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文地理学 教学教案

人文地理学 教学教案

人文地理学 教学教案
人文地理学 教学教案

人文地理学教学教案

通过课堂教学,使大家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知识、研究方法。了解并掌握人文地理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主要内容。重点学习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及这些理论基础在主要生产部门中的应用。

本课程共54学时。目前采用的教材是由王恩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人文地理学》。

本课程将采用对话式、讨论式、讲授式及CAI课件等多种授课方式进行教学。所授内容为今后学习部门经济地理和区域经济地理打下深厚的基础,并为应用遥感技术(GIS)打下地理基础。

二、正文

注:加横线的是板书内容

第一篇绪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家了解人文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它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掌握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熟悉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第一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一节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就象宣传一个英雄要从他的成长历程开始一样,我们学习人文地理也要从它的出身、家庭开始。我们先来看一下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开始,处于生存的需要和好奇心的驱使,人类就开始试图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因此,地理学是一门非常古老的学科。古人就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的博学。地理简单的理解就是地的理论。而地就意味着空间,也就是研究空间的理论。而这个空间不是数学或哲学的抽象空间,是具体事项充填的地表空间,空间中有各种具体的事物,是人文和自然要素的复合空间。因此,

1、地理学:就是研究地表物质的空间(区域)变化规律的科学。

从这个简单的概述我们也能发现

2、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地表物质和区域空间

日本地理学家千叶德尔于1966年在《地域和自然》一书中对地表构成要素进行了分类。见表1

可见在地表物质中,应该包括

自然的地表物质和人文的地表物质.

这些研究要素与区域空间相对,我们称作物质要素;而区域空间我们则称作非物质要素。物质要素:自然要素-----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人文要素------生物圈、社会圈

非物质要素:空间--------大小、形状、位置

时间-------变迁、进化

从地理学研究的要素我们可以看出,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跨学科的或学科间的一门学科,并自成一个独特的科学体系。在地理学研究的这些要素中,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从这一点出发,我们

一定要明确:

3、对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说明

A、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生活空间的地表,不是任意抽象

的空间。

B、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地表空间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

具有空间观点,要从区域入手,从局部到整体。

C、由于这些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因此,我们要强调人类与环

境的关系,具有生态的观点。

就像现在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在生态观的基础上提出的。

D、研究地理学还要有时间的观点。注意研究地表物质的流动与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景观形态的变化。

不管是地质构造的变化,还是地表地貌的形成;不管是环境的破坏和恢复,还是生态环境的演变,都要有时间的参与。

明确了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性后,我们不难划分出地理学的科学体系。

二、地理学的科学体系

由于着眼点的不同,对于地理学的划分也有不同的方法

1、普通划分方法:二分法----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三分法----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

主要按照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性质不同进行划分的。其中自然地理学主要包括:地貌、水文、气候、土壤、生物、地质等,还有海洋地理学、化学地理学、疾病地理学等。而经济地理学在早期是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人文地理学主要包括:人口地理、聚落地理、文化地理、政治地理、旅游地理、历史地理学,以前还包括经济地理。后来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社会现象的不断复杂,许多人类社会现象仅用简单的人文规律如民族,习俗、及自然因素的影响等等去解释是解释不了的,还需要运用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来阐述各种经济现象,解释经济地理中出现的布局,地域变化等。而且,随着产业的变化,经济地理学不仅有农业地理、工业地理、还出现了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消费地理学等给经济地理学进行了极大的丰富。因此,就有人认为经济地理学应该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分支。这两种分法都各持己见,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了解她们的真正研究内容。教材是采用三分法,即不包括经济地理,是狭义的人文地理。三分法理解的地理科学比原来的意义上的研究领域更加拓宽了,从科学性质上看,是自然与社会科学的汇合,从研究的层次上看,已经进入了一个完整的研究阶段。而我们的讲解则是采用二分法,即将经济地理含在人文地理内。而且通过讲解大家也会发现经济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不可分割。

社会在不断进步,各种新的社会现象也不断出现,特别是在18世纪,战争的大规模爆发,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战争的渴望,他们需要有更多为战争服务的科学知识。因此,为了适应人类多方面活动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地理学的科学水平,扩大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在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又不断分化出许多独立的科学体系,并不独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形成新的科学分支。其中包括

2、历史地理、行为地理、军事地理

历史地理包括历史自然、历史人文、历史地图等。他们主要研究地域空间的历史演变过程。而行为地理研究的内容更加人性化,它是地理学吸收行为科学、社会科学、社会心理学、哲学等方面的成果形成的新的分支学科。主要探讨人类自身的感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对于行为地理学,钱学森老先生认为,他不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体系。他没有理论基础为依托。军事地理学包括社会地理、犯罪地理、社区地理等。这种科学体系的划分现在已不为人们认

同。另外,随着生产的发展、区域问题的增多,地理学又发展起一系列应用科学,于是又形成了以区域地理学、理论地理学和应用地理学三个层次互补的完整的地理科学体系。主要包括:

3、理论地理学----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应用地理学-----计量地理遥感地理等

区域地理学-----国别地理世界地理等

理论地理学与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研究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理论地理的发展必定会提高区域地理的研究水平,区域地理的进步又会丰富理论地理的研究内容、扩大其研究领域、提高其研究水平。

为了适应人类生产的需要,也为了使科学的研究成果更加适于应用,对于地理学的划分,又出现了另一种划分体系:

4、基础科学:地球表层学、自然地理学原理、经济地理、人

文地理

技术科学:数量地理、遥感地理、地理制图、生态经济

学、环境科学、国土经济、城市学

工程技术: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综合考察、

气象预报、灾害预报、地区发展战略策划等

这些分法主要是针对地理学的用途,也是目前较新的一种分法。这种分法对于促进区域地理的研究、提高理论地理和应用地理的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人文地理学的定义

地理学是研究地表物质的空间变化规律的科学,这个简单的定义告诉了我们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我们现在探讨人文地理学的定义,进而确定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但是,由于科学发展的时期不一样,出发点不一样。因此,对于人文地理学的定义也有不一样的理解。

1、1980年英国大百科全书::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多种人文特

征的分布变化和空间结构的科学。

2、人文地理学家李旭旦教授:人文地理学,又称人生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扩散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结构的一门近代科学。人文地理学着重研究地球表面的人类活动或人与环境的关系所形成的现象的分布与变化。

3、吴传钧院士认为: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

形成过程、它的特点、结构和发展趋向。

4、张文奎先生认为: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所创造的人文事象区域系统,研究人文事象的空间区域分布、空间差别,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这几种定义对于人文地理学的描述可以说是越来越详细,这主要是因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越来越广泛。从简单的研究人文事项的空间特征,到对这些人文事项进行预测,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完全朝着为人类服务的方向前进。因此,学习人文地理学不光是专业的需要,对于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通过上面专家的描述,我对人文地理学也有一个描述。简言之就是研究人文事项区域系统的科学。这里要强调人文事项不包括全部的人文现象。主要是研究人类活动对赖以生存的自然

环境的作用。从区域的观点入手,研究人文事项的空间分布规律、发展变化过程,及预测未来。9页例子。

决定这些人文事象分布和变化,主要是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而人类的科学行为实质上是决定人文事象合理分布的决定因素。因此,人文地理学是一门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当然,区域自然环境、技术条件等对地表人文事象分布的影响在某些方面的制约因素也是非常强烈的。所以人文地理学不同于一般人文科学,它是地理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与自然地理学组合在一起共同发展的特殊的人文科学。

确定了人文地理学的定义也就确定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即:人文事项在区域空间中的变化规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文地理学不同于其他的社会科学,具有地理学所独有的特性。

二、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

地理学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和统一性,人文地理学兼有地理学的科学特性又有它的社会科学性。他的主要特性就是区域性、综合性、统一性、预测性和社会性(阶级性)。其中,区域性是地理学也是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

