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类后基因组计划及研究进展

人类后基因组计划及研究进展

人类后基因组计划及研究进展
人类后基因组计划及研究进展

人类后基因组计划及研究进展

摘要:2003年4月14日生命科学诞生了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基因组时代正式来临。着重介绍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出、目标与任务、实施与进展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讨论了后基因组时代的时间界定,分析展望了后基因组时代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密切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药物基因组学等几个重要研究领域。

关键词: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进展

2003年4月14日,美国人类基因组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Collins F博士在华盛顿隆重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的所有目标全部实现。这标志“人类基因组计划”胜利完成和“后基因组时代”(post genome em,PGE)正式来l临,在举世庆祝“DNA双螺旋结构”提出50周年之际,生命科学诞生了一个新的里程碑。HGP被誉为可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相媲美的伟大系统工程,是人类第一次系统、全面地解读和研究人类遗传物质DNA的全球性合作计划。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成功绘制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奠定了人类认识自我的重要基石,推动了生命与医学科学的革命性进展。在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关注的范围越来越大,涉及的问题越来越复杂,采用的技术越来越高,取得的成就将越来越多,生命科学及其相关科学将大有作为。

1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产生与目标

1984年12月,美国犹他大学的Wenter受美国能源部的委托,主持讨论了DNA重组技术及测定人类整个基因组DNA序列的意义.1985年6月,美国能源部提出“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 project,HGP)的初步草案.最早提出测定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是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辛西默(Robert Sinshimer).1986年3月,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雷纳多·杜尔贝柯石(Renato Dulbecco)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短文中率先提出“测定人类的整个基因组序列”的主张[1],后经世界性的讨论取得共识.1987年,美国开始筹建“人类基因组计划”实验室.1988年,科学家开始讨论如何才能更快、更多、更好地研究与人类的生老病死有关的所有基因——全部的人类基因组.1989年,美国成立“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诺贝尔奖获得者、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者Jamse Wateson担任第一任主任.1990年10月,美国首先正式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完成人类全部DNA分子核苷酸序列的测定.1993年,美国对这一计划做了修订,其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人类基因组的基因图构建与序列分析,需最优先考虑、必须保质保量完成的是DNA序列图.随后,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前苏联、中国等许多国家积极响应,都开始了不同规模、各有特色

的人类基因组研究。

1999年12月1日,人类首次成功地完成人体染色体基因完整序列的测定.2000年6

月26日,六国科学家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成为人类基因组计划进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01年2月12日,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首次公布.2003年4月15日,美、英、德、日、法、中6个国家共同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所有目标全部实现,提前2年实现了目标。

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内容

从1987年提出“人类基因组计划”到1990年正式实施,研究的具体内容表现在4张图上: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和转录图,其主要内容是绘制人类基因组序列框架图.1993年马里兰州Hunt,Valley会议上,经美国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CHGR)修订后的HGP内容[4]包括:人类基因组作图及序列分析;基因的鉴定;基因组研究技术的建立、创新与改进;模式生物(主要包括大肠杆菌、酵母、果蝇、线虫、小鼠、水稻、拟南芥等)基因组的作图和测序;信息系统的建立,信息的储存、处理及相应的软件开发;与人类基因组相关的伦理学、法学和社会影响与结果的研究;研究人员的培训;技术转让及产业开发;研究计划的外延等几方面,这些内容构成了20世纪到21世纪最大的系统工程。

3基因组多样性的研究

人类是一个具有多态性的群体。不同群体和个体在生物学性状以及在对疾病的易感性上的差别,反映了进化过程中基因组与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开展人类基因组多样性的系统研究,无论对了解人类的起源、进化和迁徙,还是对生物医学,均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已知人类基因组DNA序列中最常见的变异形式是SNP。当SNP位于基因的编码序列中即称为eSNP。eSNP引起蛋白质重要部位氨基酸的变异,可导致其功能改变;位于基因调控序列中的SNP则可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剂量。故这两种SNP的生物学意义更为显著,是基因组中决定人类表型多样性的核心信息。另一方面,SNP因连锁不平衡(LD)所形成的单倍型,也可用于关联研究来确定与之连锁的生物学性状相关序列。目前,已发展了多种自动化和批量化检测SNP的技术,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连锁分析与基因定位;疾病的关联研究;多基因疾病的基因定位;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发病机理的研究;以及研究生物进化,生物间相互关系等。从1999年起,国际上10家大药厂与三家研究机构建立的SNP协作组,及数家信息技术产业大公司,对24个来自世界不同群体的个体,进行SNP的随机筛选,2001年获得30万个SNP,其中半数得到定位,从而将整个基因组分隔为5—50Kb长度的LD片段。目前,该计划进展顺利,所发现的SNP在人群中测试的成功率为94%,已有41,200个SNP向公共领域公布。

4、HGP实施与进展

4.1 研究策略

人类基因组全序列分析分两大步骤:即制图(mapping)和测序(sequencinE),全过程

分为4个阶段(可交叉进行):(1)构建1cM的遗传图;(2)构建物理图;(3)建立重叠克隆系;

(4)完成核苷酸顺序测定。HGP最终将绘制出4张图谱,即得到遗传图谱、物理图谱、序列图谱和转录图谱,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出人体的奥秘。

HGP在制图的基础上测序,最后获得4张图谱,核心是获得高质量的基因组序列图。首先力争获得覆盖人类全基因组序列90%、精确率为95%的“工作草图”;在此基础上.查漏补缺,获得覆盖率99%、精确率99.99%的“精细图”;最后获得覆盖率100%、精确率99.99%的“完成图”。

4.2研究进展

1987年,美国马萨诸塞人类基因合作组的研究人员以限制性片段多态性(RFLP)为遗传标志绘制了第一代人类遗传图谱,为HGP基因组作图奠定了基础。1992年.法国Genethon 实验室绘制出以STR为遗传标志的第二代人类遗传图谱。并于1994年得到更加完善的

