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书法十分讲究笔法

中国书法十分讲究笔法

中国书法十分讲究笔法
中国书法十分讲究笔法

中国书法十分讲究笔法,“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元人赵孟頫有一句名言“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沿,用笔千古不易。”这种说法虽然有些绝对,但对于注重线条美的中国书法,无论是楷、行,还是篆、隶,都把笔法放在第一位,可见对笔法的重视。

钟繇《用笔法》云:“岂知用笔而为佳也。故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钟繇运用比喻的手法,特别突出了用笔的重要性,认识到书法艺术与一般文字书写的关键区别在于用笔。“用笔”与“流美”的关系,恰如天与地之关系,“天生万物”,用笔是基础,是前提,然后才有书法的“流美”,用笔即是书法艺术美的根本。这种思想来源于《易传》。《易传·彖》曰:“大哉乾元,万物之始,乃统天。”意思是说,万物皆取盛大无际的乾阳元始之气而其开始,它是天的本原。依此比之于用笔,表明用笔是书法的基础和前提,书法美本于用笔。东汉书法家蔡邕的《九势》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矣,阴阳既生,形势出矣。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有人认为钟繇“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的书法思想与蔡邕“夫书肇于自然”的思想是一脉相承,这种观点不可取,因为钟繇强调的是“用笔”,而蔡邕是对书法艺术本体的探讨,与“笔法”是两个概念。

作为一门独立的、完整的艺术,书法首先是一种线条艺术,线条美有其抒情内涵,体现出线条的力度、节奏、立体等美感,而这些审美特征,都需要用笔的轻重缓急、枯湿顿挫来表现。这种观点也充分

体现在钟繇的书法作品如《荐季直表》中,唐代张怀谓其“真书绝妙,幽深无际,古雅有余。”汉魏之际,隶书已是通行的书体,同时又向

楷书过渡。

钟繇既精研隶书,有着书写隶书的深厚功底,同时又创制楷法,这就使他的楷书不能完全摆脱其“母体”的印痕,特别是在笔法上明显带有隶书的特点,字体多横向伸展,压缩纵向的笔画,使字形保持隶书的扁方形状;撇捺也采用开张的构造方式,并保持隶书的波挑磔尾的笔态。在行笔过程中更注意“疾”与“涩”、“行”与“留”,两者相参相和,或急或缓,或轻或重,使得笔意生动,具有变化之妙和音乐般的节奏感。由于他的“楷法去古未远,纯是隶体”的特点,使他的书风具有隶书的“高古纯朴”的风格。钟繇的“故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的美学思想,对后世影响甚大,历代书法家对此都进行不懈的尝试,“发明”了各种不同的“笔法”。宋代书法家黄庭坚《书说》云:“笔力同中有异,异种有同:张长史折钗股,颜太师屋漏痕,王右军锥划沙、印印泥,怀素飞鸟入林、惊蛇入草,索靖银钩画尾,同是一笔。”从中可以体现书法家对“笔法”的不断变革,对书法线条美的永恒追求。

浅谈中国画与书法的关系

浅谈中国画与书法的关系 [摘要] 从艺术最终的目的来说,艺术本来就是人类自由心灵、人类创造力最完整、最伟大的表现。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受书法的影响较大,其绘画技法延用了书法的书写形式。众多画家都在探索以书法入画的各种可能。为此从“书画同源”的角度可以很好地理解中国画与书法的一脉相承的关系,及书画的当代性何以创新、发展。 [关键词] 书画同源字的造型线条性笔墨 在艺术呈现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传统中国绘画和书法应认真加以呵护和继承,并使其成熟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和表现力得以创新发展,以民族性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史上一个重要问题,千百年来,说者甚多,但大都语焉未祥。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一论题是一个因时而异的概念,在书画史的不同发展阶段,各有其不同的外延和内涵。若执着已见,作出结论,就难免以偏概全,从而也就无法理清其间的关系和头绪了。 中国艺术审美形式,延续了中国人的传统审美习惯。中国山水画是我们的先民们在创造文明的过程中,发展了自然美,并给予艺术表现的结果,是文明的进步发展。中国绘画其特殊材料和欣赏习惯,在用笔和表意上,同中国的书法和字的造型有很多相通之处,有“书画同源”之说。 一、早期的汉字与绘画的关系 我们知道,绘画的前提是“应物象形”,也就是对具体物象的模拟;书法的前提则是可供书写的汉字,而汉字的结构原则乃是“六书”。“六书”以象形为首,次为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其中,转注、假借其实是用字的方法并不是构字的原则,而指事、形声、会意,实在也带来某种象形的成分。因此,论书法的起源,实际上就是文字的起源与绘画的关系密切,自无可怀疑。迄今为止,我们所见的古代文字,如甲骨文,钟鼎文之中,每有象形的符号,既是文字,又是图画,我们可以看一些象形文字是怎样组成的: 例如: 日,像已升起的太阳。 月,像上弦月形。 雨,像雨滴自天空而降之形。 山,像山峦起伏之形。 目,像眼睛之形。 口,像人口之形。 羊,像羊头、弯角、两目或耳形。 人,人的侧视形,像头臂身腿之形。 这些象形文字,足以说明画的结构跟书法是很有渊源的。而上古图画,如彩陶、岩画、青铜纹饰等等中,每有近乎符号的形象,即是图画,又是字。 二、中国画与书法用线性 前面说到字的组成是由大自然的一切物象形成的,那么推到魏晋以后,“书画同源”的命题将进入到画法等同于书法。 因为,这一段时期对于书法创作来说,不仅仅需要通过书写的诗文内容来说明问题而更需要通过点画的使转如轻重、疾徐、顿挫、提按等所谓“用笔”的节奏