(一)区域性

日本的地理学家浮田曲良曾经说过:要用一句话表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区域。正如书上所说,人文地理学不同于其他人文科学就在于他的区域研究特性,重视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人口地理学区别于人口学、民族地理学区别于民族学、历史地理学区别于历史学就在于地理学的区域研究上。

我们研究地理学,不管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首先都要选定一定的区域,从区域的角度选定一定的规模,从而确定我们的研究对象。

1、区域角度;微观―――规划理论

中观―――区位理论

宏观―――地缘理论

微观角度进行单体的规划,比如兴建的各个住宅楼,就是以微观的角度,运用规划的原理对小区进行设计,从而使小区的建设更加适合人类的活动。中观的角度比如对整个长春市进行的研究,研究它的产业结构、民族的构成、发展的方向、未来的目标;对吉林省农业发展的计划等都是从中观的角度运用区位的理论进行研究。宏观尺度主要运用地缘理论,如地球村的概念就是从各国、各大洲的角度通过建立彼此的联系使全球成为一个整体。

提到区域,他是人文事项具体分布的空间,是具体实体存在的方式。

2、区域

域面:是指整个区域的幅员范围

节点:是指由于地表物质分布的不均衡性所产生的聚集区域,是区域内部具有个性的地方。网络:是使整个区域作为一个整体的联系网、联系方式、联系通道。

对于区域的研究因时代发展的不同曾经发生过一次革命。

3、区域革命

等质区域阶段:在某种区域内部从某种观点看有一定等质的区域。例子书10页

在战前,由于科学的不发达性,等质的区域相对是较多的,但实际上,任何事物都没有完全的统一,都有自己的个性。因此,他无法反映区域内部的差异性,疏密度等。

二战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新鲜事物的层出不穷,对于区域的研究也由等质区域变为结节区域。

结节区域:就是内部不等质,在区域内部存在一个或数个结节点(核心),他们的副射流连接着辐射区,结节区就是由不同等级、不同阶层的核心与其辐射区组成的。

区域研究的重点已经不是求共同性的问题,而是求其内部职能的差异性及其层次在区域系统

中的作用,使区域研究更加深化。

4、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每个区域的个性鲜明。

(二)综合性

1、研究对象的综合性:人文事项包括的内容非常复杂。研究布局、规划、民族、人口、城市等。

2、研究的学科:涉及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3、研究的方法:可以用传统的综合描述、综合制图等方法,也可以用数学的、控制论的、系统论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三)统一性

1、统一性:就是人地关系,也就是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统一于结合,否定那种割裂地理学的做法,认为只有具备深厚的自然地理学基础才能透彻的分析人文地理事项的科学分布规律。即然和人文的统一。

2、一元论和二元论的争论:赫特纳和佩舍尔

(四)预测性:现代人文地理学与传统人文地理学的区别就在于预测性。

现代科学研究普遍分为三个阶段:记述-分类-说明

说明阶段就是原理、理论推导和科学预测阶段。

地理学从现实世界中选择出研究的客体,然后进行观测、测定、技术、分类等,传统的地理学一般到此结束。新地理学需要创建

模型,使理论进入预测阶段。只有预测才能掌握地理客体本质的发展和变化规律,使地理科学拥有巨大的生命力。

(五)社会性(阶级性)

第三节研究人文地理学的任务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自身的研究目的和学习任务。根据《人文地理学教学大纲的规定》人文地理学的教学目的是:

1、教育学生以马列主义观点,全面认识人文地理学的性质、作用及其独特的研究领域。

2、通过人文地理学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方法、实践能力。

3、通过人文地理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4、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分科内容。

一、研究资本主义国家人文地理学的任务书16页

1、我们研究资本主义国家人文地理的任务在于用具体的事实揭示资本主义地表人文事象分布的不平衡规律及其各种矛盾,揭示资本主义地表人文事象分布的自发性与不合理性;2、指出资本主义各国对自然资源的掠夺与浪费;

3、研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际地域分工的不合理性;

4、总结各国调整人地关系,充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和解决社会地域问题等方面的经验。

二、研究社会主义国家人文地理学的任务

1、认识社会主义人文事象分布的规律,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布局的理论及其为实践服务的优越性,学习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宝贵经验,了解各国人文地理学家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提高我们为祖国经济建设服务的主动性。

2、认真总结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人文地理学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认真总结各国人文地理学与社会实践相脱节及其提高理论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我国人文地理学的任务

1、运用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实际,解决我国四化建设中出现的急需解决的人文地理学的课题。

2、根据我国实际,学习国外发展人文地理学的经验,把我国人文地理学全面发展起来。3、发展我国人文地理学的教育事业。

我国地理学的发展曾经全面学习前苏联,地理学的课程设置几乎全部以自然地理为主。当前,地理科学的人文化、行为化、社会化、生态化发展迅速,与之相适应必须发展人文地理学教育。加之人文地理学的实践意义越来越突出。地域开发、区域规划等都需要人文地理学的参与与决策。

4、扩大我国人文地理学对国际地理学的影响,增强国际交流。

思考题:1、阐述人文地理学的科学划分体系。

2、简述你对人文地理学特性的认识。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方法是任何科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或者借助其他科学有益的研究方法。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注定其研究过程中要多种方法并用。如果研究过程中没有科学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没有独特的、具体的研究方法,具体的手段和工具;就不知研究工作如何着手。

第一节传统方法

一、充分掌握和分析研究资料:

只有用具体的资料才能说明各地区人文事项的分布特点。

资料来源:实地调查;报刊、杂志、电讯、网络

使用资料时,要经过分析和加工。

二、利用和编制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存储库。不仅表示特定时期、特定区域的人文事象的分布,还可以表示区域内部和区间的人文事象的联系。

前苏联经济地理学家巴朗斯基教授说:地图是第二语言,并且应该说他永远是更容易了解的语言。

利用:1、新旧地图的对照;

2、进行不同要素地图的对照

编制:1、编制和利用多种要素和动态的地图

2、编制和利用有活动变量的图表

3、编制和利用对比性强的地图

三、进行人文地理的野外考察工作

意义:1、加深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2、扩大视野

3、争强学习兴趣

4、培养认识伟大祖国、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5、锻炼实践技能。

6、培养科学研究能力

第二节新技术和新手段的利用

一、计量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

1、计量方法:应用计算机,对研究的客体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定性分析,是研究传统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方法。现代科学都向定

量的方向发展,人文地理学也不例外。尽量用数学的方法解释人

文地理客体的物质运动规律,是目前人文地理学的新特征。

2、计量地理学的发展:

1)、1933年,克里斯泰勒首先在中心地理论研究中采用数

理统计的方法,即计量方法。

2)、计量地理学创始人挪威的加里逊,开设第一个应用数理统计的研究班。并与贝里发表了数篇利用数理统计法研究的文章。

3)、1963年,鲍顿提出了“计量革命”

3、意义:

1)、计量地理学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工作提供了精确的计量方

法。

2)、数理统计方法不仅可以用来收集和处理统计资料,而且可以用来以数学公式表达逻辑结论,以数学指示表达成果概念。

3)、计量方法必须与传统的定性综合论述方法结合才能发挥巨大作用。

二、遥感技术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1、遥感技术的发展对人文地理学的意义

遥感技术作为地理科学的重要研究手段,已成为国外新地理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中,由于应用了现代化的遥感技术给地理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1)、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文地理学的各种研究方法。

2)、给人文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质资料。

3)、由于遥感方法视野广阔,精确度高,就减少了其他方法观测地球时造成的误差。4)、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同一地域的比较资料,给人文地理学进行动态研究创造条件。5)、利用遥感方法绘制地图和进行其它地理研究,效率高、速度快、节省经费。

2、遥感方法在人文地理学中应用的领域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应用遥感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是人文地理学

