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防治贫血小常识

防治贫血小常识

防治贫血小常识
防治贫血小常识

防治贫血小常识:贫血十问

1、什么是贫血?

贫血,是指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减少至正常值以下。贫血在祖国医学属“虚症”范畴,常见有血虚、气虚、阴虚、阳虚。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于禀赋薄弱,或饮食不节,或久病失血,以致脾肾亏损所致。

2、贫血常见的病因是什么?

过去贫血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和失血过多。近年来科学家研究发现慢性消化道疾病、胃肠道手术、素食减肥及癌症所造成营养失调也可以导致贫血。

常见的营养不良性贫血分为2大类:第一类,是缺乏铁元素所导致的“缺铁性贫血”;第二类,是缺乏叶酸和(或)维生素B12所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二者临床表现相近,治疗方法以补充造血原料也就是铁剂、叶酸、维生素B12为主。

缺铁常见于小儿生长发育、妊娠、哺乳妇女、月经过多、慢性失血(反复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痔疮出血)、胃及十二指肠切除、慢性消化道疾病等人群。一旦发现有铁缺乏情况,应进行补铁治疗。首选口服铁剂补铁,但口服铁剂常有消化道反应,如不能耐受,可进行注射铁剂治疗。轻度贫血者平均2个月恢复,待血红蛋白正常后,需要再服药3-6个月以补充贮存铁。补铁的同时应同时补充维生素C,以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

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引起所谓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影响骨髓造血细胞形成贫血,甚至全血细胞减少。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常见于生长期婴幼儿、妊娠妇女、甲亢、胃切除病人、恶性肿瘤、溶血、感染等人群。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治疗主要为口服叶酸及维生素B12。

3、什么样的人容易患贫血病?

全球约有30亿人不同程度贫血。其中,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老人和儿童患病率高于中青年。

4、怎么判断是否有贫血?(症状)

贫血病人常有头晕、乏力、精神萎靡、活动后胸闷气短、皮肤黏膜苍白等症状,部分病人可伴有倦怠、感觉异常、食欲减退、恶心等情况。婴幼儿贫血可出现体格及智力发育受到严重影响,产生厌食、挑食、对各种感染抵抗力减退等。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以下情况应诊断为贫血:6个月~6岁儿童血红蛋白值低于110g/L,6~14岁儿童血红蛋白值低于120g/L,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值低于13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值低于120g/L,孕妇血红蛋白值低于110g/L。

5、贫血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常规筛查需要血常规检查,一般建议每年检查1-2次,孕产妇应根据产检需要进行检查。如发现贫血,可进一步进行血清铁值检查,血叶酸值检查和血维生素B12值检查,有些病人还需要接受骨髓检查、风湿免疫相关检查、腹部超声、胃肠镜、肿瘤相关检查等。

6、贫血需要哪些治疗?

应尽可能地除去导致缺铁的病因。应注意虽然单纯的铁剂补充可能使血象暂时恢复,但不能使贫血得到彻底的治疗。

一旦发现有铁缺乏情况,应进行补铁治疗。首选口服铁剂补铁,但口服铁剂常有消化道反应,如不能耐受,可进行注射铁剂治疗。轻度贫血者平均2个月恢复,待血红蛋白正常后,需要

再服药3-6个月以补充贮存铁。补铁的同时应同时补充维生素C,以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引起所谓“巨幼细胞性贫血”常见于生长期婴幼儿、妊娠妇女、甲亢、胃切除病人、恶性肿瘤、溶血、感染等人群。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影响骨髓造血细胞形成贫血,甚至全血细胞减少,治疗主要为口服叶酸及维生素B12。

输注红细胞悬也可以短时间内改善贫血症状。当血红蛋白低于60g/L或贫血情况已经影响正常生活时,立即住院接受正规检查,并可以考虑进行输血治疗。

7、贫血病人如何进行药物治疗?

常用于补铁的药物有:硫酸亚铁、琥珀酸铁、富马酸铁,静脉用药有蔗糖铁等。补铁的同时应同时补充维生素C,以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治疗主要为口服叶酸及维生素B12。

8、贫血病人如何进行食补?

应多使用含铁高的食物,如:

(1)粗粮含铁量高于细粮:干豆中黄豆、蛋豆、豇豆含铁多。如粗粮细做使其能适应儿童的消化能力,是供应铁质的好方法。有些蔬菜,特别是绿叶菜,如小白菜、油菜、荠菜、茴香、芹菜等,不但含铁质,还含有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等促进铁质的吸收和利用的物质。不过蔬菜的烹调方法需要注意,如用大量水煮并去掉菜汤,则溶于水中的铁质和维生素也随之被丢掉,无法发挥其营养效能了。

(2)干果和硬果亦含有较多的铁质:如桂圆肉、杏干、葡萄干等。

(3)红糖所含铁质及微量元素都超过白糖。海带、黑木耳、发菜、紫菜等所含铁质比牛奶要高出近千倍,少量经常食用即能满足人体对铁质的部分需要。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芝麻酱,所含铁和钙都很高。食用方法又多样化,如抹馒头、蒸花卷、拌菜,做成芝麻酪或作成夹心饼干、点心及带馅糖果都很受儿童欢迎。

①猪肝每100克猪肝中含铁31.1毫克,蛋白质20.8毫克。猪肝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叶酸,营养较全面。但猪肝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一次不宜吃得太多。②牛肉每100克牛肉中含铁3.2毫克,蛋白质20.1毫克。牛肉营养价值高,并有健脾胃的作用,但牛肉纤维较粗,要煮透、煮烂。③猪肉每100克猪肉中含铁3.4毫克,蛋白质18.4毫克。猪肉有润肠养胃的功效,是日常膳食中铁的最常见来源。④其他还有鸡肝、猪肾、鸡血、蛋黄等。

9、治疗贫血的误区有哪些?

