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

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零刻度线,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且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且继续放热;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

存和运输;液化气;

六、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4、水蒸汽凝华成霜

5、雪是水蒸汽凝华而成

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

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

『练习测试』

一、填空题

1.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分别滴入几滴红墨水,会观察

到的颜色较快变得均匀,这个现象可以说

明:

2.图2-1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乙的示数为。

3.某人在配制酒精溶液时,把10ml的酒精倒入10ml的水中,摇晃混合后发现总的体积小于20ml,这一现象可以说

明。

4.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

生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5.防“非典”期间,常用消毒液加热熏蒸的办法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从物理上说,对消毒液加热是为了,弥漫到空气中是一

种现象。

6.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7.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是后

是。

8.目前,全球的气候悄悄变暖,这是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而城市的平均气温高于周围乡村,这种现象称

为效应。

9.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成的。

10.如图2-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种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甲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

度。

11.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现象;寒冷的冬夜,门窗玻璃侧出现冰花,这是现象。

12.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

地而来的。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露水,若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就形

成。深秋或冬天,夜晚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会直接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

13.复习课上,老师写下一副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对联。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和,反映的一共性

是。

二、选择题

1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的是()

A.在墙角堆煤,过一段时间白墙变黑,且刷不净B.在一杯水里滴红墨水,过一会儿全杯水都变红C.打开装香水的瓶盖,香味四处飘逸D.煮稀饭时,米粒在沸腾的水中翻滚

15.如图2-4,对烧杯加热一段时间至水沸腾,然后再将盛有某种液体的试管插入沸水中,结果,一会儿试管中的液体也沸腾了,由此可以判断()A.试管中的液体也是水B.试管中液体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

C.试管中的液体可能是水D.试管中液体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

9.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医生这样做是为了()

A.消毒,防止将病毒带入口中B.把镜面上的水分烘干

C.避免病人感觉镜子冷D.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液化,便于观察

20.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为了()

A.盐水可使冰的熔点降低B.盐水可使冰的熔点升高

C.盐水可使冰的温度升高D.盐水可使冰的温度降低

21.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A.水能够灭火,所以纸盒不会烧着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温度C.纸的着火温度较高,高于水的沸点D.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三、实验与探究题

22.如图2-5所示装置,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1)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

是,过一会儿手会感到玻璃片变热;(2)分析、归

纳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到的结

是.

23.如图2-6所示,是某种合金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图像并回答:

(1)合金开始加热时的温度是;2)这种合金

是物质(填“晶体”或“非晶体”);(3)合金的熔点是℃;(4)图中BC段表示合金处于状态。24.阅读下列文字,完成表格内的填空。

缥渺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点着我们生活的

文中句子物态变化吸、放热情况

晶莹的露

凝华

25.阅读下列资料,思考、解决资料后面的问题.

资料:如图所示,冰箱的致冷设备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等部件组成。电冰箱工作过程中,致冷剂氟利昂(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化学物质)在蒸发器中迅速蒸发①热,使冷冻室内温度②,气态的氟利昂经压缩机压缩后,送入冰箱外面的冷凝器,在此致冷剂液化③热,液态的致冷剂通过很细的毛细管回到蒸发器,又开始了新的循环.电冰箱就这样源源不断地将冷冻室内的热吸出来,并散发到冰箱的外面。

(1)在资料的①、②、③三处,补写上适当的内容①;

②;③。(2)小明发现家里新买的电冰箱背面时冷时热,入夏后更是热得厉害,他怀疑冰箱的质量有问题。你认为他的怀疑有道理吗?为什么?

(3)冰箱冷冻室内温度很低,那么在室内多放几台打开冷冻室门的冰箱能不能降低室内温

度?

