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影响(DOC)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影响(DOC)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影响(DOC)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影响(DOC)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影响

目次

1人口老龄化及度量指标 (3)

2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4)

2.1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状 (4)

2.2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4)

2.3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3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5)

3.1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及发展速度快 (5)

3.2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水平先于经济发展水平 (6)

3.3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老龄化分布不平均 (6)

4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7)

4.1人口老龄化对劳动供给数量的影响 (7)

4.2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质量的影响 (7)

4.3人口老龄化对家庭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 (8)

5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9)

5.1调整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采取弹性的计划生育政策 (9)

5.2调整我国现行退休制度,适当延长退休年龄 (9)

5.3鼓励老年人参加劳动 (9)

5.4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和研究的投入 (10)

参考文献 (10)

【摘要】本文从我国现状出发,分析了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它的特点,并且还阐述了人口老龄化趋势将对我国劳动力供给产生的影响,并在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劳动力供给质量以及家庭劳动供给决策三个方面作了具体说明。最后提出了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给、对策

1人口老龄化及度量指标

应该如何定义人口老龄化,目前尚未有统一明确的标准。根据1986年我国出版的《人口学词典》将人口老龄化定义为:人口中老年人比重日益提高的现象,尤指已达年老状态的人口中老年人比重继续提高的过程。由以上定义可知,人口老龄化概念有三层含义: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人口老龄化是指整个人口年龄结构的动态变动。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的动态过程。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占总人口的7%以上,说明该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我国一般将60岁作为衡量人口老龄化的年龄值,但是近几年,也开始逐渐将65岁作为界定人口老龄化的年龄值。

通常来说,衡量人口老龄化的指标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类:程度指标:(l)老年人口占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又称“老年系数”):即指60岁或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2)人口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顺序依次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人口的年龄值。(3)老少比(又称“老龄化系数”):指60岁或者65岁以上人口与0-14岁人口的比值,反映人口年龄结构中最两端的人口变动趋势。社会经济影响指标:(1)少儿人口抚养比:指的是O-14岁少儿人口与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值,用%表示。(2)老年人口抚养比:指的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与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的比值,以%表示。(3)总人口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即少年儿童人口和老年人口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比值,以%表示,说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应该负担的非劳动年龄人口数量。速度指标:老年人口比例的年平均增长率、老年人口比例达到某一水平是所需花费的年数。

2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2.1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状

按照国际人口组织的标准,0-14岁少年儿童在总人口的比重低于30%,65岁老年人口比重高于7%,老少比在30%以上。年龄中位数超过30岁即为老年型社会结构。通过分析我国64年以来几次人口普查中的有关数据。可以直观的了解到我国社会人口结构的发展过程和现阶段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在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还属于典型的年轻型社会,1982年就开始步入成年型社会,而到了2000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就从4.89%上升到了6.96%,仅仅只花了20年的时间,我国就进入了老年型社会,完成了西方国家需要50至100年的人口结构转型,其转型速度实属世界罕见。

年份0-14岁(%)15-64岁(%)65岁以上(%)年龄中位数老少比

1964 40.70 55.70 3.60 20.2 8.8

1982 33.45 61.66 4.89 22.91 14.6

1990 22.89 66.89 5.50 25.25 19.9

2000 22.89 70.15 6.96 30.08 30.4

表1 我国几次人口年龄普查结构情况表

2.2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一方面,生育率的快速下降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毕竟,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结果。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生育率的快速下降,使得0-14岁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重以及人口数量逐年下降,并且导致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比重随之上升,导致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面临人口总量庞大数量的巨大压力,以及落后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有限的物质资源,不得不做出的控制人口增长的人口政策。伴随着人口政策的有效执行,使得我国的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导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短期内发

生了巨大的变动,生育率逐年降低,老年人口占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逐年上升。根据我国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和生育率仅为1.18,这意味着,一个妇女一生生育的孩子数量仅为1.18个,远远低于更替水平值2。这就意味着,如果我国继续保持这种低生育率水平,总有一天将会导致人口总量的减少,这将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根据我国《2013年国家统计年鉴》可知,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从1982年的67.77岁增长至2010年的74.83岁。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制度以来,经济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良好的改善,相应的带动了社会福利、医疗卫生体系的提升,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的健康水平得到改善,疑难杂症的治愈率越来越高,物质和精神水平都得到了有效提升。从而使得我国的人口预期寿命从1982年的67.77岁,到1990年的70.47岁,再到2000年的73.33岁,最后增长到2010年的74.83岁,男性的预期寿命为72.38岁,女性的预期寿命为77.37岁。并且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口的预期寿命还将有望继续提升。

2.3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根据“五普”结果,2000年,我国总人口数为12.9533亿,其中60岁以上的人口数为1.3亿,占总人口的10%。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到本世纪20年代前后也将陆续步入老年,将使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在短时间内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将从6.96%增加到11.8%,而到本世纪中期,我国老年人口的高龄化程度也将相当严重,老年人口年龄中位数将从65岁提高到71岁,高龄老年人口,的比重将由10%上升到20%,增加到8800万人。

3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3.1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及发展速度快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指出,我国现有总人口数为1,332,81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93万人,占总人口的占总人口比重为8.92%。由此可见,我国不仅拥有庞大人口总量,而且也具有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2000岁8827万人民的65岁及以上的人数,6.96%的总人口。由此可见,我国不仅人口基数大,

而且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也非常快,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就增长了3066万人。据预测,我国2020年时,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92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5%;2050年达到35,488万人,占总人口25.36%,该数值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不仅在发展中国家是最快的,而且超过许多发达国家。例如,通过计算一个国家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65岁以上的7%增长至一番的14%时所用的时间,来分析该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法国115年(1865至1980年),瑞典用了85年(1890-1975),英国用了45年(1930-1975),日本用了26年(1970-1996),而我国预计用24年(2000-2024),略少于日本。