遗传图谱(提前1年完成人类遗传图谱的绘制目标),1996年得到完整的人类基因组遗传图

谱。2000年,美国Whitehead InstitutelMIT中心得到以SNP为遗传标志的第三代人类基因组遗传图谱。2000年4月13日,美国JGI中心完成第5、第16和第19号染色体的遗传密码草图;2000年5月,德、日两国共同破译了人类第2l号染色体基因全序列”“;2000年6月26日,国际人类基因组测序联盟与Celera公司联合发布了“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work draft);2001年2月12日又分别在Nature和Science杂志上公布了人类基因组“精确图”(准确度达到99.99%)及初步分析结果。两组数据存在一定差异,但大部分高度吻合,发现人类基因数目约为3.4万至3.5万个(仅比果蝇多2万个,远小于原来估计的10万个基因);2003年4月14日Collins F博士在华盛顿隆重宣布HGP完成,得到了人类基因组“完成图”(包括99%的人类基因组序列.准确度为99.99%)。迄今为止,Nature杂志发表了6条(7、14、20、21、22和Y)染色体序列的完成情况及基本信息,其余染色体将陆续发表。

中国作为HGP第六个成员国(唯一的发展中国家)于1999年10月1日正式启动HGP,2000年4月,完成了1%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2001年8月26日绘制完成“中国卷”,提前2年获得精确度达99.99%的“完成图”序列。所有BAC序列都经过指纹图谱的验证,共测定31.6 Mb的序列,识别122个基因,其中86个是已知基因(55个为功能明确的基因,8个为疾病相关基因),在31个基因中找到了75种不同的剪切方式,发现了1760个新的SNP,分析了“完成图”中重复序列、CpG岛和Gc含量。

除四张图谱以外,HGP在生物信息科学、数据处理、知识产权及社会伦理学研究、特别是基因专利申请、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对保险、就业影响等多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参考文献

3.骆建新;郑崛村;马用信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后基因组时代[期刊论文]-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3(11)

4.丁立;刘国仰;杨焕明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外显子捕获技术[期刊论文]-遗传1998

9.陈竺;黄薇;傅刚人类基因组计划现状与展望[期刊论文]-自然杂志2000(03)

10.刘万清;贺林自动化大规模基因组扫描与连锁分析1998(05)

11.范玉新;李霞基因功能分析与鉴定的新进展1998(03)

1. 刘威.LIU Wei 人类基因组计划大事记[期刊论文]-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1,28(2)

2. 李娜.LI Na 人类基因组计划十年反思[期刊论文]-科技导报2010,28(13)

3. 中国科学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研究中心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规模化、序列化、信息化与产业化、医学

化、人文化[期刊论文]-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9)

4. 唐玉红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价值伦理分析及对策[学位论文]2006

人类基因组计划.doc

【篇一】人类基因组计划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类对自身遗传信息的了解和掌握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与此同时,分子水平的基因检测技术平台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得基因检测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基因检测效率不断提高。从最初第一代以Sanger 测序为代表的直接检测技术和以连锁分析为代表的间接测序技术,到2005 年,以Illumina 公司的Solexa技术和ABI 公司的SOLiD 技术为标志的新一代测 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 的相继出现,测序效率明显提升,时间明显缩短,费用明显降低,基因检测手段有了革命性的变化。其技术正向着大规模、工业化的方向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基因检测的检出率,并扩展了疾病在基因水平的研究范围。2009 年3 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通过NGS外显子测序技术,发现了一个新的遗传性胰腺癌的致病基因PALB2,标志着NGS 测序技术成功应用于致病基因的鉴定研究。同年,《Nature》发表了采用NGS 技术发现罕见弗里曼谢尔登综合征MYH3 致病基因突变和《Nat Genet》发表了遗传疾病米勒综合征致病基因。此后,通过NGS 技术,与遗传相关的致病基因不断被发现,NGS 技术已成为里程碑式的进步。2010 年,《Science》杂志将这一技术评选为当年“十大科学进展”。近两年,基因检测成为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的热点,得到了突飞猛进和日新月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和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出来。同时,基因检测已经从单一的遗传疾病专业范畴扩展到复杂疾病和个体化应用更加广阔的领域,其临床检测范

关于基因组学的论文

公共卫生面临的基因时代 摘要: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类医学进入基因组时代,海量的生物医学信息在疾病防治领域的应用带给公共卫生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而作为公共卫生的主要学科----预防医学的理论发展和研究方向也发生相应的改变,基因组时代的医学对预防医学不仅是挑战,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关键词:公共卫生;基因组时代;预防医学;机遇与挑战 公共卫生的发展与医学进步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疾病预防的理念也在渐渐的被赋予新的内涵。近年来,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HapMap Project)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相继启动和完成,标志着生物医学进入了基因组时代,生物学界和医学界因此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健康资源。因此科学家预测,充分利用基础医学的研究成果为疾病的个体化防治服务,将预示着一个新的公共卫生时代的到来,即基因组时代的公共卫生。基因组时代的公共卫生是对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卫生的继承和发扬。 首先,新的研究技术和手段以及多学科的交叉和合作为预防医学研究增添了新的活力。 基因组学的目的在于阐明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组学发展至今,仍有相当多的基因功能不清,这对环境有害因素的致病机制、营养对防治疾病的机制、传染病以及各种慢性病的发病机制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机遇。基因组学研究技术在预防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DNA重组技术应用于乙肝重组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并成功地在我国推广应用。 基因克隆技术的应用产生转基因或基因敲除动物和细胞株,转基因技术可导入外源性的或发生突变的基因片断,在染色体基因组内稳定整合,使导入的基因能进行稳定的遗传并表达,把基因敲除与转基因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可以用于研究和发现重大传染病或慢性疾病的新基因及功能。 而且,用于以核酸杂交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可以进行各种致病病原体的检测,不仅可以做单一病原体的专用检测,也可以将有关病毒、细菌中不同的品种作一次多元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于难于培养的病毒(乙肝)、细菌(如结核、厌氧菌)和原虫(如梅毒螺旋体) 等来说尤为适用。 不仅如此,质粒图谱分析技术、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以及寡核苷酸图谱分析等,在病原体检测、分型、鉴别致病性、分析变异以及宿主作为传染源的传染性和测定排毒期的长短等研究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次,分子流行病学与基因多态性研究也为公共卫生带来了实际指导意义。 分子流行病学不仅将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研究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和核酸分子结构的差异,以阐明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同时也用来检测暴露于外来化学致癌物中的DNA 特有分子标记,以表示DNA 受损程度并观察其后果。我国预防医学领域中关于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既包括基因多态性与病因未知的疾病关系的研究,又包括对已知特定环境因素致病易感基因的筛检,涉及的疾病有肿瘤、神经系统、生长发育、循环系统和骨骼疾病等。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在职业医学领域更具有实际意义。 通过对易感基因和易感性生物标志物的分析,将某些携带敏感基因型的人甄别出来,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将提高预防职业环境中接触污染物的种类