研究的是整个地球,应用遥感图像进行对比,对于深入研究是非

常必要的。二是人文地理的研究方法主要依靠搜集资料和实地考

察。借助卫星图像就可以身临其境。三是世界范围的地理客体变

化速度快,只有应用卫星图像才可以进行时相的对比。

1)、海洋地理学

2)、自然环境与资源的调查

3)、土地利用

4)、灾害和环境污染的监测

5)、人文地理的各部门研究

6)、综合区域调查

第三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利用

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突变论、协同论

一、基本概念

信息论:主要解决对信息的认识问题,即如何描述度量信息问题。

控制论:就是解决信息的利用问题,即如何对信息进行处理和控制的问题。

系统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许要把研究和处理的对象看成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研究一切系统的模式、原理、规律的科学即为系统论。

二、系统论的观点

1、系统:是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的离散元素的集合,也就是由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我们把整体叫系统,各局部叫子系统。

2、系统特性:

1)整体性

2)综合性

3)动态性

三、反馈原理:系统的输出变为输入就是反馈。

几乎一切控制都带有反馈。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

四、有序原理:系统由较低级结构转变为较高级结构称之为有序。

无序原理:系统由较高级结构转变为较低级结构称之为无序。

任何系统只有开放,与外界有信息交换,才可能有序。人类活动

由简单到复杂,就是由无序到有序。

五、整体原理:系统是由诸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性质功能与运动规律不同于它的各组成要素在独立状态下的性质功能运动规律。即系统有整体属性。

整体功能=各组成要素功能之和+由于各部分相互联系而产生的新功能

思考题:遥感技术对人文地理学的意义及应用方面。

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第一节国外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一、西方古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萌芽阶段

(一)、代表人物及著作

早期:1、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的《奥德赛》

2、古希腊地理学之父希罗多德《波斯战役史》

到过地中海和西亚地区,对各地的战役、民情加以描述。

3、古希腊埃拉托色尼《地理学概论》提出“地理”的名词

4、古罗马斯特拉波《地理学》

把世界分成了三大洲:利比亚洲(非洲)、亚细亚洲、欧

罗巴洲

开创了区域地理的先河区分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对区域

的影响是古代的经典

中期:公元5-15世纪

1、欧洲:相对衰落

2、阿拉伯:非常发达

后期:15-19世纪下半叶地理大发现

1、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2年

2、麦哲伦环球远航1519-1522年

3、伽马到达印度1498年

4、白令穿越白令海峡1728年

(二)、主要特征

1、时间:19世纪下半叶以前

2、形式:人文地理还没独立,溶于自然科学、哲学、政治之中

3、实质:缺乏系统性、科学性,是记述的人文地理学

4、意义:为科学的人文地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西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一)时间:资本主义的出现――二战的爆发200年

(二)背景:资本主义瓜分海外市场瓜分殖民地

(三)标志(科学地理学形成的标志):

1、地理学三原则的提出:

因果原则洪堡: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文物学家,研究地质。

综合原则1799年到非洲考察5年,行程1万里,搜集动植物标本,进行地磁泡面的测量,对民俗进行记载。写出了30卷的《新大陆热带地区考察记》。晚年写出了5卷的《宇宙》。是它的代表作。

范围原则:李希霍芬、拉采尔

2、有了科学的研究定义和研究对象:

洪堡:地理学是研究地表各种现象的分布或排列

李特尔:地理学是科学的一个部门,他把地球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研究它所有的特征、现象和关系,并说明这个统一的整体与人及人的创造者的关系。

李特尔:人文地理学之父

3、有了独特的研究方法:野外考察是地理学的基础研究方法。

(四)主要流派:

1、环境学派:德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

法白兰士人地相关论

2、区域学派:德赫特纳

3、景观学派:德施吕特尔

4、区位论学派:杜能

(五)实质:形成独立的地理学,是科学解释阶段。

三、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新地理学:现代化的新地理学与传统地理学比较,有焕然一新之处。其核心就是基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地理客体进行理论论证、检验分析和科学预测。主要标志就是不作单纯的记述或对比区域地理,不作某些地理要素的罗列。而是从空间的角度对地理客体进行综合论述,从中找出它的规律和原理,对地理客体的进一步发展和对问题进行科学预测。

2、新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1、科学方法论:程序能够公开;定义精确;搜集材料的方法客观;发现的事实可以再现;利用接近法;目的是为了理解、说明、预测

2、新科学技术手段的利用

3、计量革命和数学方法

4、行为革命

5、重视环境研究

6、科学预测

第二节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记述阶段

(一)地志:

1、公元前1-3世纪的《山海经》

2、《禹贡》:划分九州;记述当时山川的方位与脉络;物产的分布;土壤的性质及其贡赋;方位的记位法

3、《货殖列传》

4、汉代设立《地理志》

(二)游记

1、张骞:出使西域汉

2、法显:《佛国记》东晋

3、唐玄:《大唐西域记》唐

4、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三)专著

1、郦道远:《水经注》120卷

2、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120卷

(四)特征

二、近代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学习阶段

1、西方学者来华讲学

2、中国学者引进外国文化

3、留学归国

三、现代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不平衡的发展阶段

2、停滞和缓慢发展的阶段

3、复兴和迅速发展的阶段

思考题:1. 标志地理学成为科学的三大标志。

2. 新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第二篇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本篇主要学习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理论基础:人地关系论、区位论与行为论,她们是贯穿于人文地理学全部领域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人地关系论

在我们目前采用的教材中,是以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划分方法为标

准,讲述的内容主要是从其各个分支学科下手。而我们的学习则

是从广义人文地理学的角度,不光探讨各个分支学科,还要学习

他的基本理论,这样才能为我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当前,贯穿于人文地理学全部领域的理论基础就是人地关系论、

区位论和行为论。而其中,人地关系论又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

心问题。因此,人地关系论不仅仅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理

论基础,还是这三大基本理论中最为重要的。

第四章人地关系论

第一节现实世界的人地关系

要想明白人地关系论,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在人地关系论中“人”

和“地”的具体含义。

一、人地关系中的“人”和“地”

1、“人”的理解

人,不难理解,我们大家都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人。说

我们有自然属性,因为我们有性别、年龄、种族、肤色之分,我

们还有生、老、病、死的人生历程。更具体一点,我们会感知饥

饿、寒冷等等。那么,我们的这些特点与自然界的生物相比,可

以说大相径庭。但不要忘了,我们还有更为重要的一个特点,就

是我们的社会属性。我们不光是一个自然人,还是一个社会人。

我们有各种伦理道德的束缚,受各种法律法规的约束,我们在人

与人的交往中构成了我们今天的人类社会。我们可以进行各种劳

动,创造各种财富,我们在自然人的基础上,生活在这个地理环

境里,又在自然属性的基础上添加社会属性,使我们通过向地理

环境,我们生活的空间的索取,创造了我们的人类社会。另外,

在我们不断创造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的消费,这里边有物质消

费也有精神消费。因此,对于人地关系中的“人”我们可以这样

理解:

1、在自然人的基础上,叠加了社会人的人,是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综合

2、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

因为,不管你是自然人还是社会人,你都需要生产,首先满足

自身要求。而且你都要消费,因为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消费。

自然人综合人生产者

社会人消费者

正是由于人的这种属性和特点,人类出于维持自身生存和社会发

展的本能,总是要与自然环境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和相互作

用。李旭旦教授对人的理解下了一个定义:

人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从事各种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人,是

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上活动着的人。

这里强调了人的社会属性

地理环境是先于人类社会而存在的,也就是说在理解“地”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从两方面考虑。

一是提供给人类生存的各种必需品,是“人的生命,人类社会生存和物质生活不可缺少的、必要的、和经常的条件的”自然地理环境。这个自然地理环境简单解释一下就是由地球表层的岩石(包括各种矿物),土壤、大气、水、(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动植物等