3.2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水平先于经济发展水平

“未富先老”是描述我国现阶段的人口老龄化水平及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是远远超出速度的经济发展,发达国家老龄化的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而产生的,因此有良好的物质基础面对老龄化的到来。而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上不完善、人均国民收入较低的情况下出现的。当我国在2000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占7%时,虽然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但是我国的人均GDP仅为840多美元,并且没有健全的养老保障体系以及应对老龄化的相关配套措施,属于在经济水平不发达的情况下面临前所未有的老年人口大爆发。如何应对经济水平薄弱情况下快速发展的老龄化,是社会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3.3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老龄化分布不平均

我国的国土辽阔、人口总数庞大、地区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并且受到经济条件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使得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过程具有明显的地区不平衡现象。人口老龄化的水平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即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的地区,人口老龄化的水平也会相应很高,反之亦然。并且这种关系在地理位置上充分的表现出来,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在我国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东部等沿海地区的老龄化水平已经告知11.46%,上海更是早于197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与此同时,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还仍处于典型的年轻型人口结构中,其老龄化水平处于5%以下。按省份划分是,上海人口老龄化水平依然居于全国榜首,起步早、发展速度快、老年人口占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高为其主要特点。北京、天津等地属于中高度人口老龄化程度。山东、湖南等

地属于中度人口老龄化程度。内蒙、甘肃、青海等地仍处于成年型社会向老年型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并且为人口转变的初期阶段。从时间跨度来看,上海最早进入老龄化水,而距离最晚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宁夏,时间相差足有33年之久。

同时,大部分老年人口处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使得农村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城市。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造成农村老龄化水平低于城市老龄化水平。相关预测报告显示,我国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市老龄化水平,相差 1.24个百分点。并且由于我国农村务工人员进入城市的趋势不会减弱,所以这种农村与城市间的老龄化水平差异将继续延伸到2040年。

4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直接波及到社会的劳动就业状况,并将对劳动供给造成一定影响。

4.1人口老龄化对劳动供给数量的影响

从人口学上来看,我国将15-59岁的人口称之为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供给数量一般则是由劳动年龄人口的多少来决定的。人口老龄化使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老年人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必然会使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相应下降,同时,劳动年龄人口本身也会出现老龄化。长此以往,人口老龄化将使劳动力供给出现困难局面,当劳动力年龄人口的比重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导致劳动力供给数量的短缺。

从劳动的时间供给上看,随着人们平均受教育时间的延长和工作年龄的延后,用于社会生产的有效工作时间已大大缩短,而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减少将进一步使社会劳动时间的总供给减少。

4.2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质量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青年劳动力在劳动年龄人口中的比重下降,年长劳动力比重增加。而人到中年以后,生理机能将逐渐衰退,体力和精力开始下降,同时心理方面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能的能力随之降低,生产效率往往低于青年劳动力。从企业或社会管理的方面来看,管理和领导,阶层的老龄化往往也会导致管理革新的速度放慢,管理效率降低。当然,年长的劳动力在工作经验和工作阅历,上具有一定优势,是社会生产中不

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从整体趋势来看,人口老龄化对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还是负面性居多。

4.3人口老龄化对家庭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将在货币成本和时间成本上对家庭劳。动力供给决策产生两方面相反的影响: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使社会的老年抚养系数增大。在家庭内部则表现为。一对夫妇所需赡养的老人数目增加。丧失了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无法再继续从事社会生产活动。因而也就不再有工资收入。老年人的疾病风险随着其生理机能的不断衰老而逐渐增大。在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养老保、险金额水平较低,远不足以支付老年人日常的健康保健和突如其来的疾病医疗费用。这笔相对高昂的费用大部分甚至全部还需由其子女来负担。由于赡养负担的加重,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更倾向于外出工作或增加工作时间。通过增加尽可能多的工资和收入来赡养老人支付额外的营养、保健、护理和医疗费用。另一方面,家庭中的老人,特别是一些因年老、疾病或伤残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需要其他家庭成员的特殊护理和照顾。在没有雇用外来家政人员的情况下,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不得不减少原本用于闲暇和工作的时间来照顾老人,甚至,还有可能因承担的家务过重而被迫放弃外出工作。

从以上分析可见,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总的影响趋势是:人口老龄化将减少劳动力的供给。然而,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具有滞后性。而且我国现阶段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长期以来还处在劳动力供给远超于需求的状况。因此在一段时期之内,我们并不会感觉到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但是,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在未来某个时期,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将逐渐消失。劳动人口数量将不可避免的减少,导致劳动力供给相对不足,甚至还将出现劳动力短缺。

必须承认的是,劳动力供给的多少和劳动生产率的高低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只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对劳动生产率和劳动供给具有替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劳动人口供给的不足。当科技进步和人口文、化科学素质提高时,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供给的影响趋势会逐渐降低。

5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因此,在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时,要立足于基本国情,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来提出解决措施和方案。

5.1调整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采取弹性的计划生育政策

一般来说,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是生育率和死亡率同时下降。生育率大幅度下降是我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有必要提升我国生育率水平,使其处于人口正常更替的水平。

我国生育率下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20世纪70年代强制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目前的计划生育政策要求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这大大限制了我国生育率水平的提高。近年来,要求放开计划生育政策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我国人口基数巨大,一旦完全放开计划生育政策,那么有可能使生育率大幅上升,造成人口呈爆炸式增长。因此,有必要釆取弹性的计划生育政策,例如:对于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二胎。对于夫妻双方学历较高的或者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能够保证将来子女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的,可以考虑放开生二胎。对于人口较少的地区,可以考虑生二胎。对于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地区,可以考虑生二胎等等。

总之,实行弹性的计划生育政策既可以稍微提高我国生育率,又可以改善男女性别失衡的问题。在未来还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扭转老龄化趋势。因此我国有必要考虑实行弹性的计划生育政策

5.2调整我国现行退休制度,适当延长退休年龄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劳动参与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大量劳动力的退休不但对我国劳动力市场造成冲击,还增加了社会的退休金支出,给本来就有缺口的养老金制度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所造成的劳动力数量的不断减少,最有效的方法是适当延长退休年龄,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我国总体的劳动参与率,增加劳动力数量的供给,还可以暂时减少退休人员数量,缓解退休对国家财政的压力,给国家完善养老制度挤出宝贵的时间。