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进展及其意义

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进展及其意义 摘要:文章综述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和进展的情况 关键词: 正文: 定义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预算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按照这个计划的设想,在2005年,要把人体内约4万个基因的密码全部解开,同时绘制出人类基因的谱图。换句话说,就是要揭开组成人体4万个基因的30亿个碱基对的秘密。命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被誉为生科学的"登月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英语: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一项规模宏大,跨国跨学科的科学探索工程。其宗旨在于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指单倍体)中所包含的30亿个碱基对组成的核苷酸序列,从而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并且辨识其载有的基因及其序列,达到破译人类遗传信息的最终目的。基因组计划是人类为了探索自身的奥秘所迈出的重要一步,是继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人类科学史上的又一个伟大工程。截止到2005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测序工作已经完成。其中,2001年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发表(由公共基金资助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和私人企业塞雷拉基因组公司各自独立完成,并分别公开发表)被认为是人类基因组计划成功的里程碑。 背景 20世纪是物理学和化学的世纪,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生命科学将取代物理学和化学成为带头学科,从而为其他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工程产业将成为支柱产业。早在上世纪中叶,生物技术就被称作是21世纪的关键技术。许多科学家预言,生物技术将与信息技术、材料技术以及能源技术共同构成新的技术革命的基础,生物技术将重塑医学、农业以及生命科学研究本身,进而改造社会,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一些重大的研究项目如人类基因组计划、体细胞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等的影响已超出了学科的范围,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在生命科学领域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80年代末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基因组学(Genomics)。基因组研究被称作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最重大的全球性的科研项目,其中以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最为重要 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目的,是获得人类染色体的物理图谱和基因图谱以及测定核苷酸的全序列 进展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由美国国立研究院和能源都1990年发起,后来有德、日、英、法、中等国科学家加入,有至少16个实验室及1100名生物学家、计算机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预计耗资30亿美元,在15年内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以来,受到人类各界的极大关心,经过全球科学家的努力,各阶段进展一再提前,已提前完成绘制出基因的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的草图,现在已进入大规模的测序阶段。目前已完成了人类基因组约50%的测序,预期在2005年将能

第3章 人类基因组学

第三章人类基因组学 基因组指一个生命体的全套遗传物质。从基因组整体层次上研究各生物种群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及相互关系的科学即基因组学。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即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和比较基因组学。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是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由世界多个国家参与合作的研究人类基因组的重大科研项目。其基本目标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从而为阐明人类全部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解码生命奥秘奠定基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果体现在人类基因组遗传图,物理图和序列图的完成,而基因图的完成还有待大量的工作。 后基因组计划(PGP)是在HGP的人类结构基因组学成果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计划,将主要探讨基因组的功能,即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由此派生了蛋白质组学,疾病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环境基因组学等分支研究领域,同时也促进了比较基因组学的展开。后基因组计划研究的进展,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变革,可以预见会对医学、药学和相关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HGP的成就加速了基因定位研究的进展,也提高了基因克隆研究的效率。基因的定位与克隆是完成人类的基因图,进而解码每一个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研究手段。 一、基本纲要 1.掌握基因组,基因组学,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基因组医学, 后基因组医学的概念。 2.熟悉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历史,HGP的基本目标;了解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基因图的概念和构建各种图的方法原理。 3.了解RFLP,STR和SNP三代DNA遗传标记的特点。 4.熟悉后基因组计划(PGP)的各个研究领域即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疾病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的概念和意义。

第八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及人类基因组学

第八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及人类基因组学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分子杂交 2.Southernblotting 3.Northernblotting 4.Westernblotting 5.dotblotting 6.DNA芯片技术 7.PCR 8.功能性克隆 9.转基因技术 二、填空题 1.Southernblotting用于研究、Northernblotting用于研究,Westernblotting用于研究。 2.PCR的基本反应步骤包括、和三步。 3.在PCR反应体系中,除了DNA模板外,还需加入、、和。 4.Sange法测序的基本步骤包括、、和。 5.目前克隆致病相关基因的主要策略有、、。 6.血友病第Ⅷ因子基因的首次克隆成功所采用的克隆策略是,而DMD致病基因的克隆所采用的克隆策略是。 三、选择题 A型题 1.经电泳分离后将RNA转移到硝酸纤维素(NC)膜上的技术是: A.SouthernblottingB.Northernblotting