经典模板 (142)《传统节日》重难点突破

《传统节日》重难点突破 一、课文内容解说 《传统节日》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语言轻快、极富韵律感,充满浓浓节日氛围的课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这七大中国传统节日。这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展现了七大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这些习俗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又不失情趣,更富有仪式感,唤醒了人们内心对传统节日的尊重。 课文共八句话,前七句话每一句分别介绍了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其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是春天里的节日;端午节、乞巧节是夏天里的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是秋天里的节日。第八句话与第一句话前后呼应,表示新一年的春节又来了。全文语言三字一顿,七字一停,读起来长短不一,很有韵律感,朗朗上口,学生乐读易记。 配合课文内容,文中安排了两幅插图:一幅图是几位小朋友欢天喜地贴窗花,一幅是几位小伙子锣鼓振天赛龙舟。那喜笑颜开的眉眼,那尽情挥舞的手臂,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 二、教学目标 这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 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序。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共计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识字读文;学习课文1至3句;写“舟、贴、街、敬、转”5个字。 第二课时:复习1至3句;学习课文4至8句;写“艾、团、热、闹”4个字。 五、教学过程简述 第一课时: l 激趣导入,感知传统节日 l 初读课文,进入传统节日 l 精读课文,品味传统节日 l 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l 回顾上文,引入新课 l 精读课文,品味传统节日 l 整体诵读,体悟传统节日 l 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六、重难点的突破 1.识字教学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一个个学生喜欢的传统节日,创设了本课识字的情境。轻快有节奏的句子,课中要求会认、会写的字就包含其中。一个个佳节纷至沓来,让学生得以在喜庆、愉悦的氛围中轻松识字。 (1)字音归类识字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 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 在书法的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 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它们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 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 经历宋、元、明、清,中国书法成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发展历程秦代书法: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 秦始皇兼并天下,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使之整齐化一,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秦权上刻制的小篆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 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是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结晶。

汉代书法:从公元前二零二年到公元二二零年四百二十六年,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 汉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 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 在隶书成熟的同时,又出现了破体的隶变,发展而成为章草,行书,真书也已萌芽。 唐代书法: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 初唐书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陆柬之等,此后有创造性的还有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钟绍京、孙过庭。 唐太宗李世民和诗人李白也是值得一提的大书家。 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宋代书法:从公元960 年至1279年,三百多年间,书法发展比较缓慢。 宋初的书法,是宗"二王"的。 此后《绛帖》、《潭帖》等,多从《淳化阁帖》翻刻。 米芾《书史》所指出的"趋时贵书"也造成了宋代书法每况愈下。 宋室南渡之后,如《书林藻鉴》讲:"高宗初学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字;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字;....盖一艺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风靡有

2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重点知识汇总——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一、生字笔画笔顺 二、会写字及组词 贴(tiē)(贴画)(张贴)(补贴)(贴心) 街(jiē)(街道)(沿街)(街上)(街灯) 舟(zhōu)(龙舟)(渔舟)(轻舟)(泛舟) 艾(ài)(艾草)(艾子)(艾灸)(艾香) 敬(jìnɡ)(敬爱)(敬礼)(敬酒)(敬意) 转(zhuǎn)(转眼)(转身)(转头)(转让) 团(tuán)(团员)(团圆)(团结)(面团) 热(rè)(热爱)(热水)(冷热)(炎热) 闹(nào)(热闹)(打闹)(闹钟)(闹事) 三、会认字及组词 传chuán(传统、传说、传话)

统tǒng(统一、总统、统考) 宵xiāo(元宵、宵夜、今宵) 巷xiàng(小巷、巷子、巷口) 祭jì(祭拜、公祭、祭文) 堂táng(课堂、礼堂、堂弟) 乞qǐ(乞讨、乞求、乞巧) 巧qiǎo(灵巧、巧干、巧手) 郎láng(新郎、郎中、令郎) 饼bǐng(饼干、画饼、豆饼) 赏shǎng(玩赏、观赏、赏金) 菊jú(菊花、黄菊、墨菊) 四、易写错的字 转:第四笔是提。 五、多音字 传chuán(传说)zhuàn(传记) 重zhòng(重量)chóng(重复) 六、近义词 转眼—转瞬团圆—团聚热闹—喧闹七、反义词 欢笑—痛苦热闹—冷清团圆—分离八、词语解释 转眼:形容时间极短。

