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广播电视业务--小抄 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业务--小抄 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业务--小抄 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业务--小抄 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业务

一、广播电视采访

(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1.新闻采访.定义:新闻采访指记者为获得新闻事实材料,对客体进行的访问、观察、思索和记录等调查研究的活动。·基本特点:求新性、突击性、灵活性、广泛性、持续性。

2.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要求:(1)熟悉带机采访:它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要考虑到新闻信息的采集,而且要考虑到新闻信息的传达。这就涉及到所采集新闻信息形式的表现性,记者要考虑问什么问题、以什么形式发问等等。做好新闻素材搜集过程的带机采访是整个新闻作品的关键(2)灵活把握记者角色:除了调查者和传播者之外,从事现场报道的广播电视记者同时也是受众观察新闻事件的现场引导者(3)熟悉操作摄录器材(4)注重分工协作(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选题

3.新闻线索·定义:新闻线索是指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反映新闻事实的简略轮廓和片断.新闻线索是记者追寻新闻的方向和依据.·作用:①新闻线索能够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②新闻线索可以指明采访的去向。③新闻线索的价值决定报道质量。·特点:①比较简单,完整性差②时间短暂,稳定性低③只是信号,有待证实④反映现象,变动性大。·主要来源:①记者本人的观察和积累;②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或有关政策和领导人讲话;

③来自受众的信息;④从其他媒介获得的信息等。

4. 确立选题的标准·定义:指新闻记者确立新闻报道对象的过程,包括对新闻线索可能引出的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也包括对新闻报道采制及传播可行性的判断。·选题的确立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标准:新闻价值标准、新闻政策标准、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与定位。(1)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新闻价值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新鲜性;②重要性;③显著性;④接近性;⑤趣味性(2)新闻政策是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的另一标准。这对选择起着决定性作用,它关系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能否进行公开报道的“命运”。新闻政策,就是新闻机构及其控制者(国家和政党)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强制性规定,也可以说,是国家、政党或所属新闻传媒规定的宣传方针和宣传纪律。我国的新闻政策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它包括党和政府就新闻宣传工作做出的决定、决议、指示,党中央领导同志和宣传部门负责人的有关讲话、批示等。新闻政策标准体现为:①政治标准。在我国新闻选择的政治标准包括: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和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令以及有关条例;合乎风俗人情、民族习惯和文化传统;维护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②新闻宣传思想(3)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是进行新闻选择的又一标准

5.选题的方法和步骤·选题的方法:①要综合衡量新闻价值要素。②要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③要看是否符合媒体自身的编辑方针。·选题的步骤:①对报道的主要内容进行考察。

②对表现形式进行构思。③可行性论证。

(三)广播电视采访准备

6.广播电视采访的准备:①记者首先要收集和研究与选题相关的背景材料,同时筹划采访预案。②抓紧学习、掌握相关政策,并根据党的政策精神,认清当前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形势。③记者要补充相关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④熟悉采访对象是尽快接近采访对象的重要途径,也是准确提问和深入挖掘素材的前提。⑤设计采访问题。⑥做好物质和技术准备,包括录音、录像设备、话筒、电池等,并与相关人员做好协调。

7.采访提纲的撰写:采访提纲是记者对采访活动的基本设想,包括采访的目的、要求、步骤、方法、时间、采访对象、采访问题、相关背景,以及采访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处置方法等。写好采访提纲,可避免盲目性,争取采访的主动。

8.记者在现场的介入方式:旁观式、参与式。旁观式就是指记者在现场采访时要尽量保持现场的原生态,把记者对现场的干预减小到最小程度;参与式,记者与现场积极互动,影响采访对象和现场,甚至将记者的现场表现构成现场的一部分。

(四)广播电视采访方法

9.现场观察·定义:现场观察指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新闻人物活动的现场进行的目击采访,是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线索、搜集素材、获得第一手材料。·现场观察的特点①观察的直接性;②观察的客观性;③观察的经常性;④观察的敏感性。·现场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①观察捕捉事物变动的事态;②观察捕捉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环境和气氛;③观察捕捉最能表现事物特征的细节,任务的外表特征、动作以及情绪变化等。·在进行现场观察和采录时要注意:①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以利于观察的清晰、准确和全面,也关系到记者能否准确清晰地采录到需要的音响与影像,获取宏观的细节的信息。因此,在关键的瞬间是否抢占有利的观察位置,对广播电视记者而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②开拓观察的视野,灵活调动注意力,避免按照固有的思维和观察模式观察和采录。记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不能“一根筋”。③确定恰当的角色定位,一般情况下,记者以新闻事件的目击者和记录者的身份进行观察和采录,某些情况下,记者也可以以参与者的角色介入新闻现场,获得和传播体验性信息。④把握好开机时间,要有一定的预见性,把握事件发展的脉络,采录下关键的内容。⑤记者要将观察与思考结合,要迅速通过思考分析和判断信息内容和传播价值。

10.采访对象的选择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出发:①知情;②愿讲;③善于表达。

11.开放型问题指记者近体诗某一话题或访谈的范围,让采访对象自由发挥、畅所欲言。如:“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12.闭合型问题只需要采访对象明确回答特定的具体问题。甚至有的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如:“您看到他是拿着枪吗?”,“这件事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13.广播采录的基本要求:①注意音响的素质;②音响绝对真实;③力求自然;④捕捉特点;

⑤音响尽量清晰;⑥采录时掌握采访的主动权和控制采访节奏。

14.电视摄录的基本要求:(1)恰当地运用景别。景别指被拍摄的物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是电视画面的重要造型元素之一。调整、转换景别主要有两种方式:①改变被摄物与摄像机之间的距离;②机位不变时,调整镜头的焦距。a.全景:是一种介绍性景别。除了用于表现人物形体动作外,也常用来表示新闻事件发生的环境,又称为“定位镜头”。b.中景:这是表现范围相当于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的景别。“观众的视觉注意中心。”主要用于表现事物的局部和人物的动作、活动以及与他人的关系。中景画面可以包容两个以上的人,便于显示人物之间的关系,表现记者现场采访经常用这一景别。c.近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的局部。画面空间仅能容纳一个人的胸部以上部分,常和中景联用,表现人物的主次关系。在拍摄人物时,近景把主要画面空间留给了人物,人物面部表情异常清晰,所以常被作为表现人物情绪的重要手段。近景拉近了观众与新闻人物的距离,是观众产生与新闻人物同处一个空间的感觉,可以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交流感。d.特写:表现人物头部和物体细部的景别。它比近景的范围更小,可以凸显被摄对象某一富于典型意义的局部。用放大的方式把人物或物体的某一局部突出地呈现在屏幕上,画面形象单一、醒目,是视觉冲击力最强的景别。(2)精心选择拍摄角度。①正面方向拍摄。这种角度有利于表现对象的特征,画面庄重稳定、端庄静穆。用于拍摄人物,画面中的人物仿佛与观众面对面交流。不过拍摄角度的弱点是形体透视性差,缺乏立体感。②侧面方向拍摄。分为正侧面拍摄和斜侧面拍摄。正侧面拍摄,之摄像机与被摄对象正面呈90°角,这个方向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运动姿态、富于变化的轮廓线条,以及事物的运动特点,一般用于拍摄活动中的人物和其他运动物体。斜侧面拍摄,指除了正面、正侧面和背面以外的其他拍摄点。斜侧面拍摄时,被摄物体本身

的横线,在画面上变为与边框相交的斜线,从而产生形体透视变化。这种角度拍摄的画面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纵深感和透视感;有利于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和场景的空间深度;也有利于区分人物和景物之间的主次关系,把所要表现的主要人物或景物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③背面方向拍摄。只从被摄对象的背后拍摄。这种角度是画面所表现的视线与被摄对象视线一致,让观众产生与被摄对象同一视线的感受效果。从背面方向拍摄,观众无法看到画面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和一定的悬念。④平角度拍摄。拍摄人物时,以记者眼睛的高度为基准。平角度拍摄的画面,与人平时观察事物的高度一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熟悉。用于表现物体移动时,可以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⑤仰角度拍摄。这种角度能将向上延伸的拍摄对象在画面上展开,有利于强调被摄对象的高度。用仰角度拍摄人物,还可赋予画面以崇高、庄严、伟大等内涵,激发观众的赞赏、景仰、自豪感等。⑥俯角度拍摄。这种拍摄角度使画面中的地平线上升到画面上端或上端以外,使地平面上分布的景物得到充分的展示,有利于表现平面景物的层次、数量、地理位置,给人以深远辽阔的感觉。用于表现人物,可以展示其位置和活动态势;表现事件则可反映出其总体气势,以及事物各方面的位置或相互之间的关系。(3)巧妙运用光线。(4)恰当运用长镜头。长镜头拍摄的画面完整连贯,对动作、场景和情节的介绍和表现有一气呵成的特点,适合报道动态性强、持续时间短的新闻。长镜头,又称多构图镜头,指在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镜头内,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别的对一个事件、一个场景进行拍摄。用长镜头不间断地表现一个事件的过程和一个段落,通过持续的时空记录把真实的新闻场景自然地呈现在屏幕上,形成一种独特的纪实风格。同时由于加大了单一镜头的表现容量,可以把被摄人物、环境以及人和人、人和物的关系等新闻形象融为一体。

·进行电视摄录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①真实性原则;②实际原则。

·进行电视摄录的基本方法有:挑、等、抢。

二、广播电视写作

(五)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符合广播电视媒体特点、用事实说话。

11.广播电视媒体的特点:①快速及时,先声夺人;②线性传播;③受众广泛;④具体形象,感染力强;⑤转瞬即逝,不留痕迹。

12.用事实说话:(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即通过叙述事实发表无形的意见。新闻写作要用事实说话,这是因为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事实是新闻的实体,也是新闻的存在形式,因此新闻中要用事实。事实胜于雄辩,新闻报道坚持用事实说话,因为事实本身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懂得某个道理,总是从具体的事实开始的,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要让受众接受你的观点,最便捷的办法就是带他们回到事实中去。事实最符合受众的需要,听广播、看电视的受众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事实,而不是观点。用事实说话,是受众对新闻媒体的要求。

●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新闻报道中体现客观中立的立场和新闻报道中注意消息来源的多样性,确保报道的客观准确是基本的原则,可采用多种“用事实说话”的手法。①学会用典型事实说话。在新闻报道中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事实选择得好,它可能有以一当十的作用,反之,如果选择得不准,哪怕列举出不少事实,记者想说的话或希望表达的观点,仍然模糊不清,甚至引起歧义。在大量的事实中,要经过层层集中,选取新闻事实,在新闻事实中还要选取它的精华,即典型事实。典型事实必须是受众所未知的鲜活事实,必须是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②通过再现场景说话。新闻中的人和事,一般都是有形可感、有物可托的,它们通过采录或摄录逼真地现场,使新闻报道做到有神、有形、使观众仿佛亲历其境、亲眼所见,这种方法自然恰当,会加强可信和说服力。③运用背景材料说话。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

闻背后的新闻”。对它所下的最简单的定义是“用来说明事实的旧事实”。背景材料在新闻报道中有许多作用,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就是通过灵活地使用背景材料,巧妙地表达记者的观点。④借用同期声说话。同期声是指广播电视记者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有的原话。在报道中用同期声直接引用原话已经成为广电新闻写作不可或缺的手法。第一,同期声是新闻报道中不同身份、不同个性人物所说的话,不拘一格地引用它们,可以使报道具有现场感,富有变化和人情味,有助于克服新闻写作中容易出现的单调乏味与概念化。第二,同期声一般都有出处,即消息来源,有助于提高新闻的事实性。如果同期声来自重要人物或重要机构,还有助于提高新闻权威性。记者可以利用新闻报道中的人物之口,讲出自己希望说出又不便直接出面说的话。这样的报道看起来更客观,因而加强了说服力。

(六)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求:结构线索单一、层次清楚、核心信息处理突出。

13.结构线索单一:广播电视新闻结构要适应线性传播的特点,力求线索单一,结构单纯。最常用的结构是时间顺序及层次单纯的逻辑顺序。

14.层次清楚:电视新闻的层次经常采用总分方式划分,即先总括然后再将这个内容具体化。开宗明义,头绪清楚是对广播电视新闻层次的要求。

15.核心信息处理突出:对核心信息适当的重复,在主体部分巧妙强化核心信息,围绕核心信息选择材料和突出主干材料。

(七)广播电视消息

16.广播电视消息:运用广播电视媒体迅速及时、简单扼要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类新闻载体。它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最简洁的语言报道新闻事实,同时需要遵循广播电视的传播规律,以便于声音或声像传播、便于用口说耳听的方式方法描述事物。

17.新闻要素:六个基本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18.背景:在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个部分进行解释、补充、反衬或烘托的材料。就事物的产生与发展而言,新闻背景是对人物和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任何事物都不是突然出现,孤立存在的,它们都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渐变过程,与外的各种相关事物都有一定的联系。抛开这些纵向与横向联系,很难认识和反映事物的真相。所有的新闻报道、记者的一切采访写作活动,都不能不注意新闻事实产生与发展的客观背景。狭义的新闻背景,应当说是对上述在背景的有选择的反映。