C.WesternblottingD.dotblotting E.insituhybridization 2.不经电泳分离直接将样品点在NC膜上的技术是 A.SouthernblottingB.Northernblotting C.WesternblottingD.Dotblotting E.insituhybridization 3.经电泳分离后将蛋白质转移到NC膜上的技术是 A.SouthernblottingB.Northernblotting C.WesternblottingD.dotblotting E.insituhybridization 4.经电泳后将DNA转移至NC膜上的技术是A.SouthernblottingB.Northernblotting C.WesternblottingD.Easternblotting E.insituhybridization 5.PCR的特点不包括 A.时间短,只需数小时B.扩增产物量大 C.只需微量模板D.用途非常广泛 E.底物必须标记 6.用于PCR的DNA聚合酶必须 A.耐热B.耐高压C.耐酸D.耐碱E.耐低温7.PCR反应过程中,模板DNA变性所需温度一般是A.95?CB.85?CC.75?CD.65?CE.55?C 8.PCR反应过程中,退火温度一般是 A.72?CB.85?CC.75?CD.65?CE.55?C 9.PCR反应过程中,引物延伸所需温度一般是A.95?CB.82?CC.72?CD.62?CE.55?C

(整理)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 HGP(Human Genome Projects) 1、HGP简介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价值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一计划旨在为30多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 ?诺贝尔奖获得者Renato Dulbecco于1986年发表短文 《肿瘤研究的转折点:人类基因组测序》(Science, 231: 1055-1056)。 ?文中指出:如果我们想更多地了解肿瘤,我们从现在起必须关注细胞的基因组。…… 从哪个物种着手努力?如果我们想理解人类肿瘤,那就应从人类开始。……人类肿瘤研究将因对DNA 的详细知识而得到巨大推动。” 什么是基因组(Genome) ?基因组就是一个物种中所有基因的整体组成 ?人类基因组有两层意义: ——遗传信息 ——遗传物质 ?从整体水平研究基因的存在、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类染色体 HGP的诞生 ?1984年12月Utah州的Alta,White R受美国能源部的委托,主持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讨论DNA重组技术的发展及测定人类整个基因组的DNA序列的意义。 ?1985年6月,在美国加州举行了一次会议,美国能源部提出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初步草案。?1986年6月,在新墨西哥州讨论了这一计划的可行性。随后美国能源部宣布实施这一草案。?1987年初,美国能源部与国家医学研究院(NIH)为“人类基因组计划”下拨了启动经费约550万美元,1987年总额近1.66亿美元。同时,美国开始筹建人类基因组计划实验室。 ?1989年美国成立“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诺贝尔奖金获得者J.Waston出任第一任主任。?1990年,历经5年辩论之后,美国国会批准美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于10月1日正式启动。美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总体规划是:拟在15年内至少投入30亿美元,进行对人类全基因组的分析。 HGP诞生过程中的质疑 ?计划的必要性问题 ?计划的现实性问题 ?科学研究领域的选择问题 ?为什么不选择基因组小的或有经济意义的生物 ?认为?°制图?±是在沙漠里建公路,?°测序?±是把?°垃圾?±分类,选择?°模式动物?±是拼凑?°诺亚方舟?±。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摘要:人类基因组计划意义深远,对人类健康、中医药、当代科学研究方法、甚至是商 业等都有影响。 关键词:人类基因组计划意义 人类从古至今都想揭开生命的奥秘,都想了解人类自身,探究人的生老病死是怎么一回事。于是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疑问:到底什么是生命?但是由于当时知识与技术的限制,人类的疑问得不到科学合理的解释。美国东部时间2000年6月26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的美、英、法、德、日、中6国协作组向世界联合宣布:人类生命蓝图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已经完成。它的问世标志着人类在研究自身规律的过程中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也预示着人类在探索生命奥秘的历史进程中翻开了新的篇章。 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 生物学的原理告诉我们,基因是染色体上的DNA双螺旋链的一段,它由四种碱基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而成,并在特定的条件下表达遗传信息和表现特定功能,是生物性状遗传的基本功能单位。基因组指合成具有生物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所必须的全部DNA序列。1985年美国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杜伯克首先提出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目的在于通过国际间的合作,识别人类DNA中所有的十万个以上的基因,测定人类DNA的30亿个碱基对顺序,以建立详细的人类基因组遗传图和物理图,解读人类基因组中所有的基因,最终解读人类生、老、病、死的遗传信息,使得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认识自我。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 首先,获得人类全部基因序列将有助于人类认识许多遗传疾病以及癌症等疾病的致病机理,为分子诊断、基因治疗等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在不远的将来,根据每个人DNA序列的差异,可了解不同个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依照每个人的“基因特点”对症下药,这便是21世纪的医学——个体化医学。更重要的是,通过基因治疗,不但可预防当事人日后发生疾病,还可预防其后代发生同样的疾病。 第二,破译生命密码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有助于人们对基因的表达调控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人类基因组图谱对揭示人类发展、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对进化的研究,不再建立在假说的基础上,利用比较基因组学,通过研究古代DNA,可揭示生命进化的奥秘以及古今生物的联系,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人类基因组计划带来的革命 1.基因治疗 人类基因组计划将为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支持,对特异致病基因的研究,无疑会给基因治疗技术针对性地指明方向,加速这一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就是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通过向人体导入功能基因,修补、改变相应的缺陷基因,以对相关疾病进行治疗和预防。对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早在十年前就开始了,90年美国研究人员对一个4岁的小女孩施行了基因治疗,使她的病情大大好转。十年来,基因治疗技术在实验过程中取得了不少的成果,载体的改进和靶细胞的选择使基因治疗技术的效果也不断提高。 2.基因工程药物研究