有些食物含铁量高,但吸收率低,需要长期补充才能满足需要。如下几种食物含铁量(每100克食物含铁量)较高,且吸收率也很高:动物血、动物肝、猪瘦肉、牛肉等。蛋黄含铁量亦较高,但吸收率仅3%。

已证明维生素C、肉类、果糖、氨基酸、脂肪可增加铁的吸收,而茶、咖啡、牛乳、蛋、植物酸、麦麸等可抑制铁的吸收,所以膳食巾应注意食物合理搭配,以增加铁的吸收。也可以直接服用含铁的营养品,如:钙铁锌咀嚼片、血红素铁补铁片、铁质叶酸片等等。

10、贫血如何预防?

贫血的预防主要是加强科普宣传,提高认识。对高危人群,如妇女和儿童,应注重改善其膳食结构,改变其生活习惯。对易发病个体,应提高预防意识。对蔬菜摄入、加工方法应进行宣传指导,对素食者的膳食应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含量的规定,对发病率高的地区应进行改变生活习惯的宣传教育。

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

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 一、前言 铁缺乏症(iron deficiency,ID)是最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症和全球性健康问题,据估计世界1/3人口缺铁。由于健康教育和广泛采用铁强化食品等措施,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儿童缺铁性贫血(iron ficiency anemia,IDA)患病率已显著降低。据美国1999—2000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l~2岁儿童ID和IDA患病率分别为7%和2%,其中西班牙裔儿童ID患病率仍高达17%o。发展中国家儿童铁缺乏症情况更为严峻。据WHO资料,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和5~14岁儿童贫血患病率分别为39%和48%,其中半数以上为IDA,而ID患病率至少为IDA患病率的2倍。 我国儿童ID患病率仍显著高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16个省市流行病学调查表明,6个月一7岁儿童营养性贫血总患病率高达43%,其中多数为IDA。2000一2001年“中国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7个月一7岁儿童ID总患病率4 0.3%,IDA患病率7.8%。尽管IDA患病率已显著降低,但缺铁(不伴贫血的ID)仍很严重,其中婴儿缺铁和IDA患病率分别为44.7%和20.5%,显著高于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而农村儿童IDA总患病率12.3%,显著高于城市儿童(5.6%)。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据表明,缺铁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运动和免疫等各种功能。婴幼儿严重缺铁影响认知、学习能力和行为发育,甚至不能被补铁所逆转。因此,ID的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对预防缺铁导致的儿童健康损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建议参考了国外有关防治指南,由《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共同组织起草,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后修订完成,希望能对我国儿童ID及IDA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二、基本概念和定义 ID是指机体总铁含量(total body iron,TBI)降低的状态,包括铁减少期(iron deplet ion,ID)、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IDE)和IDA 3个发展阶段,各阶段具有不同的铁代谢特点。 IDA是由于体内铁缺乏,最终导致血红蛋白(Hb)合成减少所致的一类贫血,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具有血清铁蛋白、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等铁代谢异常的特点,是ID发展最为严重的阶段。 铁减少期仅机体储存铁水平降低,但红细胞造血并不受到影响,临床上无贫血。红细胞生成缺铁期由于储存铁进一步降低或耗竭,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血清铁转运至骨髓幼红细胞参与Hb合成减少,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ree erythrocyte protoporphorin,FEP)水平增高,但临床仍无贫血。铁减少期和红细胞生成缺铁期因此也被统称为“不伴贫血的铁缺乏症”(iron deficiency without anemia)。为简便起见,本防治建议将铁减少期和红细胞生成缺铁期统一命名为“缺铁”。 三、ID病因和高危人群

北京 市门头沟区中小学生患有贫血情况的调查及分析

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小学生患有贫血情况的调查及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小学生患有贫血病的情况,为开展中小学生贫血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对8769名中小学生进行血红蛋白含量检测。结果:门头沟区中小学生的贫血总体患病率较低。结论:在今后的学校卫生工作中,我们应加强教育农村小学一年级和高一年级女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 【中图分类号】R19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贫血是我国中小学生的常见病之一。此病不仅影响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而且可导致中小学生的智力、运动和行为受到损害[1]。因此,我国将贫血筛查列入中小学生体检的必查项目之一。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中小学生贫血防治工作,笔者于2010年3月~2010年6月对门头沟区中小学生进行了贫血患病状况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以全区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初一年级、高一年级的8769名学生为调查对象。所有调查对象均身体健康、未服用过铁剂和补血药物。 1.2方法检验血液标本所用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标准液、文-齐氏液均由天津市现代高科技研究院中山研究所提供,检验仪器为北京安恒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Hb-14D型血红蛋白测定仪。检验方法:①从所有调查对象的左手无名指末端取20微升血液标本。②向血液标本中加入5毫升的文-齐试液混合均匀。 ③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检测血液标本中的血红蛋白含量。 1.3标准本次检测结果以2001年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制定的贫血诊断标准[2]为标准。血红蛋白含量:5~11岁<115g/L、12~14岁<120 g/L、15岁及以上男性<130 g/L、15岁及以上女性<120 g/L为轻度贫血。血红蛋白含量:60~90 g/L为中度贫血、 30~60 g/L为重度贫血。 1.4统计学方法本次调查数据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总体情况本次调查共检出的贫血患者172人(1.96%),其中轻度贫血169人(1.93%);中度贫血3人(0.03%),无重度贫血。各年级组的贫血患病情况见表1。 表1:2010年门头沟区各年级组学生的贫血患病情况 由表1可见,除高一年级组外,贫血的患病率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的趋势。 2.2根据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评估标准,我区学生的贫血患病状况符合评估标准(贫血患病率在5%以下)。 2.3城镇学生、农村学生的总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04%和1.81%。城乡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的比较见表2。 表2:门头沟区2010年不同年级组城乡学生贫血情况 农村小学一年级组学生的贫血患病率高于城镇小学一年级组学生的贫血患病率,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年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 2.5 不同性别学生的贫血患病情况如表3所示。 表3:门头沟区2010年不同年级组男女学生贫血情况