·新闻背景的作用:①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②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③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④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⑤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19.导语:导语是整篇消息的第一个单元,它以凝练简洁的语言听、收告知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它起到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引导收视的作用。

·广播电视消息导语写作的特点:

①选材精粹。突出最具新闻价值、最具吸引力的事实,或突出最能表现最新事态的新闻要素。广播电视消息的导语,只能着重强调某些最重要的要素。事件性消息更注重何时、何事,人物新闻多强调何时、何人,经验性消息更关心何因、结果如何。②具体形象。③简短精炼。

④照应主体。导语是消息的开头,导语是一则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不管以什么形式出现,在内容及语言上,要与新闻主体协调一致、相互呼应,防止相互脱节或矛盾。

·常见的导语类型包括:①直接式导语。直接陈述新闻事实,开宗明义,以概括的、直播陈述的方式写作的导语。记者要在纷杂的材料中提炼出精华,以平实自然的语言加以概括和直播陈述。这类导语的优点是:事实、信息的传递最为简洁明了,可谓“直线交流”,极易为观众听众所理解。广播电视新闻大多采用这类导语。②延缓式导语。不直接陈述主要新闻事实,而是用描写、气氛渲染、解释、设问等手法先写一些相关东西,引出新闻事实。这类

导语具有可视可感的效果,生动有趣,能以形象的画面引起受众的好奇。特点在于,它不是靠单纯事实介绍或议论,而是靠讲故事吸引受众。广播电视新闻特殊的延缓式导语是指先概括新闻事实类别、趋向,再详细交代事实细节,以便受众有适当的心理准备,更好的接收新闻报道事实的做法。

20.广播电视消息的常用结构:(1)倒金字塔式结构。导语之后,新闻主体按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或受众的关心程度排序的一种结构。特点:头重脚轻,短小精炼,断裂行文(用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来行文,不用过渡段)。优点:重点突出,成稿快,行文干练,有利于受众迅速把握报道重点,也有利于后期编辑控制报道时间。缺点:程式化。适合于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动态新闻。运用这种结构,要尽量与听众的价值标准和心理需求一致起来,引导听众自然地从一个层次过程到另一个层次;注意交代事实发生的时间,防止因重要程度与时间先后不一致而混淆事实固有的联系;在层次交替时,为听众提供必要的听觉准备,避免突然的转变。(2)时间顺序结构。导语之后,主体根据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直到结束的先后顺序来安排层次,展示事件的进程,这种结构保持了新闻事实原貌和进展的完整性,行文自然,线索清楚,符合受众接受信息的习惯。不足之处在于最重要的事实在报道中间或结尾,容易被淹没。这种结构常用于现场报道和富于情节性的口播消息。它的叙事现事件的客观进程一致,便于听众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运用这种结构要注意突出重点,控制繁简程度,切忌平均使用笔墨,或详略失宜、主次颠倒。(3)逻辑关系结构。导语之后,主体部分根据事物的内在逻辑或问题的逻辑性来组织材料、安排层次。主体可依据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对比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或主从关系等安排层次段落,表现事实。(4)金字塔式结构。报道将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放在最后,按照新闻事件的发生顺序或事件的因果关系等来安排组织材料。适用于趣味性或反常性较强的题材,具有悬念感。(八)广播电视新闻专题

21.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特点:播电视新闻专题是运用广播或电视手段,深入、具体、详尽地报道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又为广大受众关心的典型人物、经验和新出现的社会现象等题材和新闻报道形式,其特点十分突出:①主题开掘深刻,提示事物的本质,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专题不仅报道重要的新闻事实,而且注重反映事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原因和影响;不仅讲究事物具体,而且重视发挥典型情况和细节;不仅审视事实的新闻价值,尤其注重从反映社会脉搏和时代精神的高度选择题材、提炼主题。专题也要具备新闻诸要素,但更注重“为什么”(Why)和“How”这两个要素。②用形象说话。在用事实说话的基础上,捕捉能够更容易被受众感知的声音形象或视觉形象材料,通过个别来反映一般。体现事物体质的倾向、观点是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流露出来的,使受众在形象中满足对事实认识的需要和情感渲泻的需要。③表达方式多样。可以有恰当的描写、抒情和议论,并大量使用其它的符号手段,如音乐、音响、特效等。可以用对播、交谈、问答或嘉宾、听众参与的方式播出,表现手段和播出方式比消息丰富多彩。④表现功能多样。专题不仅具有提供详尽事实的反映功能,而且具有提示事物来龙去脉及其实质的解释功能、分析功能。随着社会的日益复杂化,后两种功能越来越爱到广播媒介和听从的重视,于是近些年来陆续出现了一些专门播出解释性或分析性专稿的节目或专栏。

22.广播电视新闻专题表达手段:广播新闻专题可同时调动同期声、解说、录音资料、音乐等手段,以对播、交谈、问答或听众参与的方式播出。电视新闻专题的表达手段,包括诉诸于视觉的手段,如活动画面、照片、图片、动画、字幕、特技等,诉诸于听觉的手段,如同期声、解说、录音资料、音乐等。在新闻专题中适当采用这些手段,与内容协调,起到烘托内容、激发受众情感、引起共鸣的作用。

30. 影响广播电视新闻结构的具体因素:一是说、听的线性传播方式;二是听觉与视觉印象的特点;三是受众的收听、收看状态。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广播电视新闻专

题的结构除了坚持从题材的实际出发以外,还必须要适应视听规律。因此,广播电视新闻专题一般采用纵式、横式和递进式三种结构。

纵式结构是指按新闻事实发生、发展时间顺序组合和编排材料的一种结构形式,也叫单线条过程链接法。适用于报道中心事件、中心故事,中心人物的事实,如有些新闻小故事、事件通讯等。这种结构一目了然地方,即是将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直接作为广播专题节目的主要线索。这种纵式结构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按照一个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按时间顺序叙述下来,二是按照生活中发生的一连串故事的时间顺序,依次叙述。

横式结构是指按照新闻事实内在性质的区别联系,或以多侧面拼接的形式安排新闻素材。横式结构又分为同时异空结构和多侧面拼接结构。这种结构方式比较适用报道那些场面宏大,但没有中心事件的新闻事实。同时异空结构,就是将同一时间作为一个平台,将发生在不同方位上的事实串联起来,以显示题材的丰富和场面的宏大。这种结构常常用来报道某些纪念日的重要时刻,它是以空间的变幻来显示时刻的重要。还有一类叫多侧面拼接结构,常常围绕主题,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采用这一主题的不同侧面拼接事实。

递进式结构是指透过现象层层深入到事实背后,步步深入,环环递进,从现象到本质的结构。这类报道往往在一开始提出问题,接下来层层推进,由浅入深地进行分析和调查,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递进式结构分析问题,一般是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等层层深入的思维轨迹。它的层次与层次之间已不再是并列、平等的关系,犹如剥笋,一层比一层深入,最后挖掘出本质和灵魂。因此,也有人把递进式称为“剥笋式”。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的结构的要求: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的结构,力求脉络单纯清晰、层次井然有序。广播电视新闻专题一般以单线结构为基础,讲究顺序而进。所谓顺序,包括顺时间发展之序,顺空间位置变化之序,顺情节来龙去脉之序,顺事物间逻辑关系之序。这样安排材料,叙述事实,顺乎人们的思路,比较容易听得入耳,也利于人们听后面的、想前面的,边听边琢磨,更好地理解事情和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弄清楚人、事、物之间的关系。

在内容上精心剪裁,繁简合乎听众收听的关注重点。广播电视节目时间有限,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听众收听到更多实在的内容,广播电视新闻专题就不能不分主次地罗列所有事实,而必须精心剪裁,力求繁简之间与听众的关注重点相吻合。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表现题材、体现主题。

在逻辑过渡上顺乎思路。过渡是段落、层次间联系的反映。能使广播电视新闻专题更加完整、和谐、流畅、缜密,形成顺当、连贯的视听效果。广播电视新闻专题有多种多样的过渡手段,如有时可以应用关联词、语气词,有时可以用过渡句、过渡段。只要自然、顺乎思路、顺理成章,任何方式的过渡都无不可。

(九)广播电视现场报道

31.广播电视现场报道:指广播电视记者在采访现场通过话筒或镜头,采访现场有关人员,解说现场实况,直接交代、播报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是最能发挥广播、电视的特长与优势的报道形式之一。

现场报道立足新闻现场,即一切以现场发生了什么为核心,虽然不排除现场以外的材料,但务必坚持以现场发生的事实为主;感染力强,伴随现场声音或画面,使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源于现场,高于现场,现场报道对现场的信息进行了加工和梳理,使信息更加有序化、浓缩化,并通过记者报道提供一些录音机或摄像机不能直接记录的信息。

·现场报道在题材选择上要求:现场的时间、空间相对集中,记者能在一定时间里,通过自己在现场的采访和报道活动,展现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来龙去脉。记者能以恰当的角色进入现场,以目击者、参与者等身份在现场作报道,可以增强报道的可信性和感染力。现场是正在进行时的,现场充满悬念和未知,记者的采访报道正在向未知取材,并向观众展现这个过程。内容较单一、现场事态发生发展的进程对观众具有吸引力的事件性新闻题材更为适合。

现场有丰富的同期声或环境声等音响资源。

·现场报道的结构形式主要有:(1)线索单一的时序结构;(2)导引结构。由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概况做简要介绍,唤起受众的兴趣,再把报道内容转到现场事态,进一步在现场挖掘新闻事件。

32.现场直播:指与新闻事件或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步,利用广播电视专用设备直接从现场播出的广播或电视节目形式。现场直播与事件保持同步,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反映事件或活动的全过程,主要运用现场的画面或音响,加上记者客观的描述,带给受众置身现场、亲与其事的感受。它是一种时效最快、感受效果最真切的广播或电视形式。现场直播是最符合广播电视特性的报道方式。

·现场直播主要分为:(1)重大活动类现场直播。包括文艺、体育、重大会议以及其他重要活动。这类活动有大志的规律,这类活动的直播,事先可大体进行预测,有些活动还可以根据直播的要求,事先进行组织、安排,主持人可以事先进行准备,导播可事先准备导播文本。如晚会、足球比赛、人代会党代会开幕式、三峡截流等。(2)新闻直播。是指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通过电视进行直播,对事件发生、发展过程同步进行传输,除景别的变化和镜头的切换外,不加任何包装。主持人也只能靠临场发挥进行报道。

事件发展的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性,新闻事件画面的稍纵即逝是电视新闻直播的特点、难点,也是魅力所在。由于新闻事件的突发性和偶然性,它们的过程和结果都是事先无法准备预测和控制的,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现场直播的作用突出表现在:通过迅速快捷的现场直播,在第一时间播出报道内容,树立自己媒体的权威。媒体间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时效的竞争,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将报道内容传递给受众,对于树立一个媒体的权威至为重要,因而,各媒体在时效上的争夺也十分激烈。(CNN在海湾战争的报道中大量采用电视现场直播,时效之快令其他许多媒体自愧弗如。)

·现场直播的优势:①现场直播有利于广播电视媒体扬已之长,避己之短。广播电视长于报道具体的、可视(听)的、动态的、现在的、进行中的、事件性的事实,二短于反映概念的、无形的、抽象的、静态的、过去的、总结式的,它恰恰有利于广播电视具备的长处,使广播电视在与其他媒体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②现场直播能使受众不仅仅知道结果,更重要的是感受过程,相对其他媒体能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③现场直播有利于广播电视媒体争夺到广泛的观众群。

(十)广播电视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33.连续报道: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连续的报道。报道以时间为顺序,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进程而展开。报道对象事态本身的连续性决定了各次报道之间存在机的联系,内容承上启下,连续、衔接,呈线性的分行报道,时间跨度小,每次报道都应有新闻依据。连续报道记录了事态发展的整个过程,从事件发生到追踪到结束,应是有头有尾完整无缺。

32.连续报道的基本要求:新闻依据要不断添加和变动。每次报道都是新闻事件刚刚发生的最新进展和动向,要分段、分层地将事件发展中有价值的信息及时传播给受众。递进式报道的方式要做到各报道由浅入深,一环扣一环地逐步递进式,最终完成整个报道。在节奏把握上,对同一新闻作多次报道和多单元集合,造成一定的舆论强势,当新闻进展较快,可增加报道密度,反之,则减少,形成良好的节奏。

33.系列报道:围绕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多次、成组的报道。多个独立报道没有外在的连续,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集合在同一主题思想下,以求对新闻事实作比较系统、全面、有一定深度的报道。

·系列报道的基本特点是:①集中性。围绕同一主题来进行,主题集中不分散。②广博性。

多角度、多侧面围绕同一主题反映各方面的情况,内容广博,信息量大。③深刻性。系列报道题材多为题材重要重大的非事伯性新闻,通过系列组合报道,深入提示主题,具有深刻性。

34.系列报道的基本要求:采写系列报道,要根据报道对象的特点和所处环境出发,做到精心设计,从整体目标出发去选择每条新闻的组合排列,同时注意每条新闻的信息量、报道水平,使单条新闻发挥应有的作用,形成整体报道的综合效应;在总主题的统帅下,每条新闻作纵向、横向开拓,使整体报道立体化;选择具体事实表现宏观主题,以小见大,令受众可感、可知。

