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笔记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笔记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笔记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笔记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笔记

13404班

严泽川

第一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欧洲国际关系

学习提示: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掠夺活动推动了世界贸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也对欧洲各国的政治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入 17 世纪,神圣罗马帝国走向衰落,各诸侯与皇帝之间,天主教派与新教派之间斗争激烈,并导致“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近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欧洲进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时代。和约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德意志各诸侯国享有独立主权,以及瑞士、荷兰为独立国。缔约以后,各国普遍建立了常驻外交使节,进行专门的外事活动,正式国际关系逐步建立。和约破除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体制的世界主权论,明确了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和国家独立等国际关系中的基本原则,促进了近代民族主权国家的形成。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各交战国妥协的产物,勉强调和了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的国家体系,但也为以后欧洲列强发起新的战争埋下了隐患。在 17 世纪后半期和 18 世纪的欧洲战争中,宗教利益、王朝利益和道德原则不再是决定国家对外政策的主要依据,国家利益和理性原则逐渐指导着国家的主要行动。这一时期,欧洲列强用战争来解决矛盾,用和约和妥协来结束战争。战后的和约主要对所争夺的利益进行再分配,而不公正之处又引起新的战争。其中的一些条款丰富了近代国际法的内容。以国家主义为特征的近代专制国家体系逐步形成。

“三十年战争”前的五大强国法、奥、英、荷、瑞在战后地位各有升降。到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国际体系的主要参与者基本上确定为英、法、俄、普、奥五国。在欧洲国际事务中,英国的主要角色是制衡者,其他四国是欧洲大陆的霸权争夺者。

学习要点:

1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性质、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 欧洲主要国家的力量消长与矛盾转化。

3 欧洲国际政治重心的转移。

4 重要战争、和约及其影响。

5以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分析该时期的欧洲国际形式。

第一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

一、17 世纪初的欧洲各国

君主专制国家成为国家形态的主流。英国、丹麦、瑞典和德意志的部分诸侯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较快,且新教势力比较强大。西班牙、波兰、奥地利及其他德意志诸侯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缓慢的天主教国家。

1 英国

海外扩张,工商业较为繁荣,对外贸易扩展。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力。新教已确立国教地位。均势政策是介入欧陆事务的基本战略。17 世纪上半期无暇顾及欧陆事务,对“三十年战争”影响少。为维持欧洲均势及其在大陆的权益,在同欧陆国家交往时,保持独立姿态。

2 法国

受宗教改革影响大。南方新教贵族集团同北方天主教贵族集团的教派冲突与战争。亨利四世(1589-1610)宣布天主教为国教,颁布南特敕令,承认新教合法地位。加强国家统一,平定地方大领主的反叛。国内政局稳定,经济恢复,发展对外贸易。对外关系上,针对长期被哈布斯堡家族三面包围的状态,追求两个目的:削弱哈布斯堡家族的实力,并维持欧洲列强之间业已形成的有利于法国的均势。1610 年,亨利四世遇刺身亡。贵族分裂活动重起,宗教战争再度爆发。黎塞留沿袭亨利四世的外交政策,致力于打击哈布斯堡王朝。信奉“国家利益至上”

原则,把国王和国家视为一体。将加强绝对君主专制和把法国建设成欧洲最强国家视为两项基本国策,用高压手段治理国家。

3 德意志

4 西班牙

5 北欧

瑞典脱离丹麦独立。控制波罗的海航海权,成为北欧首强,新教国家。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促进工商业发展,与瑞典争胜。丹麦、瑞典争夺波罗的海霸权,并都与北德意志诸侯有矛盾。

6、东欧

俄国与波兰、立陶宛、瑞典争夺波罗的海东岸地区和商道。1569 年,波兰、立陶宛大公国合并。16 世纪呈上升趋势,17 世纪中期后衰落。

二、“三十年战争”

在神权受到削弱的条件下,欧洲世俗专制政权之间争夺权力与财富的集中体现。战争的爆发是由宗教问题引起的,但宗教因素在战争中很快不是主要因素。战争彻底打破了罗马神权下的世界主权,建立了欧洲世俗专制王权国家间的国际秩序。

1 战争起因——宗教改革。

1555 年 9 月,《奥格斯堡宗教和约》。以皇帝为首的旧教诸侯与新教诸侯之间,中央集权势力与诸侯割据势力之间的斗争在德意志的政治生活中占主导地位。1608 年,“新教同盟”成立,巴拉丁选侯为领袖。1609 年,“天主教联盟”,巴伐利亚公爵为领袖。德意志问题复杂化,内部矛盾扩大为国际间冲突,宗教矛盾演变为各国君主争权拓土的斗争。

战争直接原因:皇帝马提亚(1612-1619)对波希米亚(捷克)新教徒实行镇压政策。波希米亚保有较大自治权,议会和新教教会继续存在,皇帝则试图保持天主教势力在波希米亚占统治地位。1618 年,波希米亚王位空缺,马提亚违背“大诏书”,任命天主教徒斐迪南公爵担任国王,迫害新教徒。新教徒反对,矛盾激化。5 月 23 日,“掷出窗外事件”,成为战争的导火索。

2、战争进程

波希米亚阶段:1618-1625;

丹麦阶段:1625-1629;

瑞典阶段:1630-1635;

法国-瑞典阶段:1635-1648

三、《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1648 年 10 月,两个和约合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2、评价:

和约是在新教势力占优势的情况下缔结的,内容反映了这种实力的对比。沉重打击了哈布斯堡王朝。帝国被迫承认各诸侯国有独立的外交权,政治上分裂,更处于一种分崩离析的境地。皇帝建立统一帝国和恢复天主教在欧洲统治地位的企图彻底破灭了。

西班牙的实力被极大削弱,优势地位不复存在。法国“天然疆界”的要求部分得到实现。瑞典得到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的最重要港口以及易北河和威悉河的入海口,增强了实力,成为北欧强国。

和约调和了旧矛盾,也造成了新的不均与和矛盾。法国引起英国、荷兰的嫉恨,为英法交恶、法荷相仇埋下种子。瑞典引起丹麦和北德各邦的敌视,战事不断。奥地利向民族国家发展。奥法分割下的意大利各邦不断掀起建立民族国家、实现统一的革命浪潮。俄国和东欧诸国也逐渐参与到欧洲的政治斗争中。欧洲没有出现稳定局面,各国的兴衰更替更替通过战争进行。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与和约对近代国际法的建立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用。首先,和会本身创立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和结束战争的先例,为近代以后的国际会议提供了初步经验。其次,和约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表明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和国家独立等原则已确立为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这些原则也成为近代国际法的主要内容。此外,和约初次规定了缔约国不得破坏和约条款,对违约国可以实行集体制裁。承认新教和旧教享有同等的权力,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下的世界主权论。和约签订后,在欧洲开始确立常驻外交代表机构的制度,各国普遍建立了驻外使节,进行外事活动。国际法是在国际关系中产生与发展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成为近代国际法产生的起点。

第二节英国革命与争夺海上霸权

一、欧洲国家对英国革命的态度

国王和议会两个权力中心导致英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具有双重性。“三十年战争”中,英国对战争双方的政策摇摆不定,对战争进程影响小。英国在欧洲政治生活中处于二流国家的地位。“三十年战争”为英国革命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保证了革命得以在没有大规模武装干涉的情况下顺利完成。

1 法国。

革命初期没有明显表现出支持英王的态度。后担心革命影响法国人民和法国王权的稳定。“三十年战争”期间,无法公开干涉,与苏格兰结盟,调停战争,挑拨议会分裂,支持英王。战后意图以武装干涉阻止议会处死查理一世。后因国内投石党内乱,计划落空。

2、西班牙。

英荷结盟与西班牙的贸易与殖民地之争。西班牙支持爱尔兰起义。在对法战争不利时,同英国接近。外交上表示支持英国议会,在荷兰则进行反对英国议会的活动,渲染英国海上势力对荷兰的威胁。

3 荷兰。

因海上霸权与商业利益与英国有矛盾。从自身商业利益出发,意图从英国革命中获益。联省共和国议会支持英王,主要省份荷兰则支持英国议会。不愿看到英国强大。

4 俄国:对英国专制政权抱同情态度。

5 教皇:支持英王,意图借机恢复天主教地位。

6丹麦:支持英王。

7瑞典:支持英国议会。

英国革命未引起欧陆国家的充分重视。它们忙于相互间的冲突,对英国革命基本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

二、共和国与护国主期间英国的对外关系(1649-1658)

内战期间,议会的对外政策目标是保持与欧洲国家的良好关系,阻止大陆国家对国王的支持,避免它们干涉英国内部事务,也避免卷入欧陆的战争。革命后,英国对外政策重点是海外扩张,争取殖民地。针对西、荷两国,加强海军建设。

1、第一次英荷战争,1652-1654 英西矛盾体现在殖民地和宗教问题上。西班牙支持法国投石党运动。

2、英国参与法西战争,法国希望同英国结盟。共和国初期,英法交恶,贸易战上升为外交战。克伦威尔认为不宜同强法敌对,英法关系趋于缓和。1659 年 11 月,法西《比利牛斯条约》。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英西关系改善,化敌为友。

3、英国争夺松德海峡

三、图亚特王朝复辟与光荣革命时期英国的对外关系(1660-1688)

查理二世对外扩张基本目标不变,重商主义仍是其经济政策基础。严格执行《航海条例》,取代荷兰在美洲的转口贸易。

对法、西政策变化:寄希望于用天主教巩固封建政权,与法、西保持亲密关系。

第二次英荷战争,1665-1667。1667 年 7 月,《布雷达和约》。第三次英荷战争,1672-1674。 1674 年 2 月,英荷《多佛尔和约》。承认《布雷达和约》继续有效。

小结:综观英荷战争,英国是实际上的胜利者。荷兰基本上接受了航海条例,逐渐丧失了海上强国的地位,而英国则逐步扩大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英国借助航海条例,海外贸易大发展,海上实力不断加强。到 17 世纪末,英国对荷兰已占压倒优势。英荷战争动摇了荷兰的国际政治地位。光荣革命,威廉三世登上英国王位,使荷兰在经济和政治上更加从属于英国。

光荣革命后,英国对外关系的变化:①英法同盟结束,英法争霸开始,英法矛盾成为近代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②英荷建立特殊关系;③在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海上战略据点的对外扩张活动中,英国地更多采取主动态势。

第三节法国争夺欧陆霸权与欧洲国家的反法斗争

一、《比利牛斯条约》

“三十年战争”后,西班牙利用法国投石党运动和英法紧张关系继续对法战争。法国积极联英反西:容忍英国的共和国制度;恢复英法自由贸易;接受因法方海上抢掠行为而遭到损失的英国船主的正当要求。1659 年,法西《比利牛斯条约》。马扎然意图利用法西联姻,插手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使波旁王室取代哈布斯堡王室在西班牙的统治,从而打破哈布斯堡家族对法国的包围。西王腓力四世同意将女儿嫁给法王路易十四,为以后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埋下隐患。法国为称霸欧洲准备了条件。西班牙的失败则使其丧失大国地位,不仅失去大片领土和殖民地,而且哈布斯堡家族称霸欧洲的计划彻底破灭。

二、路易十四对“天然疆界”的追求

路易十四沿袭黎塞留和马扎然的对外扩张政策,梦想实现法国所谓“天然疆界”的宏大计划。扬言要“夺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皇冠,成为全欧洲的主宰”。1、“遗产战争”

法国霸权政策的重点是夺取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削弱哈布斯堡王朝的势力。1667 年,向西班牙发动战争。1668 年法西签订《亚琛和约》。“遗产战争”在英、荷、瑞干涉下结束,说明势力过分强大的法国已对现有国际秩序构成威胁,其扩张政策已引起了欧洲各国的警惕。法国的让步也反映了法国的实力还不足以与多国为敌,路易十四因此更加重视外交的联合分化作用。荷兰因在反法联盟中充当主角,成为法国下一个战争目标。

2、法荷战争

1678 年,法荷《奈梅根和约》。法国割占奥地利和西班牙部分领土

3、奥格斯堡同盟战争

1685 年,法国取消南特敕令(1598),迫害新教徒,引起新教国家不满。欧洲出现反法浪潮。1697 年,《里斯维克和约》从内容上使欧洲恢复了战前的状态,其影响为:削弱了法国的霸权地位。如果说《奈梅根和约》是法国霸权鼎盛的标志,《里斯维克和约》则是法国霸权衰落的开始。法国的政治地位在战后逐步下降,无法恢复到以前的盛况。英国在国防和国际政治中的地位都得到了增强,英国开始以欧洲大国的身份参与大陆事务。奥地利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已被削弱的哈布斯堡王朝的国际政治地位,能够继续以大国地位参与欧洲列强间的竞争。连续不断的战争损伤了法国的元气,在英、荷等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

法国仍保留封建专制,经济落后。法国在竞争中慢慢丧失了优势地位,在与英国的抗衡中落于下风。

几次战争也表明,保持国际势力的均衡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追求霸权只能导致衰落。