怎样预防贫血

怎样预防贫血? 贫血的发病率极高,最常见的是缺铁贫血,尤其多发于儿童,我国7岁以下小儿贫血发生率为40%。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平时应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猪肝、蛋黄及海带耳等…… 贫血的发病率极高,最常见的是缺铁贫血,我国7岁以下小儿贫血发生率为40%。只要日常生活和饮食注意调整,贫血是可以预防的。 预防贫血,首先要为骨髓提供充足的造血物质。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婴幼儿需要更多的铁以适应生长发育的需要。平时有意识给宝宝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猪肝、蛋黄及海带、发菜、紫菜、木耳、香茹、豆类等。要注意饮食的合理配合,如餐后适当吃些水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果酸,能促进铁的吸收。而餐后饮用浓茶,则因铁与茶中的鞣酸结合生成沉淀,影响铁的吸收。 而用铁锅烹调食物,对预防贫血大有益处。叶酸和维生素B(12)也是造血不可少的物质。新鲜的绿色蔬菜、水果、瓜类、豆类及肉食中,含有丰富的叶酸;肉类及肝、肾、心等内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但经高温烹调后,可使50%以上的叶酸和10-30%的维生素B(12)遭到破坏。因此,生活中既要注意饮食多样化,又要讲究烹饪技术,尽量避免过度蒸煮食物。 另外还要保护好“造血工厂”。许多化学性和物理性因素都可损伤骨髓。化学因素如苯、有机砷、某些抗生素(如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抗癫痫疾病药物、等;物理性因素如X线、γ射线等,均可损害骨髓,是造血的大敌。因此,不可滥用对造血功能有害的药物,还应避免不必要的X 光照射和接触有害物质。 失血也是导致贫血的重要原因,因此,对各种失血性疾病如钩虫病、

痔疮、鼻出血等,应积极进行治疗。

贫 血 的 健 康 教 育 - 好大夫在线

贫血的健康教育 1贫血: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临床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男性:Hb<120g/L,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 2贫血严重程度分级血红蛋白浓度<30g/L 30-59g/L 60-90g/L >90g/L 贫血严重程度极重度重度中度轻度 3按发病原理分类: 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AA,纯红AA,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MDS,AL等各类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骨髓坏死, 骨纤, 骨髓转移癌, 感染等;肾功能不全,垂体或甲状腺功能低下,肝病等致EPO不足,慢性病性贫血;造血细胞凋亡亢进所致贫血(PNH);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缺铁和铁利用障碍性贫血。 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 4女性贫血现状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表明:全球女性的贫血发病率高达64.4%。 中国卫生部针对育龄女性贫血状况统计:近一半的育龄女性贫血! 其中:64.5%怀孕女性贫血,61.3%的哺乳女性贫血。 10个女人6个贫血,这就是事实 5女性贫血的常见疾病营养不良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自免溶贫、S L E、E v a n’s、等)、全身性疾病继发贫血(甲状腺、肝、肾、消化道疾病、等)、血液疾病继发贫血。

6老年人贫血的主要原因1)骨髓造血组织逐渐被脂肪和结缔组织代替。70岁以后,仅30%左右的骨髓造血,是发生贫血的根本原因。 2)各种代谢酶开始减少。如ATP等减少→RBC膜发生改变,寿命缩短。3)性激素分泌减低。如睾丸激素水平下降,刺激骨髓造血作用下降。 4)常患各种慢性疾病,影响造血功能。如慢性肾脏病→EPO分泌下降→RBC生成不足;风湿性关节炎或RA因免疫因素产生不同程度贫血;各种慢性感染→铁代谢紊乱→贫血;肿瘤中晚期,几乎必然合并贫血。 5)有的老年人因偏食、胃肠功能减退、进食甚少或有较严重的烟酒嗜好,容易造成营养不良性贫血。 7主要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头痛,眩晕,萎靡,晕厥,失眠,多梦,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皮肤粘膜:苍白(有效血容量重新分布,保证重要脏器供血)。检查部位:睑结膜、齿龈、舌面、甲床。 呼吸系统:轻度贫血:平静时呼吸次数正常;活动后呼吸加快加深重度贫血:平静时也可有气短甚至端坐呼吸。 循环系统:急性失血:机体对低血容量的反应,自觉心悸,心率加快。 非失血性贫血:心脏对组织缺氧的反应。 轻度贫血:安静状态无明显表现,活动后心悸及心率加快等。 中重度贫血:无论何种状态均出现心悸和心率加快,且贫血越重,症状越明显,严重时可致贫血性心脏病,还可有心律失常,甚至心功能不全。

中学生贫血防治干预措施

中学生贫血防治干预措施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指体内可用来制造血蛋白的贮存铁已被用尽,红细胞生成受到障碍时所发生的贫血。是全球性常见的营养问题之一,根据WHO 的报告,全球约有20亿人处于贫血状况。因此,充分了解缺铁性贫血的现况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为促进中学生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是十分重要的。 1 缺铁性贫血的现状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最多见的贫血,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据WHO报告,全球缺铁性贫血患者达20亿,还有40~50亿人处于铁缺乏状态,其中90%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并指出最容易遭受贫血的人群依次为孕妇、学龄前儿童、低出生体重婴儿、其他女性、老年人、学龄儿童和成年男性。我国IDA病发病率更高。根据WHO报告,亚洲孕妇贫血患病率为40%。儿童为50%,2岁以内婴幼儿高达92%。 2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2.1 缺铁性贫血的直接原因及影响

常见的直接原因有吸收不足、疾病所致丢失过多或在特定条件下生理需求增高等。在生长过快的婴幼儿、青少年、有月经或在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由于铁的需要量增多,如果饮食中缺少铁则易导致缺铁性贫血。青春期的女孩因月经来潮,如果铁的供应不足也易发生贫血。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月经来潮天数与贫血患病率有关,天数越长贫血患病率越高,月经天数延长,造成失血量增加,贫血患病率升高。体育锻炼与贫血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经常锻炼者贫血患病率高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说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贫血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在有关因素的调查中还发现:独生子女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心理因素调查分析发现,许多贫血学生认为,身体苗条才美,故不恰当节食,形成豆芽体形。另外家长的文化素质也有一定的影响。1999年调查上海地区高危人群铁缺乏症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结果表明:月经期妇女、妊娠期妇女和青少年患病率分别为:11.39%,19.28%及9.84%,主要的危险因素:月经期妇女经量过多,青少年为营养因素。 2.2 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影响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生理方面的因素,而且还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及医疗保健服务等因素有关,它们可以相互作用共同造成育龄妇女高发生率的状况[12]。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社会经济和文化习俗。比方说,贫穷导