团圆:(夫妻、父子等)散而复聚。 热闹:(景象)繁盛活跃。 九、课文分析 这是一篇押ɑo韵的韵文识字的课文。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紧紧抓住各传统节日的主要习俗活动,巧妙地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到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和一些传统节日由来。这些传统节日是学生在生活中熟悉和了解的,这有利于他们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课文配有两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春节贴窗花和端午赛龙舟,既表现了课文内容,又可唤醒学生对节日习俗活动的记忆表象,有利于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过节。

中国传统节日涉及的知识点

材料一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一直是家家户户最重要的祭祀节日。“燃香奠酒祭先祖,纸灰化蝶泪满盈”,清明节扫墓祭祖风俗流传至今。 材料二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教育部于2010年清明节期间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祭奠革命先烈活动,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上祭先烈”活动,引导人们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国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材料三2010年清明节期间,“我们的节日·清明”网上祭先烈活动启动后,有数百万人通过鞠躬、献花、留言等方式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全国各地通过该活动,引导网民进行网上祭奠、发表祭奠感言,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清明节祭先烈网上征文活动”。 (1)清明节的祭拜活动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8分) (2)谈谈你对开展“网上祭先烈”活动的认识。(12分) 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清明节的祭祀活动属于我国的传统习俗,也是我国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应该继承和发展。(8分) (2)①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网上祭先烈”活动,继承和弘扬了传统,增进了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这说明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8分)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清明节采用网上祭奠先烈的方式,为祭拜活动提供了很大的便捷,这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4分) 2009年10月4日《文汇报》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9月30日在阿联酋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中国“端午节”名列其中。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据悉,本次申报的端午节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和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 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12分) (1)表明我国重视保护民族节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给予保护。 (2)“端午申遗”是我国对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贡献。民族节日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端午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端午节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3)“端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和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从甲骨文变为篆书,定型于东汉,书法一直散发着其艺术的魅力。 书法的萌芽。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出现在陶器上。距今8千多年前。这种符号是汉字的雏形。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它尽管简单而又混沌,但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这种简单的文字因此可以称之为史前的书法。 书法有序发展。从夏商周到秦汉王朝,二千多年的历史地发展也带动了书法艺术地发展。书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等,其中篆书、隶书、草书、楷书等,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发展。甲骨文,刻在甲骨上,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块瑰宝,其笔法已有粗细、轻重,具有一定的节奏感。甲骨文结体长方字型。金文,是一种书体的名称。主要刻在铜器上字体。兴盛于周代。金文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丰碑。最早的金文见于商代中期出土的青铜器上。周代是金文的黄金时代。此时期主要作品有《墙盘》。石刻文,石刻文产生于周代,兴盛于秦代。传说中的最早的石刻:《石鼓文》、《泰山石刻》等。 书法迅速发展。秦代书法。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汉代书法。书法艺术的繁荣期,是从东汉开始的。最早的书法理论家是东西汉之交的杨雄。张芝被后人称之为“草圣”。张芝创立了今草,即草书。三国时期,隶书开始由汉代的高峰变出楷书,楷书成为书法艺术的又一主体。楷书又名正书。两晋时期能代表魏晋书法家当属王羲之,人称"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子王献之的作品《洛神赋》。南北朝时期。代表作有《张猛龙碑》。隋唐五代。唐代书法艺术,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书法大家。宋代书法家代表人物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元代书法核心人物是赵孟頫。明朝书法艺术家王铎。清代的康有为大力张扬书法,达到了尽性尽理。可谓是中国书法文化的一在景观。 在书坛走向多元化的今天,书法艺术升华到观念改革,这是迈了一大步。书法艺术的精神是指当代书法家所追求的境界,一种自我完善的人生写照。 作文思考题目 1、中国传统文化——书法经历了那几阶段? 答----------------------------------------------------------------------------------------------------------------- 2、书法文化从----------开始,定型于-------------。 答----------------------------------------------------------------------------------------------------------------- 3、史前书法距今有多少年历史? 答---------------------------------- 4、书法经历了--------、---------、----------等,其中----------、-------------、------------、 ---------------等,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发展。 5、石刻文产生什么年代?兴盛什么年代?代表作是什么? 答----------------------------------------------------------------------------------------------------------------- 6、人称"书圣"书法家是谁?其代表作? 答--------------------------------------------------------------------------------------------------------------- 7、王献之的作品是什么?其与王羲之是什么关系? 答-----------------------------------------------------------------------------------------------------------------