5.3鼓励老年人参加劳动

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然可以在社会上发挥着重要能量。然而随

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整体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事实已经表明我国60岁至75岁之间的老年人完全具有从事劳动的能力,其劳动生产率并没有太大的滑落,尤其是研究型和技术型人员。因此对于有意向重返劳动力市场的老年人,我们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创造有利于老年人劳动的有利环境,保护老年人合法的劳动权利,及时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用积极的心态参加劳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与身边的人交流,避免产生孤僻的心理。因此,鼓励老年人参加劳动不仅可以缓解家庭社会压力,还可以促进老年人集体的身心健康。对于年龄偏大的尚有劳动能力的高龄老年人,我们也应该鼓励他们从事一些简单的基本劳动,以减少其对家庭社会的压力。

5.4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和研究的投入

教育水平提高,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潜在的和综合性的,能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以及各种专门人才。教育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劳动力知识存量的多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人力资本的形成状况,从而决定该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速度。

目前我国每年教育的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还比较小,要妥善解决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影响,必须着眼于大局,长远考虑,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以此来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保证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创造出更多的资源来供给越来越多的老龄人口。

参考文献

[1]曲海波.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

[2]杜鹏.中国人口老龄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3]杨胜利.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4]肖倩.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奉莹.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J].西北人口,2005(5)

[6]姜向群,杜鹏.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的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0(2)