三、奥土战争

奥土战争主要因争夺匈牙利而起。第一阶段,1683-1684;第二阶段,1684-1690;第三阶段, 1690-1698。

1699 年 1 月,土分别各方分别签订条约,总称《卡洛维茨和约》。奥地利获得匈牙利;波兰获得乌克兰的一部分领土和波多利亚、卡明涅茨要塞;威尼斯获得摩里亚半岛。土耳其占领匈牙利的梦想破灭,不仅无力再对外扩张,反而成了欧洲列强宰割的对象。奥地利获取匈牙利以补充实力的计划得到实现。在东南欧的势力得到加强,也保持了大国地位,能够继续与法国等欧洲列强进行竞争。

四、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与《乌得勒支和约》

1、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

1700 年 10 月 2 日,查理二世在遗嘱中将西班牙连同其在新旧大陆的一切领地,全部传给路易十四的孙子腓力浦.安茹公爵,条件是他不得继承法国王位,西法两国永远不得合并。

2、法国对欧洲大同盟的战争

1701 年 9 月,欧洲反法大同盟组成。英、荷、奥为主体。反法各国各有所想:荷兰只求解决来自法国的威胁与订立商约,担心英国海上势力扩大;其他盟国则担心奥地利占有西班牙后,恢复哈布斯堡在欧洲的霸权。英国国内在托利党掌权后,反对辉格党参与欧陆战争的政策,对法妥协。北方大战朝有利于俄国的方向发展,英国担心俄国取得波罗的海霸权会威胁英国在东北欧和波罗的海沿岸的贸易特权。英国不想彻底击败法国,以便利用法国对抗俄国。英国担心奥地利与西班牙合并,建立哈布斯堡欧洲帝国的局面。

3、《乌得勒支和约》

1714 年 4 月,以法国、西班牙为一方,英、荷、普、萨、葡为一方,签订了《乌得勒支和约》。奥法签订了《拉什塔特和约》。两条约统称《乌得勒支和约》。《乌得勒支和约》重新分配了欧洲国家的力量,建立了新的大陆均势,第一次将“势力均衡” 概念正式写进条约。

英国是最大的受益者,它占领了不少战略要地,并开始了夺取法国美洲殖民地的进程;保住了海上优势,国际地位逐步上升。法国的霸权地位不复存在,尽管保住大陆强国地位,但海上势力却被大大削弱。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力量得到进一步恢复和加强,继续保持大国地位。肯定了普鲁士的存在,为日后普奥争夺德意志领导权奠定了基础。

第四节 18 世纪列强争夺欧洲及殖民地霸权的斗争

一、俄国的扩张与北方大战

1、俄国的扩张

伊凡四世(1533-1584)起,俄国为争夺出海口而不断征战。在北方波罗的海,瑞、俄、波争斗不断。北方失利后将矛头指向南方的黑海。俄土战争。彼得一世(1682-1725)以欧洲为战略重点,用陆上的地域性蚕食扩张转为争夺海洋,想要争夺欧洲乃至世界霸权。

2、北方大战

3、《尼什塔特和约》

1721 年 8 月 3 日。俄瑞在芬兰的尼什塔特签订和约。俄国在波罗的海站稳脚跟,以法律形式确认了它在波罗的海沿岸的土地。俄国由一个内陆国家成为一个濒临海洋的欧洲强国,为俄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瑞典北方强国的地位被大大削弱,从此衰落下去。

二、普鲁士的崛起与奥地利王位继承战

1、普鲁士的崛起

勃兰登堡腓特烈.威廉选帝侯(1640-1688),根据《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得到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东波美拉尼亚的一部分和若干主教领地。腓特烈三世(1688-1713),获得普鲁士国王的称号。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1740-1786),热衷于德意志霸业和军国主义。

2、奥地利王位继承战

1740 年,腓特烈二世以割让西里西亚作为承认特蕾西亚王位的条件。1740 年 12 月,普鲁士兵占西里西亚。特蕾西亚得到英国财政帮助和俄国道义支持。1741 年 11 月,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结束。《柏林和约》,奥地利放弃西里西亚和一些公爵领地。1745 年 12 月,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结束。《德雷斯登和约》。

3、《亚琛和约》

奥普战争发展为以英法为核心的两个集团的战争。1748 年 1 月 18 日,《亚琛和约》。《亚琛和约》加强了英国和普鲁士的实力,削弱了法国和奥地利。英法矛盾加深,不久爆发七年战争。普鲁士成为与奥地利争夺德意志领导权的对手。法国因普鲁士在战争中的欺骗行为生恨。法奥面临共同的敌人普鲁士,长期的敌对关系开始松弛,在反普目标上走向联合。

三、七年战争

1、欧洲外交革命

欧洲国际力量分配和国际关系的主要变化:普法同盟瓦解,法奥修好;英奥背离,英普结盟。以英普为主和以法奥俄为主的两大对立集团——是为欧洲外交史上的“外交革命”。

1756 年 1 月,英普《威斯敏斯特条约》,互不进攻对方领土,武力反对“任何破坏德意志领土完整的国家”。《威斯敏斯特条约》使英奥联盟彻底瓦解,奥地利加紧与法国和俄国结盟的步伐。1756 年 3 月,俄奥攻守同盟。1756 年 5 月,法奥互助条约。欧洲形成英普集团与以法国为核心,包括奥、俄、西、萨克森、瑞典的集团。

2、七年战争

3、《巴黎和约》与《胡贝图斯堡和约》

英普集团取得海上胜利,法奥俄集团在陆上占优势。战争呈相持状态。 1763 年 2 月,英法《巴黎和约》。1763 年 2 月,普、奥、萨克森《胡贝图斯堡和约》。奥地利永远失去西里西亚,在德意志中的地位进一步削弱,奥普之间的仇恨使它们的争霸战争更加激烈。为增加实力,奥地利进行一系列改革。普鲁士通过战争,跻身大国行列,跨出了称霸德意志的第一步。战争结束时,普鲁士在国际上处于完全孤立的境地,迫使它与俄国接近。战争为俄国向欧洲扩张创造了条件,在东北欧的未来事务中,俄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战争给法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欧洲大陆上,法国失去霸主的地位,外交上靠奥地利和土耳其支持。殖民地丧失殆尽,不仅意味着法国失去强大的海上势力,而且意味着失去了财源,失去了赶超英国的机会。英国获得巨大利益。建立庞大的殖民帝国,增加了资本原始积累,加速工业革命,确立海上和殖民霸权。战后,西欧出现一段平静期。俄、普势力的增长,及普奥较量则使东欧不再安宁。

四、两次俄土战争

1、 18 世纪后半期的欧洲局势

18 世纪初的欧洲强国:法、奥、英、荷、瑞。18 世纪后半期的欧洲五强:英、法、俄、普、奥。国际形势:法土反哈布斯堡联盟,商业往来密切,法在土享有优惠特权,贸易额在近东贸易中居首位。反对俄国势力侵入其贸易领地。英国在近东有重大经济利益,但英俄有传

统贸易关系,并意图利用俄国在近东和欧陆与法抗衡,对俄扩张采取纵容态度。奥地利反对俄国在黑海和多瑙河地区扩张,担心损害其在巴尔干的利益。但向巴尔干扩张又需要俄国的支持,二者相互勾结又斗争。俄利用奥对波兰的野心使奥成为对土战争的支持者。

2、1768-1774 年俄土战争

1772 年,俄、普、奥第一次瓜分波兰。1774 年 7 月,俄土《库楚克——凯纳吉和约》。扩大了俄国在欧洲的影响,开辟了俄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新时期。俄国势力侵入了黑海地区,夺取出海口的主要目的达到。条款为俄国后来发动战争、进一步向巴尔干扩张提供借口。

3、1787-1792 年俄土战争

国际形势:英国因北美战争而削弱。法国革命。普奥 1778-1779 年争夺巴伐利亚战争,俄调解,促成铁申和约。使德意志保持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力量均衡,并被承认为德意志帝国的法律保证人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获得操纵德意志事务的权力。 1792 年 1 月,俄土《雅西和约》。俄只要求奥卡科夫和德涅斯特河以内的黑海北岸地区。俄军占领的比萨拉比亚和多瑙河公国退还给土耳其,土给予俄贸易特惠权。《库楚克——承认凯纳吉条约》继续有效。条约巩固了俄国在黑海的地位,为俄国入侵巴尔干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国际关系

学习提示:18 世纪下半叶,战争使西方政治社会发生了质的改变,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形成。美、法是其中的代表。美、法作为资本主义成长的结果,意味着君主专制时代已经过去,以国家为本位的时代已经到来。其最大特点是强调主权在民。美国在独立战争中利用了欧洲大陆国家间的矛盾,独立后又有意识地采取了孤立主义政策。法国革命对欧洲传统的力量均势产生了巨大挑战。但拿破仑帝国时期,法国将挑战转化为对其他民族国家的奴役导致其失败。

学习要点:

1、美国建国前后的对外政策。

2、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国家关系的影响。

3、拿破仑时期的欧洲大国关系。

第一节独立战争

一、美国独立战争与国际关系

1、独立战争的爆发与欧洲各国的态度

1774 年 9 月 5-10 月 26 日,第一届大陆会议召开,通过《权利宣言》。1775 年,费城,第二届大陆会议。1776 年 7 月 4 日,《独立宣言》。

2、法国参战

法国最初怀疑美利坚能否取胜,自身财政危机亦严重,对民主共和国反感。法国“只差战争” 的政策,目的是英美相互削弱。1778 年 2 月 6 日,法美友好通商条约和同盟条约签订。

3、西、荷参战

建国之初的外交的弱国利用强国的外交,不拘泥于对等外交。大陆会议向许多国家派驻使节,不一定达到成建交目的,成功离间所驻国与英国关系。西班牙与英国有殖民战争矛盾,担心自身殖民地受独立影响,也担心北美独立后威胁西属路易斯安那。一度以联法抗英来要挟英国让出直布罗陀。1779 年 4 月,西法秘密条约。1779 年 6 月 21 日,西对英宣战。道义影响。 1780 年 11 月,荷兰加入武装中立同盟。英国向荷兰宣战。1782 年,签订荷美通

商条约。 4、俄国武装中立叶卡捷琳娜二世反感北美独立,为平衡法、普、奥,需要联合英国,也需要维护俄英商业条约,保证自己经济利益。但也不希望英国势力在美洲进一步扩张。俄国内部农奴起义不断,局势不稳定。控制黑海及其沿岸是俄国最主要的战略考虑。

二、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与胜利后的外交

1、美国的独立

1783 年 9 月 3 日,美英《巴黎和约》。法国考虑到英法签订和约前保持法美同盟的重要性,同时为尽快迫使西班牙放弃对直布罗陀的要求,尽快缔结和约,接受英美和约。美国获胜有着有利的国际环境。七年战争后,英国在欧洲和世界的势力引发许多国家嫉恨,英国在战时对中立国的粗鲁做法使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站到其对立面。美国独立使英国失去重要的殖民地,但英国掌握着直布罗陀。实力损失不大。法国的胜利则是虚幻的,战争中耗资巨大,加剧了财政危机。北美独立战争是国际关系史上第一次殖民地脱离宗主国获得民族独立的战争,激发了世界各地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浪潮的兴起。这在西属、葡属拉美殖民地,英属殖民地尤为明显。

2、美国早期的外交政策

从独立战争结束到美国内战,美国的对外政策大致分两方面:对欧洲事务采取“中立政策”,避免卷入欧洲政治和军事冲突,即孤立主义;在拉丁美洲,奉行领土扩张政策,在非洲和亚洲则进行经济扩张。

1793 年 4 月 22 日,华盛顿签署《中立宣言》,宣布美国不介入欧洲战争。这反映了美国军事经济实力不强大,需要保护自己,也想利用远离欧陆的有利地理条件,向西部扩张并扩大贸易。1796 年 9 月 19 日,华盛顿《告别演说》,是为美国外交中孤立主义思想的先声。这实际上反映了一种把美国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国家主义”。《告别演说》为后继者们提供了一套处理美国对外关系的规则。 1797 年, X、Y、Z 事件。1800 年 9 月,美法签订《莫特枫丹条约》,废止法美友好通商条约,放弃条约所规定的一切权利,自由船只可以自由载物,中立国船只有权在各交战国进行能够非违禁品贸易。1803 年 4 月 3 日,《路易斯安那条约》。美国意图趁英国孤立之时,解决同加拿大的北部边界问题甚至夺取加拿大。1812 年 6 月,美国对英宣战,失败。1812 年 12 月 24 日,签订《根特和约》,恢复战前状态。

第二节法国大革命与欧洲国际关系

一、法国大革命对欧洲的影响与所遭干涉

革命爆发之际,欧洲列强总体态度缓和。一是大革命对王权的限制有个发展的过程,二是列强自身及相互间有问题与矛盾。随着革命的发展,“普遍和平和正义原则”被宣布为法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吉伦特派为扩大法国的势力和市场,希望把革命推向整个欧洲。革命的法国同整个欧洲专制王朝敌对形势形成,在欧洲专制王朝看来,革命的法国破坏了整个欧洲共同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建立在王朝性国际主义基础上,主要包括君权神授、王朝合法和欧洲君主共同体观念支配下的列强互不毁灭、互不干涉的“贵族国际”共同价值观和伦理观。

欧洲王朝性的国际主义同法国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口号的民族主义形成尖锐的国际意识形态冲突。此外,传统上欧洲列强奉行多强均势,其要旨在于维护列强间权势大致均衡的分布,阻止其中任何一强取得压倒性优势,从而保持所有强国的独立生存和体系结构的多元性质。

