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无失真传输系统实验报告

无失真传输系统实验报告

无失真传输系统实验报告
无失真传输系统实验报告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实验题目实验六无失真传输系统日期0学号2班级姓名杨智超13级光电子班组别

【实验目的】

1、了解无失真传输的概念。

2、了解无失真传输的条件。

【实验器材】

1、20MHz 双踪示波器一台。

2、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一台。

3、系统频域与复域分析模块一块。

【实验原理】

1、一般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波形和激励波形不相同,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将产生失真。

线性系统引起的信号失真有两方面因素造成,一是系统对信号中各频率分量幅度产生不同程度的衰减,使响应各频率分量的相对幅度产生变化,引起幅度失真。另一是系统对各频率分量产生的相移不与频率成正比,使响应的各频率分量在时间轴上的相对位置产生变化,引起相位失真。线性系统的幅度失真与相位失真都不产生新的频率分量。而对于非线性系统则由于其非线性特性对于所传输信号产生非线性失真,非线性失真可能产生新的频率分量。所谓无失真是指响应信号与激励信号相比,只是大小与出现的时间不同,而无波形上的变

化。设激励信号为,响应信号为,无失真传输的条件是

(1)

式中K是一常数,为滞后时间。满足此条件时,波形是波形经时间的滞后,虽然,幅度方面有系数K倍的变化,但波形形状不变。

2、对实现无失真传输,对系统函数应提出怎样的要求?

与的傅立叶变换式分别为。借助傅立叶变换的延时定理,从设与)可以写出式(1

)2(

此外还有

(3)

所以,为满足无失真传输应有

)(4)式就是对于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提出的无失真传输条件。欲使信号在通过线性系统(4时不产生任何失真,必须在信号的全部频带内,要求系统频率响应的幅度特性是一常数,相位特性是一通过原点的直线。.

图 1 无失真传输系统的幅度和相位特性

(采用示波器的衰减电路)、本实验箱设计的电路图:3

图 2 示波器衰减电路

计算如右:

如果

是常数, (6则)

式(6)满足无失真传输条件。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把系统复域与频域分析模块插在主板上,用导线接通此模块“电源接入”和主板上的电源(看清标识,防止接错,带保护电路)。

2、打开函数信号发生器的电源开关,使其输出一方波信号,频率为1K,峰峰值为5V,将其接入到此实验模块的输入端,用示波器的两个探头观察,一个接入到输入端,一个接入到输出端,以输入信号作输出同步进行观察。

3、观察输出信号是否失真,即信号的形状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了变化,可以调节电位器“失真调节”,使输出与输入信号的形状一致,只是信号的幅度发生了变化(一般变为原来的1/2)。

4、改变信号源,采用的信号源可以从函数信号发生器引入,也可以从常用信号分类与观察引入各种信号,重复上述的操作,观察信号的失真和非失真的情况。.

【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2 失真条件下的三角波信号失真条件下的脉冲信号图图1

图3 失真条件下的正弦波信号

无失真条件下的三角波信号图5 图4 无失真条件下的脉冲信号

图6 无失真条件下的正弦波信号

【实验结论与分析】

思考题:比较无失真系统与理想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解:无失真传输是指传输系统的响应与激励相比,只是大小与出现的时间不同,而无波形上的变化。大小的不同意味着响应波形与激励波形各点的瞬时值可以相差一比例常数K;波形出现时间的不同意味着对激励进行的时移运算。响应是激励的精确再现,因为

响应波形与激励波形一样,只不过响应信号的幅度是原信号的倍,并延迟了时间。

响应信号中各分量的幅度的相对大小没有变化,所以不产生幅度失真;为了满足无相

位失真的条件,就必须使响应中各频率分量的时间平移相同,即都等于,故系统函数的;反映在相位特性上就是一条通过原幅频特性在全频率范围内保持为与频率无关的常数.

点的直线。

无线电能传输(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1.实验原理 与无线通信技术一样摆脱有形介质的束缚,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是人类多年的一个美好追求。无线电能传输技术(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PT)也称之为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 Contactless PowerTransmission, CPT),是一种借于空间无形软介质(如电场、磁场、微波等)实现将电能由电源端传递至用电设备的一种供电模式,该技术是集电磁场、电力电子、高频电子、电磁感应和耦合模理论等多学科交叉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是能源传输和接入的一次革命性进步。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解决了传统导线直接接触供电的缺陷,是一种有效、安全、便捷的电能传输方法,因而它被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评选为未来十大科研方向之一。该技术不仅在军事、航空航天、油田、矿井、水下作业、工业机器人、电动汽车、无线传感器网络、医疗器械、家用电器、RFID识别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对电磁理论的发展亦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在中国科协成立五十周年的系列庆祝活动中,无线能量传输技术被列为“10 项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之一。 到目前为止,根据电能传输原理,无线电能传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感应耦合式、微波辐射式、磁耦合谐振式。作为一个新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磁耦合谐振式是基于近场强耦合的概念,基本原理是两个具有相同谐振频率的物体之间可以实现高效的能量交换,而非谐振物体之间能量交换却很微弱。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的传输尺度介于前两者之间,因此也被称之为中尺度(mid-range)能量传输技术,其尺度为几倍的接收设备尺寸(可扩展到几米到几十米)。 除了较大的传输距离,还存在以下优势:由于利用了强耦合谐振技术,可以实现较高的功率(可达到kW)和效率;系统采用磁场耦合(而非电场,电场会发生危险)和非辐射技术,使其对人体没有伤害;良好的穿透性,不受非金属障碍物的影响。因此该技术已经成为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新的发展方向。