防治贫血小常识

防治贫血小常识:贫血十问 1、什么是贫血? 贫血,是指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减少至正常值以下。贫血在祖国医学属“虚症”范畴,常见有血虚、气虚、阴虚、阳虚。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于禀赋薄弱,或饮食不节,或久病失血,以致脾肾亏损所致。 2、贫血常见的病因是什么? 过去贫血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和失血过多。近年来科学家研究发现慢性消化道疾病、胃肠道手术、素食减肥及癌症所造成营养失调也可以导致贫血。 常见的营养不良性贫血分为2大类:第一类,是缺乏铁元素所导致的“缺铁性贫血”;第二类,是缺乏叶酸和(或)维生素B12所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二者临床表现相近,治疗方法以补充造血原料也就是铁剂、叶酸、维生素B12为主。 缺铁常见于小儿生长发育、妊娠、哺乳妇女、月经过多、慢性失血(反复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痔疮出血)、胃及十二指肠切除、慢性消化道疾病等人群。一旦发现有铁缺乏情况,应进行补铁治疗。首选口服铁剂补铁,但口服铁剂常有消化道反应,如不能耐受,可进行注射铁剂治疗。轻度贫血者平均2个月恢复,待血红蛋白正常后,需要再服药3-6个月以补充贮存铁。补铁的同时应同时补充维生素C,以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 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引起所谓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影响骨髓造血细胞形成贫血,甚至全血细胞减少。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常见于生长期婴幼儿、妊娠妇女、甲亢、胃切除病人、恶性肿瘤、溶血、感染等人群。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治疗主要为口服叶酸及维生素B12。 3、什么样的人容易患贫血病? 全球约有30亿人不同程度贫血。其中,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老人和儿童患病率高于中青年。 4、怎么判断是否有贫血?(症状) 贫血病人常有头晕、乏力、精神萎靡、活动后胸闷气短、皮肤黏膜苍白等症状,部分病人可伴有倦怠、感觉异常、食欲减退、恶心等情况。婴幼儿贫血可出现体格及智力发育受到严重影响,产生厌食、挑食、对各种感染抵抗力减退等。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以下情况应诊断为贫血:6个月~6岁儿童血红蛋白值低于110g/L,6~14岁儿童血红蛋白值低于120g/L,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值低于13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值低于120g/L,孕妇血红蛋白值低于110g/L。 5、贫血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常规筛查需要血常规检查,一般建议每年检查1-2次,孕产妇应根据产检需要进行检查。如发现贫血,可进一步进行血清铁值检查,血叶酸值检查和血维生素B12值检查,有些病人还需要接受骨髓检查、风湿免疫相关检查、腹部超声、胃肠镜、肿瘤相关检查等。 6、贫血需要哪些治疗? 应尽可能地除去导致缺铁的病因。应注意虽然单纯的铁剂补充可能使血象暂时恢复,但不能使贫血得到彻底的治疗。 一旦发现有铁缺乏情况,应进行补铁治疗。首选口服铁剂补铁,但口服铁剂常有消化道反应,如不能耐受,可进行注射铁剂治疗。轻度贫血者平均2个月恢复,待血红蛋白正常后,需要

健康讲座-贫血的原因及治疗

健康讲座-贫血的原因及治疗 什么是贫血?贫血是怎样形成的?发现贫血需要做什么检查?如何预防及治疗? 什么是贫血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的浓度、红细胞(RBC)计数及(或)红细胞压积(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 成年男性( Hb<120g/L,RBC<4.5×1012/L及(或)HCT<42%) 成年女性(Hb<110g/L,RBC<4.0×1012/L及(或)HCT<37% ) 如何确定贫血的原因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贫血性质 1、红细胞(RBC)生成减少 (1)骨髓干细胞损伤或异常再障、MDS、化疗后 (2)骨髓被异常组织侵害白血病、骨髓瘤、转移癌、 骨髓纤维化、恶组 (3)细胞成熟障碍 DNA合成障碍巨幼贫 血红蛋白合成障碍缺铁性贫血、慢性疾病贫血、 铁粒幼贫、 地中海贫血 2、RBC破坏过多

(1)RBC内在缺陷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膜异常所致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酶缺陷所致 G6PD缺乏症 丙酮酸激酶缺乏 Hb异常所致 血红蛋白病、珠蛋白合成障碍贫血 卟啉代谢异常 遗传性RBC生成性卟啉病 RBC生成性原卟啉病 (2)RBC外因素 免疫性溶贫 其他化学、物理、生物因素所致贫血 机械性溶贫、脾亢 3、失 血 急性失血、慢性失血贫血 如何确定贫血的原因二 形态类型MCV(fl)MCHC (%) 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100 32~35 巨幼细胞贫血 正细胞性贫血80~100 32~35 再障、 溶血性贫血、 急性失血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80 <32 缺铁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贫血、 地中海贫血、 慢性病贫血

预防贫血教案

健康教育教案——《预防贫血》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贫血的症状、发生原因和预防方法 2、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贫血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师:(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读课题。生:.预防贫血 2、讲授新课师: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贫血吗?(学生的回答可能是五花八门的,且不一定正确,教师不必急于纠正) 师:同学们的回答到底对不对,让我们一起看课文就知道了。大家小声自读课文。(学生读课文) 师:小玲的身体有哪些不舒服? 生:(根据第一段课文回答)脸色苍白、注意力涣散、头昏眼花。 师:医生根据什么诊断出小玲患了贫血,并有肠道寄生虫? 生:(根据第二段课文回答)医生问了病情及饮食情况,看了指甲,翻看了眼皮(泛白色),查了血和大便。 师:指甲和眼睑内泛白也是贫血的症状,贫血是怎么回事? 生:(根据第三段课文回答)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或红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就是贫血。贫血的症状轻时表现为脸色苍白、注意力涣散、头昏眼花、指甲和眼睑内泛白,加重后则会出现耳鸣、心慌、气急、容易疲劳、反应迟、记忆力