由此,志在维护欧洲传统均势结构的欧洲列强同努力打破传统国际体系,并进而寻求欧洲霸权的法国之间处于尖锐对峙状态。普奥武装干涉。英国迫使普奥签定《匹里尼茨宣言》,为恢复法国王权而战。目的在于使法与普奥互相争斗而削弱,并伺机争夺法国海外殖民地和贸易区。

法国的实力和政治地位加强,对欧洲传统均势格局形成挑战,使得欧洲列强联合起来对法国进行干涉。1793 年,英国积极组织和领导第一次反法同盟。雅格宾派上台,对外集中力量打击英国,通过航海条例,禁止英国船只进入法国,分化反法同盟,提出“不干涉原则”,宣布“法国不干涉他国政治,也不许他国干涉法国政治”。

二、俄、普、奥第二、第三次瓜分波兰

1793 年 1 月,俄普签订瓜分波兰协议。1795 年 10 月,三国签订第三次瓜分波兰协定。瓜分波兰对帮助法国粉碎第一次反法同盟起了作用。由于波兰,俄国没有参加第一次反法同盟,普鲁士自 1794 年春起,就几乎没有参加反法战争,而且出于俄奥背着它签订瓜分协议的愤恨,退出了反法同盟。

三、督政府时期法国对外关系

督政府的对外措施:分化瓦解反法同盟、集中打击奥地利。

1797 年 10 月,法奥《坎波福米奥和约》,和约标志着第一次反法同盟瓦解。

1798 年第二次反法同盟。1802 年 3 月 27 日,英法《亚眠和约》。和约意味着第二次反法同盟瓦解。但英法根本性矛盾并未解决。

第三节拿破仑帝国时期的国际关系

一、拿破仑的霸权图谋与欧洲的失衡

1、拿破仑战争

1804 年,拿破仑称帝。

帝国时期战争加剧的原因:称霸与制衡冲突异常激烈、意识形态斗争的激化。

1804 年,第三次反法同盟形成。1805 年 12 月 26 日,法奥《普莱斯堡和约》。1806 年,奥皇弗兰茨二世被迫取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1806 年 7 月 12 日,建立莱茵邦联。德意志西部和南部 16 个小邦选举拿破仑为保护人。1806 年 9 月,英、俄、普、瑞、西、萨克森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

法俄由敌对向同盟关系转变:拿破仑认为法国最主要的敌人是英国,打击英国需要俄国的支持和配合。普败、奥中立,使俄国面临法国入侵而孤立无援。在法国处于霸权颠峰时,对法国制衡短期内难以有效。英国唆使大陆国家抗法,自己在海上却寻求非均势,引起俄国不满。

1807 年 7 月 9 日,法普《提尔西特和约》。拿破仑霸权达到颠峰的标志,法国以胜利者的姿态注视欧洲。但胜利之下埋伏着危机。欧洲失衡加剧。欧陆主要强国慑于法国武力鼎盛而都持容忍屈服态度,但仇恨心理极强。法国的极端民族主义越来越建立在对其他民族国家的压榨上,这激发了其他国家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情感,促使其图强雪耻。

2、大陆封锁体系

大陆封锁计划的原因:英国是法国称霸的主要障碍,但法国海军不敌英国海军。法无力对英直接打击。英国阻挠法国称霸的主要力量是其经济。1806 年 11 月 20 日,“柏林敕令”,宣布“不列颠诸岛处于封锁状态”,“禁止与不列颠诸岛的任何贸易和任何关系”,大陆封锁开始。1807 年连续颁布枫丹白露、米兰敕令,对英全面封锁。

3、伊比利亚半岛战争与第五次反法同盟

1807 年 11 月,拿破仑占领里斯本。葡萄牙王室成员在英舰护送下达到巴西。随后,拿破仑迫使西班牙屈服。葡、西被迫加入大陆封锁体系。英国组织第五次反法同盟。1809 年 10 月 14 日,《维也纳和约》。1810 年 11 月,第二次枫丹白露敕令,宣布没收英国在大陆上的一切工业品并予以销毁,并建立特别军事法庭,完成大陆封锁的立法手段。大陆封锁体系难

以运转。最初曾给英国造成困难,但结果不能长久。它不是建立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市场规律基础上,欧洲的消费者是被迫接受法国产品,是法国强制性的结果。英国出于工业革命高潮,新机器、新工艺广泛运用,英国殖民地多,有可靠低廉的原料保证,大量英国商品很难被排挤出市场,法国强制的结果是国内市场一片凋零,整个欧洲大陆由于反对法国侵略掠夺,民族矛盾空前激化。法国霸权日薄西山。

二、拿破仑帝国的崩溃

法俄关系恶化:波兰问题、东方问题。

拿破仑意图将巴尔干置于法国控制之下,并违背其爱尔福特诺言,阻止俄吞并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俄英有贸易传统,大陆封锁损害之。 1812 年 6 月 24 日,拿破仑进军俄国。1813 年 10 月,莱比锡“民族大战”。

第六次反法同盟《肖蒙条约》。1814 年 3 月 30 日,反法同盟军队攻入巴黎,拿破仑被迫退位,波旁王朝复辟。

1814 年 5 月 30 日,第一次巴黎和约。保留法国 1792 年疆界。第二次巴黎和约,法国退回到 1790 年疆界。

三、拿破仑外交政策评价

波旁王朝的复辟不能推翻法国通过革命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虽然欧洲从此开始了一个政治上反动的时期,但谁也不能把欧洲拉回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之前古老的封建秩序中去。拿破仑的霸权战争破坏欧洲主要民族感情,必遭顽强反抗。法国霸权违反欧洲传统均势失败。

拿破仑对外政策是其国内政策的继续和发展。随着法国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大资产阶级对外侵略和扩张的欲望日益强烈。作为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拿破仑的通过对外战争,反对封建各国的干涉,试图夺取欧洲大陆霸权。

拿破仑外交前期(同四次反法同盟的战争),虽然显露争霸性质,但反干涉主义仍然是其外交的主要倾向。但后期,霸权主义性质暴露无遗。拿破仑外交政策特征:外交政策的两重性和进步性。靠战争机器来实行。战争也具有两重性:与反法同盟的战争,主要是保卫其革命成果,战争涤荡了德意志诸邦、意大利诸国、波兰、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的封建制度,取消了封建贡赋,赶跑贵族王公,实行“民法典”,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及“自由、平等、博爱”口号深入各国人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国扶植了许多资产阶级政权。同英国的战争更多的是为了保护和扩大法国殖民地,制止英国干涉法国称霸欧洲,打破英国的海上独霸地位,依靠军事征服为法国资本主义开辟国外市场。

第三章维也纳体系的建立与瓦解

学习提示:维也纳体系与法国:一是法国国内秩序,即波旁王朝的恢复;二是防止法国再度称霸。维也纳体系与欧洲:一是维持欧洲大国均势和平,首先是领土现状,二是保卫正统秩序。维也纳体系运转的主要表现即欧洲协调。梅特涅是欧洲协调中的核心人物。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和东方问题,是威胁维也纳体系稳定的主要因素。其发展最终摧毁了维持正统秩序的大国均势和平,使维也纳体系走向解体。维也纳体系解体的标志性事件是 1848 年欧洲革命与克里米亚战争。

学习要点:

1、维也纳体系的基本内容。

2、从 1818 年的亚琛会议到 1830 年的希腊独立,大国协调为何失效。

3、从全球的视角看,美国的崛起与土耳其的衰落对维也纳体系的影响

4、维也纳体系运作过程中大国的均势政策。

第一节维也纳体系的建立

一、维也纳会议

1814 年 9 月,维也纳会议召开。英、俄、奥、普四国主持。英、奥、法的要求大体限于欧洲大陆领土均势格局的确立,与扩张不断的俄国矛盾。波兰-萨克森问题;德意志问题;意大利问题;土耳其问题;其他问题:黑奴贸易,各国原则上同意废除,根据各自情况,自行决定实施日期。制定国际河流管理制度,确定国际河流向各国商船开放、贸易通航自由无阻原则。通过关于外交代表等级的公约,明确外交代表的三个等级:大使、教皇使节或圣使,特命全权公使,代办。外交语文专用法语。

二、《神圣同盟条约》

1815 年 9 月,亚历山大一世、弗兰茨一世、威廉三世在巴黎订立《神圣同盟条约》。炮制同盟议定书的目的是以保守的基督教见解来抵消法国 1789 年革命的危险观念。《神圣同盟条约》是维也纳体系的一个补充。但它没有为签字国规定明确的军事义务。单就其内容看,尽管声称各君主彼此应相互救助,但并不是个具有严格法律意义的、载明缔约国权利和义务的同盟条约,而像是宣传基督教仁慈、友爱、互助精神的宣言书,提倡以基督教的教义作为处理君主与上帝、君主与君主、君主与臣民三种关系的基本原则。

同盟实际上是维护维也纳体系的现状,特别是维护君主专制政治秩序的产物。神圣同盟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它是欧洲专制君主特别是东方三大专制君主的互助同盟。它从精神上把各国君主联合起来,为合力镇压革命运动提供了一个连接的纽带。俄国既是神圣同盟的倡导者,又是镇压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宪兵,这种双重身份不只是一种巧合。

三、《四国同盟条约》

1815 年 11 月 20 日,英、俄、普、奥同路易十八签订了第二次巴黎和约。条约的签订表明,在维也纳体系创立之初,防止法国重新出现旨在推翻维也纳秩序之政权,仍然是列强协调一致的基础之一。这说明条约的目的是具体的、实际的。虽然这一基础因法国加入而淡化,但条约所确定的定期的多边外交协商的安排,却有重要意义。由于五大国定期开会,处理共同问题,试图取得一致意见,因此形式上又叫做欧洲大国的协调,或欧洲协调,在当时叫做“会议外交”。

该体制对以后国际关系有着深远影响。大国通过这种“会议外交”,能及时就影响各国共同利益的事项或突发事件进行沟通,并采取相应措施,也有助于各大国以相互妥协的方式,缓冲彼此之间的矛盾,形成暂时一致或多数一致的意见。从其后欧洲协调的实践看,它的主要作用主要是维护反动秩序,调和列强矛盾,因此,客观上增加了维也纳体系的稳定程度。

总之,欧洲协调的目的是为谋取欧洲大国间矛盾的妥协,进行种种政治交易,签订秘密条约,维护大国的利益,保持强权政治。

四、对维也纳会议及其体系的评价

第一次巴黎和约和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地图,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它为欧洲大国间的关系创造了政治军事力量的平衡,使欧洲大国大体上形成了一种领土均势,这是均势的最重要含义。

维也纳会议所做出的欧洲领土安排,首先是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构筑的一道安全堤坝。同时,会议所进行的地缘政治安排,还使得在中欧出现了德意志邦联,使俄国的势力局限于东欧,让英国把扩张重点放在海外,使其履行其维持欧洲均势的作用。

维也纳会议所追求的力量平衡,只是在各大国之间谋取力量对比的大致平衡,而非绝对的平衡。平衡与均势只能是暂时的,相对的。认为通过建立国际政治权力均势,就可以导致欧洲的安宁和繁荣,是一相情愿。现实的国际政治中,国家追求的不是均势,而是权力的优势。

主张恢复均势的维也纳会议的政治家们也是复辟派。他们承袭 18 世纪王朝外交的伎俩,把均势原则、正统主义和补偿原则看作是国际关系的原则。他们无视法国革命以来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愿望和对民主的追求,而把小国当作进行政治交易的筹码。

第二节维也纳体系的最初运转(梅特涅时代)

维也纳体系的最初运转(梅特涅时代)欧洲协调是运转的基础。梅特涅致力于协调,构筑了所谓的梅特涅体系,是为维也纳体系的缩影。梅特涅的政策事实上主导了维也纳体系的运转,所以1815 年后的十余年时间被称为梅特涅时代。梅特涅思想和政策的特点是,信奉保守主义,坚持正统主义原则,强调君权神授,反对自由主义和革命思想的传播,主张现实主义的利益原则,竭力维持大国均势,鼓吹对外干涉他国内政等。其中,镇压民族民主运动,贯彻神圣同盟互助原则的观念占很大比重。

一、亚琛会议

1818 年 9 月,盟国与法国在亚琛召开会议,解决驻军、赔款等问题。亚历山大一世、弗兰茨一世、威廉三世,英国外交大臣卡斯尔雷、法国首相黎塞留。关于撤军与赔款问题;法国国际政治地位问题:四大国一方面邀请法国参加以后的大国国际会议,共同磋商有关欧洲和平与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又续订《四国同盟条约》,作为对法国的防范。法国终于摆脱战败国的地位,欧洲协调也从四大国协调发展成为五大国协调。亚琛会议是欧洲协调的第一步。五大国通过会议外交,共同承担了维护维也纳秩序的条约义务,从而为维也纳体系的运转提供了一个法律框架。此后,以梅特涅外交为代表的反动政策主导了维也纳体系,援引亚琛会议的精神,干涉他国内政,镇压革命运动。