数字信号的无失真传输

数字信号的无失真传输 广州电子技术网――思维 二进制数字基带波形都是矩形波,其频谱是无限宽的,但任何一个传输信道的带宽都是又限的。这样,无限带宽的信号要通过有限带宽的信道进行传输,必定会对信号波形产生失真。如果直接采用矩形脉冲的基带信号作为传输码型,则传输系统接收端所得的信号频谱必定与发送端不同,这就会使接收端数字基带信号产生误码。为此在数字信号的传输中,在接收端都采用取样判决,数据再生的办法来获得发端传输过来的数字信号如图1。 为了研究波形传输的失真问题,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基带信号传输系统的典型模型,如下图所示。在发送端,数字基带信号经发送滤波器输入到信道,发送滤波器的作用是限制发送频带,阻止不必要的频率成分干扰相邻信道。基带信号在信道中传输时常混入噪声,同时由于信道带宽的有限性,因此引起传输波形的失真是必然的。 所以在接收端输入的波形与原始的基带信号肯定存在较大的差别,若直接进行抽样判决将会产生较大的误判。因此在抽样判决之前先经过一个接收滤波器,它一方面滤除带外噪声,另一方面对失真波形进行均衡。取样和判决电路使数字信号得到再生,并改善输出信号的质量。 根据频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基带信号在频域上的失真,在时域上必定产生延伸,这就带来了各码元间相互串扰问题。所以,造成判决错误的主要原因除了噪声外,主要是由于传输特性(包括发、收滤波器和信道特性)不良

引起的码间串扰。基带脉冲序列通过系统时,系统的滤波作用使脉冲拖宽(时域上的周期变长),在时间上,它们重叠到邻近时隙中去(如图1所示)。接收端在按约定的时隙对各点进行取样,并以取样时刻测定的信号幅度和判别门限电平进行比较,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判决,来导出原脉冲的消息。若相邻脉冲的拖尾相加超过判别门限电平,则会使发送的“0”判为“1”。实际中可能出现好几个邻近脉冲的拖尾叠加,这种脉冲重叠,并在接收端造成判决困难的现象叫做码间干扰。 因此可以看出,传输基带信号受到约束的主要因素是系统的频率特性。当然可以有意地加宽传输频带使这种干扰减小到任意程度。然而这会导致不必要地浪费带宽。如果展宽得太多还会将过大的噪声引入系统。因此应该探索另外的代替途径,即通过设计信号波形,或采用合适的传输滤波器,以便在最小传输带宽的条件下大大减小或消除这种干扰。 奈奎斯特等人研究了以上的情况,提出了数字信号传输的无失真条件,称为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其内容是,当数字信号序列通过某一信道传输时,如信号传输速率B b=2B c(B c为信道物理带宽),各码元的间隔T=1/2B c,该数字序列就可以做到无码间干扰传输了。这时B c=1/2T称为奈奎斯特带宽,T 称为奈奎斯特间隔。 上面说过任何一个传输信道的带宽 都时有限的,它的特性相当于一个低通 滤波器。理想的低通滤波器的冲击响应 为sinωc t/ωc t,其波形如图2b所示。 如果传输的是二元数码序列,其频带利 用率为B b/B c=2bit/s/Hz(式中R b为传输 码率,单位bps,B C是奈奎斯特带宽)。 如果序列为n进制信号,则频带利用率为2log2n bit/s/Hz(如16QAM 24=16所以是4进制的、64QAM 26=64所以是6进制的)。 奈奎斯特第一准则本质上是取样值无失真条件,它给我们指出了无码间干扰和充分利用频带的基本关系。同时说明信号经传输后,虽然整个波形会发生了变化,但只要取样值保持不变,那么再次取样的方法(即再生判决)仍然可以准确无误地恢复原始信号,为此,采用理想低通响应波形作接收是

质量管理-张

《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实验报告一 院系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应用统计学 姓名张逸枫 学号20131387056 指导教师张斌 二O一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实验目的: 掌握假设检验,以及过程能力指数的求解,并要求熟练运用minitab软件进行分析。实验内容: 书64页12、13、14及16题 实验过程: 12.有一批枪弹出厂时的初速(单位;米/秒)服从正态分布N(950,),经过一段时间储存后,取9发进行试射,得初速的观察值为: 914 920 910 934 953 945 912 924 940 据经验,枪弹储存后的初速仍服从正态分布,能否认为这批枪弹的初速有显著降低。(取=0.05) 解:设原假设 H储存后初速仍服从正态分布N(950,) 备选假设H1:储存后初速小于950 过程:打开minitab,输入数据,选择协助—假设检验,选择单样本 得出结果

,不服从原假设,接受储存后初速小于950。 13.某公司产品的一个关键参数服从正态分布,为提高该关键参数,一位工程师建议在生产的最后增加一道工序,为检验这道工序是否有用,决定从所生产的产品中随机抽取7件,先测起参数值,然后经过新的这道工序加工后再测其参数,结果如下表,试问再=0.05水平下能否认为这道工序对提高参数值有用? 解:设原假设:新工序对提高参数无显著作用 备选假设:新工序对提高参数有显著作用 打开minitab, 输入数据,协助—假设检验,选择双样本t,选择