三、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十一)新闻编辑的主要职责和具体工作

35.新闻编辑的主要职责:新闻编辑工作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与“总指挥”,是新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和总把关。

·新闻编辑的主要职责:(1)新闻信息的统合。如何将纷繁复杂的信息加以整合,给实时信息以传播价值定位,使新闻的社会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是编辑部该履行的职责。新闻信息的统合过程,实际上就是新闻信息的价值过程,也就是新闻信息的理解与意义的提示过程。这就要求编辑部门对新闻信息与社会现实及信息背景有准确的把握,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为新闻信息准确定位。信息统合的关键,在于准确在确立并在实践中保持栏目定位。(2)把关。如果把信息统合作为编辑部门的宏观新闻信息控制的话,“把关”就是对新闻信息的具体控制。作为对新闻信息的选择过程,记者、编辑和责任编辑、编审、主编等各级编辑部领导者,都有对新闻信息的选汰施加了个人的影响,但从总体而言,“把关”所体现的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个人也一般是从媒介组织的角度定位出发行使把关权的。所谓“把关”就是按照一定标准新闻信息进行的取舍。编辑部新闻取舍标准的制定,是与其自身的定位直接相关的。这种把关既包括杜绝新闻报道在政治思想和政策上的差错,也包括其事实的技术性差错。对“把关”的影响主要有三个定位角度,即社会角色定位、专业角色定位和传播对象定位。社会角色的定位关注的是媒介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主要体现在对新闻的倾向性及其传播的社会效果的孝量上;专业角色定位关注的是业务水准,以及真实性、准确性、明晰性、时效性、组合性等,是其决定取舍的主要标准;传播对象定位的角度,关注的是新闻信息的服务性,它是从满足目标群体新闻需求和兴趣的角度出发对新闻信息的取舍。

(3)发言。新闻编辑的职责不仅在组织报道新闻事实,而且要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对新闻素材进行“再认识”与“在创造”,并表达对新闻事实的评价。编辑部的发言,大量采用间接的方式,通过对新闻素材重新选择和组合,新闻传播内容及重点的选择,报道词及标题、提要的表达方式与风格的选择,音响图像摄录和编辑中和处理方式、节目的长短和播出时间的选择,节目编排中的位置和其他新闻的搭配等,直接或间接地表达自己具有倾向性的态度和立场,影响受众对新闻事实的理解与判断。需要注意的是,要处理好新闻真实性与倾向性的关系。此外,编辑部还要根据新闻报道内容撰写与之相配的议论,对新闻事件直接发言,阐明观点。

36.新闻编辑的具体工作:(1)选题确定:编辑人员根据一段时期的新闻政策、社会形势,综合评判新闻价值,再结合栏目(节目)定位,确定报道的题目。(2)编辑工作流程:首先要根据本媒体、栏目特点和节目的要求确定选题,开展策划,组织稿源;在获得相关稿件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节目需要的稿件,对稿件进行必要的修改,为稿件制作合乎规范的标题,并对经过修改的稿件进行编排,确定节目播出形式;节目播出内容和形式确定后,按照不同的形态要求进行录播或直播;节目播出后,及时收集受众反馈情况,继续联系稿源,及时调整、改进栏目的内容编排,为下一次编辑工作做准备。(3)新闻报道的策划:新闻报道的策划是根据栏目编辑思想、对栏目报道领域的现实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预测而作出的未来一定时期的具体规划并组织实施,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①确定一定时期的报道中心与

重点;②制定出报道时机和规模、方式等传播策略;③安排选题计划,以及对重点选题的具体规划与组织实施。新闻报道策划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型报道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包括重大新闻现场直播及各种较大规模的报道活动。

在进行新闻报道策划时要注意把握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这样几个特点:广播电视新闻媒介组织报道的基本方式为空间型的集中式与时间型的连续式两种。广播电视作为线性传播媒体,一般而言,更适合于连续式的传播。因此,以量的集中为特点的集中式传播,除一些非常重大的受众关心的新闻事件外,一般较少用于广播电视的报道方式中。不过,空间型的另一种报道方式——多现场同时报道,随着通迅技术的发展,已经越来戟经常地被采用。集中报道是在一档栏目中或打通多个栏目,以主要篇幅集中报道某一新闻事件或某一新闻主题,节目形式既可以是单篇报道,也可以是相关报道的组合。其特点是以密集性大信息量,保证信息的全面民深入,并造成传播声势。由于受广播电视的接受特点所限,要特别注意防止信息重复,安排好节奏,以避免引发受众的厌倦与疲劳。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特别注意其重要程度,如所选择内容的重要程度过低,会令人感到小题大做,反而影响传播效果。多现场同时报道实际上强调的是时间上的“同时性”与空间上的差异所形成的多视点广视野效果。它适用于关联地或广阔的新闻事件报道,特别是现场报道。除此之外,在报道形式上还有如前所述的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4)选择稿件:对稿件内容的选择,离不开衡量标准。衡量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新闻的标准,即新闻是否真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一个是社会效果的标准。在选择稿件的同时,也要兼顾内容的表现形式。一般优先选择更有广播电视优势特点的稿件加以传播。(5)修改稿件:修改稿件,是按一定的要求对原稿作必要的订正、增删、润饰的编辑过程。这是提供合乎播出要求的稿件的关键环节,是编辑的经常性工作之一。修改稿件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其本身存在问题,必须订正、修改;另一个则是本身并无问题,但依据栏目的特殊定位和传播意图的变化作出相应修改,这称为相对性修改。修改差错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订正事实,一个是矫正思想政治差错。订正事实要达到真实、准确、科学、清楚的标准;矫正思想政治差错则要求纠正节目、稿件中在立场、观点、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检查有无违反政策、法规和社会规范的地方,以及校正在字里行间直接或间接流露出的错误观念和倾向。特别是涉及到政策、法规、外交、民族问题、宗教事物、机密等敏感问题时,要格外重视其在观点、提法乃至叙述表达上的准确性,还要注意表达其中蕴含的情感色彩的倾向性。修改辞章的工作,是从传播内容方式的角度对稿件所作的修改。它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符号系统传播方式的调整与推敲,包括图像、图表、音响、语言、文字、符号、标点等一切表意表情手段;二是对稿件从整体上加以调整与增删组合,包括压缩、补充和重组。(6)制作标题:制作标题是编辑从新闻搞中选择写进标题的内容,确定标题的立场和感情色彩,选择标题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完成标题制作的过程。广播新闻中,消息特别是简明新闻、快讯、短讯等,一般不拟标题。其他的广播新闻体裁,标题也要相对简单明了,易听易懂,而不能像报刊标题那样复杂。广播新闻提要往往可部分取代标题的功能。·电视新闻标题与报刊相比,其主要特点是:①标题的显示方式不同;②标题的写作要求有所不同。消息类新闻的标题由于与图像相伴,属于信息的并行传播,为避免对其他符号系统产生干扰,一般要限制其复杂程度,不使用辅题,也不占据屏幕的主要位置;非消息类标题虽可使用辅题,但受屏幕空间和传播时间的限定,因而主标题一般相对较简短,甚至只有几个字。③作用有所不同。电视新闻的标题除了一般标题共有的提示、评价、吸引、感染等作用外,还兼有以下作用:与其他信息系统相互配合,起对比、强调等作用;以片头方式出现时,其划分节目结构与层次的作用,形成段落;以片头方式出现时,通过重复,起调节节奏的作用。(7)栏目编排:栏目编排是把经过选择与修改的独立节目、稿件按照一定的传播意图加以组合排序、整合成一档栏目的工作。其具体操作包括审定全部播出节目、稿件,对其中内容相关的稿件和节目进行组合,安排与调整播出顺序,撰写节目提要、开头

语、结束语和串联词,选定其中口播部分的背景图像,安排间隔,写栏目播出串联词等。(8)录制播出:广播电视新闻的播出形式,分为录播和直播两种。所谓录播,就是按照事先编排好的内容先后顺序,加上播音员或主持人的播音与串联,把分散的节目、稿件、音像片断录制合成为完整的一个节目或一次节目的播出带,以备播出。录播节目,编辑在参与录制合成工作,负责监听、监看,指导合成,在录制现场考虑协调画面与解说或前后内容的配合,并负责将完成带送审、送播。(9)直播导播:新闻节目直播时,在有的组织形式中,编辑还要担任导播,或参与播出操作。在新闻节目直播现场,导播掌握着现场和各工种调度的权力,在其指导下,各部门协同工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直播工作。(10)通联:编辑人员要保护广泛的社会联系,建立并持广泛的信息网络,为编辑工作提供方便快捷而可靠的信息资源库。为此,要与各信息、稿件来源保持联系,做好群众来信来电来访的处理与接待工作,还要做好栏目、节目信息反馈的收集与整理工作,适时组织受众调查与节目评奖等。

(十二)节目编辑合成

37.音像编辑合成:是运用电子编辑设备对前期摄录的音响、影像素材进行选择、剪裁、组合等处理,配以解说词、字幕、音响、音乐等制作成一个完整的节目的过程。新闻类节目编辑,根据不同的运作机制,或由摄像师承担,或由记者承担,或由其中任意二者共同承担。它需要编辑人员具备对音响、影像的判断处理能力和操作电子编辑设备的技能。现场直播和无剪辑摄录的新闻节目是把摄录和编辑两个步骤合一,没有后期编辑工作。目前大多数非口播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都是采用摄录加后期编辑的方式制作的。它把摄录音像作为“素材”,因而记者在摄录时,应考虑到后期剪辑的需要。对新闻类节目而言,前期采录对节目构思的具体实现,又是在已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调整与完善前期构思的过程。

38. 新闻类节目音像编辑的基本原则:(1)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是一切新闻类节目的基本原则。任何规则、规律的考量都不能作为违背真实性原则的理由。对新闻性节目而言,必须体现内容优先原则。一切传播规律与表现手段,都是为内容传播服务的。(2)目的性原则。传播的目的性原则反映的是传播者的意志,是媒介倾向性的体现。(3)客观性原则。在新闻性节目的具体叙述段落中,客观对象发展变化的自然顺序是不能随着改变的。(4)逻辑性原则。逻辑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形式的把握认识对象关系的思维范式。对以分析、概括等理性整合为节目构成方式的表达形态而言,逻辑性是传达、接受与理解的桥梁。(5)控制蒙太奇效应原则。在编辑新闻类节目时,要控制各构成要素结合时可能产生的蒙太奇效应,防止其可能产生的歧义、畸变,以保证信息的准确传达。(6)兴趣原则。顺应受众的接受心理,在结构层次上,也可以制造和保持悬念,调动受众的兴趣。

39.广播新闻编辑手法和技巧:指在广播新闻节目编辑、制作、播出过程中,为了取得好的播出效果而采用的各种编辑技巧。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音响的选用与合成。音响是广播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播报道魅力的来源之一。

·使用音响有如下方式和技巧:①在报道中音响应尽量早出,以音响独特的声音形象吸引听众,引起注意,增强报道的生动性;②报道中关于主题和事实,能用音响说明的,尽量使用音响,如有可能,解说时最好也有音响作为背景,使报道中的现场音响不中断,声音场面持续相连,形成强烈的现场感;③根据报道的内容不同,把音响安排在最合适的位置,切实起到表现和烘托主题的作用;④注意保持音响在报道全篇中的平衡,不要简单集中;⑤注意不要滥用音响。音响过多过杂会淹没精彩的典型音响,冲淡主题,减慢节奏。

·合成又称为混合录音或合成录音。它是指把两类以上的声音配合录制到一起的工作。经过剪辑后的音响要根据体裁内容的需要,对它偿重新安排顺序,重新排列组合,还要与解说衔接,建立新的内容结构。声音合成主要处理方法包括:切换,即将前一种声音结束,然后即刻出现后一声音的组接方式;淡入淡出,一声音的音量由小变大而出,取代前一种声音,

再由大变小而没,让位于后一声音内容的衔接方法;混播,即两种不同的声音如解说和音响或两个音响同时播出,分出主次叠放在一起。各种声音混合复制的要求是:各种音响比例合适、层次分明、音量平衡;声音清晰、平衡、丰满、不抖动;复制后不失真,不混入杂音,标准音量时无“沙沙”声;两段音响或音响与解说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没有复接痕迹。

40.电视新闻常用的编辑手法与技巧:·电视新闻编辑包括影像组接、声音组接、叠加字幕等。(1)影像组接主要如下几种常用方法:①合乎接受逻辑。②镜头长度恰当。③注意轴线规律。所谓轴线规律,是在影像拍摄与编辑中保证同一时空相邻镜头间空间统一感的一条法则。基本含义是,拍摄将被组接在一起的同场面同主体的一组镜头的时候,拍摄的总体方向应保持在被摄物体前方延伸轴线的同一侧,否则镜头组接在一起时会“跳轴”,造成影像中对象在朝向上的变换,破坏空间统一感,造成理解混乱。④使镜头衔接流畅。⑤转场的技巧。(2)电视新闻中的声音包括有声语言、音响、音乐三部分。

有声语言部分包括播音播报语言和语言实况音响。对播音播报语言的编辑处理要注意:选择与节目风格相配的人配画外音;仔细处理情绪的起伏与节奏的张弛,与内容统一、与影像相协调;准确控制与画面及其他传播要素的对位。