自然物质与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和地球内部热能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地理系统。这是“地”的一个自然特性。但是,有了刚才“人”的理解,相信大家不会忘记,从有了人类开始,人类与环境就密不可分,从这一点来看,原始社会和现代社会没有多大差别,仅是程度和广度的不同,以前住山洞,现在住楼房;以前穿兽皮,现在穿裘皮;以前吃野菜果子,现在吃山珍海味等。但这种程度和广度的不同,也就构成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形成就使地理环境在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出现了社会环境。这个社会环境是人类为了更有效地组织劳动,提高生产能力、提高劳动成果,能更好地在自然环境中创造生存环境而有目的地组成的。他是在人们的文化习惯、价值观念、政治信念、社会意识、宗教信仰、知识程度、经济状况、劳动技能、劳动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系统、。他的存在对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起着不断修正的作用。因此,可以说,地理环境是社会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相互交织的产物。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是人为化了的自然地理环境。

2、“地”的理解:人为化了的自然地理环境。

李旭旦219页

在理解了人地关系论中的“人”和“地”的含义后,对于人地关

系论我们就很容易知道,人地关系论所要探讨的内容。

二、理论含义

1、人地关系论:

人地关系论就使人们对人地关系的各种观点、思想的组成。即人

地关系认识论。

在这里,我还要对人地关系论进行几点说明。

2、说明

1、从近代现代的人地关系发展看,人地关系论是重要的基础理论,也是研究的中心课题。这是对他的地位的一种肯定。

2、人地关系是自人类起源以来就存在的客观关系,是属于自然

关系的范畴。但从地理学角度看,又有别于一般的人地关系。

这是对他的范畴的一种界定,他研究的是一个综合的人对综合的

地理环境的关系。

3、从人文地理学角度看,是探讨人与环境如何协调发展。

这里强调人文因素。人地关系并不是人文地理学一门学科独家研

究的,而是许多其他自然、社会科学都要涉及的研究内容。但

是,只有人文地理学对人地关系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研究。这种

研究在实际内容上,主要表现为对人地关系的具体形式、表现程

度及变化规律的探讨。在理论上,则表现在对人地相互影响和作

用程度的哲学观的讨论。不论是实际的研究,还是理论上的讨

论,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认识的加深,都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

人类关系的存在是人类生存及其社会发展所必须的。这种关系可

以集中从人类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活动两方面来考虑。

三、人地关系的现实表现

1、人类生产活动中人地关系的表现

1)、自然环境提供了人类生产活动必须的各种物质基础,他决

定生产活动内容。

任何一种生产活动,都是人类有目的地将自然界物质加工利用和

转换的过程。因而,不同自然要素的组合形成不同人类生产活动

的资源基础,从而影响它的内容。如:在没有矿产资源的地方不

利于发展工业,在水、热、光、土壤等条件组合不佳的地区不利

于发展农业等。再如辽中南地区的工业城市圈,由于鞍钢的钢、

抚顺的煤、沈阳的机械、大连的港口等基本资源环境造就了这个

工业圈。

2)、自然环境以其提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程度。

一般地说,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人类生产活动产生较早,经济发

展较快。如:美国中西部平原地区集约化农业生产的发展是以其

平坦的地势、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气候为基础的。西德重要的鲁

尔工业区是在其大量优质煤和铁矿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波斯湾沿

岸大量而优质的石油资源使这里成为世界石油生产的重要地区之

一。另外,人类的起源也都是在平原地区或是河流沿岸。

3)、自然环境以其资源的空间组合特点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地域分工。

大家知道,平原适于种植业,山区宜林、草原宜牧,煤铁富积的

地方易于建立钢铁基地。这种生产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差异与自然

资源的空间分布是密切相关的。而且,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环

境对生产活动的制约就越大。我们东北平原面积广阔,是全国有

名的农业大省,如果我们加大技术含量,到2008年奥运会时,

我们就可以以优质的粮食供应北京。而北京周围的省份有很多著

名的名胜古迹,如河北避暑山庄、兵马俑等等就可以以旅游业迎

接世人。再如:桂林、昆明气候宜人,风景优美,他们的主导产

业就是旅游业。大庆有石油就以石油为主要生产原料。这样的例

子不胜枚举。

4)、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对人类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但是,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并不是两者之间单独的相

互作用,而是要受社会环境的干预和影响。如:非洲大陆拥有许

多丰富的矿产资源,许多国家也有发展农业的良好自然条件,但

由于长期受殖民主义的掠夺,加上本地部族冲突及落后的传统生

活方式(不节制人口,原始的资源破坏型生产等),其经济发展

十分缓慢。又如中国和日本在资源的拥有上存在很大差异。从总

量上看,一个地大物博,一个地狭物稀。这种自然条件方面的差

异也通过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而进一步影响到人们的经济活动。过

去的几十年里,我们一直吃这种“地大物博”的老本,在传统文

化观念(人多事业旺、不靠外援)和特定社会环境(较低的生产

水平和过多的意识形态运动)影响下,经济发展成果不理想。相

反,较差的自然条件给日本人造成一种发展的危机感,促成一种

对外开放,思想活跃,不断创新的社会环境,对经济发展起到了

极大的促进作用。

5)、人类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多方面的反作用,而且以负影响为主,集中表现在导致资源数量减少和资源环境质量下降两方面。

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主要是工农业生产对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破坏所致,资源环境质量下降是指各种生活和生产活动造成大气、水、土壤和各种城市污染及自然环境总体质量的恶化。

2、人类生活中的人地关系表现

1)、不同环境中人们生活习惯有很大差异。

2)、不同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理特征产生影响。

3)、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心理和精神也有一定的影响。

四、意义

1、人地关系是一种不以人们意识为转移的客观现象。

2、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和人文地理学有关,是不可避免的。

3、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透彻性影响到人类的活动,可以指导人类行为。

4、学习人地关系论是达到地理学统一的一个桥梁,

第二节人地关系论的各种观点

人地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在古代就已开始。

一、人地关系论的形成

1、我国:49

在中国,《周易》,“仰以观於天文,伏以察於地理”的论点。

先秦著作《礼记。王制》“广谷大川异质,民生期间异俗”,带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定胜天的思想。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顺天地,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具有人类对自然应该合理利用的思想。普鲁士

2、国外: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开始就出现了有关人地相关思想的论著。其中以古希腊的希波革拉底的《论空气水和地方》为代表是最早较明确地讨论人地关系的论著。书40页。这里提出了环境对于人的性格、生活习惯、物产资源的影响。此后,有不少人地关系的论述,但不久,神学代替了一切。到19世纪后期,特别是李特尔创立人文地理学后,学者们开始有目的研究人地关系,并将此作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人文地理学在西方、前苏联和我国有不同的发展经历,特别是建国后的30年,我们受前苏联影响严重,很多书籍是从三方面去探讨,以划分资产阶级科学和无产阶级科学。现在,我以洪堡的三原则中的第一原则:因果原则为原则,从因果观和非因果观的角度探讨不同流派的人地关系论。

(一)因果观的人地观

因果原则:合理的对地球上各种事物和各种现象作互为因果的推断。因果观的人地关系论其特点是就某种要素和现实结果进行分析,作出互为因果的推断。

1、地理环境决定论:

1)、核心思想:地理环境决定人类总的发展方向,它影响人类的思想气质、社会组织等。地理环境对人类的体质、社会的发展等有决定的作用。

2)、代表人物:孟德斯鸠拉采尔辛普尔亨丁顿71页

《论法的精神》对各种地理要素与政治的关系进行阐述,并提出各种推论。

3)评价:肯定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具有先进性;

反对神权、反封建,具有进步性;

混淆自然与人类的演化规律,有一定的盲目性。

片面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否认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唯物的,因果观的(必然的)人地观。

认为环境决定人类命运、社会发展等,是错误的。

2、人地相关论:(可能论、或然论)

1)核心思想:世界并无必然,环境为人类发展提供多种可能(可能论),他们是否能为人类利用,取决于人类的选择。在不同时间和地点,或者地对人有影响,或者人对地有影响(或然论)。两者是互为因果关系,但人是积极的因素。(人可以战胜自然)2)代表人物:白兰士白吕纳