下降等症状。 师:为什么会患贫血呢? 生:(根据第四段课文回答)儿童贫血主要是因为挑食、偏食而引起营养不平衡导致的。还有感染了肠道寄生虫也会贫血。 师:儿童贫血大多数是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挑食、偏食,食物中缺少铁、维生素和蛋白质等制造血的原料,所以我们要注意饮食多样化。请齐读课文第四段最后一句。(学生齐读) 3、结束语 师:小玲照医生的话去做,身体恢复了健康。我们学了这一课,能吸取什么教训呢?据我课前调查的情况,同学们挑食、偏食的现象是存在的(下面可把调查统计的材料报告一下,如有多少人不吃芹菜,多少人不吃菠菜,等等)。如果长时间这样下去,你也会因营养失衡而导致贫血。 希望大家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参加学习和各项活动,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小儿贫血的防治

小儿贫血的防治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看上去白白胖胖的小家伙一体检却患有“营养性贫血”.妈妈们十分纳闷:“我的宝宝平时饭量不小,怎么会得贫血呢?”其实.这都是因为一些宝宝没有得到合理、科学地喂养所造成的。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当婴幼儿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六岁以上儿童低于120克/升时即可诊断。贫血是小儿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诱发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造成小儿贫血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营养性贫血。 营养性贫血是因缺乏造血所必须的铁、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物质所致。虽然当今社会物质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这类患儿仍然不少见。 一、造成营养性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1、摄入量不足 一些父母疼爱孩子,每天给孩子的饮食中添加各种各样的奶制品,如牛奶、酸奶、奶油蛋糕,但是孩子还是患上缺铁性贫血了。实际上,牛奶中铁的含量非常少,一般而言,每100ml牛奶仅含0.1-0.5毫克,而幼儿每天需要的铁含量为12毫克。另外.母乳含铁量也很低.1O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因此,纯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就越大。 人体所需的维生素B12,主要由食物中摄取,动物性食物如肉类、肝、肾、海产品及禽蛋类含维生素B12较多,而植物性食物几乎不含有此种维生素。如母亲长期素食,缺乏动物性食物时,乳汁中维生素B12含量极少,婴儿单纯母乳喂养而不添加辅食,不仅会导致缺铁性贫血,也容易发生维生素B12缺乏,从而导致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较大儿童长期偏食,也可发病。儿童多吃高蛋白的食物未必就等于营养好,新鲜蔬菜和水果吃得少也容易引起贫血。因为蔬菜中富含叶酸,而叶酸的缺乏可引起骨髓里的红细胞发育不成熟,导致释放到血液中的红细胞存活寿命短,因而发生营养性贫血。因此,儿童摄入的营养应均衡、适量。平时应让孩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特别是富含叶酸的食物,如:豆类、绿叶蔬菜、粗粮以及新鲜水果等。 2、丢失过多或吸收障碍 一些患儿由于过敏、感染等种种原因出现腹泻、消化道出血,使得铁的排出过多,甚至超过食物中的铁的摄入而致缺铁,此外,肠息肉、美克尔憩室、膈疝、钩虫及肠道手术也是导致缺铁及维生素B12的常见病因。慢性腹泻可影响铁的吸收,影响维生素B12的贮存,增加铁的排泄,反复感染可增加铁的消耗,影响铁的利用。 3、需要量增加 婴儿期生长发育较快,3~5个月时体重为出生体重的2~3倍,早产儿体重增加更快。随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增加较快,如不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婴幼儿尤其早产儿很易缺铁。生长发育越快,维生素B12需要量越多,如摄入量不足,则

健康讲座-常见贫血的防治

健康讲座-常见贫血的防治 贫血的常识性问题 一、贫血是怎么回事? 贫血不是具体的疾病,而是由各种不同原因或疾病引起的一种症状。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数(RBC)和(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参考值而言。 一、怎样算是贫血? 正常参考值:HGB: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RBC:男性4.5~5.5╳1012/L,女性4.0~5.0╳1012/L;HCT:男性0.42~0.50,男性0.37~0.48。 一般认为,成年男性HGB<120g/L、RBC<4.5╳1012/L及(或)HCT<0.42,女性HGB<110g/L、RBC<4.0╳1012/L及(或)HCT<0.37就可诊断为贫血。其中以HGB降低最为重要,因为RBC不一定能准确地反映贫血的存在及贫血的程度。 二、贫血有哪些表现? 1、一般表现:疲乏、困倦、软弱无力、皮肤粘膜苍白。 2、心血管系统表现:活动后心悸、气短最常见,少数可有心绞痛、心力衰竭。 3、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头痛、头昏、目眩、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及嗜睡等。少数肢 体麻木、感觉障碍。 4、消化系统表现:食欲减退、腹胀、恶心等为常见症状。另可见舌乳头萎缩、黄疸。 5、泌尿生殖系统表现:严重贫血可有轻度蛋白尿、性欲改变及女性患者月经失调。 四、如何判定贫血的程度? 血红蛋白浓度是判定贫血程度的主要指标,根据血红蛋白浓度将贫血分为以下四种:轻度贫血:HGB在90g/L与正常参考值下限之间;中度贫血:HGB60-90 g/L;重度贫血:HGB30- 60g/L;极重度贫血:HGB低于30g/L。 五、怎么确定有无贫血?