语言实况音响要求:讲话要简练、通俗、口语化,与讲话人的职业、年龄、身份相适合。在广播电视中,实况音响是客观事实的重要再现形态,具有与主画面同等的信息价值。在具体条件下,二者或互补,或主从、或分立,共同完成信息传达的使命。在实况音响的编辑过程中要注意与画面或同步、或对位等不同组合方式的适当运用。

(3)字幕的运用在电视新闻编辑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常见的基本形态:独立型字幕、主导型字幕、辅助型字幕、转译型字幕、表达型字幕、伴随型字幕。

(十三)广播电视节目编排 41.栏目编排思想·定义:栏目编排思想是操作一个栏目日常表现状态的内在指导。栏目编排的出发点是建立在对整个社会状况及发展趋势的正确把握基础上的,此外还要受到媒介自身的传播理念、栏目定位和对受众收听收视心理的把握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栏目编排思想的确定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具备良好的大局观,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度和人民大众的立场给予具体新闻发准确的社会传播价值定位,并据以编排新闻节目。新闻所报道的,往往是一个个具体的社会生活最新变化之片断,如果脱离了其发展状况和趋势的大背景,事实的价值定位就难以准确。只有以良好的大局观为指导,才会不仅在具体事实层面,而且在整体上反映社会发展变化或栏目具体报道领域的最新事实及其趋势,使栏目的报道既重点突出、个性鲜明,又恰如其分、准确可靠。要准确把握全局,除了对社会和各项具体政策。良好的大局观,具体表现在对栏目编辑方针和报道思想的制定落实上,而其实现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在日常编排工作中的具体落实。②要遵循新闻节目编排制作的内在规律,编排一次新闻节目要有重点、有目的性,要研究新闻的配置和优化组合,要注意新闻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其蕴含着的新闻价值,从而达到最佳传播效果。节目观念中的重要一点是要考虑不同新闻性节目的个性。新闻节目的编排次序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不同节目因节目定位、受众对象的范围、播出时段等的不同,其新闻的编排次序和传播风格也要各具特色。③要尊重善于利用受众信息接收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习惯,以提高传播效果。广播电视是以线性方式传播的,因而接收的准备状态对传播效果会产生相当的影响。要使受众有较高的关注水平,并对节目内容从无意状态转到有意注意状态,节目编排顺序起着重要的作用。要调动起受众的收视兴趣,在新闻编排顺序上就要综合考虑新闻价值的大小和对观众吸引力的大小。42.新闻编排技巧: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既包括新闻选择、分类及编编辑、串联,也包括新闻栏目设置、栏目之间的组合等。

·节目编排的常见技巧包括:(1)突出重点。任何新闻机构都把精心选择头条新闻作为新闻编排的重点,以时间顺序为传播形式的广播电视新闻,突出重点的最重要的方法便是选择好头条新闻。突出重点还可以体现在一次新闻节目中重点新闻的“量”上,往往围绕一个

主题,选择不同角度的新闻编排组合,以形式一定的舆论声势。不过在使用时要把握好“度”,避免造成“病劳轰炸”工的传播,反而降低传播效果。另外,突出重点的方法还有直播报道,即时访谈和组合报道:直播报道是与在新闻现场的记者或某一新闻内容进行访问或评议谈话。这几种形式都有实现的难度,另外也加长了报道篇幅,所以它们无论在节目的什么段落上都能提示其重要性,引起关注。(2)优化组合。优化组是提高传播效果最常用的方法。编排时要通过将不同节目合理巧妙地组合,使其在整体传播效果上超过单条新闻传播效果之和。在编排组合时效较常使用的方法有关联组合、专栏集纳与稿件配合。①关联组合。关联组合是把在内容方面有某种联系或相似性的新闻节目组成节目群,以形成整体传播强势,并可产生互动效果。其具体组合方式主要有:同事件组合、相关内容组合;②专栏集纳。专栏是在栏目当中再分出来的专门传播特定主题或特定节目形式的单位,又称做子栏目。它在一定的期间内重复出现,有自己的以专用音乐、音像、字幕等形式制作的栏标,每次播出一个或以上与栏定位相吻合的节目;③稿件配合。稿件配合是为了便于受众理解某则新闻报道而配合编发的相关事实信息或观念信息,其中包括通常所说的配资料和评论,也有多条新闻稿件的配合。这种方法现在也被称为综合报道。(3)巧妙安排结构。新闻编排要遵循三个重要概念;峰谷、节奏、分段。所谓峰谷技巧是保持受众兴趣高峰状态的方法。要求对能引发受众兴趣的节目分散安排,有意搭配不同体裁、形式的内容和有趣与无趣新闻,以减轻观众的疲劳感和厌烦情绪;节奏意味着节目流的起伏和变化周期,即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改变与重复。节目长短、简繁、迟速、庄谐、不同形式等诸多因素,都应加以通盘考虑,合理搭配,使节目张弛自如、徐疾有度、不滞不泄,合乎受众的接受心理节奏;分段就是用广告或其它区隔方法将一档新闻栏目分成几个部分。(4)使节目起承转合流畅自然。一般新闻栏目的起承转合有各种方法,如栏标、标题、广告、音乐、片花、结尾等等,包括节目间直接的呼应国家连接等,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其中最直接的方式,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起承转合,即通常所说的节目提要、按语和串联词。(5)保持风格的统一。力求节目风格上有一个整体的基调。整体基调的确定以栏目的基本风格定位与栏目中重点新闻的基调为基础。

四、广播电视评论(十四)新闻评论的特点与功能

43.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体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追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作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或节目样式。新闻评论反映客观事物的方法是比较概括和抽象的,主要通过分析说理的方法,从理论、政治、政策和思想上去启发和引导读者。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区别和联系?作为新闻宣传的两种重要手段,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两者相互配合,不可或缺。但它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体现出不同的特点:(1)是传播内容不同。新闻报道是对于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的报道,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是其传播的主要内容。新闻评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议论的基础上得出的意见和观点是其传播的主要内容(2)是传播目的不同。新闻报道以传播事实性信息为主,满足受众知晓与了解客观事物的需要,即以满足受众对事实性信息的知晓权为目的;新闻评论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议论,提供或阐发某种意见和观点,满足受众思考与认识客观事物的需求,即以满足公众对意见性信息的知晓权以及话语权为目的。(3)再次是传播方式不同。新闻报道强调“用事实说话”,以客观叙述、描写等方式进行报道,基本上不直接发表议论;新闻评论讲求“直抒胸臆”,以判断、评论、分析、议论等方式直接对客观事物表明态度的看法。

新闻评论对新闻报道的重要事件或重大问题进行分析议论,可以明确地指出新闻报道的思想政治意义,深化报道的主题,进而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的评论还可以根据新闻报道中提供的事实,从某个侧面或角度,借题发挥,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

题,启发读者。所以,和新闻报道比较,新闻评论的宣传应该更全面,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44.新闻评论的功能: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直接发言方式,作为各种意见性信息的承裁与传播方式,新闻评论在反映舆论、组织舆论、引导舆论和进行舆论监督方面有着与新闻报道不同的特殊功能,具体表现为解决功能、表态功能、深化功能,引导功能和协调功能。

在复杂的变革面前,有许多新的政策措施需要进行解释,有许多新的社会现象需要进行分析,人们思想上出现的新矛盾和疑虑需要进行化解,这些都是新闻评论解释功能的重要方面。新闻评论可以解释政策措施,对党和政府各项新的方针政策的提出、各种新的措施办法的出台和各类新的法律法规的施行进行必要的解释和宣传,以利于人们了解和理解,提高他们贯彻执行的自觉性;还可以分析社会现象,对一些具有普遍性、借助性的社会现象进行及时的捕捉和必要的解释与分析,以提高人们认识和识别能力;同时还应注意帮助人们在思想上释疑解惑。

新闻评论作为各类大众传播媒介的旗帜和灵魂,经常针对国内外的重大事件或重要问题表示态度、申明主张。它既可以帮助党和政府表明对一些原则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也可以代表媒介发表对典型的新闻或社会现象的看法和见解,还可以代表舆论表达公众对某一事物或问题的意见和倾向。

通过新闻评论,新闻报道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深化,规律和问题得到进一步提示。新闻评论所涉及的事实或现象,一般都较为具体,通过评论,把人们对具体事件的了解上升为理性的思考,发掘其蕴含的普遍意义和社会价值;新闻评论还帮助受众在了解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的基本状况的基础上,了解其产生原因、发展趋势和可能出现的后果,透过表面,洞察本质,让广大受众既知自然,也知其所以然;新闻评论还可以帮助受众在了解具体新闻事件的基础上,看到与其他新闻事件之间的联系,在把握普遍联系的基础上,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新闻评论是媒介对社会进行控制和引导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故引导也是新闻评论的一种重要的功能。这种引导具体表现为引导社会舆论、引导实际工作、引导社会生活、引导受众思想。“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评论就是通过源于事实的议论进行直接的引导。

新闻评论反映、组织、引导舆论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地调节舆论温度,给“热点”吹一些清醒的“冷风”。使其不要成为“沸点”;给“冰点”加一加温,使其不要被舆论所遗忘。在传播与反馈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地平衡社会心态,在配合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协调信息的内容和流量,避免不必要的偏差或误解。

45.新闻评论的特点:它是新闻性、政治性、群众性、思想性、论理性与前瞻性的统一。

46.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与其他媒介的评论相比,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与媒体自身传播特点紧密相关。由于传播速度快,节目制作工序较少,流程较短,因而对于新闻事件(特别是突发性事件)的反应速度很快。近几年来,现场直播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越来越多,质量也越不越高。在现场直播过程中穿插主持人(或记者)的即席点评或口播预先准备好的评论,可以称之为最具时效性的评论节目,是印刷媒介所无法相比的。广播电视评论是用声、像符号传播内容的评论,这类符号的传播具有线性传播的共同弱点:稍纵即逝,不易留存,因此须在“浅”字上下功夫。一般情况下,“浅”表现为语言的通俗化、口语化,“浅”同时还应表现为能把政论性的内容及较为深刻的道理,运用受众容易产生兴趣的材料、容易接受的方式加以表述,既能深入,也能浅出。

平易亲切是广播电视评论另一个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要想使广播评论亲切平易,首先应正确处理传者的关系。作为传播媒介,把自己与听众摆在平等的位置上,平等交流、平等地分析问题和探讨问题是“平易”的第一层含义;“平易”的第二层含义是吸引广大受众直接参与评论,让受众在广播评论中直接发言,这种参与使广播评论更具群众性和群言性特色,评论内容也更容易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尤其在谈话和述评体节目中,广播电视评论的论点

不仅由主持人或记者一个人说出,而是融汇了包括普通百姓、各界人士、专家权威以及有关领导等各方面的观点和见解,并由主持人或记者作必要的点拨、提炼或补充而成。

与其他媒介的评论相比,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更加生动。声音和图像所包含的信息种类和信息含量是相当丰富的,不仅可以交待背景再现时空、营造气氛,而且可以叙述事实、评价议论。传播符号的多样性和感知的多通道,可以使受众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广播电视评论具有其他评论形式所没有的现场感、真实性和说服力。

除了上述特点,电视评论还有自身独具的一些特点,主要是将抽象的论述性语言与形象的画面语言相结合,用具体的视听形象支撑说理,并强化说理的内容,烘托评论的感情色彩,使其具有在道理上说服人、在画面上感染人、在感情上打动人的综合特征。

(十五)新闻评论的说理 47.论点:所谓“论点”,是指评论的看法、见解、观点、主张的高度概括或提炼。评论的论点有以下几个基本的要求:①在大众传播媒介上发表的评论,其观点的正确是首要的要求。②论点的集中,是各类评论的共同要求。

48.论据:所谓“论据”,是指用来说明或证明论点的材料。它可以放在评论的开头部分,作为挑开话题、引发议论的引子,这类文化论据,一般称之为“由头”。它可以作为形成或佐证论点的根据,使分析议论有所依托。同时,生动、典型的论据,还可以起到感情发酵素的作用,使评论的议论和见解有情理交融的诱发物和支撑点。

评论的论据有多种,但按各种材料的性质来分,主要可归为两类:一类为理论性依据,这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结晶,是一种经过实践检验或理论证明,并被人们广泛接受的规律性认识的总称。它可以是先哲或经典作家们的言论或观点,可以是被科学证明了的公理或定律,也可以是代表人类文化遗产的格言、成语或谚语、民谣等;一类为事实性论据,是所有用来说明或证明论点的具体的事实性材料的总称。它可以是从现实生活中直接采集的事实,也可以是源于客观事实的概括性材料,可以是纪录过去历史的资料性事实,也可以是由事实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统计数字图表等等。·新闻评论的论据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论据要真实。引用的理论应确凿无误,引用的事实性论据应真实可靠,否则会影响评论的真实性和可信性。随意杜撰论据等做法,更是不能允许的②论据要精当。应选择那些最具典型性,最能说明问题、证明论点的事实做论据。同时,尽量选择那些事实清晰、情节简单、能运用精练的语言概括的事例或现象作论据;③论据要新鲜。或者是新近发生,或者是新近发现,或者是新鲜有趣。应该选择那些容易引起受众兴趣、容易引发议论和联想的事实或材料作论据49.论证:所谓“论证”,是指运用论据说明或印证论点的过程和方式、方法。新闻评论写作或制作过程的主要任务和中心环节,就是分析与论证。在这个过程中,借助于论据的提出和对论据的分析、议论,将事与理、虚与实、点与面、破与立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提出结论或意见、建议。·新闻评论的论证方法,即论点与论据的结合方法主要包括:①据事说理,即依托一定的事实材料引发议论、说明或证明论点;②对比说理,即通过同一事物今与昔前后变化的对照或不同事物正与反、好与坏、成与败、得与失的对比,显示事物的是非曲直,表明媒介或作者的意向和看法,提供给受从更宽广的思维空间和更深入的思考余地;③论辨说理,即通过不同意见的论辨或争鸣,达到辨正然否的目的。虽然观点出自不同人之口,但最终是通过评论者一人之口说出。通过不同观点的争鸣与碰撞,可以激动人们的思想,开户人们的思路,触发人们的联想,同时调动人们收听收看评论性节目的兴趣和参与感;算账说理,通过数据的引用和对数据的推演换算,在议论过程中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使评论具有更强的逻辑力量和可信性。