3)评价:研究的重心由自然转向了人类社会

对人地关系用心理因素来解释

把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同生物变化等同起来

基本上较客观的反映了人地关系,纠正了环境决定论

的错误。

过于强调人类的心理因素。

第三节人地关系的实质

思考题:1.人地关系在现实世界中的表现。

2.简述你对环境决定论的认识

第五章区位论

第一节区位论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区位论的基本概念

二、区位论的分类

三、研究区位论的意义

第二节区位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早期区位论思想的产生

二、静态区位论的研究

三、动态区位论的研究和现代区位论的新发展

第三节区位论的主要理论

一、城市区位论

二、市场与消费区位论

三、行为区位论

思考题:论述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第六章行为论

第一节行为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地位

第二节行为论的发展

一、基本概念

二、发展概况

三、主要流派

第三节行为论研究的基本课题

一、基本理论问题

二、行为决策的研究

三、消费者行为的研究

第四节对行为论的评价

思考题:1.基本概念:知觉认知行为

2.对比行为论的两大流派。

第三篇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本篇主要论述人文地理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理论问题,从概念到基本理论观点,阐述了人文地理学的内涵。

第七章人口地理学

第一节人口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地位

一、人口地理学的发展

二、人口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地位

第二节人口的分布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二、世界人口的密度

三、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第三节人口的增长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二、人口的自然增长

三、人口的社会增长

第四节人口的构成

一、人口构成的类型

二、人口的职业构成

三、人口的性别构成

四、人口的年龄构成

五、人口的种族与民族构成

第五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二、预测人口合理容量的方法

思考题:1.战后人口移动的新特征。

2.概念: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八章聚落地理学

第一节聚落地理学概论

一、聚落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地位

二、城、镇、村的划分

三、聚落地理学的发展

第二节城市地理学

一、城市形成的因素

二、城市系统及城市形成的阶层理论成立论

三、城市的职能分类

四、城市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五、城市内部小区地理

第三节村落地理学

一、村落的产生与发展

二、村落的分类

三、村落规划与布局

思考题:1.简答:等级规模法则首位城市法则

2.论述:城市化逆城市化

3.简述世界著名城市带

第九章政治地理学

第一节政治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地位

第二节政治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西方政治地理学的主要流派——地缘政治学

一、地缘政治学的产生

二、地缘政治学的基本理论

三、地缘政治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第四节国家领土及其结构

一、国家与领土

二、国界与国界问题

第五节行政区域系统

一、行政区域的系统规律

二、行政区划的原则

第六节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一、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二、世界政治地理的基本格局

三、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1.概念:地缘政治学

2.简述地缘政治学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豪斯霍菲尔必答)。第十章文化地理学

第一节文化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地位

一、文化地理学的概念

二、文化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地位

第二节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一、文化景观

二、文化生态学

三、文化地域综合体

四、文化区

五、文化源地和文化传播

第三节人种及其分布

一、人种的划分及其指标

二、人种的形成及其分布

三、种族主义的反动性

第四节民族、语言及其分布

一、民族

二、语言

第五节宗教及其分布

一、宗教地理学的重要性

二、宗教的分布

思考题:简述文化区的各个类型。

第十一章旅游地理学

第一节旅游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地位

第二节旅游业的发展

一、基本概念

二、旅游业的发展

三、影响旅游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旅游地类型

一、旅游资源的分类

二、旅游地类型

第十二章人文地理学与“全球主要问题”

第一节人口问题

一、“人口爆炸”

二、南北问题

三、我国人口问题

第二节环境问题

一、产生原因

二、主要表现

三、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及人文地理学的任务

第三节资源问题

一、产生原因

二、主要表现

三、对资源问题的认识和人文地理学的任务

第四节国土整治问题

一、国土整治工作发展的基本原因

三、世界国土整治工作的基本特征与趋势

思考题:1.人口迅速增加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2.论述:学习人文地理学对于国土整治有什么意义。

三、教学时数分配

第一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学时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2学时

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2学时

第四章人地关系论

4学时

第五章区位论

4学时

第六章行为论

3学时

第七章人口地理学

6学时

第八章聚落地理学

8学时

第九章政治地理学

7学时

第十章文化地理学

6学时

第十一章旅游地理学

4学时

第十二章人文地理学与全球问题 6学时

人文地理学 第二版 赵荣 考研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征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属于社会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二、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 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我国古代的人文地理记述包括《禹贡》、各种地理志等。对古代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是德国两位大师洪堡和李特尔。洪堡的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李特尔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2、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古代:对人文地理物象的描述。 ○2近代—19世纪中叶: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 德国流派: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 法国流派:白兰士、白吕纳:重视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 英国流派:麦金德的“大陆腹地学说”、罗士培的“适应”论思想 美国学派: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 文化地理学的鼻祖:苏尔的文化景观学思想 哈特向的区域观点:《地理学的性质》是代表作。 俄国学派:承袭德国思想,但在十月革命后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经济地理取代人文地理。 对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批判削弱了苏联地理学界对人地关系的综合分析研究,导致了人地 分立的局面。 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地理学两大流派 在美国,战后区域学派占据了上风;50——60年代,数量革命对地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理论地理学的发展。70年代后,出现了人本主义的倾向,行为地理学等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前苏联,50年代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分离的二元论观点。60年代以后建立起“统一地理学”的概念。70年代后经济地理学逐渐扩展为“社会经济地理学”,实际上已接近人文地理学的内容。近年来出现了经济化、社会化、计量化和生态化等趋势。在出现人口、资源、旅游、文化和民族等概念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建设地理学和工程地理学等应用性强的学科。 ○2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 科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建立:协调人地关系成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开始得到重视和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新的研究方法: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广泛应用;心理学方法和行为地理学的研究;在观察和收集资料、信息的手段上有了根本性的变革。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507608 课程名称:人文地理学 英文名称: Human Geology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总学时: 64 讲课学时: 64 实验学时:0 学分: 4 适用对象: 地理科学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地图学 执笔人:林英华审定人:陈诗越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核心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人文地理学有初步了解,明确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人地关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表现,能胜任中学地理教学中有关人文地理方面的教学任务。 2、掌握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运用人文地理学空间分析、时间分析、综合分析、社会生态分析等方法研究区域人文地理现象和问题的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了解人文地理学各主要分支学科尤其是比较重要的分支学科如文化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等,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4、)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形成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参与维护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人地关系理论、区位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掌握人文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发展概况,掌握人类经济、文化、政治、旅游、宗教、聚落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改基本要求: 1、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理论通常比较抽象,联系具体的实际讲授人文地理学理论,可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学生接受知识的难度; 2、应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区域环境转化为具体的区域景观,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间的联系更加直观、具体; 3、应用启发式教学、开展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4、加强课后练习,加强学生动脑、动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1章绪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人本主义方法论和经验主义方法论; 难点: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云南师范大学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深厚专业基础、较高思想品德,得才兼备的人文地理学高级专业人才。具体体现在: 政治与思想品德目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体系;坚持真理,献身科学事业,具有高尚的科学职业道德、崇高的敬业精神、团结友爱的科学合作境界; 业务目标: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具有较高的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清楚地了解当今人文地理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问题和最新科研动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当今人文地理学的最新理论,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相关科研实验技能,对所从事的研究课题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创意;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融宽广的知识、深厚的理论、全面的素质于一体,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有从事人文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科学研究和相应专业的本科、研究生的教学工作的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1、培养方式 脱产方式培养。通过以下教学环节来培养学生:(1)课堂授课与讨论;(2)撰写读书报告;(3)学术交流,包括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形式;(4)科研实践。 2、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三年。一年到一年半时间学习硕士学位课程,通过考试。一年半到两年从事科学研究,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视学位课程学习及学位论文完成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适当提前或延长(半年至一年)毕业。 三、研究方向简介 1.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 该研究方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1)区域旅游规划的理论与“范式”建构研究;(2)旅游目的地开发规划与管理研究;(3)旅游地形象策划与营销管理;(4)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5)基于3S技术的区域旅游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2.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以下领域的研究:(1)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2)企业区位选择和区位结构问题研究;(3)区域形象策划与营销管理研究;(4)区域经济规划及发展