人类基因组计划论文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重要性 “以破解人类遗传和生老病死之谜,解决人类健康问题为目的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旨在通过测定人类基因组DNA约3×109对核苷酸的序列,探寻所有人类基因并确定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明确所有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解读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使得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认识自我。” 基因作为掌控人类自身性状、特征和遗传的根本因子,以其简单的双螺旋结构、复杂的排列方式,使全世界范围内的每一个人类都有着相同的本质和不同的特质。基因的轰动范围极为广泛,我们身上的每一处体态特征几乎都由基因所决定,大到一个人的身高、外貌,小到一颗牙形的状,甚至是一根头发的直径都与基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众所周知,基因由五种碱基对以庞大的数量按一定顺序排列组合而成,其本质是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在一个活跃的细胞内,特定的基因通过解旋、转录、翻译等一系列过程,来实现RN A、蛋白质等相应物质的合成,这些数以万计的不同形态不同功能的RN A、蛋白质在细胞内外发挥出他们自身的作用,从而达到控制人类机体、完善结构功能、协调组织器官运作的神奇效果。 由以上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要想解开人类自身的秘密,就要从破解基因的密码做起。 人类基因组计划便应运而生了。该计划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美国、英国、法兰西共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预算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按照这个计划的设想,在2005年,要把人体内约10万个基因的密码全部解开,同时绘制出人类基因的谱图。换句话说,就是要揭开组成人体4万个基因的30亿个碱基对的秘密。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1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 “HDP(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解码生命、了解生命的起源、了解生命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认识种属之间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起因、认识疾病产生的机制以及长寿与衰老等生命现象、为疾病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生物制药展望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生物制药展望 杨亚军(200805035)法医学专业 关键词:人类基因组、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经济发展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后,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为生物制药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使得生物医药的市场无比广阔。本文综述了生化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的发展历史与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基因工程诞生二十余年,运用于医药行业研制和开发基因工程药物,已取得长足进步。迄今为止,已有近一百个基因工程新药上市,并有数百种正在研制和开发中。可以预计,基因工程药物的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中国几个高增长、高收益的产业(生物制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IT产业、)中,生物制药始终是一个充满潜力的产业,虽然现在因为一些技术和政策的原因,中国的生物制药技术稍微有些落后,但是不可否认,生物制药的前景必然是可观的,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支柱这一点的趋势确信是必然的。这不仅是因为生物制药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因为这是一项真正以人的健康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依归的科技。 自20世纪70年代初基因工程问世以来,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一直是发展最快和最活跃的领域。美国礼来公司于1982年首先利用重组DNA技术合成了人胰岛素病投放市场,标志着生物工程药物时代的开始。迄今为止,已有50多种基因工程药物上市,近千种处于研发状态,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高兴技术产业。

目前全世界的医药品已有一半是生物合成的,特别是合成分子结构复杂的药物时,它不仅比化学合成法简便,而且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生物制药是21世纪新兴的支柱型产业,具有投入高、周期长、收益高、风险大等特点,识别生物制药企业的成功要素是投资人和管理者共同关心的重点问题。 半个世纪以来微生物转化在药物研制中一系列突破性的应用给医药工业创造了巨大的医疗价值和经济效益。微生物制药工业生产的特点是利用某种微生物以“纯种状态”,也就是不仅“种子”要优而且只能是一种,如其它菌种进来即为杂菌。对固定产品来说,一定按工艺有它最合适的“饭”—培养基,来供它生长。培养基的成分不能随意更改,一个菌种在同样的发酵培养基中,因为只少了或多了某个成分,发酵的成品就完全不同。如金色链霉菌在含氯的培养基中可形成金霉素,而在没有氯化物或在培养基中加入抑制生成氯化的物质,就产生四环素。药物生产菌投入发酵罐生产,必须经过种子的扩大制备。从保存的菌种斜面移接到摇瓶培养,长好的摇瓶种子接入培养量大的种子罐中,生长好后可接入发酵罐中培养。不同的发酵规模亦有不同的发酵罐,如

人类后基因组计划及研究进展

人类后基因组计划及研究进展 摘要:2003年4月14日生命科学诞生了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基因组时代正式来临。着重介绍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出、目标与任务、实施与进展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讨论了后基因组时代的时间界定,分析展望了后基因组时代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密切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药物基因组学等几个重要研究领域。 关键词: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进展 2003年4月14日,美国人类基因组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Collins F博士在华盛顿隆重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的所有目标全部实现。这标志“人类基因组计划”胜利完成和“后基因组时代”(post genome em,PGE)正式来l临,在举世庆祝“DNA双螺旋结构”提出50周年之际,生命科学诞生了一个新的里程碑。HGP被誉为可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相媲美的伟大系统工程,是人类第一次系统、全面地解读和研究人类遗传物质DNA的全球性合作计划。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成功绘制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奠定了人类认识自我的重要基石,推动了生命与医学科学的革命性进展。在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关注的范围越来越大,涉及的问题越来越复杂,采用的技术越来越高,取得的成就将越来越多,生命科学及其相关科学将大有作为。 1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产生与目标 1984年12月,美国犹他大学的Wenter受美国能源部的委托,主持讨论了DNA重组技术及测定人类整个基因组DNA序列的意义.1985年6月,美国能源部提出“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 project,HGP)的初步草案.最早提出测定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是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辛西默(Robert Sinshimer).1986年3月,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雷纳多·杜尔贝柯石(Renato Dulbecco)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短文中率先提出“测定人类的整个基因组序列”的主张[1],后经世界性的讨论取得共识.1987年,美国开始筹建“人类基因组计划”实验室.1988年,科学家开始讨论如何才能更快、更多、更好地研究与人类的生老病死有关的所有基因——全部的人类基因组.1989年,美国成立“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诺贝尔奖获得者、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者Jamse Wateson担任第一任主任.1990年10月,美国首先正式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完成人类全部DNA分子核苷酸序列的测定.1993年,美国对这一计划做了修订,其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人类基因组的基因图构建与序列分析,需最优先考虑、必须保质保量完成的是DNA序列图.随后,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前苏联、中国等许多国家积极响应,都开始了不同规模、各有特色 的人类基因组研究。 1999年12月1日,人类首次成功地完成人体染色体基因完整序列的测定.2000年6 月26日,六国科学家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成为人类基因组计划进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01年2月12日,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首次公布.2003年4月15日,美、英、德、日、法、中6个国家共同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所有目标全部实现,提前2年实现了目标。 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内容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果