中国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

中国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渐上升的过程。按国际通行的标准,当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7%,即可看作是进入了老年化时期。人口老龄化是一种世界性趋势。美、德、法、英、日等发达国家早已跨人老龄杜会,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6.96%,已进人老龄社会。由于我国人口本身特有的特点,导致人口老龄化引发各种社会和经济问题,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更为突出、复杂。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十分严峻,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潜力、劳动力供给格局、社会保障体系、传统家庭结构等都造成持续冲击。能否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处理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的福祉。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与那些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如下的特点: 1、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 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2000年全国人口第五次普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3亿,相当于老龄人口位于世界第二的印度的2倍,第三的美国的2.5倍左右。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34亿人;到2050年,增加到4.3亿以上,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2.3%,占亚洲的35%,比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人口总和还多。 2、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年均递增3%,远高于总人口增长率1.68%,大大高于欧美等国,也略快于日本。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和预测,65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 姓名:付杰俐学号:20085111128 班级:08级临床4班 【摘要】本文结合人口老龄化的全球背景,详细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老龄化的一系列相关因素,及由此而带来的主要卫生问题。同时,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近几年来医疗改革特别是对基层卫生服务所产生的影响作出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卫生工作的思路和对策。【Abstract】With global background of aging population,the main feature of aging population,its in 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subsequent health problems in China were analyzed.At the Same time,present condition of population aging,Combining medical reform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for grassroots health services, The influence of the made simple analysis and developing tendency and the strategy for health were provided.【关键词】老年医学;卫生保健提供;社区卫生服务 【Key words】Geriatrics;Delivery of health care;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人口老龄化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医疗与卫生保障等诸多方面提出严峻的挑战。本文就国内外人口老龄化的流行现状及其带来的卫生问题和相关对策做一阐述。 1 国内外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2000年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6亿(占总人口的9.8%),2005年上升到8.2亿(占总人口的13.79%),预测2025年可达10亿,2050年则将上升到20亿,在总人口比重达21.28%。全球老年人口正以每年2.4%~3%的速度增长【1】,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进入老龄化。全球老年人口以亚洲及欧洲居多,分别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3%和25%。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意大利和希腊,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4%。老龄化程度最低的国家为科威特、赞比亚和乌干达,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3%。有专家分析【2】,目前高龄老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1%,到2050年将提高到19%。 1.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四大特点 1.1.1老年人口绝对数大2000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占全球总数的22%。我国老年人口已达到1.3亿,到2040年将达3.8亿,每4个人中就有1 个老年人。部分省市老龄化的现状甚为严重,上海市2003年60岁及以上人口高达254.67万,占总人口的18.9%,居全国之首【3】。 1.1.2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专家【4】分析指出,以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0%增到20%所需时间计算,法国为125年,瑞典为85年,美国为60年,日本为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会和威胁学习资料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 会和威胁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会: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一)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态势和特点 1.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期 2.高龄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期 3.农村老龄化加速期 4.将过渡至人口老化的高峰阶段 二)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带来的主要影响 1.老龄人口的增长会改变人口的抚养比,被抚养人口的增加必将加重劳动人口的负担。 2.伴随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老化,必将影响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人口老龄化将会使用于老年社会保障的费用大量增加,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负担。 4.人口老龄化要求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以满足老年人口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求。 5.人口老龄化引起的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变化,使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地弱化 对于老年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一个不容忽视而又无法统计的是子女对老年人的扶助与赡养的支出,在中国“孝道”的民族性格中,子女为的支出将极大的加强老年消费群体的购买能力。而年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将使得老龄产业成为未来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中有较大影响的消费市场之一。 人口老化给各行业带来无限商机 一是住。这就为那些设施完备、服务周到、生态环境好、活动空间大的老龄公寓开辟了市场空间; 二是游。眼下,不少以休闲疗养为主,符合老年人身体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慢节奏的老龄旅游项目很受欢迎。旅游企业若能提供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服务,也许会在激烈的旅游市场 三是保健.老年人也更加关注身体健康情况,因此保健理疗系列、睡眠用品系列、康复护理系列、便利生活系列、休闲锻炼系列也具有无限商机 吃、穿、用、保健、健身、娱乐、休闲等 老年俱乐部、社交中心、老年婚庆、护肤品,美容产品、棋牌社,茶店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威胁: 一.带来的社会问题:从老年人自身来说,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老年人的观念和行为,老年人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等,如果得不到满足和保障,必然会产生很多问题;从家庭和社会的角度看,老年人的抚养及抚养方式、老年社会服务体系、老年社会保障等,如果这些制度或措施不健全完善的话,同样也会给老年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多问题。所谓老年人口问题,实际上指的是老年人的需求与社会供给之间的矛盾,作为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后果指的是随着年龄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为解决这种供需矛盾在实施社会资源的配置过程中,给社会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各行业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各行业的影响(包括房地产) 1987年,新生人口在这一年达到了2550万的顶峰,此后便以平均每年48万的速度下降,直到2004年后暂时趋稳; 你不妨把这一为期16年的人口绝对数下行段想象成一个倒梯形箍圈,它随时间流逝而沿着人口金字塔慢慢往上撸,沿途所经之处,每个以特定年龄段人口为主力消费群的产业,将一个挨一个的遭受打击; 现在,它正走在5-21岁这个年龄段,刚刚碾过初等教育,正在撞向高等教育,有心人可以发现,现在全国各地的小学就读人数急剧减少,农村常常发生撤销当地小学的情况,因为学生太少,支撑不起了,现在河北,一个乡也就四所小学一到两所初中,原来是村村有小学,三个村就一初中;北京市也一样,去年到今年北京市政府连续出台了几个红头文件:学生少了,但不撤销班级数量,保住教师的岗位;外地人的孩子渐渐地可以享受北京孩子的待遇了,以后赞助费会越来越少。 过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会慢慢降温。而早些年大肆扩招,尤其是死命贷款建新校区的学校,会越来越难受;某些一般的地方性院校可能会面临严重的招生困难。高校又会上演一次老国企的破产之路? 几年前已经碾上摩托车,从全国摩托车厂家生产能力及销售可知,它们现在是卖力地出口,出口到亚非拉,国内销量稳步下滑,一方面中国家庭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年轻人少了。 两三年后推进到住房租赁市场,去年高考人数少了五十万,今年高考人数少了74万,三年后,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的绝对数量会减少,房屋租赁市场的生力军减少,刚需客户群缩小。六七年后将碾到汽车,上了年纪的人没学会开车的大部分就不学了,学开车的一般是四十岁以后的人群,汽车市场潜在客户群减少,这个市场会比房屋租赁市场延后三到五年受到冲击,年轻人工作几年后买车,年轻人少了,买车的就少了。八九年后将冲垮首次购房市场依次类推,年轻人,工作十年以后就会有可能依靠自己的能力买房了,年轻人少了,十年后买房人绝对少了,啃老族不是大部分,它们也只是把以后的购买力提前给释放出来了,对当前是利好,对今后是利空;现在啃老买房的越多,今后的绝对需求将更少。有人说,抛开一线城市的人均资源压力,现在不少地方的房地产实际已经供大于求了;但是毕竟目前适龄的首次购房需求在绝对数量上还很庞大,使得供需问题在较长的房产投资周期上被掩盖了。当八、九年后首次购房的绝对需求持续下降后,这一问题将瞬间放大。 在我们所能观察和评估的宏观变量中,没有比这个更加确凿无疑和无法抗拒的了,漠视它的人们,很快将品尝到它的厉害。2003年,这一年,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的人口达到历史顶峰2000万,此后便以平均每年170万的速度下降,降至去年的1100万.显然,城市化进程已经走过了拐点;请注意:2003减1987等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学号:12604136 姓名:李鹏华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伴随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现象。这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必然现象。人口老龄化和老龄问题,将是中国未来几十年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人口结构的变化将给中国社会带来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保障,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老龄化问题,城乡老年人口状况,影响,解决措施 正文: 所谓人口老龄化, 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 岁或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分别超过10%和7%, 即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 全世界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 亿, 有60 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人口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中国虽然依然是世界人口大国,但其实也已经加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存在人口危机。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目前,我国老龄化问题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拿出必要的措施已势在必行。 当今社会,城市中老年人口保障相对较好,可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大量老年人生活得不到保障,城乡老龄人口保障的差距依然巨大。下面是城乡老年人口的一些状况: 1、老年人口基本背景情况 (1)老年人总数及城乡分布 城市老年人占26.3%,农村老年人10801万人,占73.7%;按户籍分类,非农业老年人口4019人,占27.5%,农业老年人口10619人,占72.5%。 (2)老年人性别和年龄结构 老年人口中,男性占48.9%,女性占51.1%,女性老年人略多于男性老年人。 按照年龄结构分组,全国60-64岁老年人占全部老年人的比例为30.3%,65-69岁占25.5%,70-74岁占20.6%,75-79岁占13.1%,80岁及以上占10.5%。 (3)老年人口的教育程度 从受教育程度上看,城市没上过学的老年人占16.4%,私塾占2.4%,小学占34.1%,初中占23.9%,高中(中专)占15.9%,大专以上占7.3%;农村没上过学的老年人占51.4%,私塾占4.1%,小学占34.7%,初中占8.3%,高中(中专)占1.3%,大专以上占0.2%。农村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城市。 2、老年人收支情况 (1)老年人领取退休金(养老金)的比率 城市老年人为78.0%,农村为4.8%。城市享受退休(养老)金的老年人平均月退休金为990元;农村684元。 (2)老年人平均年收入和支出情况 城市老年人平均年收入为11963元,支出为10028元,其中由自己承担的医药费平均885元;农村老年人平均年现金收入为2722元,支出为2691元,其中由自己承担的医药费平均287元。 3、老年人医疗保障状况 (2)医疗保障覆盖率