6年级地理教案

6年级地理教案

6年级地理教案 【篇一:六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通过六年级上学年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由于我是一名非地理专业教师,在学法和教法方面还欠缺一定的教学经验,知识还没有形成系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再就是有些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重视不够、学习习惯不好,加之有些班级纪律较差、学风不浓,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新学期开始了,我将本着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在新的学期里希望能扬长避短取得更有成效的教学成果。 二、本期教学任务和目标 完成六年级下册各章节的教授,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世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3、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地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三、教学措施: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从帮助落脚,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4、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充分利用网络,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开展课件教学,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 难点: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六、教学进度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周次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3第一周 第二节人文环境 2 第二周 单元复习、检测、讲评3 第三-四周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2第四周 第二节东南亚2第五周

2020-2021年首师大人文地理学考研考试科目、复试分数线、参考书目

2020-2021年首师大人文地理学考研考试科目、复试分数线、 参考书目、考研经验! 一、学院介绍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始建于1954年的地理专业,1957年建立地理系,2001年7月正式更名为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拥有“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首都圈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北京市重点学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自然地理学”、“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旅游管理”;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有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学和地理教育学4个博士点以及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地理教育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旅游管理、第四纪地质学、水文学及水资源、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等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招收在职教育硕士。目前,在读博士生65人、学术型硕士317人、专业学位硕士115人、教育硕士31人。博士论文曾获国家百篇优博提名奖,在读博士生研究成果被SCIENCE LETTER报道。 办学六十多年来,学院培养各级各类人才7000余人,分布在首都的各条战线上,成为各行业的骨干。面向社会需求,学院将不断提升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能力与水平,发展优势学科,创建新兴学科,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的一流学科与专业群。

二、2019首师大人文地理学考研招生情况 070502人文地理学 01区域发展与调控 02旅游规划 03区域与城市规划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1高等数学(通用) ④834经济地理学 2019年本专业拟招收15人,含推免7人计划 三、2019年首师大人文地理学考研参考书目 601 高等数学(通用) 高等数学(上、下册)同济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五版)834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经济地理学导论杨万钟主编华东师 四、首师大人文地理学考研复试分数线

102402人文地理学基础教学大纲-管理专业

“人文地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执笔人:刘志刚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地理与旅游学院 课程名称:人文地理学基础 课程编号:102402 英文名称:Basis of Human Geography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54理论学时:54 实验学时: 学分:3 开设专业:旅游管理、土地资源管理 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基础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本项编写要求:写明该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在强调人文地理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的前提下,围绕“空间”和“地方”这两个地理学的核心论题介绍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近年来人文地理学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空间、全球化、城市化、人口、经济、文化、聚落、地缘政治和人地关系等内容,主要内容按四条主线展开①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特征与地区差异之间的关系。②人地关系。③不同空间尺度(包括世界、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演化特征与趋势。④与民族、种族、性别、年龄、阶级等因素相联的社会文化特征及其对空间发展的影响。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够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概念、特性、类型和分布,建立人文地理学的知识体系。并能够对人类各种文化现象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正确分析,树立科学的人地观。能够运用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 (本项编写要求:写明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应达到的目标要求)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了解人文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及其发展过程; 2.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3.掌握主要人文地理要素的特征及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 4.树立正确的人地观,能够运用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城市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和旅游规划类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本项编写要求:以基本内容为主线,对各知识点分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提出要求,并说明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一章绪论 教学基本内容: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征 2.国外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3.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人文地理学起源、形成的时间和标志;不同时期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点、学术流派及主要地理学家;当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 2.理解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及学科特性。 3.了解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著作及其学者。 4.了解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进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 2.人文地理学的学术流派及其代表学者,当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 难点: 1.人文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2.我国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前沿及其近代取得的主要成绩。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基本内容: 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2.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3.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与要求:

首都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首都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 线-专业课真题 一、专业的设置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共招生14人,下设4个专业,分别是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教育学。 二、考试的科目 三、导师介绍 陶犁: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旅游研究院院长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四、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捌九叁,二肆壹,二二六,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

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研究课题。最后一方面是专业前沿问题。每一个专题都应当建立详尽的知识体系,做到专题知识点全覆盖。 第三,专业真题及解析。专业课的试题都是论述题,答案的开放性比较强。一般每门专业课都有有三道大题,考试时间各3小时,一般会有十几页答题纸。考生在专业课复习中仅仅有真题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对真题最权威最正统的解析,两相印证才能够把握导师出题的重点、范围以及更加偏重哪一类的答案。 第四,导师的信息。导师的著作、研究方向、研究课题、近期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另外就是为研究生们上课所用的课件笔记和讨论的话题。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初复试出题的考察重点。同时这些信息也是我们选择导师的时候的参照依据,当然选择导师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还应当考虑到导师的研究水平、课题能力、对待学生的态度和福利等等。 第五,时事热点话题分析。博士生导师在选择博士的时候会一般都会偏重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热点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在初试和复试中都有体现。近几年的真题中都会有联系实际的热点分析。所以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就应单多阅读一些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方向研究成果,权威的期刊上面“大牛们”都在关心、探讨什么话题,以及一些时事热点问题能不能运用本专业的知识来加以解释解决。 五、首师大考博英语 首师大的考博英语满分100分,题型有阅读、翻译和写作等。考博英语的整体难度介于六级和老托福之间,对词汇量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注重对形近字、意近词和固定搭配以及语法的考察。做阅读理解一定要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翻译这一个题型很容易丢分,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捌九叁二,

2021兰州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考研的时光我永远铭记,今天我把考研经验和大家做个分享吧。 我政治一是11月份开始复习的,政治其实不用太早复习,10月份之后开始都可以。政治由于时间不够我是倍速看的李凡《政治新时器》一套,主要是为了节约时间,熟悉知识点。11月份的时候,重点就是做政治里的选择题。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选择题研究透彻。12月份,背诵了《政治新时器》里的大题,大题一定要花时间背诵。虽然我政治准备的晚,最后我该花时间背诵的,我都背诵了,分数也达到预期的。 英语在3月份之前,我已经用《一本单词》将考研单词背了一遍,不是让你光记住单词,是单词的词性与用法。 3-6月看蛋核英语的长难句课程,背单词继续。 7-9月我开始用了《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最早几年的题型太老了,失去的价值,我把他作为长难句解析,一句一句的分析,用本子记下来后对答案,过程会很痛苦,但是这样四五年的真题后你会突然发现你都看得懂了。开学后我开始刷第二遍真题阅读+背作文。 11月份,我开始关注新题型+完形填空,看了老师的视频,把前面的新题型+完型做了两遍。然后复习到最后一个月,每晚睡觉前刷下木糖英语公众号和蛋核英语公众号里的推文,里面都是考研相关的文章,看了收获很大。 专业课: 首先大致浏览一遍课本,自己做一个大纲出来,大标题小标题小小标题这样,第一遍可以不细看,但要有个印象,知道书大概讲的是什么,分几章,每章又在说什么,建立一个知识框架出来。 第二遍开始仔仔细细地看课本,把这个知识框架逐步逐步地填满,不能有知识上的盲点,如果看书看不明白,就去问在校授课的专业课老师,老师会慈爱地给你详细解答。可以自己根据书本内容做笔记,做完笔记印象更深刻。 第三遍再返回去扫一下课本,可以结合真题去针对性地复习,真题的答案试着自己去总结,有个自己的答题思路是最好的。反反复复把课本多看几遍,做到尽可能的充分理解(不要觉得自己看过两三遍就能记得全部内容啦,指不定考试那天没睡醒或者天气太冷,脑袋短路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就真的玩完了),看到考试前你都不记得你看过多少遍,每看一遍都会有新发现(真的真的不骗你),