类基因组计划的成果(一) 谁来当“亚当”---人类基因组多样性与个体医学已在进行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可以说是“代表性个体”人类基因组计划。在美国,现在用于用于绘制人类DNA序列的DNA 来自于几个“无名氏”的男性。这在当时还曾有过争论,谁可以做“亚当”?这个问题也重要也不重要。人类的所有个体、所有的人,在遗传上都是平等的。所有的人类基因组不管是在基因组中的位置,即基因位点,还是每一个基因的结构都是很相似的,绝对不存在好坏优劣之分。不管从哪一个人身上分离到的一个位点上的DNA片段,可以用于任何种族任何个体的这一位点的研究,这一位点致病等位基因的鉴定,将来可能的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因此,我们说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不存在黄种人基因组、白种人的基因组之分。一个基因被鉴定、分离了,进而被专利,就是全人类的这一基因组被专利了,我们不能说你专利的是白种人的基因,我们再来专利一个黄种人或中国人的基因。但人与人是不同的,这就是人类在“同一性”的前提下的“多样性”,多样性体现在每个人身上,称为“基因多样性”或“个体特异性”,一般每个人之间5%位点的等位基因不同有0.1%的序列不同。体现在黄种人棗白种人这一人种族差异上,可称为“种族多样性”,体现在民族(遗传上称为“族群”)上,称为“族群多样性”。将来的某一天,如果需要每一个人的全基因的全核苷酸序列也许能不费多少钱就测定了,并且记录在一个光盘上,要诊断疾病就方便啦。医生先把这个光盘装进计算机,检查几个有关的“候选基因”,看看要注意什么,譬如说,某种药物,有人用灵验,有人不灵验,这就是个体差异。这一差异很多是基因决定的,也就是“多样性”决定的,这对医生诊病很有帮助。当然,也许不需要了解一个人的整个基因组棗大家都大同小异,而把重要区域、重要基因、重要位点的“多样性”较高的区域搞清就行了。“全基因组”信息非同小可,表达了每一个人有关生、老、病、死的重要信息,它是一个人全部隐私中的最重要的隐私,可不是一个人一般生理指标,如身高、体重、胸围、血型等等,因此,它的使用可得慎之又慎。

基因组计划综述

人类基因组计划综述 摘要: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HGP)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使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地认识自我。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这一计划旨在为30多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 关键字:人类基因组计划;碱基构成;遗传信息 一、研究内容和目标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内容和分阶段目标如下: 1、遗传图谱的绘制。遗传图谱主要是用遗传标签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1994年9月,完成了包含3000个(原计划为600-1500)标签分辨率为1-cM(即1%重组率)的遗传图谱的绘制。 2、物理图谱的绘制。物理图谱是通过序列标签位点对构成基因组的DNA分子进行测定,从而对某基因所相对之遗传讯息及其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做一线性排列。1998年10月,完成了包含52,000个(原计划为30,000)序列标签位点的物理图谱的绘制。 3、序列测定。通过测序得到基因组的序列,是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基因组计划。2003年4月,包含基因序列中的98%(原预计为95%)获得了测定,精确度为99.99%。 4、辨别序列中的个体差异。每一个人都有唯一的基因序列,因此,人类基因组计划发布的数据不可能精确的反映单独个体的基因序列。它只是很少量匿名捐赠人基因组的组合。人类基因组计划只是为未来鉴定不同个体间基因组差异做一些基础的框架性工作。当前主要工作在于鉴定不同个体间包含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至2003年2月,已有约3,700,00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得到测定。 5、基因鉴定。以获得全长的人类cDNA文库为目标。至2003年3月,已获得15,000个全长的人类cDNA文库。人类基因组计划最开始的目标是不但以最小的错误率检测出人类基因的所有30亿个碱基对,还要从如此海量的数据中确认出所有的基因及其序列。这一部分计划正在进行中,尽管目前的数据显示在人类基因组中只有大约20,000至25,000个基因,远远低于大多数科学家先前的估计。 6、基因的功能性分析。今天,人类DNA序列已经存储在数据库中,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和位于欧洲和日本的姊妹组织储存着整个基因序列,其中包含已知序列,假设基因和蛋白质。其他组织像加州大学圣塔克鲁斯分校和ENSEMBL提供附加数据,注释和观察和检索数据的有力工具。 二、测序手段 在国际计划中,基因组被分割成多个片断(长度接近150,000个碱基对)。由于这些片断能被插入细菌中,并利用细菌的DNA复制机器进行复制,因此被称为细菌人工染色体。通过对每一个这样的片断分别应用“霰弹枪测序法”,最终将这些片断通过配对末端法(pair-end)以及其他许多定位数据重新组装在一起从而获得完整的基因组。这一手段是先将基因组分成相对较大的片断,并且在对片断进行测序前将其定位到每条染色体对应位置,所以被称为“分级霰弹枪测序法”。

进化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进化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刘超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济南250100) 摘要:进化基因组学是利用基因组数据研究差异基因功能、生物系统演化、从 基因在水平探索生物进化的学科。随着近年来基因组数据的不断增加,进化基因组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化基因组学主要包括从基因组水平理解和诠释生物进 化和新基因分析研究探索两方面的内容。本文介绍了进化基因组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较为常用的方法,以及近年来在细菌、酵母、果蝇进化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进化基因组学系统进化比较基因组学新基因 前言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基因组学的飞速的发展,人们积累了大量的基因组学数据,利用所得的大量的基因组数据与进化生物学相结合,在基因组水平研究生物进化机制,随即产生了进化基因组学(Evolutional Genomics)。 近年来进化基因组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研究差异基因功能、生物系统演化、从基因在水平探索生物进化的终极方式等方面有重大突破,对人类理解生命现象和过程有重要作用。 1进化基因组学研究内容 研究系统进化学通常包括两个关键步骤:一方面,在不同物种中鉴定同源性特佂,另一方面利用构建系统进化树的方法比较这些特征,进而重新构建这些物种的进化历史[1]。针对这两个关键步骤,传统系统进化学,常采用基于形态学 数据和单个基因研究的同源性状鉴定和重建系统进化树(常包括距离法、最大简约法、概率法)[1]的方法来研究。在目前拥有丰富基因组数据的条件下,我们 可以分析基因组数据,利用进化基因组学研究系统进化。