初中生必备知识点--文化常识新题型

文化常识新题型 一、京剧 1、京剧表演中,常用脸谱象征某种人物形象的特点,而下面这张黑脸谱常用来代表强悍、勇猛。小刚正好要策划本组同学表演一场“水浒戏”,打算用它来扮演下面备选的《水浒》人物。你认为这张黑脸谱最适于扮演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他的强悍、勇猛。 2、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C老实忠厚 D刚强爽快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2)题。 ①虚拟性是京剧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京剧艺术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京剧的 虚拟性表演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摸拟生活实际进行的表演。 ②大幕拉开,面积不大的京剧舞台上,除了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之外,再没有别的 道具,只有等演员出场了,你才能通过演员的表演,知道这舞台上将要发生什么故事。 演员通过虚拟性的表演,既可以呼风唤雨,也可以把白昼变为黑夜;既可以把几天甚至 几年的时间压缩为几分钟,也可以把几秒钟的心理活动延展为几十分钟;既可以展现千 军万马的战争场面,也可以在转瞬之间跨越万水千山。这种虚拟性表演,能够在有限的 时空里表现不同时空的人物和事件。 ③京剧演员的表演力图虚拟现实生活的情境,如以划桨虚拟行船,以摸索虚拟夜间 的行为,以打更表示时间的变化等。《武松打店》是一出武戏,说的是武松夜宿孙二娘 的客店,因为误会,与孙二娘在黑夜中展开了一场搏斗。舞台上灯火通明,只摆着一张 桌子,两位演员摸索着闪转腾挪、追逐厮杀,有时近在咫尺却浑然不觉,分明是灯火通

明的舞台,现众却从演员的表演中感觉到,这是一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紧张激烈 的搏斗。 ④需要指出的是,京剧演员的虚拟性表演必须来源于现实生活。前辈艺人于连泉演《拾玉镯》,为了在舞台上更好地摸拟少女喂小鸡和做针线活儿的动作,他认真观察生 活中少女喂鸡的手势、眼神,反复琢磨她们做针线活儿的过程,这使他的表演达到了以 假乱真的程度。当然,这种虚拟性表演不完全是生活中的真实,而是经过加工的艺术的 真实,演员的动作必须是舞蹈化、节奏化的。 ⑤京剧的虚拟性,既给观众带来了真实的感觉,也使观众获得了美的享受。 (1).京剧的虚拟性表演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 【命题立意】本题是对说明对象特点概括能力的考查。 【答题思路】解答这题,要认真通读全文,熟悉文章的主体内容,明确说明的对象,想想作者介绍了说明对象的哪些特点,筛选有效信息并概括归纳。注意概括时,要全面具体,不能遗漏相关信息,导致答案不全而扣分。 (2).阅读下列材料,说说演员的表演是如何体现京剧的虚拟性的。 【材料】 京剧有一出戏叫《秋江》,说的是一位少女求老艄公驾船帮她追赶一个人的故事,饰演老艄公的演员手里拿着一支长篙上场,接着做出靠岸、解开缆绳、推出小船等动作,在行船过程中,两位演员的身体忽高忽低,很有节奏地起伏着,舞台上两位演员无论快走还是慢行,距离绐终保持不变,直到两位演员下场。 答: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印证型材料链接题。 【答题思路】解答这题,须通读全文,理解作者所述京剧艺术的虚拟性这一特点后,方能根据文章中2.3.4自然段有关虚拟性在京剧舞台上的表现形式、及其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等内容,对材料中对京剧舞台上的一系列表演进行阐释,说明其表演是如何体现京剧的虚拟性这一特点的。 【答案】: 1、李逵;沂岭杀四虎、江州劫法场、打死殷天锡、元夜闹东京、扯诏谤徽宗等。(能简要点出一个相关事例,体现李逵强悍、勇猛的特点即可) 2、A

中国传统节日知识清单教学文稿

中国传统节日知识清单 节日名称时间风俗相关诗句 1.除夕大年三十吃年夜饭,守岁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2.春节正月初一贴春联,年画、放鞭炮、拜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 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猜灯谜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4.清明4.4~4.6 扫墓,踏青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拜织女,穿针乞巧天阶月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7.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祭鬼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孟兰古意存。 8.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吃月饼赏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9.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饮酒赏菊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喝腊八粥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小试牛刀: 1.下面诗句直接或间接地写到了我国的四个传统节日,按节日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A.②③①④B.④①③②C.④②③①D.②①③④ (2006年陕西省)请你参加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学习活动,并完成下列题目。 (1)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填写相应的节日来。 ①农历九月初九日,有敬老和登高的风俗。() ②公历5月第二个星期日,用康乃馨花表达感恩之情。() (2)请根据下表显示的调查结果,回答下面问题。 ②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③你觉得洋节在中国是应该摒弃,还是应该保留?请发表你的看法。 ④就如何保卫传统节日提出你的建议。 ⑤请你为保卫传统节日写一条富有感染力的鲜活标语。

