音乐起初主要是在教堂和宫廷中演奏,后来逐渐发展成大型剧院音乐和室内乐。音乐表演开始注重舞台效果和戏剧性的展示,曲目风格也逐渐多样化。 二、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征 1、曲式和结构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曲式通常采用复调和多声部技巧,如赋格、卡农等,结构上常采用套序、对位等方式,形成复杂而富有变化的 音乐特点。 2、和声特征 巴洛克时期音乐注重和声的运用,包括和声规则、和声进行 和调性的处理等。重视对位法和拿破仑法则,使得音乐更富有层次 感和韵味。 3、装饰特征 巴洛克时期音乐中常出现大量的装饰音,如颤音、滑奏等, 这些装饰音使得音乐更加华丽而生动。 4、情感表达 巴洛克时期音乐注重表达情感,音乐作品常通过复杂的和声 和曲式结构,以及使用不同的音色和效果来表达情感的深度和丰富性。 三、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作品 1、包括奥尔菲欧和欧菲欧德在内的歌剧 2、大卫·扬赫和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管弦乐作品 3、乔瓦尼·巴蒂斯塔·佛朗哥维利的协奏曲

4、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的《四季》 附件:巴洛克时期音乐的乐谱示例和相关资料 法律名词及注释: 1、著作权:指对文字、音乐、美术、建筑等创作的权利。 2、作曲家:创作音乐作品的人。 3、运行版权:指通过表演、演唱、展示等方式利用音乐作品所需的版权。 4、和声:音乐中同时出现的两个或多个声音的组合。 5、复调:由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声部组成的音乐。每个声部都有自己的旋律和和声。 6、赋格:一种通过重复和变异同一主题的音乐形式。

巴洛克时期歌剧发展脉络、特点与历史意义

巴洛克时期歌剧发展的脉络、特点与历史意义 在西方音乐史上,1600-1750年被称为巴洛克时期,歌剧是巴洛克时期的特有产物,1600年左右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诞生了第一部歌剧,音乐史学家将第一部歌剧诞生作为巴洛克时期的开始,这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歌剧是一种单声旋律,是对文艺复兴时期声乐复调的反对,它的诞生标志着巴洛克作为一个新的音乐时代开始了。歌剧在巴洛克时期诞生后,在意大利、法国、德国和英国都有根据自己文化历史不同形式的发展。但意大利歌剧以正歌剧定型,占主要地位,影响着法国、德国和英国的歌剧发展,并且也影响了以后的歌剧发展。 歌剧诞生及内涵 歌剧最早产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卡梅拉塔艺术小组,他们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对位写作不能很好地表达歌词的情感,古希腊戏剧的所有部分都为歌唱且音乐使用的单音旋律特别能够通过人声表达歌词的情感。歌剧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中世纪的宗教剧、神秘剧、奇迹剧和田园剧等音乐形式为歌剧产生奠定了基础,文艺复兴时期的牧歌剧也预示了歌剧的诞生,在16世纪末最终产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歌剧是一种由戏剧、音乐、舞蹈、建筑和美术等综合为一体的舞台艺术形式,其中戏剧和音乐是最重要的元素,歌剧的形式包括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管弦乐、主导动机、序曲、以及舞蹈等。 巴洛克时期的歌剧在意大利形成并发展至成熟,并影响了法国、德国和英国歌剧的发展。 意大利早期歌剧的发展与特点 第一部歌剧《达芙妮》1957年在佛罗伦萨上演,有利努切尼写剧本,佩里作曲,由于该作品乐谱只留下残片,所以通常把保留完整的《尤里狄茜》作为最早的歌剧。在罗马1600年上演的《灵与肉的体现》也具有歌剧的雏形内容涉及宗教道德方面。随后1637年,在威尼斯建立第一个歌剧院,圣卡西亚诺,使歌剧从贵族沙龙走向市民阶层。 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结合运用了16世纪音乐的各种手段,使《奥菲欧》成为歌剧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第一个使歌剧戏剧化,使用管弦乐队为歌剧伴奏,加强了音乐表现力。确立了早期的乐队编制和早期歌剧的结构:独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二重,三重)合唱,管弦乐队以及舞蹈。 那不勒斯是意大利歌剧发展成熟的地方,朝正歌剧方向发展,最终在十八世纪定型为正歌剧,这种歌剧的影响力一直延伸到了十九世纪。他常以虚构的历史后英雄事迹为题材,咏叹调发展出新的声乐特征,即美声风格。这种平滑的、自然音为主的旋律线条和从容节奏显示歌手流畅抒情演唱能力。导致了既具有男性强有力的肺活量又有女性柔美明亮银色的阉人歌手盛行起来。A.斯卡拉蒂作为代表人物在声乐抒情的基础上创作自由发展的咏叹调,给予美声演唱广阔施展的天地。 音乐的主要特点是;在内容上多取材于古代神话和历史传说,内容严肃。在结构形式上多为三幕结构,有幕间剧和极具个性的序曲(快慢快)开场,宣叙调和咏叹调交替,极少使用重唱和合唱,也不用舞蹈。它的宣叙调分为两种,一种是干念式,独白或独唱声部用通奏低音伴奏,一种是带伴奏式。返始咏叹调,即ABA三段式,再现的A不再写出,使用Fine 记号。 法国抒情歌剧的形成、发展和特点 法国歌剧在语言和乐曲上都有别于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由于受到自己的古典悲剧和芭蕾和古典戏剧的影响,又结合意大利歌剧的形式进行创作,在1959年诞生了法国第一部歌剧,由康贝尔创作的《波莫纳》,是一系列歌曲组成的具有喜剧风味的田园居剧,后来结合意大利歌剧,逐渐把宣叙调、歌唱、芭蕾融为一体,也叫做“抒情悲剧”。 抒情歌剧的特点是:选材选自历史神话,但是序曲变为(慢快慢);宣叙调带有歌唱性,咏叹调带有朗诵性,歌剧中还加入芭蕾舞场面,重视合唱及管弦乐的作用;不用阉人歌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