健康卫生教育教案:7预防贫血

预防贫血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贫血的症状、发生原因和预防方法 2、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贫血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教具和学具 调查表 教学过程 ! 1、出示课题师:(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读课题。生:.预防贫血 2、讲授新课师: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贫血吗(学生的回答可能是五花八门的,且不一定正确,教师不必急于纠正) 师:同学们的回答到底对不对,让我们一起看课文就知道了。大家小声自读课文。(学生读课文) 师:小玲的身体有哪些不舒服生:(根据第一段课文回答)脸色苍白、注意力涣散、头昏眼花。 师:医生根据什么诊断出小玲患了贫血,并有肠道寄生虫生:(根据第二段课文回答)医生问了病情及饮食情况,看了指甲,翻看了眼皮(泛白色),查了血和大便。 师:指甲和眼睑内泛白也是贫血的症状,贫血是怎么回事生:(根据第三段课文回答)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或红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就是贫血。贫血的症状轻时表现为脸色苍白、注意力涣散、头昏眼花、指甲和眼睑内泛白,加重后则会出现耳鸣、心慌、气急、容易疲劳、反应迟、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 师:为什么会患贫血呢生:(根据第四段课文回答)儿童贫血主要是因为挑食、偏食而引起营养不平衡导致的。还有感染了肠道寄生虫也会贫血。

师:儿童贫血大多数是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挑食、偏食,食物中缺少铁、维生素和蛋白质等制造血的原料,所以我们要注意饮食多样化。请齐读课文第四段最后一句。(学生齐读) 3、结束语 师:小玲照医生的话去做,身体恢复了健康。 我们学了这一课,能吸取什么教训呢据我课前调查的情况,同学们挑食、偏食的现象是存在的(下面可把调查统计的材料报告一下,如有多少人不吃芹菜,多少人不吃菠菜,等等)。如果长时间这样下去,你也会因营养失衡而导致贫血。希望大家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参加学习和各项活动,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预防贫血》教案

《预防贫血》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贫血的症状,发生原因和预防方法。 2.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贫血的预防方法。 课前准备:投影片、挂图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贫血? 师:同学们的回答到底对不对,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就知道了。 (出示故事) 师:小令的身体有那些不舒服? 二、学习新课 师:医生根据什么诊断小令患了贫血,并有肠道寄生虫。 师:指甲和眼睑内泛白也是贫血的症状,贫血是怎么一回事。 师:为什么会患贫血呢? 师:儿童贫血大多使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挑食,偏食,食物中缺少铁,维生素、蛋白质等制造血的原料。所以我们要注意饮食多样化。请齐读课文第四段最后一句。 板书课题:预防贫血 原因:挑食,偏食 不良的卫生习惯 贫血的发病率极高,最常见的是缺铁贫血,尤其多发于儿童,我国7岁以下小儿贫血发生率为40%。只要日常生活和饮食注意调整,贫血是可以预防的。要为骨髓提供充足的造血物质。因此,平时应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猪肝、蛋黄及海带、发菜、紫菜、木耳、香茹豆类等。要注意饮食的合理配合,如餐后适当吃些水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果酸,能促进铁的吸收。而餐后饮用浓茶,则因铁与茶中的鞣酸结合生成沉淀,影响铁的吸收。另外,用铁锅烹调食物,对预防贫血大有益处。叶酸和维生素、B12也是造血必不可少的物质。新鲜的绿色蔬菜、水果、瓜类、豆类及肉食中,含有丰富的叶酸;肉类及肝、肾、心等内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但经高温烹调后,可使50%以上的叶酸和10—30%的维生素B12遭到破坏。因此,生活中既要注意饮食多样化,又要讲究烹饪技术,尽量避免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 【项目方案】 1 立项依据 当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ID),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IDE),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IDA)。IDA是铁缺乏症(包括ID,IDE和IDA)的最终阶段,表现为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其他异常。IDA是最常见的贫血。其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地区及婴幼儿、育龄妇女明显增高。 1缺铁原发病表现 如妇女月经量多、消化道溃疡/肿瘤/痔疮导致的黑便/血便/腹部不适、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腹痛/大便性状改变、肿瘤性疾病的消瘦、血管内溶血的血红蛋白尿等。 2.贫血表现 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纳差、苍白、心率增快。 3.组织缺铁表现 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体力、耐力下降;易感染;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吞咽困难;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皱缩;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反甲)。 1.治疗原则 治疗IDA的原则是:①根除病因;②补足贮铁。 2.病因治疗 婴幼儿、青少年和妊娠妇女营养不足引起的IDA,应改善饮食。月经多引起的IDA应看妇科调理月经。寄生虫感染应驱虫治疗。恶性肿瘤,应手术或放、化疗;上消化道溃疡,应抑酸治疗等。 3.补铁治疗 治疗性铁剂有无机铁和有机铁两类。无机铁以硫酸亚铁为代表,有机铁则包括右旋糖酐铁、葡萄糖酸亚铁、山梨醇铁、富马酸亚铁和多糖铁复合物等。无机铁剂的副反应较有机铁剂明显。 首选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或右旋糖酐铁。餐后服用胃肠道反应小且易耐受。进食谷类、乳类和茶抑制铁剂吸收,鱼、肉类、维生素C可加强铁剂吸收。口服铁剂有效的表现先是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高峰在开始服药后5~10天,2周后血红蛋白浓度上升,一般2个月左右恢复正常。铁剂治疗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持续2~3个月,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

6年级健康教案预防缺铁性贫血

5 预防缺铁性贫血 设计者:唯亭实验小学许枫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2.认识缺铁性贫血有哪些危害? 3.如何预防缺铁性贫血 教学重点: 预防缺铁性贫血的最好方法是合理营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科学、合理搭配。教学难点: 纠正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及早发现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教具(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解法 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孩子们,你们平时喜欢吃哪些食物?不喜欢吃哪些食物?有没有吃零食的习惯? 2.学生答。 3教师:饮食习惯对我们人体的身体健康影响非常大。有一种疾病就是由于膳食不当引起的,它就是缺铁性贫血。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如何预防缺铁性贫血这种疾病。(板书课题) 二、探究学习 1.教师:那么什么是缺铁性贫血呢? 所谓贫血,是指单位体积血液内红细胞、血红蛋白低于健康性贫血最为常见。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血红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 2.教师补充介绍全剧L童、少年患缺铁性贫血的数据统资料:约占15%。 3.探讨其原因:偏食、吃零食、食物单调,或者患慢性副道疾病,影响营养宗的吸收。 4.了解其症状和危害:头晕、眼花、耳鸣、脸色苍、气急、易疲劳、注意不集中、