国画与书法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d16481042.html, 国画与书法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作者:胡定义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年第02期 摘要:中国国画与中国书法承载着华夏数千年文明的原始基因与古老的辉煌,当它从古老的中华文化源头走向现代的时候,与中华民族重新构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叙述不期而遇。文章对国画与书法对现代生活的意义和影响方面做相关讨论,供文学爱好者阅读参考。 关键词:国画书法;现代生活;影响 中图分类号:F324.1;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6-0014-01 一、前言 中国的绘画与书法做为各自独立的艺术门类,在中国早已渊远流长,两者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因它们具有强烈的本土性和民族性,所以使之矗立于世界之林并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处处彰显着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的用笔同出一源,书法于以绘画特别的基础,当中蕴含的绘意修养对于书法也十分重要。书法水平的高低通常也可以在笔墨的文化含量方面反应出来。而反过来说,好的书法又得益于绘画当中美的意念的助力。 二、中国早期绘画与书法的关系 中国的绘画和书法同为中国的民族文化,根植于华夏文明古老的文化土壤之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并不是单纯的拘于形似,而是更注重和强调神似。通常以毛笔、宣纸和水墨为材料,自由而大胆地构建了独特的思维想象力,不拘于时空的限制,创造出具有丰富想象力和高度概括力的作品。这种巧妙的手段与高深的技巧,使得中国传统的绘画与书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时而传神,时而行云流水,两者的精髓来自于一种意境的体现,几千年来被人们视为向往和追求的境界。意境是一直客观存在的,但对它的描述一直也不能很具体,笼统的说意境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而且这种方式一直沿用至今。中国的绘画与书法当中的文化元素对现代的设计方面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大多数的中国设计师都追随以意境为核心的设计理念,这是传统文与现代的文化碰撞,为处于现代的我们带来了许多新颖的成果和欣喜的结果,这些现代艺术品无不具有深厚的东方底蕴和特色。 三、国画与书法对现代生活的意义和影响 1.绘画与书法是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在经济迅速发展的现今,社会生活可谓物欲横流。在利欲熏心的情形面前,人们极为迫切地在探索一种宁静的、淡雅的生活及休闲方式,使自己沉静下来。因此,绘画和书法这种蕴含着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艺术元素的表现形式成为众人的首选,使人们感受到其中乐趣的同时也起到修身养性的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有哪些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成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1.宗法文化 2.农业文化 3.血缘文化. 这三种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且随着历史的演变它们之间相互渗透作用越来越紧密.例如:在封建社会的大家庭里面,血缘关系十分重要,特别强调辈分和地位的等级差距,因此十分重视家族家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国家的一些制度更具有凝聚力和威信,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里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宗法文化对封建统治和人们思想产生的影响;我国自古以来直至今日还是一个农业大国,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制度。 简要的说就是: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

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有四种形式的文化内容: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种文化形式的具体表现) 与一般的宗教相比较,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在于它从哲学、科学的角度上揭示宇宙、社会、人生的本质和意义的,既是充分说理的,又可以让人进行实证,这些内容不是一般宗教能随便解释得了的。所以,它与一般的宗教是不同的,它的魅力在于比一般的宗教更具有说服力的。一般的宗教都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的,只有通过虔诚地相信,才能感到神的存在,不能问、不要问为什么,是什么道理。可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在各种色象的诱惑下,很多人是经不起引诱的,他们都会对自己的信仰发生动摇的。特别是一些宗教不能正确科学地解释自身,而且往往与科学思想是有抵触的(这不是说科学是正确的,科学也是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而科学的道理又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认识的是物质,是事物直观的可见的表象。在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宇宙飞船上天,原子弹爆炸,互联网技术,生物技术上的成就,科学观念是很易被人们接受的。由于以上原因,人们对信仰发生动摇也是很正常的,这也正是这种原因,有些基督教的牧师、天主教的神甫都背判了自己的信仰,成为上帝的罪人。更头甚者,有些神甫和牧师还染上了艾滋病,有媒体报道,他们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1《神州谣》 2《传统节日》】重点知识总结【强力推荐】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1《神州谣》2《传统节日》】 重点知识总结【强力推荐】 一、课文主题: 1、《神州谣》介绍了祖国山川美如画,有黄河、长江、长城和珠峰,台湾是我国的一部分,最后希望祖国繁荣昌盛,民族团结。表达了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2、《传统节日》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紧紧抓住各传统节日的主要习俗活动,巧妙地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到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和一些传统节日由来。 二、字词天地 1、我会写: 州、华、岛、峡、民、族、谊、齐、奋 贴、街、舟(、艾(ài) 、敬、转、团、热、闹 并会用这些字组词 2、我会认: 州、涌、峰、耸、隔、峡、繁、荣 传、统、宵、巷、祭、堂、乞、巧、郎、饼、赏、菊 3、书写指导: “奋”的横要短,撇要长。州:三点中第一点与其他两点方向不同。民:最后一笔是斜钩,不是捺。转:第四笔是提 4、多音字: 长cháng(长度)zhǎng(长大)发fā(发现)fà(头发)