英国由于拒绝承担干涉他国内政的义务,在维护正统秩序方面逐渐游离于维也纳体系之外,所以,亚琛会议之后维也纳体系几次运转,主要表现为奥、俄、普、法的协调一致。这表明维也纳体系在启动之初,就内含了分裂的因素。

二、特洛波会议

那不勒斯斐迪南一世同意用奥地利的标准限制本国的宪政发展,将那不勒斯纳入维也纳体系。1820 年 7 月,那不勒斯爆发烧炭党领导的起义,斐迪南被迫颁布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宪法。

1820 年 10 月,列强在奥属西里西亚的特洛波开会协商意大利问题。亚历山大、弗兰茨一世、威廉三世参加。11 月,《特洛波议定书》提出两条干涉他国内政的义务:一是如果革命使一国的内部统治完全发生改变,则该国政府将被排斥于同盟之外;二是如一国的宪政变革威胁了邻国的安全,同盟各国必要时可以使用武力进行干涉。

三、维罗纳会议

1820 年,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七世派去讨伐美洲革命的军队起义,要求恢复 1812 年革命宪法。 1822 年 10 月于意大利维罗纳召开,讨论干涉西班牙革命问题。俄、法、普、奥一致同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革命。方式为列强共同支持法国武力干涉。1823 年 4 月,法军进入西班牙,5 月,占领马德里,镇压了革命。

第三节维也纳体系的危机

一、欧洲列强对拉美独立运动的不同反应与门罗宣言

通过维罗纳会议,神圣同盟支持西班牙征讨拉美独立政权的行动,并积极策划直接武装干涉拉美革命。其动机为:一是将一切民族解放运动视为对维也纳正统秩序的挑战;二是对拉美独立政权的共和政体的仇视;三是趁机扩大在拉美的市场,或攫取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

英国实际持反干涉政策。英国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在中南美洲有巨大的经济利益,不但垄断了拉美的市场,也将拉美变成重要的原料供应地,并获得了一系列贸易和投资特权。英国也担心列强在干涉过程中将西班牙殖民地据为己有,不利于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和海洋霸权。在欧陆无法有效发挥作用,但英国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海洋霸权对神圣同盟的干涉行使“否决权”。

国务卿亚当斯反对接受英国建议。认为神圣同盟恢复拉美殖民统治的可能性并不存在;接受英国建议等于承认英国干涉美洲事务的权利,并束缚美国未来可能的领土扩张。建议美国单独公开宣布反对包括英国在内的一切欧洲列强干涉美洲事务的原则。

1823 年 12 月 2 日,门罗宣言。英国没有公开表明反对的态度。神圣同盟各国均表示反对门罗宣言的主张,但由于掌握海洋霸权的英国接受了门罗宣言,武装干涉拉美独立运动的谋划最终没有付诸实施。门罗宣言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维也纳体系已陷入分裂的危机,也表明维也纳体系的作用范围受到限制,被排斥于美洲体系之外。

二、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1830 年法国七月革命。1830 年 8 月,比利时革命。10 月,宣布独立。这削弱了荷兰在欧洲体系中的意义。1831 年 6 月,萨克森-科堡的利奥波德亲王获得比利时王位,即利奥波德一世。11 月 15 日,五强在伦敦签订议定书,承认比利时完全独立,并宣布比利时为永久中立国。1830 年 11 月,波兰起义。1831 年 3 月,俄国出兵波兰,将波兰并入俄国版图。

三、东方问题的凸现

东方问题源于奥斯曼土耳其的衰落,故其本质是列强对土耳其帝国的侵略和争夺,特别是对土耳其领土的蚕食,及这种侵略和争夺欧洲国际关系,特别是对欧洲大国均势的影响。

东方问题影响大国均势的主要因素:一是领土均势因素,因为维也纳体系没有对土耳其的领土做出安排和保证;二是地缘政治因素。前者主要表现为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后者主要体现为对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海峡控制权的争夺。1821 年 3 月,希腊本土爆发反土耳其苏丹统治的民族起义。1822 年 1 月 13 日,宣布希腊独立。神圣同盟在维罗纳会议上谴责希腊起义。

英国支持希腊起义,1823 年 3 月 25 日,英国承认希腊独立。1826 年 4 月,英俄《彼得堡议定书》。1827 年 7 月,法加入英俄协调。三国《伦敦条约》强制土停战。普奥孤立。神圣同盟对英一致协调体的解体,维也纳体系已经四分五裂。1830 年 2 月 3 日,英法俄《伦敦议定书》,废除土对希腊的宗主权,宣布希腊独立,受三国保护。希腊成为独立民族国家。

1840 年 7 月,英俄普奥土签订第一次《伦敦协定》协定使俄国在土享有的优势受到削弱,法埃在近东的地位也遭到打击。1841 年 7 月,英法俄普奥与土签订《伦敦海峡公约》,条约的多边性质将两海峡置于国际共管的地位,从而排除了由俄国单独控制的可能性。

第四节维也纳体系的瓦解

一、1848 年欧洲革命

二月革命对维也纳体系的含义,不仅是在原则上推翻了反法国大革命的正统秩序和反法国霸权主义的均势秩序,更在于它在事实上为法国民族扩张主义势力的崛起扫清了道路。 1849 年 2 月,罗马推翻教皇的世俗政权建立共和国。波拿巴则借机扩张势力,将军队开进罗马,恢复了教皇的统治,加强了法国在意大利中部的势力。俄普奥先后承认法兰西共和国和第二帝国。维也纳条约体系对法国的约束正走向解体。意大利、奥地利革命先后被镇压。欧洲正统秩序瓦解在即。

二、克里米亚战争

战争的导火索为圣地问题。1842 年,法国要求恢复对圣地教堂的管理权,俄反对。1852 年,法俄争执再起。1852 年 2 月,土苏丹迫于法国压力,同意把伯利恒教堂的钥匙交给天主教会掌管。俄以苏丹偏向法国为由,向土施加压力,企图索取更多的权益,重新恢复俄在东方问题上的优势地位。1853 年 5 月 5 日,苏丹被迫承认东正教会在圣地的主要地位。但俄进而要求土签订条约:确定由俄国保护土境内的东正教会和所有 1200 万东正教徒。 1853 年 6 月 1 日,俄对土不宣而战。1853 年 10 月,土对俄宣战。11 月,俄正式对土宣战。 1854 年1 月 4 日,英法联军占领克里米亚。1856 年 3 月 30 日《巴黎和约》。俄国遭到削弱,反法一致的联盟彻底瓦解,欧洲均势格局也暂时由英俄居优势转变为英法居优势的均势。维也纳体系走到尽头。

第四章德意志的统一和俾斯麦体系

学习提示: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标志着维也纳体系的崩溃,及支配欧洲政治的大国的移位和新的国际格局的出现。俾斯麦的成功基础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力量的飞速发展。他在德国跨入强国之列时下台,根本原因在于“德国诸阶级之间的力量分歧和冲突”,及其内外政策的失败。1870 年代后期的俾斯麦的对外政策,具有欧洲争霸的性质,力图摧毁法国,为此而“拉拢”俄国,阻止法俄接近‘拉拢奥匈帝国,阻止俄国向欧洲西部和南部扩张;加剧英俄在世界各地的对抗,是为“大陆政策”。俾斯麦的外交没有阻止俄法接近,海外扩张又受到英国排挤。对内政策遭到反抗。俾斯麦体系是一种高度集权型的国家体系,体系之外的国家则处于分散状态。这一体系的形成,使得欧洲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质的变化,使 1870 年代后欧洲国际形势更加紧张与错综复杂。法俄同盟的成立标志着俾斯麦结盟体系的终结。

学习要点:

1、19 世纪德意志和意大利两国的统一及其方式比较。

2、俾斯麦结盟体系的形成与调整。

3、俾斯麦体系瓦解的原因。

4、德国的崛起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一节意大利的统一

一、意大利统一运动的兴起

封建割据状态阻碍统一民族市场的形成,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利,反对外国统治和国家分裂,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和成立近代民族国家是历史性的要求。

统一运动中的两个政治派别和两条道路:一是以马志尼和加里波第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它以中小资产阶级为基础,并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主张通过民族革命战争,采取“自下而上”的形式,推翻各封建王朝,驱除外国侵略势力,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起义多次失败后,转而依靠恐怖手段,导致内部分裂。二是由大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联合在一起的自由派。主张“自上而下”地进行改革,力图通过资产阶级和贵族地主的妥协,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国家来实现意大利的统一。

二、普隆比埃协定和法、萨、奥战争

1852 年 11 月,自由派领导人卡米洛.加富尔(1810-1861)出任撒丁王国首相。公开支持和利用民主革命派反对奥地利,以达到在撒丁王国的领导下,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来统一意大利的目的。意大利的统一还需实行与其他欧洲大国结盟的政策,以孤立奥地利。 1858 年 7 月 20 日,加富尔与拿破仑三世在普隆比埃秘密订立反奥军事协定。1859 年 4 月 29 日,奥军侵入意大利,法撒对奥宣战。奥陷于国际孤立,并兵败。意大利起义不断,革命运动高涨。

三、对中意大利的归并

1860 年 3 月,中意大利四邦公民投票赞成合并。撒丁国王不久宣布四邦为撒丁领土。四、对南意的归并和意大利王国的建立

1860 年 4 月,西西里岛起义。加里波第率红衫军支援。9 月,南意大利解放。10 月,全民投票同意南意大利并入撒丁。1861 年 2 月,都灵第一届意大利议会,宣布成立意大利王国。定都佛罗伦萨。

五、意大利的最终统一

威尼斯处在奥地利统治下,罗马在教皇国统治下,并有法国军队驻守。在如何完成最终统一问题上,仍有两条道路的斗争。加富尔认为解决威尼斯问题将意味着和奥地利再次开展,对此,意大利力不从心。他继续实行孤立奥地利的政策,等待时机。罗马问题,武力夺取可能引发天主教国家的反对,加富尔劝说教皇放弃世俗权力、与拿破仑三世协商促使法国撤兵未果。民主派决定以武力收回威尼斯和罗马。加里波第组织志愿军,马志尼准备起义。1866 年 10 月,意奥《维也纳和约》,意大利获得威尼斯。1870 年,普法战争,法军撤离。9 月,意军开进罗马。10 月,公民投票,罗马被合并于意大利王国,教皇被剥夺世俗权力,避居梵蒂冈。1871 年 7 月,意大利迁都罗马,最终实现统一。

第二节德意志的统一

一、19 世纪中叶的普鲁士

政治分裂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统一的两条道路:“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大德意志方案”与“小德意志方案”。

二、丹麦战争

1861 年,威廉一世(1861-1888)即位。1862 年 9 月,俾斯麦任首相。对内军事改革,对外王朝战争。普奥联合。奥以此减弱普独自维护德意志利益的影响,列强将之视为防止普吞并两公国的保证。 1864 年 1 月,普奥缔结军事同盟,对丹麦作战。 10月 30 日,《维也纳和约》:丹麦将三公国交由普奥处理。

三、普奥战争

1866 年俾斯麦宣称奥地利破坏《加斯泰因公约》,于 6 月 7 日令普军开进荷尔斯泰因。俾斯麦为防止法国干涉,保证日后争取奥地利,停止进军维也纳。接受法国调停,提出温和停战条件:解散德意志邦联;奥地利退出德意志,并同意建立以普鲁士为盟主的德意志联邦。 1866 年 8 月,普奥《布拉格和约》。1867 年 2 月,北德意志联邦议会正式开幕。4 月,通过德意志宪法草案。普鲁士国王任联邦主席,统领军事与外交大权,俾斯麦担任联邦的宰相。四、普法战争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俾斯麦首先要巩固北德意志联邦,争取南德四邦,唤起全德爱国热情。在外交上,利用列强矛盾孤立法国,使其他国家在普法战争中支持普鲁士或保持中立。1866 年 8 月,南德四邦与普鲁士结成抵御法国的攻守同盟。1867 年,南德四邦又加入关税同盟。利用俄法在东方

问题和波兰问题,以及俄奥在巴尔干问题上的矛盾,推行媚俄政策。1868 年 3 月,普俄秘密协定:一旦普法开战,俄国将陈兵奥地利边境以防止法奥结盟;作为报答,普鲁士则同意终止黑海中立法,并保证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永不为奥地利所有。意大利因为法国庇护罗马教皇国,阻挠意大利统一而不满。俾斯麦以推托策略应对拿破仑三世索要普奥战前俾斯麦对其作出的“补偿”。俾斯麦设外交陷阱,让法国驻柏林大使贝内代蒂将法国的领土要求写成书面材料,然后展示给国际社会,激起英俄对法国的不满,使法国陷于外交孤立。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为俾斯麦推动普法冲突创造机会。1871 年 1 月 18 日,德意志帝国在凡尔塞镜厅宣告成立,威廉一世加冕称帝。1871 年 5 月 10 日,德法《法兰克福和约》。和约对法国是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对德国则是一个掠夺性条约。

第三节俾斯麦体系的建立

一、1873 年三皇同盟

普法战争后,俾斯麦的外交策略是尽可能地孤立法国,防止欧洲其他大国与法国结盟。由于英国的格拉斯顿内阁对大陆事务持孤立主义态度,俾斯麦认为关键是处理好德、俄、奥三国关系。1872 年 9 月 6 日,三皇在柏林会晤。除了一致表示反对社会主义国际的革命运动以外,并未产生一项共用的政治协定。但俄奥两国外交大臣却达成了若干口头谅解:奥国保证不支持波兰民族运动以及两国希望维持土耳其现状。 1873 年 6 月,俄奥签订《兴隆堡协定》。 10 月,德国加入该政治协定,结成三皇同盟。