50.据事说理:据事说理,也是人们常说的摆事实进道理。这是新闻评论常用的一种说理立法。从事与理的关系而言,事实正是说理的依托、由头或论据,说理则是由事实的现象,感觉到本质、理性的开掘、分析、推理、引申和发挥。这种说理方法的好处在于理从事出,虚

实结合,使评论文章增添理论色彩,避免空泛议论或就事论事。实践表明,事实和道理的有机结合,正是写作新闻评论也是评论说服力的一项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在凡两者结合得好,就有说服力,反之,两者结合得不好甚至割裂开来,那就势必削弱以至丧失说服力。

据事说理的事实材料包括新闻事实、具体新闻性的典型事例、史实性材料以及知识性材料等。它们的共同要求:一是客观存在的人和事,且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二是具有准确性和典型性;三是能够启发人们思考或引发人们兴趣。据事说理的方法分为:①依托式。就是凭据新闻报道所提供的新闻事实作为现成的立论和说理的由头和论据,据此进行说理分析,讲清道理,从而深化报道思想,增强思想性和引导功能;②输入新闻事例。直接输入作者自己所见所闻的新闻性事实材料于新闻评论之中,并以此为由头和论据,从中引发议论,进而印证和说明论点;夹叙夹议的事理糅合艺术。③恰当地运用夹糅的方式方法,将具体的事实和抽象的议论按文章逻辑的层次,通过叙议表达手段有机地联系和糅合起来,不仅让读者获知结论,了解众多的信息,还便于让读者明白结论是怎样引发出来的,又是怎样逐步深化的。

51.对比说理:对比说理,就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的比较分析来论证论点,就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辨证分析方法从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中去正确理解和提示事物本质的一种说理论述方法。·对比说理的具体方法有:纵横比较、对比和类比等。①纵横比较法就是纵横联系和比较的确分析方法,也就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历史地全面地来认识客观现实,发现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的科学的分析方法。纵向比较是以事物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的联系和比较,从而提示事物所处的历史地位以及它的本质意义和发展趋势;横向比较是以事物与彼事物、个别事物与一般事物之间的比较,它是认别是非优劣、论证论点和揭露或分析现实事物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有效的说理方法。地实践中,横向比较经常和纵向比较相互结合起来运用,从而达到相辅而行,相得益彰的效果。②对比法将相反、相对的两种事物、两种人物、两种见解、两种做法或同一客观事物的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论述,以形成是非得失的对照和高低优劣的反衬,进而在相互联系和比较中展开由表及里、有破有立的分析说理。它的优势和效能突出表现在显示赞誉价值,强化针砭效应,明辨是非利弊,增强说理论述的鲜明效应上。③类比的方法就是将有相似特点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从而将它们的共同的实质突出而又机智地显示出来。如果说对比旨在将性质各异的客体放在一起对照,以形成是非得失的鲜明反差,侧重于求异,那么,类比则是重在对形式各异、性质类似的事物间的有机联系和分析比较,以显示其相似之处,侧重于求同。

52.本台评论:本台评论相当于报纸上的社论。这种体裁、样式的评论是包括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在内的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中规格最高、最具权威性的评论形式。本台评论直接代表媒介编辑部就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或重大问题发言,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政策性和指导性。·本台评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表现在它是代表媒介编辑部的最重要、最具权威性的评论形式;其次表现在它一般是针对当前的重大事件、重大典型或重大问题发言,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指导性。与报纸的社论相同,广播电视中的本台评论也要求既有权威性、政策性、指导性,又面向广大受众,为他们所易听、易受;同时还需要考虑广播电视传播的特点,力求简练、通俗、生动。

53.本台短评: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使用灵活的编辑部评论,其规格介于评论员文章和编者按语之间。一般情况下,短评经常以配合新闻报道的形式出现。与评论员文章不同的是,它的篇幅更为短小,论题更为集中,分析更为扼要,在使用上也有着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广播电视的本台短评与报纸上的短评一样,要求短——短小精悍;新——新鲜独到;活——生动活泼;深——就实务虚。此外还应兼顾广播电视自身的特色,在写作和播报方式上更为简捷、通俗,符合口语化的特征,能够朗朗上口。

54.编后话:编后话是报纸上编者按照语中的编后在广播电视跌具体应用,是依附于新闻报道的一种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编后话置于报道末尾,旨在归纳、引申、深化、生

发,它是各类新闻评论体裁中最富依附性的一种,离开了所依托的报道,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编后话不仅要对报道中的事实提出看法、作出分析,而且可以抒情、联想和借题发挥。作为一种最为便捷的评论形式,编后话源于报道又高于报道,力求对报道有所补充和深化。它可以迅速对新闻事实作出反应,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灵活性,言简意赅,点到为止,明快犀利,讲求分寸。·对于一个节目,编后话可以起到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①提示说明。由于新闻报道的形式和内容所限,无法在报道中对很多相关的材料加以说明和解释,编者按语可以起到包括导听、导视、导读在内的吸引、解释与说明等作用;②评价表态。对于那些需要借助舆论力量予以针砭或弘扬的事物及现象,编者按语可以直截发当地加以评论表态,起到明确是非、扶正祛邪的作用;③提醒建议。对于那些虽未造成影响,产生后果的不良现象或潜在问题,对那些尚未引起应有关注的新生事物或新鲜做法,编者按语可以通过及时的提醒建议,以唤起全社会的关注;④强调补充。

55.新闻述评:新闻述评是新闻领域中的一种边缘体裁,以融新闻和评论于一体为基本特点,

主要特点在于对某些重要事件、重点工作或一个时期的形势进行综合性的叙述。新闻述评则属于新闻评论的范畴,它主要通过评述结合的方式,表明作者的立场和主张,从述评的篇幅来看,述往往多于评,但它的重点在于评,目的是为了评,述是为评服务的。·基本特点:①评述结合、以评为本。②述中有评,评中有述。③由述而评,以评驭述。·独特要求:①选材精当,立意新颖。②即事明理,重在分析。③夹叙夹议,事理交融。

56.电视述评:以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等为报道、评析的对象,以画面、音响为主要的表现手段,以字幕为辅助手法,以记者或主持人的解说、评析为主线,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和人们的分析、认识事物的逻辑规律,将权威人士、专家学者及各界群众的分析议论加以恰当的剪辑组织,在节目结尾处予以画龙点睛式的点评或提炼,使节目视听结合,事理融合,使受众获得事实性意与意见性信息的双重满足。·电视述评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政治、思想、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表现形式包括调查性、解释性、分析性、论辩性等。

57.谈话类评论:指说、听双方处于平等交流的位置,以谈话的方式展开的新闻评论。谈话最接近人际交流的传播方式,在谈话类评论节目中,形成了类似直接交换意见、商讨问题的说理氛围,带有类交流的特点,具有双向色彩,可以唤起受众的参与感,促使受众进入主动收听“看”、主动思考的状态。同时,多种意见的交流与探讨,增强了信息的含量,也开阔了人们的思路。·谈话类评论一般分为漫谈式谈话节目、对话式谈话节目、讨论式谈话节目(国外叫做“脱口秀”)、现场参与式谈话节目。·要办好谈话类评论节目,要注意:①选择受众普遍关心的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②选择具有较强的现场组织、协调能力、机敏、干练的合适的节目主持人;③选择有借助性且具有较强口头表达能力的“意见领袖”式的嘉宾以及现场观众;④善于运用播放有关录像带和现场音乐演奏等方式掌握谈话节奏,营造轻松、自然、和谐的现场气氛。其中,主持人的选择在这类节目中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58.舆论监督节目:是指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对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各类团体和公民个人在内的社会成员、社会机构及其社会行为所进行的报道和评论。它是广播电视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的基本形式,是这一类题材节目的统称,而非某种固定节目体裁,因此在表现形式是具有多样性。

在我国,舆论监督作为和法制监督、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并行的社会监督机制,由新闻媒体代行。舆论监督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正义、消除社会阴暗、规范社会秩序、修正社会认知、改善社会风气、提高道德水平、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直至制定形成相应的社会规范。它所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它所表达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声音,它所报道和评论的是和广大人民群众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和领域,因此它也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

的欢迎和支持。开展舆论监督,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提高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有利于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维护社会各成员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宣传社会基本道德规范,改善社会风气,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有利于弘扬正气,倡导先进,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及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舆论监督具有广泛性,它监督的范围遍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监督的参与者不仅有新闻工作者,人民群众也积极投身其中,提供线索、发表意见,使得舆论监督具有其他监督形式不可比拟的广泛性。舆论监督动作迅速,通过媒体的活动可以及时发现、反映问题,并迅速向社会传播,确保公众和社会组织在第一时间掌握相关信息。新闻媒体通过自己的报道活动还可以及时反映社会公众对所报道问题的意见,形成信息的交流,促进问题的尽快解决。舆论监督是公开的,通过新闻媒体的活动,把所要监督的对象以报道、评论的方式向社会公布,吸引社会的注意,引起社会的讨论,其过程、内容和细节完全处于公众的掌控之下,从而得以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

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最常用的形式是新闻批评,即运用新闻手段对社会阴暗面和各类消极腐败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广播电视媒体由于自身的传播特色,反映的内容直观生动、冲击力强,使得舆论监督节目在进行舆论监督时尤具优势,社会影响力巨大。·舆论监督类节目的报道原则:(1)坚持建设性监督。开展舆论监督,要始终坚持重在建设,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以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维护稳定为出发点。要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抓住那些群众关心、政府重视、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舆论监督。要注重舆论监督的社会效果,着眼于推动问题的解决,向积极的方面进行引导,使舆论监督有利于针砭时弊、弘扬正气,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要出以公心、与人为善,不能感情用事,防止激化矛盾,特别是对一些重大问题、敏感问题,要格外注意舆论监督的社会影响。无论正面宣传还是舆论监督,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发挥好新闻舆论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积极作用(2)坚持科学监督。开展舆论监督,应当有科学的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做到事实准确、客观全面、以理服人。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生命,也是舆论监督的生命。一旦不真实,舆论监督就会失去公信力,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要坚持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情况,认真核实报道内容,决不能道听途说、似是而非、断章取义。真实还有个总体真实与个别真实的问题,总体真实是宏观的真实、普遍的真实,个别真实是单个事件的真实、具体细节的真实。不能把个别问题当成普遍问题,把局部问题当成全局问题。要全面、辩证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听取各方面意见,防止偏听偏信、以偏概全。要摆事实、讲道理,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决不能盛气凌人、居高临下、以势压人,真正让被监督声心服口服,使我们的报道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的检验(3)坚持依法监督。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舆论监督受法律保护,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严格依法办事。舆论监督报道的内容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不能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泄露国家秘密,不能干扰和妨碍政法机关依法办案,不能殳犯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舆论监督的手段、方法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获取新闻素材、核实报道内容都要通过合法的途径、程序和正当的方式,不能采取非法和不道德的手段进行采访。在我们国家,舆论监督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无论是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还是其他各类报刊、互联网站,都要接受法律的约束,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新闻媒体和记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注意在大局下考虑问题、决定取舍,不能“包揽诉讼”、“包打天下”,不能把舆论监督作为提高收视率和发行量的手段,更不能打着舆论监督的旗号谋取个人私利。新闻媒体什么时候都不能成为独立于党和政府之外的所谓“社会公器”、“第四权力”,我们的记者什么时候都不能成为不受法律约束的“无冕之王”。