确定,得出结果 30 252015C1 C2 C1 的均值并不显著小于 C2 的均值 (p > 0.05)。 > 0.5 0.1 0.050 否 是 P = 0.228 2 -2 -4 -6 前查找异常数据。 -- 数据分布: 比较样本的位置和均值。用于在解释检验结果之间。 定性。您可以 90% 确信实际差值介于 -5.7672 和 2.3100-- 置信区间: 通过估计样本数据的差值量化与之相关的不确的均值小于 C2。 -- 检验: 没有足够的证据断定,显著性水平为 0.05 时,C1样本数量77均值 22.529 24.257 90% 置信区间(20.20, 24.85) (20.605, 27.909) 标准差 3.1663 4.9729 统计量 C1 C2 -1.7286 (-5.7672, 2.3100) 均值之间的差值* 90% 置信区间 * 所定义的差值为 C1 - C2。 C1 和 C2 的均值的双样本 t 检验 汇总报告 数据分布 比较样本的数据和均值。 均值检验C1 是否小于 C2? 差值的 90% 置信区间区间是否包含零? 注释 可知,接受原假设:新工序对提高参数无显著作用。 14.某产品的质量特征X(单位:厘米)服从正态分布,规范限为[90,110]. (1)若该过程的标准差的估计σ ?=2.5,求c ?p ; (2)若该过程均值的估计为μ? =107,求 c pk ?;

无线通信试验报告

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 2 班学号321200976 姓名周琪协作者陈玉红教师评定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题目FH-CDMA(跳频码分多址)技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FH-CDMA(跳频码分多址)移动通信原理。 2.了解一种常用的正交跳频序列-RS编码序列。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测量FH-CDMA移动通信实验系统发射端及接收端锁相频率合成器控制电压,了解收发两端频率是否按同一跳频序列同步跳变(同地址FH-CDMA)按不同跳频序列跳变(不同地址FH-CDMA)。 2.测量同地址与不同地址FH-CDMA发射端及接收端的有关信号与数据。 三、实验报告要求 1.整理实验记录,画出图1-3所示FH-CDMA系统在同地址同步FH-CDMA工作方式下,跳频工作过程图及数据传输处理波形图,结合不同地址FH-CDMA工作方式下接收端接收不到发端信号、AF0输出恒一片噪声的情况,说明FH-CDMA的基本工作原理。 1、uct及ucr 2、占空比分别为0.9和0.1时的输出波形 3、发端D1及收端AFO、DK1、DK2、CLK、DK波形 D1与AFO D1与DK1

D1与DK2 D1与CLK D1与DK 六、思考题 1.结合不同地址FH-CDMA工作方式下接收端接收不到发端信号、AFO输出恒为一片噪声的情况,说明FH-CDMA的基本工作原理。 答:FH-CDMA的基本原理是优选一组正交跳频码(地址码/扩频码),为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唯一的跳频码,并用该跳频码控制信号载频在一组分布较宽的跳频集中进行跳变。可将FH-CDMA看作是一种由跳频码控制的多进制频移键控(MFSK)。从每一时隙来看也可以将其视为一种FDMA;但与普通FDMA的最大不同是,FH-CDMA的频率分配是由一组相互正交的具有伪随机特性的跳频码来控制实现的,仍然将其归属于码分多址,同时它又是一种扩频多址。因为,虽然单独从每一跳变时隙的内部来看,FH-CDMA是一个窄带系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实验报告

实验1 工序能力调查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数据的抽样方法以及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熟练操作Minitab软件,掌握统计分析图形的绘制,理解工序不合格品率与工序能力指数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 装有Minitab软件的计算机。 三、实验步骤 实验内容: 收集待分析质量数据50组,用Minitab软件对质量数据进行分析,绘制相关分析图形,并根据分析结果估算工序不合格品率。 实验步骤: 在4M1E条件基本相同的前提下,收集待分析质量数据50组。 1.用Minitab软件对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进行正态性检验); 2.用软件绘制相关分析图形并根据分析结果估算工序不合格品率。 四、实验结果 1.绘制直方图;

2.分布形状拟合; 如上图所示,成份C的数据分布曲线是近似正态分布。 3.成份C的数据变化趋势分析 4.工序能力

5.估计工序不合格品率 p=2-Ф[3C p(1+k]-Ф[3C p(1-k]=2-0.934389-0.855587=0.210024 实验2 工序质量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质量控制图的原理及绘制方法,掌握控制图的判异准则,学会根据控制图对工序状态进行判断。 二、实验仪器 装有Minitab软件的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内容: 利用实验一收集数据,对其进行分组数据分组,应用Minitab的Control Chart模块,绘制工序控制图(xbar-s)并根据控制图对工序状态进行判断。 该钢铁公司内部采取以下判异准则来检验异常原因: 检验1:有1 个点离开中心线的距离超过3 倍标准差 检验2:连续7 个点在中心线的同一侧 检验3:连续7 个点有上升趋势或下降趋势 实验步骤: 1.收集50组车轴钢成份(C、Si、Mn、P、S、Al)化验数据

RFID通讯技术实验报告

· RFID通讯技术试验 专业: 物流工程 班级: 物流1201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一.前言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 无线电的信号是通过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上传送出去,以自动辨识与追踪该物品。某些标签在识别时从识别器发出的电磁场中就可以得到能量,并不需要电池;也有标签本身拥有电源,并可以主动发出无线电波(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标签包含了电子存储的信息,数米之都可以识别。与条形码不同的是,射频标签不需要处在识别器视线之,也可以嵌入被追踪物体之。 许多行业都运用了射频识别技术。将标签附着在一辆正在生产中的汽车,厂方便可以追踪此车在生产线上的进度。仓库可以追踪药品的所在。射频标签也可以附于牲畜与宠物上,方便对牲畜与宠物的积极识别(积极识别意思是防止数只牲畜使用同一个身份)。射频识别的身份识别卡可以使员工得以进入锁住的建筑部分,汽车上的射频应答器也可以用来征收收费路段与停车场的费用。 某些射频标签附在衣物、个人财物上,甚至于植入人体之。由于这项技术可能会在未经本人许可的情况下读取个人信息,这项技术也会有侵犯个人隐私忧患。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RFID相关知识,了解RFID模块读写IC卡数据的原理与方法(电子钱包试验);