二、东方问题的再起与俄土战争

1875 年 7 月,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爆发反土耳其专制统治的基督教农民起义。斯拉夫人的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给予支持。奥担心巴尔干出现一个由俄国支持的大斯拉夫国家,从而阻塞其唯一的向东南扩张的通道,因此支持土对巴尔干属地的统治。俄则支持巴尔干斯拉夫人从土耳其那里获得自治或自立,但为了避免在克里米亚战争时的孤立状态,俄也准备与奥就巴尔干问题达成某种谅解。德国出于维护三皇同盟的需要,赞成俄奥达成妥协。 1878 年7 月 13 日,《柏林条约》。近东实现权力的再分配,东方问题暂时得以缓和。但三皇同盟由于俄奥在东方问题上的矛盾而逐渐失去了协调彼此间关系的作用。为继续控制欧洲局势,俾斯麦走上与别国秘密结盟的道路,并一度建立起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结盟体系。

三、1879 年德奥同盟

柏林会议标志着俄奥协调的失败,欧洲君主联合的三皇同盟动摇。德俄关系也倒退。俄国宰相哥尔恰科夫对俾斯麦不满,认为柏林会议是俾斯麦主导的反俄行动。俾斯麦先着手巩固德奥关系,以此迫使孤立的俄国放弃反德立场回到王朝欧洲联合的大陆上。即使俄转而寻求法国支持,德奥同盟也可进行抗衡。奥也有意与德国签订共同抵制俄国侵略的防御性条约。1879 年 10 月 7 日,《德奥同盟条约》。德奥加强了抑制俄国侵略的力量。对德国而言,如法国进攻德国,可获得奥善意中立;如俄法联合进攻德国,可获得奥援助;又不需要承担奥主动进攻俄国时的援助义务,从而避免自己因奥扩张政策而卷入与俄国战争。德国从一开始就取得对该同盟的主导权。

四、1881 年三皇同盟

英是俄在近东及亚洲的主要敌人。俄有意与德奥订立条约以保障其近东利益,摆脱孤立的地位。1881 年 6 月 18 日,《三皇同盟条约》。新三皇同盟增加了彼此在安全保障方面应尽善意中立的条款。德国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时可以获得俄、奥的中立;俄国在与土或英国交战时可以获得德奥的中立;奥则可以在与意大利发生冲突时避免俄国的干预。俄国还赢得了德奥对其在巴尔干和海峡问题上的谅解。

德国使欧洲三大君主国重新聚合起来,并恢复了对俄奥关系的某种控制,从而也恢复了对欧洲政治局势的控制。

五、1882 年德奥意三国同盟

1870-1880 年代,意大利扩张目标:一是伺机从奥手中夺回原属于意大利的特兰提诺和的里亚斯特;二是将临近意大利的北非纳为自己的殖民地。但难以实现。意大利德普雷提斯内阁决定与德奥结盟换取支持。俾斯麦对法俄接近迹象担心三皇同盟不足以保证德国的绝对安全,赞成与意大利结盟。1882 年 5 月 20 日,《三国同盟条约》。三国同盟是一个针对法俄的同盟。对德国而言,不仅可以借此加强牵制俄国的力量,而且进一步孤立了法国。对奥来说,不仅可以在未来的俄奥战争中获得意大利的善意中立,而且可以不必担心意收复领土的要求。意则通过与德奥结盟加入在欧洲占据主导地位的君主国家阵营,摆脱了危险的孤立,并提高了大国的地位。

第四节俾斯麦体系的调整与瓦解

一、保加利亚危机和三皇同盟的终结

保加利亚亚历山大大公力图摆脱俄国控制,保俄关系紧张。1885 年 9 月,东鲁米利亚爆发反土起义,自行宣布与保加利亚合并。沙皇亚历山大三世(1881-1894)不能容忍一个不听命于俄国的统一的保加利亚的存在,要求列强施加压力,迫使亚历山大大公解散保的合并。1885 年 10 月,君士坦丁堡会议,俄国建议恢复《柏林条约》规定的现状。俾斯麦支持俄奥合作。1886 年 8 月,俄利用保国内亲俄势力发动政变,废除亚历山大大公。但保摄政当局在英奥支持下对俄进行抵制。

1887 年 7 月,保另立斐迪南为保加利亚大公,俄失去对保的控制。奥同英抵制俄在保恢复控制的努力,使两国关系恶化。俄将奥视为它在巴尔干扩张的主要障碍,奥则认识到三皇同盟根本不足以遏制俄的扩张野心。俄奥在巴尔干扩张利益的对立性注定了俾斯麦强求俄奥合作的努力将归于失败。1887 年,《三皇同盟条约》期满未续,俾斯麦体系重要一环脱节。

三、法德关系危机和 1887 年《三国同盟续约》

保加利亚危机期间,俾斯麦担心法国趁机进攻德国。为吓阻法国,俾斯麦采取加强德国军事力量的威胁手段。俾斯麦决定加强德奥意三国同盟关系,以确保德国的安全。意也有意续订三国同盟条约以获益。

1887 年 2 月 10 日,《三国同盟续约》。通过《三国同盟续约》,意在条件允许时若主动对法开战,将得到德国的援助,这使得三国同盟演变成具有侵略性的军事同盟。

三、两次《地中海协定》和《再保险条约》

俾斯麦构建结盟体系的重要考虑:希望通过英意和英奥之间的协约联系,将英国也拉入到牵制法俄的路线上来。英意在地中海存在着遏制法国的共同利益,英奥在巴尔干问题上也存在遏制俄国的相同立场。如果英国加入反法俄阵营,德国就可以在地中海和近东调动起足够力量对付法俄,同时又赋予德国与法俄交往时更大的回旋余地。

英虽与法俄有利益矛盾,但不信任德国。首相索尔兹伯里洞察俾斯麦想把对抗法俄的责任推至英国身上而自己坐收渔人之利的意图。他认为英国的政策是既要反对法俄的扩张野心,又要避免卷入与法俄的冲突。他主张与意奥只订立一种不承担明确援助义务的协定,并将范围界定在维持地中海地区的现状。1887 年 2-3 月,英意奥以互相交换照会的形式达成了第一次《地中海协定》。12 月,三国又以照会形式达成了第二次《地中海协定》。德国虽没有参与这两个协定,但通过其盟国意奥的参与而间接地实现了与英国的非同盟性联合。

但由于协定条款规定了英国承担义务时的模糊性,又揭示了英德合作的有限程度。俾斯麦希望与俄国订立协定,获得三皇同盟所规定的俄国杂法德战争时采取善意中立的保证。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也有意从德国那里获得其在巴尔干和海峡问题上的支持。

1887 年 6 月 18 日,《再保险条约》。自三皇同盟终结后,俾斯麦借助《三国同盟续约》、两次《地中海协定》和《再保险条约》,实现了对其结盟体系的调整,而其目标就是要牵制法俄的力量,阻止法俄结合,确保德国在欧洲大陆占据支配地位。但调整后的结盟体系仍很脆弱。

首先,法德、俄奥之间存在着根本对立矛盾,俾斯麦对此始终未能解决。由于德奥间存在同盟关系,一旦俄与德关系再恶化,它就极有可能寻求与法国联合。其次,英国态度暧昧。英国虽与法俄在殖民扩张上有矛盾,但它宁愿信奉自身实力也不愿依靠大陆结盟。俾斯麦如不能很好地处理与英国的关系,其大陆结盟体系的前景仍是未知数。最后,结盟体系深深打上了俾斯麦个人的烙印,反映了他联合奥意、拉拢俄英、孤立法国的策略思路。这一思路有待于德国政府继续通过卓有成效的外交去实践。但自威廉二世(1888-1918)上台后,俾斯麦与之政见冲突不断。1890 年 3 月,俾斯麦被迫辞职。新内阁的政策措施开始与俾斯麦拉开距离。此后,英德矛盾不断上升,法俄不断靠拢,结盟体系遂趋于瓦解。

四、德国的外交“新路线”与法俄同盟的建立

1890 年 3 月接替俾斯麦出任德国宰相的卡普里维声称,在外交上要奉行不同于俾斯麦时期的“新路线”。认为德国必须正视俄国的敌意和法俄结盟的可能,主张放弃与俄国的妥协,转而全力加强与英国的联系,以抗衡法俄集团。

新内阁的第一项外交举措就是取消了与俄国就续订《再保险条约》进行谈判的计划。理由是该条约既不能保护德国免遭法国的进攻,又不能完全排除法德结盟的可能,并承认俄国在巴尔干利益方面的条款还与德国对自己盟国所作出的承诺相矛盾。《再保险条约》的废除促使俄国倒向法国。新内阁极力拉拢英国。1890 年 7 月,德国做出重大让步,与英国签订条约,将其在东非的殖民地桑给巴尔与英国在北海的赫尔果兰岛交换。德国的目标是把英国拉入三皇同盟,或促使英国扩大《地中海协定》中承诺的义务。但英国不想受制于德国,更不想在为意奥承担义务时替它们火中取栗。

英国谨慎处理与法俄的关系,并维持与三国同盟的关系,使自己的对外政策更有回旋余地。新内阁更重视三国同盟的作用。1891 年 6 月,三国提前一年续订《三国同盟条约》。德国为争取将有所动摇的意大利留在同盟内,答应对意在北非地区采取旨在“维持现状”的任何行动都将予以支持。三国同盟的一致对法立场和英国所表现的对三国同盟的支持,促使俄法在1891 年 8 月 27 日达成政治协定。

1892 年 8 月,法俄签订军事协定。1894 年 1 月,该军事协定在两国相继获得批准,法俄同盟成立。法俄同盟成立标志着曾经一统欧洲的俾斯麦结盟体系的终结。

第五章美日的崛起与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的斗争

学习提示:英法在非洲的争夺、英俄在中近东的角逐是比较典型的帝国主义早期瓜分殖民地的斗争。后期的德国与英法俄产生了程度不等的矛盾,对日后国际关系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总体而言,英俄两国是 19 世纪中期侵略和殖民的先锋,两国对霸权的争夺是该时期国际政治的主旋律之一。美日的崛起成为推动全球性国际关系的新因素。19 世纪后半叶和 20 世纪初的国际关系的总特点就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欧洲列强开始了早期的瓜分斗争,美日崛起后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在此过程中,美日正式融入全球体系,推动全球性的国际关系体系最终形成。

学习要点:

1、门罗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其对美国外交地位的影响。

2、日本对东亚国际体系的追求。

3、美日崛起后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特点。

4、美日的崛起对近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一节欧洲列强早期瓜分殖民地的斗争

1869 年 11 月 17 日,苏伊士运河开通。

一、列强对非洲的瓜分

1、英国占领埃及

列强通过向殖民地国家提供贷款和购买其公债进行经济渗透和经济控制。1875 年,英国首相迪斯累里抢先法国低价购买苏伊士运河将近半数的股票,是为英国排挤法国、独占埃及的肇始。英法都想利用埃及财政问题提供贷款和援助以控制埃及经济。

妥协的结果是“双重监督制”,英法派出财政监督共同管理埃及政府的财政。埃及成为英国事实上的殖民地。英国独占埃及使英法矛盾加剧。但为其向东扩张提供了基础。

2、法国占领突尼斯

1870 年代后,法国加强了对突尼斯的侵略。1878 年柏林会议,英德与法达成私下协议。德国为使法国的注意力转移,鼓励法国占领突尼斯,而英国则以法国承认英国占领塞浦路斯为条件同意法国占领突尼斯。1881 年,法国侵入突尼斯。意大利 1882 年与德奥结盟。

3、比利时占领刚果河流域与 1884-1885 年柏林会议

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倡议,1876 年布鲁塞尔“国际地理学会议”,实为瓜分非洲的会议;1878 年,在比利时成立“国际刚果协会”。经过秘密协商,斯坦利于 1879-1884 年打着国际刚果协会旗号进行第三次探险,与当地酋长签订“保护条约”,建立商站,使利奥波德二世以协会名义占领刚果河流域。1884-1885 年,柏林国际会议《总议定书》。首先解决刚果河流域归属问题。各国承认刚果河盆地为利奥波德二世私人领地,称谓为“刚果自由邦”,出海口也为其所有。刚果河流域实行自由贸易和通航。“有效占领原则”,对非洲的新领地必须实际占领才有效。“有效占领”原则揭开了各国武力侵略非洲的序幕。

4、英德角逐南非(英布战争)

英国抢先占领了首先发现钻石宝藏的西格里夸兰,并企图独占南非和垄断钻石的开采。英国在非洲的扩张政策是实现“两 C 计划”。1882 年,德意志殖民协会成立。1883 年在西南非洲获得第一块土地。德国占领德属西南非和东非后,试图将二者连成一片。