辽宁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考研

辽宁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考研 我院人文地理学科是辽宁省重点学科,是我校六个重点学科之一。 一、学科建设的概况 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0年1月,我校组织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1年9月28日该研究中心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的检查,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省属院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目前已经确定106个重点基地(相当于理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我校的重点基地是全国唯一与海洋经济研究有联系的基地,也是唯一的以人文地理学为基础申报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 ●研究方向稳定――目前已经形成海洋产业发展与布局研究、滨海旅游空间结构研究、海洋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等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并逐步开拓海洋地缘政治与海洋地缘经济(海洋权益)的新方向。由韩增林、张永维、栾维新、张耀光、李悦铮、李靖宇等六位教授,和雷磊、安筱鹏等一批青年科研骨干共同组成了老、中、轻结合的学术梯队。 ●研究成果丰硕――先后承担"六五"期间《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七五"期间《辽宁省海岛调查》、"八五"期间《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九五"期间《辽宁省集装箱运输环境研究》等国家、省、部委海洋开发方面重点研究课题十几项;完成地方政府海洋和区域经济方面研究课题数十项;主持完成《辽宁省区域海洋经济布局机理与可持续发展》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六项(到目前为止承担的地理学科海洋经济地理研究方向的基金课题是全国最集中的),主持完成《海洋产业高技术化的“瓶颈”与对策研究》等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目前在研的课题41项,经费总额近百万元。研究成果获国家、部、委、省、市科技进步奖和社会科技成果奖等多项奖励。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区域海洋经济地理理论与实践》等学术专著十余部。 ●建立了较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1981年开始招收海洋经济地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初步建立了以海洋经济地理、沿海港口城市、滨海旅游空间结构等课程为主干的课程体系,先后培养了50余名硕士研究生。历届毕业生中有12人分别考取北大、南大、中科院地理所和日本千叶的博士研究生,还有一批毕业生分配到国家海洋局、省市计委等研究和管理机构。 ●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均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陆域所承受的粮食、资源、水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人类逐渐把拓宽生存空间的方向转向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成为必然趋势。未来学家和经济学家预测,21世纪将是海洋经济

我眼中的人文地理考研及就业

本人毕业于国家某重点高校人文地理专业,已工作一年有余,闲暇之余,看到论坛上师弟师妹的困惑,包括对考研,导师,就业等未来困惑,心有所感,因为自己走过同样的路,有过同样的担心,今天就整理下,以一个过来人,说下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下面部分内容来自于网上看的一个帖子,我觉得他写的很好,就班门弄斧了。 1、初试: 对于人文地理而言,师弟师妹们一般都是政治、英语+两门专业课或一门专业课+高数。我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要重视历年真题,不管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花大把时间去研究它,琢磨它的规律、答题思路、出题重点,而后有重点和目的的去学习。但我觉得有一个不好的现象,或者说我当时就犯了这样一个错误,那就是对专业课不是那么的重视,平时花了很少的时间去复习,老想着英语呀,政治什么的,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是有点后怕,因为我专业课分手才考了90多分,与对手差距太大,以致于花太长时间得到的公共课的分数优势也荡然无存,还差点没分配到公费名额。现在想明白了,公共课大家一般拉不开分数,你考55,我考65,能差多少?但专业课复习的好,就能考140左右,复习的不好,就像我一样,刚及格而已。而我们辛苦的准备考研,目的就是初试获取综合高分以便昂首进入复试,或复试取得高分,以期能获取公费或者一等奖学金,所以这里面一定要考虑各个科目的时间投入情况。 基于真题如此重要,我们就要想办法获取,获取真题的渠道很多。一是考研网、中国教育在线等等,均提供试题免费下载。不过他们提供的试卷年份一般不连续,不利于整体把握学校出题范围和重点。且有些只是粘了一些试题,说什么回忆版的,真实性有待商榷。二是向已考上的师兄师姐询问,这个就要靠个人关系和魅力了。三是研招办购买,但有些院校比如北师大、遥感所等就不提供真题,况且一般学校也不提供邮购业务。四是去淘宝网买资料,那些淘宝卖家一般都是在校学生或者已毕业的学生,几个人合伙,利用人脉和关系去搜集资料,因为他们是专业做淘宝,资料比较全,且有支付宝的支付中介,应该可以相信。但据我了解,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文科专业出身,做一个或几个学校所有学院和专业。而对于他们提供的人文和自然地理资料,质量还是有一定的风险。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如专业背景相同的学长,他们所提供的资料和信息含金量应该会更高些。 2、复试 复试也很是重要,而且复试的笔试成绩也占有一定的比重,所以还是那句话,多重视历年真题。而对于面试,就要咨询下对应学院学姐或者师兄什么的,大概了解面试的题目和流程,已做到胸中有丘壑。面试时间有短有长,一般都是二十分钟左右,六七个老师轮流问问题,一般都是地理学的某个概念,或者你怎样看待地理学发展等某个问题的,还有地理学现在某些热门问题等等。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也应注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多去一些论坛,如小木虫地学模板和考研模块、地理信息系统论坛等。还可以加入与专业相关的考研群,实时的获取考研信息。我记得有一个人文地理全国各重点高校的考研咨询群: 212750258,大家可以试下。 3、就业 随着国家前几年连续的扩招,硕士现在已经成了就业的主力,好的单位已经把硕士学历当成了最低要求。所以考研是一个还算正确的选择,对未来发展也非常有利。但这里面要解决二个问题,一个是行业问题: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行业,想干一个什么样的工作,对于人文地理而言,有两个,一个是教学,一个是去公司或设计院做规划。以前毕业的师姐们还可以去高校,现在不行了,一般都去高中或者去大中专院校,教授相应课程。如果师弟师妹们真要考的话,我倒建议大家考师范学校,不过如果喜欢规划的话,不妨试下中山大学的地规学院。想到哪说到哪,可能有点乱,有些问题并没有讲清楚,如果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可以直

人文地理学教学教案

人文地理学教学教案 通过课堂教学,使大家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知识、研究方法。了解并掌握人文地理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主要内容。重点学习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及这些理论基础在主要生产部门中的应用。 本课程共54 学时。目前采用的教材是由王恩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人文地理学》本课程将采用对话式、讨论式、讲授式及CAI 课件等多种授课方式进行教学。所授内容为今后学习部门经济地理和区域经济地理打下深厚的基础,并为应用遥感技术(GIS)打下地理基础。 二、正文 注: 加横线的是板书内容第一篇绪论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家了解人文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它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掌握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熟悉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第一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一节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就象宣传一个英雄要从他的成长历程开始一样,我们学习人文地理也要从它的出身、家庭开始。我们先来看一下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开始,处于生存的需要和好奇心的驱使,人类就开始试图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因此,地理学是一门非常古老的学科。古人就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的博学。地理简单的理解就是地的理论。而地就意味着空间,也就是研究空间的理论。而这个空间不是数学或哲学的抽象空间,是具体事项充填的地表空间,空间中有各种具体的事物,是人文和自然要素的复合空间。因此, 1、地理学:就是研究地表物质的空间(区域)变化规律的科学。从这个简单的概述我们也能发现 2、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地表物质和区域空间 日本地理学家千叶德尔于1966 年在《地域和自然》一书中对地表构成要素进行了分类。见表1 可见在地表物质中,应该包括自然的地表物质和人文的地表物质. 这些研究要素与区域空间相对,我们称作物质要素;而区域空间我们则称作非物质要素。物质要素:自然要素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人文要素--- 生物圈、社会圈 非物质要素:空间------ 大小、形状、位置 时间--- 变迁、进化 从地理学研究的要素我们可以看出,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跨学科的或学科间的一门学科,并自成一个独特的科学体系。在地理学研究的这些要素中,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从这一点出发,我们 一定要明确: 3、对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说明 A、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生活空间的地表,不是任意抽象 的空间。 B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地表空间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 具有空间观点,要从区域入手,从局部到整体。 C由于这些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因此,我们要强调人类与环

中国人文地理教案(二)

中国人文地理(二)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 〖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经济发展的特点。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第一节中国区域地理 1、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揽 北方地区 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