人力资本供给影响因素分析

人力资本供给影响因素分析 人力资本供给影响因素分析 进入到知识经济为主21世纪的时代,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越来越多。人力资本的多少不仅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发展和一个地区发展实力和后劲,更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因此,研究与探讨一个地区人力资本的供给影响因素,对于提高一个地区经济的持续成长能力,实现地区乃至国家国际竞争力的稳步攀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华等人()在总结了诸多学者的观点后,认为人力资本为在既定的宏观和微观环境中,拥有较高层次的科技型人力资本、管理型人力资本与生态位人力资本。而劳动力的定义为在既定的宏观和微观环境中,劳动者因为受到所拥有的较底层次的人力资限制,可能只具有相对层次较低的积极能动、智力的与体力的劳动能力总和。人力资本与劳动者之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在所起作用的方式和其获取的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人力资本的运用类似于物质资本的运行,即管理人员的所做工作如机器在创造产品和赚取利润时的作用。在获取方式上,人力资本的获取不仅需要一定的天赋和物质资本,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劳动与实践的积累,即获取条件较高;而劳动力的获取相对比较简单,大多数人都能满足较低的条件,容易被替代,替代成本较高。本文人力资本的概念采用上述张华等人的观点。 一、文献综述和分析框架的构建 迄今为上,对于劳动力供给影响因素这一课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供了大量的解答和说明。因为篇幅有限,在这里就不再作逐一说明。但若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概括,可以归纳为如下三个核心因素:一是劳动者工资的变化,即工资的变化对人力资本供需的调解;二是劳动者的生产技术,即如同物质生产技术一样,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生产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人力资本的产出效率,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人力资本的投资成本,从而有效地提高人力资本的供给水平;三是非市场条件。 然而以上所述的理论框架是否适用于人力资本供给的说明和解释?是否需要根据人力资本所固有的特点,对该框架进行必要的调整与修改。 目前,对人力资本供需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这些研究指出,目前我国人力资本供给的影响因素主是激烈竞争的市场对人力资本要求较高和市场制度不规范面,导致无法人力资源的成长创造有利的外部市场环境、人力资本的投资支出(如正规教育、医疗保健等)和所得收益间的比较、政府掌握的社会资源过多使企业与政府的建立良好关系和经常的沟通使人力资本中加入了运营政府的能力。概括地说,大量的相关研究分别从价格、市场、非市场因素这三个角度阐述了影响人力资本供给因素,这与劳动力供给影响因素所持的观点基本相同。 因此我们在探讨人力资本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时,仍须沿用传统劳动力分析框架,但有必要对原有的影响因素进行重新分类,同时在原有的分析框架中加入人力资本投资机会的影响,其原因在于原有的分析因素中忽略了企业提供员工培训的机会和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人力资本数量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构建如下的分析框架,即影响人力资本供给因素可以基本划分为:人力资本成本的变化;人力资本生产技术的变化;人力资本投资机

论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将出现劳动力,资本等经济因素的变化,必然会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影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普遍关注;并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中,面临着要保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保证社会环境稳定,改革发展任务已经相当繁重的情况下,我国顺利度过人口老龄化这一阶段,解决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更为艰巨。 首先,人口老龄化不利于提升经济增长潜力。人口老龄化对国民储蓄(资本积累)、劳动力供给及技术进步的不利影响,将导致人口老龄化有碍于经济增长潜力的提升。第一,人口老龄化有降低国民储蓄率的效应。国民储蓄是投资的基础,体现的是经济增长的潜力。人口老龄化是经济中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过程。由于老年人口是纯粹的“消费型”人口,即是不再从事职业性生产活动的人口;因此,在某一确定的养老水平下,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高,则意味着其分享产出成果的比例越高,经济产出可用于生产投资的比例相对越小。该效应对宏观实体经济的意义是:人口老龄化导致国民储蓄率下降、消费率上升,从而不利于提升资本积累水平。 人口老龄化有减少劳动力供给的效应。一定经济中劳动力数量的多少除了受人口总量的影响外,还与总人口的年龄结构有关。在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则意味着非老年人口比重下降。而所谓非老年人口也就是劳动年龄人口及未成年人口,这部分人口是劳

动力供给的源泉。因此,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实际上意味着劳动力供给源泉的缩小。如果劳动参与率及人口出生率相对稳定,人口老龄化的结果必然是导致劳动力供给下降。而在当今现实经济中,人口出生率更多地是呈下降趋势,同时,提高劳动参与率也是相对复杂和困难的问题,因此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供给下降将是一种常态。 虽然人口老龄化影响技术进步的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晰,但是人口老龄化对技术进步的一些不利影响是明显存在的。首先,人口老龄化会增加经济社会资源占用,提高国民收入中的消费比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技术进步所需相关投入的增加。其次,人口老龄化必然伴随劳动力队伍平均年龄的上升,而这与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不相适应。一些高科技发展已呈现出明显的要求其从业人员年轻化的倾向,如在电子信息、计算机软件开发、航天航空、海洋探测等一些技术密集度高、技术更新频率快、智力乃至体力工作强度大的相关技术及产业领域,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专业人员很多时候只能是年轻人。很显然,总体上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队伍平均年龄提高相伴随的情况,与科技发展对劳动力队伍年轻化的要求是相矛盾的。 第二,人口老龄化不利于提升经济增长活力。资本、劳动及技术等是构成生产能力水平的要素,同时也决定了经济增长的潜力。而经济需求是决定生产能力释放程度的因素,体现了经济增长的活力。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能力通常是相对稳定的,因此需求不足往