5、英法在西非和东非的冲突

英国在非洲的目标为“两 C 计划”计划,法国则是从佛得角到索马里的“V-S 计划”。1895 年 3 月,英国警告法国,声称英国势力范围包括整个尼罗河流域。法国上尉马尔尚的探险队与 1898 年 7 月到达尼罗河上游的法绍达村,并宣布“有效占领”。9 月,英国基钦纳率的远征军到达。“法绍达”危机。1899 年 3 月,英法协定:法国承认英国的势力范围包括苏丹南部和北尼罗河流域,而英国则承认法国占有苏丹以西的赤道非洲。法国势力被彻底排除在尼罗河流域之外,英国则完全占有埃及。

6、意大利在东非的扩张

1894 年,意入侵埃塞俄比亚,惨败。1889 年起,在索马里南部使一些小国成为其保护国。1908 年,宣布所占领的地区为意属殖民地。

7、英德在东非的争夺

1880 年代初,德国远征军到东非探险。1885 年,“德国东非公司成立”。英国则在“英国东非公司”组织下派军深入东非内陆与德争夺。中心在乌干达。1890 年,英德《黑尔戈兰条约》,划分在东非的势力范围。

二、列强角逐近东

考研微生物学笔记沈萍版

主要内容大豆的结构与成分?传统豆制品的生产?豆乳制品?豆乳粉及豆浆晶的生产?大豆低聚糖的制取及应用?大豆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应用?大豆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大豆的结构与成分第一节一、大豆子粒的形态结构及组成? 二、大豆的主要化学成分?碳水

化合物1.? 大豆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人 体内的的消化酶不能分解水苏糖、棉子糖,但它们是人体肠道内有益菌-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对人体生理功能提高有很好的 作用。大豆中的不溶性碳水化合物?果胶质、纤维素纤维有延缓 食物消化吸收的功能,可以降低对糖、。保健功能中性脂肪和胆 固醇的吸收,对人体产生 2.蛋白质?分为清蛋白和球

蛋白,其中球蛋白占到90%左右,球蛋白中7S和11S 球蛋白之和占总蛋白含量的70%以上。3.脂肪?。18%大豆中脂肪含量约为 4.大豆中的酶及抗营养因子脂 肪氧化酶:对食品影响作用:一是改善面粉色泽,?强化面筋蛋白质的作用,二是产生不良风味。尿素酶:大豆中抗营养因子,含量较高,受热失去活?性;淀粉分解酶和蛋白分解酶:豆粕中;?;,活性丧失90%20min℃:胰蛋白酶抑制剂100处理?:受热失活。

细胞凝集素?. 5.大豆中的微量成分无机盐?十余种,通常是含有钙、磷、铁、钾等的无机盐类。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为主,脂溶性很少。皂苷?抗营又称皂甙或皂素,具有溶血性和毒性,通常视为,但研究表明其对人体并无生理上的障碍作用,养成分反而有抗炎症、抗溃疡和抗过敏的功效。. 6.大豆中的味成分(1)脂肪族羰基化合物(2)芳香族羰基化合物(3)挥发性脂肪酸(4)挥发性

胺(5)挥发性脂肪醇(6)酚酸7.有机酸、异黄酮异黄酮抗氧化。柠檬酸、醋酸、延胡索酸等。.三、大豆蛋白质的性质?溶解性1. 四、大豆蛋白质的变性?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大豆蛋白质分子的内部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功能性质随之改变的现象称为大豆蛋白质的变性。1.酸碱引起的大豆蛋白的变性处于极端的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蛋

校长个人述职报告范文

2019校长个人述职报告范文 校长个人述职报告范文一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 家好! 我叫***,现任***副校长并兼任**小学校长。除积极配合中心校长完成中心校的各项工作外,重点负责五阳学校的领导工作。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局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顺利完成了本年度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自身修养,丰富完善自己。 一年来,我认真学习了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知识,进一步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信念,始终把科学发展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时刻提醒自己,做校长一任,出成绩一方。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荡荡做事,扎扎实实工作,兢兢业业从教,为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奋斗。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一个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不断提高自己理论上的成熟性,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敏锐性,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工作管理和决策上的合理性、科学性。积极带头认真组织参加各类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在学习中,能把所学理论与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探讨和钻研,坚持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用实践去证实自

己对理论的认知,做到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 在学校事务管理中,我一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按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要求办事,实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不独断专横,始终以集体利益为主,从大局利益出发,秉公办事,求真务实,坚持走群众路线,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树立团结和依靠广大教职工,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办好学校的思想意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奋勇前进。 二、完善各类制度建设,全面落实各项工作职责。 学校的发展,靠的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除了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和积极肯干的教师队伍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套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担任校长以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员工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育动态,围绕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完善了教育教学的各类管理制度,建立建全了科学规范的校园管理体制,创建了民主、和谐、团结的领导班子,明确分工,协调合作,以学生为中心,教研为主导,教师为主体,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还积极广泛采纳师生的合理化意见、建议,畅通了学校领导与师生间的沟通渠道。首先,学校实行了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和专职管理人员分工负责,全员管理的模式,把管理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确保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

以淘宝为例的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客户问题

以淘宝为例得客户关系管理中得“客户” 一、淘宝网客户关系特点论述 在淘宝网在线购物得运营模式下,其客户关系与传统模式相比呈现了新型得特征,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淘宝网拥有比传统模式下更为庞大得客户群,其突破了空间得限制,源源不断得将买家吸引到这个巨大得平台上来。从单个卖家得角度来分析,除了拥有庞大得客户资源外,更可以依据淘宝平台所具有得数据管理技术区准确得分析市场与买家需求。 第二,从客户关系细分得角度来说,淘宝平台能够将买家进行过更加科学精确得细分,从而其有着精确地分类目录而满足不同客户得需求。 第三,淘宝网所建立得网络购物模式能够较传统模式带给客户更多得让渡价值。 第四,淘宝网不仅包括了巨大得买家,也有着数目众多得卖家,她们有着不同得特色、信誉及品牌。单个得买家可挑选得空间大,流动性很强,单一得卖家较难建立客户得忠诚度与长期维持现有得客户。因此,卖家应该从特邑、信誉、品牌、情感等多个角度来塑造自己得形象与定位。 第五,在淘宝中买卖双方可以进行实时得互动。淘宝通过平台技术实现了用户之间得即使沟通交流,可提升用户体验,同时也记录了用户信息得重要部分,提升用户满意度与忠诚度。 淘宝得运营平台,具备了实现良好得客户关系所必要得技术、资源、管理方法等基本前提,但同时也应该瞧到淘宝面临着激烈得竞争——如何让促进顾客忠诚?坚持以顾客为中心得理念,并不斷得找到解决得措施才能够为淘宝提供持续得动力。 理立客户资料数据库 客户维护客户关怀、促销信息发布市场组 统计分析,决箕支持 在线销害在线嚴务,几个旺旺同事在线为客户僵供销 矍服务 交易处理!显现销售员同#处理各类改价. 蚩注、修改发货状态、评价等处理工作客报组 配货:调配货物,井核对 配货发货打包:按照打包规范进行操作 发货:安排快递取件发货 售后服务多待客户各类反馈

食品化学复习提纲(回答问题)

二、回答问题 1)试论述水分活度与食品的安全性的关系? 水分活度是控制腐败最重要的因素。总的趋势是,水分活度越小的食物越稳定,较少出现腐败变质现象。具体来说水分活度与食物的安全性的关系可从以下按个方面进行阐述: 1.从微生物活动与食物水分活度的关系来看:各类微生物生长都需要一定的水分活度,大多数细 菌为0.94~0.99,大多数霉菌为0.80~0.94,大多数耐盐菌为0.75,耐干燥霉菌和耐高渗透压酵母为0.60~0.65。当水分活度低于0.60时,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生长。 2.从酶促反应与食物水分活度的关系来看:水分活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是两个方面的综合,一方 面影响酶促反应的底物的可移动性,另一方面影响酶的构象。 3.从水分活度与非酶反应的关系来看:脂质氧化作用:在水分活度较低时食品中的水与氢过氧化 物结合而使其不容易产生氧自由基而导致链氧化的结束,当水分活度大于0.4 水分活度的增 加增大了食物中氧气的溶解。加速了氧化,而当水分活度大于0.8 反应物被稀释, 4.氧化作用降低。Maillard 反应:水分活度大于0.7 时底物被稀释。水解反应:水分是水解反 应的反应物,所以随着水分活度的增大,水解反应的速度不断增大。 2)什么是糖类的吸湿性和保湿性?举例说明在食品中的作用? 糖类含有许多羟基与水分子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具有亲水功能。吸湿性是指糖在较高的空气湿度下吸收水分的性质。表示糖以氢键结合水的数量大小。保湿性指糖在较低空气湿度下保持水分的性质。表示糖与氢键结合力的大小有关,即键的强度大小。软糖果制作则需保持一定水分,即保湿性(避免遇干燥天气而干缩),应用果葡糖浆、淀粉糖浆为宜。蜜饯、面包、糕点制作为控制水分损失、保持松软,必须添加吸湿性较强的糖。 3)多糖在食品中的增稠特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由于分子间的摩擦力,造成多糖具有增稠特性。多糖的黏度主要是由于多糖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产生,还受到多糖分子质量大小的影响。流变学的基本内容是弹性力学和黏性流体力学。食品的流变学性质和加工中的切断、搅拌、混合、冷却等操作有很大关系,尤其是与黏度的关系极大。 4)环糊精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利用环糊精的疏水空腔生成包络物的能力,可使食品工业上许多活性成分与环糊精生成复合物,来达到稳定被包络物物化性质,减少氧化、钝化光敏性及热敏性,降低挥发性的目的,因此环糊精可以用来保护芳香物质和保持色素稳定。环糊精还可以脱除异味、去除有害成分。它可以改善食品工艺和品质此外,环糊精还可以用来乳化增泡,防潮保湿,使脱水蔬菜复原等。

(完整版)食品微生物学复习笔记

革兰氏阴性菌 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 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 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 大肠埃希氏菌(E. coli)常考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志贺氏菌属(Shigella) 变形杆菌属(Proteus), 欧文氏菌属(Erwinia) 革兰氏阳性菌 芽孢杆菌属(Bacillus) 保加利亚乳杆菌(L. bulgaricus) 乳酸乳杆菌(L. lactis) 乳酸杆菌属(Lactoba cillus) 葡萄球菌属(Staphylo coccus) 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 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 微球菌属(Micro coccus) 链球菌属(Strepto coccus) 嗜热链球菌(Strep.thermophilus) 热解糖梭菌(Cl.thermosaccharolyticum) 肉毒梭菌(Cl.botulinum) 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 梭菌属(Clostridium) 真菌 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 啤酒酵母(S. cerevisiae) 假丝酵母属(Candida) 热带假丝酵母(C. tropicalis) 红酵母属(Rhodotorula) 球拟酵母属(Torulopsis) 根霉属(Rhizopus):黑根霉(R. nigricans)、米根霉(R. oryzae) 毛霉属(Mucor) 曲霉属(Aspergillus):灰绿曲霉(A.glaucus)、匍匐曲霉(A.repens)、烟曲霉(A.fumigatus)黄曲霉(A.flavus)、米曲霉(A.oryzae) 青霉属(Penicillium) 食品的保藏 嗜冷菌(Psychrophile)指在0~20 ℃下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10~15 ℃的微生物。海水或极冷地区。适(耐)冷菌(Psychrotroph)0~7 ℃能够生长。7~10d内产生可见菌落的微生物。 嗜中温菌(43 ℃)、产碱杆菌、假单孢菌、链球菌引起冷藏食品变质 兼性适冷菌(eurypsychrotroph):6~10d 形成菌落43 ℃生长、阴沟肠细菌 专性适冷菌(stenopsychrotroph):5d~形成菌落40 ℃不生长、霉实假单胞菌

最新农村小学校长个人述职报告

农村小学校长个人述职报告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农村小学校长个人述职报告第二篇:农村小学校长述职报告第三篇:农村中心小学校长述职报告第四篇:2020年农村小学校长述职报告第五篇:农村完全小学校长述职报告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农村小学校长个人述职报告农村小学校长个人述职报告 一年来,在上级领导和老师的关爱与支持下,我始终认真履行本人的工作职责,思想路线保持与上级一致,坚持原则,依法治校,和谐相处,无私奉献,较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现我想从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述职。 一、虚心学习,注重自身修养 今年年春学期,我还在台马小学担任有61名学生的五年级班主任时,我就感觉到管理好一个班级不单单是努力去做就行,还需要不断地进行理论学习,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秋学期,得到上级领导的信任和支持,我荣幸地来到了派双小学,

在感到压在肩上的重担的同时,更是感到理论学习、自身素质修养的很需要。我积极参加上级各部门举办的培训,如8月28日、29日,我参加了《校长文化气质的养成》和《学校廉政文化》等培训,增长了知识和提高了自身的觉悟,日常学习工作中,结合理论不断激发自身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在工作和学校管理上,我身体力行,顾全大局,不争名夺利,与老师并肩工作,和谐相处,团结群众,研究业务,教书育人。 二、求真务实,提高工作能力 在本职岗位上,我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总结了一些工作经验,能够较好地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办事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提高,保证了学校安全稳定和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爱岗敬业,做好岗位工作 我热爱本职工作,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务。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力求做好本职工作,起到点带面的作用。在我的带动下,教师全力以赴,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团结奋进,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服务学生,服务社会。全校老师无一出现迟到、早退现象,大家勤勤恳恳地在自己的岗位上