26.人工降雨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一般是用飞机或者高射炮、火箭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撒入云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于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就成小冰晶或成小水滴,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遇到暖气流

就为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下落形成雨。27.如图2-8是某种晶

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加热在一标准大气压下进行,每分钟供热不变)。根据图象可知:这种晶体的名称是,其熔点是,液态名称是,加热2分钟物体处于状态,加热6分钟时,物体处于状态,加热8分钟时,此物质的温度是,此时进行的物态变化是,这种晶体熔化经历了分钟。

物态变化常见知识点

第四章 物态变化知识点 一.温度计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它 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 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度用符号℃来表示。而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 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规定为100度, 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 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 -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 3、使用温度计之前应: (1)观察它的量程; (2)认清它的最 小刻度.即分度值(3)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4、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 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5. 体温计的温度范围:35℃-42℃ ①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内)分度值是: 0.1℃ ②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一甩,使玻璃管内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 (体温计在读数时可以离开被测人体)。 6.物质存在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以什么状 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有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称为物态变化。 7.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 的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 二.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1. 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 ②炼钢炉中将铁化 成“铁水” 2. 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3. 晶体熔化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4. 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80.50 C 。当温度为790 C 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0 C 时, 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0 C 时,萘是固态、 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0C ,因此测气温 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0 C ,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0 C , 此时水银已凝固; 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0 C ,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5. 熔化吸热的事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 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0 C 的冰比00 C 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 面上升。 6.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 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三.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1. 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 ②“铜水”浇入模子铸 成铜件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这三种基本物态。通过提供或吸收能量,物质可以经历相变,从一个物态转变为另一个物态。在物质的不同物态中,分子之间的排列和运动方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了不同的性质和行为。 固态是物质的一种常见物态,其特点是分子排列有序、间距较小,形成了稳定的晶体结构。固态物质的分子只做微小振动,并保持着相对位置的稳定。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能够保持较强的相互吸引力。在固态下,物质通常呈现出不同的晶体结构,例如钻石、冰等。 液态是物质的另一种常见物态,其特点是分子间距较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液态物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能够变形和占据容器的底部。与固态不同,液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具有固定的体积。液态物质能够传递热量和电流,并呈现出表面张力和流体静力学等独特的性质。 气态是物质的第三种基本物态,其特点是分子间距最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最弱。在气态下,物质的分子高速运动,具有较大的自由度。气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能够充满整个容器。气态物质能够均匀地扩散和扩张,具有压强和温度等特性。 物质在不同的物态之间转变的过程可以分为两类,即相变和化学反应。相变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通过提供或吸收能量而发生的物态转变。相变可分为凝固、熔化、汽化、凝华和升华等过程。其中,凝固是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熔化是从固态到液态的转变,汽化是从液态到气态的转变,凝华是从气态到固态的转变,升华是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化学反应是指物质通过化学变化而转变为其他物质的过程,常常涉及原子和分子的重组重新排列。

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三章物态变化 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摄氏温度 1、摄氏温度的规定: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分就是摄氏1℃. 2、摄氏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用℃表示。 3、绝对零度:宇宙中的温度下限-273℃,叫绝对零度。 4、热力学温度: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 K 5、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转换:T=t+273K t=T-273℃ 体温计 1、体温计的温度范围:35℃-42℃ 2、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内) 玻璃液体温度计,它们在结构上基本相同,分别有:装液体的液泡、细内管、刻有示数的玻璃柱,根据液泡中的不同液体通常使用的有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 3、最小单位: ℃ 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使玻璃管内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 温度计使用应注意: 1、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1选 2、看温度的最小刻度值 2看 3、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且不能离开被测物,等到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测(量) 4、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壁及容器底。 4 壁 5、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读 物态变化 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2、物质的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篇1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②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

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篇2 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2、汽化和液化 3、熔化和凝固 4、升华和凝华 5、水循环热现象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符号:t单位:摄氏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0。1℃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实验温度计无—20—10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寒暑表无—30—50℃1℃同上 5、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复习