2. 模拟企业生产线上的物料跟踪情况,掌握RFID的应用(企业物流采集跟踪系统演示)。 三.实验原理 1. 利用RFID模块完成自动识别、读取IC卡信息,实现RFID电子钱包的功能,给IC卡充值、扣款(电子钱包试验); 2.利用4个RFID模块代替4个工位,并与软件系统绑定(添加,删除),由IC卡模拟物料的移动,并对物料在生产线上所经过的工位的记录进行查询,而且可以对物料的当前工位定位。 四.实验设备 《仓库状态数据检测开发系统》试验箱、IC卡、、锂电池、ZigBee通讯模块、RFID阅读器,ID卡、条码扫描器。 五.实验过程 5.1电子钱包试验 (1)先用电源线将试验箱连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然后打开Contex-A8电源开关,如图1所示。

质量管理实验报告

质量管理实验 实验一质量数据测定 一、实验任务 以减速器中的轴(输入轴和输出轴)为对象进行抽样检测,对测得的数据分别进行质量检验。 二、实验目的及训练要点 1)了解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了解测试仪器的选择、调整技巧。 3)了解测量数据的质量判定与检验。 三、实验内容 数据测试工作是工业企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是质量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并且它可为各类质量问题的统计分析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 1)外径千分尺的调整和校正。 2)游标卡尺的调整和校正。 3)减速器中各个轴(输入轴和输出轴)的外径宽度的抽样测量。 4)对所测数据进行处理和质量判定。 5)完成实验报告的攥写。 四、实验设备、仪器、工具及资料 外径千分尺1把,游标卡尺1把,减速器50个,标准件一组。

五、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 1)熟悉“实验数据记录表”及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 2)准备所需资料,确定待选取的抽样方法及与之适宜的测量工具。 2.外径千分尺的调整和校正 外径千分尺主要用于工件的外尺寸测量。使用前应将测量面仔细擦净,检查或调整零位到正确位置。调整步骤如下: 1)校正或调整零位方法: 转动测力装置,使两测量面轻轻地接触(>25mm的外径千分尺应用校对量杆校正),当听到棘轮摩擦声时,即为零位。若此时不是零位则将固定套管上的螺钉松开用扳手转动固定套管使零位对准,然后紧固固定套管上的螺钉; 2)压线或离线的调整: 当微分筒压线或离线超过标准规定时,则松开取下测力装置,并取下盖板,取下微分桶及锥套,将锥套向前移或向后退来调整压线或离线,锥套向前移调压线,锥套向后移调离线,调好后将微分筒,及锥套装上,零位对准,盖上盖板。将测力装置装上拧紧则调整完毕。 3)测量时必须使用测力装置,以恒定测量压力进行测量,禁止测量运动的被测物。 3.游标卡尺的调整和校正 游标卡尺用于工件的内、外尺寸,外尺寸、深度、台阶等尺寸的测量。

短距离无线通信实验报告

3.5 无线数据传输控制实验 3.5.1 实验目的 1. 在ZX2530A 型CC2530 节点板上运行自己的程序。 2 .通过发送命令来实现对其它节点的外设控制。 3.5.2 实验内容 实验中一个节点通过射频向另一个节点发送对LED 灯的控制信息,点亮LED 灯或让LED 熄 灭,节点接收到控制信息后根据控制信息点亮LED 或让LED 熄灭。 3.5.3 实验设备及工具 1.硬件:ZX2530A 型CC2530 节点板、USB 接口的仿真器,PC 机Pentium100 以上。 2.软件:PC 机操作系统WinXP、IAR 集成开发环境、串口监控程序。 3.5.4 实验原理 LED 灯连接到CC2530 端口P1_0,程序中应在初始化过程中对LED 灯进行初始化,包括端口 方向的设置和功能的选择,并给端口P1_0 输出一个高电平使得LED 灯初始化为熄灭状态。无线 控制可以通过发送命令来实现,在main.c文件中中添加宏定义#define COMMAND 0x10,让发送

数据的第一个字节为COMMAND,表明数据的类型为命令,同时,发送节点检测用户的按键操作当 检测到用户有按键操作时就发送一个字节为COMMAND 的命令。当节点收到数据后,对数据类型进 行判断,若数据类型为COMMAND,则翻转端口P1_0 的电平(在初始化中已将LED 灯熄灭)。即可, 实现LED 的状态改变。 3.5.5 实验步骤 1. 打开工程,在“物联网光盘\无线射频实验\5 无线控制”文件夹下 2. 将节点类型变量NODE_TYPE 设置为0,编译工程,并下载到ZX2530 节点板中,作为接收节点。 3. 将节点类型变量NODE_TYPE 设置为1,编译工程,并下载到ZX2530 节点板中,作为发送节点。 4. 复位接收节点和发送节点。 5.按下发送节点板上的key1 按键,观察接收节点上led 显示情况 6. 在主程序中添加一个宏定义#define LED_MODE_BLINK 0x02,在对数据的解析中添加对 LED_MODE_BLINK 的解析,让LED 灯每隔250 毫秒闪烁一次,让发送节点发送的数据为 LED_MODE_BLINK (代替LED_MODE_ON,紧接在COMMAND