老龄化社会到来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带来的挑战和对策

老龄化社会到来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带来的挑战和对策 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制度提出挑战, 劳动人口减少、财政负担沉重,养老金巨大缺口, 老年人储蓄减少,社会救助需求增加?,对社会保障需求加大, 制约经济的发展供养比例增大, 加重了赡养负担。我们要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以应对“银色浪潮”。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人口老龄化挑战对策 随着我国低生育率的实现,人口结构的老龄化问题又成为新世纪人口问题的核心。虽然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但对我们而言显然是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还没有作好应对准备的前提下,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就悄然来临了。据有关预测,全国性的人口老龄化高峰会在2030年左右到来,峰值为4亿左右并将持续20多年,这必将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不小的压力。预计2039年辽宁省老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1.45% ,老年人的增长速 度几乎三倍于总人口增长。因此,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也必须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内综合考虑,协调运筹,把它作为一个战略性的大问题全面策划,及早部署。 一、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带来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老龄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 一是劳动年龄人口对老年人的赡养负担加重。1964年,我省仍是年轻型社会,到了1982年成为成年型社会,比全国平均提前8年,而到了1995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比全国提前了 5年。2004年辽宁省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9.02%,是全国除直辖市外第一个进入 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从1990年到2000年,每年我省总人口平均增加0.58%,而65岁以上 的老年人年均增长比例为3.3%。老龄化对社会发展影响重大,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 社会负担日趋加重。据测算,2000年我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只需负担15.6个老年人,2050年则要负担48.5个老年人。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老人日益增多,三世健在的家庭比例很大,加上我国厉行计划生育政策,家庭的代际人口结构呈“四二一”和“四二二”型。家庭“少子化”使家庭赡养老人的功能弱化,急需社会养老功能极大发挥,以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 二是人口老龄化对投资、消费、储蓄和税收都带来相关影响。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后,最终形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二者此消彼长。一般来说,未成年人口无力储蓄,老年人口减少投资并开始动用储蓄,人口老龄化会使人口从劳动状态转移到退休状态,使未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都成为单纯消费人口,成为劳动力人口提供税收的享受者,这样无疑形成税基缩小,税收减少,储蓄率下降,投资率比例降低,单纯消费增加。当然从近期看,消费增长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但从长期看,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为使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后劲,必须继续扩大积累,持续增加投资。 三是社会保障问题突出。农村老年人口是经济上最弱势群体之一,占人口2/3的农村老年人保障状况亟待改善。随着集体经济的解体,农村养老主要通过家庭赡养自行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缺乏养老、医疗、照料服务等基本社会保障,存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老人赡养纠纷和因赡养引起的自杀事件时有发生。上述现象在我国中西部及贫困地区尤为突出,影响社会安定和发展。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社会保障重在城镇,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基本框架虽已初步形成,但正经历着未来人口老龄化的考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将使大批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在城镇化进程中,结合小城镇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的养老保险办法亟待研究。 四是医疗保障费用增长显著,医疗保障面临挑战。随着老年人口增加和寿命延长,老年期延长,因疾病、伤残、衰老而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显著增加,给国家、社会和家庭都带来沉重负担。卫生部调查表明,老年人群中60%~70%有慢性病史,人均患有2~3种疾病。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人口的3.2倍,伤残率是全人口的3.6倍。根据中国老龄科

北京市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北京市劳动力供给量变动 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童玉芬 齐晓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人口研究所,北京100026) [摘 要] 劳动力的供给主要受到总人口规模变动、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以及劳动参与率三个因素的决 定。本文在系统分析了北京市劳动力供给以及三个主要决定因素历史变动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解方法,定量计算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述三个因素在北京市劳动力供给量变动上影响的重要程度。结果发现,在整个90年代,北京市总人口规模增长对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影响很大,但从90年代中期以来,劳动参与率变化的影响逐渐增大,成了近年来北京市劳动力供给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变化的影响始终存在,但相对影响程度不太明显。今后劳动力供给的变化,不仅取决于这三个因素各自的变动趋势与大小,更取决于它们作用的相互耦合程度。 [关键词] 北京;劳动力供给;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41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3054(2008)022******* [收稿日期]2007209226 [作者简介]童玉芬(1961-),女,陕西延川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齐 晓娟(1981-),女,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北京市市属市管高等学校“学术创新团队项目———北京市人力资源开发、就业、社会保障问题研究项 目”. 作为首都,北京近年来的社会经济发展非常 迅速,同时就业压力和失业问题也日益严重,劳动力的供给状况以及与需求的对比是重要的原因。然而,北京市的劳动力供给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各影响因素的变化如何影响了劳动力供给的变化,这些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本文在分析北京市劳动力供给的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解方法,对影响劳动力供给变动的三个主要因素:总人口规模、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以及劳动参与率三个方面进行了影响程度的定量计算与分析,并得到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 一、北京市劳动力供给及变化 劳动力的供给本意是指在既定的人口规模中,人们在某一特定时期、某一特定劳动力市场上、某一价格(工资)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 动数量。但在实际的计算中,劳动力供给量也可以用一定时间和区域范围内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愿意进入劳动力市场并能够提供劳动能力的劳动人口总数计算。按照这样的定义,作者根据近年来的统计、普查资料和相关调查数据,根据总人口规模和分年龄比重以及调整后的北京市劳动参与率(见后面内容),计算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市的劳动力供给数量,结果见图1所示。 北京市的劳动力供给从1990年以来,总趋势呈现增长状况,1990年为634172万人,到2005年增加到937133万人,参与经济活动的人口大大增加了,但是仔细观察劳动力规模的变动,实际上在1990年到1995年劳动力供给呈现上升趋势,从634172万人增加到678188万人,1995年到1999年这一段,劳动力供给呈现了下降的趋势,1999年降到645172万人的低谷,然

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一是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二是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04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862亿元,占基金收入的75.5%,比上年增长31.6%,增长速度比基金收入增长快3.5个百分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之所以高速增长,人口迅速老龄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目前,中国老年人口的高龄化、老年人家庭空巢化趋势比较明显。2005年,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超过1600万人,纯老年人家庭占有老年人家庭的比例城市约为40.3%,农村约为37.8%,并在继续增加。加上老年人中的病残人口,需要照料服务的数量是很大的,而现有社会服务的发展相对滞后。 以养老机构和床位数为例,2005年底,中国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达到3.95万个,总床位149.7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仅占有10张床位。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大约是50-70张。按照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调查,约5%的老年人希望入住养老机构,这样算下来,也要700多万张床位,差距较大,亟须加快发展速度。 四是与城市相比,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更大。中国老年人口的近60%分布在农村。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同时,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还处在试点阶段,农民的养老、医疗社会保障有待加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相对城镇将更加突出,西部和贫困地区尤为严峻。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分析