《物态变化》复习 温度、温度计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 (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一、物态变化之熔化 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1、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2、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3、晶体熔化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4、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当温度为790℃时,萘为固态。当温度为81℃时, 萘为液态。当温度为℃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5、熔化吸热的事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 一、温度和温度计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摄氏度,符号℃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 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 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 + 273K 思考:①冬天室外-12℃,冰的下表面是℃,上表面℃。 ②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 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2℃。 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 3、温度的测量——温度计 温度计原理: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4、体温计 量程:,因为 分度值: 结构: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作用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②内径较细,玻璃泡较大,作用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 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使用要求:体温计使用前下甩,普通温度计不能 5、温度计使用 ①先估测物体温度,在选择温度计。温水温度为40℃,60℃的水很烫的感觉。 ②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③使用: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 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 液柱上表面相平。如图。 6、使用温度计的过程: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 充分接触;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取出温度计。 二、熔化和凝固 1、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2、物质分类: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像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等都是晶体。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像玻璃、沥青、石蜡、松香、橡胶等都是非晶体

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物态变化知识点,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物态变化的含义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首先利用分子动理论从微观意义上解释物态变化的本质 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并且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凝华知识点 1.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2.影响熔点,凝固点的因素 影响熔点(凝固点)的两大因素 ①压强。平常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一个大气压时的情况。对于大多数物质,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大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升高;对于像铋、锑、冰来说,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小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降低。 ②物质中混有杂质。纯净水和海水的熔点有很大的差异。 熔化知识点 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1、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2、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3、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4、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80.5℃。当温度为790℃时,萘为固态。当温度为81℃时,萘为液态。当温度为80.50℃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5、熔化吸热的事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6、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凝固知识点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1、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2、凝固规律: 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3、晶体凝固必要条件: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的知识点并不是十分的多,而且比较容易掌握,下面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我国的温度单位:℃(摄氏度)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和水的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 2、温度计 (1).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注意根据不同的测温需要选择液体。 (2)种类:常见的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家庭用的寒暑表温度计。它们的量程(即测量范围)不同,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也不同。 (3)使用方法:使用前先要两认清,一是认清量程,二是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测量时一是注意放: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原因有:一是易碰破,二是容器底和容器壁处的温度与液体中间的温度有差异);二是注意等:放入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因为热传递需要过程,需要一段时间);三是注意正确的读: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与凝固 1、熔化 (1)定义:固态变为液态。例如①春天来了,雪山上的冰雪熔化。 ②太阳出来路上积雪熔化。 (2)熔化吸热。例如①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是熔化过程,要