学习效果差等现象。还影响生长发育。 5.如何预防: 先让学生交流预防措施,教师总结:首先是纠正偏食和R零食的习惯;然后是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最后还要多吃富:维生宗和铁的食物,即通过膳食营养来解决。 6.如何通过调配膳食来预防缺铁性贫血? (1)学生列举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食物,指生答。 教师补充讲解: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 (2)具体预防措施,可以让学生先交流总结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板书。 (3)相关注意事项:首先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如餐后适当吃些水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果酸,能促进铁的吸收。而餐后饮用浓茶,则因铁与茶中的躁酸结合生成沉淀,影响铁的吸收。另外,用铁锅烹调食物,对预防贫血大有益处。叶酸和维生素B Jl也是造血必不可少的物质。新鲜的绿色蔬菜、水果、瓜类、豆类及肉食中,含有丰富的叶酸;肉类及肝、肾、心等内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宗B Jl,但经高温烹调后,会使50%以上的叶酸和10%—30%的维生宗B J,遭到破坏。因此,生活中既要注意饮食多样化,又要讲究烹任技术,尽量避免过度蒸煮食物。 三、联系实际 1.教师:缺铁性贫血为体内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无论机体的肌肉、骨骸或其他器官,对铁的需求都比成人多。如果不及时补充,就会引起缺铁性贫血。对照今天学到的知识,你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需要做怎样的调整?(请学生回答) 2.出示一个情景:让学生出谋划策。(小明总爱吃零食,又挑食。他个头明显比同龄人矮,学习成绩也差。你能帮他比出主意吗?) 四、课堂小结 1.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打算? 2.教师总结:这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缺铁性贫血,还懂得了如何去预防。希望同学们自觉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茁壮成长。

贫血相关知识

贫血的相关知识 1、概念:在一定容积内,循环血液的RBC数、血红蛋白含量以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标准者,称为贫血。它往往只是一种症状。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Hb正常值:男120~160g/L 女110~150g/L 儿童120~140g/L 贫血严重程度分级: 轻度(120-91 g/l)症状轻微 中度(90-61 g/l)体力活动后心慌、气短 重度(60-31 g/l)卧床休息时心慌、气短 极度(<30 g/l)常合并贫血性心脏病、严重缺氧—致命 3、贫血临床表现: ①软弱无力:疲乏、困倦—最常见、最早出现②皮肤、粘膜苍白:口唇、结膜、甲床,皮肤③心脏:心悸,心动过速,杂音→心衰、心绞痛④呼吸:气急、呼吸困难⑤神经:头昏、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⑥消化:食欲减退、腹部胀气、恶心、便秘⑦其他:月经失调、性欲减退、低热、蛋白尿 4、缺铁性贫血常见病因: (1)铁吸收不良:胃次全切术后、腹泻 (2)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相对不足:儿童、青春期女青年、妊娠、哺乳期(3)铁丢失过多: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 5、治疗: 1、原则:①病因治疗②补充足够的铁 2、病因治疗:失血导致IDA(止血)、治疗原发病 3、药物:铁剂(多糖铁、维铁缓释片)、益血生、叶酸、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 4、辅助:贫血饮食、输血(<50g / L)

6、药物治疗: 1.口服铁剂:多糖铁复合物、维铁缓释片150-200mg/日(元素铁)。餐后或餐中服用,可服维C,乳酸或稀盐酸等药物 治疗效果评价:自觉症状好转—最早 RC:服药后3-4天网织红细胞上升,5—10天达高峰 Hb:2周后开始上升,1~2月达正常。 Hb正常后小剂量治疗3—6个月,使贮存铁充足。 2.应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进行升红细胞治疗。 7、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均衡饮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少量多餐;指导患者进食贫血饮食,多吃含铁丰富且吸收率高的食物, 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避免浓茶、咖啡和刺激性食物。 (2)病情观察观察原发病及贫血症状和体征、生命体征变化;监测心脏功能;观察病人阴道出血情况,严格记录出入量。 (3)活动指导卧床休息,给予床档保护。待头晕乏力症状缓解或消失后适量活动,指导患者防跌倒预防措施,若出现头晕、出虚汗、心悸等症状应立即蹲下或坐下,防止摔倒。改变体位应遵循“三部曲”,即平躺30s、床上坐起30s、站立30s、行走,保持病室地面干燥,无障碍物。指导患者穿防滑拖鞋。(4)用药护理 a.口服铁剂护理: ①应餐后或餐中服用,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可服维C,乳酸或稀盐酸等药物;避免与牛奶同服; ②服铁剂期间,粪便颜色会变黑,做好解释;禁食浓茶、咖啡及刺激性食物 b.应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进行升红细胞治疗及性激素治疗期间,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血常规;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减量。