传chuán(传说)zhuàn(传记)重zhòng(重量)chóng(重复) 5、近义词: 情谊——情意奋发——振作繁荣——繁华 转眼—转瞬团圆—--团聚热闹---—喧闹 6、反义词: 繁荣—萧条奋发—消沉欢笑—痛苦热闹—冷清团圆—分离7、理解词语: 繁荣:(经济或事业)蓬勃发展,兴旺。 中华:古代称黄河流域一带为中华,后来指中国。 情谊:人与人相互关心、爱护的感情。 转眼:形容时间极短。团圆:(夫妻、父子等)散而复聚。 热闹:(景象)繁盛活跃 8、积累描写祖国的四字词语: 大好河山山河壮丽美不胜收风光秀丽 山清水秀国泰民安繁荣富强美丽富饶 9、课后习题(读一读,记一记) 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神州大地巍巍中华 民族团结世界大同奋发图强繁荣昌盛 三、重点句段(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 1、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 从“奔”字,我读出了黄河水波浪滔天,汹涌澎湃的样子,“涌”

中国书法与绘画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Vol.33No.5 M ay 2012 第33卷第5期2012年5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从中国书画艺术产生的历史可以看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是分不开的。中国书法和绘画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无论是外观或是深层的含义,都是典型的姊妹艺术。从甲骨文向上看,越来越多的符号既可以称其为图案,亦可以称其为文字,汉字中的象形字及绝大部分会意字,就是直接来自于简化的图案。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都离不开线条,特别是在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中国的文字发展历程,从象形的图画逐渐发展到线条符号,然后又发展到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就是说,表形的文字在前,成熟的文字在后。中国的象形文字,是用线条或笔画勾画出来的,如果按照“艺术”的定义,它的主要价值作用在于供人们观赏,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审美需求。因此象形字并不是艺术,但象形字却是艺术的源头,是文字演变的基础,所以象形文字是绘画也是文字又是书法。 一、绘画源于线条 中国画一直注重线条的性能和使用,强调用线造型,用线界定物体的轮廓,反映出对象本身所具有的质感、运动感等。石涛说:“一画(线)之法而立,万物著矣。”线条是中国画最基本的造型方法,它的主要特点:一是线条自身所具有的情感、美感及节奏感。线条的曲直、疏密、浓淡、强弱等的变化,可以让受众视觉感受上产生变化,激发欣赏者对现实生活中各种物象形态美的联想;二是线条具有书写性。古往今来,画家们就是利用书写线条来表现人物和景物的质感、量感和空间感,运用线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说,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是各种造型艺术表现形式的灵魂,其功能和作用毋庸置疑。 中国绘画艺术早在它的萌芽时期,人们就以线条简明地勾勒出物体的形状,如树木、山水、人兽等等。战国时期的一些帛画,就是用线条绘制的。所有后来的一代代画家名师都以线条的组合变化,甚至延伸和拓展,建构了一个堪称完美的中国绘画艺术。顾恺之根据所画对象的不同特点,使用线条的方法也不同,形成了他特有的画面生动多变,且沉稳细腻的画风。《画史清载》评述:“顾恺之画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且形似时或有失,细视之,六法兼备,有不可以言语文字形容者。”这可以说是深刻准确的评价,顾恺之开创了利用线条绘画的先河,为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吴道子是唐代大画家,他的画线纹激壮,富有运动感和强烈的节奏感,绘画风格独特。吴道子创造了山水“疏体”,从此,山水画作为一个画种,结束了山水只作为人物画背景的附庸地位。后人认为他是中国山水画的创始人。吴道子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裴旻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激发用笔激情。他创作的人物绘画,线条遒劲,刚韧圆转,流畅委婉,具有天衣飞扬的效果。 《八十七神仙图卷》是吴道子的代表作之一,从中可以看出他高超的绘画技巧。神将狰狞威猛,仙女阿娜多姿,他们拿着旗幡、香花、乐器、瓶炉等不同仪仗器,但是通过高低疏密的安排,顾盼呼应,有条理,有节奏感。深褐色绢面上画家用遒劲而富有韵律的、明快又有生命力的线条描绘了87位列队行进的神仙。那优美的造型,生动的体态,将天王、神将那种“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的气派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冉冉欲动的白云,飘飘欲飞的仙子,使整幅作品显示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感染力。加上那在风中飘动的旌旗、裙裾、飘带、花枝,全幅作品没有着任何颜色,却有着强烈渲染的效果。吴道子对绘画的表现形式,进行了革命性的创新,他一改以往那种缺乏生动气息的均匀线条,把书法中用笔的技巧,运用于绘画线条的勾画上,形成一种清新自然而富于动感的新线条。他的笔法与线描,不仅垂范于后世,而且在当时就对中国画坛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至位于西北边陲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也用上了他的“兰叶描”。杜甫对吴道子的画赞叹道:“画手看前辈,吴生独擅扬。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宫墙。武圣联龙衮,千官列雁行。冕旒俱秀发,旌旗尽发扬。”吴道子绘画作品,蕴含着生命与灵性,触及人的灵魂,震撼人的心魄,为后代世人所 论中国书法与绘画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王 爽 ( 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南阳 473000) 摘要:中国书法与绘画都是线条艺术,它们是有“血缘关系”的“同源”艺术。绘画源于线条,线条是书法的基本元素,它 们执笔、运笔的方式方法是基本一致的,具有共同的规律性。中国绘画对中国书法的渗透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书法创作是参考绘画的审美标准和规律进行的;书法线条的抽象体现在抒情和灵动的形式,它为中国绘画的形神一致、气韵生动的美的追求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书法;绘画;线条中图分类号:J292.1;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5-0204-02 204--