吸热造成气温降低。②吃冰棍感到凉爽,是冰棍熔化时从人体吸热。 2、熔化规律: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熔化时不变的那个温度值就叫熔点);非晶体熔化时也吸热,但温度一直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没有熔点。 (1)晶体熔化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能继续吸到热。 (2)熔化的图像:晶体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反映图像上就是图像上有一段是平的,与时间轴平行。画图讲解图像各段含义。 3、凝固: (1)定义: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例如:水结成冰,工厂里用铁水浇铸成零件。 (2)凝固放热。例如:北方在冬天时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结冰凝固时放出的热量来使窖内温度不至于降太低,以免菜被冻坏。 4、凝固规律: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它的凝固点,同种物质的凝固点与它的熔点相同)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断的下降,没有一段温度不变的过程。即没有凝固点。 三、汽化与液化 1、汽化定义: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例如:湿衣服中水变干,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2、汽化方式:蒸发和沸腾。 (1)它们的区别有三:①快慢程度不同。蒸发比较缓慢,沸腾是剧烈的汽化方式,比较快。②发生的部位有区别,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沸腾是在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③条件不同。蒸发不需要一定的温度,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而沸腾只能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即达到沸点时的温度。 (2)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夏天教室洒水会凉快,扇扇子或吹电扇凉快,高烧病人身上擦酒精,从游泳池起来被风吹会感到冷(身上沾的水分在风吹下迅速蒸发吸热)。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温度的高低;②液体表面积大小;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是物质在物理条件改变情况下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 状态的现象。物态变化可以分为固体的熔化、气体的凝结、液体的沸 腾和气体的凝固等四种形式。这些变化是由于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 用力的改变引起的。下面将详细介绍物态变化的知识点。 固体的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当固体受热时, 温度逐渐升高,分子振动加剧,最终达到熔点。在熔融过程中,分子 排列有序转变为比较无规则的排列。熔化是吸热过程,需要输入热量 才能使固体表面的分子振动越来越快,克服固体内部分子之间的相互 作用力,使分子逐渐从有序排列变为无序排列。 气体的凝结是指气体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当气体受冷时, 温度逐渐降低,分子振动减弱,最终达到凝结点。在凝结过程中,分 子由无规则排列转变为比较有序的排列。凝结是放热过程,当分子振 动减弱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使分子逐渐从无序排列变为 有序排列,释放出热量。 液体的沸腾是指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变为气体的过程。当液体受热时,温度逐渐升高,分子振动加剧,最终达到沸点。在沸腾过程中, 液体内部的分子不断脱离液体表面,形成气泡并从液体表面逐渐脱离。沸腾是吸热过程,液体的分子振动加剧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需要输入热量才能使分子逐渐脱离液体表面,形成气泡。 气体的凝固是指气体直接从气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也称为凝结。当气体受冷时,温度逐渐降低,分子振动减弱,最终达到凝固点。在 凝固过程中,气体中的分子由无规则排列转变为比较有序的排列。凝 固是放热过程,当分子振动减弱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使 分子逐渐从无序排列变为有序排列,释放出热量。 物态变化与物质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物质的熔点、沸点 和凝固点等相变温度是不同的,这是由于不同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 用力不同所致。例如,简单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熔点和沸点较

初中物理6种【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6种【物态变化】知识点 熔化 定义: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①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 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②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 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晶体的熔化: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非晶体的熔化: 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②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是否有确定的熔点 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凝固点: 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液态晶体的凝固: 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就是它的凝固点。

非晶体的凝固: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温度会一直降低。 物体在熔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 温度为熔点的物质既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汽化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沸腾 A、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B、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一种液体的沸点还与上方的气压有关系。 C、液体沸腾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 D、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蒸发 定义: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蒸发的特点: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吸热。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符号:t单位:摄氏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 3、温度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 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 0.1℃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实验温度计无—20—100℃ 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无—30 —50℃ 1℃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晶体熔化的条件: ①达到熔点温度 ②继续从外界吸热 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 ①达到凝固点温度 ②继续向外界放热 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 7、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8、蒸发现象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重视知识的.系统性 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不能孤零零的背些定义在脑子里,要有一个对物理课本的系统概念,这样才能把零散的

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物态变化是物质发生的重要现象之一,是指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压力、外界影响等条件下发生状态变化的现象。了解物态变化的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现象,为学习物理和化学等学科奠定扎实的基础。下面是物态变化知识点的归纳: 1. 三态及其转换 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状态是由分子的间距和相互作用力决定的。在固态下,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分子只能在一个稳定的位置振动,因此固态下物质的形态和体积都是固定的。在液态下,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分子不仅可以进行振动,还可以移到相邻的分子周围,因此液态下物质的形态是不固定的,但体积是恒定的。在气态下,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相互作用力非常弱,分子无规律地运动,并且具有很高的能量,因此气态下物质的形态和体积都是不固定的。 物态之间的转换有三种,即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换。固→液的过程叫熔化,液→固的过程叫凝固,液→气的过程叫 蒸发或汽化,气→液的过程叫凝结,固→气的过程叫升华,气→固的过程叫凝华。 2. 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温度和压力是物态变化的两个主要因素之一。升高温度会使物质的分子运动加快,距离变远,因此使物质转变为液态或气态。降低温度会使分子运动减缓,距离变近,因此使物质转变为固态或液态。而压力的变化则会改变物质之间的距离和相互作用力,从而使物质转变为不同的状态。当压力增大时,物质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相互作用力增大,会使物质从气态转变为液态或固态;当压力减小时,物质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相互作用力减小,会使物质从固态或液态转变为气态。 3. 气体状态下的知识点 在气体状态下,温度和压力对物质的影响尤为重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PV=nRT,其中P为气体的压力,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物质量,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绝对温度。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在相同温度下,气体的体积和压力成反比关系。因此,气体在容器中压力越大,体积越小;压力越小,体积越大。 4. 相变热和热力学定律 相变热是指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这是因为在相变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发生变化,因而吸收或放出热量。相变热可以通过热力学定律来计算,热力学定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等。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它表明在任何过程中,能量总量是不变的,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指热量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热力学第三定律是指在温度为0K时,物质的熵为0,即所有物质都趋向于静止,这是绝对零度的情况。