信号与系统试题及答案

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一、(共20分,每小题5分)计算题 1.应用冲激函数的性质,求表示式25()t t dt δ∞ -∞?的值。 2.一个线性时不变系统,在激励)(1t e 作用下的响应为)(1t r ,激励)(2t e 作用下的响应为)(2t r ,试求在激励1122()()D e t D e t +下系统的响应。 (假定起始时刻系统无储能)。 3.有一LTI 系统,当激励)()(1t u t x =时,响应)(6)(1t u e t y t α-=,试求当激励())(23)(2t t tu t x δ+=时,响应)(2t y 的表示式。(假定起始时刻系统无储能)。 4.试绘出时间函数)]1()([--t u t u t 的波形图。 二、(15分,第一问10分,第二问5分)已知某系统的系统函数为25 ()32 s H s s s +=++,试 求(1)判断该系统的稳定性。(2)该系统为无失真传输系统吗? 三、(10分)已知周期信号f (t )的波形如下图所示,求f (t )的傅里叶变换F (ω)。 四、(15分)已知系统如下图所示,当0

1)0('=-f 。试求: (1)系统零状态响应;(2)写出系统函数,并作系统函数的极零图;(3)判断该系统是否为全通系统。 六. (15分,每问5分)已知系统的系统函数()2 105 2+++=s s s s H ,试求:(1)画出直 接形式的系统流图;(2)系统的状态方程;(3)系统的输出方程。 一、(共20分,每小题5分)计算题 1.解:25()500t t dt δ∞ -∞=?=? 2.解: 系统的输出为1122()()D r t D r t + 3.解: ()()t t u t u t dt -∞?=?, ()()d t u t dx δ= ,该系统为LTI 系统。 故在()t u t ?激励下的响应126()6()(1)t t t y t e u t dt e ααα ---∞ =?=--? 在()t δ激励下的响应2 2 ()(6())6()6()t t d y t e u t e u t t dx αααδ--==-+ 在3()2()tu t t δ+激励下的响应1818 ()12()12()t t y t e e u t t αααδαα --=--+。 4 二、(10分)解:(1) 21255 ()32(2)(1)1,s s H s s s s s s s ++= = ++++∴=-=-2,位于复平面的左半平面 所以,系统稳定. (2) 由于6 ()(3)4) j H j j j ωωωω+= ≠+常数+(,不符合无失真传输的条件,所以该系统不能对 输入信号进行无失真传输。 三、(10分)

北京理工大学微波实验报告——无线通信系统

实验一无线通信系统(图像传输)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无线通信(图像传输)收发系统的工作原理; 2、了解各电路模块在系统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 a)测试发射机的工作状态; b)测试接收机的工作状态; c)测试图像传输系统的工作状态; d)通过改变系统内部连接方式造成对图像信号质量的影响来了解各电路模块的作用。 三、无线图像传输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是通信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将已调波经过某些处理(如放大、变频)之后,送给天馈系统,发向对方或转发中继站;接收系统再将空间传播的信号通过天线接收进来,经过某些处理(如放大、变频)之后,送到后级进行解调、编码等。还原出基带信息送给用户终端。为了使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同时工作,并且了解各电路模块在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实验箱中的天线模块和摄像头及显示器,使得发射和接收系统自闭环,通过图像质量来验证通信系统的工作状态,及各个电路模块的作用和连接变化时对通信或图像质量的影响。 以原理框图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摄像头采集的信号送入调制器进频率调制,再经过一次变频后、滤波(滤去变频产生的谐波、杂波等)、放大、通过天线发射出去。经过空间传播,接收天线将信号接收进来,再经过低噪声放大、滤波(滤去空间同时接收到的其它杂波)、下变频到480MHz,再经中频滤波,滤去谐波和杂波、经视频解调器,解调后输出到显示器还原图像信号。 四、实验仪器 信号源、频谱分析仪等。 五.测试方法与实验步骤 (一)发射机测试 图1原理框图 基带信号送入调制器,进行调制(调幅或调频等调制),调制后根据频率要求进行上变频,变换到所需微波频率,并应有一定带宽,然后功率放大,通过天线发射或其它方式传播。每次变频后,会相应产生谐波和杂波,一般变频后加响应频段的滤波器,以滤除谐波和杂波。保证发射信号的质量或频率稳定度。另外调制器或变频器本振信号的稳定度也直接影响发射信号的好坏,因而,对本振信号的

实验报告_实验六 (学号_姓名)zigbee无线通信实验(2)