中国书法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书法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的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四大国粹。 中国书法能够成为中国文化精髓的代表,是因为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 一)“天人合一”的思想于书法中的“和谐”美学相一致 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 即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兼容并包,使社会达到“太和”的理想境界。书法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但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均衡分割,等量排列,而是通过参差错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达到的一种总体平衡,即“中”、“和”意义上的平衡。 如《兰亭序》的章法整体雅致匀衡,也是通过对每一纵行的左偏右移不断调整、造险救险而实现的。中国文化“和为贵”的价值观,通过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得到了完美体现。 二)中国书法中“儒释道”精神的阐释 儒道互补、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内容。儒家倡导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论语》用“任重而道远”来勉励“弘毅”的“士”;《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引导士人以清静无为从喧嚣的尘世中得到解脱,成为儒家思想的补充。中国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追求,毫无疑问受儒道两家追求理想人格的影响。当然,书法艺术中对阳刚与阴柔的表现,不是二者仅取其一,非此即彼,而是兼而备之,有所侧重。 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由于晋代士人的价值取向,崇尚高迈俊逸的精神风格,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其书法艺术总体上以阴柔为基调,含蓄蕴。 在书法艺术中,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有墨处为字,无墨处亦为字;有字处固要,无字处尤要。白为黑之凭,黑为白之藉,黑白之间,相辅相成;虚为实所参,实为虚所映,虚实之际,互为所系。老子的对立统一思想,被书法艺术中计白当黑之实践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中国书法可以抒发心性,陶冶情操 书为心画。就个体而言,书法作品中的笔墨线条,是书者情感的倾诉,心性的抒发,怀抱的展示:《兰亭序》可见王右军之飘逸,《祭侄稿》可睹颜鲁公之悲愤;就整体而言,自古至今的书法珍品,凭借着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共同聚集着对中国文化的陈述,对民族精神的彰显。 中国书法艺术对中国文化的诠释深刻而周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博雅而细腻。我们从对中国书法文化的研究中,看到了中国文化中富有生机的精华,更看到了书法艺术中所蕴涵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建设是一个逐步积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国书法以汉字作为表达工具,有着几千年的光辉历史,是精华的积累。它发端于商朝的甲骨文以及后来的钟鼎文,都记录着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它不仅承载着中华文化思想,而且经过几千年漫长岁月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书法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功能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为社会生活提供意义系统和价值系统,使人不仅在物质生活上,而且在知识、道德、审美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文化人方能致远。中国书法是借助于汉字的书写,通过高度概括的抽象的点画线条,表现事物和生命的姿态、内在品质以及书家对生活的情感体验的一种心灵化的精神艺术,是书家个性化审美思维方式的轨迹。换而言之,书法是书家把自己的生命情感寓于毫端也即“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书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的形态。从中国书法可以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传承的一贯性,以及中国人一贯秉持的泛艺术化、泛诗意化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传统。同时,中国文字还可以书法艺术形式向世界传播。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涵养了中国书法。文化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后而留下的人化的印记。它包括三个层面: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书法是在观念文化产生后作为思想文化表达和交流的工具而出现的。开始是作为表达交流的符号,但随着积累、创造和发展,某些民族的书法逐渐演变成一门富有美感的艺术。其最典型的就是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世界上独特的书法,它是节奏化了的自然,也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中国书法开始是以象形为基础的,后来虽然逐步抽象化,但无论发展到哪个阶段,抽象到什么样的高度,在中国书法的骨架精髓里仍然保留着象形文化的神韵。中国历代的书法家经过钻研提升,从“泥土气”走向“书卷气”,品位越来越高,终于使书法成为世界上独特的一门文化艺术。2010年中国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所有中华儿女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一件盛事。它表明:中国书法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 第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书写对象,汉字本身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经几千年仍然熠熠生辉。虽然它有着多次演变,但是仍承载着我们厚重的文化,记录着我们这个国家的兴盛衰败。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抛弃了中国书法,就等于抛弃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而抛弃历史,抛弃过去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更是强调:讲中国文化史,不能忘记了中国的茶;学中国文化,就离不开中国书法。汉字是书面传递信息的媒体,蕴含着审美价值,传承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它与汉语同为中华民族的根。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可以收到育德、固知、启智、养心、修性、健体、审美等功效,这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最新中国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资料