广播电视概论完整版

第一章 1、广播电视的定义:广播电视是一种电子通讯手段,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的电子信息传播媒介。人们凭借电子音像技术有意识建立大众传播媒介,向期望的受众传送专门制作的声音和图像节目。 2、广播电视分类广播电视可统称为“广播”:“声音广播”、“电视广播”;无线广播、有线广播、无线电视、有线电视。 3、电视节目的创作也显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电视纪实创作、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进入到栏目化的阶段、1996年3月16日,《实话实说》的开播,标志着电视谈话节目的崛起、1998年岁末起,由湖南卫视发轫,一大批电视游戏娱乐节目走红中国、电视直播。 第二章 1、1873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威尔发表了《电磁论》在理论上确立了电磁学,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 2、1895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分别进行了无线电传送信号的实验,实现了无线电的发送和接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收发报机,无线电通信进入实用阶段 3、1906年12月24日圣诞之夜,费森登播出了《圣经·路加福音》中的圣诞故事、小提琴演奏的圣歌、并祝贺大家圣诞快乐。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语言广播,听众是当时附近船上的报务员们。宣告了广播的诞生。 4、1920年10月27日,美国商务部分配给西屋公司一个商业海岸电台呼号:KDKA。这是第一个向政府领 取营业执照的电台。1920年11月2日,KDKA电台开始播音。这标志着广播事业的诞生。 5、广播的发展: 1)、开办广播:1920年前后,广播在各国普遍出现。(如:1919年英国、1920年美国、1923年德国、中国,1925年日本)初期的广播电台规模小,设备简陋,发射功率低,广播时间短,主要是对国内广播。 2)、对外广播: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和控制,开始利用对国外广播。 3)、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广播:广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苏、美、英、等国同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展开了激烈的“电波战”(广播战)。各国的广播电台迅速及时地报道战争消息,有的广播电台派出记者(默罗)到前线采访,播出了许多真实生动的报道。一些国家元首(丘吉尔、罗斯福)多次到广播电台发表演讲,动员鼓舞人民同法西斯斗争到底。 4)、调频广播的诞生:1923年美国科学家阿姆斯特朗开始研究调频广播,1933年达到实际应用地步,1935年建立了最早的调频广播。因为战争,政府暂停发放执照。战后,美国于40年代建立了一批调频电台。50年代,英国、日本及其他国家也办起调频广播。70年代以后调频广播电台广泛兴起。 5)、数字广播:80年代,出现了数字广播,90年代出现网络广播NJ (Net Jockey)。 6、调频广播的优点:(1)、频带宽,容纳的电台数量多; (2)、音质好,广播质量高; (3)、抗干扰能力强,调频广播工作于超短波频段,超短波是直接波,电波传播稳定,可稳定收听。(4)、发射距离与地理条件有关,可控制、调节,既解决了覆盖问题又不“外溢”; (5)、建设维护费用低,不需要大功率发射机。 7、1884年,德国23岁的保罗·尼普科根据视觉暂留原理,利用硒光电池发明了机械电视扫描盘(尼普科圆盘)。保罗·尼普科被誉为“电视鼻祖”。 8、1925年第一次显示出一个木偶的眼睛和鼻子;1926年1月26日在伦敦为英皇室作了公开示范表演,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电视无线传输。 9、贝尔德也由于第一次完成长距离短波传送图像而被后人称为“电视之父”。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知识点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复习纲要几种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的比较短、中、长三种无线电波的特性差异(不用记频率) 颜色的三要素 了解 人对声音方位等的判断力 等能白光源 锥状细胞与杆状细胞 数字彩电和数字化彩电 绝对黑体 了解超声、次声的频率、调幅广播的频率范围,三种广播调制方式的名称,电视 伴音的制式 非线性编辑 三种电视制式及中、美、日、英四国电视制式 传声器和扬声器原理 基波和谐波 调频广播的优缺点电视播出系统的要求 录音棚的隔音方法

课件: 第一章广播电声基本知识 声音的基础知识广播的诞生和发展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广播中心技术电声换能器件 第一节声音的基础知识什么是声音?物体机械振动或气流扰动引起弹性媒质发生波动产生声波,听觉器官接收产生印象。 关键词:质点不传播,声源,频率、波长和周期 频率:空气密度和压力每秒变化的次数,单位赫兹(),用f 表示。人的频率范围20-20000。 周期:一个声波完成一次振动需要的时间。单位秒(S),用T表示。波长: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单位(m),用入表示。声波的传播速度 每秒传播的距离,称为声速,符号v,单位。 入*f 15 度下的声速——340m 不同媒质下的差异:钢5100m,软橡皮50m 频率和波长成反比 “狮子吼”的可能性分析——声压声波的强弱通常用声压、声功率和声强表示声压——由声波引起的交变压强,单位基准声压——听觉现象的起点声压声功率——衡量声源发身能力的指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总声能,单位W 声强——单位面积的声功率,符号I “狮子吼”杀伤模式——声的传播特性 如何避免无差别杀伤?——声源的方向性(波长和声源尺寸)防御者的策略——声波的反射 声波的聚焦声波的吸收和折射水波的衍射声波的衍射电波的衍射? 散射——无规则的衍射隔墙有耳的产生——远距离衍射 人的听觉器官 外耳:耳廓和外耳道,直通鼓膜,将声音由耳壳传到鼓膜,谐振频率3000。 中耳:由感觉振动的鼓膜、听小骨容纳鼓膜及听小骨的鼓室构成。内耳:由耳蜗等组成,后者内部充满淋巴液,掌管听觉的耳蜗部分为听觉神 经。 狮子吼多响才有杀伤力?响度是一个主观指标,表现为波形的幅度不同。声压级:以基准声压作为参考所得的以分贝值表示的量听阀:声压级0,声压为基准声压。可听 阀:人能承受的最大声压,声压级120。响度也和频率相关。100,40。动态范 围:最大和最小声压级之差。120:70 人们对声音高低的感觉——音调主要与频率有关,且与变化的对数成正比。次声:低于 20 超声:高于20 调幅广播:低于4.5 音色——对频率和强度的综合反应 基波和多种谐波构成一种声音幅度最大、频率最低的称为基波 幅度较小、频率成整数倍关系的正弦波称为谐波最终构成一个非正 弦波 听觉的方向感人根据双耳听到的声音在时间上、强度上和相位上的差异来判断声源的方位。 低频率:声强无差别,时间有先后高频率:声强有差别。连续音:根据相位判断,但高频时不绝对。人的水平向判断力远超垂直向判断力。 听觉灵敏度——从忍者说起人耳对声压、频率和方位细小变化的判断能力称为灵敏度。响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第一章 一什么是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 二新闻评论新闻性的内涵是什么?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是强烈的时效性、评论对象的特定性和直接的针对性三者的统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体现新闻评论的新闻性特征的实质,体现新闻评论从当前的实际出发、为当前实际服务的方向;它们虽然各有侧重,却都是新闻性不可或缺的内涵。 三新闻评论为什么要强调时效性这一原则? 时效性有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侧面:一为时间,讲究尽可能缩短新闻作品与所反映的新闻事实之间的时间差,以最快的速度反应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一为时机,即强调因时应势,增强对宏观实际的影响,而不单纯争一时之快慢。时效性的这两个侧面,一则注重绝对时间,一则讲究相对时间,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新闻评论特别是那些因特定新闻事件而发的评论,赢得时间往往意味着赢得主动权。忽视时间这一因素,则可能是评论成为“马后炮“,削弱以至于完全丧失存在的价值。 四新闻评论的针对性与一般论说文、政论文有什么不同? 1、它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使命,以随时分析社会普遍关注的事物、提供切合实际的见解为己任。 2、它的注意重点总是集中在当前的社会现实,尤其是那些关系全局、亟待解决或急需唤起人们注意的问题上。 3、它无论采取哪种论述方式,都以便于受众理解和接受、有利于促进事物向预期的目标转化或发展为目的,力求收到“举一反三”的社会效果。 所以,作为新闻评论新闻性内涵之一的直接针对性,主要强调的是“直接”,直接针对宏观实际、针对社会关注焦点、针对受众的疑难,而不像一般论说文、政论文的针对性那么宽泛。 五新闻评论政论性的作用? 新闻评论的政论性,就是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阐明对于所论述事物的看法。起作用在于: 首先,如果说新闻性是新闻评论选择、处理内容的主要依据,那么,政论性则影响甚至决定着它的内容表达,包括一篇评论的整体布局以至于表达方式和方法。 其次,如果说新闻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一般政论文的分水岭,那么,政论性就是它不同于其他新闻体裁的基本界限了。 六新闻评论政论性的特点? (一)明确阐述对于事物——评论对象的看法 (二)以说理为主要手段 (三)着重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分析论述有关问题(政论性的核心) 七简述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新闻评论:⑴阐述对于事物的看法,本质上属于主观认识 ⑵主要诉诸说理,要求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合乎逻辑 ⑶强调说服力,要求正确、中肯地分析事物,揭示事物本质 ⑷注重通过由表及里、由浅而深的分析,引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性认识,启发 人们作“举一反三”的思考和联想。 新闻报道:⑴尊重事物本来的面目,本质上属于客观的反映 ⑵主要运用叙述、描写手段,要求诸“要素”完备、明白、确切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知识点..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复习纲要 几种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的比较 短、中、长三种无线电波的特性差异(不用记频率) 颜色的三要素 了解ENG/SNG/EFP 人对声音方位等的判断力 等能白光源 锥状细胞与杆状细胞 数字彩电和数字化彩电 绝对黑体 了解超声、次声的频率、调幅广播的频率范围,三种广播调制方式的名称,电视伴音的制式非线性编辑 三种电视制式及中、美、日、英四国电视制式 传声器和扬声器原理 基波和谐波 调频广播的优缺点 电视播出系统的要求 录音棚的隔音方法

课件: 第一章广播电声基本知识 声音的基础知识广播的诞生和发展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广播中心技术电声换能器件 第一节声音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声音? 物体机械振动或气流扰动引起弹性媒质发生波动产生声波,听觉器官接收产生印象。 关键词:质点不传播,声源, 频率、波长和周期 ●频率:空气密度和压力每秒变化的次数,单位赫兹(HZ),用f表示。人的频率范 围20-20000HZ。 ●周期:一个声波完成一次振动需要的时间。单位秒(S),用T表示。 ●波长: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单位(m),用λ表示。 声波的传播速度 ●每秒传播的距离,称为声速,符号v,单位m/s。 ●V=λ*f ●15度下的声速——340m/s ●不同媒质下的差异:钢5100m/s,软橡皮50m/s ●频率和波长成反比 “狮子吼”的可能性分析——声压 ●声波的强弱通常用声压、声功率和声强表示 ●声压——由声波引起的交变压强,单位Pa ●基准声压——听觉现象的起点声压 ●声功率——衡量声源发身能力的指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总声能,单位 W ●声强——单位面积的声功率,符号I “狮子吼”杀伤模式——声的传播特性 ●如何避免无差别杀伤?——声源的方向性(波长和声源尺寸) ●防御者的策略——声波的反射 ●声波的聚焦声波的吸收和折射水波的衍射声波的衍射电波的衍射? ●散射——无规则的衍射隔墙有耳的产生——远距离衍射 人的听觉器官 ●外耳:耳廓和外耳道,直通鼓膜,将声音由耳壳传到鼓膜,谐振频率3000HZ。 ●中耳:由感觉振动的鼓膜、听小骨容纳鼓膜及听小骨的鼓室构成。 ●内耳:由耳蜗等组成,后者内部充满淋巴液,掌管听觉的耳蜗部分为听觉神经。狮子吼多响才有杀伤力? ●响度是一个主观指标,表现为波形的幅度不同。 ●声压级:以基准声压作为参考所得的以分贝值表示的量。 ●听阀:声压级0db,声压为基准声压。 ●可听阀:人能承受的最大声压,声压级120db。 ●响度也和频率相关。100HZ,40db。 ●动态范围:最大和最小声压级之差。120:70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考试模拟题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考试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估计占10%,每小题1分,错选、多选、少选不得分) 1、在广播电视媒体中直接代表媒介编辑部,就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或重大问题发言,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政策性和指导性的评论体裁是: a.社论 b.本台评论 c.编后话d.谈话类评论 2、说、听双方处于平等交流的位置,以谈话的方式展开的新闻评论,叫做()。 a.广播评论 b.广播漫谈c.编后话 d.谈话类评论 3、综合运用画面、音响、屏幕文字和解说、论述性语言以表情达意、叙事分析,是表现手段最为丰富的述评,也是最能体现电视传播特点、发挥电视传播优势的电视评论形式,叫做()。 a.新闻述评b.新闻调查c.电视述评d.舆论监督节目 4、在新闻评论中,运用论据说明或印证论点的过程和方式、方法,叫做()。

a.评论的要素b.论据c.论点d.论证 5、按照编排好的顺序,加上播音员或主持人的播音与串联,把分散的节目、稿件录制合成为完整的播出带,以备按时播出,这种播出方式就叫做() a.录播b.录像c.播出d.直播 6、新闻节目播出前的最后一个编辑环节,它根据媒体、栏目的定位和特色,把单独的稿件、节目按照一定的原则有序地组合成一个栏目整体,这一环节叫做()。a.栏目编排b.统筹策划c.录制播出d.通联e.稿件编排 7、运用电子编辑设备对前期摄录的音响、影像素材进行选择、剪裁、组合等处理,配以解说词、字幕、音响效果、音乐等而制作成一个完整的节目的过程叫做()。 a.音像编辑合成 b.栏目编排c.录制播出d.稿件编排e.修改稿件 8、广播电视中播出时间、名称、内容范围相对固定的信息传播单元,即()。 a.片头b.评论c.专题d.节目e.栏目