试验六zstack无线通信实验(2) 注意:本次实验需完成实验报告,第10周周五前上传至小课老师的作业上传目录 一、试验目的 1.掌握zstack自带led驱动的移植方法; 2.掌握zstack的广播编程; 3.掌握zstack的组播编程。 二、实验任务 1、构建一个zigbee网络:1个协调器、3个终端节点,该网络完成如下功能:协 调器通过串口接收数据并通过广播的形式发送给3个终端节点,终端节点如果接收到数字1,则点亮其上的发光二极管D1,否则熄灭D1; 2、构建一个zigbee网络:1个协调器、3个终端节点,该网络完成如下功能:协调 器通过串口接收数据并通过组播的形式发送给2个终端节点,终端节点如果接收到数字1,则点亮其上的发光二极管D1,否则熄灭D1; 问题: (1)请选择你是用哪种途径完成了本次实验( A ) A、完全阅读老师提供的代码并运行最终得到了实验结果; B、参照老师的代码得到了实验结果; C、自己独立完成得到了实验结果。 (2)简单描述实现任务的原理; 构建一个zigbee网络:1个协调器、3个终端节点,协调器通过串口接收数据并通过广播的形式发送给终端节点,以完成实验代码需要的变化。 (3)贴出你认为的你所写的最有价值的求解问题的关键代码(要有注释); //初始化串口、打开串口 halUARTCfg_t uartCfg; uartCfg.baudRate=HAL_UART_BR_115200; uartCfg.flowControl=NULL;

uartCfg.callBackFunc=UartReceiveCB; if(HalUARTOpen(HAL_UART_PORT,&uartCfg)==ZSuccess) { HalUARTWrite(HAL_UART_PORT,buffer,osal_strlen(buffer)); } dstAddr.addr.shortAddr=0xffff;//全网广播 dstAddr.endPoint=MYTASK_ENDPOINT_ID; //初始化端点、注册端点 myTaskEndPoint.endPoint=MYTASK_ENDPOINT_ID;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c4583504.html,tencyReq=noLatencyReqs; myTaskEndPoint.simpleDesc=&myTaskSimpleDesc; myTaskEndPoint.task_id=&myTaskId; (4)任务完成的运行截图;

无线通信与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无线通信与网络 实验项目:matlab仿真实验 实验地点: 专业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3年4月12日

实验1 卷积编码和译码的matlab仿真实现 一、实验目的 了解掌握如何使用matlab来进行卷积编码和译码的仿真。 二、实验内容 1、SIMULINK仿真模块的参数设置以及重要参数的意义 2、不同回溯长度对卷积码性能的影响 3、不同码率对卷积码误码性能的影响 4、不同约束长度对卷积码的误码性能影响 三、基本原理 本实验分为卷积编码和卷积译码两部分: 卷积编码的最佳译码准则为:在给定已知编码结构、信道特性和接收序列的情况下,译码器将把与已经发送的序列最相似的序列作为传送的码字序列的估值。对于二进制对称信道,最相似传送序列就是在汉明距离上与接收序列最近的序列。 卷积码的译码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大数逻辑译码,又称门限译码(硬判决);另一种是概率译码(软判决),概率译码又分为维特比译码和序列译码两种。门限译码方法是以分组码理论为基础的,其译码设备简单,速度快,但其误码性能要比概率译码法差[2]。 当卷积码的约束长度不太大时,与序列译码相比,维特比译码器比较简单,计算速度快。维特比译码算法是1967年由Viterbi提出,近年来有大的发展。目前在数字通信的前向纠错系统中用的较多,而且在卫星深空通信中应用更多,该算法在卫星通信中已被采用作为标准技术。 采用概率译码的基本思想是:把已接收序列与所有可能的发送序列做比较,选择其中码距最小的一个序列作为发送序列。如果发送L组信息比特,那么对 于(n,k)卷积码来说,可能发送的序列有2kL个,计算机或译码器需存储这些序列并进行比较,以找到码距最小的那个序列。当传信率和信息组数L较大时,使 得译码器难以实现。维特比算法则对上述概率译码做了简化,以至成为了一种实

无失真传输系统实验报告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实验题目实验六无失真传输系统日期0学号2班级姓名杨智超13级光电子班组别 【实验目的】 1、了解无失真传输的概念。 2、了解无失真传输的条件。 【实验器材】 1、20MHz 双踪示波器一台。 2、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一台。 3、系统频域与复域分析模块一块。 【实验原理】 1、一般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波形和激励波形不相同,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将产生失真。 线性系统引起的信号失真有两方面因素造成,一是系统对信号中各频率分量幅度产生不同程度的衰减,使响应各频率分量的相对幅度产生变化,引起幅度失真。另一是系统对各频率分量产生的相移不与频率成正比,使响应的各频率分量在时间轴上的相对位置产生变化,引起相位失真。线性系统的幅度失真与相位失真都不产生新的频率分量。而对于非线性系统则由于其非线性特性对于所传输信号产生非线性失真,非线性失真可能产生新的频率分量。所谓无失真是指响应信号与激励信号相比,只是大小与出现的时间不同,而无波形上的变 化。设激励信号为,响应信号为,无失真传输的条件是 (1) 式中K是一常数,为滞后时间。满足此条件时,波形是波形经时间的滞后,虽然,幅度方面有系数K倍的变化,但波形形状不变。 2、对实现无失真传输,对系统函数应提出怎样的要求?

与的傅立叶变换式分别为。借助傅立叶变换的延时定理,从设与)可以写出式(1 )2( 此外还有 (3) 所以,为满足无失真传输应有 )(4)式就是对于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提出的无失真传输条件。欲使信号在通过线性系统(4时不产生任何失真,必须在信号的全部频带内,要求系统频率响应的幅度特性是一常数,相位特性是一通过原点的直线。. 图 1 无失真传输系统的幅度和相位特性 (采用示波器的衰减电路)、本实验箱设计的电路图:3 图 2 示波器衰减电路 计算如右: 如果 是常数, (6则)

《信息安全技术》实验4.基于PGP的Email安全安全通信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 4 《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网络安全通信实验 姓名: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址: 实验日期:

说明 一.排版要求 1.实验报告“文件名”按模板要求填写。 例:《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报告.14网络1班.090214101.蔡同寒.实验1.数据加密实验.doc 2.一级标题:顶格排版。汉字用宋体,阿拉伯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字 体,四号字体,加粗。 3.二级标题:顶格排版。汉字用宋体,阿拉伯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字 体,小四号字体,加粗。 4.三级标题:顶格排版。汉字用宋体,阿拉伯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字 体,五号字体。 5.正文:每段缩进量:2个汉字。两端对齐;汉字用宋体,阿拉伯数字用 Times New Roman字体,五号字体。 6.图形要求 (1)在正文中要有引用。 (2)要有图名,图名位于图的下方,汉字用宋体,阿拉伯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字体,五号字体。 (3)图和图名“居中”。 7.表格要求 (1)在正文中要有引用。 (2)要有表名,表名位于表的上方,汉字用宋体,阿拉伯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字体,五号字体。 (3)表和表名“居中”。 二.注意事项 1.复制、拷贝、抄袭者取消成绩。 2.没有安实验报告排版要求者不及格。

实验3.2 基于PGP的Email安全通信实验 1.请回答实验目的中的思考题。 (1)网络通信中有哪些应用需要用到加密? 答:压缩文件、电子邮箱和网络云盘等。 (2)在网络通信中如何安全交换密钥? 答:1)密钥预分发 2)密钥在线分发 3)基于身份的密钥预分发 (3)在公钥密码系统中,密钥的安全问题有哪些? 答:密钥尺寸大、解密密钥需要自己保管好、加解密速度慢; (4)在网络通信中,Email通信应用存在哪些网络安全问题? 答:一:是电子邮件服务器的安全,包括网络安全以及如何从服务器端防范和杜绝垃圾邮件、病毒邮件和钓鱼邮件等。 二:是如何确保电子邮件用户的电子邮件内容不会被非法窃取,非法篡改和如何防止非法用户登录合法用户的电子邮件账户。 (5)如何实现Email的安全通信? 答:通过基于PGP的Email安全通信。 (1)签名消息 (2)加密消息 (3)解密消息 (4)论证消息 2.说明在本次实验中对那类信息进行安全保护? 答:Email信息。 3.说明在本次实验中使用了哪些网络安全通信软件? 答:Microsoft Outlook 2003 、163邮箱、PGP Desktop 8.1。 4.分析这些网络安全通信软件的实现原理,采用了哪些加密算法? 答:实现原理:PGP的实际操作由五种服务组成:鉴别、机密性、电子邮件的兼容性、压缩、分段和重装。 加密算法:PGP实际上用的是RSA和传统对称加密杂合的方法。PGP将传统的对称性加密与公开密钥方法结合起来,兼备了两者的优点。PGP提供了一种机密 性和鉴别的服务,支持1024位的公开密钥与128为的传统加密算法,可以 用于军事目的,完全能够满足电子邮件对于安全性能的要求。 5.结合本次的实验操作,说明PGP解决了哪些网络通信安全问题? 答:如何确保Email内容不会被非法窃取和伪造的安全性问题; 及提供对邮件的保密性和发送方身份认证服务。 6.结合实验说明PGP的密钥交换方式。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软件工程131班姓名:王凯 学号:139074159 指导教师:李伟 2016-05-13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迁,社会经济大跨步向前迈跃的时代,市场经济突飞猛进,形成了一个多元化市场。在信息系统集成行业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进行科学化的实施项目管理,才能使我们在整个项目中满足项目要求,降低项目成本、缩短项目工期、确保项目质量,最终达到用户需求和保障公司的利益。项目管理包括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和项目整体管理。 项目整体管理包括保证项目各要素相互协调所需要的过程,它需要在相互影响的项目目标和方案中做出平衡,以满足或超出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和期望。 项目整体管理是在计划实施执行中将项目整体计划目标按步实施展开并转变成项目产出物的管理过程。是一项从项目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局性管理工作。实际执行项目时,为了更好完成项目标、任务和计划,我们还要在项目管理中进行综合变更控制。项目整体管理可使用于项目管理的每个阶段。

目录 1、项目概述 (1) 2、工作任务(Statement Of Work,SOW)书 (1) (一)整体要求 (1) (二)系统逻辑模型 (2) (三)系统功能描述 (4) (四)应达到的技术指标和参数 (4) 3、项目进度计划 (5) (一)分解项目工作 (5) (二)项目工作关系表 (6) (三)项目甘特图 (7) (四)网络进度计划图 (8) (五)里程碑计划 (10) 4、项目规模成本估算 (10) (一)分解项目工作 (10) (二)项目规模估算表 (12) (三)计算开发成本 (13) (四)计算管理、质量成本 (13) (五)直接成本 (13) (六)计算间接成本 (14)