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一、物质的三态 1.水的三态:固态(冰);液态(通常指的水);气态(水蒸气:水蒸 气看不见)。其他物质一般也有三态。物质的三态的形成与温度有密 切的关系。 2.酒精灯的使用:(1)用外焰加热;(2)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去引燃 另一个酒精灯;(3)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4)出现意 外时不要惊慌,用湿抹布铺盖。 3.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和物体 的温度有关。 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 成雾;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气凝华成霜; 3、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 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 4、“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二、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 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2)摄氏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C;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C;然后把0°C 和100°C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C。 三、常用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1、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 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2、温度计的使用: (1)“看”: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2)“测”: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读”: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 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记”:注意“数字+单位”。 四、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C~42°C;分度值为0.1°C;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物态变化知识点一: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我国的温度单位:℃(摄氏度)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和水的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 2、温度计 (1).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注意根据不同的测温需要选择液体。 (2)种类:常见的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家庭用的寒暑表温度计。它们的量程(即测量范围)不同,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也不同。 (3)使用方法:使用前先要两认清,一是认清量程,二是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测量时一是注意放: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原因有:一是易碰破,二是容器底和容器壁处的温度与液体中间的温度有差异);二是注意等:放入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 1/ 6

后再读数(因为热传递需要过程,需要一段时间);三是注意正确的读: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物态变化知识点二:熔化与凝固 1、熔化 (1)定义:固态变为液态。例如①春天来了,雪山上的冰雪熔化。②太阳出来路上积雪熔化。 (2)熔化吸热。例如①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是熔化过程,要吸热造成气温降低。②吃冰棍感到凉爽,是冰棍熔化时从人体吸热。 2、熔化规律: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熔化时不变的那个温度值就叫熔点);非晶体熔化时也吸热,但温度一直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没有熔点。 (1)晶体熔化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能继续吸到热。 (2)熔化的图像:晶体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反映图像上就是图像上有一段是平的,与时间轴平行。画图讲解图像各段含义。 3、凝固: (1)定义: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例如:水结成冰,工厂里用铁水浇铸成零件。 (2)凝固放热。例如:北方在冬天时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 水结冰凝固时放出的热量来使窖内温度不至于降太低,以免菜被 2/ 6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物态变化的含义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首先利用分子动理论从微观意义上解释物态变化的本质 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并且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物理物态变化凝华知识点 1.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2.影响熔点,凝固点的因素 影响熔点(凝固点)的两大因素 ①压强。平常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一个大气压时的情况。对于大多数物质,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大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升高;对于像铋、锑、冰来说,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小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降低。 ②物质中混有杂质。纯净水和海水的熔点有很大的差异。 物理物态变化熔化知识点 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1、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2、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3、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4、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80.5℃。当温度为790℃时,萘为固态。当温度为81℃时,萘为液态。当温度为80.50℃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5、熔化吸热的事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6、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物理物态变化凝固知识点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1、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2、凝固规律: 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3、晶体凝固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1、温度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2我国的温度单位:℃摄氏度 3℃温度调节:在标准大气压下,冰和水的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沸水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有100个相等的部分,每个部分为1℃ 2、温度计 1.