校长师德考核个人总结

校长师德考核个人总结 本学期我校在上级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学校以育人为本,发扬开拓进取的精神。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学期,我现将个人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1、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这与开展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因此,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为了更好地巩固创强的劳动成果,我们结合自身的实际,制订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措施,进一步规范要求。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学校组织党员开展以先进性教育为动力,加强党的凝聚力。我们还要求全体党员、教师要严于律纪,敬岗爱业。把握时代的脉搏,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强调师爱的深层次是理解、尊重、信任和包容学生。在以人为本,以爱育人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我们全体的老师们都能把育人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上。对学生尊重、平等、民主、关心。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能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 2、继续在师生中广泛深入开展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十一届人大精神,“xxxx”的教育和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公民教育。经常利用校会、国旗下的讲话和班队课加强学生的个人修养、前途理想、人生价值观、心理健康等教育。同时,结合当前时事形势的发展和新人新事

的典型事例让师生与时俱进,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3、抓好校风的养成。做好学校卫生工作计划,以开展文明班级、卫生清洁标兵评比等一系列活动,扎实地推动师生各方面规范化的养成,使学校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诚信、文明和谐、安全的校园。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有三、四、五年级。全体老师工作做得细致、卓有成效。 4、抓好班级工作。各班主任和科任基本上形成自主管理、协调发展、诚信互助、亲力亲为的局面。在本学期老师们都能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开展工作的。能密切注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做好后进生的转化辅导工作。 5、积极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本学期我们开展活动有:(1)帮助益林小学一年级学生捐款活动;全校师生共捐款370元。(2)“拒绝零食、从我做起”签名;(3)突发事件安全紧急疏散演练。(4)六一节有村委会和学校共同组织小学生游园活动。 1、本学期学校师资队伍的变化情况较小,教师队伍比较稳定、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理想责任、形象、能力、为人师表意识;廉洁从教意识;教学质量意识;团结、协调、凝聚的意识有所增强。老师们基本上形成健康

食品工艺学笔记

食品工艺学(考试科目) 填空20分(1分/空)——20空 选择8分(1分/个)——8个 名词解释15分(3分/个)——5个 简答题25分(5分/个)——5个 问答题16分(8分/个)——2个 计算题16分(8分/个)——2个 总分100分 复习要点 还原糖易于氨基酸和蛋白质发生美拉德反应,对产品的颜色和风味带来影响。为什么糖液浓度一般控制在55%-65%? 糖液浓度大于70%时,粘度较高,生产过程中的过滤和管道输送都会有较大的阻力,在降低温度时容易产生结晶析出; 浓度较低时,由于渗透压较小,在暂存或保存时产品容易遭受微生物的污染。淀粉: 防止糊状措施: 1、控制好原料的成熟度 2、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 P10——果胶种类及其加工特性 种类:原果胶、果胶和果胶酸(根据果胶分子中的羧基被甲醇酯化的程度,可以将其分为高甲氧基果胶和低甲氧基果胶。) 加工特性: (1)果胶溶液具有较高的粘度 (2)果胶是亲水性的胶体,其水溶液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形成凝胶。 (3)果汁的澄清、果酒的生产 P14——单宁的加工特性 加工特性:涩味 变色 与蛋白质产生絮凝 P22——糖苷类物质及其相关特性 (一)苦杏仁苷 1、存在:多种果实的种子,核果类原料的核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较多。 2、特性:产生氢氰酸,加工时应除去。C20H27NO11+2H2O→2C6H12O6+C6H5CHO6+HCN (二)橘皮苷(橙皮苷) 1、存在:柑橘类果实中普遍存在,皮和络含量较高,其次在囊衣中含量较多。 2、加工特性: 1)柑桔类果实果味的来源,含量随品种及成熟度而异。 2)水解 C8H34O15+2H2O→C6H14O6 + C2H12O6 + C6H12O5 补充:桔皮苷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 (三)黑芥子苷 1、存在:普遍存在于十字花科蔬菜中,芥菜、辣根、萝卜中含量较多。 2、加工特性 1)具有特殊苦辣味 2)水解:C10H16NS2KO7+H2O→CSNC3H5 + C6H12O6 + KHSO4

中心学校校长述职报告DOC

述职报告 马洪军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首先感谢教育局几位领导冒着烈日莅临我乡指导工作。我们都是一家人,客套话就不再多说,下面我将一年来的思想及工作情况做一些简要的汇报,请大家批评指正。 2013 年11 月,我奉命从巴藏沟中心学校到古城中心学校任职至今,屈指算来,多半年了。这半年,是中心学校较为艰难的半年,经济压力大,教育质量低,社会期望高。如何摆脱困境,确保全乡教育进一步向前发展,成为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基层学校领导,我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改变现状,为古城的老百姓服务,重要的不是自下而上的要求,而是自上而下的垂范。在这有限的二百来天里,我以教育局各种工作指导精神为准绳,身先示范,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努力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推进养成教育,全校呈现出教师敬业爱岗、潜心教研,学生勤学奋发、锐意进取的崭新局面,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悉心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做到以人格影响人格学习是永恒的主题和终身的任务,是行动的先导,这对于我这个从事学校管理工作的校长来说,只有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形势。 1、及时、认真地学习教育局各种文件和会议指示精神,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每天第一时间打开教育网站查看最新信息,收看电视新闻,阅读党报党刊,真正把自己的思想集中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摆正自己的位置,对教师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 2、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中心学校校长在全乡中小学校发展中处于决策地位,在全乡教育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我坚持看阅《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杂志,通过电视、互联网等信息渠道了解教育的前沿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观念,及时把握教育潮流,始终走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 二、廉洁自律,勤政务实,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做到以人格塑造人格

浅论奔驰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 院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系别:经济管理系 专业:市场开发与营销 班级:2011级 姓名:Bocker 学号:07号

日期:2013年6月6日 浅论奔驰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 摘要:当今汽车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广大汽车公司这正在这激烈的竞争中谋生存发展。奔驰汽车是世界著的高档消费品汽车品牌,也在不断地努力发展壮大自己。本文从奔驰公司的客户管理这一角度进行探讨怎样去识别客户,怎样同客户进行互动,如何科学地设计客户管理系统等。 关键词:奔驰汽车,客户管理,CRM系统 一、奔驰公司简介 奔驰公司是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之一,创立于1926年,创始人是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它的前身是1886年成立的奔驰汽车厂和戴姆勒汽车厂。1926年两厂合并后,叫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现在,奔驰汽车公司除以高质量、高性能豪华汽车闻名外,它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客车和重型载重汽车的生产厂家它是世界上资格最老的厂家,也是经营风格始终如一的厂家。奔驰汽车公司已成为了德国第一大汽车公司,目前拥有12个系列,百余种车型,年产量达到了近百万辆。 在全球最大汽车工业公司中,奔驰公司仅次于美国的通用、福特和日本的丰田而居第四位,这一串的数字说明奔驰公司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实力和地位,尤其是其经过了百年的风雨仍能保持强大的生命力更是叫人惊叹不已。今天奔驰汽车已是高质量高档次高地位的象征。它不仅已成为社会名流必备的道具,甚至许多国家都采用奔驰汽车作为外交用车的标准车辆,“奔驰”已成了名副其实的名牌。

二、奔驰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 为了更好地提高奔驰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奔驰可以从客户管理这方面入手。 (一)识别客户 为了更好地识别客户的身份,奔驰公司应做到的是要把客户的购车情况与个人的资料链接起来,这对于售后服务以及留住客户,推广产品都有极大的好处。 奔驰顾客的识别标志应是: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 采用这个识别标志可以在客户在购买汽车的售后服务中能很好地识别出客户的购车的情况问题,在客户通过通讯工具联系到客户服务后台时能第一时间获取客户的信息以便更有效开展售后服务工作。 (二)区分客户 目前,客户识别和分类的指标有很多,常用的有收入、市场份额、客户经营状况、资信信誉度、忠诚度、满意度等。不管是按哪个指标对客户进行分类,分类结果的各个等级之间的距离都应该根据奔驰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奔驰公司自身的评判标准来确定。 定性的客户识别。这是宏观上对企业所有的目标客户进行识别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不同客户所认知的价值的侧重点不同对客户进行的分类。根据这客户价值的不同,可以把客户分为三类,(1)VIP客户;(2)主要客户;(3)普通客户;(4)小客户。 (三)客户互动 通过互动、对话来建立对客户的了解,知道什么时候该提供什么东西,才能让客户心甘情愿地与企业合作。相关资料积累得越多,掌握客户的精确性就越准,应对不同挑战所提出对策的有效性也就会越高,从而降低风险,提高企业利润。 把客户划分为最最有价值客户与一般价值客户。这对这两种客户,我们要为其设置好相对应的沟通的渠道。 (四)规模定制 奔驰属于高档的品牌,奔驰公司年产汽车百万辆,其中轿车只限量生产五十五辆,这是为了保证高质量和"物以稀为贵"奔驰汽车公司的总部设在斯图加特,在总部内设有庞大周全的接待设施。少而精的奔驰轿车总是供不应求,所以订货

中心学校校长年度工作总结

范文:________ 中心学校校长年度工作总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7 页

中心学校校长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教育主管部门、中心学校和地方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我校全体教职员工克难奋进,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原则,依法治校,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注重自我修养。 注重理论学习,努力增强党性观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积极参加上级各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身体力行,激发自己的政治责任感和奋发进取的精神,不断朝着新的目标奋进。在工作和事业面前,顾全大局,认真执行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定,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积极创设优越的学校品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忠于职守,政令畅通,保证学校班子与上级组织高度一致,始终严格要求,在思想上、政治上、业务上不断地完善、更新,真正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牢固的群众观。 二、求真务实,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经过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够较熟练地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办事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保证了本岗位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在日常的各项工作过程中,没出现过错误。平时我能积极主动地参加校长理论知识培训,建立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学校管理思想。及时地帮助教师处理好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指导他们如何处理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方法,深受教师和家长的好评。进而使学校教育教 第 2 页共 7 页

学工作得到了规范、健康的发展。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务,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总是想方设法、竭尽所能予以解决。在我的带领下,大家全力以赴,认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保证了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尽职尽责,扎实工作。 (一)建全完善一支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做到职责分工明确,关系明确,实行政务、校务公开工作。定期召开教师大会,集广大教师的民主意识,决策学校的发展。 (二)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抓核心工作,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继续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狠抓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针对农村家庭教育相对薄弱的诸多因素,学校召开专题研讨提高教学质量协调会,多方研究,制定方案,落实措施。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教学质量有了长足的进步。 (三)建立完善学校安全防护体系。学校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把师生的安全当 作一种文化来抓。我校平时充分利用班会、队会、板报、向家长下发《给家长的一封信》、防灾救灾演练等形式,加强安全卫生教育,进行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以防盗窃、防火灾、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防各种意外事故为重点,广泛开展了安全教育活动。加大了安全常规工作的检查和整改力度,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并尽快排除。校园实行封闭管理,严格学生接送制度,制止一切 第 3 页共 7 页

食品三级(微生物笔记)

第八单元细菌检验基础知识 8.1 细菌的分类 微生物的种类按其结构、组成等差异,分为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等三类。(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经典的传统分类法,按界、门、纲、目、科、属、种、型、株。 8.2 细菌的形态学及形态学检查法 细菌形态与结构主要指细菌的大小、形状、排列及超微结构。细菌的结构与其生理功能、致病性、免疫性有关。 8.2.1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旋菌。(杆菌是最常见的形态) 2 细菌的大小 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微米(μm);球菌以直径表示大小;杆菌以长与宽表示大小。 菌龄与细菌大小的关系受许多因素影响,主要与代谢废物的积累及培养基中渗透压上升等因素有关。 3 细菌的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鞭毛、菌毛、荚膜、芽孢等。 8.2.2 细菌形态学检查法 分为不染色标本检查法和染色标本检查法。 不染色标本检查法:主要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 染色标本检验法:主要用于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及荚膜、鞭毛、芽孢等。 细菌学中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是革兰氏染色法。同一科的细菌革兰氏染色反应相同,如芽孢杆菌科细菌全是G+,肠杆菌科细菌全是G-。大多数病原性球菌属于G+,大多数病原性杆菌属于G-,病原性弧菌是G-。 8.3 细菌的生理学 研究细菌的营养、代谢、生长繁殖等生理活动规律及其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 8.3.1 细菌的主要理化性状 1 细菌的化学组成 主要包括水、蛋白质、糖类、脂类、无机盐、核酸和维生素等。 (1)水分:占细菌质量75%-85%,芽孢约40%,细菌繁殖体内主要是游离水,芽孢内主要是结合水。(2)固形成分:占菌体质量15%-25%,有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和无机盐类等。在固形成分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占90%-97%,其他元素占3%-10%。 2 细菌的物理性状 (1)带电现象:G+等电点低,均为pI 2-3;G-等电点高,约为pI 4-5。 (2)多相胶体:细菌原生质中具有多种蛋白质,其成分结构各不相同,为多相胶体。 (3)表面积大:有利于细菌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产物,因而细菌代谢活跃,繁殖速度很快。 (4)布朗运动:无鞭毛的细菌在溶液中,因受到分散酶分子的撞击,发生不移动位臵的颤动,叫做布朗运动。 (5)细菌的光学性质:细菌菌体呈半透明状态,光线照射菌体时,一部分光被吸收,一部分光发生散射,所以细菌悬液呈现混浊现象。 (6)渗透性: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都有半渗透性,可允许水分透过,但对其他物质则有选择性的通透作用。