无线通信实验报告

篇一:无线通信实验报告 无线通信 实验报告 院系名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10级1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授课教师:杨静 2013 年 10 月 24 日 实验一qpsk信号的误码率仿真 1. 实验分析 四相相移调制是利用载波的四种不同相位差来表征输入的数字信息,是四进制移相键控。它规定了四种载波相位,分别为45°,135°,225°,275°,调制器输入的数据是二进制数字序列,为了能和四进制的载波相位配合起来,需要把二进制数字序列中每两个比特分成一组,共有四种组合,即00,01,10,11,其中每一组称为双比特码元。每一个双比特码元是由两位二进制信息比特组成,它们分别代表四进制四个符号中的一个符号。 2. 源代码: close all;clc;clear all; snr_db=[0:1:12]; sum=10000; data= randsrc(sum,2,[0 1]); [a1,b1]=find(data(:,1)==0&data(:,2)==0); message(a1)=-1-j; [a2,b2]=find(data(:,1)==0&data(:,2)==1); message(a2)=-1+j; [a3,b3]=find(data(:,1)==1&data(:,2)==0); message(a3)=1-j; [a4,b4]=find(data(:,1)==1&data(:,2)==1); message(a4)=1+j; a=1;tb=1;eb=a*a*tb; p_signal=eb/tb; no=eb./(10.^(snr_db/10)); p_noise=p_signal*no; sigma=sqrt(p_noise); for eb_no_id=1:length(sigma) noise1=sigma(eb_no_id)*randn(1,sum); noise2=sigma(eb_no_id)*randn(1,sum); receive=message+noise1+noise2*j; resum=0; total=0; m1=find(angle(receive)<=pi/2&angle(receive)>0); remessage(1,m1)=1+j; redata(m1,1)=1; redata(m1,2)=1;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设计_实验报告_321321

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原理 实验内容无线信道特性分析; BPSK/QPSK通信链路搭建与误码性能分析; SIMO系统性能仿真分析 课程教师胡苏 成员姓名成员学号成员分工 独立完成必做题第二题,参与选做题SIMO仿 真中的最大比值合并模型设计 参与选做题SIMO仿真中的 等增益合并模型设计 独立完成必做题第一题 参与选做题SIMO仿真中的 选择合并模型设计

1,必做题目 1.1无线信道特性分析 1.1.1实验目的 1)了解无线信道各种衰落特性; 2)掌握各种描述无线信道特性参数的物理意义; 3)利用MATLAB中的仿真工具模拟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 1.1.2实验内容 1)基于simulink搭建一个QPSK发送链路,QPSK调制信号经过了瑞利衰 落信道,观察信号经过衰落前后的星座图,观察信道特性。仿真参数:信源比特速率为500kbps,多径相对时延为[0 4e-06 8e-06 1.2e-05]秒,相对平均功率为[0 -3 -6 -9]dB,最大多普勒频移为200Hz。例如信道设置如下图所示:

1.1.3实验仿真 (1)实验框图 (2)图表及说明 图一:Before Rayleigh Fading1 #上图为QPSK相位图,由图可以看出2比特码元有四种。

图二:After Rayleigh Fading #从上图可以看出,信号通过瑞利信道后,满足瑞利分布,相位和幅度发生随机变化,所以图三中的相位不是集中在四点,而是在四个点附近随机分布。 图三:Impulse Response #从冲激响应的图可以看出相位在时间上发生了偏移。

质量控制实验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控制实验报告

编号:FS-DY-20112 质量控制实验报告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工业工程系 小组成员:02613126 樊有赟 02613136 彭芳琪02612135 杨欣 指导教师:肖锋 地点:机械楼工业工程实验室 日期:20XX.10.22 数据的定量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利用计算机应用软件绘制质量管理工具图。 2、应用质量管理理论对绘制的工具图进行分析。 3、依据质量管理理论和相关国家标准对所检验批进行判断。 4、提高用计算机软件分析和处理实际数据的能力。 5、加深对质量管理理论的认识。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一毛钱硬币若干、游标卡尺、计算机等。 三、实验步骤 1、用游标卡尺随机抽样测量36枚一毛钱硬币的直径并记录数据。 2、建立所测数据的minitab数据集。 3、利用minitab软件对所测数据绘制直方图和控制图。 4、根据数据及图表进行分析。 四、实验数据及分析 1、测量数据(单位cm) 2、直方图 3、控制图 4、分析 排除测量时的误差,由以上数据和国家硬币直径标准可以看出这些硬币的制造时相当严格的,误差极小,平均直径为1.80cm,可见国家对货币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 Foonshion图文设计有限公司 Fonshion Design Co., Ltd

无线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扩频实验报告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组员:12211008 吕兴孝 12211010 牟文婷 12211096 郑羲 12211004 冯顺 任课教师:姚冬萍 1

实验四扩频实验 一、实验目标 在本实验中你要基于LabVIEW+USRP平台实现一个扩频通信系统,你需要在对扩频技术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编写程序,完成所有要求的实验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会让你对扩频技术有更直接和感性的认识,并进一步掌握在LabVIEW+USRP平台上实现通信系统的技巧。 二、实验环境与准备 软件环境:LabVIEW 2012(或以上版本); 硬件环境:一套USRP和一台计算机; 实验基础:了解LabVIEW编程环境和USRP的基本操作; 知识基础:了解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介绍 1、扩频通信技术简介 扩频通信技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抗干扰通信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系统的 抗干扰性能,在电磁环境越来越恶劣的情况下,扩频技术在诸多通信领域都有了 十分广泛的应用。 扩频技术简单来讲就是将信息扩展到非常宽的带宽上——确切地说,是比数 据速率大得多的带宽。在扩频系统中,发端用一种特定的调制方法将原始信号的 带宽加以扩展,得到扩频信号;然后在收端对接收到的扩频信号进行解扩处理,把它恢复为原始的窄带信号。 扩频系统之所有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是因为接收端在接收到扩频信号后,需要通过相关处理对接收信号进行带宽的压缩,将其恢复成窄带信号。对于 干扰信号而言,由于与扩频信号不相关,所以会被扩展到很宽的频带上,使之进 入信号带宽内的干扰功率大幅下降,即增加了相关器输出端的信号/干扰比。因 此扩频系统对大多数人为干扰都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 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