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总结

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总结 本人自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市广播电视台从事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 通过这几年的认真工作和学习,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本职工作中爱岗敬业、勤学苦练,努力学习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必备的技能。十年来,自己一直默默无闻的坚守工 作岗位,力求精益求精。现将近几年来从事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日常工作方面 作为一名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这个岗位上,就严格要求自己,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一丝不苟的搞好本职工作当好 下手;积累经验,努力学习业务技术,熟悉设备性能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遵纪 守法,团结协作,服从分配。努力完成巡机检修、排除故障等各项任务。全面参 与保障了中共中央十七大会议精神报道、国家探月工程直播、二0一0年北京奥 运会(残奥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庆典的直播任务,在各类保障的 直播任务中克服自身困难,积极参与各类设备的提前维护工作,演练应急切换; 保障转播任务期间坚持“不间断、高质量、讲效益、重安全”的十二字方针,圆满 完成了重大电视节目的优质、顺利、安全播出。 二、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方面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工程技术人员,自己经常提醒自己,从基础抓起,奋发进取,才能更好适应工作,所以坚持提练与业务相关的知识,加强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但是,光有理论知识还不行,实践是第一位的,实践是基础,学习理论也是为了 更好的实践,这样才能做好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此,自己着重学习了数字电 视原理的基础知识、sdh光缆传输技术、数字有线电视传输技术、发射机工作原理和维修维护的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系统能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更新即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从空中到地面,从模拟至数字,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结合等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己感到力不 从心,难以适应。古语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阴难买寸光阴!”我决心以高度的 紧迫感,新旧兼顾,不耻下问,刻苦钻研,坚持学习,日积月累,学以致用。把 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工作生活中。 三、工作经历及业绩成果 在这十年技术维护工作中,自己独立面对电转部四套电视发射机和二套广播发射机的各类故障,处理解决了一些简单故障的排除。现将自己十年来技术维护、维 修的具体工作表述如下: 一九九八年至一九九九年刻苦钻研电工原理和电器基础知识、电视机房维护项目。也学习了省微波电路技术维护管理等。全面提高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维修本领,努

广播电视概论大一考题

广播电视概论大一考题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广播电视概论 一、填空: 1、主持人在写作水平方面4个C标准:clear---清楚 concise---简洁 correct---准确 conversational---口语化 2、制片人管理三大要素:计划、组织、控制 3、节目分类基本原则:相同性、相等性 4、节目播出三种方式:录播、直播、转播 5、广播电视技术五个方面:节目制作、节目播出、信号传送、信号发射(或分配)、信号接收及节目还原 6、广播电视声音的三大类型:语言、音乐、音响 7、无线电传播速度:3×108m/s 8、三大传统性质电台:国营台、公营台、私营台 9、最能体现广播电视新闻现场性和时效性的传播方式:现场直播 10、电视画面功能:纪实传播、形象传播、直接传播 11、广播电视事业变更和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发展水准、国民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巨额广告收入、社会信息的需求、社会消费水平 12、电视传播技术系统:电视中心、电视发射网、电视传送网 二、名词解释: 1、有线电视:亦称电缆电视,是通过电缆或光缆组成的分配系统,将节目信号直接传送给用户的一种电视传播方式;它是集节目组织,节目传送及分配于一体的区域型网络。 2、三网合一: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3、广播电视学:一门文理交叉、实践性强的社会学科,主要研究广播电视的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4、卫视:利用地球同步卫星向覆盖区域转发功率较大的广播电视信号,使该地区内广大用户能够直接接收电视信号的新型广播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实现的电视广播就叫卫星电视广播。 5、ENG:ElectronicNewsGathering的缩写。在电视新闻学上是指电子新闻采摄手段,使用便携式的摄像、录像设备来采集新闻。分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两个阶段。与电缆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技术相结合,可以用便携式摄像机与发射装置,传送系统连接,实现新闻直播,提高时效性。 6、音响效果:是信息传播者创造出来的或转借来的声音。创造主观化音响;创造现实当中不存在的音响形式,以配合新奇、怪异、陌生等非日常经验性的情景、画面;营造、渲染气氛;通过音响效果,突出段落分割,实现转场。 7、声画对位:亦称声画对列。指镜头画面与声音对列,它们按照各自的规律彼此表达不同的内容,又在各自独立发展的基础上有机的结合起来,造成单是画面或单是声音所不能完成的整体效果。 8、声画合一:声音和画面传播的具体内容完全一致,也就是说画面中出现的人和物就是声音的发音体,或者声音就是在具体说明画面中的事物情景。 9、广播电视节目:具有一定内涵,有固定的名称,在一定时间段内播出的,由语言、图像、音响等要素组成的电子符号系统。 10、规范口语:广播电视语言既要适合口头表达,又要严谨规范,这一特点是由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决定的,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规范。 11、肥皂剧:通常指一出连续很长时间的、虚构的电视剧节目,每周安排为多集连续播出,因此又称系列电视连续剧。 12、电视板块式节目:具有基本固定播出时段及周期节目内部融新闻、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多种节目类型为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联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亦称“杂志性节目”。 13、传媒全球化:是指传媒组织的跨国化、传媒活动的跨国化和传媒影响力的跨国化、传媒活动的跨国化和传媒影响力的跨国化,主要通过卫星和互联网作为技术途径。 14、火星人玩转地球:电影《火星人玩转地球》是华纳兄弟娱乐公司于1996年拍摄的一部科幻片,以浓郁的科幻气息和内蕴的反讽意味赢得了众多观众的青睐。故事讲述了由于翻译错误,天真的地球人竟把入侵的外星人当作和平使者款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知识点整理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知识点整理 一、播音主持中的备稿六步: 答:“备稿六步”是狭义备稿六个步骤的简称。狭义备稿是播音员主持人播出稿件的具体准备方法、要求和步骤。可概括为六个步骤:1、划分层次;2、概括主题;3、联系背景;4、明确目的;5、分清主次;6、确定基调。 二、主持人临场应变的要求及应变策略: 答:1、临场应变的要求:1)反应迅速,举重若轻;2)恰当得体,自然天成;3)化险为夷,锦上添花;4)情理之中,意料之外。2、临场应变的策略:1)借题发挥,自圆其说;2)欲扬先抑,顺势而发;3)善解人意,及时调整;4)有意岔题,峰回路转;5)以攻为守,合理“冲撞”。 三、播音主持创作中情景再现的内涵: 答:1、情景再现的定义:情景再现就是播音员主持人以语言内容为依据展开再造想象,使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等在自己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的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的过程。2、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把握情景再现的内涵:1)情景再现属于一种联想、想象活动,是对播音员主持人再造想象特点的概括。2)播音员主持人的联想与想象必须以语言内容为依据,以符合稿件的需要为前提,必须遵循稿件规定的目的、性质、范围、任务,不能信马由缰,任意驰骋。

3)依据语言内容想象出的画面应是连续的、活动的、有内在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静止的。4)播音员主持人进行联想、想象的目的应该是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需要强调的是,情景再现一定要产生于具体感受中,要以情为主。播音员主持人通过对语言内容的具体感受,要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进而激发强烈的播讲愿望,而不能只满足于“画面”清晰,只重视景而忽视情。 四、在播音中气息运用的方法: 答:在播音发声中,气息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把握气息的激发因素——思想感情的运动。气生于情而融于声,气随情动,声随情走; 2、注意开源节流——呼和吸是一对矛盾,但呼气时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有声语言的表达过程是在呼气过程中完成的,所以加强呼气发声时的控制能力更重要; 3、要注意播音发声中呼吸控制只是综合状态的一个方面,还需要加强和其他方面(如:口腔控制、喉部控制、共鸣控制等)的配合; 4、注意联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五、如何处理好播音员主持人形象的多重关系: 答:1、职业形象与个人形象的关系职业形象和个人形象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职业形象是播音主持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形象,个人形象是工作之外的生活所表现的形象,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播音员支持人身上的光环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依托于特殊的公共资源-广播电视强势媒体的影响力而存在的,播音员主持人不能滥用职业形象、将个人形象“神话”

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工程专业工程师资格条件(试行)及附录

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工程专业工程师资格条件(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资格标准 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本专业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了解本专业技术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能独立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的技术问题;发表、出版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著作;有指导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能力;能运用外语和计算机获取信息及进行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其他部门、行业中从事以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一)广播中心工程: 广播节目制作、播控技术系统的值机运行、维护测试、工艺流程设计、工艺系统设计、设备配置、设备安装、工程建设,或广播节目制作、播控技术系统和设备的研究、设计、开发、生产,以及与其关联的软科学研究等专业技术工作。 (二)电视中心工程: 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技术系统的值机运行、维护测试、工艺流程设计、工艺系统设计、设备配置、设备安装、工程建设,或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技术系统和设备的研究、设计、开发、生产,以及与其关联的软科学研究等专业技术工作。 (三)广播电视覆盖工程: 广播电视发送,广播电视天线与电波,广播电视节目传送,广播电视接收、监测,有线广播电视,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系统设备的运行、维护、研究、设计、开发,有关技术设备的配置、安装、调试、质量检测、工程建设,以及与其相关联的软科学研究等专业技术工作。 (四)电影工程: 电影摄制、电影录音、电影洗印与存贮、电影放映等工程技术领域内从事电影设备的维护、调试、试验、安装等,或从事电影技术工艺、电影设备系统的研究、设计、技术改造、新技术开发、推广、应用,以及与其关联的其他专业技术工作。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三条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一)年度考核墓本合格(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 年以上。 (二)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 年以上。 (三)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延迟3 年以上。 第四条学历、资历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具备以下条件者,可申报工程师资格: 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或大学专科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 年以上。 (二)获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以下学历(学位)者,经考核合格,可初定工程师资格: 1 .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2 .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 3 年。

广播电视概论课后题答案

导言 一、填空题 ㈠广播的诞生 1、无线电波的发现。 (1820)年,[丹麦] 奥斯特博士,发现了电与磁的关系。 1831年,[英](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1864年,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现了电磁学基本原理,1873年,发表了《电磁论》,确立了电磁学,并证明电波的速度为30公里/秒。他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 1888年(德国)科学家海尼?赫兹发表了电磁波特性分析的最早著作《电磁波及 其反应》;1965年,国际无线电学会决定,以赫兹的名字作为无线电波长的计量单位。 2、无线电传送信号成功。 1894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同时发明了(无线电)。 3、无线电传送声音的实现。 [加拿大]费森登,(1906)年,通过无线电报装置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标志着这种新传媒的问世。 4、广播电台的诞生。 1916年,美国马可尼公司25岁的无线电报务员戴维?萨诺夫发明了(无线音乐 盒),即收音机。 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广播电台(KDKA)(广播电台)正式播音,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家正式的广播电台。一般认为它的开播标志着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 ㈡电视的诞生 1、电视技术的准备。 1873年,英国工程师(约瑟夫.梅)发现“硒”的光电转换能力,在理论上说明可以利用电讯号传播图像,这是最早提出的电视传播原理。 (1884)年,德国科学家保罗?尼普科发明了机械式光电扫描盘(荧光屏的雏形)。 1923年,美籍俄裔物理学家(左瑞金)发明了光电管,用电子束的自动扫描组合画面,为电视摄像机的设计做出了贡献。 2、实验性的电视播映。 1925年,英国科学家贝尔德采用电视扫描盘,完成了电视画面的完整组合及播送。贝尔德因此被称为“(电视之父)”。 3、正式的电视播送。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亚历山大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众电视发射台,开始定期播出节目,故这一天被公认为世界电视事业的诞生日。 1939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在纽约帝国大厦)转播了纽约世界博览会盛况,首次用电视报道了美国总统主持博览会开幕典礼的实况。(罗斯福)也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总统。 一、了解广播电视事业诞生的基本情况。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重点简答论述题目汇总

重点简答、论述题目汇总 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遵守的原则有哪些?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2)广播电视新闻需要受众听得见、听得懂,便于耳听接收;(3)广播电视新闻的各构成要素都要求真实、准确,语言表达要准确;(4)广播电视新闻所要表达的信息应相对完整;(5)受众的多样性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同时也要避免语言表达的简单化与庸俗化。 2、简述广播电视记者是如何获取新闻线索的广播电视记者获取新闻线索? 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渠道:(1)政务渠道,又称官方渠道,主要是指各级政权机关及其行政事务活动,包括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或有关政策和领导人讲话等;(2)生活渠道,是记者本人在现实生活和采访过程中的观察和积累;(3)受众渠道,是来自受众的信息;(4)传播渠道,即从其他媒介获得的信息。报刊、通讯社、网络、其他广播电视报道等,都可以作为新闻线索再发现的来源。 3、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是什么?进行现场报道者除了具备记者的一般素质外,还应突出具备哪些能力? (1)较强的现场洞察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复杂情况,记者必须通过观察现场、了解现场、快速掌握情况,尽快作出判断,及时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或知情人,当机立断进行采访,迅速选择最