目前进化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1)在比较不同生物的基因数据的基础上,从基因组水平理解和诠释生物进化;(2)通过对新基因的分析研究探索基因进化过程的规律两个方面[2](如图1)。在进行全基因组进化分析方面,进化基因组学主要集中于构建系统进化树、研究基因组进化策略、研究生物功能变化和进化机制、进化和生态功能基因组学[2]、基因注释的等方面;在新基因方面主要分析基因产生机制和新基因固定及其动力学研究。 图1 进化基因组学主要研究内容 目前进化基因组学的研究有力的解决了一些基础性的进化问题,但也出现了一些未来需要急需解决的挑战。例如生物进化的本质和目前重建系统进化树方法 的限制[1]。 2研究进化基因组学的方法 研究进化基因组学的方法主要包括利用基因组数据分析和研究新基因的产 生和演化两种。 2.1利用基因组数据进行系统进化分析 利用基因组数据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常有基于基因序列的方法和基于全基因特征的方法。(如图2)

9 人类基因组研究

9.1人类基因组计划简介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价值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一计划旨在为30多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 198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Renato Dulbecco发表短文《肿瘤研究的转折点:人类基因组测序》(Science, 231: 1055-1056)。文中指出:如果我们想更多地了解肿瘤,我们从现在起必须关注细胞的基因组。…… 从哪个物种着手努力?如果我们想理解人类肿瘤,那就应从人类开始。……人类肿瘤研究将因对 DNA 的详细知识而得到巨大推动。” 什么是基因组(Genome)?基因组就是一个物种中所有基因的整体组成。人类基因组有两层意义:遗传信息和遗传物质。要揭开生命的奥秘,就需要从整体水平研究基因的存在、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什么选择人类的基因组进行研究?因为人类是在“进化”历程上最高级的生物,对它的研究有助于认识自身、掌握生老病死规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了解生命的起源。 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还包括对五种生物基因组的研究:大肠杆菌、酵母、线虫、果蝇和小鼠,称之为人类的五种“模式生物”。 HGP的目的是解码生命、了解生命的起源、了解生命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认识种属之间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起因、认识疾病产生的机制以及长寿与衰老等生命现象、为疾病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HGP的诞生和启动: 对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在70年代已具有一定的雏形,在80年代在许多国家已形成一定规模。 1984年在Utah州的Alta,White R and Mendelsonhn M受美国能源部(DOE)的委托主持召开了一个小型专业会议讨论测定人类整个基因组的DNA序列的意义和前景(Cook Deegan RM,1989) 1985年5月在加州Santa Cruz由美国DOE的Sinsheimer RL主持的会议上提出了测定人类基因组全序列的动议,形成了美国能源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草案。 1986年3月,在新墨西哥州的Santa Fe讨论了这一计划的可行性,随后DOE 宣布实施这一计划。 1986年遗传学家McKusick V提出从整个基因组的层次研究遗传的科学称为“基因组学” 1987年初,美国能源部和国立卫生研究院为HGP下拨了启动经费约550万美元(全年1.66亿美元) 1988年,美国成立了“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由Watson J出任第一任主任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历史背景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历史背景 问题的提出 尽管生物机体的尺寸有限,但并未能为研究工作带来任何容易之处。人们经过了不懈的努力,渴望解开生命之谜这个多年的愿望并未向前推进多少,谜仍是个谜!以往研究的艰履或失败教训使人们头脑开始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仅依靠单一学科如细胞学、发青学、肿瘤学、人类遗传学或分子生物学的独自努力都无济于事,都太局限了,难以完成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和保护。美国曾投巨资但基本上以失败告吹了的肿瘤十年计划也说明了这个问题。所以,要知道某事物的局部作用机制最好先知道全局的看法逐渐主导了人们的认识(Dulbecco R,1986)。在绕了一大段弯路后,人们回过头来决定开始进行人的所有基因即基因组的研究,全面探讨这个“摸得到,猜不透',的人体奥秘,由此形成了基因组学(genomics)和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其最终目的是对生命进行系统地和科学地解码,以此达到了解和认识生命的起源,种间和个体间存在差异的起因,疾病产生的机制以及长寿与衰老等生命现象(Under ES,1996)。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前的遗传学或称基因学(genetics)偏重于单个基因的研究,而人类基因组计划则是把目光投向整个基因组的所有基因,从整体水平去考虑基因的存在、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随着数理化、信息和材料等学科的渗透以及具有时代特征的工业化技术管理模式的引进,HGP真正成为了生命科学领域的第一项大科学工程,其规模和意义远远超过阿波罗(Apollo)登月计划和曼哈顿(Manhatton)原子弹计划口HGP的正式启动也就标志着解码生命的真正开始也就很自然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历史的回顾 对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在70年代已具有一定的雏形,在80年代在许多国家已形成一定规模,并在以下的几个事件的影响下形成了投资额最多、最具规模的美国人类基因组计划。 1984年在Utah州的Aita,White R和MendelSOIlhn M受美国能源部(DOE)的委托主持召开了一个小型专业会议讨论测定人类整个基因组的DNA序列的意义和前景(Cook-y明n则,1989)。1985年5月在加州antaCruz由美国能说部的SindeimerRL主持的议上提出了测定人类基因组全序列的动议,由此形成了美国能源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草案。1986年3月,在新墨西哥州的Santa Fe 讨论了这一计划的可行性,随后美国能源部宣布实施这一草案。1986年著名遗传学家McK1Mick V 提出从整个基因组的层次研究遗传的科学称“基因组学"。1986年3月7日,诺贝尔奖获得者Dulbecco R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有关开展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短文。1986年6月在美国冷泉港,另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GIbedW及Berg P主持了有关“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专家会议。1987年初,美国能源部与国家健康研究院(NIH)为“人类基因组计划"下拨了启动经费约550万美元(1987年全年1.66亿美元),并开始筹建人类基因组计划实验室。1988年2月,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NRC)的专家撰写了“人类基因组的作图与测序(mapping andsequencing the human genome)”的报告,全面地介绍了有关这项史无前例的、看起来似“胆大妄为',计划的内容(Nati?ml Research Council,1988)。同年,美国成立了“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由因提出DNA 分子双螺旋模型的贡献而获诺贝尔奖的沃森(Watson J)出任第一任主任。 Duibeeco短文的功绩 Dulbecco R于1986年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题为“癌症研究的转折点——人类基因组的全序列分析”的短文,回顾了70年代以来癌症研究的进展,使人们认识到包括癌症在内的人类疾病的发