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 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 土壤: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广泛,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为钙质土。 主导因素: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大。 南方地区 范围:东部季风区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地形特征: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大多由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间分布,“南岳”衡山、庐山、井冈山等众多名山分布其中,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的集中分布区;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素有“紫色盆地”和“天府之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复习笔记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复习笔记 论绪第1章 复习笔记 1.1 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 1.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 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三部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 (1)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布规律。(2)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3)经济地理学是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来阐述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理学者对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不尽相同,但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具体包括三大主题: (1)人地关系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2)区域研究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从地域的观点出发,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3)空间分析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3.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1)社会性 ①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 社会科学以人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 ②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反映在其历史性上 各地区的人文现象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并不断运动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要有动态的观点,把现代人文地理现象作为历史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研究不同发展实际和不同发展阶段人文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预测其发展方向,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2)区域性 任何地理现象都有一定的分布区域,都具有特定的空间和地域,研究地理区域就要剖析不同区域内部的结构,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发展变化的制约关系。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差异,根本点之一在于人文地理学包含了区域研究的特性。 (3)综合性

人文地理学期末复习材料教学文稿

人文地理学期末复习 材料

10资环《人文地理学》期末复习材料 填空题10分;名词解释20分;单选题20分;简答24分;论述题26分 复习材料一 填空题 1.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城市地域结构是由集聚力、离心力和摩擦力三种力量相互作用形成的 3.形式文化区的特征是,它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 4.德国地理学家冯?杜能在1826年出版了孤立国一书,运用抽象法 提出了农业区位的理论模式。 5.瑞典学者哈格斯特朗创立的时空棱柱体模式,主要利用时间、空间分析法研究人们通勤的行为空间范围。 6.美国地理学家H.H.巴罗斯提出的生态论,其目的不在于考察环境本身的特征和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而在于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7.衡量人口迁移的指标通常有迁出率、迁入率和净迁移率等。 名词解释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1.人口转变:人口转变是指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向现代再生产类型的过渡 2.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人类“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实现”。 3.城市化: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 4.文化景观:叠加在自然环境基础之上的人工创造物 5.功能文化区: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性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范围的文化区。它不是自然状态下形成的,拥有中心、范围和确切的界线。 单选题 1.德国地理学家 B 冯·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 亚里士多德 B 冯·洪堡 C 卡尔·李特尔 D 哈特向 2. 法国地理学家 D P.维达尔·白兰士提出的可能论思想在于强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作用,而是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必背70简答题(陈世超)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生初试科目人文地理学必背70道题 (70道题=100分!)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编辑出版学陈世超 2015.11.07

【绪论】 1.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征(2013) (1)地域性——地理学科的灵魂 (2)社会性——由学科研究对象所决定 (3)综合性——由学科属性所决定 (4)复杂性——学科体系构建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人地关系】 2.人地关系理论(2009) (1)地理环境决定论 (2)可能论 (3)适应论 (4)生态论 (5)文化景观论 (6)生产关系决定论和唯意志论 (7)环境感知论 (8)文化决定论 (9)“天人合一”观 3.“地”的属性(2012) (1)数量上的有限性 (2)地域上的差异性 (3)制约性和可变性 (4)有限的稳定性 (5)层次性和复杂性 (6)整体性 4.人地关系的新实践特征 (1)人地关系的网络化 (2)资源条件发生区域性变化 (3)区域性生存条件的限制性在降低 (4)全球的生存条件的限制性在提高 (5)区域因素由静态转变为动态 5.传统文化的区域性和现代文化的全球性关系(2010)(1)传统区域文化被改变 (2)矛盾和互补的关系 【第二章: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 6.地理环境对农业经济活动的影响 (1)自然环境对农业经济活动的影响 ①土地②地形③土壤④气候⑤水 (2)人文环境对农业经济活动的影响(2008、2013) ①农业劳动力的数量与素质 ②农业科学技术进步 ③生产力水平高低 ④市场需求 ⑤交通运输 ⑥农业政策

7.工业经济活动的基本特点 (1)无明显的季节性 (2)专业化与协作化 (3)技术性强,精密程度高 (4)分布集中 8.工业集中分布的主要原因 (1)工业生产离不开能源和原材料 (2)工业集中分布有利于形成适度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3)工业生产过程易于分解,易于形成众多小部门乃至生产零部件部门。(4)工业各部门之间有着紧密的生产和技术联系。 (5)工业集中分布,可以产生集聚效益。 9.劳动密集型工业的特点 (1)就业机会多 (2)单位就业人口固定资产投资少 (3)产品以生活消费品为主,科技含量不高 (4)能源、原料消耗少,原料来源广泛,可以就地取材,产品成本低 10.资本密集型工业的特点(2015) (1)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固定投资较多 (2)技术装备程度较高 (3)用人较少的工业部门 (4)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5)物资消耗较少 11.工业布局原则(2013) (1)尽可能接近原料、燃料动力产地和产品市场。 (2)确定工业基地的合理规模,防止工业过度集中或分散。 (3)正确处理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矛盾,推动落后地区的开发。 (4)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确定各自合理的工业部门结构,实现优势互补。(5)充分考虑国家安全,合理布局工业。 12.工业布局类型 (1)资源型布局 (2)河湖水域型布局 (3)临海型布局 (4)临空型布局 (5)智力型布局 13.地理环境对工业经济活动的影响 (1)自然环境对工业经济活动的影响 ①工业资源的地域组合②水③土地④动力⑤原料 (2)人文环境对工业经济活动的影响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交通运输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关联产业。 ③一定数量的劳动力是工业布局的前提。 ④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市场需求影响工业布局。

(精选)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大全

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汇总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 1、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8、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 第二章 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 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 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 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6、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7、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 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 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 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第四章 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 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 1、分析农业起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分析比较世界五大古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条件。 3、阐述原始农业的特点及区域分布。 4、比较东西方传统农业的特点。 5、阐述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域类型。 第六章 1、分析现代工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说明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3、从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变化,分析现代工业的空间格局有什么特点。 4、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 第七章

人文地理学参考资料.doc

人文地理学参考资料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2. 德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李特尔应用区域方法来论证人地关系,研究世界各地区不同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主张从自然条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上去阐明地理学的人文方向。 3. 旅游作为一个系统,它是旅游者通过旅游媒介到达旅游目的地的活动系统,其构成要素有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 4. 地理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5. 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认为中心地的空间分布形态,受市场因素、交通因素和行政因素的制约,形成不同的中心地系统空间模型。 6. 为了探求人们日常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问题,瑞典学者哈格斯特朗创立了时空棱柱体模式,主要利用时间、空间分析法研究人们通勤的行为空间范围。 7. 我国规定,可以设市的城镇聚集人口是10万。 1. 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城市地域结构是由集聚力、离心力和摩擦力三种力量相互作用形成的。 3. 形式文化区的特征是,它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 4. 德国地理学家冯·杜能在1826年出版了孤立国一书,运用抽象法提出了农业区位的理论模式。 5. 瑞典学者哈格斯特朗创立的时空棱柱体模式,主要利用时间、空间分析法研究人们通勤的行为空间范围。 6. 美国地理学家H.H.巴罗斯提出的生态论,其目的不在于考察环境本身的特征和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而在于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 7. 衡量人口迁移的指标通常有迁出率、迁入率和净迁移率等。 1. 文化生态学是主要研究地域文化系统的组成、功能、结构、空间特性和时间动态,系统要素间与系统内部发生的各种过程及其相互作用机制。 2. 德国地理学家冯·洪堡创立的因果原则、综合原则和比较原则等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地理学从古典的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和记述走向近代地理学的解释和探讨因果关系。 3. 乡村聚落按其形态可分为密集型、分散型和半聚集型农村聚落。 4. A.普雷德把决策者的决策描述为某种情况下有关信息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决策者信息的能力的函数,从而创立了行为矩阵模型。 5. 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目前,国外大多数学者对文化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聚落型式土地利用类型、和建筑。 6. 在韦伯工业区位论中,将成本归纳为三种:运费、劳动成本和集聚、分散所带来的成本变化。 7. “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属于道教的观点。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第一次对人地关系提出系统理论的是德国地理学者(),他也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 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