有新闻价值的点进行报道;(2)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现场报道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记者在现场的观察、描述、评论结合真实生动的现场音响、画面向受众传达相关信息,所以记者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现场报道的质量的好坏;(3)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末知和随时发生意想不到变化的新闻现场,记者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随时应对。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一方面是要更好地调动情绪,把握现场气氛,另一方面是要保持敏锐的现场应变能力,既充分发掘随时出现的新闻价值点,又能扬长避短、化险为夷,妥善回避不利于报道的突发问题; (4)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现场报道的特点要求记者应具备采、编、播合一的素质,在现场能看得透,写得精,说得出。具体而言,要学习、掌握基本原理和应用性知识,还包括音像的采录、编辑、制作,器材的选择、使用、保养,音像数据的搜集、利用、保存,以及如何在各种新闻体裁和新闻节目中恰当运用有音像材料等知识和技能;(5)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广播电视现场报道是一项团体协作的工作,记者应树立群体观念,做好自己岗位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和其他工作人员紧密协作。这需要记者对现场报道的整个工作流程、各个工作环节都有相应的了解,作到知己知彼的同时将自己的工作主动放到整个报道工作的大背景下,保持内容、风格、时机的整体一致性。 4、广播电视栏目设置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哪些? 广播电视栏目设置是指时间、名称、内容范围固定的信息传播单元。栏目的设置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首先是栏目的受众定位,也就是解决办给谁听谁看的问题;(2)对新闻受众需求的把握,这是确立传播内容的依

广播电视评论

广播电视评论的定义:广播电视媒体就新闻事件或者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发议论、作解释、提批评、谈意见的一种观点性广播电视文体 播电视评论:两种理解 1对于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特点、优劣或者对于广播电视本身功能角色价值的评论语言、评论意见和评论文章(关于广播电视节目的评论——媒介批评) 2由广播电视媒体制作和发布的、存在于广播电视平台之上的,以提供意见、分析、讨论为主要内容的评论类节目 (使用广播电视节目来进行评论——评论类节目) 广播电视评论学的研究对象 1.本体论:广播电视评论的定义、特点、地位、作用等。 2.创作主体论:评论主体是谁?个人还是团体?真实的还是抽象的? 3.对象论:哪些领域适用于广播电视评论 4.创作论:选题、立意、结构、论证、语言 5.文体论:哪几种主要存在形态 6.媒体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报刊评论、网络评论的异同 6.接受主体与传播环境论:受众心理、社会思潮与舆情、媒介环境变化 7.历史论:广播电视评论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历史演变轨迹。 广播评论主体地位的确立 早期对于报刊评论的依附关系 80年代的独立与成熟 今日特征:直播式热线评论占主流 广播电视评论的定位和任务 寻找合适的生存空间 寻找合适的心理占位 寻找合适的内容成分 寻找合适的外在形象 寻找合适的资源和优势 广播电视评论的特征 1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结合 2事实性信息和意见性信息的结合 3一般性评论与深入解读相结合 4广播电视自身特点的渗透和落实 广电评论的第一要义:平等交流 1.平等:没有训斥,也没有献媚;不拿腔拿调,也不卑躬屈膝 2.平静:犀利的洞察力、流畅的节奏、稳定的情绪控制 3.平视:尊重观众,也尊重你的受访对象、记录对象甚至是揭露和批评对象 4.平实:感情真实、内容厚实、细节详实、手法朴实

广播电视概论考试题

广播电视概论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电视制式:电视制式是指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时采用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在电视信号的传递过程中,将彩色的三基色红绿蓝分解与组合为电信号时,一些国家各自采用了不相同的方式,这便导致了彩色电视制式的不同。目前,世界上用于广播的彩色电视制式有三种:NTSC制、帕尔制、塞康制。 2、广播电视数字化浪潮: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就是在节目制作、传输、接受着三个重要环节用数字字节信号取代模拟信号在这三个环节中流动。采用数字技术后,家庭电视机不仅能看到几百套电视频道,看到DVD般清晰的电视图像,听到数字广播节目,享受到电影院的音响效果,还可以获得如电视政务、电子商务、即使天气预报、股票信息等大量的资讯信息和服务。 3、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者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 4、文化的维模原理:文化的维模原理是指文化圈对外来文化起到一种选择和自我保护的作用,当所传播的文化有利于原有文化模式的维护时,便让容易被接受,并作为一种新的营养补充到文化机体中;而如果外来的文化对原有的文化模式具有危害或破坏性作用时,便会竭力阻止。 5、文化优势扩散原理:是指先进发达文明程度较高或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相对优越性的文化其核心是创意,容易得到传播和扩散。也就说优势文化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反之亦然。广播电视的发展,必须依托于先进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传播。 6、广播电视语言:凡是在广播电视上运用的,能够表达出思想或感情,并使接受者获得信息的一切手段、方式方法,如口头语言、屏幕文字、各色音响等,都属于我们所说的广播电视的语言系统,正是由于这些语言元素的存在,准确地表达了广播电视的信息,使广播电视成为现代文化的一个集散地。 7、声画对位:声画对位指电视节目中画面与声音队列,他们按照各自不同的规律,独自表现不同事物的信息,却有有机地围绕和表现同一内容。是利用声音和画面不同步所产生的信息差距充分调动人们视听两个感知通道的“注意力”,引起声画信息叠加联想,加大感知深度,产生一加一声加画大于二声画的传播效果。 8、界面人物:是指经常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出现,以自己的声音或图像直接与受众见面的传播者,通过其报道、播讲、解说和串联等工作,实现媒介和受众的沟通和交流。其中主要是指播音员、主持人以及代表媒介经常出外从事采访报道的记者。 9、一体化采访:一体化采访是指记者将幕后采访与录音、镜前采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同一时段内即完成幕后采访的任务,又完成录音、镜前采访的任务。一体化采访是一种快捷、高效的采访方式,它适应于一般性的动态新闻,尤其突发性事件新闻的采访。 10、分期式采访:分期式采访是指将记者前期采访和录音采访、镜前采访分阶段进行,先进行前期采访,在掌握了新闻的基本情况后,再拟定报道计划和录音、拍摄提纲,进行录音、镜前采访。这一采访方式适合于非事件性新闻及新闻专题报道。他的优点是:报到时间上较为宽裕,能对新闻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因而有利于新闻向深度开掘。 11、蒙太奇:在各类影视摄制中,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铺陈、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

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专业个人简历模板原创

……………………….…………………………………………………………………………………姓名:杜宗飞专业: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专业 院校:浙江大学学历:本科……………………….…………………………………………………………………………………手机:×××E – mail:×××地址:浙江大学

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今天我怀着对人生事业的追求,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您毛遂自荐,希望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片刻的关注。 我是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专业的2014届毕业生。大学四年的熏陶,让我形成了严谨求学的态度、稳重踏实的作风;同时激烈的竞争让我敢于不断挑战自己,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在大学四年里,我积极参加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专业学科相关的竞赛,并获得过多次奖项。在各占学科竞赛中我养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的精神,并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在大学就读期间,刻苦进取,兢兢业业,每个学期成绩能名列前茅。特别是在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专业必修课都力求达到90分以上。在平时,自学一些关于本专业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工作上,我担任广播电视网络技术01班班级班长、学习委员、协会部长等职务,从中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 我的座右铭是“我相信执着不一定能感动上苍,但坚持一定能创出奇迹”!求学的艰辛磨砺出我坚韧的品质,不断的努力造就我扎实的知识,传统的熏陶塑造我朴实的作风,青春的朝气赋予我满怀的激情。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期待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倍加珍惜。 下页是我的个人履历表,期待面谈。希望贵单位能够接纳我,让我有机会成为你们大家庭当中的一员,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为贵单位发挥应有的水平与才能。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2014年11月12日 唯图设计因为专业,所 以精美。为您的求职锦上添花,Word 版欢迎 下载。

广播电视概论考试题

简答题 1.简述现场直播是对受众知情权的尊重 答: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推进,媒体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在传播的内容上越来越广泛,而且在传播的手段上也有了新的提升,特别是网络、手机报等新兴媒体的出现,更使新闻传播的方式方法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是,从另一面看,新闻宣传在局部范围内也出现了偏离方向、脱离群众的倾向。所以这也群众的知情权受到损害。因而,现场直播作为一种尊重受众知情权的有效的形式,受到了新闻媒体的重视。 现场直播是指在现场把新闻事实的图像、声音及记者报道、采访等转换为广播或电视信号直接发射的即时播出方式 知情权”是指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依法所享有的对于国家机关、公共机构或者其他公民、法人、非法人组织要求公开信息的权利,以及在法律不禁止的范围内不受妨害地获得各类信息的自由。 首先,满足了观众的参与性。这种参与性也可以说是互动性。在所有节目中现场直播是最能体现传收双方互动的形式之一。电视现场直播气氛浓烈,真实感强,最容易引起观众的参与意识。现在谈话节目、游戏节目、竞赛节目火爆,既是观众踊跃参与的成果,也体现观众对电视节目参与的热情。其次,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在现场直播中,除了进行视频的转播外,还有记者在现场的报道,记者把在现场通过五官体验到的感觉传达给观众,使观众也能获得在现场一样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观众会依据以往的经验进行联想和想象,把自己所有的经验积累进行提取和综合,形成身临其境的感受。由于现场直播的真实感比较强,因此与其他媒体和其他播出方式相比,观众更倾向于通过现场直播来修正自己以往的经验和知识,甚至对社会的刻板印象。然后,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理,激发了集体想象力和集体情绪。现场直播的内容一般比较重大,观众注意程度高,收看人数众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集体行为,有某种集体凝聚力。最后,满足了受众迅速获得信息的需要。而现场直播传递信息的快速、准确,成为这种人群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切实把尊重与满足群众的知情权放在首位,及时报道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大情况、重要活动及其它新闻信息,把实际情况和事实真相向群众讲清楚、说明白,同时,生动、多样地阐述党的意图和主张,从而让百姓明事实之巨细,解问题之深浅,辨传言之真假,知事态之缓急。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以及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的宣传报道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谣言止于公开、阳光化解疑惑。在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各大媒体快速反应,将真实、具体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公众,或全程直播、或多側面展示,有效地消除了各种“杂音”、“噪音”,国家也显现出了空前的团结和强大。 2.从张越和张绍刚看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养 答:在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因为其低成本和深度,广受业界重视与观众欢迎。但是在目前庞大的主持人队伍中,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不少,优秀人才却一直属于“稀缺商品”;在很大程度上,能否成功地主持一档谈话节目已经成为衡量一位主持人“含金量”多少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对一个主持人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 《半边天:张越访谈》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她本人是观众最喜欢的主持人之一,她还获得了播音界最高荣誉“金话筒”奖。然而,张越不像其他主持人那样有着甜美的笑容、苗条的身材,受过严格的播音训练,可她非常受欢迎。首先,亲切、平和、机智,以及与众多女主持人相比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平民生活的热切关注,是张越成功的重要原因。看她主持的节目,她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知识点归纳教学内容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电视镜头的摄制 1、画面的视觉要素 电影、电视中画面的视觉形象,由下述五种基本要素构成: 一、人物 二、环境 三、事件 四、光线 五、色彩 2、镜头画面的安排 镜头画面的安排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画面的主体 二、艺术地处理陪休 三、环境的烘托作用:在环境中,处在主体前面的对象称前景处在主体后面的对象称背景。

前景:大都安排在画面的边缘,它成像大,色调深,在镜头画面上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渲染季节气氛和地方色彩 2.加强画面的空间感(拍摄时使用广角可达到此种效果) 3.加强画面的概括力。把要表现事物中最富有特征的部分安置在前景位置上。加强画面的概括力。如:描写战争的镜头中,背景为横七竖八的尸体,主体是冲锋陷阵的战士,背景是硝烟冲天的战场。这样的安排,把战斗的艰苦和激烈的充分反映出来。 4.给观众以主观地位感。如:用门、窗、栏杆和建筑的一角,飞机翅膀等具有地位特征的景物作为前景,让它们在画面占有较大的位置,可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5.加强装饰美,产生均衡感。 背景:一般安排在主体的背后,背景的选择,要注意三个方面: 1.选取富有地方特征,时代特征的景物,以利于交代时间、地点和时代背景。 2.力求简洁,画面不能显得凌乱,以免造成观众注意力分散。 3.力求得与主体形成影调上的对比,使主体具有主体感,加强主体的视觉力度。 四、空白和均衡 空白:影视画面中,除了实体对象之外,还有一些由单一色调背景组成的部分,称之为空白。它形成实体对象之间的空隙。空白可以起到下面作用:1.突出主体 2.创造意境

3.组织呼应关系 4.留下活动的余地 均衡:在把画面的各个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画面的均衡性。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有意违反均衡性要求,使画面产生一种动荡感,以达到一定的艺术目的。 3、景别的划分和作用 景别:一般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大特写 一、远景:展示区巨大的空间,介绍环境、展现事物规模和气势,或者,表现大环境下主体的活动情况。 二、全景:用来交代事件发生的环境,主体在该环境中的活动,以及主体和周围的环境的关系。 三、中景:常常以动作,情节取胜,并配合语言,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和相互关系。 四、近景:表现人物的脸部表情、说话神态和事体的细了、质感,它是描写人物情感和事物细节的主要景别。 五、特写:将主体的某一局部都充满画面。和近景比较,它更重视提示对象内在的动感和本质。有利于刻划人的心理活动和情绪情况。常被用来做转场组接时的过渡画面。 4、镜头和镜头的运动形式 镜头的定义方法:摄像机每次开机到停机过程中摄录的连续画面,就组成一个镜头。 一部电视节目或电视片,不论是在分散还是集中的时间、空间内拍摄,一般都不可能用一个镜头连续进行。用一个镜头从头至尾一气呵成的电视片几乎是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