贫血的健康宣教

贫血的健康宣教 、什么是贫血?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体积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比容低于相同年龄、 性别和地区标准。一般认为平原地区,成人男性Hb<120g/L、RBC<4.5*1012/L及(或)HCT<0.42, 女性Hb<110g/L、RBC<4.0*10 /L及(或)HCT<0.37就可诊断为贫血。 二、不同原因导致的贫血有哪些? 不同原因导致的贫血: 1、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少铁质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贫血。是贫血中 常见类型,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这种贫血特点是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中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浓度和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均降低。 2、溶血性贫血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 要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组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亢进、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使红细胞破坏增加而引起的贫血。 3、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主要系体内 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致,亦可因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DNA合成障碍引起。叶酸缺乏 所致贫血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叶酸利用障碍所致贫血。甲基丙二尿酸正常和高半胱氨酸升高 则可确诊为叶酸缺乏。维生素B12缺乏所致贫血是一种恶性贫血,经典的恶性贫血指内因 子分泌丧失导致B12缺乏所引起的。 4、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物理、化学、生物或不明因素作用使骨髓造血干细胞和骨髓 微环境严重受损,造成骨髓造血功能减低或衰竭的疾病。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 综合征。 5、地中海贫血又称海洋性贫血。是一组遗传性小细胞性溶血性贫血。其共同特点是由 于珠蛋白基因的缺陷使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肽链有一种或几种合成减少或不能合成。导致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改变。 6、镰状细胞贫血是1949年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第一个分子病。临床症状包括溶血、贫血和血管闭塞症状。脾脏肿大见于童年,此后,由于反复梗死和弥漫性纤维化而萎缩。 7、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是一种很少见的遗传性红细胞系无效造血家族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慢性、难治性轻或重度贫血,伴持续或间断性黄疸,骨髓表现为红细胞系无效造血、多核、核碎裂和其他形态异常。 三、贫血的早期症状? 1、软弱无力:疲乏、困倦,是因肌肉缺氧所致。为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

贫血预防措施

小学生如何预防贫血 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症状或综合征,是指末梢血液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或其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由于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此三项正常值国内外均有差异。因为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二者与红细胞压积不一定平行,故临床多以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作为衡量有无贫血的标准。须指出的是,由于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与血容量有关。例如在血容量减少时(脱水),虽然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是正常,但可能已有贫血。此时单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就不能反映贫血的真实情况。 临床上根据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数降低程度的不同而将贫血分为以下几度,血红蛋白在9~12克/分升为轻度,6~9克/分升为中度,3~6克/分升为重度,3克/分升以下为极重度,红细胞数在300万~400万/立方毫米(以下单位同)为轻度,200万~300万为中度,100万~200万为重度,100万以下为极重度。 须指出的是,血红蛋白量的减低与红细胞数的减低程度在不同种类的贫血可不平行,例如在大细胞性贫血时,红细胞数的减低较血红蛋白量的减低为显著,在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血红蛋白量的减低则较红细胞数的减低为显著。此外,在

诊断贫血时必须参照不同年龄小儿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数的 正常值作比较,才能较准确地判断贫血的程度,例如新生儿初生时,其血红蛋白量如为12克%,这与初生时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比较,则表明患中度贫血。 【贫血的分类】 由于贫血的病因和发病原理多种多样,因此,迄今尚无一个既能阐明病因与发病原理,又能指导临床的统一分类法。目前一般采用形态分类和病因分类。 一、形态分类 这种分类的基础是根据红细胞平均容积(MCV,正常值80~94立方微米),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正常值27~32 微微克)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值32~38克/分升红细胞)的测定结果而将贫血分为四类: (一)大细胞性贫血MCV>94立方微米,MCH为>32微微克,MCHC正常。属于此类贫血者有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二)正细胞性贫血MCV、MCH和MCHC均正常。此类贫血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后贫血。 (三)单纯小细胞性贫血MCV为<80立方微米,MCH小于正常,MCHC正常。慢性感染、慢性肾脏疾病所致的贫血属于此类。 (四)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立方微米,MCH为12~20微微克,MCHC<30克/分升。此类贫血见于缺铁性贫血、

浅谈小儿缺铁性贫血健康教育

浅谈小儿缺铁性贫血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缺铁性贫血健康教育的方式及内容。方法:采用回顾性 方法,选取江苏省泰兴市妇幼保健所在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小儿体格检查的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患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经过健康教育,患儿的 贫血情况明显好转。对母婴保健知识的宣传,合理喂养,科学育儿,及时给婴幼 儿添加辅食并定期体格检查,提早诊治,以免影响婴幼儿的智力发育。 【关键词】小儿;缺铁性贫血;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322-0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目前针对0~3岁的小儿,轻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给予喂养指导干预,预防 小儿营养缺铁性贫血的进一步发生,确保儿童健康成长。在2015年7月-2016年 7月,我妇幼保健所常规体检本地区的1900人,贫血人数223人,贫血率 11.24%。 1.2 方法 1.2.1由检验科专业人员抽取血样,使用迈瑞BC3000plass全自动血液细胞分 析仪进行血常规监测。 1.2.2检测标准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及外周血红蛋白降低的程度将贫血分为 四度 1.2.3伴随明显的缺铁性贫血的表现一般的表现(面色、皮肤黏膜苍白、乏力、易倦);各系统表现(呼吸增快、心率增快、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便秘、精神不振或烦躁不安、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年长儿可有头昏、耳鸣、眼前发黑)。 2.贫血的原因 本地区患儿贫血的主要的原因:孕母晚期贫血、早产、未及时添加辅食,添 加辅食不合理,不良的饮食习惯,文化因素的影响,疾病等因素的影响。 3.方法及内容 3.1 本所针对产生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方法有每周 小讲课、发放“婴幼儿喂养知识”和“小儿缺铁性贫血防治”手册;体检大厅视频电 视滚动播出相关知识,图文并茂;建立贫血患儿的个人档案,详细记录患儿及家 长的信息,根据患儿不同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健康宣教要点,并制定监测 计划表,定期监测血常规并随访;喂养咨询开设热线电话,随时为患儿家长提供 咨询服务。 3.2 健康教育的内容 3.2.1指导合理搭配患儿的饮食多食含铁丰富易吸收的食物。食物中的猪肝、海带、黑木耳含铁量最高;其次是肉类、蛋类、豆类等食物。在烹饪器具上用铁 锅做菜、煮饭,可以得到相当量的无机盐铁。还有一些维生素C、稀盐酸、氨基酸、果糖可促进铁的吸收,故与铁剂或含铁的食物可同时进食。可将维生素C加 入米饭中,可使铁的吸收增加3倍,若于服铁剂前4小时服用铁剂则无此种效果;茶、牛奶、钙片、蛋类、咖啡、植物纤维、草酸、及抗酸药物可抑制铁的吸收, 应避免同食。鲜牛奶必须加热处理后喂养婴幼儿,以减少因过敏而致肠出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