前言 2006年2月23日全国老龄办发布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这是我国全国老龄办首次发布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报告。《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压力,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与政策建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人口老龄化一方面表明国家经济不断增长、社会趋于稳定、医疗正在进步,但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1.人口老龄化概述 1.1人口老龄化的定义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和趋势。两个比较直观的衡量指标是:老年比例和老年人口抚养比例。前者是老年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用来衡量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一般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当期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或60岁以上人口所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即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者称老年人口抚养系数,又称赡养率,是指65岁以上人口数量占工资人口数量的比重,用以衡量劳动年龄人口对于老年人口的负担程度。 1.2世界人口老龄化状况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是一个将深刻影响人类发展的长期性问题。老龄化社会产生的原因包括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下降,平均预期寿命长及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生育观念的改变,社会对人类生物特性的影响等。而世界各地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原因和时间都有所不同。 法国是进入老龄化最早的国家,1865年即进入老龄社会。法国进入老龄社会的主要原因是法国革命,帝国战争消耗了青壮年人口,同时加上法国最早采取了避孕措施,出现了低生育率。瑞典1890年进入了老龄社会,它进入老龄社会的主要原因是全面实施了福利政策,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一战后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主要有英国、爱尔兰、德国等。而二战后进入老龄社会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苏联、日本。据2000年统计世界老龄化社会的分布情况为:在世界193个国家中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为62个,比重最大的是亚洲,占86%,比重最小的国家是非洲,在53个国家中仅有一个国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1.3中国人口老龄化状况 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历史

我国劳动力供给的文献综述

我国关于劳动力供给的文献综述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出现矛盾,社会劳动就业也出现一些新特点。一方面,由于持续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旺盛的劳动力需求;另一方面,人口结构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开始显现。因此,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趋于结束。而如何处理好劳动力供求,解决我国一直存在的严重的就业问题,对我国经济增长、社会安定都多个方面都有着重大的作用。本文选取1990-2009年经济活动人口、就业人口数据,通过建立模型来进行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分析与预测来完成文献综述。 关键词: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预测 正文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1. 国外文献综述 在西方,马克思是较早注重劳动力供求问题的经济学家,在《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中都有论述,内容涉及到劳动力商品、工资、劳动分工、相对过剩人口等等,其中,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是核心。马克思不是单单分析劳动力供求问题,而是将劳动力供求问题纳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整体框架,把它与剩余价值生产、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利润率下降以及经济危机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样,就能从深层次把握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力供求问题的实质,并对其长期变动和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凯恩斯的劳动力供求理论是一种总量的就业理论,较少分

析劳动力供求结构,而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主要表现为结构性失业。新古典综合学着重从劳动力市场结构方面探讨增加就业的途径,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托宾与杜贝生的劳工市场技术结构分析理论、希克斯的劳工市场部门分析理论。 2.国内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劳动力供求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一些结论:葛培波[2](2000)认为劳动力供求非均衡在于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劳动力供给量不断扩大,劳动力需求增速减缓,劳动力供求结构失衡和体制转轨使潜在的供求矛盾显形化。因此要缓解这种劳动力供求矛盾,就必须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劳动力供求差距和改革户籍制度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进入到21世纪后,劳动力供求发生了一个比较显著的变化,就是由以前劳动力供求的总量失衡过渡到结构性失衡,劳动力供给短缺在一些地区以及一些行业中表现的特别显著。针对这种短缺,朱忠文[3](2006)认为劳动力的短缺是新一代农民工价值观的转变,而由于企业工资增长缓慢以及部分的企业漠视农民工的利益等各方面的因素的共同作用,从而导致了农民工的流失。赵武、刘艳[4] (2005)从区位转移的角度分析了劳动力区域和行业短缺的原因。 简新华、张建伟[5] (2005) 从制度角度入手,分析了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非持久特殊性现象,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扫清制约劳动力均衡的制度障碍。蔡昉[6] (2005)通过实证分析,根据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理,认为劳动力短缺是由于提前完成人口转变所引致的,一旦生产率提高的增长源泉不能及时替代人口红利源泉的话,就会导致中国经济过早地失去比较优势。 王一飞、陶涛[8] (2009)从人口学与经济学的双重角度出发,定量的分析了我国未来几年的劳动力供求状况。他们首先从经济学角度利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进行建模,分析了2010-2014年的劳动力需求状况,然后运用人口学中的年龄推算法预测了2010-2014年的劳动力供求状况。从中得出结论:未来几年中国劳动力市场仍然存在着供大于求的情况、解决劳动力失业问题的任务仍然紧迫。 二、方法介绍 对于建立时间序列模型的步骤一般分为单位根检验、建模、模型检验和预测。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影响分析与对策研究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冲击及对策 [摘要]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人口发展趋势,中国人口老龄化更为明显。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不但基数大,而且增长速度快。给养老保险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我国仍然缺乏完善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本文主要从对我国 21 、世纪上半叶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特征分析入手,重点分析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带来冲击,试图提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改革之路。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对策 1.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1.1 人口老龄化内涵 人口老龄化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1.2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及现状 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而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主要是人口政策所致。1973 年以来, 我国逐步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大幅度下降, 1990 年总和生育率为 2.31, 这 20 年的降低量占到 1950 年以来的40 年的降低量的99%。人口年龄结构从年轻型转变为老年型是人口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在生育率下降的同时, 随着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技术的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在迅速延长。生育率下降和死亡率下降都促使人口的年龄结构趋向于老龄化, 前者使年轻人口比重下降,相对增加老年人口比重, 而后者使人口的整体寿命延长, 绝对增加老年人口比重。 从2000年到2007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由1.26亿增长到1.53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0.2%提高到11.6%,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相当于

人口老龄化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分析

摘要:如今我国已经开始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规模正在逐年增长,老年群体已经成为了一个市场上一大必争的消费群体。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对各个行业都产出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探讨人口老龄化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主要从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体系发展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体系;影响 一般来说,老年群体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弱,属于风险厌恶型的投资理财群体。随着老年人口在社会上的比重的上升,将导致全社会消费观念的改变,稳健的金融产品将会更加受到社会的追捧,一些低风险的金融机构也会发展起来。同时,老龄化的社会的养老金体系将极大带动金融体系的发展与转型。 一、老龄化社会金融市场分析 (一)老龄化社会现状 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相对于2013年来说,2014年我国老年人口增加了1000万,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并且在可见的这几年中老龄化将加速。到20年后,老年人口到达3.5亿峰值,并在未来60年里将不会低于这个数字。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将近80年中,老年消费群体将占据中国消费群体的绝大部分。 (二)现阶段老龄化社会金融市场分析 如今,政府对老年人的保障愈加完善,老年人退休金也在呈现着逐步增长的势头,另外老年人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一般省吃俭用,这一系列原因促成了老年人储蓄充足,老年人的投资理财需求也相应的增加。基本养老需求是老年人的最基本的需求,这方面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国家补助、养老金,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无忧度过。便利结算需求集中体现了老年人由于自身随着年龄的增加智力等方面的退化,需要在结算方面尽可能的便利,使得他们能够自行完成结算操作。专属理财需求是结合老年人的个人特点为其提供专属的理财服务。金融学习需求是老年人必需的一种需求,包括上门服务、老年智能服务等。 二、人口老龄化促进金融机构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老年人是风险厌恶型投资者,这对于风险较低的金融机构发展将是一大契机。债券机构、保险机构、银行部门低风险金融机构将得到快速的发展。 (一)促进债券机构的发展 债券作为一种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符合老年人的低风险需求。人口老龄化将极大地扩大债券需求,促进债券机构的发展。如今,股票市