中心学校校长述职报告精选3篇

中心学校校长述职报告精选3篇 第1篇:中心学校校长述职报告中心学校校长述职报告怎么写?以下是咱们给你的范文格式参考。 根据岗位职责请求,在过去的一个学年本人始终牢记服务宗旨,努力践行基层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要务,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平平淡淡糊口,尽心尽力履行岗位职责,努力完成县局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围绕一个中心——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永远是教育的生命线。为大幅度大面积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咱们始终抓住教学质量不放松。一方面坚持利用“地平线教育网”,为师生提供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并亲自担任网站管理员,率先开通博客,同时积极派员外出交流学习,除此而外,还不定期邀请县内名师到金牛传金送宝。另一方面全面强化教师教学过程管理,坚持开展“月底督察期末评估”,跟踪监测教师个体实施教学行为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向过程要质量。 二、贯彻一条主线——强化养成教育 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阶段性目标,引导师生自觉提升自身的内在素养,中心学校先后印发了《金牛镇中小学生礼仪守则》和《金牛镇中小学教师教学责任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推行《金牛镇中小学教师‘十承诺’》,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学生、文明班级”评比,大力开展“一年360日,天天卫生我第一”的卫生保洁评比流动,强力推行学校常规管理“日清周结月评比”,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和“校园健身节”,在原有校园“兴趣小组”的基础上拓展校本课程,努力丰富校园课余文化糊口。 三、夯实一个基础——落实常规管理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学校管理工作规范》和《教学工作规范》,中心学校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金牛镇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请求》、《金牛镇中小学学科教学工作标准》、《金牛镇中心学校“三一工程”实施方案》及《金牛镇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方案》等一系列可操作、易调控、好评估的内部规章文件,全面落实教育教育常规。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增强金牛教育实力、激发金牛教育活力、彰显金牛教育魅力,以县局“一校一品”创建流动为契机,全面启动“一校一品牌”特色学校建设工程。以“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为办学目标,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尝试做好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四、突出一个重点——保障校园安全 长期以来,咱们始终抓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不放松,坚持通过“两会一流动”(周一晨会、周末班会、团队流动),扎实有效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养成教育与训练,把学生守则、行为规范,特别是经过细化了的“学生一日常规”落实到每个班级、每个学生,落实到每个学生每天糊口的每个时段。切实做到了“五有”:升旗仪式后有安全教育,大型流动有应急预案,班会队会有安全内容,放假前有安全警示和温馨寄语,每期板报有安全知识。努力实现“学校安全无事故、在校学生零伤亡”的终极目标。 五、降低一个热点——规范收费行为 学校收费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为规范学校收费行为,中心学校每学期在开学前两天就统一印制好收费一览表并及时予以公示。收费第一天即深入每个收费点,现场察看实际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票据使用、及时专储等情况,同时深入班级访问学生,深入家庭访问家长,让学生上明白学,家长交明白钱,学校做明白帐。一年

中心学校副校长述职报告

中心学校副校长述职报告 20XX年,本人经教育局考核,担任学校副校长一职,分管学校教育教学、教科研、安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工作,涉及面较广,头绪较多。一年来,本人在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班子其它同志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热情支持和帮助下,基本完成一年的工作。下面具体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思路和做过的工作。 一、政治思想 我认为担任副校长一职是大家对我的信任,因而我觉得身上的担子很重。为更好完成这项工作,我在政治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新党章内容,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工作中,坚决履行“三个代表”思想,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上级教育部门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利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提高了工作水平。 二、工作思路及目标 在分管的业务工作和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近一年的工作,我对这项工作有了更深的知识。我觉得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几个思想: 1、以身作则是工作的基础 从担任学校的中层干部到校级领导,这中间虽有一个角

色的转换,但有一条是不能忘记的,那就是各项工作要以身作则,既要做指挥员,同时又要做“士兵”。于是,这一年来,我踏踏实实地落实学校的各项工作。在“做”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其它同志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学到了有价值的工作经验,也吸取了工作中出现失误的教训。一年中,我放弃了许多休息时间,经常早出晚归,基本做到晚上下班巡视全校一周,平时及时处置有关问题,许多重大活动以身作则。通过努力,我的工作也获得了大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2、不断学习是提高工作水平的源泉 要更好地适应分管业务的工作,必须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管理水平。这一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吸收教育教学管理的先进经验。我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行为,新课程标准与教师及学生评价等。自学了素质教育的理论及现代教育技术等。随着“新课程标准”实验的步伐加快,我及时把握课改实验的脉膊,向全体老师传达有关信息,组织安排老师们学习、交流新课程标准理念。通过学习,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指导业务工作的能力。 3、改革创新是开展工作的动力 教育教学等工作,有许多领域值得我们去研究;同时,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不完善的地方也值得我们探讨、改革。因此,在分管学校的教学业务的决策、组织、指

中心学校校长精彩的述职报告

中心学校校长精彩的述职报告 凝心聚力谋发展强化管理提质量中心学校校长精彩的述职 报告我是2020年9月份组织安排到屏山中心校任校长的,在 已往的两年多时间里,在县教育局和屏山镇党委、政府的准确向导和眷注下,我带领中心校全体教职员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办好人民得意的教诲为目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我镇初等教育工作稳步康健向前生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县局组织的历次教学质量监测中,我镇在全县总评均在前六名,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在青年教师大奖赛中,我镇推荐的张雅玲、徐叶两位老师分获市一、二等奖,在小学西席基本功角逐中,校本部张雅玲老师获市二等奖,贺利老师获县三等奖。在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中,校本部钟智老师获市二等奖。在实验教学大奖赛中,我镇新上岗的特岗教师康敬男获市三等奖,在历年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课有精品”活动中,我镇多名教师获得部级、省级、市级、县级优课,2020年我镇被评为市级 先辈单元。在小学品行优质课评比中,房绍芹老师获市二等奖,全镇教师的业务本质有了显着提拔。中心校少先大队获安徽省先辈少先队团体称呼,在历年县少儿舞蹈大赛中,我镇选送的节目每年均获得2个县一等奖或二等奖二等奖,学生的综合本质有了显着的提拔。一年来我们抓好抓实校园宁静工作,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与公安、交警联合加强学校值班保卫工作,为师生创设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与此同时,加强对学生举行宁静教诲,增强其自我防备和自救意识,全镇无一例安全事故产生。中心校2020年被评为市文明校园。一、加 强党组织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前锋模范作

CRM在中国邮政的应用

第一章中国邮政现状和对CRM的需求 1.1 邮政的行业特征 纵观邮政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邮政是作为一种通信方式而产生和发展的。在当今社会,它已经成为一种公用基础设施。邮政作为一种通信方式,与现代电信通信有着本质的区别。邮政通信的显著特点是实物传递,即以实物为信息的载体,通过实物传递,完成信息传递。为了实现实物信息传递,邮政部门建立了庞大的实物传递和运送网路,以从分散到集中,再从集中到分拣的方式,经过收寄、分拣封发、运输和投递等处理环节,完成实物和实物信息的传递。因此,以局所和邮路(包括运输工具)相互联结而形成的邮政通信网是实现邮政服务的物质技术基础。除此之外,邮政还有许多其他啊的特点,其各种特点及主要影响概括如下 1.1.1 邮政的公用性 邮政的公用性主要表现在服务范围的广泛和服务对象的普遍上,它是社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的地位。各国邮政均要求把实现普遍、公平的邮政通信服务,作为邮政发展的宗旨。各国政府都对邮政发展给予了相应的关注,包括指定有关的法规(如邮政法),保障邮政通信的正常进行;对邮政的基本业务,即信函、明信片、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寄递,授予邮政部门专营权;加强对邮政服务水平和资费的管理;对邮政发展进行投资,对邮政亏损给予适当的补偿,给邮政发展以政策扶持等。 1.1.2 邮政的时效性 邮政通信是信息传递,时效是邮政通信的基本要求,是邮政服务有效性的必要保证。邮政通信的时效性主要体现在邮政通信的传递速度和邮政通信时间稳定性两个方面,即迅速、准时和稳定。 为了满足不同用户对邮政通信传递速度的不同要求,邮政开办了特快专递和普通友好增等具有不同传递速度的业务。与此同时,人们还关注邮政通信的时间及时间的稳定性。其实,用户并不是只一味地要求传递速度,他们还希望掌握邮政通信的时间规律性,以便有计划地加以使用。如寄生日贺卡的,希望朋友或家人在过生日的当天收到;寄会议通知的,希望对方在会议召开之前收到;寄月饼的,希望对方在中秋节之前收到等等。因此,用户希望邮政部门能耐够对外公布邮政通信的全程时限。邮政系统在日常运作中,一定要保持稳定的传递速度,保证全程时限的完成。 1.1.3 邮政的服务性 邮政企业实现着对信息和实物的传递,其产品就是服务,服务是邮政企业的一大特点。而服务与货物从设计、生产到销售都有着显著的不同。服务是一种行为或行动,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无形性

校长工作总结

2017年校长工作总结 2017年度,在中心学校领导和本校全体教师同志们的关心、支持、帮助下,我始终坚持认真学习、踏实做事,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原则,依法执校,无私奉献,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作如下总结: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理论学习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近年来,我一直将理论学习作为自身的重要任务,自觉做到勤学多想,努力增强党性观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在工作和事业面前,我历来顾全大局,从不争名夺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业务上不断地完善自己,更新自己,使自己真正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牢固的群众观,为耀德小学的进一步发展尽职尽责。 二、注重求真务实,提高工作能力 本人在目前的工作岗位上已工作了四年,在学校管理方面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德育为首,以人为本,质量强校”的办学思想,以教学常规管理为切入点,依法治校,认真抓好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经过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具备了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比较从容地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组织管理能力、综合

分析能力、协调办事能力和文字言语表达能力等方面,经过多年的锻炼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保证了本岗位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在日常的各项工作过程中,没出现过错。在工作期间,我做到思想领先,讲到做到,处理突发事件迅速,并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三、敬业爱岗,勤奋工作 勤勉敬业是对一名校长的起码要求。我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务,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总是想方设法、竭尽所能予以解决,始终能够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平时我能积极主动地参加校长理论知识培训,建立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学校管理思想。 1、近几年学校管理工作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要搞好学校工作,必须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带领行政一班人,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依法打造稳定、积极、向上的环境,让教职工对校长、对学校政治上有强烈的信赖感,工作上有危机感和责任感。 2、认清形势,树立三种意识 正确树立教师的竞争意识、生存意识、发展意识,探索试行符合校情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形成正确的激励机制。 3、狠抓校风、学风、教风建设 落实德育工作,学校工作以德育工作为首,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落实计划,团结协作,积极开展主题中队会、校园广播之声、国旗下讲话、五项竞赛评比等系列活动。积极推进素质教

2020年中心校校长述职报告文档2篇

2020年中心校校长述职报告文档2篇Report on the work of principal of Central School in 202 0 编订:JinTai College

2020年中心校校长述职报告文档2篇 小泰温馨提示:述职报告是任职者陈述自己任职情况,评议自己任职能力,接受上级领导考核和群众监督的一种应用文,具有汇报性、总结性和理论性的特点,包括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的成绩、缺点问题、设想,从而进行自我回顾、评估、鉴定的书面报告。本文档根据述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2020年中心校校长述职报告文档 2、篇章2:中心校校长述职报告文档 篇章1:2020年中心校校长述职报告文档 XX年中心校校长述职报告 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XX年镇教育办紧紧围绕市局全年二十项重点工作和年度考核目标,科学定位、狠抓落实。全镇教育装备得到全面改善,教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各项工作均取得新成绩。特别是迎接

省督导评估、教学评估和省级示范园创建等工作,受到省市领导的一致好评。下面就本年度工作述职如下: 1、多措并举,努力改善办学环境 一是多渠道争取资金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结合全镇实际,我们坚持“集中财力办实事”的原则,争取资金200余万元,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翟家庄小学完成了办公楼建设;沙洺小学以绿化美化为抓手,倾力打造书香校园;xx幼儿园建成多功能厅;岳庄小学建起了围墙和大门,完善了校园配套设施;xx小学于8月15日实现了整体搬迁,保证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同时我们积极争取仪器设备,全面提高办学水平。五所中心校专用教室仪器设备全面更新换代、上档升级,图书资料大幅增加,学生桌凳得到更新。各校教室分别安装了电子白板、多媒体投影仪和大尺寸超薄纯平电视,建成了科技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舞蹈室等功能教室。二是全面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各校结合实际,按照“班级有专栏、走廊有文化、墙上有标语、校园有亮点”的要求,个性化布置班级、楼道、墙壁、宿舍、走廊和地面,全方位打造校园立体文化。全镇各校的环境文化建设均得到明显提升。沙名小学每个教室都建起了班级管理角;岳庄小学规范了寄宿制管理文化长廊;翟家庄小学的学生作品展示墙内容丰富多彩;西梁庄小学突出了乡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