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膨胀和冷收缩特性工作。注意根据不同的温度测量需要选择液体。 2种类:常见的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家庭用的寒暑表温度计。它们的量程即测量范围不同,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也不同。 3.使用方法:使用前,应先识别除法值的每个小网格所代表的范围和值;测量时,首先要注意放置:温度计的玻璃气泡应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的底部和壁。其原因是:一是容易断裂;第二,容器底部和壁的温度与液体中间的温度不同;第二,注意等待:放入后等待一段时间,待温度计指示稳定后再读取,因为传热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第三,注意正确读数: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平齐。 1、熔化 1定义:固态变成液态。春天来了,雪山上的冰雪融化了。② 雪在离开太阳的路上融化了。 2熔化吸热。例如①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是熔化过程,要吸热造成气温降低。 ②吃冰棍感到凉爽,是冰棍熔化时从人体吸热。 2.熔化定律: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熔化过程中的恒定温度称为熔点;非晶熔体也吸收热量,但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点,也就是说,没有熔点。 1晶体熔化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能继续吸到热。 2熔化图像: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这反映出图像中有一部分平坦且平行于时间轴。画一张图来解释图片中每一段的意思。 3、凝固: 1定义:从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例如,水形成冰,铁水在工厂用来铸造零件。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系列(3篇)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系列(3篇) 下面,我们为你推荐“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写范文的格式是什么样的呢?高品质的文档处理能力是职场成功的必要条件,范文会实际去解决我们的遇上的写作问题。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篇1 重视知识的系统性 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不能孤零零的背些定义在脑子里,要有一个对物理课本的系统概念,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如静力学的知识结构等等。这种弹性扩展思考方式,会把整个物理知识串通在一起,让人思考起来更容易。只有把握住了系统的结构,才作对综合的压轴题做到得心应手,迎难而解。 重视物理过程和作图 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不管是理论过程,还是实践过程,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要善于观察和思考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善于观察和思考是物理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同学们要学会有目的的观察,就是在做实验之前,听清楚老师讲的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采用什么仪器,仪器如何放置,实验怎么做,观察什么现象。还要认真思考实验结论、过程中有哪些不完善之处,怎么解决或改进,实验误差来源于哪里如何减小误差等等。长此以往,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篇2 物态变化的含义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首先利用分子动理论从微观意义上解释物态变化的本质 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并且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凝固知识点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1、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2、凝固规律: 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3、晶体凝固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4、凝固放热: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热) 5、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熔化知识点 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1、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2、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3、晶体熔化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物质三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1.汽化及汽化的两种方式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vaporization).汽化有蒸发(evaporation)和沸腾(boiling)两种方式. 2.蒸发 在液体_ 进行的汽化现象称为蒸发. 蒸发时液体分子由于运动加快从液面运动到空气中变成自由分子。 说明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控制变量法)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如下图中b比a蒸发快. 4.蒸发过程要吸热 液体蒸发时,液面上部分液体分子克服其他分子作用离开液面,液体的温度降低,液体吸收周围环境的热.这就是通常所说“蒸发制冷”的原因. 5.沸腾 在液体_________和___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称为沸腾.液体沸腾时,分子运动剧烈,大量分子克服分子作用运动到空气中变成自由分子 6.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特征 (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情况如图1.4-6; (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响,沸腾时不响.这是因为容器底层水先升至100℃变成水蒸气向上升,上层水温仍不足100℃,当蒸汽的小气泡升至低于100℃的水层时,就迅速变为水滴,这种先膨胀又再收缩的过程,就引起了水的振动,当大量的小气泡从杯底上升时,就发出嘶嘶的鸣声; (3)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变.水沸腾需要吸热. 7.沸点 液体开始沸腾的温度叫该液体的沸点(boiling point). 说明 (1)不同液体沸点不同; (2)液体的沸点随液面气压增大升高,沸点还与液体纯度有关; (3)液体沸腾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二是液体要不断吸热保持其沸腾. 8.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