劳动力成本和供给分析

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是指在生产或施工过程中人工消耗或活劳动耗费的货币表现。人工成本是工业或建筑产品价值的直接构成部分,也是工业产品成本或建筑安装工程成本的一个重要项目。建筑安装工程的人工成本表现为直接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包括在现场直接为施工制作构件)的工人和在施工现场从事运输、配料的辅助工人的基本工资、附加工资、工资性津贴(如粮贴、冬煤津贴、副食补贴等)。施工企业的人工成本一般有:工程预算人工成本、工程计划人工成本及工程实际人工成本等形式。在实际工作中,有关工业产品或建筑安装工程人工成本的发生额可通过直接归集或适当比例分配计算而得,并对有关成本帐户进行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在全部成本制中,人工成本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生产或施工技术装备水平和劳动生产率高低。 劳动力成本: 劳动力成本(labor cost;the cost of labor)是指企业(单位)因劳动力、劳动对象、劳动手段、雇佣社会劳动力而支付的费用以及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构成劳动力成本是劳动核算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劳动力成本是指企业(单位)因雇佣社会劳动力而支付的费用。 国际规定: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规定,劳动力成本的范围大于工资,不仅包括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资和薪金,还包括以物质或非物质形式表现的福利,如实物发放、社会保障、技术培训等。劳动力成本是劳

动者所有报酬之和。研究产业竞争力,除劳动力成本之外,还要考虑劳动生产率。 作用: 通过计算单位劳动成本(ULC)可以反映一个产业或国家的成本优势。单位劳动成本的定义是平均劳动报酬对劳动生产率的比值。 概念定义: 分析劳动力成本变动对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影响乃至于对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影响,可为党和各级政府制定劳动政策提供重要依据.劳动力成本核算的中心指标是劳动力总成本.劳动力总成本是指各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为雇佣一定数量的社会劳动力而支付的全部费用, 基本内容: 劳动力总成本包括四项基本内容:职工工资总额、职工福利基金、职工保险金和公积金等等。

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总结

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总结 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总结一是影响经济增长。 首先,老龄化直接导致劳动力供给的减少,潜在经济增长率面临下行的压力。 人口红利形成的劳动力成本低这一比较优势下降乃至消失,将明显影响中国制造业出口利润。 ,我国15-59岁人口第一次出现绝对值的减少。 按照目前的趋势预测,到,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由9.4亿缩减到7.1亿。 其次,老龄化使人口结构老化,居民储蓄率的变化因而呈现先增后降的倒U型,由于退休金的替代率下降速度更快,最终导致全社会储蓄率下降,影响社会资本的形成,也会使消费能力下降,导致需求不足。 此外,政府财政面临收入减缓和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支出增加的双重挤压,将严重制约政府的直接投资和间接引导投资的能力。 二是影响结构调整。 完成压缩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现代服务业等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都需要调整劳动力的结构,提高劳动力的素质。 企业更倾向于向年轻员工投资、对年轻人进行培训,老龄化

从而影响企业对人力资本提升意愿降低,将使劳动力结构老化,产业转型升级。 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力个体的生产率呈现先增后降的发展态势,一般是在40岁达到顶峰,此后明显下降。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中位数将快速上升,到45岁以下的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四分之一,劳动力整体老化。 三是影响创新驱动。 新常态下,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是必由之路。 从经济增长理论来看,在生产函数决定产出的几个变量中,资本和劳动力都难以像以往那样快速增长,劳动年龄人口也步入下降通道,剩下的只能从全要素生产率上做文章,特别是在创新上做文章。 从供给侧看,经济增长研究显示,人口劳动力老化影响社会活力,明显弱化全社会创新创造能力。 从需求侧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大,而人口老龄化可能不利于消费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老龄越大,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就差一些,意愿不是那么强了。 四是带来更多的挑战。 首先老年人口增加将使政府保基本的压力很大,公共财政在基本养老金、退休金、保险费补贴和医疗方面的支出增加。 据测算,到期间,全社会用于养老、医疗、照料、福利与设的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与挑战论文 (1)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与挑战摘要:老龄化问题是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它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并且达到一定比例的一种动态变化过程。老龄化一方面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医疗进步,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所以必须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老龄化问题,加快经济发展,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用。 关键词:老龄化;现状;问题;对策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它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并且达到一定比例的一种动态变化过程。“一定比例”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是指60岁以上人口或65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达到10%或7%。而从2000年我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来看,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3%,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6.96%。这表明,2000年既是新世纪的开端,也是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起点。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具有的人口多、发展快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等特征,要求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建设健康的老龄社会,这对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分析 与那些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如下的特点: (1)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目前我国不仅老龄人口总量居世界第一,而且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也是世界第一。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比较,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2.93%,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91%。至2012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1]。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认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6.96%,2009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15%。而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由此来看,银发浪潮迅猛袭来,我们快速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2)老龄化发展超前于经济发展 发达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且是慢慢变老。而中国社会迈入老龄化之时社会发展程度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尚未实现,经济尚不发达、生活还不富裕,是提前进入老龄社会,属于未富先老,迅速变老。按照邓小平提出的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目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