中国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 金开诚 中国书法艺术是在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在其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始终难解难分。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往今来中国的人文、历史乃至一切事物都有深刻的渗透与影响,但那影响毕竟在逐渐淡化。唯独书法艺术的情况不一样,它至今仍是从头至尾、从里到外,始终保存着地道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和辉煌标本。因此,学习中国书法并进而从事书法艺术创作的人,必须要有较为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也要对传统文化有比较深刻而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切切实实地感受、理解、把握、再现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和奥妙。今天我讲两个问题:先讲传统文化对书法艺术的生成发展给了些什么;反过来再讲书法艺术对传统文化回报了什么。 现在先讲第一个问题。 传统文化为书法艺术提供的东西,可分为“硬件”与“软件”两方面。 “硬件”的第一项就是汉字。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伟大的创造之一,它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生成和发展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为了说明这个重要性,首先必须明白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最好要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我在1972年给北大中文系的学员讲书法艺术时提出了一个定义。即“中国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素材的造型艺术”。又作了一点具体解释,即“中国书法艺术是对汉字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成为美学形象的艺术”。在这个定义中,“素材”这两个字还要作一点解释,它包含材料与题材两重含义,还是有别于其他艺术的。例如人像石雕艺术,是用石头来雕塑人像的艺术,那么,它用的材料就是石头,而用的题材则是人物。书法艺术与此不同,它的材料用的是汉字,它的题材仍然是汉字。对汉字加工创造而成的艺术形象,仍然是汉字的形象,而不是别的形象。当然这艺术形象中可能包含丰富的意味,但它们仍然是人物或山水的形象。 汉字既是材料,又是题材,可见它与中国书法艺术的关系是何等密切。既然如此,学习书法首先应该对汉字有些研究,至少要能准确地识字,不能写错别字,更不能是文盲:文盲完全可能成为别的艺术家,却绝对成不了书法艺术家。有人认为书法只是线条的艺术,错别字也有线条,所以写错了也没关系。这种想法不对。书法即使仅仅是线条艺术,那至少也是汉字的线条艺术,不能把汉字写错,犹如画人物画个美人,你不能把她画成瞎了眼睛掉了牙,因为美人总是“明眸皓齿”,古今中外的美人,没听说那个是瞎了眼睛掉了牙的。 汉字在其长期流传中,与史事、人文乃至自然风物等等发生了复杂而丰富的联系;于是在人们心目中,便觉得似乎有某种意味凝结在文字符号上面。其实这是人的心理对文字符号与其“所指”之间的关系有了惯性的反映(心理学上称为“暂时神经联系”)。简单地说,就是你看到某个字和词,会产生某些联想或想象,甚至有某种情思的轻微波动。在语言学上,这就是“语感”的一种表现,“语感”包括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课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课 文知识点归纳 写作指导 一、写作要求 (1)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 (2)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二、怎样选材 可以写任何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或发生的事。如,春节贴春联、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重阳节敬老…… 三、技巧点拨 1.围绕一个主题意思写。写人要围绕人物某一方面品质或特点写;记事要紧紧围绕事情中某一个情节或场面来写,写景状物,要紧紧围绕它的某一个特征来写。 2.采取什么“段式”结构。即怎样安排段落中句子之间“顺序”的问题。常见的段式有“总分式”,“先概括后具体”,“时间推进式”“地点转换”等; 3.内容写具体。做到言之有物。 三、写作构思 我们以“端午节包粽子”为例进行构思,简要列出作文提纲。 开头:开门见山,交代端午节包粽子是过节的重头戏。(略) 中间:具体写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的过程。(详) 结尾:写过节的感想。(略) 四、如何表达

构思出提纲后,我们就要开始考虑如何让文章吸引人了,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为习作起一个别致的名字,如《粽叶飘香》; ②用上本单元所学的写法,如“总一分一总”的写法。 ③记得用上自己平时积累的一些好词佳句哟! 节日习俗 1、春节,俗称“过年”,那一天人们按照传统习俗要穿新衣、拜年、贴春联、吃团圆饭、守岁、放鞭炮,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2、元宵节,猜灯谜、逛花灯、吃元宵、庆团圆…… 3、清明节,扫墓、踏青。 4、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 5、中秋节,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等的传统习俗,中秋节也是中国三大灯节之一。 6、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