人类基因组科学论文

生命科学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摘要: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美、英、日、中、德、法等国参加了人体基因作图,测定人体23对染色体由3×109核苷酸组成的全部DNA序列,并于2000年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在2001年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其研究内容还包括创建计算机分析管理系统,检验相关的伦理、法律及社会问题,进而通过转录物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相关技术对基因表达谱、基因突变进行分析,可获得与疾病相关基因的信息。 关键词:基因;生命科学;人类基因组;人类健康 1关于基因 基因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它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基因作为掌控人类自身性状、特征和遗传的根本因子,以其简单的双螺旋结构、复杂的排列方式,使全世界范围内的每一个人类都有着相同的本质和不同的特质。基因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人类大约有几万个基因,储存着生命孕育生长、凋亡过程的全部信息,通过复制、表达、修复,完成生命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基因是生命的密码,记录和传递着遗传信息。基因的特殊组合及其染色体的排列方式构成了每个人的遗传蓝图。例如,细胞能形成肝组织,而不只是血细胞或神经纤维,它们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细胞遗传编码在起作用。按照这种方式,组织身体细胞得以形成一个人,每个人的眼睛和头发都有特定的颜色,而且每个人还有成千上万个其他特征,从而使得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人类无用基因推测我们人类有“98%”左右的“无用基因”,他们是哪里来的?我们可以发现有“嘴巴”的动物,就必然会有“配套”的“消化”器官、“排泄”器官,这些器官必然是“同时”出现的,不可能一个一个“慢慢”的“进化”而来,只是“出现”以后,又可以不断的“旋进”而已。而所有的“细胞”都是由“基因”控制生长出来的,那么也就是说:它们会有好长一段时间的“基因储备”,有些“储备”也许一直都不会用到,但另一些,最后却整合成了“新”的器官系统。另一方面,我们“进化”的过程中,有些功能器官会慢慢退化,如:我们没有了“尾巴”、大部分“体毛”等,而那些相对应的“基因”是不会完全消失的,因为还要留作“备用”!这就是“无用基因”的两大“来源”了。

植物基因组学的的研究进展

基因组学课程论文 题目:植物基因组学的的研究进展姓名:秦冉 学号:11316040

植物基因组学的的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近年来关于植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主要对拟南芥、水稻2种重要的模式植物在结构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研究所使用的技术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关键词:植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The recent progress in plant genomics research Abstract: With the completion of genome sequencing ofthe model plant-- Arabid opsis and rice,more and more researches on plant genomics emerge in recent yea r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2 important model plant--Arabidopsis and rice in structural genomics,comparative genomics,functional genomics and technology methods used in this research are introduced briefly in this paper. Keywords:plant; genomics; research advances 前言 基因组是1924年提出用于描述生物的全部基因和染色体组成的概念。1986年由美国科学家Thomas Roderick提出的基因组学是指对所有基因进行基因组作图(包括遗传图谱、物理图谱、转录本图谱)、核苷酸序列分析、基因定位和基因功能分析的一门科学。自从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以来,基因组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发展成了一门生命科学的前沿和热点领域。而植物基因组研究与其他真核生物和人类基因组研究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不同植物的基因组大小即使在亲缘关系非常近的种类之间差别也很大; 其次,很多植物是异源多倍体,即便是二倍体植物中有些种类也存在较为广泛的体细胞内多倍化( endopolyp loidy)现象[1]。基因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层次:①结构基因组学,以全序列测序为目标,构建高分辨率的以染色体重组交换为基础的遗传图谱和以DNA 的核苷酸序列为基础的物理图谱。②功能基因组学,即“后基因组计划”,是结构基因组研究的延伸,利用结构基因组提供的遗传信息,利用表达序列标签,建立以转录图谱为基础的功能图谱( 基因组表达图谱),系统研究基因的功能,植物功能基因组学是当前植物学最前沿的领域之一。③蛋白质组学,是功能基因组学的深入,因为基因的功能最终将以蛋白质的形式体现。 近来,以水稻( Oryza sativa)和拟南芥(Arabadopsis thaliana)为代表的植物基因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如植物分子连锁遗传图谱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已经在植物基因组的组织结构和基因组进化等方面得到了有重要价值的结论; 植物基因组物理作图和序列测定的研究集中于拟南芥和水稻上; 植物比较基因组作图证实在许多近缘植物甚至整个植物界的部分染色体区段或整个基因组中都存在着广泛的基因共线性,使得我们可以利用同源性对各种植物的基因组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和利用。本文主要对拟南芥、水稻2种重要的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